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资治通鉴》22 9.2
作者: 华杉
16.79万字 0.1万次阅读 0.5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卷第二百零二 唐纪十八 2023-11-14 14:40:24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33
    作品总数
  • 1213.43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9章
简介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系列第22册,多提方案比提出好的方案更有价值!《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 本书为《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系列第22册,主要讲述的是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到唐高宗登基的四十年历史。唐太宗即位后,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完善体制,史称贞观之治,奠下了大唐盛世的基础。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唐高宗即位,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公元655年,高宗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武则天渐渐参政,高宗上朝,武则天垂帘听政于后,宫中内外称为“二圣”。 翻开本书,学习唐太宗知人善用、从谏如流、赏罚分明的管理理念!

卷第一百九十五 唐纪十一

贞观十一年(637)五月至贞观十四年(640),共3年8个月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上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

1 五月壬申(五月无此日),魏徵上疏,认为:“陛下力求为善的志向,已经不如以前了,闻过必改的表现,也比以前少了。反过来,谴责处罚臣下的情况越来越多,对臣下发威发怒越来越严厉。这就可见,‘贵不期骄,富不期侈’,尊贵之后,不知不觉就会骄傲;富有之后,不知不觉就会奢侈,真不是虚言!以前隋朝的府库、仓廪、户口、甲兵之盛,以我们今天去比,还根本没法相比!但是,隋朝正是因为富强,轻举妄动,所以亡国;我们因为贫弱,平静不折腾,所以安定;安危之理,皎然在目。在隋朝没乱之前,自以为必定不会乱;在没有灭亡之时,自以为绝对不会亡。所以赋役无穷,征伐不息,以至于大祸临头了,还没醒悟。要鉴别形貌,最好不过是面对平静的水面;要借鉴失败的教训,最好不过是去研究那灭亡的国家。希望陛下以隋朝为镜鉴,去奢从俭,亲忠远佞,如果以现在安定无事的局面,再做到从前的恭敬节俭,则尽善尽美,好得没法称赞了。取天下很难,但守成实际上是非常容易的,陛下把最难的事都干成了,岂不能保住这容易的事吗!”

【华杉讲透】

人生最大的挑战,不在外部,而在内部

魏徵这一段话,太好了!希望读者反复读,反反复复地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从魏徵的话来看,此时的唐朝,仍然贫弱,跟隋朝还没法比,李世民要想骄奢淫逸,本钱也还不多吧!

人生最大的挑战,不在外部,而在内部;也不在内部,而在内部的内部,就是领导人自己。就我们普通人而言,人生最大的挑战,也是自己,两个超级挑战,就是自己的骄傲和懈怠。魏徵引用《尚书》说,尊贵就会骄傲,富有就会奢侈。我们也可以说,成功就会骄傲,富有就会懈怠。骄傲就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就会加大风险偏好,经营方针就会激进,杠杆越加越大;懈怠就想享受生活,不能花时间在工作、学习上,脱离实际,而且停止进步,开始倒退。这两条一占,灾祸随时就从天而降,突然死亡!

2 六月,右仆射、虞恭公温彦博薨逝。温彦博久掌机务,知无不为。皇帝对侍臣说:“温彦博因为忧国忧民,精神耗竭,我看他身体撑不住,已经两年了,后悔没有让他过过安逸日子,竟然早死!”(温彦博享年六十四岁,在那个时代,不算早逝。李世民大概想不到,他只活了五十二岁。)

3 六月四日,皇帝前往明德宫。

4 六月六日,皇帝下诏,荆州都督、荆王李元景等二十一王所任刺史,都令子孙世袭。六月十五日,又以功臣长孙无忌等十四人为刺史,也令世袭,除非有重大事故,不得黜免。

5 六月十六日,改封许王李元祥为江王。

6 秋,七月一日,大雨,穀水、洛水泛滥,溢入洛阳宫,毁坏官衙、民居,溺死者六千余人。

7 魏徵上疏,认为:“《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自从陛下登基,已经有十几年,然而道德教化还未能完备,是陛下对待臣下之情,还未尽诚信的缘故。陛下立政施治,必定委任给君子;但是,对事情办得怎么样,有何得失,却去访问小人。对待君子,是尊敬而疏远;对待小人呢,则轻浮而狎昵;狎昵则言无不尽,疏远则下情不能上通。一个中等智力的人,岂会没有一些小聪明!但是他们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思虑无法深远,虽然竭力尽诚,仍然不免有失败;何况内怀奸邪,其所造成的灾祸,能不深重吗!君子也不能没有一点小过,只要不有害于正道,也就可以了。既然认为他是君子,又怀疑他,不信任他,那不就好像竖起一根直木,而怀疑它的影子是弯的吗!陛下如果能谨慎地选择君子,礼敬、相信、任用他们,何愁国家不治!否则,危亡之期,不能保证不会到来。”

皇帝赐手诏褒奖说:“当年晋武帝(司马炎)平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身居宰相高位,不能直谏,而私底下跟自己子孙说,夸耀自己的明智,这是最大的不忠。得到你的进谏,朕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我会把你的奏折放在几案上,以比弦、韦。”

【华杉讲透】

何曾的事,见公元309年记载,他看见皇帝和大臣们整日清谈,回家对子孙们说,这国家要亡了。但是,他却不能向皇帝进谏。所以,李世民说他是最大的不忠。

以比弦、韦,这是经常使用的典故,之前出现过。《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用事物来警勉自己。韦,是经去毛加工制成的柔皮;弦,是弓弦。

这一节的关键是:“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我看了两个其他白话文版本,都译错,我想是因为译者本身并不重视这些话。大家读历史,只关心发生了什么事,或者考证那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历史考试甚至要考哪件事是哪年发生的。但这不是学历史的意义,宋神宗的《资治通鉴》序言说:“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读史是为了增进自己的品德和修养,要读的呢,就是“前言往行”,古人当时说了什么话,讲了什么道理,以什么为行为准则,然后采取了哪些行动,有什么后果。把这些前因后果都琢磨透了,才能达到学历史的目的:“知兴废。”知道怎样做能成功,也知道怎样做会失败。

对这句话的翻译,柏杨版译为:“双方同意的承诺,在承诺之前,已经互信。政府法令条文得以执行,在条文之外,定有诚意。”黄锦鋐版译为:“相同的言语,如果可信的,在未说之前,已具有真实;相同的法令,如果可行的,在法令之外,必含有诚意。”他俩译的不一样,肯定至少有一个是错的,或者都错。我认为都错,因为如果“前言”是这个意思,跟“往行”对不上,我们读了,也不能“畜德”,增长不了什么品德。

读古书最怕遇到这样的话,每一个字都很简单,但连起来到底是什么意思就不明白。这样,我们就需要去查找它的上下文。在《后汉书》里,范晔也引用过这句话:

论曰:“夫利仁者或借仁以从利,体义者不期体以合义。季文子妾不衣帛,鲁人以为美谈。公孙弘身服布被,汲黯讥其多诈。事实未殊而誉毁别议。何也?将体之与利之异乎?宣秉﹑王良处位优重,而秉甘疏薄,良妻荷薪,可谓行过乎俭。然当世咨其清,人君高其节,岂非临之以诚哉!语曰:‘同言而信,则信在言前;同令而行,则诚在令外。’不其然乎!”

季文子的妾不穿绸缎,鲁人以为美谈。公孙弘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身上就披一床布被,汲黯却讥笑他多诈。事实没有什么不同,而一誉一毁,评价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是“体之和利之的差别”吗?宣秉、王良身居高位,而宣秉甘于淡泊,王良的妻子甚至亲自挑柴薪,可以说都俭朴得过分了。然而当时世人感叹他们的清廉,君王赞扬他们的节操,难道不是因为他们的真诚吗?古话说:“同言而信,信在言先;同令而行,诚在令外。”正是这样啊!

上下文对照,意思清楚了:同言而信,信在言先。同样的话,有的人说出来让人相信,有的人说出来别人不信;因为信任在他说话之前。人们如果信任他,他说什么话都信;人们如果不信任他,他说什么话都不信。这不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体会吗?我们首先信的是那个人,然后才是他说的话。所以,魏徵说李世民,“然德化未洽者,由待下之情未诚信故也”。你平时都没有以诚待人,没有建立诚信,怎么能得到一个道德教化的理想社会呢。我们领导一个团队,也要想一想,自己平时有没有以至诚待人,如《中庸》所言,至诚无息,至诚待人待事,在人和事上没有选择性,在时间上不间断,没有停息,对每个人,处理每件事,都推其至诚,这样团队的凝聚力,工作氛围,一切都好了。

同令而行,诚在令外。同样的命令,有的能得到执行,有的得不到执行,还是一个“诚”字,为什么政令不出朝廷,因为下面人知道你心不诚。你安排君子去办事,又去问小人“他办得怎么样”,小人肯定说他办得不怎么样。那办事的人也就办不成事了。

这句搞清楚了。但是,又牵出一句:“夫利仁者或借仁以从利,体义者不期体以合义。”什么意思?后面那句,“体之和利之的差别”,什么意思?这又是那种,每个字都很简单,都懂,连在一起就不懂了。

前半句容易,以仁为利的人,知道行仁义能得到利益,他就行仁义以谋利。后半句呢,体义者,利仁,是以仁为利;体义,就是以义为体了。那么,什么是“体”呢?训诂的办法,就是再找其他地方这个字是怎么用的。找到了,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

上天降生人类,就让人有了义和利两个需求;利是用来给养自己的身体的,义是用来修养自己的内心的。心中没有义,就得不到快乐;身体得不到利,就不能安适。义,是修养内心的;利,是给养身体的。而身体哪部分最重要呢?当然是心最重要。所以,要给养身体,最重要的还是义。

如此,“体义者不期体以合义”意思也清楚了。那本身就把“义”当成自己身体第一需要的人,他不需要为满足自己的身体需求为目的,也能在义的道路上“无人驾驶,自动巡航”,一举一动都符合义,就是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前后联系起来,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的道理。利仁者或借仁以从利,就是学知利行;体义者不期体以合义,就是生知安行。

全部的儒家修养,可以浓缩为一个字——诚。至诚无息,至诚如神。做到至诚,就是圣人,而且超越圣人,是神。这就是魏徵要告诉李世民的。

8 七月十三日,皇帝车驾回到洛阳,下诏说:“洛阳宫殿被洪水毁坏的,稍加修缮,能住就行了。其余的建筑材料,分发给城中房舍损坏的人家。令百官各上呈亲启密奏,极言朕的过失。”

七月二十日,废明德宫及飞山宫之玄圃院,给遭水灾的人家。(这里的“废”和“给”,不清楚是拆了把建材给受灾百姓修房子,还是用来安置灾民。总之是李世民把这两处房子拿出来赈灾了。)

9 八月十二日,皇帝对侍臣说:“上呈亲启密奏的人,都说我游猎太频繁;如今天下无事,武备不可忘,朕时与左右猎于后苑,无一事扰民,又有什么关系呢!”魏徵说:“先王惟恐听不到自己的过失。陛下既然让大家上奏进谏,就应该让他们畅所欲言。如果他们的话可取,固然有益于国;如果不可取,也没有什么损害。”皇帝说:“你说得对。”对上奏进谏的人一一慰勉。

【华杉讲透】

多提方案比提出好的方案更有价值

魏徵这些话,非常重要。李世民“令百官各上封事,极言朕过”,就不能去评判谁说得有意义,谁说得没意义。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你可以选择听与不听。听的,你就下令执行;不听的,表示感谢。关键是鼓励大家时时刻刻思考,瞪大眼睛找问题,提建议。前面我们讲过日本企业的改善提案活动,华与华专门组团去日本学习,其中有一次,老师讲到未来工业的社长山田昭男先生,他是如何鼓励大家提建议的呢?他说改善提案不要审查,他只要肯交提案书,哪怕什么都没写,只写上自己的名字,也给500日元的奖励。这样,你才能发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得到每个人的智慧。丰田汽车的提案活动,则强调三个原则:

(一)多提方案比提出好的方案更有价值;

(二)不允许对员工的提案,用评论家的口气提出疑问;

(三)没有代替方案就别轻言反对。

侍御史马周上疏,太宗盛赞

10 侍御史马周上疏,认为:“夏商周三代及汉,时间长的八百年(周朝),短的也不下四百年(两汉),都是因为能以恩德结人心、人民不能忘怀。汉以后的朝代,长的六十年,短的才二十余年,都是因为对人民没有恩情,根基不牢固。陛下应当隆兴禹、汤、文、武之业,为子孙立万代之基,岂能只着眼自己在位的时期!如今全国户口不及隋朝十分之一(此时李世民即位已经十年,全国人口还不到隋朝十分之一,可以想象中国历史改朝换代的战争,屠杀之惨烈),而为朝廷服役的人,哥哥报到之后,弟弟才能回家,道路上前往服役的人前赴后继。陛下虽然颁布恩诏,要求减少征调,但是各种营缮工程无休无止,人民怎能得到休养生息!所以有司下一些说空话的文书,却没有一件关爱人民的事情能落实。当年汉朝的文帝、景帝,恭俭养民,到了汉武帝,继承了丰富的资源,所以能穷奢极欲而不至于乱。如果是汉高祖之后直接就传给汉武帝,汉朝还能存在吗!又,京师及四方所造乘舆器用及诸王、嫔妃、公主的服饰,舆论都认为并不俭朴。古人说,早起勤奋的人,可以得到荣耀,但后世还是会懈怠,陛下少年时居于民间,知道人民的疾苦,尚且如此,何况皇太子生长于深宫,不了解外面的事,陛下千秋万岁之后,才是圣虑所当忧虑的。以臣观察,自古以来,百姓愁怨,聚为盗贼,国家没有不亡的,人主虽然想要追悔改过,也不能再保全。所以,修明政治,应当在可修之时,不能拖到不可收拾的时候,再去悔过。周幽王、周厉王也曾经耻笑夏桀、商纣吧,隋炀帝也耻笑北周、北齐。陛下要特别警醒,不要让后世像我们今天耻笑隋炀帝一样耻笑我们!贞观之初,天下饥荒,农作物又歉收,一斗米值一匹绸缎的价钱,而百姓并没有怨言,因为他们知道陛下也忧念,没有忘记他们。如今连年丰收,一匹绸缎可以换粟米十几斛,而百姓怨声载道,是因为他们知道陛下已经不关心他们了,只顾着为自己兴建很多并不急需的工程。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在于储积多少,而在于百姓苦乐。就以最近的历史来看,隋朝的储备仓库洛口仓,最后被李密利用;洛阳储积的布帛,又成了王世充的资财;长安的府库,则供应了我们唐朝,到现在都还没有用完。储积固然不能没有,但是要等百姓有了余力,再去征收,不可强行搜刮,不然最后就成了敌人的资源。君王节俭,才能让人民休息,陛下已于贞观初年亲身履行,今天继续一以贯之,那也不难。陛下要为国家做长久之计,不必远求上古,就像贞观初年一样做,就是天下人民的大幸了。陛下宠遇诸王,颇有太过优厚的,陛下身后会发生什么事,不可不深思。况且曹操宠爱曹植,等到曹丕即位,囚禁诸王,只差没有把他们关进监狱而已。正是曹操对曹植的爱,害得曹植受苦。又,百姓能够平安,唯在刺史、县令,如果选用得人,则陛下可以垂拱无为而治。如今只看重朝廷大臣,而不重视州县官员人选,刺史大多用的是武官,或者京官不称职的,就外放到地方,边远之处,用人更加轻率。所以百姓未安,原因在此。”

奏疏递上去后,皇帝好长时间连连称善,对侍臣说:“刺史,朕当自己选;县令,可以下诏命京官五品以上各举荐一人。”

【华杉讲透】

永远都保持恐惧

马周说:“故当修于可修之时,不可悔之于已失之后也。”就是民间说的最简单的道理:“晴天修房子,雨天多休息。”因为只有晴天才能修补屋顶,雨天就只能拿盆盆罐罐在屋里接水了。但是,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言,人类理解力的共性缺陷,是很容易被眼前偶然的事物激发,很容易被正面的情绪煽动,然后一厢情愿,过分自信,相信自己无所不能。所以,日子稍微好过一点,就要自我膨胀;眼看着不行了,又暂时收敛一下。暂时的收敛永远对抗不了内心永恒的膨胀,所以最终都会搞到不可收拾。

国家如此,企业也是一样,都是在高歌猛进之后,突然爆雷。但当他高歌猛进的时候,他是听不进任何让他收敛的意见的。你说的道理他都懂,都同意,但他说现在的机会不能错过!有句话害了不知道多少人:“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据说是巴菲特说的。假定是他说的,也是随口一说,逞一时口舌之快,不代表任何思想,因为巴菲特绝不是这样的人。正确的态度是什么?是永远都保持恐惧!人们传诵巴菲特的话,又传诵李嘉诚如何“每次都能”逢低入市,都是一种理解力的缺陷——很容易被眼前偶然的事物激发,很容易被正面的情绪煽动。你说负面的事情,就打动不了他。

每当经济被低估的时候,一些企业家就喊出口号:“活下去!”这就跟下雨的时候喊修屋顶差不多。活下去,这句话对企业来说到底是什么意思?不是活不下去时的呼喊,而是要永远活下去,要“长生不老”的意思,是任何情况下我都能活下去的意思。如何能够永远活下去呢?日本企业家冢越宽提出的“景气对策”,就是在经济最景气,躺着都能赚钱的时候,制定景气结束后活下去的对策。等到活不下去的时候,喊“活下去!”就没什么实际意义,也不代表任何思想或战略,最多是一点矫情的“反思”,就是马周说的“不可悔之于已失之后”罢了。因为你“活下去”的问题,应该在最景气的时候解决掉了。现在好好活着就是了嘛,雨天多休息!

幽厉耻笑桀、纣,炀帝耻笑周、齐,一个笑一个,但还是步前者后尘。黑格尔讲《历史哲学》:“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杜牧《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后人只知道对前朝哀叹,而不重视借鉴,总是在重蹈覆辙,让自己的后人照样要哀叹自己!

人们往往不容易吸取教训,根源在哪里呢?以我的观察,大人物往往都有两个坚定的信念,我称为“两个不一样”:这次跟以前不一样,我跟他们不一样。其结果呢?就是这次跟以前一模一样,“我”也跟“他们”一模一样,从过程到结果都一样。

11 冬,十月二日,皇帝下诏,开国功臣及皇亲国戚去世之后,都陪葬在皇帝陵墓之旁。

12 皇帝在洛阳苑打猎,有一群野猪突出林中,皇帝引弓四发,射死四头。有一头冲到跟前,几乎撞上皇帝马镫。民部尚书唐俭一跃下马,冲上去空手搏击,皇帝拔剑斩了野猪,回头笑道:“天策长史(唐俭曾任天策上将府长史)没看过我亲手杀贼吗,怎么怕成这样!”唐俭回答说:“汉高祖以马上得天下,不以马上治天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能再逞雄心于一兽!”皇帝喜悦,为之罢猎,不久,唐俭被擢升为光禄大夫。

13 安州都督、吴王李恪数次出游打猎,颇为损害居民。侍御史柳范上奏弹劾。十月二十六日,李恪被免官,削夺封邑三百户。皇帝说:“长史权万纪侍奉我儿子,不能匡正,罪当死。”柳范说:“房玄龄侍奉陛下,尚且不能制止陛下游猎,岂得只治权万纪的罪!”皇帝大怒,拂衣而入。过了很久,单独召见柳范,说:“为何当面折辱我?”柳范回答:“陛下仁明,臣不敢不尽愚直。”皇帝喜悦。

14 十一月十一日,皇帝前往怀州;十一月二十六日,回到洛阳宫。

15 故荆州都督武士彟的女儿,今年十四岁,皇帝听闻她貌美,召入后宫,为才人。

【华杉讲透】

武则天登场。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

1 春,正月十五日,礼部尚书王珪上奏:“三品以上官员在路上遇到亲王,都要下车,这不符合礼制。”皇帝说:“你们只是自求尊贵,轻视我的儿子们。”特进魏徵说:“诸王级别在三公之下,如今三品官员都是九卿、八座,为亲王下车,确实不合适。”皇帝说:“人生寿夭难期,万一太子不幸,怎知道诸王他日不会成为你们的主人!怎么能轻视他们!”王珪回答说:“自从周朝以来,都是子孙相继,不立兄弟,这正是为了杜绝庶子觊觎之心,堵塞祸乱的根源,这是治国者最应该警戒的地方。”皇帝于是听从王珪的意见。

【华杉讲透】

注意,又来了!两年前,李世民曾经因为有人打小报告说,三品以上官员轻视皇子李泰,勃然大怒,被魏徵谏止。魏徵的理由是:朝廷命官是皇帝的官,代表国家,皇子只是皇帝家人,不能以私爱破坏公义,并指出,隋朝就是杨坚放纵诸子而灭亡的。李世民当时接受了。现在,又是同样的事,再次发作,可见他本心未改。魏徵再重复同样的道理,就不起作用了。

做一个好人真难!因为我们接受批评意见的“耐药性”会越来越强!药要加量了!

加量也没用。

王珪换了一服药,一服猛药!不能让皇子们太尊贵,要让他们和太子有明显区别,太子是储君待遇,他们只能是臣子待遇,这才能驯养他们的顺服,不起夺嫡之心。

这服药下去,李世民的心病马上就好了。这就叫因病发药,关键在病,不在药。发明新药,不如发明新病。王珪找了一个新病,置换了李世民的老病,然后对新病下药,一剂康复,霍然而起,精神抖擞!

重修《氏族志》,姓氏等级分为九等

2 吏部尚书高士廉、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中书侍郎岑文本编撰《氏族志》,完成,上呈皇帝。

之前,山东崔、卢、李、郑等大姓(北魏时期的“国姓”),喜欢夸耀他们的门第,虽然多少代以来,不断衰落,但如果其他家族要和他们联姻,必定多要一大笔钱财,有的人不说他的家乡在哪里,而妄称名门望族,有的人因为他的妻子是名门,甚至欺凌同胞兄弟。皇帝对此非常厌恶,命高士廉等收集全国家谱,与史籍对照,考证真伪,辨别辈分,厘定等级顺序,褒进忠贤,贬退奸逆,分为九等。

高士廉等以黄门侍郎崔民幹的崔姓为第一。皇帝说:“汉高祖与萧何、曹参、樊哙、灌婴都起于街巷布衣,你们至今都推崇他们,认为他们是英贤,岂在于世代当官才是高门吗!高氏偏据山东,梁氏、陈氏僻居于江南,虽然出过一些人物,又何足为道?何况其子孙才行衰薄,官爵越来越低,而他们还昂然以门第自负,沦落到做小商小贩的地步,还依托富贵,弃廉忘耻,不知道世人凭什么认为他们高贵!如今三品以上官员,或以德行,或以勋劳,或以文学,得到贵显的地位。那些衰世旧门,有什么值得羡慕的!而希求与他们联姻,给他们很多的钱财,还被他们欺辱,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毛病!如今我正要厘正讹谬,舍名取实,而你们还以崔民幹为第一,这是轻视我的官爵,而对流俗随波逐流了。”皇帝于是命令重新刊定,专以本朝官阶为高下。于是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降崔民幹为第三。一共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颁布天下。(第一是皇族,第二是外戚,崔氏第三,还是厉害!)

3 二月五日,皇帝车驾西还;二月十三日,抵达河北,参观砥柱(黄河河道中石峰,成语“中流砥柱”的由来)。

4 二月十四日,巫州獠人造反,夔州都督齐善行征讨,击败他们,俘虏男女三千余人。

5 二月十五日,皇帝祭祀禹庙。

二月十七日,皇帝抵达柳谷,参观盐池。

二月二十日,皇帝抵达蒲州,刺史赵元楷命当地父老身穿黄纱单衣,迎接圣驾,盛大装饰廨舍楼观,又送给贵戚们羊一百余头、鱼数百条。皇帝数落他说:“朕巡行河、洛,凡有所需,都由官府仓库供应。你的所为,乃是亡隋之弊俗。”

二月二十四日,皇帝抵达长春宫。

6 二月二十八日,皇帝下诏说:“隋朝故鹰击郎将尧君素,虽桀犬吠尧,不能倒戈起义,但也是疾风劲草,岁寒之心;可以追赠为蒲州刺史,寻访他的子孙,报告上来。”

【华杉讲透】

尧君素的忠贞事迹,见公元617、618年记载。李世民说他桀犬吠尧,是夏桀(杨广)的一条狗,朝着尧帝(李世民)狂吠。但是,各为其主,疾风知劲草,岁寒识松柏,要表彰他!荫庇他的子孙!希望大家向他学习,像他忠于杨广那样忠于我!

7 闰二月一日,日食。

8 闰二月二十八日,车驾至京师。

9 三月二日,著作佐郎邓世隆上表请求给皇帝出文集。皇帝说:“朕的辞令,有益于民的,史书上都已经写了,足以不朽。如果无益,出文集又有何用!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都有文集行于世,救得了他们的亡国吗!身为人主,担心的是自己没有德政,要文章有什么用!”于是不许。

10 三月二十七日,因为皇孙出生,在东宫宴请五品以上官员。皇帝说:“贞观之前,跟从朕经营天下,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来,纠正朕的过失,是魏徵的功劳。”给二人各赐一把佩刀。

皇帝对魏徵说:“朕的政事比往年如何?”魏徵回答说:“威德所加之处,比贞观初年是远远超过了;但要说人心的悦服,则不如以前。”皇帝说:“远方畏威慕德,所以前来归服;如果心悦诚服的程度不如以前,又是什么吸引他们来的呢?”魏徵回答说:“陛下之前以天下未治为忧,所以德义日新;如今以天下已治为安,所以不如从前。”皇帝说:“今天我的所作所为,和往年是一样的啊,有什么差别?”魏徵回答:“贞观初年,陛下担心别人不肯进谏,时常引导、鼓励人说话,如果谏言中肯,就悦而从之。如今则不然,虽然勉强听从,但是面有难色。所以不一样。”皇帝说:“你能不能说一件具体的事?”魏徵回答:“陛下当初要杀元律师,孙伏伽认为法不当死,陛下把兰陵公主的花园赏赐给孙伏伽,价值百万。有人说:‘赏太厚。’陛下说:‘朕即位以来,还没有人进谏,所以重赏。’这就是引导鼓励大家说话。司户柳雄在报告自己简历时,把隋朝时的资历也写进去,陛下要诛杀他,纳戴胄之谏而止。这是悦而从之。最近皇甫德参上书谏止修洛阳宫,陛下生气,虽然因为我的反对而停止,也是勉强听从罢了。”皇帝说:“除了你,没人能看到这一层,说出这样的话,人苦于不能自知啊!”

【华杉讲透】

最快的进步是不退步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皇帝也是一样,所以要找人来“打”自己。李世民就有魏徵,敢打,而且能打中、打痛,所以李世民心悦诚服地说:“非公不能及此,人苦不自知耳。”

魏徵说李世民在贞观初年“德义日新”,这就是商汤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神秀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怎么新呢?就是回归良知本来的样子,我们必须拼命努力,才能留在原地,最快的进步是不退步,李世民每一天都在退步,魏徵不停地帮他顶住。

成绩都是积累得来的,我们要认识到,随着自己越来越成功,我们的事业在进步,而我们的品行可能每一天都在退步。知道自己在退步,才能克己复礼,阻止退步。

11 夏,五月二十五日,弘文馆学士、永兴文懿公虞世南去世,皇帝为之恸哭。虞世南外表和柔而内心忠直,皇帝曾经说虞世南有五绝: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学,四文辞,五书信。

12 秋,七月二十七日,任命吏部尚书高士廉为右仆射。

13 乙亥,吐蕃入寇弘州。

14 八月,霸州山獠造反,烧杀刺史向邵陵及官吏百姓一百余家。

15 当初,皇帝派使者冯德遐抚慰吐蕃,吐蕃听闻突厥、吐谷浑都娶唐朝公主,遣使跟随冯德遐入朝,送上很多金宝,奉表求婚;皇帝没有同意。使者回去,对赞普弃宗弄赞说:“臣刚到唐国时,唐国待我非常优厚,许诺把公主嫁给您。这时吐谷浑王入朝,离间我们,唐国对我的礼遇就降低了,也不许诺联姻。”弃宗弄赞于是发兵攻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支撑,遁于青海之北,人民、牲畜多为吐蕃所抢掠。

吐蕃继续进军,击破党项、白兰诸羌,率众二十余万屯兵于松州西境,遣使进贡金帛,声称来迎娶公主。不久进攻松州,击败都督韩威。羌族酋长、阎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都献出本州,叛归吐蕃。连兵不息,其大臣进谏不听而自缢的前后有八人。

八月二十七日,皇帝任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八月二十九日,任命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左领军将军刘简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督步骑兵五万人迎击。

吐蕃攻城十余日,牛进达为先锋,九月六日,掩其不备,击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斩首一千余级。弃宗弄赞惧怕,引兵撤退,遣使谢罪,并再次请求联姻。皇帝批准。

16 九月六日,皇帝问侍臣:“帝王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说:“草创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将他们臣服,创业难。”魏徵说:“自古帝王,无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皇帝说:“房玄龄与我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所以知道创业之难。魏徵与我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所以知道守成之难。但是创业之难,都已经过去了,守成之难,正当与诸公谨慎对待。”房玄龄等下拜说:“陛下能出此言,真是四海之福。”

【华杉讲透】

创业和守成哪个难

创业难还是守成难,都没有这道题目难,两者不好比。实在要比,当然是创业难,大概比守成难一百万倍吧!因为创业是百死一生,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更何况是打天下的创业,成功的只能有一个,其他参与竞争的都得死。得有天纵奇才,再加上天命相助,还得有天大运气,天上加天再加天,才能成功,而且成功也不一定轮到你,因为你可能成为先烈。所以说天下不可智取,也不可力夺,唯有天命所归,由上天决定。

守成呢,可以说是太容易了!容易得简直不算一回事,因为天命在你,没有人能推翻一个合法政权,那是和上天作对,合法政权是“顺”,造反是“逆”,顺逆之前的形势对比,是一万比一,或者一百万比一。

但是,守成之难,难在有一个最大的敌人,就是君王,自己的懈怠、骄傲、放纵、荒淫,还有雄心壮志,总之是一切让你享受舒适和产生激情的美好事物。骄奢淫逸会把国家搞坏,雄心壮志会把国家拖垮。隋炀帝是骄奢淫逸,亡了;汉武帝是雄心壮志,靠着祖宗留下的家底厚,幸而未亡。

我这本资“自”通鉴,是写给企业家看的,守成之难,我就有很多朋友可以对号入座了,就是隋炀帝和汉武帝两种情况。隋炀帝的情况,是退居二线,享受生活,然后公司搞糟了;汉武帝的情况,是勇争第一,有钱好犯错,不断扩张,然后失控崩塌了。

所以,创业成功,必须做对每一件事;守成呢,就是不能一错再错。是做对每一件事难,还是不要一错再错难呢?还是开始那句话,是这道题目难。

17 当初,突厥颉利既亡,北方空虚,薛延陀真朱可汗率其部落建王庭于都尉犍山之北、独逻水之南,能胜任作战的士兵有二十万,立他的两个儿子拔酌、颉利苾分别主掌南、北两部。皇帝因其强盛,恐怕以后难制,九月十八日,拜他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各自赐给鼓纛,外示优崇,实际上是分割他们的势力。

18 冬,十月一日,巴州獠人造反。

19 十月五日,皇帝在始平打猎;十月二十一日,回到京师。

20 钧州獠人造反;皇帝派桂州都督张宝德讨平。

21 十一月三日,开始设置左、右屯营飞骑于玄武门,以诸将军统领。又简选飞骑中才力骁健、善于骑射者,号称百骑,身穿五色袍,乘骏马,以虎皮为马鞍垫子,凡皇帝游幸,都由他们跟从。

22 十一月二十五日,明州(柏杨注:越南河静省)獠人造反;派交州都督李道彦讨平。

23 十二月七日,左武候将军上官怀仁攻击反獠于壁州,大破之,俘虏男女一万余人。

24 本年,任命给事中马周为中书舍人。马周机警而有辩才,中书侍郎岑文本常说:“马君论事,援引历史案例,以古鉴今,举要删烦,条理分明,一字不可增,一字不可减,听人读他的文章,简直就是享受,令人忘倦。”

【华杉讲透】

书中自有颜如玉,马周的文章,就是“颜如玉”了,“一字不可增,亦不可减。”就好比《登徒子好色赋》讲美人:“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再增高一分,就太高了,减短一分,就太矮了;脸上涂粉,就太白了;抹上胭脂呢,就太红了。马周的文章,就是完美的极致,一个字都不能改。

令人神往啊!

25 霍王李元轨好读书,恭谨自守,一举一动都合乎礼仪。任徐州刺史,与处士(没有做官的士人)刘玄平为布衣之交。有人问刘玄平,霍王有什么长处,刘玄平说:“没有什么长处。”问的人觉得奇怪。刘玄平说:“人有短处,才能见到他的长处,至于霍王,没有短处,我怎么能知道他的长处呢!”

【华杉讲透】

李元轨是李世民的弟弟,原文说他“恭谨自守,举措不妄”,“举措不妄”,一点毛病没有,用这四个字来评价一个人,在史书上还很少见,因为就是完人。我想了很久也想不出我见过任何一个“举措不妄”的人。

李世民死后,李元轨也得到唐高宗李治的尊重和信任,但是他的结局很惨,因为在唐高宗死后,卷入反抗武则天的谋反案,流放黔州,死在路上。武则天还不解恨,改李元轨为虺氏。直至唐中宗复辟称帝的神龙初年,才给李元轨平反,恢复生前爵位,并还复李姓。

西突厥咥利失与土屯大战

26 当初,西突厥咥利失可汗把他的国家分为十部,每部有酋长一人,每个酋长赐给一支箭,称为十箭。又分左厢、右厢,左厢称为五咄陆,设置五大啜,居住在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以东;右厢称为五弩失毕,设置五大俟斤,居住在碎叶城以西;通称为十姓。

咥利失失去人心,被他的臣下统吐屯袭击。咥利失兵败,与他的弟弟步利设退保焉耆。统吐屯等将要立欲谷设为大可汁,不巧统吐屯为人所杀,欲谷设也兵败,咥利失收复故地。至此,西部立欲谷设为乙毘咄陆可汗。乙毘咄陆即位后,与咥利失大战,杀伤甚众。于是中分其地,自伊列水以西属乙毘咄陆,以东属咥利失。

27 处月、处密与高昌联军攻拔焉耆五城,掳掠男女一千五百人,焚毁其房屋而去。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

1 春,正月一日,皇帝车驾谒拜献陵(李渊墓);正月三日,还宫。

2 正月十四日,加封左仆射房玄龄太子少师。房玄龄认为自己居于宰相之位十五年,儿子房遗爱娶皇帝的女儿高阳公主为妻,女儿是韩王李元嘉的妃子,深畏满盈,上表请求解除自己的重要职务;皇帝不许。房玄龄固请不已,皇帝下诏,拒绝接收他的奏章。房玄龄不得已,就职。太子准备向房玄龄下拜,陈设仪仗卫队等待,房玄龄不敢谒见,半途而返,时人都称颂他能谦让。房玄龄因为度支(财政收支工作)关系着天下利害,曾经有一阵子度支郎中出缺,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于是自己兼任。

【华杉讲透】

完美的极致

这里注意四个字,史书上经常出现的,“深畏满盈”,非常害怕自己是不是地位太高了,不要把“福禄满盈”弄成了“恶贯满盈”。总之,比自己“该得”的位置低一点,比自己“该拿”的利益少拿一点,以求平安降落。

可能是史书读多了,笔者也有这种心态,每当一切都好得不得了,我就觉得该出点什么坏事了。不出点什么坏事,就觉得祸事的靴子还没落地。2020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家都很难,但是我们公司生意好得不得了,赚了不少钱。那段时间,我就总念叨着“要出事!要出事!”深畏满盈,有一种恐惧感。结果呢,12月,我做一个肠道息肉小手术,医生把我的肠道切漏了一个小针眼,幸亏出院前发现了,于是多躺了十天,等它自愈,有惊无险。医生很抱歉,我却很高兴,觉得“扯平了”,我也没有比你们过得好,你看,我都差点挂掉了。

这种对“满盈”的恐惧,是中国精英阶层的集体潜意识,史书上另有八个字:“待罪之身,暂时免祸。”补成一句话,“都是待罪之身,无非暂时免祸。”没有合法无罪之人,都是“待罪之身”;没有平安无事,都是“暂时免祸”。所以,“戒慎恐惧”就成了“克己复礼”的第一条教导。

房玄龄是不是待罪之身,暂时免祸呢?他一生竭诚为国,得以善终,陪葬唐太宗的昭陵,画像供奉进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凌烟阁。但是,他的儿媳高阳公主却不是个善茬,骄傲专横,在房玄龄死后,最终与房遗爱一起因谋反被处死。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此被取消。

3 礼部尚书、永宁懿公王珪薨逝。王珪性格宽厚,生活俭朴。根据法令,三品以上官员都应建立家庙,王珪显贵已久,却在私宅中祭祀祖先。被执法部门弹劾,皇帝不追究,命有司为他家立庙,让他羞愧。

4 二月七日,任命光禄大夫尉迟敬德为鄜州都督。

皇帝曾经对尉迟敬德说:“有人说你要造反,为什么?”尉迟敬德回答:“臣造反是事实!臣跟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天的血肉之躯,都是刀锋箭头之下的残余。天下已定,就怀疑臣要造反吗!”于是脱下衣裳,扔在地上,露出满身伤疤。皇帝为之流涕,说:“快穿上,朕不怀疑你,所以才跟你说,你何必愤恨呢!”

皇帝又曾经对尉迟敬德说:“朕想把女儿嫁给你为妻,如何?”尉迟敬德叩头感谢说:“臣妻虽鄙陋,一起共贫贱的时间很久。臣虽然没有学问,也听闻古人富不易妻,这不是臣的愿望。”皇帝于是停止。

5 二月二十五日,尚书上奏:“近世以来,遴选宫女,有的出身微贱,没有礼仪家教;有的是罪犯家属,满腹忧怨。建议从今往后,皇宫及太子东宫内职有出缺,都遴选良家女子有才德的人补充,赠送聘礼;其他因父兄犯罪而没入官府为奴的,或出身微贱之人,一概不用。”皇帝听从。

6 皇帝既下诏宗室及群臣世袭刺史,左庶子于志宁认为,古今时代不同,恐怕不是长治久安之道,上疏争辩。侍御史马周也上疏,认为:“尧、舜这样的父亲,尚且有丹朱、商均这样的孽子。如果有孩童嗣职,万一骄纵愚昧,则百姓遭殃,国家受败。当年楚庄王想要诛灭斗椒家族,因为斗椒的伯父斗文子对国家有功,使得斗家子孙得以保存;晋国很想保存栾姓家族,可是栾黡已经恶贯满盈,终于全族屠灭。与其让他们的后代毒害百姓,不如割断对那已经死亡的功臣的恩情,这是很明显的了。否则,你想要爱他,却恰恰因此害了他。臣认为,封给他们采邑,增加户口,就可以了。一定要他们自己有才、有德行,再根据他们的才能授予官职,使他们真正得以享受恩典,子孙也能终其福禄。”

正巧,司空、赵州刺史长孙无忌等都不愿前往封国,上表坚决推辞,称:“自从下达任命以来,我们顿时觉得孤单无所依靠,就像走在春天的冰面上;宗族亲戚,都忧愁恐惧,犹如置身于汤火之中。像那夏商周三代的封建制度,是因为朝廷的力量不足以控制天下,所以觉得分封世袭比较有利,那些礼乐制度,多半也不是他们制定的。两汉撤销诸侯,设置郡守,铲除原来的弊端,深合时代的要求,如今因为臣等又加以变更,恐怕紊乱圣朝纲纪;况且,后世如果有愚幼不肖的嗣子,违犯国家大法,反而自取诛夷,那不正是因为有世袭之赏,反而造成灭族之祸,可哀可愍!希望陛下能收回成命,赐给我们子孙保全性命之恩。”

长孙无忌又通过他的儿媳长乐公主坚持向皇帝请求,并说:“臣披荆斩棘以事陛下,如今海内安宁,为什么要把臣抛弃于外州,与贬官放逐有什么区别!”皇帝说:“割地以封功臣,古今通义,我本意是想要你们的后嗣,再辅佐朕的子孙,共传永久;而你们却发言怨望,朕岂会强迫给你们封国吗!”

二月二十七日,皇帝下诏,停止世封刺史。

【华杉讲透】

李世民要搞刺史世袭制度,当然是糊涂安排,他也是酬赏功臣的心太重了,很多老板都有这番好意,一种施恩的天性。但是,害生于恩,过分的恩,往往反而害了对方。

至于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功臣们居然不领情,不愿走,对获得世袭封国这么大的利益毫不动心,而且说得那么悲惨凄苦,全家人都愁云密布,可能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战后还未恢复,山河残破,地方上生活条件太苦了,谁也不愿意离开京城。所以他说和“下放”没区别。

7 高昌王麹文泰多次阻绝西域各国派往长安朝贡的使节。

伊吾之前向西突厥称臣,既而归附唐朝,麴文泰与西突厥一起攻击他。皇帝下书痛责,征召他的大臣阿史那矩入朝,想要和他当面会议。麴文泰不派他来,另派他的长史麹雍前来谢罪。

颉利可汗灭亡时,在突厥的中国人,有的投奔高昌,皇帝下诏,命麴文泰把他们遣返,麴文泰藏匿不遣。又与西突厥一起击破焉耆,焉耆投诉。皇帝派虞部郎中李道裕前往调查,并且指示他对麴文泰说:“高昌数年以来,朝贡断绝,无藩臣之礼,所设置的官号,都仿照天朝,筑城掘沟,预备防御朕的攻讨。朕之前有使者去,麴文泰对他说:‘雄鹰飞翔在天空,野鸡潜伏于蒿草,猫游戏于厅堂,老鼠啃食于洞穴,各得其所,我就不能自己生存吗!’又遣使对薛延陀说:‘既为可汗,则与天子匹敌,我为什么要向他的使者跪拜!’麴文泰事奉我天朝无礼,又离间邻国,为恶不诛,何以劝善!明年就发兵打你!”

三月,薛延陀可汗遣使上言:“奴受恩思报,请发所部为向导以击高昌。”皇帝派民部尚书唐俭、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携带绸缎,赏赐给薛延陀,与他讨论作战计划。

结社率造反

8 夏,四月五日,皇帝前往九成宫。

当初,突厥突利可汗的弟弟结社率跟从突利入朝,曾经担任中郎将。居家无赖,怨恨突利斥骂他,于是诬告突利谋反,皇帝由此鄙视他,很久都不给他升官。结社率秘密勾结故部落,得四十余人,密谋趁晋王李治四更天出宫、大开宫门、排列卫队时,冲入宫门,直指御帐,要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

四月十一日,结社率会同突利的儿子贺逻鹘夜里埋伏于宫外,正巧那晚大风,晋王没有出宫,结社率担心天亮后行迹暴露,于是进犯行宫,冲过四重帐幕,弓箭乱发,卫士死者数十人。折冲都尉孙武开等率众奋击,很久才将他们击退,结社率飞驰入御厩,盗御马二十余匹,向北逃走,渡过渭河,准备逃奔他的部落,被追兵抓获,斩首。皇帝赦免贺逻鹘死罪,流放岭南。

9 四月十七日,派武候将军上官怀仁攻击巴州、壁州、洋州、集州四州造反的獠人,讨平,俘虏男女六千余人。

10 五月,旱。五月十二日,皇帝下诏,命五品以上官员上呈亲启密奏。魏徵上疏,认为:“陛下的志向和功业,比起贞观初年,渐渐不能坚持,半途而废的有十条。”其中一条认为,“近年以来,轻易滥用民力。还是,‘百姓无事,则骄奢淫逸,经常劳役他们,就容易驱使。’自古没有因百姓安逸而败亡,百姓辛劳而安定的。此恐怕不是兴邦之至言。”皇帝深加奖叹,说:“我已经把你的话写在屏风上,朝夕瞻仰,并交付史官请他记录。”仍赐给魏徵黄金十斤、御马二匹。

【华杉讲透】

李世民说:“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魏徵说:“自古未有百姓逸而败,劳而安者。”他们这场对话,当然有当时的语境,具体所指的事情。但是,单就这两句话来说,笔者认为,李世民是对的,魏徵是错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话适用于君王,也适用于百姓。

《论语》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如何治国理政。孔子说:“自己给百姓带个头,然后让他们勤劳地工作,别让他们闲着。”子路觉得不满意,就这么四个字?“请益”,请老师再补充一下。孔子不耐烦,回了两个字:“无倦!”不要倦怠!

世界历史,就是野蛮征服文明,然后再被文明同化的循环。野蛮为什么能征服文明?就是因为文明国家的人民太安逸了,没有斗志了,勤劳勇敢的人民,既不勤劳,也不勇敢了,那就该灭亡了。歌德在《浮士德》中说:“人们过得太安逸,所以上帝派来魔鬼,让人们精神精神!”

上上下下所有人都要永远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实在没事干,你就打扫卫生,都打扫干净了?犄角旮旯的给我检查!继续清扫!但是,你让他劳动,是要搞生产建设,不能是给你修宫殿供你享受,而且你也要劳动,打扫卫生,你也要亲自参加!

11 六月,渝州人侯弘仁自牂柯开道,经过西赵(贵州望谟县),出邕州(广西南宁),打通交州(越南河内)、桂州(广西桂林),蛮夷、俚人投降的有二万八千余户。

12 六月二十五日,立皇弟李元婴为滕王。

13 自从结社率造反,谈论国事的人都说把突厥人留在河南对国家不利,秋,七月九日,皇帝下诏,封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李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赐给他鼓和纛;突厥及胡人在各州安置的,都下令渡黄河北上,回到其旧地,世代作为藩国屏障,长保边塞。但是,突厥人都畏惧薛延陀,不肯出塞。

皇帝派司农卿郭嗣本赐给薛延陀玺书,说:“颉利败亡之后,他的部落都来归化,我原谅他们之前的过错,嘉奖他们能改邪归善,对待他们的官员就如同我自己的官员一样,把他们部落,都等同于我的百姓。中国贵尚礼义,不去灭别人的国家,之前击破突厥,只是因为颉利一人为百姓祸害,铲除他而已,并不贪图他的土地,也不要他的人民和牲畜,一直想要另外给他们立一位可汗,所以,把投降的部落安置于河南,任由他们畜牧。如今户口繁衍滋长,我内心非常喜悦。既然已经许诺要给他们立可汗,不可失信。秋天之后,将派突厥人渡过黄河,复其故国。你薛延陀受朝廷册封在前,突厥受册封在后,后者为小,前者为大。你在沙漠以北,突厥在沙漠之南,各守土疆,镇抚部落。如果超越自己本分,相互抄掠,我就发兵,各问其罪。”薛延陀奉诏,表示服从。

于是派李思摩率所部建牙帐于黄河以北,皇帝登临齐政殿,为他饯行,李思摩涕泣,举杯祝酒说:“奴等破亡之余,本应化为灰尘土壤,蒙陛下恩典,得以活命,如今又再封为可汗,愿万世子孙永远事奉陛下。”皇帝又派礼部尚书、赵郡王李孝恭等带着册书,前往他们的部落,筑坛于黄河岸上,正式册封。

皇帝对侍臣说:“中国是根干,四夷是枝叶,割根干以奉枝叶,树木怎么能生长茂盛!朕当初不听魏徵的话,几乎搞到自己狼狈(指结社率之变)。”又任命左屯卫将军阿史那忠为左贤王,左武卫将军阿史那泥熟为右贤王。阿史那忠,是苏尼失之子,皇帝待他非常优厚,把宗室女儿嫁给他为妻;阿史那忠出塞之后,怀慕中国,见使者必泣涕请求回京入侍;皇帝下诏批准。

14 八月一日,日食。

15 皇帝下诏说:“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最近,前来诉讼的人,有的竟然自毁耳目,从今往后,如有再犯者,先打四十大板,然后再依法审问。”

【华杉讲透】

“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儒家观念,《孝经》里孔子的话,重点在一个“敢”字,“不敢”,为什么不敢呢?中间还有一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因为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相当于是父母的财产,如果毁伤,是对父母不孝。保护自己的身体,是孝道的起点。

第二个问题,那人来告状,为什么要“自毁耳目”呢?因为他有冤情,他要申冤,于是呢,他就不自觉地运用了巴甫洛夫的刺激反射原理,两条:(一)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射行为,对刺激信号,做出行为反射;(二)刺激信号的能量越强,则行为反射越大。告状的人要向法官发出一个信号——我冤枉!他光递个状纸,信号能量不够,戳瞎自己一只眼睛,就能引起重视。李世民觉得太不人道,他要禁止,他不知道,这正是不人道的社会里最后的人道底线!这样的行为,在后世发展成一项制度,就是滚钉板告状,清代著名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就是杨乃武的姐姐杨淑英冒死进京,滚钉板告御状,最终得以翻案。你要越级告官,条件就是你打赤膊从钉板上滚过去。官府通过设置这块钉板,来降低他的司法成本,很残酷,但是在那种历史条件下,至少还有这块钉板是通往正义的桥梁。没有这块钉板,杨乃武和小白菜就被执行死刑了。

所以,李世民的政策会带来什么结果呢?就是我先自毁耳目,再让你打四十大板,你总相信我是冤枉的吧!我拼了眼睛都不要,还怕你这四十大板吗?

就从这件事,我们就知道,哪怕在贞观之治之下,仍然还有很多冤屈!

16 冬,十月十五日,皇帝车驾回到京师。

17 十一月十三日,任命侍中杨师道为中书令。

18 十一月三十日,任命尚书左丞刘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

19 皇帝仍然冀望高昌王麴文泰能自己悔过,再次下玺书,示以祸福之道,征召他入朝。麴文泰竟称病不来。十二月四日,派交河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侯君集,副总管兼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等将兵攻击。

20 十二月七日,立皇子李福为赵王。

21 十二月二十一日,吐谷浑王诺曷钵来京朝见,以宗室内女儿为弘化公主,嫁给他为妻。

22 十二月二十四日,皇帝在咸阳打猎,十二月二十五日,还宫。

23 太子李承乾游猎过度,荒废学业,右庶子张玄素进谏,不听。

24 本年,全国共有三百五十八个州,一千五百一十一个县。

25 太史令傅奕精通阴阳五行之类术数书,但始终不信,遇病,也不找医生开药。有僧人自西域来,擅长咒术,能念咒令人立死,再念咒又让他活过来。皇帝在飞骑兵中找一个身体强壮的人给他试验,果然如此;告诉傅奕,傅奕说:“这是邪术。臣听说,邪不压正,请让他来咒我,必定不能行。”皇帝命僧人咒傅奕,傅奕一点感觉也没有,过了一会儿,僧人忽然僵仆倒地,好像被什么东西击中一样,再也没有苏醒过来。又有一个婆罗门僧,说是得了一颗佛牙,非常坚硬,什么东西都能击碎。长安男女团团围观。傅奕当时卧病在床,对他的儿子说:“我听说有一种金刚石,最为坚硬,什么东西都伤不了它,唯有羚羊角能将它击破,你去试试。”他儿子前去看佛牙,拿出羚羊角叩击,应手而碎,围观的人就散了。傅奕临终,告诫他的儿子,不要学佛书,享年八十五岁。傅奕又收集魏、晋以来驳斥佛教的书,编辑成《高识传》十卷,发行于世。

26 西突厥咥利失可汗的臣子俟利发与乙毘咄陆可汗通谋作乱,咥利失穷途末路,逃奔钹汗(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死在那里。弩失毕部落迎立他弟弟的儿子薄布特勒,是为乙毘沙钵罗叶护可汗。沙钵罗叶护既立,建王庭于虽合水北岸,称为南庭,龟兹、鄯善、且末、吐火罗、焉耆、石、史、何、穆、康等国都归附他。乙毘咄陆建牙帐于镞曷山以西,称为北庭,厥越失、拔悉弥、驳马、结骨、火燖、触水昆等国都归附他,以伊列水为边界。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

1 春,正月十六日,皇帝前往魏王李泰府邸,赦免雍州长安死刑以下罪犯,免除延康里居民今年田租赋税,赏赐李泰府僚属及延康里老人,各有等差。

2 二月十日,皇帝前往国子监,观看奠祭孔子的释奠礼,命祭酒孔颖达讲《孝经》,赏赐祭酒以下至成绩优异的学生,各有等差。当时皇帝大量征召天下名儒为学官,多次到国子监,听他们讲论,学生能学通大经一门以上的,都可以补授官职。增修学舍一千二百间,增招学生满两千二百六十人,连屯营、飞骑也派去博士,教授士兵们儒经,有能学通儒经的,允许他们参加选拔人才的贡举。于是四方学者云集京师,乃至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酋长都派子弟请入国学,听课的达八千余人。皇帝认为各门各派太多,章句繁杂,命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注解,称为《五经正义》,作为标准教材,令学者学习。

3 二月十五日,皇帝前往骊山温泉;二月二十四日,还宫。

4 二月二十八日,皇帝下诏,访求近世名儒梁皇甫侃、褚仲都,北周熊安生、沈重,南陈沈文阿、周弘正、张讥,隋朝何妥、刘炫等人的子孙,报告朝廷,任用或擢升他们做官。

5 三月,窦州道行军总管党仁弘攻击罗窦造反的獠人,击破,俘虏七千余人。

6 三月四日,流鬼国(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遣使入贡。离京师一万五千里,在北海海滨,南邻靺鞨,从未与中国通使,交流要经过三次翻译。皇帝任命该国的使者佘志为骑都尉。

7 三月十九日,设置宁朔大使,以保护新恢复的突厥汗国。

8 夏,五月六日,改封燕王李灵夔为鲁王。

9 皇帝将要前往洛阳,命将作大匠阎立德前往勘查可以修建避暑宫殿的地方。秋,八月五日,修建襄城宫于汝州西山。阎立德,是阎立本的哥哥。

唐朝出征高昌

10 高昌王麴文泰听闻唐朝出兵,对他的国人说:“唐国离我七千里,其中二千里是沙漠,地无水草,寒风如刀,热风如烧,他的军队过得来吗!往年我入朝,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跟隋朝时没法比。现在他来讨伐我,发兵多了,则粮食运输跟不上;如果兵力在三万以下,我的力量足以制服他们。我们应当以逸待劳,坐收其弊。如果他们顿兵城下,不过二十日,粮食吃尽,必然退走,然后我们跟踪追击,将他们全部俘虏。何需担忧!”等到听闻唐兵已经抵达沙漠边境,忧惧不知所为,发病去世,儿子智盛继位。

唐军抵达柳谷,侦探报告说麴文泰安葬日期已定,贵族们都聚集参加葬礼,诸将请求发动袭击,侯君集说:“不可,天子因为高昌无礼,所以派我讨伐,如今袭击他们于坟墓之间,那就不是问罪之师了。”于是鼓行而进,抵达田城,劝守军投降,守军拒绝,第二天早上发动攻击,到中午就攻克,俘虏男女七千余人。以中郎将辛獠儿为前锋,夜里向高昌都城进军,高昌军出城迎战,战败,唐军主力随即兵临城下。

智盛写信给侯君集说:“得罪于天子的,是我的先王,上天已经降下惩罚,他已经去世。我刚刚即位,请尚书明察,赐予怜悯。”侯君集回复说:“如果能悔过,就把自己绑了,到我军门前谢罪。”智盛还是不出来。侯君集下令填平护城壕沟,攻城,飞石抛入城中,如雨而下,城中人都躲在屋里不敢出来。唐军又制造巢车,高十丈,可以俯瞰城中。路上出现行人及被飞石砸中,就高声报道。之前,麴文泰与西突厥可汗结盟,约定有紧急军情时,相互援助;可汗派他的叶护进驻可汗浮图城,为麴文泰声援。等侯君集大军抵达,可汗惧怕,向西撤退一千余里,叶护献出城池投降。智盛穷途末路,八月八日,开门出降。侯君集分兵攻略土地,下其二十二城,八千四十六户,一万七千七百人,土地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