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 9.2
25.61万字 0.1万次阅读 0.5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2024-01-17 10:49:15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
    作品总数
  • 25.61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47章
简介

本书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基本要求,结合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以师范生未来的专业发展为导向,涵盖全国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中与教育学原理相关的考试要点,较为全面地介绍教育、教育学、课程与教学、教师、学生、班级管理、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等知识内容。

总序

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为了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并发文要求“高校把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和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列入学校发展整体计划,集中精力,精心组织,抓紧抓好”,要求各高校要“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和学分要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保证新入职教师基本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为了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实施,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要保证人员和经费的落实,同时提出“建立课程管理和质量评估制度。开展师范教育类专业评估,确保教师培养质量。将师范生培养质量情况作为衡量有关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要将师范生培养情况纳入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年度统计和公布制度。加强教师教育课程和教材管理”。同年,全国教师资格政策也进行了重大调整,由以前的各省自主组织考试改为全国统考,2011年开始在湖北、浙江两省试点;2012年新增河北、上海、广西、海南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试点;2013年下半年又增加了山西、安徽、山东、贵州4个省为试点省。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改革工作的统一部署,改革工作于2015年在全国实施。按照要求,试点省份内所有申请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须参加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试点工作启动前已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持毕业证书直接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试点工作启动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双重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各高等师范院校原有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既无法满足《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也无法有效应对师范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需要,修订现有的课程方案已经成为各师范院校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课程和教材开发、使用的地方化与区域化,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整合地方教育资源、提升地方高校整体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方式。为了加强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师范院校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全区教师教育机构的区域化发展,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积极应对全国教师资格认定政策的变化,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钦州学院、梧州学院、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玉林学院、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池学院、贺州学院、广西教育学院、百色学院共13所高等院校联合召开会议,决定共同研发一套与全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资格考试相配套的教师教育教材。根据教师教育改革最新政策导向,结合自治区各教师教育培养机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及现实情况,我们计划首批开发15本教材,分别是《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技能基础》《教师文化素养》《教师语言艺术》《有效班级管理技能》《学前教育学基础》《学前心理学基础》《幼儿园教师职业规范与专业发展》《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指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

为了保证教材研发的质量,本套丛书设立了丛书编写委员会,采用主编负责制。同时,经编委会讨论,确立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编写原则。

1.时代性。本套教材的编写要紧密结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及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等最新国家政策的精神,吸纳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等学科研究进展。

2.实践性。深入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实践取向”“能力为重”的精神,强调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的结合,关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解决,注重实践性教学内容及环节的研发。

3.新颖性。在呈现方式上,吸纳国内外优秀教材的编写思想、体例,如设置章节概述、目标、结构图、案例、语录、小贴士、关键术语、体验练习、在线资源等多板块。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第一批教师教育教材即将付梓。作为本套丛书的编委会主任,我们对所有参与教材编写工作的人员致以真诚的谢意,尤其要感谢各册主编的辛苦付出。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相关编辑的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借助于本套教材的编写,全自治区教师教育培养机构的同仁加强了沟通,初步形成了自治区教师教育的合作平台,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基础,这对于提升全自治区教师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为一套创新性的教师教育教材,在体系建设、内容选择等方面肯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欢迎全国教师教育界的朋友在阅读和使用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定将虚心接受批评,努力克服不足,继续完善教材的建设。

总主编:徐书业 杨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