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实训教程 9.2
21.54万字 0.1万次阅读 0.3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第三章 2023-10-24 18:19:22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
    作品总数
  • 21.54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3章
简介

本书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一使用的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教材编写而成的实践教材,紧扣全国统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要求及重难点内容,按专题或类版块凝练实践主题,开拓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项目的形式力求新颖、多样,内容力求扣题、创新且切合学生实际、兴趣,操作力求方便、经济、可行。整本实践教程力求成为一本让教师拿起来能用,学生操作起来规范有序的实践指导用书,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多样化。

第一章

版权信息

书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实训教程

作者:范冬云主编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

ISBN:978-7-305-17379-0

前言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的精神,按照《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主要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把握和认知能力的培养不同,实践教学既包括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考察,也包括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应用,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多项能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情感意志、道德品格等。总之,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实训教程》是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一使用的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教材编写而成的实践教材,紧扣全国统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要求及重难点内容,按专题凝练实践主题,开拓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项目的形式力求新颖、多变、有吸引力,内容力求抓住课程重点、与时俱进且贴合学生实际与兴趣,操作力求方便、经济、可行。本实践教程力求成为一本让教师拿起来能用、学生操作起来规范有序的实践指导用书,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多样化。

本书编写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社会)实践两部分。其中,课外实践尤其是社会实践往往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集体组织上受到资金、师资力量、出行安全保障等问题的困扰,往往只能组织少数学生开展,以点带面,过程也缺乏指导性和可控性,故社会实践项目的开展应少而精;课内实践在组织和操作上更具便捷性和可控性、参与更具广泛性、过程更具指导性,且能与课程理论教学紧密衔接、相辅相成,因此课内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可多而广。另外,在校内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训练厅,将更便于各类课内实践教学项目的顺利开展。

本书集聚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教研部教师主持国家级、省级及校级课题项目多项,积极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及校级教学竞赛,指导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和大学生暑假实践项目并取得良好成绩,为本书的编写出版积累了丰富素材。本书由范冬云主编,金坤城主审,房云参与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篇重难点部分和知识强化部分的编写。在编写中,我们吸取了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参考和引用了其他高校同仁们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另外,学院各级领导从不同方面给予本书的编写大力支持,南京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为本书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在此深表感谢!

本书提供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学习开放式互动平台,编者将“知识强化训练”以及相关知识内容收录进该平台,读者可通过关注“南大悦学”公众号,查看相关内容。

教材的编写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积累和理论创新的过程,加上编者的学识和水平有限,故本书难免存在诸多疏漏和不足,敬请批评指正!

主编 范冬云

2016年9月

绪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述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时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最直接、最生动的形式,是形成价值共识、增强价值认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为此,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课程中开设实践教学环节。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秉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巩固认知、锻炼能力、提升素质、坚定信仰和服务社会为主要目标,以参与体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为主要手段,引导大学生将所学变为所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二、实践教学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实践育人的理念,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旨归;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3)坚持整合资源,积极加强与团委、学工等部门的合作,避免实践教学资源的分散、闲置和浪费,共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4)坚持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集中与分散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参与实践的广泛性,确保实践教学过程的指导性;

(5)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6)坚持形成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多样化,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

三、实践教学活动设计思路

(1)注重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即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已实施的专题式课堂理论教学,在各个专题设计相关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活动呼应和拓展理论教学内容;

(2)注重贴合学生实际和兴趣。结合当代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等,设计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方法等;

(3)注重时效性。即注重与时俱进,抓住时代焦点热点问题开展相关实践教学活动;

(4)注重理论性和可开拓性。即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但又要注意适度。过深导致学生把握不了,过浅则无开拓性;

(5)注重参与的广泛性。即活动的设计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尽量避免只能以点带面的小范围实践;

(6)注重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即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具有操作的便利性和可持续性,尽量避免大而空的、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无法长期和全面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

(7)注重实效性。即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目标明确,方法步骤合理可行,考核规范严格,确保预设目标的实现。

四、实践教学活动设计目标

(1)加深和拓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使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等;

(3)促使学生在实践参与体验中获得思想的升华和道德的内化;

(4)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五、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实践教学主要可分为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社会)实践教学两部分。课内实践教学,即在任课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全程监督指导下由学生课内完成的实践教学;课外(社会)实践教学,即在任课教师的精心策划和部分监督指导下由学生课外完成的实践教学。

(一)课内实践教学

课内实践教学因其便利性、可控性、实效性和参与面大等优势,是我们主要采用的实践教学类型,宜多而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开发创新形式多样的课内实践教学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主题研讨会

(2)主题辩论赛

(3)主题汇演

(4)主题演讲

(5)主题竞赛

(6)读书会

(7)赏析会

(8)故事会

(9)头脑风暴会

(10)情景模拟会

(11)臭皮匠坊(出谋划策会)

(二)课外(社会)实践教学

课外实践教学因其组织难度、资源耗费等问题,是我们辅助采用的实践教学类型,宜少而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开发了以下几种典型的课外实践教学项目:

(1)社会参观

(2)调研报告

(3)影视观后感

(4)读书报告

(5)主题竞赛

(6)主题展览

(7)校园、社区宣传活动

六、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及成绩考核

(一)课时安排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课内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课内实践开展的具体内容和时间由任课教师结合各班教学实际情况,根据教学专题进展选定开展,原则上要求每专题至少开展2学时的课内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课外(社会)实践,主要安排在学生的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时间开展。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纳要》以社会参观为必须完成的课外(社会)实践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读书报告为必须完成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社会调研为必须完成项目。其余的课外(社会)实践项目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酌情安排。部分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因任务重、时间跨度大,任课教师应注意提前指导学生做好时间安排。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社会调研活动,一般安排在学期的第6—14周进行。教师应在学期开学初向学生介绍实践教学环节,在第4—5周结合课程的具体情况布置相关调查任务,指导学生如何对调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向“2+1”模式探索发展,即逐步实现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为2:1。

(二)实践教学考核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考核为形成性考核+期末考核。实践教学考核为形成性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任课教师根据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评分标准来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最后按比例核定学生最终成绩。

七、实践教学的条件保障

(1)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实施计划、实践教程,要求任课教师按照大纲、实施计划及教程规定完成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社会)实践教学。

(2)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得到学校领导、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方能顺利开展,包括课时的调整、经费的支持、学生的组织和场地的安排等。

(3)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参加进修,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参加实践教学研讨,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

(4)思政课实训厅的建立。传统教室很难满足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的需要。实训厅通过电子白板、网络、舞台、话筒、活动桌椅、各种道具等的购置配备,能同时满足辩论、演讲、舞台情景剧表演、讨论会、影视赏析、主题游戏、实景模拟等形式多样的课内实训活动的需求。

第一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和选择了改革开放。

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的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主流和本质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通过学习,学生能自觉地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树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修订版)分上编、中编、下编,共十章。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包括综述风云变换的八十年、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包括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5),包括综述辉煌的历史进程、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在教学中,我们将课程章节教材体系整合为专题教学体系,结构图如下:

专题一

两个世界的碰撞

知识强化训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