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培养男孩科学用脑的习惯

书名:
学做有责任感的阳光男孩
作者:
项前
本章字数:
10882
更新时间:
2024-04-26 09:53:27

积极培养男孩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常男孩的思维比较活跃,独立性也比女孩更强,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培养男孩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于他的成长至关重要。

人脑好比是一台具有无限创造能力的机器,而大多数人对它的使用还不到5%。大脑所具有的潜能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是人的原始感知功能;二是人对感情活动的控制功能;三是人类祖先通过积累储忆在新皮层中的睿智信息;四是人类从出生以来积累储忆在新皮层深处中的时代有用信息。

这些潜能,一般都隐藏在大脑深处,在比较顺利的生活中很难派上用场,所以,人们一旦用到时,就能很快将其回忆出来并加以开发利用,当然这需要借助于一些方法与技巧将这些潜能挖掘出来。

很多家长都曾努力尝试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孩子开发潜能,有效地激发出孩子的创造力。

有专家总结出了如下几种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培养男孩独立思考的能力很有帮助:

1笛卡尔的四条思维法则

笛卡尔是法国卓越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和哲学家,是解析几何的首创人。他可以算是历史上最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之一了。在少年时代,笛卡尔就有着强烈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笛卡尔的学习热情很高,成绩优秀,数学尤其出类拔萃。除了学校中的功课外,他还阅读了许多课外书籍。可是,面对自己取得的优异的学习成绩,笛卡尔毫不自满,他甚至有些怀疑自己学的东西是否可靠。笛卡尔说:“当我完成了一般的学习过程之后,就发现自己被许多疑难和错误困住了。我从这些疑难和错误里,除日甚一日地看清自己的无知以外,似乎并没有得到其他任何收获。”例如,“在哲学领域里,没有一条真理是能够不引起争论和怀疑的;而其他的科学又都从哲学里取得原理。”因此,在笛卡尔看来,疑问是无处不在的。这说明在他的脑海里,独立思考的火焰总在炽热地燃烧。笛卡尔认为人所得到的最好教训是:“决不可过分地相信自己单单从例证和传统说法中所学得的东西。”那么,要怎么办呢?他提出了四条思维的法则:

(1)任何东西在未认清确实是真的以前决不能认为是真的。也就是说,必须小心,避免轻率从事和产生偏见。所接受的东西,应当是自己认为十分明显而又清楚,绝对无可怀疑的东西。

(2)要将探讨的疑难问题,尽量加以划分,而且是怎样能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便怎样划分。

(3)有秩序地进行思考,首先要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按部就班地进行,直到最复杂的问题。实际上没有先后关系的事物中,也要假设出一个顺序来。

(4)不论在任何地方,搜罗的信息必须齐全,观察范围必须广泛,直到自己相信没有遗漏时为止。

以上是笛卡尔的思想方法,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独立思考的重视,值得我们借鉴。

2多读各种书籍

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大都有三个特点:博学、善问、富于钻研精神及重视思想方法。笛卡尔如此,其他许多思想家也无不如此。

爱因斯坦应该算是科学界最善于独立思考的巨人了。青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物理、数学等方面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他对一般的自然科学和哲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积累。

知识渊博的人大多见解比较深刻,思考比较周密,而且对事物的发展方向常有远见,预测也比较正确,这样便大大减少了走弯路。

人看的书多了,时间一长,知识面宽,了解的问题便多,于是看事物就越看越有趣,越有趣就越想看,成了良性循环。这样,知识之球,便越滚越大。反之,不爱读书,知识面狭窄,懂的东西就少,懂得少,对许多事物便不感兴趣,从而也就越不想多看书,于是便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3多问“为什么”和“怎么办”

遇到任何事情,都要考虑两个问题:“为什么”和“怎么办”。前者追究原因,后者提供对策。人只有搞清原因,才能想出办法。办法通常有多种,要从中选出一个最好的来。

家长在孩子读书时要培养他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读书时反复思考,可以起到消化、吸收、运用和发现问题、跟踪追迹的作用。比如,在读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区分客观真理和主观成见,哪些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事实、定理、定律或理论,哪些是未经证实的传说、成见、信仰或迷信。对前者主要是虚心学习弄清道理,不要花很大精力与其对着干。

(2)研究正确的结论是怎样获得的,有哪些事实或理论根据。在证明中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值得学习,能不能把这些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别的问题上去,能不能再给出新的证明。

(3)对于某个结论是否有所怀疑,如果觉得它的证据不充分,甚至有漏洞、有问题,就要试图举出反例或用实验来推翻它。

(4)如果时间、地点、条件变了,某个结论是否还正确,需要做哪些修改。

(5)某些概念、结论、定理、规律之间,有没有本质联系,它们与其他学科的内容有无类似之处。

(6)如果现在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能不能立刻找到答案、方法或启示。

教男孩掌握几种高效思维的方法

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性、条理性的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人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左、右脑的优势,形成高效的思维方式,对一个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可是现实生活中95%的人,仅仅只使用了自己的左脑,甚至有些人终其一生,只用了大脑的3%,其余的97%都蕴藏在右脑的潜意识之中。正如一位著名教育学家所说:“在开发大脑潜力上,我们是在单脚骑自行车!”所以,注重全面开发,充分开发利用右脑,调整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对发掘自身的潜能是非常重要的。

不少学者对人类思维的实际运动过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行过研究,他们发现,高效思维者与低效思维者思考过程的区别在于,前者思考问题条理清晰,后者则混乱无头绪。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孩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同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如果家长能从小就培养孩子高效的思维能力,那么孩子将会在今后的成长中少走弯路。

为了提高孩子思维能力,家长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方法:

1逐步接近法

这种方法就是经过简单的步骤来解答难题。先把问题划分为几个部分,从而使问题的解决变得容易。耐心地一次研究一个问题或问题的一个侧面,通过其中的逻辑关系找到你需要的答案。从问题中归纳出简明的“如果——那么”的关系,从而得到结论。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

蜗牛爬墙,日升六尺六,夜降三尺三,墙高一丈九,几日到顶。

看完题你可能很快就列出这样的一个式子:19÷(66-33)=58有人立刻会回答蜗牛用6天能爬到墙的顶端。

其实这种回答不正确,现在我们用逐步接近法来运算一下:

第一天蜗牛上升到33尺(66-33)。同理,第二天是66尺……第五天是198尺。就是说,第五天的白天它已经爬到顶点了,所以正确的答案是5天。

可见,采用逐步接近法,分步骤解答,能够避免某些简单思考产生的错误。

2图表解析法

图表解析法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图表解析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按照一个条件画出图形或者示意略图,或是精确比例图,或是一张表格、图解以及其他形象化的图形。借助图表使问题变得明朗化、具体化、形象化,这将能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要知道,一个图表所包含的信息量是相当大的。一个简单的图形常常可以表示出要用许多文字才能说清楚的问题。因此,图表越是简洁清楚,越能帮助人思考,有利于人迅速地解决问题。

3重新表述法

重新表述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用自己的语言或表达方式,对问题或结论进行重新描述,从而对问题理解得更清楚,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结论就会变得容易得到。

使用重新表述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养成一个习惯,在思考时只要有可能,就把想法讲出来。

二是思考问题要循序渐进,分步骤进行。逻辑思维的特点就是要划分步骤,逐步前进,这是掌握重新表述法的重要之处。

三是重新表述法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技巧,并充分运用想象、直觉及创造思维等心理过程。

四是在思考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获取新的思考方向。

4分割限定法

分割限定法是一种将问题缩小到最低限度的技巧,即通过某些简单的推论或者直接抛开无关的因素、不可能的因素以及方向,来缩小问题的范围。

就像放一个篱笆在问题的周围,使问题同无关的因素隔开,使其范围得到限定,问题的解答自然变得更加清晰和容易,从而也能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分割限定法是一种凝缩战略。首先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矛盾,然后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或者说加以压缩,找到问题的关键。其次,它要求解决问题时割去非本质的东西、不重要的东西或错误的东西。这样把不可行的途径不断地割去和限定,最后的结论自然会出现。

5充分列举法

充分列举法就是在寻求答案时,简明而无遗漏地列举出各种方案、可能性以及各种情况、组合或安排等,加以考虑,判断出最佳方案。

运用充分列举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要列出各种可能性,否则可能会出错。

二是该方法的关键在于思考问题要充分,但不能把充分仅仅理解为全部可能性,而有时也要求考虑全部因素和可能性。所谓充分性,主要是指寻求到答案的充分正确性。列举各种可能性就是为了使答案充分正确。

6系列连环法

系列连环法是一种将所需要考虑的各种可能性、各个因素、不同方案按一定规则或内在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种方法。可按时间或空间的序列联系在一起,也可按其他某种关系联系。联系时常采用图表或数形图解及其他方式,使其看起来更加系统、全面,便于去追踪、考察。

系列连环法是一种很有用的常被运用的方法,能成倍地提高思维效率,对解决那些非常复杂、困难的问题很有成效。

7异常跳跃法

异常跳跃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异常的或走不通的方法路径,或路太“漫长繁琐”时,此时应及时停下来重新考虑思路,改变解题方法,跳跃到完全不同的思路、观点或途径上去展开新的思考,或者扩大视野,把那些奇特的思路也包括进去。有时要借助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的跳跃来达到目的。

此方法就好像走路,一般情况,我们会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分步骤地到达终点。但有时也会遇到障碍、深沟、堤坝等,无法顺利地走过去,那就要猛地一个跳跃,跳过去,或者拐个弯另选一条路,达到目的地。

异常跳跃法常常需要打破常规,使思路闯到一个新的轨道上去,所以说它是创造性思维。在解决问题时,有时百思不得其解,在偶然的机会却茅塞顿开。事实上,许多发明创造都同顿悟及思维的异常跳跃有关。

运用异常跳跃法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要借助坚实的知识基础,只有依据丰富的信息、知识、逻辑关系才能完成这种思维跳跃。

二是要借助其他思维技巧的帮助,通过想象、推理、预测、形象思维等探索出新的途径和方案,以便完成异常跳跃。

三是要注意处理好异常跳跃与思维的坚持性的关系,就好像挖井,在一个地方挖到95米没有出水,再坚持一下,可能到10米就出水了。如果你总是在挖到9米时就换地方,那么就会永远挖不到水。反之,如果你在一个地方挖了几十米还不见水,你仍然坚持,就可能会徒劳无功,也许换个地方更明智。可见,恰当地处理灵活性与坚持性两者关系也是很重要的。

总之,遇到问题能清晰、高效地思考并能有效解决的人之所以能够具有高人一筹的智慧,正是有意无意地运用了上述七条基本方法,充分发挥了脑细胞的活力的原因。

教男孩几种有助于有效解决问题的技巧

每个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题,家长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家长如何教孩子解决问题呢?如下几点非常值得家长在生活中学习与借鉴:

1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有时,问题是在有关事物的启发下解决的。由于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有着相似之处,通过联想从而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德国著名科学家克雷默博士观察海豚时受到启发,找到了克服空气湍流造成飞机机翼起泡现象的方法,解决了航空、航海界几十年一直探索的技术难题。有一次,克雷默博士应邀去美国,在横渡大西洋的旅途中,他发现在航道附近游玩的海豚能消除湍流。通过研究海豚,他找到了对飞机、潜水艇消除湍流的方法。

因此,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从而得到创造性的启发,是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2对问题做出多种假设

假如在你面前放上铁锤、铁钉和木板等物体,问你这些物体具备什么功能,你也许首先想到的是铁锤可以把钉子敲在木板上,而想不到该类物体除了这些常用的功能外,还具有其他许多功能——例如,铁锤可以当尺子使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遇到熟悉的事物时,往往根据该事物的一般功能,也就是对自己熟悉的功能来解释它,而很少去考虑该物体的其他功能。同样的道理,当人们在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时,很容易根据自己的常识来思考,而不大注意突破常识的框框,做出其他的解释。因此,为了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家长必须督促他学习,只有具有广泛的知识积累,才能够对问题做出多种假设,使思维的触角达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境地。

3积极性要高,但不能急于求成

心理学家勃尔奇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香蕉放在高处,猩猩的身旁放置一根竹竿,只有利用竹竿才可取到香蕉。实验的结果表明:在猩猩挨饿不到6小时的时候,由于取食的驱力(即动机)太弱,猩猩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各种不相干的因素分散;可是,当它挨饿超过24小时后,又由于取食的驱力过强,而把注意力过分紧张地集中在食物这个目标上,因而忽视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条件,同样取不到食;只有在猩猩挨饿6~24小时时,由于驱力强度适中,它的行为才是灵活的,注意力也不会被分散,很快取到了食物。

同理,对于人来说,如果解决问题时积极性不高,或者急于求成,都不会获得成功。古语所谓“事在人为”、“欲速则不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随时随地受到启示或进行联想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双索问题的实验:

天花板上悬着两根绳子,但两者的距离太远,任何人抓住一根就无法抓到另一根,实验要求被试者把两根绳结在一起。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在一根绳头上系一个物体,使之像钟摆一样摆动,等它摇向另一根绳时,就可以同时抓住两根绳。心理学家让两组人在解决这个问题前,分别识记了一些不同的单词。第一组人识记的词有“绳索”、“摆动”、“钟摆”等;第二组人识记的词则完全与双索问题无关。

实验结果发现,第一组人比第二组人能更迅速地解决了问题。显然,第一组人从识记的单词中受到了启示。

从这一角度来说,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也就是善于随时随地受到启示或进行联想的人。

5克服思维定势

在解决问题时,人最忌讳的就是被心理定势束缚住。我们知道,人们对事物的反应,往往受到先前一些经验、观点、动机、需求等影响。如果过去的经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那固然很好。但实际上,很多新问题单凭过去的经验是无法解决的。

比如,给一个人三只量杯,容量分别为21毫升、127毫升、3毫升。实验要求以最快速度,用最佳的方法量得100毫升水。显然,将127毫升量杯里的水分别倒满21毫升的量杯和两次倒满3毫升的量杯,127毫升量杯里的水即为100毫升。

比如,有容量为15毫升、39毫升、3毫升的三个量杯,量出18毫升的水。倘若再沿用第一题的思路,则有些舍近求远了。因为第二题只需把15毫升和3毫升的量杯里的水倒在一个容器里,就是18毫升水了。

由此可见,如果人们被思维定势束缚住,采取有效思路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人要开阔解决问题的思路,应放弃固有的思路,重新分析问题,把研究问题的本质条件同其他无关的附加因素区分开来,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6时刻想着问题

世界著名科学家凯库勒长期试图为苯分子找出一个结构式,然而却百思不得其解。可在一天晚上,朦胧中他梦见一条蛇咬着自己的尾巴在旋转,刹那间他受到启发,终于研究出一个六角形的环状结构式来表示苯分子。

当研究的问题初见端倪时,探究者往往有一种“几乎有了”之感,犹如回忆某件往事,已经有所印象,但不十分清晰,跃跃欲试,欲言又止,张了张嘴,却还说不出来。这时,头脑中的问题,挥之不去,拒之不散,处于高度思考之中,以至在散步、吃饭、听音乐、玩电脑或与他人交谈时,头脑里仍然想着那个问题。当然,某个时机,问题解决方法瞬间显现出来。

选择时就会有取舍,坚持还是放弃对一个人做好选择至关重要。家长要教孩子学会选择,这样,在关键的时候,孩子才不会在面对众多选择时感到犹豫和迷茫,而是会果断地做出正确的抉择。

教男孩克服有碍创新的常见的几种不良倾向

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是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必要条件。家长要培养孩子创造性思考的能力,要努力避免孩子产生以下几种可能阻碍创新的不良倾向:

1习惯性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曾经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方法和对策可能成为一种思维习惯,或称常规,而人们对许多事情的处理都是按照这种习惯或常规来做。这种单凭习惯或先例来进行的思考和行动,往往忽略了隐藏着的创造契机,对创造力的发挥是不利的。家长应告诫孩子凡事多问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没有这一部分,全局将会怎样?”如此寻根追究,就一定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

2片面观点

由于经验的积累,人们对于某些事情往往在略见端倪时就觉得自己已经概知全体。然而,这会带来一种弊病——单凭表面来判断一切,不做更深一步的思考。用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会妨碍正确地了解周围的状况和有效地收集有关情报信息,给发挥创造力造成困难。

3视野狭窄

有一次,某工厂接到一项特殊加工任务,要在微小的钻石上打两个孔。那些经验丰富的老钳工绞尽脑汁,依然想不出一个好办法,于是把这个难题丢给一些新手去解决。结果,出人意料地,一位新手只花了两个钟头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那些老钳工,虽然有着高超的技艺,但对钻孔的新方法却想得极少,所以空有满身技艺也无从施展。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创造力并不一定和技术水平、专业知识成正比。

现代人们专业划分越来越细,而具有广博的知识,能从事综合性学术观点来解决问题的人却越来越少。虽然专业面越小越有利于研究深化,但随之而产生的另一个问题则是由于视野狭窄而使创造力大受影响。

4回避问题

人都有一种惰性,就是对各种变化有一种本能的抵制。人们老是说“这是不可能的”,“那是不现实的”。总爱把现实存在当作最合理的状态,把创造力未能充分发挥也看作是正常现象。一旦有人要对现状提出挑战,便会受到各种非难,甚至被看作“空想家”、“有怪癖”等。

西方有句古谚说:5%的人主动思考,5%的人自认为在思考,5%的人被迫进行思考,而其余的人一生都讨厌思考。这话未必正确,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很多人有回避思考的倾向。

5目的意识薄弱

创造力绝非像神话中所描绘的那样会在某天早上突然降临到你的身上。创造力是靠充沛的创造欲望和强烈的创造动机来驱动的,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创造动机不足的人,无论你怎样激动,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成果。创造力是个人内在的素质,必须靠自己去培养,而动机意识薄弱正是创造力埋没和退化的主要原因。

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和本田技术研究所的本田宗一郎,以及提出喷气发动机设想的怀特等人,他们都是不满足于现状,执意进行改革、目的意识明确的人,正是由于他们执著的信念促成了他们的成功。

6缺乏好奇心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总是认为一切都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值得特别注意的,这种人即使接收到新的信息,也往往会忽略过去。而有一些人的反应就大不一样,他们对于事物总抱有一种新鲜感,哪怕是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也不放过,总想多知道一些东西,这就是好奇心强的表现,就像砂粒刺激了河蚌从而孕育出了珍珠一样,好奇心激发了人的创造欲望。

7拘泥于书本知识

人虽有着较高的文化知识,并不一定就能解决问题。当然,如果是应付考试,有可能是有用的。但考试只是测定学习的程度,同创造力是大不相同的。

在学校里常常见这样的情形,当老师表示下次要提问一些问题时,很多孩子的第一个反应往往是问:“该看些什么书呢?”这表明孩子对书本的依赖性太强,纵然满腹经纶,在实际工作中仍可能一筹莫展。所以,切不可拘泥于书本知识,孩子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男孩科学用脑,父母从男孩幼时教起

人的大脑潜能的开发,并非一蹴而就,如果家长拔苗助长,结果只能会使孩子用脑过度,甚至发生悲剧。

丹麦历史学家海内肯就是前车之鉴。他4岁就撰写了《丹麦史》,此举一度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正当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他的聪明才智时,突然传来由于大脑负担过重导致4岁半的海内肯脑力衰竭,最终不幸夭折的噩耗。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许许多多的天才儿童,一夜之间名扬四海,不久就销声匿迹,或者传出不幸的消息。

所以家长不必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是天才儿童,其实你的孩子也拥有天才儿童一样的大脑,只要家长注意督促孩子养成科学用脑的好习惯就行了。

开发大脑不等于掠夺式地使用大脑,头悬梁,锥刺股并不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刀不磨不快,脑不用生锈”也是一种错误的用脑观念,不值得提倡。

在脑疲劳的状态下,人就会出现头昏脑涨、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思维紊乱等心智活动难以正常进行的恶性反应。同时,长期脑疲劳,还会出现失眠、恐惧、焦虑、健忘、抑郁等症状,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由此可见,脑疲劳的状态下不仅不能开发大脑,而且还会严重地影响人的智力潜能的正常开发。过度脑疲劳,还会导致心脑血管及精神疾病,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那么,怎样用脑方法才是科学合理的呢?如下建议可供参考:

1不宜长时间使用大脑

心理学研究发现,健康儿童连续用脑30分钟,血糖浓度在120毫克以上时,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连续用脑90分钟,血糖降至80毫克,大脑的功能尚属正常;连续用脑120分钟,血糖降至60毫克,会反应迟钝,思维力较差;连续用脑210分钟,血糖就会降至50毫克,这时便会头昏、头痛,会暂时失去工作能力。因此,人不宜长时间地使用大脑,尤其是孩子。一般认为,孩子一次做功课或看书学习的连续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

2五官并用、手脑并用地参与学习

有人发现,学习同一内容,如果只是运用视觉,可接受20%;如果只使用听觉,可接受15%;如果是视听并用,可接受50%。这一发现说明,学习时使用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可明显提高学习效率。

3宜将不同的学习内容错开进行

在学习时,不同的学习内容,会在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形成兴奋点。如学习数学,可在大脑皮层的某区域形成一个兴奋点;学习英文在大脑皮层的另一区域形成一个兴奋点。倘若长时间学习同一内容,则必然会使大脑皮层某一区域的神经细胞负荷加重,如果能交错学习不同的内容,可使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神经细胞轮流工作,获得充分休息。

4宜充分利用“最佳用脑时间”

每个人每一天都有一个最佳的用脑时间。有的人早晨脑子特别灵敏,记忆力最好;而有的人则晚上头脑最清醒,学习效果最佳。家长应充分了解并利用孩子的“最佳用脑时间”,以提高他的学习效率。

5保持充分的睡眠

睡眠是大脑的主要休息方式,充分睡眠才能使人脑消除疲劳,保证大脑正常工作。因此,家长应安排好孩子的睡眠时间,尽量让孩子睡得足、睡得好,不要“开夜车”,以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6注意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可以促进脑细胞新陈代谢,消除大脑疲劳,尤其是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和灵活性,有助于提高视力、听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家长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更不要把学习同体育锻炼及体力劳动对立起来,以为锻炼身体和适当参加体力劳动是浪费时间,会影响学习,殊不知,这恰恰是科学用脑的重要方法之一。

7宜饮食合理,营养充足

孩子在紧张地学习时,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大脑就会受到损害。合理的饮食,充足的营养,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保证大脑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的需要。因此,孩子日常宜进食适当的动、植物蛋白质,如肉类、禽类、海鲜、豆制品等,还要适当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果糖。

同时,要使脑细胞保持灵活,就必须经常给它一些新的刺激,激发大脑探索和研究新知识的欲望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因为人的大脑在以往经验的支持、制约下,常常会形成固有的思考模式;而在处理新问题时,有时会变得保守起来。因此,要“活化”大脑,使它能更加灵活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创造性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不少专家为此精心设计了一些很好的训练方法,在这些训练方法中,以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JP盖福德设计的方法最为典型,也最有效果。盖福德设计的主要训练大脑保持活跃的方法如下:

1难题训练

盖福德教授经过长时间地实践和研究证明,通过解难题培养思维的活跃性,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解难题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必须打破常规的部分,一旦我们不幸落入某个难题的“圈套”或“陷阱”里,就会为了不犯第二次错误而千百万计地冥思苦想,思索的激流时而向上,时而向下,有时不得不从立体的角度去看平面的东西,不得不进入到无限的世界里去思考有限的东西。

在思考很多难题时,往往需要同时进行集中式思考和扩散式思考。要从为数极少的条件出发,不断地向四面八方扩散,以达到寻找无限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扩散式的思考方式;从无限中求得唯一正确的解题思考方式,这又是高度集中的思考方式。在这种扩散思考和集中思考周而复始的循环中,大脑便会自然而然地变得活跃起来。

2左侧活动训练

大脑右半球承担着创造性思维等重要的功能,由于人们对右半球“习惯性”地缺乏重视,所以人们大脑右半球的开发显得很不充分。要想提高智力水平,就要积极地发展大脑右半球,给大脑右半球更多训练和发挥的机会,这将使人脑智慧的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为了开发右脑,达到同时使用大脑两个半球的效果,有学者提出了做单侧体操的方法。由于大脑右半球负责左侧身体的运动,因此,左侧体操会反过来促进大脑右半球的活动,有利于大脑右半球能力的提高。左侧体操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动作和游戏训练:

第一,左上肢侧举运动。左脚向左侧跨一小步;左手侧平举,掌心向下,左手经左侧部向上举;左手还原。

第二,左上肢前举运动。左脚向左侧跨一小步;左手经左胸前举至水平;左上肢再经胸前上举,与身体平行;左上肢经胸前向下复原。

第三,左手指运动。伸出左手,做握拳运动;将握紧的拳头松开,重复进行;将拇指依次与其他各指的指端接触,进行对指训练。

第四,左腿侧举运动。立正,目光向前,双手叉腰;重心放在右脚,左脚向左侧外提起,脚伸直,直到与地面平行,复原。

第五,左脚前举运动。目光平视,双手叉腰;左脚向前踢,达到与地面平行,复原。

以上各节每次做10遍,每天早晚各做1次,每次约5分钟。

3左右手同时写字、画画训练

左右手同时写字、画画的训练能够同时开发左、右脑的潜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对于这种练习,或许开始时会有点儿不习惯,但只要坚持,时间长了就能运用自如。

开始时可以从较容易的练习入手,比如写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慢慢过渡到可以写自己和家里人的姓名、单位和家庭住址,可以写一句话、一段短文等。

练习左右手同时画画时,可以先画一些简单的,如:横线、竖线、斜线、曲线等,逐步过渡到画一些动植物和花草树木,还可以画一些简单的人物头像。

左右手同时练习写字,最后逐步写出长句、段落到短文。左右手画出的图形,方向必须对应。这样练习,对锻炼大脑注意力集中、分配与控制的效果更好。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青春期女孩养育:父母需要知道的事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就像照镜子,父母自我回顾也是很重要的。你觉得小时候是在父母的无偿的爱下长大的吗?你的父母做了自己真正希望的事情吗?
已完结,累计4万字 | 最近更新:后记 父母幸福的话,孩子也一定能够幸福——

前言 给正在为青春期的女儿担心的您——

书名:
青春期女孩养育:父母需要知道的事
作者:
[日] 中野日出美
本章字数:
2487

感谢您翻阅此书。

“我虽然喜欢身为父母的您,但却不喜欢身为人的您。”

当年,当还是中学生的女儿对我说出这句话时,我愣了半晌。

我的女儿从初中三年级开始旷课。她童年时性格稳重,几乎不与朋友吵架,成绩也很优秀。

她在家里虽然也没有惹什么大麻烦,但身为家长的我还是充满了困惑和焦虑。

原因是女儿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

因为考试迫在眉睫,所以我想让女儿尽早重返学校,但是对校方并不信任,对与女儿闹矛盾的女孩子心怀愤怒。

同时,女儿的情绪一天天恶化,我却不能为她做些什么,真是感到非常惭愧和内疚。

我想,必须要为女儿做点什么,于是拼命地读了许多有关教育和育儿的书籍。

每本书的内容都非常正确,却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找不到我所求的答案。

即便如此,我仍然想要帮助女儿,想让她勇敢面对人际关系上的挫折,于是便不断地鼓励她,并告诫她在人际关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就在这时,女儿冷不丁地抛给我一句话:“我虽然喜欢身为父母的您,但却不怎么喜欢身为人的您。”

我就像被人用锤子当面重击。

“为什么?我作为家长那么努力地为你……虽然喜欢身为父母的我,但却不怎么喜欢身为人的我,什么意思?”

当然,因为害怕面对真实的答案,我没有直接问女儿。

如今我已经非常明白了。那时候的我,确实可能是世人眼中的“好家长”,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时候……

从那以后,我学习了一种涉及心理学和潜意识的心理疗法,明白了:要想育人,只凭细枝末节上的技巧,是绝对解决不了问题的。

曾经的我,深信普通的理想育儿理论,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履行身为父母的职责。

但是,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真正需要的是父母能看清事情的本质,父母也要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人面对自己。

这20年来,从我所研究、交流、分析的心理学知识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一个结论:人的一生的长足发展,源于童年时对父母言行举止和人生态度的学习。

也就是说,孩子所面对的问题,根源在于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因此,青春期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只是将他们扶起来是远远不够的。父母应该意识到更深层次的问题。

女儿旷课的时候,我为了让女儿振作起来,刻意表现得非常积极热情。但是,当我意识到这么做没有用时,便改变了策略。

当我面对自己时,女儿的内心深处也有所触动。

这种方法应用了现代催眠、神经语言程序学(NLP)[1]等心理疗法。

从那以后,我在20年间应用沟通分析理论[2]、现代催眠、NLP等方法,对3000多人进行过心理治疗。这种方法不仅能解决表面的问题,更可以深入影响孩子的内心。

不仅如此,它还能照亮孩子人生的前路。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术”,而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道”。

如今我已将这种方法教授给了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他们也付诸了实践。

您也许会心存疑虑,觉得说得这么天花乱坠,有点可疑吧。但是,的的确确有许多的父母凭借这种方法改善了与孩子的关系,彼此的人生也好转起来。

在这里,我就将他们的反馈稍作介绍吧——

● 当我们发现上初二的女儿有割腕自残行为的时候,丈夫狠狠地训斥了她。我自认为教女有方,但女儿还是渐渐沉入自己的世界不能自拔。但是,自从跟随中野老师开始学习后,我们夫妇二人的意识开始转变了。虽然现在也有一些烦恼,但是身为父母,可以说很有自信去支持和鼓励女儿了。真是非常感谢。

(Y女士,39岁)

● 女儿在学校里遭受了霸凌,丈夫和次子知道了此事,家里的氛围变得很沉重。但是,中野老师说不可以这么下去,给了我很多建议。现在,曾经经历的痛苦就像是噩梦一样过去,女儿开心地重返学校,家人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谢谢!

(K女士,45岁)

● 女儿进入叛逆期后,我觉得自己身为母亲却被讨厌,实在是惭愧。当时甚至到了只要与女儿相处就觉得痛苦的地步。因此,在不知不觉间我与女儿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中野老师指出我这一点做得不对,令我豁然开朗。我对女儿的爱绝非虚言,所以重新振作,在处理与女儿的关系上继续努力。后来,女儿对我说:“那个时候,对不起呀,妈妈。”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了。

(M女士,40岁)

● 女儿从上中学开始,变得有些叛逆。虽然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但作为父亲,感觉还是很难受。一次我不小心说了让女儿不高兴的话,更加被她讨厌了……然而,在中野老师给我有针对性的建议、我遵照着执行了之后,大概只过了几个月吧,女儿就主动来跟我说话,真是惊喜!

(N先生,50岁)

● 自从女儿得了进食障碍,对我来说那简直是地狱般的日子。我还经常对怎么也吃不下东西的女儿发脾气。但是,中野老师指出我这样做不对,让我先改正自身的问题,并对女儿宽容些。不知不觉间,我面对女儿的心情不同了,女儿的体重也开始渐渐增长。虽然前路还漫长,但我相信一定没问题。

(S女士,42岁)

在这里只能介绍一部分反馈,但大家的反响都非常好。我想在这里说一句非常重要的话:

您需要意识到的是,您在身为父母之前,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

因为您也是一个人,所以就算面对世界上最爱的女儿,有时候会生气,也会因为无法理解彼此的心情而郁闷,甚至好心办坏事……这时,您大概会自责,并对孩子感到抱歉吧。或者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非得这么劳心费神而生闷气吧。

这都是因为,您发自内心地深爱着孩子。正因为您比任何人都爱着孩子,对孩子的事比对自己还要上心,所以您才会心痛、才会失眠、才会愤怒、才会痛苦。

我深切地理解这种身为父母的心情。在本书中,介绍了很多应用心理学和作用于潜意识的心理疗法的应用,教家长们如何解决青春期女孩可能遇到的问题。但是,不管有多少种方法,都只是为了贯彻以下两点的手段而已:

一、让女儿明白,父母是世界上最爱她的人。

二、为女儿付出,也是身为父母的您的幸福。

希望您明白这两点,这对您女儿的身心发展,乃至未来的人生,都有重要的影响。

“啊?这是什么意思?”或许您会有疑问,当您读完本书后,我相信您会得到答案。对翻开本书的您,我衷心希望您能与最爱的女儿一起,度过温暖幸福的人生。

亲子心理交流协会代表 中野日出美

[1] 译注:一门研究人类“大脑”“语言”“行为”三者如何运作与影响个人思维、行动模式的学问。

[2] 译注:由美国精神科医师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所提出,是一门运用广泛的心理治疗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