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龙 9.2
完结 签约作品 科幻 未来幻想
作者: 月影风声 主角: 刘海洋 冯雪敏 周旭东
59.75万字 0.1万次阅读 0.9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第130章 永恒诺言 2023-09-29 09:51:02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3
    作品总数
  • 133.84
    累计字数
  • 283
    创作天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130章
简介

鲲鹏展翅,蛟龙入海。 我国自主研发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在研世界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横空出世,不仅填补了空中应急救援装备空白,也标志着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乃至整个航空工业的重大历史性突破。 “航四代”刘海洋和新时代下的航空人们十年磨一剑,攻克无数技术难关,发扬老一辈航空人开拓创新、严谨务实的奋斗精神,在水陆两栖飞机研发制造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走向世界前列。

第1章 飞机模型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0五研究所高速水动力实验室,一尘不染的地面整齐地摆放着十几架破损的飞机模型,这些损坏的机模都是周旭东为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精心制造的试验品。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AG600两栖飞机研制立项已经很长时间,作为总设计师的周旭东肩上担子很重。二十九种不同的飞机模型,上万次的水上滑行试验,几十多万次模型参数调整,仍然没有一款飞机模型,能够达到预定设计要求。

周旭东身形如松,抬头看了眼挂在墙上的数字钟表,已经将近凌晨两点,“小刘,把试验结果详细记录好。本以为这款改良过的机模能够完成使命,没想到还是不行,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我觉得,还是重量,宽高尺寸,以及机模底部与水面接触的部分我们考虑得还不够周到。”

“二十九号飞机模型,共滑行八百二十三次,滑行姿态不稳导致机翼发生裂痕,机头中下部分严重变形。”刘海洋扶了扶黑框眼镜,长长地打了一个哈欠,双手快速敲击着笔记本电脑键盘,他要把每一次机模滑行的试验数据,录入系统中并建立数学模型,再通过统计分析逐渐修正浮筒、T形尾翼、机头、侧翼、机身等飞机模型的各项指标值。

“周老师,我觉得这个模型,是我跟着您这么长时间以来,到目前为止做得最好的一个,在平静水面,二十九号机模表现得非常稳定,只不过我们模拟测试波动水面,还加高了浪高数值,相当于在海面两米三的浪高,AG600的设计是在浪高两米的时候也能安全起飞降落,咱们的实验室数值是两米三,有点高。”

刘海洋困得眼睛都要睁不开了,揉了揉酸痛的眼皮,“我回去把这三天的数据分析下,可能会有收获。”

周旭东在高速水动力实验室已经连续奋战了三天三夜,实验室旁边一个小屋子,是他的休息室,里面有一张简易床,平时周旭东也几乎常住研究所,飞机模型试验成功之后,才能掌握主动权,为下一步工作打好提前量。

刘海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刚毕业,是周旭东的工作助理,这三天的时间,他也是不分昼夜连轴转,原本很精神帅气的小伙胡子拉碴。刘海洋的父亲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刘海洋的爷爷生前同样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他的太爷爷曾经参与过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的研制工作,刘海洋是不折不扣的“航四代”。

“小刘,这个机模虽然失败了,但她失败的意义要重于成功,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细节决定成败,接近成功的过程最为煎熬,用百折不挠的精神熬过黎明前的黑暗,那才是真正的成功!这架AG600能非常从容地完成远海救援工作,一次能救援五十人。我们要保证她在两米浪高的干扰下,飞机不发生侧翻还能平稳地飞起来,所以实验室的数值必须要精确稍有余量才行。将来出现在这架飞机上的人可都是我们的同胞,容不得半点马虎,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周旭东工作态度严谨,有着极为丰富的飞机设计制造相关工作经验,以极高的呼声成为AG600的总设计师。他是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为了AG600举家搬迁到湖北荆门,工作上攻克技术难关周旭东从来没有觉得苦,倒是南北方的生活饮食习惯让他不太适应。

刘海洋有点愧疚,刚才说的话很不严谨,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把模拟浪高设置在两米,也许这二十九号飞机模型就能成功下定论,那他们的工作也能告一段落,这样的心态想法,对于一名工程师而言绝对要不得。

“周老师,刚才我说错了,这段时间我有点迷糊,脑袋里像是一团乱麻,有点不转了,我对不起您,对不起我爸,对不起我爷爷,更对不起我太爷爷!”

刘海洋小心翼翼从牵引线上解开扣子,把二十九号飞机模型取下来,“我们很快就能成功了,我看到了胜利女神在向我招手。”

周旭东目光如炬,眼眸生辉,一点也不像三天只睡了不到十个小时五十多岁的人。

“小刘,你是不是困得糊涂了?胜利女神也就算了,你对不起你爸爸,你爷爷,还对不起你太爷爷这是怎么回事?你没事吧,我昨天给你放了一天假补休,你应该休息,今天就不应该来实验室。”周旭东跟刘海洋在一起工作的时间也不短了,一直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反应机敏头脑灵活,专业知识很扎实,手脚也很麻利,只是刚才的话有点反常,周旭东还真担心把刘海洋给累坏了。

“周老师,您别担心我,是这么回事,我爸和我爷爷都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我太爷爷那可就不一般了,听我爸说,我太爷爷参与了咱们国家第一架水上飞机的研发制造工作,当时应该是1918年2月,在福建马尾船政局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飞机制造厂海洋飞机工程处成立,经过半年多的时间,第一架水上飞机研制成功。”刘海洋双眼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周旭东儒雅地笑了,“是甲型一号!那当时你太爷爷,应该跟波音飞机之父王助是同事。”

刘海洋忽然间一点困倦的感觉都没有了,“王助这个名字,很小的时候,我爸爸总在我耳边提起他,等我长大了才知道,原来他那么厉害,世界上第一个水上飞机浮动机库——浮坞,也是他设计制造出来的。”

“还真没看出来,你是航四代,我这个航三代,跟你比还真的比不了,年轻人后生可畏。从小耳睹目染,让你选择了航空相关专业?”周旭东整理着实验装备,人可以不休息,但是这些实验仪器要休息,不然会影响实验精度和客观性。

“周老师,不瞒您说,我当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最想学的是历史,如果不考虑专业,我甚至能去读清华大学,当时我爷爷病重,他一生有个愿望,希望我们强大的祖国能有属于自己的飞机!后来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北航。我真庆幸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能有机会参与到水陆两栖飞机的设计、研发制造甚至是取证的整个过程。”刘海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坚定,浑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力量。

“周老师,我听说在水陆两栖飞机设计之初,之前答应跟咱们技术交流合作的欧美国家半路反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