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创新进取:努力走在前面,才能不被淘汰

书名:
领导力思维
作者:
张永春
本章字数:
5831
更新时间:
2023-10-24 11:18:29

创新虽然是“拓荒者”的思路和工作核心,但是仅凭一人之力往往并不能实现创新的成果,它需要企业领导和企业内部其他职员的大力支持,以“众人拾柴”之势填补个人实力的某些单薄之处。

¨¨创新是企业的命脉

创新就是不老套。别人有的,自己也弄,不叫创新。创新离不开创造性思维。什么是创造性?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创造力。新奇独特意味着能别出心裁地做出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有社会价值意味着创造的结果或产品具有实用价值或学术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

创新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1. 创新是企业的活力之源。研究许多成功的企业,他们成功的秘诀都离不开创新。企业要在今天风云莫测的世界上生存下去,必须具有两种能力:一是快速感觉能力,嗅觉要灵敏,时刻要保持对趋势与潮流的敏感;二是快速反应能力,要有闻风而动的本领,否则,一着棋不慎,会导致满盘皆输。

2. 创新是企业的致胜法宝。每一个企业都在极尽研究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地实施创新。

3. 注重创新,就必须有效地整合利用资源。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德鲁克有一句名言,他说,“创新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你是否能有效地整合、利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此言极是。今天的创新已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资源,拥有多少技术,拥有多少人才,而在于你的创新能力的高低。资源变不成商品,技术走不上市场,人才不创造生产力,你拥有的愈多,浪费的就愈严重,如何能谈上有竞争力?试想,目前的竞争打的是全球仗,打经济一体化战役。在这场不见销烟,平静中寓惊雷的战役中,竞争是高层次的,对手在似无感觉之中,就可能败下阵来。面对如此形势,不再进行创新,恐怕就要在劣势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了。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可以包括很多方面: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体制创新、思想创新。简单来说,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产品创新,能够改善人们的生产质量很和生活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管理创新,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服务创新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知名度;体制创新,可以使企业的日常运作更有秩序,更有生机,同时也可以摆脱一些旧的体制的弊端,如科层制带来的信息传递不畅通;思想创新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领导者思想创新能够保障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员工思想创新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以上所有创新都有待于企业管理决策者的决策创新。企业管理者决策创新,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理念创新、战略创新和思维创新。

理念创新是指革除旧有的既定看法和思维模式,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维模式,形成新的结论或思想观点,进而用于指导新的实践的过程。理念创新产生于客观的实际需要和可能,根植于客观实际。没有客观实际需要的理念创新是没有意义的,没有客观实际可能的理念创新只能是异想天开。

战略创新是指以未来为主导,与环境相联系,以现实为基础,对企业发展的策划、规划,它研究的是企业的明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过程,可以说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又是一种较量,要围绕着种种不利于企业成长的环境进行创新。创新也是一种挑战,推动企业不断成长壮大。

思维创新是指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总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开动脑筋,求实创新

创造性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发明,二是发现。发明是制造新事物,例如瓦特发明蒸汽机,鲁班发明锯子。发现是找出本来就存在但尚未被人了解的事物和规律,如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等。

理解创造力这一概念要把握以下几点:A. 创造力是一种有别于智力的能力,创造力测验的内容是智力测验内容上没有的,是智力测验测不出来的能力;B. 创造力指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的能力,既有科学创造活动,又有技术创造和艺术创造活动,还有其他方面的创造活动;C. 新颖独特是指前所未有、与众不同,这是创造力的根本特征;D. 创造产品( 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 有社会或个人价值。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创造性由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过程和创造性活动三部分组成。在创造性的组成部分中,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

创造性思维又包含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为密切。发散性思维表现在行为上,即代表个人的创造性。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

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阔天空地发挥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的特点,它的对象多属“自在之物”,而不是“为我之物”,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存在着两种可能性。

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再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企业决策者在决策中具有创新性,应注意创造性思维(即散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征:

1. 流畅性。流畅性是指针对问题( 发散点) 从不同角度在短时间内反应迅速而众多的思维特征。比如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观念,使用较多文字,产生较多联想等。

2. 变通性。变通性也就是思维的灵活,它要求能针对问题( 发散点) 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思考,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解决问题的思路受阻时,能另辟蹊径,寻找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对同一问题,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其变通性越高。

3. 独特性。独特性是指针对问题( 发散点) 用新角度、新观点去分析,提出独特的、有新颖成分的见解。行为表现超常,对事物处理能提出超常意见,对疑难问题能提出独特见解是其基本表现。对同一问题,意见越奇特,其独创性越高。

¨¨敢于突破,抢占事业制高点

创新者敢于突破尝试,成功一向青睐有勇气的人。只有敢于破除前人的成见,不被旧思维束缚才有可能创新出新秩序、新事物,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功。

从众多的成功者的例子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个普遍存在的真理,那就是成功青睐那些勇敢的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去创新的人。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国际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女儿的信中告诫说:“不要让别人影响你。假如周遭的人都劝你不要做某件事,甚至嘲笑你根本不该想是否去做,你就可以把这件事当作可能成功的目标。这个道理非常重要,你一定要了解:与众人反向而行需要勇气。事实是,这个世界上从不曾有哪个人是只靠‘从众’而成功的。”

他还以惠普公司为例,指出它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它的管理者做的是与众不同的事,惠普对新产品的开发总是抢在市场的前面,即使可能因此使一些产品卖不出去或报废,也勇于尝试新的机会。

要做别人不敢做、不愿做的事,你得有热情与勇气,而成功永远降临在那些大胆冒险、敢走别人不敢走的路的人身上。这正是为什么惠普能成为一家重要的公司。

加拿大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是最具原创性的管理大师,也是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说:“我总是对太流行或被广泛接受的东西表示怀疑。”事实上,很多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反而都由于同样的盲目从众而走向错误。例如,在股市中只有少数人能赚到大钱,在生意场也只有少数人能赚大钱,在工作中优秀的也只是少数……如果你随大流,你永远也成不了这些“少数人”。

北京天安门历来是备受瞩目的地方。1994 年6 月28 日早上9 点,“逛北京、爱北京、建北京”大型旅游文化活动在天安门广场正式开始,无数信鸽冲向蓝天。人们惊讶地发现,飘荡在蓝天上的12 只巨大的气球拖着一道道长长的布幅,布幅上红艳艳的大字格外醒目——华懋双汇集团漯河肉联厂祝逛北京活动圆满成功!

当时的现场效应轰动,接着来的就是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漯河内陆特区报》《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等均有报道。《中国青年报》写道:“能否在天安门广场做广告,这个话题争论了好久,如今却被来自河南的一家火腿肠厂定论了。”

看看这场盛大的广告的花费吧,说来也许难以置信,华懋双汇集团才花了12 万元,这钱连人民日报半个广告版面都买不下来——据说当时相关负责人的想法是反正也要挂气球,何不节省点开支呢。到后来,再想有人进军天安门做广告时,掏几百万也拿不下了。

看看广告效果,华懋双汇集团在1991 年产值、利税仅分别为1.7亿元人民币和463 万元人民币,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自从双汇在1992 年上马,1994 年又成为人尽皆知的民族品牌后,华懋双汇集团的经济实力迅速膨胀,现今已是年产值15 亿元人民币,利税1.2 亿元人民币的国家大型一类企业了。

由于当时在天安门做广告是有风险的,所以这“第一广告”才引起了全国的轰动效应。但是我们又要看到,在天安门做广告,不是没人想到,而是没有人有胆量来做。所以,要想创新,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得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其实成功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难,只需要你勇敢地去尝试。

¨¨淘汰旧产品,创造新产品

达维多定律是由曾任职于英特尔公司的高级行销主管和副总裁威廉·H. 达维多提出的,他主要倡导企业在市场经营中必须不断地开发新产品,进行产品、技术的创新,走在市场前沿。

哈佛管理案例中,创立于1901 年的吉列公司很好地阐释了达维多定律。吉列公司成立100 多年来,始终在世界剃须刀市场中占有高达70% 的市场份额,这个经营奇迹就在于吉列公司不断创新,推出新产品、淘汰旧产品,体现了达维多定律中“用自己开发的新产品淘汰自己的老产品”的经营理念。

1903 年,吉列公司推出了可以丢弃刀身的安全刮胡刀,以此进入了大众市场,直到1962 年,吉列公司垄断了72% 的刮胡刀市场。但是,这一年,吉列公司遭遇了重大威胁。英国威金森公司推出了不锈钢刮胡刀,使用寿命是吉列公司刮胡刀的3 倍,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其实,在这之前,吉列公司也早就拥有了不锈钢刀片的生产技术,只是因为更换机器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现有的刮胡刀销售情况也一直很平稳,所以吉列公司并没有打算更新。

威金森公司的直接威胁,使吉列公司上层管理者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虽然威金森公司由于可持续资金的欠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却如当头棒喝警醒了吉列公司。借着这个教训,吉列公司开始推陈出新:1972 年,推出双刀头刮胡刀;1977 年又推出旋转式刀头;1989年,推出感应式刮胡刀;21 世纪后,又推出三刀片剃须刀。而对于这种创新的热情,吉列公司似乎着迷了,无论在什么时候,吉列公司都不断策划着20 种产品,每天也有200 名吉列员工对新技术进行测试。

他们用不断地更新旧产品的做法,演绎了“将刮胡子变为乐趣”的神话,受到了消费者长期以来的喜爱和信赖。也正是这种不断创新的意识,令吉列公司立于世界刮胡刀市场的不败之地。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只有先进入市场才能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达维多定律也就是这个道理,企业要制定市场领先战略,不断地推陈出新,创新技术、产品,打败自己的旧产品,扩大自身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打破思维定式,以求创新

路径依赖定律是由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道格拉斯·诺斯提出的,他指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有惯性经营方式,包括好或者不好的。对于好的,应该坚持;对于不好的,企业应该加以避免,走出惯性。

戴尔计算机公司是1984 年成立的, 当时只赚了1000 美元,1989 年推出首部戴尔笔记本电脑,从此公司开始迅猛发展。1992年,公司利润达到了20 亿美元。2000 年戴尔公司网上营业额达到了每天5000 万美元,首次名列全球榜首。到2001 年销售额达到了310亿美元。戴尔公司之所以成功有两大关键:直接销售模式和市场细分方式。戴尔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早在少年时就已经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戴尔在12 岁的时候,做了人生的第一笔生意:为了省钱,喜欢集邮的他不想去拍卖会上将邮票卖掉,而是劝说一个喜欢集邮的邻居,让他把邮票委托给自己,然后他刊登一条卖邮票的广告。很快就有顾客找上门,将他的邮票买走了。为此他净赚了2000 美金,尝到了直接接触式的甜头。从此,直接销售模式产生了。

上初中的时候,戴尔就学做电脑生意,他按成本价格买来电脑零件,然后在宿舍里组装,组装好后再将电脑卖掉。在购买零部件的过程中,他发现一台价值3000 美元的个人电脑,零部件只要600 多美元,经销商的成本并不高,但是能赚那么高的利润,于是戴尔产生了这样的念头:抛弃中间商,自己组装电脑。自己组装电脑,不但有价格上的优势,还能为人们提供技术方面的指导,并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组装,为顾客提供不同功能的电脑。这对戴尔公司市场细分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正是初次做生意时正确路径的选择,为戴尔公司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成功的基石。1984 年1 月2 日,戴尔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当时他还在读大学医学专业一年级,他用1000 美元的创业资本注册了戴尔电脑公司,经营电脑生意。在广告方面,他只在一个空盒子上画了一个草图,并托朋友将这个草图拿去刊登。他推出直销,并严格按照客户的要求组装电脑,这为戴尔公司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不久,戴尔公司就在全球开办了分公司。

企业管理者应该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并能较早地采取行动,对公司的一些制度进行改革。为了避免路径依赖产生的负面影响,管理者应剔除一些过时的制度,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管理越简单越好大全集

乱世靠有为,治世靠无为; 创业靠有为,守业靠无为; 管理靠有为,领导靠无为。 有为与无为的辩证关系,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艺术化的处理,绝没有一 成不变的模式。 “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 “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 “劝管理者少干涉”和“放手、放权”。 “无为而治”不但是一种治国方略,而且是一种管理境界。
已完结,累计31万字 | 最近更新:第22章 简单但有效的管理定律

前言

书名:
管理越简单越好大全集
作者:
赵凡禹,赵彦锋
本章字数:
944

最简单的管理是最好的

有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程序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或有刻度的容器。大家实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体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大家由此得到的结论是: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忍。大家认为:这种方式导致了资源浪费;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入主持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屁的人多分。大家总结教训: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还得寻找新思路;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到开始分粥,粥早就凉了;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程序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有那份最少的。

分粥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方法五没有什么分粥委员会或者监督委员会,只是利用了人的本能是最简单的制度,常常也是最有效的。

“分粥”的故事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管理方法很重要,先进的方法使庸才变人才,落后的制度使人才变庸才;管理方法的简化也同样重要,因为只有简单的,才是最有操作性和执行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

其实,凡是真实、单纯、诚挚的事物,都最符合人类的天性。同样,企业的制度、程序和规范也不应该太复杂,使其保持简单是管理有效进行的要旨之一。

编著者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