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梦华:明朝生活实录 9.2
作者: 萧盛
18.71万字 0.1万次阅读 2.2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第九章 情事道不尽,风月溢明史 2020-07-30 15:05:56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3
    作品总数
  • 145.94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10章
简介

本书是以明代笔记的风格,以小故事的形式,讲述明朝百姓的语言、衣着、饮食、住所、出行、文化、娱乐、节日、职场、官场等生活百态。将明朝大历史融入到小故事之中,引经据典,轻松说史,展现出一幅浓墨重彩、包罗万象、生动活泼的明朝生活大画卷,仿佛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本书的重点不止是说明朝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当时的风土人情,重点是想通过明朝人的行为方式,说出世道人心。

自 序

这是一部写明朝生活的书,然而生活之点滴,往往亦能以小见大,看到一个国家的兴亡。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庶民,一言一行,一茶一饭,可窥视社会发展之规律。

看到这第一段序言,兴许有心人已猜了个大概,是的,本书区别于一般只介绍古代生活,以及古人衣食住行的书,摒弃戏谑,亦不刻意褒奖老祖宗生活之富庶、饮食之丰富、福利之完善。

任何一个朝代,能在历史上屹立数百年,自有其存在的理由。若是有一王朝,生活贫困,食物匮乏,且无福利,尚能存在几百年,那才叫咄咄怪事。因此,好的方面,自不消说,而今人看史,则需要在古人的一言一行、一茶一饭之中,看到今天的自己,以及所生活的时代,以史为鉴,这才是今天写史者以及读史者真正该去做的。

本书从言行入手,一步步深入,说到衣着、吃喝、居住,能让读者从中看到明朝社会发展的轨迹,从初期的刻板、严苛,到后来的开放和浮躁。

从节俭到奢华,是一种进步,亦是一种堕落。

书中有大量的篇幅讲到吃喝问题。此前,很多类似的书籍都会大加夸耀,认为饮食文化越是奢侈,就越代表我们的老祖宗会享受、肯钻研,似乎在说,几千年前,老祖宗们饮食尚且如此丰盛,况乎今日之我们呢?

不可否认,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进程中,饮食文化确实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也确实融汇了诸多先辈的智慧。本书从另一个层面剖析了吃喝现象,在介绍饮食文化的同时,也能让当代的我们认识到,吃喝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然万事万物,倘若被演绎到了极致,讲究极致的享受和吃喝,则是件极为可怕的事情。

从吃喝再说到旅行、读书等文化事。文化的繁荣,能看出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本书并没刻意介绍明朝出了哪些经典作品,而是通过那些作品,窥探明朝前进的脉络。

如明初只准百姓读四书五经及《大明诰》等刻版的书,在束缚百姓阅读的背后,是统治者想要控制百姓思想的用意,以防国家尚未稳定、百废待兴之时,各种风潮四起,不易于统治。

事实上《三国演义》在明初就有了,为何到了明朝中叶才流行?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国演义》不仅仅是一本开创了通俗演义先河的伟大作品,更是一部掀起通俗小说流行热潮、改变百姓阅读习惯的著作。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大批思想家,如王阳明、李贽等的出现,使明朝之社会,犹如春潮,开始涌动起来。

中国历史上四大奇书都出现在明朝(《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加上医药学上的《本草纲目》、科技上的《天工开物》、地质勘探上的《徐霞客游记》等,都在告诉我们,那是一个伟大的开放的时代。

没有自由,浑然不会出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孙大圣,也不会出现动不动就拿起板斧,要去砍皇帝老儿头颅的英雄好汉,更不可能出现徐渭、唐寅、张岱、王艮等一大批如疯似癫,却又留名后世的哲学人物。

旅行也是如此。明初时,等级之森严,令后世之人都感到可怖,普通人只能在几里内活动,超出范围者便要被抓去见官。到后来无论男女,全民出去旅游,不仅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兴旺,也带动了旅游指南书的畅销。

通过本书对明朝细枝末节的描写,对百姓生活的刻画,能让今天的读者看到明朝整个社会,从思想的萌芽到文化的全面发展,从百废待兴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期状态,这便是本书的特色。

此外,还有个特点,我并没有以今人的视角去写作,也没有拿今时与彼时去对比。我经常看到有些书籍,拿当时的白银与今天的人民币比较,从而衡量当时百姓的生活水平。实际上,这种单一的比较方法,不但比较不出今时彼时生活的优劣性,还会带给读者一种错误的观念。本书则以明朝的菜价、米价等实际物价为基础,再根据当时百姓所从事的职业,以及月收入、年收入等,直观地描述他们的生活水平。

尽管这样写很难,特别在史料的查证上十分烦琐,但是如此做能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明朝人的生活。故而,在书写的时候,我以明朝人的角度,介绍明朝人的生活。在语言方面,同样沿袭了明人笔记小品的风格,可能会使现代读者阅读时产生一定的障碍,不过,只要能顺畅地阅读《三言二拍》之类的作品,便也能畅阅本书。

最后,祝大家阅读愉快,能从本书中了解明朝社会的概貌,看到一个如火如荼的火热时代。

一.语言不通闹出的笑话

开宗明义,今日在下要说的是明朝生活的琐碎事,列位看官,要听者,洗耳而听,不听者,各随尊便。

话说有一位官儿,因书本中有些句子难以理解,便问书吏道:“此处有高才否?”说的是官话,旁边的书吏乃本地人,一时未明白过来是官话,以为问他此处是不是有高裁缝,心想高裁缝没有,但裁缝定然是有的,忙答曰:“有的!”当下领来与官儿相见。

官儿问道:“贫而无谄,如何?”

裁缝当然也是本地人,且没读过多少书,哪里听得明白官话,再加上进来时自然而然地认为,问裁缝的除了做衣服,还能有什么事情?忙答曰:“裙而无裥?折起来,便可。”

官儿皱皱眉,心想这是哪门子高才,又问:“富而无骄,如何?”

裁缝答:“裤儿无腰?这也是极好办的,做上去便是了。”

官儿终于怒了,喝道:“唗!”

唗是何东西,裁缝自是不晓得,乃表示呵斥或愤怒的叹词,《西游记》亦曾用过,“这和尚不知死活!你倒不肯与我,返问我要,唗!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