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图经 9.2
作者: 苏颂
26.69万字 0.1万次阅读 0.8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兽禽部卷第十三 2025-01-22 15:11:11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
    作品总数
  • 26.69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814章
简介

本草著作。一名《图经本草》。20卷,目录1卷。宋苏颂奉勅撰于嘉祐三年至六年(1058~1061年)。作者仿唐代编《新修本草》之法,征集全国各地药图及解说,调查外来药并索取标本,绘制本草图,别撰图经。本书无总论。1~18卷大致对应于《嘉祐本草》3~20卷,部类药品多同;19~20卷为《本经》外“草类”与“木蔓”类,收载新增植物类。今存此书药物780种(新增药103种),于635种药名下,附本草图933幅,为世界现存最早版刻药物图谱。

玉石上品卷第一

玉屑

玉屑,按《本经》,玉泉生蓝田山谷,玉屑生蓝田。陶隐居注云∶好玉出蓝田及南阳徐善亭部界中,日南、卢容水中,外国于阗、疏勒诸处皆善。今蓝田、南阳、日南、不闻有玉,礼器及乘舆服御多是于阗国玉。晋金州防御判官平居诲,天福中为鸿胪卿张邺使于阗,判官回作《行程记》,载其国采玉之地云∶玉河在于阗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阗界牛头山,乃疏为三河∶一曰白玉河,在城东三十里;二曰绿玉河,在城西二十里∶三曰乌玉河,在绿玉河西七里。其源虽一,而其玉随地而变,故其色不同。每岁五、六月大水暴涨,则玉随流而至。玉之多寡,由水之大小。七、八月水退,乃可取,彼人谓之捞玉。其国之法,官未采玉,禁人辄至河滨者,故其国中器用服饰,往往用玉。今中国所有,多自彼来耳。陶隐居云∶玉泉是玉之精华,白者质色明澈,可消之为水,故名玉泉。

世人无复的识者,惟通呼为玉尔。玉屑是以玉为屑,非应别是一物。《仙经》服 玉,有捣如米粒,乃以苦酒辈,消令如泥,亦有合为浆者。苏恭云∶玉泉者,玉之泉液也,以仙室池中者为上。其以法化为玉浆者,功劣于自然泉液也。饵玉当以消作水者为佳。又屑如麻豆服之,取其精润脏腑,滓秽当完出。若为粉服之,即使人淋壅。《周礼》玉府王齐,则供食玉。

郑康成注云∶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王齐当食玉屑。《正义》云∶玉屑研之乃可食,然则玉泉今固无有,玉屑医方亦稀用。祥符中,先帝尝令工人碎玉如米豆粒,制作皆如陶、苏之说,然亦不闻以供膳饵。其云研之乃食,如此恐非益人,诚不可轻服也,方书中面膏,有用玉屑者,此恐是研粉之乃可用,既非服饵用之,亦不害也。书传载玉之色曰∶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截肪,黑如纯漆,谓之玉符。而青玉独无说焉。又其质温润而泽,其声清越以长,所以为贵也。今五色玉,清白者常有,黑者时有,黄、赤者绝无,虽礼之六器,亦不能得其真。今仪州出一种石,如蒸栗色,彼人谓之栗玉,或云亦黄玉之类,但少润泽,又声不清越,为不及耳。然服玉食玉,惟贵纯白,它色亦不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