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与实务 9.2
31.11万字 0.1万次阅读 0.4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第三章 2023-11-03 11:27:40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
    作品总数
  • 31.11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3章
简介

本书分为会计学原理、会计学实务两篇,涵盖会计核算基础、复式记账原理与应用、会计循环、货币资金与应收款项、存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负债等13章内容。

第一章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会计学原理与实务/黄丽萍,叶珍媖,李欣蔚主编—.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9.9ISBN978-7-5493-8794-6会…黄…叶…李…会Ⅰ.①Ⅱ.①②③Ⅲ.①计学—教材Ⅳ.①F230中国版本图书馆数据核字()第号CIP2019137882出版发行江西高校出版社社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号96总编室电话()079188504319销售电话()079188511423网址wwwj.uacp.com印刷南昌市光华印刷有限责任公司经销全国新华书店开本/787mm×1092mm116印张24.25字数千字570版次年月第版201991年月第次印刷201991书号ISBN978-7-5493-8794-6定价元48.00赣版权登字版权所有-侵0权7-必2究019-530图书若有印装问题,请随时向本社印制部(0791-88513257)退换前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会计业务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人才的培养,而会计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优秀的会计教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会计教材也必须紧跟时代经济与会计业务的发展脉搏,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经济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需要通过会计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分析、预测、决策等各项管理职能,会计知识已成为经济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技能。经济类和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以下简称非会计专业)学生应当具备运用会计信息对企业进行控制和决策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会计学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被称为世纪21管理者必备的三种语言之一。因此,面向非会计专业学生普及会计学知识,不仅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本教材是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入门教材,它涵盖了《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的大部分内容,但又并非是两本书的简单叠加。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坚持了简明适用、内容新颖、理论与实务并重、系统性与知识性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容既吸收了西方会计学理论的精华,又紧跟国内会计业务的发展,突出了实务特色,使得教材既反映了会计学的核心理论,又满足了非会计专业读者的实际需要。

会计业务始终是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的,而教材也应该紧跟这种发展与变化,为了不断适应会计规范的变化和会计新业务的出现对会计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本书全体作者又结合年财政部修订并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号———收入》、《企201714业会计准则第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222018《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财税[]号)以及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年度一般2018322018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号)等规范对会计业务的影响,形成《会计学原理201815与实务》教材。

本教材在介绍会计学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的同时,注重将会计与相关应用案例相联系,因而将会计学的相关内容融合在具体业务处理中,给非会计专业的学习者建立感性认识,为日后的强化理解打基础;每章之后配有复习思考题及实务训练题,并以附录形式提供了实务训练题参考答案,供读者巩固所学内容及教师教学之需。

教材由景德镇陶瓷大学黄丽萍教授、叶珍媖、李欣蔚三位老师任主编,负责全书写作大纲的拟定和编写的组织工作,并对全书进行了总纂。具体参加本教材编写的人员是:景德镇陶瓷大学:黄丽萍、叶珍媖、李欣蔚、王永祯、万子博、刘昭君、蒋瑶、赵钰;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王余强;景德镇学院:周珊珊;新余学院:陈小云;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深圳分所:陈姝婷。本教材的校对工作除编者外,还有齐昕、石明慧、方怡萌、邵勃和郭子璇。

本教材适用于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学生教学,同时也可作为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非会计人员的培训和自学之用。

由于时间仓促以及作者水平所限,兼之会计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尚处于发展之中,书中的缺陷难以避免,恳请有关专家和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学生与读者不吝批评斧正,以便再版时修改完善。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借鉴了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论文、专著和教材,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书能够顺利与读者见面,得益于江西高校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别致谢!

编者年月201903目录第一篇会计学原理?

?

第章?总论/1?3?第一节会计概述/?3?第二节会计与企业/?6?第三节会计的基本职能/?10?第四节会计对象/?12?第五节会计要素/?14?第六节会计等式/?17?第七节会计科目与账户/?20?第八节会计方法/?29?思考题/30?

?

第章?会计核算基础/2?31?第一节会计的基本假设/?31?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35?第三节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38?第四节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42?思考题/44?

?实务训练题/45?

?

第章?复式记账原理与应用/3?46?第一节复式记账原理概述/?46?第二节复式记账原理的应用/?54?思考题/?86?实务训练题/87?

?

第章?会计循环/4?89?第一节会计循环概述/?89?第二节会计凭证/?91?第三节会计账簿/?103?第四节对账与结账/?117?第五节编制财务报表/?119?思考题/?123?实务训练题/123第二篇会计学实务?

?

第章?货币资金与应收款项/5?127?第一节货币资金/?127?第二节应收项目/?143?思考题/?153?实务训练题/153?

?

第章?存货/6155?

?第一节存货概念、分类和确认/?155?第二节存货的计量/?157?第三节存货发出/?162?第四节存货的期末计量/?169?思考题/?174?实务训练题/174?

?

第章?金融资产/7?176?第一节金融资产概述/?176?第二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179?第三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188?第四节长期股权投资/?192?思考题/?196?实务训练题/196?

?

第章?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8?198?第一节固定资产概述/?198?第二节固定资产初始计量/?206?第三节固定资产后续计量/?211?第四节固定资产期末计价/?218?第五节无形资产/?225?思考题/?232?实务训练题/232?

?

第章?负债/9?234?第一节负债概述/234?

?第二节流动负债/?235?第三节长期负债/?251?思考题/?261?实务训练题/261?

?

第章?所有者权益/10?262?第一节所有者权益概述/?262?第二节实收资本/?265?第三节其他权益工具/?269?第四节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271?第五节留存收益/?275?思考题/?279?实务训练题/279?

?

第章?收入、费用与利润/11?280?第一节收入/?280?第二节费用/?293?第三节利润/?297?思考题/?303?实务训练题/303?

?

第章?财务报表/12?304?第一节财务报表列报概述/?304?第二节资产负债表/?307?第三节利润表/?319?第四节现金流量表/324?

?第五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328?第六节财务报表附注披露/?330?思考题/?332?实务训练题/332?

?

第章?财务报表分析/13?337?第一节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与作用/?337?第二节财务报表分析的程序与基本方法/?338?第三节利用财务比率进行各种能力分析/?340?思考题/?351?实务训练题/351附录:实务训练题参考答案/353参考文献/375!"#$%&'(1

书2

第章1

总论学习目标理解会计的含义、职能、目标;掌握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概念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了解会计规范,即了解会计法规体系的各个构成。

本章重点掌握会计要素的含义。

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在人类社会中,生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们的衣、食、住、行都需要消费一定的物质资料,而要取得这些物质资料,就要进行生产。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一方面要创造财富,另一方面要耗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为了合理地安排劳动时间,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此,就必须建立专门的职能,履行对物质财富生产过程占用、消耗及成果的记录、计算、分析和考核,实现以最少的占用、最小的消耗取得最满意的成果,这一专门职能就是会计。

由上可见,会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在其生存发展中对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占用、消耗的关系和管理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但是,并非人类一有生产实践活动就产生了会计思想和会计行为。在人类生产、生活水平还极端低下、人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产生会计思想和会计行为。“结绳记事”“刻竹为书”“垒石计数”都是最初的会计手段。这些原始的计量方式,适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较好地满足了早期人类3

社会狩猎、捕鱼、采集、牧养、取种、物物交换以及论功行赏的需要。但是,在当时的原始社会里,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没有成为一项专门的工作。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形成特殊的、专门的独立职能,成为专职人员从事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经过会计学家的考证,人类社会只有在奴隶社会的晚期,随着社会剩余产品的增多,在劳动者之外,才出现了一些专门的阶层,他们为生产劳动提供一些辅助工作。在这些专门阶层中,有专门用来记录、报告劳动的过程和结果的人员。这一阶层的出现,标志着会计萌芽的产生。

进入封建社会后,社会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在中国是以皇帝为统治者的高度中央集权的社会体制,整个社会是一个封建大家庭。同一时期的欧洲封建社会,则是以各封建主为中心,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庄园。各庄园主在自己的庄园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样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结构:一种是中央高度集权的社会体制;另一种则是各庄园主相对独立的社会体制。由于社会制度的这种发展,从而产生了两种侧重点不同的会计,即以服务于奴隶主和后来封建王朝的财产记录与保管为主的官厅会计,以及中世纪服务于庄园主的、以最初报告委托与受托责任为目的的庄园会计。这一阶段的会计总体水平较低,不存在专门的记账方法,也不存在统一的货币计价。对财富和经济活动的记录,是通过文字叙述的方式进行的,在这一时期的会计基本上属于单式簿记。而单式簿记对经济活动采取序时流水登记的方法,仅仅起到“账房管家”的作用。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各种商业活动开始活跃起来,商人们在大量的商业交易中,经常发生贷入和借出资金业务,此时,不仅会计知识得到空前普及,而且单式簿记也已很难满足商业经营管理对会计的基本要求。为适应经营管理的需要,较为成熟的复式簿记方法开始产生,并运用于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年,修道士卢卡·帕乔利(1494LucaPa-)出版了《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在这本书中,以“计算与记录样论”为题,系cioli统地介绍了流行在意大利威尼斯一带的复式簿记方法。这标志着会计从单式簿记时期进入到复式簿记时期,成为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股份有限公司这种经营形式的出现,使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投资者和债权人迫切要求公司公开财务报表,政府相应公布了有关法规,会计职业界为此制定了公开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会计原则,于是形成了以提供对外财务信息为主要任务的财务会计。与此同时,催生了服务于社会的职业会计师制度。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会计方法不断创新,会计信息的处理手段从手工操作逐渐向电算化过渡,会计理论也空前繁荣。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证明,会计是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而产生与发展的。经济愈发达,会计愈重要。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生产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因此,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业的分散生产更为重要,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重要。”4

二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各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

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社会经济活动不断革新,生产力不断提高,会计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等也得到了较大发展,逐步由简单的计量与记录行为发展成为以货币单位综合地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并在参与单位经营管理决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会计的作用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具体来说,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

企业会计通过其反映职能,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内的各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比如,对于作为企业所有者的投资者来说,他们为了选择投资对象、衡量投资风险、作出投资决策,不仅需要了解企业包括毛利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趋势方面的信息,也需要了解有关企业经营情况方面的信息及其所处行业的信息;对于作为债权人的银行来说,他们为了选择贷款对象、衡量贷款风险、作出贷款决策,不仅需要了解企业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在内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也需要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及其在同行业所处的地位;对于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的政府部门来说,他们为了制定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配置社会资源,需要从总体掌握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损益情况和现金流转情况,从宏观上把握经济运行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会计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决策的信息,通过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

第二,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经营成果、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现代会计已经渗透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比如,企业会计通过分析和利用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可以全面、系统、总括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情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和分析未来发展前景;可以通过预算的分解和落实,建立起内部经济责任制,从而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晰、考核严格、赏罚分明。总之,会计通过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为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关系、考核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落实企业内部管理责任奠定基础,有助于发挥会计工作在加强企业经5

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三,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企业接受了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就有责任按照其预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接受考核和评价。会计信息有助于评价企业的业绩,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比如,对于作为企业所有者的投资者来说,他们为了了解企业当年年度经营活动成果和当年资产保值和增值情况,需要将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与上年度进行对比,以反映企业的盈利发展趋势;需要将其与同行业进行对比,以反映企业在与同行业竞争时所处的位置,从而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对于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的政府部门来说,他们需要了解企业执行计划的能力,需要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所反映的实际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反映企业完成预算的情况,表明企业执行预算的能力和水平。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会计提供信息。

第二节会计与企业一企业的性质企业是指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如工厂、商店、农场、矿山和运输公司等。

企业首先是一种经济组织,它区别于行政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它不像政府的行政部门,其经费开支主要靠财政拨款;也不像一些社团组织,其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会员的会费和社会的赞助。企业要自负盈亏,用自己的收入弥补自己的支出。

企业是一种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它以营利为目的,讲求经济效益。营利性是企业区别于非企业的一个最根本的标志,凡是不具备这一根本标志的经济组织就不是企业。

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要有自己的资金,要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它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

二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有不同的组织形式,一般可以分为独资型企业、合伙型企业和公司型企业三种。

(一)独资型企业独资型企业也称私人独资企业。它是企业的最简单、最原始的组织形式。企业的全部资产归出资者一人所有,企业的经营也由出资者个人承担,因此,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统一的。独资型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的债务负有无限的清偿责任。这种类型的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小、资金来源有限,适用于生产条件和生产过程比较简单、财产经营规模比较小的生营活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6(二)合伙型企业合伙型企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按照协议共同出资,共同承担企业经营风险,并且对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企业。其最大的特点是,合伙人对债务承担连带无限责任。一旦发生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任何一个合伙人请求清偿全部债务。企业的事务通常由合伙人共同决定,然后委托一个或部分合伙人去执行。合伙型企业由于吸收了其他私人的投资,为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提供了一定条件,因而是一种比私人独资企业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但是,合伙型企业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是权力分散、决策缓慢,筹资也比较困难,并且由于合伙型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要负无限责任,风险也比较大。

(三)公司型企业公司是依据一定的法律程序申请登记设立,并以营利为目的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它有自己独立的财产,独立地承担经济责任,同时享有相应的民事权利。公司具有法人资格,这是区别于非法人企业如独资型企业和合伙型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因此,它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公司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伴随着资本集中的过程而兴起的。这种企业组织形式比较适合规模比较大的生产经营企业。公司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通常将公司分为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两合公司。

无限责任公司1.

它是由两人以上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无限责任的股东所组成的公司企业。无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必须是自然人,一般情况下,公司的股东都有权管理公司的债务。公司的股东不得随意转让股份,如需转让,必须征得其他全体股东的同意。这种公司的股东人数较少,但责任重大,股东的个人风险较大。相应地,其筹资规模十分有限。不适于从事大规模的生产经营活动。

有限责任公司2.

它是由一定数量的股东共同出资组成,股东仅就自己的出资额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限于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和政府。但其股东的数量既有最低下限,也有最高上限。大部分国家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应在人以上、人以下。

250有限责任公司对公司的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不对外公开募集股份,不能发行股票。股东以其出资比例,享受公司权利,承担公司义务。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并享受相应的权益。公司股份的转让有严格的限制,如需转让,应在其他股东同意的条件下方可进行。

股份有限公司3.

它是由一定人数出资设立,全部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的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人数不能少于法律规定人数,大多数国家规定不能少于人。它与有限7

责任公司的重要区别就是,公司的资本总额平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并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向社会筹集资金。同时,公司的股份可以自由转证,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交易、转让,但不能7

退股。股份有限公司彻底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因此,股份有限公司具有筹资便利、风险分散、资本具有充分的流动性等优点。由于股份有限公司资本雄厚,实力强大,所以在发达国家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它适合从事较大规模的生产经营活动。

两合公司4.

它是指既有有限责任股东,又有无限责任股东,有限责任股东对公司的债务仅就自己对公司的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无限责任股东则要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法人企业。两合公司一般由一个以上的无限责任股东和一个以上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组成。公司的资本不划分为等额的股份。无限责任股东代表公司主持业务,有限责任股东仅仅提供资本,分享红利,对于公司的业务一般不加过问。两合公司是介于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限责任公司之间的公司组织形式。实质上是无限责任公司的变种,是一种较早的公司形式,其历史比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都要久远得多。但现代以来,这种公司在世界上已经很少存在了。

在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只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无限责任公司和两合公司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

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一个公司必须发布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这些会计信息需求因企业的规模、是否由公众持股以及管理政策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会计信息的需求可能是由法律规定的,例如,所得税法规要求每个企业的会计系统能够计量该公司应税收入并对公司所得税申报单中每个项目的性质和来源进行解释。证券法律要求股份公司依照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报送证监会,并提供给公众;有些会计信息需求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例如,每个企业需要知道应向每个客户收取的金额和欠每个债权人的金额。

总体来说,会计信息需求来自企业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它们分别是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和内部使用者。

(一)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是与企业具有利益关系的个人和其他企业,但他们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其具体包括:股东1.

公司的股东最关心公司的经营,他们需要评价过去和预测未来。有关年度财务报告是满足这些需要的最重要的手段,季度财务报告、半年度财务报告也是管理部门向股东报告的重要形式。向股东提供这些报告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传统职责,股东借助于财务报告反映的常规信息,获得有关股票交易和股利支付的情况,从而作出决策。

债权人2.

公司债权人对公司的信誉、偿债能力及企业的未来展望是非常关心的。公司的财务报告是这些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债权人需要的有关借贷业务的常规信息,是通过与借款单位的8

会计信息交换得来的。

政府机关3.

政府的许多不同部门需要有关企业的信息。税务机关需要有关公司利润和向国家缴纳税额的信息;社会保障机关需要有关企业缴纳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信息;国有企业还必须向国资委、国家财政、审计机关等部门提供财务报告,以便接受经济监督。

职工4.

作为一个利益集团,职工个人期望定期收到工资和薪金,并同时得到有关企业为个人提供社会保障的各类基金方面的信息和企业的某些综合性的信息,诸如工资平均水平、福利金和利润等。

供应商5.

企业往往有很多的原材料、产成品或可供销售的商品。采取赊销方式的供应商需要了解客户的经营稳定性、信用状况及支付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顾客6.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顾客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外部利益集团。顾客对于信息的需要,包括有关企业及其产品的信息,如价格、性能、企业信誉、企业商业信用方面的政策、可得到的折扣额、支付的到期日及所欠金额等。

其他使用者7.

()信用代理人,这种机构专门公布有关公司信用的信息;1

()工商业协会,这种机构公布某一行业的有关信息,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行业管理;2

()竞争者,他们对于公司的价格政策和获利能力感兴趣;3

()企业组织所在的社区;4

()财务分析家,他们向委托人提出投资建议;5

()关心公司某个方面经济活动的公民等。

6向企业外部的使用者提供的会计信息绝大部分是属于“强制性的”或是“必需的”。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向外界提供的决策性信息是由管理当局提供的,但管理当局并不是提供会计信息的唯一渠道,但外界作决策所依据的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准确性,最后必须而且只能由企业最高管理当局负责。

(二)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一个企业组织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完成职责都需要信息,不论是负责完成全公司目标的最高级管理部门,还是负责完成一项具体目标的某一个经营管理部门都是如此。目前,会计是为大多数企业和组织提供“正式”会计信息的主要信息系统。所谓正式的信息系统,是指其对指定信息的生成和报告负有明确的职责。会计信息系统根据搜集到的全部数据进行加工,将信息报送给企业管理部门;管理部门收到并利用这些信息作出有关决策,管理部门的决策又反过来影响企业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包括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企业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

会计信息内部使用者包括董事会、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副董事长(主CEOCFO9

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财务等)、经营部门经理、分厂经理、分部经理、生产线主管等。

企业内部各部门使用会计信息的具体目标不同,但这些目标的宗旨是一样的,都是旨在帮助企业实现其总体的战略和任务。所有企业都遵守与他们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有关的规则,以确保会计信息的规范性并保护企业的资产,但是关于报告的类型或能产生的会计信息种类并没有什么规则。在决策过程中产生和使用的会计信息往往是多样的。

与外部的信息需要相比,向内部报送的会计信息显然具有较多的“自由性”。因此,设计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会计信息系统,比设计外部报表面临更大的困难。

第三节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对于会计具有哪些职能,人们存在较多的争议,但其基本职能应当概括为两个:核算与监督。

(一)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任何经济实体要进行经济活动,都要求会计提供根据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来的客观、真实、正确、完整、系统的会计信息,这就需要对经济活动信息进行记录、计算、分类、汇总,并且将经济活动的内容转换成会计信息,成为能够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概括并综合反映各单位经济活动状况的会计资料。因此,会计核算是在将经济活动信息转换为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例如长江公司为进行生产活动,派出采购员黄华赴外地签订材料采购合同。采购合同签完后回到财务部门报账,假设共发生差旅费元。首先,会计入员对各项凭证进行审核,5000材料采购合同在执行前不能用货币计量,不能作为报账依据;发生的差旅费可以用货币计量,可以作为报账的依据。根据各项凭证确定是否纳入会计核算系统,通常称为确认。确认的首要条件是能否用货币计量,因此,确认中渗透着计量。其次,对该采购员应报账的差旅费标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会计入员编制凭证作为审核通过的标志,并作为出纳人员付出现金的依据。再次,会计入员和出纳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凭证记账。会计入员编制作为审核通过的凭证以及据此记账,称为记录。最后,根据记账的结果编制报表,即将减少的现金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将增加的差旅费反映在利润表中。编制报表以及其他资料的会计工作,称为报告。

会计核算的特点如下: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1.

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人们不可能单凭观察和记忆掌握经济活动的全面情况,也不可能简单地将不同类别的经济业务加以计量、汇总,只有通过按一定的会计程序和规则进行加工处理后生成的以价值量表现的会计数据,才能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结果。因此,虽然会计可以采用三种量度(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劳动量度)从数量上反映经济活动,但是在商10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的原则决定了人们主要利用货币计量,通过价值量的核算来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和结果。所以,会计核算是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是以货币量度为主,将实物量度及劳动量度作为辅助量度。例如,宏飞公司生产帐篷、沙滩椅需要布料、铝材、钢材,需要工人的劳动将这些原材料加工、装配成产品。会计入员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各种不同形式的原材料转换成统一的货币形式,将工人的劳动耗费、劳动时间通过工资形式也转换成货币表现形式,于是,原材料消耗和工人的劳动耗费统一用货币表现为产品的成本(价值形态),而实物量度(个、件、尺度、重量)和劳动量度(工作时数)等则成为辅助量度。这样整个会计系统统一通过价值形态的会计信息进行传递,实物量度、劳动量度则不在会计系统中显示,只是在需要诠释会计信息时帮助人们理解会计信息的含义。

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2.

会计核算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是会计资料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的保证。会计核算的完整性,是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对所有应该核算的会计对象都要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不能有任何遗漏;会计核算的连续性,是指对会计对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要连续进行,对经济活动连续进行产生的信息转换不能有任何中断;会计核算的系统性,是指要采用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保证所提供的会计数据资料能够成为一个有序的、整体的会计信息系统,从而可以揭示客观经济活动的规律性。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是在数量反映的基础上的另一重要特征。

例如,长江公司从成立之时就需要对公司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公司管理者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在时间上需要对从成立之日到终止时的所有经济活动都进行核算,按照我国的会计法规,会计核算要在平时连续核算的基础上按照会计年度编制财务报告并且对外进行报告;在空间上要对属于公司权益范围内的所有经济活动都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在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3.

中、事后核算的同时,还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一般来说,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信息进行事后的确认、记录、核算、分析,经过加工处理后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料,反映经济活动的现实状况及历史状况,这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经营管理需要加强预见性。为此,会计要在事后、事中核算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事前核算,分析和预测经济前景,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更多的经济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例如,宏飞公司与其他公司一样,每年都需要在月左右编制第二年的11财务预算,根据公司历史资料和宏观的、行业的发展状况预测未来一年的销售收入、费用、利润等财务会计指标。

(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项基本职能。

1.

任何经济活动都要有既定的目的,并按一定的要求来运行。会计监督就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长江公司的销售人员李丽到外地去签订一份销售合同,回来到会计入员处报销差旅费,带11回来的是一些住宿、交通和餐饮业的发票、单据。会计入员首先要审核其带回的各种单据凭证的合法性,根据合法的单据凭证进行判断,将能够用货币计量的差旅费转换为会计信息纳入会计核算系统,而那些不合法的单据或者不能用货币计量的其他信息就不允许纳入会计核算系统,这个过程就是确认;在对差旅费进行确认以后,按照会计特有的方法对差旅费进行记录,经过审核,同意报销的金额与李丽提交的发票单据的金额可能不一致,将报销后的现金发给李丽,或者打到她的卡中;然后定期根据记录的结果对费用进行加工处理、编制报告;从确认到报告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审核。会计入员通过对原始单据和凭证的审核来判断该项经济活动是否存在、是否真实,审核销售人员发生的差旅费数量是否符合报销标准、是否符合预算的要求,这些都是会计监督的内容。

会计监督主要也是通过价值指标进行的。

2.

会计核算通过价值指标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结果,会计监督的主要依据就是这些价值指标。为了便于监督,有时还需要事先制定一些可供检查、分析之用的价值指标,以便监督和控制有关经济活动,避免出现较大的偏差。由于企业等单位进行的经济活动,同时都伴随着价值运动,表现为价值量的增减和价值形态的转化,而会计核算又是完整、持续、系统的,因此与其他各种监督相比,会计监督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监督,可以通过价值指标全面、及时、有效地控制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会计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后监督、事中监督及事前监督。会计的事后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以及相应的核算资料进行审查、分析,以便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理、有效地进行,一般只能在会计期间结束以后进行;事中监督是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及取得的核算资料进行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以此纠正经济活动进程中的偏差及失误,促使有关部门合理组织经济活动,使其按照预定的目的及规定的要求进行,发挥事中控制经济活动进程的作用;事前监督是在经济活动开始前进行的监督,即审查未来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法令、政策的规定,是否符合商品经济规律的要求,在经济上是否可行,是否符合相关法规,避免产生经营风险。

会计监督的依据有合法性及合理性。

3.

合法性的依据是国家颁布的法令、法规;合理性的依据是客观经济规律及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会计监督的目的就是保证企业会计目标的顺利实现。

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提供可靠的资料作为会计监督的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

第四节会计对象在学习会计的过程中,我们首先了解了会计的本质和职能,然后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会12计的对象,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本书以营利组织(企业)为原型来说明会计对象。

任何一个企业要进行经济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如货币资金、材料、产品或商品、设备、房屋等。这些物质基础虽然具有不同的形态,但它们均具有以下特点:为企业所1.

拥有或控制;能够用货币表现;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流入。在会计学中,凡是2.3.

具备上述特点的物质基础都称为资产。

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总是由某一投资者投入一定量的资本形成的。投资者以一定的方式对企业投资后,对企业的要求权是不一样的。有的投资者对企业投资后,仅要求企业按期偿还本金,并按照规定的利息率偿还利息。对于这类投资者,会计上称为债权人。债权人通常以借款、应收款的形式对企业进行投资。债权人对企业的投资形式不同,但均具有以下特点:能够用货币计量;需要企业以债权人能够接受的资产或劳务偿还;是企业由于过去的交1.2.3.

易而承担的现时偿债义务。会计学中将具备上述特点的债权人投资称为负债。有的投资者对企业投资后,要求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并按投资比例获取一定的报酬。对于这类投资者,会计上称为所有者(或者股东)。所有者通常以投入货币、设备、材料等资产的形式对企业进行投资。所有者对企业的投资表现为如下特点:不要求偿还,企业可在存续期间内长期使1.

用;要求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按投资比例承担风险;分享剩余利润及资产;能够用货2.3.4.5.

币计量。会计学中将具备上述特点的所有者投资称为所有者权益(或者股东权益)。

企业通过所有者和债权人的投资获得各种形式的资产,其目的是通过经济活动获取盈利,也就是通过为满足社会需求提供商品或劳务来达到盈利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提供商品或劳务的目的必然是获得一定量的经济利益流入。会计上将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由于进行经营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称为收入,如销售商品取得销售收入,提供劳务取得营业收入等。企业为取得一定数量的收入,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如为销售商品发生的销售人员工资,设备、房屋的损耗,材料的耗费。也就是说,要获得一定量的经济利益流入,总是要有相应的经济利益流出或耗费。会计上将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利益流出或耗费称为费用。费用是为取得收入所付出的代价,是需要从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耗费。不论是经济利益流入还是经济利益流出,都必须能够用货币计量。

会计从产生开始,就具备了记录、计量所得及耗费,评价得失的功能。所得和耗费分别为收入和费用,收入与费用相比较的结果就是经济活动的财务成果,收入大于费用的余额,会计上称为利润;反之,称为亏损。如果实现利润,所有者将要求分享利润,即利润分配。其分配的形式主要是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作为投资者投资的增值留在企业,故称为留存收益。如果出现亏损,所有者应按照投资比例承担亏损造成的损失,并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弥补,以保证经济活动在原有的规模上进行,即亏损弥补。由于收入和费用都能够用货币计量,由此计量的利润及利润分配、亏损及亏损弥补也能够以货币表现。

上述企业的经济活动都能够以货币表现,构成企业的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基层单位组织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状况从价值量上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主要功能。根据会计对象的特点,将其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亏损)等要素。

13各类要素特点不同,但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货币表现。

图会计对象1-1第五节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根据交易或事项对于可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分类或概括。如前所述,企业的经济活动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一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一)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可以具有实物形态,如房屋、机器设备、现金、商品、材料等,也可以不具备实物形态,如以债权形态出现的各种应收款项,以特殊权利形态出现的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资产按其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一般)是指不符合流动资产定义的资产,或者是超过一年变现、耗用的资产,通常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其他财产。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综上所述,资产的特征是很明显的。首先,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拥有是指拥有产权(所有权),控制是指虽然没有产权,但有支配使用权,如从银行取得借款存在自己的账户上,应该列入本企业的资产。其次,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的形态各异,14但都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再次,资产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未来的交易可能形成的资产不能加以确认。最后,它必须能以货币计量,不能确认和计量其价值的不能作为资产。

(二)负债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它又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预提费用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综上所述,负债的特征表现为:第一,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是实实在在的偿还义务,潜在的义务不能确认为负债。第二,偿还义务的履行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企业投资者对企业投入的资本以及在经营中形成的留存收益。投入资本就是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留存收益则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积累的资本增值额,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综上所述,所有者权益的特征表现为:第一,所有者仅对企业的净资产享有所有权,净资产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第二,所有者权益不是一个独立的要素,其非独立性表现在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认、计量需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

“权益”一词作为会计学的概念,源于西方。权益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它包括债权人权益和投资者提供的以投资方式形成的所有者权益。广义的权益分为负债(债权人的权益)和所有者权益。狭义的权益是指“资产或资产股权超过一切债务的净值”,这里的权益特指所有权净值,即所有者权益。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虽然都是资产的来源,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负债是一项债务责任,只有通过偿还才能取消,或者用新的负债来代替旧的负债。负债反映的是企业作为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形成企业的债务资本。所有者权益反映的则是产权关系,即企业净资产归谁所有,形成的是永久性资本。

二收入、费用与利润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盈利就是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取得利润,是收入与相应费用进行比较,收入大于费用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数量上的关系是:利润收入费用。在会计学中,收入与费用是围=-绕着利润产生的相互关联的两个概念,企业要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得到收入,而支付费用的目的就是取得收入。

15(一)收入收入是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是一个特定的会计概念,不是所有的经济利益流入都是收入,它是与费用相对应的概念。企业取得收入意味着,或者增加了资产,或者减少了负债,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不论是增加资产,还是减少负债,都表明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由于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形成利润,利润分配后最终会增加所有者权益。对企业来说,收入是补偿费用、取得盈利的源泉,是企业经营活动取得的经营成果。企业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

收入的特征表现为:首先,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偶然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只能形成利得,不是这里所讲的收入。其次,形成经济利益的流入,也就是说日常活动能够形成企业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如果形成的只是名义上的经济利益,就不能确认为收入。最后,收入的形成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但这里的所有者权益增加不是由投资者的投资形成,而是由利润形成的。

(二)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是一个特定的会计概念,不是所有的经济利益流出都是费用,它是与收入相对应的概念,也可以说是企业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费用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其本质是资产的转化形式,是企业资产的耗费。费用的特征表现为:首先,费用是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一种代价,因此费用的确认应与收入进行配比确定,配比的方式有直接配比和间接配比两种。其次,费用表现为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或者说是企业收入的一种扣除。

再次,费用是补偿尺度,即从收入中分出多少来补充经营耗费,保证经营按原有规模进行。最后,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三)利润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相比较的结果就是利润(如果是负数就是亏损)。也可以说利润是一个特定的会计概念,是通过会计方法计算出来的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是收入与费用相抵后的盈余,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要素,其计量需要依靠收入和费用。由此可见,收入、费用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主要因素。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以现金或者应收账款的形式,从客户处获得收入,会引起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当然也会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企业为了获得收入就需要支付费用,费用都必须由收入来补偿,所以会导致收入的减少。费用与资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将经营过程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来看,一切费用都可以视为一瞬间的资产,而取得资产也是为了获得收入,一旦资产投入使用,就从资产形态一次或者多次转变为费用形态。利润可以理解为企业净资产的增加额,亦即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相应地,收入的实现最终增加所有者权益,费用的发生最终减少所有者权益。

16表会计六要素1-1资产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带来经济利益由企业拥有或控制资源资产++→负债表负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现时义务义务++→相关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日常活动产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无关经济利益总收入++→流入利润表日常活动产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所有者分配无关经济利益总费用++→相关流出利润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

收入与利得:收入强调日常所得,且与所有者投入无关,是总流入。利得不同于收入,利得是净流入,利得可能计入所有者权益,可能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支出),也可能影响营业利润。

第六节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的含义会计等式也称为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方程式,是指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会计对象可概括为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会计要素,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都是资金运动的一个具体过程,每个资金运动过程都必然涉及相应的会计要素,从而使全部资金运动所涉及的会计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会计要素之间的这种内在关系可以通过数学表达式予以插述,这种表达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就叫会计等式。

(一)基本会计等式众所周知,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一方面,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这些资产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另一方面,这些资产要么源于债权人,从而形成企业的负债;要么源于投资者,从而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由此可见,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实际上是同一价值运动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来龙”,一个是“去脉”。因此,这两方面之间必然存在着恒等关系,也就是说,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对应着相同数额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而一定数额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也必然对应着相同数额的资产。这一恒等关系用公式表示出来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存量会计等式,既表明某一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项资产,同时也表明了这些资产的归属关系。会计等式是17设置账户、复式记账以及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二)经济业务的发生对基本会计等式的影响经济业务的类型1.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各种经济业务。这些经济业务的发生对相关会计要素产生影响,但是,却不会破坏上述等式的恒等关系。

()经济业务的发生,导致资产项目此增彼减,但增减金额相等,故等式保持平衡。

1()经济业务的发生,导致负债项目此增彼减,但增减金额相等,故等式保持平衡。

2()经济业务的发生,导致所有者权益项目此增彼减,但增减金额相等,故等式保持平衡。

3()经济业务的发生,导致负债项目增加,而所有者权益项目减少,但增减金额相等,故等4

式保持平衡。

()经济业务的发生,导致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而负债项目减少,但增减金额相等,故等5

式保持平衡。

()经济业务的发生,导致资产项目增加,而同时负债项目亦增加相同金额,故等式保持6

平衡。

()经济业务的发生,导致资产项目增加,而同时所有者权益项目亦增加相同金额,故等7

式保持平衡。

()经济业务的发生,导致资产项目减少,而同时负债项目亦减少相同金额,故等式保持8

平衡。

()经济业务的发生,导致资产项目减少,而同时负债项目亦减少相同金额,故等式保持9

平衡。

各类经济业务对基本会计等式的影响2.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可能仅涉及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中的一方,也可能涉及双1

方,但无论如何,结果一定是基本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保持不变。

()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如果仅涉及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中的一方,则既不会影响2

到双方的恒等关系,也不会使双方的总额发生变动。

()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如果涉及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中的双方,则虽然会影响到3

双方的恒等关系,但会使双方的总额发生同增或同减的变动。

(三)动态会计等式企业的目标是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收入,实现盈利。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同时,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将一定期间的收入与费用相比较,收入大于费用的差额为利润。反之,收入小于费用的差额为亏损。因此,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也称为第二会计等式、增量会计等式,反映了企业某一时期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恒等关系,表明了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所取得的经营成果,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

18(四)扩展的会计等式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必然影响所有者权益,即企业获得的利润将使所有者权益增加,资产也会随之增加;企业发生亏损将使所有者权益减少,资产也会随之减少。因此,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收入、费用、利润后,则基本会计等式就会演变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我们将这一等式称为扩展的会计等式。下面,我们来考察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对该等式的影响:企业收入的取得,或者表现为资产要素和收入要素同时、同等金额的增加,或者表现为1.

收入要素的增加和负债要素同等金额的减少,结果,等式仍然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