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9.2
22.05万字 0.1万次阅读 1.2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第三章 2023-10-24 18:20:55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
    作品总数
  • 22.05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3章
简介

本书由课程论、教学论、教师论三部分构成。我们这本书的创作重心主要放在了教学上,而且,是放在了课堂教学的方法论的探讨上。这既是本书的特色,又是本书明显的“缺陷”。致使学科教学论的结构在逻辑上欠缺严谨,给予学生的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的完整性略显不足。

第一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编写人:王志国高汝伟南京大学出版社书图书在版编目(犆犐犘)数据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王志国,高汝伟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12ISBN9787305213885Ⅰ.①思…Ⅱ.①王…②高…Ⅲ.①政治课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中学Ⅳ.①G633.20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91747号出版发行南京大学出版社社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邮编210093出版人金鑫荣书名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主编王志国高汝伟责任编辑贾辉钱梦菊照排南京紫藤制版印务中心印刷常州市武进第三印刷有限公司开本787×10921/16印张12.5字数302千版次2018年12月第1版2018年12月第1次印刷ISBN9787305213885定价33.00元网址http://www.njupco.com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官方微信njupress销售热线(025)83594756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凡购买南大版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所购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前言党的十九大提出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编写一本注重从新时代出发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教材,是适应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新目标的要求;是为了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省品牌专业、省重点专业建设中教材建设项目之需;是适应本专业课程改革需要,以强化具有知识理论的综合性、应用性、拓展性课程建设。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类必修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编写一本适合本专业课程教学需要的教材,有利于学生对以往学习过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伦理学、教师专业发展等知识理论进行综合运用和能力提升。

本书每章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内容提要部分、内容主体部分、思考与讨论题、参考文献部分。“内容提要”部分侧重介绍本章的逻辑思路、理论知识重点和难点以及有探讨价值的主要论题等。这部分既是内容提示,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主体部分结合内容,追溯历史渊源,阐释基本概念,解读基本理论,适当融入教学实践,并穿插一些案例,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思考与讨论题”的设计做到结合每章内容,安排不同形式的探讨研究性问题,注重形式多样。针对每章理论,收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材料、典型论题观点材料,提高学生理论综合分析、探究能力。参考文献大部分都是精心选择与章节内容相关的文献,也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线索。

本书编写有以下特点:1.体系新:教材将中外教学理论按照学理内在逻辑有机融入到相关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更好地体现教材学理性特征。着眼学术理论前沿和学术研究成果,重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体系梳理,论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内在机理和机制。

2.角度新: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角度阐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范畴、原则、规范,对现有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视角探讨思想政治教学论的教材有些原则规范体系做适当调整。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理论传播与践行视角阐析教学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思想政治教学论的相关内容和内在价值。

3.设计新: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问题探究能力。现有教材大部分章节后没有设置思考题和讨论问题,本教材将在每章后设置本章核心的问题以供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前课外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收集资料进行讨论研究。问题的设计着重于应用、反映时代要求、提高学生技能,以期充分激活学生学习积极性。

4.应用性强:面向思想政治专业师范本科生,便于提高教师技能,提高社会竞争力。

现有教材比较侧重概要介绍理论,重点是罗列基本规范。本教材提高模拟授课、说课等实践课的比例,注重配以适当前沿性、现实性、可多角度评价的案例,并附加一定的活动设计作业,力求提高师范生基本功,为学生将来走上教师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教材汇集多名专家教授的智慧,在多次共同研讨的基础上完成。本书由王志国、高汝伟担任主编。高汝伟负责全书的总体设计、初审工作,王志国负责各章编写、修改工作。

宋敏和顾莉老师也对书稿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和相关章节的修订工作。本书还得到苏州大学姜建成教授、东南大学袁久红教授、同济大学周敏凯教授等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指导,并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引用和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相关论著和资料,谨此致谢。由于编写时间有限,又限于编者水平,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谨请读者批评、指正。

王志国2018年12月2目录绪论第一节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的研究对象……………………………………………1一、教育的本质和职能……………………………………………………………1二、德育和思想政治课……………………………………………………………3第二节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的研究领域……………………………………………5一、课程研究……………………………………………………………………5二、教学规律研究………………………………………………………………5三、学法指导研究………………………………………………………………5四、师资队伍研究………………………………………………………………5第三节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的学科性质……………………………………………6一、理论性………………………………………………………………………6二、应用性………………………………………………………………………6三、综合性………………………………………………………………………6四、师范性………………………………………………………………………7第四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形式……………………………………………7一、理论讲授……………………………………………………………………7二、教育观察……………………………………………………………………7三、教育调查研究………………………………………………………………8四、教学训练……………………………………………………………………8五、微格教学……………………………………………………………………8六、教育实习……………………………………………………………………9第五节学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9一、学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意义…………………………………………9二、学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方法………………………………………12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功能和任务第一节思想政治课的性质…………………………………………………………14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一、认清思想政治课性质的重要性……………………………………………14二、思想政治课性质问题讨论的回顾…………………………………………15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的功能…………………………………………………………17一、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导向性功能……………………………………………17二、思想政治学科具有规范性功能……………………………………………19三、思想政治学科具有个性化功能……………………………………………20第三节思想政治课的任务…………………………………………………………21一、完成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22二、完成能力教育的任务………………………………………………………23三、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任务…………………………………………25第二章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第一节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探索历程……………………………………………30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名称的演变………………………………………………30二、中学思想政治课起源………………………………………………………32三、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设置……………………………………………………33四、中学思想政治课目标的转向………………………………………………35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及课程模块……………………………………………38一、课程目标的陈述技术………………………………………………………38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42三、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的具体定位…………………………………………43四、思想政治课程的模块设计…………………………………………………44第三章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教育理论第一节素质教育理论………………………………………………………………48一、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实质……………………………………………………48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49三、中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50第二节现代德育理论………………………………………………………………53一、德育的概念…………………………………………………………………53二、德育的价值功能……………………………………………………………53三、现代德育的几个重要观念…………………………………………………54四、现代德育改革综述…………………………………………………………55第三节多元智能理论………………………………………………………………57一、八种智能……………………………………………………………………572目录●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58三、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59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61一、学习的含义…………………………………………………………………61二、学习方法……………………………………………………………………62三、学习观………………………………………………………………………63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63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的启示…………………………………………64第四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第一节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概述…………………………………………………67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含义与本质………………………………………67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优选………………………………………………69第二节思想政治课常用的教学方法………………………………………………71一、启发式教学…………………………………………………………………71二、目标教学……………………………………………………………………79三、创新教学……………………………………………………………………85四、合作探讨式教学……………………………………………………………94五、体验式教学…………………………………………………………………96六、活动教学……………………………………………………………………97七、研究性学习…………………………………………………………………99第五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第一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准备工作………………………………………………102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准备的内容………………………………………………102二、传统与现代教学理念下备课的差异………………………………………106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的教案设计……………………………………………………108一、教学目标的制定……………………………………………………………108二、教学方法的选择……………………………………………………………111三、教学过程的设计……………………………………………………………112四、教学内容的组织……………………………………………………………112五、作业的设计………………………………………………………………115六、课前或课后活动的设计……………………………………………………115七、板书的设计………………………………………………………………116第三节思想政治课的说课…………………………………………………………116一、说课的内涵和特点…………………………………………………………116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二、说课的主要内容及其要求…………………………………………………117三、说课应注意的问题…………………………………………………………118四、说课与上课的关系…………………………………………………………118五、说课的误区………………………………………………………………119第四节思想政治课的模拟授课……………………………………………………120一、模拟授课的含义……………………………………………………………120二、“模拟授课”与“上课”的区别………………………………………………120三、“模拟授课”与“说课”的区别………………………………………………120四、模拟授课的作用与功能……………………………………………………121五、如何更好进行模拟授课……………………………………………………121第六章思想政治课教学组织形式第一节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123一、课堂教学的含义与地位……………………………………………………123二、课堂教学的类型……………………………………………………………124三、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125四、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128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的课外活动……………………………………………………141一、思想政治课外活动的含义和作用…………………………………………141二、思想政治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142三、开展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144第三节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实践活动………………………………………………145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146二、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146第七章思想政治课的学法指导第一节思想政治课学法指导的意义、原则和要求………………………………149一、思想政治课学法指导的意义………………………………………………149二、思想政治课学法指导的基本原则和要求…………………………………151第二节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的主要方法…………………………………………154一、教学生“会读”……………………………………………………………154二、教学生“会听”……………………………………………………………156三、教学生“会问”……………………………………………………………157四、教学生“会练”……………………………………………………………158五、教学生“会思”……………………………………………………………1594目录●第八章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评价第一节思想政治课评价的特点、原则与实施的基本程序………………………162一、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的内涵和特点………………………………………162二、思想政治课评价的原则……………………………………………………163三、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实施的基本程序……………………………………164第二节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平时评价………………………………………………167一、平时评价的地位和作用……………………………………………………167二、改进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平时评价…………………………………………167第三节思想政治课的学科考试与综合能力测试…………………………………169一、命题………………………………………………………………………169二、学科考试的类型和方法……………………………………………………170三、综合能力测试……………………………………………………………171四、考试质量分析……………………………………………………………172第四节学生思想品德评价…………………………………………………………173一、思想品德的考核方法………………………………………………………173二、思想品德的评价方法………………………………………………………174第九章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第一节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176一、课程资源的内涵……………………………………………………………176二、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特点…………………………………………………177三、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178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180一、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使用的误区………………………………………180二、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使用存在误区的原因……………………………182第三节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方法………………………………183一、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183二、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1845绪论[学习要求]明确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认识学习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的重要意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想成为一名教师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下,需要学习学科专业知识、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通过教师资格认证成为教师。但在欧美国家,以德国为例,本科教育完成后,想要成为教师的人要通过申请,经过教师课程培训,通过第一次考试,考试通过进行为期18个月左右教师实习训练,通过第二次考试,等待地方政府颁发教师资格证书,安排工作学校。德国小学教师可能担任小学全科教师,他很有可能就是一位拥有心理学或者教育学或者某学科的博士学位的高才生。我国教师制度也向国际靠拢,现在教师资格证制度越来越完善,教师培养将从专业培养变成职业培养。教师在教学上要获得成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掌握相关教学的科学理论和教学艺术。教学论是以研究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为对象的学科,是研究优化教学活动的理论,是教学科学的组成部分。作为教师,不但要掌握基本教学理论,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补充新的教学理论和信息。研究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知道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其次要明确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选择科学的方法。本章主要探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以及学习思想政治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确定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实际上就是研究该门学科所反映对象的特殊矛盾的性质,而要分析该对象矛盾的特殊性又离不开分析矛盾的普遍性。思想政治教学论是普通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为此,首先必须了解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与教育学学科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了解它与德育、思想政治课等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揭示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的本质和职能什么是教育,我想每位同学一听都觉得很简单,细细想来,一下子很难给教育下个准1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确的定义。曾经看过这样的报道:留美博士黄全愈在一次国际教育会议上,关于这个问题,请教一位英国的教育家,却没有下文。可见,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关于什么是教育,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其他人士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孔子:“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爱因斯坦:“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亚米契斯:“教育是‘爱的教育’。”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说:“教育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最神秘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学与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我们是教师,从事着教育的事业,对教育又有自己的见解,不同的时夸美纽斯和代,不同社会,不同国家对教育的诠释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教育的内涵是《大教学论》随着时代背景变化而发展的,随着课程改革发展,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各位同学对教育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呢?有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了阐述:●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创造的天性、丰富的潜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甚至还应善意地保护学生恶作剧那样“可爱的错误”。

●教育也是一种唤醒,就是要唤醒人们沉睡的主体意识和巨大潜能:唤醒,首先意味着对学生要充满信心。唤醒还意味着发现,唤醒还需要有效的刺激。让我们牢记住:教育需要唤醒!

●教育应当是一种享受,不仅要使孩子们的明天幸福,也要使孩子们在今天就享受到幸福;今天幸福,明天才会更幸福———这才是教育的本意和真意,才是教育的一种追求。

正如我们校训所说:“让今天快乐,为明天准备!”●教育应该是一种发展,只有教育完成了它的发展功能,把一个生物人变成一个社会人,教育才发挥和显示出了它的社会功能。因此,教育要培养真正的人,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教育也应该是一种服务。我们老师每天的备课、上课,还有网上搜集的资料、批改学生的作业等,都体现了我们在为学生服务,我们只有把自己放在服务者的角度,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可以真正落实,学生的成长才真正会出现极限发展。

●教育应该教人追求真善美。“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求知亦即求真。教人求真,是2绪论●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教人为美,是教育的又一基本职能,教育之教人求美,就是培养主体的审美人格,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一个给定了的终点,而是一种非终极的无限发展。

●教育应该是一种发现。教师应该能从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现他独特的东西,尤其是那些优秀的成分,只有发现了学生身上的优秀的东西、闪光的东西,你才能肯定他,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非常简单,仅此而已!

●教育是真挚的爱。有人说,教师们的最大欣慰莫过于“桃李满天下”,而陶行知却告诫教师要“爱满天下”,或许,这一告诫就体现了教育的秘诀。

有一家杂志要编一本书,请冰心老人写一句决定她一生的话,并请她再阐释500字,冰心老人的回答极其爽快,她只是送给了来访者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世界。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出于拉丁文Educare,原意是“导出”,也就是通过教学进行某种引导。

现代教育学把教育区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概念,广义的教育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已存在的,它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它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后者是到奴隶社会才出现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人的成长取决于自然和社会诸多因素的作用,其中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一定的内容,采取一定的形式和方法,把人“加工”成为该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即具有一定思想品德和生产劳动技能的人。因此,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它的本质就是培养人,造就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从以上关于教育的定义和本质的分析中,可以自然地引申出教育的职能。考察历史后发现,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教育都具有两种社会职能,即传递生产知识和经验的生产服务职能和传递社会意识的社会服务职能(在阶级社会里则表现为阶级服务职能)。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历史阶段,教育除了具有以上两种职能外,还具有个人全面发展这一根本职能或最高职能,而且这个职能还决定着其他两个职能的发展方向。

思想政治教学论属于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为使先进的思想、理论能最大限度地影响和说服中学生,它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掌握和遵循教育的规律,以及科学的育人方法和教学方法,这些正是普通教育学所阐明的。普通教育学强调的各种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正是思想政治课的立体教育管理所特别要注意的。当然,思想政治教学论更应该注意研究具有思想政治课特色的教育规律。它们二者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二、德育和思想政治课德育是个体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学校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所谓个体社会化,是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学习并掌握其所在社会的社会规范,逐渐形成与社会一致的社会态度、价值观、信念、行为模式及人格特征,成长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过程。讲到人有社会性,并不意味着个体一出生就已具备了这种特性;它是在人类种系遗传的前提下,通过后天的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如社会文化、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家庭,特别是学校教育),经历了社会的学习与锻炼(有时是有目的的,有时是潜移默化的)而形成的。德育的特殊性质表现为教育者按照个体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意识地把一定的社会意识、一定的社会政治观点、法制观点和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为什么需要这种转化呢?这是因为二者虽同属思想意识,但毕竟有很大的区别,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受社会制约,其中道德是舆论力量所支持的行动规范;是社会分辨善恶的尺度,它不依赖于个体的存亡而存亡,也不因个别人的品德好坏而转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则是个体现象,它一方面受社会制约,同时也依赖于个体的心理活动规律,依赖于个体的存在而存在,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品质。可见,德育是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德育是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社会现象。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健康心理素质教育。在阶级社会中,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都要求学校培养自己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在德与才两个方面,德是解决为谁服务的方向问题,才是解决服务的本质问题;德调节着才的运用和发挥,起着灵魂和方向的作用。因此,重视德育,通过德育来实现教育目的,这是古今中外学校教育的普遍规律。当然,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人类共有的思想道德规范。

但是,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总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思想和道德准则去教育未来一代的。从大德育观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承担着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的责任。在我国社会主义学校中,对青少年实施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德育。思想政治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式,是中学开发的一门主课,以前称为“政治课”,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将其易名为“思想政治课”。这一名称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和要求,对于克服这门课程长期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对于明确这门课程的教育目标,无疑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它主要以课程的形式,有确定的时间和阵地,有统一的教材和专门的教师队伍,通过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的教育,达到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指导学生行为的目的。因此我们既不能把德育归结为思想政治课,也不能以思想政治课包揽全部德育内容,更不能以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和时政教育代替思想政治课。

思想政治教学论研究的对象是思想政治课教育领域里特有的矛盾运动,通过研究来揭示其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殊性,突出地体现在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还是根据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和个体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它不仅存在懂与不懂的矛盾,还有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爱与不爱的矛盾,要研究具体的知、信、行的转化过程。同时,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但有教师与学生对抽象的科学规律的掌握运用,而且在教学操作时要伴随着情感、价值、策略等因素。研究教学,不但要研究它的科学规律,也要研究它的艺术,教学的魅力来自它的艺术。所以说,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研究思想政治学科教与学的科学规律和艺术的一门学问。

4绪论●第二节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的研究领域一、课程研究首先必须深入研究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特别要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课具有的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从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思想政治课几度沉浮的历史轨迹中得到启示:不按课程设置的客观规律办事,对思想政治课的本质功能没有共识,以某些个人意志决定这门课程的存亡,都是不科学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优化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是个历史过程,优化的途径在于改革。

要探索优化课程设置的制约因素和编制原理。

二、教学规律研究由于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不同于其他学科,也由于教学过程所要解决的矛盾不同于其他学科,所以制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规律也有别于其他学科,它不仅要受教学过程一般规律的制约,还要受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以及思想教育规律的制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包含其自身特点的教学原则,有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并且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因此,本课程还介绍了思想政治课的常用教学方法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模式、教学准备工作、课堂教学的规范技巧、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

三、学法指导研究由于思想政治课比较特殊,因此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也不同于其他学科所使用的方法。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应认真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点,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师资队伍研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但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不仅应具有一般教师的优良品质,还须有其自身的特点。本书把研究教师的素质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课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突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为了能深入研究以上理论,我们将以教育目标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并以它作为主线贯穿全书。

5●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第三节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的学科性质从目前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定位和内容来看,这一学科既具有理论科学的性质,又具有应用和研究科学的性质,属于理论科学与应用理论科学的边缘交叉学科。

一、理论性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反映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客观规律,用思辨的逻辑方法把教学的范畴和命题,如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规律、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描述出来,构成了本学科的教学知识体系,论证了教育学中的有规律性的课题,并从哲学认识理论上解答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能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理论指导,从而确立了本学科的理论地位。

二、应用性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理论来源于教学实践,是广大从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和研究人员的劳动结晶,是在教育理论、教学论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成为独立的理论学科后,又能为指导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服务,能为教学提供理论、方法、技能和技巧,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科研服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为教学实践传授了实用性知识,回答了教学中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重要问题,富有可操作性,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有很强的应用性,属于应用性理论学科。

三、综合性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属于综合性边缘学科。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基础学科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教育科学、美学、心理学等,而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知识范围,还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边缘学科。这门课程跨越许多学科,而且还能填补学科边界的空白。在诸多学科中,与其联系最为密切的是: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本身是充满辩证法的,如教学中存在诸多矛盾:上下(课上与课下)、左右(政治学科与其他课程)、前后(思想政治学科本身的衔接)等。②教育学:提供大的指导原则、方法。③心理学:为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奠定基础。没有心理学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科学的发展。

6绪论●四、师范性这门学科就其本质讲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有较强的师范性,它不仅要阐明这门学科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还要阐明作为政治教师必备的素质,以及获得这些素质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师范院校政教系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

第四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形式由于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教学条件不一,所以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形式也不会相同,我们学习这门课程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一、理论讲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一门理论课,这门课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通过它的理论性体现出来。由于这门课程专业性强,教学专业术语、概念很多,所以对未从事过教学工作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抽象的。教学论同其他学科一样,它是教学实践者和教学研究者对人类教学经验的总结并形成系统的理论。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这门学科的理论框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主要理论观点、概念和问题等。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也会掌握教授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原则、方法和技能,学生也会了解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经验,学生也会知道如何学习和借鉴西方学校德育的经验和如何面对西方学校的教学模式及价值观的冲击。不论什么课程,讲授都是必要的,讲授并不等于“灌”,教师讲授也是在认识问题上对学生的一种引领和启导。

二、教育观察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这门课程和教学实践结合得非常密切,它来源于实践,学习这门理论时又必须很好地同实践结合起来。学习教学的理论之后也要观察教学的实际情况。

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见一见,看一看,观察他人的教学实际情况,对于学好这门课程非常重要。经过教学观察,就会对课堂上讲过的理论产生真情实感,体会就会深刻。在教学观察阶段,可以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教师成功教学的录像片,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中学参观一些教学活动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亲眼观察教与学的实际情况,使他们把课堂上学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联系起来。

7●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三、教育调查研究调查主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考察、查核和计算,这是了解客观事实真相的一种感性认识活动。研究,则主要是通过对调查的感性材料进行审查和思维加工,以求得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理性认识活动。教育调查研究,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一种了解教育事务的认识活动,它也是一种实践的学习方法。调查研究这种学习方法,是把感性认识事物和理性认识事物结合起来的学习方法,它是教育实习期间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手段,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在调查前教师要向学生布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搜集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政治思想动态、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等。通过调查,学生可以对本专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现象产生一些感性认识,验证和丰富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另外,学生也可以就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既可以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也可以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题目。

四、教学训练教学是一项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掌握专业技能的工作,所以学生在校期间,既要向他们传授专业知识,又要训练他们的专业技能,只有专业知识没有专业技能的人也不会成为一名好教师。为了给学生教育实习和未来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必须在教育实习前进行教育训练。训练的内容是根据教育实习的需要和中学教师的工作需要而确定的。教学训练既是教育实习前的准备形式,也是对学生教学能力的检查和了解。如果在训练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方面或在技能方面存在哪些不足,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和毕业生的质量。教学训练的内容主要有:编写教案、组织“模拟课堂”、试讲、评课等。

五、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

随着现代化科技、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在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方面出现了一种新的训练方式,称为“微格教学”,也称为“微型教学”或“小型教学”。“微格教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出的一种新型师资训练方式,它旨在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提高在职教师的基本教学技巧。微格教学作为师资培训的一种新型模式,已为很多国家高师院校所采用。

所谓“微格教学”,就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的单一的技能,如“导读技能”、“结尾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等。在训练每种技能时,对每种技能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反复训练。这种训练模式每次训8绪论●练一项技能,时间5—20分钟,便于对学生个别指导和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项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微格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运用录像设备将教学技能训练实况记录下来,使受教育者获得其教学行为的直接反馈,并运用慢速、定格等手段在课后进行反复讨论和分析。由于这种训练方式持续时间短,教学内容和参与人数少,可以减轻受教育者的心理紧张程度,增强成就感,所以它的训练效果较好,深受学生欢迎。

六、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在上述各种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教育实习,一方面可以全面地考查学生学习教学理论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从事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工作的能力和做班主任工作的能力。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教育实习,是师范生短时间的角色变换,也是认识自己未来所从事的工作的极好机会。

第五节学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意义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直接用以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学,加强这门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实现师范院校政教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师范院校政教专业的培养目标,简单地说就是为中学培养合格的政治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学政治教师,除了使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为振兴中华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之外,还应当具备组织和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教育活动的本领,基本掌握教学教育理论,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基础知识。事实证明,有些政治理论水平很高的人,到了中学,却教不好,甚至不会教思想政治课。这是由于这些同志还缺少一项本领,即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能力。教学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只要政治理论水平高,自然就会教,学不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无关紧要”的看法,显然是很片面的、有害的。一个合格的中学政治教师,无疑地应该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常言道,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但是,掌握政治理论知识,不学习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法,仍然难于胜任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理论知识不能等同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法,它同思想政治课教学法只能互相补充,而不能彼此替代。因为理论知识是个教学内容问题,要把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还需要适当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没有这个基本条件,掌握的理论知识不管多么渊博,思想政治课也是难以教好的。教而无方,教不得法,自然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一名师范院校政教专业的9●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学生,要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学政治教师,就必须认真学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法这门必修课程。

但又不能认为“学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法就可以运用自如了,思想政治课一定能教好了”。当然,学习这门科学的目的是在于应用。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法,对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要达到运用自如,不单纯只掌握理论知识的问题,而且包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的问题。“技能”虽然具有知识的因素,但和理论知识并不等同,不能单凭课堂讲授来获得,需要有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要具体地掌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还有待于经过创造性的反复实践和锻炼。即使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法这门课程内容本身,也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问题,希望通过一次学习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不正确的。

据此,又有人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理论主要依赖于毕业后的教学实践,现在学不学关系不大”,这种看法也是很片面的。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理解和掌握,固然主要依赖于今后教学工作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总结,但是在校期间,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法,了解前人或别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与教训,初步掌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无疑有助于缩短从当“学生”到做“合格政治教师”的距离,为毕业后担任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准备了有利条件,并对指导今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师范院校政教专业的学生,应该既重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注重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等教育科学理论,更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锻炼提高,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学政治教师。这是实现高等师范政教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

2.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直接依靠政治教师去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也直接依靠思想政治课教师传授给学生;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巩固,也有待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育与培养。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和内容的理解及完成教学任务的状况,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只有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学习,才能明确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把握教学的方向;才能把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准确、完整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既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又能运用这些“常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正确指导自己的行动。因此,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法不仅是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当前,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的作用日益明显,然而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又亟待提高。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很多,其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不甚得法是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是个严重的弊端。要尽快消除这种现象,就必须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事实上,一堂课的成功或失败,教学质量的高低,都同教师能否正确掌握和运用教学规律,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有直接关系。实践证明,同样的教材,同样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方法对头,就能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头,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失败。可见,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法,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课教学规律,是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10绪论●需要。

成功的教学是一种艺术创造,思想政治课教学也是如此。听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课,就是一次艺术享受。但是,只有政治教师的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规律时,才能形成教学艺术。思想政治课教学,一方面是主客观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过程;另—方面又是有规律可循的必然过程。因此,既要发挥政治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又要努力探索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的客观规律,将主观与客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法,就是为政治教师提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关知识,指出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规律的途径和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政治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地试验和改革,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艺术来。

3.完善和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学科建设的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师范院校政教专业普遍开设了中学政治课教学法课程。1956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了第一本《中学政治课教学法》教材。于是,中学政治课教学法初步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此后,这门课程的开设在师范院校逐步展开,无论是教学还是教材建设,总的说来成效良好。它对于培养合格的中学政治教师,为基础教育服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应当承认,由于历史的偏见,人们轻视“教学法”,不承认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文化大革命”期间,师范院校的教育学、心理学课停开了,各科教学法被砍掉了,教学教育实习取消了。政治教师不研究教学法,从而造成政治课教学无“法”可依,教学质量下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治课开始走上轨道,师范院校政教专业又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和中学政治课教学法课程。1984年7月,教育部组织力量编写并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师范专科学校的《中学政治课教材教法大纲》,各地根据大纲编写了一些教材。这对提高师范院校政教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中学政治教师无疑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些年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步步深入,特别是1985年之后,中共中央几次发出有关指示,根据中央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方面都作了大量探索。然而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教材状况还是不令人满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严重地脱离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实际,脱离学生的实际,这就很难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任务。何况思想政治课教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很年轻、很不成熟,其中有许多科学道理和科学方法,还未被发现、被认识,有关规律性的认识还较肤浅,对特殊矛盾的分析仍嫌粗略,在理论体系方面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科学研究的使命还远未实现。因此,从这门学科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和研究,不断总结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和从事这门学科研究的专家在实际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果,以充实它的基础理论和完善它的理论体系。在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时,一定要将学习与创新结合起来,既学有成效,又为这门新兴学科的丰富发展提供条件。

综上所述,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是掌握教学规律、实现师范院校政教专业培养目标、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及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和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法学科建设的需要,是做个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一个必备条件。必须克服种种不正确的想法,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学好这门课程的重大意义,认真掌握这门课程的要领。

1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二、学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方法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上述特征,要学好它就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为基础,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去探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及其规律。在学习方法上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方法论的基础,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理论同综合运用各门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同参加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认真研究过去与现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经验,使之不断地得到总结和提高。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课堂学习,需要注意:第一,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习教材所规定的基本内容,掌握基础理论。同时一定要努力学好各门政教专业课程、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因为,不学好基础理论课程就不能掌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就无法吃透教材的精神实质、难点、重点和结构体系等,更不能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因此,深入学习基础理论课程是学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前提。由于教育理论知识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提供了指导原则,因此,要弄清这门课程的特殊内容,既要从教育学、心理学中去追根溯源,又要同教育学、心理学作对比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把这门课程教与学提高到一定的水平。

第二,要结合本学科的有关教学内容的学习,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深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开展见习观摩或观看优秀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录像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我们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法基本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从大量的亲身获得的感性材料中,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概括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丰富自己的理性认识。另外,要适当做一些作业。如研究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编写教案、组织试讲等,这是具体训练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方法,是对政教专业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法课程有无成效的检查与考核,也为参加教学实习作好准备。

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对于一切学习都是适合的,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学习更是如此。应用学科的价值不在于深奥的道理,其难学之处也不在于理论的艰深,而贵在于“用”,其难也在于“用”。紧密地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应该是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法课程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这一点做得如何,对学习成效的大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此,必须十分注重教育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比较全面地检验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法基础理论的实际效果;同时可以具体培养学生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教育能力,并在亲身参加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理解。

总之,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可以因人而异,它必将随着教学实践和教育科学的发展,不断地增加新的内容和学习手段,展现出新的面貌。

论教育的内在尺度12绪论●【思考题】1.思想政治教学论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什么?是怎样确立的?怎样去把握这一研究对象和任务的特殊性?怎样阐明这一特殊对象和任务的确立过程?

2.微格教学需要具备哪些设施与功能?思想政治教学论中应当如何有效地使用微格教学法?

3.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只要能够掌握一定技能与方法即可成为一名政治教师,至于教学法理论学不学关系不大,你如何看?为什么?

【阅读书目】1.罗越娟.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2.孟瑶,范华岭.微格教学视域的思想政治教师讲解技能培养策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年第7期。

3.高峰.新媒体时代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变革的趋势.生活教育,2016年第11期。

4.李年栋.浅谈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的方法.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

13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功能和任务[学习要求]明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功能和任务,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纠正对思想政治课地位和功能的错误认识。

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加深理解它的研究对象,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功能和任务。这样才能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方向,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运用正确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

第一节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毛泽东同志说:“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是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前提条件。思想政治课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称为“政治课”,直到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才将其易名为“思想政治课”。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通常仍称政治课。那么政治课到底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它的特殊本质究竟是什么?

这些问题尽管有不少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教材以及其他论著都作了回答,但仍有不少问题值得商榷,有必要认真探讨。

一、认清思想政治课性质的重要性(一)有助于区分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思想政治课与中学日常思想品德教育、时事教育相比较,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如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都要转变学生思想,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都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如果不注意区分它们的特殊性,将思想政治课等同于日常思想品德教育或时事教育,放弃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有的特点和规律,就会背离国家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是完全错误的。

14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功能和任务(二)有助于区分思想政治课与中学其他以智育为主的课程思想政治课与中学其他课程相比,有许多共性。二者都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或者是社会科学知识,或者是自然科学知识,都有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形式,都要进行考核,学生学习掌握教学内容都需要记忆和理解,都要培养能力,都具有德育的任务和功能,如此等等。

但思想政治课不仅和其他课程传授的知识内容不同,培养的能力不同,更在于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德育为直接和根本任务的显性德育课程。那种片面追求高考分数和升学率的做法,导致学生思想政治课“考试得高分,表现得低分”,就是背离思想政治课性质的表现。

(三)正确地制定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教育目标的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培养培训合格的政治教师。在什么是合格的政治教师这个问题上,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强调合格政治教师关键是政治合格,认为只要政治上可靠,什么人都可以当政治教师;有人则认为政治教师知识丰富、理论扎实就可以,忽视其他要求,轻视对学生做思想教育的能力和责任心;也有人认为政治教师只要热情高,干劲大,会做学生工作就可以。由于认识上存在不同看法,因而在政治学科教师教育的目的、要求和政治教研活动的内容等方面也就存在片面做法。这样必然造成政治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发展的片面性,很难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

(四)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完成的关键正确认识课程性质,关系到教学目的要求的正确制定,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对课程性质的认识发生错误,必然导致整个教学过程的偏差,危及课程目标的实现。

总之,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把握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理论体系,正确地进行政治课的教学教育实践与改革,相对稳定课程设置、教材教参和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学教育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要特别重视思想政治课性质的研究。

20世纪末,扬州大学的赵老师对江苏145所中学860名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调查,有3.5%的教师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单纯文化知识课程,有69.8%的教师认为是“德智交织”课程,反映出本学科专职教师中竟有73.3%的人对课程性质的认识是错误的。由于对课程性质错误定位,在教学实践中助长了教学目标偏离课程目标倾向,造成了重课程认知教育,轻情意教育和能力教育,削弱了课程的德育功能。

二、思想政治课性质问题讨论的回顾(一)四种代表性观点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问题,多年来几度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尽管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看法:一是一门智育课。

二是一门德育课。

三是智育和德育的统一即智育基础上的德育课。

15●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四是德育性质的课程。

这些不同意见的争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都有其合理的成分,反映了人们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教育实践的不同阶段上,对其不同侧面中某一特点的认识。

政治课是一门智育课,因为它同样传授知识,高考中处于重要地位。

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因为它的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特点体现德育内容。

政治课是一门智育基础上的德育课,因为它既传授知识,又进行品德教育。

政治课是一门德育性质的课程,但并不等于德育课,主要任务进行品德教育,同时传授知识。

以上四种观点都不够科学,因划分学科的性质应是按学科的研究对象进行的,而以上是将教育工作中德智体几方面培养目标的共同要求分割开来。其实德育和智育总是在教学中交织在一起的,是无法区分的,以上争论没有实际意义。

这场讨论持续到1985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的“中学政治课研究”教研室根据1980年教育部制定的《改进和加强中学政治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认定中学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知识教育的课程”,简言之,中学政治课是马列主义常识课,这是中学政治课历来经验的总结,是中学政治课自《通知》发出以后易名为“思想政治课”性质问题讨论的一个进步。1996年和1997年,国家教委分别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这一规定揭示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公民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性质,为我们理解现代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正确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2004年颁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标对课程的性质做了新的界定。

初中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主要有以下特点:思想性,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人文性,即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实践性,即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性,即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高中课程性质: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理论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常识为基16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功能和任务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因此,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定位,既需要在学科系统中把握,又需要在德育系统中把握。

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既具有更为宽泛的学科背景;又具有更为重要的德育功能。它的设置,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替代不了的,也是其他国家的课程所无法类比的。

作为德育课程,应该说,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课程特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就要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都成为德育的重要载体。在这中间,本课程起着奠基和导航作用,但不能包揽全部德育任务。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设置,集中体现了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方针、根本目标、根本任务、根本途径和根本举措。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正确把握思想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政治课的性质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的功能功能是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效能。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是指思想政治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效能。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对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的价值和重要意义的认识、理解。关于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表述。

一、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导向性功能思想政治学科的导向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学生进行某种性质的引导。思想政治学科的导向性功能主要包括目标导向、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

(一)目标导向任何一种活动总会指向一定的目标,并按照一定的目标去行动。而目标又制约着人们对行动的内容、方法等要素的选择与确定。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也要按照一定的目标来进行,并希望它的活动趋向它所预设的目标。因此,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也就具有17●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一定的目标导向功能。

目标导向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把中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发展的倾向性向教师预设的目标进行引导,并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学科目标导向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必须按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导向。第一层次:要引导中学生以学会做人、遵守社会公德、热爱他人与社会、具有完美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等为目标;第二层次:要引导中学生以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等为目标;第三层次:要引导中学生以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等为目标。最终,无论哪个层次的目标导向,当其引导的目标达到时,其所要引导的内容就将逐步被学生所认同和接受。当然,要引导每个中学生都达到这一目的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价值导向价值是一个表示主客体关系的范畴,是指客观事物对主体的作用性和意义性。客观事物对主体人或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积极作用和意义,它就有价值,否则就没有价值。

思想政治学科的价值导向,是指通过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把教育内容向有用性的意义性的方向引导。教育内容被引导到有用性和有意义性的方向,其教育的价值意义才大,否则便没有价值意义。思想政治学科在教学中价值导向的内容有: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是价值导向的核心;第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各方面所形成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第三,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人类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思想政治学科价值导向的功能是具体的,主要表现为:一是表达一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利益、要求和愿望;二是通过教学说明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的,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和行为倾向。

思想政治学科在教学中进行价值导向,必须与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为思想政治学科在教学中的价值导向是一元的,而中学生价值取向在客观上存在着多元的状况,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价值导向才能获得成功。

(三)行为导向人的行为,是在环境的影响和刺激下,内在生理变化的外在表现。人的行为就自身来说有自主性和选择性,然而这种自主选择与外界的引导又密切相关,正确的引导易于使人采取正确的行为,错误的引导易于使人采取错误的行为。思想政治学科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要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就是它的行为导向功能。

思想政治学科的行为导向,是指通过它的教学对中学生的某些行为进行某种倾向性的引导,使其行为具有某种积极意义,即达到真、善、勇、美。思想政治学科的行为导向从内容上来说包括人格导向和行为方式导向两种。

人格导向是指通过树立榜样,以榜样的人格魅力来感召中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行为导向的核心是先进楷模,这些先进楷模可以是群体性楷模,也可以是个体性楷模。以此作为行为导向的目标,就可以使中学生选择正确的和积极的行为。一般来说,人格导向对中学生影响的时效性较长,尤其是当中学生通过学习榜样,将榜样的人格力量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动机时,这种人格力量就会长期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并使他们18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功能和任务的人格走向完善。

行为方式导向是指引导中学生效仿一系列已整合好的行为,并使中学生按此行为去行动。某一个体行为,其正确性和积极性若得到了群体的效仿和社会的确认,那么这种良好的行为就被提升到行为方式的程度。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引导中学生按照这种行为方式去行动。

二、思想政治学科具有规范性功能任何一个人生存在社会上,其思想和行为都不可能随心所欲,它必然会受到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的制约,并被该社会的思想意识所规范。由于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意识的重要体现,因而它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便具有极为重要的规范性功能。

这一规范性功能是通过它的规范作用来实现的。思想政治学科规范性功能的内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政治方向的规范所谓政治方向,是指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品质等的综合表现。对政治方向的规范,就是要使中学生在政治方向上能达到一定的要求。也就是要使中学生基本做到或努力做到:政治理想远大,政治信念持久,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态度鲜明,政治品质优良。

对政治方向的规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内容。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对政治方向的规范,又是分层次的。由于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不同,因而对中学生的政治方向进行规范也应该有所不同,既要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又要有具体的、有差别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被设定的规范内保证自己政治方向的正确性。

(二)对思想观念的规范人们的行为总是靠思想观念来指导的,思想观念正确,人们的行为便可能正确。因而思想政治学科对中学生思想观念的规范,对于一个人的行为的正确性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中学生思想观念的规范,就是要求他们要更新传统的旧观念、旧意识,树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新观念、新意识。在目前,对中学生思想观念规范的内容主要表现为要求他们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意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崇高的道德风尚,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等。

对中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规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这是对思想观念进行规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9●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三)对道德行为的规范人的行为是在一定外界环境刺激下所作出的反应。它表现在某种语言和动作上。人不能随意去行为,因为他的行为总会受到一定社会规范的制约。当人的行为被动地受这种规范所制约,并执行这一规范时,这叫做“他律”;当人主动认同这一规范,并按这一规范去行为时,这叫做“自律”。一个比较完美的人,其行为不是按他律去行动,而是按自律去行动,总之是按规范去行动。而思想政治学科对人的行为规范的确立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无论从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上来说,还是从它的教学内容上来说,亦还是从它的教学过程来说,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对中学生规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除了对学生的政治方向和思想观念进行规范外,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对他们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学会做人,同时也能学会成才、学会生活。这是思想政治学科规范性的最重要的功能。

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思想政治学科对中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其目的就是要求他们按一定的要求学会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呢?要做品德高尚、遵纪守法、爱党爱国、人格完善、身心健康和具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这样的人,其行为才具有道德意义。

思想政治学科的规范性功能,从其实际的意义上说有两个:一是预防,二是禁止。思想政治学科对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出的正面规定,就是要预防他们在行动时无章可寻,这同时也是在提示他们,并禁止他们的行动向错误的方向发展。当然,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按规范去做,不按规范去做和达不到规范要求的人也总是存在的。这也正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性。

三、思想政治学科具有个性化功能思想政治学科在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视中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公民等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科学常识的教育,表明这一学科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但知识性只是这一学科的一般属性,而并非根本属性,只有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才反映它的根本属性即德育性。也就是说,知识性的教学并不是这一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它要服务于德育这个根本目的和根本属性。虽然知识性也是思想政治学科的属性之一,但它却不能与德育性相等同。

个性,是指人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人的个性倾向包括动机、需要、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等。而个性心理特征则主要包括人的能力、兴趣、气质、性格等。两者共同构成人的心理品质和思想品质,它们是决定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积极性的基本动力。

实现人的这一个性化,可以说既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它的基本功能。

思想政治学科的个性化功能,是指思想政治学科对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和作用。在当今社会,人的个性化发展已成为时代要求,因而中国的素质教育应当对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功能的发挥予以高度关注。思想政治学科个性化功能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

20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功能和任务(一)对个性化发展具有定向作用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理想、信念等,既是人的个性心理品质结构和思想品质结构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学科正是通过对中学生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育,才进而对他们的整个个性化发展起影响作用。这一影响作用,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学生个体生存所作出的贡献。之所以如此,一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所决定。一个人生存在世上,总要有一定的思想和价值追求。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逻辑现实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从人的需要、动机、思想、行为、人生目标等出发而有效地作用于人,以达到转变人的思想、调节人的行为、改变人的“生存状态”的目的。二是由个性理论和方法本身的性质所决定。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意无意地再塑着自己的个性。个性理论是着眼于人们现实与历史的状况,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为人们提供再塑个性发展价值“参照系”和方法,启发人们追求个性的完善。

(二)对个性发展具有合理建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个性化发展是由各方面特质建构而成的统一整体。如果这一整体的某一方面特质有问题,那么受教育者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因而发扬个性化发展中的某些积极因素,克服个性化发展中的某些消极因素,就显得特别重要。

而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则可以使中学生充分认识到其在个性化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进而使其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促进个性化不断发展。

(三)对个性化发展具有个体享用作用所谓个体享用作用,是指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这会使他们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幸福,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把做人的价值放在自然生命的价值之上,把奉献看作一种幸福的人生而不视为自我“牺牲”等,就是个体享用作用的现实体现。这也是受教育者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精神需求。

第三节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指思想政治课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担负的职责。这一职责在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一系列文件中曾有明确的规定。1981年9月在《改进和加强中学政治课的意见》中指出:“中学政治课的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知识武装学生,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政治觉悟,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学生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立志为人民服务,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另外,1985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也指出,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时代、面向未来;同时必须紧密联系青少年不同时期的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积极地思考并回答自己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认清和履行我国青年一代的崇高责任。”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对上述内容也有明确的规定。这些文件2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各种规定,实际上是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一、完成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主要知识点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主要知识点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获得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

现代教学论主张把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尤其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但从本质上说,知识与能力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教学既要重视知识传授,又要重视能力培养。教学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组织性和较高的效率,它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虽然并不就是唯一途径。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要在有限的生命之内亲身实践去获取无限的知识,更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教学更成了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高效率地获取高质量的知识,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教。如,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理论性强和比较抽象的特点,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很容易把思想政治课当成空洞的说教。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然要涉及到如何看待高中思想政治的知识和对知识进行分类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为出发点,精心进行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设计,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得到优化。

“知识”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但对其基本涵义目前仍有争议。完整的知识应当包括人类知识和个体知识,知识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知识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自然实践经验的总结,它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各种媒体长期贮存,供后人学习和借鉴。狭义的知识是指个体通过与客观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所获取的各种信息及其技能。还有,按照现代心理学的理解,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的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指个人具有的有关怎么办的知识)。课堂教学要优质高效地达到目的,完成预期任务,需要进行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设计。这就需要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任何教学设计都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分类理论为基础,由于知识类型的不同,教学的策略也应有所变化。如果置知识类型不顾,都采取同一种形式、同一模式进行教学,则其教学效果就不会好。

一般而言,陈述性知识适用于讲授式教学,程序性知识则较适合以活动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学。讲授式教学和活动式教学在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方面能各得其所,各显其能,利用多媒体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缩短了学生预习和准备的时间。

22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功能和任务通过定标、设问、讨论、自结等环节的实施,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更广泛地吸收信息的同时,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保持将会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三)方法第一,处理好教学中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中学思想政治课所涉及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学,应是一个适合中学生接受能力的中等程度的知识和理论的教学。一方面,与小学课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和逻辑体系。另一方面,与大学政治理论课相比,中学思想政治课讲的是基本的内容,是“常识”,不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和严密,不强调观点原理的深层次研究和掌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既不能脱离中学生实际随意加宽、拓深教学内容,随意提高要求,也不能随便降低理论要求,把中学思想政治课降到小学课水平。

第二,紧密结合实际讲懂讲活理论。教学中,既不能脱离教材内容去随意发挥,又不能脱离活生生的实际生活,教条地机械地进行讲授。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中,新旧体制的交替,新旧观念的冲突,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国际上风云变幻,都在中学生思想上引起震动和思考。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观点和方法去正确地认识、分析这些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探究热点问题,解决疑难问题,从而真正学懂学活知识、理论。通过这种生动的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使学生感到他们所学的是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的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是能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分析自身和外部世界,找出正确答案的马克思主义,从而促使学生热爱思想政治课,喜欢思想政治课教师,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效果。

第三,结合批判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教学。真理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成长。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必须同时批判形形色色反马克思主义的、假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和思潮。当前尤其要注意对青少年影响大的一些观点,例如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权观,腐朽没落的享乐观,封建主义的迷信观等,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批判和鉴别,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分清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为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奠定知识基础。

二、完成能力教育的任务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品质,是人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在先天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及主观努力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能力结构。

学校的各门课程都讲究培养能力,但各门课程培养能力的要求是不尽一致的。思想政治学科所要培养的能力,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像其他课程培养专业技能,而是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概括来说,一是指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二是指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

关于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学生能力问题,有关文件和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规定。

2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一)思想品德课主要培养的能力●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二)思想政治课主要培养的能力●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

●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

●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

●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三)方法第一,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不同能力。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看,包括记忆能力、思考能力、自学能力等;从培养学生思维方法看,包括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演绎能力等;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看,包括对大是大非的辨别能力,对错误观点的批判能力,对复杂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对所遇问题的解决能力等。不能指望每一堂课都能对这众多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并获得显著成效。如果我们不结合教学内容,不突出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和重点,一味追求任何时候任何课型都全方位多要求,不但实现不了能力的培养,也失去了思想政治课应有的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特殊作用。所以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遵循青少年认知规律,有计划、有层次、有重点地逐步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

第二,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培养、锻炼和提高能力。掌握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但知识不等于能力。教师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锻炼能力,但教师的能力不可能传授给学生。学生任何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都离不开自身的锻炼,尤其是参加各类实践活动的锻炼。因此,如果我们把培养学生能力仅仅作为一种书面上、口头上的要求,天天讲、时时讲而不引导、组织学生去实际参加校内外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达到培养和提高能力这一要求,正像无论学习掌握了多少游泳的理论和知识,却不下水去游,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如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社会调查、写思想政治课小论文、参加公益活动、参加校内外论辩、办墙报等,使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展现自己特点,发挥自己才干,增强能力。

24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功能和任务第三,重点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认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辨别大是大非的能力。由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的特殊性,以及中学生实际生活的特殊性,所以应重点抓住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去认识、分析与中学生关系密切的重要的社会实际问题和学生自身的思想品德问题。中学生由于以学为主,接触了解社会的时间与空间有限,缺乏社会经验,过高地要求中学生去分析他们不熟悉的、太难太深的问题是不现实的,要他们去解决这一类问题更是不可能的,比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等。但是中学生对许多社会问题是比较关切和感兴趣的,也可以结合自己所学理论去分析和认识,如大公无私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关系,个人理想、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需要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早恋问题,追星问题,中美关系问题,一些突出的不良现象或丑恶现象,如见死不救、吸毒贩毒、假冒伪劣等。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分析,恰恰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学生辨别大是大非问题的重要途径。

三、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任务思想政治学科属于德育课程,这一课程要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并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对学生思想和行为方面的要求。

(一)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培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二)思想政治课程主要培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

●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

25●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新课改要求在课堂上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起来,而往往我们在教学中落实的只是知识的目标,有些老师在教学中也会设置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环节,但是很多时候都是流于形式,学生口号式地把这些知识掌握了,教师就觉得学生已经能够在情感上接受了,其实,他们只是“在考试卷上接受”了,在他们的心里全然是不同的想法。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设计和实施成为政治课教学的薄弱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首先,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的认识和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于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偏重于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轻视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特别在课时比较紧张、面临严峻的考试和升学压力下,使原本用于落实情感教学目标的时空被“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所挤占,诸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的人生观教育目标自然形同虚设、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即使教师发表一些程式化、抽象的“官话”、“套话”,也不能激起学生情感共鸣,无法达成思想政治课情感目标的多层目标。正如苏联教学家斯卡特金所说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以致严重影响了政治课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施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是影响其落实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难以量化和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估。由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测评是个动态的过程,而且考核不易具体量化,目前还没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评估系统和机制。尤其在“全民护考”的今天,以高考为中心的考试评价机制,高考考试目标仅能体现政治课教学要求和特点,检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查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在现实的考试试卷上是难以考查的,由此造成了课堂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弱化、虚化现象。因此,社会风气、氛围,现行的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是影响和制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

最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计和达成缺乏可操作性。高中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体表现有“感受、体验、参与、交流、讨论;认同、接受、关注、珍惜、反应;养成、追求、树立、发展、增强”等多层目标要求,但还是过于笼统、抽象,缺乏达成上述目标的途径、手段和策略的设计和指导。再加上教师自身的专业学识水平、敬业精神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使课堂情感目标的具体设计和实施得不到很好落实。如,“第五课创造价值,追求理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有:“懂得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对青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分析价值观和人生观,努力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武装自己,预防和克服各种错误的甚至腐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不良影响。”但对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建议和指导,仅提出了“以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主线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建议,更多的是知识点的释义解惑、加深补充理论内容。可见,教学“软”目标所存在的不可操作性,是造成情感、态度、价值观难以达成的又一重要因素。

26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功能和任务(三)方法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真正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呢?有这样几个方面可以尝试:第一,转变教学理念。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很多年,然而在现实中,对于教学成果的评价体系大多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根据和尺度。如果只是一味地关注学生的分数,那是很难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如在讲《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课,对于货币和纸币的含义本质老师一般会强调学生将其记住,并通过一些练习强调如何解题得高分,缺乏对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因此,在讲《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课时,可从学生身边的具体材料入手,如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并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正确认识金钱、使用金钱等。这与学生实际生活接近,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转变以“一切为了分数”的教育理念,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可行性强的有关学校、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机制,使老师和学生从考试、分数的框框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丰富教学手段。“我说你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越来越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而政治课是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一门课,如果能在教学手段上作些改进,将大大缓解学生的疲劳,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转变以往机械灌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运用多媒体、课堂辩论、讨论、演讲、小品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紧张地等待标准答案和分数的学生,去掉嗷嗷待哺的心态,把自己的头脑燃烧起来……”充分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讲解“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念”的时候,可以播放近年大学毕业生招聘会的视频资料给学生看,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就业的严峻性,这比空洞地讲现在找工作多难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不仅很容易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而且很自然地形成竞争就业、多种方式就业等这样的观念。同时,同学们了解就业形势,也有助于在分科的时候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因为他们选什么样的学科是直接关系到自己考什么样的科系,从事什么样的行业。又如,在讲解“正确对待金钱”综合探究的时候,采用辩论会的形式进行,确立辩题“金钱是万能的”与“金钱不是万能的”,课后组织学生选出辩手、分配任务、查找资料,课堂上进行正式辩论,经过这样的一次辩论,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已经为“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找到了依据,并且能在辩论的过程中为自己的论点找到论据,老师已经不需要多讲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了,如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已经水到渠成。

第三,举例触及生活。举例是在上课过程中分析知识点的必要手段,但是举什么样的例子往往影响达成的效果,例子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比如,在讲解“价值观、人生价值”的时候,老师们经常会举历史人物的例子,如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等,近一点的人物如人民公安的楷模任长霞的事迹等,无疑,这些人物的事迹很能说明问题,确实很好地实现了人生价值。但是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发现,举这些例子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对这些事迹、人物好像并没有崇敬之情,可谓效果一般。后来,教师重新找了两个例子,即2017年感动中国的两个人物。廖俊波,1968年8月出生,福建浦城人,曾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2017年3月18日傍晚,廖俊波出差途中遭27●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遇车祸,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9岁。廖俊波把“肝胆干事、干净做人”作为座右铭。

只要“朋友关系”、不要“利益关系”。他到武夷新区任职后公开表态:“打着我的旗号搞工程的,我没有这样的亲戚!”生活中,他廉洁自守,注重家风家教,爱人工作27年,至今仍然在教学第一线。一家人都住在普通居民楼里,家中装修简朴、陈设简单。廖俊波出身普通家庭,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县乡两级做过主要领导,在政和县工作的几年,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他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廖俊波经历的岗位,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他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乐在其中。

离开政和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2017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廖俊波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王珏(1970—2017),男,生前系温州市洞头区大门镇岙面村卫生室医生。他曾化名“兰小草”,给急需帮助的孤儿寡母捐款,每年2万,坚持了15年。缺席了无数次公益奖项颁奖,坚持公益捐款十多年,2017年7月,王珏被检查出肝癌,去世之前,他的身份最终得以大白。王钰用汗水和仁义守护着海岛百姓的平安,用努力和敬业塑造着妙手仁心的医者形象。在这个物质时代,王钰用纯净的心灵赢得了当地村民的赞誉,用纯粹的情感书写着大爱无疆。慈善机构收到了捐款,想要寻找到这位好人,多次联络,王珏都没有现身。家人曾问王珏,为何以“兰小草”的名字行善?王珏当时说:平凡、善良的奶奶特爱画兰花,并且在村里很受尊重,取名时将“平凡小草”与“高洁兰花”结合。通过这样的举例,学生在讨论中进行道德反省,进行自我评价,审视自己在道德上的长处和弱点,衡量不同的观点并且逐渐确定立场,同时也很好地提升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激发社会责任感,达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效果似乎更好。

第四,注重课后延伸。教学效果目标的完成不应仅限于课堂之上,还可以把它延伸到课堂之外。比如,在讲“培养理性投资理财”时,给学生安排一个家庭作业,根据所学的几种投资渠道:银行储蓄、债券、股票、保险的特点,让学生回家当一次“管家”,掌握家庭“经济大权”,为期一个月,让学生根据家庭的收入与开支情况拟一个家庭理财计划,并且要做跟踪记录,到期后,由学生自己来汇报理财的过程与结果,期间要解释如此理财的理由。

通过模拟家庭投资理财计划,学生加深对家庭消费、投资的理解,特别是对影响家庭投资的因素认识更深刻,并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让学生形成理性投资的理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中心和灵魂之所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以适应新时期的学生特点和德育要求,从而提高实效性,这也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核心素养四个要素在内容上互相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政治认同(有立场、有理想的中国公民)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是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共同标识和魂魄;科学精神(有理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主观(主体性)的要求;法治意识(有自尊、守规则的中国公民)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公共参与(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是法治意识的必然表现,也是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必然结果(行为)。

28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功能和任务【思考题】1.传统政治课程功能观把基点放在社会。这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当前思想政治课确立“以人为本”的功能,依据是什么?

2.思想政治课为什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谋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整合”的课程理念,如何体现和贯彻该理念?

3.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方式具有自身的特点。请联系教学实际,对比分析新旧教法的差异,并归纳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阅读书目】1.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课标准与教材分析.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版。

2.唐裕武.略论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及其教学改革.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