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矩中自由成长 9.2
19.71万字 0.1万次阅读 1.1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第三章 2023-10-25 18:22:07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
    作品总数
  • 19.71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3章
简介

本书就是通过家庭亲身实践的诸多实例,把育儿的过程具体反应在品德、健康、社会、劳动、科学、艺术、文化、环境等方面,再现了外公外婆育儿的真实场景,还原了隔代教育的现实状况,以告诉更多的家庭如何运用合适的方法,减轻隔代教育在家庭中的困惑,让教育的过程不再枯燥乏味,让隔代教育也能出彩出色。

第一章

爽三校样成品尺寸:170mm×240mm版心尺寸:(11.)30行×33字(行距:2.5mm)三校样成品尺寸:170mm×240mm版心尺寸:(11.)30行×33字(行距:2.5mm)“421”家庭孩子教育成长之路在规矩中自由成长张毓秋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在规矩中自由成长 / 张毓秋著. 南京 : 南京大

学出版社, 2018.7

ISBN 9787305206597Ⅰ. ①在… Ⅱ. ①张… Ⅲ. ①家庭教育 Ⅳ. ①G78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165765号出版发行南京大学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邮编210093

出版人金鑫荣书名在规矩中自由成长

著者张毓秋

责任编辑陈佳编辑热线02583686308照排南京南琳图文制作有限公司

印刷江苏凤凰数码印务有限公司

开本718×10001/16印张 14.5彩页 36字数 266千

版次2018年7月第1版2018年7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305206597

定价68.00元网址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

官方微信njupress微信服务号: njuyuexue

销售热线02583594756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 凡购买南大版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所购

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0000在规矩中自由成长序

崔利玲

近一百年,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创始人、著名儿童教育家、心理学家陈鹤琴在对其长子一鸣做了808天观察实验后,写下《家庭教育》一书。他认为家庭教育关系着人一生的发展,“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家庭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命运”。陶行知先生为书作序——“愿天下父母共读之”,告诉家长如果读了这本书,孩子会得到愉快,这本书如同珍宝。

近一百年来,《家庭教育》成为鼓楼幼儿园家长学校的经典教材,旸旸的父母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旸旸的父母效仿陈鹤琴先生,记录了旸旸出生至六岁的家庭教育故事。特别有意义的是,本书将隔代教育作为记录的重点,提出“隔代教育应该是有质量、有效果的,不光是雪中送炭,更应该是锦上添花”。书中用大量的案例描述了外公外婆在秉承传统教育方法的同时,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育儿讲座和各类活动,阅读育儿书籍,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转变教育的理念,调整教育的策略与方法,解决了困扰教师、父母的隔代教育问题,为其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树立了教育的榜样。

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能够挖掘他们的潜能,开发他们的心智,促进他们的发展,但早期教育不是违背孩子自然成长规律的教育,更不是按父母的个人意愿随意塑造的教育。教育要遵循儿童发展规律,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要在适宜的阶段做适宜的事情。儿童是活泼、积极向上的,他们是为未来面向社会做准备的人,他们的学习需要在生活的环境中完成。我们不需要刻板的、缺乏主动认知的“本本教育”,不需要“人工神童”式的“天才”,我们需要的是在科学的幼儿教育下成长的心智健全、终身能为社会为家庭做出贡献的人才。

如同一百年前陶行知在《家庭教育》中的序所言:“这本书出来之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些烦恼了。这本书就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

(崔利玲,国家督学、教育部学前教育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园长。先后荣获中国名校长、宋庆龄幼儿教育奖、江苏省青年学科带头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前言

前言

我的儿子旸旸出生于2011年冬天,现在上南京鼓楼幼儿园大班。他是个天真活泼的孩子,眉眼总是带着笑,小嘴巴说个不停,似乎每个接触过他的大人和小朋友都记得他,也挺喜欢他。每天外公接他放学回来,他一定是唱着歌,一路小跑,见到熟人都要问一问,聊一聊,还没走到家门口,就开始呼唤:“外婆,外婆,我回来啦。”哪怕是楼下做晚饭的老奶奶,在家里也能知道这个小孩回来了,整个单元楼都跟着热闹起来。只要我下班回到小区,碰到门卫叔叔、保安叔叔,或是在楼下聊天的爷爷奶奶,都会笑呵呵地告诉我,你家小鬼回来了,今天又说了哪些好笑的话。

他是一个温暖谦和的孩子,见到师长会鞠躬问好;在外面买了好吃的,会记得给妈妈留一份;洗碗、扫地之类的家务活,也总是抢着做,总想着能帮助大人做点什么。外出乘坐电梯,他一定会按着开门键,等乘坐这趟电梯的所有人都进了电梯再松手,并帮所有人选好楼层;乘坐公交车,如果碰到抱小孩的阿姨,或者上年纪的人,会起身让座。

他是一个兴趣广泛的孩子,他没有在某一领域显现出过人的天赋,爱好好像也不大专一。

他喜欢画画。2017年5岁时,《五彩大母鸡,吉祥又如意》获得第六届两岸国际少儿书画大赛幼儿组金奖,《大公鸡喔喔啼》获得首届“天趣童颜”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少儿组金奖,《星星上的派对》获得第二届小画家梦国际少儿书画大赛二等奖;2016年4岁时,《闻鸡起舞——我们一起做早操》获得“兰亭奖”世界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银奖,《长颈鹿旅游啦》获得第八届国际少儿书画大赛铜奖,《孔雀开屏》获得第十三届“爱国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学前组铜奖,《天黑了,还要玩》获得亚太“金画笔”杯少年书画大赛优秀奖;2015年3岁时,《夜晚的天空真美丽》获得“七彩中国”第一届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学前组优秀奖。前前后后得到了多项绘画类奖项,鼓楼幼儿园还特地为他开过个人画展。

他喜欢唱歌跳街舞,2017年5岁时获得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时尚流行舞卫星级证书,在全国才艺大赛中获得过南京赛区的冠军。

他对做饭很有兴趣,喜欢在大人的协助下做一些传统的中式茶点,2017年5岁时凭借做天王烤鸭包的手艺进军过“大牌学堂”第二届金陵科举大赛儿童厨艺大赛全国总决赛。

他喜欢认路,给自己起了个“小导航”的诨号,在南京市内,出门要上哪儿去,不用搜手机导航,直接问他坐几路公交车就行。

他喜欢弹奏尤克里里,连外出旅行的时候,都要和行李一起随身携带,每天坚持练习,也乐意在客人来到时演奏助兴。

他喜欢拍照,2014年2岁时担任过青奥会宣传大使,带着吉祥物砳砳一起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很喜欢“韶”,哪怕是在市民公园第一次见到的小朋友,只要在一起玩一会儿,就知道人家哪年哪月生,家住哪里,开始和人家“称兄道弟”,愉快地玩耍起来。

旸旸的出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全家人增添了乐趣。但是,这个孩子每天都有七十二般变化,时常让人招架不住,让我和孩子爸爸时刻有挑战,时常有困扰,渐渐体会到养育孩子的不易。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的成长过程,回忆我们的父母是如何把我们养育成人,这些画面就像电影的蒙太奇一样出现在脑海里,沿着孩子的成长轨迹进行比对。

我和孩子的爸爸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教导下,一路在懵懵懂懂、跌跌撞撞中成长、升学、求职,普通平凡,我们两人现在南京的普通高校任教。我主要从事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孩子爸爸是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方向的教学工作。我们自身的成长,和父母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我们是在比较严格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父母虽然工作繁忙,但是没有忽视对我们的培养,对我们的思想品性、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教育学习有所要求。他们利用有限的时间,帮我们把握成长的大方向,尽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陪伴我们学习、娱乐、成长、成人。现在,我和孩子的爸爸都当了老师,也开始担负着教育年轻一代的任务。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我们也渐渐发现,我们育儿过程中折射着很多父母当年教育我们的影子,他们教育的方式也成了我们教育孩子的参考坐标。

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我们的父母,旸旸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我们童年时代,他们其实没有过多时间、精力和条件关注我们成长的各个细节,也忽略了我们发展的最佳时期。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和人生道路的起承转合后,在工作的岗位上逐渐隐退,面对我和旸旸爸爸工作繁忙的现实,他们主动承担起和我们共同养育旸旸的责任。

自从有了旸旸,我们就一直和旸旸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时隔了近三十年,重新面对一个幼小的生命时,他们既兴奋、欣喜,又充满未知的挑战。爷爷奶奶远在沈阳,也时常和我们远程交流,告诉我们一些经验和方法,和我们共同探讨孩子如何教、如何养。虽然外公外婆在对于我的教育上留有遗憾,但他们现在有机会抽出时间、腾出精力,想要把更多的精力和曾经教育培养我的优势继续投入到旸旸身上,把当初忙忙碌碌没有在女儿身上实施的教育构想在教育旸旸时进行尝试,把当年养育我的缺憾在教育旸旸的过程中进行弥补。在外公外婆心目中,他们的隔代教育应该是有质量、有效果的,不光是雪中送炭,更应该是锦上添花。

三十年过去了,现在的育儿环境和我们小的时候发生了诸多变化。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各种兴趣班应接不暇。我和孩子爸爸对旸旸的教育也有自己的想法。外公外婆在秉承传统教育方法向目标迈进的同时,也在不断梳理自己的隔代教育方式,小心对待遇到的各种问题,调整教育路径。他们在教育无效或孩子行为反复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常常“自黑”,把孩子的问题抽离出本体,归结到自己的养育方式上,从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可以胜任各项育儿工作,到承认自己育儿方法存在各种不足和局限性,他们一直在进步。他们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与时俱进,他们时常让我购买、借阅育儿的书籍,也自发地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类育儿讲座,每天到幼儿园接送孩子时与老师交流,倾听老师的意见,以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育儿方法。

在养育旸旸的过程中,外公外婆始终把人格教育、规范教育、才智教育有机结合,摸索出自己隔代教育的方法:他们重视孩子的品质培养,不娇惯、少妥协,有赞扬、有惩戒,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通过小故事、小例子进行教育,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他们让孩子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从吃饭、穿衣、运动、游戏、心理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孩子积极的引导;他们要求孩子遵守社会规则,通过实践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他们帮助孩子养成劳动习惯,让孩子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帮助大人做简单的家务,并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他们积极提升孩子的科学意识、艺术修养和认知能力,能够把这些知识和技能深入浅出地融入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寓教于乐;他们不计较得失,不计较子女,不计较社会不合理的育儿氛围,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调动一切资源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们和外公外婆一道在隔代教育中的许多做法已经收到成效,正像这本书的书名,我们正在努力让旸旸在规矩中自由成长。我们的隔代教育究竟做得如何,书中一定会给出答案。

张毓秋简介

江苏南京人,高校教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年,对大学生思想特征、行为养成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研究。研究课题有《从大学生人际关系引导探析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等。

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曾利用假期前往乡村支教,把爱播撒给更多的孩子,也记录下了许多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家庭教育的方式。

一名年轻的母亲,在与家人携手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记录下了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0000目录

目录

重视孩子品德意志的培养

一、重视真善美的塑造和传统教育001

(一) 正面引导,树立好品德002

(二) 吃苦耐劳,不要攀比004

(三) 善待他人,学会感恩006

(四) 诚实本分,言而有信012

(五) 制订规则,合理奖惩019二、注意重视意志品质的培养023

(一) 培养孩子的“逆商”023

(二) 相信自己,学会坚持027

(三) 培养时间观念030

(四) 养成独立性,培养责任心035

(五) 培养孩子不娇气,不任性038

保持孩子身心健康的方法

一、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042

(一) 分析孩子的气质类型043

(二) 控制我们的“侵入式关怀”045

(三) 坚持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048

(四) 孩子需要家人,也需要朋友051

(五) 减少焦虑,改善情绪052

(六) 允许孩子犯错,接受孩子的“平凡”056二、关注孩子的身体需求058

(一) 吃饭、睡觉、穿衣有学问058

(二) 怎样保护眼睛和牙齿061

(三)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064

(四) 正确看待孩子生病065

(五) 做孩子的保健医生066三、加强锻炼很重要067

(一) 保持户外运动067

(二) 不要阻止孩子做“危险”的运动068

(三) 选择合适的体育活动069四、和孩子一起做游戏071

(一) 让孩子有动手的机会071

(二) 让孩子有思考和提问的机会074

(三) 让孩子有发号施令和服从安排的机会075

(四) 让孩子有宣泄情绪的机会076

(五) 和孩子一起愉快地打扫战场077

让孩子融入社会的方法

一、遵守社会规则080

(一) 遵守交通规则080

(二) 遵守排队规则081

(三) 遵守电梯规则083

(四) 遵守用餐规则084

(五) 遵守剧场规则086

(六) 遵守安全规则087二、学会沟通,提高“情商”089

(一) 懂得分享,学会互助090

(二) 学会说话,主动交流091

(三) 顾及他人,不添麻烦093

(四) 启发同情,关心他人095

(五) 乐于吃亏,学会变通097三、创造机会,体验社会099

(一) 去生活必须接触的场所体验099

(二) 去人多的地方历练100

(三) 到亲友家做客101

(四) 提高“财商”,合理分配金钱102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107二、别人能做的尝试做110三、把劳动变成奖励114四、做家长的小帮手116五、想当厨师的孩子也是好孩子121

培养孩子科学意识和创造力的方法

一、培养孩子的“自然观察智能”125

(一) 让孩子真正地融入大自然126

(二) 为孩子提供探索自然的工具和机会130

(三) 用好奇心启发孩子研究自然的能力131二、旅行是移动的课堂133

(一) 让孩子在等待中学会发现133

(二) 体验民俗,开阔眼界134

(三) 培养包容心态,锻炼适应能力135

(四) 启蒙孩子的管理能力137

(五) 让孩子通过旅行观察思考138三、动手栽培植物、收获果实139四、饲养、观察小动物142五、从科学节目、科学杂志中学习知识,提升兴趣146六、鼓励孩子发现、研究、想象147

培养孩子艺术修养的方法

一、艺术培养从兴趣入手151二、选择合适的艺术启蒙方法152三、选择合适的艺术门类155四、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156

(一) 我们是如何学画的156

(二) 我们是如何学舞蹈的159

(三) 我们是如何学琴的161

(四) 我们是如何学做手工的163五、长期坚持不松懈165六、引导孩子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166七、从生活入手培养审美意识168

辅导孩子文化知识的方法

一、要不要上辅导班171二、游戏化的学科启蒙174

(一) 环境教学法174

(二) 动作启蒙法175

(三) 游戏教学法175三、生活化的知识积累176四、角色扮演——体验式学习方法179五、分散式的重复学习方法181

(一) 分散学习法181

(二) “朝三暮四”学习法182六、如何进行幼小衔接183

(一) 孩子的幼小衔接184

(二) 家长的幼小衔接186七、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191

创造优质的育儿环境

一、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194二、书香四溢的学习环境200三、赏罚分明的规则环境202四、勤于动手的劳动环境204五、充满童趣的游戏环境206六、健康活力的生活环境208七、与时俱进的创新环境211八、家园共育的协作环境213后记219

爽三校样成品尺寸:170mm×240mm版心尺寸:(11.)30行×33字(行距:2.5mm)三校样成品尺寸:170mm×240mm版心尺寸:(11.)30行×33字(行距:2.5mm)0000在规矩中自由成长重视孩子品德意志的培养

重视孩子品德意志的培养

一、重视真善美的塑造和传统教育

在我们身边,也时常看到、听到一些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们的孩子就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每天能够从网络、电视、广播中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不可能把他放置在一个真空的环境中培养成长,所以,我们希望能让孩子从小明对错、辨是非,让孩子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包围中,不受各种不好的外界事物的影响,充满阳光和正能量。

旸旸外公常说,孩子是家庭最重要的产品,如果这个产品价值观出了很大的偏差,那这个产品就很可能是一个危险品。正确的价值观需要在长期的培养过程中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才能逐渐形成。

旸旸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买了许多传统文化的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弟子规》《寓言故事》《妈妈教唐诗》等,希望孩子能从这些经典的启蒙读物中,学习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温良恭俭让、什么是长幼有序……

我们知道道德品质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道德品质的培养不是正襟危坐,刻意灌输,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在润物细无声的情景之下,悄无声息地熏陶着、渗透着。

旸旸两岁不到的时候,外婆带着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会有意识地让他多和小朋友接触,多和大人打招呼,让他有秩序地跟小朋友玩玩具,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在和小朋友玩的过程中会有交流、交往、磕碰、矛盾。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说道德品质上基本处于初期启蒙阶段,但仔细观察,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在行为上有点区别了,有的合群喜欢一起玩,有的专注,有的要把玩具都抱在自己手里,有的愿意和小朋友轮流玩,有的争抢玩具,有的甚至为小事动手打人……

对于这种情况,外婆看在眼里,思索着:原来这么一群可爱的孩子在牙牙学语阶段,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性格的种子已经开始萌发。怎么让这些性格的种子能萌发出健壮的幼苗呢?外婆认为孩子的成长道路可以各不相同,成长环境可以千差万别,但是,孰是孰非、善恶美丑这样的基本准则,要让孩子从小开始逐渐明确,让孩子逐渐知道“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不同,让他们从小就崇尚“真、善、美”,疏远“假、恶、丑”。

这是外公外婆最初的想法,当初他们也没有想得很深,只是想着怎样把孩子带好,不生病,懂事、不讨人厌。

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孩子人格的健全,而人格健全的培养是我们很多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缺失的,尤其是隔代教育中,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往往重视孩子的饮食质量、穿衣冷暖、玩乐开心、智力投资,而忽略了孩子成长的软环境、软目标。这个软环境就是孩子健全人格成长的氛围,这个软目标就是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社会人。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要把道德品质的培养贯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道德品质对一个人太重要了,孩子从小明辨是非,懂得什么是对的、可以做,什么是错的、不能做,对孩子一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道德品质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培养内容。从小塑造的教育对孩子影响最大,收获也最丰硕,成本最低廉。外婆说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学会正直、善良、真诚、勤奋。外婆认为,只要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这些种子,这些种子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只要这些正直、善良、真诚、勤奋的种子在孩子的心灵扎下根,孩子将来在价值观上应该不会出现,或者说很少出现大的偏差。即便不能成才,他也能成为人格健全,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会成为对社会、对家庭负责任的人。

(一) 正面引导,树立好品德

旸旸平时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这是他们融入社会的开始。在与同伴的游玩中学习交往,孩子们自由自在,天真活泼的童真绽放着小朋友们心中的喜悦和欢乐。小伙伴们游玩的过程中,免不了要发生矛盾和问题,有时你拿了他的玩具,他又不愿给你,有时这个要在前面,那个不让,有时你推我一把,我推你一下,有的还被弄哭了。

遇到上述情形,只要没有安全隐患,我们一般不干预,如果有矛盾有问题,让小朋友自己解决,其实过一会儿也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等到玩耍结束,外婆会问旸旸玩得是否高兴,旸旸也会说“高兴”,接着在和旸旸回忆游玩的过程中,再告诉旸旸哪样是该做的,哪些是要注意的。回忆的过程不是直接地询`问,而是这样跟旸旸说:

“今天在一起玩的小朋友,是不是都是你的好朋友啊?”

旸旸回答说:“是的。”

“你是不是应该对小朋友要友好啊?”

“是的。”旸旸回答道。

“你对小朋友很友好吗?”外婆对旸旸说。

“友好啊!”旸旸说。

“对,要友好,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

外婆抚摸着旸旸的头,轻声地告诉旸旸:小朋友们一起玩的时候可以交换玩具,不要推别人,这样大家在一起就玩得更开心了。

“别的小朋友推你的时候你高兴吗?”外婆一边与旸旸玩,一边问旸旸。

旸旸说:“不高兴。”

外婆告诉旸旸:“虽然你没推小朋友,你和小朋友玩得开心,下次有别的小朋友推小朋友的时候你要告诉他们什么呀?”

旸旸说:“我要告诉他们不要推。”

外婆笑着说:“旸旸真是个好宝宝。”

这说明旸旸幼小的潜意识里已经知道推人是不好的,不能推人,尽管外婆并没有具体教他,但在平时言行观察中,孩子开始明白“对”与“错”了。

外公外婆一般不太批评旸旸,大多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旸旸行为不当时,外公外婆会从正面引导他。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会告诉旸旸应该怎么做,怎么样做是对的,怎么样做是不对的,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为孩子创造有利于成长的氛围,把道德品质的培养贯穿于孩子成长的全过程。

在孩子小的时候,关于对错、好坏,一定要是非清楚,要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虽然有的时候事情有两面性,但孩子小的时候还不太能够理解,模棱两可的回答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旸旸喜欢脸谱。而脸谱都是用颜色来区分人物的性格和品性,比如黑代表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白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杀的人物形象,红为忠义,黄代表骁勇、凶猛的人物形象,蓝代表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形象,绿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角色一登场,观众一看脸谱便知道这个角色是好是坏,是正是邪了。传统戏曲也成了帮助旸旸知道好坏、明辨是非的一个渠道,知道哪些人物好,哪些人物坏,好人做了什么,坏人做了什么,看了后,不用我们说教,他也能明白一些道理。

(二) 吃苦耐劳,不要攀比

一个好的品德培养可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优越,不愁吃穿,作为长辈,我们大多总想把最好的、最优的给孩子,吃拣好的买、往精里做,穿拣贵的、选名牌,在物质上想办法满足孩子的需求,即使孩子不需要,也千方百计往孩子身上倾注关爱,就怕孩子饿着、冻着,不愿意自己家的孩子穿着打扮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但在这方面,我们有意识地培养旸旸勤俭节约、不乱攀比的意识。

旸旸三四岁时爱涂鸦,但往往画上两笔,他就把纸扔了,又换一张新纸再画。外婆告诉旸旸,纸是很不容易才造出来的,要爱惜纸张,旸旸当时会答应,但一到画画的时候他又忘了,仍然拿起纸来随意画,没画几笔,又换了一张。虽然外婆跟旸旸说纸是宝贵的,造纸用的木材是树木长很多年以后才能成为的,再被造成纸,造纸需要很多的工序,比如砍树(伐木),运输(从林区到造纸厂),木材加工粉碎、制浆等,可是旸旸还是似懂非懂。

适逢暑假,外婆带旸旸和他的同班小伙伴到北京游玩。北京有个体验馆,体验馆里有造纸过程的体验,外婆认准这是教育旸旸的好机会,就带他去体验造纸的过程。当旸旸坐在体验馆里,看到大屏幕上出现浇水、灭虫、防火等工作流程,直至树木长大,砍伐枝杈,运送树木时肩抬人扛,林区拖拉机搬运到公路上,再由汽车运到火车站,装上火车,火车把木材运至造纸厂,再进入粉碎机粉碎,最后制成浆……旸旸看得很认真。接着大屏幕上又出现了散浆、打浆、夹胶等调制过程,旸旸眼睛紧紧地盯着大屏幕。接下来是自己动手的体验环节,抄纸。旸旸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将调制好的稀纸浆料均匀地交织脱水,一小张纸才在旸旸的手上呈现。在旸旸看了造纸过程,体验了造纸的部分实际操作过程后,再让他回忆纸是怎么造出来的,让他口述,他内心里真实体验到了一张纸造出来是多么不容易,他就开始懂得来之不易,从此就不太像以前那样随意浪费纸张了。

但旸旸还是会出现想画什么,结果画错了的情况。因为小孩子的手还没有完全发育好,画画时画弯画斜是很正常的。如果画错了,他想换一张纸,外婆便教他把纸张翻过来,用纸的背面作画;若是再画错,就让我教他在画面上稍微改一改,两条画错的线,变成小草、小花或飞舞的蝴蝶,变废为宝。

现在的孩子吃饭剩饭是常事,几乎所有家庭都有孩子吃不完倒掉的饭菜,每个家长都会教育孩子要爱惜粮食,但是孩子还是不当回事,我们家的旸旸也是这样。他会念儿歌,“大米饭,喷喷香,农民伯伯种的粮。我们吃饭要爱惜,浪费一粒不应当”。也会背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辛苦”。但孩子说归说,做起来又是另一码事,常有剩饭留在碗里。我和旸旸爸爸时常早出晚归:孩子吃早饭时,我们已经在上班的路上;吃晚饭时,我们可能还没下班。孩子吃饭的事,大多由外公外婆照看。过去,外公外婆对旸旸剩饭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小,剩点饭不算什么,不必大惊小怪。但我们两口子在学校,平时看到食堂里一些大学生的浪费行为,心里就会不舒服,我们常想,如果大家从小就珍惜粮食,也许这种现象就会少了。外公外婆接受了我们的观点,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多加注意,盛饭时征求旸旸的意见,盛多少饭由他自己来说,按照他说的量来盛,告诉他自己定的量要自己吃完。

刚开始,旸旸年龄小,把握不准,有时盛多了,吃不下,他会饭碗一丢不吃了。遇到这种情况,一开始外婆还哄他吃,有时还追着喂,希望他把剩饭吃完,不要浪费,但往往事与愿违。后来渐渐地,我们发现旸旸不但对浪费饭菜不以为然,对用的水、穿的衣服、吃的水果都不珍惜,每天说教,外公外婆也觉得收效甚微。所以外公外婆会利用节假日带旸旸到农村走一走,看一看,让他看看田野里的稻子,也让他试着把稻田里的杂草拔一拔,外婆还收集了几颗稻子,让旸旸自己把壳剥掉。旸旸尝试了几次,发现拔草确实是累人的活,也很难把稻壳剥掉,种稻子很辛苦。在回来路上,外婆和旸旸一起回忆稻子成长的过程,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在服务区用餐时,外婆问旸旸:“大米饭来得不容易,你说我们要不要爱惜大米饭?”旸旸说:“要爱惜大米饭,大米饭真的来得不容易啊。”外婆说:“如果饭碗里的米饭不吃干净就浪费了。”那一天,旸旸把碗里的米饭吃得很干净。

后来当旸旸再去唱那首儿歌,“大米饭,喷喷香,农民伯伯种的粮。我们吃饭要爱惜,浪费一粒不应当”,外婆依旧会和他一起回忆在稻田里劳作的情景,从此以后,旸旸吃饭就比较注意了,不像过去那样经常剩饭了。渐渐地,他也大了,逐渐学会了根据自己吃饭的量来盛饭,盛到碗里的饭菜大多能吃完。在幼儿园,老师也教育孩子,要把碗里的米饭吃干净,旸旸也不常剩饭剩菜了,接旸旸的时候,老师经常夸赞旸旸把碗里的每一粒米饭都吃得很干净。

旸旸从小就穿别的孩子的旧衣服,从他襁褓之中开始,一直到现在,大部分的春、夏、秋、冬的衣服、鞋子都是别的小朋友穿过的。

三岁以前,旸旸不知道衣服的新旧,只要给他穿,他都无所谓,一是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二是只要是式样不同的衣服,他都以为是新的,都乐于接受。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在幼儿园里接触孩子的增多,随着和外界交流的不断增加,旸旸受到的影响也多了,有时从幼儿园回来,会告诉我们,今天哪个小朋友穿了新衣服,是什么牌子的,比如耐克、阿迪达斯、维尼小熊等,很是羡慕,并要求穿这样的衣服。这时外婆先表扬旸旸观察仔细,并说这样的衣服真的很帅,旸旸喜欢,外婆也喜欢。外婆又拿出几件别的孩子穿过送来的衣服给旸旸看,并问旸旸:“这几件衣服的式样和你们班小朋友的一样吗?”旸旸仔细看了看,说不一样。外婆告诉旸旸,这几件衣服你们班小朋友都没有,如果你穿上去幼儿园,小朋友们可能会喜欢的。第二天,旸旸穿上另一种款式的旧衣服去幼儿园,还向老师和小朋友介绍说这是一件过去没有穿过的衣服,很帅气。当听到老师说“是的,很帅气!”旸旸美滋滋的。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间的攀比是常有的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看到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想有,特别是玩具,因为孩子们喜欢玩具,玩具是孩子们玩耍、益智的重要载体。要区别孩子的合理需求和不恰当的攀比,合理需求要尽量满足,不恰当的攀比要进行引导教育。

由于平常我们对孩子衣、食、娱乐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也就不攀比,做什么吃什么,拿什么穿什么,有什么玩什么,既省了不少费用,也省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烦。

(三) 善待他人,学会感恩

人生一世,有许多事情要做,有许多知识要学。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地方需要把关,尤其是“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能放松。在这“三观”形成的过程中,又有若干问题要面对,我们认为善是最根本、最基础、最本质的。

一个人只要心存善心,就会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不迷失做人的方向,就会做人遇事有底线,就会在判断是非曲直中做到心中有数。

因此培养孩子的善心、善意、善良,让孩子从小学会知善恶、辨美丑、会感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着力培养的基本素养,也是我们对孩子要求的共识。培养孩子的善心善意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实现。

在旸旸上幼儿园之前,我们养起了小动物:小鸡和小兔子。在喂养小鸡和小兔子的过程中,旸旸渐渐地和小鸡、小兔子建立了感情,如果我们忘记喂了,旸旸会提醒我们要喂小鸡吃米了,还会说小兔子饿了,快给小兔子吃草吧。

在公园,在地铁站,在路边,有时碰到残疾人在求助,我们会和旸旸一起走到他们面前,给他们点零钱。

在这种时候,外公外婆会和旸旸一起对求助者进行观察。

有一次在路边,有一个失去双臂的人在不停地点头,向路人求助,外公带着旸旸路过看到了,外公搀着旸旸停下脚步,并问旸旸这个人身体上没有膀子,没有手,他劳动是不是会很困难?

旸旸说:“困难啊。”

外公又问:“我们对有困难的人要不要给予帮助呢?”

“当然要帮助啦。”旸旸回答说。

“说得对,要怎样帮助他呢?”外公接着说,“如果这个人现在要拿自己的东西,没有手不好拿,我们可以帮助,如果他要穿衣服,没有手不好扣扣子,不好穿衣服,你可以帮他穿一下衣服。”

“他不穿衣服也不拿东西,我们还要不要帮助他呢?”旸旸问外公。

外公走到那个残疾求助者跟前,对那个人说:“你这样没有手臂很不方便,生活也没有着落,在这里给所有的人不住点头求助,也很不容易。这样,我帮你打电话给民政部门的救助站,让救助站来接你,你在救助站,基本生活就有保障,也不要在外面漂泊,你看好不好?”

那人一听,看看外公,起身走了。

旸旸见了这种情况,对外公说:“你不是说要帮助残疾人的吗?他走了,你也没帮助他啊。”

外公对旸旸说:“我帮助啦,我说要给救助站打电话,让救助站来接他,这就是帮助啊。”

外公继续说:“帮助人有很多种帮助的方法。对不能行走的人,搀扶就是帮助;对跌倒的人,把他扶起来是帮助;对拿不动东西的人,帮他拿东西是帮助;对丢了东西的人,帮他找回东西是帮助;对遇到困难的人,帮他打电话也是帮助。就像旸旸在乘电梯的时候问乘电梯的其他人各自到几楼,你帮他们按对应楼层键,这也是帮助。”

外公告诉旸旸,帮助别人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直接上前处理,帮助打电话或者告诉相关人员都是可以的。

外公经常对旸旸说,我们不可能帮助所有的人,但是我们可以善意地对待我们遇到的人。遇到邻居微笑问好,快递小哥送件上门时说声“谢谢,辛苦啦”。平常耳濡目染,习惯成自然,孩子心里善良、感恩的种子会一天天发芽,生长。

现在很多事,不用大人提醒,旸旸都会按照内心的想法去做。

家长身体不舒服时,旸旸知道后会主动问候,有时还会主动拿水果,或倒水送到身体不舒服的人手上。

一次外公感冒咳嗽,旸旸看见了,就帮外公捶捶背,并倒水递给外公漱口。

有一次吃晚饭时,看到外公吃早上剩下的稀饭,就劝外公,你不能早上吃稀饭,晚上还是吃稀饭,没有营养,你都瘦得像稀饭一样,我舍不得你了,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有时我工作忙,回家晚,到家时,旸旸已经快要睡觉了,见我到家,对我说,妈妈,我给你留了一些排骨,你上班辛苦了,多吃一点。看到此情此景,知道孩子心里有善意,懂得感恩了。

其实,在这方面旸旸原来是不足的,是经过我们全家的合力助推,才有他现在的进步。

外公外婆原先对旸旸也比较娇惯,这也是多数祖辈对待孙辈态度上的共性。

外公外婆把旸旸当宝贝似的宠着惯着,有时也由着他任性,好吃的让旸旸先吃。久而久之,旸旸有了天生的优越感,凡事只顾自己,对大人给予的帮助习以为常,认为是理所当然,稍不满意还发脾气,易冲动。

看到这种倾向,外公外婆意识到,问题在孩子身上,根子在大人身上,他们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认为应该控制自己对孩子的溺爱。因为我和旸旸爸爸工作忙,早出晚归,又经常加班出差,与孩子在一起时间少,对应的亲子活动少,对孩子的关爱也不够。我们经常星期六、星期天、节假日都不在家,也不常带孩子出去玩。加上爷爷奶奶远在外地,不能带旸旸玩。外公外婆想给孩子弥补缺失的爱,他们对孩子倍加呵护,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摔了,生活上是有求必应,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想方设法给孩子做可口的饭菜,买孩子喜欢的东西。渐渐地,旸旸开始以自己为中心,有自我优越感,有好吃的往自己碗里拨,不懂得与人分享。

看到问题后,外公外婆开始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他们一边跟我们沟通,让我们无论多忙,一定要挤时间陪伴孩子,孩子的教育一天也不能等,一边自己调整思路,改变方式方法。

外公给旸旸讲《孔融让梨》和《黄香温席》的故事,启发旸旸的礼让和敬老意识。

外婆教旸旸唱儿歌:“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妈妈、妈妈请坐下,妈妈、妈妈快坐下,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让我亲亲你吧我的好妈妈。”并告诉旸旸,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早晨旸旸还没起来,爸爸妈妈就上班去了,乘地铁要好长时间才能到单位,到单位还有好多工作要做,晚上有时候旸旸睡着了,爸爸妈妈还在工作。

我们偶尔会把旸旸带到工作单位,让旸旸体会我们上班路途远、工作繁忙,知道爸爸妈妈的辛苦。我也会教旸旸唱儿歌:“奶奶年纪大呀,嘴里缺了牙,我给奶奶板凳坐呀,奶奶笑哈哈。爷爷年纪大呀,胡子白花花,我给爷爷倒杯茶呀,爷爷笑哈哈。”爸爸告诉旸旸,外公外婆每天带旸旸,给旸旸做饭,买菜,洗衣服,洗澡,还要带旸旸上课,做游戏,接送幼儿园,很忙的,要尊敬外公外婆。

光靠说教让旸旸懂得感恩还不够,我们还注意言传身教,让旸旸在感恩的氛围里潜移默化地学习。

在吃饭的时候,我们都当着旸旸的面给太太搛最好吃的,放在太太碗里,盛饭时先给太太盛,吃水果时也先给太太吃,让旸旸在尊敬长辈的氛围中成长。

在这期间,外公还把国学中的长幼有序、尊老孝亲的故事穿插起来讲给旸旸听。

00一开始旸旸不适应,以前家中都是事事以他为先,他享受一系列的“特权”,排骨他只吃仔排带骨头的,鱼他只要鱼肚子,连鸡蛋也要选长得长长的所谓的公鸡蛋。现在一切都变了,他开始叫喊,外公外婆不吱声。看到他叫喊后,我们仍然把好吃的先搛给太太和外公外婆,他很失落,气呼呼的,只好自己搛菜吃。

头几次旸旸还等着有人给他搛好吃的,几天下来,他看没有人给他搛菜了,渐渐地适应了,也不叫喊了,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不再抱怨了,只是心里有些不爽。

为了防止矫枉过正,外公外婆后来也往旸旸的碗里搛些好吃的,旸旸明白外公外婆对他好,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渐渐地往太太、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的碗里搛好吃的了。

孩子的可塑性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旸旸的善意和感恩意识渐渐地增强了。妈妈回来了,旸旸会去开门,拿拖鞋给妈妈。爸爸回来晚了,他会给爸爸盛饭,并对爸爸说:“爸爸辛苦啦,儿子给你盛饭了。”外公开车送旸旸去幼儿园的路上,旸旸对外公说:“等我长大了,我要开车带您去旅游。”外公说:“到那时候,外公可能老了,可能走不动了。”旸旸说:“您走不动,我就抱你上车,我还要带外婆一起去旅游,外婆如果走不动,我也会抱外婆上车的。”外公回来对我们大家说了这件事,我们都表扬旸旸,说旸旸懂事了、长大了。

孩子终究是孩子,今天懂得的道理,明天可能就不遵守了。此时明白的道理,彼时就忘了,要允许孩子有反复。

旸旸也是这样的,在这方面有时今天做得很好,明天就又忘记了。有时一言不合,他也会发脾气,说:“不和你玩了,你不是我朋友了。”外公外婆有耐心,就跟他讲道理,但有时讲道理不一定管用,这就需要冷处理,或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

有一次,旸旸和他最要好的朋友(平时旸旸称他为弟弟)在幼儿园发生争执,在打闹中旸旸把他好朋友的脸弄破了。

外婆知道后批评旸旸:“你怎么能把弟弟的脸弄破呢?弟弟对你那么好,你平时也很喜欢弟弟,而且奶奶(旸旸称这个好朋友的奶奶也叫奶奶)又喜欢你,你不是说要有感恩之心吗?怎么就控制不住啦?”

外公也问旸旸为什么把好朋友的脸弄破。旸旸说出了原因。

外公又问旸旸:“弟弟是不是你的好朋友?”

旸旸说:“是好朋友啊!”

“既然是好朋友,为什么还这样呢?”外公又问。

旸旸说是闹起来的时候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后来,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帮旸旸分析原因,旸旸也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向好朋友道歉。

这件事我们为什么要如此认真地对待?因为外公外婆认为,这是教育旸旸的一个机会。旸旸有时候会因为一点小事不满意就冲动、发火,不分对象,有时我们没满足他的要求或批评他,他就发脾气,“你不是我的外公”“你不是我的爸爸”“我不跟你是好朋友了”。外公外婆认为,这是旸旸善待他人的观念在内心还没有完全形成,还要不断地灌输引导,让旸旸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为了让旸旸学会善待他人,从小有感恩之心,外公外婆注重细节小事,从细微处入手。

每当外出乘坐公交车,有人让座时,他们一定让旸旸说谢谢。在小区内看到保洁员在清扫地面时,让旸旸说声“阿姨辛苦了,谢谢”。看到地面有纸片、小纸盒等废弃物时,外婆会和旸旸一起捡起来放进垃圾桶,并且告诉旸旸保洁阿姨为我们打扫环境,地面整洁是保洁阿姨辛勤劳动才换来的,我们对保洁阿姨的辛勤劳动要有感激之情,要有感恩之心,不能乱扔纸屑,要保持环境卫生,告诉别人爱护环境卫生,这些都是感恩的具体表现啊。旸旸听着点点头说,如果我们把地面弄脏了,保洁阿姨就要多劳动,就要多辛苦了。

另外,外公外婆还提供能让旸旸表达感恩的机会。如果买菜回来,就让旸旸主动开门,帮外公拎菜;夏天外婆从外面回来了,我们会让旸旸给外婆倒杯凉白开;从超市买东西回来的路上,外公会假装说拎不动了,让旸旸帮助拿东西。吃饭时间到了,有时会有意让旸旸来盛饭,告诉他大人烧饭累了,要体谅大人的辛苦,让他用实际行动来感恩。

旸旸毕竟还是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他的自控自制能力是有限的,即使外公外婆和我们注意教育他要善待他人,学会感恩,旸旸时而还会我行我素。这时就给他约法三章:做得好,给予奖励;做不好,给予一定限度的惩处。这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经过我们全家,包括旸旸的努力,旸旸渐渐懂得了善待他人,学会了感恩。

(四) 诚实本分,言而有信

旸旸三岁多时,常常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有时说自己长得有两米高了,有时说自己能到树上去了,有时说他会坐上火箭,飞到很远的地方去……许多稀奇古怪的话不断从他嘴里说出来,外公外婆觉得有点奇怪,就告诉我们,我们翻阅了相关资料得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是这个样子,喜欢表现,喜欢相互之间比试能耐(口头比试),和小伙伴在一起,这个说能拎动一百斤的东西,那个就说能拿动两百斤的东西,这个说自己能盖十层楼,那个就说自己能盖二十层楼……

当旸旸说出这些夸张的话时,我们经常对他说:“你就吹吧。”“什么叫吹啊?”旸旸不解地问。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从那时起,我们开始注意旸旸的品质教育,让旸旸诚实本分,言而有信。

可能很多人说我们在小题大做,其实我们深知诚实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一个诚实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中,往往能受到欢迎,诚实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想要孩子长大后诚实本分,就要从小注意对他的培养;想要培养诚实本分的孩子,大人要以身作则,要跟孩子言而有信,不要欺骗孩子,一是一,二是二,答应孩子的事要兑现,让孩子体会到世界是真实的。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为了哄他一时开心,随便允诺孩子的要求或自行许诺以换取孩子暂时的不吵闹,而后又反悔让孩子失望。如果偶尔一次尚可让孩子原谅或忘记,倘若经常这样,孩子就认为大人在骗人。而孩子总以为大人的言语行为是正确的,那么孩子也跟着学,以后想让孩子成为诚实本分的人,就比较困难了。外公外婆也深知其中的利害,所以他们对旸旸信守承诺。在这方面,先人们做了很好的榜样,《曾子杀猪教子》就是很好的范例。

在旸旸刚会讲话的时候,外婆一边跟他玩一边念儿歌给他听:“小蝌蚪儿长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您在哪?来了,来了,我来了,来了一只大青蛙。”这时刚好外公走过来,听到外婆念儿歌,就当着外婆和旸旸的面说:“过几天天气再暖和一点,小蝌蚪就会在池塘里游了,到时候外公带旸旸一起去捞几只小蝌蚪放在瓶子里养起来,让旸旸看看小蝌蚪是怎么长大的。”这话说过后,外公在小区散步都要到池塘边看看,就是为了看小蝌蚪有没有出现。在池塘边观察了十多天,终于看到成群的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外公见了,回家告诉外婆,池塘里有蝌蚪了,准备带旸旸去捞几只养起来给旸旸玩。外婆不同意,认为蝌蚪是青蛙的宝宝,青蛙是庄稼的好帮手,是害虫的天敌,小蝌蚪不能捞。外公也觉得外婆说得有道理,可外公为难地说:“我当着旸旸的面说要带他到池塘边去捉蝌蚪的呀,跟孩子说话可得丁是丁、卯是卯的。”外婆认为孩子还小,带他到池塘边看蝌蚪就行了,不必太认真。但外公坚持,跟孩子说过的话要一句当一句,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话不算数,要让孩子将来诚实守信,大人现在就应该做表率。

最后我们统一了意见,捞几只蝌蚪养几天后就放回池塘。这样既保护了蝌蚪,又兑现了对旸旸的承诺。

大人承诺过的事情尽量兑现,小孩子要求的事,只要大人答应了,也要尽量去做,这也是让孩子从小懂得说话算数的道理。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教训的。

还是旸旸上亲子班的时候(不到3周岁),旸旸应邀和外公外婆,随同班好朋友及好朋友的奶奶一起到盐城大丰,去观看荷兰花海(郁金香展)并参观麋鹿自然保护区。旸旸和他的好朋友玩得很开心,以致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由于玩得很开心,旸旸不愿回家了,不愿上车,还要留在大丰玩。当时怕耽误行程,为了让旸旸早点上车,返程赶路,外婆外公就随口答应旸旸,晚上继续住在大丰。

晚上途经扬州,用餐后上车时,旸旸又提出晚上住在大丰的要求,不然就不上车。为了不耽误回南京的时间,又怕影响车上其他人休息,外公就随口敷衍,答应他晚上会回大丰去住。

可是当车子最终把旸旸载到了南京的家门口,旸旸从车上醒来,一看不是大丰的宾馆,他很生气不肯下车。被外公强行抱下车后,他又不肯回家,直往外跑,边跑边哭,嘴里不停地说:“我要到大丰,我要回宾馆,说好回去住的呢?外公骗人,外公说话不算话。”

外公外婆不停地劝说,旸旸听不进去,他反复说的就是:“说好回大丰住宾馆的呢?怎么不住了?你们骗人。”

外公跟旸旸解释:“司机叔叔明天要上班,如果我们住在大丰的话,叔叔就来不及到南京上班了。如果叔叔把车开到南京来上班,我们还留在大丰的话,就没有车回来了。”

旸旸回答外公说:“外公可以把车开到大丰接我们回来呀。外公,你现在开车把我们送到大丰的宾馆去。”

当时已是晚上10点多,孩子该睡觉了,第二天还要上幼儿园。外公本想再敷衍旸旸一下,先把他哄回家睡觉,明天早上再说。但眼前的状况让外公领悟到自己之前的错误,知道不能一错再错,不能为了孩子一时的安静再说假话。于是外公和旸旸实话实说,告诉旸旸,今天只能住在家里了,旸旸明天要上幼儿园,外公明天有事情,不能开车去大丰。今天是外公没考虑好,说错了。

经过很长时间的劝说,旸旸才勉强同意回家睡觉。

这件事教育了我们,对孩子说话一定要算数,要说到做到,不能随意表态。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对孩子乱承诺。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忽视他们的感受,应当充分理解孩子。

还有一件事,对我们触动也很大。

那是在旸旸两岁多的时候,快过春节了,家里准备了些送人的东西,其中有两盒猕猴桃。旸旸指着其中一盒猕猴桃对外婆说:“这一盒猕猴桃留给我吃,好吗?”外婆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在把东西拿出来搬上车准备送人时,旸旸从一堆东西中搬出了一盒猕猴桃,搬到房间往地上一扔,发火说:“这一盒是我吃的,怎么又送人呢?”

外婆看到这种情况,赶快跑过来对旸旸说,还有一盒猕猴桃留给你吃呢,并把那盒猕猴桃拿出来给旸旸看。

旸旸看了一下说:“不对,那一箱是粉红带子扎的,我的这一箱是金色带子扎的,你们弄错了。”

外婆问旸旸:“是不是金色带子扎的这一箱比粉红色带子扎的这一箱要好啊?”

“不是的。”旸旸回答。

“那是不是金色带子扎的这一箱比粉红色带子扎的那一箱要多啊?”外婆又问。

“不是的,两箱一样多,你们看,两个箱子一样大。”旸旸这样回答外婆。

“那是不是你要的这一箱里面的猕猴桃比那一箱大呀?”外婆再问。

“也不是,封好了,我不知道大不大。”旸旸有点生气地说。

“那为什么你要这一箱呢?”外婆有点不解地问旸旸。

旸旸说:“我跟你说好的这一箱留给我,你怎么又把这一箱送给人家呢?”

外婆以为两箱一样的,哪知道两个箱子的包装扎带不一样,旸旸记住了外婆留给他的是金色带子扎的那一箱。所以旸旸认为,既然外婆答应了,给他的那一箱就不能再送人了。不是多少、大小、好差的问题,而是不要弄错了,事先讲好哪一箱就是哪一箱的问题。

知道了旸旸的想法后,我们依照他和外婆的约定,把扎着金色带子的那一箱留了下来。

这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我们小看孩子了:一是孩子观察能力超过我们的想象,记忆能力比大人强;二是孩子对大人的话是深信不疑的,孩子认为和大人商量好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因为孩子相信大人的话是正确的。谁要是改变了和大人的约定,孩子会认为这是错误的,而且是不能接受的,孩子的想法很单纯,这是诚实的最原始、最纯洁、最本质的体现。我们应该用最纯真的本色来描绘孩子清纯的世界,用真实的情感,用真实的语言和孩子进行真诚的互动,以此来激发孩子内心那颗诚实而纯净的种子,让它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外公外婆也从这件事中受到启发,跟旸旸谈好的事情,就按谈的要求做,大人先做好示范,不再随意改变与旸旸的约定,旸旸也要按照约定执行。

外公对外婆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努力做到在旸旸面前不失信,守信用,做到有错就改,用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环境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我们都喜欢和诚实的人交往,真诚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行,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要让孩子长大后遇事有基本正确的判别,有自己的主张,不人云亦云,家长要以身作则。一般情况,孩子在幼年时期是非常依赖家长的,不但生活上依赖,而且精神情感上也是以家长的言行来判断是非标准的,家长的言论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和对事物的态度与看法。因此,我和旸旸爸爸都秉持真诚的态度,与旸旸坦诚相待,是非分明。也想通过自身的行为和真诚的建议,来帮助旸旸培养诚实守信的品德,避免简单的强制性的灌输道理和机械而呆板的管教说教。但是外公外婆与旸旸相处的时间长,很多方面的教育工作都是由外公外婆来做的,而且外公外婆是用心在做。

在旸旸上中班的一段时间,偶尔在走路的时候,走着走着会说脚疼,不能走路了。有一次在公园回来的路上,旸旸又喊脚疼,外婆以为鞋子不合脚,就把旸旸的鞋子脱下来看看,再摸摸旸旸的脚,没有什么异常情况。

这时,旸旸提出要外婆抱着走,外婆没有抱他,而是找了一张公园椅,和旸旸一起坐在椅子上边休息,边喝水,边闲谈。

休息一段时间后,旸旸提出可以走了,也不要抱了,自己直接在前面走,而且一直走到家。

到家后,外婆又问旸旸:“脚还疼吗?”

旸旸说:“不疼。”

外婆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只是不知道旸旸为什么喊脚疼。

谁知自此之后,旸旸每次走路稍微多一点,都会喊脚疼,外婆问旸旸脚哪里疼,他又说不上来,一会儿指指脚底,一会儿指指脚背,一会儿又指指脚趾。外婆把他的鞋子脱下来,给他揉揉脚,旸旸还是喊疼,让外婆打电话给外公开车来接他。

外婆说,我们去医院检查一下吧,看看到底是哪里疼。旸旸不愿意去医院。外婆告诉旸旸,如果不去医院就检查不出脚哪里疼,不仅会耽误时间,还会影响脚走路。谁知旸旸立马告诉外婆脚不痛了,不要去医院了。外婆问旸旸,那你脚不疼为什么喊脚疼呢?这时旸旸说出了原因。

旸旸告诉外婆:“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走很多路,每次我走不动了,告诉他们,他们还是让我走,也不等我,总在我前面走,我让爸爸抱,他老让我自己走,也不理我。现在我走累了、走不动了就喊脚疼,这样你们就等我了,我就可以休息了。”

“那你就说走累了,想休息一会儿,不就行了吗?不要脚不疼,还说脚疼。”外婆这样对旸旸说。

“我要是不说脚疼,只说累了,走不动了,外婆你们还会等我,还会让我休息吗?”旸旸问外婆。

外婆告诉旸旸:“当然会等你呀,也会让你休息呀。外婆走累了、走不动的时候也要休息的呀。”

“那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理我呢,也不等我呢?”旸旸问外婆。

外婆说:“爸爸妈妈让旸旸自己走,是想让旸旸更坚强,做一个男子汉。也可能爸爸妈妈没听见旸旸说呀,以后如果走不动,要休息一下,就告诉大人好不好?”

“好的。”说着,外公的车来了,旸旸一拉车门,自己跑上车了。

由此,外公外婆更加意识到,对旸旸既要严格要求,也要关心体贴,平等地和他亲近,不能有距离感,否则这么小的孩子也可能因为害怕与大人说出实话,招来不理解,或得不到关心而说谎,给孩子的诚实守信的性格形成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外公外婆认为,跟孩子要建立像朋友一样的亲密关系,让他觉得什么话都愿意和你讲,以后长大了,可以和你说真话,有事可以和你商量,而不至于遇事敷衍搪塞,遇到困难就回避推诿,不敢担当。

另外遇到孩子不说实话,要分析原因,区别对待,不要不分缘由,孩子一不说实话,就批评责备,甚至处罚,这样做可能会使孩子更不敢说真话,讲实情。

在旸旸五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吃饭就喊肚子疼。开始我们以为是受凉了或是生长痛,只要他喊肚子痛,我们就不叫他吃饭,让他单独到旁边休息一会儿。有时一离开餐桌,他就兴奋起来,也不喊肚子疼了。

经过这样几次以后,外婆觉得,可能是旸旸在玩什么小伎俩。但也没采取什么措施,只是跟旸旸提出:如果肚子疼,我们到医院请医生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肚子里有虫啦。

旸旸不肯去医院,说是疼过一会儿就不疼了。这下子外婆就更加认为是旸旸在玩花样。外婆还是不说什么,继续观察。

外婆观察到,旸旸喊肚子疼,大部分是在我和他爸爸一起在家吃饭时,我们不在家时基本上没有发生这种情况。

据此,外婆继续观察爸爸妈妈在家吃饭时的相关细节。外婆发现,爸爸妈妈对旸旸吃饭有要求:一是吃饭时不能老是随便说话,二是吃饭不准离开餐桌,三是饭要自己吃完。按理说,这些是对孩子的基本要求,一点不过分,也是孩子应该做到的。

但是,旸旸和外公外婆在家吃饭时比较自由,边吃饭边说话,有时还离开座位拿东西。吃到后来有剩饭时,还要喂着吃。

这样观察下来,经过分析,外公外婆知道自己在旸旸吃饭的问题上没有按照要求做,是有欠缺的。有错就要改,外公外婆分析认为,爸爸妈妈在家吃饭时旸旸感到拘束,想以肚子疼为借口,以便让爸爸妈妈放松要求,引起外婆的同情与关注,达到让外婆喂饭的目的。

外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我们的要求是对的,也意识到旸旸为了达到吃饭不受管束的目的,装肚子疼,是说假话的、不诚实的苗头(可能问题没这么严重,但外婆确实是这么认为的),并没有迁就旸旸,而是坚持按我们的要求去做,与我们保持一致。

于是外婆就跟旸旸说:“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们吃饭也不随便讲话,不下座位,不喂饭。你看好不好?”

旸旸提出:“如果我吃得慢,你们会不会批评?”

外婆说:“只要不说无关的话,不离开座位,就不批评。”

旸旸又提出:“如果我吃不下了怎么办?”

外婆告诉旸旸:“吃饱了就行,吃不饱可以添,吃不下剩下来没关系。”

外婆又对旸旸说:“如果肚子疼,你告诉我,但肚子不疼不要说肚子疼,如果不疼说疼,外婆就不知道怎么带旸旸了,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旸旸肚子疼的,是吃了什么不健康不卫生的食物啦,还是衣服穿少了受凉啦?这样外婆就没有办法判断,不知道怎么办了。”

旸旸听到这里对外婆说:“肚子不疼我不喊肚子疼了。”

“那原来你喊肚子疼是不是真疼啊?”外婆问旸旸。

“有时候真的疼,有时候也不怎么疼。”旸旸不假思索地告诉外婆。

外婆完全明白了,旸旸之所以喊肚子疼,是因为不想让爸爸妈妈管束自己吃饭自由散漫的行为,好让外婆充当保护伞。这是孩子为了不守规矩而寻求帮助,虽然看似无大碍,但若不加以制止,使孩子在不说实话中达到自己的目的,尝到甜头,以后可能还要说假话、说谎话,次数多了,日积月累,诚实的根基就会受到侵蚀。为了防患于未然,必须把不良行为在萌芽阶段就予以纠正,避免不好的习惯成自然,让孩子沿着正确的方式成长。

外婆认为,旸旸肚子不疼喊疼,表面上看是旸旸为了达到自己不受管束而作伪,好像问题在孩子身上,而实际上是家长在对待孩子吃饭的事情上存在问题。一是外公外婆自身在对待旸旸吃饭上过于迁就,没按规矩做。二是爸爸妈妈虽然目的正确、要求是对的,但方式方法上没跟旸旸的实际年龄和心理需求结合起来,也没有和旸旸进行耐心的交流,平等细心的沟通,没有形成宽松、自由的表达心理需求的环境和氛围。要想孩子说实话、诚实厚道,家长除了自己诚恳待人、踏实做事外,还应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搞清楚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外婆把她的观念跟我们进行交流以后,我和旸旸爸爸也意识到要和旸旸多交流、多交谈,尽量多花时间陪伴旸旸,在心理上缩小和旸旸的距离感,跟旸旸以朋友的身份相伴,让旸旸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心爱护。另外,制定规则时,要切合旸旸的实际。我们在想,如果旸旸可以做到而且愿意做到的话,他就会实话实说,自然也不用说“谎话”了(暂且先用说谎话这个词吧)。

外婆还对旸旸敢于承认错误的做法给予表扬,当旸旸说出自己肚子不疼还说肚子疼时,外婆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还表扬旸旸是个好孩子,跟外婆是好朋友,把秘密都告诉外婆了,是个说话诚实的孩子。

外公外婆还跟旸旸讲相关的故事,如《狼来了》《皇帝的新装》等,帮助旸旸辨别是非。总之,外公外婆在与旸旸接触的过程中用信任的方法与他交流,不恐吓或变相恐吓旸旸,而是积极地以信任激励旸旸,让旸旸敢说实话,愿说实话。

(五) 制订规则,合理奖惩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不例外。如果没有让孩子遵守的规则,那么孩子就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就不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也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事不能做,做了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好动,无忧无虑,有点天马行空的想法,对于孩子的天真天性,我们要保护。旸旸是男孩子,虽然男孩子要释放天性,但并不是让他无所顾忌,无法无天,随心所欲。如果我们一味不管,放任纵容他,那么,对旸旸的成长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孩子小的时候可以顽皮,但我们一定要给他订立相应的规则,也就是立些规矩,错误的行为和习惯要及时制止,不能纵容,尤其是底线不能轻易触碰。从小给旸旸立规矩,让其长大后心中有标尺。我们想,如果这样的话,旸旸长大以后步入社会,也不容易迷失方向。

在要不要给孩子的行为制订规则这件事情上,我们家一开始认识也是不统一的,都知道需要立些规矩,但是又把握不好尺度,变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规矩也没有形成一致性。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则,给孩子的标准也不统一,这样会弄得孩子常常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

所以我们统一了认识,不要制订一大堆规则,规则多了,别说旸旸记不住,家长也记不住,流于形式的规则,不如不制定,孩子无法达到的规则也不要制订。

外公又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当旸旸某个方面出现明显偏差的时候,或是某一个行为容易出现问题,而需要规则来规范时,让他遵守。同时,制订出遵守或违反规则的合理奖惩。二是制订规则时和旸旸一起制订,和旸旸一道研究规则的内容,让他知道遵守规则的好处和不遵守规则的坏处,这样旸旸能够理解规则,做起来可能更容易些。对于这两点,我们一致认为是合理的,也是科学可行的,因为有些事情不需要制定规则,孩子也知道怎么做了,有些事情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来规范旸旸的言行。

旸旸四岁半到五岁时,很容易情绪激动,有时对事情不满意,还会对大人说不礼貌的话,甚至还愤怒地说要把某人杀死。我们对旸旸口头制止了很多次,可是在旸旸情绪愤怒时,依然会说出要把某人杀死这样的话来。显然,“你不可以说了”这样的口头制止,对旸旸已经没有作用了,外公细细地对他规劝:“如果别人说要把你杀死?你听了舒服吗?而且把人杀死是要进派出所的,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旸旸说:“我又不是真的要把人杀死。”外公跟他说:“但如果你在外面跟别人说要把人杀死,别人听了一害怕,真去派出所报案了,警察叔叔也是要来找你的。”外公说:“这样说话叫作恐吓,也是触犯法律的,法律就是一个国家的规矩,它可以约束每一个人。”虽然旸旸表示以后再也不说这样的话了,可一旦激动起来,又控制不住自己。最后外婆和他约法三章,说:“如果再讲杀死之类的话,说一次,一天不许看电视;说两次,两次不许看电视;说三次,一个星期不许看电视。”旸旸也答应了。外婆把这约法三章写下来,贴在家里的墙上。

开始几天,旸旸还能约束自己,我们也很高兴这办法很灵验。但是旸旸毕竟是个五岁的孩子,他的自控能力有限,不可能像大人一样有长久的坚持性,和外婆打牌的时候又出状况了。在一次玩扑克牌“争上游”时,旸旸硬要外婆把大王送给他。外婆说,打牌要有规则,不能随便拿牌。旸旸没得到牌,开始情绪激动了,有时刚说出“我要杀”,外婆指了指电视机,旸旸想到说不文明话的后果了,就赶紧把嘴闭上,还跟外婆说:“这次不算的吧,我没有说,还能看电视的吧?”外婆是又好气又好笑。就这样,外婆一招制胜,旸旸再也没有说过那些不文明的话了。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意识到制定合理的规则,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鼓楼幼儿园有一句悠久的园训:说话要轻,走路要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其实这就是规范孩子言行的一种受益终生的规则。过去,我们在旸旸吵闹时,不愿意给他制订规则,主要是担心这些条条框框会束缚孩子的言行,让孩子失去自由,担心制定了规则,孩子小,执行起来可能也有困难,但现在看来,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容易接受规则。

家庭教育中当然不能只制定惩罚的规则,也要对孩子适度进行奖励。再说说奖励。旸旸小的时候,表现好,我们都是语言奖励、精神奖励。但随着他的成长,旸旸也开始跟我们要求物质奖励。开始,我们是拒绝的。但后来也在思考,要一些小玩具、小礼品,也是孩子的正当需求。于是,我们便采用积分制,积满10个贴花送一个小礼品,积满100个贴花送一个大礼品。其实很多礼品都是生活必需品,早就买了囤在家里,表现好的时候便拿出来奖励他。也有一些奖品是孩子指定的,比如说陀螺、溜溜球,都是小朋友们喜欢玩的流行的小物件,我们也会适当满足他的需要。

现在来到幼儿园,老师对旸旸的评价是,他是一个比较守规矩,比较懂规范的孩子,对于幼儿园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各种规定都能比较好地执行。其实我们在制订家庭规则时,也有所担心,现在很多家庭都在淡化规则意识,而我们常常给旸旸上紧箍咒,是不是限制了旸旸的思想和行为?外婆也担心,旸旸平时习惯了自由自在,有了规则以后是不是限制了旸旸,或者规则制定了,旸旸不愿意配合,而让规则难以执行。经过实践,外婆发现很多担心是多余的。现在外婆更加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因为外婆曾经看到过孩子不遵守规则的情况,有一个孩子,在群体里违反了群体的规则,有的家长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孩子是否有错,而是认为这些规则破坏了孩子的“自由”,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束缚,认为自己家的孩子违反规则是情有可原,是规则不合理而造成的。这给外婆触动很大,进一步让外婆意识到,要让旸旸在规则中自由地成长。

外婆对我们说,她看过相关资料,孩子在每个成长的年龄段,都有这个年龄段对应的发展项目,这是与一个人成长发展规律有关联的,错过了发展敏感期或关键期,会给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的。

外婆告诉我们,旸旸成长的各年龄段都不能放松,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所谓自由(旸旸经常说“我要自由”)带给孩子的是危险,比如孩子不能触碰的东西,带电的电器,如果孩子自由触摸,一定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不能片面地认为给孩子自由,不要规则的束缚,能让他们更加快乐,更加有益地成长,因为有的时候可能事与愿违,事实正好相反。

有一段时间,旸旸在家碰到不合他意愿的事情,偶尔会发脾气,还会动手推搡人。

看到这种情况,外婆没有简单地认为这是旸旸的正常表现,也没有认为等他长大就会好了,更没有认为要放任旸旸的这种“自由”。外婆告诉我们,现在旸旸发脾气,还动手推搡,甚至打人,是旸旸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时的旸旸需要帮助,需要我们告诉他,除了发脾气、动手推搡,还可以用什么别的方式来解决。

当旸旸不能遵守规则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外婆又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要分析造成旸旸发脾气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我们过去太迁就旸旸,没有让他受到挫折,总是顺着他的意见,有求必应,现在一旦达不到要求,他就发脾气。这个时候,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来要求他,帮助他,让旸旸从想遵守规则,到能遵守规则。因为旸旸知道大家爱他,他也爱我们大家。这就是我们让旸旸遵守规则的亲情根基。

旸旸发脾气时,外婆会采用冷处理,直接不理他,让他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再耐心与旸旸交流。在旸旸恢复平静时,外婆问他:“你是不是喜欢发脾气啊?”

旸旸说:“不是啊,我不喜欢发脾气。”

外婆又问:“你发脾气的时候,爸爸妈妈、外公外婆高兴吗?”

“不知道,应该也不高兴吧。”旸旸这样回答。

外婆接着问:“你发脾气的时候解决问题了吗?”

旸旸说:“没有。”

“你不喜欢发脾气,我们也不喜欢你发脾气,为什么你还要发脾气呢?我们看看不发脾气是不是会更好地解决问题。”外婆与旸旸继续交流,“如果你不愿意的事情,可以告诉大人,并且要好好地,轻声地跟爸爸妈妈说,或者跟外公外婆说,要绅士一点。如果你说的对,我们大家都会同意的,你说行不行呢?”

旸旸说:“行啊。”

外婆又和旸旸商量起了规则来。外婆说:“今天旸旸自己说,以后遇到自己不满意的事情,是发脾气,还是跟大人好好说?你决定了,我们告诉爸爸妈妈。”

晚上,外婆把她与旸旸商量的规则告诉了我们:第一,今后有不高兴的事情不乱发脾气,不推搡人;第二,有想法告诉爸爸妈妈或外公外婆;第三,如果发脾气推搡人一次,取消一天看电视。

外婆又对我们说:不是我小题大做,对旸旸提出要求,而是我认为随着旸旸年龄的增长,我们家里的家长陪伴他的时间将越来越少,能为他选择环境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与之相对应,可能就是旸旸对同学、老师、朋友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会进入到不同的社会群体,与各种不同群体的人打交道。那么,原来在家庭所能容忍的行为,还能被社会的其他群体容忍和接受吗?这种行为对于旸旸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群体、与新朋友交往只会有负面作用而不会有正面帮助。

外婆又说,此时的旸旸处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帮助他、指导他规范行为,用规则约束自己,而不是用宽泛的“自由”让他变得自大,却又感到无所适从。我们都想让旸旸自由,因为自由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生活权利,但自由却不是我们家庭所能永远给予的。

听了外婆的一席话,我们深有感触。当我们给旸旸爱和自由的时候,也要想一想,我们应该给他什么样的爱,什么样的自由。合理的规则并不会影响孩子的自由,因为自由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拥有的一种能力。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阶段,都可以通过努力和机会以及帮助,来不断获得掌握自由的能力。孩子有了走路的能力,就获得了行走的自由;孩子能识得图片,认识的字多了,就有了阅读的自由。适当的规则并不会让孩子受到束缚,我们要让旸旸在遵守规则中自由地成长。

二、注意重视意志品质的培养

(一) 培养孩子的“逆商”

我们经常祝愿人们“万事如意”“一帆风顺”,然而现实中不是什么都能如意的,遇到不满意的事情是常有的事。

那么怎么样让旸旸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能客观面对,冷静处理,这是我们经常考虑的问题。因为我们发现旸旸在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或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时会有不愿意再去尝试的念头,特别是某一件事情没有做成功,他就不愿再去做。或者是某件事情做得不好,当别人指出来后旸旸就有情绪低落的表现。

一开始我们没有对旸旸的这种念头多注意,后来我在研读一些心理学书籍时,特别关注到一个词叫作“逆商”。后来又在一些教育学和成功学的书籍上频繁看到,结合旸旸的表现,我开始和外公外婆普及“逆商”这个词汇。逆商是现在才被重视的一种能力,它是一个舶来语,全称叫“逆境商数”,也被称作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现在有一句流行语叫作,没有什么教育,比逆境来得更实在。我对外婆说,过去我们总觉得要给旸旸带来开心快乐,所以凡事都依着他,顺着他,就像我们小时候常说的温室里的花朵,其实就是他没有受到挫折的感受。我们就是要让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有遭受挫折的机会,让他在挫折中自己感受,自己面对。

我们对旸旸训练逆商的做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延迟满足

过去旸旸想要什么,外公都会尽快满足,现在要延迟满足旸旸的需要,甚至不满足他的需要。

比如旸旸想买玩具,以前是说买就买,现在我们会有意识地拖一拖,告诉他等到六一儿童节或者是过生日的时候再买。

2. 扭转“吃赢不吃输”的观念

比如玩扑克牌“争上游”,原来是为了让旸旸有兴趣,尽量让旸旸上游。时间长了,他知道,只有大牌才能保持上游,旸旸一玩“争上游”,就把大牌先找出来,自己控制。上游了,很开心;一旦下游,就不高兴,甚至还发脾气。就像老话说的“吃赢不吃输,吃输把嘴嘟”。

为了扭转这种情况,我们逐渐跟旸旸讲,玩扑克牌“争上游”的规则必须是公平发牌,也不能有选择地拿牌。起初旸旸不愿意,一定要拿大牌,否则就发脾气。我和外婆早就沟通过了,一定要公平发牌,尽管旸旸不高兴,我们也不妥协。旸旸见不能独自拿大牌,就说不玩扑克了。

旸旸这么说,我和外婆也不理睬他,两个人自己玩起来,他一看我们真的不带他玩儿了,刚开始还嘴硬,“不带我玩就算了”。当看到外公也加入进来,爸爸也加入进来,四个人都在玩扑克,他就熬不住了,提出也要参加。这时,我们四人都保持一致,告诉他,如果想玩,就必须按照刚才制定好的规则,他看我们态度一致,只好同意公平抓牌,我们发现不迁就他,还是有效果的。

为了保护旸旸的积极性,不伤害他的自信心,刚开始几次,我们还是让旸旸上游,让他感觉到公平参与也不是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几次以后,旸旸对公平抓牌已经不反对了。我们又趁势而进,当我们再和旸旸一起打牌时,除了公平抓牌外,我们还向旸旸灌输打牌会有上游和下游,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是一定要谁上游、谁下游,按照出牌规则,该谁上游谁就上游,不要上游就高兴,下游就不开心。玩扑克只是一个游戏活动,上游下游的结果都要接受。经过几次反复后,旸旸对玩扑克牌的输赢已经能接受了。

从这个事例中,外婆和我都看到了旸旸已经在玩扑克这个问题上从“输不起、不能输、不愿输、怕输”当中走出来了,已经能输得起,可以输,接受输,不怕输。虽然是一个小小扑克牌,在此时起了大作用。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他开始有了能输的心理承受准备。之后在玩牌中,他基本上不再为输赢纠结。

为此,我们又推行到其他的游戏中,比如“大富翁”、搭积木比赛……过去这些游戏都是为了满足旸旸的好胜心理,以我们的输和旸旸的赢为结局,渐渐地,旸旸认为,自己赢是天经地义,别人赢不可接受。现在经过这些相应的挫折训练,旸旸已经能正确对待胜负了。

3. 讲逆境重生的故事,克服畏难情绪

其实在中国传统的故事中,有很多“逆商教育”的经典案例,比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了吴国,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最后在秦穆公的支持下,重登大宝,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现在很多动画片的主人公也是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后获得了胜利。比如《冰雪奇缘》中的安娜公主,就是在历经了重重困难之后,帮助她的国家重新有了绿意。我们告诉旸旸:“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榜样,他们遇到了那么大的困难都能克服,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要战胜自己。”渐渐地,旸旸也开始自己给自己打气,说“我要和安娜公主一样”“我要和超级飞侠一样”……开始去尝试自己觉得困难的事情。不管最终旸旸做的结果如何,只要他尝试去做了,我们都会去夸奖他,鼓励他挑战困难的行为。我们认为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敢于迈出这一步,重要的是他亲身体验克服困难的过程。

4. 悦纳生活

其实很多时候,旸旸有畏难情绪,是因为他总想着这件事情做不好会造成的后果,而且会把这些后果想象得过于严重。所以我们也开始希望旸旸悦纳生活,提高幸福感知能力。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很多,但不要总是看到生活中不如意的那一面,一件事情即便做得不好,任务没有完成,那又怎么样呢?如果事情的结果让我们感到遗憾,那我们应该尽可能以坦然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遗憾。别让遗憾成为我们生活的阴影,蒙蔽我们感知幸福的能力。所以我们经常对旸旸说没关系,你放心大胆地做,结果好或不好,也没有什么关系。渐渐,旸旸也给自己自我减压,如果有的事情自己虽然努力做了,依然没有完成,他会说:“这也没什么关系。”我们也会告诉他:“只要你尽力做了就行,这没什么关系。”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不去抱怨,鼓励自己再来一次,比什么都重要。

悦纳生活的另外一点就是,要让孩子从对手身上吸取正能量,不要怨恨超越自己的人、比自己强的人。而是要从他人身上找到比自己强的原因,向对手去学习。比如旸旸和同学一起做20以内的加减法,他平时自以为自己数学还不错,简单的计算都没有问题,可谁知道,我刚把题目报出来,他的同学就已经抢答了,旸旸很着急,心里非常不痛快。等同学回去了,我便和旸旸一起分析,为什么同学答得更快一些,是因为同学长期在家进行了训练,而我们只是偶尔练一下,所以别人的优势都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从第二天开始,旸旸主动要求自己也要进行数学计算的练习,基本每隔两三天就要练一练,也一直坚持了下来。

5. 设置困难,模拟逆境

培养孩子的逆商,外公外婆的想法:再多的说教都不如身临其境的体验合适。

我们在家中,也时常让旸旸“吃点苦”。比如爸爸和他一起玩打仗游戏时,不总是让他赢,有时也故意在他身上打一两下,让他知道“拳脚无眼”,在耍弄武器时是有可能受伤的。旸旸写字时,我也让外公把他写错或写得丑的字指出来,而不是像小时候刚写字那会儿,只要写完就夸奖他,得写完并写好才行。

为了培养孩子的逆商,我们体会到,过度地保护孩子,对孩子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们要给孩子适当地制造挫折。因为孩子没有遇到过挫折,就不知道挫折是怎么回事。在网上被热议的“瓷男”们,大都也是没有经历过挫折教育,才会承受不起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最终演变成心胸狭窄的、易折易碎的性格。当我们有目的地制造挫折,就可以让孩子早点面对挫折,早一点得到锻炼。

(二) 相信自己,学会坚持

在人的意志品质中,有一项非常重要,那就是自信与坚持。自信往往和坚持是相互作用的,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有所坚持,只要能够坚持,往往都能达到目标,从而更加相信自己。

在这方面,外婆充分意识到自信的重要性。在旸旸很小的时候,外婆跟我说,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自信的孩子总是阳光的,因此我们都注意让旸旸从小树立自信心,遇事要坚持。

怎样帮助旸旸树立自信心呢?我们和外公外婆达成共识,不采用泛滥的夸奖来培养旸旸的自信心。外婆说:“过多过滥的夸奖只能让孩子自卑、脆弱,更害怕挑战;不适当的夸奖不仅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形象,而且还会破坏家长的形象。”因此,首先是要为孩子寻找适合的目标。在旸旸七八个月练习爬行的时期,我们会把小玩具有意识地放在离旸旸不远的地方,他虽然伸手够不到,但爬两步就能拿到了。这种方法不但锻炼了旸旸的爬行及动作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从小就通过这种训练,培养自己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目标的自信心。

当旸旸会走路了,自己需要什么东西时,会“呀、呀”地喊,并用手指着东西。当我们要拿给旸旸时,外婆会告诉我们让他自己拿。虽然走得摇摇摆摆,当我们看到旸旸自己走过去拿到想要的东西时,小嘴巴哈哈笑着,我们也开始看到旸旸成长啦!我和旸旸爸爸同样跟孩子一样的兴奋。孩子的信心也在他一次一次完成自己的小目标时逐渐树立起来了。

但有的时候,大人会不自觉地给孩子制定超出孩子能力范畴的目标。比如有的时候,旸旸的爸爸会拿一些趣味数学题给旸旸做一做。但做着做着,旸旸就哭了,我去问他为什么哭?他说:爸爸说这些题目都很简单,我应该能够都做出来。我说我不会,爸爸不理我,他自己到书房里做他自己的事去了。我问旸旸,你哪里不会做了?他说:我看不懂题目。的确,虽然旸旸能够认识基本的阿拉伯数字,也知道简单的加减,有一点数学的思维,但是题目上都是大段的汉字,孩子连题目是什么都没有弄懂,怎么进行思考呢?所以我就和旸旸的爸爸谈了谈,希望他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给他提一些切合实际的要求。旸旸的爸爸也采纳了我的意见,孩子做练习时也能在一旁先把题目给孩子讲解,然后再让孩子思考回答。这样旸旸对学习数学渐渐有了兴趣,大部分的题目都能够独立做出来,提高了他的自信。

有的家长尊崇“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一定要给孩子定高目标。对此,我们不大赞同,只有符合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孩子自信的同时,也要去培养孩子的意志,让他学会坚持,这个坚持,一是时间上要坚持,二是标准上要坚持。时间上的坚持,是要培养孩子的恒心、耐心;标准上的坚持,是要让孩子知道做事的方法和步骤,想方设法地达成既定的目标。

培养孩子的恒心和耐心,可以先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上入手。比如旸旸对拼搭乐高特别感兴趣,他的第一个乐高作品就是一个大件——一辆警车。那时旸旸刚刚两岁半,我看他喜欢,就和他一起对着图纸,一点一点地试着搭,花了两个半小时,共同搭建了他的第一件乐高作品。但通常旸旸能够安稳坐下的时间不到半个小时,这说明遇到了喜欢的事物,他可以发挥出强大的恒心与耐心。

但是遇到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擅长的事情时,旸旸往往只坐一会儿就坚持不下去了。比如外公教他写毛笔字,他拿着笔,蘸点墨水,刚开始觉得新奇,写上两三个字之后,就把笔一扔,不管外公怎么说,都不愿意再写。

培养孩子的意志,需要家长有坚定的信念,如果家长看孩子不听,自己说的没什么效果,就放弃了,那么孩子必然也会放弃。只要家长相信这件事对于孩子来说难度不大,是他这个年龄段应该可以做到的,那么你就可以让孩子继续坚持,不能一曝十寒,必须要持之以恒,也要一以贯之,不应该今天这样要求,明天那样要求,让孩子找不到标准,无所适从。

所以外公就和旸旸约定好,每两天写一张纸,写一天停一天,一张纸折16个格子,外公写什么字,旸旸就写什么字。等旸旸练字时,如果还想跑,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会告诉他,你今天还有任务没有完成,必须坚持做完,才能做其他的事。有时旸旸也会吵吵闹闹,不太配合,看到我们对他的要求是一致的,他反抗也无效,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坚持写下去。渐渐地,他也发现,写16个字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早点写完就能早点去做别的事情,习惯成自然,也就坚持下去了。

带孩子旅行也是锻炼孩子意志品质的好时候。在一次长途旅行中,我们和旸旸来到吉林敦化。经过一个上午的奔波,我已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再加上又是盛夏,烈日当头,当我们来到敦化大佛所在的六鼎山下时,我实在走不动了,旸旸也是大汗淋漓,小脸晒得通红。我对旸旸说:“我们在山下歇会儿,找个地方吃点东西,等太阳不这么厉害的时候,我们再爬山看大佛,你看好不好?”因为当时旸旸毕竟才是个四岁多的孩子,一个上午连跑了两个景点,该让他休息了,何况我已精疲力竭。哪知道旸旸竟这么对我说:“妈妈,你看,不是有那么多人往大佛山上走吗?”我说:“那是大人,而且他们肯定吃过中饭了,既不累又不饿,现在才有劲儿往上爬。”

旸旸看着我,很认真地跟我说:“妈妈,大人不饿,我也不饿,大人能爬,我也能爬。”

他还对我说:“妈妈把吃的饼干、水果背在身上,饿了,我们在上山的路上吃。”六鼎山的植被不像南京的紫金山这么茂盛,阳光就直直地晒在身上,看着旸旸那副充满干劲的样子,又看看他已经透着汗、湿了的后背,我不免有些矛盾:上去吧,我费劲事小,旸旸这么小,能坚持得住吗?天这么热,孩子会中暑吗?不上去吧,旸旸那股满是不服输、信心满满的冲劲,要受到挫伤。转念一想,既然旸旸想做别人能做的事,何尝不让他尝试呢?于是我对旸旸说:“好,妈妈听你的,带上水、水果、饼干,我们一起上山看大佛。”

就这样,我们和旸旸顶着炎炎烈日,往山上进发。从山脚远远望去,大佛离我们还真的不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攀爬,我们才到大佛坐落的山腰。补充了水和食物后,我们继续往上走,接下来是要经过218级台阶才能到达观瞻大佛的位置。

我边走边喘息,旸旸边走边数台阶,还不时回头看看我。

我迈着沉重的步子,吃力地扶着扶手,拾级而上。看看旸旸,在前面奋力往上攀登着,我是又心疼又高兴。心疼的是,这么小的孩子,攀爬如此高的山地台阶,连大人都很吃力,何况一个四岁的孩子呢?高兴的是孩子的毅力,孩子那种别人能做,他要尝试的勇气。

当我和旸旸艰难地走到大佛跟前的时候,我的疲惫一扫而光,我和旸旸兴奋地抱在一起。我为旸旸坚持不懈地抵达终点而高兴。登上顶峰,远眺长白山群峰和被群山环抱的敦化市区,以及大片的玉米地,我们心旷神怡。

此外,孩子学习体育,学习艺术都是最好的训练毅力的方法,因为它们都必须经过反复枯燥的练习。比如打乒乓球基础的挥拍动作,每次都要练若干遍,弹琴也是一样,基本的指法也要重复进行训练,所以学习这些,并不只是掌握了一门技艺,有了一门特长,更是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知道坚持,以后遇到困难,不会轻言放弃。

外公说,等旸旸再大一些,会给他讲一些科学家、伟人通过努力提升自信心,学会坚持,百折不挠,最后成功的故事来激励旸旸,也会把伟大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激发小孩最后五分钟的勇气的教育方法,用在旸旸身上进行实践。努力让孩子相信自己,学会坚持,是我们全家共同的事。

(三) 培养时间观念

孩子从小培养时间观念很重要。一旦形成懒散、干什么事都不紧不慢的坏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更不用说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所以我们从旸旸小时候就开始培养他的时间观念。

旸旸很小的时候,是个早睡早起的孩子。每天晚上七点多上床睡觉,早上六点半之前准时醒,七点之前起床,中午还能休息一下,生活非常规律。我们一直很庆幸,孩子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不仅他自己受益,我们大人也轻松,不需要像其他家长一样为了孩子早睡早起而费心劳神。

但是,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睡眠的时间渐渐减少了,上床的时间也逐渐延迟到九点、十点。旸旸对玩特别感兴趣,每次不玩到筋疲力尽,决不肯上床去,早上磨磨蹭蹭地不肯起来。早上起来穿好衣服,第一件事也是拿玩具或者故事书,自己玩耍好久,或者要外公和外婆讲故事。在外公外婆的催促下,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自己的小游乐场,洗漱、吃饭,上幼儿园。

在幼儿园,老师也给小朋友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自己吃饭,不要家长喂,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这下,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孩子自己做起来,时间也就被无限延长了。小班和中班,旸旸上幼儿园有时会迟到。一顿饭自己吃1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吃了上一口,不会迅速地挖下一口进嘴,而是东张张,西望望,然后嘻嘻嘻地冲你笑:“妈妈,我告诉你一件事情,今天我在幼儿园表现好又得了三个贴花……”洗个澡也常常拖拖拉拉,洗着洗着你会突然听见水流的声音和刷地的声音,原来是旸旸开始拿刷子刷墙刷地,早把洗澡的事情扔到一边了。看着时间这么一分一秒地耗下去,实在是不能坐视不理。孩子动作慢,完全没有时间观念,完全凭兴趣分配时间。

于是,外公跟外婆开始尝试各种让小孩提速的方法:苦口婆心地劝,动作快给予奖励,制定时间表规定做每件事的时间,最终都难以奏效。看着家里那些小亲戚,上小学二年级,就是因为动作慢,作业效率低,晚上弄到很迟才睡觉,我们想着一定要在幼儿园阶段解决这一难题,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睡眠,还能有时间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

对于孩子来说,时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怎么样提高孩子的效率,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成了我们家的头等大事。孩子早上不按时起床的根源有两个:一个是晚上睡得迟,睡眠不充足,另一个是外公外婆怕孩子不够睡,总是延时叫起。当外公外婆意识到再不叫孩子早就要迟到时,匆匆忙忙被喊起来的孩子往往还有“下床气”,在床上哼哼唧唧,左右乱翻,要催促好几回才会起床。

我忽然回想起我独自带旸旸睡觉的时候,因为我最迟6:20就要起床,所以每天把手机闹钟定在6:10。每当闹钟响起,旸旸一定会一骨碌从被子里坐起来,问:“妈妈,我要起床了吗?”我都会小声说:“小乖乖,妈妈起床上班去了,你再多睡一会吧。”大人叫早小孩儿会有情绪,我们为什么不试试手机闹钟叫早呢?

于是,我们跟旸旸协商好周一至周五每天七点起床,并由他自己在手机上把闹钟的时间设定好。自此之后,旸旸每天听到闹钟,在床上打几个滚,就自己很自觉地坐起来了。有时,还主动提醒外婆:“外婆、外婆,闹钟响了,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

周六、周日,我们又发明了游戏叫早模式。这回可不是我们叫旸旸,更多的是旸旸叫我们。只要旸旸比我们起得早,就可以来捉我们几只“懒虫”,如果旸旸起得晚,我们也会去捉捉旸旸这只“小懒虫”。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养成早起的习惯,开始一天的生活。

早上起早了,晚上自然会困,虽然孩子依然愿意振作精神玩耍,但也要控制上床睡觉的时间。其实,给孩子定晚上九点半睡觉,孩子往往会超时,到十点多才能上床。因为睡觉之前,旸旸还要喝奶,刷牙,洗澡,这几项加起来,也有30分钟左右的时间,但孩子没有时间概念,总是要玩到九点半左右才愿意去洗漱。所以,我们让旸旸设定的是开始喝奶的时间,每天晚上8:45闹钟响起来,就要收拾玩具,开始冲奶喝奶了。

再接下来需要攻克的难关是吃饭慢的问题。其实如果旸旸能心无旁骛地吃,一顿饭20分钟至30分钟是比较正常的。但旸旸吃饭往往要磨蹭到1个小时左右,控制不住的要去说话、离开座位,拿一点小东西玩一玩,看一看。我们在借鉴闹钟经验的基础上,尝试用手机倒计时的方法,限定旸旸的吃饭时间。每餐饭限时40分钟,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可以把节约下来的时间自由安排。如果40分钟没吃完,超出部分的时间会在第二天看电视的时间中扣除。当然,每顿饭中,还是需要提醒多次,吃饭不要讲话,要快一点,有时孩子并不听家长唠叨。我也有自己的办法,就是利用旸旸好胜的心理,与旸旸进行比赛。吃饭的时候,外婆和旸旸比谁看谁吃得快,外婆故意吃得慢一些,让旸旸觉得只要他努力,就有超越外婆的可能性,说:“外婆,我们来比一比,我一定能吃得比你快。”我们也请教了幼儿园的老师,老师也给我们支了招。晚上,旸旸悄悄告诉我,幼儿园老师有个神秘的望远镜,在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可以看到每一个小朋友吃饭的情况。为了让老师看到自己的好表现,旸旸开始主动发力,挑战吃饭难题。在我们的努力和幼儿园老师的帮助下,旸旸基本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把饭吃完了。

到了大班,幼儿园也对于迟到现象进行有效控制。老师的办法更巧妙,早上八点半之前到幼儿园的孩子可以用小图章盖上自己的名字,并得到一枚小贴花。小朋友这时也表现出强烈的荣誉意识,希望能有盖章签字,得到贴画的机会。在这样双管齐下的“矫正”下,从大班开始,旸旸的时间观念明显好转,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此外,我们还利用活动中的时间节点,来培养旸旸的时间观念。比如看电影或看演出,让旸旸自己看入场券入场的时间,让他自己掌握吃饭的时间,出发的时间,到达的时间,这样旸旸就能体验到时间概念,以及不守时可能带来的后果。外出旅游也是这样,车票、机票旸旸四岁起就自己拿着,行李箱自己拖,行李箱的衣物自己放,这样旸旸就知道整理行李要花多长时间,乘坐公交或地铁要花多长时间,安检要花多长时间,让他直接亲身体会时间的重要性,让他知道,如果不在飞机起飞前到达机场登机或不在列车发车前进入车厢就没法旅游了。

有一次,我们全家自驾旅游,旸旸提出想在高速公路的一个服务区吃午饭。出发前,旸旸一直在摆弄他的玩具,外公提醒他,如果不在半小时之内出发,就可能赶不上中午在服务区吃饭的时间了,可是旸旸还是没听。由于旸旸自己摆弄玩具的时间长了,出发距离本来计划的时间已经超过半个小时,外公告诉旸旸,今天可能赶到服务区的时候,已经没有午饭供应了。旸旸问:“为什么呀?”外公告诉他:“服务区开饭时间是有规定的,就像幼儿园中午开饭的时间一样,超过时间就没有饭供应了。”为了让旸旸知道遵守时间的重要性,外公一直保持车速,等开到服务区时,餐厅真的已经停止服务,没有午餐供应了。旸旸一下车,看到所有窗口都没有饭菜,只能自言自语地说,我们来迟了,没有饭吃了,外婆对他说:“来迟了没饭吃,你后悔吧?”旸旸说,是后悔了,下次要早点出发了。

其实为了培养旸旸的时间观念,我们做得不少,外公外婆也很用心。外婆也和我们说,要想让旸旸有时间观念,要从我们大人做起,用有规律的生活和守时的状态,来培养旸旸的时间观念。我们大家都要身体力行。如果我们本身就没有生活规律,孩子在时间观念上就松懈,我们要给孩子做榜样,你们不要到了吃饭时间,嘴上答应就是不来,孩子不就跟你们学了吗?我听到后连连称诺。

在孩子时间观念的培养上,我们的体会如下:

一是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要从早抓起,三岁时候就要开始逐步由概况转换到具体的时间概念。

二是教给孩子管理时间的方法要具体。我们对旸旸就是每天都有一个具体的作息时间表,早晨7:10闹钟响起,起床穿衣,上卫生间刷牙洗脸,晨读,总共35分钟,7:45吃早饭,8:10出门上幼儿园。

三是给孩子可以灵活掌握的时间,不要让孩子感到时间只是来束缚自己的,要让孩子感受到遵守时间带来的快乐。有时候换个说法,孩子更开心。外婆会说:“几点钟到几点钟,旸旸可以自己选择电视节目看,几点到几点,旸旸可以自己选择画画,还是弹尤克里里……”而不是那种命令式的,几点到几点看电视,超过就不行了,超过就关电视了;或是几点到几点是画画,不能做其他事情。孩子也喜欢听好话。但是,有的时候就不要太拘泥于时间的限制,比如让旸旸到公园玩,就要让孩子充分享受玩的快乐,充分享受时间带来的欢乐。

四是教育孩子守时是一个人的礼貌的体现,如果外出与朋友约定好了,要准时,最好略微提前到达。

五是孩子出现不守时,没有时间概念,动作慢的情况,要有耐心,适可而止地提醒,不要无休止的唠叨,也不要一味斥责,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

六是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承担结果,这也是培养孩子守时的重要方法。

七是不要让坏情绪浪费时间。旸旸动作慢,我们经过观察发现,其实他很多时间是被浪费掉的,而且浪费掉的时间中,绝大部分是让坏情绪浪费掉的。比如外婆说现在应该吃饭了,旸旸不愿意,一定要抗争,最后磨磨唧唧地来到饭桌上,有时还要发一通脾气。等他上桌时,我的饭已经吃掉大半碗了。孩子有点脾气是正常的,但是不能频繁地因为发脾气让自己的坏情绪把时间浪费掉。美国人常说:“If you can not run from him, face him!”(如果你无法逃避它,就面对它!)所以我们会让旸旸学着尽快调节情绪,或者是我们帮他打岔,尽快平复心情,尽快将自己投入到要做的事情中。

八是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交叉利用时间。孩子小时候,时间观念淡一点实属正常,孩子还小不会交叉利用时间。但孩子一天只有24小时,家长需要帮助孩子交叉利用时间。旸旸大班时,我让旸旸爸爸带着旸旸练习简单的英语口语,但半年下来,并没有练几次。我感觉旸旸爸爸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口语的目标,但他和我说,其实他也想和旸旸一起练习,但是晚上每次旸旸各项活动忙完已经到了睡觉时间,想到要保证他的睡眠,练习口语就耽误了下来。我和旸旸爸爸说,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大人也要帮助他节约,有的时候,可以同一时间做两件事。比如旸旸泡澡的时候,你就可以放个英语的CD给他听一听;出去玩的路上,你也可以带着他练一练。旸旸爸爸按我说的进行了尝试,帮孩子把零散的时间交叉利用起来,效果真的不错,孩子现在也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内容了。

(四) 养成独立性,培养责任心

现在的社会发展很快,生活水平也提高得很快,而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富裕幸福,衣食无忧,以为只要孩子身体好,学习好,就万事大吉。我们也是凡夫俗子,总希望旸旸能够一帆风顺地成长。因此,总想多方面地让旸旸得到发展。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我们在初为父母时,就从自己的经历中体会到,要想让旸旸能够在社会竞争的大潮中立足,就必须培养他的独立性,从小养成不依赖他人的习惯,同时要培养责任感,遇事敢于担当,不推卸责任。

从理论上我们知道,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包括独立的思考和独立的能力,重点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我们也知道去除依赖心,养成独立性必须从小培养。还是那句老话,理论归理论,实践上还是主要靠外公外婆的实施,我们把控方向,他们具体操作。

在旸旸的成长过程中,外公外婆关爱但不溺爱,放手但不放纵。要说培养旸旸的独立性,我们从旸旸走路就开始了。别的同龄宝宝学走路,大都用学步车,外婆不让旸旸用学步车,朋友送来的学步车,外婆也束之高阁。外婆认为,学步车让孩子有依赖,不能尽快地站立行走。坚持让旸旸自己扶住沙发、茶几、椅子学站立、学走路,这就是外婆有意识地培养旸旸独立性的开始。

外公外婆疼爱旸旸,特别是外公,总想无微不至地照顾旸旸,我们担心旸旸会被宠坏,会被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依赖他人的孩子,所以,特别提醒外婆外公不要惯着孩子的坏毛病,男孩子更要有男子汉的气概。

外婆说,孩子是你们的,我们听你们安排,你们拿主导意见,我们执行。所以,从旸旸两岁多起,外婆就逐渐叫旸旸自己吃饭,自己叠衣服,尽管饭勺拿不好,饭也是弄得到处都是,衣服也叠得不像样子,但外婆仍然让旸旸锻炼,放手让他去做,并且边教边鼓励。对于旸旸叠衣服,幼儿园也教了儿歌,外婆跟着旸旸学会了,两个人一边唱一边叠:“小手伸伸,双手抱抱,小腰弯弯,衣服叠好。”

刚开始,外婆在教旸旸叠衣服的时候,由于叠了几次都没叠好,旸旸哭了,外公见状就说不叠了,让外婆叠吧。

外婆并没有听外公的,而是拿了一件旸旸最爱的超级飞侠衣服放在旸旸面前,问旸旸:“这是谁的衣服呀?这么漂亮?”旸旸说:“是我的。”外婆说,你把它叠好,放在橱子里,明天我们穿好不好?旸旸一听,又来精神了。外婆一边示范,一边手把手地教他,旸旸在外婆的指导下,把衣服叠好了。

外婆告诉外公,旸旸哭的原因你们不清楚,但我知道,他是个要强的孩子,他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地把衣服叠好,但是由于自己没能做好,有点失望,所以哭了。这个孩子自尊心强,不是不想做,而是对自己有要求,但没有能够达到,所以要鼓励他把这件事完成。因为自己独立完成,和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是不一样的,当孩子做成之后,会更有成就感。要想让孩子养成从小不依赖他人的性格,就要放手让他去做,鼓励他有自己能够完成的信心,让他经过锻炼,能够有独立完成这件事的能力。

为了不断培养旸旸不依赖他人的性格,外婆还让旸旸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扫地、拖地,洗自己的小袜子、自己叠被子等,如此经常地让旸旸做些家务活,就增强了旸旸独立做事的能力,摆脱了凡事都依赖他人的习惯。

旸旸长到五岁多的时候就锻炼他下楼倒垃圾,下楼拿报纸,拿牛奶等。旸旸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外婆既不嫌他做得慢,也不怕他做得不好,而是不断鼓励他,每当旸旸把报纸和牛奶拿上来的时候,外婆总要给旸旸点个赞:“旸旸真棒,真能干!”小孩听到表扬,产生了自豪感,更加自信,相信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事情了。

我告诉外婆,4—6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对旸旸的未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个时期是形成性格、养成习惯的重要时期,要特别注意独立性的培养。

从此,外婆更加放手,让旸旸练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培养旸旸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外出旅游去哪里玩,乘坐什么交通工具,由旸旸自己决定,给旸旸独立选择并做主的自主权,以锻炼独立思考,独立决定的能力,而不是事事依赖他人。

包括旸旸选择兴趣班的时候,我们也和他一起来商量,一起来探讨,让旸旸讲出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我们再综合地给出几个方案,让旸旸自己选择,鼓励旸旸自己决定报什么样的兴趣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是引导他,以后再遇到同样事情的时候,他也可以自己独立做决定而不依赖他人。

培养旸旸不依赖他人,不是让他关起门来独自苦想,独自玩耍,而是要培养他的素养,培养他独立与他人交往的能力,鼓励他学会和同龄人交往,让他遇事可以和同龄人协商,找到可以商量的伙伴,所以我们经常给旸旸创造这样的环境和机会。

外公外婆由于爱旸旸,偶尔也会过了头,他们愿意为旸旸付出一切,心甘情愿地替旸旸做一些事情,有时把旸旸的责任也扛到自己肩上。有时明明是旸旸不对,他们也把责任领过去,比如旸旸在家舞刀弄棒碰到外公,外公还说是自己没注意才被碰到的;旸旸有时把玩具放在地板上,没收拾,我们追问,外公也说是他没收拾,不怪孩子。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严肃地对外公说:“是旸旸的责任,就要旸旸来承担,你这样为他承担责任,旸旸就不会有责任感,以后就会推卸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是不会有大出息的。”

外公听了我们的话,也觉得我们说得对,外公也知道,良好的责任心,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格品质,因此也愿意和我们一道培养旸旸不推卸责任的良好品质。

我们全家共同拟定了几条培养旸旸独立性的方法,全家人共同努力执行。

一是让旸旸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为自己承担部分责任,旸旸能做,又有条件做的事情,由旸旸独立去做。

二是让旸旸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自己的过错要自己承担,勇敢面对,不推卸,家长也不要一上来就训斥,要讲清道理,引导旸旸分析过失的原因。

三是我们还从这几个方面来培养旸旸的责任心:

第一,让旸旸知道,关心老人、病人、残疾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

第二,家里有人生病的时候,让旸旸去床前问候,并送上热水,看病人有什么需要,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三,让旸旸知道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日,鼓励旸旸为生日当天的家庭成员送上祝福或生日礼物。

第四,让旸旸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增强孩子的集体责任感。

第五,父母和外公外婆也要有错必纠,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错误,不推卸责任,为旸旸做榜样。

第六,不越俎代庖,不包办代替,让旸旸有负责任的机会。

(五) 培养孩子不娇气、不任性

现在的家庭大多一两个孩子,因此孩子金贵,很多家长就比较娇惯孩子,孩子也娇气。我也是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宝贝,对隔代亲、祖辈娇惯深有体会。因此,明白在教育旸旸的过程中,自然会和所有“421”家庭一样,出现隔代亲上加亲,更加娇惯的现象,当然,我们自己对孩子的爱也会或多或少不自觉地宠溺孩子。为了不让旸旸变得娇气,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孩子不是天生的娇气,孩子的娇气都是家长平时没有注意,或过于放纵孩子,过分满足孩子的愿望,过度地替孩子做一些本应孩子自己完成的事造成的。总之一句话,孩子的娇气是大人娇惯出来的。我们在旸旸一出生就形成共识,关爱不溺爱,不让孩子从小娇生惯养。

旸旸的到来,给我们所有人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特别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别提多高兴了。由于我们与孩子的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自然旸旸与外公外婆相处的时间长,生活照料、日常起居、学习玩乐等,大多由外公外婆承担。

从旸旸呱呱坠地,外婆就乐此不疲地承担了很多本该由我们承担的任务。虽然疼在心里,外婆对待旸旸也不娇惯,当旸旸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有时哇哇地哭,外婆不是一哭就抱,而是看看有没有尿潮衣裤,是不是饿了,该抱的时候抱,该睡的时候让旸旸睡,睡觉时一定放在小床上睡,从不抱在手上入睡。

外婆说,娇气都是惯出来的,不要一哭就抱,抱着到处跑,只要不尿潮,不饿,不生病,哭几声没关系。如果哭,就和他说说话。这就是外婆培养旸旸不娇气的开始。

在旸旸学走路的时候,如果他跌倒了,外婆不轻易去扶他,而是让他自己爬起来。再大一些,一直到现在上幼儿园了,不给他买名牌服装鞋帽,不让他生攀比之心。在家中,不给他特别待遇,不让他觉得自己特别,从而想要得到更多的关照。

外公外婆也会锻炼旸旸遇事不慌张,处变不惊的能力。有次旸旸在家,把椅子放在茶几上,又把小凳子放在椅子上,人再站上去,手拿棍棒乱舞,一不小心摔下来了,头上碰了个包,号啕大哭。外婆见状,虽然心疼,但仍神情自若地对旸旸说:“从这么高的地方跌下来,旸旸都能爬起来,真不简单。”当旸旸一边哭一边喊疼的时候,外婆说:“男子汉流血不流泪!”旸旸也哭着大声喊:“男子汉流血不流泪!”过了一会儿,就站起来,跟没事儿似的,又玩起来了。

晚上外婆把事情经过告诉我,我表扬外婆做得对。我说,你如果当时惊慌,旸旸就更慌了,你淡定,旸旸就淡定了,孩子的情绪是跟着大人的情绪变化的,你的一句“男子汉流血不流泪”给了旸旸坚强的勇气和坚定的力量,下次再有类似的情况,他就会觉得是小菜一碟了。

不让孩子娇气,不仅孩子从中受益,容易融入社会,而且家庭也更加和睦。因为一般娇惯孩子的大多是祖辈,正所谓隔代亲,祖辈疼爱孙辈,有时会失去原则,孩子的爸爸妈妈会有意见,而爸爸妈妈对孩子严格管束,给孩子上规矩,祖辈又觉得孩子小,娇气很正常,对爸爸妈妈的做法,认为是不近情理,给孩子带来了伤害。由于对孩子的要求不同、做法不一,容易引起家庭成员之间的不愉快。我们全家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保持一致,也就避免了矛盾,使家庭氛围更和谐。

为了培养旸旸不娇气,我们在表扬旸旸时做到适度,不会无故夸他。只有当旸旸完成了一件事情,才适度给予表扬。比如旸旸帮大人搬东西,就表扬他是个好帮手,但其他的溢美之词不用。

有些是旸旸应该做又能做的事情,比如自己洗脸洗脚,拿碗筷,盛饭,这些就不需要表扬,最多说一下:“旸旸长大了,像个小大人了。”

当然让孩子不娇气,不是要板着面孔跟孩子说话,威严地对待孩子。其实,孩子小,思想行为都稚嫩,有点娇气,是可以接受的,有时候旸旸撒点娇,耍点小赖样,我们也不当真,反而觉得孩子可爱,也让外公外婆感受到了天伦之乐,增加了家庭的幸福感。但是,凡事要适度,不能过了头。

平常我们还结合旸旸的表现,适当安排些活动,让他远离娇气。

有时旸旸说不想吃水饺,外婆就有意买来饺皮,拌好饺子馅,吸引旸旸一起包饺子,在包的过程中,外婆再说出饺子馅里的营养成分和作用,这样一来,他就爱吃饺子了。外婆说,这是为了让旸旸养成不挑食的习惯,不让他娇气。平时也是我们烧什么,就让他吃什么,不让他挑挑拣拣,凡是烧好的饭菜,每样他都要尝一尝。

有时我和旸旸爸爸会带旸旸出去爬山,既让旸旸开阔视野,又让他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减少娇气。

我们还会有选择地让旸旸吃苦,延迟满足他的要求,制造一些小挫折,让他经受一定的磨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坎坷,让旸旸早点知道,面对困难要坚强勇敢,自然娇气就少了。

孩子不但要不娇气,而且还要不任性。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在顺境中长大的,他们由于得到了太多的关注,所以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任性,凡事喜欢按自己的要求办,不能满足时就发脾气,还不听劝。

为避免旸旸出现过于任性,过于矫情的情况,我们未雨绸缪,事先准备,尽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另外早点学习掌握矫正孩子任性的方法,不至于出现情况后无计可施。

其实任性、矫情是当今孩子的通病,只不过程度轻重而已。对于任性矫情,既不能过于急躁,采用不理智的打骂等强制的方法;也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或者是一味地妥协退让。这几种方法都不利于孩子任性情况的改变。

我们对旸旸采取的方法,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平常注意孩子的日常规范行为的养成,尽量去除任性成长的土壤条件。虽然全家人都爱旸旸,旸旸也是全家的中心,但是不能让旸旸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前面提到,我们和旸旸订立了几条相关的行为规范的规则,用规则规范行为。只要旸旸提出的要求合乎情理,不过分,我们就满足他,比如旸旸要求第二天穿什么衣服、鞋子到幼儿园,幼儿园放学以后去哪儿玩,我们一般都会同意,都会满足他的要求。当他提出不合理或过分的要求时,我们会跟旸旸讲道理,为什么这样不好,不好在哪里,怎么做才是对的。经过正面引导,让旸旸在这些过程中,逐渐明白是非,而不是任性下去。

二是遇到孩子任性,不急于处理,而是让旸旸自己冷静,我们回避,暂时离开。外公外婆也和我们保持一致的立场,不在旸旸面前流露出心疼或怜悯的态度,不与他讨价还价。他发现没人理睬时,就会感到没人支持而自行让步。在旸旸安静下来后,外婆在夸奖他的同时,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任性的不对行为。

三是如果任性不讲道理,辅之适当的惩罚。我们不要把孩子听不进别人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一概归结为任性,其实孩子在五岁左右,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语言和行动。这个阶段,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只有经过亲身感受之后,他才开始意识到,生活中还有别人,还有别人的意见,别人的要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旸旸与别的孩子争执时,双方都认为自己应该优先,而且不做语言情感交流,都是“我要怎样”“我要怎样”。其实这是这个年龄层次的孩子所特有的一种情感,儿童教育专家称之为“自我中心性”阶段。等到上小学以后,就会随着身体机能的成长发育而逐渐消退,随着朋友关系的增加而消失。所以,对旸旸有些表现,还是给予宽容,期待他长大时会不断进步。

四是当旸旸任性矫情时,对待他的任性和矫情,要有耐心,要注意教育方法。不在他人面前责备旸旸,可以给他下台阶的机会,帮他收场。可以用拥抱对视谈话的方式进行教育。这样的拥抱和对视,可以让旸旸感受到家长对他的爱和对他任性的不喜欢。保持孩子身心健康的方法

保持孩子身心健康的方法

对于孩子,我们做家长的第一愿望就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高校的工作经历也告诉我,孩子的健康一定要从小打基础,因为孩子的健康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上了大学很难再改。而一些健康问题的存在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可能会随时引爆。这里的健康不仅是说孩子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思想、健康的心理。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要为他的一生打好健康的基础。孩子是我们自己的,既然身为家长,就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任。

一、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在高校面对着很多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但在他们当中,却隐藏了不少的心理问题。每年在新生入学后,我们会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当然测试的结果是保密的,只有负责学生管理的老师和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师才能掌握。其中,超过30%的学生心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而有严重心理问题隐患的学生达到了10%左右。在这10%的学生中,又有近一半人会面临各种学习障碍和社交障碍,面临抑郁症、躁狂症等心理病症的侵蚀。这些心理问题很多通过医院的治疗可以缓解,但很难根治。

我曾经多次因为班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生家长交流,家长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知道孩子的心理有问题也在治疗,在我了解情况时,能主动交流沟通;一种是知道孩子心理有问题但不配合治疗;还有一种是不承认或不知道孩子心理有问题。通过和这些学生家长的交流,我也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的发生,家庭教育占了重要的因素。

有的时候,我们教育孩子,像是对童年所受教育的一场“拨乱反正”,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则更像是对他们曾经教育子女方式的反思。我们和老一辈都觉得,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最应该补充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仅仅知道“棒打出孝子、惯养忤逆儿”等传统的育儿经验,或是仅仅关注孩子的知识、技能、身体,是远远不够的。泰戈尔的《新月集》中有一首小诗:“我愿我能在我孩子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占一角清净地,我知道有星星同他说话,天空也在他面前垂下,用它傻傻的云朵和彩虹来愉悦他。”诗中描绘的是多么优美的父母的形象。其实在孩子出生时,很多家长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规划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愿景的,但是面对社会竞争的激烈要求,面对自己繁重的工作,我们自己的心态也会变化,渐渐浮躁、焦虑、无所适从起来。如何当好家长?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多去关注孩子的心理。这也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

(一) 分析孩子的气质类型

旸旸是2011年冬天出生的。2012年秋天,旸旸不满一周岁的时候,我就报名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班,系统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我在高校工作如何与学生打交道,进行学生管理是我们的必修课。在工作中碰到过形形色色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分析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大多和家庭教育有关。我有时会把工作中遇到的学生常见的心理状况,告诉我的父母,共同探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当我成为一个妈妈,我希望能站在育儿的角度多了解一些心理学的常识。外公外婆对我去进行心理学培训特别支持,也会问问我学到的内容,翻翻我的心理学书籍。每天当孩子熟睡的时候,我抱着满是专业术语,基本不大能读懂的心理学书籍,慢慢啃下来,终于在2013年初夏取得了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对于儿童心理学也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时不时可以结合旸旸或者熟悉的孩子的案例,尝试对儿童的心理进行分析。

旸旸从小就不喜欢在比较“危险”的器械上玩耍。在幼儿园玩滑滑梯,一定只玩最矮的几组,在公园看到比较高、比较快的器械,一定是绕得远远的,只对旋转木马、转转杯、旋转射击这样的项目感兴趣,大风车、空中飞人这样的项目从来不去,高的滑梯也不去。开始我们觉得这样的孩子自我安全意识比较强,通俗地说就是“胆小”。外公外婆也想了很多办法鼓励他,但是收效不大。很多时候,我们只想着改变孩子,而并没有接受他本就是这样的既定事实。

林文采老师在她的《心理营养》一书中有一段生动的比喻。她说,如果我们打算养一株植物,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花,要用哪种肥料,需要多少阳光、多少水。其实植物的天性是各有不同的,有一些喜欢阳光的暴晒,有一些却需要躲避烈阳;有一些植物需要吸收大量的水,而有一些呢,浇水太多反而会枯萎。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你要通过学习去发现孩子的气质是怎么样的,他在哪方面更有天分,又在哪方面容易出现问题。有天分的方面就要多鼓励孩子,给他机会,让他可以充分发展,而在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则要及早引导。

根据孩子的情况,我从书本上了解的儿童心理学问题入手,开始进行思考。其实,我们对于孩子的日常评价,特别是个性方面的评价,很多就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但是,心理学上有一个更加专业的词,叫“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孩子刚一落地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比如有的孩子爱哭好动,有的孩子平稳安静,有的孩子胆大冲动,有的孩子胆小谨慎,这些也是不同气质类型的表现,都是客观存在的,本没有好坏,优劣之分。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新生儿在1至3个月就有明显且持久的气质特征。例如《PTQ儿童气质评定问卷(家长用)》(美国儿童心理学家Thomas和Chess等人设计,张雨青等人修订)就可以通过具体问题测定幼儿的9个气质维度和5种气质类型。这九个维度是活动量、规律性、注意分散度、趋避性、持久性、反应阈、适应性、反应强度、主导心境,根据儿童在上述九个方面的表现,将其气质划分为易养型、难养型、启动缓慢型、中间偏难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五种类型。比如孩子经常爱哭闹、爱激动,就说明孩子的“情绪性”比较高,再比如说孩子爱打人,爱在小朋友中间“挑事”,说明孩子的侵犯性比较强。而旸旸“胆小”的行为,其实是趋避性的合理体现。

如何准确判定孩子的气质类型呢?首先需要观察。了解孩子身体、动作、语言、家庭交往、社会交往的发展特点,从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判定。也可以用测评问卷辅助进行分析。

气质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作为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气质,客观看待气质的差异性并予以认同,而不是选择喜好的认同,选择不喜好的对立。因为这种差异性会直接影响到家长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我们的教养行为。比如容易引发我们不良教养行为的气质因素有儿童的高活动水平、低节律性、退缩、低适应能力、高反应强度、高反应阈限、消极的心境。这些都是孩子身上可能客观存在的,并不是孩子主观选择的结果。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引导。

虽然孩子的气质具有稳定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改变,随着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孩子测评结果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随时根据孩子的气质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养方式。特别是当遇到容易引发不良的教养行为的消极的气质因素时,能够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选择有效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和起因。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孩子考虑。比如,针对旸旸的趋避性特点,旸旸每天放学以后,外公外婆会让他玩他喜欢的小滑梯,然后让他去观察其他的同学玩大滑梯。渐渐,旸旸发现比自己小的孩子也可以上大滑梯自由玩耍。外公外婆也让他尝试从滑梯慢慢往上爬,先爬到一半的位置,不愿意往上了就停下来,自己滑下去。长此以往,循序渐进,在旸旸大班开学没多久,他有一天放学兴奋地告诉我:“妈妈,我从最高的滑梯上滑下来了。”是呀,没有强迫,没有训斥,没有嘲笑,随着外公外婆长期的鼓励、陪伴他一次又一次的尝试,随着孩子自身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困扰我们许久的问题自然而然地解决了,或许,我们本就不该困扰吧。

(二) 控制我们的“侵入式关怀”

现在网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这句话几乎每个孩子小时候都经历过。我小时候的两件事至今令我记忆犹新。一件是我小时候经常感冒,特别是到了冬天,我妈会让我穿两件棉袄,怕我受凉,结果每天我像一个“小球”一样去学校,但依旧经常感冒,因为我穿得多,动起来不知道脱,一流汗就又捂感冒了。一个是小时候家里吃螃蟹,我说大钳子我咬不动,我爸说,没事,你就用后面的大牙咬。结果大牙断了半根。(因为我的牙本来就是补过的,基础不牢靠)

其实在养育旸旸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犯“强迫症”,现在网络上把这种对孩子的关爱起了个专有名词,叫作“侵入式关怀”。尤其是有经验的老人,会更加明显一些。比如我们家,我从小胃口差,吃饭不好。旸旸胃口也不大,外婆总怕旸旸走上我吃饭不好的老路,想尽办法让旸旸吃饭。孩子说吃饱了,外婆说还没有饱,硬是要往小肚子里面再塞点,有的时候真能塞到吐。等孩子真吐了,外婆马上会反省,自己要少喂点了,外公也常说“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但是要不了两天,外婆又开始塞起饭来。再比如说,旸旸上幼儿园以后,中午经常睡不着午觉,双休在家也是这样。外公外婆都会威逼利诱,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弄到床上去休息,但孩子依旧睡不着,在床上翻滚、跳跃、嬉笑打闹,弄得外公外婆筋疲力尽,孩子也觉得外公外婆不讲道理。

其实,孩子是孩子,你是你。很多家长误以为自己都是为孩子好,自己的经验、意见孩子一定要照单全收,才能不走弯路,才能干得更好。但是,面对我们的“侵入式关怀”,孩子有时不仅不会感激,反而可能刺激他的逆反心,事倍功半,让他觉得你说的都不是他能做或者愿意做的,久而久之,可能就不愿意听你的话了。

第一,你觉得孩子喜欢的东西,孩子未必喜欢。每天孩子睡觉前我们都会给他讲故事,并且给他一定的选择权,他想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有的时候刚说几句,孩子会说,我们换个故事吧。这个时候,我们会选择更换,因为讲故事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入睡,你一定要说成语故事或者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孩子听不进去,那在睡前讲是没有意义的。还有,有时候我们给孩子购买的玩具,孩子不一定喜欢。但是很多大人会觉得,这个玩具这么贵,别的小朋友都喜欢玩,我也觉得很好,你为什么不喜欢?其实孩子的想法很简单,比如他明明喜欢紫色的,你却给他买成他不喜欢的绿色,他当然提不起兴致。这时候,我们可以把玩具先放一放,而不是逼迫孩子马上就拆开玩。过几天,当孩子对他喜欢的玩具有些厌倦的时候,自然会想到去摸摸新玩具的。还有,在参与群体游戏时,有的孩子会当“带头大哥”,指挥其他小朋友冲锋陷阵,有的可能就屁颠颠地跟在后面,完成“带头大哥”布置的任务。外公外婆之前总会引导孩子去做“带头大哥”,但孩子真就不是每次都愿意,有时他觉得指挥别人很麻烦,不愿意领导他人。这时,我们没有必要逼迫孩子,而是应该让他在小团队中尽情地玩耍,孩子在玩耍中也能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第二,你觉得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孩子未必能做到。外公外婆每天接送旸旸的时候,经常会根据旸旸的短板,了解别的孩子的基本情况。比如说,旸旸吃东西的总量不多,每次吃饭就是小半碗米饭,大半碗菜,也不大喜爱吃零食,外公外婆就会去打听其他孩子的饮食情况。听说很多孩子都能吃大半碗饭,一碗菜,还能额外吃不少零食,就会不自觉地在孩子的饭上加量,孩子几乎就没有全部吃完的时候。但是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都会教育他,要把碗里的饭吃干净,这让旸旸犯难了,每次吃饭都有抵触情绪,看着碗里的饭,情绪激动地说:“我根本就吃不完,这些太多了。”这时,吃饭已经没有愉悦感了,变成了一种任务和负担。我们觉得他“应该”能够吃下去,或者,即便吃不下,剩一些在碗里也可以。但孩子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全部吃完做不到,把没吃完的饭剩在碗里也做不到,这就是一种两难的选择了。

相反,你觉得孩子做不到的事情,孩子未必做不到。在旸旸大班上学期的时候,幼儿园有一个实践环节,是让孩子做“小小播报员”。开学初的时候会分配具体的播报日期,提前准备。我们原本是安排在10月10日播报,但是因为国庆调休,老师把旸旸的播报日期调整成了9月30日,且9月29日才告知我们。我们原本想让旸旸介绍“孙中山辛亥革命”,但是日期调整,我们播报的主题也要更换,改成了“国庆长假和中秋节”,小孩子也只有一个晚上的准备时间,稿子上的不少字孩子都不认识。我们原本想着,孩子估计说着说着就会出问题,实在不行就把会的部分说出来就行。结果,孩子在幼儿园播报时几乎一字不差,声音洪亮且声情并茂,这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孩子会在很多时候给我们惊喜,只要我们放手让他尝试。

第三,你替孩子做事情孩子未必感激。到了冬天,南京挺冷的。每天孩子穿脱衣服时间会比大人长,外婆怕旸旸受凉,会协助他一起穿脱衣服。到了幼儿园中班,旸旸渐渐就不乐意了,他会主动说:“外婆,我要自己穿。”如果外婆执意要帮忙,旸旸就要叫叫喊喊,以示抗议了。吃饭时,外公看见旸旸在吃青菜,会给他搛排骨,看见他吃排骨,又给他搛木耳炒山药,小孩吃木耳炒山药,他又给孩子搛青菜,经常弄得孩子在饭桌上表达不满:“外公,你不要再给我搛菜,我要自己搛。”

我劝外公外婆尊重旸旸的想法,也推荐他们看了一些儿童心理学的书。其实,让外公外婆了解儿童心理学,不光是从理论的层面了解几个新名词,更多的是通过一次次的验证,让外公外婆了解孩子需要什么,能够接受什么,真正喜欢什么。渐渐地,外公外婆开始主动“放权”,每次吃饭先给孩子少盛一点,等他吃完后再帮孩子添一点。穿衣、叠被这样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做得不好,再帮助整理一下。吃什么,用什么,也开始让孩子自己做主。每周周六、周日上午,带着旸旸一起去菜市场选购食材。穿什么衣服,也会把合适当季穿的衣服放在衣柜里,让旸旸自己挑选。比起之前长期“压迫”带来的剑拔弩张,这样适当放权也让旸旸学会自我调整,从而更好地去管理自己。

孩子做不到,做不好,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相信他们,适当引导,稍稍放手,这样松紧相适的祖孙关系,挺好。

(三) 坚持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的相处存在惯性。大人孩子每天朝夕相处,孩子渐渐大了我们还不自知,就以为他还和原来一样,我们还可以用原来的方式对待他。我们也越来越困惑到底该如何当家长?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说法,叫作扮演好父母的角色。怎么扮演?表演学上讲究“真听、真看、真感觉”,就是要真诚地和你的表演对手交流,从对方身上得到最真实的回馈,然后自然而然地通过肢体、语言、表情表达出来。这样的表演才真实可信,从而激发对手的表演欲望,也会被观众欣赏、认可。面对虚拟的剧作是如此,何况对待真实的孩子呢?

你的思想还停留在上一秒,上一分钟,上个月,还是去年?你面对的是现在的孩子,是此时此刻在你身边,在你生活中的孩子,如果不跟上他们的步伐,只会越来越缺少有效的了解和沟通,被他们甩得越来越远。

父母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扮演更多的是导演的角色,指导孩子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而外公外婆扮演的,应该是艺术指导的角色。艺术指导不同于导演,是对孩子这部作品艺术的把控。艺术指导往往比导演更具经验,他不会干涉导演的具体工作,但会在艺术的质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然而,不论是导演还是艺术指导,都需要对孩子这件大家共同的作品进行情感投入和客观看待。

网上最近流行一个段子,描述妈妈如何缓解带孩子写作业的种种狂躁心态,大概意思是有位妈妈说:“自从我老公每天给我发200元红包,我带孩子写作业的心情似乎变好了很多,总觉得辅导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我辅导孩子是在工作。”

虽然是个玩笑,但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把自己从情绪中抽离开,透过现象看本质。作为家长,合理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引导孩子控制情绪,达到教育的目的。

旸旸在四岁之前,是一个特别好带的孩子。基本上只要不生病,没有什么让外公外婆头疼的问题。在家里,外婆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只要有人陪着他,满脸都是甜甜的笑。做错了点事情,外婆和他说一说,都愿意照外婆说的办。可是四岁以后,旸旸不再一说就做,一说就办了,他有意见、有想法,我们能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外公外婆渐渐发现,他们的一些管教方法失灵了。比如说小时候,旸旸如果到了吃饭时间还没有坐到桌子上,外婆只要一喊:“大家都来吃饭,把好吃的都吃完,不要留下来。”旸旸一听,立马就飞奔过来,生怕大人们真的吃完那些美味的食物了。可是现在,你再喊,旸旸的小耳朵就像关起来一样,完全听不见。小时候,外婆拿着一本《三字经》,读一两个小时,旸旸都听得格外仔细。可现在,外婆读个五分钟,旸旸就会说:“外婆,我们去玩玩具吧。”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外公外婆也觉得带孩子越来越费劲,用外婆的话说就是力不从心。我们感觉几乎没有什么方法是能够在教育旸旸时长期使用的,经常和孩子不在一个频道上,总是在调整各种育儿方案。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也在跌跌撞撞地前进,就像小时候,我们和孩子赛跑,我们总是慢慢跑,并且等着他们,可是现在,他们跑得比我们快多了,然后停下来,冲我们做个鬼脸,又一溜烟跑到前面去。我经常看见旸旸在前面奔跑,外公在后面追的场景,就像我们培养孩子的过程一样,不是所有家长都能赶上孩子的步伐。很多教育培养的方法,一定要去学习,去思考,才能更好地实践。

自旸旸在我肚子里的时候,外公外婆就已经书不离手了。自从知道这个小家伙已经进入预备役,家里的表姐便将若干《育儿宝典》《妈咪宝贝》《×××育儿手记》等相关书籍,“人肉”带过来。我自己闲来翻翻,当个消遣;外公外婆却如获至宝,一一翻阅,为了第三代开始了新一轮的自我提升。除了看书,育儿知识的取得还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条途径是街坊邻居亲友团开始毫无保留地传授育儿经验,他们自己怎么带孙子的。听亲戚朋友怎么带孙子的,吃什么,喝什么,学什么,用什么,不听话怎么收拾的。不管是土方法、洋方法,都一股脑抛过来。获得育儿知识的另一条途径,就是手机。朋友圈上铺天盖地的育儿知识,其中一些还是亲友们直接推送过来的,这也是外公外婆汲取的知识源泉。外公外婆几乎每天都在学习新的知识。看到写得不错的育儿文章,他们也会第一时间转发给我和孩子爸爸,让我们加强学习,跟上新时期的育儿要求。

但是,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要想将理论实践到孩子的身上,得费上一番周折。因为每个孩子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如果直接拿一些现成的案例生搬硬套,是起不到效果的。我们还发现,很多在孩子小时候我们用得很成功的教育方法和经验,等孩子长大就失灵了。孩子在不断成长变化,作为家长,也要能跟上孩子的步伐,要能做到和孩子的思想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