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下属愿意追随的上司:50个带人先带心的领导艺术 9.2
作者: 郭晨
9.49万字 0.1万次阅读 0.3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不急不躁,节省工作时间 2023-10-17 18:08:45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
    作品总数
  • 9.49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58章
简介

好领导不是把自己忙死累死,而是让下属真心诚意,干效犬马之劳! “带人先带心”的领导艺术,是结合大量的心理实验,如催眠、暗示等心理技术,让下属在无意识中接纳领导的指令,并能积极付出行动。 学会“带人先带心”,让下属不知不觉把心交给你 员工愿意追随的上司是这样的: 好领导,总能快速收服人心; 好领导,能让下属心甘情愿地追随; 好领导,总能让下属干劲十足; 好领导,能让下属更优秀; 好领导,能让下属劲往一处使; 好领导,能把团队拧成一股绳; 好领导,总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前言

世界顶级企业领导与变革领域最权威的代言人约翰·科特说道:“在企业进行大规模变革的时候,企业所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绝对不是战略、结构、文化或系统—当然,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问题的核心却在于如何改变组织中人们的行为,而在那些比较成功的组织中,改变人们行为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改变他们的感受。”

无独有偶,中国欧博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曾伟先生直接提出:“领导管人,流程管事。”而管人的核心就是管心。一个好的管理者,他必须能够激发出员工的干劲,解决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而不是只关注员工的工作,对员工的行为举止大谈特谈。

来到一个新的岗位,底下是一群初次见面的员工,这时候做事的重点绝非开展业务,而是走近下属。销售行业有一句名言:“成功的推销员一定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对初到管理职位上的人来说同样如此,这时候管理者需要做的,是将我们自己成功推销给员工,把握员工的心理必不可少,而把控员工的心理也就是按住了员工情绪的脉搏。

心理学中的情绪定律认为,每个人百分之百都是情绪化的,人不管何时作出的决定都必然受到情绪的影响,包括理性本身,也是一种情绪状态。也难怪中国商业心理学“教父”顾修全说:“真正的管理是去管理人的情绪。”

在管理中,我们需要重视的员工心理及其情绪主要分布在这几个阶段:形成阶段、风暴阶段、规范阶段和执行阶段。

形成阶段:让员工放松戒备,拉近与员工关系。

心理学家早已发现,人们更容易听从亲近之人的意见,更愿意效仿亲近之人的做法,更愿意追随亲近之人。我们的第一步就是要变成员工的“亲近之人”,员工愿意跟我们亲近,我们才有管理的空间。美国管理学家瑟夫·吉尔伯特同样认为,员工为他们喜欢的人做事往往能够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将公司变为“机器人工厂”的确能够提高效益,但是“机器人”的使用期限会越来越短,不能顺应民意的管理者决不可能长久。

风暴阶段:激发出员工工作干劲。

管理者带人,最重要的,直接与公司效益挂钩的就是激发出员工工作的干劲,让他们充满激情地去工作。现如今,再难有人找到“铁饭碗”式的工作,美国著名的商业领袖肯尼斯·布兰查德发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员工最希望从工作中得到什么呢?—开诚布公和机会。管理人员需要让员工信任我们,信任公司,同时为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积累知识的机会。

规范阶段:化解员工矛盾,消除下属的抵触情绪。

当员工之间或者与我们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们不只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要控制员工的情绪,而且不能让员工的负面情绪积压。心理学中的情感宣泄定律和情绪转移定律指出,情感如果不能及时宣泄,会引发心理问题,就算可以克制,负面情绪也会从表层意识转移到潜意识,并且积压到一定阶段,会如同火山爆发般彻底崩塌。如果不良情绪没有得到解决和处理,就会在潜意识中转移给别的员工。

执行阶段:引导员工解决问题,说服员工与我们达成一致。

当员工遇到问题,管理者该做什么?管理者的首要事务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员工去思考,让员工自己解决问题。高明的管理者不会让自己陷于具体事务,他们只会为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而忙碌,为了塑造积极的工作气氛而忙碌。所以高明的管理者说话会有所保留,会带人的管理者只会告诉员工80%的指示。

这个世界不乏人才,带人才需要花费我们至少一倍的精力。人才,就是那些让我们又爱又恨,常常提出异议,但工作却能够完成得很出色的人。必要时,我们需要让这些人与我们达成一致,否则无法展开工作。猎人训练老鹰有一种御鹰之术,是指不要满足人才。怀才的人往往不会轻易满足,这时候就要“饿”着他们,让他们自己去主动寻找“食物”。当他们发现“食物”的发放权在我们手里时,自会来与我们沟通,说服一个有求于我们的人才又有何难?

就像日本著名的管理培训师斋藤直美所说的那样,“只要能说到对方心里,能让他‘动心’,你就不会惹人嫌,也不会让对方感到不快。而且,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尊敬你,与你建立起稳固的信赖关系。”

带人的核心是带心,员工各有差异,怎样带心千变万化。本书囊括了大部分员工工作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状况及其解决之道,而在具体实行上,往往还需要管理者具体分析彼时情境,对方法进行调整,随机应变,才是带心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