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 9.2
31.61万字 0.1万次阅读 0.8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第三章 2023-11-01 11:41:23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
    作品总数
  • 31.61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3章
简介

本书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新的教学计划为依据,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对解剖学、生理学基本知识进行阐述,并进行了实验指导。

第一章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人体解剖生理学/盖一峰主编.—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2019.8重印)??ISBN978-7-5331-3196-8??Ⅰ.①人…Ⅱ.①盖…Ⅲ.①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专业学校-教材Ⅳ.①R324??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2)第039649号人体解剖生理学RENTIJIEPOUSHENGLIXUE责任编辑:韩?琳主管单位: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地址: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189号?????邮编:250002电话:(0531)82098088?????网址:www.lkj.com.cn?????电子邮件:sdkj@sdcbcm.com发行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地址: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189号?????邮编:250002电话:(0531)82098071印刷者:日照梓名印务有限公司地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城区潍徐南路西侧邮编:261031电话:(0536)2116806规格:16开(184mm×260mm)印张:291~5000版次:2002年8月第1版2019年8月第21次印刷定价:45.00元中等中医药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振吉副主任委员:贺兴东?吴恒亚?胡国臣委员:(以姓氏笔划排序)马金生?王书林?王立坤?王学明?王明来?王宝富?王辅民于明江?方家选?公茂有?李广才?李?立?李光耀?李玉柯李聪民?刘化侠?江世平?江震声?吉传旺?朱铁宝?杜兆雄曲晓波?杨万英?杨静化?张为佳?张邦帅?张志峰?陈中熊陈代启?余甘霖?苏保松?邵湘宁?尚志云?郑兴泽?郑建华宝?音?周晓明?林康球?赵文鼎?赵伟光?郭鲁义?秦国东徐金香?阎健民?盖长清?黄吉庆?谢华民?曾庆琦?鲁昌贵??????傅淑清?濮传文医疗类专业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恒亚副主任委员:黄吉庆?傅淑清委员:(以姓氏笔划排序)王周碧?王贵英?王振亚?刘开运?刘慧瑾?邬义德?何晓晖张清河?汪安宁?汪瀛乐?肖振辉?苏保松?邵湘宁?周?力庞景三?金晓东?侯?晞?胡小怡?胡显亚?赵小平?赵体浩秦智义?袁银根?梁伟澜?盖一峰?傅贞亮?傅国兵?彭?勃鲁昌贵?谭万信?戴万亨护理类专业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马锦璋副主任委员:曲晓波委员:(以姓氏笔划排序)刘秀英?向承美?吕淑琴?何宝昌?李绍桂?单兆伟殷?明?顾红卫?曹秋茹?盖国忠?傅友丰前??言为适应全国中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订的中等中医药专业目录和各专业教学计划,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由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组织编写了全国中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本次编写出版的教材有《中医基础学》《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外科学》《中医妇科学》《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伤科学》《内科学》《中医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常见急症处理》《中医学概要》《卫生防疫概论》《常用护理技术》等中医类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共24门。

本次教材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8年统一组织编写出版的中等中医药教材基础上重新编写的全国中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有较大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不断深入。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本套教材编写出版遵循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岗位需要为前提,综合职业能力为基础,强化专业目标,淡化学科意识,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等基本编写原则,根据中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材编写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在教材编写的组织管理、质量评价和出版发行上亦体现了改革意识,引入了竞争机制。为了保证本套教材的质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和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多次召开有关教材编写出版的会议,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等文件,制定下发了《中等中医药教育教材建设的指导性原则》《中等中医药专业教材编写基本原则》《中等中医药教育教材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中等中医药教材出版基本原则意见》等相关文件,成立了各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和教材建设办公室,加强了对教材编写出版的组织与管理,力求提高本套教材质量,更好地为中等中医药教育和中医药人才培养服务。

鉴于本次教材编写从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到编写要求与内容都进行了较大改革,因此,存在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中等中医药教育战线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利再版修订时日臻完善。

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2年4月27日编写说明本教材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和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共同组织编写的,供全国中医药中等教育中医医疗、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医疗类专业使用。各专业可根据教学大纲对本课程的不同要求选用。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之一。在编写中,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新的教学计划为依据,以王振亚老师和胡崎老师主编的第一版教材为基础,保持一版教材中被大家公认的内容特点,沿用其叙述方法,并进一步加以完善,力求使教材具备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本版教材注重突出实用,密切联系相邻课程和临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而知其用,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书的编写分工:第一篇解剖学,绪论、第六章生殖系统、第七章脉管系统、第九章内分泌系统、第十章神经系统的第四节神经传导通路由山东省中医药学校盖一峰老师编写,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第三章消化系统、第四章呼吸系统、第十一章胚胎学概要由江西省中医药学校杨海旺老师编写,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五章泌尿系统由安徽省芜湖中医药学校陈晓杰老师编写,第八章感觉器、第十章神经系统由山东省曲阜中医药学校颜廷淦老师编写;第二篇生理学,绪论、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五章消化器官生理、第十章内分泌生理、第十一章老年生理由湖南省中医药学校郭争鸣老师编写,第三章循环生理、第四章呼吸生理、第六章体温由四川省绵阳医科学校周义志老师编写,第二章血液生理、第七章肾脏生理、第八章感觉器官、第九章神经系统生理由山东省中医药学校曲英杰老师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全国许多兄弟学校同道们的帮助和支持,特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教材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兄弟学校师生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供今后修正。

编?者2002年3月目录?1目??录第一篇?解剖学绪论………………………………………………………………………………………………1一、解剖学的定义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1二、学习解剖学的观点和方法……………………………………………………………………………1三、人体的组成……………………………………………………………………………………………2四、祖国医学对解剖学的贡献……………………………………………………………………………2五、常用解剖学术语………………………………………………………………………………………3六、组织切片的常用染色法………………………………………………………………………………4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5第一节?细胞…………………………………………………………………………………5一、细胞的形态……………………………………………………………………………………………5二、细胞的结构……………………………………………………………………………………………5三、细胞的增殖……………………………………………………………………………………………9第二节?基本组织…………………………………………………………………………………………10一、上皮组织………………………………………………………………………………………………10二、结缔组织………………………………………………………………………………………………13三、肌组织…………………………………………………………………………………………………20四、神经组织………………………………………………………………………………………………23第二章?运动系统……………………………………………………………………………………………28第一节?概述………………………………………………………………………………………………28一、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28二、祖国医学对运动系统的有关记载……………………………………………………………………28第二节?骨和骨连结………………………………………………………………………………………28一、概述……………………………………………………………………………………………………28二、躯干骨及其连结………………………………………………………………………………………31三、颅骨及其连结…………………………………………………………………………………………37四、四肢骨及其连结………………………………………………………………………………………43第三节?肌…………………………………………………………………………………………………55一、概述……………………………………………………………………………………………………55二、躯干肌…………………………………………………………………………………………………57三、头肌……………………………………………………………………………………………………62四、四肢肌…………………………………………………………………………………………………632?目录第三章?消化系统……………………………………………………………………………………………70第一节?概述………………………………………………………………………………………………70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70二、祖国医学对消化系统的有关记载……………………………………………………………………70三、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70第二节?消化管……………………………………………………………………………………………72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72二、口腔……………………………………………………………………………………………………73三、咽………………………………………………………………………………………………………78四、食管……………………………………………………………………………………………………79五、胃………………………………………………………………………………………………………80六、小肠……………………………………………………………………………………………………83七、大肠……………………………………………………………………………………………………86第三节?消化腺……………………………………………………………………………………………88一、肝………………………………………………………………………………………………………88二、胰………………………………………………………………………………………………………92第四节?腹膜………………………………………………………………………………………………93一、腹膜和腹膜腔…………………………………………………………………………………………93二、腹膜与器官的关系……………………………………………………………………………………93三、腹膜形成的结构………………………………………………………………………………………94第四章?呼吸系统……………………………………………………………………………………………97第一节?概述………………………………………………………………………………………………97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97二、祖国医学对呼吸系统的有关记载……………………………………………………………………98第二节?呼吸道……………………………………………………………………………………………98一、鼻………………………………………………………………………………………………………98二、咽……………………………………………………………………………………………………100三、喉……………………………………………………………………………………………………100四、气管与主支气管……………………………………………………………………………………102第三节?肺…………………………………………………………………………………104一、肺的位置和形态……………………………………………………………………………………104二、肺段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105三、肺的微细结构………………………………………………………………………………………105四、肺的血管……………………………………………………………………………………………108五、肺的体表投影………………………………………………………………………………………108第四节?胸膜与纵隔……………………………………………………………………………………109一、胸膜…………………………………………………………………………………………………109二、纵隔…………………………………………………………………………………………………110目录?3第五章?泌尿系统…………………………………………………………………………………………112第一节?概述……………………………………………………………………………………………112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112二、祖国医学对泌尿系统的有关记载…………………………………………………………………113第二节?肾………………………………………………………………………………………………113一、肾的形态……………………………………………………………………………………………113二、肾的位置……………………………………………………………………………………………113三、肾的被膜及固定……………………………………………………………………………………113四、肾的结构……………………………………………………………………………………………115五、肾的微细结构………………………………………………………………………………………115六、肾的血液循环特点…………………………………………………………………………………117第三节?输尿管…………………………………………………………………………………………118第四节?膀胱……………………………………………………………………………………………118一、膀胱的形态、位置和毗邻…………………………………………………………………………118二、膀胱壁的构造………………………………………………………………………………………119第五节?尿道……………………………………………………………………………………………119第六章?生殖系统…………………………………………………………………………………………120第一节?概述……………………………………………………………………………………………120一、生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120二、祖国医学对生殖系统的有关记载…………………………………………………………………120第二节?男性生殖系统…………………………………………………………………………………121一、睾丸…………………………………………………………………………………………………121二、附睾…………………………………………………………………………………………………123三、输精管和射精管……………………………………………………………………………………124四、精囊…………………………………………………………………………………………………124五、前列腺………………………………………………………………………………………………124六、阴茎…………………………………………………………………………………………………124七、阴囊…………………………………………………………………………………………………125八、男性尿道……………………………………………………………………………………………125第三节?女性生殖系统…………………………………………………………………………………127一、卵巢…………………………………………………………………………………………………127二、输卵管………………………………………………………………………………………………129三、子宫…………………………………………………………………………………………………130四、阴道…………………………………………………………………………………………………131五、外生殖器……………………………………………………………………………………………131第四节?乳房和会阴……………………………………………………………………………………132一、乳房…………………………………………………………………………………………………132二、会阴…………………………………………………………………………………………………1334?目录第七章?脉管系统…………………………………………………………………………………………135第一节?概述……………………………………………………………………………………………135一、脉管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135二、祖国医学对脉管系统的有关记载…………………………………………………………………135第二节?心血管系统……………………………………………………………………………………135一、概述…………………………………………………………………………………………………135二、心……………………………………………………………………………………………………137三、血管…………………………………………………………………………………………………144第三节?淋巴系统………………………………………………………………………………………167一、淋巴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167二、淋巴管道……………………………………………………………………………………………168三、淋巴器官……………………………………………………………………………………………170第八章?感觉器………………………………………………………………………………180第一节?概述……………………………………………………………………………………………180一、感觉器的组成和主要功能…………………………………………………………………………180二、祖国医学对感觉器的有关记载……………………………………………………………………180第二节?视器……………………………………………………………………………………………180一、眼球…………………………………………………………………………………………………181二、眼副器………………………………………………………………………………………………183三、眼的血管……………………………………………………………………………………………185第三节?前庭蜗器………………………………………………………………………………………186一、外耳…………………………………………………………………………………………………186二、中耳…………………………………………………………………………………………………187三、内耳…………………………………………………………………………………………………188四、声波的传导途径……………………………………………………………………………………189第四节?皮肤……………………………………………………………………………………………190一、皮肤的微细结构……………………………………………………………………………………190二、皮肤的附属器………………………………………………………………………………………191第九章?内分泌系统………………………………………………………………………………………193第一节?概述……………………………………………………………………………………………193一、内分泌器官和内分泌组织的概念…………………………………………………………………193二、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194第二节?甲状腺…………………………………………………………………………………………194一、甲状腺的形态和位置………………………………………………………………………………194二、甲状腺的微细结构…………………………………………………………………………………195第三节?甲状旁腺………………………………………………………………………………………195一、甲状旁腺的形态和位置……………………………………………………………………………195二、甲状旁腺的微细结构………………………………………………………………………………196目录?5第四节?肾上腺…………………………………………………………………………………………196一、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196二、肾上腺的微细结构…………………………………………………………………………………196第五节?垂体……………………………………………………………………………………………197一、垂体的形态、位置与分部…………………………………………………………………………197二、垂体的微细结构……………………………………………………………………………………198第十章?神经系统…………………………………………………………………………………………200第一节?概述……………………………………………………………………………………………200一、神经系统的区分……………………………………………………………………………………200二、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201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201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202五、祖国医学对神经系统的有关记载…………………………………………………………………202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202一、脊髓…………………………………………………………………………………………………202二、脑……………………………………………………………………………………………………206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脑室及脑脊液循环……………………………………………………216第三节?周围神经系统…………………………………………………………………………………224一、脊神经………………………………………………………………………………………………224二、脑神经………………………………………………………………………………………………231三、内脏神经系统………………………………………………………………………………………237第四节?神经传导通路…………………………………………………………………………………241一、感觉传导通路………………………………………………………………………………………241二、运动传导通路………………………………………………………………………………………243第十一章?人体胚胎学概要……………………………………………………………………………248第一节?概述……………………………………………………………………………………………248第二节?生殖细胞的成熟……………………………………………………………………………248一、精子的成熟…………………………………………………………………………………………248二、卵子的成熟…………………………………………………………………………………………248第三节?胚胎的早期发育……………………………………………………………………………249一、受精和卵裂…………………………………………………………………………………………249二、胚泡的形成、植入与蜕膜…………………………………………………………………………251三、胚层的形成及分化…………………………………………………………………………………252第四节?胎膜和胎盘……………………………………………………………………………………255一、胎膜…………………………………………………………………………………………………255二、胎盘…………………………………………………………………………………………………256第五节?胎儿血循环特点及出生后的变化………………………………………………………257一、胎儿血循环的特点…………………………………………………………………………………2576?目录二、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258第六节?孪生与先天性畸形…………………………………………………………………………259一、孪生…………………………………………………………………………………………………259二、先天性畸形…………………………………………………………………………………………260第二篇?生理学绪论……………………………………………………………………………………………………………262一、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及其与医学的关系……………………………………………………262二、生理学研究方法与学习方法………………………………………………………………………262三、生命的基本特征……………………………………………………………………………………263四、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264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267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与受体功能…………………………………………………………267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267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267三、细胞膜的受体功能…………………………………………………………………………………269第二节?细胞生物电现象……………………………………………………………………………269一、静息电位……………………………………………………………………………………………269二、动作电位……………………………………………………………………………………………270第三节?骨骼肌的收缩功能…………………………………………………………………………272一、兴奋在神经肌接头的传递…………………………………………………………………………272二、骨骼肌收缩原理……………………………………………………………………………………272三、骨骼肌收缩形式……………………………………………………………………………………273第二章?血液生理…………………………………………………………………………………………275第一节?血液与内环境…………………………………………………………………………………275一、体液及其分布………………………………………………………………………………………275二、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275三、血液的组成…………………………………………………………………………………………276四、血液的理化特性……………………………………………………………………………………277五、祖国医学对“血”和“津液”的认识……………………………………………………………278第二节?血细胞…………………………………………………………………………………………279一、红细胞………………………………………………………………………………………………279二、白细胞………………………………………………………………………………………………280三、血小板………………………………………………………………………………………………281第三节?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282一、血液凝固……………………………………………………………………………………………282目录?7二、纤维蛋白溶解………………………………………………………………………………………284第四节?血量和血型……………………………………………………………………………………285一、血量…………………………………………………………………………………………………285二、血型…………………………………………………………………………………………………286第三章?循环生理…………………………………………………………………………………………289第一节?心脏生理………………………………………………………………………………………289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289二、心肌的生理特性……………………………………………………………………………………292三、心脏泵血功能………………………………………………………………………………………294四、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296五、心音与心电图………………………………………………………………………………………298六、心脏的血液供给特点………………………………………………………………………………299七、心脏的内分泌功能…………………………………………………………………………………300八、祖国医学对“心”的认识…………………………………………………………………………300第二节?血管生理………………………………………………………………………………………301一、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301二、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303三、微循环………………………………………………………………………………………………304四、组织液和淋巴液……………………………………………………………………………………305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306一、神经调节……………………………………………………………………………………………306二、体液调节……………………………………………………………………………………………308第四章?呼吸生理…………………………………………………………………………………………310第一节?肺通气…………………………………………………………………………………………310一、肺通气动力…………………………………………………………………………………………310二、肺通气阻力…………………………………………………………………………………………311三、肺容量和肺通气量…………………………………………………………………………………312第二节?气体的交换和运输………………………………………………………………313一、气体交换……………………………………………………………………………………………313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15三、祖国医学对“肺”的认识…………………………………………………………………………316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317一、呼吸中枢……………………………………………………………………………………………317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318第五章?消化器官生理……………………………………………………………………………………320第一节?消化……………………………………………………………………………………………320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320二、消化道的主要运动形式与机械性消化……………………………………………………………3218?目录三、消化腺分泌的各种消化液成分与化学性消化……………………………………………………323第二节?吸收……………………………………………………………………………………………324一、吸收的部位…………………………………………………………………………………………325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25第三节?消化功能调节…………………………………………………………………………………325一、神经调节……………………………………………………………………………………………325二、体液调节……………………………………………………………………………………………326三、祖国医学的“脾胃”概念…………………………………………………………………………327第四节?肝脏生理………………………………………………………………………………………327一、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327二、肝脏在生物转化中的作用…………………………………………………………………………328三、肝脏与胆色素代谢…………………………………………………………………………………329四、祖国医学对“肝”的认识…………………………………………………………………………329第六章?体温………………………………………………………………………………………………330第一节?体温正常值及生理波动……………………………………………………………………330一、体温正常值…………………………………………………………………………………………330二、体温的生理变异……………………………………………………………………………………330第二节?产热和散热……………………………………………………………………………………331一、产热过程……………………………………………………………………………………………331二、散热过程……………………………………………………………………………………………331第三节?体温调节………………………………………………………………………………………331一、自主性体温调节……………………………………………………………………………………332二、行为性体温调节……………………………………………………………………………………332第七章?肾脏生理…………………………………………………………………………………………333第一节?概述……………………………………………………………………………………………333一、排泄和排泄器官……………………………………………………………………………………333二、肾的功能……………………………………………………………………………………………333三、尿液…………………………………………………………………………………………………333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334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334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336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337第三节?影响尿生成的因素…………………………………………………………………………339一、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339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340第四节?尿液的浓缩与稀释…………………………………………………………………………341一、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和保持…………………………………………………………………342二、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过程……………………………………………………………………………343目录?9第五节?尿的输送、贮存和排放……………………………………………………………………343一、尿液的输送与贮存…………………………………………………………………………………343二、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343三、排尿反射……………………………………………………………………………………………343四、祖国医学对“肾”的认识…………………………………………………………………………344第八章?感觉器官…………………………………………………………………………………………346第一节?概述……………………………………………………………………………………………346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346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346第二节?视觉器官………………………………………………………………………………………347一、眼折光系统的功能…………………………………………………………………………………347二、眼感光系统的功能…………………………………………………………………………………349三、视力与视野…………………………………………………………………………………………350四、双眼视觉……………………………………………………………………………………………351第三节?位听觉器官………………………………………………………………………351一、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351二、耳蜗的感音功能……………………………………………………………………………………352三、内耳前庭器官的位置觉功能………………………………………………………………………352第九章?神经系统生理……………………………………………………………………………………354第一节?反射中枢………………………………………………………………………………………354一、突触与突触传递……………………………………………………………………………………354二、中枢神经元间的联系方式…………………………………………………………………………355三、反射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356四、中枢抑制的分类和作用……………………………………………………………………………356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357一、信息传入系统………………………………………………………………………………………357二、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358三、痛觉…………………………………………………………………………………………………359第三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360一、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360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360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361四、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362第四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363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363二、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生理意义…………………………………………………………363三、自主神经的递质与受体……………………………………………………………………………364四、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36510?目录第五节?脑的高级功能…………………………………………………………………………………365一、条件反射……………………………………………………………………………………………365二、人类大脑皮层活动的特征…………………………………………………………………………366三、大脑皮层细胞的电活动……………………………………………………………………………367四、觉醒与睡眠…………………………………………………………………………………………368第十章?内分泌生理………………………………………………………………………………………370第一节?概述……………………………………………………………………………………………370一、内分泌系统的概念与组成…………………………………………………………………………370二、激素的概念、分类、作用特点与原理……………………………………………………………370第二节?垂体……………………………………………………………………………………………371一、腺垂体………………………………………………………………………………………………372二、神经垂体……………………………………………………………………………………………373第三节?甲状腺…………………………………………………………………………………………373一、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373二、甲状腺激素分泌功能的调节………………………………………………………………………374第四节?调节钙磷代谢的有关激素…………………………………………………………………374一、甲状旁腺激素………………………………………………………………………………………375二、降钙素(CT)…………………………………………………………………………………………375三、1,25-二羟维生素D3………………………………………………………………………………375第五节?肾上腺…………………………………………………………………………………………375一、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分泌的调节…………………………………………………………………375二、肾上腺髓质激素及其分泌的调节…………………………………………………………………376第六节?胰岛……………………………………………………………………………………………377一、胰岛素………………………………………………………………………………………………377二、胰高血糖素…………………………………………………………………………………………377第七节?性腺……………………………………………………………………………………………378一、男性性腺——睾丸的主要功能……………………………………………………………………378二、女性性腺——卵巢的功能…………………………………………………………………………379三、月经周期……………………………………………………………………………………………380四、胎盘及其激素………………………………………………………………………………………381第十一章?老年生理………………………………………………………………………………………383第一节?概述……………………………………………………………………………………………383一、寿命、衰老、老年的概念…………………………………………………………………………383二、老化因素……………………………………………………………………………………………384三、老化过程的生物学机制……………………………………………………………………………384第二节?老年人的生理变化…………………………………………………………………………385一、内脏器官的变化……………………………………………………………………………………385二、调节系统的变化……………………………………………………………………………………386目录?11第三节?延缓衰老…………………………………………………………………………386一、非药物抗衰老………………………………………………………………………………………386二、药物抗衰老…………………………………………………………………………………………387实验指导第一部分?解剖学…………………………………………………………………………………………388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388一、细胞…………………………………………………………………………………………………388二、基本组织……………………………………………………………………………………………388第二章?运动系统………………………………………………………………………………………392一、骨和骨连结…………………………………………………………………………………………392二、肌……………………………………………………………………………………………………394第三章?消化系统………………………………………………………………………………………396一、消化管………………………………………………………………………………………………396二、消化腺………………………………………………………………………………………………397三、腹膜…………………………………………………………………………………………………397四、消化系统的微细结构………………………………………………………………………………397第四章?呼吸系统………………………………………………………………………………………400一、呼吸道………………………………………………………………………………………………400二、肺……………………………………………………………………………………………………400三、胸膜与纵隔…………………………………………………………………………………………401四、呼吸系统的微细结构………………………………………………………………………………401第五章?泌尿系统………………………………………………………………………………………402第六章?生殖系统………………………………………………………………………………………403一、男性生殖系统………………………………………………………………………………………403二、女性生殖系统………………………………………………………………………………………404三、乳房和会阴…………………………………………………………………………………………404四、生殖系统的微细结构………………………………………………………………………………404第七章?脉管系统………………………………………………………………………………………405一、心血管系统…………………………………………………………………………………………405二、淋巴系统……………………………………………………………………………………………409三、脉管系统的微细结构………………………………………………………………………………410第八章?感觉器…………………………………………………………………………………………411一、视器…………………………………………………………………………………………………411二、前庭蜗器……………………………………………………………………………………………412三、皮肤…………………………………………………………………………………………………41212?目录第九章?内分泌系统………………………………………………………………………413一、内分泌器官的解剖…………………………………………………………………………………413二、主要内分泌器官的微细结构………………………………………………………………………413第十章?神经系统………………………………………………………………………………………414一、中枢神经系统………………………………………………………………………………………414二、周围神经系统………………………………………………………………………………………418第十一章?人体胚胎学概要…………………………………………………………………………421第二部分?生理学…………………………………………………………………………………………422总论…………………………………………………………………………………………………………422一、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要求…………………………………………………………………………422二、生理学实验要求和实验报告书写形式……………………………………………………………422三、实验室规则…………………………………………………………………………………………423四、常用实验器材简介…………………………………………………………………………………423实验一?刺激与反应……………………………………………………………………………………425实验二?反射弧的分析…………………………………………………………………………………427实验三?ABO血型的鉴定………………………………………………………………………………428实验四?出血时和凝血时的测定……………………………………………………………………429实验五?人体心音听诊…………………………………………………………………………………429实验六?人体心电图描记……………………………………………………………………………430实验七?人体动脉血压测量…………………………………………………………………………431实验八?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调节…………………………………………………………………433实验九?肺通气功能的测定…………………………………………………………………………435实验十?人体体温测定…………………………………………………………………………………437实验十一?影响尿生成的因素………………………………………………………………………438实验十二?视力测定……………………………………………………………………………………439实验十三?视野测定……………………………………………………………………………………440实验十四?色盲检查……………………………………………………………………………………441实验十五?瞳孔对光反射……………………………………………………………………………441实验十六?去大脑僵直…………………………………………………………………………………442实验十七?人体腱反射检查…………………………………………………………………………443第一篇?解剖学??绪?论?1第一篇?解剖学绪?论一、解剖学的定义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包括大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

大体解剖学,是用刀剖割和肉眼观察的方法,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根据研究和叙述方法的不同,通常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等学科。系统解剖学,是按照人体的器官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描述其形态结构的科学。局部解剖学,是按照人体的部位,由浅入深,逐层描述各部结构的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组织学,是借助于显微镜观察的方法,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的科学。随着电子显微镜的问世和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使组织学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已进入了分子水平,并形成相应的专门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等。

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发生和发育的科学。

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只有掌握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才能进一步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以及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学习解剖学,就是要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奠定必要的基础。恩格斯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因此,每个医学生必须学好解剖学。

二、学习解剖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习解剖学必须掌握以下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理解人体形态结构及其演变规律。

(一)进化发展的观点人类是亿万年来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在进化发展的漫长2?第一篇?解剖学??绪?论过程中,人类形成了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二)形态和功能相互联系的观点?人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一定的形态结构表现一定的功能,而功能的改变也可影响形态结构的发展和变化。所以,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理解这种辩证关系,对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人体的形态结构是十分重要的。

(三)局部和整体统一的观点?人体各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之下,相互影响,彼此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个局部是整体的一部分,不能离开整体而独立存在。学习解剖学虽从个别器官系统入手,但必须注意从整体的观点来理解局部,由局部更深入地来理解整体。

(四)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名词多、描述多是其特点。在学习中必须依据课程目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临床应用,做到学用结合。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实验课,要充分观察标本、组织切片、模型、图表,要利用电化教具和活体对照等实践手段,加深印象,增进理解,巩固记忆。

三、人体的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许多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借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构成组织。人体的组织有四大类,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完成一定功能的器官,如心、肝、肺等。许多共同完成某一方面功能的器官联合在一起组成系统。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其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都位于体腔内,并借一定的孔道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故又总称为内脏。人体各系统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人体。

根据人体的外形,人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四部分。头的前部称为面。颈的后部称为项。躯干可分为胸部、腹部、背部和腰部等部分。四肢分上肢和下肢。上肢分为肩、臂、前臂和手四部分,下肢分为臀、大腿、小腿和足四部分。

四、祖国医学对解剖学的贡献解剖学在我国的发展,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历史上有关人体解剖学的记载,最早还是我们的祖国医学。早在战国时代(公元前500年),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即已有关于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广泛记载。书中写到“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循切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皆有大数。”当时已明确提出“解剖”一词,并载有关于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大小、容积和重量等调查数据。书中已有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名称,为我国现代解剖学和医学所沿用。这些资料说明,我们的祖先是从事过实地解剖、测量和研究的,根据目前所知的资料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体解剖学。

汉代的华佗,已使用酒服麻沸散作麻醉,为病人进行腹部手术。宋代王惟一所铸的铜人,是历史上最早创造的人体模型。宋人宋慈所著的《洗冤录》对人体骨骼做了比较详细的记载。清代名医王清任曾亲自做过尸体解剖,著有《医林改错》一书。这些都说明我们第一篇?解剖学??绪?论?3的祖先在解剖学上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当时和后世解剖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五、常用解剖学术语为了描述人体各部结构的位置关系,统一规定了解剖学姿势、方位和切面等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这样的姿势称解剖学姿势。在描述人体各部结构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时,不论标本或模型以何种位置放置,都应以解剖学姿势为依据。

(二)方位术语?有关方位的术语,是以解剖学姿势为准,用以描述人体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常用的有:1.上和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上和下也可分别称为头侧和尾侧。

2.前和后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前和后也可分别称为腹侧和背侧。

3.内侧和外侧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在前臂,其内侧又称为尺侧,其外侧又称为桡侧。在小腿,其内侧又称为胫侧,其外侧又称为腓侧。

4.内和外凡有内腔的器官,以内腔为准,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

5.浅和深以体表为准,近体表者为浅,远体表者为深。

6.近侧和远侧多用于四肢。接近躯干的一侧为近侧,远离躯干的一侧为远侧。

(三)切面术语?常用的有三种切面(图1-0-1):图1-0-1人体切面术语1.矢状面?在前后方向上垂直纵切将人体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如将人体纵切为左、右完全等份的两半,则称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也称额状面,在左右方向上垂直纵切将人体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3.水平面?也称横切面,是与矢状面和冠状面互相垂直的切面,即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

4?第一篇?解剖学??绪?论六、组织切片的常用染色法组织学所观察的标本,一般是将器官或组织切成薄片黏贴在载玻片上,然后再经过染色处理,才能做成组织切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的目的,是使组织内的不同结构呈现不同颜色而便于观察。最常用的染色法是苏木素和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苏木素是碱性染料,可将细胞内某些成分染成蓝色。对碱性染料亲和力强,着色的物质称为嗜碱性物质。伊红是酸性染料,可将细胞内某些成分染成红色。对酸性染料亲和力强,着色的物质称为嗜酸性物质。对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的亲和力都不强的物质,称为中性物质。

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5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第一节?细胞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以新陈代谢为基础的生长、繁殖、分化、感应、衰老及死亡等生命的特征。因此,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能深入地理解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一、细胞的形态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有圆球形、扁平形、多边形、立方形、长方形、长梭形、锥体形和不规则形等(图1-1-1)。其形态因细胞的功能及其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如血液中可以游走的白细胞呈球形;输送氧气的红细胞为双面凹陷的圆盘状;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多呈扁平、立方或多边形;具有收缩功能的平滑肌细胞为长梭形;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神经细胞,则具有长短不同的突起等。

细胞很小,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以下简称光镜)才能看到。人体内多数细胞的直径为6~30μm(1μm=1/1000mm)。

二、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形态和大小虽然有较大差异,但其一般结构都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图1-1-2)。

(一)细胞膜?细胞膜是包在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在光镜下,一般很难分辨。在电子显微镜下(以下简称电镜)可分为内、中、外三层结构,内、外两层电子密度高,呈深暗色;中间一层电子密度低,呈浅色。通常将膜的三层结构称为单位膜(图1-1-3)。

细胞膜主要由类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目前广泛采用“液态镶嵌模型”学说(图1-1-4),即在液态的类脂双分子层中,镶嵌着可以移动的球形蛋白质。膜中的蛋白质,一部分附着在类脂双分子层的内、外表面,称附着蛋白质;大部分嵌入或贯穿在类脂双分子层中,称为嵌入蛋白质;少量的多糖与膜外层的类脂分子结合则形成糖脂,若与膜上外露的蛋白质结合则形成糖蛋白。

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种:6?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扁平细胞立方细胞柱状细胞巨噬细胞卵细胞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图1-1-1各种形态的细胞模式图细胞膜高尔基复合体中心体线粒体核仁染色质细胞核核膜脂肪滴细胞质图1-1-2细胞一般结构模式图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7图1-1-3细胞超级结构模型图图1-1-4细胞模的分子结构模型1.保护功能细胞膜能保持细胞的完整性。

2.物质交换细胞膜是一层半透膜,它能有选择地摄取或排出某些物质,从而保持细8?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胞代谢的正常进行。

3.受体作用受体是膜上的嵌入蛋白质,它能选择地和细胞外的化学物质结合,从而调节细胞内的各种代谢活动。与受体作特异性结合的化学物质称为配体,如激素、神经递质、抗原、药物等。

(二)细胞质细胞质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生活状态时呈透明的胶状物。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

1.基质基质呈均质状态,主要含有水、可溶性的酶、糖、无机离子等。

2.细胞器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与功能的结构。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中心体、溶酶体、微丝和微管等。

(1)线粒体光镜下呈线状或粒状,电镜下观察是由两层单位膜围成的椭圆形小体,外膜平滑,内膜向内折叠成许多嵴。线粒体内含有多种酶系,对细胞摄入的糖类、脂类及蛋白质进行氧化而释放出能量,供给细胞各种活动的需要。

(2)内质网电镜下是由一层单位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的结构,并相互吻合成网状。内质网根据其表面有无核蛋白体附着而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滑面内质网主要参与糖、脂类和激素的合成及分泌。故内质网是细胞内物质合成的重要场所。

(3)高尔基复合体(内网器)光镜下位于细胞核的周围或一侧,呈块状或网状。电镜下是由一层单位膜围成的一些扁囊和泡。高尔基复合体的主要功能是对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和脂类进行加工、浓缩,使之成为分泌颗粒或溶酶体。

(4)溶酶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围成的囊状小体,内含多种水解酶,对细胞吞噬的异物(如细菌等)以及细胞本身的一些衰老或损伤的结构(如线粒体和内质网等)进行消化分解,故溶酶体有细胞内“消化器”之称。

(5)中心体位于细胞核的附近,由一团浓稠的胞质包绕着1~2个中心粒组成。电镜下中心体显示为两个短筒状小体,互相垂直。中心体与细胞的分裂活动有关。

(6)微丝和微管电镜下微丝为一种实心的纤维结构,微管为一种中空圆柱结构。微丝和微管对细胞有支持作用,还与细胞的收缩、变形运动等有关。

3.内含物指积聚在细胞质中有一定形态表现的各种代谢产物的总称,如糖原、脂肪、蛋白质、分泌颗粒和色素颗粒等。

(三)细胞核除成熟的红细胞外,人体内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通常只有一个,位于细胞中央,有的偏于一侧。在大多数球形、立方形的细胞中,核呈球形;在柱状、梭形的细胞中,核呈椭圆形;少数细胞核为不规则形(如马蹄形、分叶核形等)。

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基质四部分(图1-1-5)。

1.核膜为核表面的一层薄膜。电镜下观察核膜由两层单位膜构成,两层膜之间有间隙,称核周隙。核膜上有许多孔,它是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

2.核仁呈圆形,位置不定,一般细胞有1~2个核仁。电镜下观察,核仁无膜包裹,呈一团海绵状。核仁的主要成分是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

3.染色质和染色体主要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的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蓝色,在光镜下呈粒状和块状的,称异染色质;着色较淡的染色质,称常染色质(图1-1-5)。

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9异染色质核基质核仁常染色质核孔粗面内质网核膜图1-1-5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当细胞进入分裂期时,染色质丝明显变短、变粗,形成短棒状的染色体(图1-1-6)。

人体的细胞有染色体共23对,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1对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与性别有关,男性为XY,女性为XX。染色体中的DNA是遗传物质的基础,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图1-1-6染色体形态模式图4.核基质(核液)呈透明胶质状,由水、各种酶和无机盐类等组成。

三、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增殖是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实现的。细胞分裂分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两种。

无丝分裂在人体少见,故不叙述;有丝分裂是人体细胞的主要分裂方式。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细胞增殖周期,简称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又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一)分裂间期?是指细胞两次分裂之间的时期。此期是细胞的生长阶段,主要进行DNA复制,以及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二)分裂期这一期的特点是复制的遗传物质平均分给两个子细胞。根据细胞分裂时形态的改变,将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期(图1-1-7)。

1.前期中心体分裂为二,向两极移动,出现纺锤丝。染色质形成染色体。核膜、核仁逐渐消失。

10?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2.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并逐渐纵裂。

3.后期已纵裂的染色体彼此分离,向细胞两极移动。细胞中部缩窄呈哑铃状。

4.末期染色体又呈现为染色质,新的核膜和核仁出现,最后形成两个子细胞。

中期后期前期M末期G2分裂期衰老死亡分

期裂G0间

SG1图1-1-7细胞周期模式图第二节?基本组织人体的组织分为四类,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这四类组织是构成人体器官的基本成分,故又称基本组织。

一、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简称上皮。其结构特点是:细胞多,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上皮组织的细胞朝向体表和有腔器官腔面的一面,称游离面;朝向结缔组织的一面,称基底面。基底面借一层很薄的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上皮组织内一般无血管,其所需的营养物质靠深层结缔组织内的血管供应。上皮组织内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上皮组织按其分布和功能,可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三种。

(一)被覆上皮?被覆上皮的细胞排列成膜状,广泛被覆于人体的表面和衬在体内各种管、腔、囊的内面,它的功能主要是保护机体,吸收营养等。被覆上皮根据细胞层次和细胞形态的不同,可分类如表1-1-1: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11表1-1-1?被覆上皮的分类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上皮单层柱状上皮被覆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上皮变移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呈扁平形,从表面看,细胞为不规则的多边形,细胞边缘呈锯齿状,互相嵌合,细胞核扁圆,位于细胞中央。侧面观,细胞连成线状,仅在有核处稍厚(图1-1-8)。

单层扁平上皮分布于血管、腹膜、胸膜、肺泡壁及肾小囊等处。其中分布于图1-1-8单层扁平上皮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内皮很薄,且很光滑,故有利于血液、淋巴液的流动和毛细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间皮表面湿润、光滑,有利于器官的活动,减少器官之间的摩擦。

2.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呈立方形。细胞核为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单层立方上皮分布于肾小管、小叶间胆管等处,图1-1-9单层立方上皮具有分泌和吸收的功能(图1-1-9)。

3.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呈棱柱状,细胞核椭圆形,靠近细胞的基底部,整齐地排列在同一水平上。单层柱状上皮分布在胃、肠、胆囊、子宫等器官的腔面,具有分泌和吸收的功能(图1-1-10)。

图1-1-10单层柱状上皮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和锥体形细胞等构成(图1-1-11)。各12?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种细胞的高低不同,但所有细胞的基底部都附着在基膜上。从侧面观,各细胞核并不排列在同一水平上,看起来形似多层细胞,实际上只有一层细胞。其中柱状细胞的游离面有纤毛,故称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内还夹有杯状细胞,它是分泌黏液的腺细胞。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要分布在呼吸道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功能。

图1-1-11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5.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浅层细胞呈扁平形,不断角化脱落;中间层细胞为多边形;基底层细胞为矮柱状或立方形,有较旺盛的分裂增生能力(图1-1-12)。复层扁平上皮主要分布于皮肤的表皮和口腔、食管、肛门、阴道等处的内面,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图1-1-12复层扁平上皮6.变移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由于上皮细胞的层数及形态可随所在器官的容积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故称为变移上皮。这种上皮分布于输尿管道和膀胱等器官的腔面。当器官收缩时,上皮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层数增多;反之,器官扩张时,上皮变薄,细胞层数减少。变移上皮有保护功能。

(二)腺上皮?凡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腺上皮。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器官称为腺或腺体。

腺上皮起源于胚胎时期原始的上皮组织,分裂增殖成细胞索,陷入深部的结缔组织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13(1)膀胱空虚时(2)膀胱充盈时图1-1-13变移上皮中,分化为腺(图1-1-14)。

图1-1-14腺的发生腺根据排出分泌物的方式,可分为有管腺和无管腺两类。有管腺又称外分泌腺,具有导管,分泌物经导管排到器官的腔面或身体的表面,如汗腺、唾液腺、胰腺等。无管腺又称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即激素)直接渗入血管,经血液运送到身体各部,作用于特定的部位,如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等。

(三)感觉上皮?是具有接受特殊感觉功能的上皮组织,如味觉上皮、嗅觉上皮、视觉上皮和听觉上皮等(将在有关章节中介绍)。

二、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的构造特点是:细胞少,细胞间质多,细胞分散在间质中。细胞间质包括基质和纤维。基质的状态随各种不同的结缔组织而异,有液体、胶体和固体等;纤维包埋在基质中。结缔组织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

14?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结缔组织根据形态,分类如表1-1-2:表1-1-2?结缔组织的分类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一)固有结缔组织?是一种纤维性的结缔组织,分布广泛,通常所说的结缔组织,即指固有结缔组织而言。根据细胞的类型、数量以及细胞间质内纤维的种类和含量的不同,可分四种:1.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是一种柔软而富有弹性和韧性的组织。它广泛存在于人体器官、组织之间。其主要功能是连接、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等。疏松结缔组织由细胞、纤维、基质三种成分构成(图1-1-15)。

图1-1-15疏松结缔组织(1)细胞数量少,但种类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成分。细胞扁平有突起,侧面呈梭形,核卵圆形、染色淡。胞质呈弱嗜碱性,内有较多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成纤维细胞具有合成纤维和基质的功能,在组织损伤时,它有修复伤口的作用。

2)巨噬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胞体为圆形或卵圆形,常伸出短而钝的伪足。核较小,染色较深。胞质呈嗜酸性,内有许多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巨噬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异物和衰老、死亡的细胞,并参与免疫反应。

3)浆细胞细胞呈卵圆形或圆形,核较小,常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粗大,呈辐射状排列于核的周边部,故核似车轮状。细胞质嗜碱性,内有大量密集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4)肥大细胞细胞呈圆形,核小而圆,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内充满了大量的特殊粗大颗粒,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和慢反应物质。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慢反应物质与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15过敏反应有关。

5)脂肪细胞细胞呈卵圆形或圆形,细胞质内充满脂滴,故细胞核常被挤向一边。在制作切片时,脂滴被溶解呈空泡状。脂肪细胞具有合成和贮存脂肪的功能。

(2)纤维它是细胞间质中的有形成分,埋于基质中,纤维根据形态结构和化学特性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胶原纤维是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纤维,数量多,新鲜时呈白色,故又称白纤维。胶原纤维呈波纹条束状排列,纤维束有分支,互相交织成网。胶原纤维韧性大,抗拉力强。

2)弹性纤维数量少,新鲜时呈黄色,故又称黄纤维。弹性纤维比胶原纤维细,排列散乱,有较强的折光性。弹性纤维具有很强的弹性。

3)网状纤维纤维较细,分支多,并彼此交织成网。网状纤维HE染色不着色,用银染法可将其染成棕黑色,故又称嗜银纤维。网状纤维在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造血器官等处。

(3)基质为无定形的胶状物质,具有黏性。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黏多糖蛋白,内含透明质酸,可限制病菌蔓延和毒素扩散。基质中含有从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称组织液。

组织液是细胞和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致密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的组成成分和疏松结缔组织基本相同。主要特点是细胞种类和基质少;胶原纤维多而粗大,排列致密(图1-1-16)。致密结缔组织主要分布于皮肤的真皮、器官的被膜、肌腱、韧带、骨膜等处,具有连接、支持和保护等功能。

图1-1-16致密结缔组织3.脂肪组织脂肪组织主要由大量的脂肪细胞构成,并被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许多脂肪小叶(图1-1-17)。脂肪组织主要分布于皮下、肾周围、网膜、肠系膜和黄骨髓等处。脂肪组织具有贮存脂肪、缓冲机械性压力、维持体温和参与脂肪代谢等功能。

4.网状组织网状组织主要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图1-1-18)。网状细胞为星状多突起的细胞,相邻网状细胞的突起彼此连接成网;网状纤维沿网状细胞分布。网状组织主要分布于骨髓、淋巴结、脾和淋巴组织等处。

(二)软骨组织和软骨1.软骨组织的一般结构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

16?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脂肪细胞毛细血管结缔组织图1-1-17脂肪组织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图1-1-18网状组织(1)软骨细胞包埋在软骨基质内,细胞形态不一,与其发育的程度有关,靠近软骨表面的软骨细胞扁而小,较幼稚。深层的软骨细胞圆而大,趋于成熟。

(2)细胞间质包括基质和纤维。基质呈凝胶状,具有韧性,主要由水和软骨黏蛋白构成;纤维包埋在基质中,主要有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软骨组织和软骨膜共同构成软骨。软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被覆在软骨的表面,内层富有细胞和血管,其细胞可转化为软骨细胞,血管可供软骨营养,故软骨膜对软骨有保护、营养和生长的作用。软骨较硬,并略有弹性,主要起支持作用。

2.软骨的分类及各类软骨的结构特点根据软骨基质中所含纤维的不同,软骨可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三种。

(1)透明软骨基质内含有少量胶原纤维(图1-1-19)。新鲜时呈半透明状。透明软骨分布于喉、气管、支气管及肋等处。

(2)弹性软骨基质内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并互相交织成网(图1-1-20)。弹性软骨有弹性,分布于耳郭和会厌等处。

(3)纤维软骨基质内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束,呈平行或交错排列(图1-1-21)。软骨细胞小而少,常成行排列在纤维束之间。纤维软骨分布于椎间盘、耻骨联合、关节盘等处。

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17软骨膜软骨基质软骨细胞软骨囊图1-1-19透明软骨软骨膜软骨细胞弹性纤维图1-1-20弹性软骨胶原纤维束软骨陷窝软骨细胞图1-1-21纤维软骨18?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三)骨组织1.骨组织的一般结构骨组织由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

(1)骨细胞是一种扁椭圆形的星形细胞,有许多突起,细胞之间借突起相连。骨细胞胞体在间质内占据的腔隙称骨陷窝,骨细胞突起所占的管状腔隙为骨小管。骨小管与相邻近的骨陷窝彼此相通。

(2)细胞间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有机质包括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少量无定形的基质。基质呈凝胶状,主要化学成分是糖胺多糖,有黏合胶原纤维的作用。无机质主要是大量的钙盐。

2.骨密质和骨松质的结构特点骨的细胞间质成层排列,形成骨板,是骨质的基本结构形式。根据骨板的排列方式,可将骨组织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1)骨密质结构致密,分布于骨的表层。骨密质的骨板分三种类型(图1-1-22)。

图1-1-22长骨骨干结构模式图1)环骨板略呈环形,构成骨密质的外层(外环骨板)和内层(内环骨板)。

2)骨单位又称哈佛(Haversian)系统,位于骨密质的中层,是由骨板围成的圆柱状结构。骨单位的中央有与骨的长轴平行的中央管,中央管与横向穿行于骨内的穿通管相通,管内有血管、神经通过。

3)间骨板为外形不规则的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

(2)骨松质结构疏松,分布于骨的内部。骨松质由骨小梁连接而成。骨小梁由平行排列的骨板构成。骨小梁之间有肉眼可见的腔隙,腔隙内充满了红骨髓。

(四)血液?血液是红色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成人血液量为4000~5000ml,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19占体重的7%~8%。

1.血浆血浆为淡黄色的液体,相当于细胞间质,占全血容积的55%。血浆中90%是水,其余是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酶、激素、糖、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及代谢产物等。从血浆中移除纤维蛋白原后,所形成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血清。

2.血细胞血细胞悬浮于血浆中,占全血容积的45%,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1-1-23)。

嗜碱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图1-1-23血液中各种血细胞和血小板(血液涂片)在光镜下观察血细胞,通常采用瑞特(Wright)染色或姬姆萨(Giemsa)染色的血液涂片标本。在循环血液中,血细胞的种类和正常值如表1-1-3:表1-1-3?血细胞的种类和正常值男性(4.0~5.5)×1012/L(400万~550万/mm3)红细胞女性(3.5~5.0)×1012/L(350万~500万/mm3)中性粒细胞(0.5~0.7)粒细胞嗜酸粒细胞(0.005~0.05)9

被覆上皮白细胞(4~10)×10/L嗜碱粒细胞(0~0.0075)3

(4000~1万/mm)淋巴细胞(0.2~0.4)无粒细胞单核细胞(0.01~0.08)血小板(100~300)×109/L(10万~30万/mm3)(1)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呈双面微凹的圆盘状,直径约7.5μm,无细胞核及细胞器。细胞质内含有大量粉红色的血红蛋白,具有运输O2及CO2的功能。血红蛋白的正常含量:男性为120~160g/L(12~16g/100ml)。女性为110~150g/L(11~15g/100ml)。红细胞的数量及血红蛋白的含量,可随生理及病理因素而改变。一般情况下,红细胞少于3.0×1012/L(300万/mm3),血红蛋白低于100g/L(10g/l00ml),为贫血。正常人的血液中,存在着刚从骨髓进入血流尚未完全成熟的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0.005~0.015,在新生儿可达20?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0.03~0.06。网织红细胞数量的多少反映了血液中衰老红细胞被新生红细胞代替的比率,也是骨髓生成红细胞能力的一种指标。网织红细胞离开骨髓后24小时即完全成熟。

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衰老的红细胞被肝、脾、骨髓等处的巨噬细胞所吞噬。

(2)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比红细胞体积大,它能以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而进入结缔组织,具有很强的防御和免疫功能。

根据白细胞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将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两大类。粒细胞又按其特殊颗粒对染料着色性质的不同,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三种。无粒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种。

1)中性粒细胞细胞呈球形,直径10~12μm。胞质中充满细小均匀的颗粒,染成淡紫红色,颗粒内含有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等。细胞核多数分为2~5叶,核叶间有染色质细丝相连。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异物的能力,在人体内起重要的防御作用,在急性炎症时中性粒细胞增多。

2)嗜酸粒细胞细胞呈球形,直径10~15μm。细胞核多数分为两叶。细胞质内含有嗜酸性颗粒,颗粒较大,大小均匀,染成鲜红色,颗粒中含有组胺酶和多种水解酶等。嗜酸粒细胞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具有抗组胺的作用,在患过敏性疾病或某些寄生虫病时嗜酸粒细胞增多。

3)嗜碱粒细胞细胞呈球形,直径10~11μm。细胞核呈S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较淡。

细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颗粒,颗粒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常遮盖细胞核,染成紫蓝色,颗粒中含有肝素、组胺和慢反应物质等,其功能与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相似。

4)淋巴细胞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颇不一致,直径6~16μm。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相对较大,占据细胞大部分,核染色质致密,染成深蓝色。细胞质很少,染成天蓝色。

根据淋巴细胞的发生部位、表面特性和免疫功能的不同,淋巴细胞可分为胸腺依赖淋巴细胞(简称T淋巴细胞)和骨髓依赖淋巴细胞(简称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约占血液中淋巴细胞的75%,能识别、攻击和杀灭异体细胞、肿瘤细胞、感染病毒的细胞等;B淋巴细胞能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5)单核细胞是血液中体积最大的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14~20μm。细胞核形态多样,有圆形、卵圆形、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核常偏位,染色浅淡。细胞质丰富,染成淡灰蓝色,胞质内含有嗜天青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等。单核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一定的吞噬能力,在血液中停留1~2天后,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结缔组织,转化为巨噬细胞。

(3)血小板血小板是由骨髓内的巨核细胞形成。血小板呈双凸圆盘状,大小不一,直径2~4μm,在血液涂片标本中,血小板多成群分布在血细胞之间,外形不规则。血小板对止血和凝血起重要作用。如果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或功能障碍时,会引起皮肤和黏膜出血等现象。

三、肌组织肌组织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呈细而长的纤维状,又称为肌纤维。肌细胞的细胞膜称为肌膜;肌细胞的细胞质称为肌浆,肌浆内含有大量的细丝状结构称肌丝(肌原纤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21维)。肌浆内还含有肌红蛋白。

肌组织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三类。

(一)平滑肌?由平滑肌纤维组成(图1-1-24)。平滑肌纤维收缩缓慢而持久,有较大的伸展性,不受意识支配,是不随意肌。

纵切面平滑肌细胞核横切面图1-1-24平滑肌平滑肌纤维呈长梭形,中央有一个椭圆形的细胞核。肌膜薄而不明显。平滑肌无横纹,肌纤维多平行排列成层或成束,两肌层之间有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平滑肌主要分布在血管和内脏器官的壁上。

(二)骨骼肌由骨骼肌纤维组成(图1-1-25)。骨骼肌纤维主要附着在骨骼上,收缩快而有力,但容易疲劳,一般受意识支配,是随意肌。

纵切面骨骼肌细胞核横切面图1-1-25骨骼肌骨骼肌纤维呈细长的圆柱状。细胞核呈扁椭圆形,数量较多,位于肌纤维周边,靠近肌膜。肌浆内有大量的肌原纤维,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每条肌原纤维上有明暗相间的带,每一条肌纤维内的所有的肌原纤维的明带和暗带互相对齐,排列在同一水平面上,使整个肌纤维呈现明暗相间的横纹,故称横纹肌。肌原纤维上着色较浅的部分称明带,着色较深的部分称暗带。在暗带中间色淡的区域,称H带。在H带的中央有一薄膜,称M膜(又称M线)。在明带中央有一薄膜称Z膜(又称Z线)。两个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图1-1-26)。每个肌节包括1/2明带+1个暗带+1/2明带。肌节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2?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骨骼肌主要分布于躯干、头颈和四肢。

肌纤维暗带明带肌原纤维M线Z线H带Z线横桥肌节图1-1-26骨骼肌纤维逐级放大模式图(三)心肌?由心肌纤维组成(图1-1-27)。心肌纤维收缩快而有节律,不易疲劳,不受意识支配,是不随意肌。

横切面纵切面心肌纤维细胞核闰盘图1-1-27心肌心肌纤维呈矮柱状,有分支,互相连接成网。每一条心肌纤维有l~2个椭圆形的核,位于肌纤维中央,心肌纤维也有横纹,但不如骨骼肌明显。在两心肌纤维的相接处,有一染色较深的带状结构,称闰盘。心肌纤维之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心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23肌纤维构成心壁的心肌层。

四、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具有接受刺激、传导冲动的功能。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支持、绝缘、保护和营养的功能。

(一)神经元1.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可分为轴突和树突两种(图1-1-28)。

(1)胞体它是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胞体的大小、形态不一,有球形、锥体形、梨形和星形等。细胞核大而圆,位于胞体中央,核仁1~2个,大而明显。细胞质内除含有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和中心体等一般细胞器外,还有丰富的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1)尼氏体(又称嗜染质)是细胞质内一种嗜碱性物质,聚集在核的附近,多呈颗粒状或块状。电镜下,尼氏体是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蛋白体组成。尼氏体具有合成蛋白质和神经递质的功能。

2)神经原纤维呈细丝状,在胞体内互相交织成网,并伸入到突起的末梢部。神经原纤维对神经元起支持作用。

(2)突起由神经元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图1-1-28神经元模式图突出形成。

1)树突每个神经元可有一至多个树突,树突有接受刺激,将冲动传向胞体的功能。

2)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轴突细而长,表面光滑,其长短因神经元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长的可达1m以上,内部无尼氏体。轴突的主要功能是将神经冲动由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2.神经元的分类根据神经元突起的多少,可分三类(图1-1-29):①多极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②双极神经元,有一个树突,一个轴突;③假单极神经元,由胞体伸出一个突起,离开胞体不远处便分出两支,一支分布到周围器官或组织的称周围突(树突),图1-1-29各类神经元一支进入脊髓或脑的称中枢突(轴突)。

24?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根据神经元的功能不同也可分三类(图1-1-30):①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是感受刺激,形成冲动,并将冲动传入中枢的神经元;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是将中枢神经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肌肉或腺体等效应器,使其产生一定效应的神经元;③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位于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

联络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末梢图1-1-30不同功能的神经元3.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接触点,称突触(图1-1-31)。突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突触形式是轴一树突触或轴一体突触,即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相接触。

电镜下可见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三部分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端的细胞膜特化增厚的部分。靠近突触前膜的胞质内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和突触小泡,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突触后膜是后一个神经元与突触前膜相对应处细胞膜特化增厚的部分,在突触后膜上有接受相应神经递质的受体。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图1-1-31突触模式图4.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轴突或周围突及包在它外表的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膜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纤维的功能是传导冲动。根据神经纤维有无髓鞘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类。

(1)有髓神经纤维由轴突外包髓鞘和神经膜组成。髓鞘是以轴突为中轴,呈鞘状包卷在轴突的周围。髓鞘和神经膜都有节段性,段与段之间的缩窄部称神经纤维节(图1-1-32)。髓鞘有保护和绝缘作用,神经膜对神经纤维有营养、保护和再生作用。

(2)无髓神经纤维轴突外无髓鞘,只有一层神经膜包裹。

5.神经末梢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终止于其他组织,形成一定的结构,称为神经末梢。按其功能分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两类。

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25成纤维细胞神经纤维节无髓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轴突毛细血管神经膜细胞核髓鞘神经膜细胞核图1-1-32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1)感觉神经末梢又称感受器,是感觉神经元的周围突的末端,它能感受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并转变为神经冲动。常见的感受器有游离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和肌梭等。

1)游离神经末梢由神经纤维的终末反复分支而成。结构简单,多分布于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中,有感受疼痛和冷热的刺激功能(图1-1-33)。

神经末梢上皮细胞有髓神经纤维图1-1-33游离神经末梢26?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2)触觉小体为椭圆形小体,分布于真皮乳头内,以手指掌间和足趾底面最多,有感受触觉的功能(图1-1-34)。

3)环层小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多分布于手掌、足趾的皮下组织及内脏结缔组织中,有感受压觉的功能(图1-1-35)。

图1-1-34触觉小体图1-1-35环层小体4)肌梭呈梭形,分布于骨骼肌,有感受肌纤维伸展和收缩时牵张变化的功能(图1-1-36)。

(2)运动神经末梢是运动神经纤维的终末部,终止在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及腺体等处,支配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故称为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有两种;即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和内脏运动神经末梢(图1-1-36)。

1)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呈爪样附于骨骼肌纤维的表面,形成椭圆形的板状隆起,称为运动终板(图1-1-37)。

2)内脏运动神经末梢为内脏运动神经节发出的无髓神经末梢,主要分布在内脏和血管的平滑肌、心肌及腺上皮。

(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散布于神经元之间,种类较多,分中枢和周围两类。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胶质细胞具有突起,但无树突和轴突之分,没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主要有三种类型(图图1-1-36肌梭1-1-38):①星形胶质细胞,它有许多突起与毛细血管相接触,在神经元的物质交换中起媒介作用;②少突胶质细胞,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的髓鞘;③小胶质细胞,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可做变形运动,具有吞噬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中的神经胶质细胞主要是神经膜细胞,又称雪旺细胞,包绕在周围神经的表面,形成神经纤维的髓鞘和神经膜,并在神经纤维的再生中起诱导作用。

第一篇?解剖学??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27神经纤维运动终板骨骼肌纤维图1-1-37运动终板图1-1-38神经胶质细胞28?第一篇?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一节?概?述一、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通过骨连结构成骨骼,成为人体的支架。附着于骨骼上的肌称骨骼肌。骨骼与肌共同赋予人体以基本外形,并构成如颅腔、胸腔、腹腔、盆腔等体腔的壁,以保护脑、心、肺、脾、膀胱等器官。

肌收缩时,牵引骨骼移动位置,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所以,运动系统对身体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运动系统的器官重量约占成人体重的60%。

在体表能看到或摸到的肌和骨的突起或凹陷,分别称为肌性标志或骨性标志。它们在临床上常被用来确定内脏器官、血管和神经的位置。

二、祖国医学对运动系统的有关记载祖国医学对运动系统的记载甚多,如《内经》中,即有关于骨的发育和长度的记载,如“女子……四七筋骨坚……丈夫……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四八筋骨隆盛……”“……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肩至肘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又如宋《圣济总录》“……诸筋从骨……连续缠固,手所以能摄,足所以能步,凡厥运动,无不顺从”。“筋骨刚,故约束骨骼动作强促。”再如,宋慈所著《洗冤录》记载:“负米者死,肩骨后朽,舆夫死,腿骨后朽,以其生前用力,为精气所聚,故入土不易朽”。

第二节?骨和骨连结一、概述(一)骨?每块骨都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并具有它自己的血管和神经,不但能生第一篇?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29长、发育,而且有自身改建和修复的功能,所以每块骨均是一个器官。

成人的骨共有206块(图1-2-1)。按其所在部位分为躯干骨、颅骨、四肢骨三部分。各部分骨的数目归类见表1-2-1。

表1-2-1?全身各部骨的数目椎骨?26块脑颅骨?8块上肢骨?64块躯干骨肋24块颅骨面颅骨?15块四肢骨胸骨?1块听小骨?6块下肢骨?62块图1-2-1人体全身的骨骼1.骨的形态骨有不同的形态,基本可分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1)长骨呈长管状。长骨有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骨质致密,围成髓腔,容纳骨髓;骨的两端较膨大称为骺,骺的游离面一般都具有关节面。长骨分布于四肢,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30?第一篇?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2)短骨近似立方形,位于既稳定又有一定活动的部位,如手的腕骨和足的跗骨。

(3)扁骨如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对腔内器官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具有含气的腔,称为含气骨,如上颌骨。

2.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骨髓等构成(图1-2-2)。

(1)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两种。

骨密质坚硬,耐压性强,配布在骨的外层和长骨体。在颅盖骨,骨密质构成外板和内板。骨松质呈蜂窝状,由相互交错的骨小梁构成,骨小梁排列方式与承受的压力和张力方向一致。

骨松质分布于长骨骺及其他类型骨的内部;颅盖骨的骨松质在内板、外板之间,称为板障。

(2)骨膜是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所有骨面。骨膜内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和幼稚的成骨细胞。骨膜对骨的营养、生长和骨损伤后的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骨髓骨髓为柔软而富有血液的组织,填充在髓腔和骨松质小梁间的腔隙内,有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红骨髓有造血功能,能产生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胎儿和幼儿的骨髓都是图1-2-2长骨的构造红骨髓。从6岁左右开始,长骨髓腔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所代替成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大量失血和贫血时,黄骨髓可以恢复造血功能。红骨髓仅保留于某些长骨的骺、短骨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继续造血。

临床上采取红骨髓检查骨髓象时,常在髂嵴等处进行穿刺取样。

3.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成年人的骨,由1/3的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2/3的无机质(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组成。有机质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有机质和无机质的结合,使骨既有弹性又很坚硬。小儿的骨无机质含量较少,有机质较多,因此弹性大而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老年人的骨则与此相反,有机质较少而无机质较多,因此易发生骨折。

4.骨的发生骨由幼稚的结缔组织发育而成。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在膜的基础上长成骨,称为膜化骨,如颅盖骨;有的则先经过软骨阶段,再由软骨改建成骨,称为软骨化骨,如躯干骨、四肢骨等。现以长骨为例,简述其骨化过程。

骨化开始时,软骨中部先出现原发骨化点,随着胚胎的发育,骨化不断向软骨的两端扩展。在胎儿出生前后,有的长骨在骺处又出现另外的骨化中心,称继发骨化点,在骺部进行造骨。原发与继发骨化点均不断造骨,分别形成骨干与骺,但两者之间仍保留一片软骨,称骺软骨。骺软骨不断增生,不断骨化,使骨不断增长。发育到一定年龄,骺软骨停止生长,也被骨化而形成界于骨干与骺之间的骺线。此时,人也就不再长高了。

在骨增长的同时,骨膜深层的成骨细胞,不断地形成骨质,使骨的横径变粗。

(二)骨连结?骨和骨之间的连结装置叫骨连结。骨连结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第一篇?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31两种。

1.直接连结骨和骨之间由结缔组织膜或软骨直接相连,如软骨骨化就形成骨性结合。直接连结其间没有腔隙,运动范围很小或不能运动。如颅骨之间的缝、椎骨之间的椎间盘等。

2.间接连结又称关节,骨和骨之间借膜性囊相连,在相对的骨面之间具有腔隙,有较大的活动性。关节是人体骨连结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