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笑,德云甜了芳华 9.2
7.13万字 0.1万次阅读 1.2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第八章 相声与快板 2023-12-01 14:38:44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
    作品总数
  • 7.13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8章
简介

德云女孩是一群热爱传统曲艺艺术,爱听德云社相声的女生。他们有热情,也有困苦;有追求,也有低谷。在人生的一些阶段,是相声陪伴她们走过了艰难岁月,是相声陪伴她们经历了人生起伏,也是相声见证了她们的成败悲欢。她们被相声启发,她们因相声喜悦。她们愿意成为传统文化接续传承的光,和“他们”一起,连缀成星河!

第一章 去北京小剧场

八岁的你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很多人以为八岁是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年纪。女孩子的八岁,梦都是巧克力做的。可想象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我的八岁,塞满了五花八门的课:钢琴课、葫芦丝课、古筝课、美术课、游泳课、舞蹈课、阅读课、奥数课……不知疲惫为何物的老妈,甚至给柔柔弱弱的我报了跆拳道课。唉!真叫人抓狂。

我无数次提出反抗,但反抗无效!

“这叫广撒网。”老妈振振有词,“每门课都上一下,才能筛选出你到底喜八岁认识德云社

一张条桌,一块醒木,一袭大褂,一方舞台。

你一出场,便照亮了我的时光。

我和相声的缘,从德云开始。

我和德云的缘,从八岁开始。

欢什么课呀。而且,' 琴棋书画' 门门都会,' 吹拉弹唱' 样样精通,这是优秀小孩儿的标配呀。”老妈的思路就是如此奇特。照这样“广撒网”,我仅存的几条“兴趣小鱼”

早晚会从网缝里被挤压出去。

小孩儿的烦恼就是:你永远别想

说服大人。于是,我那本该冒着甜丝丝巧克力味儿的八岁,日子过成了一个团团转的陀螺。终于有一天,陀螺转不动,也不想转了。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一直沉默,一句话也不想说。老妈看我整天闷闷不乐,也是无可奈何。她总在我的耳朵边很理直气壮地絮絮叨叨:“谁不想让自己的小孩儿变得优秀呀?妈妈这么做有错吗?”

是呀,有错吗?妈妈一遍一遍地说,但是,看到越来越沉默的我,终于,她的语气变得没那么理直气壮了。

在一次去上跆拳道课的路上,我更是抑制不住地流眼泪。老妈吓了一跳,在摸摸我的脑门儿,确认我没有发烧的情况下,她终于不再坚持了:“好吧。跆拳道课不上了。什么黄带、绿带、黑带,都见鬼去吧!咱们听相声去!”老妈把电动车一拐,朝另一个方向驶去。

说到相声嘛,我倒是有些朦朦胧胧的印象,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但没有太多的感觉。不过,至少相声比跆拳道课有意思吧,想到这个,我的心里开始有点小兴奋。

电动车“吱嘎”一声,在一个大木门前停了下来。我仰头看,只见高高的门楣上,写着“德云社”三个大字。两边还有一副对联:“学笑艺为衣食雅谐共赏;奉高朋孝父母亲和天下。”

“这是德云社天桥剧场。”妈妈买了票,拉着我走进剧场。

不大不小的剧场里,一方舞台,两边的柱子上也写着一副对联:“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舞台下摆着一把把木椅和一张张方桌。我们刚坐下,台上的演出就开始了。

一张条桌,一方舞台,两个身穿蓝布大褂的演员走上台,弯腰鞠躬。

甲:大家都说您聪明,脑子转得快。

乙:哪里,哪里。

甲:那我是不是可以化验化验您?

乙(一脸无辜的表情):化验我?(人们哄堂大笑)甲:就是我说个灯谜,叫您猜猜,看您脑子怎么样。

乙:那叫智力测验,考验考验我。

甲:你听着,一棵树上落着十只鸟,用枪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鸟?

乙:这个好算,还有九只鸟。(我在台下狂点头)甲:不对,一只都没有了。

乙(疑惑表情):为什么呀?

甲:全飞了。(哦……台下发出一阵恍然大悟声)乙(不服气):你这是故意绕人,我没做好思想准备。

甲:好,那这个不算,我再说一个。鱼缸里有十条鱼,用棍儿打死一条,鱼缸里还有几条鱼?

乙(迅速抢答):一条也没有了!剩下的全飞了!(观众哄堂大笑)甲:错!你家鱼会飞呀?

乙:哦……那还有九条鱼。

甲:错!鱼缸里还有十条鱼,死的那条,在鱼缸水里漂着呢。

哈哈哈,智力测验?

我的最爱!我忙侧耳倾

听。

声。它让郁郁寡欢了很多天的我

快乐到起飞,也让沾染了这快乐

的路人心花“路”放。

原来,笑是可以传染的。一

个人的笑,如同一颗种子,撒到

马路边,一路生花,这如花的笑

靥又在每个路人脸上绽放。一

个人的欢乐,带来了一群人的欢

喜。而今天这欢喜的源头,便是

相声,德云社的相声。

我问妈妈:“为什么这个绕

口令我说不好?为什么刚才说相

声的叔叔却能说得那么好?”

啊?哈哈哈哈哈……好逗好逗!

我笑得前仰后合。妈妈也在笑,不过,我感觉她笑得有点若有所思。

接下来,好几个相声轮番登场。

《报菜名》《卖布头》《绕口令》……每一段相声都让人捧腹大笑。

演出结束,从德云社天桥剧

场走出来,我意犹未尽,学着刚

才相声中的绕口令,念念有词:

“红鲤鱼绿鲤鱼和鱼,哈哈哈,不对不对!”我再念:“红鲤鱼丽鲤鱼和驴!哈哈哈,还是不对。红

鲤鱼绿鲤鱼和梨!”

身边路过的行人都听得忍

不住笑起来。瞧—这就是相

妈妈说:“他们天天都在刻苦练功啊。就像你们天天做算术、背课文、默写单词一样。”

啊?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人?!

全世界都在竭尽全力教你飞得更高,唯有这些有趣的相声人,他们在刻苦练习、想方设法把你逗笑。

妈妈看着沉默了好多天的我又欢快如初,思索了一下,下定决心似的提议:“要不,你从那些五花八门的课里,挑选一两门你最喜欢的。其他不想上的,就不上了吧。”

哇!幸福来得太突然。我简直被幸福冲昏了头脑,不太相信地问:“真的吗?难道您不想让我成为优秀小孩儿了?”

妈妈笑了笑,问我:“你

说,刚刚听的相声里,那几

道智力测验题并不难,可为

什么一般人都会答错?”

“为什么?”我被妈妈

问得摸不着头脑。

妈妈说:“因为很多人的思维太固化,就像那段相声里问的' 剩下多少',很多人凭感觉就要去做减法。”

“可,这跟我上那么多课有什么关系呢?”我更不明白了。

“这说明,很多人考虑问题、做事情不能随机应变,不能因地制宜,不能设身处地。”妈妈突然有点愧疚,“就像你老妈我一样。大多数人心目中的优秀就是全能。于是,我也跟着这么认为,根本没有考虑你的感受和兴趣。”

“那……”我问妈妈,“现在你觉得什么样的小孩儿是优秀的?”

“哪有什么优秀?!哦,不……”妈妈笑得很大声,“一个快乐的小孩儿,就是优秀的小孩儿!”

哇哦!幸福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到来啦!好开心!一场相声让我重新拾回了久违的快乐,而妈妈却从相声里知道了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不过,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我好喜欢!

很多年以后,我读到郭德纲先生在一本书里写的:“相声就相当于剃头、修脚、赶大车、当厨子,是一门手艺。当年,相声不是为了讽刺人,不是为了教育人,不是为了歌颂谁,什么都不为,就是为了活命。说相声的人就

是为了活命,观众是为了找

乐……如果说从我的节目中

你感悟到什么,那是你自己

的事,与我无关……”是呀,就如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从一段相声中也会有不同的收获。郭先生这段话,貌似漫不经心,其实深藏着人生的哲理和智慧。

沉下去的是积淀,浮上来的是笑脸。

有时候,我很感激世界上竟然有这样一种存在。一张条桌,一块醒木,一袭大褂,一方舞台。你一出场,便照亮了我的时光。

在我疲惫、烦躁、无助、孤独、伤心时,有相声相伴,有德云相依,所有的不快就都烟消云散,整个人都是放松的。就像小雀在晨光中啄着蓬松羽毛那样悠然自得,就像鸽子在晴天屋檐下咕咕叫那样气定神闲,就像人们在初夏夜躺在茵茵草地上舒平四肢那样闲适恬淡。

对于和相声的相逢,和德云的相遇,说了这么多,其实,不用说,也不需说,笑就完了。

一个人带火一份情结

“桃叶儿尖上尖,柳叶儿就

遮满了天……”

两句《探清水河》小调儿一出口,身边立刻冒出好几个小伙伴一起开始唱—

“在其位这个明阿公,细听我来言呐……”

在那个试卷满天飞的高三,唱唱《探清水河》小调儿,聊聊相声,玩一玩相声里的所有的花团锦簇绝不是偶然和凑巧,而是落在尘埃里的种子,

生出了满地的欢喜。

“数五子”“绕口令”“猜谜语”以及“成语接龙”的游戏,成了我们下课时间难得的休闲。

一到课间,我的几个小姐妹就跑过来,嚷嚷着跟我玩“数五子”。这个游戏我们最早是在德云社的一个传统相声《数五子》中听到的,然后就着了迷。

一个小姐妹先说:“听好了!说—桌子上放着一双筷子,筷子下面有个盘子,盘子里摆着个勺子,勺子里盛着个鸡爪子。

哈哈哈!桌子、筷子、盘子、勺子、鸡爪子—五子齐了。该你们了,接招吧。”

我欣然应战:“让我来—我新买了一件褂子,褂子上带着个帽子,帽子下连着个领子,领子下有几枚扣子,扣子两边是俩袖子。哈哈哈!褂子、帽子、领子、扣子、袖子—五子齐了!

接下来该谁了?”

甚至,我和我的小姐妹们还

经常学着相声中的样子,玩分角

色表演。只不过,我们表演的是

课本中需要背诵的片段。比如

分角色表演《鸿门宴》。到现在,我还记得我们表演“项庄拔剑起

舞”的场面呢。事实证明,这真

是背诵古文的绝佳方法!

现在想来,我们高三的快

乐,一大半来源于相声。

大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

觉得学习和考试的压力顿时减

轻了不少。

在玩玩闹闹中,我发现身

边喜欢相声的人越来越多,但

这众多的喜欢可是来之不易。

曾几何时,相声几乎从人

们的生活中绝迹。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品

的出现,或青春或狂野或文艺的

流行歌曲的火爆,男团女团日剧

韩剧美剧的风靡……各种五花

八门的娱乐形式,填满了人们有限的业余时间。就好似你走在美食街上,烤串凉皮小龙虾、爆肚卤煮和面茶……美食数不胜数,可你的胃口就那么大,你只能在众多美味中挑来选去。娱乐也是一样,你的业余时间就那么多,时间成了奢侈品。到底要把有限的时间分配给谁,就要看谁更能“深入你心”。

和众多新生娱乐节目相比,多年来一直一成不变的相声明显处于下风。它没有小品表现力强,没有流行歌曲朗朗上口,没有各种影视剧感情细腻。很长一段时间,相声被年轻人戏称为“老古董”。那个时候,谁要是喜欢听相声,谁就会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

种种迹象表明,“相声已死”

仿佛已成定局。

为了让相声这门传统曲艺

活下去,当时的相声界也做了

不少努力,但是收效甚微。

很多曲艺家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宣扬相声,但是,在满是烟火气的大众眼里,“传统文化”好像离自己太遥远。于是,有些曲艺家想出另一种方法:白送。送票、送鸡蛋,只要您来,什么都能往外送。可想而知,靠这样的方法得来的观众,大多是想占点小便宜的,他们的目标是鸡蛋,而不是相声。

日复一日,养鸡场被救活了不少,可相声却被降低了好几个档次,沦落到要靠“赠品”拉观众的地步。

德云社就是在这样无人喝彩的背景下出现的。

那时刚刚二十岁出头的郭德纲来到北京,在天桥创办了德云社。他说:“相声是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咱们是手艺人,不要把它想得特别高尚。”

“牙佳为雅,人谷为俗。”在郭德纲眼里,传统艺术绝对不应该是清高的、严肃的、古板的,它应该是温和的、友善的、活泼的、有灵气的、平易近人的。郭先生如同一个人间烟火的收集家,清早起来一出门,三两好友打了个照面,问候一句“您早”,这在他眼里就是艺术;在烟火气十足的小巷子里,吹着懒懒的晚风,在夜市小吃摊边吃边唠,在他的眼里也是艺术;茶余饭后,邀三五好友来家坐坐,云山雾罩、海阔天空胡侃一顿,在他的眼里还是艺术。

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他把平时的所见、所思融入自己的相声中。

放低姿态,用最通俗的方式来演绎相声。相声艺术来源于老百姓,再让它回归到老百姓的眼里、心里、耳朵里。

假的东西太多,抽假烟、喝假酒、看假球、听假唱、穿假名牌儿、戴一假头套,天底下就王八是真的,还叫甲鱼。

人和猪的区别就是:猪一直是猪,而人有时却不是人。

如果你认为人人身上皆有善,那你还没有遇到所有人。

大金链子小金表,一天三顿小烧烤。

问君何所有?烤串和啤酒。

要不是打不过你,我早就跟你翻脸了!

我要了份鱼翅炒饭,用三双筷子愣没找着鱼翅。

你能告诉我鱼翅在哪里吗?厨师说:我叫鱼翅。

高雅不是装出来的,孙子才是装出来的。

……

这些相声小段,如同一个立于街头巷尾的俗人的随意调侃,让人忍俊不禁,开怀大笑。但回头细细一品,又不只是调侃。

当然,也有人会对郭先生这样的“调侃”

颇有微词。比如,“穷人站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钩,钩不着亲人骨肉;有钱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枪棍棒,打不散无义宾朋。”有些人觉得郭先生这样的言语有些过分,但你不觉得这跟《增广贤文》里“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郭德纲先生出身草根,经历过人间百态,体味过世态炎凉,他的相声中包含了对人性独到通透的认知。他嬉笑怒骂,有怼天怼地的气魄,也有情真意切的感恩。“三分能耐,六分运气,一分贵人扶持”“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

就是这样的低姿态、真性情,让郭德纲先生深入人心,也让人们心中那份对传统曲艺文化的敬爱得以复活。一时间,冷清多年的相声又被人们津津乐道,天桥小剧场很多相声专场的门票经常是一票难求。

看来,这个世界很包容,允许有人喜欢高雅的音乐剧,也允许有人喜欢接地气的相声。就像人们的一日三餐不能都是山珍海味,也得有点油条大饼调调味儿。郭德纲先生不是高高在上的米其林餐厅的厨师,他是民间小吃的烹饪家,会在热火朝天地煎炒烹炸的时候,不忘抬头笑眯眯地问排队等吃的食客一句:“怎么样?这个口味儿您喜欢吗?”

他的相声就像沸腾的锅里咕嘟咕嘟冒出来的热气泡,俗气、鲜活又热闹。气泡炸裂,迸出来的是一串串笑声。

郭德纲火了!德云社火了!相声火了!

曲艺火了!一个人唤醒了人们对相声、对曲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苦尽甘来,郭德纲先生感慨万千:“一路走来,经历各种坎坷、各种不顺和阻碍,终于我也看到了花团锦簇,也看到了灯彩佳话。那一夜,我也曾梦见百万雄兵。”

很多人只看到了郭先生的花团锦簇,以为他的成功纯属偶然,以为他凑巧站到了曲艺界重新洗牌的风口。毕竟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其实,不然。

所有的花团锦簇绝不是偶然和凑巧,而是落在尘埃里的种子,生出了满地的欢喜。

一声洪亮高亢的《叫小番》把我从梦里吼了出来。我迷迷瞪瞪地揉着眼睛,十八核大脑飞速运转:“我是谁?我在哪儿?

我在干吗?”人生三连问后,耳边悠悠地传来郭德纲先生不紧不慢的声音。

我兴奋得差点儿从床上弹起来。

“难道我是在小剧场听相声?或是在郭德纲于谦相声专场?”我猛地睁开了蒙眬惺忪的眼睛。

一时间,掌声、喝彩声、说唱声,陡然消散。周围漆黑一片,漆黑中有一丝亮光在枕边闪烁。我把相声伴我入眠

明明很好笑,你却在睡觉。这其中的美妙,不试,你怎么会知道?

“一见公主盗令箭,不由得本宫喜心间。

站立宫门,叫小番。”

手伸向闪着亮光、倒放在枕边的手机。拿起手机,关掉正在播放着的相声。

我摇着头笑了笑:这哪是在小剧场啊,这不是在家里睡觉呢嘛。

没错,我“又双叒叕”听着相声睡着了!

我把手机扔到一边,翻了个身,舒舒服服地继续睡去,一夜无梦。这是第几次听着相声入睡,我已经记不清了。不过,要说这个习惯的养成,还得从高考那年说起。

高考哇,让人欢喜让人忧,让人期待又让人愁。对于经历过高考的我来说,最怕的不是上考场,而是查成绩;最最怕的不是查成绩,而是等待查成绩的日日夜夜。特别是要出成绩前的那几天晚上,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作辗转反侧,什么叫作彻夜难眠。

睡不着哇,睡不着!

睡不着的滋味儿可真难受。躺在

床上的我,就像在油锅里煎着的鲜虾,不到一秒钟就得翻一次身。我越躺越急躁,越躺越心慌。于是,我使出传统催眠绝招:数羊、听音乐。数羊数出羊圈味儿,听歌听到耳抽筋儿……各种方法都试了个遍,可我还是“人间清醒”。

没办法,我只好打开手机随意翻找着能听的音频。突然,一个合集跳了出来—郭德纲超清经典相声集(伴随入眠版)。

相声伴眠?我半信半疑地点了进去,心里直犯嘀咕:“相声那么好笑,这不得越听越兴奋啊?怎么还能伴随入眠了?”

不过死马就当活马医,先听听再说。

没想到,一点开郭德纲的相声,就一发不可收了。郭德纲和于谦一捧一逗,外带时不时地抖一个小包袱儿,逗得我躺在床上咯咯直笑。多少天的紧张和焦虑一扫而光,紧绷的神经一下子彻底放松。这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让我如同飘在云端,轻飘飘、晕沉沉,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早上醒来,满血复活。

接下来每个难熬的夜晚,我都是这样听着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哈哈一笑,分了心神,只需几分钟便坠入甜梦。从此,便迷上了这个助眠神器—相声。

说相声是“助眠神器”,很多人不以为然:“这相声得多无趣,才能把人给听得睡着了呀?”

明明很好笑,可你却在睡觉!不是无趣,是什么?

对于这种质疑,我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直到有一天,无意间听到了郭德纲先生的一段采访,我心里才顿时有了答案。

听着相声能睡着,不是因为相声催眠,而是因为听这个能让人彻底放松下来。郭先生为此还讲了一个小故事—

相传民国有一位说书先生王少堂。有一天,一个大帅请王少堂老先生去说书。没想到这位大帅听着听着竟然睡着了。老先生觉得非常郁闷,怀疑是因为自己说得不好,才让人家听书的人睡着的。但是老先生离开的时候,大帅的管家却给了他很多赏钱。老先生感到很愧疚,不好意思收赏钱。哪想管家一定要他收下,并且对老先生说:“不是您说得差,恰恰相反,是您说得太好了。”老先生很好奇,问对方何出此言。管家说:“大帅为国事操劳,每天日理万机,各种烦心事太多,已经失眠多日了。您说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大帅听得津津有味,一时间把那些烦心事给忘掉了。这样一放松,也就睡着了。”

这么一看,相声能陪伴人们入眠

并不是因为枯燥无趣,而是因为它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缓解了人们的焦虑情绪,让人彻底放松下来。精神一放松,人自然而然也就睡着了。

在这里,我还要悄悄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就是伴眠的相声最好选你已经听过好多遍、烂熟于心的相声。比如,郭德纲先生说的《丑娘娘》,我已经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听到上句,就知道下句要说什么。熟悉的相声可以让人放松,不必太在意其中的包袱儿和情节。

还有就是,相声的音量不要太大,太大容易让人兴奋起来;当然音量也不能太小,声音太小,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最好是如同悠扬的笛声远远飘来,需要你侧耳倾听才能听得清楚真切。

这个时候,你的全部身心都集中在“听”上,外界的纷纷扰扰都与你无关。世界上只剩下了两种声音—你的呼吸声和相声的声音。

其实,这个时候听相声,新鲜不新鲜,笑与不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熟悉的声音,这驾轻就熟的感觉。如同起床后习惯性走向卫生间,吃饭前习惯性拿起湿纸巾,睡觉时习惯性打开相声,这已成为睡前必不可少的仪式。

也许你不知道,听着相声入眠,还有一个隐藏功能,这也是我最近才发现的:相声伴眠还能“涨知识”呢!

前几天,我做了一篇文言文阅读题,里面有一个小题是这样的:文中的“大登科”和“小登科”分别指的是什么?

一看到这个小题,我就生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毫不犹豫地提笔就写:大登科指的是金榜题名,小登科指的是洞房花烛。答完题我猛然反应过来:这不就是我前天晚上睡觉时,听过的相声里面讲的嘛。

这份意外的收获真的带给我很大惊喜。每天都听着相声入眠,在潜移默化中,我的知识面竟然也得到了扩展。在相声里,枯燥乏味的知识都变得有趣起来了。相声用它幽默轻松的方式告诉我为人处世的方法,还有文学常识、传统礼节等。比如,吃饭时哪个座位是主位,茶壶应该怎么摆放,敲门时应该敲几下……在相声陪伴我入眠的无数个夜晚里,这些知识也不知不觉地深入我心。

现在的我,养成了“无相声,不入眠”的习惯。相声伴我入眠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我知道像我一样用相声伴眠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庆幸的是,各大网站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各种高清相声伴睡合集出现在各大App 上,很多合集还贴心地把过于高亢的唱段删除了。这样一来,半夜被《叫小番》吵醒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了。喜欢相声的人们终于可以在删减版相声的陪伴下,睡得更安稳、更香甜了。

郭德纲先生在一首

定场诗中说:“天为罗

盖地为毯,日月星辰伴

我眠。”对喜欢相声的

人们来说,伴眠的不仅

仅是日月星辰,也不仅仅是风声雨声,还有挚爱的相声。

风声雨声听着闹心,唯有相声深入我心。在最最容易“emo”

的深夜,还好有相声陪伴。

望着窗外忽明忽灭的点点星光,枕边放着德云社的相声,又是甜梦安睡的一夜。

“如果你被《叫小番》吵醒,啊……那是我的催眠曲。”

嘿!朋友,今天睡觉的时候,你听相声了吗?听着相声入眠的美妙,不试,你怎么会知道?

说到德云社的小曲儿,《探清水河》必然是妥妥的TOP1。

一袭大褂步翩翩,手握一柄纸折扇,流光在眼波里辗转,韵味在唇齿间闪现。笑语清歌传佳音,似梦回桑竹桃源。小辫儿张云雷一声“姑娘叫大莲”一下子点燃了全场,台下一片莹莹绿海涌动。唱到那句“日思夜想的—”“绿海”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狂奔的激情,齐声咆哮:“辫儿哥哥!”

哇!那场面、那阵势,简直就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我敢打赌,如果你置身这片绿海,肯定也会心潮澎湃,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吼两句。

唱不完的曲儿

DJ 版《探清水河》,蹦迪版《大西厢》,rap 版《休洗红》……

这不是我认识的小曲儿。

不!这还是我认识的小曲儿。

很多人不禁感慨:“本是蹦迪的年纪,却生生喜欢上了听曲儿。”

仔细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很多女孩耳机里听的,不再单单是流行歌曲,还有太平歌词和京剧等的各种曲目。

改编版的《休洗红》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疯狂流传。那天,我拿着手机正在听“德云男团”改编的rap 版《休洗红》,我的小姐妹在旁边刷短视频。听见我这边手机里的曲儿声一起,她立刻凑了过来:“这是啥新歌呀,还挺好听的。”我没接话,顺势把手机往她那边推了推,示意她继续听下去。

栾云平、孟鹤堂、周九良、秦

霄贤四位各持一柄题字折扇,身穿大褂往台上一站。那舞台灯光一

打,个个气场十足。四人一开唱,便惊艳全场:“说学逗唱,众生的哀乐喜怒,博您一笑,传承说话的艺术。

观众亲人是咱的衣食父母,继往开来是相声人的态度……”传统小曲儿《休洗红》在四位的唱腔加手势演绎下,竟然有了“哟哟,切克闹,煎饼果子来一套!”的嘻哈风味。我听得入了迷,而我的小姐妹,竟然随着rap 的节奏在摇摆。

当我告诉她这是传统小曲儿《休洗红》的改编版时,我那个沉醉其中的小姐妹迫不及待地开始搜索传统版《休洗红》,并说:“让我听听原版是什么样的,没想到小曲儿竟然还这么好听!”

瞧吧!传统曲艺就这样成功圈粉啦。

这时候,“杠精”往往就上线了:这样的改编简直是不伦不类,而且你都改编成这样了,那还能算是传统吗?其实,经过改编的曲儿,与传统的曲艺并不是矛盾的。它是为传统的小曲儿打了个招牌。就好比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一壶包装陈旧的老酒,淹没在众多包装精美的名酒之间,人们不会留意。这时候,你该怎么办?你得先让人注意到这壶老酒呀。注意到了,才会有人去试着品尝。尝一尝,才会

惊喜地发现这壶老酒的醇香。

曲艺也是一样。首先你得

让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知道有

这门艺术。然后他们才会去试着听。听了以后才会惊喜地发现—哇哦!没想到传统曲艺竟然这般朴实无华、韵味十足!

你看,前有千千万万普通观众从电影院、迪厅转战到了小剧场,后有我的小姐妹,因为一首改编的《休洗红》而爱上了传统小曲儿。

很多年轻人不太熟悉的传统的东西,只有被发现,才可能谈得上被喜欢、被传承。

对传统曲艺的改编可谓“以人为本”的典范。就像是给传统曲艺穿了一件时髦的外套。它把一些严肃得有点古板的传统曲目,加入了流行的音乐节奏。音乐一起,小节奏一打,让人不得不爱。传统的曲词配上现代炫酷炸场的音乐风格,纯纯就是一个“反差萌”。传统曲艺与现代元素融合,有令人瞬间就来精神的电音,还有传统韵味十足的唱腔,真是让人越听越爱听,越品越上头。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上头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很好奇,立刻想要去搜一搜传统的曲目到底是怎么唱的。

这么一来,探索传统曲艺之路就此拉开帷幕。

细细想来,德云社的曲儿大体

来自以下几类:

一是太平歌词。比如《休洗红》《白蛇传》《太公卖面》《鹬蚌相争》《层层见喜》《大西厢》《劝人方》《秦琼观阵》《韩信算卦》《游西湖》《大实话》等。

太平歌词是相声演员四门基本功课之一。“说学逗唱”里的“唱”主要指的就是唱太平歌词。说起太平歌词,它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呢。

相传,清末慈禧太后经常宣召民间艺人去演唱。有一次,一位老前辈进宫去唱莲花落。慈禧太后听后大喜,称赞道:“他唱的是文武忠勇孝贤良,颂扬的是国泰民安。”于是,便赐名“太平歌词”。

太平歌词的曲目也很多。一曲《白蛇传》就能让我们走近那个风景如画的西湖,去听一听“那杭州美景,盖世无双”;一曲《大西厢》就能让我们见证崔莺莺和张生的绝美爱情,一声“奴家崔莺莺”永存心上;一曲《大实话》话出多少人情世故,那一句“我劝诸位,酒色财气君莫占,吃喝嫖赌也莫沾身”至今难忘。

二是北京小曲儿。比如《探清水河》《照花台》《买药糖》《送情郎》《画扇面》等。

德云社立足北京,京味自然少不了。比如大火的《探清水河》就是北京小曲儿。北京小曲儿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曲艺。提到北京小曲儿,清末民初,在北京有名的唱家中,有位赵俊良先生,他的《十二重楼》《绣麒麟》等深受大众喜爱,红极一时。德云社的小曲儿从赵俊良先生的作品中借鉴了很多。

三是鼓曲。比如《百山图》《风雨归舟》《丑末寅初》《重整河山待后生》等。

鼓曲有很多种:京韵大鼓、京东大鼓、西河大鼓、铁片大鼓等。郭德纲先生早年在舞台上有很多鼓曲作品。比如:西河大鼓《潘杨讼》《灞桥挑袍》,铁片大鼓《罗成托兆》《高亮赶水》等。

后来,张云雷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孟姜女》《探晴雯》是京韵大鼓。

四是戏曲。比如评剧《花为媒》 (特别是“夸月娥”选段,是辫儿哥留过的作业哟)、《乾坤带》《秦香莲》等;京剧《挡谅》(大林和陶阳版)、《武家坡》(大林和小辫儿版)、《锁麟囊》《红娘》《卖水》,还有张云雷京剧版的《你快回来》等。

当然,这些只是我简单的盘点,并不全面,也不那么专业。

很多人听了德云社的曲儿,会惊叹:DJ 版《探清水河》,蹦迪版《大西厢》,rap 版《休洗红》……这不是我认识的小曲儿。

不!这还是我认识的小曲儿。它只是披了一件时尚的外套,欢脱地跳到你面前,笑嘻嘻地勾起你的喜欢。

就这样,改编版小曲儿成功地为传统曲艺圈了粉。让余音绕梁、意味深长的传统曲艺重新走进大众视野,让这经典古韵一直延续传唱。

听着合辙押韵、古韵悠长的小曲儿,品着佳句迭出、古色古香的曲词,在传统曲艺的熏陶下,不知不觉中,我的知识储备也得到了丰富。

上课时,老师讲到康茂才、陈友谅的内容,我听了上句,就知道下面要发生的故事,因为《挡谅》早已带我了解了康茂才和陈友谅的肝胆相照。

当我的小姐妹深夜在朋友圈发伤感文案时,我可以给她讲讲《劝善歌》里的妙言要道。

无聊时分,我可以和三五好友聊聊《锁麟囊》中的爱恨情愁。

长辈庆寿,回到老家,老妈叫你说点吉祥话,面对着七大姑八大姨期盼的目光,我猜,听过小曲儿的你断然不会为此感到头疼,小嘴一张,就能吐出一连串的吉祥话:“寿星秉寿万寿无疆,寿桃寿酒摆在中央。寿比南山高万丈,彭祖爷寿活八百永安为康。”

这就是娱乐性、实用性极高的小曲儿,这就是传统经典的小曲儿,这就是永远都唱不完的小曲儿。

去北京小剧场

无精打采来,笑逐颜开去。

一壶清茶,一盘瓜子,

一份干果,两三个小时。

大家好不好奇,像我们这般正值青春年少、活力四射的孩子,课余时间都在干些什么呢?是在充斥着强劲音乐,满是各种电子游戏设施的电玩城里放飞自我,还是在灯红酒绿、鱼龙混杂的街边小酒吧里花天酒地?抑或是在光怪

陆离的迪厅肆意摇摆?

大错特错!都不是,对于很多女孩来说,古韵浓郁的小剧场也是不错的打卡地。

摇一柄折扇,漫步在长街上。

长街的尽头,坐落着德云社的小

剧场。慢悠悠地踱进小剧场,品

一杯热茶,暂且抛去心中的杂乱,任凭口若悬河的先生们,三言两

语把你逗笑。你顺势就沉浸在这

突如其来的欢快中,好不惬意。

茶余饭后、郁郁寡欢时,去

德云社小剧场听场相声。听上一

段神清气爽,听上两段解压解乏,听上三段眉开眼笑。

一壶清茶,一盘瓜子,

一份干果,两三个小时。

在小剧场里打发一下午时

光,定会让你无精打采来,

笑逐颜开去。

怎么样,你是不是也

迫不及待地想走进小剧

场,沉下心来去听一场相

声了?哈!那正好,今天

我就给大家来一个德云社

北京小剧场的观光指南。

德云社的北京小剧场分布在北京西城区和朝阳区,一共有六个小剧场,德云社的各个演出团队常在这六个小剧场里演出。

说到这儿,有的小姐妹就会问了,这些团队是按照啥规定分的呢?那我就在介绍六个小剧场之前,先来简单地介绍一下德云社的演出团队吧。

迄今为止,德云社正式的演出团队一共有九个,外加一个青年队。除了八队常驻三庆园,其他队都是在各个小剧场轮番演出。

一队、二队、三队……这些小分队的排序,跟相声演员的能力没有任何关系。并不是一队的队长队员能力最强,九队的队长队员能力最弱,而是每一队中演员的演出实力都是不相上下的。

其实,这就像平常我们上学时的分班,由于人数众多,需要把孩子们分到不同的班里。分班是随机的。德云社的分队也一样,分队标准不是能力差别,而是单纯为了方便演出、方便管理。

团队分好了,那么这些团队都在哪里演出呢?德云社的小剧场都在哪里呢?

首先是地处繁华地带的广德楼小

剧场。广德楼小剧场是北京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园之一,坐落在著名的大栅栏。大栅栏位于西城区前门大街西侧,是北京著名的古老街市和繁华的商业街。整条大街整洁宽敞,街道两边商铺林立,老字号众多。吃的、喝的、用的,一应俱全。

大名鼎鼎的广德楼小剧场,门面却不大,夹在两个店铺之间,你要是不仔细看,还真不一定能发现它,但是真正推开门走进广德楼,你会陡然生出一种《桃花源记》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感觉。

一进门,影壁墙下和旁边的墙上,陈列着马三立、骆玉笙、刘兰芳等曲艺老前辈们和名角儿们的手印。再往里走,就到广德楼小剧场的里面了。不得不说,广德楼小剧场可真不小,险些都能用“一望无际”来形容了。它拥有二百多个软椅,楼上楼下共有十个豪华包厢。剧场内部的高雅气派和外面不算大的门面形成了一个大反差。

大栅栏本身就是一个富

有古典文化气息的地方,德

云社在这块寸土寸金的地方

竟然开了两家小剧场。

广德楼小剧场的斜对面就是三庆园小剧场,三庆园是八队的主场。可能我说八队你没什么印象,但我如果说八队队长张云雷,你一定知道。

三庆园的历史十分悠久,它是京剧发祥地之一,曾号称京城七大戏园之首,同时也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戏园之一。史料记载,1790 年,为庆贺乾隆八旬寿辰,扬州盐商江鹤亭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徽戏戏班,取名“三庆班”。1796 年,“三庆班”与宴乐居合营,“三庆园”戏楼正式成立,开始了以演戏为主业的戏园经营。这样看来,三庆园已经有长达二百余年的历史了。后来,三庆园历尽沧桑,几经修复,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德云社三庆园小剧场的门面也不大,门口两边挂着两串大红灯笼,灯笼上写着“德云社”。

从剧场门口开始,一路走过长廊,长廊两旁的墙上挂着一些有关京剧的照片。剧场内部空间可不小,共有两层,古色古香。要说三庆园最突出的特色,还得是剧场屋顶上挂着的一个个国风灯笼。台上的人说着相声,台下的人一抬头,就看见了挂满屋顶的京韵灯笼,喜气洋洋的,和着那小剧场里的欢笑声、叫好声,一瞬间,恍惚觉得是在过年。

难道德云社的小剧场,都扎堆在像大栅栏这样历史气息浓厚的地方吗?当然不是,在现代元素随处可见的北京朝阳三里屯,也有德云社的小剧场。

三里屯的德云社小剧场是七队的主场。说是七队主场,其实是因为七队在这里演出比较多。七队在各演出团队中号称明星团队,队长是颜值能力都在线的孟鹤堂,副队长是沉着稳健的周九良,两个人搭配演出和管理,可谓是珠联璧合。

三里屯小剧场位于朝阳区三里屯SOHO 6 号商场中心广场南侧。它夹杂在各大时尚名牌商店中间,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但又别具一番韵味。就像你在高档香水的香气中,突然闻到了一丝淡淡的茶香一样。茶香虽淡,却能沁人心脾。

望着那古色古香的德云社牌匾,身处在三里屯繁华大街的你,一定会生出“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对”的念头。那就走进小剧场,让自己笑个痛快吧。给自己因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而产生的身心俱疲,来一次大洗礼吧。

除上面介绍的这三个小剧场之外,还有新街口小剧场、天桥小剧场和湖广会馆小剧场。

新街口小剧场位于北京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74 号。交通便利,离地铁站和公交站都很近。新街口小剧场从外面看,透着浓厚的老北京城区的文化底蕴。剧场里有霸气的九龙壁,内部空间很大,敞亮气派、古朴别致。

再说湖广会馆小剧场,大家对

它可能都不太陌生,小剧场位于北京西城区虎坊路3 号。在湖广会馆里演出和看演出都需要勇气。有人就问了:“你看你说得跟那里是鬼宅一样,看个演出还需要勇气,哪有那么吓人哪!”真让你给猜着了,传说湖广会馆是北京“四大凶宅”之一。你要去湖广会馆听相声,不仅要不害怕这个可怕的传说,更重要的是,你还得提防着台上的角儿们,他们经常会出其不意地故意吓唬你。

要说我最爱的小剧场,还得是号称德云社旗舰店的天桥小剧场。早在民国时期,天桥就是各类艺人的聚集地,所以它自然而然就染上了传统曲艺的色彩。

天桥的德云社小剧场,是我心中德云社小剧场的No.1。它位于北京西城区北纬路甲1 号,外表看似很普通,甚至有点陈旧,实际上它是德云社小剧场中最富有古韵的一个。外面是大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嚣,狭长的小巷深处就是稳重典雅的天桥小剧场。走进小巷,步入小剧场,外面的纷纷扰扰与我何干?

休闲时光,我喜欢去小剧场看演出。

这不仅是因为小剧场的环境古朴典雅,还因为我喜欢小剧场那种亲切的氛围。

相比商演和专场,在小剧场里,无论是听相声的,还是说相声的,都感觉更放松一些。对说相声的演员来说,小剧场是自己的一片小天地,里面坐的大部分都是自己的粉丝。不管是自己的演出节奏,还是演出中常用的梗,台下观众都能轻易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比如,秦霄贤在小剧场里演出,刚上台还没开口,手一碰话筒,就有人在台下亲切地喊他“傻子”。这就是老秦的老粉,懂得他昔日与话筒的那些爱恨情仇。

此外,对观众来说,在小剧场里听相声,会觉得台上演员离自己好近,近得就像一起聚会聊天的朋友。因此,小剧场的气氛比专场更加活跃。比如,有观众起身想上个厕所,刚站起来,台上的演员就开始“砸挂”:“您这是上哪儿去呀,我这刚一上台,您就要走,明摆着对我有意见哪……”于是,那个观众忙不迭地解释:“不不不,没意见、没意见,去上个厕所,马上回来。”其他观众忍不住要笑。台上的人这么冷不丁地来一句,你在台底下这么一呼应,一来二去,小剧场就热闹起来了,距离感也消失了。台上演员一放松,包袱儿接二连三地抖,台下的观众跟着一乐、一鼓掌、一起哄,整个小剧场就沸腾起来了,咕嘟咕嘟地冒出一串一串的笑声。

不管多有名的角儿,都是从小剧场里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

德云社各个队的奇妙故事和经历,也是从小剧场里生长蔓延出来的。小剧场如同一片沃土,滋养着德云社一代又一代相声演员。

在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在你身心疲惫的时候,不如慢下来,来北京小剧场,品一壶热茶,嗑一盘瓜子,听一场相声,给自己来一次沉浸式精神SPA。

听相声去喽,小剧场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