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领导力心法 9.2
作者: 度阴山
16.36万字 0.1万次阅读 1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05 领导者八目之修齐治平 2023-11-27 17:21:39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7
    作品总数
  • 645.5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40章
简介

学会这些心法,你就能成为像王阳明一样一呼百应的领导者!百万畅销书《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度阴山力作!学会这些心法,你就能成为像王阳明一样一呼百应的领导者!百万册畅销书《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度阴山全新力作!创造性地提出提升领导力和管理能力的“六大心法”。自信心法:不是有了能力才自信,而是自信后才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化心法:以身作则+以道诲人=统一员工思想。赏罚心法:赏罚的四大原则——公正、及时、公开、守信。沟通心法:不要去说服员工,而要用良知打动他。极简心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一人不如少一人。制度心法:制度中要渗入符合人心的要素。可实操的知行合一方法论,可复制的领导力心法!

序 如何成为众所期待之人

人类历史上那些众望所归之人都有一些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构成了领导力的要素。它们大致如下:使命感、坚定不移达成使命的意志力、英雄主义、预见未来(愿景)和实现未来的能力、即使在危机中也能给追随者提供希望的能力。最后一条则是知行转化的能力。

美国领导理论大师沃伦·本尼斯说:“领导力的要素是无法传授的,它们只能习得。”中国心学大师王阳明则说:“心外无物,一切能力都在你自己身上。”所谓后天习得,并非真是后天学习到的,而是激发出内心固有的领导力要素。

按照王阳明的理论,一个卓越领导者之所以能被人们追随,是因为其领导力要素本来就在他们身上。只要肯激发出这些领导力要素,人人都能成为一呼百应的领袖。

而如何激发出这些领导力要素,就是本书要阐述的。如你所知,激发的方法当然是阳明心学。阳明心学的精华和方法论是知行合一,所谓知行合一,是按照良知判定去行动。而所谓良知,则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道德感(良知能知善恶);二是判断力(良知能知是

王阳明领导力心法 I非);三是意志力(良知如泉涌)。

良知光明的人会主动激发自己的道德感(哪些事是我应该做的),从而立下志向,拥有使命感。王阳明的使命是成为普度众生的圣贤;任正非的使命是建立最伟大、最超前的民族企业;马云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在某种时刻热血上头,觉得自己有了使命,可几次撞墙后就退缩回来。这只能说明他们的使命感不坚,真正拥有使命感的人,会坚定不移地怀抱使命向前走。你只须观察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领导者,就很容易发现他们这种顽强的意志力。

王阳明说:“人人皆可为圣贤。”圣贤就是大公无私、无我有他的胆识过人的英雄。领导者必须是英雄,否则就无法让人追随。英雄人物靠个人魅力会产生心心相连的线,将和他有共同频率的人连接到一起,这就是建立感应。

知行合一的领导者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更知道什么事是自己有能力做到的(判断力)。他们能以终为始,能看到远方和终点,即使看不到,他们也会乐观地用尽心力,将未来勾画出来给大家看。他们不但是英雄,还必须是占卜师,预知未来的愿景,并一腔热血地实现它。

知行合一的领导者永远不会被困难击倒。相反,他们认为困难、危机到来的时候,正是他们修心的好机会。因为他们有信心和心力解决困难,给追随者以希望。

最后,王阳明心学所要求的领导者必须有知行转换的能力。

第一,知行循环。王阳明说:“知道什么是痛,肯定是痛过才知道,没有痛过,你根本就不知道痛。你知道饿,一定是饿过,才知道什么是饿,没有饿过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饿。以此类推,你若想知道必须行,只有行了之后才算真的知道。”

这是个闭环:欲知——行——知,想要知道,就必须去行,然后会回到想要知道的“知道”上。你要想知道梨子是什么味道,就必须去吃,吃了之后才知道梨子是什么味道。任正非就说过,无论多么高的学历和多么丰富的经历,到华为都得从基层干起。因为若想深刻了解华为文化,仅靠文化手册是不够的,你要先在华为“行”起来。

第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个论点其实很简单,再次说明知行是合一的。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结束,缺少了哪一个都不成。特别是领导者,做事有始必有终。经常有人做事半途而废,原因就在于,他把知和行一分为二了。为什么会把知和行一分为二,王阳明的说法是,他的良知被私欲遮蔽了。比如有弟子问他,人人都知道孝顺,可未必人人能做到孝顺。王阳明的回答是,未有知而不行的,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不是真的知道。真正的知,后面必然跟着行,因为知行不可分,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结束。

“真知”和“假知”的区别在哪里?这也是知行转化的关节点。“真知”是发自真心,不需要外力推动,自己就能把它完成的。我们爱自己的妻儿,这种爱就是真知。很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妻儿,因为这种爱与生俱来,是我们的本心,发自本心的任何行为,都是知和行的统一。“假知”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做一件自己特别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这种情况下,你不可能把它做得特别完美;第二种,大致知道这种行为是正确的,比如孝顺父母,但私欲(情感的低能,物质的不丰厚,身边琐事的纠缠)的遮蔽,导致了这种知没有转化成行。这是领导者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三,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就是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呢?

以吃饱饭为例,你某次吃饭,吃得特别精细,特别认真,即使你日后没有写关于吃饱的论文,但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饱,这就是行之明觉精察处就是知。从前很多领导者都是这样,有行动,有成绩,但没有将他们的思想呈现出来。所以他们的行就是知。

你某次吃得特别饱,险些撑破肚皮,那次饱让你印象深刻,虽然你现在肚子没吃饱,但那次的饱已经被你铭记在心,一提起饱这个字,你大概就会呕吐,这就是知的真切笃实,就是行。

知行转化的能力其实是领导者的心力。用尽心力则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后就会被他人追随,即使暂时还没有成功,你也已经成为众所期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