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导论 9.2
作者: 张世英
32.84万字 0.1万次阅读 0.8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六、希望与无限 2023-12-19 14:13:18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2
    作品总数
  • 54.73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131章
简介

是张世英先生所著的入门经典读物。作者认为,哲学应以建立在万物一体基础上的诗意境界和民胞物与的精神为目标,这种境界是真善美三者的统一。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本体论与认识论”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角度讲述超越主客关系的万物一体观和民胞物与的精神。第二部分“审美观”讲述万物一体不仅是真理而且是美之所在。第三部分“伦理观”讲述万物一体是善之所在,对万物一体的领悟同时也是道德的境界。第四部分“历史观”来论述万物一体表现在具体的人类社会历史上就是传统与现在融合为一的历史统一体。第五部分简单介绍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以说明本书所讲的哲学基本思想在中西哲学发展史上的具体体现。

导言 什么是哲学

小引

1.思考普遍性问题是哲学的开始

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男女之事,人对自然的使用、改造,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交往等,大多是一些针对具体的、个别的或局部的事物和现象的活动,人们较少自觉地考虑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把世界(包括人在内)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这样一种最大最高的普遍性问题,而这种最大最高的普遍性问题正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G.W.F.Hegel,1770—1831)说:“哲学以思想、普遍者为内容,而内容就是整个的存在。”“什么地方普遍者被认为无所不包的存在……则哲学便从那里开始。”[1]英国现代哲学家罗素(B.Russell,1872—1970)也说过:“当有人提出一个普遍性问题时,哲学就产生了,科学也是如此。”“提出普遍性问题就是哲学和科学的开始。”[2]哲学所讲的普遍性主要是指我所说的最大最高的普遍性。科学所讲的普遍性、规律性是较小范围的普遍性,但只要是思考普遍性问题,就有着哲学的起点。古希腊的哲学,原本把科学包括在内,哲学与科学尚未分化,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都是讲的普遍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觉得哲学距离现实生活比较遥远抽象而不切实际的根本原因。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性问题又经常渗透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一些好奇心较强的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例如那本畅销全球的哲学史通俗读物《苏菲的世界》,一开始就提出了两个最大最高的普遍性问题:“你是谁?”和“世界从哪里来?”这就表明,即使是最大最高的普遍性也是与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和现象相联系的,表明哲学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在当今市场经济繁荣、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人们一方面热衷于功利追求,热衷于对具体的东西的占有,一方面也常常要追问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追问一些最大的普遍性问题。有一位大富豪甚至感叹自己精神空虚,一无所有,另有一位企业家站在上海金贸大厦的顶层还念着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都说明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大都也作哲学的思考。

[1]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93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

[2] 罗素:《西方的智慧》上卷,6、14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