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技术一百年 9.2
12.55万字 0.1万次阅读 0.4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第三章 2023-11-02 13:30:19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
    作品总数
  • 12.55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3章
简介

本书侧重从技术层面来阐述坦克百年来的发展,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坦克百年发展纵览,坦克百年发展的关键技术。全书包括49个小标题,分别对应坦克发展中的一个事件或一项关键技术,串起来就可以看出坦克技术百年来的发展脉络。

第一章

4科学与文化泛读丛书坦克技术一百年徐志伟?刘春霞?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济?南·1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坦克技术一百年/徐志伟,刘春霞著.—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9(科学与文化泛读丛书)??ISBN978-7-5331-9821-3??Ⅰ.①坦…Ⅱ.①徐…②刘…Ⅲ.①坦克-技术史-世界Ⅳ.①TJ811-09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02863号坦克技术一百年TANKE?JISHU?YIBAINIAN责任编辑:胡?明装帧设计:魏?然主管单位: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地址: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189号邮编:250002?电话:(0531)82098088网址:www.lkj.com.cn电子邮件:sdkj@sdcbcm.com发行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地址: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189号邮编:250002?电话:(0531)82098071印刷者:济南继东彩艺印刷有限公司地址:济南市段店南路264号邮编:250022?电话:(0531)87160055规格:大32开(140mm×203mm)印张:8.75??字数:120千??印数:1~3000版次:2019年9月第1版??2019年9月第1次印刷定价:28.00元2

《科学与文化泛读丛书》编委会顾?问?郭书春主?编?颜?实编?委?(按姓名拼音排序)李?昂??李永民??刘树勇?

刘?毅??茅?昱??谭建新?

田?勇??王?斌??王洪见?

王晓义??王玉民??韦中燊?

邢春飞??邢声远??熊?伟?

徐传胜??徐志伟??游战洪?

赵文君??周广刚??周金蕊?

3前言铁甲战车驰骋千里,堂堂火炮八面威风,钢铁堡垒坚固无比,矛盾结合陆战称雄。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早在80多年前就说过:“坦克,是矛盾二者结合为一的新式武器。”(《论持久战》,1938年5月)今天,坦克已不再是新式武器。但是,在地面兵器中,没有哪一种兵器像坦克那样将矛和盾双方结合得如此完美:坦克上的大口径火炮、机关枪,是矛的延伸;而坦克装甲,则是盾的发展。

从第一辆坦克诞生到现在,已经整整有一个世纪的光景。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一个世纪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但是,一百年来,坦克这种兵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陋到完美,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装甲战车家族。今天,各国拥有的装甲战车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其陆军机械化、装甲化、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尽管在陆海空天战场上,坦克已经不再像二战时期那样是“决胜性兵器”,但是在地面战场上,坦克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代各国的新式主战坦克,已经发展到极高的水平。坦克,可以在根本无路的丘陵野地疾驶如飞,一般的小轿车甚至1

越野汽车难以望其项背;坦克,可以在行驶状态下直接命中3?000米开外同样行驶的敌方坦克,并将其厚达半米的装甲击穿;坦克,可以在漆黑的夜晚不开大灯照样行驶和打炮;坦克,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在5米深的江河中潜渡,达成进攻的突然性;坦克,是核战争条件下最坚固的地面兵器……所有这一切,使得坦克这种兵器成为地面作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兵器。

本书以粗线条的方式概括介绍一百年来的坦克发展历程。

全书内容分为两大块:上篇为“坦克百年发展纵览”,概括地介绍了百年来的坦克发展史和一些有特点的坦克;下篇为“坦克百年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国内外一般论述坦克发展史的著作不同的是,本书更侧重从技术层面来阐述坦克百年来的发展。没有技术的突破、创新和运用,“草根时代”的坦克,就不会成为“高新技术的集大成者”。由于篇幅上的限制,坦克上的一些重要技术,如变速箱技术、履带和悬挂装置技术等,均未能列入,只好割爱了。

我们将摒弃历史教科书式的、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而是以辩证唯物的观点,从不同的侧面来分析和介绍百年坦克发展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关键技术。每一个小标题,便是坦克发展中的一个“事件”或一个时间节点、一项技术,把这些串起来,便可以大体上厘清坦克百年来的发展脉络。

在篇目选题方面,力求做到具有代表性、知识性、趣味性;在写作文字上,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活泼生动。当然能不能做到这些,还要接受广大读者的检验。书中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拍砖、吐槽!

著者2

目录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1.坦克诞生需要哪些条件…………………………………………22.坦克的源头——英国的Ⅰ型坦克………………………………53.坦克的“草根时代”——一战中的坦克“全家福”………114.“母亲号”扬威索姆河………………………………………195.旋转炮塔式坦克的先驱——“雷诺”FT-17轻型坦克……236.一战时期的坦克是如何打仗的………………………………267.甲-弹争斗“第一波”………………………………………298.坦克发展史上的“轻型时代”………………………………349.多炮塔的“钢铁怪物”………………………………………3810.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克里斯蒂”中型坦克………………4311.二战——坦克称雄战场的时期……………………………4812.T-34坦克——钢铁之躯竖起的历史丰碑…………………551

13.二战时期坦克战掠影………………………………………6314.DD坦克——水陆两栖的“大水柜”………………………6915.赫伯特将军的“马戏团”——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英军特殊装甲车辆…………………………………………7316.战车王国的“恐龙”——德国“鼠”式超重型坦克………7817.坦克——核战争条件下的“宠儿”………………………8518.摇摆炮塔式坦克……………………………………………9319.反坦克导弹——甲-弹争斗谱新篇………………………9620.超过半个世纪的主战坦克时代……………………………10221.无炮塔的S坦克……………………………………………11122.“梅卡瓦”主战坦克和塔尔少将……………………………11523.坦克和武装直升机的“龙虎斗”…………………………12124.劈波斩浪的水陆坦克………………………………………12725.喷火坦克的“凤凰涅槃”…………………………………13226.铁甲天兵——空降坦克……………………………………13727.波兰的PL-01“隐形坦克”………………………………14428.红场阅兵式上的T-14“舰队”坦克………………………15129.中国坦克,世界三甲………………………………………15830.“另类”坦克…………………………………………………16531.生产数量超过一万辆的坦克………………………………17532.双人坦克即将闪亮登场……………………………………1812

下篇?坦克百年发展的关键技术33.坦克炮的方方面面…………………………………………19034.坦克滑膛炮——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19735.长盛不衰的穿甲弹…………………………………………20036.破甲弹——打坦克的利器…………………………………20537.坦克炮稳定器发展的“三部曲”…………………………21038.德国研制130毫米坦克炮初探……………………………21439.火控系统——坦克上发展最快的系统……………………22240.坦克发动机发展的“三部曲”……………………………22941.爬沟过崖若等闲——漫话坦克的机动性…………………23342.潜渡——坦克的“绝活”…………………………………23743.神秘的“乔巴姆”装甲……………………………………24244.能爆炸的装甲——反应式装甲……………………………24545.贫铀装甲的奥秘……………………………………………24946.“以矛代盾”的主动装甲……………………………………25347.坦克三防有高招儿…………………………………………25848.力挽狂澜一瞬间——坦克上的灭火抑爆装置……………26249.甲-弹争斗的辩证法(代跋)……………………………2663

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1

坦克技术一百年1.坦克诞生需要哪些条件战争,是武器诞生和发展的原动力和“催生婆”。古往今来,每当战场上出现一种新的进攻性武器,就必然会产生一种新的防护手段与之相抗衡;反过来,一种防护手段的产生,也必然会促使新的进攻性武器的出现。坦克的问世,同样符合武器发展的这一辩证规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将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而近代内燃机、履带、火炮和装甲技术的发展,又为这种武器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1915年8月,这种新式武器终于在英国诞生,它就是坦克(Tank)。让我们看一看坦克诞生所必需的这几种技术吧!

首先需要的是内燃机技术。1782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促成了英国的工业革命,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获得极大提高。但是,蒸汽机的笨重,限制了它成为多数地面交通工具的动力装置(早期火车除外)。1876年,德国人奥托发明了汽油机;随后,德国人狄塞尔发明了柴油机。汽油机和柴油机,同属于内燃机。小巧而动力强劲的内燃机,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汽车时2

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代”,也成为坦克的动力装置。

其次是需要履带。履带的发明要更早些。1770年,埃奇沃思发明了一种“可跟马车一起移动的人工道路”,并在英国获得了专利,成为履带的雏形。不过,履带获得实际应用,还是20世纪初期的事。1904年,美国人霍尔特获得了一项实用履带的发明专利,并于1906年投入批量生产,出现了“霍尔特”履带式拖拉机。最早的“小游民”坦克正是由履带式拖拉机改装而成的。

第三是需要火炮。火炮是热兵器时代的产物。虽然早在中国元代就有了最古老的火炮——火铳,但是直到出现了线膛炮和弹性炮架之后,火炮才大量用于战场。一战的初期,大口径火炮已经广泛用于地面战斗和军舰的海战。

第四是需要装甲技术。装甲技术则是现代冶金技术的产物。1855年发明的转炉炼钢法,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钢铁时代,而游弋于大洋中的军舰上厚重的装甲,则是装甲在武器装备上运用的具体体现。

至此,坦克诞生的一切条件都已具备,坦克的诞生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一战初期的“堑壕战”。这也说明,世界上第一辆坦克诞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不是偶然的。

3坦克技术一百年这是1906年制成的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履带式拖拉机。

用在早期装甲车上的汽油发动机。

这是1914年前后制造的各种枪炮,上图为重机枪,中图为德国制造的150毫米榴弹炮,下图为法国制造的75毫米火炮。

图1-1?内燃机、履带、火炮和装甲技术是坦克诞生的基础4

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2.坦克的源头——英国的Ⅰ型坦克(1)世界上第一辆坦克之争在谈到世界上第一辆坦克时,首先要谈一谈“世界上第一辆坦克之争”。在坦克行业内,多数人认为,世界上的第一辆坦克是英国于1915年制成的“小游民”坦克。不过,俄国人说“世界上第一辆坦克是俄国人制造的”,他们的根据是:1914年8月,俄罗斯的里吉斯基机械制造厂就制成了“越野汽车”坦克,并进行了道路试验,还公布了路试的照片。然而,这种单履带式的“越野汽车”坦克只生产了一辆,未能批量生产。所以,对于俄国人的这一说法,人们并不认同。

目前,业界比较公认的观点是,世界上的第一辆坦克是英国的“小游民”坦克。其实,“小游民”坦克也只停留在样车阶段,倒是稍后研制成功的Ⅰ型坦克(“母亲号”)不仅大量生产,而且参加了实战。所以,严格地说,世界上第一辆坦克的桂冠,应该戴在英国Ⅰ型坦克的头上。

介绍这一段历史背景,无非是想说明:世界上第一辆坦克的诞生,已经是“水到渠成”,不在英国诞生,也一定会在法国诞生,或是在俄国诞生。

5坦克技术一百年(2)斯文顿的“陆地战舰”1914年8月2日,德国入侵法国,紧接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开战到2个月时,交战双方就在西部战场上开挖了长而又长的堑壕。当时的作战方式是,进攻的一方先进行炮火压制,随后,端着上刺刀步枪的步兵在机枪的掩护下,成整齐队形冲向敌阵;而防守的一方则依靠堑壕、机枪和铁丝网,阻止进攻一方的前进。双方为争夺每一道堑壕,要反反复复投入巨大的兵力,战斗呈胶着状态。有人形容说,这等于把官兵“投入巨大的绞肉机中”,双方伤亡惨重,战果甚微。

“能不能打破这个僵局呢?”当时任英国远征军观战武官兼联络军官的恩斯特·斯文顿中校对此做了认真的思考。他想把当时科幻小说家J.伯尔纳和H.威尔士的作品中所描写的陆地战舰变成现实,他想到“将法国炮兵用的,美国造的牵引火炮改装成陆地战舰最为合适”。于是,他火速赶回英国,向大英帝国防务委员会郑重地提出了建造“陆地战舰”的建议。

但是,当时英国的陆军大臣吉齐纳却对这个建议持有异议,认为这样的“陆地战舰”即使能造出来,也是“敌人炮兵绝好的靶子”,斯文顿的建议不过是“戏言”罢了。斯文顿的建议有被扼杀在襁褓里的危险。

(3)丘吉尔的远见卓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斯文顿的建议陷入四面楚歌之际,当时任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却是慧眼识真金。当时的海军航空队活跃着一支轮式装甲车部队,丘6

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吉尔对装甲车辆的有效性有着深刻的理解。正当海军想独立研制装甲车时,丘吉尔见到了斯文顿的建议报告,如获至宝。

丘吉尔随即向英国首相阿斯齐兹慷慨陈词:“为打破战场上的胶着状态,必须研制一种周身包围铠甲,不怕敌弹攻击,能突破荒野地带的新武器!”阿斯齐兹首相批准了这一报告,责成陆军具体实施。陆军于1915年2月中旬开始了以美国造的拖拉机为基础的预备试验,结果以失败告终。就在陆军的预备试验失败的两天后,海军就开始了“陆军战舰计划”,成立了陆地战舰委员会,掌握领导权的是海军航空队,负责人是设计军舰的权威人士邓考特。这一切,不用说都是丘吉尔的功劳。

研制之初,设计组确定了两种方案,一种是巨大车轮式,一种是履带式。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巨大车轮式根本无法用于实战,不得不中途下马。就是履带式的,也因原设计的履带过长而无法实现。正在这时,英国从美国引进了“布劳克”农用拖拉机,给试验工作带来了新的转机。新的设计负责人是威廉·福斯特公司的威廉·特里顿先生。他在“布劳克”拖拉机的基础上,换装了福斯特-戴姆勒汽油机,车体四周用海军常用的锅炉轧制钢板围起来,制成了试制样车。经过几次改进后,终于于1915年12月完成了新的样车,命名为“小威廉”,它是设计法人威廉·福斯特的爱称。按照中文意译为先的原则,一般称之为“小游民”(LittleWillie),这就是世界上第一种履带式装甲战车。为了保密,给它起了个名字叫Tank,意思是“大水柜”,想不到“坦克”这个名称就这样叫开了,并延7

坦克技术一百年续至今。

“小游民”坦克的越野行驶能力很差,可靠性也很低,仅停留在样车阶段。不久,英国陆地战舰委员会又委托威尔逊上尉开始设计过顶履带式坦克,这种坦克为菱形车体,长长的履带绕过车顶,具有极强的越野行驶能力和过堑壕能力。制成的第一辆过顶履带式坦克称为“母亲号”,也称为“大游民”坦克或Ⅰ型坦克。

“母亲号”坦克于1916年2月2日正式对外展示。是日,皇家陆军大臣、军需大臣等内阁阁僚和众多陆海军将领莅临盛大的展示现场,规格相当高。在众目睽睽之下,但见“母亲号”以6千米/时的速度爬沟过坎,翻越堑壕,碾压铁丝网如履平地……军政要员和众多的参观者欢呼雀跃,纷纷说:“用这家伙,我们可以打赢战争了!”随后,军方就订购了100辆Ⅰ型坦克。

1916年3月,斯文顿上校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战车乘员培养学校,随后又组建了英国第一支坦克部队。这支部队于1916年9月15日将Ⅰ型坦克投入索姆河会战中,人类历史上的机械化战争的新时代开始了。

(4)几点启示世界上第一辆坦克的诞生,能给人们什么启示呢?

首先,坦克是战争的产物。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机枪、铁丝网、堑壕被广泛用于战场,才迫切需要研制一种新型的进攻性武器,以打破战场上阵地战的僵局。在这种情况下,坦克8

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应运而生。

其次,近代内燃机、履带、火炮和装甲技术的发展,为坦克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可以说,没有这些基础技术,坦克便无法制成。

第三,和其他发明创造一样,坦克的问世,也是经过无数次失败才取得成功的。英国在1915年之前研制的“大轮战舰”、过障碍拖拉机、过壕机等,都未取得成功。就是“小游民”坦克和俄国的“越野汽车”坦克,也只停留在样车阶段。首次真正用于实战的坦克,是英国的Ⅰ型坦克。

还可以看出,在世界上第一辆坦克的研制过程中,一些人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那就是斯文顿和丘吉尔。可以说,没有斯文顿的奔走呼号,没有丘吉尔的远见卓识,坦克的诞生也许要推迟几年,也许会在法国或俄国诞生。但坦克的诞生是战争的需求,是历史的必然。

图2-1?珍藏于英国鲍宾顿坦克博物馆中的“小游民”坦克9

坦克技术一百年图2-2?珍藏于英国鲍宾顿坦克博物馆中的Ⅰ型坦克第四,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世界上的第一辆坦克,尽管十分原始,和现代坦克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它是新生事物,顺应了战争的发展规律。在战争的实践中,在和反坦克武器的较量中,坦克不断发展强大,终于成为地面战争中最具突击力的强大兵器,使装甲兵发展成为陆军中的强大兵种。

10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3.坦克的“草根时代”——一战中的坦克“全家福”战争的需求,是新式武器的“催生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飞艇、潜艇、坦克、高射炮、反坦克炮、毒气弹、无线电通信等武器装备开始大量装备部队并广泛运用。而其中最突出的兵器,便是飞机和坦克。将飞机和坦克用于战争,开创了立体化战争和地面机械化战争的新时代,更成就了二战初期希特勒逞凶一时的“闪击战”,在世界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就坦克而言,诞生于一战,成长于二战。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借助于一些战争题材的游戏软件的推介,人们对二战时期的各国坦克往往“耳熟能详”,但是,对于一战时期的坦克则可能所知不多。须知,从坦克诞生到一战结束,在短短的三年里,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共研制出16种形态各异的坦克!这也许是你意想不到的,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16种坦克。

(1)英国“小游民”坦克它是世界上的第一辆坦克,1915年8月制成。它是英国11坦克技术一百年Ⅰ型坦克的基础和开路先锋,只制成一辆。如今,这辆“小游民”坦克已经成为英国鲍宾顿坦克博物馆的珍贵馆藏。

(2)英国Ⅰ型坦克也称为“母亲号”坦克,1916年9月15日在索姆河会战中闪亮登场,是世界上首次参加实战的坦克。它是过顶履带式坦克,具有庞大的菱形车体,两条履带从车顶绕过车体,成为“过堑壕的高手”。车体后部还加了一对尾轮,更利于过壕沟,这一点也是区分Ⅰ型坦克和Ⅳ型坦克的结构特征。

(3)英国Ⅳ型坦克Ⅰ型坦克有七八种改进型,其中,Ⅳ型坦克是它最重要的改进型。Ⅳ型坦克是一战中生产数量最多、参战次数最多的英国坦克,总生产数达1?200辆。在结构上,Ⅳ型坦克除了取消尾轮之外,内部结构也有很大的改进,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图3-1?展示中的英国Ⅳ型坦克12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改进了装甲,车内装上了通风机,发动机的排气管装上了消声器。这些措施使得坦克乘员的工作环境大为改善。

在康布雷战役中,英军投入了476辆坦克,主要是Ⅳ型坦克。战役打响后,英军的步兵和坦克不经炮火准备,突然向德军阵地发起冲击,使德军士兵阵脚大乱,军心瓦解,德军的三道防线被攻破。这使康布雷战役成为大规模使用坦克的成功范例。

(4)英国“赛犬”中型坦克拿现在的眼光看,“赛犬”坦克就更“顺眼”了:它摈弃了过顶履带式的总体结构,首次采用了有机枪塔的结构,但机枪塔不能旋转。从1918年初到一战结束,共生产了220辆“赛犬”坦克。其战斗全重为14吨,乘员3人,机枪塔内装4挺机枪,动力装置为两台功率各为33千瓦(45马力)的汽油机,最大速度为13千米/时,采用铆接结构装甲,厚度为5~14毫米。

(5)法国“施纳德”突击坦克它是法国研制的最早的坦克,由施纳德公司研制,因此得名。它采用箱型结构,战斗全重为14.6吨,乘员6人,装一门75毫米榴弹炮,发动机的功率为40.4千瓦(55马力),最大速度为7.5千米/时。它的车体前部有一个像犀牛的“独角”一样的东西,堪称一绝。实际上这个“独角”是铁丝网切割器,想法不错,但实际用途并不大,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

“施耐德”坦克共生产了400辆,参加了1917年4月的苏瓦松战役。

13坦克技术一百年图3-2?开进中的法国“施纳德”突击坦克(6)法国“圣沙蒙”突击坦克1916年装备法国军队,比起“施纳德”坦克稍晚些,共生产了400辆。主要特点是采用了船形结构的车体,车体长,履带短。车体前部中央装一门75毫米榴弹炮,另有4挺机枪。发动机的功率为66千瓦(90马力),最大速度为8千米/时。装图3-3?法国“圣沙蒙”突击坦克14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甲厚度为17毫米,铆接结构。它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电传动装置,成为电传动坦克的鼻祖。由于它履带短、车体长,越壕能力很差,往往陷入德军预设的堑壕内不能自拔。

(7)法国“雷诺”FT-17轻型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种旋转炮塔式坦克。如果搞一个“一战坦克排行榜”,那么,No.1非它莫属。详见本书的“5.旋转炮塔式坦克的先驱”。

(8)德国A7V战斗坦克A7V坦克是德国的第一种坦克,以乘员人数多而著称,全车多达18名乘员,是百年坦克发展史上乘员人数最多的坦克。

18名乘员中,有开车的、打炮的、装弹的、打机枪的,好不热闹。车体前部装一门57毫米火炮,另有6挺7.92毫米机枪。

车体为箱形结构。发动机的功率为73.5千瓦(100马力),最大图3-4?一群德国战车的“铁粉”在复制的A7V坦克前合影留念15坦克技术一百年速度为9千米/时。车体装甲为铆接结构,装甲厚度为15~30毫米。A7V坦克的生产总数为20辆。一战后,战败的德国的A7V坦克被全部销毁。20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又特意按原样复制了A7V坦克,使人们能一睹德国第一辆坦克的“尊容”。

(9)德国LK2轻型坦克1918年初,德军在战场上缴获了英军的“赛犬”坦克,立即加以仿制,这就是德国LK轻型坦克的来历。最初制成的LK1型坦克仅制成样车,正式制成的是LK2型轻型坦克。

LK2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8.5吨,乘员3人,装一门57毫米火炮或2挺7.92毫米机枪,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44.1千瓦(60马力)。LK2轻型坦克仅制成两辆。

(10)德国K式超重型坦克K式超重型坦克,可以说是二战时期“鼠”式超重型坦克的“祖师爷”。它的战斗全重高达150吨,乘员22人,装有4门77毫米加农炮。从外观上看,它像一个超大型的箱子,车体长达12.98米!动力装置为两台航空汽油机,最大功率达1?200马力。K式超重型坦克只制成了两辆,一战结束后被销毁。

(11)美国“霍尔特”电动坦克1918年初制成样车,战斗全重为25吨,乘员为6人,装一门75毫米榴弹炮,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66千瓦(90马力)。它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电传动装置,最大速度达到了9.7千米/时。随着一战结束,该车未能定型生产。

16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12)美国“福特”超轻型坦克1918年研制成功。有趣的是,美国军方原来准备订购15?015辆,由于一战结束,总共才生产了15辆,只相当于订购数的千分之一!

其战斗全重只有3吨,是世界上最轻的坦克之一。车体长只有4.15米,算得上是小巧玲珑。乘员为2人,主要武器是一门短身管57毫米火炮。诱导轮的直径较大,便于克服障碍,车体后部有车尾架。最大速度达到了13千米/时。

(13)美国三轮蒸汽坦克1918年制成样车,未能定型生产。其战斗全重为17吨,乘员6人,计划装一门75毫米榴弹炮。它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两台蒸汽机,总功率为55.1千瓦(75马力)。另一个特点是,采用了三轮结构,后部的两个车轮为主动轮,前部有一个宽大的车轮。单从外观上讲,与其说它是“蒸汽坦克”,莫如说它是一部“坦克压路机”。

(14)美国M1917式坦克它是美国仿造“雷诺”FT-17轻型坦克而制成的一种坦克,战斗全重6吨,虽然定名为M1917式,但直到1918年才生产了少量坦克。一战过后,美国的一家工厂曾生产了近千辆这种坦克,到1940年以极低的价格(每辆240美元,太便宜啦!)卖给加拿大,作为部队训练用。

(15)美国Ⅷ型“自由号”坦克17坦克技术一百年一战结束时制成了上百套坦克的全部零件,1919年在美国罗克岛兵工厂组装成100辆Ⅷ型“自由号”坦克。

Ⅷ型“自由号”坦克与英国Ⅰ型、Ⅳ型坦克是一个系列的,以菱形车体和过顶履带为特征。其战斗全重为39.5吨,乘员为11人,装两门57毫米火炮,动力装置为两台航空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49千瓦(338马力)。这种坦克在美军中一直服役到1932年,后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加拿大。

(16)俄国“越野汽车”坦克1914年,俄国人制成了“越野汽车”坦克。它的战斗全重约4吨,乘员2人,装两挺7.62毫米机枪,设计最大速度为25千米/时。它的最大特点是只有一条履带,有点像压路机。尽管速度较快,但转向性能太差,最终未能生产。

不难看出,一战时期的坦克,无论是外观上,还是内部结构上,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五花八门,形态各异,反映出各国军事家和设计师们对坦克这一新生事物认识上的差异。到了二战期间和二战之后,坦克技术逐步趋于成熟,才使得各国的坦克殊途同归,大同小异。

尽管早期的坦克十分原始和简陋,但是,这种新式武器一经出现在战场,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开创了地面机械化战争的新时代。

18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4.“母亲号”扬威索姆河1916年9月15日,英国Ⅰ型坦克(“母亲号”)因在法国索姆河会战中首次投入实战而被载入史册。

(1)“母亲号”初露锋芒索姆河会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1916年7月1日,英、法联军向德军发起进攻,遭到有坚固防御阵地的德军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伤亡6万余人,战争呈现胶着状态。

正在这时,英军总司令黑格将军和法军总司令霞飞将军想到了新式武器——坦克,想用它来扭转战局。此举遭到斯文顿上校以及新任陆军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少量的坦克投入战斗“是愚蠢的”。但是,由于黑格将军的主意已定,于同年8月底将编成的A、B、C、D、E、F共6个坦克连中的A、C、D共3个连60辆坦克秘密运往法国。登陆后,再用列车运往前线。因Ⅰ型坦克的宽度不适于铁路运输,不得不将Ⅰ型坦克上的炮座卸下来。后来又因运输途中机件损坏等原因,到达攻击出发点的坦克只有32辆。

9月15日凌晨,历史上第一个“坦克部队,前进!”的命19坦克技术一百年令下达了,到达攻击阵地的32辆“母亲号”坦克开始出击。尽管坦克前进的速度不快,还有9辆坦克掉了队,有5辆坦克陷入松软地带不能自拔,另有9辆坦克则因变速箱故障只能以很低的速度前进,但最后剩下的9辆坦克轻松地碾压铁丝网、跨越堑壕、猛烈射击,任凭德军士兵的机枪和步枪疯狂射击,根本阻挡不住坦克的前进……德军士兵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刀枪不入”的“钢铁怪物”,陷入极度恐慌之中,纷纷弃阵而逃。到第二天,英军在宽10千米的正面上向前推进了4千米,取得了坦克参战的初步胜利。不过,由于投入的坦克数量太少,没有取得预期的突破效果,更未能因此取得战役胜利。

图4-1?反映索姆河会战中Ⅰ型坦克冲入德军阵地的创作油画面对从未见过的“钢铁怪物”,德军士兵动用了两门1896年式77毫米野战炮向Ⅰ型坦克拼命射击。结果有1辆Ⅰ型坦克被击毁,另一辆被击中但仍平安归队。这就是反坦克武器和坦克的第一次较量。

20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2)索姆河会战之后“母亲号”在索姆河会战中所取得的初步胜利,使黑格将军备受鼓舞。他马上致函军需部门,要求订购1?000辆Ⅰ型坦克。但是,陆军参谋本部的相当一部分人思想守旧,受陆上评议委员会之命,取消了这笔订货,再加上担任坦克部队指挥官的斯文顿上校因对索姆河会战的最终失利负有一定的责任而被撤职,刚刚诞生的坦克的命运又一次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但是,为了坦克的命运,斯文顿等人又一次奔走呼号,以求得各方的支持。斯文顿的呼吁,得到了刚刚由海军调到陆军任军需负责人的阿尔伯特·斯坦少校的积极支持。在他们共同和军需大臣罗伊德·乔治交涉之后,终于获准订购100辆Ⅰ型坦克改进型。

1917年7月,战车部队(兼学校)迁到鲍宾顿,这儿便成为英国战车的发祥地。现在,在这里建有世界上著名的坦克博物馆,珍藏了世界上仅有的“小游民”坦克和Ⅰ型坦克的实物。

随后,英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坦克部队,指挥官是斯文顿上校。

英军还很快制定了《坦克兵战斗守则和运用原则》,这使英国坦克的发展和英军装甲兵最初的建设走上了健康的道路。

1916年10月,英国开始组建辖3个坦克连的坦克营。1917年1月,英军组建坦克旅。1917年9月,英军已经组建成3个坦克旅,共有659名军官,3?500名乘员,476辆坦克,规模相当可观。

21坦克技术一百年图4-2?世界上最早的《坦克兵战斗守则和运用原则》的中译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康布雷战役、亚眠战役中,动用的坦克数量高达500辆,使英军的进攻速度大大加快。坦克在战场上初露锋芒,显示了这种武器的巨大潜力。

与此同时,法国的坦克研制和装甲兵的发展也相当惊人。

法国在一战中先后研制出“施纳德”坦克、“圣沙蒙”坦克和“雷诺”FT-17轻型坦克。1917年7月,法军组建了坦克旅(当时统称“强击炮兵”旅)。在1917年7月的第二次马恩河会战的苏瓦松战役中,法军更是出动了500辆坦克,其中包括270辆“雷诺”FT-17轻型坦克,对迅速突破德军防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法国坦克和英国坦克联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吹响了“坦克,前进!”的胜利进军号。

22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5.旋转炮塔式坦克的先驱——“雷诺”FT-17轻型坦克今天,人们对于坦克上有一个能360°旋转的炮塔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是在坦克诞生的初期,能想到这一招还是很有创意的。

在坦克发展的初期,法国算得上是一个坦克大国。尽管英国是“坦克的故乡”,但是法国几乎和英国同时发展了世界上第一批坦克,二者相差不到半年,而且法国的早期坦克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其中,“雷诺”FT-17轻型坦克上的旋转炮塔,堪称早期坦克上的一大发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和英国是盟友。当法军知道了英国人造出了坦克之后,法军突击炮兵的埃司丁上校访问了英国,参观了英国的Ⅰ型坦克,并建议两国在坦克制造上加以分工,英国制造重型坦克,法国制造轻型坦克。埃司丁回国后,积极游说法国军方和军火商研制坦克。他以“三顾茅庐”的精神,多次与雷诺公司的总设计师兼总经理路易斯·雷诺恳谈,终于打动了他,使雷诺公司接受了研制法国轻型坦克的任务。

雷诺公司于1916年12月制成了坦克模型,经过试验和改进后,1917年9月生产出第一批坦克,定名为“雷诺”FT-17轻型坦23坦克技术一百年克。FT是法国坦克的缩写,而17则代表研制的年份。

“雷诺”FT-17轻型坦克重6.5吨,乘员2人,有4种基本车型,武器为8毫米机枪或37毫米短身管火炮,最大速度为8千米/时,最大行程只有35千米。在一战中,“雷诺”FT-17坦克参加的最重要的战役是苏瓦松战役。1918年7月,法军在这次战役中共动用了480辆“雷诺”坦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到一战结束时,法国共生产了3?187辆“雷诺”FT-17轻型坦克,“雷诺”FT-17轻型坦克成为一战中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这种坦克还先后被20多个国家购买,成为当时装备国家最多的坦克。它还是早期服役期最长和唯一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坦克,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雷诺”FT-17轻型坦克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了旋转式炮塔,使坦克这种兵器具有了360°的环形火力,坦克炮能迅速转移火力,打击不同方向的敌人,显示出“八面威风”的大将风度。

在此之前的英国坦克和法国坦克上没有旋转炮塔,只有固定的炮座或固定的机枪塔,而“雷诺”FT-17坦克率先采用了旋转式炮塔,这是一个很大的创新。

旋转式炮塔也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在此之前有几种装甲车上已经采用,如奥地利的“戴姆勒”装甲车、法国的“沙隆”装甲车、意大利的“比安奇”装甲车等。不过,这些装甲车上采用的都是机枪塔。从旋转式机枪塔到旋转式炮塔,并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还要解决一系列技术上和工艺上的问题,如炮塔旋转质量的平衡问题,炮塔座圈的支撑问题,座圈平面的24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加工问题,座圈的结构强度、锁定、密封等问题。不过,“雷诺”FT-17轻型坦克的炮塔为单人炮塔,炮塔的直径较小,重量也较轻,这些技术难题解决起来还比较容易。

有了旋转炮塔,可以使坦克随时随地迅速转移火力(调炮),再加上炮塔位于坦克的顶部,炮塔内的乘员“站得高,看得远”,便于迅速发现和瞄准目标。

今天,人们对于坦克上的旋转炮塔已经司空见惯,旋转炮塔已经成为现代坦克的一个重要的外部特征。但是,不要忘记,是“雷诺”FT-17坦克开创了旋转式炮塔的先河。

图5-1?至今保存完好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25坦克技术一百年6.一战时期的坦克是如何打仗的坦克在英国诞生之后,英国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坦克部队,命名为英国坦克特遣队,指挥官就是参与研制世界上第一辆坦克的斯文顿上校。当时,为了组建坦克部队,英国陆军部还下发了一个“绝密”的命令,邀集官兵志愿参与“一个极其危险而特别秘密的艰苦任务”。

坦克特遣队编有A、B、C、D、E、F共6个坦克连。有意思的是每连编有(扑克牌的)红桃、黑桃、梅花、方块4个坦克排,每排6辆坦克,Ⅰ型“雄性”和“雌性”坦克各3辆,加上连长指挥坦克,一个连共有25辆坦克。6个连共有150辆坦克。参与索姆河会战的仅是A、C、D三个连的60辆坦克。

有了坦克部队,便有了最简单的坦克战术。尽管对于过顶履带图6-1?世界上第一支坦克部队的编制26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式的菱形坦克来说,碾压铁丝网和过堑壕是“小菜一碟”,但是坦克在进攻中还是要有一个战斗队形:一辆坦克担任前锋坦克,即突击坦克,2辆坦克紧随其后,担负掩护进攻任务。这就是J.富勒上校设计的坦克越壕战术。

图6-2?富勒上校设计的坦克越壕战术让我们再看一看Ⅰ型坦克是如何打仗的吧!

可以说,无论是从坦克的结构上看,还是坦克的操纵性上来看,Ⅰ型坦克都是相当原始的。虽然有8名乘员,还挺忙活。

车长和驾驶员一左一右并排坐在车体前部,车长在左,驾驶员在右,驾驶员控制车速和行驶方向,车长负责刹车制动器和前机枪,两名机械手各操纵一侧履带转向,光开车就用去了4名27坦克技术一百年乘员。幸亏车速不快,否则非乱套不可。两名炮手负责瞄准和打炮,两名装填手除了负责装炮弹外,还要兼管机枪射击。更要命的是,当时坦克里没有电台和车内通话器,车内的噪声震耳欲聋,乘员之间要靠打手势或肢体语言来联系,如抬一下右手为右转向,抬一下左手为左转向等等。打炮就更麻烦啦!射击之前,坦克先要停下来,炮手打开炮闩,通过炮膛摇炮瞄准。

好在射击距离也就是一二百米的样子,再远了也看不清了。再加上车上没有悬挂装置,越野行驶时颠簸剧烈,乘员在车内跟摇煤球一样摇摇晃晃,苦不堪言。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英国人很快在Ⅳ型坦克上装上了通风机和发动机排气管消声器,使得乘员的工作环境有了初步的改善。随后,法国研制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上,更是有了最初的坦克悬挂装置,进一步改善了车内的工作环境。

尽管早期的坦克很原始,但它毕竟是一种新式武器,开创了机械化战争的新时代。

图6-3?英国Ⅳ型坦克的内部结构和乘员分布图28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7.甲-弹争斗“第一波”有矛必有盾,矛利盾更坚。一部坦克发展史,可以说是坦克和反坦克武器互相争斗、共同发展的历史。有了坦克,才有了反坦克武器;而有了反坦克武器,坦克才不能横冲直撞,无所顾忌。

坦克(或称“装甲”“甲”)、反坦克武器(或称“弹丸”“弹”),这一对冤家对头,龙争虎斗也有一个世纪了。让我们看一看甲-弹争斗的“第一波”吧!

英国率先研制成功“小游民”坦克和Ⅰ型坦克,并将Ⅰ型坦克用于索姆河会战中。德军士兵面对这种从未见过的“钢铁怪物”陷入极度恐慌之中,纷纷弃阵而逃……在这次交战中,也有少数勇敢的德军士兵用77毫米野战炮向英军的两辆Ⅰ型坦克开火射击,这就是“甲”“弹”的初次交锋。不过,这个“弹”还不是专门设计的反坦克武器的弹药。交战的结果,一辆Ⅰ型坦克击毁了德军的一门77毫米野战炮,但随后它被另一门77毫米野战炮击伤而失去战斗力;另一辆Ⅰ型坦克也被一发炮弹击中,但只有轻微损坏,安然返回部队。

这次实战较量,表面上看是“打了个平手”,但实际上是“坦克”一方占了上风。德军第三军团参谋长在给上级的“战29坦克技术一百年斗报告”中写道:“在最近的这次战斗中,英军使用了一种新式武器,这种武器极为有效,十分厉害。”如果不是英军坦克的可靠性太差,肯定会取得更大的战果。

德国人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就在英国Ⅰ型坦克在战场上出现不久,德军统帅部就积极地着手研制反坦克武器。

最先配发给前线德军士兵的是一种可用步枪或机枪发射的K型子弹。这种K型子弹的口径为7.92毫米,有钨合金弹芯。早在1915年,德军就将这种K型子弹配发给机枪手和狙击手,用来对付有防护的目标。说来也凑巧,德军在1917年4月的一次战斗中,缴获了两辆英军的Ⅰ型坦克,事后用K型子弹对它射击,发现可以击穿它的装甲。于是,德军统帅部立即为前线的每个德军士兵配发5发K型子弹,为每个机枪手配发一个弹链。不过,这种K型子弹还不是专门设计的打坦克的弹丸。

与此同时,英国人也发现了K型子弹的威力,并迅速做出了反应,提出了“必须增强坦克的装甲防护力”的要求,制成了加强装甲防护力的Ⅳ型坦克。

接下来德国人的反应是迅速研制成功T型步枪。“T”代表坦克,实际上是“反坦克”的意思。它是世界上第一种专门设计的反坦克武器。坦克和反坦克武器,从此开始了“矛利盾更坚”的一轮又一轮的较量。

T型步枪的全称为“坦克-格沃尔”(TankGewehr)步枪,由德国毛瑟公司设计并制造,步枪的口径为13毫米。其实,在激烈交战的情况下,德国人也来不及重新设计一种专门用于30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打坦克的步枪,只是把制式装备的7.92毫米步枪按比例加以放大,并特意加长了枪管,在枪托上加了一个手柄,枪托前面加了一个轻型双脚支架制成的,以便于士兵卧姿射击。所用的子弹为硬质弹芯。显然,枪管越长,弹丸的初速也就越高,穿甲的威力也越大。这一点,当时的德国人也是十分清楚的。

T型步枪的全长为1?701.8毫米,跟一个人的身高差不多,全重为11.6千克。它没有弹仓,射击前士兵将子弹装入弹膛内。在120码(109.7米)的射击距离上,只要子弹的着角合适,足以穿透Ⅳ型坦克的装甲。不过,这种T型反坦克枪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后坐力太大,士兵抵肩射击时往往能使肩部受伤,以至于一些德军士兵不愿意使用,只有在不得已时才用它。

从实战使用的情况看,T型步枪对英军坦克的威胁并不大。

在一战的后期,德军用来对付英军坦克的武器,主要还是上面提到的77毫米野战炮。这种1896年式77毫米野战炮,发射15磅炮弹(弹重6.81千克),只要炮弹直接命中或在足够近的距离内爆炸,就可以击毁英军的坦克。在1917年11月英军对弗莱克斯维斯地区发动的进攻战斗中,有16辆英军坦克被击毁。

其中,一名名叫克鲁格的德军下级军官,一个人用野战炮击毁了5辆英军坦克,成为名噪一时的英雄,大照片还登上了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头条。

甲-弹争斗的实质:装甲一方(坦克)试图利用装甲所提供的防护力迅速冲破敌阵,消灭敌人;而弹丸一方(反坦克武器)则试图利用各种手段来摧毁装甲所提供的防护,将坦克干31坦克技术一百年掉。反坦克的手段不外乎以下三种:火烧、爆炸(面杀伤)、“钻孔”。一战中,就有德军士兵用火焰喷射器攻击英军坦克的战例,由于需要近距离“火攻”,运用上受到限制。第二招是用“爆炸”的方法炸毁坦克,无非是步兵送炸药包、大口径炮弹爆炸,同样不太容易,不过现代的碎甲弹可以说是这种方法的延伸。原子弹也属于“面杀伤”一类。剩下来就是“钻孔”这一招了,从1917年至今,这种方式一直是反坦克武器的主流,根据“钻孔”方式的不同而有穿甲和破甲之分。这些内容后面的篇目中再加以介绍。

总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后期,坦克出现了,反坦克武器也出现了,处于“草根时代”的两种武器都很原始。坦克的装甲厚度只有6~12毫米,而且是用锅炉软钢板围起来,用铆钉连接的。今天,即使是7.62毫米的穿甲弹也可以很容易图7-1?英军坦克兵在观看缴获德军的反坦克枪32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地击穿它。再说,铆接的装甲板一遇到强烈的爆炸也容易被炸开。不过,反坦克武器也是“仓促上阵”,威力也很有限。

然而,尽管早期的坦克和反坦克武器十分原始,但它们顺应了战争的发展规律,在战争中不断发展进步,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甲-弹争斗“第一波”中,似乎坦克和装甲一方略占上风。这一态势,是20世纪20~30年代成为“轻型坦克时代”的原因之一。

33坦克技术一百年8.坦克发展史上的“轻型时代”在百年坦克发展史上,20世纪的20~30年代,是世界上轻型坦克盛行的时代,简称“轻型时代”。英国和法国继续在世界坦克发展上居于较重要的地位,美国紧随其后,而德国和苏联则是后起之秀,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各国研制成功的坦克有20来种,以轻型坦克为主,坦克的形态已经有点现代坦克的模样,但各国坦克在外形上、设计思想上的差异仍然较大。

这一时期,是坦克技术打基础的阶段。可以说,没有20世纪20~30年代坦克的大发展,就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气壮山河的坦克大会战。

轻型坦克盛行,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一方面,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成功运用,刺激了各国军事家发展坦克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人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主要参战国元气大伤,百废待兴,加上随之而来的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各国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停止军备竞赛的呼声十分强烈。而一段时期内,国际大环境又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各国军方为节省经费,发展足以应付当时军事需要的、价廉的轻型坦克,无疑是一种明智之举。

从坦克的技术上讲,早期的过顶履带式、菱形车体的坦克,34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由于形体大而笨重,行动迟缓,已不能适应新的作战需要。而以法国的“雷诺”FT-17为代表的新一代坦克,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战后不久,法国军队就装备了3?700辆坦克,而英国连Ⅰ型和Ⅳ型在内总共才有2?600辆坦克。这一事实,对当时各国坦克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与此同时,坦克的“天敌”——反坦克武器在这一时期仅有初步的发展,尚不足以对坦克构成严重的威胁。对坦克的威胁,主要来自炮弹破片和机枪火力。这样一来,各国发展适于机动作战而又价廉的轻型坦克,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在这一时期各国生产的轻型坦克有:英国的“卡登-洛伊德”轻型坦克,法国的“雷诺”NC1和NC2轻型坦克,美国的“克里斯蒂”中型(实为轻型)坦克,德国的T1型和T2型轻型坦克,苏联的KS、T-26、T-27、T-37轻型坦克和超轻型坦克等。

坦克的大量生产和坦克部队的编成,促使坦克运用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造就了一批享有盛誉的装甲兵人物,如英国的富勒、利德尔·哈特,德国的古德里安等,是他们奠定了坦克大规模用于战争的理论基础。

在技术上,20世纪20~30年代坦克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轻型坦克盛行,坦克的机动性大幅度提高。一些轻型坦克的最大速度达到50千米/时,最大行程达到200千米,可以有力地协同步兵作战,坦克的冲击能力大大提高。坦克专用汽油机和高速柴油机,二级行星转向机,双差速转向机构等,35坦克技术一百年都是这一时期的发明创造。坦克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从汽车和拖拉机技术中分离出来。

第二,武器系统以短身管榴弹炮和机枪为主。这一时期的坦克火炮的口径变化不大,多为37~47毫米的短身管榴弹炮,也出现了装75毫米短身管榴弹炮的坦克。不过,炮弹的初速增大了,因而提高了坦克炮的射程和穿甲威力。这一时期的坦克并不以与敌坦克作战为主,主要是支援步兵作战,因而,有的坦克仍然以机枪为主要武器。

第三,装甲防护能力大幅度提高。早期的坦克以铆接装甲板为主,装甲板很薄,工艺麻烦,抗弹性差。在这一时期,坦克装甲的厚度已从10毫米增加到最大90毫米,并采用了整体焊接结构,车体的刚度增加,整体性好。此外,还出现了多层炮塔、铸钢炮塔、间隔装甲等,使坦克的防护水平大大提高。

第四,在轻型坦克盛行的同时,还出现了小巧玲珑的超轻型坦克。

由于这一时期以发展轻型坦克为主,各国军队装备的坦克数量大大增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39年,各国拥有的坦克数量为:苏联为15?000辆,成为响当当的坦克大国,苏联研制的T-26轻型坦克,总生产量更是达到了12?000辆,成为这一时期生产量最多的坦克;德国为3?500辆,居于第二;法国2?200辆;英国1?150辆;意大利1?000辆;波兰800辆;美国470辆;日本450辆。坦克装备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闪电战、坦克大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轻型坦克盛行,说明甲-弹争斗的双方还处于发展的“初36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级阶段”,这一阶段一直延续到二战开始。到了二战的中后期,轻型坦克就不经打了,轻型坦克只能作为侦察坦克、通信坦克来使用;作为地面战斗的主力,中型坦克“唱主角”的时代开始了。

图8-1?苏联的T-26轻型坦克成为当时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37坦克技术一百年9.多炮塔的“钢铁怪物”今天的坦克,几乎全是单一炮塔的坦克。如果有人拿一张多炮塔坦克的照片给你看,你一定认为这是一个“钢铁怪物”。

其实,在20世纪30年代,多炮塔坦克还真红火了一阵子。

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和美国都研制成功了多炮塔式坦克,但是最热衷于多炮塔式坦克的当数苏联:从T-24、T-26、T-28直到T-32、T-35坦克,多炮塔坦克多达五六种型号。这里简要介绍一下T-26和T-35两种典型的多炮塔坦克,看一看这种“三头六臂铁罗汉”。

T-26轻型坦克是1932年苏联研制成功的多炮塔式坦克,战斗全重8~9.5吨(因型号而异),乘员为3人。早期生产的T-26坦克上有两个并列炮塔,可以安装几种武器。后来生产的T-26坦克上有一个大型主炮塔,另有两个小型的前机枪塔。

在1932~1940年间,苏联共生产了12?000辆T-26坦克。在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苏联是世界上第一坦克大国,其中T-26坦克占了相当大的数量。

在多炮塔式坦克中,最出名的是苏联的T-35重型坦克。

它的战斗全重为50吨,乘员多达11人。它的最大特点是坦克上有5个炮塔(含机枪塔),分两层排列,其结果是坦克的车高38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达3.43米,显得“人高马大”。主炮塔是中央炮塔,在顶层,装的是一门76.2毫米火炮,携炮弹90发,还有一挺并列机枪。

下面一层有两个辅助炮塔,成对角配置,各装一门37毫米火炮和一挺7.62毫米机枪;另有两个小机枪塔,各装一挺7.62毫米机枪,5挺机枪的弹药基数高达10?800发。少数车辆用45毫米炮代替了37毫米炮。一辆坦克上装了3门火炮和5挺机枪,在20世纪30年代堪称火力超群的“陆地战舰”。

T-35重型坦克的动力装置是水冷式汽油机,最大功率为368千瓦(500马力),坦克的最大速度为30千米/时。由于履带较长,T-35坦克的转向性能很差。

别看T-35重型坦克是50吨重的“铁罗汉”,可是它的装甲防护力并不强,装甲厚度也就是20~30毫米。到了后期,才将主要部位的装甲厚度提高到50毫米。有的部位甚至采用铆接结构,很不经打。

20世纪30年代末期,在一次红场阅兵式上,当一队“大块头”坦克车队像钢铁洪流一样通过红场时,参观的人们为见到如此雄伟、壮硕的坦克而欢呼,“乌拉”声响彻红场。站在检阅台中央的斯大林却瞟了站在他身边的军工生产负责人一眼,漫不经心地问道:“这是什么坦克?”对方答道:“是T-35重型坦克。”斯大林马上提高了嗓门说道:“你是从什么地方搞到这个‘移动百货商店’的?这么多炮塔装到一辆坦克上,不是等着挨打吗?”斯大林的一席话,点到了T-35坦克的命门,等于毙掉了T-35坦克。这样,T-35重型坦克只生产了61辆便偃旗息鼓了。苏联卫国战争期间,T-35坦克只参加了莫斯39坦克技术一百年科保卫战,被当作防御支撑点用,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图9-1?有5个炮塔的苏联T-35坦克尽管T-35多炮塔式坦克在红场阅兵式上挨了斯大林的一顿批,但是,苏联军方和某些坦克设计师们对多炮塔式坦克的研制依然痴心不改,T-100和SMK多炮塔式坦克的研制,便是T-35多炮塔式坦克的“续曲”。这两种多炮塔式坦克都仅有少量生产。

T-100重型坦克的战斗全重达58吨,乘员为8人,为主副炮塔式坦克,主炮塔上装一门76.2毫米榴弹炮,前面的副炮塔上装一门45毫米加农炮,正面火力相当强大。但是,机动性差是它的致命弱点。

SMK重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55吨,乘员为7人,同样是主副炮塔式坦克,所搭载的武器也和T-100坦克相差不多。

更绝的是,在这期间,苏联的一些军方人士甚至异想天开地想研制一种超级多炮塔式坦克,这就是“突破”超重型坦克。

40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它的战斗全重达到了300吨,共有3个巨大的炮塔:中间的炮塔上装一门203毫米火炮;左前方和右前方各有一座炮塔,每个炮塔上各装两门152毫米加农炮。像这样有5门大炮的“超级巨无霸”,实在是令人生畏。不过,它的机动性之差,也是可想而知的。值得庆幸的是,它只停留在样车阶段。如果硬要造“突破”这种大家伙,肯定是劳民伤财的事。

图9-2?停留在设计阶段的“突破”多炮塔式坦克坦克设计师们能够想到多炮塔式坦克方案,首先是受军舰的启发。一艘军舰上有许多门火炮,每个火炮都有单独的炮塔,构成了强大的火力网。而在坦克研制之初,“陆地战舰”的思想居于主导地位。所以,在一辆坦克上装几个炮塔,以便装几门火炮,便是很自然的事。从战争的需求看,当时要求增加突击火力的呼声很强烈。在一辆坦克上装几门火炮,便是解决的办法之一。再说,在20世纪30年代初,反坦克武器刚刚开始发展,威力还不太大。所以,这一时期的坦克装甲普遍不算厚,一般就是10~30毫米的样子,再加上当时的火炮口径多41坦克技术一百年为37~45毫米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在一辆坦克上多装几个炮塔,多装几门火炮。多炮塔式坦克,是20世纪30年代的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

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期,反坦克武器的威力已经显著提高,出现了从“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炸弹”到反坦克炮等多种反坦克武器,迫使坦克要增加装甲的厚度。这样一来,原来的多炮塔坦克就不灵了。试想,如果50吨的T-35重型坦克再加厚装甲,那么,它的战斗全重将达到60多吨,这在当时是不适宜的。再说,当时的坦克只能停下来射击,几个小炮塔只能转动一定的角度(165°至235°),不可能把一辆坦克上的全部武器都转到一个方向上来。所以,想集中火力也集中不起来。多炮塔式坦克虽然红火了一阵子,也仅仅是昙花一现式的产物而已。

结论自然是:坦克就是坦克,而不是“陆地战舰”。百川归大海,殊途总同归。在坦克进化的道路上,多炮塔式坦克最终让位于单一炮塔式坦克,就像恐龙让位于哺乳动物一样。

42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10.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克里斯蒂”??中型坦克(1)“坦克达人”——克里斯蒂在百年坦克发展史上,能够“青史留名”的人凤毛麟角。

究其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坦克是一个“大家伙”,不是一两个人就能设计出来的;另一方面,由于保密的原因,各国的坦克设计师大都“隐姓埋名”,当幕后英雄。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J.克里斯蒂是个例外。他实打实地设计出许多新颖别致的战车,极富创造性,但他不是美国军方委任的坦克设计师,拿今天的观点看,只能算是坦克设计的“个体户”,一个“坦克达人”。他不仅设计了M1919坦克和T3“克里斯蒂”中型坦克等,还发明了影响深远的“克里斯蒂”式行动装置。有趣的是,最先大量采用“克里斯蒂”行动装置的不是美国的坦克,而是苏联和英国的坦克,很有点“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味道。

J.沃尔特·克里斯蒂(Christie)是美国工程师、发明家,是一位爱动脑筋、“爱鼓捣”的人,T3“克里斯蒂”中型坦克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克里斯蒂不光设计各种车辆,还开办了43坦克技术一百年公司,他创建了生产救火车的公司,后来又致力于美军的马拉火炮的自动化。世界上第一辆坦克问世不久,他又投身到坦克设计中来。

克里斯蒂设计的第一辆坦克是M1919坦克,1919年完成设计。这种坦克的中间两个负重轮采用平衡悬挂装置,并有弹簧,这点比欧洲各国的早期坦克先进得多。有趣的是,坦克顶部有两个小炮塔,炮塔不能360°旋转,但火炮安装在炮座内,有较好的射界。这种坦克的最大缺点是发动机功率太小,坦克的行驶速度太低,因而美军只对这种坦克进行了试验,并没有采购。

克里斯蒂设计的第二种坦克是M1921坦克,引起了美国官方的兴趣。经过试车表演后,美军订购了5辆样车。这就是第一代“克里斯蒂”坦克,定名为T3“克里斯蒂”中型坦克。

以此为契机,克里斯蒂筹建了美国轮履式车辆有限公司,来生产这种坦克。

这个公司于1931年制造了9辆M1931坦克,其中2辆替波兰制造,2辆卖给了苏联,5辆装备了美军。

在20世纪30年代,只有少量“克里斯蒂”中型坦克装备美军。这种坦克强调机动性,速度极高,但可靠性较差,这也是美军未大量采购“克里斯蒂”坦克的原因。但“克里斯蒂”式行动装置后来在英国“十字军”巡洋坦克和苏联BT-7及T-34坦克上采用,“克里斯蒂”中型坦克也因而闻名于世。

克里斯蒂还设计了多种装甲车辆,包括M1933空降装甲车、水陆两用装甲车、M1936空降坦克以及M1937试验性坦克44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等。这些装甲车辆都未能批量生产。

(2)著名的“克里斯蒂”式行动装置T3“克里斯蒂”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约10吨,拿现在的观点看,只能算是轻型坦克。乘员为3人,主要武器为一门37毫米短身管火炮,弹药基数126发。辅助武器为4挺7.62毫米机枪:一挺为火炮的并列机枪,炮塔两侧各有一挺机枪,车顶上还有一挺机枪,机枪弹药基数3?000发。炮塔可以360°旋转。

动力装置为一台军用“自由”型12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249千瓦(338马力)。

“克里斯蒂”中型坦克最著名的是它的行动装置,它以“克里斯蒂”式行动装置或“克里斯蒂”式悬挂装置而载入坦克发展史册。

早期的坦克没有悬挂装置,越野行驶时颠簸剧烈,行驶速度很慢。到法国“雷诺”FT-17坦克问世时,出现了弹性悬挂装置,使坦克的行驶速度有所提高。但是,由于采用了很小直径的负重轮,负重轮动行程小,使坦克行驶速度的提高受到很大限制。

“克里斯蒂”悬挂装置的特点是采用了4个大直径的负重轮,无托带轮,负重轮和车体由大型螺旋弹簧相连,最后一个负重轮处为水平螺旋弹簧,提高了负重轮的动行程。这一点从下面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第二个负重轮上抬,弹簧已高度压缩,而第1、3、4负重轮的螺旋弹簧则处于伸张状态。

45坦克技术一百年图10-1?“克里斯蒂”悬挂装置的示意图由于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悬挂装置,“克里斯蒂”坦克用履带行驶时的最大速度达到了44千米/时,这在当时是相当高的车速了。更有意思的是,“克里斯蒂”中型坦克可以靠负重轮行驶,这时要把履带卸掉,靠链传动把动力由主动轮传至最后一个负重轮,推动坦克前进。此时的最大车速达到75千米/时,这一速度相当惊人。

“克里斯蒂”坦克外形特征明显,车首部的尖楔状外形十分醒目,具有倾斜甲板的良好的防弹外形,但楔形的形状对车图10-2?苏联BT系列坦克成为“克里斯蒂”坦克的出色继承者46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首部分的内部布置不利。

苏联于1935年研制成功的BT-7快速坦克,其行动部分几乎和“克里斯蒂”中型坦克的一模一样。

(3)大胆创新,全面开花克里斯蒂在战车领域完成了最初的成功尝试后,马不停蹄,继续大胆创新。他在很短的时间里,相继完成了水陆坦克、空降坦克和飞行坦克等多种新颖别致的战车的设计和制造,成为百年坦克发展史上少见的“坦克达人”。

克里斯蒂设计的M1932式飞行坦克能够腾空而起,飞越一般坦克难以跨越的人工或天然障碍物。克里斯蒂只制造出一辆飞行坦克,试验时也能腾空飞起,并飞行了一小段距离,不过,美国军方对这“玩意儿”并不感兴趣。这辆试验性的飞行坦克最终卖给了苏联,成为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设计的几种试验性飞行坦克的蓝本。

无疑,克里斯蒂设计和制造的各式各样的装甲战车,用“硕果累累”来形容并不过分。由于当时美国军方对坦克的需求不旺,加上克里斯蒂坦克的可靠性还存在问题,于是就有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铁甲佳话。

47坦克技术一百年11.二战——坦克称雄战场的时期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坦克称雄战场、装甲兵走向辉煌的时期。无论从战争中坦克动用的规模、坦克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还是坦克技术和坦克型号发展之快来看,都是空前绝后的。坦克成为地面战斗中的决胜兵器,坦克也由此获得了“陆战之王”的美称。

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军队以T1/T2坦克为先导,突然向波兰发动了“闪击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了波兰全境,英国著名军事评论家里德尔·哈特说:“一支毫无希望的、落后的军队,被一支坦克部队迅速打垮了。”紧接着,古德里安的坦克兵团又横扫西欧。德军将10个装甲师全部用于第一梯队,越过地形复杂而设防薄弱的阿登山区,向西疾进,法国人苦心经营10年的马奇诺防线失去作用,偌大的法兰西共和国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被法西斯德国打败,英法联军不得不实施屈辱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应当说,古德里安在二战初期大规模、集中动用坦克兵团快速突击所取得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坦克这种进攻性武器的发展,使坦克这种兵器的威力在二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48上?篇?坦克百年发展纵览随后发生的苏德战场上的一次又一次的坦克大会战,北非战场上“沙漠之鼠”与“沙漠之狐”的较量,欧洲第二战场上巴顿坦克兵团的长驱直入,使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坦克与坦克的激烈对抗,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的殊死较量,成为二战地面战斗中的重头戏。二战中交战双方动用坦克最多的是苏德战场,从“巴巴罗萨”作战、基辅战役、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库尔斯克会战、第聂伯河会战、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直到攻克柏林,苏军和德军动用的坦克数量都在2?000辆以上,成为二战坦克战中的“重中之重”。苏德战场上的重头戏是坦克与坦克的较量。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德双方动用的坦克甚至超过了10?000辆!交战中,出现了在几公里的狭窄正面上1?200辆坦克近距离大厮杀的场面,甚至出现了坦克撞坦克(被称为“坦克拼刺刀”)的惨烈场面,成为百年坦克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待到二战的最后一仗——苏军进军中国东北的战役中,5?500辆苏联红军的坦克与自行火炮汇成强大的“钢铁洪流”,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解放了东北全境。随着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共生产了大约29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二战的6年里,共有10多个国家研制出六七十种各型坦克,加上以坦克为底盘制成的自行火炮,总共不下一百种。坦克生产数量之多、型号之多,是空前绝后的。

坦克之所以能在二战中称雄战场,除了这种兵器经过20多年的发展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之外,一些军事家的先进的战术理论,使坦克这种兵器的巨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也是一个重49坦克技术一百年要的原因。他们之中的突出代表是古德里安、朱可夫和巴顿。

古德里安的“闪击战”,朱可夫的集中使用坦克大兵团作战,巴顿的“坦克快速进攻”,使上千辆坦克勇猛突击如入无人之境,其冲击力、震撼力本身就是一种战斗力。而反坦克武器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坦克成为最好的反坦克武器”。从运用形式上看,坦克广泛用于闪击战、攻坚战、大纵深作战、登陆战中。所有这些,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坦克发展和运用最辉煌的时期,使装甲兵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开创了机械化战争的鼎盛时期。战争,铸就了坦克;坦克,赢得了战争。

图11-1?二战中苏联红军步坦协同进攻从技术上讲,二战时期的坦克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