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用好身体语言,为说话加分

书名:
好口才从孩子练起
作者:
和力
本章字数:
6582
更新时间:
2024-04-26 09:53:16

身体语言的作用

通常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两种。仪表、风度、表情、手势等非口头语言被统称为身体语言。家长要告诉孩子,和谐、自然的身体语言是与人交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的演说家都十分重视身体语言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说:“说话如能使聋子看得懂,则说话之技精矣!”但说话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活动,首先是一种口语行为,它不同于电影、电视、戏剧等表演艺术,也需要借助身体语言。身体语言包括人的表情、动作、姿势等,这种无声的语言不仅会传递信息,而且会影响说话的效果。

身体语言具有三种功能:在激发感情并欲造成渲染效果时,对重要的问题、词句进行加重或强调处理时,在做肯定或否定判定时,发挥强化功能;当言不足意或不宜明言时,借身体语言辅助说明,发挥身体语言的注释功能;辅助有声语言,使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二者彼此互补、相得益彰,优化说话效果。

曾有一位培训师给保险行业的业务员做培训。当他刚登上讲台时,台下闹哄哄的,只见他从容镇定地先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一言不发地高举右手,摆出一个漂亮的手势。众业务员都很好奇,于是,大家安静下来,把视线集中在他的手势上。

这时候,他才开始说话:“各位,我这只手曾送出过不计其数的保单,接到过丰厚的红利……”这样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之后,全场鸦雀无声,大家都专注地听他精彩的讲演。

虽然身体语言对说话可以起到一定的画龙点睛或者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一些人说话时常常手舞足蹈,故意把动作做得夸张,还有的人刻意模仿一些喜剧明星的习惯性动作,这可能会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家长要告诉孩子,在说话时刻意做出夸张的动作,会让人觉得不自然,往往说话的形式与内容貌合神离。这就是哗众取宠、舍本求末了。

教孩子在说话时将身体语言与口头语言和谐、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家长应该做的。

如何正确运用身体语言

家长要告诉孩子,如果想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么在说话时配合正确的身体语言便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与人交谈时首先要有一个适宜的站姿。家长要告诉孩子,说话时必须站直立稳,昂首挺胸,千万不要前后摇摆,来回摇晃,否则会使人感觉态度不庄重。

除了站姿要正确,目光在说话时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家长要告诉孩子,说话时要目视对方,这样既能显得自己态度真诚,也能察言观色,靠眼神与对方交流思想情感。如果目光左躲右闪,眼神游离不定,会给人留下虚伪、内心鬼祟的印象。

另外,说话时还要伴随着恰如其分的面部表情的变化。

面部表情是说话者说话内容、思想感情最直接的表达。

比如,人讲得高兴时,会喜笑颜开,眉飞色舞;讲到令人愤怒的事情时,就面色严峻,怒形于色;讲到愁闷时,就皱额锁眉,面容忧伤……

家长要告诉孩子,说话时不能表情僵硬,完全没有表情或者在说话的过程中始终一副冷冰冰的表情,这样非常不自然,会让人觉得虚情假意或听起来索然无味,引不起对方的兴趣。培养孩子正确运用身体语言,让孩子在与对方交流时产生共鸣,与人沟通时达到良好效果,会让孩子受益匪浅。

微笑是最有效的身体语言

在身体语言中,有一种最简单、但却最有效的交流方式,那就是微笑。微笑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身体语言,不但能很快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且还能传情达意,表示友好。与人说话,微笑的表情人人都乐意接受。家长要告诉孩子,如果希望别人以一副欢悦的神情友好地对待自己,那么必须先要用这样的神情去对待别人。说话时面带微笑,这样既可以用微笑来调动对方的情绪,又可拉近与对方的距离,把良好的形象留在对方心中。

微笑虽然看似简单,但要做好也不容易,家长要想让孩子学会适时的微笑,还真要下点儿功夫。

首先,家长要告诉孩子,发自内心的微笑才能笑得自然,笑得亲切。切记不能为笑而笑,微笑要真诚。人对笑容的辨别力非常强,一个笑容代表什么意思,是否真诚,人靠直觉就能敏锐判断出来。所以,当你微笑时一定要真诚,而且微笑的程度要合适。只有真诚的微笑才能让对方内心产生温暖的感觉,引起对方共鸣,加深双方的友情。

其次,微笑时最重要的是嘴型。因为根据嘴型的动作,嘴角朝向不同,微笑的意义也不同。比如,一个涉世不深的女孩子,笑的时候常面带羞涩,抿着嘴,很不好意思。而一个老谋深算的人,皮笑肉不笑的时候,嘴唇完全向后拉,使唇部变成长椭圆形,这种笑并非来自内心。

无论是哪一种笑,都代表着一个人的内心状态。家长可以把这些知识告诉孩子,让他们在谈话中留意观察对方的笑容,积累一些经验,自己体会。

美国心理学家伊莲·卡恩博士研究笑的学问多年,她把笑分出类型,并以此来识别人的心理。家长可以把这些知识告诉孩子,让孩子在生活中注意观察,通过一个人说话时笑的方式来对人当时的心理活动或者性格做出大致的判断。

从眉毛动作看心理

在生活中,当我们形容某人漂亮时,常用“浓眉大眼”一词,而形容心术不正的人则用“贼眉鼠眼”。可见,“眉目传情”并非虚言。眼眉可当作非常独特的表达手段,尤其是眉毛,更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复杂心态。眉毛有多种动态,这细致入微的变化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活动。

心理学家指出,每当我们的心情改变,眉毛的状态也会跟着改变,而与眉毛相关的动作也是一个人内心活动的重要信号。家长可以把这些知识告诉孩子,以便孩子在与人交流时能更好地察言观色,了解别人的内心活动,把握好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1.低眉通常是受到攻击时的表情,防护性的低眉是要保护眼睛免受外界的伤害。

在遭遇危险时,光是低眉仍不够保护眼睛,眼睛下面的面颊还会往上挤,尽可能提供最大的防护,这时眼睛仍保持睁开的状态并注意外界动静。这种上下挤压的形式,是面临外界攻击时典型的退避反应,眼睛突然见到强光照射时也会如此。当人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大哭大笑或感到极度恶心时,也会在脸上产生这种表情。它所代表的心情可能有好多种,例如:惊奇、错愕、快乐、怀疑、否定、傲慢、希望、愤怒和恐惧等。

2.皱起眉头,要么是表示陷入困境,要么是表示拒绝、反对。

一个深皱眉头的人,基本上是想逃离当前的处境,却因某些原因不能如此做。一个大笑而皱眉的人,其实心中也有轻微的惊恐和焦虑,他的眉毛泄露出了这种信息。他的笑可能是真的,但无论引发他笑的对象是什么,这也让他相当困扰,所以眉头紧锁,流露出内心的忧虑或犹豫不决。当一个人面临的威胁太强时会低眉;吃了苦头时也会低眉;而真正无所畏惧的时候,反而会瞪眼直视、绝不皱眉。

3.人内心得意时会扬眉。

双眉上扬,表示非常欣喜或极度惊讶;单眉上扬,表示不理解、有疑问。眉毛的完全抬高表示“难以置信”。

4.眉毛迅速地上下活动,说明人心情愉快,内心赞同或对人表示亲切。

这种眉毛闪动也经常在对话中作为加强语气之用。有时说话时要强调某一个字,眉毛就会扬起并瞬即落下,像是不断地在强调:“我说的这些都是很惊人的!”

眉毛先上扬,然后在几分之一秒后再下降,这种向上闪动的动作,是看到其他人出现时友善的表示,通常会伴随着扬头和微笑。

眉毛连闪,就等于在说“你好!你好!你好!”或者是说“看到你我真惊喜!”

5.重复耸眉表示强调。

在一些谈话气氛热烈的场合,有时某些人在与其他人说话时会伴随着重复耸眉的小动作以强调他所说的话,讲到要点时,就会不断耸起眉毛。

眼神交流增强与对方的信息反馈

在面部的五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除了能“明察秋毫”,更能传达人的一些隐藏的信息,尤其是情感方面的喜怒哀乐,好恶亲疏,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眼睛反映出来,像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等都是这个意思。

有的人心之所想,别人透过他的眼睛就能看出其中的大概。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故事:

当时,曹操派刺客去见刘备,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并没有立即下手,而是与刘备讨论削弱魏国的策略,他的分析,极合刘备的心意。不久之后,诸葛亮进来,刺客很心虚,便托词要上厕所。刘备对诸葛亮说:“刚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帮助我们攻打曹操的势力。”

诸葛亮却轻轻地叹道:“此人见我一到,神情畏惧,视线低而时时露怃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漏出来,他一定是个刺客。”于是,刘备连忙派人追出去,刺客已经跳墙逃走了。

在瞬息之间,透过眼神的变化,看出一个人的目的和动机,固然需要先天的智慧,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努力,因为这种能力是在生活中磨炼和培养出来的。诸葛亮能够看透此人,主要是从他的眼神闪烁不定中发现破绽的。而生活中,常有一些仪表不俗、举止轩昂之辈,想一眼识破这类人的行径,可能就比较困难了,王莽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眼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专权后可能要坏事。我又不肯附庸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彭宣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

从眼神上来分析,“神清而朗”,指人聪明俊逸,不会是一般的人;眼神有邪狭之色,说明为人不正,心中藏着奸诈意图。王莽可能也感觉到了彭宣看出一些什么,但抓不到把柄,恨恨地同意了他的辞官,却又不肯赏赐养老金。

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这些故事,让孩子了解,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揣摩他的内心活动,得到对方内心隐藏的信息。

当然,家长也要教孩子如何在谈话时先与对方进行眼神交流。如果想表达这样的信息:“我对你很感兴趣,请听我说,我有一些东西想和你们分享。”那么在讲话之前最好先看一下对方,通过眼神无声地传送信息。当然,很多眼神交流的技巧要靠孩子在日后的实践中自己体会。

用手势为你的言语增色

手势是说话时常用的肢体动作,它既可表情达意,又可摹形状物,有助于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加强语言的力量和表达的气势。在适当的时候,手势也可能会成为一种独立而且有效的身体语言。

家长要告诉孩子,如果在说话时辅以手势,一定要做到动作恰当、简单、自然、优雅,这才有助于说明问题。在说话时,人们使用右手往往比使用左手的频率高,手指也不会太过僵直,因为手指伸得太直,自己感觉不自然,也会让人觉得有攻击性。手势要随讲话内容、个人情感和现场气氛自然表现。手势的幅度、方向、力度应与说话时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不可生搬硬套,勉强做手势。在运用手势的过程中,切忌一成不变只做一种手势,避免单调呆板,切忌过多的手势和毫无意义的手势,因为这除了分散听者的注意力以外,还会使听者费解,影响谈话的效果。另外,手势表达的内容非常丰富,一般来说可分为情绪手势、象形手势、指示手势以及象征手势四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手势是上扬。

比如,某老板交代完一份工作后,对他的员工扬扬手说“就这样办吧”。在听完一份汇报后,又扬了扬手说“行了,行了,我明白了”。这个时候的手势上扬,是表示“赞扬”和“肯定”的意思。当我们与朋友告别时,也常扬手说“再见”。手势上扬,是一种能显示出个人特点,很受人欢迎的手势,可以表明肯定对方或友好。

手势下劈,给人一种泰山压顶、不容置疑之势。伴随着这个动作的意思是:“就这么办”“这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不行,我不同意!”等。在说话时使用这种手势的人,一般高傲自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容许他人反驳。

三五成群的人讨论问题时,有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且不容置疑的时候,在说话时也常用这种向下劈的手势否定别人的观点,打断别人的话。如果在交谈中对方在说话时把手势往下劈,听者此时最好不要轻易提出不同的观点,因为对方此时一般是不会轻易听取的。

家长假如能够把这些知识告诉孩子,教孩子识别手势这种身体语言,那么将有助于孩子在与人沟通时采取适当的态度和交流方式。

手势不能滥用

使用手势时要与说的话相协调。柔和自然的手势会增强说话效果,但手势滥用可能会招致对方的反感。说话时最让人头痛的就是不自然的手势、乱挥乱舞的手势。

家长要告诉孩子,手势在说话时可以用,但不应该喧宾夺主,刻意做出夸张的动作以引起对方注意。双方交谈,关注的主要是谈话的内容,而不是手势是否有戏剧性的效果,谈话的目的是向对方传递信息,而不是把手势当作表演。

此外,手势应当适时地与语言相配合,比如,当说到有三点内容时,列举的手势动作应当在说到“三”的时候同时做出,如果在说完三点后停顿了一两秒才竖起三根手指,那就不适宜了,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另外,要使手势适合于交谈的环境。在许多正式的场合,特别是对众多人讲话时,大幅度的、富有表现力的手势比较合适,而非正式情境下或在小范围内的谈话则适合较为自然优雅的手势。

家长让孩子了解了以上这些有关手势的知识,下面就要教给孩子如何恰当地使用手势语了。

常用的手势有下面几种:

拇指式: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弯曲,表示强大、肯定、赞美等意,说话时辅以这种手势,会让人高兴。

小指式:竖起小指,其余四指弯曲,这一手势表示微不足道或藐视对方,有侮辱人的含义,最好不要用。

食指式:食指伸出,其余四指弯曲并拢,这一手势在说话中被大量使用,用来指称人物、事物、方向或者表示观点和肯定。胳膊向上伸直,食指指向空中则表示强调,也可以表示数字。食指弯曲或钩形表示与“九”相关的数字,齐肩画线表示直线,在空中划弧线表示弧形。

食指中指并用式:食指、中指分开伸直,其余三指弯曲,这一手势在说话中运用时一般表示21、20、200……而在一些欧美国家与非洲国家则表示省略的意思,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说话时常使用这种手势。

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并用式:这种手势表示3、30、300……

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用式:这种手势表示4、40、400……

五指并用式:如果是五指平伸且分开,表示5、50、500……如果指尖向上并拢,掌心向外推出,有向前、希望等意思,显示坚定的力量,又叫手推式手势。

拇指、小指并用式:拇指与小指同时伸出,其余三指并拢弯曲,表示6、60、600……

拇指食指并用式:拇指、食指分开伸出,其余三指弯曲表示8、80、800……如果并拢表示肯定、赞赏,如果二者弯曲靠拢但未接触,则表示微小、精细。

拇指、食指、中指并用式:三指相捏向前表示数字7、70、700……也表示“这”“这些”。

O形手势:这种手势又叫圆形手势,曾风行欧美,表示“好”“行”的意思,也表示“零”。

仰手式: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张开,其余弯曲,这一手势包容量很大:手部抬高表示赞美、欢欣、希望;平放表示乞求、请施舍;手部放低表示无可奈何,很坦诚。

俯手式:掌心向下,其余状态同仰手式。这是审慎的提醒手势,说话者有必要抑制对方的情绪,进而达到控场的目的,同时表示反对、否定;有时表示安慰、许可;有时又用以指示方向。

手切式(手剪式的一种变式):五指并拢,手掌挺直,像一把斧子用力劈下,有果断、坚决、排除之意。

手啄式:五指并拢相夹相触,指尖向上,就像一个收紧了开口的钱包,用于强调主题和重点,也表示探讨。

手剪式:五指并拢,手掌挺直,掌心向下,左右两手同时运用,随着说话左右分开,表示强烈拒绝。

手抓式:五指稍弯,分开、开口向上。这种手势主要用来吸引对方,控制谈话气氛。

手压式:手臂自然伸直,掌心向下,手掌一下一下地向下压,如果谈话中对方情绪激动时,可用这手势平息。

抚身式:以这种手势把手放在胸前,往往是一些说话者的习惯手势,一般是五指自然并拢,抚摸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双手抚胸表示沉思、谦逊、反躬自问;以手抚头表示懊恼、回忆等。

挥手式:手举过头挥动表示兴奋、致意;双手同时挥动表示热情致意。

掌分式:双手自然撑掌,用力分开。掌心向上表示开展、行动起来;掌心向下表示排除、取缔;平行伸开表示面积、平面。

拳举式:单手或双手握拳,平举胸前,表示示威、报复;高举过肩、挥动、直捶、斜击,表示愤怒、呐喊等激烈的情绪。这种手势有较大的排他性,说话中不宜多用。

拳击式:双手握拳在胸前做撞击动作,表示示威。

拍肩式:用手指拍击肩膀,表示重担在肩,有担当,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拍头式:用手掌拍头,表示猛醒、醒悟、顿足,表示愤恨、哀戚、伤悲。这种手势说话中用得不太多。

搓手式:双手摩擦,意味着做好准备,期待取胜;如果速度慢表示猜疑;拇指与食指或其他指尖摩擦,通常暗示对金钱的希望。

颤手式:单手或双手颤动的手势,必须与其他手势配合才能表示一个明确的含义。

另外,还有一些常见的手势。家长可以辅以生活中的场景教给孩子运用手势。总的来说,使用手势时要记住一条重要的原则:手势应根据说话内容而做,使用那些最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手势,不要试图哗众取宠。手势应与说话风格相配,或许不做任何手势,只是轻松地将手保持自然状态就好了,这要比笨拙、滥用的手势或是刻意模仿的手势要好得多。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滚雪球:巴菲特投资传奇

沃伦·巴菲特是全球金融投资界最富传奇性的人物,被誉为“股神”。他从100美元起家,50多年如一日价值投资。如今拥有个人资产390多亿美元,多次荣登全球首富宝座。他控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价全球最高,2008年收盘价每股99900美元。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历来被视为投资圣经。本书用翔实的资料诠释了巴菲特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功、财富雪球越滚越大的。
已完结,累计23万字 | 最近更新:参考书目

巴菲特是怎样炼成的——代序

书名:
滚雪球:巴菲特投资传奇
作者:
严行方
本章字数:
2300

从来没有哪个明星演唱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两个80岁左右的老头坐在那里回答回答问题,就能吸引3万多名富翁从全球各地赶到美国的某个小镇来,10多年来年年如此。巴菲特就具有这样的超明星魅力。全球都把目光聚焦在他身上,想看看他究竟是怎样的一尊“神”。

巴菲特在美国被称为“先知”,在中国被称为“股神”,其实他并非一生下来就是先知、股神,也是从穿开裆裤开始,然后从普通学生变成投资者,一步步登上全球首富宝座的。对于芸芸众生来说,了解巴菲特的真实想法以及整个成长、奋斗经历,对自己如何能成为巴菲特或接近巴菲特这样一个人,会有许多启发和帮助。

全球都在学习、研究巴菲特,但平心而论,巴菲特之所以能成为“巴菲特”,具有以下三大原因:

首先,美国是一个年轻、崇尚自由的国家,巴菲特处在美国经济向全球快速扩张阶段,这种背景下更容易创造出人间奇迹来。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没有任何历史包袱(有点像我国的深圳特区),巴菲特如果不是在美国而是在其他国家,拥有这样的巨额财富必然会招致巨大政治风险,很容易成为“革命”的首要对象。

其次,巴菲特终生不渝地信奉并践行价值投资派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菲尔·费雪的投资理论,把他们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信仰(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或模仿),才使得自己能在成千上万的追随者中脱颖而出。巴菲特自称85%像格雷厄姆,15%像费雪。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才能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最后,巴菲特从小就有商业头脑、有远大抱负,有志者事竟成。1956年26岁的巴菲特牵头成立合伙企业时只有7个人,大家费了好大的劲才筹集到105100美元启动资金,巴菲特在其中象征性地投入100美元。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该合伙企业刚成立时他就立志要做全球首富,并时常为此兴奋、烦恼不已,这种远大抱负亘古未见。

他当时在给朋友杰里·奥兰斯的信中说:“我很害怕到最后自己的企业变得过于庞大,从而金钱会将我的孩子们腐蚀了。目前这还没有成为一个问题,但是乐观地来看,它是会发生的,我想了半天也没什么结果。我敢肯定自己的确不想留给孩子们大堆金钱,除非等我老点,等我有时间看看这些孩子是否已经成才后再这样做。然而,留给他们多少钱,剩下的钱怎么办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让我大伤脑筋。”

一个毛头小伙子居然会有这种古怪念头,定会遭人耻笑,这就像襁褓中的婴儿就想将来当总统一样。当时的巴菲特只有中等积蓄,个人收入也不稳定,他担心的这一切还都无影无踪。可正是这样的人生目标促使他价值投资、理性投资,而不是意气用事、追涨杀跌;正是这种自信支撑着他努力拼搏,并让后来者望而生畏。

不必说,早期的巴菲特只是奥玛哈当地一位普通的股票经纪人;也不必说,当时他并没有什么辉煌业绩能够证明他是值得大家信任的独立股票经纪人;单单从他要求别人把辛辛苦苦攒下的血汗钱无条件地交给他运作,并且还不能随意过问他的投资决策,就不但近乎苛刻而且简直是无理了。然而奇怪的是,那些合伙人居然真的会如此心甘情愿地把资金交给他任意处置。

凭什么?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内心深处的那种强烈自信、理性的长远规划征服了所有合伙人。也就是说,他的性格中有一种鲜明的东西在鼓舞、引导着合伙人,而这正是一般投资者缺少的。果然在37年后的1993年,他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全球首富宝座。之后一直屈居第二,直到2008年重登首富宝座,2009年连任。

在巴菲特1965年开始掌管伯克希尔公司以来的44年间,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42.63倍,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价则上涨了5550倍(2008年末收盘价每股99900美元),超出前者5507倍。

即使面对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伯克希尔公司出现了44年来的第二次亏损,也是业绩最差的一年,依然取得了不俗成绩。2008年伯克希尔公司股价下跌29.5%,净值亏损9.6%,与同期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37%的下跌幅度相比,依然是令人尊敬的。要知道,2008年中国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是亏损50.6%,表现最好的也亏损了31.6%,与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业绩相比差距甚远。

巴菲特究竟是怎样炼成的,除了上面三大决定因素外,经常阅读伯克希尔公司年报的读者还知道,几十年来他一直老调重弹那几句套话,使得全世界想模仿他的人怎么也不得要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即使拥有伯克希尔股票几十年的老股东,虽然可以跟着巴菲特赚大钱,却硬是不敢自己单独去投资。除了查理·芒格、巴菲特的妻子和儿子、比尔·盖茨等极少数人,很少有人能够深入到巴菲特的内心世界里去。

任何商业投资都有机密,投资大师巴菲特又岂能不知?他之所以大谈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可口可乐公司,是因为他知道在这方面没人能够与他竞争,说出来也无妨。还有,他一方面说判断某家公司是否优秀的重要参考是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和诚信,另一方面又说在有些行业中最优秀的管理层也无法挽救企业命运,令人莫衷一是,可是又找不到他的岔子,因为两者都对。归根到底,外界越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他的投资就越安全,他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

巴菲特的观点正确、简单、辩证,普通投资者很难掌握其要领。例如他说股票投资的关键之关键在于“在合适的时机、以适当的价格、买入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优秀股票,然后长期持有。”这句话很清楚、很简单,但是很难学,谁也不敢说就已经把它学到手了。

本书按照巴菲特的成长及事业过程,全面分析、总结了巴菲特在金融投资各阶段的主要项目和操作手法以及人格魅力,引领读者清楚地看出他是怎样从一个普通经纪人一步步站在巨人肩膀上、一步步成为高人、一步步登上全球首富宝座的,其中有许多是对上述三大成因的深度剖析,非常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公司的成功秘诀。

严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