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野战军十虎将 9.2
21.8万字 0.1万次阅读 0.6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主要参考书目 2024-04-28 16:57:35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
    作品总数
  • 21.8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122章
简介

在这支英雄的部队里,涌现了成千上万个智勇双全、能征善战的虎将,他们或从南昌、井冈山历经千难万险拼杀而来,他们或从抗日峰火中百炼成钢。他们是千百万战士的代表,他们是时代的骄子、人民的英雄。

东北猛虎

刘亚楼(1911-1965),原名刘振东。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闽西游击队排长,红4军随营学校学员班长,红12军连长、营长兼政治委员,红4军第3纵队八支队政治委员,红4军第12师35团政治委员、第11师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1师师长、第2师师长,陕甘支队第2纵队副司令员。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1939年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2年在苏联红军实习,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1945年8月归国,在东北参加了苏联红军对日军的作战行动。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东北军区参谋长,东北航空学校校长,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司令员。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名誉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

旋风司令

韩先楚(1913-1986),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二程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游击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225团排长、连长、营长,红15军团224团团长,78师副师长、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副团长、689团团长,344旅副旅长、代旅长,新3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大队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副司令员,第3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和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中南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兰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能文能武

邓华(1910-1980),湖南省郴县永宁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加入工农革命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宣传中队长、连党代表、干事、科长,红12军教导队政委、36师政委,红1军团1师3团政委、2师政治部主任,红1军团1师、2师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685团政治处主任、副团长、团政委,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平西支队司令员,第4纵队政委,挺进第11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员兼沈阳市卫戍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辽吉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44军军长,第15兵团司令员。建国后,任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第13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四川省副省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高参大智

赵尔陆(1905-1967),原名赵尔禄。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北三泉人。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20军,同年参加南昌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28团连党代表、辎重队队长、营党代表。红4军10师29团政委、团长。红4军军需处处长。红1军团供给部部长,红一方面军供给部部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供给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供给部部长,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晋察冀第二特(地)委书记,冀晋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晋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驻张家口执行小组中共代表,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华北军区参谋长兼后勤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二参谋长。建国后,任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国家计委副主任,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兼国防工业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

百岁上将

吕正操(1905-),字必之,辽宁省海战县山后村人。1922年参加东北军,次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历任东北军53军连长、营长、少校副官队长,沈阳同泽俱乐部主任,第53军116师参谋处长,53军647团、691团团长,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总队长。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八路军第3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冀中行署主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晋绥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一副司令员,东北军政学校政委,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西满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东北铁路总局局长,东北人民政府铁道部部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铁道部副部长兼铁道兵团副司令员。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年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威震四方

刘震(1915-1992),原名刘幼安,湖北省孝感县小悟乡人。1930年参加赤卫军,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连指导员、营政委,红15军团75师225团政委,75师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政治处主任、政委,344旅独立团团长,八路军第2纵队344旅旅长,第4纵队4旅旅长,新四军第4师10旅旅长,新四军第3师10旅旅长兼淮海军区司令员,新四军第3师副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第13兵团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兼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院长、政委,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三、第二书记,中央军委委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1985年、1987年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赣南一面旗

陈奇涵(1897-1981),江西省兴国县人。1919年入韶关滇军讲武堂分校学习。曾任赣军排长、连长、代营长。1925年入黄埔军校,任队长、连长、政治大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被派往江西从事群众运动。1927年任南昌军官教育团参谋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赣南特委军事部部长兼省军事部办事处主任,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教导团团长,红3军、红4军参谋长,红1军团参谋长,江西军区参谋长,教导师参谋长,军委随营学校校长,红15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教育局局长,绥德警备司令,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军委情报部第三室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东满军区副司令员,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塔山虎将

吴克华(1913-1987),江西省弋阳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0军第1团排长,军政治部特务连连长,军部特务大队大队长,红7军团第20师60团营长,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参谋长,红5军团第13师37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副司令员,第二支队司令员,第5旅旅长,山东军区第5师师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司令员,辽东军区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41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5兵团副司令员,华南军区参谋长,海南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成都军区、乌鲁木齐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能征善战

万毅(1907-),辽宁省金县人。满族。1926年入东北军陆军军士教导队。1930年毕业于东北讲武堂。1936年后任东北军第57军627团、672团、667团团长,111师333旅旅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后任东北军新111师副师长、师长。1944年该师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任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吉军区司令员兼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42军军长、特种兵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一副司令员兼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校校长,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9纵第一人

詹才芳(1907-),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北黄陂县游击大队大队长,红1军第1师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营长,第30团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政治委员,红9军政治委员,红31军政治委员,川西第5纵队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46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军长,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