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剑侠传(套装共10册) 9.3
414.99万字 0.1万次阅读 1.3万累计人气值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
    作品总数
  • 414.99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330章
简介

《蜀山剑侠传》为还珠楼主代表作,以其海阔天空、任意所之的想象,雄奇瑰丽、变化莫测的笔法,历来为读者青睐。温瑞安有一番精当评语说:“还珠楼主运用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把武侠小说带入了一个剑仙幽幻的境界,他那极为深厚的国学底子、浩瀚千变的文字能力,对道、释、儒哲思糅合的独到见解,无论写景造境、叙物述人,文采繁富典丽、奇诡纷陈,每有精彩的描写,奇句妙造,令人感觉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读来真要屏息凝神、一气呵成,又叹为观止、匪夷所思。”倪匡则将《蜀山剑侠传》称为“天下第一奇书”,足见其作为中国俗文学集大成作品之一,远非“武侠小说”四字所能概括。这一点,读者当能慢慢体会

《蜀山》正在路上

李观鼎

果麦版《蜀山剑侠传》即将出版了。作为一种出于感纫的反应,我想以还珠楼主后人及其读者的双重身份,说几句话。

果麦文化传媒以弘扬世界优秀文化为宗旨,近年来精心策划、印行了许多独具价值观念、精神品味和审美内涵的名著,引领读者亲近经典,启迪情趣意兴,赢得日益广泛的向慕之心。这次新版《蜀山》,果麦特别挑选三位熟悉还珠楼主叙事的资深编辑,集中精力整整做了一年。在参阅比照各种版本,反复校勘之后,又经专事典籍整理的“三秦社”专家严格审读把关,以确保文本之精确。设计上则体现着一种“珍藏本”的标准和气质。装帧高雅,印制精美,十卷本的大套装,呼应着还珠出玄设幻的大格局,大气象;而由中国顶级插图艺术家、中国美院杰出的青年教师潜心创作的十幅插图,在《蜀山》本事的节点上,又拓展出想象空间,推助着读者的二度创作。与此同时,更于书页之外,特邀一众当代武侠名家,以各自创作经验现身说法,参与《蜀山》的解读和传播。果麦文化传媒重塑经典的良苦用心,于此可见一斑矣。

果麦的实践和业绩表明,经典是不怕也不厌重复的。就《蜀山》而言,其重复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历时性的持续不断地重复出版。虽然由于历史原因,该书曾经被禁,却也陆陆续续出了数十个版本,总的来说,也算是“持续不断”了吧。《蜀山》自1932年问世,迄今八十余载,期间从二三回一册的单行本,到五十五集的套装本,从“中国武侠小说大系”的系列版,到“还珠楼主小说全集”的合成版,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几乎每隔一二年,就有一套《蜀山》重新整理包装出版,而且越出越细,越出越精,像2012年的“作家”版,2015年的“北岳”版,还有这次“果麦”版,都是别出心裁运思用力的制作。

一是不同形式的艺术呈现。《蜀山》初版不久,旋即风靡大江南北,小说印行之外,还以多种形式面世。记得当时在上海就有赵宏本、钱三岛的小人书和各种漫画,以图说的方式重复《蜀山》;还有擅长使用机关布景的共舞台,以连台本京剧的艺术形式演绎《蜀山》。经过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到七、八十年代,《蜀山》一举成为台港影视界追拍的热门,出现了系列电视剧《蜀山奇侠》这类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而到九十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蜀山》又被纳入网络,作为“互联网+”的对象,重复成为评书故事、玄幻段子、游戏程序、电子出版物等多种形态。

此外,《蜀山》作为极其丰富的武林资源,还在梁羽生、金庸、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和古龙(以出道先后为序)等名家名作中,或显或隐,或直接或间接地重复着,其构思命意、人物故事、关系组合、人名功法、武器法宝、山川景物、神禽异兽等等,业已成为孕育所谓“新派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的“营养源”。正如台湾著名学者叶洪生在《论武侠小说人物及其创作原型》这篇论文中指出的:港台早期武侠名家作品,“十之八九都是从还珠楼主小说,特别是《蜀山剑侠传》‘取经’”。叶先生就此做了具体例释,还制作“内容对照表”,颇具说服力,这里不再赘述。

《蜀山》故事发生在世俗风尘和人间社会之外的“另一度空间”里,是还珠楼主纵横奇思妙想,构建的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仙佛妖魔鬼怪鸟兽虫鱼混成的“天外世界”。借用哲学上存在论的话来说,就是“非存在的存在”。从现实角度看,“蜀山世界”并不在场,是不存在的,而恰恰是这个“非存在”保留了作者绝代才情、慧思妙悟、自由想象以及无穷创造的“存在”。逝者如斯,历史过去了,现实改变了,但艺术长存,经典长存,《蜀山》书中,上入青冥、下通九幽的无极幻想,点染烟云、描摹仙境的传神笔墨,融汇儒、道、释思想精义的深厚内蕴,拓展江湖武林而为宇宙时空的大胆想象,尤其是那种对生命有限性的强烈焦虑,对人生悲剧性的深度体验,对自身苦难命运的顽强抗争,以及由此展现的生命哲学体系之博大精深,都作为一种价值,葆有着一种“说话”的权利,可以在广远的时空里,与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对话。而这,正是《蜀山》被各种媒体不断重复的根本原因。

重复,彰显着《蜀山》作为经典的生命力,扩大着它持久的影响力。正所谓“道不离众”,历经八十余载几代人的重复,《蜀山剑侠传》被尊为仙侠小说的开山之作,公认的“天下第一奇书”,并于2000年被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部文学作品”之一。这也表明,中国文学正逐步回归文学本位,一方面,过去混入文学的一些非文学的东西失去了读者;另一方面,一些曾经被视为异类的真正文学作品受到了欢迎。

此刻,我打开十卷本果麦版《蜀山》,心中不由想起那些钟情此书的读者:黄易,这位熟读过《蜀山》的玄幻小说大师,在他的代表作封面上,特别加上“向还珠楼主致敬作品”的标题;陆小曼,这位当年沪上才女,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夫人,为求《蜀山》别传《青城十九侠》而二度致函还珠楼主,以一种溢于言表的钦仰,表达了不可遏止的对“放出异样光彩”的还珠作品的审美期待;何祚庥,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多少年来一直把《蜀山》作为枕边书,他说:“这是一部启人心智,尤其是放飞思维的书”;余炳文,这位九十二岁高龄的台南老中医,从青少年时代开始读《蜀山》,一读就是七十多年,我曾有幸与他通过一次电话,他谈起书中人物、情节、兵器、法宝,津津乐道,如数家珍,竟令我自愧弗如;林哲弘,这位旅美华人,一生以西洋古典音乐和还珠楼主著作为最爱,不但自乐其乐,更不辞辛苦,四处寻访,将不少海内外《蜀山》迷串联起来,共享阅读收获。他还将《蜀山》复印装订成大字本数十套分赠老书迷们,帮助大家在作品里重拾记忆;卢军,这位生长于上海的年轻人,苦心经营多年,以一人之力,搜集到还珠作品的绝大部分版本,并在居住条件尚不宽裕的条件下,腾出一间大房,专门用作还珠楼主著作版本陈列室;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资源团队,这个不牟利的义工组织,由物质遗产扩大到精神遗产的保护,在2009年经几个月的筹备,便成功举办了“津门论剑——北方武侠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编辑出版了《还珠楼主研究专刊》……多么可敬可爱的读者,真是叫人越想越充满信心。

想着,想着,我的思绪又飞到了美国大片《魔戒》三部曲的银幕上。不说别的,光说想象力,《蜀山》较诸《魔戒》,如何呢?八十多年前,还珠笔下的“人剑合一”,已经开始以“气”驭剑,甚至以“意”使剑了,其构思创意可谓与现代导弹技术发展趋势不谋而合,而《魔戒》呢?《蜀山》想象的世界,如果也运用高科技打造成大制作,怕是不会稍逊于《魔戒》吧。是的,在这高科技、多媒体和自媒体时代,《蜀山》作为经典的重塑和产业的开发,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其坚实的精神根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决定了它拥有一个光华灿烂的远方。《蜀山》,正走在路上。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