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月韶华 9.2
31.94万字 0.1万次阅读 1.1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第三章 2023-10-25 18:41:02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
    作品总数
  • 31.94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3章
简介

本书是一本文集,收集了税务系统的老同志们“亲历、亲见、亲闻”的难忘岁月,或税制发展史中的所感所悟、或从税事业中的某个片段场景、或深情回忆往事,或表达税务人的深厚情感等,以教育当代,激励后人,传承向上向善的精神,以及铭记税务系统的老同志们为税收事业付出的青春和做出的贡献。

第一章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税月韶华 / 郑钢主编. 南京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6

ISBN 9787305232039

Ⅰ. ①税… Ⅱ. ①郑… Ⅲ. ①回忆录-作品集-中国

-当代 Ⅳ. ①I25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063606号

出版发行南京大学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邮编210093

出版人金鑫荣

书名税月韶华

主编郑钢

责任编辑范余编辑热线02583686308

照排南京南琳图文制作有限公司

印刷江苏凤凰扬州鑫华印刷有限公司

开本718×10001/16印张 28字数 430千

版次2020年6月第1版2020年6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305232039

定价86.00元

网址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

官方微信njupress

销售热线02583594756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 凡购买南大版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所购

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

编委会

主编郑钢

副主编林岗马鲁港刘金刚张金川

成员孙国光沈鲁孝秦有富鲍平邢步法

季华张玮赵程程汪见微孙涛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为共和国70年的辉煌成就而喝彩!在这一年里,国家税务总局及全国各地税务机关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包括在税务系统广大离退休干部中组织参观大型展览、举办书法绘画摄影展、诗歌征集、撰写心得体会、创作文学作品等多种行式,汇聚成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大合唱。

在这些系列活动中,南京市税务局组织编写了反映南京税务系统离退休干部为建设新中国70年来的税收奋斗历程和奉献精神的《税月韶华》一书。该书访谈了新中国税收事业发展重大变化的奋斗者、改革开放重大税收政策的执行者、重大税改节点的见证者、重大税收事件的亲历者的激情岁月;采编了税务战线老同志回忆艰苦历程、讲好初心故事、总结宝贵经验、传承红色基因的峥嵘岁月。读来令人感动,催人奋进,是全国税务系统离退休干部歌颂新中国大合唱中的一曲响亮的赞歌,值得点赞!

南京是中国六朝古都。“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国成立70年来南京的飞速发展,是我们共和国巨大变化的缩影,在《税月韶华》这本书中得到了印证。

南京也是世界文学之都。南京1800年的文化传统,浸润着南京人的心灵。南京税务文化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传承与创新中,培育着一代代的南京税务人。他们勤奋好学、勇于进取、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精神,在《税月韶华》这本书中得到了诠释。

南京更是中华民族红色基因的传承之地。雨花台革命烈士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勇于牺牲的精神,激励着南京税务人,他们忠于职守、艰苦奋斗、锐意改革、服务人民、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的事迹,在《税月韶华》这本书中得到了展现。

读了《税月韶华》,我们更感受到税务系统广大离退休干部在缔造和捍卫新中国的艰苦斗争中,在建设和发展新中国的伟大征程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希望税务系统广大老干部珍惜光荣历史,不忘革命初心,永葆政治本色,继续讲好中国税务故事、弘扬中国税务精神、传播好中国税务声音。

读了《税月韶华》,我们也期望全国税务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牢记老同志的历史贡献,大力传承老同志的革命精神,努力形成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生动局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积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南京市税务局及系统的广大老干部们为我们提供了一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好故事和好教材。

目录

税海扬帆领航人

——访南京市税务局首任局长纪道华孙国光邢步法 / 1

上阵父子兵两代税务情

——从应收尽收到减税降费邵跃成沈鲁孝赵程程 / 15

把我讲给你听俞斌 / 25

黄和平的“中国梦”

——记“中国好人”黄和平沈鲁孝马洪琛 / 32

灵堂前的追思

——讲述建邺分局已故退休干部高为民的故事齐文娟 / 42

江宁税收人捍卫税法国家四部门联合表彰南京市江宁区税务局 / 50

从草原走来的税务局长

——记内蒙古劳动模范、原南京市国税局巡视员吴家铎

孙国光 / 59

一心向党终生无悔

——记鼓楼区税务局离休干部乐大拯冯广友吕晓莉 / 70

税收战线上的老黄牛

——深深怀念我的老师王立功徐烈 / 76

无情又有情的刘腊宝刘腊宝 / 83

为信念奋斗的平凡人

——南京市高淳区税务局几位老干部的故事

周凤三高延振吕超 / 90

说说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事许庭新 / 99

我的税月情王金宇 / 103

往昔如梦不负韶华黄露 / 111

营防税务所的故事陶京茂包士根 / 118

“好人”王新起符玉茂沈鲁孝 / 125

税月留痕总关情厉文康 / 132

明星所长陈明星

——记“中国改革功勋”、江苏省“劳动模范”陈明星

孙国光朱中元沈鲁孝周振华谢佑庆曹波 / 143

阳光和煦清风育人邢步法鲍平杨阳 / 157

最可称赞家国情怀南山 / 166

我的作家梦李金海 / 173

我见证了国、地税分设朱安海 / 178

工会是个“家”沈鲁孝 / 182

“税月”有痕,奉献无悔张亚男薛丽 / 192

全国税务劳模孔祥保朱建平 / 199

我从税的五个“第一次”高长生乔宇 / 206

我的难忘岁月孙明旺 / 214

陈如贵的平凡人生张悦意 / 221

一切为了纳税人

——忆征收窗口的服务往事王朝明 / 228

李恩全的“税月”故事黄鑫 / 232

我爱这蓝色的制服龚官祥 / 237

奉献的人生最美丽周正斌 / 247

心心念念报效祖国

——我的两个人生公式邬夕海 / 257

“税务专家”徐树民沈鲁孝李刚马洪琛 / 264

军旅铸魂话当年

——记浦口税务局退休干部赵文斌的军旅历程赵文斌赵程程 / 273

朝着梦想前进春城 / 283

殷建宁的“痴”劲殷建宁陈关猛 / 291

一名税务老兵的淡泊人生闫鸿锴薛东 / 298

永远争当排头兵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 / 305

风雨人生路奋进六十载叶恒全 / 310

“老兵新传”三部曲鲍平 / 321

我的“信息化”情缘

——忆南京税务信息化建设刘阳 / 328

学做蒙古马奋蹄人生路孙国光 / 334

涉外税收往事严选晨 / 349

我的“四味岁月”查贵荣 / 353

二十年的“窗口”,十五年的“义工”焦让春沈鲁孝 / 361

山区税收的孺子牛许辉 / 369

谁道人生无再少偏把青山绘丹阳

——记鼓楼区税务局退休干部李德祥李易崇潘祥云 / 376

老宣四十年的税收路吕璐 / 382

激情燃烧的税月李一军 / 392

税收宣传的“五子登科”戴敬瑞 / 397

映日荷花别样红

——记原南京市地税局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孔令宁马圣莲王浴宁孙国光 / 404

盛世藏税票终生税宣传

——收藏、著书、展览“三部曲”傅兴亚 / 413

不忘初心铸丹青

——记离休干部陈铸青陈铸青 / 422

荣退感言

——老同志在荣退仪式上的发言陈步龙刘阳 / 432

后记435

税海扬帆领航人

——访南京市税务局首任局长纪道华

孙国光邢步法

2018年7月5日,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新组建的国家税务总局南京市税务局挂牌成立。这是继1994年国、地税机构分设24年后再次合并,恢复了原南京市税务局的称谓,并公开向广大纳税人服务。

参加揭牌仪式的离退休老同志无不赞叹地说:今日的南京市税务局与35年前刚组建时的南京市税务局相比,真是今非昔比呀。一栋栋雄伟耸立的办公大楼,为税务干部提供了舒适宽敞的办公条件;一个个整齐洁净的办税服务大厅,各种标牌、标识清晰,公告栏张贴着各类办税指南,为纳税人办税提供方便;一排排办税窗口,工作人员文明、热情、周到的服务,使纳税人备感温馨和工作的便捷。尤其是现代化的税收征管手段,更省去了纳税人“磨破嘴,跑断腿”的烦恼。自助认证发票、网上申报纳税、网上购买发票、网上咨询税收政策等,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征纳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看着税收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作为老税务干部从内心里感到高兴。

但是,在高兴之余,不能忘记在南京市税务局组建之初,我们的税收老前辈、老税务干部为了南京的税收事业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就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和奋斗,才有今天南京税务事业的巨大成绩和辉煌。

最近,我们有幸访问了退休老干部、年已88岁高龄的南京市税务局首任局长纪道华,请他谈谈1984年财税分设后,组建南京市税务局的情况,以及他在税务局局长岗位上为建设南京市税务局十年经历的艰辛。我们深受教育、感动。这或许对新时代年轻税务干部做好今后的税收工作会有所帮助和启迪。

白手起家迎难而上

在1984年以前,南京市政府组织机构序列中,只有南京市财税局,下设税收征管科,没有独立的税务机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1984年,国家进行了第二步利改税,即完全的以税代利。针对第一步利改税后存在的一些问题,国务院转发了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试行办法》,从1984年10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第二步利改税,并对原有的工商税制进行全面改革。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1984年3月9日,南京市政府决定组建南京市税务局,并任命纪道华为局长。当时,纪道华是大厂区区委副书记、副区长。接到任命后,纪道华想:自己虽然在银行系统工作过,当过城建局副局长,可从未干过财税工作,对我来说,税收事业就是一项陌生而全新的工作,现在让我当税务局局长,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组建税务局时,从上到下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办公条件十分简陋;人员严重不足,从财政局分出来的几十个财税干部,也不足以支撑起整个税务系统的工作;税收专业人才奇缺,绝大多数是税收征管的“外行”。怎么办?纪道华暗暗下定决心:不辱使命,白手起家,迎难而上,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建起南京市税务机构,并开展税收征管工作。经与局新领导班子认真研究决定:一是尽快建设办公场所。市局租借原市财政局一处有百年历史的旧楼一层为市局办公楼。从市财税局分设出来的干部自带办公桌椅板凳,办公设备因陋就简,展开税收征管工作。二是尽快建立税务干部队伍。选拔税务干部坚持“四个一点”:财税分设来一点;大学毕业生中选一点;军队转业干部中要一点;社会青年中招一点。很快在市税务系统建立起了1000多人的税务干部队伍,为开展税收征管工作打下了组织基础。三是尽快建立税收征管体系。队伍建成后,针对队伍人员年龄不一,思想水平、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提高税务干部的思想、业务水平,以尽快适应税收征管的需要。于是,专门成立了南京市税务学校,分期分批对税务干部进行业务培训。没有校舍,就用芦席当墙,盖上油毛毡,盖简易教室、校舍;没有教材,就找几个老税干,自编教材;没有专职教师,就以老税务干部带新税务干部,言传身教。

在纪道华的模范带领下,经过全市税务干部的努力,提前35天超额完成了1984年全年税收任务。工商税收实绩99741万元(含第二步利改税的利转税),完成年计划的109.7%,比1983年增长16.2%,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收入最高的一年。

开拓奋进勇立潮头

南京市税务局恢复单设初期,状况是人员少、素质低、条件差,而且税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税务干部,尤其是专管员要经常与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纳税人打交道,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很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税务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客观形势促使税务局首任局长纪道华从一开始就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培养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税务干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

为铸税魂,纪道华旗帜鲜明、一着不让地连放九“箭”,“箭箭”有的放矢,击中“靶心”。

第一“箭”:目标管理

纪道华率先在全市市级机关内实行了岗位责任制考核。年初,全市50项奋斗目标下达后,市局发动处室进行学习、研究,围绕全市目标、联系税收实际,制定了全市税收工作的45项具体目标。尔后,各县、区税务局(分局)又逐级分解成621个子目标,列入三级岗位责任制考核,个个落到实处。同时,全系统中层以上干部建立联系点56个,带队深入企业,现场办公达 1000 多人次。经过全系统税务干部齐心努力,以1987年为例,45项目标基本完成,621个子目标完成606项,完成97.6%,特别是围绕全市50项奋斗目标中的重点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出口创汇、重点产品、搞活流通、旧城改造和城郊型经济的发展等制定的税收支持项目全部完成。市税务一分局对南汽改造项目给予积极支持,使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汽车产量、产值、实现利税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7%、42%和125%,入库税金在减免450万元情况下还净增322万元。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纪道华率先在全市市级机关内实行了岗位责任制考核,在全市市级机关中引起强烈反响,市法院领导专门组织干部来税务局“取经”,更激励纪道华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一抓到底。

第二“箭”:政工会议

税务系统要抓思想政治工作,一开始有些同志不理解、想不通,认为税务部门是业务部门,只要把税收任务完成就行了,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群政工部门的事,因此对抓思想政治工作不积极、不主动。纪道华深感这种认识与加快税务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完成日益繁重的税收任务极不相应。为此,他首先与党组成员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又在市局党组组织全系统大讨论的基础上,于1985年提出并制定了《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并在他的提议和主持下,召开了税务系统首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统一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要性、迫切性的认识,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这以后,南京市税务局年年都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范围扩大到基层税务所长。在总结交流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和经验的基础上,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在1988年召开的第四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期间,市税务局还举办了一次图文并茂的“税风展”,使系统上下看到思想政治工作在“带好队、收好税”中的巨大威力,更加坚定了各级领导干部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纪道华强有力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税务系统在非常时期经受了考验,队伍没有乱,思想没有散,税收没有弃,表现出了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高度的责任感,而且提前20天实现“双过半”,创历史同期最好成绩。

第三“箭”:抓好班子

纪道华深切体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各级领导的表率作用非常重要,这本身就是最有效、最令人心悦诚服的思想政治工作。他要求,从我做起,从党组成员做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同时建立各级领导岗位责任制,不管哪个方面出了问题,都要根据情况,分别追究领导责任。多年来,税务局领导一班人,在“班长”纪道华表率作用带领下,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风和税风建设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纪道华立下规矩:市局机关要做基层的表率,凡要求机关做到的,局领导首先做到;要求基层做到的,局机关首先做到。80年代末在经商办企业的热潮中,一些公司、企业看中税务部门的权力,纷纷要求税务部门的领导和干部“入股”。系统内个别干部经不住物质利益的诱惑,要求停职留薪去经商。面对这种情况,纪道华等局领导行得正、坐得端,带头顶住这两股歪风。有些单位邀请纪道华等局领导挂名“搭干股”办公司,无本取利,不但不出钱,到时还能挣钱。这样的“好事”被纪道华严词拒绝。纪道华明白,所谓“干股”就是“权力股”,个人得利了,吃亏的是国家和人民。市局机关有的干部看见别处税务部门办起“税务咨询公司”,就提议本局效仿。纪道华等市局领导一致认为:“宣传解释税法是我们的职责,办公司收咨询费我们不能学。”由于局领导态度坚决,全机关乃至整个税务系统没有一名税务干部和领导“搭干股”经商办企业。对于停职留薪去经商,纪道华等局领导认为:税务干部的职责是为国收税,如果大家都停职留薪去经商,谁来收税?“要经商就必须辞职。”同时,纪道华要求做好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干部生活,改善工作环境,增强税务干部的光荣感和责任感。由于措施得力,这股经商风很快地平息下去。在纪道华表率作用下,

全系统的税风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化。市局税政三处成开发处长在处理一起个体户违章案件时,有一个熟人请他吃饭,当他得知这个熟人是受人之托,希望在处理中给予照顾时,成开发当即讲清道理,交了10元伙食费,立即退席。在严格管理干部的同时,纪道华还十分关心年轻干部的成长。插队牧区13年,被评为内蒙古劳动模范的新任南京市税务局副局长吴家铎,1991、1992、1993年连续三年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都是纪道华委派吴家铎参加的。纪道华深情地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大批年轻干部勇挑重担,这是我们税务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纪道华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以税收事业为重的高风亮节,受到人们交口称颂。纪道华不断排除“左”的影响和“右”的干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系统各级领导的工作作风不断深入。据不完全统计:全系统市局各处室、各分局以上的领导干部在1986年深入企业、深入基层现场办公,排忧解难达1900多次。市局办公室为了统筹改善各郊区基层税务所的办公、生活用房困难,1986年一年,几乎跑遍了郊县的税务所,为合理安排资金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受到基层税务所的普遍欢迎。1987年市局领导和处室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现场办公600多人次,1988年达800多人次,掌握了群众的思想脉搏,为有的放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箭”:干部培训

纪道华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自身的文化素养不仅关系到整个税务系统素质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因而,他十分重视干部培训,把它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作为一项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基础工程来抓。他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积极与岔路口村干部洽谈,以6万元购下一块闲置空地,又投资340万元建起配套齐全的税务干部学校,培训税务干部。每次新来一批同志,市局都要举办岗前培训,特别对有学历的新同志,要求他们摆正“文凭与水平”的关系,在业务上虚心求教,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对送到外地院校代培的干部,经常利用寒暑假,以出差或专程探望以及与学校联系等方式,检查思想和学习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安心完成学业。税务局还制定了《关于培训税务干部的意见》,有步骤地实施各种教育培训计划。除办好税校外,还自办财税电大班等,干部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全系统大专以上文化的税务干部达到446人,占总人数的比例由1984年不足4%上升到1988年的17.2%。

第五“箭”:完善制度

纪道华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我们强调遵纪守法的今天,违纪现象还时有发生?有些违纪事件性质非常恶劣,严重地损害了税务部门的形象和尊严。他剖析道:从客观上来讲,税务干部成天与钱财打交道,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千方百计拉拢腐蚀,无孔不入,不正之风的影响很大;从犯错误的税务干部本身来看,有不少是知法犯法,存有侥幸心理,这是个思想素质问题。纪道华深切体会到,现存订立的制度如果不能成为税务干部的自觉行动,就容易成为一纸空文。因而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经常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每一个税务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侥幸心理,建立“红线”,标明“雷区”,自觉遵纪守法,切不可“以身试法”。纪道华要求相关部门不仅对新进税务部门工作的同志抓紧这方面的教育,跨进税务大门第一课就教育他们要知法、懂法,进而守法;而且对老同志也常抓不懈,做到警钟长鸣,温故知新。为此,他大力倡导宣传“为税清廉”,在认真执行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五要”“十不准”的基础上,结合本局实际制定了《关于各级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若干纪律的暂行规定》等四个确保干部为税清廉的文件,并归纳成职业道德四句话16个字——“秉公执法,服务改革,廉洁奉公,文明办税”,成为全局税务干部的“座右铭”。他还在全系统内开展了向张宏斌同志学习的活动。在他的积极支持下,市局每年都要汇编《税风赞》,供广大税务干部学习,并先后为26名先进员工晋升了工资。对人民来信,他总是坚持亲自批阅,要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凡是系统内处理的较大事件,他都严肃要求通报系统,以教育干部引以为戒。

第六“箭”:强化监督

纪道华认为,有效的监督措施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武器,是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落实而不至于流于形式的重要保证,因而必须强化监督。自1986年下半年起,市税务局设置了监察部门,逐级充实、调整了专职监察员21名,聘请了股所监察通讯员155名。在严肃内部监察工作的同时,又大胆引进外部监督,在纳税户中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监察通讯员;在有关部门聘请了60多名护税协税员,形成了内外监督网络。1987年元旦、春节期间,市税务局向纳税单位发出近万封征求意见的“新年贺信”,有60%得到反馈,其中大部分是表扬,约2%是批评和建议。1988年结合公开办税,又在报纸上两次刊登税务干部职业道德规范和“五要”“十不准”纪律以及举报电话号码,欢迎群众监督,受到社会关注,并收到200多人次的举报,均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交代”。实践说明,对违纪现象及时严肃处理,既是执行纪律制度的过程,也是对全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机,从反面给人以教育,效果明显。1988年10月,市税务局查处了一个利用发票弄虚作假、索贿受贿、干税务工作20多年的税务所长,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严明纪律,通报系统,不搞下不为例。秦淮区分局的一个从事税务工作才半年多的青年干部,利用工作之便,与个体户勾结倒卖香烟,从中获利。市局在查清事实后,立即给予了开除留用察看的处分,并在系统内进行了通报。纪道华要求对一般干部严要求,对领导干部要求更严,有一个郊区分局的副局长刚到任不久,由于离家较远,想通过征纳关系把其爱人调到分局附近的厂里工作,市局发现这一不良倾向的苗头后,及时制止,并在县、区局长会议上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批评教育。正因为强化了内外监督措施,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全局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才有了一定的保障。1986年以来的三年时间内,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税务系统拒吃请5000多人次,拒收礼、受贿价值103000多元。1986年年底经市委财贸部检查验收,认为市税务局党风根本好转,达到基本要求,并发给认可证书。1988年市委对市税务局党风税风检查以后,给予良好评价。

第七“箭”:严肃税法

纪道华认为,税收征收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税收政策能否贯彻执行,税款能否及时足额地征收入库,关系到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能否正确发挥,更好地为深化改革、发展生产、搞活企业服务。因而纪道华要求全系统坚持以法治税,加强部门配合,联合检察机关成立税检室,严肃税收法纪,严厉打击偷、抗税的犯罪行为。

1988年4—7月,税检室共受理偷、抗税线索23起,立案9件,逮捕2人,追回税款79.2万元。有市局领导做坚强后盾,依法治税得以在全系统落到实处,不走过场。鼓楼区税务分局查处某时装经营部经理偷税案,检察、税务双方派人参加,很快就查清了偷税万余元的大案。江苏省某设备制造公司偷税21.6万元,税务部门多次催缴,该公司置之不理,税务检察室介入后,通过宣传教育,使该公司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补缴了税款。江宁县有个屠宰户,是个拖欠税款的“钉子户”,税务干部催缴税款多次遭到谩骂,他扬言“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影响极坏。税检室认真对待,出面做工作,不仅使他补缴了拖欠的税款,而且从1988年1月起,将其纳税定额由每月40元提高到100元。在震惊全国的“著名歌星偷税案”中,纪道华敢于碰硬,敢于担责,维护了税法的尊严。一段时间以来,新闻媒体的记者为让稿件产生“全国轰动效应”,纷纷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撇开市局,自行下到税务分局,专门收集他们感兴趣的素材,搞得纪道华等市局领导十分被动,寝食不安。纪道华对此不正常现象绝不容忍,立马召开各分局局长及大小36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开会,郑重其事地宣布:我是南京市税务局局长,是法人代表,是市人大任命的,我负责。记者今后发相关稿子均要我审查,我签字;如果我没签字,你们发稿责任由媒体承担。维护了正常的办税秩序。

第八“箭”:支持生产

纪道华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税收的调控作用,努力为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服务。他在全系统内开展了业务指导思想大讨论,并制定了税务工作业务指导思想:“立足全局,坚持改革,支持生产,搞活经济,加强管理,积累资金。”他率先示范,带头实现这一指导思想。他经常通过现场办公,调查研究,积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1991年,南京发生特大洪灾。他根据南京的实际情况,制定了17条扶持重灾企业恢复生产的措施,旗帜鲜明地提出“三就三不就”原则,即就低不就高、就宽不就紧、就松不就严,对一大批重灾企业迅速恢复发展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市税务干部以深化改革为中心,充分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积累资金,培养税源,深入开展帮扶活动,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为全市50项奋斗目标作贡献。1988年除了超额完成各项税收任务之外,还多方面支持四化建设。共征收能交基金3.32亿元;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征收教育费附加1623万元;为促进全市菜篮子工程基地的建设,保证全市居民生活需要,在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的情况下,全市税务干部克服困难,征收副食品发展基金675万元;为“华能”工程组织了电力有偿集资3712万元,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发展。

第九“箭”:关心基层

纪道华认为,领导就是服务。各级领导要眼睛向下,把税务一线干部的难处时刻记在心上,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1984年,财税分设以后,税务系统办公用房十分紧张,纪道华当机立断下一条规矩:解决办公用房首先是基层税务所(组),然后是县局,最后是各局级机关。为改善县郊税务部门晚上文化活动单调的问题,为每个税务所配备了一台彩电。并迅速下拨了一批经费,用于干部修房、建房补助。他在机关内建立了基层联系点制度,要求中层干部每年要有1/3时间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为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他还狠抓了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努力克服机关文山会海、办事效率不高、相互推诿扯皮的弊病。他特别要求身边的秘书、机要员、打字员等同志时刻为基层干部着想,所发公文不许有一个错别字,若有发现,一律追责,推倒重来,白纸黑字,铁证如山,绝不搞下不为例。他还亲自示范,用橡皮筋擦拭公章,确保印泥油不扩散,用印清晰完整,并且十分强调印章中的五星必须正对上方。他认为一个公章,代表一个国家机关的形象,用印必须正确、规范、清晰、完整,切不可掉以轻心。“响鼓也得重锤敲”,正是在纪道华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下,机关许多年轻同志学有榜样,迅速成长、成熟起来:先后有多位年轻同志脱颖而出,走上了不同的领导岗位。

灿烂的思想政治工作之花,必将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

纪道华自担任南京市税务局局长、局党组书记以来,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一丝不苟,常抓不懈,使全市税务系统的“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1984年至1991年,全市税务系统连续8年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各项工商税收任务,连续7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建设新南京有功单位”,市局机关连续6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1992年7月1日,纪道华荣获“全国税务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称号,受到国家税务总局的表彰。

不忘初心余热生辉

1992年12月纪道华退休到龄,为帮新任局长熟悉情况,他又干了半年,于1993年上半年正式退休。

纪道华对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税收事业怀有深厚的感情。退休后,他从不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更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对税务局中心工作、收入任务、文明创建、行风评议、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直抒胸臆,坦陈己见;他还经常与年轻的税务干部谈心交心,传经验、带作风,他“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高风亮节,受到系统上上下下的敬重和赞扬。

人说夕阳是陈年的酒,越陈劲越大,越陈味越香。

纪道华等老干部不正是这样的“酒”吗?他们老当益壮,老有所为。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运用地税白下分局先进典型开展工作,一边到基层帮助指导,一边推广白下分局的经验,并与其一起开展活动。2000年12月14日下午,久雨天晴,温暖的阳光洒满溧水县城南的丘陵山岗。纪道华与离退休老局长丁发祥、陈铸青、叶洵、马志发等关工委领导与白下分局的同志一起来到永阳镇秋湖小学,为贫困的小学生送上价值1500元的文具用品。《新华日报》为此做了报道,这是老干部余热生辉的一个感人场面。

溧水有位上小学三年级的困难学童,刚出生几个月其父亲就病故,母亲体弱多病。纪道华等老党员闻知后,积极响应老干部党支部的号召,坚持“两个务必”,关爱弱势群体,长期为这位困难学童捐资助学。在困难学童小学即将毕业时,该党支部及时召开党员会,纪道华与老党员们一致决定,继续捐款,资助她上中学。他们先后16次,每次往返100余公里,前往溧水资助困难学童。爱心接力棒一棒一棒传下去,如今困难学童在众多“爷爷”“奶奶”的热情帮助下,已读完高中和大专,找到了工作。

纪道华等老干部们不仅对他们开创的税务事业充满深情,而且对人民、对社会充满了爱。在长江防汛抗洪火候上,老干部们听说机关干部纷纷捐款支援抗洪救灾时,他们无须动员、无须号召,纪道华与其他老干部们两次为抗洪救灾捐款。仅市局机关11名老干部就捐了4300元,献上了老干部们一份真挚的爱。正是:清正心如莲,黄花晚节香。多少情和爱,化作夕阳红。

纪道华等老干部们之所以能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正是由于他们坚持学习革命理论的结果。纪道华在每月发薪日,总是早早来到老干部活动室,认真参加组织活动,阅读中央、省、市有关文件,自觉缴纳党费,坚持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北约悍然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他义愤填膺,强烈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强盗行径,教育激发年轻干部大力组织财源,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当收看中央电视台重要新闻后,纪道华表示,坚决拥护党和政府取缔“法轮功”的英明决策,旗帜鲜明地反对“法轮功”宣扬的歪理邪说,老干部更要站稳立场,为青年干部起表率作用,全系统无一人修炼“法轮功”。

他还积极响应中央关于老干部要“老有所学”的号召,认真开展读书活动。他克服年迈、多病、视力衰退的困难,将《老干部理论学习读本》从头到尾学习了一遍,并在讨论中畅谈感想。在开展的“三讲”教育活动中,纪道华与其他5位离退休局级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顾年迈体弱,多次参加市局党组召开的一些重要会议,并逐个与党组成员交换思想。他与机关10名老干部党员还同年轻党员一起听省委党校教授上党课。共同的理想,把新、老税务人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他努力倡导一个“为”字,就是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一技之长,继续为社会发光发热,老有所为;而在余热生辉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离退休生活更加充实,更有意义。纪道华不顾年迈体弱,与离休干部、老局长丁发祥、叶洵积极担任《中华民国工商税收史》丛书编委,与其他编委共同努力,夜以继日辛勤耕耘,历经十多个冬夏与春秋,终于将《中华民国工商税收大事记》和《中华民国工商税收史》两本书,交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很好地献出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2009年,是建党88周年。

在庄严的《国际歌》歌声中,老共产党员纪道华心潮澎湃,难以平静。他认为: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置身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今天,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为什么一些老党员、老干部革命了一辈子,却在晚年走向犯罪,跌入深渊?主要原因在于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裂变,信仰发生了动摇,私欲膨胀,经不起诱惑,终于失足。这个教训极为深刻!

他强烈表示,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定要铭记这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活动中。在动员大会上,纪道华作为支部派出的5名老局长、老党员,早早赴会,坐在最前排;他还与老局长、老党员参加税务局纪念建党88周年大会,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上阵父子兵两代税务情

——从应收尽收到减税降费

邵跃成沈鲁孝赵程程

我家在原江浦县(现为浦口区),有两代税务人。第一代是我的父亲邵润时,1926年出生,1949年年初在安徽参加革命,从事税务工作,1980年从江浦县财政局离休。第二代就是我——邵跃成,1959年出生,1979年在江浦县财政局从事税收工作,2019年从浦口区税务局退休。

我们父子两代税务人,父亲从税30年,我从税40年,前后走过了70年的税收路,税龄与新中国70周年契合,我们的税务生涯伴随了国家的飞速发展,见证了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

应收尽收的征管路

父亲和我都曾在农村税务所工作。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末,由于国家经济正处于恢复和发展时期,加之当时的征管手段比较落后,我们父子两代人为国征税,不畏艰难,应收尽收。

带着武器征税

父亲从小深受共产党的影响。1949年2月,在家乡尚未解放时,毅然决然地投奔到解放区——安徽滁县(现为滁州市),参加由中共江淮地委和解放军江淮军分区举办的淮南公学学习,8月毕业后即被组织分配到安徽嘉山县(现为明光市)从事税务工作。1957年父亲虽被错打成了右派,仍不改对党的忠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当时虽然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困难,父亲仍然自费购买马列书籍,认真阅读,坚定自己的信仰信念,并多次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接受组织考验,终于在196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初期,父亲在安徽山区嘉山县税务局津里镇税务所工作。那时国家百废待兴、财力单薄,财政收入仅靠有限的工商统一税、农业税、屠宰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支撑,而国家又急需组织税收收入,发展经济。父亲曾经说过,当时的税源主要是小商小贩,而对贩卖猪肉的商户征税,是他日常的主要工作。那时,嘉山县津里镇税务所只有父亲一名正式国家干部,组织上为了保证他的人身安全和资金安全,为父亲配备了盒子枪。一个深冬的早晨,父亲像往常一样,黎明即起,上街巡查。当行至一户商户门前,发现其所卖的猪肉未盖印章(那时凡是缴纳了屠宰税的猪肉,税务部门都会在猪肉上加盖印章,以视为合法售卖),父亲便上前去向其收缴税款。但任凭父亲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说,这个商户就是坚决不配合,而且还强词夺理,谩骂推搡。周围观看的群众越聚越多,却没有一个人敢上来劝阻。不知什么时候,这个商户突然挥舞起了手中的割肉刀,面对明晃晃的割肉刀,父亲毫不退缩,依然耐心地向他宣讲依法纳税的政策规定,但是他根本就听不进去,举起刀划在了父亲胳臂上,厚厚的棉衣硬生生地被划开了一条又长又深的口子,刀尖穿透棉衣划破了父亲的胳膊,顿时鲜血直流。父亲不但没有后退,而且一下子跳到了一处高台上,大声喊道:“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收屠宰税是国家税收法律政策规定的,收上来的税钱,国家也是花在咱们老百姓身上,请大家一定要按规定交税啊!”觉悟了的群众一拥而上,捉住这个商户,扭送到乡政府,最后,那商户不仅如数交了税款,还受到了应有的处罚。我问父亲,为什么你不掏枪警告呢?父亲笑着说,这商户也是人民群众,教育他、团结他、感化他,也是我们税务干部的职责。

父亲这段临危不惧、冒着生命危险征收税款、宣传税法的事迹,被上级税务机关作为典型广泛宣扬,父亲当年被评为县级先进模范人物,并作为先进代表出席了安徽省召开的表彰大会。

背着挎包收税

我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敬仰父亲的为人和从事的税收工作。1979年,经过努力,我也成了江浦县财政局的一员,从事农工商税务工作。从我接过父亲班的那天起,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将父亲为国聚财、爱岗敬业的作风继承下来,同时发扬光大,尽心尽力为国家收好税。

记得我刚参加税务工作时,当时由于国家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还比较缓慢,企业少,个体零散税收是主要税源,如屠宰税、印花税和车船使用税等这些小税种。我在珠江税务所当专管员时,所里的全年税收任务也就35万元,所里每月税收任务基本上以定量包干为主,因为能收上税的企业也就十多家,这其中个体零散税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屠宰税”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征的税种,在农村税务所主要对农民个人宰杀生猪征收每头3元,农户宰杀前要主动缴税取得税票,小刀手见票才能杀猪。进入冬月后到春节前,我们所里的人全部出动,挨村挨户去农民家收屠宰税。“车船使用税”是1986年开征的税种,我们主要是对自行车征收4元的定额税,因对象分散、手段欠缺,于是所里全体出动,在各要道口设卡收税。

20世纪80年代,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个体经济蓬勃发展。我在珠江税务所负责个体户及市场的零散税收工作。那时单位规定上班时间为早上8点,但我每天早晨5点钟就到农贸市场,斜挎背包、手拿小税票,先去菜场,一路向菜贩、鱼贩收税。菜市结束后,我就沿着街面的商铺,挨家挨户收税。对个体户的经营情况我都及时准确掌握,在进行税额核定时,能如数家珍地将每家每户的销售货种、每个月的营业额、水电费等定额依据准确报出来,做到定额核定,让个体工商户心悦诚服,并主动配合缴税。那几年,通过坚持不懈的税收宣传和辛勤工作,市场税收从开始的每天几十元逐渐增加到一二千元,不仅年年超额完成任务,还建立了和谐的征纳关系,更重要的是让依法纳税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连续好几年,我被评为“江浦县人民政府先进个人”和“南京市税务局优秀专管员”。

1990年年初,我担任江浦县税务局珠江第二税务所副所长,主要负责珠江镇个体户及农贸市场的税收工作。几年时间下来,我带领所里人员练就了征收个体零散税的好功夫。比如我们所辖区内最大的街心菜场,我和同事们摸准卖瓜果蔬菜的摊位经营情况,征税“一口准”,掌握卖鱼的每天凌晨四五点钟上市,卡准点去收税。为了收好个体零散税,我与珠江工商所、食品检疫站联合加强菜场杀猪业务管理,实行集中屠宰、集中检疫、集中税收,并建议工商、税务、派出所在农贸市场集中办公,对市场鱼贩等进行综合治理,有力加强了个体及集贸市场零散税收的征管,税款几十倍地增长,这一做法受到市局的肯定和表扬。

骑着摩托查税

1994年国、地税分设后,我在浦口地税局珠江税务所担任副所长,负责税务稽查工作。当时江浦县的经济主要集中在县城,珠江所税收收入任务占全局的70%左右,而稽查工作不仅承担打击偷逃税的工作职责,更主要的是通过打击各种税收违法犯罪行为,提升纳税人主动纳税意识,维护税法尊严,保障正常的税收秩序。我带领团队6名成员,骑着摩托车,风里来,雨里去,采取“一摸二看三查”的工作方法,每年稽查上百户企业。“一摸”就是利用财政局、乡镇企业局、银行的报表、数据,进行比对;“二看”就是看企业的经营规模、购买的固定资产设备、厂房土地面积;“三查”就是到企业查询报表数据,货物的进、销、存情况。我们白天跑主管局、跑企业,晚上集中讨论研究,出主意、想办法。记得我们在对一家砖瓦厂进行税务稽查时,苦战了一周时间,却毫无进展。而从各方面收集到的信息来看,这家企业存在偷逃税收的嫌疑非常大。我反复思考,终于想到从燃料入手,测算企业砖瓦产品与燃料的当量,据此查出企业偷逃税数额,补税罚款近百万元。我们以案说法,组织珠江镇的企业进行培训自查,对偷逃税收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受到了市局的好评。

回顾父亲和我走过的这段税收征管路,无论是征收个体零散税还是查处企业偷逃税,都是坚持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都是坚持依法征收、严格征管,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国家尽快富起来。

减税降费的服务路

进入21世纪后,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进入了快车道,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国家的税收政策、征管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税收也从严格征管向严格征管与优化纳税服务并重转变,特别是中央在2018年12月召开的全国经济会议提出,要在全国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以充分释放实体经济的活力。我亲身经历和见证了这场改革,并积极投身其中,在税收工作中实现由管理型向管理与服务型的转变。

从查税到“查费”

21世纪以来,国家连续推出减税降费的“红利”。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从春秋时期的“初亩税”开始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由此终结了。父亲和我过去征收的屠宰税等小税种不仅早已取消,而且还大大减轻了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从2012年起,全面实行“营改增”,对营改增企业的税负做到只减不增,同时还大幅降低了社会保险的费率,多方面减轻企业负担。

在这一过程中,我积极转变观念,为企业减税降负出力。从2004年起我在浦口区地税局政策法规科从事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管理工作,在这个岗位我干了12年,亲历了浦口区社保费参保单位从千余户到近万户的扩大,社保费额从6 000万元到15亿元的显著上升。十多年里,不仅年年完成市局和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而且还在工作中注重思考、加强分析,给政府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日常的社保费管理工作,发现企业每月缴纳的社保费占职工应发工资的44.8%,企业负担很重、意见很大。于是从2011年起,我就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多次向浦口区财政局、地税局、人社局、区社保中心提出为企业降费减负的建议,得到了区财政局的支持。区人社局及区社保中心在他们力所能及范围内,对浦口区社保费费率逐步进行了调整。到我离开区局政策法规科基金费岗的2016年,浦口区社会保险费的费率降为36.5%,下降了8个多百分点,明显减轻了企业负担。我的工作得到了市、区局两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缴费单位向区局赠送了锦旗,感谢我们在社保费征缴中的贴心服务,我也多次被评为“南京市地税系统社会保险费征缴先进个人”。为此我感到特别欣慰,过去查税是为了国家富裕,现在为企业减负不也是为了国家兴旺吗?

从跑腿到“上网”

新时期的税收工作不仅让我的税收观念从严格征管向热情服务转变,而且在服务方式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是父亲带着武器、我拿着计算器跑腿去收税,纳税人到税务部门缴税,现在是“网上”“掌上”,双方“不见面”的办税;过去是“跑腿收税为主,电话催缴为辅,补税罚款了结”的传统征收套路,现在是“网上办税为主,自助办税为辅,办税服务厅兜底”的新型服务模式。从跑腿到“上网”,纳税人办税“足不出户”“全天候”和“顶多跑一次”,不仅征纳“双减负”,也提高了纳税人满意度,优化了税收营商环境。

退休前3年,我在基层所从事纳税服务工作。工作中我“以纳税人为中心”,一方面克服年龄大、学习力差的困难,努力掌握“网上”办税技能,为纳税人方便快捷地办税服务,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另一方面继续保持热情服务企业的工作作风,对纳税人的诉求做到“虚心、耐心、精心”,积极协调相关职能科所,“短平快”地解决纳税人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2018年8月的一天,浦口区某劳动服务中心一行3人前来局里反映:公司2名职工分别于5月、6月到退休的法定年龄,但就是办不了退休手续。社保中心解释称,由于该公司欠费,根据规定,凡是欠缴养老金的单位,职工退休无法享受养老金待遇。该公司是南京市烟草销售公司的下属企业,公司每年都为所有职工按时足额缴了费,并且也有缴费证明。缴费单位打了好几次12345政府热线也没能解决。事情拖了3个多月,早已过了退休年龄的职工还是退不了休。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可能会很快出现:一方面已过了退休年龄的职工不能按时领取养老金;另一方面所在单位还得继续给他们缴社保费。然而,如果继续缴费又会牵扯出新的更多的问题。领导决定将此事交给我来处理。而此时我已经于3年前就离开政策法规科基金费岗位了,但接到任务后,我二话没说,首先对缴费单位经办人进行了安抚,并向他承诺:“请你们相信税务局,相信政府,我一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说法。”经过仔细了解情况,很快理清了工作思路,我首先来到社保中心,对该公司缴费情况和待退休人员缴费情况进行一一排查。8月正值“三伏天”,素有火炉之称的南京,日常气温高达38度以上,社保中心档案室既狭窄又密不透风,进去没几分钟,我就热得满头大汗,衣衫湿透。但是,我硬是坚持了下来,对每一份档案材料从后往前一年一年地倒着排查,经过20多小时认真仔细排查,终于在第三天上午找出了问题所在。原来,2007年9月,该公司多缴了一笔职工失业保险费,少缴了当月的职工医疗保险,并且两笔金额大小完全一样。也就是说,该公司既没有欠费,钱也没有少缴,只是把险种搞错了。原因找出后,我立刻向该公司说明了情况,建议他们重新提出书面申请,并找出当年缴费票据进行复印,然后到办税大厅核实无误后,再到社保中心找基金科和计算机中心出具证明材料。把几方的证明材料连同缴费人申请一起上报南京市人社局基金处和市计算机中心。经过近一个月的辛苦努力,该公司“欠费”事件终于得到圆满解决,2名职工终于顺利地办理了退休手续,他们由衷地说:“你真是一位让人民满意的好税干。”工作40年,虽然各级各类表彰、奖励无数,但是,纳税人一句赞美之言,是真正让我甜到了心里,觉得为纳税人排忧解难,让纳税人满意,我就有了成就感。

从减税到“红利”

2019年,在我们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再次向纳税人发出了减税降费的大“红包”,增值税税率进一步下调、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进一步提高、专项扣除项目内容进一步增加、社保费率再进一步下调。作为年近花甲的我,再次感受了国家强盛带来的税收政策变化。我和同事们用一把把税收服务的“钥匙”,打通政策与民心的桥梁,努力优化营商环境,让纳税人实实在在地享受新政“红利”。

为了不折不扣地将政策落实到位,我积极参加减税降费的培训学习。不得不承认,我已经是60岁的人了,政策理解跟不上,培训进度跟不上,学习能力跟不上。怎么办?我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跟小年轻们一起“午读新政”,晚上也不散步了,把白天不懂的地方赶紧记下来,隔天再去请教同事。爱人心疼我说:“天天这样学哪能受得了啊,你还有两三个月就退休了,快歇歇吧!”我笑着回答:“那可不行!我一天穿着税务制服,就有为纳税人服务的义务!”减税降费工作开展以来,我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声就没停过。面对纳税人的各种咨询提问,我已经能够快速地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辅导服务工作,即使当时回答不了的问题,我也能灵活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QQ群、微信群、电话、短信,我办得可不比年轻人慢。

时间到了2019年3月,我脱下税务制服,正式从岗位上退了下来,可总觉得应该为减税降费再尽一份力,于是和区局老干部科商量,没想到和他们的工作思路不谋而合。2019年4月12日,在浦口区税务局的老干部活动日上,区局减税办的年轻“小税务”为我们50余名退休“老税务”上了一堂生动的减税降费专题课。通过学习,我对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有了新的认识,会上我和大家一起呼吁让更多的老干部参与到减税降费的宣传工作中来。于是,区局成立了“银发生辉”减税降费志愿服务队,我也光荣地成了一名志愿者。

通过走基层、访企业,我深切感受到了纳税人切切实实享受到的减税降费“红利”。讲几个我耳闻目睹的故事:

先说说“不老村”。在浦口老山脚下有一个不老村,十多年前还是一个交通闭塞、房屋破旧、村民收入低的经济薄弱村。随着国家一系列振兴乡村和减税降费政策的出台,如今,这座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正焕发新颜,美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并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中国最美村50强。2019年年初,当地农家乐土菜馆再次迎来了国家减税降费的大“红包”——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由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在不老村,一位土菜馆老板娘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这几年国家为我们个体户减了不少税,特别是现在缴税起征点提高到10万元,今年我们土菜馆的营业额每月达到三四万元,按照新政策规定,光税款每月就省下一千多元。”听到老板娘的话,我感慨不已,以税惠农、以税兴农,近年来,国家持续不断地出台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乡村新发展,真正让经济发展的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再说说“老山蜂”。老山蜂蜜、蜂王浆……南京老山蜂产品十分有名。在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里,我感受到了减税降费为这里做蜂产品的“甜蜜人”带来的“甜蜜”。公司负责人兴奋地对我们说:“减税降费政策出台后,税务部门第一时间进行了宣讲辅导,公司销售的产品增值税税率降低了3个点,按同口径销售价格比较,增值税算下来可以少缴约80万元。预计全年研发支出约750万元,按新政策75%抵扣,允许加计抵扣金额约560万元,实际减免企业所得税85万元。再加上企业社保费等减免,2019年全年共减免税费额180多万元。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更新设备和原材料、运费、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的资金压力,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明显给我们公司带来了活力和信心,对我们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负担,拓展了发展空间。”减税降费的红利效应还辐射了整个蜂产品产业链,并产生联动作用,如今,南京老山越来越多的蜂产品企业和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一样,开始注重引进先进设备和养殖技术,走上规模扩张和转型升级之路。我憧憬着我们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用到价廉物美的老山蜂产品,健康养生,生活美满。

最后再说说“中国芯”。打造“中国芯片”,实现强国梦,集成电路是关键。作为浦口区的支柱产业,2019年,增值税税率下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新购设备一次性扣除、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个税新政等大规模减税降费的“红利”,为集成电路企业注射了“强心针”。在集成电路企业,“红利”效应让我大开眼界。南京华瑞微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集成电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的设计企业,月均出货量超过1.5万片晶圆,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负责人说:“2019年,公司预计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150万元。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研发创新投入和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为我们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增值税税率下调后,产品的价格更具市场竞争力,企业发展的信心和研发创新更强大!”减税降费的“红利”效应还在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条迅速传递,正在助力产业新发展,向着更高的“智”高点创新发力。紫光云数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集成电路领军企业紫光集团旗下一级子公司,致力于助推制造企业与IT企业融合发展,预计2019年营业收入近5亿元。“增值税税率由16%降低至13%,2019年预计享受增值税优惠近110万元,这切切实实降低了企业成本,让我们有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创新中去。再说,集成电路产业研发投入大、成本高、盈利周期长,需要大量高专人才。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和单位社保费率降低,给公司提供了吸引和培养人才的良好机遇。可以预期,公司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公司财务负责人高兴地对我们说。我参与其中,深深感到“滴水见太阳”。浦口区企业收到的减税降费“红包”,不正是我们国家向所有纳税人派发的暖心“红利”吗?不正是我们全民奔小康的“红利”吗?我真切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感受到了纳税人的满足,感受到了人民的幸福。

结束语

回顾父亲和我70年的税务生涯,我深深感到税收随着国家发展的脉搏而跳动。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税收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应收尽收,为国聚财,是为了祖国的强大,国富民强;如今的减税降费,服务经济发展,同样是为了祖国的强大,富民强国。我们上阵父子兵,税务两代人,亲历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祖国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也共同演绎了这段共奔小康的税务情!

把我讲给你听

俞斌

我叫俞斌,1933年8月出生在安徽省天长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949年3月3日参加革命,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8月光荣离休,今年86周岁。

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老税务干部,我就给大家念叨念叨我年轻时的几件事,拿现在时髦的话说,分享一下我的初心和使命,大家权当成茶余饭后的故事来听一听。

“我要跟着这支队伍走”

我从小家里比较穷,父亲在我5岁时就生病去世了,留下我们兄妹三人与母亲相依为命,哥哥身材矮小、常年生病,我和妹妹又年幼,家里的生计全靠母亲给地主富农帮工、做佃户度日。

1949年3月3日,已经快16岁的我在村子边上给富农家里放牛,同时赶着一群鹅和鸭子。傍晚的夕阳红光里,我看到一支队伍走进了村里,他们的队伍很整齐,步伐也整齐,纪律很严明,人也很和善,不仅不扰民,还主动帮老百姓干农活,跟我以前听说的“当兵的”一点都不一样。我骑在牛背上,问他们:“你们是谁呀?”那个排头的大兵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你们要干什么去?”“我们要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我眼前一亮,马上冲回家,拉着母亲的手说:“妈妈,我要当兵,我要跟着这支队伍走。”那时我虽然16岁了,但是个头不高。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妈妈到村公所找村长大伯说了情,我才得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我随着部队一路来到了六合县城,在清真寺教堂接受了动员。部队对新招来的人员进行了分工,身体条件好的就直接随部队南下渡江,解放南京;我因为身高不够,没被选上南下,就被安排在六合县货管局,当了局长的通讯员,为渡江战役做一些后勤供应工作,为此,在新中国成立后,部队也奖励了我一枚渡江战役纪念章。

与此同时,我还参加了中苏友好协会,积极为协会工作,表现突出,中苏友好协会苏北协会也为我颁发了会员证书。

“想要买路钱,一分都没有”

1950年3月后,我就正式开始从事税收工作了,当时税务局还不叫税务局,叫货管局。那时候,我是填票员,每天白天随着税征员们在六合南面的东沟、横梁、大厂、王子和北面的竹镇、马集、冶山、樊集、八百等地走村串户收税。中午没有热饭吃,每人出门前在身上揣两个面饼、米团或者熟山芋,饿了就掏出来在树荫下啃两口,再在池塘边喝几口生水,一顿饭就对付过去了。晚上,就赶着毛驴车押运税款和粮草,送到县局。

征税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我们心底有热情。那个时候,南京刚解放,六合地区匪患和国民党的散兵游勇比较多,夜晚经常出来打劫,所以税务人员征税时身上都挂着盒子枪,防止路上遇到劫匪或强盗。刚去的时候,局长问我:“万一遇到拦路的怕不怕?”我拍着胸脯跟他说:“税是国家的,想要买路钱,一分都没有!”

我是幸运的,在那些个严防死守的日子里,我没有碰到过“拦路的”,但是仅1949—1950年期间,六合地区就有3名税务人员在夜晚押运税款,经过天长半塔至六合竹镇、天长叉间至六合马集的途中遭遇劫匪,为了保护国家的税款钱粮,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

“讨老婆的事儿,交给我”

1959年,我在六合县八百税务所当所长,同时也是八百公社的党委委员,党委分工要求我在做好税务所工作的同时,挂钩蹲点马山大队。

那时农村条件差,农业生产主要是望天收。1960年的春夏,天气干旱,即将抽穗扬花的水稻、玉米和大豆,全部干枯死掉,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一年的辛苦全部付诸东流,令人痛心。因此,我多次和当时的村书记焦从龙、大队长陈福农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德高望重、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最后下定决心,在靠近八百河的地段建马山电灌站。说干就干,当年冬天趁着农闲之时,我与大队干部一起动员全村所有劳动力,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点,吃住在工地,硬是凭着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的精神,一鼓作气将电灌站建成。电灌站建成后,我又争取到了上级的资金支持,公社农电站及时给予安装了变压器,连接上了电源。电灌站保抗旱,每年灌溉时节,同时让马山大队周边的四五个大队几十个生产队受益。第二年,在三年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的情况下,马山大队农业生产大丰收,超额完成了上交国家公粮的任务,受到县里的通报表扬。

马山大队的农民整体生活在改善,但是也有一些家庭存在着特殊困难。石星王村有一户马姓家庭,生了9个儿子,一大家人挤在两间茅草房里,拥挤不堪,眼看着老大、老二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无媒人上门提亲,老两口焦虑不安。老马急得找到我,在我面前突然跪下,请我帮他家想办法。“俞委员,您帮帮我们吧,我们老大、老二不能打一辈子的光棍呀!”我急忙扶他们起来,详细地了解了他们的真实处境和实际困难后,我跟他说:“讨老婆的事儿,交给我!”老马走后,我找到村干部,建议村里在大队林业队给他家锯几颗能够做房梁的树,再从马头山上划一片山草给他家盖房子。第二年春天,老马家全家齐出动,正月没过完,就盖起了三间新房子,房子的主要问题解决后,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媒人上门介绍了两家好姑娘,年底的时候老大、老二都成双成对地喜入洞房。

说到讨老婆,还有另外一件事。1982年,我局一位干部的女儿小袁从连云港财校毕业后,分配到我所在的税务所工作。漂亮姑娘刚一工作,就有了恋爱对象,巧的是,这个男孩子的父亲老朱也在我们税务所工作。甜甜蜜蜜地谈了三年恋爱准备步入婚姻殿堂的当口,姑娘突然提出要分手,老朱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找到我,让我劝和。原来,是因为房子的事。当时干部家庭条件普遍比较差,家家住房都紧张,老朱家只有一套不到50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人全部住在里面。儿子要结婚,没有婚房,所以姑娘不同意过门。听了事情原委,我还是那句话:“讨老婆的事儿,交给我!”我先是耐心地做了老朱的思想工作,劝他们老夫妻把家里的房子腾出来,粉刷一新给新人做新房;然后同副所长商量,在税务所办公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合并办公室,挤出一间办公室给老朱夫妻两个住,就这样化干戈为玉帛,一对新人如期举办了婚礼。后来局领导知道了这件事,说我胆子太大,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俗话说得好,“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好在领导也没有过分追究,这件事也就这样解决了。

“不懂业务就像当兵的没了枪”

我前面说过,我小的时候家里穷,靠着给富农放牛才活下来,因缘际会加入了革命队伍,但是文化水平起点太低这件事确是不争的事实。打铁还需自身硬,税收工作又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刚工作那会儿,我因为文化底子薄,不能适应税收工作需要。为此,我一边利用工作之余和夜晚时间,坚持自学;一边积极参加组织安排的各种业务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

1957年,我在扬州地区税务局参加了“会计原理”和“手工业会计制度”培训班,下半年在镇江专区税务局参加了税收业务培训班。经过半年多的脱产培训,我对财务会计知识和税收专业知识有了全面的学习与了解。1959—1960年,我参加了江苏省行政学校脱产干部培训班学习,系统地学习了国家税收、政治经济学、哲学、中国革命史等课程,并获得了毕业证书。通过几年连续不断的学习,我在政治理论、财务会计、税收业务知识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逐步由外行变成内行,能够熟练地应对税收日常工作,处理好一系列比较复杂的业务问题,独当一面地领导全所开展工作,每年都能够出色地完成地方党委政府和税务系统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多次受到上级和地方政府的表扬和表彰。与此同时,个人也由小学文化程度达到了中专以上的文化水平。

除了自己要掌握扎实的业务知识,我也时刻记挂着部门新同志的业务学习。1985年至1990年期间,税务局陆续进来不少转业干部,我们税务所先后分配来五六个人,我是既喜又忧,喜的是他们在部队受到良好的教育,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文化功底厚,工作能够吃苦,虎劲十足,是一批十分难得的人才;忧的是税收经验不足、税收实际工作经验缺乏成了掣肘这批良驹奋蹄的拦路石。我跟他们说:“当兵是打仗,打仗靠枪,税务局也是打仗,打仗靠的是税收业务知识,不懂业务就像当兵的没了枪,仗是打不赢的!”于是,我就像对待小学生一样,白天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开具门临发票,如何接待纳税人,如何计算税收,如何填写税收完税证明,如何汇算清缴。晚上把他们集中起来学习税收和财务会计知识,讲解和传授自己从事税收工作几十年的经验与教训,介绍如何与个体户打交道,如何定额征收;深入企业后,如何接触厂长,接触企业会计;特别介绍如何查账,怎样找准企业和个体户偷、漏税的疑点和方法。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几名转业干部成长很快,没几年工夫都被提拔担任税务所长、副所长,或是局机关科室的领导,成为税务局的中坚和骨干。

税收工作要干得好,不仅仅税务干部要掌握税收业务,纳税人同样要懂得财税知识,当年的企业办税人员素质不比现在,鲜有科班出身的财务人员,大多数都是两眼一抹黑,半路出家,似懂非懂。为了使征纳工作更好更快更融洽地开展,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连续两年对自己税务所管辖的企业厂长和办税人进行了全员培训,共举办了两期税法知识宣讲和企业财务知识培训,每期时间30天,参加人员120人以上。在培训班上,我就会计基本原理、会计知识、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核算,乡镇企业财务会计应注意的事项,企业如何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国家税收等有关政策法规逐个进行了讲授,就如何正确计算缴纳税款、纳税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详细讲解。通过培训,企业会计人员既学到了税收、财务知识,又增加了实际工作经验。在后来几年部分企业税收大检查抽查中,我们所没有发现大的违法违规和偷、漏税现象。

“拍脑袋可拍不出税款来”

1988年全市开展税收财务大检查,刚刚转业到税务局没多久的小陈跑到我办公室诉苦:“俞所,灵岩农村有一个豆腐坊,个体经营,规模还挺大,可是他却死活不肯交税,群众反映挺强烈,你说这可咋办?”“你觉得该咋办?”“就给他定个税,还真能不交?”听着他的回答,我不禁莞尔一笑:“定税要有理有据,让纳税人心服口服,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拍脑袋可拍不出税款来,跟我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我带着小陈骑上自行车,骑了十多里,来到豆腐坊,与业主见面讲道理、做工作,但他就是不买账,坚持说我们定税过高。我在房前屋后查看了一下作坊的规模,回到税务所,嘱咐小陈,请他连续几天去豆腐坊查看,每天卡在作坊泡好豆子、准备磨豆腐的时点去,现场查看每天到底泡了多少斤豆子,出了多少锅豆腐,然后按照每斤豆子出豆腐量,再根据豆腐的市场价格推算出每天的营业额,从而摸清豆腐坊的生产规模。小陈刚去的头几天,业主和我们耍心眼,看到小陈去就不开锅,为此小陈几经更改摸底时间,终于在连续跑了一个星期之后,拿到了准确详尽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带着这些材料,我们再次来到豆腐坊,老板见面后红着脸说:“俞所长,咱啥也不说,我服了你了,愿打服输,补税、补税。”乖乖地补缴了几千元税款。此事一度成为六合县税务局脍炙人口的佳话。

还有一个小故事。在灵岩乡山北村有两座窑厂,专管员小李去定税,厂主阻挠不配合,绕着弯子说窑厂生产规模小,人员工资和生产成本高,其实就是不想纳税。小李找我寻求解决方案,我告诉他去窑厂,不要跟厂主争吵,逐个窑进行查看,看每座窑有几个窑门,每个窑门烧制出窑多少砖,烧砖的一个周期是多少天,再查看企业会计账簿,看每月生产成本是多少,人员工资、电费又是多少。小李不负众望,很快就将这些数据整理好,我们在所里倒推计算出每座窑每月生产销售的产品量,按照5%税率,企业每月申报缴纳的产品税自然就出来了。小李拍着手跟我说:“俞所,您说得对,拍脑袋拍不出税款来,可是动脑筋肯实践却是可以的!”

依照税法规定征税是税务局的本职,但是税务工作却不仅仅是征税,还要充分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搞好“支、帮、促”,帮助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灵岩标准件厂,当年是一个不到百人的小厂,主要生产邮电通讯所用的螺杆、螺帽等产品。在日常的征管中,我发现该企业每年所付出的加工费数额较大,主要原因是该厂没有拉丝车间,因此我给他们算了一笔账。按照每吨钢材加工费40元左右,上下力资1元,运输力资5元,材料往返损耗约千分之五,假设钢材的年加工量是3000吨,那么损耗就占了15吨,一年多支出4.83万元。如果按照40%计入生产成本,那么每年可节约开支2.89万元,5年可少支出14.45万元。基于这种情况,我建议该厂筹建拉丝车间,逐步由非全能厂转为全能厂,减少中间加工环节,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在税收上,我将该企业的实际情况向局领导如实进行了汇报,主动为企业拟写减免税报告,后经批准,按照技改项目,给予了企业部分税收减免。企业如期投产了拉丝车间,整个生产过程形成闭环流水作业,仅1986年一年,企业利润就增加了8万元,在上年基础上增加了近50%。后来,该企业成为六合县的税源大户,为地方财政收入和解决劳动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听我讲了这么多,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受到当年的那些热血飞扬?70年过去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税务人员不怕辛劳、走村串户、翻山越岭、带枪收税、夜押粮草的艰苦经历,至今仍然历历在目。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代税收工作已经进入了科技化、信息化、大数据的时代,这是我们老一辈税务人想都不敢想的事,而我的这些故事就让他们沉浸在中国税务的历史长河里吧。

整理:焦乃照沙蕊妍

黄和平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