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5-19(南北朝混战·共5册) 9.2
作者: 华杉
86.58万字 0.1万次阅读 1.2万累计人气值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38
    作品总数
  • 1557.6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228章
简介

古代皇帝的枕边书,今天管理者的工具书!通篇大白话,这回终于读懂《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系列共5册,讲述魏晋后期和南北朝混战的历史,宋齐梁陈一一登场。最终,陈国末任皇帝陈叔宝荒废朝政,为隋主杨坚所灭! 北齐主高纬错误决策致兵败:避免情绪化决策 【历史事件】北周主宇文邕带兵抵达平阳,被壕沟阻止。北齐主高纬头脑一热,下令填平壕沟,迎战,北齐军稍有退却,高纬就执意逃走。最终,北齐军心涣散,大溃。 【华杉讲透】决策背后都是情绪在起作用。我们的通病就是不讲逻辑,只有意识到自己有这毛病,才有可能防止自己犯病。 翻开本书,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5卷第一百二十四 宋纪六(公元442年—446年,共5年)

太祖文皇帝中之中

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

1 春,正月七日,北魏主拓跋焘备法驾,到道坛接受符箓(道教的符书),旗帜一律青色。从此,北魏每位皇帝即位时,都要接受符箓。寇谦之又奏请建造静轮宫,一定要高到听不到鸡犬之声,欲以上接天神。崔浩也劝皇帝兴建,功费万计,经年累月,也不能完成。太子拓跋晃进谏说:“天道和人道,不是一条道,卑贱和高贵,各有定分,不可相接,这是理之必然。如今虚耗府库,疲敝百姓,为此无益之事,有什么用!如果真像寇谦之说的那样能上接神仙,东山有万仞之高,登上山去接就行,省事多了。”皇帝不听。

2 夏,四月,沮渠无讳率领一万余家,放弃敦煌,向西投奔沮渠安周。还未抵达,鄯善王比龙就很畏惧,率其部众投奔且末,其世子投降沮渠安周。沮渠无讳于是占据鄯善,其士卒经过沙漠,渴死者超过三分之二。

李宝(唐契的外甥,之前和唐契一起逃到伊吾,见公元423年记载)自伊吾率众二千返回,占领敦煌,修缮城府,安集故民。

沮渠牧犍灭亡时,凉州人阚爽占据高昌,自称太守。唐契(沮渠牧犍的晋昌太守,之前据郡反叛,兵败后逃亡伊吾,被柔然封为伊吾王)为柔然所逼,拥众向西趋赴高昌,想要夺取高昌土地。柔然派大将阿若追击,唐契兵败身死。唐契的弟弟唐和收集余众,投奔车师前部王伊洛。当时沮渠安周屯驻横截城,唐和攻拔横截城,又攻下高宁、白力二城,遣使请降于北魏。

3 四月二十八日,刘宋皇帝刘义隆因为病愈,大赦。

4 五月,刘宋龙骧将军裴方明等抵达汉中,与刘真道分兵攻武兴、下辩、白水,都攻取。杨难当派建节将军符弘祖守兰皋,派他的儿子、抚军大将军杨和率重兵为后继。裴方明与符弘祖战于浊水,大胜,斩符弘祖;杨和退走,裴方明追至赤亭,再次击破杨和。杨难当逃奔上邽;裴方明俘获杨难当哥哥的儿子、建节将军杨保炽。

杨难当任命他的儿子杨虎为益州刺史,守阴平。杨虎听说杨难当逃走,引兵回来,到了下辩,裴方明派他的儿子裴肃之邀击,生擒杨虎,送到建康,斩首,仇池平定。

朝廷任命辅国司马胡崇之为北秦州刺史,镇守其地;立杨保炽继承杨玄王位,镇守仇池。北魏派中山王拓跋辰把杨难当接到平城。

秋,七月,刘宋朝廷任命刘真道为雍州刺史,裴方明为梁州、南秦州二州刺史;裴方明推辞不拜。

七月二十二日,北魏主拓跋焘派安西将军古弼督陇右诸军及殿中虎贲禁卫军,与武都王杨保宗从祁山向南开进;征西将军、渔阳人皮豹子与琅邪王司马楚之,督关中诸军从散关向西开进,在仇池会师。又派谯王司马文思督洛、豫诸军南趋襄阳,征南将军刁雍东趋广陵,移书徐州,声称为杨难当报仇。

5 七月三十日,日食。

6 唐契攻打阚爽时,阚爽遣使诈降于沮渠无讳,想要和他联合攻击唐契。八月,沮渠无讳率其部众前往高昌,抵达时,唐契已死,阚爽紧闭城门,拒绝他入城。九月,沮渠无讳部将卫兴奴夜袭高昌,屠城,阚爽逃奔柔然。沮渠无讳占据高昌,派他的常侍汜隽奉表到建康。皇帝下诏,任命沮渠无讳为都督凉州、河州、沙州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河西王。

7 冬,十月六日,北魏立皇子拓跋伏罗为晋王,拓跋翰为秦王,拓跋谭为燕王,拓跋建为楚王,拓跋余为吴王。

8 十月十一日,柔然遣使到建康。

9 十二月九日,北魏襄城孝王卢鲁元去世。

10 十二月二十四日,皇帝刘义隆下诏,命鲁郡修孔子庙及学舍,免除孔子墓侧五户人家赋税差役,命他们负责洒扫坟墓。

11 李宝派他的弟弟李怀达、儿子李承奉表到平城。北魏任命李宝为都督西垂诸军事、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沙州牧、敦煌公,四品以下官员都由他全权任命。

12 刘宋雍州刺史、晋安襄侯刘道产去世。刘道产善于为政,人民安居乐业,户户丰衣足食,由是民间有《襄阳乐歌》。一向躲在山里,不可制伏的蛮夷,都自己走出山来,沿着汉水,定居为村落,户口殷盛。刘道产去世时,蛮夷追送至汉江口。不久,群蛮骚乱,征西司马朱修之征讨,作战不利;皇帝下诏,由建威将军沈庆之接替,斩杀及俘虏一万余人。

【华杉讲透】

刘道产善于为政,有他在,无论是汉族还是蛮夷,都能安居乐业,高唱《襄阳乐歌》;刘道产死,就发生骚乱,征讨斩杀俘虏一万多人。就这件事来说,好官难得!而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国家要搞好,很难很难!好的政治,好的政府,好的治理,都是奢侈品!能赶上好时代,就是幸运。

13 北魏主拓跋焘派尚书李顺评定群臣等级,赐以爵位。李顺受贿,所定等级不公平。这一年,凉州人徐桀告发他,拓跋焘怒,并追究之前李顺包庇沮渠氏,当面欺君误国之事,将李顺赐死。

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

1 春,正月,北魏征西将军皮豹子等进击乐乡,刘宋将军王奂之等全军覆没。北魏军进至下辩,刘宋将军强玄明等战败阵亡。二月,刘宋北秦州刺史胡崇之与北魏军战于浊水,胡崇之被北魏所擒,余众退走回到汉中。将军姜道祖兵败,投降北魏,北魏于是占领仇池。氐王杨保炽逃走。

2 二月五日,北魏主拓跋焘进入恒山南麓;三月二十日,还宫。

3 三月二十二日,乌洛侯国遣使入北魏。当初,北魏居于北方蛮荒地带时,在乌洛侯西北,凿石为庙,以祭祀其祖先,高七十尺,深九十步。等到乌洛侯使者到北魏,汇报说石庙还在,北魏主拓跋焘派中书侍郎李敞到石庙致祭,刻祝文于石壁而还,石庙离平城四千余里。

4 北魏河间公拓跋齐与武都王杨保宗分别驻守雒谷两侧,杨保宗的弟弟杨文德游说杨保宗,要他闭险自固以叛魏。有人向拓跋齐报告,夏,四月,拓跋齐诱捕杨保宗,送到平城,斩首。前镇东司马苻达、征西从事中郎任朏等遂举兵立杨文德为主,占据白崖,分兵占据各据点,进兵包围仇池,自号为征西将军,秦州、河州、梁州三州牧和仇池公。

5 四月二十四日,刘宋立皇子刘诞为广陵王。

6 四月二十七日,北魏大赦。

7 四月二十九日,北魏主拓跋焘进入阴山。

8 五月,北魏安西将军古弼征发上邽、高平、岍城诸军攻击杨文德,杨文德退走。征西将军皮豹子督关中诸军至下辩,听闻仇池解围,准备撤回;古弼派人对皮豹子说:“宋人耻于兵败,必将再来。你军队撤回之后,再举兵就难了,不如练兵蓄力以待之。不出秋冬,宋师必至;以逸待劳,战无不克。”皮豹子听从之。北魏任命皮豹子为仇池镇将。

杨文德遣使来建康求援。秋,七月十四日,皇帝下诏,以杨文德为都督北秦州、雍州二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北秦州刺史,武都王。杨文德屯驻葭芦城,以任朏为左司马;武都、阴平氐人多归附他。

9 七月二十五日,前雍州刺史刘真道,梁州、南秦州二州刺史裴方明,被控攻破仇池时侵吞金宝及善马,下狱处死。

【华杉讲透】

名将分钱分得好,人人愿意为他死战!

皇帝刘义隆以私吞战利品的罪名诛杀两员名将,好没道理。前方军队在打败仗,后方他在跟之前打胜仗的将军算经济账,而且判死刑,这既是心胸狭隘,也是糊涂!

战斗取得胜利,皇帝得到土地和人民,将士们得金银财宝,这也是一种战争的潜规则。因为国家拿不出那么多官爵和钱财去赏赐将士,只能赏赐主要有功人员,其他人就靠打下敌人城池后自己发财。将军往往在攻城前许诺城破之后允许部队抢掠三日,这也是一种激励措施。刘备取成都,就许诺城破之后,所有城内府库钱财,由将士们自取,他一分钱不要。

但是,像刘备这样公开许诺,只是一小部分情况。多数情况下,就是一种只能做、不能说的潜规则。攻下一国国都,怎么可能没有钱呢?皇帝心知肚明,并不计较。但是,朝中其他大臣要搞事,他嫉妒你的功勋,就要找你的罪名。怎么办?所以,很多将军经常在攻下城池之后,就一把火把它烧了,毁灭抢掠证据。

大圣人王阳明平定宸濠之乱,灭了一个诸侯王,朝中的锦衣卫眼红钱财,要来清查,王阳明也是一口咬定,一分钱没有!朝廷问钱,这没有道理,南昌城中不管有多少钱,攻城之前已经许诺给将士们了。

曹操说:“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没有赏赐,就没有人奋力作战。没有“分钱兵法”,就没有兵法。所谓裴方明、刘真道私吞战利品,他们不可能自己吞了,而是和将士们分了。具体他们怎么分的我不知道,但是,历代名将瓜分战利品,也有一个潜规则,就是主帅自己不拿,下面的将士分。

主帅自己为什么不拿呢?有两个原因,其一,他有皇帝的赏赐,其他人就不一定有。所以他拿皇帝赏赐,加官晋爵,其他人在战场上发财,这样做公平合理。其二,只要是分钱,肯定要闹矛盾,分钱分不公平,下一次仗就不好打。而每个人都有不公平的感觉,都觉得自己拿少了。怎么办呢?负责分钱的人不拿,就是一个办法。你分得再少,主将一分钱没拿,又不是他装自己兜里了,你有什么话说?

记住,名将不一定是因为会打仗,往往是因为他分钱分得好,所以人人愿意为他死战!

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一切都是难能可贵。皇帝也不能认为当兵打仗,为国捐躯是理所应当,岂能和浴血奋战的军队计较钱财!刘义隆此举,自毁长城,在和北魏的战争中,他就要落入下风了。

10 九月三日,北魏主拓跋焘前往漠南。

九月六日,魏军舍弃辎重,以轻骑突袭柔然。分军为四道:乐安王拓跋范、建宁王拓跋崇各统十五将出东道,乐平王拓跋丕督十五将出西道,北魏主拓跋焘出中道,中山王拓跋辰督十五将为后继。

拓跋焘抵达鹿浑谷,与敕连可汗遭遇。太子拓跋晃对拓跋焘说:“敌人想不到我大军突然而至,应该趁其不备,速进攻击。”尚书令刘絜坚决谏止,认为敌营中尘土飞扬,人数必多,出到平地,恐怕反而被包围。不如等各路军队会合之后,再行出击。拓跋晃说:“尘土飞扬,是军士惊怖扰乱之故,军营上能有此尘土吗!”拓跋焘犹疑,没有马上攻打。柔然遁去。追到石水,没有追上,撤退。既而俘虏柔然侦察骑兵,说:“柔然不觉魏军骤至,上下惶骇,引众北走,过了六七天,知道没有追兵,才放慢速度,徐徐行进。”拓跋焘深为悔恨。从此军国大事,都与太子商量。

【华杉讲透】

《孙子兵法》讲侦察,有望尘之法: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尘土高而尖的,是战车来了。

“卑而广者,徒来也。”若尘土低而宽广的,是步兵来了。战车是排成一行前后走的,所以扬尘比较窄。步兵列队比较宽,所以扬尘也宽,但人步行扬起的尘土,没有车扬得那么高。

“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尘土分散而成条状的,是敌人在砍柴。

“少而往来者,营军也。”尘土很少,有来有往,时起时落,那是在扎营。

柔然军中尘土飞扬,但是,北魏军与他们遭遇时,他们并非在行军途中,而是一座营地。军营上空尘土飞扬,那就是惊慌扰乱,不是大部队在前进。这就是拓跋晃的判断。

11 司马楚之另率一军督运军粮,镇北将军封沓逃走投降柔然,游说柔然人,让他们突击司马楚之,以断绝北魏军粮食供应。不久,军中有人报告,一只驴耳朵被人割掉了,诸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司马楚之说:“这必定是敌军派间谍入我军营侦察,割驴耳回去作为信物。敌人很快就会杀到,火速准备战斗!”于是砍伐柳树,围为城垒,上面浇水,令它结冰;城垒刚刚完成,柔然兵到,冰坚滑,不可攻,于是退走。

12 十一月,刘宋将军姜道盛与杨文德合众二万人攻打北魏浊水据点,北魏皮豹子、河间公拓跋齐救援,姜道盛兵败阵亡。

13 十一月二十七日,北魏主拓跋焘南下回京,到了朔方,下诏令皇太子拓跋晃协助总管全国日常事务,总统百官。并说:“诸功臣勤劳日久,皆当保持爵位,退休回家,随时出席朝会,与朕欢宴,论道顾问而已,不宜再担任具体职务;另选贤俊,以备百官。”

十二月一日,拓跋焘回到平城。

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

1 春,正月三日,刘宋皇帝刘义隆亲耕,大赦。

2 正月六日,北魏太子开始总管百官,皇帝拓跋焘命侍中、中书监穆寿,司徒崔浩,侍中张黎、古弼辅佐太子,裁决政务,上书者皆称臣,用臣子礼仪。

古弼为人,忠慎质直。曾经认为上谷苑囿太广,请求减少三分之二,把土地赐给贫民,入见北魏主拓跋焘,准备上奏其事。拓跋焘正与给事中刘树下围棋,心思不在古弼身上。古弼侍坐良久,还得不到机会说话。忽然起身,抓着刘树的头发,把他拉下座位来,揪住他的耳朵,殴打他的脊背,骂道:“朝廷不治,都是你的罪!”拓跋焘大惊失色,放下围棋说:“不听奏事,是朕的过错,刘树何罪?放了他!”古弼汇报了上谷苑囿的事,拓跋焘都批准了。古弼说:“为人臣无礼至此,其罪大矣!”出宫就前往公车门,脱下鞋帽,披头散发,光着脚请罪。拓跋焘再召他进宫,对他说:“我听说,修筑神坛时,困顿颠蹶而筑之;建好之后,端衣冠冕而事之,神灵就会给他降下福分。然则卿有何罪?请戴回帽子穿上鞋,继续就职。有什么可以利于社稷、便利百姓的,竭力去做,不要有顾虑。”

太子考课百姓农耕,让没有牛的人能借别人的人牛以耕种,然后为牛的主人除草,以作为报偿,凡耕种二十二亩,就为牛主人除草七亩,大略以这个比例。又命人民在自己的田头标注姓名,以知道他是勤劳还是懒惰,禁止饮酒和游戏。于是垦田大增。

3 正月十二日,北魏主拓跋焘下诏:“王、公以下至庶人,有私养和尚、巫师于家者,应将他们全部遣送到官府;过了二月十五日没有送出来的,沙门、巫师死刑,主人满门诛杀。”正月十四日,又下诏:“王、公、卿、大夫之子皆到太学读书,其余百工、商贾之子,当各自学习父兄之业,不得私立学校;违者,老师死刑,主人满门诛杀。”

4 二月六日,北魏中山王拓跋辰、内都坐大官薛辨、尚书奚眷等八将被控在对柔然的军事行动中,没有按期抵达约定会师地点,在平城南郊斩首。

当初,北魏尚书令刘絜,长期主掌机要,恃宠自专,拓跋焘心中对他已经很厌恶。等到准备袭击柔然,刘絜进谏说:“蠕蠕迁徙无常,上次出师,劳而无功;不如推广农耕,积蓄粮食,等他们自己来。”崔浩坚决劝拓跋焘出兵,拓跋焘听从。刘絜耻于他的建议不被采纳,想要设法让北魏军失败。拓跋焘与诸将约期在鹿浑谷会师,刘絜故意修改诏书上的会师日期。皇帝到了鹿浑谷,准备袭击柔然,刘絜谏止他,让他等诸将到齐了再出击。拓跋焘在鹿浑谷滞留六天,诸将还没到,柔然于是远遁,追之不及。

大军撤回,经过沙漠,粮尽,士卒多死。刘絜秘密派人惊扰魏军,劝拓跋焘抛下军队,轻骑还都,拓跋焘不听。刘絜又以军出无功,请治崔浩之罪。拓跋焘说:“诸将没有按期抵达,我遇上敌人又不出击,崔浩何罪!”

崔浩将刘絜篡改诏书的事向拓跋焘报告,拓跋焘走到五原,逮捕刘絜,囚禁。拓跋焘北行时,刘絜私底下对亲信说:“如果车驾不返,我当立乐平王。”刘絜听说尚书右丞张嵩家有图谶,问他说:“在魏国之后,刘氏应王,有我的姓名没有?”张嵩说:“有姓无名。”拓跋焘听闻,命有司彻底调查,抄张嵩家,得到谶书。事情牵连到南康公狄邻,刘絜、张嵩、狄邻都被夷灭三族,死者一百余人。

刘絜得势掌权时,好作威福,诸将破敌,所得财物都要分给他。死后,抄他的家,财产有巨万之多。拓跋焘每次谈到这事,都恨得咬牙切齿。

二月八日,乐平戾王拓跋丕忧郁而死。当初,拓跋焘修筑白台,高二百余尺。拓跋丕梦见自己登上白台,四顾不见人,命术士董道秀占卜,董道秀说:“大吉。”拓跋丕默不作声,面有喜色。等到拓跋丕去世,董道秀也被连坐,斩首弃市。高允听闻,说:“卜筮者皆应当依附爻象,劝之以忠孝。乐平戾王问道秀时,道秀应该回答说:‘穷高为亢。《易经》曰:“亢龙有悔。”又说:“高而无民。”都是不祥之兆,大王不可以不警戒。’如此,则王安于上,身全于下矣。道秀却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他该死之处。”

【华杉讲透】

君子如履薄冰,小人什么都敢干

君子戒慎恐惧,小人无所忌惮。君子如履薄冰,小人什么都敢干。

君子、小人对待自己前途命运的区别,就在一个侥幸心理。

刘絜居然要问谶言书上有没有他的名字,拓跋丕也认为自己有机会当皇帝,这都是侥幸心理作怪。这也是培根所说“人类理解力的共性缺陷”,其中有一条是:“人类很容易被正面的东西激发,但是很难被反面的东西激发。”只要是自己所期待的,他就会相信。而如果是不符合自己期待的反例,再怎么证据确凿,他也会找理由把证据排除。

侥幸心之所以这么坚定,是因为人性的缺陷。了解到这是一种人性缺陷,就能在自己坚定地相信侥幸的时候,提醒自己。

刘絜还有一个丑恶的心理,就是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的时候,他就恨不得自己的国家失败,皇帝死了他才高兴呢!再加上他无所忌惮的小人性格,就能干出篡改诏书的事,故意把军队引向失败。当他劝拓跋焘不要出击的时候,其用心是阻止皇上取得胜利,难怪拓跋焘之后每次提到他都要咬牙切齿了。

不过,刘絜的这种坏,并不稀奇,而是非常普遍。会议讨论,如果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而是采纳了别人的意见,我就乐见其败,这是非常普遍的心理。领导者如果不能分辨这种心理,就容易被误导,因为别有用心的人很多。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都有自己的用心,或者以自己的用心为主。所以才有“纯臣”之说。纯臣,就是毫无保留,毫无私心,一心为主的人。纯臣难得,崔浩也不是纯臣。所以皇帝不好当啊!

5 二月十五日,北魏主拓跋焘抵达庐。

6 二月二十四日,刘宋江夏王刘义恭进位为太尉,兼领司徒。

7 二月二十五日,任命侍中、领右卫将军沈演之为中领军,左卫将军范晔为太子詹事。

8 二月二十六日,立皇子刘宏为建平王。

9 三月九日,北魏主拓跋焘还宫。

10 三月十八日,北魏主拓跋焘派司空长孙道生镇守统万。

11 夏,四月十一日,北魏侍中、太宰、阳平王杜超为帐下所杀。

12 六月,北魏北部居民杀立义将军、衡阳公莫孤,集结五千余篷帐,向北逃走。朝廷派兵追击,在漠南追上,杀其渠帅,将其余的人迁徙到冀州、相州、定州三州为营户(军营户口,直属军方,生活比民户更苦)。

13 吐谷浑王慕利延哥哥的儿子慕容纬世与北魏使者密谋降魏,慕利延将他处死。本月,慕容纬世的弟弟慕容叱力延等八人逃奔北魏,北魏封慕容叱力延为归义王。

14 占领高昌,接受刘宋封爵河西王的沮渠无讳去世,弟弟沮渠安周即位。

15 北魏入主中国以来,虽然颇用古礼祭祀天地、宗庙、百神,但是还延续他们过去的风俗,所祭祀的胡神很多。崔浩建议,只保留符合祭祀礼仪的寺庙五十七所,其余重复的及一些小神,全部撤销。北魏主拓跋焘听从。

16 秋,七月十日,北魏东雍州刺史沮渠秉谋反,伏诛。

拓跋焘赞叹古弼为“社稷之臣”

17 八月三日,北魏主拓跋焘在河西打猎,尚书令古弼留守。拓跋焘下诏,命古弼将肥马拨给打猎的骑兵,古弼全部给弱马。拓跋焘大怒说:“笔头奴敢裁量朕!朕还台,先斩此奴!”古弼的头长得尖,所以拓跋焘说他像个笔头。古弼的官属惶怖,害怕被连坐诛杀。古弼说:“吾为人臣,不使人主沉迷于游猎,这是小罪;不防备,不准备,万一发生事变,让军事物资短缺,那才是大罪。如今蠕蠕方强,南寇未灭,吾以肥马供军,弱马供猎,为国远虑,虽死何伤!况且这都是我自己的主张,和你们没关系,诸君无须担忧。”

拓跋焘听闻,叹息说:“有臣如此,国之宝也!”赐给古弼衣服一套,马二匹,鹿十头。

有一天,拓跋焘又在山北打猎,猎获麋鹿数千头。下诏给尚书,征发牛车五百乘以运之。诏使已去,拓跋焘对左右说:“笔公必定不给我牛车,汝辈不如自己以马运送。”于是出发。走了一百余里,收到古弼奏表说:“如今秋天谷穗已经金黄下垂,桑麻、大豆满布原野。猪鹿窃食,鸟雁侵费,风雨所耗,早上收割比晚上收割能多出三倍。请暂缓运鹿,先保秋收。”拓跋焘说:“果如吾言,笔公可谓社稷之臣矣!”

【华杉讲透】

拓跋焘赞叹古弼为“社稷之臣”,这个词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这个词怎么来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思想,则几乎失传了。社稷之臣,源自孟子。孟子把臣分四等:事君之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最低下的一等,是事奉国君个人的,事君之臣,皇上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好事坏事都干。

在干坏事方面,还分两等,“长君之恶”和“逢君之恶”。长君之恶是什么呢,是君有过,你不能谏,那就助长了他的恶。逢君之恶呢,更坏,君有过未萌,想干点坏事,但还干不出来,因为有良知,知道这样不对啊!这时候呢,你体贴地编出一套理论来,让他理直气壮地去干,这就是逢迎上去,把他送上邪路,逢君之恶。

比事君之臣上一等的,是社稷之臣。他不是国君之臣,是社稷之臣,以安社稷为己任。小人之务悦其君,大臣之计安社稷,皆眷眷于此而不能忘也。

张居正说,小人悦君,是为自己谋身,谋富贵。大臣安社稷,是谋国,谋功名。谋国之臣,一则匡正君王,务使君德无阙,保国运于荣昌;二则济弱扶倾,务使民心不摇,而奠邦基于巩固。以一身任安危之寄,决大疑,戡大难,而劳怨不辞,以一身当利害之冲。事求可,功求成,而险阻不避,殚精竭虑,眷眷焉唯社稷之安是图,必社稷安而后心始安,就如小人务悦其君一般,没有一刻一息能放松释怀。他的志向在于功名,专注在于报国,富贵不足以累其心也。

拓跋焘说古弼是社稷之臣,这就恰当了。

该作者其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