最近更新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5-19(南北朝混战·共5册) 完结 历史文化 86.58万字 古代皇帝的枕边书,今天管理者的工具书!通篇大白话,这回终于读懂《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系列共5册,讲述魏晋后期和南北朝混战的历史,宋齐梁陈一一登场。最终,陈国末任皇帝陈叔宝荒废朝政,为隋主杨坚所灭! 北齐主高纬错误决策致兵败:避免情绪化决策 【历史事件】北周主宇文邕带兵抵达平阳,被壕沟阻止。北齐主高纬头脑一热,下令填平壕沟,迎战,北齐军稍有退却,高纬就执意逃走。最终,北齐军心涣散,大溃。 【华杉讲透】决策背后都是情绪在起作用。我们的通病就是不讲逻辑,只有意识到自己有这毛病,才有可能防止自己犯病。 翻开本书,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9.2分 更新至卷第一百七十六 陈纪十(公元584年—588年,共5年) 2024-05-15 10:00:00
其他作品 (37本)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8-14(三国到魏晋·共7册) 完结 历史文化 120.46万字 古代皇帝的枕边书,今天管理者的工具书!通篇大白话,这回终于读懂《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系列共7册,讲述从三国到魏晋的历史。政权更迭频繁,各方人物轮番登场,曹操、诸葛亮、孙权三足鼎立,苻坚、慕容垂、拓跋珪利益纠葛,大大小小的战争一触即发……看各国风云变幻,学选人、用人、留人的管理之道! 【历史事件】刘备耻于关羽之没,准备攻打孙权。赵云却认为,先与吴国交战,兵势一交,短期不能决出胜负,这不是上策。虽然群臣进谏,但刘备不听。 【华杉讲透】刘备伐吴:避免情绪化决策。刘备该不该伐吴?不该。蜀中从官员到百姓都明白,于义于利,都不该伐吴。刘备却不听,原因在于和关羽深厚的感情让他只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决策者要确保组织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就必须避免情绪化决策。 翻开本书,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9.2分 更新至太祖文皇帝中之上 2024-05-15 09:59:41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20-24(隋唐风云·共5册) 完结 历史文化 86.41万字 古代皇帝的枕边书,今天管理者的工具书!通篇大白话,这回终于读懂《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系列共5册,讲述从隋末到唐玄宗统治期间的历史,隋朝昙花一现,唐朝从唐高祖到唐玄宗,历经贞观之治的繁荣和安史之乱后的衰落,最终迎来开元盛世……看大唐几经沉浮,学选人、用人、留人的管理之道! 张九龄反对唐玄宗把宰相位作为封赏:不可轻易将升职作为奖赏 【历史事件】张守珪破契丹有功,唐玄宗想任他为宰相。张九龄进谏:“名器不可轻易授人。张守珪才破契丹,就任命他为宰相,如果尽灭奚、突厥,又拿什么官职来奖赏?”皇帝听从,改拜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华杉讲透】这是一条重要的管理学原则。钱财奖赏是一次性的,而名器奖赏涉及用人,得慎之又慎,不可轻易将升职作为奖赏。 翻开本书,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9.2分 更新至卷第二百二十 唐纪三十六 2024-05-15 09:59:27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26 完结 历史文化 15.77万字 领导者不自用,才能用人!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管理者的工具书!华杉全新力作,资治通鉴突然变得很好懂!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书为《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系列第26册(公元784-812年),主要讲述唐朝安史之乱后,德宗和宪宗励精图治的28年历史。公元784年,唐德宗在奉天下罪己诏,宣布李希烈、田悦、朱滔等人罪过。后联合回纥和南诏,打击吐蕃,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唐宪宗即位后,勤勉政事,重用贤良,削弱了藩镇势力,史称“元和中兴”。 翻开本书,看唐宪宗如何决策用人,实现大唐“元和中兴”!9.2分 更新至立李宥为太子,更名李恒 2024-05-15 09:57:46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全新修订版) 完结 思想政治 34.94万字 无需半点古文基础,终于读懂阳明心学!新版全文修订,新增作者再版序。逐字逐句白话讲透传习录 《传习录》收录了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系统地反映了阳明心学的内涵,是学习心学不可不读的传世经典。它所阐述的为人处世之道,即使在今天,依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备受世人推崇。 可是多年来,《传习录》对于今人,一直是一个深奥难懂的存在。尽管市面上有一些文白对照本,但书中大量的引文和专有名词,依旧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儒学30多年。他吃透了阳明心学的本义,对于书中讨论的每一句话,他都能详细介绍其出处,再结合历史上众多先贤大儒的观点,条分缕析地把《传习录》讲透。全书语言通俗有趣,论述古今结合,无需半点古文基础,就能让你从思想的源头读懂“阳明心学”。 翻开本书,轻松读懂《传习录》中的每句话,透彻理解阳明心学的智慧精髓。9.2分 更新至傲慢与懒惰能毁掉你的一生 2024-05-15 09:57:31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25 完结 历史文化 17.2万字 做老板,一定要做到无我。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管理者的工具书!华杉全新力作,资治通鉴突然很好懂!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书为《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系列第25册,主要讲述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后,肃宗至德宗统治的近三十年的历史。宝应二年春,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唐朝为了笼络河北降将,先后任命张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赐姓名李宝臣;田承嗣为魏州都防御使;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河北藩镇,自此强傲不可制。建中元年,德宗采用杨炎的建议,开始实行两税法。德宗即位后,力图削藩,引发藩镇不满,建中二年奉天之难爆发,德宗逃往奉天。 翻开本书,从唐朝藩镇林立的局面中,看到老板难知下情的根源!9.2分 更新至卷第二百二十九 唐纪四十五 建中四年(783)十一月至兴元元年(784)正月,共3个月 2024-03-14 17:25:29
- 华杉读书笔记 完结 成功有道 22.55万字 跟着华杉读经典,本本通透又简单! 读书学习,是人人都赞同的事,很多人也投身其中。但是学习需要“学习学”,读书也需要方法论。 本书收录了华杉13年来的读书笔记,从515本书中选取了319本精华,编录成册,内容涵盖军政谋略、历史传记、哲学思想、企业管理、经济原理、社会科学、文学小说等13个领域,涉及书目贯通古今中外。不论你想学习有效的阅读方法,还是想了解大师笔下的经典著作,本书都能为你提供一个合适的入口。 世间之乐,读书最乐!独乐乐不如同乐乐,翻开本书,跟着华杉读经典,古今中外全看遍!9.2分 更新至后记 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 2024-02-06 14:46:12
- 漫画讲透孙子兵法(全四册) 完结 战争军事 20.72万字 《孙子兵法》为新课标必读书目之一。 本册逐句逐段解读《孙子兵法》计篇、作战、谋攻三篇。 采用原文+注释+译文+历史故事+华杉详解+名家注解的体例,对传统文化做现代化的解读,让青少年彻底读懂《孙子兵法》的内容,更理解这本经典名著的智慧哲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生活中学有所用。9.2分 更新至后记 2023-11-22 17:31:43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23 完结 历史文化 17.11万字 管理者的典型毛病,是把个人偏好强加于人。皇帝枕边书,管理者工具书!华杉全新力作,资治通鉴突然很好懂!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书讲述了唐朝武则天称帝到唐玄宗登基的三十余年的历史。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在位期间贬逐老臣,任用酷吏;同时又举行殿试,创武举等;收复安西四镇、设安西都护府,平定营州之乱等。公元705年,神龙政变,中宗即位。中宗纵容皇后韦氏、安乐公主,宠信武三思,致使朝政混乱不堪。公元710年,中宗崩逝,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睿宗即位。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展开权力斗争,公元712年,睿宗传德避灾,玄宗即位。次年,太平公主赐死于家。 翻开本书,从武则天称帝后的数次政变中,学习管理者所需的特质!9.2分 更新至卷第二百一十一 唐纪二十七 2023-11-22 17:30:11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24 完结 历史文化 16.68万字 不可轻易将升职作为奖赏!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管理者的工具书!华杉全新力作,资治通鉴突然很好懂!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书为系列第24册,讲述唐玄宗40年统治时期的历史。公元718年,唐玄宗重用贤臣,励精图治,开创大唐开元盛世。后来,亲小人、远贤臣,崇尚享乐,残杀忠良,引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张九龄反对唐玄宗把宰相位作为封赏:不可轻易将升职作为奖赏 【历史事件】张守珪破契丹有功,唐玄宗想任他为宰相。张九龄进谏:“名器不可轻易授人。张守珪才破契丹,就任命他为宰相,如果尽灭奚、突厥,又拿什么官职来奖赏?”皇帝听从,改拜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华杉讲透】这是一条重要的管理学原则。钱财奖赏是一次性的,而名器奖赏涉及用人,得慎之又慎,不可轻易将升职作为奖赏。 翻开本书,看唐玄宗从英明果断到昏庸怠政,总结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根源!9.2分 更新至卷第二百二十 唐纪三十六 2023-11-22 17:30:00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3 完结 中国文学 16.1万字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9.6分 更新至卷第一百一十三 晋纪三十五(公元403年—404年,共2年) 安皇帝戊 2023-11-22 16:48:17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4 完结 中国文学 18.16万字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和本人管理经验,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9.6分 更新至卷第一百二十三 宋纪五 (公元436年—441年,共6年) 2023-11-22 16:47:19
- 华与华正道 完结 成功有道 9.42万字 人人都说要走正道,但如何才能走上正道呢? 简单来讲,正道就是大道,关键在于知行合一、一以贯之。华与华能成功,就是因为它始终坚持走正道。20年来,华与华始终坚持与中国最优秀的本土企业同行,参与了上百家企业从0到1,从1到N的发展历程。在多年实践中,梳理总结出了华与华的企业经营价值观:正心术、立正学、走正道。本书包含332条正心术的不败心法,309条立正学的实战金句,随便翻翻就有收获,仔细想想更觉深刻。9.2分 更新至第九章 品牌之道 2023-11-22 16:32:54
- 9.2分 更新至卷第一百八十六 唐纪二 武德元年(618)八月至十二月,不满1年 2023-11-22 16:05:28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5 完结 历史文化 17.72万字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和本人管理经验,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 翻开本书,从刘宋皇室内斗导致灭亡的历史中,学会制定战略的不败原则!9.2分 更新至卷第一百三十四 宋纪十六 (公元476年—478年,共3年)2 2023-11-22 15:59:11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8 完结 历史文化 17.56万字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书为《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系列第18册,主要讲述北魏分东西、与南梁形成三国角力。北朝:高欢扶持元善见建东魏,宇文泰扶持元宝炬建西魏,双方频繁交战。南朝:萧衍晚年刚愎自用,南梁经“侯景之乱”后四分五裂。 朱异无视侯景谋反的举报:要允许下属犯错 【历史事件】朱异无视对侯景谋反的举报,坚称判断无误,后发生侯景之乱。 【华杉讲透】很多人一条错路走到黑是因认错后利益会受损。因此,领导者要允许下属犯错,从而获得改错的机会。 翻开本书,看南北朝政权强弱角力,学赢到最后的管理法则!9.2分 更新至宇文护迫使拓跋廓让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 2023-11-14 14:44:37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22 完结 历史文化 16.79万字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系列第22册,多提方案比提出好的方案更有价值!《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 本书为《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系列第22册,主要讲述的是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到唐高宗登基的四十年历史。唐太宗即位后,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完善体制,史称贞观之治,奠下了大唐盛世的基础。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唐高宗即位,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公元655年,高宗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武则天渐渐参政,高宗上朝,武则天垂帘听政于后,宫中内外称为“二圣”。 翻开本书,学习唐太宗知人善用、从谏如流、赏罚分明的管理理念!9.2分 更新至卷第二百零二 唐纪十八 2023-11-14 14:40:24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全十六册) 完结 历史文化 267.18万字 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管理者的工具书!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和本人管理经验,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 翻开本书,看南北朝时局风云变幻,学会制管理者必备的优良品格!9.2分 更新至马仙琕、袁昂归顺,萧衍以礼相待 2023-11-14 14:19:56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全十九册) 完结 历史文化 317.84万字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和本人管理经验,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 翻开本书,看南北朝时局风云变幻,学会制管理者必备的优良品格9.3分 更新至卷第一百七十六 陈纪十(公元584年—588年,共5年) 2023-11-02 15:27:02
- 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 完结 企业管理 27.1万字 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是华与华公司为客户进行品牌创建和管理的方法论,帮助企业理解品牌,也为广告公司、营销咨询公司提供经营攻略。 第1年:超级符号 持续改善 完成一次超级符号的革命,播下一粒持续改善的种子。 很多企业的品牌,在华与华前是在盲人摸象中前进,在华与华后就是庖丁解牛,企业很清楚自己每一个动作都在做什么。 第2~3年:营销日历管理 营销日历和品牌生物钟,就是给品牌形成固定的营销节拍和主题。在内部,是形成所有员工一年的工作节拍;在外部,则是在顾客脑海里形成消费生物钟,到时间就自动来。 第4~5年:社会企业 公民品牌 公关及公益战略。华与华把企业社会责任、公关和公益都纳入品牌管理,并视之为企业战略的上层建筑。9.2分 更新至附录五 华与华10亿产能咨询大厂投产仪式——华杉讲话实录 2023-11-02 15:15:31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7 完结 历史文化 17.27万字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26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有经验教训。 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和本人管理经验,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 尔朱荣反击元颢: 要理性决策,就要做自己的旁观者 【历史事件】尔朱荣接应不及时,致使通谋者被杀。尔朱荣心灰意冷,想要撤军。杨侃为尔朱荣详细分析尔朱荣的初心、本谋、战局形势及人心所向,劝尔朱荣反击。尔朱荣同意,大败元颢。 【华杉讲透】尔朱荣决策全凭自己的情绪,心情沮丧就打算放弃。还好杨侃从旁观者角度分析了时局,让尔朱荣一战得手。我们要理性决策,就要做自己的旁观者,观察自己会如何受他人影响,避免情绪化决策。 翻开本书,从南北朝权臣轮番倒戈的混乱局面中,学理性决策的必要准则!9.2分 更新至卷第一百五十五 梁纪十一(公元531年—532年,共2年) 2023-11-02 15:08:48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2 完结 历史文化 18.83万字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本书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本书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加上华杉本人的点评,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9.2分 更新至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 2022-04-15 13:59:22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0 完结 历史文化 18.03万字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本书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本书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加上华杉本人的点评,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9.2分 更新至卷第八十六 晋纪八(公元305年—308年,共4年) 2022-04-15 13:59:01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1 完结 历史文化 17.01万字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本书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本书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加上华杉本人的点评,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9.2分 更新至卷第九十五 晋纪十七(公元332年—337年,共6年) 2022-04-15 13:58:34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2 完结 历史文化 15.91万字 《资治通鉴》一共写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超级案例集”。 本书用“通篇大白话”让你轻松读懂《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的“华杉讲透”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 1、 项羽乌江自刎:百战百胜,不如一战而定 【历史事件】 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项羽败走迷路,被农夫骗到沼泽地,他自知跑不掉,对身边人说:“我起兵至今,八年了,身经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于是称霸天下。今天居然被困在这里!这是天要亡我,非战之罪也!”最终,项羽自刎于乌江边。 【华杉讲透】 项羽临死还在自夸他的百战百胜。但是,自古的兵法,都厌恶百战百胜。因为,百胜让人骄傲,百战又劳民伤财,所以百战百胜就会导致灭亡,怎么不是“战之罪”呢?而且,你都百战百胜了,竟然还在打,证明你的胜利没有彻底解决问题,这样的胜利毫无意义。 2、 萧何兴建未央宫:排场就是气场,能震慑天下 【历史事件】 公元前200年春,萧何负责兴建的未央宫落成。刘邦看见未央宫建得富丽堂皇,非常生气,对萧何说:“天下动荡,战争连年,百姓劳苦。你怎么能把宫殿建得这么奢华?”萧何说:“正因为天下还没安定,人心浮动,所以才要壮丽的宫殿来树立天子的威严。”刘邦转怒为喜。 【华杉讲透】 当时很多英雄豪杰其实并未顺服刘邦,还在蠢蠢欲动。所以萧何建造华丽的未央宫来震慑天下。让人们在这宫殿下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放弃挑战中央的野心。这也是《孙子兵法》讲的“上兵伐谋”,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伐掉他心里谋划的念头。排场就是气场,气场就是百万雄师。做企业也一样,办公室要有排场,客户才有信心;公司集体活动要有排场,员工才有士气。 3、 贾谊提出削弱诸侯势力:学习解决问题,不如学习如何避免问题 【历史事件】 公元前174年,贾谊提出,可以把大诸侯国,分封成多个小诸侯国,以此削弱诸侯势力。可汉文帝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对当时危险的局势采取纵容的态度,终于在他儿子汉景帝手里,酿成了“七王之乱”。直到景帝的儿子汉武帝,才终于采纳贾谊的建议,使诸侯势力逐步瓦解。 【华杉讲透】 贾谊果然有远见卓识,可惜汉文帝没听他的。这是人性的一大弱点,总是要等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才懂得要有所作为。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三点:一是要提前发现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问题出现后,不光要解决问题,还要进行复盘,看以后如何避免;三是奖励那些避免问题发生的人,而不是只把问题出现后力挽狂澜的人视为英雄。 翻开本书,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9.2分 更新至孝景皇帝下 2021-10-26 17:53:37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完结 历史文化 17.07万字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本书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加上华杉本人的点评,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 李牧破匈奴: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积极行动 历史事件: 当初赵王派李牧攻打匈奴。李牧连续数年不出战,只是操练兵马、收集情报,匈奴都以为李牧胆怯。公元前244年,李牧觉得时机成熟,果断出兵,一战而定。 华杉讲透: 李牧之计,在于一战而定。要一战而定,就要创造一战而定的条件。条件不成熟,就不战。很多人以为,等待就是不作为,其实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积极行动;而不能等,其实才是一种焦虑。一焦虑,就容易乱动作;容易吃亏,还不如不动。 王翦伐楚:成事的关键——压倒性投入 历史事件: 公元前226年,秦始皇让王翦去伐楚,王翦要求60万兵力,而将军李信只要20万兵力。秦始皇认为王翦胆怯,便派李信伐楚,结果大败。秦始皇又来找王翦,王翦依旧要求60万兵力,秦始皇准许,王翦果然大破楚军。 华杉讲透: 王翦始终要求60万兵力,是因为他懂得成事的关键——压倒性投入。而李信则贪巧求速,以致身败名裂。人们往往想要“多快好省”,即投入很少、回报极多、速度很快、质量还很好,这就是自欺欺人,要上当受骗了。 所以,当我们面对投入问题的时候,不管是投入时间还是金钱,我们要问自己的是:我能不能再多投入一点,而不是能不能少投入一点。要尽可能多投入,投入越大,风险越小,我们要的是成功,不是省钱。想省钱的人没出息。 秦始皇一统天下:团结不是大家的事,是你一个人的事 历史事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华杉讲透: 六个国家,是无法相互团结的,只能团结在一个国家周围。你拿个大喇叭喊:“大家一定要团结!”有用吗?没用!团结,就必须有一个带头的,你只有自己站出来,愿意承担责任,愿意付出,愿意牺牲,才能把大家团结在你周围。如果六国中有一个这样的国家,那就不是秦国征伐天下,而是两雄逐鹿了。 翻开本书,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9.2分 更新至卷第八 秦纪三(公元前208年—公元前207年,共2年) 2021-10-26 17:53:25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3 完结 历史文化 17.76万字 《资治通鉴》一共写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超级案例集”。 本书用“通篇大白话”让你轻松读懂《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的“华杉讲透”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 田蚡谗言让黄河泛滥23年:领导要会分辨下属说的话 【历史事件】 公元前132年,黄河决口改道,淹没了南岸十六个郡,汉武帝派十万人前去填堵。而汉武帝的舅舅田蚡,因自己的封地在黄河以北,不但没有遭灾反而收成更好,便利用汉武帝迷信的心理,进言说江河决堤都是天意,不能以人力强行填堵。汉武帝听取了他的建议,放任黄河泛滥23年,民不聊生。 【华杉讲透】 下属说话,往往先保护自己的利益,然后才为集体着想,毕竟没有私心的人太少了!当领导提出一个问题,下属本能的反应就是,如何回答对我有利,以及如何回答才能迎合领导。所以,领导一定要会分辨下属说的话,首先自己要公正、谦逊,不要错过下属的好建议,也别批评那些说得不好的。最后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找到最好的处理方法。 汉武帝推行“察举制”:领导者的第一职责,是培养新的领导者 【历史事件】 汉武帝曾多次要求各地推举廉洁孝顺的人才,但执行效果并不好,有些地方,整个郡连一个被举荐的人都没有。于是,公元前128年,汉武帝下诏规定,每年各郡国必须举荐人才。举荐的,受上等赏赐;不举荐的,问罪或免官。如此,“察举制”便成为两汉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华杉讲透】 领导者的第一职责,就是培养新的领导者。所以,如果你的手下没有人才辈出,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任何一项事业想要基业长青,都依赖于源源不绝的人才。如果一个领导者,他的部门只能出业绩,不能出人才,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危机。一旦哪天他不干了,他负责的那部分就会塌陷。 李陵投降匈奴:服从命令,比勇敢重要得多 【历史事件】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李广利率军讨伐匈奴,另派李陵随军押运辎重。李陵不愿跟着李广利,主动请求带五千步兵单独出征,牵制匈奴,不料却被八万匈奴骑兵围攻。经过数日的奋勇拼杀,虽打得匈奴损失惨重,但由于没有后援,又被叛徒出卖,李陵最终兵败,投降匈奴。 【华杉讲透】 李陵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在草原戈壁上,只带五千步兵,没有战马,没有后援,这样的作战毫无胜算,可侥幸心理却让李陵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另外还有一个管理问题——服从命令,比勇敢重要得多!汉武帝明明给李陵安排了辎重部队的任务,但是他一定要做老大,显示自己的勇猛。这样的人,是组织里不能用的人!带兵不是冲锋陷阵,而是组织管理。如果不服从组织纪律,哪怕结果是好的,那也是凶事。 翻开本书,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9.2分 更新至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 (公元前67年—公元前62年,共6年) 2021-10-26 17:52:59
-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完结 历史文化 23.75万字 这回彻底读懂《孙子兵法》!通俗通透解读经典战例,逐字逐句讲透兵法原意。 《孙子兵法》6111字,似乎每个字都艰深玄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其实,只要抓住兵法的根本思想,就会发现处处豁然开朗、字字明明白白。 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孙子兵法二十余年;在本书中,抓住兵法根本思想,通过155个经典战例,将《孙子兵法》的原意剖析得详尽透彻。同时援引2000多年来,解读《孙子兵法》的传世注家曹操、杜牧等11人的注解,从不同角度还原兵法原意。 全书通俗流畅,精彩纷呈;背水一战、围魏救赵等经典战例,更是讲解得令人身临其境,犹如置身战场上空,看交战双方兵马调动,浴血奋战,在震天的厮杀声中演绎着兵法的深邃思想。 翻开本书,直窥《孙子兵法》堂奥,既简单、又深邃、既朴实、又玄妙;开启一场通往智慧的非凡阅读体验。 本书在着力讲透兵法原意的同时,尤其针对人们对《孙子兵法》的普遍误读、误解,做了鞭辟入里的详解分析。华杉先生研究《孙子兵法》二十多年,本书的部分内容早已通过各种内部演讲、微博、微信等媒介,在坊间广为流传。9.1分 更新至后记 最后总结:《孙子兵法》的九条思想精要 2021-10-26 17:52:19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4 完结 历史文化 17.66万字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是一直以来,这本书却因为晦涩难懂,而令人望而却步。 本书作者华杉,用大白话轻松解读《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 本书是系列解读丛书的第四本。9.2分 更新至孝哀皇帝中 2021-10-26 17:52:09
- 华杉讲透《孟子》 完结 历史文化 34.61万字 孟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进一步把儒学完整化、系统化。他提出的“王道”的治国理想、“性善论”的道德价值、“不动心”的人生境界,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思想瑰宝。他的思想与孔子一起,被并称为“孔孟之道”,成为中国儒家道统的源头。 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儒学三十多年。他吃透了《孟子》本义,并忠于朱熹、张居正、王阳明等先贤对于《孟子》的经典阐释,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进行孟子思想的“正宗”讲解。全书融会古今,通俗有趣,无需半点古文基础,就能把《孟子》读得明明白白,亲切有味。 翻开本书,逐字逐句读懂《孟子》原意,直抵2500年儒学源头!9.2分 更新至我们的血肉和思想,都是古人定制好传下来的 2021-10-26 17:51:29
- 华杉讲透《论语》 完结 历史文化 49.62万字 《华杉讲透论语》作者华杉,综合了朱熹、王阳明、曾国藩等先贤的经典阐释,用409篇轻松畅快的解读文章,带你回到2500年前孔子讲道理、讲故事的教学现场,平白如话,亲切有味,读起来毫不费劲。 即使你对文言敬而远之,也完全不了解先秦历史,但只要跟着华杉的解读,《论语》就字字明明白白。华杉钻研《论语》三十年,吃透了贯穿始终的“仁”的价值,融汇了历代注家刘宝楠、朱熹、王阳明、曾国藩对《论语》原意的不同解释。正本清源、深入浅出,把《论语》从春秋传承至今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讲得让你豁然开朗。 翻开本书,无比顺畅地逐字逐句读懂《论语》原文,切身体会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国人得以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箴言。9.1分 更新至君子的大智慧有三条:知命,知礼,知言 2021-10-26 17:50:22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5 完结 历史文化 18.14万字 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领导者的工具书!翻开本书,看刘秀白手起家,建立两百年东汉王朝,读懂基业长青的智慧。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是一直以来,这本书却因为晦涩难懂,而令人望而却步。 本书作者华杉,用大白话轻松解读《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 本书是系列解读丛书的第五本。9.2分 更新至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 2021-10-26 17:50:09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6 完结 历史文化 16.46万字 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领导者的工具书!翻开本书,从东汉再失西域的过程中吸取教训,学会延续成功的方法。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是一直以来,这本书却因为晦涩难懂,而令人望而却步。 本书作者华杉,用大白话轻松解读《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 本书是系列解读丛书的第六本。9.2分 更新至孝安皇帝中 2021-10-26 17:49:45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7 完结 历史文化 15.86万字 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领导者的工具书!翻开本书,探究百年王朝覆灭的根源,读懂强大组织要避开哪些弯路。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是一直以来,这本书却因为晦涩难懂,而令人望而却步。 本书作者华杉,用大白话轻松解读《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 本书是系列解读丛书的第七本。9.2分 更新至孝灵皇帝中 2021-10-26 17:49:05
- 华杉讲透《大学中庸》 完结 历史文化 15.78万字 《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一起并称“四书”,是两篇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儒家经典。 《大学》相传为曾子所作,被称为“四书之首”。大家熟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大学》的内容。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读“四书”就应该从《大学》开始读起。可以说,不读《大学》,就摸不到儒学的大门。 《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其中的道理非常精奥,被朱熹称为“孔门传授心法”,列为“四书”中的高阶读本。可以说,不读《中庸》,就到不了儒学的高峰。 可是大多数人只知道《论语》《孟子》,忽略了《大学》和《中庸》的重要性,其抽象难懂的语言也令人望而却步。 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儒学三十多年。他已经创作出版了《华杉讲透〈论语〉》《华杉讲透〈孟子〉》两本解读“四书”的作品,因其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而广受好评。现在,他又创作了《华杉讲透〈大学中庸〉》,将“四书”的内涵融会贯通。 翻开本书,无需半点古文基础,就能读懂“四书”,由浅入深领悟儒家智慧。9.2分 更新至后记 五个儒家论 2021-10-26 17:48:25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8 完结 历史文化 18.86万字 读三国群雄的创业史,避开领导者常走的那些弯路。 《资治通鉴》一共写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超级案例集”。 本书用“通篇大白话”让你轻松读懂《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的“华杉讲透”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 本书是系列解读丛书的第八本。9.2分 更新至卷第六十八 汉纪六十(公元217年—219年,共3年) 2021-10-26 17:44:06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9 完结 历史文化 19.03万字 ◆敌人不是你打败的,是他自己败了! ◆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领导者的工具书! ◆翻开本书,从三国鼎立到三分归晋的历史中,领悟真正的不败之法!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 ◆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 ◆《资治通鉴》突然变得很好懂! ◆通篇大白话,拿起来你就放不下;古人真智慧,说不定你一看就会。 ◆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 ◆畅销书作家华杉全新力作!9.2分 更新至二年(公元261年) 2021-10-26 17:43:34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完结 历史文化 38.2万字 《传习录》收录了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系统地反映了阳明心学的内涵,是学习心学不可不读的传世经典。它所阐述的为人处世之道,即使在今天,依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备受世人推崇。 可是多年来,《传习录》对于今人,一直是一个深奥难懂的存在。尽管市面上有一些文白对照本,但书中大量的引文和专有名词,依旧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儒学30多年。他吃透了阳明心学的本义,对于书中讨论的每一句话,他都能详细介绍其出处,再结合历史上众多先贤大儒的观点,条分缕析地把《传习录》讲透。全书语言通俗有趣,论述古今结合,无需半点古文基础,就能让你从思想的源头读懂“阳明心学”。 翻开本书,轻松读懂《传习录》中的每句话,透彻理解阳明心学的智慧精髓。9.4分 更新至第四章 传习录下 2021-10-26 17: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