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宝钏姜子牙:名人故事新说 9.2
作者: 金角大王 主角: 蔡文姬 花木兰 猪八戒
14.39万字 0.1万次阅读 0.6万累计人气值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
    作品总数
  • 14.39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17章
简介

【名人故事新说,传奇人物的爱情脑洞】 我们不一样:非同一般的世情想象:最幽默风趣的文字解读历史名人的那些事儿

第一章:包拯——脸虽黑,心儿白着呢

根据不完全统计,搜“断案清官”,第一个跳出来的人,一定是包拯。

古往今来,官逼民反的事情不胜枚举,可包拯,这个人着实是乌烟瘴气的官场上的一股清流,凭着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征服了从庙堂到民间,从他们那个时代到现在的所有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愣生生将自己活成一个传奇人物,成为现在影视行业的流量大IP,并与“孙悟空”“白娘子”“七仙女”这三个神话人物,成为影视界的当红流量炸子鸡,并排加入豪华永久被影视剧翻拍套餐系列,外加坐在“中国古代十大清官”的宝座上。

这不禁让人陷入了沉思,包拯这个人是真的如杰克苏电视剧里的男主角那般,天生自带杰克苏男主角光环,让他每次都站在风口浪尖上,傲视群雄,玩弄所有人于手掌之上而自己却刀枪不入,甚至于管够了人间外,还一口气将阴间的事也来管上一管?

语文课上有一条必杀技,叫“知人论世”。老包是何许人也?据史料记载,他老家在安徽合肥,本人属猪,出生的年代有点6,是宋真宗咸平二年,翻译成公元纪年,就是公元999年。

包拯这个人的出生,就有好几个版本的故事。其中回忆杀系列电视剧《少年包青天》上说的是包拯这个人生下来因为自己脸长得太黑而被父母丢弃,后来嫂子看着这宝宝实在可怜,就自个儿将他带大成人,谱写一代传奇;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说的是包拯这个马大哈原本是文曲星转世,下落凡间时走得太急,一下凡间拿错了面具,错拿了武曲星的黑脸面具。史上最大乌龙就在手滑心急间酿就,直接导致一个命中注定是文曲星命的人长了一张武曲星的凶煞黑脸。

除了上头两种版本的故事外,关于包拯这个人,江湖上还有更多的其他版本的故事。老包同志对此表示:“随便你们怎么编,认真你就输了。”事实上,历史上真正的包拯本人虽没有那么多的奇幻杰克苏之光。但也是个实打实妥妥地有故事的男同学。

他本人是个富二代,祖宗三十九代还是个春秋时代楚国忠臣申包胥,也算是名门之后。

老包家里原本有兄弟仨,可惜他前两个兄弟命数很短,没活多少年头就英年早逝,让父母两度遭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幸好老包命硬,一口气活到故事的最后一集。

老包生于宋代,那是一个所有读书人都神往的时代,那个时代所有的大好男儿都有一个共同的高大上的志向,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短短的九个字往往需要耗尽一个人一生,有的人终其一生都难以实现这一伟大愿望。

而在那个时代,想要实现这一理想的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去参加科举考试。

成千上万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后头就有小皮鞭在抽着他们往前走,有个声音在心底响着:“不参加科举考试你就永远是个路人甲。”

于是乎,在被科举考试支配着的恐惧之下,正常的能碰上书的男子从识字起就在家开始将孔孟之道四书五经等一系列大块头的书从头开始读,头悬梁锥刺股,读到自己觉得贼6了就去加入考试一条龙中。

先乡试,再会试,一层一层往上考,直到考到天子脚下,上了皇榜,这就齐活了,就完全有资格去当官,干一番大事业来。

Emmm……以上说的是正常男子的一个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的个人生长图鉴。

可老包这人从小就不是正常人,他从小就不走寻常路。

老包属猪,在他的身上,完全具备猪猪男孩极其恋家的特性,在全天下但凡读了点儿书的男子都齐刷刷涌上科举考试这个独木桥时,他在家宅着。别人在考试,他在家死宅;别人考上了当了官,他还是坚定不移地在家死宅。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可老包完全不信这一套,他一直坚定不移彻彻底底在家死宅,一直宅到28岁。

这个年纪他朋友圈里同龄的天资聪颖的人早就干出一番事业,不聪明的也早就在家老实搬砖,娶妻生子开始过寻常人生。

而老包同志,就跟他白羊座的星座属性完全一致,一旦认定一件事,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上南墙也要见墙拆墙。他就这样很坚定不移地一门心思在家宅,一直死宅到他28岁那年。

那一年,他耐不住外界压力,终于决定去科举考场试试水。

这个白羊座的少年郎说干就干,老包一口气就报了名,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参加考试。对其他人来说至关重要,可对老包同志来说,这完全是玩票性质的,他就一时心血来潮,随便考一考,结果,别人家的孩子考个十年八年都没考中,他老兄专业拉仇恨,一考就中。

中了皇榜,就等于通过了公务员考试,接下来就是完全等待政府分配工作。

这是好事一桩,俗语说:男儿有志向四方,可老包只想在家安静死宅。考入公务员系统,有个铁饭碗后,他早领导一步,提前向领导申请一份工作,别人对工作的要求是看钱多不多以后有没有发展前途,他老兄是个实在人,对工作他只有一个最朴素的要求,那就是离家近。

领导心里也喜欢这个孝顺父母的老实人,一秒就批准了他的上岗要求,给他找了一个距离自己家不算太远的工作。

这个时候你以为老包就开启他开挂的人生呢?不,你错了,老包离开了家,来到上岗的地方没工作多久,就想把自己父母给接过来。可父母年纪大了,老人家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去外地。

“父母在,不远游。”爹妈不愿意离开家,那老包也不勉强,他干脆也辞了官,选择就在家,继续死宅的日子。

这一宅,宅了好几年,宅到自己的父母都先后去世。你以为父母去世,他就该离开家开始去搞大事了,不,你错了,老包父母去世那年,老包已经34岁了。

在这个年纪,同龄人早已将他甩出去好几条街了,可他依旧没准备离开家,还是很偏执地选择在家“虚度时光”。这事出现转机在于他身边有一群和朝阳群众相较高低的中国好邻居,他这些邻居看着这孩子都30多岁了,人到中年还死宅在家啃老,实在不太像话,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劝啊劝!

老包有自己的想法,他很坚持要留在家守孝,可邻居们不愿意让他这一辈子都浪费在这么一个小地方。

这些邻居都不是什么轻易放弃的主,今天说完明天再来说,明天说完后天也继续说,这一劝说就劝说了700多天,折合成整数就是两年。

两年的软磨硬泡,终于让老包想开了,为了避免中年油腻,他终于准备出山了。

老包这人也真是运气好,刚准备去当官,就遇到贵人。要说宋代还真是一个好时代,对读书人那可真是各种人才引进政策。给老包仕途搭建桥梁的这个贵人不是别人,而是那个自己从来没去过岳阳,却写得全天下人都想去岳阳的宣传小能手范仲淹。

老范是个实实在在的读书人,老范有个好朋友叫滕子京,滕子京好巧不巧出了点儿事被贬到南方。

南方不像现在是江南水乡,吴侬软语让人联想菲菲,那个时候受到地域黑最严重的地区就是南方。官方认证,南方是“南蛮鴃舌之地”,翻译成人话就是南方的人都是野人,他们说的话就是鸟语。

滕子京被贬到南方,他也干了不少实事,这一年他重修了一下岳阳楼这座有点名气的楼,那个时代的地方官尤其是肚子里稍微有点真才实学的文人墨客一旦修好楼或者修个路都会邀请一群好朋友来,大伙儿切磋切磋,写一些东西纪念一下。

人会老会死,可墨宝会万古流传。留名青史,这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愿望。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滕子京突然想起老范这个著名写手,他马上邀请范仲淹来写一个微信文,宣传一下这个楼。

老范也很给力,接到老朋友的请求后,当下就开始采取行动。

那可是一个没有百度没有网络的年代,按理说没去过湖南,更没见过岳阳楼,来写个游记实在有些困难。

可这事对于大文豪范仲淹来说,并不是个难事,没去过湖南又怎样,没见过岳阳楼又怎样。他胸中有丘壑,妙笔也生花,没花多长时间,老范就运用自己生动的情感外加艺术的想象夸张,加上主题的升华,写出了一个阅读量10万+的微信爆款文《岳阳楼记》。

这个爆款文不仅是当时的流量担当,还在千年后的今天,写入中学语文课本,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早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老范是宋朝要臣,他十分看好包拯,就让他成为天长县的一把手。这个一把手刚上任,就遇到一个贼棘手的案子。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天老包像往常那样来上班,结果底下报上来一个奇怪的案子,一个农民有天睡觉醒来,发现只是睡一个觉的时间,自己家牛的舌头就被人给割了。

这事可真要命,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牛是农业生产的一把手,耕田犁地全靠它,这牛没了舌头,可是要它的命啊!

农民没有办法,只能将找凶手这事交给包拯。正常人摊上这事,只能一脸懵逼自认倒霉,吃瓜群众都不禁为老包捏一把汗。

可老包本人并不紧张,他想也没想稳中带皮直接让那个农民回去把牛给杀了。

农民前脚把牛给杀了,他后脚就在这个县城贴一个大字报,大字报的内容是“牛是我们的好帮手,任何一个合法公民都应该好生爱护它,可以精神上剥削它的肉体,但不能想杀就杀,杀牛的事只能交给官府来完成,要是有不听话的人自己动手杀牛,每一个吃瓜群众都可以举报,举报核实都有奖励,奖金大大的丰盛。”写完大字报他还贴上举报的唯一官方渠道,也就是府邸。

公告刚贴出去还没贴热,就有一个人上来举报,那人言之凿凿,举报自己家邻居杀牛。这个人得意洋洋想来领奖金,当场就被老包给拿了下来。

原来,机智的老包早已看穿一切,他嘴上假装什么也不知道,然而他心底早已看穿一切。他故意设了一个“引蛇出洞”的套,根据他的推断,牛的舌头被割绝对不是意外,完全是人为事件,最重要的是,割牛舌的人一定是近邻,不然也不会第一时间精准知道老农家里有耕牛,Get了这一点后,老包就设置一个假的悬赏令。

农民刚回去宰了牛,他当晚就颁发一个“禁止宰牛”的悬赏令,这第一个来领奖金的人一定就是作案者。不然他怎么会知道老农民宰了牛?他就是在暗中观察,牢牢盯住老农民。

这个案子就这样从毫无头绪一下子就破了,这就是流芳百世的“牛舌案”,这个案子一破,老包的名声就打出去了。

从这一年起,他的当官路也跟开了挂一样,节节上升。在他才42岁时,他就已经成了大理寺丞、知端州的“一把手”。

老包所在的宋代,是现在的读书人最想穿越回去的时代。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地位最高,这个时代重文轻武,朝中当大官的人,都是读书人。

读书人居家旅行必备物品有四件套,一纸二墨三笔四砚。

老包所在的端州这个地方产的砚台在当时的整个宋代名气相当大。

好东西在古代都是需要上交给国家的,这有个官方的名字叫“进贡”。老包没来端州之前,端州的一把手深谙官场生存之道,每次都在进贡固定的数量上加个好几倍,用来送给京城里的达官贵人,以搞好地方和中央的关系。而当他们任期满了的时候也会顺手牵羊带走好些砚台。这是官场所谓的“潜规则”。

可老包这个愣头青却和大家不一样,他在这个地方当官3年都从来没有私自拥有过一块砚,甚至于自从他来到这儿后,一到每年进贡的时节,他也将那些原来用来“孝敬”京城达官贵人的砚都给取消了,除了上头规定上贡的砚台数量外,他从来没有多拿一方砚台,就连在他三年任期满了的时候,自己当官时用的那一块砚台都直接上交给政府。这个行为真是百年难见,所谓无官不贪,可老包心儿贼敞亮。

他这个行为真是大大给当地的农民减轻了负担。要知道每块需要进贡的砚台都直接来源于当地的百姓,都是他们从自己手指缝里一点点抠出来的。

当地的百姓被深深感动了,都在为包拯疯狂“打电话”。在他离开端州那天,百姓们偷偷地在他的船舱底放了一方端砚,船开着开着,老包就明显感觉“此处有诈”,当下就停船来检查,这一检查,任何事都瞒不过他的双眼,一下子就发现在船舱底的那一方砚,当下就让人拿了出来,想也没想那么多就把那一方砚直接丢在湖底。

心疼那一方好砚,永久留在湖底。这也不能怪它,谁让它运气这么好,遇见的人是老包。

老包还是个官场新秀时就以耿直著称,他当年入朝为官时,一遇见朝堂上有人依靠潜规则上位他就写大字报,直接在皇帝面前告发,从来不给人留任何情面。

上位这件事也在他的词典里是完全不存在的。当时的皇帝后世称为宋仁宗,宋仁宗有一个很宠爱的妃子,这个妃子的老父亲看着自己女儿得宠了,天真地以为“有钱就可以任意妄为”,不过事实证明,他一点都没猜错,有钱真的可以任意妄为。

老国丈有了想法,为了将他的想法变成现实,这个妃子就在皇帝枕头边吹风,吹啊吹,没过多久,他就这样将一只脚伸向了朝堂。宫里有人好办事,皇帝的宠妃的父亲,也就是国丈,其他人当然是很懂眼色,前赴后继去打助攻。结果没过多久,这个宠妃的父亲,也就是国丈爷的官位就跟坐直升机一样,从一个没有任何实权的国丈一口气就官升了好几级,成为这个国家的财务部部长和组织部部长。这可就真的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平常人看着这种现象,忍一忍就过去了,可老包是个实打实的直肠子,耿直boy,要知道,在他为官期间,光是被弹劾、被罢官、被法办的中央高层人士超过30个,其中不乏一些位高权重的人,其中有一个文人更加倒霉,别人被罢免官职是因为干了坏事,那是人品问题,而他被弹劾是因为为官期间没有有所作为,“工作时间不在状态”,这是能力问题。

人品不行没有救了,可能力不行还是可以提升的。但老包眼里进不得沙子,他不能容忍朝堂之上有任何丑事出现。

这个只会吃软饭的国丈出现在他面前,他自然不会坐视不理,这和他一贯风格不搭。

不得不说,这真是白羊座的一个典型特征,能干不装逼,遇见包拯这个特“轴”的人,老国丈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据史料记载,光是对着这个国丈,包拯就连续6次在皇帝面前狠狠吐槽他的所作所为,最凶猛的是他有次当面和皇帝争论这事时,两个人争啊争,争得不相上下时,他一激动,还将口水直接喷在皇帝的脸上。

这下可真是尴尬了,皇帝可是九五之尊,包拯这么做,可是真的不给万岁爷任何面子啊!要知道,在其他时代,老包这种做派,那是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啊!可幸好老包生在一个好时代。

这个时代的开国皇帝给后代子孙立下一条死规矩:后世子孙不得杀文人。

也正因为如此,宋代有很多文人干了一些很神奇的事情,比如包拯这种一激动把唾沫星子都喷在皇帝脸上的。

经过包拯的一再坚持,终于,故事的最后,老包同志还是硬生生将国丈拉下马。

这在老包同志一生的履历里只是凤毛麟角的一笔,这样的事情老包同志这一生没少干过,老包有段时间任开封府尹,这个可以大写特写。当时宋朝的首都就是开封府,这是实打实天子脚下,在这儿当差看似一个肥差,实则是个有些棘手的活儿。

要知道京城里最多的都是皇帝和皇帝家七大姑八大姨,皇帝后宫三千人,这么算起来,在京都随便抓个人都能和皇帝挂上钩。皇帝的事那可都是大事了,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得罪一片人,被人给穿小鞋,那也是分分钟的事。

也正因如此,开封府这个地方可以算是宋代离职率最高的地方,老包的前辈一二三四五六七,来一个就有一个在这个地方栽跟头,正常规律就是没出一年,不是搞死别人,就是被别人给搞死。

老包一来这儿就干了一件大事,那个时候有个人胆大包天,仗着自己尊贵的皇家身份,利用自己的关系贩卖官盐。

盐在现在已经人手N包不足为奇,想要即拿,可在当时那个年代,盐是个稀罕物品。

盐中含有的碘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元素,正因如此,盐是古今中外人人必不可少的东西。

在老包那个年代,盐这种稀罕必备物品是牢牢被官府给控制住的。

有个不怕死的官利用自己职权的当儿悄咪咪在贩盐,这家伙贼精,每次拿到盐转手就卖掉,极少囤积起来。

宋朝有规定,如果一个人未经官府同意私自贩盐,那就要按照个人所囤积的盐的数量来定罪。

就这样,当老包抓住这个贩盐的官时,发现这个人干完坏事擦屁股擦得很干净,翻遍他的仓库也没发现多少的囤货。

这样一来,坏人就要逍遥法外。可有老包在,他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当即命人逮捕这个大官,让他入狱。

这么一来,杀鸡儆猴,老包这样的铁血政策接二连三实施后,原本依靠自己是皇亲国戚的身份结党营私为所欲为的风气大大得到好转,京城里流传着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不仅如此,当时还有一个更加流行的词汇叫“包弹”,这玩意跟弹幕长得像双胞胎,可事实上是个实打实的褒义词。在当时,如果评价一个人有“包弹”那就表示这个人是好人,相反,说一个人没有“包弹”那就表示这个人不是个什么好人。

老包是嘉祐七年,也就是1062年去世的,他是自然死亡,老包那一年64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其实,老包还有很多其他的响当当的有意思的外号,比如包青天、包家、黄河清、包黑子。每一个外号都有好长一段故事,这么一说,包拯真是一个有故事的男同学。

老包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他别说是在宋代,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他都是一股清流。

在古代人们纪念一个人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将它写进书里让他万古留名,据不完全统计,与老包有关的戏剧,完整剧本的清官断案戏有十六七种,其中包拯断案的就有十一种之多,有无名氏的《陈州粜米》《合同文字》《神奴儿》《盆儿鬼》,关汉卿的《蝴蝶梦》《鲁斋郎》,郑廷玉的《包待制智勘后庭花》,李行道的《灰阑记》,曾瑞卿的《留鞋记》,武汉臣的《生金阁》,还有一种是科白不全的《张千替杀妻》

也正因这些优秀剧本的口口相传,后世对于包拯这两个字的描述,多了很多奇幻的色彩。元杂曲中,老包被塑造成半人半神、可以上天入地的判官形象。小说《龙图公案》里的包拯,既维护皇权,又刚正不阿,替民众伸冤,显示了一个清官所具有的正直品质和内在魅力,他有智有刚,是日断阳夜断阴的下凡星宿,与元曲逐渐神化的包拯相比,明代的包拯神通广大,上至玉帝,下到阎罗,对包拯有求必应,有的地方神,更受他驱使。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在中国武侠小说中有开山鼻祖地位的《三侠五义》中的包拯,是一个集民间包公形象之大成,使包拯不畏强暴、刚正疾恶、处事干练的形象最为饱满、得以更广泛地流传。特别是小说中详细增加了包拯的身世,包拯的三口铜铡由来,开封三宝(古今盆、阴阳镜、游仙枕)的由来,开封四勇士(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的来历,开封师爷公孙策的来历,展昭、白玉堂等人的来历等内容,及其大量包公断案和侠义之士游行乡里除暴安良、为国为民的故事,把包拯形象推向顶峰。

在关汉卿的《窦娥冤》里,所有人都不能解决的冤假错案只有通过包青天来才能解决,他一出现,让蒙冤多年的窦娥都洗刷冤屈,更不用说在其他的剧本里,老包成为上可以比肩玉皇大帝,下可以统领地狱的人物。

这些传奇中的妖魔化的东西当然都不是真的,要知道,老包是个真实存在的人,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个人就有人的那些臭毛病,比如自以为是,这个毛病老包当然也有。因为这个原因,他还入了下属的套儿,被下属给套路了一下。

有次有个有钱人因为犯了事入了监狱,这个人不想受到皮肉之苦,他就偷偷塞了钱给一个小吏。小吏在老包身边待久了,知道他这个毛病,当天晚上就跟有钱人串通一气,约好第二天在老包面前演一出戏。第二天,有钱人刚被押了上来,小吏就上前去开始往死里骂他,造成一种小吏欺负犯人的假象。果不其然,老包也这么认为了,他当下也没管那个犯人,原本要打犯人的事都挪到了这个小吏身上。

最终有钱的犯人逃脱了皮肉之苦,而他的善良被小吏给利用了,小吏掐准了他这一点,钻了一个空子,赚了一笔钱。

这当然是老包的一件错事,老包被后世的人给送上神坛,事实上历史中的包拯,有太多美好品质,比如刚正不阿,严于律己,这对于正常凡人来说,都是一件难事,可包拯不仅自己一生都坚持这个原则,对自己后代都不松懈半分。据《宋史》载,包拯对后代管束极严,曾立誓:“后代子孙做官,若有犯贪污受贿行为的,不能放回到同宗姓本家中,死了不能葬在包家祖坟里,不服从我的意愿,就不是我的子孙!”

有一句话说的是,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知道了社会的各种不堪后依旧怀有对这个世界最深的爱。

包拯所处的时代并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坏,每个时代都有其好与坏,可他在那个时代坚持自己的freestyle,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他都勇敢做自己,这一点,即便跨越千年到今天,也是大多数人所做不到的,也正因如此,无论是包拯同一时代的人,还是后世之人,都以各种方式去纪念他,与其说人们怀念他,倒不如说人们怀念一种美好品质。就像《窦娥冤》发生的那个时代,那是一个社会阶层被摆放在明面上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分为四个阶层:蒙古人、色目人、南人、汉人。而在汉人中,读书人的地位更是低到可怕,读书人的地位比乞丐妓女都低。

越是黑暗的时代,人们越是呼唤英雄,需要抓住那一丝微渺的光。而在这样混乱黑暗时代的推波助澜之下,包拯因自身的光辉品质一次又一次被人们送上神坛,让人觉得更为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