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门 9.2
作者: 韩寒
17.91万字 0.1万次阅读 1.1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初版后记』 2023-02-17 11:20:11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4
    作品总数
  • 131.82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22章
简介

《三重门》是韩寒的首部出版作品,也是他创作生涯的起点。 主人公林雨翔自幼天资聪颖,加上其父的影响,从小就被誉为"神童"。然而这个极具才气的少年却在初中严重偏科,也因此遇上了影响他一生的老师马德保,还有占据他整个情感生活的女同学Susan。青春年少的他们,与所有同龄人一样有着情窦初开的情怀。有意无意的接触间,爱情的萌芽逐渐开花……在这个恋爱的季节里,充满幻想的男孩女孩能否找到那把钥匙,去打开人生的门、心灵的门、爱情的门……书中通过少年林雨翔的视角,向读者揭示了真实的高中生的生活,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展现开来,体现了学生式的思考、困惑和梦想。韩寒以自己的方式思考着、愤怒着、抗争着、改变着,透过那些犀利、尖锐甚至是刻薄的语言,读者感受到的是一个天才少年的灵光闪现。 本书初版出版于2000年,一经问世就引起广泛争议。一方面对于天才少年作家韩寒的实力赞叹不已,另一方面对于中国教育的现状提出颇多质疑。作品本身的优秀程度自不用提,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确实是中国文坛的一个奇迹,但更多的是激荡至今作品背后所隐含的深意。

Chapter 01

人的目标是和经济同涨同落的。前几年经济大好,下海的人数比上海的人口都多。渐渐这些从商的人里教师比率越来越大,目标全是成富翁。这些人做梦有暇,还说“为教育事业筹款”,引得许多教师一起做梦,都恨知识不能当钱花。于是教师便把师德当饭吃,他们的师德本身不多,经不起几口一咬,就师德全丧,抛下学生赚钱去了。

林雨翔所在的镇是个小镇。小镇一共就一个学校,这学校好比独生子女。小镇政府生造的一些教育机构的奖项全给了它,学校门口“先进单位”的牌子都挂不下了,恨不得用奖状铺地。镇上的老少都为这学校自豪。这学校也争过一次气,前几届不知怎么地培养出两个理科尖子,获了全国的数学竞赛季亚军。消息传来,小镇沸腾得差点蒸发掉,学校领导的面子也顿时增大了好几倍,当即把学校定格在培养理科人才的位置上,语文课立马像闪电战时的波兰城市,守也守不住,一个礼拜只剩下四节。学校有个借口,说语文老师都转业当秘书去了,不得已才……林雨翔对此很有意见,因为他文科强于理科——好比两个侏儒比身高,文科侏儒胜了一厘米——所以他坚决抗议。

林雨翔这人有与生俱来的反叛功能,什么都想批判——“想”而已,他胆子小,把不满放在肚子里,仅供五脏之间做交流。

小镇还有一个和林雨翔性格雷同的人,他叫马德保。马德保培育成功这性格比林雨翔多花了三十年,可见走了不少冤枉路。马德保没在大学里念过书,高中毕业就打工,打工之余,雅兴大发,涂几篇打工文学,寄了出去,不料编辑部里的雅兴发得更厉害,过几个月就发表了出来。马德保自己吓了一跳,小镇文化站也吓了一跳,想不到这种地方会有文人,便把他招到文化站工作。马德保身高一米八五,人又瘦,站着让人担心会散架,天生一块写散文的料。他在文化站读了一些书,颇有心得,笔耕几十年,最大的梦想是出一本书。最近,他整理出散文集书稿,寄出去后梦想更是鼓胀得像怀胎十月的女人肚子,理想中的书也呼之欲出。后来不幸收到出版社的退稿信函,信中先说了一些安慰话,再点题道:“然觉大作与今人之阅读口味有所出入,患无销路,兹决定暂不出版。”马德保经历了胎死腹中的痛苦,只怪主刀大夫手艺不精,暗骂编辑驽钝没有悟性,决心自费出书,印了两百本,到处送人。小镇又被轰动,马德保托书的福,被镇上学校借去当语文老师。

有人说当今学文史的找不到工作,这话也许正确,但绝不代表教文史的也找不到工作。那几个出走的语文老师一踏入社会便像新股上市,要的单位排队,顿时学校十个语文老师只剩六个。师范刚毕业的学生大多瞧不起教师职业,偶有几个瞧得起教师职业的也瞧不起这所学校,唯有马德保这种躲在书堆里不谙世道的人才会一脸光荣地去任职。他到学校第一天,校领导都与他亲切会面,足见学校的饥渴程度。

马德保任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师和文学社社长。他以为现在学生的语文水平差,把屠格涅夫教成涅格屠夫都不会有人发现,所以草草备课。第一天教书的人都会紧张,这是常理,马德保不知道,以为自己著作等身,见多识广,没理由紧张。不料一踏进教室门,紧张就探头探脑要冒出来,马德保一想到自己在紧张,紧张便又扩大多倍,还没说话脚就在抖。

一个紧张的人说话时的表现不是忘记内容,而是忘记过渡,马德保全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两句毫无因果关系的句子居然能用“所以”串起来。讲课文失败,掩饰的办法就是不断施问。毕业班的林雨翔看透了马德保的紧张,又想在听课的教师面前表现,连连举手胡诌。马德保本来是在瞎问,和林雨翔的答案志同道合,竟可以一一匹配。渡过难关后,他对林雨翔极口揄扬,相见恨晚,马上把他收进文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