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9.2
22.02万字 0.1万次阅读 0.3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第三章 2023-10-25 13:45:26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
    作品总数
  • 22.02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3章
简介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系“汤显祖研究书系”之一。内容上,作者从汤显祖生平概述、创作思想、诗歌成就、“临川四梦”的研究分析等多角度,围绕汤显祖的个人经历与文学创作谋篇布局,展现了一位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丰满形象。全书旁征博引,大量的作品原文分析和对比研究使读者真实地感受到了汤显祖的创作风格及文艺思想,使得原本晦涩的古代戏剧以生动有趣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每部戏剧的主人公在作者详尽的分析下,栩栩如生。该书稿集学术性、故事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可读性很强。

第一章

TANGXIANZUYULINCHUANSIMENG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汤显祖与“临川四梦”/邹自振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6.10(汤显祖研究书系)ISBN978-7-5493-4694-3Ⅰ.①汤…Ⅱ.①邹…Ⅲ.①汤显祖(1550—1616)—人物研究②汤显祖(1550—1616)—戏剧文学评论Ⅳ.①K825.6②I207.37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221956号出版发行江西高校出版社策划编辑邱建国责任编辑邱建国曾文英装帧设计王瑞英邓家珏排版制作邓娟娟责任印制姚平社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总编室电话(0791)88504319销售电话(0791)88517295网址www.juacp.com印刷长沙超峰印刷有限公司经销全国新华书店开本700mm×1000mm1/16印张25字数340千字版次2016年10月第1版2016年10月第1次印刷书号ISBN978-7-5493-4694-3定价56.00元赣版权登字-07-2016-689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图书若有印装问题,请随时向本社印制部(0791-88513257)退换作者简介邹自振,福建福州人。闽江学院中文系教授,福建省高等学汤

校教学名师,福建省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82年起从显祖

与事高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以汤显祖研究、《红楼梦》研究成绩﹃临

卓著。著有《汤显祖综论》《汤显祖与玉茗四梦》《临川才子论集》川四

梦《红楼梦发凡》等学术著作十余部,主编《汤显祖戏曲全集》评注﹄本(共五册)等。在《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汤显祖研究书系ASeriesofStudiesonTangXianzu《汤显祖与“临川四梦”》(邹自振著)TangXianzuandHisDramaticWorksbyZouZizhen《汤显祖与罗汝芳》(罗伽禄著)TangXianzuandLuoRufangbyLuoJialu《汤显祖与蒋士铨》(徐国华著)TangXianzuandJiangShiquanByXuGuohua《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张玲付瑛瑛著)TangXianzuandShakespearebyZhangLingandFuYingying序

汤显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一百名国际文化名人之一,中国明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戏曲家。今年是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全国举行了各类盛大的纪念活动。有如此之多的专家学者在研究汤显祖汤显

的著作,有如此之多的群众在纪念这位作家,这个事实足以证明汤显祖祖与

﹃的艺术生命是永恒的。临川

20世纪以来,汤显祖研究已经名副其实地形成了“汤学”。在20世纪四梦

﹄上半叶,汤显祖研究较多地继承了明清以来考辨本事、制曲度曲、曲辞鉴赏的传统,研究者为少数曲学专家和文学史家。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70年代后期以来,汤显祖研究逐步深入和发展,论文和著作的数量大批涌现。

目前,在国内,出版、发行汤显祖研究论文与专著数量有增无减。参加汤显祖研究的人员已经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梯队,研究的范围和视角也有了新的拓展,包括汤显祖的生平、剧本的蓝本探讨、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的评估、艺术形式和演出情况等诸多方面,并开始从哲学、历史、美学等新的角度对汤显祖进行研究。

在国外,对汤显祖的研究早在20世纪初叶即已开始。200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关注汤显祖戏剧研究,尤其是20世纪末在国外上演的若干不同版本的《牡丹亭》,引起了国外人士对汤显祖戏剧的浓Ⅰ

厚兴趣。目前,汤显祖戏剧已经通过报纸、网络、电影、演出、小说等大众传播的方式以及学术研究活动进入海外普通大众和学术界的视野。以英语国家的研究成果为例,2000年以来,已发表的相关论文至少百余篇,专著若干部。

因此,可以预见,在21世纪,汤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显学是情理中的事情。同时,汤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必定会有新的拓展。这也是“汤显祖研究书系”的编撰宗旨。该丛书的作者是一个典型的老中青组合。邹自振、罗伽禄、徐国华、张玲和付瑛瑛几位学者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对汤显祖的作品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他们的研究既有学习以往研究成果的深厚基础,又体现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阐释;既有中国学者的传统定向思维,又有西方学者的现代方法论。这几位作者虽然年龄和专业领域不尽相同,但为了完成这套丛书,他们经常相互交流切磋,形成合力。因此,这套丛书中的每一本都有各自的特色,合在一起又形成一个较能全面反映汤显祖作品风貌的整体。

我们很欣慰地看到这套丛书为汤显祖研究做出了一份新的贡献。同时,我们应该感谢江西高校出版社高瞻远瞩的文化眼光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让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汤显祖研究在学界引起更大的重视,汤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汤显祖的作品作为世界文化宝库的绚丽明珠而世代相传下去。

2016年8月5日(汪榕培教授系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戏曲学会汤显祖研究分会副会长)Ⅱ

前言今年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为了让两位东西方戏剧大师形成隔空对话的格局,汤显祖家乡的江西高校出版社隆重推出“汤显祖研究书系”。本人忝列主编一职,深感荣幸,也觉惶恐。

汤显

现将这套书系今年出版的四册,逐一简介如下。祖与

﹃临

川一、《汤显祖与“临川四梦”》四梦

﹄邹自振教授著。本书先是分“少善属文科考受挫”“坎坷仕途徐闻遂昌”“弃官归里蹭蹬穷老”三个阶段,勾勒了汤显祖六十七年的人生历程,再是介绍了汤显祖的人生哲学、文艺思想与诗文创作,并在此基础上,分章叙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至于“临川四梦”的因袭与创新、启迪与影响,也在本书中得以系统展现。在“余论”中,作者对汤显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做了回顾与展望。

该书章节布局全面而丰满,文笔流畅,图文并茂,对传主汤显祖及其“四梦”的解说与评议,内容通俗而不肤浅,简约而不残缺,于剖析文学戏曲之中揭示汤翁思想深度,既融汇诸家成果,更有自我的研究心得。希望此书成为社会各界认知汤显祖的可靠津梁。

Ⅲ二、《汤显祖与罗汝芳》对汤显祖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三个人:罗汝芳、达观和李贽。汤显祖对李贽深表赞赏与向往,也受到李氏一定程度的启迪,他的佛、道思想更有达观和尚影响的成分,但他的心学思想却主要启蒙于恩师罗汝芳。

《汤显祖与罗汝芳》一书,以罗汝芳从姑山办学、汤显祖从姑山求学、“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情之大窦”与“赤子之心”、“空宵为梦罗夫子”等五章的篇幅,论述了罗汝芳与汤显祖的师生交谊,罗汝芳心学思想对汤显祖为人、从政乃至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本书作者罗伽禄研究员是罗汝芳的同乡后学,曾参与方祖猷先生主持的《罗汝芳集》整理工作,并于2009年出版《一代思想大师罗汝芳》(江西高校出版社)。本书以清新流畅的文字,将汤显祖、罗汝芳置于明代社会历史,尤其是晚明思想文化背景下做了全面梳理与剖析,填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

三、《汤显祖与蒋士铨》汤显祖戏曲创作与戏曲理论影响深远,师法于他的“玉茗堂派”戏曲家,在明代有吴炳、孟称舜,清代则有洪昇、蒋士铨等。以诗歌、戏曲成就而言,在清代文学史上蒋士铨为绝无仅有的一家。从戏曲创作看,汤显祖与蒋士铨是江西戏曲史上的璀璨双星。蒋士铨的传奇剧《临川梦》,将汤显祖的一生事迹搬上舞台,并插入为《牡丹亭》“断肠而死”的娄江女子的故事,剧本还让“临川四梦”的主要人物粉墨登场,现身说法,可谓独创。

《汤显祖与蒋士铨》一书,对汤、蒋二人的人格风范进行比较,对汤氏“至情”观与蒋氏“正情”观加以区分,对“玉茗堂四梦”与《红雪楼十二种曲》条分缕析,对他们的江右文化意识与情结做了分析,还对二位文学评点家所标显的“玉茗风骨”和“藏园才情”做了令人信服的解说。

本书作者徐国华博士师承华东师大名师齐森华教授,他的学位论文Ⅳ

《蒋士铨研究》于2010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如齐森华先生所云,该论著“有助于深化明清戏曲史的研究,足见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对于文学史的研究而言,既互相依存,又相得益彰”。对于“更上一层楼”的新著《汤显祖与蒋士铨》,亦可作如是观。

四、《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日本学者青本正儿虽是第一个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的人,但并未展开具体论述。我国最早将汤、莎做平行研究的学者,是《汤显祖全集》的校笺者徐朔方先生,他在《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一文中对汤显祖戏曲与莎士比亚戏剧进行了开拓性的比较研究。西方最早就汤、莎比较展开详细论述的是美国汉学家伯奇(CyrilBirch)于1984年撰写的《〈冬汤显

祖天的故事〉与〈牡丹亭〉》。2016年对于这一课题而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与﹃

临历史机遇。川四

张玲、付瑛瑛合著的《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一书,涉及汤、莎总体比梦﹄

较,汤、莎戏剧的海外传播,汤、莎戏剧中的人物形象,英语国家的汤显祖研究和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汤、莎剧演出比较,汤、莎剧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比较,汤、莎剧的神话比较,汤、莎剧的梦境比较以及汤、莎剧的改编比较等。

张、付二人是著名的中国典籍翻译家、《汤显祖戏剧全集》(英文版)主编汪榕培教授的博士。张玲不仅参与翻译《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还担任《汤显祖戏剧全集》(英文版)第二主编。她的博士论文《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于2013年出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作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她与付瑛瑛博士合作的这本新著,既有中国学者的传统定向思维,又有西方学者的现代方法论,相信该书的问世将成为汤、莎比较研究的一朵奇葩。

Ⅴ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代大家,汤显祖除了五部剧作(包括未完成的《紫箫记》)外,还留下了蔚为大观的十卷文集和十八卷诗集。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只将汤显祖和戏曲画上等号,而忽视了作为文学家的汤显祖。

即便是他的戏曲作品,大众的认知基本上仅限于《牡丹亭》。从这个角度来说,眼下这一波“汤显祖热”,或许能够成为我们对这位文学巨匠认识的新起点,而“汤显祖研究书系”和其他汤学论著的陆续出版,势必将汤显祖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本世纪的汤显祖研究肇始于2000年。此年8月,汪榕培先生在他任院长的大连外国语学院主持召开了纪念汤显祖诞辰四百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出版了由周育德、邹元江主编的论文集《汤显祖新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并直接促成了中国汤显祖研究会的成立。

在此我们衷心感谢汪榕培先生欣然为本书系作序,并希冀汤显祖研究早日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汤显祖的作品作为世界文化宝库的绚丽明珠而世代相传。

2016年8月8日Ⅵ

001序/汪榕培/Ⅰ目

前言/邹自振/Ⅲ录绪论/001第一章汤显祖生平述略/007第一节少善属文科考受挫/009第二节坎坷仕途徐闻遂昌/023第三节弃官归里蹭蹬穷老/039汤显

祖与

﹃临

第二章汤显祖思想与诗文创作/051川四

第一节汤显祖的人生哲学与文艺思想/053梦﹄

第二节汤显祖的诗歌创作/067第三节汤显祖的散文创作/091第三章“临川四梦”之一:《紫钗记》/109第一节《紫钗记》剧情梗概/111第二节《怨撒金钱》出注评/119第三节《紫钗记》论:希望的春天之梦/129第四章“临川四梦”之二:《牡丹亭》/141第一节《牡丹亭》剧情梗概/143第二节《惊梦》《寻梦》出注评/151第三节《牡丹亭》论:炽热的仲夏夜之梦/173001第五章“临川四梦”之三:《南柯记》/185第一节《南柯记》剧情梗概/187第二节《风谣》出注评/195第三节《南柯记》论:失落的霜秋之梦/201第六章“临川四梦”之四:《邯郸记》/213第一节《邯郸记》剧情梗概/215第二节《度世》《生寤》出注评/221第三节《邯郸记》论:绝望的寒冬之梦/245第七章“临川四梦”的因袭与创新/257第一节元人杂剧与汤显祖剧作/259第二节志怪传奇与汤显祖剧作/275第三节陆王心学与汤显祖剧作/291第八章“临川四梦”的启迪与影响/305第一节“临川四梦”与“南洪北孔”/307第二节从“临川四梦”到《红楼梦》/321第三节“临川四梦”的承继、改编与演出/335余论:汤显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355附录:汤显祖生平创作年表/372主要参考文献/385后记/387002绪论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在1916年出版的《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写道:“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之逝世一年而卒(按:实①

为同一年)。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奇也。”当伦敦的寰球戏院正在汤显

上演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时,东方庙会的中国舞祖与

﹃台则在演出汤显祖的《牡丹亭》。汤、莎二人是同时出现在东西方的两颗临川

最耀眼的艺术明星。四梦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又号清远道人,出生于临川(今江西抚州市)城东文昌里的一户书香之家。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而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籍、墨、兵、神经、怪牒诸书”②。他不但爱读“非圣”之书,更广交“义气”之士,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铸就了正直刚强、不肯趋炎附势的高尚品格。青年时代,汤显祖因不肯接受首辅张居正的拉拢而两次落第,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三十四岁时,即张居正死后次年,才中进士。但他仍不肯趋附新任首辅申时行,故仅能在南京任太常博士之类的①[日]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王古鲁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第230页。

②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见毛效同编《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1页。

001闲官。在职期间,与东林党人邹元标、顾宪成等交往甚密。

明王朝进入汤显祖所生活的嘉靖、万历年间,已是千疮百孔、腐朽不堪。万历十六年(1588),南京在连遭饥荒之后,又发生大疫,汤显祖目睹朝廷的救灾大员受地方官贿赂反而得到升迁的事实,便于万历十九年(1591)毅然上疏,抨击朝政,弹劾权臣。这篇震惊朝野的《论辅臣科臣疏》,使汤显祖遭到严重的政治迫害,他被谪贬广东徐闻县典史。一年后移任浙江遂昌知县。在任期间,他清廉俭朴,体恤民情,下乡劝农,兴办书院,抑制豪强,平反冤狱,驱除虎患,除夕放囚徒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些局部政治改革的成功,使汤显祖相信用“瞑眩之药”便能够医治明王朝的痼疾。然而事与愿违,他在遂昌五年,虽然政绩斐然,百姓拥戴,却受到上级官吏的欺陷和地方势力的反对。黑暗的现实既堵塞了他施展个人抱负的道路,也浇灭了他依赖明君贤相匡正天下的政治热情。万历二十六年(1598),他决计向吏部告归,回到老家临川玉茗堂寓所。就在这一年,他完成了代表作《牡丹亭》,接着又完成了《南柯记》(1600)、《邯郸记》(1601),加之早期的《紫钗记》(1587),汤显祖以“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四梦”)构成一幅明末社会的现实图景。既然仕途不通,政治抱负无法实现,那就把批判与理想诉诸笔端,通过作品去反映时代,反映他全部的爱与恨。

在中国文化史上,汤显祖是最富有哲学气质的文学家之一。他十三岁即师事泰州学派王艮的三传弟子罗汝芳,后来又非常敬仰被封建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思想家李贽和名僧紫柏禅师(达观),并提出了著名的“情至说”,与封建的“理”的教义相对立。这种先进的哲学观点,同复杂的政治斗争历程和丰富的社会经验融汇在一起,为他的创作活动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汤显祖一生共作传奇五种。《紫箫记》为未完成的处女作,在其未仕之前(1577)与友人谢九紫、吴拾芝、曾粤祥等临川才子合写于故乡。《紫002箫记》的主题仍未脱“才子佳人”之俗套,基本上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矛盾。

此时汤显祖还未涉足官场,怀抱一腔用世壮志,出世思想还未呈现。至于作品中出现的“侠”的观念,乃是其后来在创作中反映正义与邪恶斗争的一个基础。“临川四梦”的基调与特色,均能在《紫箫记》中找到雏形。

十年后,汤显祖在南京任上对《紫箫记》进行彻底改写,易名为《紫钗记》。《紫钗记》较好地继承了唐人蒋防传奇小说《霍小玉传》的现实主义精神,也体现了汤显祖的“情至观”,鞭挞了封建权贵,歌颂了理想的爱情。剧本除了对霍小玉和李益的坚贞爱情进行了极为动人的描绘外,较之《紫箫记》,特别增加了卢太尉这一人物。对卢太尉专横跋扈的揭露,显然反映了汤显祖的个人经历。

在“临川四梦”中,作者自己最为得意、在社会上影响最大,并奠定汤汤显

显祖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是《牡丹亭》。《牡丹亭》以五十五出的祖与

﹃篇幅,演出了生死梦幻的奇情异彩———“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全临川

四剧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和幻想中的喜剧,深刻地揭露梦﹄

了封建礼教的残酷,表现了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冲决礼教罗网的决心,歌颂了他们为追求理想的婚姻所做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可以说,《牡丹亭》这部悲喜剧,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透露了要求个性解放的较早信息。

《南柯记》取材于唐人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这部作品反映了汤显祖戏曲创作的一个大转变,同时也是其对现实社会进行深入思考的表现。在剧中,他一方面通过淳于棼居官南柯,严于律己,勤于政事,将南柯一郡治理得物阜民丰、世风淳厚的事迹,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其中;一方面通过淳于棼的宦海浮沉,真实地反映了明朝中晚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特别是对于封建君臣之间所存在的尖锐矛盾,揭露至深。

《邯郸记》系由唐人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其创作意图在于批判时政,揭露和讽刺上层统治者的卑鄙无耻。卢生不像《南柯记》中的003淳于棼,他毫无匡时济世之志,只是一心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地位越高就越加腐败,这正是对当政权臣的写照。剧中写卢生梦醒之后,求仙证道,宁肯在天门清扫落花,也不愿在人间过那种争名夺利的龌龊生活,是大有深意的。这明显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极端厌恶。

《南柯记》《邯郸记》均是寓言性的讽世剧。它显然是汤显祖在经历了宦海风波后看破世情,理想幻灭后,欲在佛、老思想中求得解脱的虚无思想的反映。汤显祖的“四梦”所系莫非一“情”:如果说《紫钗记》和《牡丹亭》是对“善情”的歌颂;《邯郸记》则是对“恶情“的批判;《南柯记》又别具一格,揭示了“善情”如何被“恶情”所吞噬。汤显祖那种在《牡丹亭》里充满喜剧氛围,饱含对一个春天新时代到来的自由期望和憧憬的呼唤已不复存在。

“后二梦”对晚明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在广度和深度上,确实比《牡丹亭》进了一层,可是,它们反封建主义的精神力量,却无法与《牡丹亭》媲美。

汤显祖在文学思想上与同时代的徐渭、李贽和袁宏道等人相近,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提倡抒写性灵,强调“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耳伯麻姑游诗序》)。他一生写了二千二百多首诗歌、六百多篇散文,颇多佳作,特别是《感事》《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闻罢内操喜而敬赋》等政论诗文,把矛头直指封建皇帝,其大胆和尖锐,为同时代诗文所罕见。

在戏曲批评和表演、导演理论上,汤显祖也有重要建树。他通过大量书札和对《西厢记》《焚香记》《红梅记》等剧作的眉批和总评,发表了对戏曲创作的新见解。他认为作品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不要单纯强调曲牌格律而削足适履,“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辞俊音可用。

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①。他和以沈璟为首的偏重形式格律的吴江派进行了顽强的论争。

①汤显祖:《答吕姜山》,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302页。

004他自己也勤于艺术实践,“为情作使,劬于伎剧”①,“自踏新词教歌舞”②,“自掐檀痕教小伶”③,同临川一带上千名演唱宜黄腔的戏曲艺人保持着广泛的联系。作于万历三十年(1602)的《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是我国古典戏曲导演学的拓荒之作。汤显祖堪称中国古典戏曲导演学的拓荒者。

汤显祖的戏曲作品和戏剧活动影响深远。师法于他的“玉茗堂派”戏曲家,在明代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清代则有洪昇、张坚和蒋士铨等。直到今天,“四梦”里的许多精彩片断还保留在京剧、昆剧和地方戏舞台上。

汤显祖戏曲是我国乃至世界戏曲史上的杰作。四百年来,汤显祖研究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自2001年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汤显

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汤显祖戏曲作为昆曲的代祖与

﹃表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汤学研究业已临川

四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梦﹄

①汤显祖:《续栖贤莲社求友文》,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221页。

②汤显祖:《寄嘉兴马乐二丈兼怀陆五台太宰》,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67页。

③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二首》,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791页。

005第

一章

汤显

祖与

﹃临

汤川四

梦显﹄祖

生平

述略

第一节少善属文科考受挫一、星临文昌“翠幕管弦三市晚,画堂烟雨五峰秋。”①②

“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汤显

临川是江西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当代著名学者钱仲联在《临川才祖与

﹃子论集》的“序”中说:临川

四梦

﹄临川市,江西一名城也。昔王羲之、谢灵运、颜真卿先后为之守,拟岘之台,清风之阁,五峰之堂,胜迹流传。祝穆称“其俗风流儒雅,乐读书而好文词”。人杰地灵,天水以还,文化传统,绵延千祀。③仅宋元两代,临川及周边县域就出现了乐史、李觏、晏殊父子、王安①曾巩:《送抚州钱郎中》,见陈杏珍、晁继周点校《曾巩集》,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9页。

②汤显祖:《二京归觉临川城小》,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64页。

③钱仲联:《临川才子论集·序》,见邹自振《临川才子论集》,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009石、曾巩、谢逸兄弟、陆九渊、吴澄、虞集等文学大家。家乡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汤显祖成为一代大戏剧家提供了良好条件。

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汤显祖诞生于江西抚州府临川县城文昌桥东文昌里汤家老屋。汤显祖,字义仍,又字义人,号海若,又号若士、雨片翁、清远道人,晚年又号茧翁。汤家是临川有名的书香门第。从他的高祖到他的父亲,四代都是秀才,虽没有做官,但在当地很有名望。高祖汤峻明,邑庠生,成化二年(1466),捐谷赈饥,赐旌表尚义,予八品冠带。曾祖汤廷用,生有隽才,为名诸生。祖父汤懋昭,髫龄补弟子员,每试辄冠多士,望重士林,学者推为“词坛上将”。父汤尚贤,为文高古,举行端方,建汤氏家塾于城内唐公庙左,立文会书堂于文昌门外,堂上题有对联:“文比韩苏欧柳,行追稷契皋夔。”捐万石以赈荒歉,出千金以修桥梁,尚义而不计利,为人所称。

汤显祖的父辈以前虽然都没有功名,但诗礼传家,爱好曲艺,藏书达四万余卷。汤显祖自幼聪慧,文思敏捷,受到祖父、父亲等长辈的影响,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养成对戏曲艺术的爱好,许多杂剧均能随口吟诵,乡人赞誉为“汤氏宁馨儿”。十一岁时家乡遭乱,全家逃难在外,第二年返家后写有《乱后》诗,诗中有“太守塞空城,城中人出走。宁言妻失夫,坐叹儿捐母。忆我去家时,余粱尚栖亩。居然饱盗贼,今归乱离后”①之句,对句工整,感情深沉,初露其少年诗才。

二、师承徐、罗汤显祖的才学,除受到其家族的文化传承和耳濡目染外,还得自于其父汤尚贤为他延请的两位名师徐良傅与罗汝芳的心传。汤尚贤先与郡县贤绅徐良傅游,深慕其人品才学。当汤显祖十三岁补弟子员时,他便携①汤显祖:《乱后》,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010子拜徐良傅为师。

徐良傅(约1506—1565),字子弼,学生称之为子拂先生,临川邻县东乡人。嘉靖十七年(1538)举进士,曾任江苏武进县令,后迁官至吏科给事中。世为儒,精研《尚书》,文效班固、韩愈,大吏以下多征用之,著有《吾爱庐集》八卷及《枪榆集》等。徐良傅不足四十岁即因得罪首辅夏言而被革职。后在临川城内名胜拟岘台筑室而居。喜读书,常晨起自扫其阁中,讽诵不绝,无宴饮丝竹嬉游之好。为生计,“独岁聚生徒百十人,临高台,横经讲,质疑难,稍以自资”。徐良傅虽以古文法和经义严格地传授他所精研的《尚书》,可他那非八股迂腐之人的词赋灵性,“临高台,横经讲”的旷达气质,以及他诸多为人所传扬的奇士事迹,自然会给汤显祖留下不仅是为学,而且是为人的深刻影响。

汤显

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四岁的汤显祖作《祥符观合侍子拂先生作,祖与

﹃呈刘大府》一诗,可以窥见他们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情况,作为弟子的汤显临川

祖还真有点少年老成、正襟危坐的样子:四梦

﹄高士南州领法筵,横经晓坐石台前。

悬知飞兔能千里,不道童乌蚤数年。

海峤流云纡断嶂,霞城采旭镜行川。

俱欢讲德从容地,封禅还容弟子先。①同是徐良傅学生的谢廷谅,在十余年后集刻汤显祖《问棘邮草·叙》中说:“十三四岁时,稍从徐子拂为词赋。处州何公(镗)并举予为童子秀才,非好也。”汤显祖“每试必雄其曹偶”,也同样被何公镗“见异”。可知,①汤显祖:《祥符观合侍子拂先生作,呈刘大府》,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011汤、谢二人拜徐先生为师的初衷是为秀才业(八股举子业),但他们被深深吸引的反是徐良傅的词赋和诗人气质,使他们在生命的起点上,不仅为学,而且为人,都超越了刻板杀人的圣贤经典八股业,而与诗性智慧、致思境界终身联系了起来。所以,当徐良傅逝世时,汤显祖挥泪作《挽徐子拂先生》:先生经为人师,行无机辟。阅世六十年,疽后而逝。先时颇有怀仙之致,其诗有云:“夜半敲冰煮石,朝来茹术餐苓。老子解游玄牝,羲之错写黄庭。”示诗复有“若不尽捐烟火瘴,教君何处住蓬莱”之语。契念甚深,然已后之矣。仆自登徐公之门,辄以鲁连相待。哲人下寿,哀何时已?

笑绝施生手,青霞掩末途。

凌云空玉尘,入地有香垆。

服食谁令晚?丰肌日就无。

惟余餐玉法,留以代含珠。①这段忘年、莫逆之情,一直伴随着汤显祖的一生。汤显祖正是受惠于徐良傅所讲授的《尚书》,于隆庆四年(1570)二十一岁中举,万历十一年(1583)三十四岁中进士。汤显祖直到临去世前,在其《负负吟》一诗中,还对这位“先觉”、“德邻”②、蒙师“契念甚深”③。最能表明汤显祖与蒙师魂灵①汤显祖:《挽徐子拂先生》,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4-25页。

②汤显祖:《负负吟》,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714页。

③汤显祖:《挽徐子拂先生》,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

012相契心迹的,是他晚年撰写的《徐子弼先生传》。这篇长达三千字的传记,深切表达了汤显祖对徐先生的爱戴之情。

如果说,汤显祖得益于徐良傅最大的是精湛的学问与诗人的情怀,那么罗汝芳给予汤显祖的则是博大的思想精神和敢于坚持真理的优秀品格。

罗汝芳(1515—1588),字惟德,号近溪,门人私谥明德,江西南城人。

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知太湖县,擢刑部主事,后迁云南副使,转参政。著有《近溪子文集》《近溪子明道录》等哲学、禅宗著作。他师从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的高徒颜钧,精究细研、孜孜探索王学左派的理论,主张“以不学为学”,强调“赤子良心,不学不虑”,造就“良知良能”,并以“制欲非体仁”形成自己的理学观。汤显

嘉靖四十一年(1562),当罗汝芳告假回籍省亲时,曾应汤家之请在祖与

﹃抚州城内唐公庙附近的家塾为汤氏子弟讲课。不久,罗汝芳回家乡南城临川

四讲学,汤显祖正式拜这位“信守日用是道”的明德先生为师。南城在抚州梦﹄

东南一百四十里处,高踞抚河上游盱江。盱江东岸有著名的从姑山,它和西岸号称道家第二十八洞天、第十福地的麻姑山齐名。罗汝芳在从姑山设立前峰书院。汤显祖和安徽宣城人沈懋学是其学生中的佼佼者。

《罗近溪先生全集》有诗《汤义仍读书从姑赋赠》和《玉泠泉上别汤义仍》。前一首诗如下:君寄洞天里,飘飘意欲仙。

吟成三百首,吸尽玉泠泉。①①罗汝芳:《汤义仍读书从姑赋赠》,见方祖猷等编校整理《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807页。

013诗意虽平常,但以理学耆宿而甘为未成年的弟子再次赋诗为赠却是不平常的。为此,汤显祖感怀终生,永记师恩。

汤显祖曾作《奉怀罗先生从姑》,诗中充满了对罗汝芳的赞誉和眷念:杖底山河数点烟,真人气候郁罗天。

蓬壶别贮生春酒,京洛传看小字笺。

鹤唳月明珠树里,渔歌风色杏坛前。

也知姑射能冰雪,谁道汾阳一窈然。①万历十六年(1588),罗汝芳去世。万历十九年(1591),汤显祖因上《论辅臣科臣疏》贬官广东徐闻,中途绕道游罗浮山,触发思念先师之情,挥毫而作《罗浮夜语忆明德师》:“夜乐风传响,扶桑日倒流。无人忆清浅,夫子在南州。”②万历二十五年(1597)《明德罗先生诗集》刊行,时任遂昌知县的汤显祖为之作序,以无比叹惋的笔调再一次表达了对先师的深挚怀念,颂扬了罗汝芳的忠厚长者风范及其仁爱思想。

罗汝芳的进步思想和敢于坚持真理的品格,对于汤显祖世界观的形成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汤显祖在《太平山房集选序》中曾谈到罗汝芳对他的教育和影响:“盖予童子时从明德夫子游,或穆然而咨嗟,或熏然而与言,或歌诗,或鼓琴。予天机泠如也。后乃畔去,为激发推荡歌舞诵数自娱。积数十年,中庸绝而天机死。”③罗汝芳病卒后,汤显祖痛悼曰:“夫子①汤显祖:《奉怀罗先生从姑》,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76页。

②汤显祖:《罗浮夜语忆明德师》,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49页。

③汤显祖:《太平山房集选序》,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8页。

014在而世若忻生,夫子亡而世若焦没。”①可见师生之情谊及罗汝芳在汤显祖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由于有了徐良傅、罗汝芳二位名师的严格督促与教导,汤显祖从十三岁到二十岁这一段时期,已开始读楚骚、汉赋和魏晋六朝文学,并由古文词的习作进而习作诗、赋等韵文,进而逐步接受了泰州学派的进步思想。

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四岁的汤显祖作有《入学示同舍生》一诗:上法修童智,齐庄入老玄。

何言束修业,遂与世营牵?

软弱诸生后,轩昂弟子员。

青衿几曾废?漆简自应传。汤显

马耳团珠泽,光鳞出紫渊。祖与

﹃唐虞将父老,孔墨是前贤。临川

四小畜方含雨,中孚拟彻天。梦﹄

高明曾有旧,垂发更齐年。

为汝班荆道,无忘伐木篇。②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说:“(汤显祖)补邑弟子员。每试必先其曹偶。彼其时,于贴括而外,已能为古文词;五经而外,读诸史百家、《汲冢》、《连山》诸书矣。”③汤显祖自本年进学,他的读书范围从此不限于举子业了。

①汤显祖:《明德罗先生诗集序》,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145页。

②汤显祖:《入学示同舍生》,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③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见毛效同编《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0-81页。

015同年,汤显祖作了二首诗:一呈抚州知府刘玠,即《祥符观合侍子拂先生作,呈刘大府》;一呈临川知县游日章,即《射鸟者呈游明府》。

两年后,十六岁的汤显祖又作一首《西城晚眺呈沈郡丞》:春气乘瞩远空,西陵残日雨声中。

千章绿树归游鸟,一道青峦界宛虹。

花溪客棹纷容与,竹屿人烟美郁葱。

见说云霞多奖契,还留清咏守山东。①沈郡丞,即沈阳,时任抚州府郡丞。吟诵全诗,我们仿佛随着小诗人登上临川西城的城头。作者举目远望,只见夕阳西下,彩虹贯空,青峦一道,绿树千章,加上那幽美的花溪、葱茏的竹屿,还有那投林的游鸟、暮归的客舟,更加上那疏疏落下的骤雨、袅袅上升的炊烟,山水人物,云霞烟雨,远近高低,错落有致,实在是一幅极美的临川春郊夕照图。

从以上诗作看,少年汤显祖已是锦心绣口,慧性灵根,出口成诗,下笔成文,表现出惊人的诗歌才华。

汤显祖少年时期就怀抱着远大的人生理想。他把自己比喻为一柄即将出鞘的“豫章之剑”,一旦出鞘就可以“干斗柄,成蛟龙”②,翻江倒海,叱咤风云。汤显祖后来不无自负地写道:“某少有伉壮不阿之气,为秀才业所消,复为屡上春官所消。然终不能消此真气。观察言色,发药良中。”③①汤显祖:《西城晚眺呈沈郡丞》,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6页。

②汤显祖:《李超无问剑集序》,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110页。

③汤显祖:《答余中宇先生》,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320页。

016他在三十七岁任南京太常寺博士时更是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弱冠精华开,上路风云出。留名佳丽城,希心游侠窟。历落在世事,慷慨趋王术。神州虽大局,数着亦可毕。”①他认为凭着自己的才华,要治理好天下,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三、触忤时相隆庆四年(1570),二十一岁的汤显祖赴省城南昌秋试,以第八名中举,当时即有人云:“此儿汗血,可致千里。”“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②初试成功的汤显祖踌躇满志,他诗名既著,又长于八股文制作,功名仿佛唾手可得。

然而,隆庆五年(1571)、万历二年(1574),二十二岁、二十五岁的汤汤显

祖显祖先后两次赴北京应春试,均落第。万历五年(1577),二十八岁的汤显与﹃

临祖第三次来京应试,仍未得中。如果说,前两次可能是他作的时文(八股川四

文)不合试官的胃口,那么,这一回却别有原因。梦﹄

这一年,汤显祖和好友沈懋学同往北京参加会试。这时,首辅张居正正欲其子及第,物色海内名士作为陪衬,闻江西汤显祖、安徽沈懋学名,命诸子延致。这是一般平庸之徒所渴望而不可得的,而汤显祖却不受张居正的笼络,辞谢不往。他鄙弃这种结纳权势而博取功名的不正当门径,显示了高尚气节。沈懋学遂与张居正次子嗣修同及第,沈氏为状元,嗣修为榜眼。汤显祖却再一次落第。

汤显祖对那些靠金钱和权势取得功名的人,表示了相当的轻蔑,愤①汤显祖:《三十七》,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45页。

②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见毛效同编《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1页。

017愤不平之情溢于言表。此次落第对他打击很大,自京回临川后,汤显祖心烦意闷,“止有清夜烛而游,白日见人欲睡”,毅然作《广意赋》:“人生何常?语曰:‘乐与饵,过客止。’”①此赋表面看自宽胸怀,实际上是倾泻怀才不遇的牢骚,意终未惬。

万历八年(1580),三十一岁的汤显祖第四次往北京参加会试。张居正第三子懋修与乡人王篆来结纳,以鼎甲相许,作为诱饵,汤显祖婉谢不受,表示“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他知道自己这科会试又无希望,就不参加会试而南下了。果然,张懋修及第,时人讥为“关节状元”。

汤显祖本怀着凌云之志,“视天下事数着可了”,认为自己“颇有区区之略,可以变化天下”②。可是,从隆庆五年(1571)到万历八年,经历十年之久,他四次应试而不第,诚然是沉重打击。“数不第,展转顿挫,气力已减。”③然而,这也使他对科举制度之弊,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刻的认识。

所以,在他日后所写的“临川四梦”中,他犀锐地给以揭露和抨击,甚至辛辣地嘲笑“状元能值几文来”!可见,他“终不能消此真气”④。

其实,就触忤时相而言,汤显祖反对的不完全是张居正本人,而是他身上所表现的封建专制作风。平心而论,张居正是明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在他执政的十多年中,改革内政,抗御外敌,做出了积极贡献。

汤显祖为人刚直不阿,傲骨峥嵘,他反对的不是张居正的政治改革,而是①汤显祖:《广意赋》,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43页。

②汤显祖:《答余中宇先生》,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320页。

③汤显祖:《与陆景邺》,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436页。

④汤显祖:《答余中宇先生》,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320页。

018张居正的私欲、专横以及对科第的把持。汤显祖坚持的是他的品性与气节。

四、礼部观政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逝世。次年(1583),汤显祖三十四岁,第五次参加春试,以第三甲第二百一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新任首辅申时行的儿子用懋、用嘉,张四维的儿子甲征,都中了进士。申时行和张四维叫他们的儿子招汤显祖来拜师,答应他可以在京城翰林院安排职位。汤显祖辞谢未去。他既不愿依附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人品还在张居正之下,他更不屑依附。

汤纵观汤显祖的前半生,从十四岁补县诸生,到二十一岁中举,三十四显祖

与岁中进士,科举应试几乎耗费了他二十年的光阴。﹃临

川按明代科举制度,文人在考中进士之后,还有“馆选”之举。即由各考四梦

房的同考官们推荐进士中的佼佼者,再次进行选拔,择其优于文学书法﹄者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庶吉士中的优秀人才便可授以翰林院编修、检讨等职。但因汤显祖拒绝新任辅臣张四维、申时行的拉拢,被排斥于“馆选”之外。汤显祖中进士后任北京礼部观政。观政进士没有具体职责,实际上是等待空缺以便候补,不到一年就会全部分发完毕。

万历十二年(1584),三十五岁的汤显祖终于结束了长达一年多的观政生涯,他以正七品被授以南京太常寺博士,离京赴任。(按:明王朝首都本在南京,自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南京便作为“留都”,仍保留礼、刑、工三部。太常寺属礼部,专司祭祀礼乐之事。博士一职排列在卿、少卿等之后,掌管祭祀礼乐以及书籍典守,基本上是个闲官。)在北京期间,汤显祖从一些“贤人长者”在官场中的“屈伸进退”,越觉得政治生涯的曲折艰辛,但亦有一种初入宦途的抱负。他给主考官余019有丁写了一封信,云“恨不见吾师言之,言之又似迂者然”①。既自矜于“变化天下”的韬略,又怕流于空谈而失之迂阔,这仍然是自己“若进若退”的矛盾思想的反映。他自请除授南京太常寺博士,也是为了远离政治中心。

①汤显祖:《答余中宇先生》,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320页。

020汤

显祖

与﹃

临川

四梦

﹄牡丹亭·言怀牡丹亭·训女第二节坎坷仕途徐闻遂昌一、南京任职汤显祖初任南京太常寺博士,两年后改任詹事府主簿,升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这些官衔本是闲职,所以经常闭门不出,摊书万卷,乐在其汤显

祖中。每至深夜,犹吟声琅琅不辍。家人笑曰:“老博士何以书为?”汤曰:“吾与﹃

临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有时,他闲策蹇驴,探访燕子矶、莫愁湖、川四

明孝陵、雨花台、桃叶渡等江山佳胜之处,漫游吟诗,寄情歌赋。梦﹄

汤显祖在南京时期的传世佳作有《遥和诸郎夜过桃叶渡》《雨花台所见》《迁祠部拜明孝陵》等。如前一首:诸公纷纷去何所?隔岸荧荧烛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