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9.2
作者: 张立成
17.06万字 0.1万次阅读 0.4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后记 2024-01-17 15:05:09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
    作品总数
  • 17.06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28章
简介

本书是全面系统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专著。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时代背景及重要战略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内涵;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现状及其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施策略等。本书研究的重点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等学科理论构建一个科学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体系。

总序

研究“价值观与民族精神”,可以从多种维度展开。从理论上阐述,在实践中扎根;回溯历史、观照现实;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都是应然之举和实然之策。而“价值观与民族精神”的教育、宣传、普及,则是理论走向实践的必然环节,也是发挥价值观和民族精神重要作用的必经之路。

党的十八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历史的、动态的,不断丰富发展的,中国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就是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精髓。

历史是文化的根基和精神的沃土,当代中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源发于中华民族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生成于中国近现代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勃兴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之中。因此,必须把新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融汇到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事业中,才能使其获得丰厚的底蕴和充实的蕴涵;只有通过追溯和解读中国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历史经历,才能化育出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历史穿透力和生命冲击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基本理论坐架”,以民族精神作为基本研究范式,以爱国主义作为基本研究主题,进行历史梳理和现实阐释;另一方面,我们还立足精神与历史的贯通,通过从历史的视角阐释中国的革命精神、雷锋精神、改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各种具体精神样式,展示这些具体精神样式的历史经历和历史意义,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获得厚实的历史底蕴和生动具体的现实实践模式。此外,在具体行文表述中,我们还立足精神对事件的辐射和普照,阐释一定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对重大社会事件、历史发展进程甚至个人事业与生活的重大影响;立足事件对精神的折射和反映,分析历史事件、个人事迹对民族精神的具体呈现。通过这种“精神与史实双向关照”情理交融的阐释与分析,使民族精神触动整体民族情结和个体心理情感,达到引领风尚、化育素质的目的。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3]。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我们把丛书定名为“大学生价值观与民族精神教育”,就是把丛书的基本属性和功能定格在了教育层面,使之区别于一般的理论研究。同时,在单卷书的名称和研究内容上着力突出教育主题,使每卷书的研究思路和最后归宿都落在教育上。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民族精神教育研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大学生中国革命精神认同力研究”四卷书直接以书名标示其视角和功用方面的教育属性,确立了“从教育出发,为了教育”的著述立场。“中国革命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雷锋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两卷书则从内容和主题上凸显出了面向现实、推动教育的著述旨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则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出了现实的实践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时代正气、培育时代新人、振兴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荣职责。丛书是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价值观与民族精神”项目的研究成果,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的各位同仁集体完成。我们希望丛书的出版,能够在价值观与民族精神研究方面有所深化,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助力。由于我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底蕴所限,丛书一定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学界同仁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提宝贵意见。

王树荫

2013年8月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31—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

[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