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应用效方 9.2
39.68万字 0.1万次阅读 0.4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第三章 2023-11-01 11:31:32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2
    作品总数
  • 93.05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3章
简介

本书的目的是整理古今中医儿科的治疗经验,以便于临床推广应用。本书是汇集了古今中医儿科的经验效方,在这些经验效方中,有的是今人应用古方和古方化裁的经验心得,有的是来自师承和家传,而更多的是全国各地的专家通过临床实践研制的新方,这些效方均经过临床实践,证实确实有效。全书按疾病分类,每个方子按照统一体例编排:方剂来源、方药组成、使用方法、适应证、注意事项、临床疗效等。

第一章

儿科临床应用效方主编张奇文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书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儿科临床应用效方/张奇文主编.—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ISBN978-7-5331-7831-4Ⅰ.①儿…Ⅱ.①张…Ⅲ.①小儿疾病—验方—汇编Ⅳ.①R289.5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144181号儿科临床应用效方主编张奇文主管单位: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地址:济南市玉函路16号邮编:250002电话:(0531)82098088网址:wwwlkjcomcn电子邮件:sdkj@sdpress.com.cn发行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地址:济南市玉函路16号邮编:250002电话:(0531)82098071印刷者:山东新华印刷厂潍坊厂地址:潍坊市潍州路753号邮编:261031电话:(0536)2116806开本:787mm×1092mm1/16印张:32彩页:6版次:2015年8月第1版2015年8月第1次印刷ISBN978-7-5331-7831-4定价:86.00元书

张奇文,1935年生,主任医师、教授。

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分会名誉会长,中国中医药促进会名誉会长。历任潍坊市中医院院长、山东中医学院(今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主任、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山东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正厅级)。出身于中医世家,从10岁始跟祖父学习中医,毕业于潍坊医校,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创始人之一。临证50余年,笔耕不辍,发表学术论文81篇;主编的《幼科条辨》,获得山东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的《实用中医儿科学》,获全国“康莱特杯”优秀中医药科技图书评选一等奖;主编的《实用中医保健学》,获全国“康莱特杯”优秀中医药科技图书评选三等奖;主编的《中医养生法》,获首届中医科普图书评选二等奖;主编的《中国灸法大全》,获北方十一省市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张奇文始终坚持“为医者,临床乃第一生命,不可一日无临床”的信念,体恤患者,与患者交朋友,“见彼有疾,如己有之”,为群众所爱戴和拥护,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卫生科技先进工作者,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1996年被英国剑桥名人中心收录于《世界名人辞典》;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2011年被评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并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特殊贡献奖;2013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成立传承工作室,广收弟子;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名老中医。20年前,辞去正厅级行政职务,回到故乡潍坊,先办“本草阁”“慈幼堂”,后办“百寿堂”。他心系民生,治病救人,经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著书立说,孜孜不倦,可谓著述等身;沉潜社区,问病乡里,被群众称为“厅级郎中”。

为使中医药走向世界,先后7次应邀去澳大利亚讲学,被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联合会聘为名誉会长及学术顾问至今,被誉为“澳洲中医药立法的有功之人”。

已故卫生部崔月犁部长于1994年为张奇文同志办本草阁的题词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邓铁涛(时年99岁)先生题词首届国医大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朱良春(时年99岁)先生题词首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路志正(时年95岁)教授题词顾问董廷瑶徐蔚霖主编张奇文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马安宁王法德王道隐朱锦善汪受传张亮张祖联俞景茂曹志群主审江育仁再版前言甲午岁末,乙未岁初,春节刚过,乍暖还寒,从西安大雁塔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党对人民的关怀和厚爱,于节前探望二○五所社区时,来到了位于社区一楼东侧的中医馆。习总书记讲:“走过很多社区,但像这样在社区里办中医馆的就你们一家。开设中医科、中药房很全面,现在发展中医药,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像我们自己也喜欢看中医。”习总书记上面的重要讲话,是小儿子张振宇从山东济南通过手机告知我的。这信息像温暖人心的春风,让我感到无比兴奋,深受鼓舞!

简短的几句话,句句讲在了我的心坎上。我彻夜难眠,一连用手机发了五十多条短信,传给我的学生和全国各地的中医界的朋友们。时年八十岁的我,沉潜社区,问病乡里已22年,其中甘苦备尝,感慨万千,不禁联想到已故去的卫生部崔月犁老部长曾给我的题词:“提倡坐堂行医,搞好医药结合,是振兴中医药的好方法、好经验,希望把本草阁办好。”这里说的“本草阁”就是我1993年在潍坊办起的第一个中医馆。不久,群众反映“本草阁,药不缺,质量好,名医多”。我将这一消息写信给崔月犁老,他在回信中用毛笔亲自为我题词,并盖了红印章,我一直保存至今。

22年来,我先办“本草阁”,后办“百寿堂”,与群众打成一片,每治好一个病人,都感到无比的喜悦。我带教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口传心1

·儿科临床应用效方·授,让他们耳濡目染,先学药,后学医,培养医药结合的实用型中医药人才,使他们扎根于基层,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我的服务宗旨是:“弘扬中国医药,探索医药结合;面向人民群众,关心下岗待业;诚心济世活人,首重医风医德;坚持优质服务,做到是药不缺;严格遵古炮制,杜绝假冒伪劣。”晚年的我,白天看病,晚上写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几乎日无暇晷。主编出版的著作共12部,为传承与发扬中医药事业,做出了我应有的贡献。2014年我被山东省人力社会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山东省十大名老中医”之一。

在社区临床服务中,无数的事实,让我深深体会到,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中医为体,弘扬特色。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积极应用现代技术方法,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彰显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把提升社区居民健康素质,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学习习总书记的《之江新语》和对中医药的数次讲话,回忆自己过去走过的一段路程,借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再版《儿科临床应用效方》之际,展望未来,我坚信中医药将伴随着习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中医馆、国医堂将遍布全国城乡各个社区,扎根基层;同时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走向世界,服务于世界各族人民。中国医药学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2015年5月于鸢都百寿堂2

前言古人云:“千方易得,一效难求。”证之临床,确有同感,特别在儿科临床,体会更加明显。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如能辨证准确,理法方药丝丝入扣,恰到好处,确能收到药到病除不留后患之效。但也必须看到,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脏腑娇嫩,根基不牢,不耐峻烈孟浪之品,且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病情变化迅速,若辨证不细,用药失度,或矫枉过正,或药过病所,或药力不及,皆可贻误病机,导致病情加重,乃至遗留后患,甚至因误治而丧生。因此,凡业儿科者,必须潜心临床,仔细揣摩,认真观察,积累经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不论对古方和今方,都要亲自多次验证,方能言效与不效。在此基础上,加以认真筛选,做到组方必谙合医理,遣药须遵循法度,药味多少,剂量轻重,皆应中病即止,才能达到得心应手之妙。

为了整理古今儿科的治疗经验,便于推广应用,为中医儿科中药剂型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儿科委员会发起了征集和编写《儿科临床应用效方》一书的工作,得到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医学会和儿科界同道的积极响应,纷纷按体例要求,把自己用过的经验效方加以整理后寄来我处。这些经验效方,有的是今人应用古方和古方化裁的经验心得,有的是来自师承和家传,而更多的是自己通过临床实践研制的新方,均通过临床应用,证实确有疗效。每方按统一体例分方剂来源、方药组成、使用方法、适应病症、注意事项、临床疗1

·儿科临床应用效方·效、辑方人等内容。这一工作得到了全国儿科界名老中医的积极支持,如董廷瑶、江育仁、徐蔚霖、王玉润、马新云、李少川、张锡君、何世英、刘韵远、刘弼臣、宋祚民等老前辈,除积极献方外,还多次来信鼓励,盼望该书早日出版。

该书的编写,还得到了卫生部陈敏章部长及顾英奇副部长的关怀和重视,多次来信给予鼓励并亲笔题词。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同志,关心儿童的保健事业,在其八十三岁高寿之年欣然为该书题笺题词,使该书增加了绚丽夺目的光彩,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参编同志,向敬爱的陆老、陈敏章部长和顾英奇副部长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该书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王叙爵、郝怀清、王永寿、朱兆志等同志的关心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所限,所录之方剂难免良莠不齐,或在誊抄修改过程中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献方人和海内同道提出批评和指正。

张奇文1990年10月2

目录新生儿吐乳…………………………1消渴………………………………297新生儿脐疮…………………………3头痛………………………………298新生儿硬肿症………………………5汗症………………………………301新生儿不乳…………………………6痹症………………………………310胎黄…………………………………7痿症………………………………313脐风………………………………10衄血………………………………315发热………………………………11尿血………………………………319咳嗽………………………………18便血………………………………320哮喘………………………………36紫癜………………………………322呕吐………………………………78贫血………………………………332泄泻………………………………81五软五迟………………………336便秘………………………………137佝偻病……………………………339腹痛………………………………138疝气………………………………342腹胀………………………………143脱肛………………………………350不思食……………………………147小儿包皮水肿……………………354积滞………………………………161湿疹………………………………356嗜食异物…………………………169脓疱疮……………………………368疳症………………………………170黄水疮……………………………371肝炎………………………………197荨麻疹……………………………374胃石病……………………………212丹毒………………………………375虫病………………………………214瘰疬………………………………376涎症………………………………223疔疮………………………………378心肌炎……………………………226银屑病……………………………380肾炎………………………………227疽…………………………………381遗尿………………………………247痱子………………………………382淋症………………………………258手足皲裂症………………………383惊风………………………………260外伤………………………………384癫痫………………………………280油漆过敏…………………………386夜啼………………………………291中毒………………………………387夜惊………………………………296口疮………………………………3881

·儿科临床应用效方·鼻炎………………………………400水痘………………………………472牙痛………………………………40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73眼疾………………………………402流行性乙型脑炎…………………474耳炎………………………………404白喉………………………………477耳聋………………………………407夏季热……………………………480感冒………………………………408痄腮………………………………485痢疾………………………………430乳蛾………………………………491麻疹………………………………442咽结合膜热………………………502百日咳……………………………4492

新生儿吐乳清胃导赤散【方剂来源】张奇文。幼科条辨。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60【方药组成】黄连(姜汁炒)、陈皮、姜半夏、竹茹、枳壳各15克,茯苓、神曲、炒麦芽各3克,生姜1片,竹叶15克。

【使用方法】水煎2次,得药汁合在一起,少量多次频服。

【适应病症】新生儿吐乳(属胎热壅盛型)。症见口中气热,乳后即吐,面色红赤,烦躁,啼哭不安,手足心热,大便臭秽,指纹青紫。

【临床疗效】陈×,男,15天,1974年4月7日就诊。出生后6天即开始吐乳,经服西药治疗,仍不见好转。其母述,患儿口中气热,易躁,啼哭不安,乳后即吐,腹胀,面红,大便臭秽,手足心热。舌苔厚,指纹青紫。证属胃热盛。治宜清胃热,和胃止呕。方用清胃导赤散加减:黄连(姜汁炒)、竹茹各15克,陈皮、姜半夏各1克,枳壳15克,茯苓、神曲、炒谷芽、连翘各3克,竹叶1克,生姜2片,水煎服。1剂吐乳即止,再进2剂,诸症悉除。

辑方人:张奇文,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曹志群,山东中医学院医师。

加味二陈汤【方剂来源】张奇文。幼科条辨。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61【方药组成】法半夏、陈皮各3克,茯苓、神曲、炒谷芽各45克,黄连(姜汁炒)1克,厚朴、炙甘草各15克。

【使用方法】水煎2次,得药汁合在一起,多次少量频服。

【适应病症】新生儿吐乳(属于伤于乳食型)。症见不思饮食,口气酸腐,口中气热,腹胀,睡卧不安,烦躁啼哭,舌苔白厚,指纹滞涩。

【临床疗效】赵××,男,28天,1974年4月17日就诊。吐乳4天,气味酸腐,伴腹胀,不乳,口中气热,大便酸臭,带奶瓣,睡卧不宁,烦躁不安,舌苔白腻,指纹紫滞。辨证为伤于乳食,宿乳碍胃。治宜消乳化滞,和胃止呕。方用加味二陈汤:姜半夏、陈皮各3克,茯苓、神曲、炒谷芽各45克,姜炒黄连1克,厚朴2克,炙甘草15克,连翘3克,炒槟榔2克。水煎多次分服。2剂后吐止。

辑方人:张奇文,山东省卫生厅;曹志群,山东中医学院。

1书

·儿科临床应用效方·加味平胃散【方剂来源】张奇文。幼科条辨。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60【方药组成】苍术、茯苓、厚朴各3克,陈皮、姜半夏、炙甘草各15克,干姜、白蔻各1克,生姜1片。

【使用方法】水煎2次,将药汁合在一起,趁热少量频服。

【适应病症】新生儿吐乳(属落地感寒,或孕母过食生冷、寒凉之物,传给胎儿,先天禀赋虚寒)。症见生后呕吐乳汁,伴有涎沫,面色青白,口鼻气冷,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曲腰而啼,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隐不显。

【临床疗效】刘××,男,8天,1977年10月11日就诊。吐乳4天,伴有涎沫,面色青白,啼哭声微弱,便溏带奶瓣,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隐不显。辨证为寒邪内凝,胃失和降。治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方用加味平胃散:苍术、茯苓、厚朴各3克,党参45克,陈皮、姜半夏、炙甘草各15克,干姜、白蔻各2克,生姜2片,水煎2次,频频喂药,服2剂吐止,又进2剂,诸症消失。

辑方人:张奇文,山东省卫生厅;曹志群,山东中医学院。

清热导滞饮【方剂来源】张奇文。幼科条辨。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60【方药组成】黄连(姜汁炒)、枳壳、桃仁、竹茹各1克,大黄(另包,泡水后入)、陈皮、赤芍各15克,生姜1片。

【使用方法】水煎2次,得药汁合在一起,每次少量,频服。

【适应病症】新生儿吐乳(属于秽恶郁结,郁而化热者)。症见生后吐乳,腹部胀满,曲腰皱眉,阵阵啼哭,二便滞涩,面红唇赤,指纹紫滞。

【临床疗效】张××,男,10天,1976年3月8日就诊。患儿自生后喂奶即吐,且伴有黄色黏液,腹胀啼哭,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白。证属秽恶不净,积滞化热。治宜清热止吐,逐秽通便。方用清热导滞饮化裁:黄连(姜汁炒)、枳壳、木通、竹叶各1克,大黄(酒炒、另包,泡水后入),槟榔、赤芍各15克,金银花5克,连翘45克。水煎2次,服数次。仅服药2剂,泻下黑色便后,呕吐随之即止,病愈。

辑方人:张奇文,山东省卫生厅;曹志群,山东中医学院。

2新生儿脐疮黄龙乌贼散【方剂来源】王宏臣。中医杂志1984;(8):41【方药组成】黄连、煅龙骨各2份,乌贼骨1份。

【使用方法】上药研细末,装瓶备用。先用双氧水洗脐部,再将本药均匀地铺撒在疮面上。每日换药1次。

【适应病症】小儿脐疮。

【注意事项】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水湿及尿液浸渍。

辑方人:张祖联,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俞景茂,浙江中医学院副教授。

脐带粉【方剂来源】曾冲。四川中医1985;(5):5【方药组成】黄连20克,枯矾30克,朱砂10克,冰片2克,炉甘石粉、氧化锌各10克。

【使用方法】先将黄连、枯矾、朱砂、冰片分别研为极细末,后加入氧化锌、炉甘石粉,将各药混匀过细筛,高压消毒,贮瓶备用。用法:局部先以3%双氧水清洗拭干,取2%甲紫溶液,适量调脐带粉少许调为糊状,每天二三次涂于患处,并用消毒敷料包扎。

【适应病症】小儿脐炎。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12例,总有效率为833%。一般二三天见效,5~7天获愈。

辑方人:张祖联,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

荆防二花汤【方剂来源】周天心自拟方。

【方药组成】荆芥、防风各6克,连翘9克,二花10克,薄荷、黄芩、枯梗各5克,竹叶3克。

【使用方法】温水煎汤,煎煮15分钟,两次煎量共得120毫升。每服10~20毫升,日服五六次,食后服用。一般一二剂可愈。服药期间,外用柿蒂散。

【适应病症】小儿脐疮。症见脐部红肿糜烂,有脓血样渗出物。

3·儿科临床应用效方·辑方人:周天心,甘肃省中医学校副主任医师。

柿蒂散【方剂来源】周天心自拟方。

【方药组成】柿蒂炭、雄黄各6克,冰片3克,枯矾6克,银花(另包)10克,防风(另包)6克。

【使用方法】先将柿蒂炭、雄黄、冰片、枯矾共研极细末。银花、防风二味药,开水煎汤,煎煮15分钟,得量60毫升,凉之微温,洗患部。先用脱脂棉蘸银花、防风煎液,清洗脓血物,再将药末干撒脐部患处。每次少许,日行二三次。一般二三天痊愈。

【适应病症】小儿脐疮。

【注意事项】注意勤换尿布,保持脐部清洁。

辑方人:周天心,甘肃省中医学校。

白降雪散【方剂来源】张奇文经验方。

【方药组成】煅石膏6克,焰硝3克,胆矾、元明粉各15克,冰片05克。

【使用方法】为极细末,瓶贮备用。局部用药,以纱布绷带包扎。

【适应病症】小儿脐湿。

【临床疗效】该方治疗脐湿一症,临床应用20余例,较《医宗金鉴》渗脐散、张涣金黄散疗效皆好,一般用药二三天,即不再渗水。

辑方人:张奇文,山东省卫生厅。

4新生儿硬肿症通经活血汤【方剂来源】张奇文得自业师蒯仰山面授口传。

【药物组成】归尾25克,桃仁16克,防风15克,赤芍3克,蝉蜕、全蝎各25克,木通15克,桂枝25克,甘草15克,生姜1片,小儿回春丹1粒。

【使用方法】水煎上药冲服小儿回春丹,同时于囟门部使用隔姜灸法,配合梅花针,点刺变硬的肢体及臀部、面部。

【适应病症】新生儿硬肿症。

【临床疗效】用内服通经活血汤,隔姜灸囟门,配合梅花针点刺变硬的局部,综合治疗新生儿硬肿症20例,均获治愈。

辑方人:张奇文,山东省卫生厅。

硬肿膏【方剂来源】郭玉章,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3):177【方药组成】肉桂12克,丁香6克,川草乌各15克,乳香、没药、干姜各15克,红花、当归各30克。

加减:中度患儿加用复方丹参;重度患儿综合治疗,以激素和莨菪碱类等西药配合治疗。

【使用方法】以上共为末,同羊毛脂及凡士林,搅拌成50%软膏。除病因治疗外,全部采用硬肿膏涂抹硬肿部位。每日1次,外用纱布包裹。

【适应病症】新生儿硬肿症。

【临床疗效】38例轻度患者,治愈28例(占736%);15例中度患儿治愈4例(占266%);14例重度患儿仅1例治愈(占71%)。硬肿消退时间:3~7天17例,占507%;8~14天8例,占235%;15~21天4例,占117%;22天以上4例,占117%;平均14天。

辑方人:张祖联,俞景茂。

5新生儿不乳清热导赤饮【方剂来源】张奇文。幼科条辨。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58【方药组成】姜连15克,大黄05克,桃仁15克,槟榔05克,赤芍1克,木通、竹叶各05克。

【使用方法】水煎,频频呷服。

【适应病症】不乳。婴儿出生时,污秽进入胃肠,生后胎粪不下。症见腹部胀满,烦躁不宁,面赤,呼吸短促,或呕吐不食,眉皱啼哭,小便不利,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证属秽浊郁积,气机不畅,秽气不降。

【注意事项】元气不足,脾胃虚寒者禁用。

【临床疗效】朱×,男,3天。不乳呕吐,腹胀面赤,烦躁啼哭,呼吸短促,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辨证为秽浊郁积,浊气不降,郁而化热。治宜逐秽清热通便,方用清热导赤饮:姜川连15克,大黄05克,桃仁15克,赤芍1克,木通、竹叶各05克,炒麦芽15克。水煎频频喂服,2剂后症状消失,吮乳正常。

辑方人:张奇文,山东省卫生厅;曹志群,山东中医学院。

6胎黄当归芍药散加减方【方剂来源】李思棠,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3):137【方药组成】当归、白芍、茯苓、白术、菟丝子、枸杞子各10克,川芎、木香、益母草各6克。

【使用方法】水煎服,隔日1剂。孕期全程服药。同时可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

【适应病症】预防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

【临床疗效】用于93例孕妇(均经孕早期夫妇检查确诊为ABO血型不合),结果86例足月产,6例流产,1例早产。87个新生儿中,发生ABO溶血性黄疸4例,均以药物治愈。

辑方人:汪受传,南京中医学院副教授。

消黄利胆汤【方剂来源】张志魁,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7):415【方药组成】茵陈15克,制大黄、泽泻各3克,茯苓、金钱草各9克,栀子6克。

加减:有皮肤脓疱疮及脐炎者加银花;惊厥者加钩藤、僵蚕;腹泻者去大黄,加黄芩;热重者加羚羊粉。同时,可配合西药对症治疗。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剂煎至100毫升。每日1剂,少量频服。

【适应病症】新生儿黄疸(湿热证)。

【临床疗效】治疗45例,其中确诊为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1例,ABO溶血症4例,败血症25例,黄疸并发肺炎4例,并发硬肿症者3例,肝细胞性黄疸2例,原因未明者(疑为肝酶缺乏症)6例。治疗结果,痊愈44例。1例ABO溶血症血间接胆红素3762微摩尔/升,发病第20天方来就诊,服中药12剂后黄疸消退,但留有核黄疸后遗症。

辑方人:汪受传,南京中医学院副教授。

利疸汤【方剂来源】张奇文。幼科条辨。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637

·儿科临床应用效方·【方剂组成】茵陈6克,蒲公英、茯苓各45克,郁金、花粉、泽泻各3克,栀子2克,木通15克,生甘草1克。

【使用方法】水煎,少量频频喂服。

【适应病症】新生儿黄疸。症见巩膜黄染,皮肤、黏膜色黄如橘,尿深黄,身热烦躁,啼哭不安,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畅,少乳,舌质红,苔黄白而腻。

证属湿热胎毒,熏蒸肝胆。

【临床疗效】陈××,男,7天。1983年3月20日就诊。患儿出生后3日出现巩膜黄染,皮肤、黏膜色黄如橘,身热烦躁,脘腹胀满,大便黏滞不畅,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辨证为湿热胎毒,熏蒸肝胆。治宜清热化湿,利疸除秽,方用利疸汤加减:茵陈9克,蒲公英、茯苓各6克,郁金、花粉、泽泻各3克,栀子2克,木通1克,生甘草1克。水煎服。2剂后黄疸减轻,大便通畅,小便量多色黄。去木通,加党参45克,炒扁豆3克,鸡内金2克,又服3剂,诸症消失。

辑方人:张奇文,山东省卫生厅;曹志群,山东中医学院。

加味茵陈蒿汤【方剂来源】张奇文。幼科条辨。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63【方剂组成】茵陈6克,栀子3克,大黄、元明粉(冲服)各15克,甘草3克。

【使用方法】水煎,少量频频喂服。

【适应病症】新生儿黄疸。症见巩膜黄染,遍身皮肤色黄如橘,尿黄,不乳,烦躁啼哭,脘腹胀满,肝脾肿大,舌淡红苔黄腻。证属湿热胎毒,熏蒸肝胆。

【临床疗效】王×,男,生后3天入院。患儿生后即见全身皮肤、面目发黄,不乳,脘腹胀满,肝肋下3厘米,质软,脾肋下15厘米,尿深黄,胎粪未尽,口唇苍白,舌质淡,苔黄腻。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症。中医辨证为患儿禀赋不足,母体湿热毒邪遗于胎儿。治宜清热解毒,利湿除秽。药用茵陈蒿汤加味:茵陈、栀子各3克,大黄、元明粉(冲服)、甘草各1克,水煎30毫升,分6次服完。3剂后黄疸减轻,大便变溏。遂去大黄、元明粉,加党参6克,连服5剂痊愈。

辑方人:张奇文,山东省卫生厅;曹志群,山东中医学院。

桂附茵陈汤【方剂来源】张奇文。幼科条辨。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63【方药组成】黄芪、茵陈、茯苓各9克,当归、泽兰各6克,柴胡、桂枝、赤芍各45克,附子、橘红各2克。

加减:呕吐加半夏、丁香;腹胀加厚朴、莱菔子;泄泻加炮姜。

【使用方法】水煎,少量频频喂服。

【适应病症】胎黄。症见两目白珠黄而晦暗,皮肤犹如烟熏,精神萎靡,不思吮乳,腹胀呕吐,大便溏薄或色白而粘,次数频繁,舌淡苔白,或舌淡无苔,指纹淡8

·胎黄·红隐隐。证属脾阳不运,寒湿阻遏。

【临床疗效】患者女,50天,因发黄,呕吐,腹泻半月余,经治无效而来求诊。

患儿系第1胎,足月顺产,发育可,无畸形,精神萎靡,时烦躁,阵阵啼哭,形体瘦弱,面色及皮肤黄而无光泽,犹如烟熏,两目白珠暗黄,腹胀而软,无包块,肝肋下1厘米,剑下2厘米,质软,脾未触及。呕吐频繁,大便稀挟奶瓣,色白,一日七八次。指纹青暗,舌淡苔白。曾在他院服中药未效。诊为阴黄。治宜温脾燥湿、降逆止呕。方用党参9克,扁豆10克,柴胡45克,半夏6克,丁香15克,茵陈6克,炮姜3克,茯苓6克,丹参45克,厚朴、甘草各3克,服上方2剂,呕吐减轻,大便日二三次,皮肤黄疸略退,舌淡苔薄,指纹暗青。仍以上方去扁豆加附子1克,莱菔子45克,服2剂,腹胀消失,乳食增多,大便色黄黏稠,日二三次,但吐奶又重,再以原方去厚朴、莱菔子加木香2克,陈皮3克,丁香加至2克,继服3剂,并嘱其母谨慎喂养。1周后黄疸退净,二便如常,舌正红,苔薄白,指纹青,又以六君子汤出入加减,遂愈出院。

辑方人:张奇文,山东省卫生厅;曹志群,山东中医学院。

加减茵陈蒿汤【方剂来源】林树候,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5):287【方药组成】茵陈30克,桑寄生15克,杜仲12克,黄芩、焦山栀、川断、当归、白芍各10克。

【使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孕期全程服用。同时口服维生素E和叶酸,每次各10毫克,均一日3次。

【适应病症】预防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

【临床疗效】用于32例孕妇,以预报ABO血型不合的直角坐标图显示,属第3区者11人,属第4区者20人,不详者1人。预防结果,娩出婴儿32名,其中活婴28名,22名婴儿未出现黄疸或仅轻度黄疸,6名出现严重黄疸,经治疗痊愈。

死亡4例,1例妊娠7月余死胎,死因不明,3例为畸形死胎。本组无1例新生儿需要换血。32例孕妇中有24例治疗后复查抗体效价,与治疗前相比,上升者8例,下降者13例,不变者3例。

辑方人:汪受传,南京中医学院。

9脐风镇痉通络饮【方剂来源】张奇文。幼科条辨。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67【方药组成】1镇痉通络饮:蝉蜕10克,胆星3克,天麻2克,全蝎、僵蚕各3克,钩藤6克,地龙10克,菊花6克,白附子、千年健、白芷、半夏、大黄各3克。

2四物消风饮:当归6克,川芎、红花各3克,牛膝4克,地龙6克,白附子2克,钩藤、菊花、陈皮、甘草各3克,半夏2克。

3雄黄解痉膏:雄黄、细辛各30克,白芷、白附子、南星、乳香各15克,蓖麻仁500克。

【使用方法】前2方水煎少量频服,后方开水调匀,外敷颈颌部。

【适应病症】小儿脐风。症见身热,面唇青紫,撮口不开,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啼声不出,吮乳不得,眼面牵引,呈苦笑面容,全身肌肉强直,四肢阵阵抽搐,脐肿成疮,指纹青紫。

【临床疗效】陈×,女,6天,1981年2月1日就诊。患儿多啼,口撮,不乳,时有肢体强直,角弓反张,稍有刺激即引抽风。诊为脐风。治宜祛风镇痉,宣通经络。方用镇痉通络饮。服1剂后,出现喉头痉挛,用上方煎液保留灌肠,日2剂,早晚各1次,同时颈部外敷雄黄解痉膏。次日病情见好转,上法继用2日,患儿肢体强直明显缓解,继用四物消风饮煎液频服,逐渐痊愈。

辑方人:张奇文,山东省卫生厅;曹志群,山东中医学院。

10发热儿宝清解散【方剂来源】宋丛有自拟方。

【方药组成】牛黄3克,广角5克,川军10克,芒硝、枳实、玄参各6克,黄芩8克,栀子6克,薄荷4克,银花8克,连翘7克,知母5克,生石膏7克,麦冬6克,生地7克,僵蚕5克,陈皮6克。

【使用方法】以上药物,经过干燥,共粉为细末。6个月~1岁每次08克;1~2岁每次1克;1~3岁每次12克;11~14岁每次2克,饭前30分钟服用,1日3次,白水送下。

【适应病症】各种内热里证。

【注意事项】禁忌辛辣食物。

【临床疗效】患者李×,女,3岁,发热7天,经各医院注射及内服药后治疗无效,于1987年3月4日来我院就诊。发热,体温386℃,面赤,咽红舌苔黄厚稍绛,口渴引饮,小便少而黄,大便干燥,烦躁不安,脉洪大。投给儿宝清热散6付,服药2天后复诊,热退,体温368℃,舌苔白腻,口渴轻,二便正常,脉缓。以上方又取两日量,经复查痊愈。

辑方人:宋丛有,吉林市郊区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清热一号【方剂来源】孙文廷自拟方。

【药物组成】柴胡75克,大黄5克,枳实75克,清夏5克,黄芩、白芍、桑叶各10克,大青叶15克,元曲10克。

【使用方法】上药浓煎(大黄、桑叶后下)至100毫升装瓶,灭菌备用。口服,少量频服,日3~10次不等。年龄愈小,服次宜多,每次量宜小。1~3个月3~5毫升,3~6个月5~10毫升,6~12个月10~15毫升,1~3岁15~20毫升,3~6岁20~25毫升,6~12岁25~30毫升。

【适应病症】表热里实,阳明府热,肝胆瘀热等热证。

【注意事项】虚热、腹泻者禁用。中病即止。

【临床疗效】本方剂由伤寒大柴胡汤化裁,原专治表热里实证,后推进治除虚之外的发热病,包括西医之无名热等,退热效果很好。

11·儿科临床应用效方·辑方人:孙文廷,黑龙江中医学院。

白虎麻杏汤【方剂来源】康若虞验方。

【方药组成】麻黄4克,杏仁6克,石膏、沙参各9克,知母6克,栝楼3克,炒柴胡、粉葛、菊花各9克,大青叶、银花各6克,玄参9克,甘草3克,钩藤9克。

【使用方法】水煎服。日1剂。

【适应病症】肺、胃、肝经实热症。临床上治疗高热惊厥、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肺炎初起高烧喘咳,均有良效。

【注意事项】虚寒证慎用。

辑方人:康薇、康晖,云南中医学院。

清热解毒方【方剂来源】李建明自拟方。

【方药组成】水牛角20克,粉丹皮12克,紫草绒10克,炒青蒿12克,生地黄10克,莲子心6克,水灯心12克。

【使用方法】上方加水适量,武火煮开后,以文火煎熬半小时,过滤药液,反复3次,将所得药液浓缩为250毫升。口服,每日三四次。每次50~70毫升。

连服3日,以热退毒解为度。

【适应病症】热入营血分,高热,心烦,全身皮疹,结合膜充血,咽部充血,口唇潮红,干燥,舌质紫红,颈淋巴结肿大,指纹紫青粗。

【临床疗效】张××,女,3岁,住院号207816。高热3天入院,体温高达394℃,烦躁不安,全身可见猩红热样疹,双眼结合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充血,口渴思饮,大便干结,尿黄少,唇鲜红干燥,舌质淡红,指纹紫青粗。证属热入气营(西医诊断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治以清营解毒,上药口服,连服3日症状大减,5~7日热退疹消。手指和足趾甲沟部分开始出现膜样脱皮,半月痊愈出院。

辑方人:李建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主治医师。

清解退热方【方剂来源】广州中医学院儿科教研室自拟方。

【方药组成】银花、连翘、黄芩各10克,鱼腥草15克,蒲公英10克。

加减:发热初表证未解加薄荷、蝉衣、荆芥、防风;壮热加生石膏、知母、大青叶;有表证而里证热毒较盛可合用葛根芩连汤;咳嗽气喘加牛子、桔梗、杏仁、葶苈子、苏子、蚤休或合用麻杏石甘汤;乳蛾加板蓝根、土牛膝根。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鱼腥草,3岁以上可用15~30克,并可肌肉12·发热·注射。

【适应病症】小儿急性热病。

【临床疗效】曾治疗189例发热病儿,其中上呼吸道炎症57例,支气管炎34例,支气管肺炎30例,急性扁桃体炎38例,麻疹15例,婴幼儿腹泻15例。第1天退热48例,第2天退热58例,第3天退热41例,第4天退热28例。定标准以1~2天退热为速效,3~4天退热为显效,速效者占53%,显效占225%,同时并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

辑方人:苏雪英,广州中医学院讲师;吴小坚,广州中医学院副主任医师;李宜瑞,广州中医学院主治医师。

清宣导滞汤【方剂来源】王静安自拟方。

【方药组成】荆芥、柴胡各9克,连翘心12~15克,黄连3克,青蒿、白薇各30克,赤芍9克,花粉、神曲各15克,石膏30~60克,黄芩6~9克。

加减:甚者兑服牛黄清心丸,每4小时半丸。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

【适应病症】小儿持续高热。症见体温高于39℃自汗,肌肤灼热,面红昏睡,唇干多饮,躁动不安,食少腹胀,大便质干,小便短少,舌尖红赤,舌苔薄黄,指纹紫滞,脉实数。

【临床疗效】王瑞,女,2岁半,1984年9月11日初诊。发热8天,体温39~40℃之间,伴轻微喷嚏、咳嗽,经服用银柴冲剂、肌注板蓝根后,其热不退,某医院曾以“肺炎”收入住院,用抗生素治疗6天,仍发热。今日凌晨体温又高达415℃。患儿面红倦卧,昏睡不醒,多汗唇干,大便干,小便黄,舌红尖甚,苔薄白,纹青紫略滞。治以清泻火热解毒。方药:清宣导滞汤加粉葛、白菊花、藿香各9克。服1剂后,高热即退。

辑方人:王静安,成都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四草白虎糖浆【方剂来源】古方白虎汤合今方四草汤加味而成。

【方药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青蒿15克,芦根、板蓝根各30克,银花、连翘、酒芩、夏枯草、木贼草、草决明各10克,生谷芽、生麦芽各15克,生甘草5克。

【使用方法】制成糖浆。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3次。高热,过高热可昼夜服药6次。婴儿每次5毫升。

【适应病症】小儿高热(体温升高在391~405℃),过高热(体温升高在405℃以上)。症见高热,不恶寒,口干渴,出汗,谵语或狂躁不安,腹胀满,腹痛,13·儿科临床应用效方·小便色黄量少,大便秘结,或里急后重,便时肛门有灼热感。舌苔黄,脉洪大或滑数。或有呕吐,食欲不佳,咳嗽等。尤其对腺病毒所致的咽结合膜热,或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热确有特效。

【注意事项】若呕吐可用姜汤送下。

【临床疗效】用本方治疗26例腺病毒所致的咽结合膜热,皆在3天内体温降至正常。

辑方人:苏煜文,四川省成都市第九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清热汤【方剂来源】黄中柱经验方。

【方药组成】双花10克,连翘9克,桑皮、丹皮各6克,大青叶9克,生石膏(先煎)30克,茅根10克,知母、荷叶各6克,甘草3克。

【使用方法】方中生石膏先煎30分钟,再入诸药,以武火煎取150毫升,分2次温服,每日1剂。一般1~5剂即可。以上为2岁量,未满2岁减至半量,超过2岁以上者再加量。

【适应病症】小儿高热(属肝肺郁热,暑热伤阴型)。

【注意事项】禁吃煎炒、辛辣、油腻食物。

辑方人:黄中柱,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清热宣痹汤【方剂来源】《温病条辨》宣痹汤化裁。

【方药组成】大豆卷10克,连翘15克,杏仁6克,制厚朴9克,炒山栀6克,法半夏10克,晚蚕砂、姜黄各9克,汉防己6克,炒黄芩、滑石粉、炒苡米各9克。

【使用方法】以上为5~7岁小儿1日汤剂量。先以冷水浸泡半小时,煎为100~150毫升,分2次温服。

【适应病症】变应性亚败血症。症见发热皮疹,关节疼痛,发热呈弛张型,并伴有寒战,其病常持续5~6周,甚至数月,有的数年。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腥荤。

【临床疗效】从70年代起,用此方为主,随症化裁,先后治疗6例亚败血症,经半年至1年的治疗,5例缓解,1例因年龄小,上肢末端变形,而缠绵未愈。

辑方人:李少川,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

银藿白虎汤【方剂来源】叶仕宏经验方。

【方药组成】金银花20克,连翘18克,桔梗8克,薄荷6克,淡竹叶10克,荆芥12克,牛蒡子10克,生甘草6克,藿香10克,生石膏20克,知母10克,葛根14·发热·15克。

【使用方法】用清水3碗,先将石膏煎沸10分钟,再放于其他药煎10分钟,最后放入薄荷盖煎2分钟,煎药1大碗。年龄稍大者(8~10岁)分早晚2次服;年龄较小者分早中晚3次服。

【适应病症】扁桃腺炎、牙龈炎之发热,登革热,中暑之发热以及不明原因的发热,证属中医温热病初起阶段均可用本方治疗。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或不恶寒(因小儿表达能力较差),面赤,流涕,咽红,咽痛,咳嗽,唇红唇干,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均可应用。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应避风寒,衣着适宜,忌食煎炒燥热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