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其他作品 (998本)
- 招捕总录 完结 科普读物 1.66万字 边疆地理著作。元佚名撰。一卷。约成书于泰定年间,记事止至治三年(1323)。一万一千余字。卷后有跋。正文以地区分云南、大理、金齿、罗罗斯、车里、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八百媳妇、八番、顺元诸蛮、宋隆济、 广西、两江、黄圣许、岑氏、思播、海北、海南、广东、江西、福建、浙东、湖北、湖南、 四川、 西番、园明和尚等二十九条。记述元世祖至元,迄英宗至治间边疆事。各条首载地名,复记其叛服人事,以云南事占全文大半。叙述典雅,翔实可信。其事多不见于正史,颇为珍贵。可补元史之缺, 《新元史蛮夷传》诸条,多抄录是编。是研究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史志的重要参考文献。有涵芬楼影印本, 《守山阁丛书》本。方国瑜《云南史料概说》(中华书局 1984年版)可供参考。9.2分 更新至招捕总录 元 佚名 2025-04-30 13:23:20
- 永字八法 完结 科普读物 0.21万字 以“永”字八笔为例来讲述楷书用笔的方法。其来源一说为晋代王羲之,一说为隋代智永,一说为唐代张旭。以“永”字八笔为例,对正楷点画用笔的方法。“永”字八笔依序为:侧、勒、努、趯、策、掠、啄、磔,相当于今称的点、横、竖、钩、挑、撇、短撇、捺。它囊括了汉字的基本笔画,许多书家都曾专攻“永”字,以练用笔的基本功。永字八法认为:“侧”(点)画宜取侧锋落笔,运笔要快,笔力要足,如高山落石坠地,略顿足势即收锋;“勒”(横)画取势左低右稍高,须逆锋落纸,运笔缓去急回,如横缰勒马,含蓄有力;“努”(竖)画为字的躯干,须逆锋向上落笔,满力下行,不宜过直,直中见曲,方更显笔势挺劲;“”(钩)取蹲转跃起之意,是其他笔画的附属笔画,须驻锋提笔,急速趯起,使力量聚集于笔尖;“策”(挑)喻扬鞭策马之势,发笔有力,运笔峻快矫健,逆锋向左下落纸,收笔时不回锋,向右上方挑出;“掠”(撇)取飞燕掠檐而下之意,出锋要爽利稍肥,力送尽处,势长而力均;“啄”(短撇),如鸟啄食,用力发笔,落笔左出,峭峻利落;“磔(捺)取刀切之意,逆锋轻落笔,折锋铺毫缓行,边行边按,至出脚处稍住笔,转微带仰势,提笔送出捺脚。永字八法是很有代表性的点画书写技法,按此法写出的笔画挺劲端正,构成的字有筋有骨,规矩分明。人们普遍赏识,书家也十分重视。但运用此法讲究灵活,从字的整体出发,确定用笔方法。9.2分 更新至永字八法 2025-04-30 13:20:59
- 月季花谱 完结 科普读物 0.17万字 清代月季专著。作者自署评花馆主,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仅知为江苏人。成书年代亦不详。全书分为浇灌、培壅、养胎、修剪、避寒、扦插、下籽、去虫、品种共9目,品种一节列举吴下月季著名品种名称55个,并记载有栽培技术。9.2分 更新至月季花谱 清 评花馆主 2025-04-30 13:20:59
- 9.2分 更新至续幼学歌 天文门 2025-04-30 13:20:59
- 9.2分 更新至西轩客谈 明 不著撰人 2025-04-30 13:20:58
- 宣和画谱 完结 科普读物 7.02万字 有作品著录的传纪体绘画通史。共二十卷,成书于宣和二年(1120)。无编者姓名,为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由官方主持编撰而成。卷首有宋徽宗赵佶的《御制序》。书中共收录自北宋太祖至徽宗时期宫廷所藏魏晋至北宋历代画家二百三十一人的作品共六千三百九十六件。按画科分十门:道释四十九人,人物三十三人,宫室四人,番族五人,龙鱼八人,山水四十一人,畜兽二十七人,花鸟四十六人,墨竹十二人,蔬果六人。每门均先作叙论,叙述该画科的起源、发展、代表人物等;然后依时代先后为画家评传,传后则列画目和件数。蔡絛《铁围山丛谈》载书中论述的作品大都由米芾所鉴别。作者采取“因人而论世”的方式论述时代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末期皇家的审美意识,主张绘画的社会教育作用,强调“是则画之作也,善足以观时,恶足以戒其后”。同时强调绘画要有艺术感染力。对于作品提倡“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且更应重视立意和格调。书中艺术观点反对画家的评论,与宋代画院品第标准一致。但《笔塵》认为“《画谱》采苓诸家记录,或臣下撰述,不出一手,故有自相矛盾者”。虽然书中缺乏对绘画发展的综合性的概括论述,只录作品题目,而不加说明,过于简略。加之鉴别去取,有时难免欠精,致使真伪相杂。且因蔡京执政,颇多书画名家被黜,对画家评论,亦有失当之处。然而在官家著录中,本书仍不失为绘画著录方面的重要典籍之一,对研究北宋及以前画家创作情况和绘画收藏史变迁,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9.2分 更新至卷十九 2025-04-30 13:20:23
- 玉泉子 完结 科普读物 1.47万字 笔记。唐佚名撰。一卷。又称《玉泉笔端》、《玉泉笔论》、《玉泉子见闻真录》。署为“玉泉子”撰。现存本为残本。作者姓氏生平不可考。玉泉子当为号。《宋史·艺文志》著录《玉泉子闻见真录》五卷。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玉泉笔端》,似另一书。记中晚唐杂事,凡八十二条。所叙时政与掌故片断,含有他书未载的资料。有关文人轶事亦颇可采。惟部分条目已见于《因话录》、《尚书故实》等书。又有十一条为《太平广记》引作《卢氏杂记》。《类记》所收十八条,与今本多有不同。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本。9.2分 更新至《玉泉子》 唐 佚名 撰 2025-04-30 13:20:22
- 咽喉脉证通论 完结 科普读物 1.11万字 一卷。不著撰人。旧传宋有异僧,寓居杭州千佛寺,遗此书而去。据书中内容推断,当作于元明之际。此书首列总论,次及通治用药,用药禁忌,丸散方药,共四则。书中将诸种喉疾分为十八证:锁喉、重舌、气痈、乳蛾、弄舌、缠喉、哑瘴、骨槽、悬蜞、烂喉癣、热风喉癣、弱证喉癣、喉闭、呛食、发颐、悬痈、喉菌、牙痈。其中有口齿诸证数条。自《内经素问》以下,至《千金方》《外台秘要》,对咽喉证治,皆无系统专门论述,而治法也未能详备。此书专论咽喉及口齿诸证,条理清晰,理论系统,方药具备,不可多得。此书指出,一般喉科医者全不讲脉,治之鲜有疗效。所以治喉疾当重在以脉辨证。医者能识受病之源,与虚实痰火风寒热毒之异,于望、闻、问中参究脉理,尤为先务之急。治疗分散风、下气、清火、清痰四法,因为咽喉之证,多为风火之毒上升所致。此书对于咽喉一科证治,多有独到见解,可为后世参考。有清道光七年(1827)海宁许氏校刊本,同治十三年(1874)重刻本,光绪中归安姚氏咫进斋丛书本。9.2分 更新至喉痧备用各方 2025-04-30 13:20:19
- 台湾采访册 完结 历史文化 8.52万字 地理杂志。清陈国瑛等撰。二册不分卷。国瑛等均属台湾搢绅,共谋宏扬乡邦,协力为修《台湾府志》而分途采访,采访者有陈国瑛,黄本渊、曾敦仁等17人。于道光九年(1829)至十年成册。约十二万字。按列星分野、气候占验、疆域山水、台湾府城龙局、沿革、山形、水势、火山考、罗水、嘉义县城、彰化县城、台邑街市、桥、淡防厅城、噶玛兰厅城、城池、火烧屿、鲫鱼潭、鹿耳门港、围溪、凤山县城、纪事、祥异、兵燹、大学士九卿议复公中堂福议奏等八十六项大小类目分撰。凡嘉庆十一年(1806)前二志资料,概不收录。祥异目记录大量地震、海上无名火、奇异潮汐、风暴等自然灾害。内容较为丰富,史料价值较高。原稿本有彩绘台湾图一幅,尤为珍贵。收清代人物简记二千余条,为他志所不及。有1959年《台湾文献丛刊》第五十五种本、1968年《台湾丛书》第一辑《台湾方志汇编》本。台北《国方志丛书》本,附有索引和插图。9.2分 更新至武举 2025-04-03 15:12:05
- 9.2分 更新至菩萨璎珞经三界品第四十五 2025-04-03 13:58:06
- 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 完结 历史文化 6.32万字 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北宋天心派道士元妙宗编集。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书前有政和六年(1116)年元妙宗自序,自称编者曾游历四方名山,寻访师法。后应徽宗召请,入京师经局校刊道经,因集救世治病秘法口诀及符印步纲蹑斗法术,编成此书进献。本书所载道法,以天心正法为主。十卷内容概略如下:卷一论述天心正法要旨。谓此法乃北极中斗之法,北极是天之中极,为万象之所会;北斗是天之中斗,为万炁之所禀,故此法名曰「天心」正法。又述天心正法中祈禳条例九条,俾患者按之而行。 卷二、卷三载天心正法斗下灵文符咒、祛除痨疗诸病符诀,以及天蓬馘邪真法。 卷四至卷六载《上清隐书骨髓灵文》十九符、鬼律玉格仪式一百一十五条。据称此符出自汉末张天师,唐叶法善天师传授,「功验神奇,莫可拟测」。 卷七载考鬼召神诸法。 卷八载禹步斗纲掌目诀法图文。 卷九叙传度、玄狱、生天台、斗灯、推占等诀法。 卷十辑录上清北极驱邪院各种行遣公文格式。9.2分 更新至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卷之十 2025-04-03 13:58:05
- 9.2分 更新至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第九此经旧为六卷。开元录作五卷。子注或七卷。或十卷。据此今开初卷为二总为七卷。即释大宝积经第四十一会是也 2025-04-03 13:58:05
- 9.2分 更新至起世因本经卷第十 2025-04-03 13:58:05
- 入阿毗达磨论 完结 历史文化 1.39万字 凡二卷。塞建陀罗造,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古来阿毗达磨俱舍论之论旨系以五位七十五法为纲目,本论系研究俱舍论必备之入门书。然与俱舍论稍异,俱舍论乃将诸法分为七十五法,本论则加上欣、厌二心所,总成七十七法。9.2分 更新至说一切有部入阿毗达磨论卷上入阿毗达磨论卷下 2025-03-26 17:10:12
- 四谛论 完结 历史文化 3.97万字 梵Catuh!satya -nirdes/a 。凡四卷,婆薮跋摩(梵Vasuvarman )造。陈·真谛(499~569)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如书名所示,本论系阐释苦集灭道四圣谛之作。全书共分六品:思择品、略说品、分别苦谛品、思量集谛品、分别灭谛品、分别道谛品。前二品说明四谛之总体,后四品为个别之细释。又据历代三宝纪卷十载,真谛三藏尚撰有四谛论疏三卷。9.2分 更新至四谛论卷第三四谛论卷第四 2025-03-26 17:10:12
- 9.2分 更新至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 2025-03-26 17:10:12
- 9.2分 更新至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偈颂序 2025-03-26 17:10:12
- 那先比丘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58万字 Naxianbiqiujing,佛教经典。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北印度,最早所用语种不详,学术界对此有梵语、混合梵语等不同说法。后形成北、南两种流传本。北本于东汉时传入中国,即汉文大藏经中的《那先比丘经》;南本约定型于4世纪,即收入南传巴利三藏并流传于南传佛教各国的《弥兰陀问经》。北本的内容相当于南本的序言及前三部分,篇幅约为南本的四分之一。该经以公元前2世纪入主西北印度的大夏国王弥兰陀与印度佛教僧侣那先进行讨论的形式,论述轮回业报、涅槃解脱、灵魂观、佛身观等一系列佛教理论问题。对于了解印度原始佛教、印度与希腊思想的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此经先后有汉译三种,现存二卷本(东汉译出、译者不详)、三卷本(译时、译者不详)两种,另有一卷本一种,已佚。巴利语的《弥兰陀问经》有僧伽罗文、泰文、罗马字母等不同文字拼写本多种,内容略有差异。此外,还有英、德、日、法各种文字译本。9.2分 更新至那先比丘经卷下 2025-03-26 17:10:12
- 9.2分 更新至辟支佛因缘论卷下 2025-03-26 17:10:12
- 9.2分 更新至<目录>卷四\厥阴方 2025-03-26 17:08:39
- 9.2分 更新至譬喻品第三 2025-03-26 17:08:38
-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 完结 历史文化 1.4万字 梵名Saddharma -pun!d!ari^ka-s/a^stra, Saddharma -pun!d!ari^ka-upades/a ,凡二卷。印度大乘佛教论师世亲着,后魏菩提流支、昙林等合译。本书为法华经之注释书。又作妙法莲华经论、法华经论、法华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本书依据引之法华经梵本与鸠摩罗什译本不符,而类似现存之尼泊尔梵本。别译有元魏勒那摩提、僧朗等之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一卷,其译语虽与本论相同,然缺归敬颂,并有字句之差异及详略等不同。现今发现之敦煌出土本中,有类似高丽藏本勒那摩提译之论本。注疏有隋代吉藏之疏三卷、唐代义寂、义一合著之述记二卷等。9.2分 更新至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卷下 2025-03-26 17:08:38
- 9.2分 更新至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卷下 2025-03-26 17:08:38
- 9.2分 更新至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一卷 2025-03-26 17:08:38
- 十地经论 完结 历史文化 12.1万字 凡十二卷。印度世亲着,北魏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等译。略称十地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系注释十地经(华严经十地品之别译)之作。内容系解说菩萨修行之阶位,十地融摄一切善法:初三地寄说世间之善法;次四地说三乘修行之相状;后三地则说一乘教法。此书为六朝时代地论学派所依据之重要典籍,至隋代净影寺慧远作十地义记十四卷(现仅存八卷)集其大成。9.2分 更新至十地经论善慧地第九卷之十一十地经论法云地第十卷之十二 2025-03-26 17:08:38
- 十住毗婆沙论 完结 历史文化 14.46万字 梵名Das/abhu^mika -vibha^s!a^-s/a^stra 。凡十七卷。龙树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略称十住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本论系要约华严经十地品(十地经)经文之大意所作之诠释。汉译本中,罗什将十地称为十住;十地即是指大乘菩萨修道之十个阶位而言。然龙树并非完整注释十地经,仅注释初地(欢喜地)与第二地(离垢地)之一半,此或为原典不备,或翻译未完成所致。本书序品先叙菩萨、十地之意义及区别三乘。本文计分三十五章(品),自第一章至二十七章略行品为初地之注释,第二十八章以下始论第二地。初地部份首先说明欢喜地之内容,再说明菩萨之理想(愿)、实践(行)、果报(果)。至第二地力陈十方便心之重要性,并详说大乘菩萨之十善业道。本书第三十五品第九篇之易行品为净土门之重要典籍。9.2分 更新至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六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七 2025-03-26 17:08:38
- 甚希有经 完结 历史文化 2.06万字 全一卷。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系佛于鹫峰山,应阿难之问而说。内容叙述建造佛塔供养佛之舍利子,其功德远较供养四方僧殊胜。又本经与梁代真谛所译无上依经之校量功德品及嘱累品,系同本异译。9.2分 更新至<目录> <篇名>逐日人神所在 2025-03-26 17:08:38
- 9.2分 更新至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一卷 2025-03-26 17:08:37
- 9.2分 更新至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卷上 2025-03-26 17:08:37
- 摩诃摩耶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44万字 凡二卷。北齐昙景译。又称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佛临般涅槃母子相见经。略称摩耶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前半部记述佛陀升忉利天,为其生母摩耶夫人说法,令得初果。后半部记述佛陀游化诸国,后于拘尸那揭罗之娑罗双树间入涅槃,摩诃摩耶由天上降下,悲号恸绝,时佛陀开金棺与之诀别;经末记述佛悬记关于法住法灭之情形。9.2分 更新至摩诃摩耶经卷下 2025-03-26 17:08:37
-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 完结 历史文化 6.2万字 七卷,姚秦竺佛念译。一名处胎经。记二月八日夜半,佛卧于金棺以神通力示现处于母胎之宫殿,集十方之菩萨,说种种大乘之法。说已,付嘱此经于弥勒菩萨,身复本形在于金棺,寂然无声。后记分舍利起塔供养,大迦叶集八亿四千圣众,结集八藏。9.2分 更新至菩萨处胎经卷第六菩萨处胎经卷第七 2025-03-26 17:08:37
- 9.2分 更新至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五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六 2025-03-26 17:08:37
-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1万字 一卷,唐那提译。佛依庄严王菩萨之请问而作方曼荼罗,说供养地藏菩萨等八大菩萨。佛在耆阇崛山,有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大会庄严之因?佛言,昔作方曼荼罗供八菩萨所致。谓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执金刚主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止诸障菩萨,地藏菩萨。9.2分 更新至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序 2025-03-26 17:08:37
-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75万字 又名《贤劫十方千五百佛名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译者不详。原著上、下两卷,或合为一卷。北图有闰75等十号,英、法、俄、日等亦有收藏,共约十八号。有的卷子佛名前无“南无”字样。上述诸卷除北闰75首尾完具外,大多有残损,但有些可相互缀合,尚可缀成全经。此经谓现在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等十方各有一百五十佛,十方共计一千五百佛。叙述十方佛时,次序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上、下。谓持诵这些佛名,各可得种种功德。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入。日本《大正藏》将日本中村不折藏本收入第八十五卷。该卷首部缺失东、东南佛名约二百八十个,可据北闰75补齐。据历代经录记载,竺法护曾翻译《十方佛名经》,后佚。或即此经,待考。9.2分 更新至十方千五百佛名经 2025-03-26 17:08:37
- 9.2分 更新至首罗比丘经 2025-03-26 17:08:37
- 顺权方便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42万字 梵名Stri^vivarta-vya^karan!a-su^tra 。凡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顺权方便品经、转女身菩萨经、转女菩萨所问授决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经名‘顺权方便’,意为随顺众生之意乐,而发导道意。本经重点在于释尊之弟子须菩提与一大乘女菩萨间之对答,内容系阐明大乘之微妙法。全经承受维摩经之思想甚为浓厚。本经之异译有昙摩耶舍译之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一卷。9.2分 更新至顺权方便经卷上顺权方便经卷下 2025-03-26 17:08:37
- 9.2分 更新至说无垢称经嘱累品第十四 2025-03-26 17:08:37
- 思益梵天所问经 完结 历史文化 4.4万字 梵名Vis/es!acintabrahma -paripr!ccha^ 。凡四卷。略称思益经、思益梵天问经、思益义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概述佛为网明菩萨与思益梵天等诸菩萨说诸法空寂之理。西晋竺法护译‘持心梵天所问经’四卷(又称庄严佛法经、庄严佛法诸义,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北魏菩提流支译‘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又称胜思惟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皆是同本异译。宋元明三本及丹本共有二十四品,而高丽本仅于序品下分十八品,或系依竺法护之译本加以改变其章段。有关本经之论书,有天亲菩萨所造之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梵Vis/es!acinta -brahma-paripr!ccha^-su^tra-t!i^ka^ ,四卷,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北魏菩提流支译。又本经之注疏本有持心梵天经略解一卷(道安)、注思益经十卷(贤明)、思益梵天所问经简注四卷(圆澄)等。9.2分 更新至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三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四 2025-03-26 17:08:37
- 9.2分 更新至入楞伽经卷第九入楞伽经卷第十 2025-03-26 17:08:37
- 9.2分 更新至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2025-03-26 17:08:36
-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4万字 全一卷。唐代玄奘译。又作胜军王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内容叙述佛陀在舍卫城誓多林给孤独园时,为胜军王开示正法治国之道,如以四事(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摄受群臣、百姓;佛陀又藉老病死衰等强调勤修无常观、尽灭观之重要,乃至护持佛法、愿求正法圣慧之财宝。综观全经之思想,多为第二义之俗谛门,故属小乘阿毗达磨论之思想。又本经之同本异译有宋代施护所译之佛说胜军王所问经。9.2分 更新至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2025-03-26 17:08:36
- 善思童子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99万字 凡二卷。隋代阇那崛多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记载佛陀入毗耶离城乞食,至毗摩罗诘离车家,有善思童子,以其宿根所熏,献花礼佛,誓成菩提。佛陀乃为其说法,偈答往还,童子遂证无生忍。此外,西晋竺法护所译之大方等顶王经及梁代月婆首那译之大乘顶王经,皆为本经之同本异译。9.2分 更新至善思童子经卷下 2025-03-26 17:08:36
- 商主天子所问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87万字 全一卷。隋代阇那崛多译。又称商主天子问经、商主天子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乃记载佛陀住王舍城耆阇崛山时,文殊师利受佛之教,为答商主等诸天之请问法要,而说诸菩萨入一切智、达一切法彼岸、满足六度等诸种成就;商主天子并请问佛陀‘无生’之意,后蒙佛授记将来成佛。9.2分 更新至商主天子所问经 2025-03-26 17:08:36
- 普贤菩萨行愿赞 完结 历史文化 0.24万字 梵名Bhadra-cari^-pran!idha^na ,或 Samantabhadra-carya^-pran!idha^na-ra^ja。全一卷。唐代不空译。略称普贤行愿赞。收于大正藏第十册。以偈颂赞叹普贤菩萨十大愿。总计七言四句六十二颂一七三六字。盖此赞为四十华严经最末之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所揭出,原有别行本,即相当于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之文殊师利发愿经。9.2分 更新至普贤菩萨行愿赞 2025-03-26 17:08:36
- 菩萨本生鬘论 完结 历史文化 8.57万字 梵名Ja^takama^la^ 。凡十六卷。印度圣勇(梵A^rya -s/u^ra )菩萨等造,北宋绍德、慧询等译。又称本生鬘论、本生鬘。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书记述佛陀过去世行菩萨道之事迹,并解释其法义。全书内容分前后两部,前部四卷记述投身饲虎、尸毗王救鸽命、如来分卫、最胜神化、如来不为毒所害、兔王舍身供养梵志、慈心龙王消除怨害、慈力王刺身血施五夜叉、开示少施正因功德、如来具智不嫉他善、佛为病比丘灌顶获安、称念三宝功德、造塔胜报、出家功德等十四则本生缘起故事,卷五以下阐释护国本生等法相之释论。又就现存汉译本之全书结构而言,前部之十四缘起,文义易解,后部之前半则缺略,且行文晦涩,文义难解,恐系合缀别种原本所致,故与现存梵文原本出入极大。现存之梵文本共收录三十四则本生故事,一般皆以之为圣勇所造。据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九记载,梵文原本为圣勇、寂变、圣天所造。阅藏知津卷三十八则谓前四卷为圣勇护国尊者集,后十二卷为寂变、胜天所作。若此之圣勇与分别业报经(刘宋僧伽跋摩译)之撰者大勇同人,则梵文原本成立之年代当在西元四世纪。近代又有学者主张梵本本生鬘与百五十赞、四百赞之作者为同一人,此说若正确,则梵文原本成立之年代约为二世纪。据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载,本生鬘乃赞咏中最优美者。南海诸岛十余国,皆有讽诵本生鬘之风习。梵文本刊行于一八九一年,英译本则刊行于一八九五年。9.2分 更新至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六 2025-03-26 17:08:36
- 9.2分 更新至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四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五 2025-03-26 17:08:36
- 9.2分 更新至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2025-03-26 17:08:36
- 9.2分 更新至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中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 2025-03-26 17:08:36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96万字 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宝积经第四十八胜鬘夫人会之异译也。佛在给孤独园,波斯匿王末利夫人共致书于其女阿踰阇国王妃胜鬘夫人称扬佛德。胜鬘得书欢喜说偈,遥请佛来现。佛即现身。胜鬘说说偈赞叹其德。佛为授记。胜鬘复发十弘誓愿,感天花天音。乃至说大乘了义,广明二乘不了义(其了义为唯一佛乘也),佛赞印是放光升空而还独园,告阿难及天帝释结名付属。9.2分 更新至胜鬘章第十五 2025-03-26 17:08:36
-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完结 历史文化 6.31万字 梵名Pravara -deva-ra^ja-paripr!ccha^ 。凡七卷。陈代月婆首那译于天嘉六年(565)。又称胜天王经、胜天王问般若经、胜天王般若经。收于大正藏第八册。系佛应钵婆罗天王之问,对大众说甚深般若及其修习之法。全经共分十六品。与玄奘所译之大般若经卷五六六至五七三等之第六会为同本异译。[历代三宝纪卷九、大唐内典录卷五、开元释教录卷七]9.2分 更新至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七 2025-03-26 17:08:36
- 9.2分 更新至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2025-03-26 17:08:35
- 9.2分 更新至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 2025-03-26 17:08:35
- 神仙济世良方 完结 健康养生 3.42万字 方书。佚名撰。不分卷。本书为柏鹤亭、张鹤举托诸仙名辑录。约成书于嘉庆二年(1799)。全书三万二千字左右。前有诸仙来历并附图,后为寿星论人子息、吕祖论治病方、兰大仙治喉方、董大仙治水痘等共四十四类。既论医理,也有治法及方剂。如“寿星论人子息”提出男子不生有六病,女子不生有十病,并述治法; “吕祖论治病法”论述平治法、奇治法、偶治法,有病、有法、有方。虽托名“神仙”,但医理论述详尽,方药简便实用。可为中医研究、参考之用。有嘉庆二年刊本。9.2分 更新至<目录>下卷 <篇名>金母娘娘降坛诗 2025-03-26 15:30:20
-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完结 历史文化 0.7万字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洞真智慧观身三百大戒文一卷」,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无上秘要》卷四五亦全录其文。此书内载「玉清智慧戒」(又称观身戒),包括下元戒品一百八十条,中元戒品二百十六条,上元戒品三百条,共计戒律六百九十六条。据称此戒乃太上高圣道君授元始天王,元始天王又传授太微天帝、太极高仙,道学之士皆应尊奉戒文。9.2分 更新至上清洞真智慧觀身大戒文 2025-03-26 15:30:19
- 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隐书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89万字 《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隐书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原为《洞真玉清隐书经》中一篇,后分出单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符咒灭魔之法。内载北帝大魔王及八方魔王隐讳、「玉清金玄百神内咒隐文」一条、「消魔智慧咒隐文」八条、「隐书金玄内文」(符文八枚)。据称道士存呼以上魔王隐讳,诵唸咒诀,佩带符文,可以制伏诸魔。9.2分 更新至玉清消魔大王金玄百神內咒隱文 2025-03-26 15:30:19
- 上清高上灭魔洞景金元玉清隐书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2万字 《上清高上灭魔洞景金元玉清隐书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原为《洞真玉清隐书》中一篇,后分出单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内称此经乃高上之诀辞,玉帝之灵章。经文为一长篇韵文,后附修行方法。学者依法诵经,思神唸咒,可以解七祖之罪结,保万神于胎元。诵之万遍,「则身耀金展」。又称道士若患疾病,亦可修行此法,使邪毒散出,身体康宁。9.2分 更新至洞景金玄玉清隱書 2025-03-26 15:30:19
- 上清太上玉清隐书灭魔神慧高玄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46万字 《上清太上玉清隐书灭魔神慧高玄真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原为《洞真玉清隐书经》之一部分、后分出单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卷分三篇,其一为《大洞灭魔神慧玉清隐书》。又名《高玄真经》。内载五言诗一首,骈文一篇。其中隐含仙真魔鬼之名讳。据称学者修诵《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之前,先诵此诗文一遍,可以招仙灭魔,通理幽关。其二为《大洞消魔神慧内祝隐文》。内载三十九条思神口诀,学者诵读《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之时,依此诀思神唸咒,可以解结散怨,招仙灭魔。其三为《九天玉清紫文丹章绿字隐文》,内载符文一百二十字,学者诵习《大洞真经》时,依法书写佩带此隐文,存思祝念,可通神致真,招仙灭魔。9.2分 更新至釋音 2025-03-26 15:30:19
- 上清黄书过度仪 完结 历史文化 0.9万字 《上清黄书过度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早期天师道经典。《宋史?艺文志》着录《黄书过度仪》一卷,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内容与《洞真黄书》近似,言修行黄赤之道。但该书以讲述理法为主,本书则讲述行道时过灾度厄之仪法。书称黄赤之道为「黄书契令大度之法」,亦称「天地大度之法」或「八生大度之法」。凡入道之人,年过二十者,皆须受此过度仪法。其行法仪次颇为繁杂,有入靖、思神、思炁、行炁、自导、布九宫、释天罗、越地网、婴儿回等二十法。其行文亦颇隐晦。如第十三条「解手八生」,解释「八生」之意为戏龙虎、转关、龙虎交、龙虎校、龙虎推、龙虎烫、龙虎张,揖真人。词意皆隐晦不明。据称行此仪法可以「解除三官考逮,解脱罗网,撤除死籍,著名长生玉历,过度九厄,得为后世种民」。9.2分 更新至上清黃書過度儀 2025-03-26 15:30:19
- 上清河图内玄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17万字 《上清河图内玄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真诰》卷十一、《无上秘要》卷四引《河图内元经》,当即此书。今本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分五篇,其中第一篇(序文)已残缺。第二篇《太一秘讳》,言存思人首太一神之法。第三篇《九皇宝箓》,言存思北斗九星之神九星真君、九皇夫人,佩符礼神,以求消灾得福之法。第四篇《香灯谢文》。言设置九灯酒席,醮祀七灵大神、九皇真君,祈求诸神赐福保佑之法。第五篇《观星要法》,言学道者夜观北斗,识别九皇所镇星座,存神念真,以求消灾赐福之法。全书道法以存思醮祀诸神为主。9.2分 更新至上清河圖內玄經卷下 2025-03-26 15:30:18
- 秘传眼科龙木论 完结 健康养生 6.13万字 眼科书。10卷。撰人不详,约宋元间人编集。卷1~6载《龙木总论》及《七十二证方论》,内述72种眼科病证及治疗方药,其中论内障23症、外障49症;卷7《诸家秘要名方》,内容为《巢氏论针眼候》、《三因方》、《本事方》、《百一选方》、《和剂方》,引录《三因方》等书38个眼药方;卷8《针灸经》系从各书辑录眼科常用针灸穴位、针灸治法以及适应症与禁忌症; 卷9~10 《诸方辨论药性》,记述155种眼病药之药性、主治、炮制和用法。卷末附《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内有论五轮八廓、钩割针镰法、论眼捷法、论眼昏花捷要、七十二问答,内容与《龙木总论》之“七十二证”并不完全相同。此书对我国古代眼科学发展有相当影响,是我国眼科学重要文献之一。据考隋唐年间自天竺传入《龙树眼论》(又称《龙树菩萨眼论》),白乐天词曰: “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贮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可证《龙树论》在公元八世纪下半叶已流传唐土。但此书不久即亡佚,部分内容散见于古方书中,如朝鲜之《医方类聚》,日本之《医心方》等书中,可见其佚文。宋代《龙树论》因避英宗(赵树)讳,故改称《龙目论》;《圣济总录》则称《龙木论》以上为本书之源流。《龙树论》虽佚,《秘传眼科龙木论》与《龙树论》相间不远,故推测此书在一定程度上有迹近《龙树论》之处。本书可谓我国现存的最早眼科著作。此书现有195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之校刊排印本。9.2分 更新至<目录>附·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 2025-03-26 15:30:18
- 难经古义 完结 健康养生 5.12万字 二卷。日本滕万卿撰。成书于日本宝历十年(1760)。上卷载一至三十难,下卷载三十一至八十一难。滕氏有鉴于《难经》编残简缺,虽经吕广重为编次及历代医家注释考证,仍难副古圣意旨,遂部分调整《难经》编次;为使前后问难应答接续,对语句顺序亦作相应的变动。在此基础上,滕氏再加以注释与按语,以明其问难应答之由,旨在倡明古义。注文多以《内经》为本,融会各家之说,并附以己意,发明每多新意。如对五十六难“五积”之病由,原文固执时日得病,未免怪诞,强调应以正虚邪凑概括其受病传变之本义,而不可“以文害辞而以意逆志”。此外,全书以黑白字夹注于经文间,白字为弥缝正文之语路,使其辞意流畅,黑字则直释其义,俾读者一目了然。本书由日本学者所撰,对改易《难经》原文编次语序虽嫌轻擅,但论述简明,间有发挥,于《难经》研究不失参考价值。现有日本宝历刻本及上海中医书局1930年铅印本、《珍本医书集成》本等刊本流传。9.2分 更新至<目录><篇名>跋 2025-03-26 15:30:17
- 三洞道士居山修炼科 完结 历史文化 1.03万字 三洞道士居山修炼科,撰不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言道士居山修炼之道法科仪,分作十品:第一〈服气品〉,言修炼导引、吐纳之法。 第二〈授付服炁经方要诀品〉,内载辟谷长生药方及神符。 第三〈受服炁法章仪品〉,内载传授服气经法时上章科仪。 第四〈服炁时上章仪品〉,内载修炼服气时上章科仪。 第五〈金丹神方法品〉,内言存思九星神,三丹田神及五脏神灵之法。 第六〈绝谷品〉,内载辟谷长生药方及神符。 第七〈服符品〉,内载吞符治病及上奔日月之道法。 第八〈建志学道养神求仙所忌品〉,内言学道养神之禁忌及应注意事项。 第九〈人山采药品〉,内载道士入山采药时应注意事项。 第十〈治虫诸方品〉,内载治虫药方、入山禁忌日及禁蛇法等。9.2分 更新至治蟲諸方品第十 2025-03-26 15:30:16
- 明目至宝 完结 健康养生 4.92万字 眼科著作。四卷。又名《明目至宝赋》。元代作品,撰人不详。后由杨希洛、夏惟勤整理。刊于1600年。卷一从眼的生理入手,总论眼病病理。并载有明目赋等歌赋,五轮八廓所主病症,眼科问答等;卷二分论眼科七十二证,每病编成歌赋,并有图说;卷三~四为眼科疾病的治疗方剂和灸法。内容比较简要。现存初刻本。9.2分 更新至<目录>卷四\治眼方 2025-03-26 15:27:30
- 七元召魔伏六天神咒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2万字 七元召魔伏六天神咒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乃道君与七元真人所说,言招真伏魔之法。经文分三品:其一为〈七真招天真伏魔品〉。内言建立北斗七元坛场,燃灯行道,召天君神兵杀鬼斩邪,为众生消灾度厄。 其二为〈七真命招五雷神兵伏魔品〉。言召请五天云雷火铃神兵,消灭精魅,驱除疫气之法。内有召五雷神兵之咒诀和神符。 其三为〈七真招摄六洞诸魔品〉,内载九枚神符及一幅神图。据称依法佩带符图,可与百神同游,招灵伏魔,辟祸延年。9.2分 更新至七元召魔伏六天神咒經 2025-03-26 15:27:22
- 太上正一咒鬼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7万字 《太上正一咒鬼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乃天师所说。内有神咒十余条,皆用于召神斩鬼魅、野道、妖精。又称正一真人告诉诸祭酒弟子,凡有病痛及官狱、水火之灾,或宅中有鬼,诵此神咒即可祛病消灾。9.2分 更新至太上正一咒鬼經 2025-03-26 15:27:22
- 太上修真玄章 完结 历史文化 0.23万字 太上修真玄章,撰人不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全书分十章,言内丹家修炼性命之道。其说祖述张伯端金丹论,兼采宋儒之性气说,殆出于宋元道上之手。大旨以人身性命原理为立论之本。谓神为性,气为命,顶门泥丸为性根,脐中丹田为命蒂。性命皆有先天与后天之分。修道者于性命不可偏废,修性不修命则形难固,修命不修性则神不明,故须性命双修,而性先命后。又称:「炼金丹者以形譬鼎器,气喻药物,神喻火功。」修炼之要在于忘机绝虑以定鼎器,摄心归一以采药物,神不外驰以调火功。「忘形以养炁,忘炁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所谓忘者,非懵然无知,而是圆活澄湛,内外贞白,「纵之不逸于外,制之不拘于内,胸次间常虚豁豁地」,是谓真忘。总之以虚心无心为要,能虚无其心,「一念不动」,则神归炁复,自然相应。「迨夫脱胎神化,身外有身,聚则成形,散则成炁,则与虚无同体矣。」其说颇受司马承祯、吴筠等唐代道士影响。9.2分 更新至鍊炁成神章第十 2025-03-26 15:27:22
- 太上洞玄灵宝三一五气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6万字 太上洞玄灵宝三一五气真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南北朝道士所作。唐王悬河《上清道类事相》卷一引《皇人守三一经》,疑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经文称轩辕黄帝往峨嵋山求见天真皇人,皇人授之存思服食要道。皇人称人身之神、血、炁为三一;泥丸、绛宫、丹田(即人体上中下三丹田)为三一之宫;又称五方之精炁为五牙,五牙即五气。修道者若能依法存守三一,服食五牙,割欲绝粒,则能身壮年寿,却邪成仙。故本书名曰「三一五气真经」。经文中又言存守真一之道。其内容已见于《抱朴子?地真篇》。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三一五氣真經 2025-03-26 15:27:21
-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2万字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书首先叙述宇宙生成过程,经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诸阶段,然后天地生成。太上老君乃元气之父母,天地之本根,阴阳之祖首,万神之帝君,「万物莫不由之而生成也」。又称上有四梵三界三十二天,下有洞渊九地。天地之间有四等人类,即欲界之人、色界之人、无色界之人及种人。经文宣称种人若能修习道法,则升入三清道境,永免轮回。世人朝真诵神,归命十方天尊。可求长生。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天關經 2025-03-26 15:27:21
- 太上清静元洞真文玉字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8万字 太上清净元洞真文玉字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南北朝隋唐道士之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由九段玉诀及一首韵文组成,其内容为解释「真文玉字」,即解释符文。书中仅存注解而无符文,注解文辞亦颇隐讳。大旨教人译读和书写符字之法。又教人呼念神仙魔鬼之名,以除凶灾。9.2分 更新至解八景錄符訣 2025-03-26 15:27:21
- 太玄宝典 完结 历史文化 0.94万字 太玄宝典,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唐宋间。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书分为〈修真冲寂门〉、〈修真符圣门〉、〈修真致妙门〉、〈炼凡生神门〉、〈炼凡出象门〉、〈养气构神门〉、〈养气增灵门〉、〈炼凡全真门〉。凡八门,五十余章。内容主要论述炼养形神,保固精气之道。书中称:「太虚者,在天地之中,无方无所,非气非形。」太虚化生三才,「清而为天,浊而为地,清浊分而生人」。修真炼养之要,在于「炼虚灵而涤昏浊」,保养精气,返还太虚。其法先虚心养气,炼气养神则精坚固。精坚则可以保命。但男女修炼之法不同,男子炼气成真而保精,女子炼血成真而保神。书中所述炼气方法,以胎息服气,存想按摩为主。兼及服药。如书中称人参、菖蒲、地黄、巨胜、黄精等草药为「草中五行丹」,服之可使精固神定。9.2分 更新至太玄寶典卷下 2025-03-26 15:27:21
- 龙虎元旨 完结 历史文化 0.34万字 龙虎元旨,原不题撰人。据篇末跋文称:东岳董师元于贞元五年(789)受丹法于罗浮山隐士青霞子,开成五年(840)传授成君。可知此篇当出于晚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篇包括论文及七言歌诀七首,论述外丹药物及法度火候等要旨。书中称龙虎即铅汞二物,为还丹主要药材,另需以曾青为气,雄黄为史。汞、砂、铅、金分别取震、离、兑、坎四卦,尽归中宫戊己土而产黄芽,乃名还丹。炼丹须依阴阳消息,五行生守克之理,合天地之大道。汞铅二药得天地之元气,水火销铄,石沉金浮,君臣相返,然后阴阳相须,君臣相得。又须应六十四卦以分药物铢两,依十二月阴阳消长而定煅炼火候。还丹炼成,服之可历千年而不死。书中多引魏伯阳、狐刚子、青霞子等人丹诀。9.2分 更新至龍虎元旨 2025-03-26 15:27:21
-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8万字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原不题撰人名。据卷首吴筠序文称,此经乃李谪仙所授。序作于元和戊戌年(818)。是年吴筠已死四十年。可知序文乃中唐道士伪托,李谪仙疑即孟谪仙之误。《通志?艺文略》着录此经一卷。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经文分九章,言内丹。所述丹法实为集神存想,谓「集神以为道,神集则内丹成,存其形。」修持者先须去乱声,绝淫意。扣天鼓,瞑目存想太阳,于三元三七日斋心朝斗,于庚申之夜存思身中诸神上朝太上道君,心仰七星之光而存想左龙右虎。又须积善以修阳德,导引以通血气,避雷电风雨之阴忌,则自然神集而灵,气清而轻。「神集气清,是谓守形,是谓全生。」书末附「吴筠」后序。谓此经乃茅山老叟所传茅君命术。从经中所述丹法看,确为唐代茅山上清派存神内修方术。9.2分 更新至後序 2025-03-26 15:27:21
- 内丹秘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38万字 内丹秘诀,编纂人不详。似出于北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中选辑内丹歌赋七篇:其一〈内丹赋〉,撰人不详。以华美之辞叙述内丹修炼及其神功。 其二〈阴丹诗〉,撰人不详。乃五言古诗,歌咏房中术。 其三〈海蟾子还丹赋〉,刘海蟾撰,叙述内丹旨要。 其四〈至真歌〉,撰人不详。为一首长篇七言古诗,咏述内丹要旨。其说以神气为丹本,谓「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渐定」。又称修炼先须玄应无心,处处无为,动静两忘,专气致柔,神安气住,自结圣胎。此歌或题为〈灵源大道歌〉,为早期丹诀中精品。 其五〈牛颊先生赠马处士歌〉,畅叙牛颊先生与唐末处士马自然相逢狂欢,别后逢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陈七子等人,为之指示道要。谓金丹之要在于「向恍惚中求取物,杳冥中求取精,形神洞达,与道合真」。贬斥参禅念佛及旁门左道。 其六〈青城山后岩栖谷子灵泉井歌〉,道士栖谷子撰。其歌以灵泉井比喻内丹,颂其神用。 其七〈金虎白龙诗〉,原题「张果述」。包括七绝诗二十一首,咏述炼铅汞二物成丹之妙用。以上七篇,皆为唐宋间钟吕内丹重要丹诀。对宋元内丹家颇有影响。9.2分 更新至金虎白龍詩 2025-03-26 15:27:21
- 三论元旨 完结 历史文化 0.81万字 三论元旨,原不题撰人名。据卷首序文及书中内容看,作者似为晚唐五代时岩泉隐居之士。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分〈道宗〉、〈虚妄〉、〈真源〉三章,论述修心契道,见性成真之旨。大抵以唐代道教重玄哲学为宗。谓大道自然无为。湛尔常存;道、心、性三者为一,「即心是道,心之与道,一性而然」。故修道之要在于修心见性,清静无为,遣滞破执,「无执之妨,则真常之性见」。修心契道之次第方法称作「三定四等」。一日安定,摄心归一;二曰灭定,灰心忘一;三曰泰定,悟心真一,谓之三定。修时由粗而细,由细而微,极微至妙,妙极合道,谓之四等。若能澄心静观,了达空惑,则真知真性自见,不为缘境所摄,「因有为而达无为,因有生而达无生」。无为自然,是为大道妙用。书中又论述修炁炼形之法与修神炼心之关系。谓神能运炁,炁能资神,修道者应神炁双修。「修神而不修炁者,灭度之法也。修炁而不修神者,延年之法也。兼而通修者,学仙之法也,夫修神以炼心为首,纳炁以导引为先;导引畅于太和,炼心通于众妙」,则真道成矣。9.2分 更新至真源章第三五篇 2025-03-26 15:27:21
-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3万字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又名《青童道君列纪》或《太保玉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乃金阙帝君授青童道君,后由魏华存授许远游。经文言存思身中洞房宫三真及诸神之法。其法闭目内视,思念脑部洞房宫三真,得日月结炁成符,揖之以采日精月气。又称人体内二十七真各有真讳,知此神宝真讳可身为神仙,书中列举日月、五官、五脏诸神真讳,谓修道之上闭目内视存想,则诸神下降身中,与身中诸神结合,以致己身与天合一,寿无穷年。9.2分 更新至洞明玉清太上之文 2025-03-26 15:27:21
-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9万字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此篇盖为宋元净明道诸经之一,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分四章,略言修持忠孝净明之道:〈玄本章〉称上士学道以忠孝为本,行忠孝者可以列于仙班。 〈修身章〉谓上士学道修炼,不必弃家入山,舍去荣华,只须「以心达心,以性达性」,则心性圆融而自然长生。 〈建功章〉谓下士以符水药饵救治疾病,以为有功,而非功也。唯忠孝净明之道可使天下太平,君上安而民自阜,其功不可胜计。 〈成终章〉谓仙学始乎孝,至道而学成。「净明之习,忠孝以为习,积忠孝之道,备矣。何谓净?不染物;何谓明?不触物。不染不触,忠孝自得」。全书语句辞旨,多与元初净明道祖师刘玉之语录相同,盖为刘玉或弟子所作。9.2分 更新至成終章第四 2025-03-26 15:27:21
- 太极左仙公说神符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7万字 太极左仙公说神符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时道士所造。南宋《秘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此书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乃太极左仙公葛玄在华阳洞天为道士郑思远说长生神符之法。此神符即金丹(外丹),游于金木之间,合五行之理,水火之性。以炉鼎炼制,化砂为金,化金为宝,服之可以延寿增福。经文略述安炉立鼎,加水炼制之法,但文字颇隐晦。文中插入注解,亦不署注者姓名。9.2分 更新至太極左仙公說神符經 2025-03-26 15:27:21
- 太平经圣君秘旨 完结 历史文化 0.18万字 太平经圣君秘旨,原题「传上相青童君」,青童君乃神仙之名。据近人王明考证,此书当系唐末闾丘方远从《太平经》中辑出。北宋贾善翔《犹龙传》卷四称:「《太平秘旨》一卷,上相青童君受,言守一之法」,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此书专言守一思神之法,奉之为太平圣君所传「秘旨」。其文字分别抄自《太平经钞》癸部《令人寿治平法》、乙部《守一明法》,又抄《太平经》卷九六《守一入室知神戒》、卷七一《真道九首得失文诀》。此外亦有《太平经》佚文。9.2分 更新至太平經聖君秘旨 2025-03-26 15:27:21
- 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98万字 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是书亦称《净明秘法》或《净明真经》。传说南宋初年许真君降临江西西山(今新建县)传授,为南宋净明道道士奉持之主要经典。原书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书分为三十五篇。前十二篇概述净明教义,宣称净明道以忠孝为上,以炼形修己为要;行孝之人礼拜天神,为国王父母祈祷福寿,以符咒召神摄鬼,为人治病救度,可以升仙。第十三篇以下诸篇,分述净明道炼形救度诸道法。其中第十二至十七篇言诵念《灵书》之法。所谓《灵书》,是以梵语(汉字梵音)写成,隐含诸神仙真名及咒诀,诵念隐名咒语可以招降仙真。第十八至二十九篇言佩带符图宝箓,飞步玄纲、朝见天帝、洞识前生及起死回生等道法。第三十至三十五篇叙述以符咒为人治病消灾、超度亡灵之法。此数篇中符箓多已佚失,可据《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所收《太上灵宝净明秘法篇》一书补足。9.2分 更新至安鎮呼召篇第三十五 2025-03-26 15:27:21
- 太上大道玉清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1.79万字 太上大道玉清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上清三真旨要玉诀》、《无上秘要》等书已引述此经。今《正统道藏》本十卷,收入正一部。另有敦煌唐抄本残卷五件。此经乃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及玉清天诸仙真讲说,分为二十品。全书敷演道教义理及科戒道法。书中宣称「元气」为大道生化之本,服气为道法至极。认为「大道元乎虚朴,虚朴散为元气」;「大道无名,元气无形」。天地万象皆为元气所生,得元气则存,失之则亡。元气又分为清浊二气,「服清气者活人,御浊气者杀人」。故经文提出「服日晨气」之法。其法「朝餐紫华,夕味黄蘖」,服食日中清气,使流入「双阙」,令不驰散。据称此道法是「后圣之户牖,学真之枢机」, 亦为一切万有之生根。书中又详载科戒仪式,伏魔法印,宣扬因果报应思想。旨在劝人行善出恶,奉道守戒,济度群生。9.2分 更新至太上大道玉清經卷十竟 2025-03-26 15:27:21
- 太上洞玄灵宝国王行道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4万字 太上洞玄灵宝国王行道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本书乃元始天尊为人间国王说经演教,告诫国王人主弘道奉教,造像写经,施舍钱财田产于道观,供养道士,建斋行道,忏罪诵经,开宥囚徒,救危济苦等等。经文宣称世间水旱疾疫之灾,惟国王感之。故人主应顺天化人,爱民养物,少私寡欲,清静无为,始可长生久视,国祚永安。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寳國王行道經 2025-03-26 15:27:20
- 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万字 《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撰人不详。内容与《升玄内教经》卷七《中和品》类同,而文字更为简古,盖系南北朝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以劝人奉道守戒,行善去恶为主旨。谓道以中和为德,人当以戒制情,使德行合道,摄护心口耳目意,守五道戒。五戒者,一不得淫佚不止;二不得纵情喜怒,骂詈诅咒;三不得妄含毒害,嫉妒于人;四不得秽身长浊,饮酒迷乱;五不得贪求财货。又当忠孝仁义,恤贫济危,如此则自然与大道合一,上得神仙,中得倍寿,下得延年而不横夭。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中和經 2025-03-26 15:27:20
- 太上灵宝净明中黄八柱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8万字 太上灵宝净明中黄八柱经,此篇亦为宋元净明道诸经之一。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分九章,言识守中黄,建立八柱以养生正性之道。所谓「中黄」者,中言其位,黄言其色,即五行方位之正中也。修中黄之道者以「适正为本」。求之于身,则脾居五脏中位,名曰黄庭,中有真人焉,识而守之,寿与天齐。用之于修性,则以守一正性为本,去其妄性,得其正件。「合乎正真,是名正性」。以中黄之道修身,又须建立八柱。所谓「八柱」者,虚四谷、塞二兑、开二洞之谓也。使眼无非视而神光荧荧,使耳无非听而和声殷殷,口无妄食而灵泉清,鼻无妄闻而真香馨,此之谓「虚四谷」。绝色则前兑精不泄,绝食则后兑炁不泄,此谓之「塞二兑」。开头顶则炁能出入,开上腭则精液流通,此谓之「开二洞」。经文称人身为神之所舍,欲神舍之长存者,莫善于立柱。修中黄,立八柱,则身安性定,而天地之理得矣。9.2分 更新至渾含章第九 2025-03-26 15:27:20
-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完结 历史文化 0.86万字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原题「西城金母王夫人受」,当系南北朝上清派道士伪托。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道士修行,须记诵诸天神名讳,方能定名仙录。诸真秘讳皆书于尺素,由法师盟誓传授,本书即法师传授弟子之诸真秘讳。书中首载传授尺素真诀之誓词,其次从各种古道书中抄出诸多神仙真人之名讳、符箓、简策、玉字内音、咒诀。征引古道书多至数十种,皆注明出处。篇末注称「此卷后缺」,盖已非全帙。9.2分 更新至太上求仙定錄尺素真訣玉文 2025-03-26 15:27:20
- 上清握中诀 完结 历史文化 1.49万字 3卷。撰者未详。成于南北朝时期。上卷9章、中卷20章, 下卷5章。内容包括导引、吐纳、存思、守神、内视、内修等, 多为道教上清液法诀。另有符录、咒语、祝词等以助修炼。其中有些功法至今仍有参考价值。9.2分 更新至上清握中訣卷下 2025-03-26 15:27:20
- 太清真人络命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36万字 《太清真人络命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当出于六朝。南宋《秘目》着录作「《络命》一卷」。《宋史?艺文志》亦着录一卷。今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内言拘守魂魄身神之法。谓人之五脏四肢皆有神真,魂魄形体与天地日月相通。若能拘守魂魄使不离形体,存思五脏及身中诸神,可以除病成仙。9.2分 更新至太清真人絡命訣 2025-03-26 15:27:20
- 太上洞房内经注 完结 历史文化 0.36万字 《太上洞房内经注》,此经乃中央黄老君降授周真人,实际应为六朝上清派道上所怍。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已提及此书。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内言存思洞房三神之法。洞房乃人首九宫之一,据称宫中有中央黄老君、左无英君,右白元君三位神真。本篇详述三元君之名讳、形容、居所,以及存思三君之法,谓依法而行可以升仙。9.2分 更新至太上洞房內經註 2025-03-26 15:27:20
- 清微玄枢奏告仪 完结 历史文化 0.43万字 清微玄枢奏告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元明时清微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本篇科仪用于启奏清微真元妙化天帝、清微紫宸大华天帝、清微太初天君,以及清微派诸位祖师神灵,祈求保命延年,消灾度厄。其行仪节次有入坛、念天地经咒、梵符召将、燃灯、降神、谢恩、发愿等。9.2分 更新至清微玄樞奏告儀 2025-03-26 15:27:20
- 上清十一大曜灯仪 完结 历史文化 0.26万字 上清十一大曜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祈福消灾。行道者依次于神座前点燃灯光,供奉上清十一曜,礼拜赞颂,祈求消灾赐福。所谓十一大曜,即日宫太阳帝君、月宫太阴帝君、东方木德岁星重华星君、南方火德荧惑执法星君、西方金德太白天皓星君、北方水德辰星伺晨真君、中央土德地候镇星真君、交初建星罗睺隐曜星君、交终神尾坠星计都星君、天一紫炁道曜星君、太一月孛慧星星君。以上皆为上天日月星座之神。9.2分 更新至上清十一大曜燈儀 2025-03-26 15:27:20
- 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 完结 历史文化 4.1万字 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宋道士所造。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书分十篇,皆乃元始上帝演说。内称元始上帝在大罗天中会见群仙,讲说妙法。因见末世众生愚痴暗昧,不奉三宝,罪恶缠身,不得解脱。上帝乃大发慈悲,派遣真人降世,传布此经。谓世上帝王国主、后妃贵族及奉道之民,若能志心朝礼十方天尊、上帝、真人、天师及诸天仙官,按时念诵此经,或设斋朝天谢过,忏悔罪愆,即可安镇国祚,消灾纳福。书中每卷之末,皆附冲妙先生朝天谢罪颂一首。「冲妙先生」疑即南宋上清派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9.2分 更新至太上靈寶朝天謝罪大懺卷之十 2025-03-26 15:27:20
- 上清天宝斋初夜仪 完结 历史文化 0.32万字 上清天宝斋初夜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宋元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卷首有短序称:「上清天宝斋者,学道之人求仙要诀。学受上清毕法之后,得行此斋。」又称此斋法 「先为帝王国主祈福,次为祖祢请恩,洗涤宿瑕,忏谢新过,功行圆满,道德著充,自然成仙,白日腾翥」。书中先列举修建天宝斋所用信物,其次为斋仪程式。有点灯、入坛、唱道、请三师、上香、读神咒、诵章、告八愿等仪节。9.2分 更新至上清天寶齋初夜儀 2025-03-26 15:21:14
- 太上上清禳灾延寿宝忏 完结 历史文化 0.18万字 太上上清禳灾延寿宝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忏文乃太上所说,用于消灾延寿。内载五十一位上清天尊名号及忏悔文式。宣称凡清信男女,若遇灾病,当于本命日、甲子日、庚申日、三元日、八节日等,以时果香花旙灯供养太上像前,志心归礼天尊,礼诵忏悔文,或请道士代为礼诵忏谢,即可获福延寿。本篇与《太上玉清谢罪登真宝忏》原当为同一组忏文。9.2分 更新至太上上清禳災延壽寶懺 2025-03-26 15:21:14
- 太上泰清拔罪升天宝忏 完结 历史文化 0.23万字 太上泰清拔罪升天宝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忏文称元始天尊在始青天中讲说道法、大放光明,普照十方,度脱地狱罪人皆超生人道,又太上告诫众生:凡造业犯罪之人,死后皆入地狱受苦。若能一心恳祷,归依上真,忏悔罪业,即可拔罪解脱。书中列举四十六位泰清境天尊真人名号及忏悔文式。本篇与《太上玉清谢罪登真宝忏》、《太上上清禳灾延寿宝忏》,原当为同一组忏文。9.2分 更新至太上泰清拔罪昇天寶懺 2025-03-26 15:21:14
- 太上玉清谢罪登真宝忏 完结 历史文化 0.19万字 太上玉清谢罪登真宝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忏文乃太上所说,用以谢罪消灾,以求登真。书中载五十位玉清天尊名号及忏悔文式。内称凡男女法身、清信弟子,「若不忏除夙冤往业,终不得位列玉庭,名标金格」。若能于太上像前设香花时果旙灯供养,归命信礼天尊,并作忏悔,则可济拔九祖,福流后嗣,获致登真。9.2分 更新至太上玉清謝罪登真寶懺 2025-03-26 15:21:14
- 太平经钞 完结 历史文化 8.21万字 太平经钞,原不题撰人。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据近人王明考订,此书应为唐末道士闾丘方远节钞《太平经》而成。原书十卷,每卷节抄《太平经》一部正文,其中甲部抄文并非汉代《太平经》原文,而系出自《灵书紫文》、《上清后圣道君列纪》等南北朝上清派道书。又据敦煌遗书《太平经目录》,今本《太平经钞》癸部实属原经甲部钞文,而癸部钞文则缺。此书概括《太平经》残佚卷帙之内容,为研究汉代道教思想史保存重要资料。南唐沈汾、南宋邓牧称赞此书「备尽枢要」,「文约旨博」,确如其言。9.2分 更新至太平經鈔癸部卷之十#1 2025-03-26 15:21:14
-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完结 历史文化 0.31万字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五称:「仙道有素奏丹符以召六甲」;《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素奏丹符灵飞六甲一卷」,皆指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神符类。《无上秘要》亦多引此经。经文言存思六甲之神,吞服六甲神符之道。六甲即六十甲子,道教奉之为神。本书宣称六十甲子神为「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玉女」,共六十位,分作左右六部,即甲子太玄宫左灵飞玉女部、甲戌黄素宫左灵飞玉女部、甲申太素宫左灵飞玉女部、甲午绛宫右灵飞玉女部、甲辰拜精宫右灵飞玉女部、甲寅青要宫右灵飞玉女部,每部十位玉女,各有名号、神像及神符一枚。此外又有「太极玉精真诀上符」二枚,是左右六甲玉女神符之「符宗」。经文宣称:依法闭目存思六甲玉女,吞服「太极玉精真诀上符」和六甲玉女神符,可召灵役神,消灾解厄,以致玉女执巾相迎,飞升成仙。9.2分 更新至太極玉精真訣上符 2025-03-26 15:21:14
- 太上九真妙戒金箓度命拔罪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5万字 太上九真妙戒金箓度命拔罪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系南北朝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另有敦煌唐抄本一件(S957号)。经文宣称元始天尊于九清妙境为诸天大圣演说道法,并应酆都北帝之请求,传授「金箓白简九真妙戒」及「救苦真符」、「长王灵符」等,以广救地狱罪人。「九真妙戒」共九条,劝人忠于君王、孝养父母、慈救众生、不淫不盗等等。据说世人若能受持妙戒,并佩服灵符,即可「消九幽大罪,标名九宫」。9.2分 更新至太上九真妙戒金籙度命拔罪妙經 2025-03-26 15:21:14
- 9.2分 更新至太上十二上品飛天法輪勸戒妙經 2025-03-26 15:21:14
- 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忏 完结 历史文化 7.01万字 原题“太极左仙公葛玄纂集”,乃依托。大抵乃唐代李含光收集前代忏仪编纂而成。十卷。忏文主要为经文,均节取《太玄经》、《业报经》、《昇玄经》等,而以《昇玄经》为主。全书分为四十三品,各品仪节,大体相同。开始由师说经,其次说文忏悔,归礼十方天尊真人,其后为回向祝愿。其目的在为忏主宣讲经法,广说因果报应及持戒功德之要, 以达到超度祖宗,离三恶道, 同登道岸,并上祝国泰民安。收入《道藏》第297—299册。9.2分 更新至太上慈悲道場消災九幽懺卷之十 2025-03-26 15:21:14
- 太清五十八愿文 完结 历史文化 0.26万字 太清五十八愿文,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系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摘录灵宝经戒改编而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内容分三部分。其一为《五十八愿文》,罗列五十八条愿念,如「若见饮酒,当愿一切制于命门,以远祸乱」;「若见恶人,当愿一切弃凶即吉,不犯王法」;「若见帝王,当愿一切奉仰王道,孝如父母」等等。其二为《十善劝》,有劝人礼敬三宝、为人忠孝、写经布施、除嫉去欲等十条戒文。其三为太极真人所说六条格言,劝人忠孝、信道、不杀生、不饮酒、不嫉妒等等。以上愿念戒律,出自《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戒法轮妙经》、《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等早期灵宝派经典。9.2分 更新至太清五十八願文 2025-03-26 15:21:13
- 清微丹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34万字 清微丹诀,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元代清微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本书言清微派内丹修炼法。分为四章,即〈清微隐真合道章〉、〈入室功夫章〉、〈临坛召合章〉、〈发用章〉。末附内炼符图七种。清微派丹法特点,是以内炼金丹与外用符法相结合。其内丹修炼程序虽分作炼精成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三段,但具体功法与全真道丹法有所不同。又称清微道法之要「非专于符,非泥于咒」,而是先以我之正炁合雷将之灵,以天之斗罡与我身之斗罡合而用之,「我禀阴阳二炁,出则轰天震地」。又谓「德者道之符,诚者法之本」,行道者先须正己诚意,神炁冲和,始可行法。9.2分 更新至發用章第四 2025-03-26 15:21:13
- 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1万字 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此经言三跻之术,三跻即龙跻、虎蹄、鹿跻。其术渊源甚古,《抱朴子?遐览篇》已着录「龙跻经」、「鹿卢跻经」。本书所谓龙跻者,指炼身为气,与道合真,足下生云,可漫游洞天福地;虎跻者,聚为形而散为风,可乘风往来;鹿跻者,能助人日行千里,采食灵芝。是为道教分形变化,缩地飞行之术。书中详述修炼方法,如择日斋戒,立坛上供、吞印念咒、存想龙虎鹿现形而乘骑飞行等。9.2分 更新至太上登真三矯靈應經 2025-03-26 15:21:13
- 上乘修真三要 完结 历史文化 0.69万字 上乘修真三要,原题「圆明老人述」。此人疑即马钰再传弟子高圆明,乃金元间全真道道士。原书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卷上载《三法颂》十二首,每首有一图,言修心炼性之法。卷下收入《周易参同大道》、《乾坤体用正道》等十二篇章,每章皆有卦象、图、词、曲、诀,论述内丹原理及功法。其丹法为全真派以性兼命之「一元顿教」,以顿了心性为要。又强调修炼者应精持戒律,割断俗缘,忍让慈悲,先人后己,行三千功满。其说源出马丹阳。9.2分 更新至上乘修真三要卷下 2025-03-26 15:21:13
-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万字 原题「仙人张果老述」。唐宋书志均无着录,疑为晚唐北宋道士之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简称《九要心印经》,属道教内丹经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书中分内丹为三品,以九转大还丹为上品,认为九转丹成,每转各有枢要,即九要:第一「真一秘要」,神气皆炼,性命双修。 第二「橐龠秘要」,心肾为炼养神气的工具,根本在于以神调气,以气定神。 第三「三五一枢要」,三五一指三阳、五行、一气,道本自然,不离一气。 第四「三一机要」,三一指三成一气,上有神仙抱一炼神之道,中有丰国安民炼气之法,下有强兵战胜炼精之术。 第五「日魂月魄真要」,日魂月魄指「阴阳」,日属阳魂,月属阴魄,每月上十五日魂守魄,下十五日魄守魂,一时之用,可夺一年之造化。 第六「日用五行的要」,日用指神气相守,聚而不散,五行指心主神,肝主魂,脾主意,肾主志,肺主魄,五行聚而化之丹。 第七「七返还丹简要」,指关闭七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等。 第八「八卦朝元统要」,又称「八卦还元归根之道」,八卦中心为坎,肾为离,一阴一阳,一内气一外气。 第九「九还一气总要」,九为阳数,还为聚合,一指气。其说大略以性命为纲、精、气、神为药。认为神气乃人身之铅汞,以神调气,以气定神,神气相抱,性命栩固,共成一气,而生真火;以真火返炼其精,精化为神,神合于道,以返自然,此丹道之要也。又分丹法为神仙抱一炼神合道之法、富国安民炼气之法、强兵战胜龙虎交媾之法。又分大丹为内、外二丹,外丹者五谷之气,内丹者真一之气,认为「其内丹不得外丹则不成,其外丹不得内丹则无主」。本书较成体系,为隋唐道教服气理论中的上乘之作,是研究唐代道教内丹的重要文献。9.2分 更新至九還-氣總要 2025-03-26 15:21:13
- 清微神烈秘法 完结 历史文化 0.69万字 清微神烈秘法,原不题撰人。从书中所列清微派师承谱系看,应为元代武当山清微派道士所作,约成书于元末。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本书分为〈雷奥秘论〉、〈师派〉、〈圣位〉、〈习定坐法〉、〈祈祷建四溟外坛式〉、〈符命一宗〉等节。主要叙述清微派雷法奥秘、宗派源流、内修习定方法,以及各种斋坛符咒法术。宣称清微雷法乃元始天尊降授,由黄舜申、叶云莱、张道贵、张守清、张守一等法师一脉相传。其奥秘在于「以吾神合彼神,吾灵合彼灵」。但于平日行住坐卧中收敛身心,存无守有,使万缘顿息,身心俱无,止于太虚,「一点灵明自然宏照十方,心田无秽,性地绝尘,久则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此乃大道之根,万法之本,早晚内修习静亦不外行此之道。又书中所列符咒法术,亦以内修习静为本,而不重外在祭祷仪式。主张书符作法之要在于日常修习纯熟,不昧真性。临坛作法时从「一点灵光」随意发用,信手画符,以我之元神合雷神将帅之神,则自然互相感应,可见本书受佛教禅宗影响,以明心见性作为符咒法术之内在依据。9.2分 更新至清微神烈秘法卷下 2025-03-26 15:21:13
- 龙虎中丹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16万字 龙虎中丹诀,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宋代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此书言内丹功诀。内载颂诗六首(龙虎作用颂、胎阳颂、胎室颂、胎神颂、胎灵颂、胎化颂),咒诀三首(真火咒、真水咒、行火咒),卦式三首(周天式、复卦式、垢卦式),以及七律诗歌九首(题作「水火中丹九候歌」)。其丹法大略谓精、气、神乃人身之主,三者唯心可以动合变化。日月为天地之至精,坎离为人身之至药,使坎离交媾日月于玄宫,而成真丹。又称炼丹须于子前午后,行复卦之乾卦,自姤卦终坤卦,行至九年,丹成胎化,返本还元,遂为真仙。9.2分 更新至龍虎中丹訣 2025-03-26 15:21:13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智慧禮讚 2025-03-26 15:21:13
- 太上玄司灭罪紫府消灾法忏 完结 历史文化 0.26万字 太上玄司灭罪紫府消灾法忏,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一百五十位天尊名号。世人上香祝启三清上圣等众神,至心归命一百五十位天尊及四大真人,躬身忏谢,祈求诸神「校罪玄司之日,罪逐冰消;行灾紫府之时,灾随雾扫」。故名「玄司灭罪紫府消灾法忏」。9.2分 更新至太上玄司滅罪紫府消災法懺 2025-03-26 15:21:13
- 太上消灭地狱升陟天堂忏 完结 历史文化 0.4万字 太上消灭地狱升陟天堂忏,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大约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称元始天尊于三元宝宫大放光明,依次叙说十方地狱罪人之苦状。天尊告众人曰:若能缮写经文,葆称其旨,静念而建坛立像,志心而行道散花,当遣金刚神王等众神迥骸起死,炼质成真,荐度罪人往生天堂。按本篇所列酆都诸神名号,与洞真部本文类所收《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略同。9.2分 更新至太上消滅地獄昇陟天堂懺 2025-03-26 15:21:13
- 太上灵宝十方应号天尊忏 完结 历史文化 0.29万字 太上灵宝十方应号天尊忏,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辞看约出于唐宋间。原书十卷,今《正统道藏》本仅残存第二、第十两卷,收入洞玄部威仪类。从残存两卷体例,可知原书每卷三品,每品列举归礼四十位天尊、四大真人之名号。全书三十品,共敬礼「十方大慈应号天尊一千二百,大慈悲真人一百二十」。现存第二卷劝导众生忏悔种种杀生之罪、三业之罪、怨恨之罪、归礼天尊、真人,以祈洗除罪业。第十卷劝诫众生孝顺父母,叙说不孝之人死后种种报应及地狱苦状,并祝愿一切众生心心济物,念念度人,损己利他,积功忏罪,以期得道成真。9.2分 更新至九還-氣總要 2025-03-26 15:21:13
- 9.2分 更新至神功妙濟真君禮文 2025-03-26 15:21:13
- 9.2分 更新至太上慈悲道場滅罪水懺卷下 2025-03-26 15:21:13
- 太上修真体元妙道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78万字 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董正观识称,本经乃元素真君降笔于刘元瑞家,元瑞死后方得印行于世。凡二十四章,述内丹术,强调以炁守一,以炁养炁,不用龙虎铅汞等词语。9.2分 更新至大經圓滿章第二十四 2025-03-26 15:21:13
- 9.2分 更新至太上玄都妙本清靜身心經 2025-03-26 15:21:12
- 9.2分 更新至超死脫生證凡成聖洞章第九 2025-03-26 15:21:12
- 太上升玄三一融神变化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1万字 上下二卷。道教经书。作者不详。所作时代无可考,疑为隋唐或之前所出道经。上卷讲至真无上大道(又称无上大法),认为不悟大乘无为法教,故难解脱,而无上大道具足圆满,成就一切,导引群迷,速登道岸,度脱生死,解脱无为。要人守无为,护身心,内无所起,外无所染,心无所住,遍行圆满。卷下讲玄一、真一、太一三一融神变化之道。认为三一是子,上承玄父之灵炁,下乘玄母之元精,养育成形,故上取玄父炁二,下取玄母炁一合成,故名三一赤子;道炁分形,变化百亿神通,故称空洞变化三一;分断阴阳,生成万物,布化十方,故称阴阳三一。三一又变化生成九一之道,在虚无无形,上号为九玄,中号为九空,下号为九炁之道。道有九一,天有九一,地有九一,人有九一,四九合成三十六炁,总会三百六十炁。人修道养生,先须解存元炁而养神,神炁若住,人命则得长生。此经可作研究道教教理教义的参考资料,尤其是对研究其三一说较有价值。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9.2分 更新至卷下 2025-03-26 15:21:12
- 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7万字 天尊述凡人36条过失,分由天、地、人36雷公纠察,劝人祷谢36雷公,书符诵号转经,以积功赎罪。经中神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该神名出现于北宋末年。该经当出自南宋或元明时。9.2分 更新至太上說朝天謝雷真經 2025-03-26 15:21:12
- 9.2分 更新至太上說六甲直符保胎護命妙經 2025-03-26 15:21:12
- 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51万字 简称《文昌大洞仙经》。道教书。为《大洞真经》之南宋传本,乃扶乩降笔,世称蜀本或梓潼文昌经本。凡五卷。卷一、二述文昌帝君之经历、德行及此经之产生和要旨。卷三至卷五为元始天王所说“洞章”三十八章,取自《大洞玉经》。《大洞真经》原出晋时,本上清派炼养之书, 以存神诵咒为主,而此经则以济生度死,消灾延寿为主,把《大洞真经》中的存神之法,全部删去。劝人安于本份, 以诵经斋醮,行善积德为修持之要,实南宋流行之道教劝善书的一种。收入《道藏》第16册。元代卫琪为之作注,名《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十卷,收入《道藏》洞真部玉诀类。《道藏精华录》中有清朱珪校《文昌帝君大洞真经》三卷。9.2分 更新至太上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卷之五 2025-03-26 15:21:12
- 9.2分 更新至羅天大醮設醮儀 2025-03-26 15:21:12
- 太上导引三光宝真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6万字 《三洞珠囊》、《上清道类事相》等引 《三光经》、《导引三光经》。《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1《斋坛安镇经目》著录《洞玄灵宝道引三光妙经》,该经当为六朝古籍。本经为《三光经》的一部分。元始天尊述导引日月三光,服气修道之法,称可升居三光宫中成仙。《太上导引三光九变妙经》也是《三光经》的一部分,大概出在此经之后。言导引三光(日、月、星),服御真气,按法修行十八年,则功成得道,气与道合,寿命无穷。但经中并未讲述导引三光之法。《道藏》在此经前另有《太上导引三光九变妙经》,叙述导引三光之法,疑此二经本为一书, 即《导引三光经》之上下篇。收入《道藏》第28册。9.2分 更新至太上導引三光九變妙經 2025-03-26 15:21:12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淵北帝天蓬護命消灾神呪妙經 2025-03-26 15:21:12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經 2025-03-26 15:21:12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真賢門經 2025-03-26 15:21:12
- 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1万字 《朱子语类》载,南宋时已有四圣出现。但真武称元圣仁威玄天上帝乃元大德七年之事,故该经出自元明。元始天尊述四圣神威及符咒,劝人诵经服符,以消灾降福,永得仙真护持。9.2分 更新至四聖真君應號真符 2025-03-26 15:21:12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五帝醮祭招真玉訣 2025-03-26 15:18:57
-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31万字 《云笈七签》卷20全录本经,名曰《太上飞行九神玉经》。基本内容与《北斗九皇隐讳经》同,但更为详尽。本经盖亦六朝古道经。太上大道君向北极真公述飞步七元九星之道,劝人步罡踏斗,存思九皇。9.2分 更新至太上飛行九晨玉經 2025-03-26 15:18:57
- 上方天尊说真元通仙道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78万字 道教书。一卷,分为上、中、下三篇。上、中二篇以“道”即真一元气,亦即太极。道降而为德,上德为神道,次德指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认为修道者当先修德,再加修炼,乃可得道登仙。主旨则在会通儒道进行修持。下篇述云篆真文之由来及作用。收入《道藏》第30册。9.2分 更新至釋音 2025-03-26 15:18:57
- 9.2分 更新至上清華晨三奔玉訣 2025-03-26 15:18:57
- 9.2分 更新至上清明堂元真經訣 2025-03-26 15:18:57
- 上清佩符文诀 完结 历史文化 1.14万字 《宋史·艺文志》著录《上清佩文诀》5卷。上清佩符文青卷诀,述服符成仙、伏鬼之法。上清佩符文白卷诀,述服符役鬼、飞行、成仙之法。上清佩符文绛卷诀,述服符伏魔、成仙之法。上清佩符文黑卷诀,本诀当是前者其中之一,相当后者。述服符役仙、飞升之法。上清佩符文黄卷诀,述服符役仙官、伏魔、成仙之法。9.2分 更新至上清佩符文黃券訣 2025-03-26 15:18:57
-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完结 历史文化 1.2万字 道教经典。原经卷数不详,约成书于南北朝。《正统道藏》收入残本一卷。P.2576背、S.6219。首尾均残。原属同卷,但文字不连续。共存约四百十二行,前二百十五行不见于《道藏》本,第二百十六行以下见于《道藏》。此经系摘录早期上清派经典中有关修真摄养方术之要诀杂凑而成。主要有导引、服气、叩齿、咽液、思神、内视、按摩、诵经、微咒等方术。体例类似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和《登真隐诀》,故刘师培《读道藏记》疑此经即为《登真隐诀》之缺卷,9.2分 更新至西王母反胎按摩玉經#20 2025-03-26 15:18:57
-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71万字 吉冈义丰《三洞奉道科戒仪范の成立について》(《道教研究 一》)考证指出,《无上秘要》卷37引《太极隐注经》即该经,与 《真诰》关系很深,为上清派经典,成书于536~554年之前。该 经述授经仪、读经仪。9.2分 更新至太上智慧經讚 2025-03-26 15:18:57
- 9.2分 更新至道士遊行山澤祝法三十 2025-03-26 15:18:57
-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73万字 《太素上清致帝君五神气法》述存思左目、右目、左手、右手和肺部五童子及身中三部二十四神。《太上七元九辰经洞房八解门玉字》述存思北斗九星之神。《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内篇》述存思北斗九星之神以解罪出过。9.2分 更新至上清紫精君皇初紫靈道君洞房上經 2025-03-26 15:18:57
- 9.2分 更新至上清紫微帝君南極元君玉經寶訣 2025-03-26 15:18:57
- 9.2分 更新至神仙服餌丹石行藥法 2025-03-26 15:18:57
- 上清太一金阙玉玺金真纪 完结 历史文化 0.19万字 唐王悬河《上清道类事相》卷2曰:“《太一金真记》引《素灵玄洞经》”。本经亦引《素灵玄洞经》。本经盖简称《太一金真记》,当出唐前。述服符悔过、升天。9.2分 更新至上清太一金闕玉璽金真紀 2025-03-26 15:18:56
- 9.2分 更新至上清道寶經卷之五 2025-03-26 15:18:56
- 上方大洞真元图书继说终篇 完结 历史文化 0.22万字 本篇记子明向李昉传道之语,并转述逍遥之训。逍遥曰:“雍也共讯兮,太洞真元兮,仙君洪慈兮。”是知逍遥即金逍遥子时雍,《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亦是其弟子所为,其经后序可证。子明当与时雍同时,李昉又与子明同时,皆金人。此李昉非是北宋初撰《太平御览》诸书之文正公。本篇作者称子明为师,当亦为金元之人。本篇劝人传经度人。9.2分 更新至上方大洞真元圖書繼說終篇 2025-03-26 15:18:55
- 上清八道秘言图 完结 历史文化 0.18万字 《上清大洞真经目》第五种著录《上清九真中经黄老秘言》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经与《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中的八道秘言相同,当是《九真中经》一部分。述望云存思术。9.2分 更新至上清八道秘言圖 2025-03-26 15:18:55
- 太极葛仙公传 完结 历史文化 1.03万字 题青元观谭嗣先造。卷前朱绰丁巳岁序称,昔吕先生尝撰《仙公传》1卷,《道藏》之毁有间,贡惟琳仅得閤皂山所记《仙公传》1卷,由惟琳弟子谭嗣先请朱绰为加润色,重加编次。序又称,葛玄成仙“距今盖千二百年”。以此下推,本传重加编次于明。本书赖《道藏》以存。太极葛仙公即三国吴葛玄。传文逐段有注,引《列传》、《抱朴子》、《别传》、《神仙传》、《真诰》、《吴越春秋》、《陶碑》、《上清集》、《王氏神仙传》、《金陵六朝记》、《高道传》和《唐书·艺文志》等古籍。卷末附刘宋方峻《仙公炼丹井铭》和梁陶弘景《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及宋崇宁、淳祐封敕。9.2分 更新至昊太極左仙公葛公之碑 2025-03-26 15:18:55
- 9.2分 更新至上清骨髓靈文鬼律卷下 2025-03-26 15:18:55
- 9.2分 更新至上清衆真教戒德行經卷下 2025-03-26 15:18:54
-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18万字 《灵宝中盟经目》第十七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敦煌遗经有本经残卷。吉冈义丰、大渊忍尔均认为第三部分为后人增入。吉冈还认为本经出自萧梁初年。述考校功曹及三元品戒罪目。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功德輕重經 2025-03-26 15:18:54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上品戒經 2025-03-26 15:18:54
-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99万字 《灵宝中盟经目》第九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上品大戒罪根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敦煌遗经引本经。本经述十善因缘上戒、上品十戒、十恶戒和十二可从戒,又述十方飞天神人说诸罪根及拔度之法。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經卷下 2025-03-26 15:18:54
- 9.2分 更新至上清六甲祈禱秘法 2025-03-26 15:18:54
- 9.2分 更新至七域修真證品圖 2025-03-26 15:18:54
- 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 完结 历史文化 0.28万字 道教书。书成于宋代。作者不详。书中列《虚无自然图》、《道妙恍惚图》、《太极先天图》、《三仪冥有图》、《气运图》,凡五图, 图后均有解说。其宗旨认为茫茫大道,运真一元阳之气,此乃万物之宗,人能守之,则可养气延年,修真成仙。本书与《上方大洞真元阴阳陟降图书后解》,两者实本为一书。在《道藏》中二书紧接。据本书序言有图“十二”,而今仅存五图;《上方大洞真元阴阳陟降图书后解》刊有七图,两书相合,正与序所云“十二”图相符。后者图后也有解说,与本书体例全同,唯后七图言修炼成仙之道。二书均收入《道藏》第196册。9.2分 更新至氣運之圖 2025-03-26 15:18:54
- 9.2分 更新至自然成真章 2025-03-26 15:18:54
- 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 完结 历史文化 0.82万字 旧题许旌阳撰,实乃元代净明道士之作。五卷。书中汇集净明派所传内炼诀法,科戒仪范,而以灵宝派之符咒为主,用以召神驱鬼,炼形济度,步蹑飞升等。收入《道藏》第316—317册。9.2分 更新至十二時地符十六道 2025-03-26 15:18:54
- 太上玄一真人说妙通转神入定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8万字 法琳《辩正论》引该经,敦煌遗经有与该经相当的部分,石井昌子在《敦煌と中国道教》一书中撰写章节称该经为六朝灵宝经。小林正美认为该经是由仙公系改入元始系之灵宝经,出于陆修静之前。劝人制心定志,坐念思微,即时时处处念修仙。9.2分 更新至太上玄一真人說妙通轉神入定經#1 2025-03-26 15:17:14
- 太上玄一真人说三途五苦劝诫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6万字 《灵宝中盟经目》第十三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玄一三真劝戒罪福法轮妙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本经当为其中之一部分。敦煌遗经有本经残卷。述三途五苦,劝人修善守戒。9.2分 更新至太上玄一真人說三途五苦勸誡經#1 2025-03-26 15:17:14
- 9.2分 更新至存想真人形配衣式 2025-03-26 15:17:14
- 9.2分 更新至雌四宮真一內神寶名玉訣 2025-03-26 15:17:14
- 9.2分 更新至上清天樞院回車畢道正法卷下 2025-03-26 15:17:14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養蠶營種經 2025-03-26 15:17:14
- 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 完结 历史文化 5.52万字 简称《太上业报因缘经》。道教书名。十卷。旨在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之说。就其内容、形式均吸取佛经。此书系出隋唐前,盖南朝道经。收入《道藏》第174—175册。敦煌遗经中有此经,证明此经盛行于唐代。《三洞奉道科戒营 始》引此经。有学者推测该经出于6世纪前半叶。太上道君说开度、报应、忏悔、奉戒、诵念、行道、慈济、救苦、功德、生神、 弘教等。吉冈义丰《道教と佛教第二》认为其是六朝道经,受佛教《法华经》影响。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業報因緣經卷之十竟 2025-03-26 15:17:14
- 太上黄庭内景玉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7万字 《黄庭内经》和《黄庭外经》孰先孰后,学者间看法不一。王明《黄庭经考》疑公元252年已有黄庭草本,晋武帝太康九年(288年)左右魏夫人得《黄庭内景经》。述修炼精气,存思身中五脏六腑神,三部八景二十四神,系早期内丹术。9.2分 更新至沐浴章第三+六 2025-03-26 15:17:14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轉神度命經 2025-03-26 15:17:13
- 9.2分 更新至太上黃庭外景玉經下 2025-03-26 15:17:13
- 9.2分 更新至次禮十方一切得道諸仙聖眾: 2025-03-26 15:17:13
- 9.2分 更新至太上靈寶元陽妙經卷之十竟 2025-03-26 15:17:13
-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万字 卷末太极左仙公劝人诵《大献经》。《大献经》乃六朝古灵宝经,本经盖出自其后。太极左仙公向三真人述地狱之苦、六道轮回及供献功德因缘,劝人“八日”奉礼天尊,以度亡魂。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淨供妙經 2025-03-26 15:17:13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五鍊生尸妙經卷下#1 2025-03-26 15:17:13
-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12万字 唐《艺文类聚》卷4引本经文,敦煌遗经斯3061《太上洞玄 灵宝中元玉京玄都大献经》与本经部分相当。玄嶷《甄正论》卷 中曰道士刘无待造《大献经》。吉冈义丰《道教と佛教第三》推测 本经或出自萧梁,唐道士刘无待进行了加工。《敦煌と中国道教》 中石井昌子称其为六朝古灵宝经。秋月观暎《三元思想的形成》认 为本经撰于隋末唐初。元始天尊向太上大道君述罪人地狱受苦之 由,劝人依三元大献法,拔度亡灵。有释文,发挥经义。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三元玉京玄都大獻經 2025-03-26 15:17:12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十號功德因緣妙經 2025-03-26 15:17:12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四方大願經 2025-03-26 15:17:12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十師度人妙經 2025-03-26 15:17:12
-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万字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1《斋坛安镇经目》著录《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当出于六朝。太上道君述三皇五帝之后,世道转恶,又述七丑、五恶、六不祥,劝人行六事、五善、五德,以积善因善缘。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宿命因緣明經 2025-03-26 15:17:12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出家因緣經 2025-03-26 15:17:12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法燭經 2025-03-26 15:17:12
- 9.2分 更新至上清河圖內玄經卷下 2025-03-26 15:17:11
-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21万字 《上清大洞真经目》第十四种著录《上清三元玉简三元布经》 1卷。秋月观暎《三元思想の形成》指出本经盖《真诰》所引《三元布经》,属三元思想形成前之经。述上元检天大录、下元检地玉 文和中元检仙真书,皆有符箓。述三元内存招真降灵上法、三元隐朝内仙上法,教人服、埋、焚符并存神诵咒。9.2分 更新至三元隱朝內仙上法 2025-03-26 15:17:11
- 9.2分 更新至上清五常變通萬化鬱冥經 2025-03-26 15:17:11
- 太上洞玄宝元上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84万字 亦名《源一妙诀》、《太上宝元上经》, 简称《宝玄(元)经》。道教书名。一卷。其宗旨在阐述《道德经》, 以“道”为天地万物之本源。由道生一,一为元气。一生二,二为阴阳。阴阳合为和气,和气生人,是为二生三。阴阳交和,三气分布,而万物孳生, 是为“三生万物”。但其中以五千言配五德,对《老子》八十一章,先后次序,均一一疏解,认为其中有精微奥妙,则不免牵强附会。本书为唐以前道经,收入《道藏》第180册。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寶元上經 2025-03-26 15:17:11
-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9万字 文中称东晋成帝元年 (326年) 受此经。《三洞珠囊》卷8、《云笈七签》卷6皆引。该经当出于南北朝。元始天尊述八节诵、四时召文、八威策文、三十二戒、十六行、二十二事、五明之化、四行道等召龙法,修身积善道,劝人诵经修真,以广福延命。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八威召龍妙經卷下 2025-03-26 15:17:11
- 9.2分 更新至上洞心丹經訣卷下 2025-03-26 15:17:11
- 上清九真中经内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18万字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卷上收有《太上帝君九真中经内诀》亦题“赤松子传”,但内容不相同。本诀盖为《九真中经》中另一部分。《九真中经》为六朝古上清经。述饵丹砂法,与蘸祭诸法结合。9.2分 更新至上清九真中經內訣 2025-03-26 15:17:11
- 9.2分 更新至太古土兌經卷下 2025-03-26 15:17:11
- 9.2分 更新至十全者 2025-03-26 15:14:01
- 9.2分 更新至茅君五種芝茸方 2025-03-26 15:14:01
- 9.2分 更新至太極真人雜丹藥方 2025-03-26 15:14:01
- 太清金液神气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89万字 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经卷上于西汉出世。卷中、卷 下引《真诰》等文字,为后人混入本经。卷上清虚真人述清虚太 皇所授三经,示炼丹之方。中卷黄帝述万神姓名,并述炼丹方。卷 上多隐名,卷中易解,卷下皆录自《真诰》,述神仙降授诸养生方。9.2分 更新至太清金液神氣經卷下 2025-03-26 15:14:01
- 太清石壁记 完结 历史文化 1.38万字 简称《石壁记》,署名楚泽先生编。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内有道教外丹药物之鉴别,器皿之制作,以及诸丹药物的名称、剂量、炼制方法,是一部有重要价值的道书。据考证,成书于760—763 年。 卷上载有“太一金英神丹方”“造大还丹方”“黄帝九鼎大还丹方”“八石丹方”“五灵丹方”“五石丹方”等二十六种。其中“黄帝九鼎大还丹方”历来为丹家所宝,视为大丹,唐·梅彪就不敢记载。“五灵丹方”,即有名的五石散。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书中还有制“六一泥法”“飞丹禁忌法”“造丹炉法”和“造药釜法”等七种,对炼丹所用材料、器皿有详细介绍。卷中载有“八神丹方”“三使丹方”“伏火硫黄丹”及“治口血喝方”计一十四种,另有“造水银霜法”“朱砂霜法”“造硫黄水炼法”及“治疟丹”“治疮癣”和“丹经秘要口诀”“合药诀”等有关丹经丹诀、治病药方。卷下载有“炼钟乳法”“疗病状法”“服八石丹法”“服八石慎忌法”及“紫雪法”“造砒丹法”等,详细阐述了服食丹药须注意的事项,服丹后的症状表现及其治法。9.2分 更新至太清石壁記卷下 2025-03-26 15:14:01
- 9.2分 更新至太清修丹祕訣 2025-03-26 15:14:01
- 太清玉碑子 完结 历史文化 0.42万字 《太清玉碑子》,道家丹道典籍。原书不分卷,不著撰人姓氏,亦不著时代,但《宋史·艺文志·神仙》与《通志·艺文略·道家》均已著录,唯《宋史·艺文志》注:“葛洪与郑思远问答。”另外书中尚引用《阴符经》语,如第十页有“黄帝阴符云(并非阴符经原文):同师者受闭在于金口金柜,千金不传,万不失一”云云。是知此书当出于唐宋间。 该书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记葛洪与郑思远关于道术存身与金石炼丹的问答。首论全神延形之道,认为“阳精魂立,阴精魄成,两精相薄,而生神明,神以形用,形以神生”,阐述形神之间关系,并且“神以道全,形以术延”,强调可以通过修道以全神,术数以延形。次论道术之旨,认为“道隐无名,术彰有实”,道成则神全,术行则身存,只要修成道术,就可以全神存身而不老。而术则包括导引胎息,御女还精,饵丹在身。末论存身之法,炼丹之道,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金一石之谓丹”。石“乘阳而热”,金“乘阴而寒”,使金石相合,阴阳得中,则金精石液,合炼成丹,饵之即可强筋坚骨,起厄度世。这仍然指的是金石大丹,与汉晋丹家坚信金石可以不朽的思路是一致的,符合葛洪《抱朴子》之旨。 此书后半部分载炼金精石液,炼铅汞成丹之歌诀。计有《瑶瓶歌》《太上诀傅天师》《太清经口诀》《阴长生歌》《龙虎诀》《五金歌》《大还丹歌》等。或言内丹,或言外丹,其言颇多可采,并可熟知炼师借外丹言内丹之隐诀。不过念念不忘欲求长生,仍需炼得金液大还丹,否则大道难成。 全书于药物、鼎器、一切烧炼之诀要皆详加诠释,确为丹道典籍。读之,不仅可进一步了解汉晋丹家思想,而且对气功养生、道家房中之术,以及炼制外丹所用石药都有较深入的体会。其中有关金液大还丹部分,对古代化学史的研究也有相当价值。9.2分 更新至太清玉碑子 2025-03-26 15:14:01
- 9.2分 更新至第九轉 2025-03-26 15:14:01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神五星讚 2025-03-26 15:14:01
- 9.2分 更新至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呪妙經卷之六 2025-03-26 15:14:00
- 9.2分 更新至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經註卷下 2025-03-26 15:14:00
- 太上消灾祈福醮仪 完结 历史文化 0.35万字 太上消灾祈福醮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老子称混元上德皇帝,玉皇称昊天上帝。本仪当出自宋后。述科仪,包括卫灵咒、发炉、复炉、三上香、三献、称名等。9.2分 更新至太上消災祈福醮儀 2025-03-26 15:14:00
- 9.2分 更新至太上瑤臺益算寶籍延年懺 2025-03-26 15:14:00
- 9.2分 更新至太上正一朝天三八謝罪法懺 2025-03-26 15:14:00
-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34万字 《云笈七签》卷49录本图诀大部分,但无图,可知不迟于北 宋。图诀中有“后圣金阙帝君”和“匈奴国”二称,疑出自六朝。 文中称本经共四诀:《三元真一经》、《太极帝君真符》、《五斗真一 经》和《大极帝君宝章》,现存一、三两诀。本经盖残卷。述存思 北斗和“三宫三一三卿及我”之法,无其它四斗。9.2分 更新至上清金闕帝君五斗三一圖訣 2025-03-26 15:14:00
- 太上三元飞星冠禁金书玉箓图 完结 历史文化 0.25万字 太上三元飞星冠禁金书玉箓图。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灵图类。托为太上老君授与张道陵金书玉箓。阐述道教存思守神之法。以“心为万化之主”,心能存神,神即依于人身;不知存神,神乃离去,而魔鬼来临。传伏魔制鬼, 避害消灾, 知神存神之法。收入《道藏》第534册。9.2分 更新至步九宮斗訣 2025-03-26 15:14:00
-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万字 一卷。分四十九章,每章短者只二十余字,最长者百七十余字。其中言学道者分为上、中、下三乘。修炼之法由斋戒、洗心、清净、断秽入手,以布施、积善、造福田、立功德为务。各章多佛教用语,显然受佛教影响,然以清静为道之本,其主旨仍归本于道教。收入《道藏》第25册。9.2分 更新至勉行章第四十九 2025-03-26 15:14:00
- 太上洞神三皇仪 完结 历史文化 0.43万字 太上洞神三皇仪。撰人不详,约出原南北朝。言传授洞神三皇经及契券科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大渊忍尔《三皇文より洞神经へ—道藏成立史论其一》(《史学杂志》68—2) 认为本仪出自唐或唐后,但保留很多古代原形。述授三皇经券契之科仪。包括三皇经14卷目录。9.2分 更新至付券契符圖印傳訣 2025-03-26 15:13:59
- 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 完结 历史文化 0.39万字 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前有虚一真人序,称此经一曰《金柜玉镜真经》,二曰《洞玄烛幽忏》,三曰《神宝秘章》,劝人礼诵。经述太上老君向普救真人讲解忏仪,劝人礼天尊、真人、法师、三清、四御、众星君,悔罪求福。9.2分 更新至太上金櫃玉鏡延生洞玄燭幽懺 2025-03-26 15:13:59
- 女青鬼律 完结 历史文化 0.96万字 道教律文。撰者不详,一般认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天师传道的著作,属于盟威正一之道,当为古正一派之书。《赤松子章历》、《道要灵祗神鬼品经》等早期道书已引此书。原本八卷,《通志·艺文略》著录作十卷。今存六卷,收入《道藏》第十八册。书中宣称:自后天皇元年以来,天下有无数恶鬼伤害人民。太上不忍见之,乃于后天皇二年七月七日,“下此《鬼律》八卷,纪天下鬼神姓名、吉凶之术,以敕天师张道陵,使敕鬼神不得妄转东南西北”。书中记述了众鬼及鬼主姓名、居处及神通危害,并假托太上和张天师劝导信道男女行持戒律,守禁戒,含诵鬼名,如此则可避免冒犯诸鬼,趋吉避凶。还记述了符咒、呼名、章奏等治鬼、避鬼之法。9.2分 更新至女青鬼律經名:女青鬼律。撰人不祥,約出於魏晉南北期。原本八卷,現存六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 2025-03-26 15:13:59
- 9.2分 更新至太上老君金書內序 2025-03-26 15:13:59
-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6万字 不题撰人。经中称玄武,盖撰于唐末五代。标题及篇首七言诗称真武,盖后人篡改。本书鲜见其他传本。内容为紫微大帝述真武神通、问世、事迹、天符妙用及报应等。9.2分 更新至洞神部譜錄類(CH0305) 2025-03-26 15:13:59
- 太上养生胎息气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3万字 道家养生学著作。著者及撰年无考,约出于唐宋时。一卷。书分服气法、上清气秘法、上清法与补泻图四部分。《服气法》云,服气当如婴儿处母胎之中,筋骨和柔,冥心息念,则和气自至,咽之可以不饥; 一日之中,又以子、寅、辰、午、申、戌六阳时服生气为妙。谓道即是气,而气为精门,气漏则精泄而神丧,故须爱气保精,乃能长生。而气者虚无,虚无即自然无为,无为则心不动,心不动则外无所求而内自安,如此则神定气和,元气自至,五脏滋润,百脉流通,津液上应,不思五味,无饥无渴,延年却老。其法须内绝所思,外绝所欲,使内外兼忘,冥心息念,则和气自至,元气自足。由此“气化为血,血化为髓,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为真人。”《上清气秘法》言服食五牙之法,其法与《服气精义论》所引《灵宝五符经》所述略同。《上清法》言炼精补脑、咽元气之法。《补泻图》包括肺脏图、心脏图、肝脏图、脾脏图、肾脏图与胆脏图,图均佚。谓万病皆由恣意而不知保惜,如能端坐存思,漱津咽气,运用呵、呬、呼、嘘、吹、嘻六字气法以淘练五脏,泻五脏恶气,补五脏真气,则可以去邪存正,使脏腑清泰,心神安宁,从而保命延生。载《道藏》 第五百六十八册。9.2分 更新至上清法 2025-03-26 15:13:59
- 太上老君戒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84万字 经名:太上老君戒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假托老君为关令尹喜讲授。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戒律类。《道教义枢》、《三洞珠囊》均著录《老君戒经》等。本经盖出自六朝。述戒律。9.2分 更新至洞神部戒律類(CH0306) 2025-03-26 15:13:59
- 嵩山太无先生气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71万字 道家气功著作。又名《太无先生气经》,作者及撰年不详,二卷。书首有《序》一篇,无具名,但言唐代宗大历 (766~779年) 年间遇罗浮山一位姓王的养生家自北岳恒山归来,以吐纳理身之要道相授。其法以为二景、五牙、六戊诸服气法皆为外气,非所宜服,而胎息内气则身中自有,不假外求,此书即秉承其师罗浮王公旨要撰录而成。上卷包括服气、进取、陶气、调气、咽气、行气、练气、委气、闭气、布气、六气、调液、饮食、调护、休粮、慎真等十六种功诀,论述服气的理论、功法、功效以及在饮食起居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下卷包括修存诀与慎气法,谓人能常含元气,挹漱流霞,充灌关府,津润骨节,即可回凋朽之颓龄,复婴童之怡颜。载《道藏》第五百六十九册。9.2分 更新至嵩山太無先生氣經卷下 2025-03-26 15:13:59
- 9.2分 更新至太極真人說二十四門戒經 2025-03-26 15:13:58
- 太清导引养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68万字 古代气功养生术书。作者不详。一卷。《通志·艺文略》著录。论述行气导引的养生方法。列叙赤松子、宁先生、彭祖、王子乔等人之导引法以及虾蟆行气法、龟鳖行气法、雁行气法、龙行气法。运用一些呼吸运动形式强身治病。指出:“行气者,则可以补于里。导引者,则可以治于四肢。”导引可以使肢体骨节中诸邪气皆去,正气存处,能精诚勤习,则骨节坚强,以愈百病。更有导引思气法,运用六气(呵、呬、呼、嘘、吹、嘻)兼治五脏五官。收入《道藏》第五百六十八册。9.2分 更新至太清導引養生經 2025-03-26 15:09:06
- 太清调气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87万字 道家气功著作。作者及成书年代不详,一卷。《通志·艺文略》道家吐纳类著录。书中内容多为唐宋间养生学著作大段征引,当系唐代或此稍前一些时的作品。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分别批评了世人及旧经所传的十四种服气说法,其中包括四时服气定数说,顿休粮服气说,多咽以饱为功说,日中前后生气死气说,吐少引多说,存服五方气色说,百咽令声彭彭说,月中前后分出手足说,二十一日休粮说,屈指记数说,含枣生津说,闭气饱满说,病即闭气功之说,固气勿泄说等,并于摘谬之后,一一申以己意。第二部分正面论述调气、服气的原理、方法以及练功宜忌,其间征引了较多的前人学说以彰明己意,同时又对旧经的一些不当说法作了批评。第三部分具体介绍练气法、委气法、闭气法、休粮法等四种服气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经中说,修真之人,分为三等;上等之士,本性幽闲,用志清雅,发言合道,行之无瑕; 中等之士,或身居荣禄,或名位有望,闻道则寤寐不安,趋营则终朝不息,二疑进退,两心交战,逡巡之间,十失六七;下等之士,二时已过,蹉跎暮年,筋力衰微,心神已丧,虽不免有噬脐之叹,然若精心励志,犹可十救一二。全经主旨在论述胎息服气以养生延命。认为养生当如婴儿之在母腹,胎息服内气,心处无为之境,内忘双忘,据固守一,自能精满气全,五脏安和,强身而延年。载《道藏》第五百六十九册。9.2分 更新至太清調氣經 2025-03-26 15:09:06
- 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7万字 书中记唐穆宗时道士服丹去虫和唐昭宗时服药除三尸故事。后一故事称“唐光化三年”(900年)不称大唐亦不省略“唐”字。疑本书为五代人所辑。述除三尸九虫诸法包括存思诵咒、服药服符、守庚申等。9.2分 更新至修行存想圖 2025-03-26 15:09:06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神玄妙白猿真經 2025-03-26 15:09:05
- 太上老君养生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22万字 气功著作。作者姓名、生平、成书年代不详。主要论述气功养生法的基本知识,各种功法的习炼方法及防治疾病效应。全书分为三节,即五禽第一,服气吐纳六气第二,养生真诀第三。中心内容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简述五禽戏的起源及动作姿势。认为五禽戏是太上老君预防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的健身方法,以后华佗传教吴普。功效:“消谷气、益气力、除百病”、“延年益寿”。还能通过“挽引蹄足,以当导引”,治疗时行常见病。②介绍吐纳六字气诀,即呬、呵、呼、嘘、吹、嘻六气,呼气时念之,以知肺、心、脾、肝、肾、胆诸疾。③论述气功养生法的所谓真诀,实际是涵养道德,培养正气,稳定精神。其论曰:“善摄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年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嫉。去此六者,则修生之道无不成”。并指出以此养生则寿,“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物去其身。”精神内守泥丸,其功易成。④应用服气法,治疗五脏疾病,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9.2分 更新至服氣訣 2025-03-26 15:09:05
- 太上六壬明鉴符阴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33万字 经中奏表称玉皇宋徽宗时封号,该经当撰于南宋。述三元、六丁、六甲、九星、干支、月将、八门、太一诸符及奇门遁甲、六壬明鉴诸法,以强兵战胜,厌胜占卜,呼风唤雨。9.2分 更新至太上六壬明鑑符陰經卷之四 2025-03-26 15:09:05
- 太上三皇宝斋神仙上录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万字 经名:太上三皇宝齐神仙上录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载三皇斋仪及信物制作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黄帝述三皇斋法与醮仪。述三皇八帝、合上元香珠法、作香玄腴法、作云水之法等。9.2分 更新至醮儀 2025-03-26 15:09:05
- 9.2分 更新至太上通玄靈印經 2025-03-26 15:09:05
-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74万字 “太上真人步五星之道”与“三八景合二十四神两段也见于《真诰协昌期》,《修空常诀要》章也见于《云笈七签》第24卷。本经盖出自宋前。本经凡三章:《七元图》、《行太上隐书事》和《修空常诀要》。《七元图》的内容几乎都在《行太上隐书事》中重出。本经述步五星之道、存思身中二十四神之法、空常罡上二十五黑点之名等。9.2分 更新至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訣 2025-03-26 15:09:05
- 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丸方传 完结 历史文化 0.19万字 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九方传。撰人不详。文中提及『大历十四年』,应为唐代着作。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引唐景龙、大历年号,当撰于唐。述服食菖蒲养生法。9.2分 更新至神仙服食靈草菖蒲丸方傳 2025-03-26 15:09:05
- 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54万字 经名: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不着撰人,传出於刘罕。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书中有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赵普进经表,或系依托,但 经中称真武神为“北极镇天真武佑圣真君”等宋真宗时封号,是 知本书不早于宋。述步罡踏斗、立坛斋醮、符咒召神等。9.2分 更新至秘藏通玄變化六陰洞微遁甲真經卷下 2025-03-26 15:09:05
- 三皇内文遗秘 完结 历史文化 0.38万字 经名:三皇内文遗秘。撰人不祥。系唐宋道士纂集六期时《三皇内文》、《黄神越章》、《五岳真形图》等书遗文改编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称东岳神为“天齐大生仁圣帝”,为元代封号。本书盖撰于元,或经元人增饰。述三皇符印咒文召神劾鬼法。9.2分 更新至太清黃神越章祕印 2025-03-26 15:09:05
-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4万字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又名《金书玉字洞房上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北朝。据称乃上清紫精君、皇初紫虚君之经,上相青童君传授。内言存思北斗九星及洞房神君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9.2分 更新至上清金闕帝君五斗三一圖訣 2025-03-26 15:09:05
- 上清经真丹秘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22万字 经名:上清经真丹秘诀。未着撰人。似出朴唐代。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经乃南宋人所集。述地仙丹药之名号、治症、修炼次第及服食方法。9.2分 更新至上清經真丹秘訣 2025-03-26 15:09:05
- 上清司命茅真君修行指迷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22万字 上清司命茅真君修行指迷诀。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笈七签》,该书春六十一收入部分内容,述修行炼气、十干日服气、十二月服气诸法。9.2分 更新至上清司命茅真君修行指迷訣 2025-03-26 15:09:05
- 9.2分 更新至上清鎮元榮靈經 2025-03-26 15:09:05
- 太上老君说消灾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万字 经名:太上老君说消灾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假托太上老君为诸仙真说经,授予尹喜。劝人诵经念神,消灾除病。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述三十六金刚、二十五神王、二十七力士、三十七天师名号,劝人持诵。9.2分 更新至太上老君說消灾經 2025-03-26 15:09:04
- 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3万字 经名: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撰人不详,出於明初。假托太上老君及广救真人说天妃(妈祖)降世救苦护民之事。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妈祖神始自宋,称夫人、妃,元代始称天妃。该经盖出自元 明。太上老君命妙行玉女降生人间,玉女发十五誓愿,被封为天 妃。老君劝人称其名号,斋醮诵经,服符诵咒,以保佑航海平安 及除一切苦难。9.2分 更新至天妃救苦靈符 2025-03-26 15:09:04
- 太上老君说长生益算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2万字 经名:太上老君说长生益算妙经。撰者不详,约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诸仙真天师说召神佩符,除病益算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述以符箓召神劾鬼。9.2分 更新至太上老君說長生益筭妙經 2025-03-26 15:09:04
- 太清中黄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02万字 道家气功著作。亦称《中黄经》,又名 《胎藏论》、《胎藏中黄经》。原题九仙君撰、中黄真人注。二卷。《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中黄经》二卷,《通志·道家》作九仙君撰《中黄经》一卷。《云笈七签》卷十三全文收载,与本书文字大同小异,惟《释题》本书无注而《七签》本则有注。《七签》本注称九仙、中黄皆为九天之真,且自称为“余”,《道藏提要》据此认为“本书撰注,殆为一人。”书凡十八章,经文均为七言韵语,每后一章之首皆与前一章之尾密切呼应。卷首《释题》首先引用圣人的话,提出养生之要在于“先除欲以养精,后禁食以存命”,“食胎气,饮灵元,不死之道,返童还年”,以下各章即围绕这一学说展开论述。书中说,人们心起万端,逐境而动,这是由于身中有三虫(亦名三尸)作祟。上虫居脑宫,使人好味嗜欲; 中虫居心宫,使人贪财货,好喜怒,浊乱真气;下虫居腹胃,使人爱衣裳,耽酒色。学道之人当以内行扶持,常令静居,辟欲胎息,内绝所思,外绝所欲,心似太虚,安镇本根,自能元气充足,三尸驱除,契通圣智,达于真道。书中注文博引群籍,对于经文所言服气胎息的功能、功法、宜忌,尤多补充和阐发。《释题》 自谓此书“义精于成道,言尽于养生”,“食气之理备载,归天之道悉成”,足见作者对此书的价值充满自信。载《道藏》第五百六十八册。明·高濂曾将此经及注加以删节,改编成《太清中黄胎脏论略》,载于《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对于常握本书大要,不无提纲挈领之用。9.2分 更新至太清中黃真經卷下 2025-03-26 15:09:04
- 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3万字 经名: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宋元。言日月星宿之精化身降世济人之事。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经中列诸识星精之大家,最迟者为唐李靖、李淳风。本经不早于唐。本经述日、月、五星及二十八宿之精变化为人到人间,称人若能识诸星精,将获福成仙,有求必得,劝人在意。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神五星諸宿日月混常經 2025-03-26 15:09:04
-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5万字 经名: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撰人不详,当出於唐宋间。言飞步南斗六星法术。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匡”字缺笔,避宋太祖名讳,当不迟于北宋。上清丹华紫灵真女向南上太虚真王南岳赤君松子授上真高上之道,劝人服符呼讳,存思真形,步南斗。9.2分 更新至太上飛步南斗太微玉經 2025-03-26 15:09:04
- 太上飞步五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6万字 经名:太上飞步五星经。撰人不详。内官飞步五星七元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斗:《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真人步五星之道”与“三八景合二十四神”两段也见于《真诰·协昌期》,五星、九星名讳与《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同。述步五星之道及飞登五星之法。9.2分 更新至太上飛步五星經 2025-03-26 15:09:04
- 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7万字 经名: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撰人不详,似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海空智藏等圣真说报恩因缘。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向海空智藏述父母恩。《道藏》中有《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10卷,出自唐代,海空智藏之名源于此经,本经当出自唐。9.2分 更新至太上老君說報父母恩重經 2025-03-26 15:09:04
- 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96万字 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撰人不祥,约出於宋代。假托北斗七元星君於终南山为汉明帝说经二十八章,言礼诵七元星君,保命消灾之事。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经中称玉皇为“昊天金阙玉皇上帝”,称真武为“真武佑圣帅将”,皆为北宋时称呼。本经盖出自北宋。凡28章。北斗七元星君向汉明帝述七真圣号,劝人礼拜呼名。9.2分 更新至北斗付囑章第二十八 2025-03-26 15:09:04
- 宋本备急灸法 完结 健康养生 1.41万字 《宋本备急灸法》一卷。夫灸治之法,吾国发明最早,且亦为特具效验之一种疗法。日本医 学改革,惟传自吾国之灸法,至今研究不遗余力。是书所列灸法,似别具真传,为南宋孙炬卿先 生旧刻,即著《鸡峰方》张焕先生所著。本国亡佚久矣,日本人仿宋影刻。前数年社友李程九君 寄自河南之抄本,裘君吉生将旧藏原刻本校对补正。尚有增刻《针灸择日编集》一卷,容再续印。9.2分 更新至<目录><篇名>竹阁经验备急药方 2025-03-26 15:09:04
- 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寿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万字 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寿真经。原不题撰人。据后序称,系元代道士苗善时据古本改编,书成於泰定元年(1324)。假托太上老君说天地水三官本体妙用,劝人诵经求福。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述三元考校之能及三元咒,劝人植功德,闻妙道,以获福寿。9.2分 更新至後序 2025-03-26 15:09:03
- 太上洞神天公消魔护国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7万字 太上洞神天公消魔护国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三卷。上卷假托元始天尊为无极真人说消灾护国之法。中下二卷假托太上老君为尹喜真人说道教经箓斋科,劝人修行天合斋法,消灾护福。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卷中述“剑州临津县”王法进修道事。考唐改始州为剑州,隋改胡原县为临津,宋省,“剑州临津县”之称当使用于唐五代时期,该经盖出自其间。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神天公消魔護國經卷下 2025-03-26 15:09:03
- 太上老君混元三部符 完结 历史文化 0.82万字 太上老君混元三部符是道家符录类典籍,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通志·艺文略》著录“三部符篆四卷”,疑即此书。今《道藏》本三卷,收入洞神部神符类。书中所载神符,大多出於宋以前。本书集各种神符七百四十余道,中有厌怪、避鬼、安魂、护身、安宅、避瘟、避土气、止虚耗、种田、利蚕诸符。其行符之法,大体是书符着怪处,或安门户床物,或佩带吞服。9.2分 更新至十二時地符十六道 2025-03-26 15:09:03
- 太上三洞神咒 完结 历史文化 9.06万字 为道教咒语汇编。约辑成于宋元时。凡十二卷。其中以雷霆诸咒为主,也有除病、驱疫、救苦、伏魔等咒文。汇集咒语七百八十多则,咒文多为四言,短者十余字,长者达二千余字。收入《道藏》第33—35册。9.2分 更新至太上三洞神咒卷之十二 2025-03-26 15:09:03
- 太上洞渊神咒经 完结 历史文化 8.21万字 道家咒语书。简称《神咒经》。西晋道士王纂编。二十卷。计有誓魔、遣鬼、缚鬼、杀鬼、禁鬼、斩鬼等品,并附有各种制鬼符箓。称“自今以去,道士转经行道之处,魔王不得挠之。”杜光庭序称,西晋末,太上道君以《神咒经》授金坛马迹山道士王纂。或谓该书非一时一人的作品,前后十卷及各卷体例不一致。其成书下限不应晚于东晋末。收入《道藏》第一七○至一七四册。9.2分 更新至太上洞淵神呪經卷之二十 2025-03-26 15:09:03
-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53万字 作者不详。古灵宝经之一,南朝刘宋时陆修静已著录此经。经文称太上灵宝生乎天地万物之先,灵宝五称自然符与道气同化,天地万神皆归于灵宝;身佩灵宝五符,万神来归,得灵宝经斋洁服符,长生不死不老。经中载东称符、北称符、南称符、西称符、中称符五道符文,并说五行之母故叫五称自然符,上应五星制致五斗合盟,下表五岳五行同根,中宝五藏五道之根,道士得之,通天之灵,役使万神。经中又讲服灵宝五符,通八精,致八史之道法,称若欲长生,役使八史,使之三年,虽无生籍,得延年千岁。经文最后简要讲述了灵宝二十四真图,说明既有灵宝符,当得灵宝图。经文为上下二卷,收入《道藏》洞神部神符类。对研究灵宝五符有参考价值。9.2分 更新至太上無極大道自然真一五稱符上經卷下 2025-03-26 15:09:02
- 太上秘法镇宅灵符 完结 历史文化 0.16万字 道家符箓书。一卷。专言镇宅符箓之事,谓用符箓埋于屋角下,可驱魔遂邪,镇宅安家。书内收有镇宅符七十二道,谓能“厌镇凶恶之鬼”,“厌镇牛马六畜死伤鬼”,“厌除家鬼克害人口”。收入《道藏》第三十七册。9.2分 更新至太上秘法鎮宅靈符 2025-03-26 15:09:02
- 太上老君内观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4万字 太上老君述修道则修心,劝人内观己所生、因缘运会及六识起六欲,以清静其心。《云笈七签》卷17全录此经。作者不详。今人考其大约出于唐初。经文借太上老君之口说明心为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心就是神,变化不测,心若清净则万祸不生,而流浪生死沉沦恶道都由于心妄想染著,因此当内观己身以澄其心。经文要人做到虚心、无心、定心、安心、静心、清心、净心;人能常清静其心则道自来居。9.2分 更新至太上老君內觀經 2025-03-26 15:07:47
-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3万字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假托太上老君为五斗星君等宣说五方金章灵符,劝人施财设醮,诵经祈福。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9.2分 更新至太上老君說五斗金章受生經 2025-03-26 15:07:46
- 9.2分 更新至太上三生解冤妙經 2025-03-26 15:07:46
-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83万字 太上洞玄灵宝智意本愿大戒上品经。又名:《太上消魔保身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古《灵宝经》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灵宝中盟经目》第八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述智慧本愿大戒及授受。9.2分 更新至注释 2025-03-26 15:07:46
- 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3万字 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北宋初。假托太上老君传授天师账道陵,言醮祀南斗六司延寿消灾之事。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道教经书《五斗经》中之一篇。经文假托太上老君于汉永寿元年(155)正月十五降于成都太昊玉女修丹之所,升于玉局座告张道陵,南斗位处离宫,主司阳官,宰御火帝,北斗位处坎宫,主司阴府,宰御水源。此二斗陶魄铸魂,魂既受炼,迁转生人,能依老君教法,可洗涤众灾。9.2分 更新至太上說南斗六司延壽度人妙經 2025-03-26 15:07:45
-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万字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撰人不详,约出许北宋初。假托太上老君在蜀郡傅授汉天师张陵,言醮祖北斗七元君除罪祈福之事。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9.2分 更新至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 2025-03-26 15:07:45
- 太平经 完结 历史文化 21.93万字 早期道教著作。产生于东汉后期顺、桓期间,非一时一人所作。其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可能是当时秘密流传的原始道教中很多人的著作,经于吉、宫崇等编纂增演而汇集成书的。据《后汉书·襄楷传》记载,汉顺帝时宫崇上其师于吉在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号《太平清领书》,后桓帝时襄楷又自上此书。本书内容庞杂,言及天地、阴阳、五行、干支、灾异、鬼神及当时社会情况。其主旨为“致太平”。它追求阴阳和顺、物富民安、公平无私的理想社会,提出任用贤才、减省刑罚、济穷周急、以民为本等主张。9.2分 更新至太平經卷之一百一十九 2025-03-26 15:04:11
- 四分律 完结 历史文化 69.09万字 又名《四分律藏》、《昙无德律》。印度小乘佛教上座部系统法藏部戒律。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60卷。全律由四部分组成,故名。第一部分叙述比丘应遵守的戒律250条;第二部分叙述比丘尼应遵守的戒律348条及受戒、说戒两犍度。第三部分包括从“自恣犍度”到“法犍度”等十五种犍度。第四部分为房舍、杂两犍度及结集法、调部、毗尼增一。律中对比丘、比丘尼平日衣、食、住、行、修习、内部关系、对外关系、议事规则、僧团活动等各方面应遵守的戒律作详细说明,要求比丘、比丘尼在身、口、意三个方面都必须收摄身心,止恶生善,并对违犯戒律者应如何处理也作了明确规定。律中还保存许多佛教史实、印度社会状况史料,是研究古印度社会、佛教史及佛教教团生活的重要资料。亦为唐代律宗依据的基本经典,因此也是研究中国佛教的重要资料。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影响较大的注疏有:唐法砺《四分律疏》十卷、唐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或六卷、十二卷)、《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卷、唐怀素《四分律开宗记》十卷等。9.2分 更新至四分律卷第五十九四分律卷第六十(第四分之十一) 2025-03-26 15:04:10
- 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95万字 亦称《瑜伽法镜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唐三阶教僧人师利编。二卷(或一卷)。本经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谓“佛临涅槃为阿难说法住灭品”,内容取自唐玄奘译《佛临涅槃记法住经》,改换增减,置之卷首;第二部分即传统判为疑伪经之《像法决疑经》;第三部分是“地藏菩萨赞叹法身观行品”;第四部分是“常施菩萨所问品”。卷首有序文一篇,卷末有译经、校勘、监译等人题名,且有奉敕详定入目录流行的记载,谓此经系唐景龙元年(707)译出。序中又谓,本经系由菩提流志与宝思惟等人译出。智昇撰《开元录》时曾亲自询问菩提流志,流志答曰:“不曾翻译此经。”故智昇辨此经为师利伪造,其文甚详,可参见《开元录》卷一八。本经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9.2分 更新至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 2025-03-26 15:04:09
- 首罗比丘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5万字 亦称《首罗比丘见月光童子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首罗比丘从大仙处得知月光王将于汉境出世,欢喜踊跃,讯问月光王出世的种种具体情况,何人可以得见,如何退破与月光王同时出世之大魔,如何避灾及问当世诸贤等;第二部分叙述大仙到君子国太宁寺,国王等人听到月光将出世,同赴月光所居之蓬莱山中海陵山下闵子窟,询问圣君出世之法则,月光作答,大仙国王等欢喜而去;第三部分为《五百仙人在太宁山中并见〈月光童子经〉》,叙述大仙在太宁山中见到《月光童子经》一卷,宣说咒语,宣扬诵经念咒之功德等等。经中出现大量中国地名、人名。预言申酉年时天下将逢一灾运,同时月光出世,持经行善者可得济度等等。研究者或谓此经是北齐僧人约于公元6世纪70年代前半叶所造。第三部分《五百仙人在太宁山中并见〈月光童子经〉》是北齐之邑师对《首罗比丘经》的说明与发挥,其时约当公元6世纪80年代初,似是僧庆所集。两经的造作地域乃以太宁山为中心地。本经以“末法”思想为理论依据,用月光童子出世作支那国王的预言为线索,结合道教信仰,宣扬修持三归、五戒、十善的简易法门,反映了民间佛教的流传形态。经中宣扬的“常行平等”、“赀租不输”的社会理想,揭露了上层僧侣的堕落,反映了下层民众的社会要求。此经为隋《法经录》以下历代经录所著录,均被判为伪经。中国历代大藏经均不收,敦煌遗书有收藏,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但录文首部残缺,可据他本补齐。9.2分 更新至首罗比丘经 2025-03-26 15:04:09
- 妙法莲华经马明菩萨品第三十 完结 历史文化 0.9万字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经中叙述天地由变坏而生成的情况;人类的出现及地狱、须弥山和四大部洲的情况;四大天王及至三十三天的情况;铁围山及诸地狱、劫运的情况。最后叙述阎浮提洲诸国的情况,如西方晋国、北方月氏等等。内容大致取自《大楼炭经》、《起世经》等,亦有任意编造的成分。本经未为中国历代经录著录,隋以后历代经录载有伪经《妙法莲华天地变异经》一卷,或即此经。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9.2分 更新至妙法莲华经马明菩萨品第三十 2025-03-26 15:04:09
- 普贤菩萨行愿王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9万字 亦称《普贤愿经》。佛教经典。一卷。偈颂体。内容系颂赞普贤菩萨十大行愿:一、敬礼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旨在说明必须通过修十大行愿才能证入法界缘起。原为《华严经》的一部分。传统认为,《入法界品》是《华严经》最精华的部分,总摄华严入证因果;此经又是《入法界品》最精华的部分,称此经以十大行愿为所诠,以证入华严法界为旨趣,以利益有情广大意乐为入门,以往生净土为方便。9.2分 更新至普贤菩萨行愿王经 2025-03-26 15:04:09
- 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 完结 历史文化 0.23万字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载:《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斯坦因劫经录1635。终南山僧慧观撰序,招庆省登著。题记沙州三界寺沙门道真记。斯1635号卷是斯坦因盗去的敦煌写本之一,现存大英博物馆。该卷名《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日本《新修大藏经》第八十五卷收录全文。其内容是泉州千佛省登为西土二十八祖和东土八祖所撰的颂,它是研究禅宗史和泉州佛教史的重要参考资料。9.2分 更新至泉州千佛新着诸祖师颂 2025-03-26 15:04:09
- 仁王般若实相论 完结 历史文化 0.97万字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原著当为二卷。日本中村不折藏本,首残尾全。尾题:“《仁王般若实相论》卷第二。比丘显秀写,流通后代,化化(代代)不绝。”所疏释为鸠摩罗什译*《仁王般若经》之《散花品第六》(首残)至《嘱累品第八》。在《嘱累品》品名下有“释秀许”三字。因卷一缺,此疏科分不详。大体是逐句疏释经文。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9.2分 更新至仁王般若实相论卷第二 2025-03-26 15:04:09
- 仁王经疏 完结 历史文化 11.32万字 佛典注疏。作者与卷数不详。是后秦鸠摩罗什译《仁王经》的注释书。敦煌遗书藏本。为斯2502号,首残尾全,存八十一行。尾有题记:“开皇十九年六月二日抄写讫。”原卷无标题,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号分两部分:前一部分疏释“我闻”(残,惟存十五字)、“一时”四字;后一部分明《仁王经》所宗。两部分中间留有一段空白。从抄写形态看,两部分所疏应为同一经。《敦煌宝藏》则据前段将此号定名为《法华论》。在本疏中,作者认为《仁王经》以真性为宗,是如来圣弟子说;在菩萨、声闻两藏中,属菩萨藏收,为根熟空顿教法轮。本疏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9.2分 更新至仁王经疏卷下(本)仁王经疏卷下(末) 2025-03-26 15:04:09
- 胜鬘义记 完结 历史文化 0.49万字 佛典注疏。S.2660。作者不详。一卷。首残尾存,四百零六行。尾题“《胜鬘义记》一卷。”《义记》将《胜鬘经》分作十五部分,逐章疏释。分科较为简要,以疏释义理为主。《义记》中所载章名与《胜鬘经》原文多不一致,反映了古代注疏的自由风格。尾末有题记:“正始元年(504)二月十四日写讫。用纸十一张。《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宝献共玄济上人校了。”可知是北魏时写本,属敦煌写经中年代较早的珍品。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矢吹庆辉在《鸣沙余韵》第二部《关于北魏正始元年笔写现存最古的〈胜鬘义记〉》中有专题研究。另外,大谷探险队从吐鲁番吐峪沟出土同名经疏一号,尾题为《胜鬘义记卷中》,有“延昌二十七年(587)”题记;又P.2091的尾题为《胜鬘义记卷下》,题记:“释慧远撰之也。大隋大业九年(613)八月五日,沙门昙皎写之,流通后世,校竟也。经疏卷之下。”据《续高僧传》卷八,释慧远确曾撰写过关于《胜鬘经》的注疏。现日本《卐字续藏》收有该《胜鬘义记》之上卷,谓下卷已佚。故如P.2091题记无误,该卷应为亡佚已久之慧远《胜鬘义记》之下卷,甚为可贵。而大谷探险队所得之《义记》尾题相应,年代相符,大约亦为慧远所撰同一疏释,则慧远之该《义记》并非传统所说两卷,而为三卷。至于S.2660,虽然与后者同名,但应是另一种《胜鬘义记》。两种《义记》关系如何,待考。9.2分 更新至圣多罗菩萨梵赞 2025-03-26 15:04:09
- 婆薮槃豆法师传 完结 历史文化 0.49万字 全一卷。南朝陈·真谛译。婆薮槃豆,为梵语vasubandhu 之音译,又作婆薮槃陀、筏稣槃豆、婆修槃驮等。婆薮译为天或世,槃豆译为亲;意即天亲、世亲。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此书内容记载:古代北印度富娄沙富罗国国师憍尸迦有三子,皆称为婆薮槃豆,长子别称阿僧伽(译为无著),第三子别称比邻持跋婆,中子(世亲)独以通名而著称。三兄弟皆于说一切有部出家,后无著、世亲转宗大乘,而成为大乘佛教瑜伽行派之创始人,本传主要为无著、世亲之传略。9.2分 更新至婆薮盘豆法师传 2025-03-26 15:04:09
- 摩诃僧祇律 完结 历史文化 52.09万字 梵名Maha^san%=ghavinaya 。凡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略称僧祇律。意译大众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二册。为部派佛教大众部所传之律藏。全书分为比丘戒法(初三十五卷)及比丘尼戒法(后五卷),前者详列二百一十八戒,并举杂诵跋渠法、威仪法,且详述各戒制戒因缘、戒条释文及其适用情形。其中,杂诵跋渠及威仪二法相当于四分律等之犍度品,即有关僧中所行仪式行事、羯磨,及日常衣食住等规律制条之随类解说。比丘尼戒法则列举二百七十七戒及杂跋渠法。本书乃大众部所传之广律,与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共称古来四广律。与其他三律比较之,则其特色甚多,包括:(一)四波罗夷制定之年份,被推定为自佛成道后第五年冬分第五半月至第六年冬分第四半月期间。(二)于所记七百结集律藏中,不举十事非法,却提及制限净等之五净法,且跋耆子等否认之主张亦未提及。(三)内中并载有四十余种本生谭,援引二十余种之本生经。据本书卷三十二‘五百比丘集法藏’条载,本书系优波离受摩诃迦叶之命所诵出者,其次并记有陀娑婆罗、树提陀娑、耆哆等二十七人之相承,是乃本律传承之记录。9.2分 更新至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十九摩诃僧祇律卷第四十 2025-03-26 15:04:09
- 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完结 历史文化 1.08万字 全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作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十诵波罗提木叉戒本、十诵比丘戒本。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册。为萨婆多部所传之比丘戒本。内容系随布萨说戒之仪例,列有四波罗夷法、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二不定法、三十尼萨耆波夜提法、九十波夜提法、四波罗提提舍尼法、百十三众学法与七灭诤法,共二百六十三戒,卷末并载有过去七佛之略戒、流通偈。与广律之十诵律相比,其数目及顺序稍异。敦煌出土之藏卷中,有此戒本之古写本一卷,系西凉建初元年(405)所书写者,今藏于大英博物馆。法国学者伯希和(Paul, Pelliot)另于库车发现此戒本之梵文本,其后遂有梵本与罗什译本之比较翻译校订本之出版。9.2分 更新至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2025-03-26 15:04:08
-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完结 历史文化 1.21万字 全一卷。刘宋法颖集。又作十诵比丘尼大戒、比丘尼大戒、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十诵律比丘尼戒本。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册。系自广律集出者,计有三百五十四学处。敦煌出土之六朝时代古写戒本一卷,缺首部及尾题,记载三百五十八学处,其内容与用语类似鸠摩罗什之戒本。又有自库车发现比丘尼戒本之梵本断片。大正藏载此戒本为‘刘宋法显集出’,实系法颖之误。9.2分 更新至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一卷 2025-03-26 15:04:08
- 9.2分 更新至菩萨藏经 2025-03-26 15:04:08
- 9.2分 更新至毗尼母经卷第七毗尼母经卷第八 2025-03-26 15:04:08
-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 完结 历史文化 9.07万字 僧伽跋摩,意为“众铠”,天竺人,生卒不详。僧伽跋摩善解三藏,尤精《杂心》。南朝宋元嘉十年(433),他出流沙至于京邑。后应慧观等人之请,译出《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十卷等。《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又称为《摩得勒伽论》。其写法与《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基本相同,“萨婆多部”又名“说一切有部”,为小乘二十部之一。本论是依萨婆多部的观点对《十诵律》的解释和说明。在本论第一卷中即阐述其对戒律的基本立场和形而上的基础,说明了戒律的相持属性,确立了本部对戒律的理解。文中对犯“毗尼罪”分别从“作”与“无作”、“色”与“非色”、“可见”与“不可见”、“有对”与“无对”、“有漏”与“无漏”、“有为”与“无为”、“世间法”与“出世间法”、“阴摄”与“非阴摄”、“界摄”与“非界摄”、“受”与“不受”、“心”与“非心”、“四大造”与“非四大造”、“从结生”与“非结生”、“记”与“无记”、“隐没”与“不隐没” 、“有缘”与“无缘”、“有报”与“无报”、“业”与“非业”、“内入”与“外入”、“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善无记”或“不善无记”……等诸多理论方面给予说明。第二卷以下即结合佛陀制戒的因缘而阐述对戒律持守的基本内容。9.2分 更新至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九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十 2025-03-26 15:04:08
- 9.2分 更新至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八 2025-03-26 15:04:08
- 律二十二明了论 完结 历史文化 1.27万字 一卷。正量部佛陀多罗多法师造,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简称《明了论》或《了论》。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全书主要系以二十二首偈颂,列出律藏中的名目,并以散文体解释其义。第一偈相当于发起序,偈云(大正24·665b)︰‘毗尼毗昙文所显,与戒及护相应人,(中略)诸佛所赞修三学,不看他面我当说。’第二偈以下二十颂是正宗,即说八戒护、九十六分别等六十余条名目,第二十二偈是结颂。长行之初云(大正24·665b)︰‘如本二十二明了论,能分别解释律所立名。我今当说。’其次就颂一一解说之。末了记载(大正24·672c)︰‘此论是佛陀多罗多阿那含法师所造。为怜愍怖畏广文句人故,略摄律义。9.2分 更新至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二) 2025-03-26 15:04:07
- 9.2分 更新至弥沙塞五分戒本一卷 2025-03-26 15:04:07
-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 完结 历史文化 7.82万字 凡十卷。唐代般若、牟尼室利合译。略称守护国界经、守护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叙说佛为一切法自在王菩萨演说虚空性、心性、菩提性、陀罗尼性等事。共计十一品,即:第一序品,叙说文殊菩萨以妙伽陀赞叹佛;第二陀罗尼品,叙述回向陀罗尼、五种三昧、八陀罗尼门等;第三大悲胎藏出生品,叙说菩萨之十六大悲心及三十二种不共事业;第四入如来大悲不思议品,叙说如来大悲随转之相;第五入如来不思议甚深事业品,叙说如来之三十二种正觉甚深之事业;第六菩萨璎珞庄严品,叙说戒、定、慧、陀罗尼门等四种璎珞;第七大光普照庄严品,叙说念光、意光、解光、法光、智光、谛光、神通光、修行光等八种大光普照庄严法门;第八般若根本事业庄严品,广说般若母(般若智慧能生一切,犹如万物之母)及般若所生之事业;第九陀罗尼功德轨仪品,叙说唵字义、坛法、金刚城大曼荼罗坛法、念诵仪则、祈雨止雨法、军荼利咒及其功德等;第十阿阇世王受记品,叙述以二种梦除去阿阇世王之疑惑,并为之明示命终前将投生五道之种种相,以使王解悟而归依三宝,命终后生于兜率天,由慈氏菩萨授成佛之记;第十一如来嘱累品,叙说诵持之功德,及此经得名之由来。9.2分 更新至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十 2025-03-26 15:04:07
- 9.2分 更新至速疾立验魔醯首罗天说阿尾奢法一卷 2025-03-26 15:04:07
- 9.2分 更新至圣金刚手菩萨一百八名梵赞 2025-03-26 15:04:07
- 9.2分 更新至圣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要法品 2025-03-26 15:04:07
- 9.2分 更新至圣无动尊安镇家国等法 2025-03-26 14:46:09
- 9.2分 更新至圣无能胜金刚火陀罗尼经 2025-03-26 14:46:09
- 9.2分 更新至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2025-03-26 14:46:09
- 胜军不动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仪轨 完结 历史文化 0.72万字 全一卷。唐代遍智、不空编集。又称胜军不动秘密仪轨、胜军不动仪轨、胜军仪轨。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胜军不动明王系大日如来之心所生,为守护行者,遂显四十八使者之身。本仪轨内容包括:功德、咒诅法、画像法、道场观、略布字法、供养法、不动尊赞、四十八使者之形像及本地、大自在苏息之咒法等。9.2分 更新至胜军不动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仪轨一卷 2025-03-26 14:46:09
-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13万字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佛住补陀洛山,观自在菩萨,与无量持明仙围绕,礼佛而坐,说自根本密言,次说澡浴焚香献华饮食等一切密言,又说修行仪轨,通莲华部一切念诵法。9.2分 更新至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经卷中十一面观自在菩萨秘密心经语建立道场仪轨卷下 2025-03-26 14:46:09
- 9.2分 更新至十一面神咒心经 2025-03-26 14:46:09
- 如意轮菩萨观门义注秘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18万字 简称《如意轮观门义注秘诀》、《如意轮观门义注》。密教著述。作者不详。一卷。属瑜伽密教莲花部注释书,注释如意轮中心真言及布字观想。见载于日本《大正藏》。9.2分 更新至如意轮菩萨观门义注秘诀 2025-03-26 14:46:09
- 9.2分 更新至舍利弗陀罗尼经 2025-03-26 14:46:09
- 9.2分 更新至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一名虎耳经) 2025-03-26 14:46:09
- 9.2分 更新至圣持世陀罗尼经 2025-03-26 14:46:08
- 9.2分 更新至圣多罗菩萨梵赞 2025-03-26 14:46:08
- 9.2分 更新至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 2025-03-26 14:46:08
- 9.2分 更新至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 2025-03-26 14:46:08
- 9.2分 更新至圣观自在菩萨一百八名经 2025-03-26 14:46:08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98万字 唐西天竺沙门伽梵达摩译,佛在补陀洛迦山,观世音菩萨于大会中,密放神通光明。总持王菩萨请问于佛?佛云:是观世音菩萨,为欲安乐众生,故密放光。观世音菩萨即启白于佛,然后说咒,次为大梵天王,说咒形貌相状,及修行法。佛又为阿难说种种求愿治病方法,及略说四十手功德。日光菩萨,月光菩萨,亦各说一咒,护持行人。此即流通本大悲咒也,四明尊者依经设立行法,自宋至今,如说修者,效验非一,所贵深信笃行,自修自证,傥涉世谛流布,则名盛而实衰矣,可不慎哉。9.2分 更新至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2025-03-26 14:46:08
-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93万字 凡二卷。唐代智通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记载千手观音之印咒法及坛法等。首叙观世音菩萨以大悲心,为后五百年之福薄众生,叙述其过去无量劫所受持之千眼千臂观世音陀罗尼法门;次举总摄身印等十二印及诸修持法、十三印咒法。本经系智通译自北印度僧所奉进之梵本经典。又菩提流志所译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一卷为本经之异译。9.2分 更新至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卷下 2025-03-26 14:46:08
- 9.2分 更新至千转大明陀罗尼经 2025-03-26 14:46:08
- 9.2分 更新至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 2025-03-26 14:46:08
- 9.2分 更新至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 2025-03-26 14:46:08
- 9.2分 更新至仁王般若陀罗尼释一卷 2025-03-26 14:46:08
- 如来方便善巧咒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8万字 梵名Sapta-buddhaka-su^tra 。全一卷。隋代阇那崛多译。又作如来善巧咒经、如来方便巧咒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佛居鸡罗婆山顶时,林中一比丘为恶鬼所捉,另一此丘着于邪魅,苦闷懊恼不堪。佛陀乃应虚空藏菩萨之请,宣说灭除疾病苦、远离鬼魅之神咒。又本经之同本异译有译于梁代(译者佚名)之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及宋代法天所译之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9.2分 更新至如来方便善巧咒经 2025-03-26 14:46:08
- 9.2分 更新至毗那夜迦誐那钵底瑜伽悉地品秘要 2025-03-26 14:46:08
- 9.2分 更新至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 2025-03-26 14:46:07
- 9.2分 更新至普贤金刚萨埵略瑜伽念诵仪轨 2025-03-26 14:46:07
- 9.2分 更新至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 2025-03-26 14:46:07
- 9.2分 更新至七星如意轮秘密要经 2025-03-26 14:46:07
- 奇特最胜金轮佛顶念诵仪轨法要 完结 历史文化 0.32万字 全一卷。译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一字顶轮王之修法,其行法次第为:澡浴、佛部心、莲华部心、金刚部心、甲胄护身、办事、阏伽、普供养、赞、佛眼、本尊根本印明、大慈普护、正念诵等,卷末?附录水坛法。9.2分 更新至奇特最胜金轮佛顶念诵仪轨法要 2025-03-26 14:46:07
- 9.2分 更新至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艺天女念诵法 2025-03-26 14:46:07
- 9.2分 更新至牟梨曼陀罗咒经 2025-03-26 14:46:07
- 9.2分 更新至毗俱胝菩萨一百八名经 2025-03-26 14:46:07
- 9.2分 更新至啰嚩拏说救疗小儿疾病经 2025-03-26 14:46:07
- 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 完结 历史文化 0.37万字 一卷,赵宋慈贤译。说息灾增益敬爱降伏四种之护摩法。一讪底(此言息灾),当作圆炉,二补瑟置(此言增益,或言富贵。),炉如半月,或作八角,三页舍(此言敬爱),炉作四角,四阿尾左啰(此言降伏),炉作三角,炉中烧一切物而作供养,各有咒印,名为护摩,或翻火祭。9.2分 更新至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 2025-03-26 14:46:07
- 菩萨地持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0.91万字 梵名Bodhisattva -bhu^mi 。凡十卷(或八卷)。又称菩萨地经、地持经、菩萨戒经、菩萨地持论、地持论。北凉昙无谶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地持经虽称‘经’,但本应属‘论’,传说系无著记录弥勒之说法而成;然汉译瑜伽师地论则视其为弥勒菩萨所作;至于西藏译本,仍认为系无著之作品。本经与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之菩萨地为同本,然其中缺发正等菩提心品。异译本另有求那跋摩所译九卷本之‘菩萨善戒经’。本经详说大乘菩萨修行之方便,内容分初方便处、次法方便处、毕竟方便处三部分,凡二十七品。因收有大乘戒,故本经古来即倍受重视。9.2分 更新至菩萨地持经卷第九 2025-03-26 14:46:07
- 菩萨善戒经 完结 历史文化 8.74万字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又作善戒经、菩萨地善戒经、优波离问菩萨受戒法。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本经详述受菩萨戒之作法、心得等,谓欲受菩萨戒则须先具足优婆塞戒、沙弥戒及比丘戒,并阐释梵网经、璎珞经之十重戒、八重戒。9.2分 更新至菩萨善戒经卷第八菩萨善戒经卷第九 2025-03-26 14:46:07
- 宁古塔村屯里数 完结 科普读物 0.37万字 记行著作。清佚名纂。一卷。据书内容推知,当成书于光绪十二年(1886)后。凡三千余字。所记宁古塔城周围村屯、名称、距城距离、户数诸事。最后叙述中俄《北京条约》签定后,清政府立“倭、那、玛、拉、喀、亦”字界牌八处位置、方向、与城距离,与《吉林通志》记载相印证。9.2分 更新至宁古塔村屯里数 2025-03-26 14:15:55
- 台湾府舆图纂要 完结 科普读物 10.25万字 地理图说。清佚名撰。一卷。约三万五千字。缺图和表。首为图说,阐绘图原则和具体画法。其内容含疆域、坊里、山水、城池、衙署、铺舍、营制、屯番、道里八目,各目先府、后厅县依次记叙。其中疆域目谓“东不尽山、西不尽海”和“潮流,只分南北”,有助于研究清初该府直辖地域9.2分 更新至澎湖厅舆图纂要 2025-03-26 14:15:55
- 台湾旅行记 完结 科普读物 5.52万字 本书(一册一一○面六六、○○○字)合刊三篇「台湾旅行记」,分由邱文鸾、刘范征、谢鸣珂撰着。按民国四年十二月间,福建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校长何缵(系甫)尝率领学生渡台旅行,辑有「台湾修学旅行报告书」一种,内载何氏「绪言」一篇及学生邱文鸾等「台湾旅行记」三篇。卷首并载有「参观要项」,计分农林行政、农林教育、农林制造、农林经营实地状况及渔业等。盖当时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已二十年,在日人殖民政策之下,各项建设发展甚速,颇为国人所注意;来台参观考察,时有其人。本书已略去原报告书之「绪言」以及卷首各项记载,易以今名,亦可谓民初国人来台考察报告书之一;诚如何氏「绪言」有云:「非徒骋游观已也」。9.2分 更新至台湾旅行记三 谢鸣珂 2025-03-26 14:15:55
- 三辅黄图 完结 科普读物 5.38万字 城镇志。南北朝佚名撰。成书约在南北朝前。并杂用晋以后至唐时地名。二万三千余字。书名最早见于《水经注》,《隋书·经籍志》亦著录。原书一卷,今本为六卷三十六篇。记载秦汉时期长安的城池、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峙等。所记建筑均指明所在方位,是研究关中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清毕沅、孙星衍、近人张宗祥均有校本。宋人晁公武《读书志》认为南朝梁、陈间人作,程大昌《雍录》认为唐肃宗以后人作。但因*《水经注》曾引用此书,《隋书·地理志》亦曾著录,故成书年代应不晚于南北朝。9.2分 更新至三辅黄图卷之六 2025-03-26 14:14:22
- 南中幽芳录 完结 科普读物 0.55万字 《南中幽芳录》成书于明永乐十年春(公元1412年春),记叙了当时的38品名兰,如:碧玉莲、大雪素、金镶玉、小雪素、金丝莲、黄建素、大贡品等。书中对这38品兰蕙的产地及分布;生态习性;根茎和叶鞘;叶色、叶态、叶质、叶片数;花葶形态、着花数量、放花时间;花色、花形、花香等作了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的描述赏评,文字优美,韵味无穷,读文如见花,隐隐有馨香袭来。重要兰谱,兰花作为文学作品的描写对象最早可追溯到2500-3000年前。公元前600至1000年之间成书的《诗经》就有兰花的记录:“溱与洧,方涣涣兮。仕与女,方秉兰兮”。9.2分 更新至【附录】《南中幽芳录》兰经 选录 2025-03-26 14:14:20
- 琴堂谕俗编 完结 科普读物 2.23万字 二卷。宋郑玉道(生卒年不详)、彭仲刚(生卒年不详)撰,宋应俊(生卒年不详)辑补,元左祥(生卒年不详)续增补。四人字、号、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据《宋史·艺文志》所载,可知郑玉道曾撰有《谕俗编》一卷,彭仲刚撰有《谕俗续编》一卷,两书虽相因而作,但各自成书。后其书散佚,应俊辑两家之书合为一编,又作补论,改书名为《琴堂谕俗编》。元人左祥又拾原书之遗,辑《择交游》一篇,增入其书,以尽量恢复其书原貌。其书主要采择经史百家有关伦理纲常及日用故事,旁证曲谕,以示劝戒,故定书名为《谕俗》。文笔流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以家喻户晓。目的以封建伦理纲常劝谕众人,积德行善。但所引皆众书所载,作者发挥己见之处颇少。今有《四库全书》及《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9.2分 更新至琴堂谕俗编卷下 2025-03-26 14:13:49
- 孙子算经 完结 科普读物 1.23万字 古代数学名著。作者不详,共3卷。成书年代史书无确切记载,据考证约在三国两晋时期(280—420)。卷上详尽记载了筹算记数和筹算的乘除算法,卷中叙述了筹算的分数算法和开平方算法,卷下收集了各种应用问题。卷中、下共列出市易、田城、仓窖、兽禽、营建、赋役、测望和军旅等各类算题64个,其内容不如《九章算术》丰富和深奥(个别题除外),但所列问题浅近易晓,趣味性强且解法巧妙。其中“荡杯”和“鸡兔同笼”问题近于家喻户晓,其影响之深广在现代算术教科书中仍可见。卷下26题“物不知数”更为数学界所熟知,它是世界数学史上第一个“一次同余组”问题。书中不仅给出正确答案而且指明解的结构,事实上已经得出了重要的“剩余定理”,可惜的是该书没有说明解法原理,后南宋秦九韶创立“大衍求一术”,使这一问题(在一般意义下)得到圆满的解决。1852年“物不知数”问题和“大衍求一术”传入欧洲,受到数学界的高度评价,“物不知数”被誉为“中国剩余定理”或“孙子定理”。该书还是流传至今的典籍中记叙筹算制度最早和较为详细的一部著作,是考证古代筹算法的珍贵资料。唐初,被列为“十部算经”之一,且为国子监算学科学生的教科书。公元702年日本始建学校时,也将之作为数学课本。该书流传甚广,现传版本甚多,其中最好的版本为南宋本,现藏于上海图书馆,其他还有《武英殿聚珍本》、《知不足斋丛书》本。常见的版本是清孔继涵刻的《算经十书》本,即《微波榭本》。9.2分 更新至卷下 2025-03-26 14:13:47
- 劝报亲恩篇 完结 中国文学 0.32万字 这是一篇附在《中华传世名著经典丛书》中的《孝经》后面的文献,其主要内容是: “天下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生前尽孝亲心悦,死后尽孝子心酸。孝经孝文把孝劝,孝父孝母孝祖先,为人能把祖先孝,这孝能使子孙贤,贤孝子孙钱难买,这孝买来不用钱。”“从来亲恩报当先,说起亲恩大如山,要知父母恩情大,听我从头说一番。”文献从十月怀胎说到结婚成家,父母对子女精心养育、培养成人。强调“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养育之恩不投报,望子成龙白费心”。这是中国封建时代宣传孝道的重要文献。9.6分 更新至五 2025-03-26 14:13:46
- 上清七圣玄纪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06万字 《上清七圣玄纪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成书于南北朝。《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八真七传七卷」,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正一部仅残存原书目录一篇,误题「上清七圣玄纪经」。篇内列举《七圣传》、《八真传》、《二贤传》等篇目。谓世人能得此诸真传纪,可飞升成仙。七圣、八真、二贤,皆为上清派所尊奉之神仙真人。9.2分 更新至上清七聖玄紀經 2025-03-26 14:10:29
- 上清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1万字 《上清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撰人不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内载五言颂诗一首,言超度飞升,游行上天之事。又《三条别颂》诗一首,内容文字近似《真诰》卷三所载诸真歌诗,盖为六朝上清派道士所作。9.2分 更新至上清迴耀飛光日月精華上經 2025-03-26 14:10:29
-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67万字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曲素诀辞五行秘符一卷」;《无上秘要》卷二七引《洞真凤台曲素上经》,皆指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分三篇。其一为《高上玉晨曲素忧乐慧辞》。内载颂诗五首(名曰忧乐之辞),符箓五枚(名曰五帝命魔灵幡),谓依法诵辞佩箓,可感召五帝前来护卫,飞升成仙。其二为《太极左真人曲素诀辞》。内载符箓二枚(名曰曲素诀辞),依法佩箓,可招摄六天之鬼,制伏邪魔。其三为《太上曲素五行秘符》,假托太极左仙公(葛玄)撰。内载「五行父母真君」之隐讳及符箓十枚,依法存神念真,佩带五行秘符,可召魂制魄,保命役神,九年成仙,全书道法以存神佩符为主。9.2分 更新至上清高上玉晨鳳臺曲素上經 2025-03-26 14:10:29
-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 完结 历史文化 0.57万字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内载真文、符箓数种,言书符伏魔之法。其内容文字大致与《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第二卷相同,但真文、符图稍有差异。盖系同一经典之不同版本。9.2分 更新至上清高上龜山玄籙 2025-03-26 14:10:29
- 9.2分 更新至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經妙籙 2025-03-26 14:10:29
-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完结 历史文化 0.25万字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又名《大洞三景三元玉清金虎凤文》。早期上清派符箓之一,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假托为元始天王传授,内载符图及神将官吏之名号谱箓。据称依法受此符箓,可得神灵佑护,削除罪籍,上名九天,长生久视。9.2分 更新至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隱書訣籙 2025-03-26 14:10:29
- 三天内解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55万字 三天内解经,原题「三洞弟子徐氏撰」,此人乃南朝刘宋时天师道信徒。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上卷主要论述太上道君化生及降世传道故事。宣称大道原出于虚无,后化生为道德丈人,号称「太清玄元无上三天无极大道」。大道化生玄元始三气,三气化生玄妙玉女,玉女生老子。老子布三气而生天地人三才,又出三道以教民:中国奉无上大道。胡国奉佛道,楚越奉清约大道。后因「下古僭薄,妖恶转兴,酌祭巫鬼,真伪不分」,太上遂以太平道经传付琅玡干吉、蜀郡李微。至汉世「群邪滋盛,六天气勃,三道交错,疠气纵横,医巫滋彰」,太上于顺帝汉安元年(142)新出「正一明威之道」,传授张道陵,使教化民众。又称魏晋时有清水道,为张天师家奴所传。以上虽属神话,但其中亦透露早期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教团产生、演变之历史。经文下卷述修道理论,大抵以老子《道德经》为本,劝人恩真念道,坚固根本,存守道气而不失其源,则可长生不死。又论述「斋直」,认为「斋直应是学道之首」,可使人外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降真致神,与道合一。又批评当时小乘道士「所佩符箓极多,朝礼拜数甚少」;「口辞争竟,内思不专」。此书对南朝陆修静改革天师道,颇有影响。9.2分 更新至三天內解經卷下 2025-03-26 14:10:29
- 全真坐钵捷法 完结 历史文化 0.11万字 全真坐钵捷法,撰入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金元全真道道士之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所言「坐钵」,为全真派道士静坐习定之法。其法于每年冬季集体静坐百日,每日数次,皆有规定时辰,故需计算时刻。作者认为当时所用壶漏不合古法,计时亦有差误,故作此篇,以言正确方法。书中有〈造盂之法〉、〈下漏之法〉,〈造筹之法〉、〈加减之法〉等四章,讲述制作壶漏及校正时刻之简捷方法。后附〈定太阳出没法〉,参照干支卦象,编为歌诀,以测定十二月中太阳出没之时间和方位。又有九阳真人图,以十二地支、十二消息卦与十二月相配,以定月象圆缺。本篇虽为道士坐钵而作,但其中所述古代计时工具和计时方法,亦可供研究科技史者参考。9.2分 更新至全真坐鉢捷法 2025-03-26 14:10:28
- 七元璇玑召魔品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09万字 七元璇玑召魔品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乃七元真人所说,言戳鬼灭精,消灾治病之术。内称:「入我此法,为之祭酒治民。」9.2分 更新至七元璇璣召魔品經 2025-03-26 14:10:28
- 七元真人说神真灵符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1万字 七元真人说神真灵符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乃七真所说,内载六组二十一枚灵符。据称佩服灵符,可杀鬼灭魔,治病消灾。9.2分 更新至七元真人說神真靈符經 2025-03-26 14:10:28
- 七元真诀语驱疫秘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3万字 七元真诀语驱疫秘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乃太帝君告七元真入。内载《七元真炁紫府神章》(符箓四十八枚),又称「真券灵文」。据称书写佩带此符。可驱除魔秽,延年益算。9.2分 更新至七元真訣語驅疫秘經 2025-03-26 14:10:28
- 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 完结 历史文化 0.2万字 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言导引服气、炼丹养生之道。谓混沌之初,元气凝而成水。水为丹祖,乃五行之首,万物之根。炼丹须以此真一之水入于华池,方能交感结胎。又称此水即黑铅,其真精号真铅,长与太阳流珠和合,长养万物。水中生金。号曰白金,是真水银,乃还丹根基。采为丹基,行功进道,按「四季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昼夜百刻」,依法修行导引、吐纳、潄咽之术,即可身安体健,除病延年,「久行者仙道不远也」。9.2分 更新至太初元氣接要保生之論 2025-03-26 14:10:28
- 上清金章十二篇 完结 历史文化 0.14万字 《上清金章十二篇》,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之手。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本篇言诵章仪法。内载五言颂诗十二首,题作「上清金章」。道士斋醮行仪时歌咏此章以赞颂神灵。《上清诸真章颂》一书收录本篇。北宋《玉音法事》一书亦节录本篇。9.2分 更新至上清金章十二篇 2025-03-26 14:10:28
-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95万字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续道藏》。此经包括《龟山丹皇飞玄紫文》、《上清始生变化玄箓》二篇,言思神之法。其内容文句与《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一书之上下二卷大致相同。盖是同书之不同版本。9.2分 更新至上清元始變化寶真上經 2025-03-26 14:10:28
- 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07万字 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撰人不详。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经文乃义勇武安王崇宁至道真君关羽登坛演说,宣扬因果报应及儒家纲常伦理。劝人作忠臣孝子,为善去恶,省身寡过,不可利己损人。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敕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本书当出于其后。9.2分 更新至太上大聖朗靈上將護國妙經 2025-03-26 14:10:28
- 太上洞玄济众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万字 太上洞玄济众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云笈七签》卷三一亦录其文。经文乃太上道君与普光真人讨论人之形、识、神三者生成轮转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形体乃由五种烟蕴,聚合而成,会其宿业,因而受识,轮转其神,而有生也。人之有因缘轮转,皆因识受污染,流入恶缘,魔狱禁形,失于明性。由是辗转于迷波苦海之中。又称识与神乃体用关系,体则是识,用则为神,「识之与神,不一不异」。善恶祸福之根「正由心也,心由神也」。义论形神关系。认为形体非我所有,乃从虚无自然中来,「因缘寄胎,受化而生」。故得道者无复有形,「身神并一,则为真身。归于始生父母而成道也」。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濟眾經 2025-03-26 14:10:28
-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万字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应为东晋南朝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言存思「无英真童」之法。无英真童是人体内神君之一,《上清大洞真经》中有存思此神之法。本篇所述道法则更为详明,经文称无英真童在人身中,思之即来,来即同游,混合而变。存思之法,闭目向日月,静候无英前来,见红紫宝色中有百花纹,转如车轮,以鼻引之贯人丹田。令无英内游身中,久之则可见无英形状,成为上清仙真。9.2分 更新至上清無英真童合遊內變玉經 2025-03-26 14:10:28
-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5万字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应为东晋南朝上清派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乃金阚上保检仙司命杨君(杨羲)传授,体例与《真诰》相似。经文言存思之法。其法先精思澄观,招光吸影人于两瞳,焚香诵咒,存思北斗九星。又存思自身明堂宫中出紫炁,二目瞳子引导太一至天庭,人拜太一求长生,乘北斗游行虚光。谓行此法九年,太一上帝即下降己身。9.2分 更新至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經 2025-03-26 14:10:28
- 上方钧天演范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04万字 上方钧天演范真经,此篇亦为金朝上方真元派四种经典之一,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仅三百余字,分作三章。上章言儒家忠孝仁慈,持守中正之道。中下二章言破执有相,清静觉慧,抱一守神,修仙证真之道。全篇思想内容与《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略同,而词旨更为含浑赅练。9.2分 更新至上方鈞天演範真經 2025-03-26 14:03:26
-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54万字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南北朝或隋唐。《太平御览》卷六七六引此书,蒋叔舆《斋坛安镇经目》亦着录。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乃太极真人(徐来勒)说「太上灵宝飞行三界隐存上道」。此道乃存思之法,于规定时日依法叩齿、诵咒,心中存思日月星斗之精或身内诸神。据说行此道法百日,诸疾皆除,三百日可役鬼神,腾身虚空;三年得道成真,五年位登仙王。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飛行三界通微內思妙經 2025-03-26 14:03:26
- 太平两同书 完结 历史文化 0.79万字 太平两同书,原不题撰人。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一四之说,应为唐末学者罗隐所作。原书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另有宝颜堂秘笈本、四库全书本。书分十篇:〈贵贱〉、〈强弱〉、〈损益〉、〈敬慢〉、〈厚薄〉、〈理乱〉、〈得失〉、〈真伪〉、〈同异〉、〈爱憎〉。宗老子、孔子之说,论述以上十对矛盾之相对统一关系,以明治国治身之道。认为贵贱、强弱等皆相反相成,可向对方转化。若能掌握其转化之机,用以立德养生,御下任臣,察人断事,始可为有道之君,臻太平之治。又认为儒道二家其旨同归,故名「两同」。是为唐末五代较为重要之哲学思想资料。9.2分 更新至愛憎第十 2025-03-26 14:03:26
-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59万字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北朝道士所造。原书二十六卷,今《正统道藏》,本仅残存第十二及二十二卷,收入太平部。第十二卷载「清明何童天」二百位天尊名号;卷二十二载「无思江由天」二百位天尊名号。经文宣称世间男女若烧香燃灯,至心归命信礼天尊。思神念真,诵咏洞章,可乞求天尊解脱前世今生及九亲姻族所犯罪过,灭除五苦,形魂安宁。衣食自然,逍遥适乐。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三十二天天尊應號經 2025-03-26 14:03:26
-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完结 历史文化 0.05万字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早期上清派经书,约出于南北朝,原为《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之一部分,后分出单行。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神符类,经文言「太一五神奉五符五籍,上请帝君混合之道,求长生神仙之诀」。所谓太一五神,系人体内执掌五符五籍,主宰人生死寿命之神,太一上请帝君度人符籍,经帝君混合定录,其人即可长生成仙。本篇内载「太一内精神符」(即五籍符)十二枚,据称皆为太上元精之气,依法佩带此符可求长生成仙。9.2分 更新至上清洞真元經五籍符 2025-03-26 14:03:26
- 清微元降大法 完结 历史文化 3.82万字 清微元降大法,撰人不详。书中所列清微派传承谱系,止于元初黄舜申,故应为元代道士编集。原书二十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此书为宋元清微派道法汇编。全书内容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叙述道法源流,包括〈元始清微应运〉、〈师承集要宗会〉、〈道原〉等篇。本书宣称清微道宗上承元始、上清、灵宝、道德、正一诸派,而会于一。后半部汇集清微派各种道法,以雷法为主。包括清微通玄秘法、元始一炁神玄策法、上清摄山五雷法、西梵碧落五雷法、上清五元五雷法、清微龙光内法等,共计五十种。诸雷法皆先列本部雷神将帅之姓名、冠服及其相貌,然后列举本部雷法所用天经、玉章、灵药、神咒,并概述其功用。全书末附〈道法枢纽〉、〈清微道宗〉二篇。其中〈道法枢纽〉综述清微道法要旨,大略以先天之道为符法之本,以内修心性为书符行法之要。认为一念不生,万物俱寂乃道中之道,符图咒诀皆为末焉。道法无存想、无造作、无叱喝,无祝赞,唯以一点灵光通天彻地,以我之精神合天地万物之精神,精精相抟,神神相依,方能以符召神。本书融合道教内丹派及佛教禅宗、儒家理学心性修炼之说,标志道教符箓术在理论上达到完备的成熟。9.2分 更新至清微元降大法卷之二十五 2025-03-26 14:03:26
- 太上导引三光九变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7万字 与《太上导引三光宝真妙经》 皆为六朝古籍《三光经》的一部分,从内容推测本经当在后。述引日华月魄、挹星朝圣、定光真常之道,包括诵法契、服符、服炁、称号、斋忏等内容。后列老子应化三十六名号。9.2分 更新至太上導引三光寶真妙經 2025-03-26 14:03:25
- 9.2分 更新至太上安鎮九壘龍神妙經 2025-03-26 14:03:25
- 9.2分 更新至三光注齡資福延壽妙經 2025-03-26 14:03:25
- 9.2分 更新至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飛仙上經 2025-03-26 14:03:25
- 9.2分 更新至上清洞真解過訣 2025-03-26 14:03:25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投簡符文要訣 2025-03-26 14:03:25
- 9.2分 更新至臣朝金闕之圖 2025-03-26 14:03:25
- 9.2分 更新至上清長生寶鑑圖 2025-03-26 14:03:25
- 9.2分 更新至上清高上玉真眾道綜監寶諱 2025-03-26 14:03:25
-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完结 历史文化 2.98万字 不题撰人。第8卷引唐梁丘子注《黄庭内景经》。吉冈义丰、石井昌子皆据此断定该书撰于中唐,盖不诬。本书鲜见其他传本。引六朝上清经50余种,汇集诸经中众神名讳,可供检阅。9.2分 更新至上清眾經諸真聖秘卷之一竟(2) 2025-03-26 14:03:25
- 太上洞玄灵宝法身制论 完结 历史文化 0.11万字 尊称陆修静为“陆先生”,并曰“既远近亲闻德音,亦宜共禀规诲”,似陆修静同时之人所言。所训导之对象称为箓生、学士,皆六朝时教阶。本论盖作于六朝宋齐之时,主要内客为戒律八条。禁忿争 禁饮酒 禁恶言绮语 禁预期罗捕放生 禁违犯斋戒威仪厨福科令 禁食五辛畜肉 禁恼怒斋主 禁淫乐胡舞,每条禁戒皆有犯戒处罚条例,轻则禁锢百日,重则治罪削名。9.2分 更新至太上玄靈寶法身製論洞 2025-03-26 14:03:25
- 太上洞玄灵宝往生救苦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66万字 敦煌遗经有《天尊为一切众生说三涂五苦存亡往生救苦拔出地狱妙经》,与本经部分相当。该经当出自隋唐。天尊述因缘、三涂五苦八难之经,劝人菜食长斋,转经忏悔,念愿施舍。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往生救苦妙經 2025-03-26 14:03:25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消禳火灾經 2025-03-26 14:03:25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護諸童子經 2025-03-26 14:03:25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妙經 2025-03-26 14:03:25
- 太上洞玄灵宝开演秘密藏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58万字 据《辩正论》,该经即《本际经》第9卷。敦煌道经残卷有《太玄真一本际妙经第九》6件片段,有些可与本经对应。该经述道身与神本,道体唯一,于无相中示真法相,劝人了道,了正观中道,修道传法。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開演秘密藏經 2025-03-26 14:03:25
-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52万字 《三元无量寿经》为六朝灵宝经。太上道君述远身行、离口过、除恶想、拔逮根、绝声色、俭爱欲、放玩习、洗垢秽、无昏惑、不淫想、不疑空、平好丑、不邪还、常住无、绝心想、习悉意、善防言、不乱转、不悟念、不彼念、不悠想、无常定、无常的、无常顾、不追怀、无犹豫、忍不可忍诸法,皆为十种,即智慧、慈悲、含忍、行功、修心、善业、精进、饰身、遣情、普心、重在修心。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三元無量壽經 2025-03-26 14:03:25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大通經 2025-03-26 14:03:25
-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济苦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1万字 以无极大道、无上正真道、无为太平清约大道并列为三道,与 《三天内解经》中的无为大道、清约大道、佛道等三道有联系,吉 冈义丰《太平经と佛教》据此认为该经出自六朝极末。敦煌遗经 《灵真戒拔除生死济苦经》与本经部分相当,石井昌子称该经为 《道藏》中所见灵宝经(见《敦煌と中国道教》)。天尊述七道之法, 劝人斋戒、礼拜、诵七道名字咒、供养道士,称可除罪得福。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濟苦經 2025-03-26 14:03:24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福日妙經 2025-03-26 14:03:24
- 太上洞玄灵宝观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05万字 《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卷2著录曰: “《洞玄灵宝观妙经》二卷。”《续修四库全书目录提要》稿本据此推测该经出自唐五代间。今本二百余字,盖残卷。述心有五时,身有七候,劝人观妙,静心,无心。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觀妙經 2025-03-26 14:03:24
- 9.2分 更新至太上道君說解冤拔度妙經 2025-03-26 14:03:24
- 太清经天师口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54万字 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诀即东汉张道陵诀文,但非全诀,并有他诀搀入者。述外丹术。天师口诀包括盟受科仪、水真珠法、消铅锡为水银法、银雪法等。然后是赤松子肘后药诀。述五膏三散法,却鬼丸,却鬼符等,有后人掺入的内容。9.2分 更新至太清經天師口訣 2025-03-26 14:03:24
- 9.2分 更新至蓬萊山西竈還丹歌 2025-03-26 14:03:24
-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完结 历史文化 0.15万字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长飞纲司命大箓。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言飞步南斗六星法术,配以符图。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神符类。以符箓飞升之法。绘南斗六真、南斗玉女像及南斗符。9.2分 更新至上清丹天三氣玉皇六辰飛綱司命大籙 2025-03-26 14:03:24
- 9.2分 更新至太清道德顯化儀 2025-03-26 14:03:24
- 胎息抱一歌 完结 历史文化 0.1万字 气功胎息歌诀,作者及具体写作时代不详。《道藏提要》认为“序引烟萝子语,当出于五代北宋间”。全文包括 《序》一篇及七言四句诗二十首。《序》称人受生之本,莫非元气,诚能气结成胎,胎结成息,自会穷其微妙,超凡证圣。而胎息之要,在于抱一。《序》引圣人之言“抱一守中子自冲,守三归一神气精”,以为“斯言实露胎息之深旨”。故全篇二十首诗,总名 《胎息抱一歌》,径称 《抱一歌》,每首均以 “抱一”二字起首。关于抱一的要旨,《序》引尹先生语曰:“但使神常御气,鼻不失息。”(《诸真圣胎神用诀》作:“尹真人曰: ‘神能御气,则鼻不息。’”)因而歌中累言:“气神相应化胎仙”(第一首),“勿令神气两分张”(第六首),“神气若凝归作宝”(第九首),“莫教神气两乖张”(第十一首),都是说的神能御气,气形相应,则神全气全,精全形全,长生可望。9.2分 更新至胎息抱一歌_並序 2025-03-26 14:03:24
- 述报法兵侵台纪事残辑 完结 历史文化 21.65万字 本书据清光绪十至十一年间广州「述报」残帙选辑而成,不分卷。「述报」为一小型报纸(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未曾提及),光绪十年三月二十三日(一八八四年四月十八日)创刊,至翌年二月十八日(一八八五年四月三日)宣告「停派」三天,此后有无续刊,不得而知。时值中、法战争期中,当年台湾在此战役中,基隆曾遭受侵占、西岸海口被封锁,清廷先以刘铭传驻台办理军务,随后并由杨岳斌绕道东海岸登陆援剿;此报对于此役纪事,格外加意采录,极具史料价值。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藏有此报残帙六卷,完整者为十年九月、十二月与十一年正月、二月四卷,其余残存两卷中见有十年三月二十三、二十四两日,其后不明月日者若干页及四月十三至十五日三日;虽就残帙所辑并不完整,资料仍极丰富,堪称研究台湾史事一种有用文献。9.2分 更新至后海疆(六首录四)李光汉 2025-03-26 13:55:29
- 太上保真养生论 完结 历史文化 0.17万字 气功养生著作。作者及写作年代不详, 辑于《道藏》中。本论首述养生之理, 认为“静守恬和, 可保长生”; 次论养生之法, 认为养生之要, 在于宁神节用, 七情不可过极, 神形不可过劳,饮食不可过饱; 并提出采用导引吐纳方法病强身, “四肢烦劳, 则仰以导之, 心胸壅塞则吐纳以宣之”,“泥丸欲得多栉, 天鼓欲待常鸣, 目不厌临, 津不厌咽, 心不厌顺,气不厌和”。可作为学习气功导引与养生的参考。9.2分 更新至太上保真養生論 2025-03-26 13:55:28
- 9.2分 更新至神氣養形論 2025-03-26 13:55:28
- 彭祖摄生养性论 完结 健康养生 0.08万字 养生著作。撰人不详。主要阐述养生理论,重点强调养“神”并以“魂”、“魄”从之。主张要淡泊、平和以保神。此外,对生活上的一些细节,也作了论述,如饮食、起居等。所反映的养生思想主要是摄精爱气, 清静养神。现存上海涵劳楼影印正统道藏本等。9.2分 更新至彭祖攝生養性論 2025-03-26 13:55:28
- 9.2分 更新至三洞樞機雜說 2025-03-26 13:55:28
- 上玄高真延寿赤书 完结 健康养生 0.6万字 上玄高真延寿赤书。唐·裴铉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唐玄宗时裴铉撰。多引《真诰》。述存神、清心、祝咒、按摩、沐浴、宝神、服气等养生法。9.2分 更新至上玄高真延壽赤書 2025-03-26 13:55:28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 完结 历史文化 53.31万字 本书据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申报」创刊初期十余年之合订本选辑台湾史料而成,不分卷。「申报」自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一九七二年四月三十日)创刊于上海,几与清季中、日交涉以及台湾对日关系同其开始。本书所辑内容,约有数端:(一)由于同治十年十一月及十二年二月琉球及日本飘风难民在台遭害所引起之日兵侵台始末(自十一年至十三年),记载极为详尽,无隐无饰。(二)由于日兵侵台之刺激,清廷对台湾实行「开山抚番」、拓疆分治,并从事各种初步建设;历年(同治十三年至光绪九年)经由沈葆桢、王凯泰、丁日昌、岑毓英以至刘璈等之努力,约见其概。(三)由于日兵侵台之结果,使日本以为清廷默认琉球属于日本,导致日夷琉球为其属县之一;清廷困扰于此者达数年(自光绪五年至八年)之久,断续有所报导。(四)至光绪九年,由于法、越问题,中、法面临战争边缘,台湾与琼州、舟山三处为法人列为「据地为质」之目标;次年发生法兵侵台事件,巳见端倪。9.2分 更新至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十三 2025-03-26 13:55:27
- 台湾兵备手抄 完结 历史文化 1.85万字 本书不分卷,据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抄本编印。按清代台湾兵备掌于台湾镇挂印总兵官之手,「台湾兵备字抄」,即为台湾总兵掌理兵备随时应用之手册。据考,此一「手抄」为同治十一年至十二年间台湾总兵林宜华所用。经整理后,各类事项分为台澎各营在职员弁名单、台澎新章营制、台湾南路汛塘尖宿里站、台湾北路汛塘尖宿里站、艋舺营所辖地方洋面程途里数、澎湖水路程途里数、台湾四县四至陆路里数、各项规费银数、出巡事项、部颁枪靶箭靶定式、操演全图、参加操演官兵人数、台湾府城操阵号令、台湾郡城水陆合操大小队弁兵名数、郡城炮位、台澎水陆十六营额设官兵马船数、镇标中左右三营城守左右两军营制、同治八年裁兵加饷台澎定额官兵汛塘、台湾镇标中营官兵马匹俸薪心蔬饷干养廉、札发简明告示、牌示南巡日期等二十一目。上列事项,就中以「各项规费银数」为最堪注意之史料。9.2分 更新至台澎各营在职员弁名单 2025-03-26 13:55:26
- 台湾教育碑记 完结 历史文化 4.34万字 本书集刊有关清代台湾教育建置之碑文四十三篇,末附以「明志书院案底」二卷。碑文来源:一为日据时期前台湾总督府民政部总务局学务课编印「台湾教育志稿」所集三十六篇,一为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台湾中部古碑文集成」所集七篇。上述碑文大多见于府县厅志,此后并另有第一五一种「台湾中部碑文集成」及第二一八种「台湾南部碑文集成」之编印,可资相互比校。「明志书院案底」全为文卷,卷一为清乾隆二十八至二十九年间淡水厅建立明志书院之始末,卷二为光绪年间淡新分治后明志、学海两书院租项纠纷之处理经过。9.2分 更新至●重修鹿港文祠碑记(光绪八年) 2025-03-26 13:55:26
- 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 完结 历史文化 0.12万字 本书凡十八章,据日据时期临时台湾土地调查局编印「大租取调书附属参考书」整理编成,改称今名。所谓大租,系与小租对称、乃为清代台湾一种特殊之土地制度。清初,台湾土地除台南一部已逐渐开辟外,其余大多荒旷不治。就后来之一般民有地而言,当初官署规定:凡有报垦之人,不同其果为自种或招佃耕种,一概给予「垦照」。于是豪强乘机出而包揽,如某出有地可垦,先以垦首名义递禀承垦,然后分给佃户垦辟。日久,垦首不自知其地之所在,转手处分悉听佃户。初则业主即为垦首,至此佃户亦成业主,一地便有两主。佃户既成业主,转佃任其自由,故佃户之下又有佃户,称为现耕佃人。现耕佃人纳租于原佃户,曰小租;由小租户(即原佃户)愎纳租于垦首,曰大租。即如番地、官庄、屯田、隆恩田等土地,纵使主权所属不同,租制大体相似。虽后经光绪间刘铭传清赋整理,然大租、小租仍未能消减。日据初期调查土地,因有大租之取调(亦即调查)。此书为「大租取调书」之附属参考书,亦即各式大租契字之原始资料及有关参考资料之集辑。首章为通论,其余章各一目;9.2分 更新至清代割地谈 2025-03-26 13:55:24
- 清代台湾职官印录 完结 历史文化 0.5万字 本书集刊清季台湾文武机关官印一百六十三颗,用红色套印。所集官印,共分四大类,计有印十八颗、关防一百二十五颗、钤记十八颗及戳记二颗;并在各印底下,刊注印文。从此种官印,可以窥见当时一部分机关之性质或其特定任务。9.2分 更新至清代台湾职官印录 2025-03-26 13:55:24
- 圣武亲征录 完结 历史文化 5.13万字 一卷。又题 《皇元圣武亲征录》。著者不详。记元太祖成吉思汗、太宗窝阔台两朝史事,成书于元世祖时期。元朝太祖、太宗《实录》多取材于此。有些记事为《元史》、《元朝秘史》所无,可补其阙,因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清人修《四库全书》,以其述叙无法,词亦蹇涩,未予著录,仅存其目于史部杂史类。钱大昕最早注意到此书价值,为其作跋。此后,治元史者多重视此书。较早的版本有说郛本等。王国维综合各本进行校勘,疏其正误,撰成《圣武亲征录校注》一卷,见《蒙古史料校注四种》(收在《王国维遗书》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是较好的本子。清人何秋涛著《圣武亲征录校正》,亦可供参考。另有法国伯希和等人法文译注本,水平较高,惜未完成。9.2分 更新至《圣武亲征录》一卷 皇元003 2025-03-26 13:55:24
- 偏安排日事迹 完结 历史文化 12.1万字 十四卷,不着撰人;接月排日记南明弘光朝事。考此书在谢国桢「晚明史籍考」并无著录,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有抄本,为一罕见之书。书用「纲目」体裁,自弘光帝即位至北狩一年期间,约有二百七十余日日有记事;且所记颇多引用章奏原文,甚具史料价值。其中对于款北一事,较他书为详,亦无所讳;南都陷后,并续着有见闻。惜因此书辗转传抄,颇多讹误;虽经若干订正,仍多存疑之处。9.2分 更新至偏安排日事迹卷十四 2025-03-26 13:55:24
- 南诏德化碑 完结 历史文化 0.62万字 叙述南诏国叛唐投靠吐蕃政权缘由之碑。碑高390厘米,宽240厘米,楷书,碑阴阳两面现存830字。唐朝初年,中央政府曾对南诏六部进行积极经营。建置州郡,任命当地首领为刺史、县令等职。但由于吐蕃的侵扰,只有蒙舍诏始终归顺唐朝。开元二十六年 (738),唐玄宗册封蒙舍诏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并派御使严正晦,中使王承训帮助其完成了统一南诏六部大业。南诏国建立后,向东扩张,欲吞并西爨诸部。而西爨诸部隶属唐朝,两国产生矛盾。天宝四年 (745),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在安宁筑城,扼制南诏东进之路,战争遂起。南诏借地利之便夺得西爨。皮逻阁死后,其子阁逻凤承袭王位,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与剑南留后李宓等先后率兵征讨,南诏被迫依附吐蕃。阁逻凤为此立碑国门,述其苦衷,并告诫子孙: “我上世世奉中国,累封赏,后世容归之。若唐使者至,可指碑澡祓吾罪也” ( 《南诏德化碑》碑文)。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南诏德化碑。此碑现立于云南大理原太和城故址上。9.2分 更新至碑阴 2025-03-26 13:55:23
- 台湾私法人事编 完结 历史文化 37.61万字 本书(五册八五一面五一○、六○○字)汇集台湾私法有关人事之事例,凡六章。此项事例之调查汇集,详见第七九种「台湾私法债权编」篇。本书系综合日据时期清宣统二年时临时旧惯调查会刊行「第一部第三回报告书台湾私法第二卷附录参考书」上卷暨翌年刊行「台湾私法第二卷附录参考书」下卷而成。所集事例,统属人事部分。第一章人,分生死(出生、死亡)、品性(能力、阶级、宗教)、姓名、户籍四节;第二章亲族,不分节;第三章婚姻,分正式之婚姻、变例之婚姻、蓄妾三节;第四章亲子、第五章托孤、第六章相续,均不分节。9.2分 更新至第二十七付托阄约字 2025-03-26 13:46:00
- 民抄董宦事实 完结 历史文化 1.75万字 明人董其昌,官至礼部尚书,以书画闻名于世。《明史》对他的官品和艺术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尚待考证的《民抄董宦事实》,将董其昌沦为一位毁誉不一、贬褒互有的历史争议人物。9.2分 更新至○附录 权斋老人笔记载定陵纪略董氏焚劫始末 2025-03-26 13:45:59
- 闽海纪略 完结 历史文化 2.89万字 不分卷。清未著撰人。作者生平不详。是书记事起自顺治元年(1644年),唐王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止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闰六月。此书各篇皆记郑氏史事,对清初禁海政策详述始末,对禁海政策对沿海各地人民造成的危害,亦有揭露。有抄本行世。9.2分 更新至乙巳、永历十九年清遣水师提督施琅率舟师攻台湾,遭风雨而还(即康熙四年)。 2025-03-26 13:45:59
- 台湾私法物权编 完结 历史文化 67.96万字 本书(九册一、七一二面一、○二七、二○○字)汇集台湾私法有关物权之事例,凡三章。此项事例之调查汇集,详见第七九种「台湾私法债权编」篇。本书系抄录清宣统二年时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刊行「第一部调查第三回报告书台湾私法附录参考书」第一卷(上中下)而成。所辑事例,统属物权部分。第一章总谕,分土地开垦之沿革、物权之物体、物权之得失三节;第二章物权,分业主权、役权、瞨权、典权、胎权五节;第三章物权之特别物体,分海埔溪埔、鱼塭、盐埕、山川、茶园菜园槟榔番檨、坟墓、埤圳、石沪、厝屋九节;第四章物权之特别主体,分外国人、番社、学事、宗教、慈善事业、公业、共有七节。9.2分 更新至第七节共有 2025-03-26 13:45:59
-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完结 历史文化 7.74万字 十二卷。乾隆四十一年(1776)奉敕撰。记载明末抗清殉节志士以及死于明末农民战争和明成祖朱棣篡位时殉难者之事迹。共分三类:凡生前事迹卓著,可传之后世,而又取义成仁者,各予以专谥,共33人;生前事迹平平,而慷慨就义者,则予以通谥,其中谥忠烈者124人,谥忠节者122人,谥烈愍者377人,谥节愍者882人;至于微官末秩、贫贱书生百姓以及山樵市隐、姓名无征者,不能一一议谥,并祀于所在忠义祠,共2 249人。而生前名声不佳,即使一时殉节者,如杨维垣等曾失身于阉党等,则不予收录。收录人物事迹以《明史》为主,参以《大清一统志》及各省通志诸书,谥号者多有小传,祀于忠义祠者多列名而已。有《四库全书》本,清嘉庆二年(1797)谢启昆刻本,清傅以礼批校(现藏南开大学图书馆)等。9.2分 更新至●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卷六 2025-03-26 13:45:58
- 台湾番事物产与商务 完结 历史文化 6.09万字 本书(一册一二一面七二、六○○字)不分卷,据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抄本「台湾番事」(未题作者姓氏)一书编印。盖书中所述并不止于「番事」,并论及台湾各种物产与通商事务,因改称今名。按诸此事内容,实为清同治间美国驻厦门领事官李让礼(LeGendre,或译李仙得或李善德)寄其本国驻华公使关于厦门、台湾地方事务一八六九年度报告书之改译;不但章节有所移动,叙述顺序亦有许多与原文不同。课文第一部分所述「番事」,为同治六年在台湾南部琅■〈王乔〉洋面发生遭风沉没之美船「罗妹」(Rover)号事件后李让礼于次年二月间再往琅■〈王乔〉地区与头目卓@笃会晤所见所闻及对「番事」之若干意见,洵属研究十九世纪中叶台湾「番地」风土人情之大好资料。第二部分记载物产,如台湾煤矿分布地区、采煤方法与费用以及产煤数量与价值等,均有详述与论说。第三部分叙述商务,除论及台、厦两海口应设灯塔与厘金税则应减轻外,以记载两地各口商务最详。后两部分,尤为研究台湾经济史之珍贵史料。9.2分 更新至●论台湾府城及打狗地方通商马头货额(3) 2025-03-26 13:45:58
- 台湾海防档 完结 历史文化 8.61万字 本书(二册二○三面一二一、八○○字)系就「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海防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选辑而成;不分卷,按年编次。所谓「海防档」,即为清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暨外务部誊清之「海防」档案。本书所录,凡与台湾直接或间接有关者共九十九案。其内容,包括船政、电线、铁路三类:(一)船政一类,较为广泛。学其要者,有涉及闽、台买受租雇洋船章程,有派官轮赴台渡送官兵、文报及顺搭客货之案,并有福州船厂养船经卖与台防经费之关涉事件等项。(二)电线,约可分为三段落:一为因同治十三年台防事起,筹设福厦电线及与丹商北大电报公司闲之交涉诸事;二为分省之初,刘铭传购办安设台北(基隆、沪尾)、安平陆线及安平、澎湖、厦门海线各案;三为日据以后,关于让售闽、台海线外事件。(三)铁路,主要自属建省时期刘铭传筹建基隆台南铁路、兴办商务之件;其次,则为光绪十六年以后修建芦汉铁路台湾摊筹经费一案。书末,编附有「大事年表」。9.2分 更新至三月 2025-03-26 13:45:58
- 台湾私法商事编 完结 历史文化 10.96万字 本书(二册三三二面一九九、二○○字)汇集台湾私法有关商事之事例,凡七章。此项事例之调查汇集,详见第七九种「台湾私法债权编」篇。本书系抄录清宣统二年时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刊行「第一部调查第三回报告书台湾私法附录参考书」第三卷第四编第一、二、三及六、七、八、九章汇编而成。所集事例,统属商事部分。第一章商事总论,分商事官厅、郊、特许营业、官办四节;第二章商人、第三章商业使用人,均不分节;第四章合股,分合股字、财本簿结账簿及结册、卖股字退股字及分拆字三节;第五章汇票、第六章海商、第七章倒号,均不分节。9.2分 更新至第七章倒号 2025-03-26 13:45:58
- 清代之竹头木屑 完结 历史文化 2.66万字 唐景星香山唐景星观察廷枢,洞悉欧洲情势,有干才。同治初,奉旨在总理衙门行走。时大臣未谙欧洲交涉之术,每欧使盛气相凌,诸大臣辄噤缩相顾,不敢发一语,于是外人玩侮益甚。一日,威使争一事未得,辄拍案厉声,唐忽奋拳起曰:“威妥马,汝何得如此?”威怒曰:“汝何故无礼,敢直呼我名?”唐曰:“此何地而汝拍案?吾何得复有礼于汝?”威使出不意,闻是言遂稍戢其威。后有人问唐曰:“汝何以敢得罪大使?”唐曰:“吾在彼久,熟知彼中事。在公堂拍案,彼已有过,故彼无以罪我也。”然大臣等,终以唐在衙门,恐易启衅,遂出之。9.2分 更新至◎刘锡鸿 2025-03-26 13:45:58
- 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 完结 历史文化 1.1万字 一卷。清人撰,作者不详。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据福建反,康熙帝任命惠献贝子富喇塔为宁海将军,同奉命大将军康亲王杰书统兵讨之。次年八月,官军破耿军于台州(今属浙江),耿军遁还温州(今属浙江)。本书即记述富喇塔进兵台州之史事与功绩。因系亲见亲闻,故记载颇为详实,为研究康熙朝平叛较为重要的参考资料。有清康熙刻本(现存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本、《借月山房汇钞 (嘉庆本、景嘉庆本》)第七集、《指海》(道光本、景道光本) 第十一集等。9.2分 更新至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 2025-03-26 13:45:57
- 台湾私法债权编 完结 历史文化 8.1万字 本书(二册二四九面一四九、四○○字)汇集台湾私法有关债权之事例,凡二章,共十六节。此项事例,为日据时期台湾旧惯调查会所搜集。按当时日人为实施有效统治,尝对台湾旧惯进行调查。是项调查区分二部:第一部为法制之部,第二部为农、工、商经济之部。第一部於清光绪二十七年时开始进行,前後调查三次,历时十载。其每次刊行之报告书全用日文撰述,主为台湾私法一般性之介绍;至其「附录参考书」纯为台湾私法事例之汇集,仍存中文原蹟。宣统二年时,综合三次调查资料加以整理,复将第三次报告书及其「附录参考书」修正出版。该版报告共分绪论、不动产、人事、动产、商事及债权等编,可谓集其三次调查之大成。本书之内容系以修正出版之「第一部调查第三回报告书台湾私法第三卷附录参考书上卷」第四编之第四、五两章为主,再加前一年刊行之「第三回报告书台湾私法第三卷附录参考书上卷」第八章合编而成。所集事例,统属债槽部分。第一章债权总论,分债权之物体、债权之担保二节;第二章债权各论,分赠与、买卖、消费借贷、寄托、包、运送、调处、交代、行、会、保险、赌博、不法行为十三节。本书以外,另编有商事、人事、物权等编,分见第九一、一一七、一五○种诸篇。9.2分 更新至第二章债权各论(5) 2025-03-26 13:45:57
- 9.2分 更新至●兵部题行「兵科抄出福建巡按路振飞题」稿 2025-03-26 13:45:57
- 钦定滁阳王庙碑岁祀册 完结 历史文化 0.12万字 钦定滁阳王庙碑岁祀册,一卷,不着辑者名氏。明初,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建庙滁洲,命有司岁时奉祀。本卷前列洪武十五年敕谕一通,其载祀典规条及寺庙人户。后为太常寺丞张羽所撰滁阳王庙碑文。张羽,字来仪,后以字行。洪武中曾任太常寺丞。羽文章精洁有法,长于诗,与高启、杨基、徐贲齐名,称「吴中四杰」。明史卷一七三有传。9.2分 更新至钦定滁阳王庙碑岁祀册 (明)不着辑者 2025-03-26 13:45:56
- 平滇始末 完结 历史文化 0.64万字 予吏滇,知逆藩吴三桂倡乱荡灭事颇详。然避伏深山,时日、地名、人名未确者不敢录。及东归十余年,亲友屡叩,谓桂势若可成而终败者,曷故?余曰:方乱起,余与同志刘文季、林牧士逆料必败,所以我三人始终洁身也。9.2分 更新至《平滇始末》 清 佚名 2025-03-26 13:45:56
-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 完结 历史文化 8.72万字 七十卷,卷首五卷。清乾隆五十三年 (1788年) 奉高宗敕令撰修。乾隆五十一年末,台湾彰化等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林爽文起义,这也是天地会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武装反清斗争,给了清朝统治阶级以极大的震动。本书的断限是:自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闽浙总督常青奏报台湾发生林爽文起义始,至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清廷查明“叛产”(即清廷镇压起义,查收起义者的财产),酌定章程止。本书依据大量的档案资料,对林爽文反清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对这次起义与天地会的关系,对清廷为镇压起义而采取的方针、政策、军事部署及善后措施等问题,都进行了较为真实、全面、具体的叙述,是研究林爽文起义和天地会历史的重要史书。该书共七十卷,卷首五卷。卷首五卷刊载了清高宗有关镇压这次起义的谕旨、批答奏章、御制诗等。该书后收入纪昀等纂修的 《四库全书》 中。9.2分 更新至●钦定平定台湾纪略卷五 2025-03-26 13:45:56
- 平台纪事本末 完结 历史文化 3.89万字 不分卷,未著撰作人姓名。该书的断限为: 自乾隆五十一年 (1786年) 十一月二十七日台湾林爽文发动反清起义起,至乾隆五十三年五月镇压起义的清军撤离台湾止。书的作者在追述了林爽文的身世和以天地会组织群众的情况后,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林爽文起义从酝酿、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林爽文起义爆发后,起义军一路上势不可挡,接连攻陷了彰化、诸罗二县,直逼台湾府城。虽然该城未被攻下,但闽浙总督常青在起义军的打击下一筹莫展,只得浚沟濠、修城栅,进行消极防御;而台湾总兵柴大纪“每战小衄,皆以捷闻,有识者为之寒心”。在这种情况下,乾隆只得撤了常青、柴大纪的职,命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陕甘总督福康安为将军,征调各路清军十余万人、战船数千只,经过几个月的激战,才俘获了林爽文,镇压了这次起义。该书最后还记载了乾隆为“嘉平台湾之功”所采取的几个措施:命在台湾嘉义县为福康安等人建立生祠,又在紫光阁为镇压起义出力的清军将领绘画图像,乾隆亲制“赞词”。该书成书时只有钞本。后来,《台湾文献丛刊》 (第十六种) 有标点本问世。9.2分 更新至散秩大臣赞巴巴图鲁四川土参将穆塔尔 2025-03-26 13:45:00
- 宋季三朝政要 完结 历史文化 3.82万字 编年体史书。六卷。宋末元初佚名者著。作者情况已不可考,根据书中内容推断,大概是宋朝遗老所作。《宋季三朝政要》采用编年体,按年月先后顺序主要叙述了宋理宗、度宗、恭帝(赵)三朝的史迹。前五卷记南宋理宗、度宗、瀛国公 (端宗 )三朝史事 ,无撰人姓名。一般认为是宋之遗民所作。附录一卷记帝日丙 、帝日正事迹 ,题陈仲微撰。记端宗帝昺时期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的抗元事迹。是书所载宋末遗闻轶事,颇详于他书,可资参考。然记事多较《宋史》简略,叙次亦乏体要,所论得于传闻,失误亦多。本书著录于《四库》史部编年类,另外《学津讨原》、《守山阁丛书》、《辰翰楼丛书》、《粤雅堂丛书》及《丛书集成初编》等均有收录。9.2分 更新至己夘 2025-03-26 13:45:00
- 平回纪略 完结 历史文化 0.36万字 清代甘肃回民起义史料。撰者佚名。上下两篇, 分述乾隆四十六年 (1781)和四十九年甘肃回族、撒拉族联合反清起义经过。起义军先后围攻兰州、礼县时,作者负责二城守御,记叙颇详。虽敌视回民起义, 但从侧面亦反映出一些事实真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9.2分 更新至平回纪略 (清)不著撰人 2025-03-26 13:44:59
- 普贤菩萨说证明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89万字 亦称《普贤菩萨说此证明经》、《普贤菩萨证明经》、《证明经》等。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谓人若出家学道、坐禅学道、修头陀行、远离恩爱、舍家弃俗,便可得见弥勒。又宣扬普贤菩萨之威力及四维上下九佛与过去七佛的功德。最后叙述有十类人不得见弥勒。自隋法经《众经目录》以来,历代经录均将本经编入伪妄录。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9.2分 更新至佛说证香火本因经第二 2025-03-26 13:44:57
- 七女观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08万字 佛教经典。译者不详。一卷。述冥缘王七女得道之事。谓七女有一次出城游玩,于冢间见一死尸。姐妹七人绕尸三匝,涕零号哭,各说一偈,认为人命无常,应勤修福德。忉利天下凡,问七女所欲,七女所愿皆属“无想”,后皆得道果。此经与三国吴支谦译《七女经》(已收入历代大藏经)的主要内容完全相同。据历代经录记载,西晋竺法护译有《七女本经》一卷,西秦圣坚译有《七女本经》一卷,另有失译的《七女本经》、《七女经》各一卷,均佚。现敦煌遗书有收藏,或即上述四本之一。本经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误入疑伪部。9.2分 更新至七女观经 2025-03-26 13:44:57
- 圣济总录 完结 健康养生 206.43万字 中医方书类著作。全书200卷。载方两万余首。宋徽宗赵佶组织医官撰写而成。约成书于宋徽宗在位的末期。宋徽宗赵佶曾留意医学,于1118年(重和元年)撰有《圣济经》10卷,其后,又召集全国名医,收集民间经验良方,选辑“内府”所藏秘方,汇编成此书。该书几乎把汉以后的方书收罗殆遍,并经剔选后搜集成书,载方两万余首。是一部大型医方书著作。该书以病分门,门各有论,先论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后列方药和治法。卷一至卷二为运气,卷三至卷四为叙例、补遗和治法,卷五至卷四十为风、痹、寒、渴、疟等外感诸病,卷四十一至卷五十四为脏腑诸病,卷五十五至卷一百零一为内科杂病,卷一百零二至一百二十四为五官及咽喉诸病。卷一百二十五至一百四十九为外科诸病,卷一百五十至一百六十六为妇人妊产诸病,卷一百六十七至一百八十二为小儿诸病,卷一百八十三至一百九十为乳石、补益及食治,卷一百九十一至一百九十四为针灸,卷一百九十五至一百九十七为符禁,卷一百九十八至二百为神仙、服饵。9.2分 更新至<目录>卷第二百 2025-03-26 13:43:26
- 毗尼日用录 完结 历史文化 1.44万字 全一卷。又作毗尼日用。明代性祇着。收于卍续藏第一○六册。系采择华严经净行品与密教经典中之偈、咒汇编而成。‘毗尼’为律(梵vinaya )之旧音译,新译毗奈耶。‘毗尼日用’即指日常应遵守之戒律。内容除有甚多日常衣食坐卧应诵念之偈咒外,并有在家、出家之戒条。清代之读体以此书为基础,重新编集毗尼日用切要一卷,其笺释本有清代书玉所撰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二卷。9.2分 更新至(附)千嵓長禪師示眾 2025-03-26 13:43:05
- 9.2分 更新至人天寶鑑(2) 2025-03-26 13:43:02
- 9.2分 更新至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 2025-03-26 13:43:02
- 七佛赞呗伽陀 完结 历史文化 0.17万字 梵名Sapta -ji^na-stava 。全一卷。宋代法天译。又作七佛梵赞、七胜者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系对过去七佛之梵赞。由于本书全系汉字音译梵语之赞呗,并未附加意译,故自古不解其义。后经日本袯亮三郎博士将之还原为梵语,再附以日译,始晓其意。9.2分 更新至七佛赞呗伽陀一卷 2025-03-26 13:43:02
- 9.2分 更新至七佛父母姓字经 2025-03-26 13:43:01
-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3万字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原名《太上真人撰所施行秘要》,收入《真诰》卷九。今《正统道藏》本一卷,当系南北朝道士节取《真诰》之文,加以改编增补而成。收入《道藏)正一部。书中摘抄《太素丹景经》、《大洞精景经》等十多种上清派道书,言养生保健之法。内载按摩、吐纳、沐浴等方术,用以预防疾病衰老,抵御鬼神侵害,去除体秽,使青春常驻,耳目聪明。9.2分 更新至上清太極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經 2025-03-26 13:43:01
-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5万字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二十称东阳章灵民得东晋许翽所书「回元隐道经一卷」,当即此篇。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太上回元谢罪之道」,亦称隐元内观之法。其法以六甲之旬六丁之日,平旦入室,存思八星(太星、元星、真星、纽星、纲星、纪星、关星、帝星)之神及北斗七星之神,向诸星斗之神忏说七祖及自身罪过,求其消除罪愆,解脱死籍。据称行此道法可列名上真,得成仙道。9.2分 更新至上清太上迴元隱道除罪籍經 2025-03-26 13:43:01
-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78万字 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系《九真中经》传本之一,其内容与《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颇有不同。但《无上秘要》卷十八引《洞真九真中经》,其文见于本书,可证本书应出于南北朝。全书共收入五篇道法。第一篇(篇名残缺),言存思太素五神及二十四神之法,修行此法可辟灾升仙。 第二篇《太上真人招五辰于洞房籍飞魂于六合隐存秘道》,言存思招降五大行星之神入身养魂制魄之法,以及存思日月之象于身中「魂房六合之府」之法,修行此二法可致神仙来迎。 第三篇《太上回元隐道消除罪内篇》,言存思北斗七星之神以解脱罪愆之法。 第四篇《太上九真帝君九阴混合纵景万化隐天经》,言存思帝君九阴(北斗九星女神)及五大行星之神,化形隐景,上登玉清之法。 第五篇《太上玉晨郁仪奔日赤景玉文结璘奔月黄景玉章》,言存思日中五帝、月中五夫人等神灵,飞奔日月之法。以上各篇道法皆以存神为主。9.2分 更新至太上鬱儀日中五帝諱字服色 2025-03-26 13:43:01
- 上清曲素诀辞箓 完结 历史文化 0.21万字 《上清曲素诀辞箓》,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内载六种符箓,即《太极左真人曲素决辞箓》、《上清豁落七元箓》、《上清十天召龙箓》、《上清八威召龙箓》、《上清太玄河图九星箓》、《上清紫纹交带箓》,六种符箓皆出于早期上清派经典,用于召神伏魔,《三洞奉道科戒仪范》卷五已着录以上符箓,故本书当为南北朝上清派道士编纂。9.2分 更新至上清曲素訣辭籙 2025-03-26 13:43:01
-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78万字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五称:「道有黄素神方四十四诀」;《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一卷」,皆指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无上秘要》、《云笈七签》等书亦多引此经。经文乃太上道君命诸神撰集,分作四十余条。内言道士诵习上清诸经,传经修道之法。所习道法有存神、唸咒、养生、吐纳、礼拜神灵、斋戒醮祭等等。据称修道者用此治身,必有神验。9.2分 更新至上清太上黃素四十四方經 2025-03-26 13:43:00
- 上清明鉴要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6万字 《上清明鉴要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辑录七篇经方,其内容可分作两部分。《作明镜法经》、《真人道士摩镜经》二篇,言明镜之道。称以九寸明镜悬置左右或背后,可以照见鬼神,分形变化,避邪除害,又能使人耳目聪明,预知未来天下吉凶之事,或可透视五脏。书中详述制作和使用明镜之方法。《老子百花散辟兵度世方》、《仙人神酒方》、《神仙除百病枕药方》、《老子枕中符及药方》、《老子玉匣中种芝经神仙秘方》等五篇,皆为神仙药方。据称以草木或矿石药物按配方制作丸散、药酒或药枕,或种植灵芝,依法服用,可以辟兵消灾,治病祛邪,返老还童,长生延年。9.2分 更新至老子玉匣中種芝經神仙祕事第七 2025-03-26 13:43:00
-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7万字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存思人首九宫神君之法。其内容文字与《洞真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所载《太上道君守元丹上经》一篇大致相同,当系后人节取《大有妙经》改编而成。9.2分 更新至上清明堂玄丹真經 2025-03-26 13:43:00
-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完结 历史文化 0.33万字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早期上清派符箓,约出于东晋南朝。《三洞奉道科戒仪范》着录「上清太上琼宫灵飞六甲箓」,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言存思六甲玉女,吞服六甲神符之术。其内容与《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一书大体相同,唯文字和符图稍有差异,盖系同一道书之不同版本。9.2分 更新至上清瓊宮靈飛六甲籙 2025-03-26 13:43:00
-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92万字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辑录数种六朝上清派经典法诀。主要有《太极真人服四极云牙神仙上方》、《清灵真人说神宝经》、《太上明堂玄真上经》、《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三元真经诀》、《真一经口诀》。以上诸经方要诀,言思神服气、诵咒吞符、拘魂制魄、吞食日月精华、按摩沐浴等道法,皆为早期上清派修炼之方术,旨在招真降灵,飞升成仙。9.2分 更新至上清金闕帝君靈書紫文 2025-03-26 13:43:00
-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9万字 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太上隐书金真玉光一卷」;《无上秘要》等道书引《洞真金真玉光八景飞经》,皆指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又有敦煌抄本五件,写于唐武后如意元年(692),其文字与《正统道藏》本基本相同。此经乃上相青童君撰集,桐柏真人传授东晋道士许远游(许迈)。内载三篇道法。第一为修行八景飞经八道秘诀之法。其法以八节之日,入室存思礼拜天宫八景神真,可以招真降神,飞升成仙。第二为修行八景飞经诵章置符之法。其法先诵念《金真太空之章》,然后存思礼拜五帝,书写五方招灵致真摄魔之符,置于香案五方。行此法可招真伏魔。第三为修行豁落七元符法。其法先存神念咒,然后书写佩带豁落七元符。行此法可招致上真飞仙之官,制伏万魔,白日升天。9.2分 更新至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飛經 2025-03-26 13:43:00
-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99万字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五称:「仙道有九丹变化胎精中记」;《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一卷」,即此经。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无上秘要》、《云笈七签》等书亦多引此经。经文乃太帝君传授,言解开胞胎结节之法。内称世人皆聚九天之气而成胎,出生之后,从胞胎中带来十二结节,盘固滞塞于体内十二部位,使人病痛夭死。故修道者须先开解十二胎结,方能成仙。解结之法,当择日入室,存思体内二十四真及玄父、玄母等神,佩服上化九丹阳灵之符、胎精炼神之符、三关十二结胞胎内符、九丹流精保命之符。如此则胎结自然开解。9.2分 更新至九丹流精保命之符 2025-03-26 13:43:00
-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49万字 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真诰》卷五称:「道有九真中经老君之秘言也」;《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九真中经黄老秘言一卷」,皆指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二卷,收入正一部。又《无上秘要》等书亦常引此经。经文上卷收入三篇道法。一、《太上帝君九真中经》,言存思人体内九真五神,使镇守九宫五脏之法。 二、〈中央黄老君八道秘言章〉,言修行八道秘言法。其法以八节之日,入室存思礼拜三元君、八帝君等神灵,可致飞升成仙。 三、〈太素上清致帝君五神器法〉,其法以戊己日闭目存思东方青气化生二青童,修之十八年,可致白日升天。经文下卷有七篇道法。一、〈太上玉晨郁仪奔日赤景玉文〉、〈太上玉晨结璘奔月黄景玉章〉,此二篇言高奔日月二景之法。其法择日存思日中五帝、月中五夫人等神灵,可召致日月之神,修行五午,即飞奔日月。 二、《太上八景四蕊紫浆五珠绛生神丹方经》,言炼制「绛生神丹」之法。此丹以二十四种矿物药炼制,篇内详载其选药、配方、丹房设置、火候及服饵方法。 三、〈太一饵瑰葩云霄神仙上方〉、〈太一玄水云华浆〉、〈太一四镇圆方〉、〈太一胎精菖蒲圆散方〉。四篇所载皆为治病补益之实用药方,配料以草药为主,亦用动物或矿物药。以上十篇道法,涉及思神、炼丹、医药等方术。9.2分 更新至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經卷下 2025-03-26 13:43:00
- 太清元道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3万字 又名《太上元道真经》。原不题撰人。据编首序文及后跋称:此经乃太上老君所说,唐元和戊戌岁(818)南统樊大君以此经传孟谪仙,孟又传王虚无。可见此经当为中唐道士所作。原经一卷,《通志?艺文略》有著录。今《正统道藏》本三卷,收入正一部。经文言清静内修以求长生成仙之道。上卷解说「元道」之义。宣称:「元道者,太上老君之无上道也。」「如坚筋补髓,固护五脏,清利泥丸,安住丹灵,六不妄入,三不妄出,纤浊尽去,真气倘佯,腾太虚,蔚玉清,上为真君者,皆此道也。」据此可知,所谓元道即道教内修形神以求长生升仙之道。经文中卷言修习元道之法:其要旨在安静和柔。不移本性,常守虚无自然,使元炁不散,思虑一致,如此则可长生久视。卷下言修习元道者所宜戒慎之事。如戒喜怒哀惧过度,戒寒热过差,起居失节,言语散杂,思虑烦躁等等。凡不合安静中和之旨,损伤精神元气之事,皆直戒慎之。全书大旨符合老子清静无为之说,文字亦清通简明。9.2分 更新至太清元道真經卷下 2025-03-26 13:43:00
- 上清黄庭养神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7万字 上清黄庭养神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间道士所作。《通志?艺文略》着录作《黄庭养神经》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首先论述黄庭妙义。认为人生受声色滋味诱惑而亡失正念,虚度壮年。若能知动静出处,辅养其神,则身心安静,众邪不来。其次言呼神佩符以消灾去病之法,内称世人若遇官司、兵灾、水土不服或疫病恶气,当存念六甲值日神或本命神,并书六甲符持怀中,即可消灾;如欲辟火灾,可书写六壬六癸并呼其神名。亦可呼甲子神姓名。又称:若人有疾病及痈臃恶气,可闭气暗诵六甲神明,或书符吞之,则病立愈。又有黄庭六甲玉女神符,可用于役使万灵,收鬼治邪,拘魂制魄,救疗百病。《云笈七签》卷十四载《黄庭遁甲缘身经》,其前半篇内容与本书前半篇相同。9.2分 更新至上清黃庭養神經 2025-03-26 13:42:59
-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7万字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又名《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言存神隐形之法。其法以八节之日入室,存思北斗九星之神「九微帝君」及「九星帝君隐妃九阴」,默念其名讳。据称行此道可以化形隐景,上登玉清。此法出自《上清九真中经》。《无上秘要》卷十八已引其文。9.2分 更新至上清化形隱景登昇保仙上經 2025-03-26 13:42:59
-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万字 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包括两篇道法。其一为《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其法择日斋戒入室,依次存思五帝来人身中,体内五脏之神及下丹田之神各镇其所,并存思饮咽五星及日月二景之精光,使映照五脏及下丹田。据称修行此道九年,可致飞霄登空,召役神灵,五脏不朽,魂魄保镇。其二为《镇神养生内思飞仙上法》。其法以平旦人室,凝神内思身中诸神(如面部七神、五脏六腑之神、精血骨节之神等等),使各自镇守其所。据称修行此道三年,可致身体不朽,召役神灵,「神飞形举,白日登晨」。以上两篇道法,《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已引述,《无上秘要》卷九七亦录载其文。9.2分 更新至正一部(CH08) 2025-03-26 13:42:58
- 山东海疆图记 完结 科普读物 6.66万字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记载,《山东海疆图记》有两个版本。《山东海疆图记·五卷首一卷》清胡德琳、王尚珏辑,清抄本。藏于南京大学图书馆。《山东海疆图记·九卷》清抄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全书分为天时、地利、人事三部,共含“山岛志”、“道里志”、“潮汐志”、“漕运志”等18志,保存了明清时期有关山东海疆的重要史料。9.2分 更新至地利部道里志卷四(5) 2025-03-25 14:24:56
- 天变邸抄 完结 历史文化 0.26万字 天变邸抄是1626年(明朝明熹宗天启六年约五月间)在北京一份由民间报房编辑发行的邸报。内容集中报道了同年5月30日(天启丙寅五月初六)爆发的王恭厂大爆炸。“天变邸抄”四字是由收录者自己添加上去的,意为报道王恭厂灾详情的邸抄。“天变”源于当时的一条上谕,系因为厂灾爆发正值明朝政局不稳之时,故爆炸事件被理解为上天示警。9.2分 更新至天变邸抄 (明)撰人不详 2025-03-14 15:18:33
- 网庐漫墨 完结 历史文化 2.08万字 清末民初昂孙撰。全书分清前杂谈和清代野史掌故两大类,所记朝野掌故轶事,多为作者亲历亲闻,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内容曾在民国初年《民权素》杂志上连载,今据此标点整理。9.2分 更新至网庐漫墨(2) 2025-03-14 15:18:33
- 陀罗尼杂集 完结 科普读物 8.23万字 凡十卷。撰者不详。又称陀罗尼集、杂咒集。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书集录诸经中之陀罗尼,并载其受持功德。卷一收集神咒十五首,卷二集神咒十八首,卷三集神咒十一首及诸菩萨天王龙王发愿偈,卷四集神咒二十一首,卷五集神咒二十七首,卷六集神咒二十二首、三衣应器锡杖坐具等之受持文及五戒神、三归神、护僧伽蓝神等神名,卷七集神咒六十六首,卷八集神咒十九首,卷九集神咒十首及观佛三昧观四威仪品中之文,卷十集神咒三十首。9.2分 更新至陀罗尼杂集卷第十 2025-03-14 15:17:26
- 异授眼科 完结 科普读物 2.07万字 眼科著作。佚名撰。不分卷。约撰于清顺治元年(1644)。首载明目论,言及五轮八廓所配脏腑及眼病病因证治等问题。次以歌诀形式论述眼病之寒热虚实及治疗常用中药的药性及治疗宜忌等。对点药法、演药法、制药法、煎膏法、研药法、合药法、用药法、服药法、禁忌等均有述及。附以常用药方及加减法。后设七十二则答问,分述眼科七十二症的症状、病因、病机、治法及方药。论述简明扼要,体现了中医理论中眼目与脏腑相关的学说。治疗多以阴阳五行及脏腑学说为基础,方药以内服汤剂、丸散为主,间有点眼之剂,如推云散等。流传较广。有清嘉庆十六年 (1811)休宁陈文盛堂重刊本,光绪九年(1833)太原濬文书局重刊本,豫章刘继礼重刊本。解放后有排印本 (与《一草亭目科全书》 合刊)。9.2分 更新至经验奇方 2025-03-14 15:16:55
- 周易参同契注 完结 科普读物 3.54万字 周易参同契注(无名氏),原不题撰人名,近人陈国符据书中所出地名,考订此书当出于唐朝或五代。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以外丹法注解《参同契》。谓丹砂烧炼至紫赤色而成还丹,「色若不紫赤,不名为大药」。又称:「丹成,取一刀圭鼓成金。若不化五金,不可辄服,其丹生有毒,未有灵化。更依前烧之成金,有灵化,深紫色,始号为大还丹。服此一丸即通神也。又将一刀圭化五金及一斤生汞,立成黄金。」可见此书丹法为外丹黄白术。9.2分 更新至周易參同契註卷下 2025-03-14 15:16:53
- 药症忌宜 完结 科普读物 1.86万字 内科著作。二册。清·陈澈撰。刊于1872 年。本书根据不同的病理情况,将病症分为风、寒、暑、湿、燥、火、阳虚、阴虚、表虚、里虚、阳实、阴实、阳厥、阴厥、上盛下虚、心虚、肝虚、脾虚等五十门。 每门中又分列多种病证,每种病证均选列应用药物,并对这些药物的药性、功效及药物的宜忌作相应的论述,末附诸病应忌药总例,综述各类药性。 现存清刻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9.2分 更新至诸病应忌药总例 2025-03-14 15:16:46
- 西方子明堂灸经 完结 科普读物 2.81万字 针灸著作。旧题西方子(姓名不详)撰。八卷。系参照《铜人经》、《千金方·明堂三人图》、《外台秘要》诸书编辑而成。约成书于北宋年间。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主治。以图为题,分别载列正人头面、胸膺、腹肚、手足图,伏人头、手足图,侧人头颈、胁、手、足图等。详叙经脉走行、腧穴分布,并说明取穴法、灸法、禁忌以及主治病证。共载腧穴三百五十二个。腧穴收载较全,论述条分缕析,简明扼要。且腧穴名下多有注解,佐以图示,是一部较早灸法专书。因王焘曾力言误针之害,故《四库提要》曰:“此书言灸不言针,盖犹焘意也。”收载资料颇多,保存了部分已佚古籍内容。有元熊氏卫生堂刻本,光绪十年(1884)钱塘丁氏据山西平阳府本校刊本附校勘记一卷。9.2分 更新至卷八\侧人足少阴肾经图 2025-03-14 15:16:29
- 眼科秘诀 完结 科普读物 1.06万字 托名孙思邀所著的《眼科秘诀》是清康熙年间《眼科阐微》作者马云丛所极力推崇的一本眼科专书。作者与成书年代有待今后考证。此书对中医眼科在理论上谈得不多,主要是传授眼科疾病的内服方药与外点眼药等外治法,内容比较具体,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眼科书籍。本书全名为《孙真人眼科总理七十二症秘诀》,其实其中方药主要还是针对外障眼病,更确切一点来说,是为治疗时症与眼病躺膜而设。本书总共只有5500个字左右。由于书写体例较乱,层次欠清,文理欠顺,加之还夹杂有地方方言,初读者不易明了,无心深究。但本书所体现的学术思想与具体方药,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9.2分 更新至熏法 2025-03-14 15:16:25
- 眼科奇书 完结 科普读物 1.48万字 《眼科奇书》又叫《眼科宜书》,系清代渝州李氏家传秘本,相传为仙人所授(真实著者不详) 。是书论目病机着眼于风寒,治疗目病力主发散,确与一般眼科专书有异。该书为清代眼科专著,自流传以来一直以奇方奇效著称,颇受临床医家推崇,所提“外障是寒”之说更是一破主流认知。9.2分 更新至附录:治乳百验方 2025-03-14 15:16:24
- 庄列十论 完结 科普读物 0.78万字 庄列十论,原题「太学教授李元卓著」。李元卓即宋人李士表。《宋史?艺文志》着录作「李士表《庄子十论》一卷」。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正一部。全书包括十篇短论,即〈庄周梦蝴蝶论〉、〈庖丁解牛论〉、〈藏舟山与壑泽论〉、〈颜回坐忘论〉、〈季咸相壶子论〉、〈象罔得玄珠论〉、〈庄子游濠梁论〉、〈醉者坠车论〉、〈古之道术论〉、〈宋华子病忘论〉。此十篇论文,各自节取《庄子》和《列子》书中一段寓言故事,引申发挥,抒发作者对天人、物我、有无、心性等哲学问题之见解。9.2分 更新至宋華子病忘論第十 2025-03-14 15:16:15
- 梓潼帝君化书 完结 科普读物 3.65万字 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此书为梓潼文昌帝君传记,乃文昌帝君降坛自述。卷首序文称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加封梓潼神号「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赐庙额。帝君「裨益公道,辅治皇元」,故述此书以为报答。全书分九十七化,每化一节,每节各有一品题,并列有七言诗一首,次用散文敍事,述说文昌帝君历世显灵神化九十七化的事迹。《梓潼帝君化书》说梓潼帝君屡次化生为不同历史人物,下降人间拯救苦难。道教的梓潼神化生说,赋予梓潼神赏善罚恶、救度世难的品格,通过梓潼神化生所宣扬的尽忠、孝亲、恤孤、荐贤等伦理观念,来体现道教济世度人的教义思想。内称帝君生于周初,名张善勋,为周朝医官。周宣王时又托生为大夫张忠嗣,汉初托生为汉王如意,后又托生为清河令张勋,西晋时托生为张亚,最后于元初托生为天师张宗演。所述托形显化故事,多为编造之神话,其内容有孝亲、敦宗、尽忠、荐贤、卹孤、悯世、明经、获圣,以及饵丹、显灵等等。大旨以宣扬忠孝伦理,善恶报应为主,融合儒释道三家教义。9.2分 更新至梓潼帝君化書卷之四 2025-03-14 15:12:14
- 9.2分 更新至雲阜山申仙翁傳 2025-03-14 15:12:13
- 9.2分 更新至天樞院都司須知格 2025-03-14 15:12:13
- 张真人金石灵砂论 完结 科普读物 0.38万字 题“蒙山张隐居撰。”《新唐志》著录曰: “张隐居,《庄子指要》三十三篇,名九垓,号浑沦子,代、德时人。”唐代宗、德宗执政于763~804年间。述金、银、铅、汞、雄黄、朱砂、础黄等外丹黄白术药物及紫粉、金液、还丹等丹,批评了某些黄白骗术。9.2分 更新至張真人金石靈砂論 2025-03-14 15:12:13
- 稚川真人校证术 完结 科普读物 0.28万字 稚川真人即葛洪。书中述葛仙翁传郑思远,郑传葛洪,若干代后传至崔黄冠,崔传西方仲成,西方传戴道亨,戴传杨么、杨旭兄弟,其道妙无可加,本书当为后人所撰。论先天,证大药,述神室,四变,火候,传派。9.2分 更新至稚川真人校證術 2025-03-14 15:12:13
- 9.2分 更新至又方 2025-03-14 15:12:13
- 9.2分 更新至玄天上帝啟聖錄卷之八 2025-03-14 15:12:13
- 真武灵应护世消灾灭罪宝忏 完结 科普读物 0.17万字 真武灵应护世消灾灭罪宝忏。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遭藏》洞神部威仪类。称真武,当出自北宋后。天尊告妙行真人,敕真武神巡察诸天人间,录善伐恶,劝人礼四十九位天尊,忏罪消灾。9.2分 更新至真武靈應護世消災滅罪寶懺 2025-03-14 15:12:12
- 先天玄妙玉女太上圣母资传仙道 完结 科普读物 0.34万字 经名:先天玄妙玉女太上圣母实传仙道。撰人不详。假托圣母元君与老君谈论外丹及内丹守一法诀。其文又见朴南宋谢守澜《混元圣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元君答老君问,述服符变化、服食外丹、修炼内丹、存守三一、守静内观诸术。“玄”字不避讳,盖撰于元明。9.2分 更新至先天玄妙玉女太上聖母資傳仙道 2025-03-14 15:12:12
- 卫济宝书 完结 科普读物 1.16万字 外科著作。原书1卷,22篇。宋代作品,原撰人佚名,东轩居士增注,约撰于12世纪初。原书已佚,今本辑自《永乐大典》,分为2卷。上卷论述痈疽证形,列五发(癌、瘭、疽、痼、痈)图说及用药原则和内外治法(包括试疮溃法、长肉、溃脓、针治、骑竹马灸、灸恶疮法等),并载述一些外科器械之使用和制造。下卷为证治,载方40余首,包括丸、散、膏、丹、汤、药饼、药捻等多种剂型,治疗范围较广者,注明按证加减之法,并附乳痈、软疖证治。此书较好地体现了疡科辨证论治思想,对研究中医外科诊治有一定参考价值。《卫济宝书》之书名,最早见于《宋史·艺文志》,现存《四库全书》本、《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等,建国后有影印本。9.2分 更新至后序 2025-03-14 15:12:11
-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完结 科普读物 20.24万字 中医儿科类著作。全书共20卷。又名《保幼大全》、《保婴大全》。宋佚名撰。本书自婴儿初生以至成童,内外五官诸证无不悉备,所谓保卫其生,总括精微。书中有方论百余篇,较系统地总结南宋以前的儿科学成就。论述了乳婴疾患以及与儿科有关的内、外、五官等病的病因、证候、方药治法等,全书内容比较丰富。据南宋嘉定太医局何大任序称:家藏该书已60余载。书名取“保卫其生,总括精微”之意。卷1列述医工、禀受、初生、回气等十二论;卷2为五气、乳母、慎护、食忌等七论;卷3为变蒸、脉理等六论;卷4~20为惊痫、伤寒、疮疹、吐泻、诸虫、黄疸、疟病、疝、头、耳、眼、目、鼻、唇、牙、舌、咽喉及恶核、瘰疬、疥癣、金疮等论近百篇。9.2分 更新至柯跋 2025-03-14 15:11:03
- 幼科概论 完结 科普读物 3.81万字 《幼科概论》医学专著,明代佚名著。光致所讲幼科,注重在实用二字,不尚虚文。以自己二十余年临证延医之经验,兼采各家学说医理,简易明通。于临证实用者,均采集不嫌其浅俗,以求对于病者实用,对症治疗。9.2分 更新至论肺热肺寒肺虚各象及治法 2025-03-14 15:10:59
- 杂阿含经 完结 历史文化 56.25万字 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玄奘译名为《相应阿笈摩》,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原50卷,缺2卷,后以阿育王传补入。共收经1362部。一般认为属化地部传本。梵文原本现已不存。近代曾在中国新疆发现梵文残片。据《精刻大藏经目录》(支那内学院编)记述,现存历代异译本39种。都是从大部中撮要别译。这些异译本大多依中亚或北印度流行的传本译出,各出自何派,尚无定论。《杂阿含经》与南传《相应部经典》大体相应,但后者无论在经典内容还是经文编排方面都比前者更有系统性。有的学者认为此经有受大乘思想影响的痕迹。《长阿含经序》记《杂阿含经》有四分十诵,但现存刻本品目均不全,且经文多有重复,似译出后未作系统整理。《大智度论》卷八十五有“弟子所说佛所说”、“五取蕴六处因缘相应”、“道品”、“结集”等四分之说,与现行刻本大体相同,但顺序略异。现代佛学家吕澂依据《瑜伽师地论·摄事分》作《杂阿含刊定记》,调整后的四分十诵次第是:①五取蕴六处因缘相应分有六诵,即五取蕴诵、六处诵、缘起诵、食诵、谛诵、界诵;②佛弟子所说佛所说分有二诵,即佛弟子所说诵和佛所说诵;③道品分为念住等诵。④结集分有八众诵。9.2分 更新至杂阿含经卷第五十 2025-03-14 15:10:56
- 种种杂咒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3万字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妙法莲华经内咒六首。旋塔灭罪陀罗尼。礼拜灭罪,命终诸佛来迎咒。供养三宝咒。观世音忏悔咒。金刚咒蛇咒。坐禅安隐咒。咒肿咒。金刚咒。治恶鬼病。千转陀罗尼。第一灭罪清净咒。第二咒。第三咒。第四咒。七俱胝佛神咒。随一切如来意神咒。六字陀罗尼咒。归依三宝咒。9.2分 更新至观世音随心咒四首 2025-03-14 15:10:55
- 杂阿毗昙心论 完结 科普读物 14.55万字 梵名Sam!yukta^bhidharma -hr!daya-s/a^stra 。凡十一卷。法救(梵Dharmatra^ta )造,僧伽跋摩等译。略称杂心论。又称杂阿毗昙毗婆沙、杂阿毗昙婆沙、杂阿毗昙经、杂阿毗达磨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本书乃说一切有部代表圣典之一。为阿毗昙心论之注释书。法胜因慨叹说一切有部之大论(大毗婆沙论,玄奘译,二百卷)浩瀚难解,故摘其要义而成阿毗昙心论二百五十偈。法救则于阿毗昙心论外加序品、择品及三百五十余偈,而成此六百余偈之注释书,用以补正阿毗昙心论。本论之品次,系依四谛之顺位而立。其汉译本有四:第一译系苻秦建元(365~384 )末年,僧伽提婆于洛阳译出,有十六卷或十三卷;第二译系法显及佛陀跋陀罗合译,有十三卷;第三译为刘宋元嘉三年(426),伊业波罗所出,亦有十三卷;第四译即今本,元嘉十一年或十二年于长干寺译出。其中,前三本均已失传。9.2分 更新至杂阿毗昙心论卷第十一 2025-03-14 15:10:55
- 9.2分 更新至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一卷 2025-03-14 15:10:54
- 9.2分 更新至无能胜大明陀罗尼经 2025-03-14 15:10:54
- 9.2分 更新至缘生初胜分法本经卷下 2025-03-14 15:10:54
- 月灯三昧经 完结 历史文化 9.68万字 梵名Sama^dhi -ra^ja 。凡十卷。高齐那连提黎耶舍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记述佛陀为月光童子说由平等心、救护心、无碍心、无毒心及因地所修之无量三昧,或由如实了知一切法之体性而证得菩提;成就施、戒、忍等法,则得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又说菩萨应成就善巧,住不放逸,修神通本业,行财施与舍身,亦说自身于因位中行施戒等。9.2分 更新至月灯三昧经卷第十 2025-03-14 15:10:54
- 坐禅三昧经 完结 历史文化 2.58万字 梵名Dhya^na -nis!t!hita-sama^dhi-dharmaparya^ya-su^tra 。凡二卷(或三卷)。姚秦弘始四年(402)鸠摩罗什于长安译出。弘始九年复校。又称坐禅三昧法门经、菩萨禅法经、阿兰若习禅法、禅法要。略称禅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此经系抄集诸家禅要,阐明五门禅之法,并论大小二乘综合之禅观。据僧睿关中出禅经序,诸家系指鸠摩罗罗陀、马鸣菩萨、婆须蜜、僧伽罗叉、沤波崛、僧伽斯那、勒比丘等诸师。本经与觉贤在庐山译出之达摩多罗禅经相同,论说大小二乘综合性之禅观。未译出以前,我国佛教初期之禅观,均系根据后汉安世高所译之禅经;其后由于道安之倡导,北方前秦与后秦之禅观始渐兴隆,并盛行实修方法,然均不出小乘禅之领域。鸠摩罗什译出本经后,大乘佛教与小乘禅乃至大乘禅与小乘禅之关系明确。故天台止观之成立、我国禅宗之诞生,本经促发之功实不可灭。9.2分 更新至坐禅三昧经卷下 2025-03-14 15:10:54
-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06万字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舍利弗欲问法,佛言,若从文殊师利但问怛萨阿竭署因缘法名,未悉得其事。今为汝说之。舍利弗及目犍连等作礼,请问菩萨摩诃僧那僧涅?佛言,怛萨阿竭署者有四事,一者发意,二者阿惟越致,三者菩萨坐于树下,四者具足佛法。及种种问答以显其义。次有迦叶等各呈学署法门,次有五百婆罗门来问法,各各述己瑞应。9.2分 更新至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2025-03-14 15:10:54
- 9.2分 更新至五千五百佛名除障灭罪神咒经卷第六 2025-03-14 15:10:54
- 9.2分 更新至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 2025-03-14 15:10:54
- 9.2分 更新至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下 2025-03-14 15:10:54
- 丸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9万字 宋宁志老人所作关于捶丸的专著。全书 分上、下两卷,共32章,约1.3万字。《丸经》论捶丸 “足以收其放心,养其血脉,而怡怿乎性情”;“亦卫生之 微奥,而训将练兵之一技也。”说明捶丸既有强健身心的 效果,同时是一种军事嬉戏。《丸经》对捶丸运动场地、用 品、竞赛人数、方式、规则等都作了系统完整的说明。9.2分 更新至知人章第三十二 2025-03-13 15:49:35
- 提纲释义 完结 历史文化 0.4万字 此书分《历代国号歌》、《历代帝王歌》、《历代群英歌》三部分。《历代国号歌》一章一节,从远古三皇五帝时代说起,至明结束,为叙历代王朝国号之歌。《历代帝王歌》一章十五节,以歌诀的形式,从天地开辟到明朝灭亡历代王朝的帝位继承、以及王朝的递禅次第予以叙说,同时亦兼及分裂时期的地方割据政权的出现和归结,实际上是梗概地叙说了至满清王朝以前的整个古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历代群英歌》一章十九节,按时代顺序,将历代王朝建立功勋的功臣和有影响的名人逸士予以排列叙说,反映了王朝所建立的功业和王朝的兴衰治乱,而其中的孔门弟子和理学名贤,关系的则是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因此,此书可以说是一部简化了的二十四史,是中国历史的提纲,对把握中华民族的历史和蹋的发展进程来说,无疑是一部极清晰的有举纲作用的启物读物。而且本书又以歌诀的形式进行编排,读之上口,易读易记。9.2分 更新至提纲释义 2025-03-13 15:49:00
- 太上洞真徊玄章 完结 历史文化 0.09万字 《太上洞真徊玄章》,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之手。一卷,收入《续道藏》。本篇言诵章仪法。内载五言颂诗十首,题作「十方回旋颂」。道士斋醮时徊玄朝礼十方,歌咏此章以赞颂神灵。《上清诸真章颂》一书中收录本篇。《云笈七签》卷九六亦节录本篇。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真徊玄章 2025-03-13 15:32:25
- 太上老君开天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8万字 太上老君开天经,简称《开天经》。南北朝道教经典。《广弘明集》卷十二载《决对傅奕废佛僧事》称:「开天经张泮所造」,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云笈七签》卷二亦收录。经文论述太上老君创造宇宙天地万物及人类之历史。谓天地开辟经历洪元、混元、太初、太始、太素、混沌、九宫、元皇等阶段,人类社会亦经历三皇五帝及夏、商、周三王统治。老君历世皆变化下降,传经授法,治理天下。例如太初之时,老君从虚空下降,为太初之师,口吐《开天经》一部,天地始分。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天地之精合而生人,万物则各受一气而生。又如经文宣称老君化身下降为三皇五帝及三王之师,「皆劝令修善」。全书内容实为一部道教创世纪。9.2分 更新至太上老君開天經 2025-03-13 15:30:34
- 太上元始天尊说宝月光皇后圣母天尊孔雀明王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73万字 太上元始天尊说宝月光皇后圣母孔雀明王经,简称《孔雀明王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代。三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为正一派道士所作。据书末所载正一天师张国祥跋语称,此经原在武当山,由太和紫霄宫李提点从舍身崖洞寻得。经文内容大多为正一道士持诵此经之礼忏祈禳仪式,上卷为孔雀经「启白」,包括奏乐、称职、启圣、捧经启请、开念等仪式。启请三清、圣父圣母、玉皇天尊及真武、文昌等神。又元始天尊演说经文,宣称「孔雀明王一部经,能令护国救凡民,谈演灵史消厄难,广开方便度众生。」中卷载孔雀经「启白仪」。首先由知磬领唱「更生永命天尊」之号。其次元始天尊再次召集诸天仙真「法演教,救济世人」。下卷载孔雀经「白文」。首先由知磐领唱「长生保命天尊」之号,其次元始天尊再次召三界十方仙真集会,听讲《孔雀明王经》延生度死之法。三卷经文内容连贯,大抵皆为念诵此经以求消灾延寿,护国济民。9.2分 更新至太上元始天尊說寶月光皇后聖母天尊孔雀明王經 2025-03-13 15:29:53
- 太上元阳上帝无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6万字 太上元阳上帝无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时。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所说「火车王灵官」,乃道教所奉诸神之一,传说是南斗离星(火星)之神。据称此神能变火万里,掷千重火车,飞走乾坤。玉帝敕赐金鞭,封之为雷公。此神赤心忠良,铁面无私,不顺妖邪,方断魔鬼,剪除凶恶,「专治不忠不孝、违背君亲师友诸事」。故道教奉王灵官为保民护法,除邪斩魔之神。此经中有萨公(宋萨守坚)誓咒及王灵官宝诰数则,诵念咒语可召请灵官。9.2分 更新至太上元陽上帝無始天尊說火車王靈官真經 2025-03-13 15:29:34
-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4万字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当系东晋南朝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续道藏》。又《云笈七签》卷三一亦收录此经。本篇言存思身神之法。经文宣称人之结胎成形生神,皆由太微天帝君主之,身体上中下三部各有八景共二十四神镇守。上部八景即脑神、发神、皮肤神、目神、项髓神、膂神、鼻神、舌神。中部八景即喉神、肺神、心神、肝神、胆神、左肾神、右肾神。下部八景即胃神、穷肠神、大小肠抻、胴神、胸膈神、两肋神、左阴右阳神、右阴左阳神。此二十四神各有其名字、服色、形状。据称存思诸神可使形魂安静,消灾散祸,位登高仙。存思之法,当于平旦,日中或夜半之时,去枕平卧,握固调气、呼念神名,存想诸神形色,并配合叩齿诵咒等法术。本篇所述道法,大体源于《黄庭内景经》,并且与《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相似。9.2分 更新至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經 2025-03-13 15:28:41
- 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06万字 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撰人不详。似出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仅三百余字,乃太上道君演说。谓地狱受苦之人,皆因在世时作恶悖道,杀生害命所致。如能专志持斋,转诵此经,即可解冤拔罪。篇末附广信真人颂五言八句。9.2分 更新至太上說通真高皇解冤經 2025-03-13 15:28:26
- 太上洞真凝神修行经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15万字 太上洞真凝神修行经诀,此篇为钟离权《破迷正道歌》后半首,《正统道藏》单出为一篇,收人洞真部玉诀类。诗言内丹修炼法。认为修炼之道,须采合先天二炁,聚真炁于太空,以乾坤为鼎器,「拨得阴阳归掌内。顷刻中间造化生」,此即「混沌凝神神仙道」。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真凝神修行經訣 2025-03-13 15:27:32
- 太上洞玄灵宝宣戒首悔众罪保护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93万字 原三卷,今缺上卷,仅存二卷。传天师道首罪悔过之法。谓人身中常有司过之神,随时上下,告人善恶。罪过从百二十至三千六百分为十七等。按罪过轻重,给以惩罚。如百二十过则使人“多衰少利”。犯三千六百过则令人死亡。小过只报其身,大过殃及子孙。只有诚心悔罪改过,长期坚持,乃可转祸为福。或请道士设斋醮,诵升玄悔过之文,也能消灾免罪。收入《道藏》第203册。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宣戒首悔眾罪保護經 2025-03-13 15:27:19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真經洞章符 2025-03-13 15:24:20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淵辭瘟神咒妙經 2025-03-13 15:20:58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真安竈經 2025-03-13 15:20:45
- 9.2分 更新至太上護國祈雨消魔經 2025-03-13 15:19:19
- 太上开明天地本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2万字 道教书。此经以“本真”命名, 旨在论述“大道者,本真也,真是道之本”。认为自天地开辟, 育养万物,上世淳朴,人不迷本真, 故能长寿。后世风浇俗薄,人迷失本真,故体衰寿短。上圣开示,遂兴三教,儒务本,道守本,释返本。三教虽殊,返本归真则一,故不必斤斤于“人我三教之分”。本经题“师仁寿授”。其中以内丹为道教修炼之要,倡会通三教之说,从其内容看成书当在北宋后。收入《道藏》第27册。9.2分 更新至太上開明天地本真經 2025-03-13 15:19:09
- 9.2分 更新至太上玉晨鬱儀結璘奔日月圖 2025-03-13 15:16:10
- 太上净明院补奏职局太玄都省须知 完结 历史文化 0.52万字 “匡”字缺笔,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本通知当出自宋。“许逊释”当为后人伪托。述净明道仙府仙官位阶、人选、升降、公文格式、印式等。其中几部分另有单行本。9.2分 更新至太上淨明院補奏職局太玄都省須知 2025-03-13 15:15:58
- 9.2分 更新至太上靈寶淨明法序 2025-03-13 15:15:45
- 9.2分 更新至太上靈寶淨明法印式 2025-03-13 15:15:33
- 9.2分 更新至太上靈寶淨明秘法篇 2025-03-13 15:15:21
- 9.2分 更新至太上靈寶淨明入道品 2025-03-13 15:15:01
- 天枢院都司须知令 完结 历史文化 0.14万字 天枢院都司须知令,此篇为南宋净明道道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内叙「天枢都录」及下属官员之品级、职司。全篇内容多已见于《太上净明院补奏职局太玄都省须知》一书。9.2分 更新至天樞院都司須知令 2025-03-13 15:14:49
- 9.2分 更新至太上說利益蠶王妙經 2025-03-13 15:14:28
- 9.2分 更新至太上說牛癀妙經 2025-03-13 15:13:44
- 9.2分 更新至太上虛皇保生神呪經 2025-03-13 15:13:35
- 9.2分 更新至天樞院都司須知行遣式 2025-03-13 15:13:25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靈寶真文要解上經 2025-03-13 15:12:13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玄三洞開天風雷禹步制魔神咒經 2025-03-13 15:12:02
- 9.2分 更新至太上洞淵說請雨龍王經 2025-03-13 15:11:51
- 9.2分 更新至太上救苦天尊說消愆滅罪經 2025-03-13 15:11:43
- 9.2分 更新至太上靈寶天尊說延壽妙經 2025-03-13 15:11:32
- 9.2分 更新至太上靈寶天尊說禳灾度厄經 2025-03-13 15:11:23
- 9.2分 更新至太上七星神呪經 2025-03-13 15:07:34
- 9.2分 更新至太上神呪延壽妙經 2025-03-13 15:07:23
- 9.2分 更新至太上說酆都拔苦愈樂妙經 2025-03-13 15:07:13
- 太上老君大存思图注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63万字 亦称《存思图注诀》。道教书名。一卷,共十篇。主言道教存思之法。凡存思,必闭目内视,以存五脏神为主。存思五脏,见其形,著其用,兼思五岳、五星、五帝,其次坐卧存思,修身积德。既言存思之法,又配有图形、注文、咒诀,故名。收入《道藏》第580册。它与《云笈七籤》卷四十三《老君存思图十八篇》之后十篇基本相同,而缺前八篇。但《道藏》本有图, 而《云笈七籤》本无图。9.2分 更新至太上老君大存思圖注訣 2025-03-13 15:06:54
- 太上老君说安宅八阳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05万字 经名:太上老君说安宅八阳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假托太上老君为太极真人说诵经安宅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匡”字缺笔避宋太祖名讳,称玄武,当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 年(1015年)前古籍。太上老君答太极真人问,劝人转经禳谢,以 退一切恶煞恶鬼,获龙神匡赞,保佑建筑、蚕桑、百福咸臻。9.2分 更新至太上老君說安宅八陽經 2025-03-13 15:06:41
- 太上老君内丹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万字 经名:太上老君内丹经。一卷。不着作者。底本出处:明《 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通志》著录《老君丹经》1卷,或即本经,出于宋。称道有三种,术亦有三种,强调炼大丹。9.2分 更新至太上老君內丹經· 2025-03-13 15:06:06
- 9.2分 更新至太上浩元經 2025-03-13 15:02:25
- 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05万字 经名: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一卷。作者不徉。底本出处:明《 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修炼大丹不可一日或缺,故名“内日用”。教人内守调息,聚身中七宝、五行真气,结成刀圭。9.2分 更新至太上老君內日用妙經 2025-03-13 15:02:11
- 太上老君说补谢八阳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05万字 经名:太上老君说补谢八阳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三官及诸神说禳灾安宅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老君劝人动土兴工修造之后,供养诵经,以消灾求福,国泰家安。其中所避诸恶煞,不少名称与《太上老君说安宅八阳经》同。9.2分 更新至太上老君說補謝八陽經 2025-03-13 15:01:57
- 太上老君说解释咒诅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09万字 经名:太上老君说解释咒诅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假托太上老君为尹喜真人说解除咒诅厌魅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劝人请道士诵经,以解除恶人咒诅厌祷。9.2分 更新至太上老君說解釋咒詛經 2025-03-13 15:01:36
- 太上老君说救生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03万字 经名:太上老君说救生真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假托太上老君说诵经保命延生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劝人诵经抄经,以释冤弭灾,救生保命。9.2分 更新至太上老君說救生真經 2025-03-13 14:56:49
- 太上老君清静心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3万字 作者不详。今人考其产生于唐代。此经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的部分文字雷同,而文字稍长,并有七言偈句。经文以清静心为得道之旨要,说明道所以能得在于自心,不能得道是因为“有心”,有心就生出贪欲、烦恼、妄想,于是流浪生死,与道相隔。《云笈七签》卷17录此经。该经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内容相同,文字也大多相同。该经多出偈语。不知二经孰先孰后,也可能是同经的不同传本。9.2分 更新至太上老君清靜心經 2025-03-13 14:55:22
- 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66万字 又名《天地本起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唐释法琳《辨正论》已引述此经。一卷。底本出处:《万历续道藏》。参校本:《云笈七签》卷十。内容为宇宙生成论和修道论。以《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理论依据,论述道为三一之说。认为道之初的赤气变为人之素的黄气,再变而为气之始的白气,此即为三气相包,三一混合,名叫混沌。由此而生成万物。9.2分 更新至太上老君虛無自然本起經 2025-03-13 14:55:13
- 道法会元 完结 历史文化 128.28万字 道教经书。不题编者。卷帙浩大,共二百六十八卷。辑有宋元两代符箓诸派源流及各种符咒秘法歌诀,包括有雷法、祈禳、登斋、炼度、解厄、伏魔、飞步章奏、内炼、施食、月孛、灶告、遣瘟、治病、考召黑律收邪、占卜等,以清微派为主,是道教道法资料汇编。云:“道者灵通之至真,法者变化之玄微,道因法以济人,人因法以会道”(卷一《道法枢纽》)。又将道法分为:道中之道,一念不生,万物俱寂;道中之法,静则交媾龙虎,动则叱咤雷霆;法中之法,步罡掐诀,念咒书符。外此则皆术数。主张“养真气于内,施之以法,以我之真气合天地之造化”。谓“画符不知窍,反若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惊”。炼度当是以我之真觉彼之妄,以我之阳炼彼之阴,以我之神生彼之神,以我之气返彼之气,以我之贤化彼之愚。是研究道教道法的重要资料,虽然其宗教色彩甚浓,从中亦反映了道教教义和精神所在。收入《道藏·正一部》。9.2分 更新至道法會元卷之二百六十八 2025-02-12 16:35:00
- 邓天君玄灵八门报应内旨 完结 历史文化 0.37万字 经名:邓天君玄灵八门报应内旨。撰人不详。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引徐神翁歌诀。徐神翁名徐守信,宋哲宗、徽宗时道士。本书当撰于南宋。述九宫八门遁法,占卜吉凶。9.2分 更新至天蓬呪成形溫帥本身形符 2025-02-12 16:34:52
-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2.55万字 早期上清经中有所谓“三奇”,《玄都九真明科》将之列为“玄都上品”,其第三奇则为《太上素灵大有妙经》。故该经出自六朝。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曰三国帛和得《大有经》,盖指《大有三皇文》。大渊忍尔《道教史研究》认为《大有妙经》造于萧梁之前。该经包括《三洞混元内真变生官号宝名》、《太上道君守三元真一经》、《太上道君守元丹上经》、《四宫雌真一内神宝名玉诀》、《太上大洞守一内经法》、《太上三九素语内祝诀》、《太真隐朝求仙上法》、《太上九真明科》和《太帝君偈大有妙赞》。述神仙名讳、身中九宫、守三一、素语内咒、太玄九真明科三品二十七条等。9.2分 更新至太帝君偈大有妙讚 2025-02-11 16:18:27
- 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 完结 历史文化 2.74万字 简称《三洞奉道科戒营始》。道教书名。六卷。本书出隋以前,为道教较早之戒律仪范。前一部分为《指修时要》,列出戒律规范五百二十条。旨在宣扬善恶报应之说,凡道士女冠违犯经戒者,皆得受报。对于建造道观、塑神像、写道经,度人入道等都各有仪范规章,不得违犯。第二部分为仪范,又分八种,凡诵经、讲经、称位、法服等都有明确的规范和仪注。为研究道教科戒仪范的重要典籍。收入《道藏》第七百六十、七百六十一册。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之六 2025-02-10 15:02:01
- 补续高僧传 完结 科普读物 28.37万字 佛教史书。明河明撰。二十六卷。书首有范景文等序四篇,书末有毛晋跋等三篇。此书由河明弟子道开整理,毛晋佐助刊行。体例依《宋高僧传》,按僧人“德业”分为十科(其中“读诵”改为“赞诵”),即:(1)译经篇(卷一),正传十二人,附见三人;(2)义解篇(卷二至卷五),正传一百零二人,附见十三人;(3)习禅篇(卷六至卷一六),正传二百四十二人,附见二十七人;(4)明律篇(卷一七),正传十人,附见二人;(5)护法篇(卷一八),正传十五人,附见六人;(6)感通篇(卷一九),正传三十四人,附见四人;(7)遗身篇(卷二○),正传十三人,附四人;(8)赞诵篇(卷二一),正传六人;(9)兴福篇(卷二二),正传十三人;(10)杂科篇(卷二三至卷二六),正传九十九人,附见十三人。合计正传五百四十八人,附见七十三人。在“习禅篇”的一部分传后有“系曰”,为作者评论;其他篇中有些传后有“河明曰”按语;在某些传后尚有不署名的按语和引用的参考资料,似是道开所加。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9.2分 更新至補續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2025-02-10 15:02:00
- 洞玄灵宝道学科仪 完结 历史文化 1.47万字 道教典籍,原题「太极太虚真人」,共上下二卷,收录于《正统道藏》太平部。全书分三十五品,详述道士出家修行及日常生活所应遵奉之科戒仪轨。上卷所载内容包括:言语、讲习、禁酒、忌荤辛、制法服、巾冠、敬法服、背道、山居、理发、沐浴、解秽、钟磐、必斋、读诵、坐斋相罚、坛礼。下卷所载内容包括:燃灯、饮水先咒、奏章、醮请、都禁、神枕、明镜要经、九节杖、作神剑法、诣圊厕便曲、解恶梦、父母、老病、灭度、师资制服、父母制服、追福功德、灭度财物。从文字上看,该书内容与《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极为相似,疑是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所作。此书内容指出,凡是道学,在言语上「当知枢机缓急,言语善恶,招祸得福,唯闻口业」。在讲习上「当知听习回向,须得明师。师若不明,翻成伤道慧」。在禁酒上「当知持戒发慧,安身炼心,无惑酒恶」。在忌荤辛上,「当知修身洁心,无犯禁忌」。在制法服上,「当知身得入道,内除俗念,外息俗缘,内守法门,外修法服」。在巾冠上,「当知具足威仪,众事已办,行非俗,是为出家」。在敬法服上,「当知入道,上衣、中衣、下衣,皆当尊敬,不得漏慢」等等9.2分 更新至滅度財物品 2025-02-10 15:01:57
- 急救仙方 完结 科普读物 5.51万字 急救仙方,原不题撰人。约出于明代。十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另有《四库全书》本六卷,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此书内容分三部分。前三卷为明朝徐守贞所撰〈妇产急救方集〉,言救治妇产科疾病之方。分作妊娠诸疾品、产难诸疾品、产后诸疾品、妇女杂病品。卷四至卷五为〈济阴品〉,撰人不详。后六卷又为另一书,内言救治外科疾病方。分作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治伤损方、疗疮治法、秘传五痔品、上清紫庭追痨方。可见此书乃三种医书合编而成,搜罗治妇产、外伤、痔疮、痨瘵等类验方颇多。其中卷十一收录「净明法中治痨疗法」,似为明代净明派道士编集。9.2分 更新至急救仙方卷之十一竟 2025-02-10 15:01:57
- 灵药秘方 完结 科普读物 1.62万字 方书。清师成子撰、方成培订。二卷。成子,蒲东人,好仙道,常云游四方,诊病卖药。行医过程中辑录验方,汇编成此书,约一万九千字。刊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卷上载灵药总论、灵药十例及五气朝元阳、九转灵砂丹、阳七肾散、阴六肾散等二十五方;卷下载阳丹法、阴丹法等近三十方及制硫黄法、制雄黄法、制砂法、制汞法等多种药物的炮制方法。以外科病症为主,脉络分明。方、论为他书所未见,可与《刘涓子鬼遗方》相媲美。有《三三医书》第三集第二十四种单行本。9.2分 更新至灵药秘方卷之下 2025-01-27 15:42:50
- 灵济真君注生堂灵签 完结 历史文化 0.25万字 灵济真君注生堂灵签,撰人不详。此书亦为「洪恩灵济真君」灵签,当出于明代。原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全书有签诗六十四首。皆为七言绝句。如第一签云:「上吉。夜来吉梦叶熊罴,嘉庆盈门立可期。孔子释氏亲抱送,定是天上麒麟儿。」9.2分 更新至靈濟真君注生堂靈籤 2025-01-27 15:42:38
-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 完结 历史文化 0.29万字 《灵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黄缯章法》,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所造。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言召请五岳仙人,安灵镇神拔度亡灵之法。内有炼度亡灵章文,书于黄缯之上,故名「黄缯章」。据称依法以此章文镇于死者宫宅(坟墓),即可使死者魂神安定,还为生人。或升天为神。篇末附记行此法灵验事例。9.2分 更新至靈寶鍊度五仙安靈鎮神黃繒章法 2025-01-27 15:42:38
- 济世神验良方 完结 科普读物 6.4万字 济世神验良方,撰人未详。全书分为32门,约9万字,内容丰富,诸科皆备。各门之前列有总论。首论病因、病机及症状;次论诊法、法则与适应症。每门结尾附余论。作者善于将内经、千金、金匮、河间等历代医家的主要学术思想,融汇其主治原则之中,并畅其文义。 全书博采众家之长,自制成方或兼搜古代名方及民间经验良方。常在主要方剂之后,随症之变化而加减用药,每证之方下,详录炮炙修治;又于若千方中,阐述其临床体会。医论多用歌赋形式,叙理至明,通俗易懂。故一册在手,医者可辨证施治,病者可依方自救,甚至在缺少药少药之地,亦可救危急于俄顷。9.2分 更新至<目录> 2025-01-27 15:42:38
- 黄帝明堂灸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74万字 针灸著作。佚名撰。三卷(又作一卷,)。原书早佚。约于北宋末年,经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中的 《明堂灸经》 与《小儿明堂灸经》 全文而成。约二万字。首论定尺寸、点灸、下火、用火、候天气、定发际、淋洗灸疮诸法,及人神所在不宜灸等,记灸法基本知识四十条,简明扼要。次载正人形、背人形、侧人形及小儿明堂应验穴图计四十五幅,并以图为题,详述循经取穴及其主治病证。分别记载成人及小儿常用要穴和灸治经验,内容丰富,文辞精练,为现存较早的灸法专著。元至大四年 (1311) 著名针灸学家窦桂芳将其辑入 《针灸四书》。其大部分内容亦被明以后各种针灸名著所转载。有日本延宝三年(1675)重刻元至大四年燕山窦氏活济堂本,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9.2分 更新至<目录>卷下 2025-01-27 15:42:38
- 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 完结 历史文化 1.12万字 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原不题撰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编首载明洪武辛亥年(1371年)国子司业宋濂撰〈赣州圣济庙灵迹碑〉称:秦人石固自汉高祖以来,迄元末明初,屡显神异,救济民众,消弭兵祸。历代帝王官吏因石固有灵验,遂为之建庙奉祀,加封尊号。「宋宝庆间(1225-1227年)莆田傅烨为赣县东尉。艳神之为,撰为繇辞百章,俾人占之」。据此,本书签文当为南宋傅烨所撰,而明代道士又以之与宋濂碑文合编为一。书中载灵签一百条。每条有七言四句签诗一首,并附四言一首、三言一首,解答签文所示吉凶祸福。9.2分 更新至第一百 2025-01-27 15:42:38
- 金丹真一论 完结 科普读物 0.79万字 金丹真一论,原题百玄子撰。其生平不详。从书中内容看,似出于唐末五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援引《参同契》、《阴符经》及马明生、阴长生、元阳子、青霞子等诸家丹诀,论述外丹法要。书中称还丹禀源于真一之气,营丹之士莫不求乎真一之源,故名《真一论》。作者认为道即是水,水数属一,含气混真,配位得合真铅,故炼丹须先定神水,后议真铅。神水即汞,须得真铅制之。金丹唯以真汞真铅之华气凝结而成。炼丹须法乾坤卦象,顺阴阳之则,符日月之度。行火应逐月符节,阴阳各半,互相受用。气行一周,丹转一次。一日十二时内,亦须进退升降,随卦变通,凭漏刻,顺五情而进水退火。始自虚无,从无入有,又从有返归于无。返还数终,则神丹自现。人得服之,流入百脉,驻颜却老,更资阴骘,直侯上升,则我命在我不在天矣。书中对安炉立灶,配合药物,火候法度等,皆有较详论述。是一部较为系统之外丹论著。9.2分 更新至金丹真一論 2025-01-27 15:42:37
- 道体论 完结 科普读物 1.13万字 原题「通玄先生述」。此通玄先生疑即五代道士张荐明。亦有人认为此书为唐代道士张果或司马承祯所作。宋《崇文总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此书,但不题撰人姓名,现有《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此书分为〈论老子道经〉、〈问道论〉、〈道体义〉三篇,皆自设问答,阐述「道体」之义。其思想观点及论证方法,与唐初道教重点哲学相能。作者具有无同异生化等不同角度,反复推论道德、道物、名实、空有、假实、无名与有名、虚寂与混成等哲学范畴之相对统关系。认为道是万物之本体,万物与道间中有异,二位一体,即一不二。书称:「物以道为体,道还以物为体」;「就物差而辨,道物常异;就体实而言,物即是道,道即是物。」道体非有非无,无始无终,妙绝形名而圆周万类;能包万物,能生万物,而包无所包,生无所生,非与万物相待者也。故道体与万物是一非,是一非二,能双非之,亦能双是之,而非之与是,皆不得道体。所谓无名亦不得体,有名亦不得体,有无亦不得体,无有无亦不得体。「不在四者,不离四者,乃可得耳」。但此所谓得者,亦竟无所得。「得无所得而不离四得矣。」此说显然吸收佛教中理派双是双非,离四句,绝自非而归无所得之辨证逻辑,书中最终以「兼忘二边,双泯有无」,为悟得道体之宗极玄旨。其说虽本于庄子之「坐忘」,亦有取于佛氏「双忘」之义,是为研究唐代道教哲学之重要资料。9.2分 更新至道體論 2025-01-27 15:42:37
-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5万字 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隋唐间道流模拟释典而作。唐代《要修科仪戒律钞》及《至言总》二书皆引《观门经》,疑即本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载九位真人《行道任证颂》九首,倡导修持五复三归观门之道。所谓五复者,初察五知明十行有无妄门,次观心智了无常生灭化门,三进修信惠净业田覆命寂门,四妙致种玄混冥蒂洞真明门,五染契照道登通明真洞证门。据称能修此五观门者,则身心洞妙,具足圆成,出离无常,得真常道,然后三宝自然复归矣。经文袭取佛教万法皆空与止观修持,而倡导成仙。9.2分 更新至真人行道任證頌 2025-01-27 15:42:37
- 洞元子内丹诀 完结 科普读物 1.36万字 作者姓名不详,成书年代难于查考。该书应用八卦知识说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阴阳变化,论述气功状态下人体的气化作用。全书共21节,第一节首论玄元,为一书之纲;以下各节分别论述了阴阳互根,阴阳变化及相互关系,用以说明机体各部之间的功能变化;阐述了交媾、元火、沐浴、母子、抱元、守一逭数、神光、总要广玄的基本概念, 并以广玄一节结束全书, 强调习练气功即是针对机体各时期的阴阳变化, 补不足, 损有余, “抱乎元,守乎一”。9.2分 更新至洞元子內丹訣卷下 2025-01-27 15:42:37
- 雷法议玄篇 完结 科普读物 0.48万字 雷法议玄篇,南宋万宗师等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论述神霄派雷法,内载四篇论文:第一〈雷法议玄篇〉,南宋初万宗师撰。谓世传雷法之书多达数百篇,内容庞杂,行之无效。作者自称遇度师授以简捷雷法,指点要诀。认为风雨雷霆皆由诸天星宿主持,故修真之士行持雷法,当得三十六天炁之妙,知星宿运行变化之道,方能与道合真,而不在虚侈繁文。 第二〈雷法渊海正演数〉,南宋谷隐撰。论述雷法之要在于「正心诚意,与天为徒」。又称「古有行持之士,以心感物,以正御邪。心正则百神效灵,身正则万邪遁迹」。后世末流徒知以符术感神御鬼,以教法行雷借雷,非为正道。 第三〈歘火真形详论〉、第四〈太极雷坛祭四维神法〉,其撰人皆不详,亦出于南宋。内载书符行炁以召雷祈雨之法。9.2分 更新至雷法議玄篇 2025-01-27 15:42:37
-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完结 历史文化 1.82万字 又名《素问遗篇》《素问佚篇》、《素问亡篇》。医经类著作。佚名撰,一作北宋刘温舒撰。一卷。温舒有《素问入式运气问奥》已著录。通常认为此系唐后之人因 《素问》王冰注本中独缺《刺法论篇第七十二》、《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两篇,遂托名撰成,以补《素问》之遗。其中以论述五运六气学说中的升降前后、迁正退位、刚柔失守等问题为主,并论及运气太过或不及所产生的病证及刺法等,对疫病的传染性也在篇中明确论及。后世一些版本的《黄帝内经素问》,已将该内容补入,以成完璧。对研究《内经》运气学说及疫病学说等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元刻本,清光绪十年(1884)陆懋修抄录白云观道藏本(五卷),碧琳瑯馆丛书本。9.2分 更新至<目录>卷之五 2025-01-27 15:42:37
-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15万字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分十二品,乃天尊为弟子元始真人演说,解说众生疾病苦恼之原由。谓众生今世富贵贫贱,皆前身善恶之果报。后世学仙之士有内怀阴恶、不念济众生、悭贪杀害、不仁不孝等七十二大病。斋戒行道,可除眼耳鼻舌身意六情罪源,得六慧通达。修诵此经,能各满所愿,成仙升天,九祖同度。全书要旨在说明善恶因缘果报,劝人敬礼天尊。修道行善。9.2分 更新至眾生行業受善報品第十二 2025-01-27 15:42:37
- 洞玄灵宝玄门大义 完结 科普读物 0.8万字 洞玄灵宝玄门大义,又名《玄门大论》或《道门大论》。撰人不详。约出于隋唐之际。据《道藏缺经目录》着录,原书有二十卷。今《正统道藏》本仅残存一卷,收入太平部。残本内容系阐释道教十二部经典之名义,分为二十小节。前六节总释十二部名义要旨,第七至十八节分释十二部之义,最后两节复述道教三乘(三洞)真经各有十二部之义。全书行文体例类似南朝宋文明《通门论》,皆引经据典,条分缕析,逐字逐句详为阐释。其说对后世颇有影响。《三洞珠囊》、《云笈七签》等书均大段摘引本书。唐道士孟安排亦节取本书要旨而撰《道教义枢》十卷。9.2分 更新至明次第第五 2025-01-27 15:42:37
- 洪恩灵济真君灵签 完结 历史文化 0.19万字 洪恩灵济真君灵签,撰人不详。「洪恩灵济真君」即五代南唐道士徐知证、徐知谔兄弟,明永乐中受封真君之号,故是书当出于明代。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书中载签诗五十三首,皆为七言绝句。如第一签云:「上吉。龙韬豹略韫奇谋,若遇明时即献筹。世道风波多勇猛,好从静处细沉浮。」9.2分 更新至第五十三籤 上吉 2025-01-27 15:42:37
- 洞玄灵宝玄一真人说生死轮转因缘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万字 《洞玄灵宝玄一真人说生死轮转因缘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约出于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乃三天法师玄一真人为仙人云度讲说生死因缘之事。谓天地与人皆随因缘轮转相生,父母妻子兄弟姐妹皆非常会,死后各随善恶之缘转生。世人若能供养三宝,心慕神仙,必降致仙人,白日升天。又称行善者天选善人生为其子孙,使父母得其福;行恶者天选恶逆生于其门,使父母受其累。又称金马之末,天运交周,水龙之岁,李君(李弘)出治。其时圣世,生死善恶将分,善心男女得遇圣人超度,一门同庆,恶人则不与圣人相宜。此说出自《太上洞渊神咒经》。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玄一真人說生死輪轉因緣經 2025-01-27 15:42:36
- 洞玄灵宝左玄论 完结 科普读物 1.75万字 洞玄灵宝左玄论,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隋唐道士所作。敦煌道经P2390抄本及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卷七已引用此书。从《三洞珠囊》引文看,原书至少应有十三品。今《正统道藏》本仅残存其中第四、第五品,分为四卷,收人太平部。前二卷为第四品《正真无上上仙大道金刚见品》,叙修持「正真无上上仙大道」之法。谓此大道分大小二乘,大乘先修慈悲,后入空观,小乘先修空观,后修慈悲。大乘因大果大,乃上仙之道。小乘修持诸观法,包括有观、生观、死观、老观、两观、外观、理观、事观等等。后两卷为第五品《无上上三十六部经王品》,解释三洞三十六部道经旨义,其说亦涉及修持慈悲、空观。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左玄論卷之四 2025-01-27 15:42:36
-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 完结 历史文化 2.07万字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原不题撰人,书中载唐天皇(唐高宗)问道于中岳潘尊师(潘师正),当系唐代上清派道士所作。南宋《秘目》着录此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三卷,收入太平部。此书内容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上卷一至八页)概述道教及道门经法肇起原由,并解释三天、三洞 、三君、十二部经、三乘、三界、四等、六度行、六根、四大、五荫、三业、五苦、三涂等名同术语乏义,第二部分(上卷九页——下卷二页)是唐高宗与潘师正关于道教绎法之问答记录档,解答的问题有存三守一、发际九宫、六合寓、道教阶梯证果、天尊名号阶级、天尊十身、诸天圣真名号居处、诸真位业品级、三十六天名号、日月星宿之神、玄中大法师十号等等。第三部分(下卷二至十七页)为道教法术名词解释,所释名词有二乘、一念、二景、二气……等等,约百余条。第四部分(下卷十七至二十页)摘录《海空智藏经》,解释有关修持心性观慧之名词术语,如「三阶」、「十心」、「十行」、「十回」、「十转」、「十种障」等等。全书所释道教经法名义约一百四十余条,实为一部解释道教义理之小辞书。9.2分 更新至道門經法相承次序卷下 2025-01-27 15:42:36
- 九天上圣秘传金符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9万字 九天上圣秘传金符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为选择日辰吉凶之书,内容可分三部分:第一《金符经》,言观星择日之术。谓天有九星(即妖星、或星、禾刀、煞贡、直星、卜木、角已、人专、立早),轮流值日。凡人家有起造、婚丧、迁徙、祭祀、出行等事,须慎择日辰,如遇吉星当值则万事如意,遇凶星则家破人亡。书中依六十甲子顺序排列每年十二月日历,标明每日当值星宿名称及所主吉凶。世人有事可查看日历,推算吉凶。 第二《诸葛先生万年出行图》,传为诸葛孔明所传。此图共三幅,皆为圆形日历表,标明一年十二月每日吉凶。人家行事可依此图选择吉日,回避凶煞之时。 第三,此书末杂抄短文数条,皆与推算日辰吉凶有关。9.2分 更新至九天上聖祕傳金符經 2025-01-27 15:42:36
- 老君变化无极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万字 老君变化无极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北朝天师道徒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为七言韵文,首先赞颂老君之道合乎自然,学道者当修身洁己,慎勿贪淫。其次叙述老君变化易形,西化胡人;西汉时化名李弘降世,于蜀郡传道张陵,设二十四治等神奇故事。又称老君历观弱水、南蛮、辽东、东海等地,又纵观历代帝王之世,皆有种种灾难。唯清忠谦卑,抱朴守素,服食神丹,知阴阳之道,方能根深久固,长生升天。此经内容与《老子变化经》、《老子化胡经》、《三天内解经》等早期天师道经典相似。9.2分 更新至老君變化無極經 2025-01-27 15:42:36
-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 完结 科普读物 0.31万字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宋元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忏用于道士为信徒忏罪祈福,内载忏仪及忏悔文式。首先由道士率信徒礼拜赞颂「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之神威功德;其次忏谢自身罪业,并愿志心归命三宝及诸天尊神灵,祈求赦罪赐福。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为北宋末道教开始尊奉之神。据称此神为玉清真王之化身,总司雷政,司赏善罚恶之职。9.2分 更新至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懺 2025-01-27 15:42:36
- 雷霆玉枢宥罪法忏 完结 科普读物 0.24万字 雷霆玉枢宥罪法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宋元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本篇内容与《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相似,但文字有所不同。忏文首先言道士率信徒向「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礼拜,赞颂天尊之威德;然后忏悔自身罪业深重,祈求天尊宥罪赐福。9.2分 更新至雷霆玉樞宥罪法懺 2025-01-27 15:42:36
- 高上玉皇满愿宝忏 完结 科普读物 2.01万字 高上玉皇满愿宝忏,撰人不详。内提及元代加封文昌帝君、纯阳帝君(吕洞宾)尊号,应出于元末明初。原书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全书分忏仪、赞叹、皈依、除罪、断障、消灾、集福、成真、结意、满愿十节。各节内容体例大致相似,皆首述建斋设醮。供奉玉皇上帝等天尊神灵,然后礼拜颂扬玉皇,表达志心归命,祈求除罪消灾之愿,恳请玉皇垂悯,消灾赐福。本书内容与《玉皇宥罪锡福宝忏》近似。9.2分 更新至高上玉皇滿願寶懺卷之十 2025-01-27 15:41:19
- 黄箓九阳梵炁灯仪 完结 历史文化 0.34万字 《黄箓九阳梵炁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宋元时。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超度亡灵。行道者设斋燃灯,供奉太乙救苦天尊、九天生神上帝、九阳梵气天君、九州神君、九幽地狱冥官等神灵。依次向九方礼拜赞颂,念诵《九天生神宝章》,祈求九阳梵气普照九幽地狱,使亡魂拔度升天,并祈愿自身得道升仙,免堕地狱。9.2分 更新至黃籙九陽梵炁燈儀 2025-01-27 15:41:19
- 黄箓破狱灯仪 完结 历史文化 0.24万字 黄箓破狱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本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超度亡灵。行道者依科建黄箓斋,燃九幽神灯。供奉朝礼九位天尊,祈求天尊发大慈悲,以无上道力解救九幽地狱亡魂。九位天尊即:玉宝皇上尊、好生度命尊、玄真万福尊、太灵虚皇尊、太妙至极尊、无量太华尊、玄上玉晨尊、度仙上圣尊、上下方救苦尊。9.2分 更新至舉上下方救苦尊 2025-01-27 15:41:19
- 黄帝阴符经解义 完结 历史文化 0.83万字 黄帝阴符经解义,原题「开州助教萧真宰解义」。《通志?艺文略》着录《阴符经》三卷,萧真宰注,当出于北宋。《正统道藏》收入洞真部玉诀类,合为一卷。经文取三百字本,分作三章。注文本于老庄之说,间引五经诸子,盖为儒者之作。9.2分 更新至強兵戰勝演術章 2025-01-27 15:41:19
- 黄帝阴符经心法 完结 历史文化 0.94万字 金末胥元一注。三卷。经文采用四百一十四字本, 分三章。卷上发明天理章, 卷中开示养生章,卷下胜欲复命章。主旨在明天理,绝私欲,外则人事和悦,内则心神安静,乃养生入道之门。胥注以儒家理学之旨解《阴符》,承朱子《阴符经考异》而加以发挥。收入《道藏》第57册。9.2分 更新至黃帝陰符經心法卷下 2025-01-27 15:41:19
-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完结 历史文化 0.79万字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盖系隋唐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本书取《度人经》中大梵隐语、灵书中篇、三十二天内音及道君后序等篇章词语,采集众家之说疏解其义。如注「隐语」一词云:「隐语者,大梵之音,与地上不同;『隐语之中有四:一者隐名,二者隐讳,三者隐事,四者隐义也」。此种文体类似南北朝隋唐道士所撰《灵宝经义疏》、《玄门大义》、《道教义枢》等书。9.2分 更新至第三解无量音 2025-01-27 15:41:18
-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9万字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原为《洞真太微黄书》八卷之第七篇,今《正统道藏》本分出单为一卷,收入洞真部神符类。经文开篇为《太帝招魂众文》,概述修炼《金阳索经》胎息之道,以及存神、服符之法。其次载「上清石景之符」十八枚、「太帝招魂符」一枚。符文皆用于佩带或服食,经中详述其佩带服食方法。据称依法修行,可致「策龙步玄,举形阶渐矣」。卷末附按语,略述《石景金阳素经》之来历,称此经为《太微黄书》八卷之一,真人昔于赤城山中传授许远游(东晋道士许迈)。此按语应为南北朝道士所作。9.2分 更新至洞真太微黃書天帝君石景金陽素經 2025-01-27 15:41:17
- 广黄帝本行记 完结 科普读物 0.5万字 一卷。题唐阆州晋安县主簿王瓘撰。原书三卷,上、中二卷述黄帝成长及治理天下之事,此二卷已亡佚。今仅存一卷, 即下卷,叙述黄帝修道成真之事,因收入《道藏》得以保存。主要记述黄帝使天下大治之后,寻仙访道之事。记载了黄帝师从宁封子,受其龙娇之经,见紫府先生,登于风山受《三皇内文》天文大字,以劾召鬼神,见中黄子,受九茄之方,见大隗君黄盖童子,受《神仙芝图》十二卷,陟王屋,开石函,发玉笈,得《金鼎九丹之经》,复受《九转之诀》于玄女,往天台受《金液神丹之方》,问道广成子于崆峒山。从广成子得长生久视之道,最后乘龙升天。可作研究黄帝与道教的参考资料之用。收入《道藏》洞真部记传类。9.2分 更新至廣黃帝本行記 2025-01-27 15:41:17
- 金丹赋 完结 科普读物 1.36万字 金丹赋,原题「大道弟子马莅昭注」。此人似为唐末五代道教信徒。一卷,收人《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卷首有马莅昭序文,自称偶遇《金丹赋》,不知谁所著,为之注解,而成此篇。按本篇所注《金丹赋》,内容与《陶真人内丹赋》大致相同,但文句较《内丹赋》多出近一倍,文字亦颇有出入,盖系同书之不同版本。马氏注解较为明白,主要引证《金碧经》、《参同契》、《太易志》,《日月混元经》等丹书,以外丹法解赋。其丹法以朱砂、水银为主要药材,炼制须法则二仪,取象八卦。以坎离二卦,真阴真阳之气为丹本,夺天地阴阳运行造化之机,成神丹自然之道。又谓炼丹鼎器须法人脑宫之像,心为丹之枢纽,守三归一,专心无二,蕴妙而虚,则玄功生焉。此说又似为内丹。9.2分 更新至金丹賦 2025-01-27 15:41:16
-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7万字 1卷。作者及撰年未详。主要讲三元真一。上一,为一身之天帝;中一,为绛宫之丹田;下一,为黄庭之元土。阐发气功理论的同时,亦介绍了具体功法,有一定参考价值。9.2分 更新至金闕帝君三元真一經 2025-01-27 15:41:16
- 灵宝九幽长夜起尸度亡玄章 完结 科普读物 0.31万字 《灵宝九幽长夜起尸度亡玄章》,撰人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本篇编集祓死度亡之五言歌词二十六章,大抵言生不修福行善,死则受苦罹殃,必须修斋布施,方得度亡升天。是篇所集盖为黄箓斋之斋仪词章。9.2分 更新至正統道藏電子文字資料庫 2025-01-27 15:41:16
- 还丹众仙论 完结 科普读物 0.85万字 还丹众仙论,北宋抱腹山人杨在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卷首有作者序,自称为汾阳河西人。曾遇明师授以丹诀,于皇祐四年(1052)集成此书。书中首先集录古来诸家炼丹要论,上自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老君、上皇,下及茅君、龙树、阴真君、马明生、魏伯阳、彭君、张天师、抱朴子、元阳子、孙真人、易玄子、日华子、狐刚子、吕先生、海蟾子等。凡三十余家。其次列举炼丹诸法,有辨井诀、居山法、造炉法、火候法、辨真铅汞诀、辨华池匹配诀、辨伏铅汞诀、辨入炉诀、砂中抽汞诀、出丹火毒诀;以及服食金丹应验候,三尸去身候、换骨变颜候、出火毒法等。全书所述丹法以外丹为主,保存不少现已亡佚之古丹书要诀。9.2分 更新至變顏貌藥生齒候 2025-01-27 15:41:16
- 灵台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8万字 灵台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唐宋间。南宋《秘目》所算类、《通志?艺文略》历数类,均着录「灵台编一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真部众术类。经文原本为十二章,《正统道藏》本缺前八章,仅存后四章。即〈定三方主〉第九、〈飞配诸宫〉第十、〈称星历分〉第十一、〈行年灾福〉第十二。其书言算命术,属紫微斗数类。大略依人之生辰定其三方主,又以二十八宿加临十二月,配身官、命官、德宫、财帛宫、寿命宫等二十余宫,以推算人生之贫富寿天及流年吉凶。9.2分 更新至行年灾福第十二 2025-01-27 15:41:16
- 唱论 完结 科普读物 0.16万字 乐学论著。元燕南芝庵撰。不分卷,共三十一节,每节不标题目。内容除简略地列举古代著名的音乐家、歌唱家、作曲家和古典戏曲的主要体制外,大部分是关于宋元两代戏曲声乐理论和歌唱方法。其音乐美学思想,注重歌唱中的抑扬顿挫的格调、停声待拍的节奏,并提出“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的美学命题。认为“歌之格调:抑扬顿挫,顶叠垛换,萦纡牵结,敦拖呜咽,推题丸转,捶欠遏透。”指出歌唱时,高低转折,要圆转自如。要使其声扬,必先使其抑;要使其声抑,必先扬其声;一腔顶着一腔唱,下句起音,要顶着上句尾声唱;行腔时,要讲究有板有眼,不失尺寸;发声落音,应极为厚实,要求在拖长的唱音上加上美的装饰音;要以情感贯注入声调的表达;歌唱时要有圆润如明珠般的格调,使人在听觉的美感中产生视觉美感。又要求歌唱时要注重蓄气吐气,使唱音刚柔如意,长短合度。其歌唱美学思想,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有元杨朝英选编的《乐府新编阳春白雪》附录本,元陶宗仪著《南村缀耕录》收录本,明臧懋循编《元曲选》附录本。近人任讷辑《新曲苑》本,《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收录。9.2分 更新至唱论 2025-01-22 17:15:07
- 居官寡过录 完结 科普读物 10.11万字 六卷。清刘振清汇梓、李元春评阅。刘振清,字金亭,陕西朝邑县人。李元春,号时斋,陕西朝邑县人,嘉庆举人拣选知县,又改大理寺评事。后因母老,回陕西书院,教人以身心性命之学。本书原为刘振清汇梓,李元春重加辑录、审订,并在书眉上时加评语,其子维翰、来南分别予以校录和参订。作者用心可谓良苦,书前序说:“居官之道,言之略尽”。希望各级官吏能仿而行之,使自己成为良吏。全书分三卷,所列条目甚多。卷一主要谈及官吏赴任前后应注意事宜;卷二为理政事宜,其中注重征收钱粮和审断刑狱;卷三辑录清督抚和地方官有裨治理示谕和审案中的判语等。全书有许多眉批,可谓画龙点睛。例如,卷一首条《初选京邸勿收家人衙役》,眉批说:“今作官每患家人太多,且多有上人荐托者。如使人已足,或知其不可用,皆当善辞。须知凡荐托者亦多系其人自求,荐托者亦碍于情面耳。如己亦碍于情面,兼畏势力,将来受害不少矣。”这样的话,书中随处可见。但实际上,各级官吏听之者甚少。清代官吏的腐败,不是一二个人或一二本书即能解决的。有 《青照堂丛书》本。9.2分 更新至●青照堂丛书(2) 2025-01-22 17:15:07
- 画眉谱 完结 科普读物 0.61万字 丹嘴学诗歌之句。听山边之百舌每一见怀春闻树上之鹧鸪如度曲然而雄风孰识不欲争长雌节甘谁知斗勇盖黄莺巧啭,金衣搞乐府之音,鹦鹉能言,若夫玉铛金距陈王庹东道之鸡华羽翠英,蔡子赋洪波之鸭。纵能御敌,已无巧语娱人,即会挑兵,自少娇音入耳。惟兹画眉者,身小如莺,不名令郎,眉横似黛,窃比佳人。9.2分 更新至清朝画眉谱之九 2025-01-22 17:15:06
- 经义模范 完结 科普读物 1.28万字 不著编辑者名氏。前有王廷表《序》,称嘉靖丁未,访杨升庵於滇,得《经义模范》一帙,乃同年朱良矩所刻云云。考廷表为正德甲戌进士。是科题名碑有朱良、朱敬、朱裳、朱节、朱昭、朱方六人,未详孰是。以字义求之,殆朱方为近乎。方,浙江永康人,其仕履亦未详,所录凡宋张才叔、姚孝宁、吴师孟、张孝四人“经义”共十六篇。其弁首即才叔《自靖人自献于先王》一篇,吕祖谦录入《文鉴》者也。时文之变,千态万状,愈远而愈失其宗,亦愈工而愈远於道。今观其初体,明白切实乃如此。考吴伯宗《荣进集》,亦载其洪武辛亥会试中式之文,是为明之首科,其所作亦与此不相远,知立法之初,惟以明理为主,不以修词相尚矣。康熙中,编修俞长城尝辑北宋至国初“经义”为一百二十名家稿。然所录如王安石、苏辙诸人之作,皆不言出自何书,世或疑焉。此集虽篇帙寥寥,然犹可见“经义”之本始,录而存之,亦足为黜浮式靡之助。惟《刘安节集》载有“经义”十七篇,亦北宋程试之作,此集未载,或偶未见欤?9.2分 更新至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张孝祥 2025-01-22 17:15:06
- 金璧故事 完结 科普读物 1.77万字 此书作者,已难得知。无论《明史·艺文志》 ,还是黄虞稷《千倾堂书目》 、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等目录学著作,皆未提及。而从该书的用典来看,皆取自于先秦至北宋典籍,南宋作家诗文皆未涉及,注中又有“宋朝太宗兴国中”“宋朝仁宗时”之语,可知作者应是元代人。《金璧故事》也属发蒙读物,是供幼童学习作诗和楹联(俗称对联或对子)之用。该书将前人故事或诗文佳句化为七言绝句,每两句为一联,互相对仗,又在其下注明该诗本事或用典出处。对对子能训练学童的智慧才思,打下扎实的基础,方能做好律诗。共记载自春秋以来有史可载的人物故事二百五十余条,其中为人所熟知的有凿壁偷光、项庄舞剑、老骥伏枥、火牛破阵 .9.2分 更新至金璧故事 2025-01-22 17:15:05
- 端溪砚谱 完结 科普读物 0.23万字 一卷,不着撰人名氏,卷未有淳熙十年东平荣芑跋曰:“右缙云叶樾交叔传此谱,稍异于众人之说,不知何人所撰。称徽祖为太上皇,必绍兴初人”云云,是当时已不详其出自谁手矣。其书前论石之所出,与石质、石眼;次论价次,论形制;而终以石病。唐柳公权《论砚》:“首青、绛二州,不言端石”;苏易简《文房四谱》亦尚以青州红丝砚为首;自是以后端砚始独重于世,而鉴别之法遂愈以精密。此谱所载于地产之优劣、石品之髙下,皆剖晰微至,可以依据。至如当时以子石为贵,而此独辨其妄,故荣芑以为“稍异于众人之说”,葢指此类而言。自米芾《砚史》已云:“遍询石工未尝有子石”。芾为含光县尉,尝亲至端州得其详,而其言正与此合,亦足以知其说之真确也。9.2分 更新至端溪砚谱 2025-01-22 17:14:29
- 灌畦暇语 完结 科普读物 1.11万字 一卷。作者不详。根据书中记载,作者自称老圃。在唐太宗一条,独称臣、称为皇祖,可知其为唐人。又该书引韩愈诗二章,云“后来岂复有如斯人”,则知为中唐以后时人。在《灌畦暇语·自序》里,作者自称“早年血气未定,铺方纸,运寸管,及起以干一旦之名,力尽志殚,仅能如愿。”作者又说:“急意勇退,脱谢缨弁,”可知作者曾登第入仕。《灌畦暇语》总计三十二条,其内容也以道家思想为主,这恐怕与作者隐居有关。而且该书持论笃实,于圣贤之事亦不悖,堪称为一部重要的思想著作。该书成书后,并未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以至《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未著录此书。直到陈振孙写《直斋书录解题》,才见其名。《灌畦暇语》的最早刊本为陆氏奇晋斋所刊,书末有李东阳跋。东阳云:“余倾僦京城之西,有卖杂物者过门,见其箧有故书数种,大抵首尾不全。《灌畦暇语》一编,尤为断烂,余以数十钱购得之。因料理其可读者,才得三十余条。”可见,今本此书是经过李东阳整理的残本,已非昔日之原书。该书的主要版本有:《学海类编》本,《奇晋斋丛书》本,《艺圃搜奇》本,淡生堂余苑本,《稽古堂杂说》本以及《四库全书》本等。9.2分 更新至灌畦暇语 2025-01-22 15:50:55
- 安徽咨议局章程 完结 历史文化 1.05万字 1907年,清政府预备立宪,下令于各省设立咨议局。1909年10月,安徽省咨议局正式成立。1909年至1910年间,安徽咨议局曾召开过两次年会。辛亥革命爆发后,曾策动时任安徽巡抚朱家宝独立。后改为安徽省临时参事会。该文是针对安徽的章程。9.2分 更新至(五)安徽谘议局常驻员互守规约 2025-01-22 15:50:55
- 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5万字 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撰人不详。约出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经文乃元始天尊演说,宣称世上众生之生生化化,皆由碧霞元君所主。元君即泰山玉女,证位天仙。受玉帝之命,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福善罚恶,报应不爽。世人若回心奉道,请道士转诵此经,皈命元君,忏悔祈求,即可消灾获福。篇末附「天仙碧霞宝诰」。9.2分 更新至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 2025-01-22 15:50:55
- 皇明恩命世录 完结 科普读物 2.08万字 皇明恩命世录,编者不详。从内容看,当为明朝正一道道士编辑。九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辑录明朝九位皇帝御制的赞文、诰敕及圣旨,皆与道教有关。九位皇帝即明太祖、成祖、宣宗、英宗、景帝、宪宗、孝宗、武宗、世宗。从本书中可见明代皇室对正一道之赏赐、册封、免除徭役、资助建醮祭祀等情况,可谓恩宠备加。此书对研究明代正一道有重要史料价值。9.2分 更新至第二十代張諶(2) 2025-01-22 15:50:55
- 朝真发愿忏悔文 完结 科普读物 0.1万字 朝真发愿忏悔文,撰人不详。似出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本篇为朝礼神真,忏悔发愿之仪文。其仪式程式有念三业咒、祝香、祝功曹、启圣、诵经、忏悔发愿、祝谢等。仪式中启请神宝大慈尊、九辰诸帝真、金母木公、日月星辰、五老三官、四圣四相等诸神垂降感应。行仪者朝礼诸神,忏悔罪过,请求原赦罪愆,解释业报,往生善家。9.2分 更新至朝真發願懺悔文 2025-01-22 15:50:54
- 大洞经吉祥神咒法 完结 历史文化 0.14万字 大洞经吉祥神咒法,撰人不详。约出于宋元时。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内载一首长篇五言神咒,称作「一百大吉祥檀识钧玉音神咒」。二百多句咒语中出现九十七句「吉祥檀识钧」。据元人卫琪所撰《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称「檀识钧」即元始天王所发吉祥之音,出自大洞仙经。诵念此咒语,可解脱灾罪,功行圆满即举形飞升。本篇当系宋元道士摘录《文昌大洞仙经》改编而成。9.2分 更新至大洞經吉祥神咒法 2025-01-22 15:50:54
-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7万字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又名《升玄步虚章》,「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末南朝初。陆修静《灵宝经目》及《灵宝中盟经目》均着录。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乃太极真人传授太极左仙公葛玄,言修持「灵宝洞玄斋诵空洞步虚章」之法。书中载五言赞颂歌词数章,即〈洞玄步虚吟〉十首、〈太上智慧经赞〉十八首、〈右英夫人颂〉三首、〈太极五真人颂〉五首、〈礼经咒〉三首、<正一真人无上三天法师张天师颂>以及<礼经咒>多首。凡此吟、赞、颂章,大都颂扬真经功德、玉京景象、学道智慧及修真灵验等。据称歌章皆为上天「空洞灵章」,乃高仙上圣朝礼玄都玉京山(无极虚皇天尊治所,在大罗天中),飞步虚空时诵咏,故称「步虚章」。经中宣称:修道者若能长斋久思、讽诵洞经、叩齿咽液、吐纳太和,则将身作金华色、项负圆光、头辔日华月英玄景、手把灵府十绝之幡,以致感太无、动天老、致飞龙、降天仙,且三界九地大劫之周、阳九百六之运以及水火之灾亦皆消化。本书对六朝唐宋道教影响甚大,《无上秘要》、《云笈七签》、《玉音法事》等许多道书均节录或征引本书。9.2分 更新至明萬曆正統道藏續道藏 2025-01-22 15:50:54
- 高上玉宸忧乐章 完结 科普读物 0.23万字 《高上玉宸忧乐章》,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之手。一卷,收入《续道藏》。本篇言诵章仪法。内载五言颂诗五首,题作「步虚忧乐慧辞」。道士行醮步虚时歌诵此章,可以感召五帝护卫,成仙飞升。《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一书中有《高上玉晨曲素忧乐慧辞》。本篇内容文字与之大致相同,当系后人节录该书改编而成。《上清诸真章颂》亦收录本篇。9.2分 更新至高上玉宸憂樂章 2025-01-22 15:50:54
- 古文龙虎上经注 完结 历史文化 0.53万字 古文龙虎上经注,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宋元间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亦为《古文龙虎经》注本,将经文分作二十六章,随文注解而较少发挥。大抵假《参同契》阴阳五行、卦爻变化之说解释原经,申述内丹修炼之旨。原书末附录〈读龙虎经〉一篇,乃作者读书笔记,摘出原经中若干词句略加诠释。9.2分 更新至古文龍虎上經註 2025-01-22 15:50:54
- 北斗九皇隐讳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8万字 《北斗九皇隐讳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当出于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之手。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叙述存思北斗九星玉皇神君之法。书中列举北斗九星及其神灵之姓名、形相、官位、职司、治所。所谓九星即第一天枢星,阳明星之魂精;第二天璇星,阴精星之魂神;第三天机星,真人星之魄精;第四天权星,玄冥星之魄精;第五玉衡星,丹元晕之魄灵;第六开阳星,北极星之魄灵;第七摇光星,天关星之魂精大明,第八洞明星,辅星之魄精阳明;第九隐元星,弼星之魂明空灵。以上九星各有神主,分别为第一至第九玉皇君,皆上总九天上真,中统五岳飞仙,下领学仙之人。修道者常存念此九皇君名号、形象,告请福禄寿,制服凶逆灾,皆可如愿。本篇所载道法,与《上清河图宝箓》相似。9.2分 更新至北斗九皇隱諱經 2025-01-22 15:50:54
- 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昇玄步虛章序疏 2025-01-22 15:50:54
- 9.2分 更新至金籙上壽三獻儀 2025-01-22 15:50:54
- 9.2分 更新至金籙大齋啟盟儀 2025-01-22 15:50:53
- 9.2分 更新至洪恩靈濟真君七政星燈儀 2025-01-22 15:50:53
- 洞玄灵宝自然斋仪 完结 历史文化 0.2万字 《灵宝中盟经目》第二十一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自然经上》1卷,为六朝灵宝经。本仪盖与之有关。但仪中称玉皇上帝,当出自宋后。述发炉、称名等,洗心首过,祈福求度。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自然齋儀 2025-01-22 15:50:53
- 9.2分 更新至東嶽大生寶懺 2025-01-22 15:50:53
- 9.2分 更新至黃帝太一八門逆順生死訣 2025-01-22 15:50:53
- 洞玄灵宝本相运度劫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57万字 灵宝天尊述兰林之字、凤鸟之音,以诵经呼名为济厄之法。又述道生天地,以昆仑山为中心,凡八十一天、三千世界,又有三六九厄劫运之数。《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1著录《洞玄灵宝运度大劫经》。本经劝诵《洞渊神咒经》。吉冈义丰《道教经典史论》 以此疑本经出于六朝。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本相運度劫期經 2025-01-22 15:50:53
-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61万字 简称《九天生神经》、《生神章》或《生神经》。道教书。为六朝道经。一卷。首叙三宝(天宝、灵宝、神宝)、三元(混洞太无元、赤混太无元、冥寂玄通元)之出现,由三元从生始、元、玄三气。由三气化生天地人物。故人欲长生当“尊其气, 贵其形,宝其命, 爱其神”。诵持此经则鬼神得以超度, 凡夫得以成仙。收入《道藏》第165册。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 2025-01-22 15:50:53
- 9.2分 更新至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2025-01-22 15:50:53
-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48万字 经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原为《八素真经》之一,后分出单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通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5《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上清八素真经服日月皇华》1卷。为六朝上清经。述斋法十戒、玄都法难五戒、受法戒高上科及五种斋格。9.2分 更新至洞真太上八素真經修習功業妙訣 2025-01-22 15:50:53
- 9.2分 更新至洞真太上飛行羽經九真昇玄上記 2025-01-22 15:50:53
- 洞玄灵宝道士明镜法 完结 科普读物 0.09万字 经名:洞玄灵宝道士明镜法。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言修持明镜法术,与《上清明鉴要经》、《上清明鉴真经》略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相当于《上清明鉴要经》中《作明镜法经第一》和《真人道士摩镜经第二》。述以镜占卜及磨镜法。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道士明鏡法 2025-01-22 15:50:53
- 9.2分 更新至洞真八景玉籙晨圖隱符 2025-01-22 15:50:53
- 洞玄灵宝真人修行延年益算法 完结 科普读物 0.39万字 洞玄灵宝真人修行延年益算法。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抄袭《上清修身要事经》,言养生法术。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述呼神名、守一、祝咒等养生辟邪之法。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真人修行延年益算法 2025-01-22 15:50:53
- 9.2分 更新至第六十四 2025-01-22 15:49:12
-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49万字 经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朮妙诀。撰人不祥,约出於东晋南期。原为《八素真经诀》之一,后分出单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大洞真经目》第三种著录有《上清八素真经服日月皇华》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经为太上述师弟传授经诀告盟仪式,包括筑坛、诵咒、埋符、存思、奉法信等。9.2分 更新至洞真太上八素真經登壇符札妙訣 2025-01-22 15:49:11
- 9.2分 更新至北帝說豁落七元經 2025-01-22 15:49:10
- 9.2分 更新至傳授經戒儀注訣 2025-01-22 15:49:10
- 北帝伏魔经法建坛仪 完结 历史文化 0.66万字 题“先天太极法师卢中苓编”。经中有北宋三十代天师张继先 元代封号。另本仪与正一部《伏魔经坛谢恩醮仪》从形式、内容 到所举师名皆一致,应为一经。后者撰于明。故本经亦当撰于明。 述伏魔经法建坛仪。9.2分 更新至北帝伏魔經法建壇儀 2025-01-22 15:49:10
- 9.2分 更新至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訣 2025-01-22 15:49:10
- 9.2分 更新至金锁玉关(三) 2025-01-22 15:49:09
- 黄庭内景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8万字 道教上清派经典。传说其乃仙真降授予 在南岳修道的魏华存。全书分为36章,均为七言韵语。 将道教思神守一、宝精爱气之说与古代医学脏腑理论相结 合,阐述修炼长生成仙之术。认为人的头脑、五官及脏腑 肠胃均有真人神仙居住,修道者如能诵此经并默念神名, 存思身神之形状、服色、居处及其职司,便能通神感灵, 形神相守,延年益寿,得道成仙。书中重视积精累气之 术,又言及吐纳元气、漱津咽液、服食五牙、房中固精、 飞奔日月等方术。对后世内丹修炼者影响颇大,自晋代以 来,历代道士为之作注者甚多。为早期上清派所奉的主要 经典之一。南岳黄庭观殿壁上原刻有此经,相传为魏华存 手书,已佚。现观内石刻经文系后人所书。此经收入《道 藏·洞玄部》。9.2分 更新至黄庭内景经 2025-01-22 15:49:09
- 赤松子中诫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5万字 《赤松子中诫经》是道教经典中一部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以黄帝和赤松子对话的形式向世人阐述了大道的至简至易,这里的“道”就是告诫人们要多行善事、积功累德。教经典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赤松子中诫经》(以下简称《中诫经》)便是其中一部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中诫经》以黄帝和赤松子对话的形式向世人阐述了大道的至简至易,告诫人们要积德行善。《周易系辞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中诫经》反复宣扬天人感应和因果报应,劝诫人们要多行善事、积累功德。“诫”就字面意思而言有警告、劝告、告诫、劝诫、规诫等意思。9.2分 更新至赤松子中诫经 2025-01-22 15:49:09
-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 完结 历史文化 23.01万字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起自道光元年(1821)﹐迄光绪十年(1884)﹐共收六百零二人奏议。1960年﹐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内府抄本﹐精装成十二册出版。另一种称《皇朝道咸同光奏议》六十四卷。王延熙﹑王树敏辑﹐分治法﹑变法﹑时务﹑洋务﹑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十类﹐编排形式仿《皇清经世文编》。有光绪二十八年石印本。9.2分 更新至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下(5) 2025-01-22 15:49:09
- 淮城纪事 完结 历史文化 0.51万字 一卷。明不着撰人名氏。该书记甲申(1644年)春李自成率农民军进军京师,预遣部下至山东、河南充任官吏,安抚地方,四处招降。时明朝淮抚路振飞、按台王燮同备兵守御,拒不归顺,并杀害大顺遣官。李自城攻占北京,路、王二人仍负隅顽抗,纠集武装,固守淮城,防遏各处散兵游勇,保护地方绅士财产。后路振飞丁艰离去,王燮巡抚山东,当地缙绅以路、王等能保其产业,故为是记。《淮城纪事》用日记体,书前作者自序称,“此系吴腾一飞馆于淮上,目击而笔记之者,余稍为润色而刻之”,凡八十三日事。又冯梦龙《甲申日记》中有《淮城纪事》一书,内容大致与此相同,恐系一书所传。《淮城纪事》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抄本。吴县潘氏旧藏《甲乙稗史》抄本上卷所收《淮城纪事》题为滕一飞撰,旧藏吴县祝氏。上海涵芬楼旧藏《江表二臣传》抄本附有《淮城纪事》。该书较为常见的是《痛史》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9.2分 更新至《淮城纪事》 (明清)不着撰人 2025-01-22 15:49:08
- 割台三记 完结 历史文化 4.03万字 本书(一册七九面四七、四○○字)系一集刊,收录罗惇曧「割台记」、俞明震「台湾八日记」及吴德功「让台记」三种,因题称「割台三记」。「割台记」综述清光绪二十一年台、澎割让及台民抗日之经过,文极简略。作者罗惇曧另着「中日兵事本末」已刊于第四○种「台海思恸录」附录中,请参阅「思恸录」篇。「台湾八日记」记同年五月初五日日兵在澳底登陆后数日间中日两军之战况及十二日台北兵变之情形。作者俞明震,字恪士,浙江山阴人。原任刑部主事;光绪二十一年四月,调台派充全台营务处。五月初一日接署藩司,更于初八日奉命赴前敌督师兼理粮饷、电报事宜。此篇所记,皆其亲历之事。末附巡抚唐景嵩(维卿)电奏稿多通,即其藏衣带中携出之件,尤属可贵史料。「让台记」作者吴德功略历,已见第四七种「戴施两案纪略」篇。此记始于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签约到台,终于九月二十七日日本北由川宫亲王卒于台湾、运柩返日。其间凡一百三十余日事,逐日记载,而于地方人士参与战役者叙述尤详。记末原附有录自同年十月「闽报」随笔一则,仍旧照刊;9.2分 更新至●让台记彰化吴德功着(2) 2025-01-22 15:49:08
- 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 完结 历史文化 0.83万字 不著撰人。抄本。是书记载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天津、北京之情形,于清军的抵御、清廷和战不定、张皇失措等叙述较详。惟似得诸传闻,故间有不实处。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9.2分 更新至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 2025-01-22 15:33:37
- 9.2分 更新至勾吴癸甲录 2025-01-22 15:33:37
- 哀台湾笺释 完结 历史文化 3.7万字 本书(一册八○面四八、○○○字)全一卷,原题为「李鹤田先生哀台湾笺释」,抄本;藏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但凭所题,殊难断定李鹤田为「哀台湾」作者,抑为笺释者。至鹤田为何许人?亦无法查考。本书正文为一首古诗,长达一千零二十七字;咏自甲午战后割让台、澎至台民抗日失败,凄怆感慨,充分宜达故国山河之沉痛。笺释之文,除引据旧籍以明诗中所用典故之外,并采取「中日战辑」及「中东战争始末」所记指陈事实。书末,今附录古今体诗七十一首,乃选自曲阜鲁阳生(孔广德)编「普天忠愤集」按甲午之役割地赔款,国内舆论愤激,对当事者颇多责难。孔编博采此类文字,次为章奏、论议、诗赋三门。选诗中「吊台湾四律」之作者陈季同,乃为当日「台湾民主国」从事抗日之外交主持者。9.2分 更新至·纪韩事三首张罗澄· 2025-01-22 15:33:37
- 白石道人年谱 完结 历史文化 4.87万字 年谱。近人陈思编撰。谱前有夏承焘所撰序文,序称此谱考张平甫、萧千岩、张思顺诸人行实,定杭州庐舍毁于嘉泰四年(1204),客游浙东在开禧年间等等,皆前人所未发,自来考姜夔遗事者,必以此编为首举。此谱定姜夔生于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九月,卒于绍定四年(1231)。谱中博引群书,详为考辨,并为白石诗词编年。其中若干考证失实及疏漏之处,夏承焘序已指出。虽然夏承焘《姜白石系年》后来居上,但此谱对于研究姜夔其人及其诗词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有《辽海丛书》本。9.2分 更新至淳熙十六年己酉 三十二岁(3) 2025-01-22 15:33:36
- 洪杨轶闻 完结 历史文化 2.13万字 《洪杨轶闻》一卷,杂记太平天国女官傅善祥、清将多隆阿、洋将华尔等人事迹,盖属洪杨时代的轶闻,而洪秀全、杨秀清本人的事迹则很少记载。 据民国《满清野史四编》本标点整理。9.2分 更新至◎英国戈登事略 2025-01-22 15:33:36
- 庚申夷氛纪略 完结 历史文化 1.65万字 清赘漫野叟撰。稿本。成于咸丰十年(1860)。时作者居京城,根据目睹及传闻记述了英法联军入侵的某些情况,对清朝官员文恬武嬉及外国侵略者的抢掠有所揭露,然颇有虚饰夸张之处。作者站在主和派一边,诋毁林则徐等,吹捧伊里布、穆彰阿之流。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9.2分 更新至庚申夷氛纪略 (清)赘漫野叟 撰 2025-01-22 15:33:35
- 皇朝平吴录 完结 历史文化 1.9万字 「皇朝平吴录上」,原脱「皇朝」、「上」,本卷分三节,后两节题为「皇朝平吴录中」、「皇朝平吴录下」,据补。皇朝平吴录,一卷,未着撰人姓氏。载元末张士诚据吴始末,起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迄明太祖吴元年。今传世较广有吴宽平吴录(明金声玉振集作皇明平吴录)。简核二书,稍有异同。又四库全书总目卷五二载:「千顷堂书目别载有黄标平吴录一卷,与此书同名(指吴宽平吴录),其书见陆楫古今说海中。」查古今说海,无是文。本篇姑作阙名。9.2分 更新至○皇朝平吴录下 2025-01-22 15:33:35
- 皇朝本记 完结 历史文化 2.23万字 大明太祖高皇帝濠梁人也姓朱氏世為農業名 字國瑞 母太后陳氏夜夢一黃冠自西北來至舍南麥塲中麥糠內取白藥一丸置 太后掌中大后視漸長黃冠曰好物食之 太后應而吞之覺謂 仁祖曰口尚有香明旦 帝生生三日腹脹幾殆 仁祖夢抱之寺舍欲捨之抵寺寺僧皆出復抱歸家見東房簷下有一僧坐扳櫈面壁聞 仁祖至回身顧曰將來受記於是夢中受記天明病愈自後多生疾症 仁祖益欲捨之 上自始生常有神光滿室每一歲間家內必數次夜驚以有火急起視之惟堂前供神之燈他無火及欲出家幼 仁祖未許至十七歲 仁祖與太后俱以疾崩 上長兄王亦逝惟仲兄王存 上自以計日窘思昔父母因疾曾許為僧於是與仲兄謀允托身 皇覺寺入寺方五十日寺主以歲饑罷僧飯食時師且有室家所用弗濟乃西遊廬六光固汝穎諸州如此三載復入皇覺寺始知立志勤學方9.2分 更新至广信府同知邹潘校正 2025-01-22 15:33:35
- 江南闻见录 完结 历史文化 0.38万字 一卷。(明末清初)不著撰人。此书逐日记顺治二年 (1645)南京迎降前后二十日间事。首记弘光帝潜行出城,不知所往,城中混乱,马士英出逃,赵城忻迎降,献太子于豫王多铎,又记寻到弘光,豫王设宴,嘲笑之语。书中录有当时明太子硃笔告示,摄政王多尔衮令旨,豫王多铎令旨等文书,均为原始资料。《江南闻见录》大略与《圣安本纪·南略》所载相同,别无异闻,惟列张有誉殉难,未免传闻之讹。《南疆逸史》记有张有誉时奔武康,后归江阴,久乃卒。《江南闻见录》用日记体,后有附跋,署名 “剑心”。《附跋》称《江南闻见录》旧抄本与刊本颇有异同,“疑旧抄本系当时舆论,而刊本乃后人改定者。兹悉校从抄本,而附论其抵牾于后”(《江南闻见录》附跋)。附跋者认为弘光奉太后同出,目击为真,不赞同《小腆纪年附考》谓太后乃马士英挟之出奔。又云钱谦益降清,纳以珍宝古玩,并非如《柳南随笔》所载牧斋所献最薄。《江南闻见录》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传抄《定鼎江南纪略》本,题七峰樵道人辑,又有《明季稗史汇编》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9.2分 更新至江南闻见录 2025-01-22 15:33:34
- 嘉庆东巡纪事 完结 历史文化 1.88万字 恭查聖駕每日寅末卯初動身己未午初入營路中常多乘馬入營後宮門甚嚴聽事官員俱在外層白布城外侍立嚴禁聲音營盤總要寬闊欽派儀親王稽查大營慶郡王稽查尖營將軍每日隨營駐扎隨駕行走並在前查看修墊道路臨營先到大營更換衣服在宮門外站班後恭候召見晚膳後膳牌發出以後始回他坦9.2分 更新至●嘉庆东巡纪事卷三 2025-01-22 15:33:34
- 康雍乾间文字之狱 完结 历史文化 1.46万字 《康雍乾间文字之狱》,系统记述了“庄廷钅龙之狱”、“戴名世之狱”、“查嗣庭之狱”、“陆生楠之狱”、“曾静、吕留良之狱”、“谢济世之狱”、“胡中藻之狱”等著名文字狱的始末。9.2分 更新至康雍乾间文字之狱(2) 2025-01-22 15:16:22
- 9.2分 更新至●法军侵台档(十) 2025-01-22 15:16:22
- 北平录 完结 历史文化 0.51万字 一卷。著者姓名不详。此书记载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遣徐达、李文忠分道出塞,追击王保保以及袭破应昌府的战事。但记载颇为简略。此篇载明初太祖命将北征之事。纪事简略,惟详于徐达、李文忠所上二表,太祖封爵诸臣诏谕及君臣鉴戒之语。似后人摘钞明太祖实录之文。9.2分 更新至北平录(明)不着撰人 2025-01-22 15:16:21
- 靖难功臣录 完结 历史文化 0.53万字 太宗文皇帝于洪武三十二年七月初五日为奸臣齐泰等变乱 祖宗成法调兵杀害亲王车驾奉天征讨克怀来八月克雄县漠州攻围真定九月接应永平十月攻克大同十一月郑村坝大战大捷十二月取广昌三十三年正月取蔚州攻围大同四月白沟河大捷五月围济南十月克沧州十二月东昌大战三十四年三月夹河大捷闰月藁城大捷十月克保定西水寨三十五年正月克东阿东平汶上沛县四月小河齐眉山灵璧县大捷攻破营寨五月至泗州降之过滩河六月渡江十七日平定京师9.2分 更新至靖难功臣录 (明)不着撰人 2025-01-22 15:16:21
- 9.2分 更新至○姚广孝 2025-01-22 15:16:21
- 皇明本纪 完结 历史文化 2.02万字 大明皇帝,濠,泗州人也,姓朱氏,世为农业。母太后陈氏,夜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中麦糠内,取白药一丸,置太后掌中,太后视渐长,黄冠曰:“好物,食之。”太后应而吞之。觉,谓仁祖曰:“口尚有香。”明旦,帝生。生三日,腹胀几殆,仁祖梦抱之寺舍,欲舍之。抵寺,寺僧皆出。复抱归家,见东房檐下,有僧坐板凳面壁,闻仁祖至,回身顾曰:“将来受记。”于是梦中受记。天明,病愈。自后多生疾症,仁祖益欲舍之。上自始生,常有神光满室,每一岁间,家内数次夜惊,似有火,急起视之,惟堂前供神之灯,他无火。及出幼,太后必欲舍之,仁祖未许。9.2分 更新至《皇明本纪》 [明] 佚名著(2) 2025-01-22 15:16:20
- 慈禧及光绪宾天厄 完结 历史文化 1.01万字 《慈禧及光绪宾天厄》,记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病危及死后葬事。所述虽来自传闻及西方报道,但言语平实,较少夸张,有一定史料价值。据《满清野史丛书》本标点整理。9.2分 更新至慈禧及光绪宾天厄 民国 佚名 2025-01-22 15:16:20
- 奉天靖难记 完结 历史文化 5.42万字 《奉天靖难记》是一本浙江汪启淑的家藏本,以记录作为载体。纪明成祖初起至即位事。盖永乐初年人所作。其於懿文太子及惠帝,皆诬以罪恶,极其丑诋。於王师皆斥为贼。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称其语多诬伪,殊不可信。按建文元年十一月,成祖战胜白沟河,上惠帝书,并移檄天下,军中仓卒,语多可笑。姜氏《秘史》所载,最得其真。是书於《上惠帝书》颇有删润,而《移檄》则置之不录。则其文饰概可见矣。9.2分 更新至●奉天靖难记四 2025-01-22 15:16:20
- 建炎复辟记 完结 历史文化 1.55万字 据《四库全书提要》云:建炎复辟记一卷,不著撰人姓氏,书录题解亦不知为何人作。但其叙苗传、刘正彦事始末,文颇繁冗,末叙世忠战功特详。疑即韩氏之客所为,理或然欤。9.2分 更新至建炎复辟记 南宋?佚名 2025-01-22 15:15:53
- 开封府状 完结 历史文化 0.71万字 靖康后宋金间公文档案集。一卷。最初编者不详,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确庵把此书收编入《同愤录》下帙。此书内容包括开封府《白札事目》、金天会五年(1127年)二月和三月十四日《大金副元帅府下开封府书》二文,以及《别幅契勘庶人手允事目》。在开封府向金国呈进的《白札事目》中,开列的皇子及近支亲郡王、帝姬、皇孙、皇孙女、道宗妃嫔、少帝妃嫔、皇子妃、亲王妃、王女、驸马等十一类人的详细名单,是全书的主要内容。9.2分 更新至开封府状 宋?佚名 2025-01-22 15:15:53
- 大金吊伐录 完结 历史文化 6.5万字 简称《吊伐录》。记金太祖和金太宗用兵克宋之事,故名。为荟萃官府所存案牍编次而成。金、宋虽自海上之盟已通聘问,但因天辅六年(1122)以前的旧牍不存,故仅于卷首简述金太祖起事以来诸事梗概。自天辅七年(1123)交割燕、云,天会三年(1125)四月再举伐宋,五年(1127)灭北宋立伪楚,直至宋高宗南渡期间金所有国书、誓诏、册表、文状、指挥牒檄之类,均按年月排比,具录原文,首尾连贯。后附有降封宋徽宗、宋钦宗为昏德公、重昏侯和辽天祚帝为海滨三的诏书及他们的上表。保存了当时不少原始资料。所录与《三朝北盟会编》详略互见。可互校对缺讹,补充正史之不足。是研究金史和宋金关系史的重要史料。今通行本系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四库全书》本、《守山阁丛书》本、《墨海金壶》本、《四部丛刊三编》本、《国学文库》本等,各互有出入,可相互参照。9.2分 更新至卷四 2025-01-22 15:15:53
- 父母恩重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1万字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经文谓人生在世,父母为亲,非父不生,非母不育。经中详述了一个人从小到大,父母的辛勤劳苦,提出“父母之恩,昊天罔极”。并描写了逆子不孝父母之种种情状。经中谓:“若有一切众生能为父母作福造经烧香请佛礼拜,供养三宝,或饮食众僧,当知是人能报父母其恩。”此经在《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开元录》中有著录,判为伪经。《开元录》并谓:“经引丁兰、董黯、郭巨等,故知人造。”但除李盛铎旧藏本外,其余敦煌本皆未见郭巨等中国古代著名孝子的故事,抑已删去。有传世单行本,与敦煌本文字不尽相同。据说共有异本三、四种。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9.2分 更新至父母恩重经 2025-01-22 15:15:52
- 法王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92万字 全称《蹬刀梯解脱道甘露药流渌泉如来智心造服者除烦恼法王经》,亦称《涅槃般若波罗蜜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谓虚空藏菩萨与无行菩萨分别向佛求教,如何才能在一千五百年正法灭尽后的五浊恶世中济度众生。佛分别向他们宣说了“真实大乘决定了义”,传授了说体不说相、说义不说文的传教法门。经中吸收了《般若》、《法华》、《维摩》、《华严》、《涅槃》、《起信》等经论的思想。据研究可能产生于华严宗及禅宗北宗盛行的武周时期。本经最初为《大周刊定众经目录》所著录,被判为伪经。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9.2分 更新至法王经 2025-01-22 15:15:52
- 佛母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06万字 亦称《大般涅槃经佛为摩耶夫人说偈品经》、《大般涅槃经佛母品》。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是中国人以《摩诃摩耶经》卷下“佛临涅槃母子相见”为题材,糅以中国传统的孝道与印度佛教的“无常”思想撰集而成。共有四种异本。诸异本文字互有差异,但题材、结构、思想内容均相同。大体谓释迦牟尼将入涅槃,急遣优波离上忉利天给其母摩耶夫人传讯。摩耶夫人前此已作六种噩梦,得到恶兆,闻讯急忙下凡,释迦牟尼已入涅槃,装棺入殓。摩耶夫人绕棺悲号,释迦从金棺出,为之说无常偈。摩耶夫人返回忉利天,天地震动,泪如雨下。本经中国历代经录均失载,亦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9.2分 更新至佛母经 2025-01-22 15:15:52
- 华严经纶贯 完结 历史文化 0.41万字 全一卷。宋代复庵撰。又称复庵和尚华严纶贯。收于卍续藏第四册。本书系就八十华严中七处八会三十九品等内容,所作略说。乃研究宋代禅宗化华严教说之代表着作。内容初举经之品数,次记述澄观之一经三分说,并就题号举出三义、叙述会品之所说等,再次则说明四分、五周因果、十玄六相、四法界等,最后之善财童子则以禅宗之教旨为结语。9.2分 更新至續藏經 華嚴經綸貫 2025-01-22 15:15:20
- 净度三昧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85万字 全一卷。属疑伪经,现本残阙。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内容说阎罗王考校人之功罪,以增减其寿命之种种事迹。首题佛说净度三昧经卷第一,尾题净度经卷第一。据载,地狱天子为阎罗王,有小王八王。并有扶容(附庸)王三十国,各统九十六小国。复有外监、五官、都督、司察、司录等,承天帝之符,与五道大王共在八王日巡行天下,疏记人之善恶,以奏扶容王,乃至经扶容王、八王、大王奏知天子,由天子考校其功罪,福则增寿,罪则减寿夺算,制命之长短,分毫无爽。据经律异相卷四十九、诸经要集卷十八、卷十九、法苑珠林卷七、卷六十二、卷九十七、安乐集卷下、观念法门、辩正论卷一等所引用本经佚文,本经并说每月六斋日及八王日受持斋戒者将蒙善神之营护。本经之译者、卷数,各经录所载不同,或传为北魏昙曜译出;或谓本经有四译,刘宋智严译一卷本、刘宋宝云译二卷本、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三卷本、北魏昙曜译一卷本。9.2分 更新至续藏经 净度三昧经 2025-01-22 15:15:19
- 9.2分 更新至不空罥索神咒心经 2025-01-22 15:15:19
- 9.2分 更新至不空罥索咒心经 2025-01-22 15:15:19
- 9.2分 更新至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 2025-01-22 15:15:19
-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完结 历史文化 9.99万字 凡三十卷。唐代菩提流志译。又作不空罥索经。说不空罥索观世音菩萨之秘密修行法门。分七十八品。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不空罥索咒经(隋代阇那崛多译)、不空罥索神咒心经(唐代玄奘译)、不空罥索咒心经(菩提流志译)、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宋代施护译)等,皆出自本经卷一母陀罗尼真言序品。不空罥索陀罗尼仪轨经二卷(唐代阿目佉译)则出自本经之母陀罗尼真言序品、秘密心真品、秘密成就真言品等。又本经经文与大日经相类处颇多,由此推知,大日经之编纂与本经亦有关联。9.2分 更新至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第十二 2025-01-22 15:15:19
- 第一义法胜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66万字 全一卷。元魏般若流支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系世尊以佛教之观点,为光明炬仙人解说众生自何处生、有关劫烧之火焰、众生前世与今世之关系、众生之意义等四项问题。9.2分 更新至第一义法胜经翻译之记 2025-01-22 15:15:18
- 刘子 完结 科普读物 5.72万字 亦称《刘子新论》、《新论》等。初见于《隋书·经籍志》。新、旧唐书著录并题为刘勰撰。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北齐刘昼、孔昭撰,唐袁孝政注。或以为刘勰,或以为刘孝标,未知孰是。”但《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提要》等多认为是刘昼所撰。十卷五十五篇。“泛论治国修身之要,杂以九流之说”。评论儒家,说他们“顺阴阳之性,明教化之本,游心于六艺,留情于五常,厚葬文服,重乐有命;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尊教其道。然而薄者流广文繁,难可穷究也”(《九流》)。以为九流之中,儒与道是最重要的两派。提倡诵读儒家经书,说“不游六艺,不知智之源”(《崇学》)。主张遵循儒家礼教和道德规范,提出治世之人“宜以礼教为先”(《九流》),说“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思顺》),指出统治者必须“以仁爱为本,不以苛酷为先。宽宥刑罚,以全人命,省彻徭役,以休民力”(《爱民》),欲以儒家学说弥补道家思想之不足。有《文津阁》本等。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刘子集校》。9.2分 更新至劉子卷之十竟 2025-01-22 15:15:18
- 金液大丹口诀 完结 科普读物 0.34万字 金液大丹口诀,原题「冲虚妙静甯真子郑德安序」。约成书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据卷首郑德安序称:从其师白衣道者得授金丹口诀,遂撰此书。其书有内丹口诀《太一含真火符直指》、七言诗《一称金》十七首、《西江月》词六首,以及《安乐歇》、《归真篇示后学》、《抽添诗》等。其丹诀及诗词论述内丹下手功夫、玄关一窍、药物川源,火候秘旨、进退抽添、沐浴温养、脱胎神化之要旨。丹法属南宗先命后性之法,以坎离中铅汞二物归于土釜,黄婆媒合团圆而成丹。又重视心性修炼,认为修真须先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仙佛圣人皆由此心而得道,此心悟之者圣,迷之者凡。9.2分 更新至歸真篇示後學 2025-01-22 15:15:18
- 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诫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4万字 《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诫经》,撰人不详。内容文字与《洞玄灵宝道要经》类同,盖系隋唐间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此经乃元始天尊告诫三真孝王(又号至孝真王),以宣扬孝道为宗旨。内称「孝道至大,与元并生,治于三光,照耀幽夜」。修持孝道者,可离生死、暗障、饥寒等怖畏,即身成道,升入无形;而不守孝道,则沦下地狱,轮回不已,永无出期。又称下世明王以孝治天下,可使家国太平,八表归一。乃至于百病不生,众毒不害,草木不枯,风雨以时。田蚕丰收,诸瑞呈祥。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八仙王教誡經 2025-01-22 15:15:17
- 灵信经旨 完结 历史文化 0.25万字 灵信经旨,撰人不详。约出于唐宋道士之手。《通志?艺文略》着录「灵信经旨一卷」,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占卜之术,分作两篇:其一为《灵信经旨》,乃晋平公时大臣师旷所传,内载四言谶语二百多句,根据耳目心神所示预兆,为人占卜吉凶祸福。 其二为《刘根真人灵信经》,乃汉代神仙刘根所传。内载十二条谶文,言一日十二时中,观察人之耳鸣及面容神色,以断其吉凶,是为古代道士相面之术。9.2分 更新至劉根真人靈信經 2025-01-22 15:15:17
- 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历 完结 科普读物 0.28万字 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历,撰人不详。似出于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为推算禄命之历书。按算命术士之说,上天每日皆有神灵轮流值日。世人出生之日(即本命元辰日)所遇当值之神,即其本命神,决定其一生命运。本书中以天干地支相配编成六十甲子日历。并列举每日当值神名、所属星宿及其侍从官吏名额。算命时根据某人本命元辰(即生日)查阅日历,即可推算命运。此种占卜术汉魏六朝时已有,隋唐以后更为兴盛。《隋书?经籍志》五行类着录「元辰历一卷」,或与本篇有关。9.2分 更新至六十甲子本命元辰曆 2025-01-22 15:15:17
- 9.2分 更新至金籙延壽設醮儀 2025-01-22 15:12:53
- 灵宝五经提纲 完结 历史文化 0.33万字 为念诵《生神经》、《清静经》、《心印经》、《救苦经》、《生天得道经》五部经书, 以超度亡灵之斋仪。但不列斋仪节文,而提示五经之理论纲领,以开示亡灵解脱超升之道。如云闻《生神经》则知禀生受命之源, 而修返本还元之妙;闻《清静经》则顿悟性宗, 而空诸相;闻《心印经》则自修命学, 而炼内丹;闻《救苦经》则守此一点光明,不沉地狱;闻《生天得道经》则双修福慧,直升天堂。于五经钧玄提要,言简意赅。收入《道藏》第295册。9.2分 更新至諷《生天得道經》 2025-01-22 15:12:53
- 9.2分 更新至黃籙齋十洲三島拔度儀 2025-01-22 15:12:53
- 9.2分 更新至金籙大齋宿啟儀 2025-01-22 15:12:52
- 9.2分 更新至送神 2025-01-22 15:12:52
- 9.2分 更新至保奏真君文 2025-01-22 15:12:52
- 高上玉皇本行经髓 完结 历史文化 0.27万字 卷末附《传经源流》,述安成玉源仙派上清三洞五雷经箓清微明元使刘处源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从仙人受此经,获祐护。该经为《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缩本,盖出自处源之手。9.2分 更新至高上玉皇本行經髓 2025-01-22 15:12:52
- 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咒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3万字 《三洞奉道科戒营始》第4卷著录《上清北帝神咒文》。该经盖六朝上清经。元始天尊述鬼兵造成灾疫,鬼王考校善恶,劝人敬师行道,讽诵北帝三昧神咒,以求诸神护佑。9.2分 更新至洞真太極北帝紫微神咒妙經 2025-01-22 15:12:52
-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9万字 亦名《雷霆玉枢宝经》。道教书。雷声普化天尊总司五雷,普化群生,为赏善罚恶之神。一卷,分上下两节。上节言“至道”,下节言“气数”。此经出于宋代。收入《道藏》第25册。另有白玉蟾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二卷,收入《道藏》第50册。《道藏辑要》有《玉枢宝经赞解》。清代李涵虚《太上十三经注释》中有《玉枢经约解》,只收本经上节“至道”部分。9.2分 更新至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 2025-01-22 15:12:52
- 9.2分 更新至發願 2025-01-22 15:12:52
- 9.2分 更新至九幽醮圖 2025-01-22 15:12:52
- 9.2分 更新至無上正真三寶天尊 2025-01-22 15:12:52
- 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河圖仰謝三十六天齋儀卷四 2025-01-22 15:12:52
-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7万字 《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引,《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1《斋坛安镇经目》著录《洞玄灵宝三元威仪自然真经》,本经当出自六朝。述诣师及为师威仪。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玉籙簡文三元威儀自然真經 2025-01-22 15:12:52
- 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鐘磬威儀經 2025-01-22 15:12:52
-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 完结 历史文化 4.26万字 绵州冲虚观道士王希巢解。前有希巢序,序中言:“大要有四, 一曰受其形, 二曰保其神, 三曰贵其气, 四曰固其根。”,撰于宋开禧元年 (1205年)。该解当刊于此年前后。序称《九天生神章》大要有四, 即爱形、保神、贵气、固根。该注发挥存神守一炼炁之养生术,并劝人诵经行善。多引古经。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經解卷下 2025-01-22 15:12:52
-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 完结 历史文化 2.23万字 题“华阳复注”。卷前有体玄妙应太和真人武当太清微妙化宫开山张守清至顺壬申(1332年)序,称有客自吴来,示以该注。注中多有宋故事。华阳复盖元人。注文发挥丹道。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注卷下 2025-01-22 15:12:51
- 9.2分 更新至籙一部上中下三卷 2025-01-22 15:12:51
- 9.2分 更新至高上神霄宗師受經式 2025-01-22 15:12:51
- 9.2分 更新至黃帝太一八門入式訣卷下 2025-01-22 15:12:51
- 9.2分 更新至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書大法卷之十二 2025-01-22 15:12:36
- 9.2分 更新至黃帝太一八門入式秘訣 2025-01-22 15:12:35
- 9.2分 更新至真人化育法第九 2025-01-22 15:12:35
- 9.2分 更新至十戒經 2025-01-22 15:12:35
- 灵剑子引导子午记 完结 科普读物 0.44万字 道家养生学著作。题“许旌阳述”,当为宋净明道士依托。一卷。本文有经有註。经文叙子时至午时练阳、午时至酉时练阴之术,附以 《引导诀》,述胎息服气、按摩导引、内视存思、叩齿咽津等练养之法;注文则以内丹为主,谓“修道之人,先成内丹,后炼外药、内外相应,即致神仙。”经注意旨不尽相同。载 《道藏》第三百二十册。9.2分 更新至靈劍子引導子午記 2025-01-22 15:12:35
-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完结 科普读物 0.31万字 道教书名。原题“东方朔撰”,乃依托,盖出于魏晋时之古道书。一卷。此书叙述道教灵山五岳(泰山、衡山、嵩山、华山、恒山)四山(青城山、庐山、霍山、潜山)之形胜灵迹。仿山水上下曲折之状绘制成图。谓有此真形图,则入山不迷,可避兵灾毒害。并有道士入山书佩符图之法。收入《道藏》第197册。9.2分 更新至五嶽山真形文 2025-01-22 15:12:35
- 9.2分 更新至武侯要旨 2025-01-22 15:12:35
- 灵宝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 完结 科普读物 0.43万字 为弟子方文与真师问答。方文称“东京”,又称另一城为“京师”。东京盖沿宋时开封旧称,方文当系元时人。真师释《黄素书》片段,述内丹术。并述六丁玉女法、度人经法、隐地八术等,称这些为内丹截法。9.2分 更新至靈寶浄明黃素書釋義秘訣 2025-01-22 15:12:35
- 道德真经次解 完结 历史文化 1.56万字 二卷。无名氏撰。此书作者经遂州,见龙兴观石碑上刻有《道经》、《德经》二经,与今本有别,并且全无注释,错字颇多,意义相背,所以作此书。此书 《道经》注下称: “此本 (作者所据传本)与旧本虽不同,自有义理,细而义论,别有旨趣,将来君子,勿妄移论商校也”。所谓旧本,是指遂州石刻本。此书分为二卷,名为 《道德真经次解》,不是继他人之作,而自成一家之文。其书不分篇章,上、下卷只题《道经》、《德经》并有注释,略述二经要旨。以遂州石刻本与世传唐玄宗御注本对校,文字全同。如其碑中刻有 “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妄加 “求于”二字,说明是唐玄宗御注本无疑。近人王重民也曾考证、认同。后世学者认为此书是参照遂州石刻本基础上释解而成,对《道德经》研究颇有见地,抒发己见,理义相通。然而有时妄加注释,多有误字,实乃本书之缺憾。现存明 《道藏》 本。9.2分 更新至八十一章 2025-01-22 15:12:35
- 9.2分 更新至八十一章 2025-01-22 15:12:35
- 道德真经全解 完结 历史文化 2.97万字 二卷。原题亳社时雍逍遥解。时雍,号逍遥,其余不详。据时雍于金正隆四年(1159)所作《道德真经全解序》中所称:“故人郤去华自真定复归于亳,出《道德全解》示仆,莫知名氏”因而知其书原非时雍所作。时雍认为以前研究《老子》的注疏,分章逐句释解经文,非自得之学,多为臆说,而且前后不能贯通一致;对于道德真谛,暗而不明,郁而不发,令读者不知所向,不知所云。《道德真经全解》一书以自然为宗,杂道教方术;所作疏义,明白晓畅。如其解“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三句,认为玄有赤有黑,乾为赤,坤为黑,同隐于内皇,是皇天皇地之意。天地之道,如同总气于上元,所以“玄之又玄”。认为玄之又玄是谓大梵天中之天,下镇人身、泥丸、绛官,中理五气,混合百神,众妙由此以出入,所以称为“众妙之门”。此番释义,上下贯通,环环相扣,非常精彩。而其谓玄“有赤有黑”,与章安“玄之为色,赤且黑”之意相近。时雍对《道德真经全解》赞誉很高,认为读罢此书,使心目洞开,以往难点疑点都涣然冰释。时雍的评语,虽有些虚夸,但此书的确是研究《老子》的重要参考古籍之一。现存明《道藏》本。9.2分 更新至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2025-01-22 15:12:35
-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7万字 元始天尊述大小劫运,劝人诵经、建斋、炼丹以飞升。《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1著录此经。经中有太上大道君,礼请中有涂炭叩头仪式,又有嘉平二十三年之纪年。曹魏、前赵、南凉嘉平年号皆无二十三年,可能数字有误。总之,疑该经出自六朝。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丹水飛術運度小劫妙經 2025-01-22 15:12:34
- 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飛仙上品妙經 2025-01-22 15:12:34
- 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道要經 2025-01-22 15:12:34
-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万字 太上天尊述天地败而更成之小劫、中劫、大劫,又述昆仑山王四天下、日月旋照四天下及天上、诸天世界大洞、天地败成之灾、九幽地狱等世界,劝人服符济度。疑出自六朝。9.2分 更新至告眾聖品第七 2025-01-22 15:12:34
- 灵宝天尊说禄库受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7万字 灵宝天尊述神弓圣箭射冥京宝树以明业镜果报之缘的神话,述地府主掌禄库十二官曹姓属和十二所属元辰姓名,劝人斋醮,烧还所欠冥司受生钱数及许元辰之财,可济度存亡。9.2分 更新至靈寶天尊說祿庫受生經 2025-01-22 15:12:34
- 9.2分 更新至靈砂大丹父母文火之候 2025-01-22 15:12:34
- 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14万字 题“太清真人述”。首有阙文。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经即《黄帝九鼎神丹经》,于西汉末东汉初出世。经中之解,乃西汉至隋代人所解。述外丹术,与《周易参同契》等相一致。9.2分 更新至九轉流珠神仙九丹經卷下 2025-01-22 15:12:34
- 9.2分 更新至巨勝歌 2025-01-22 15:12:34
- 道德真经注疏 完结 历史文化 7.53万字 原题顾欢撰,实误。蒙文通考证疑本书是唐开元间陈廷玉《老子疏》。但其中两引“陈曰”,均见宋陈象古《道德真经解》,或后人掺入,或本书为宋人所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其引《老子》注释22家,即河上公、严遵、何晏、郭象、孙登、罗什、卢裕、顾欢、松灵仙、裴处恩、杜弼、《节解》、张凭、刘进喜、蔡子晃、成玄英、车惠弼、唐玄宗、《想尔》、陈象古、王玄辩和李荣。除严遵、李荣、成玄英已见前说以外,仍有不少属于佚文。9.2分 更新至道德真經註疏卷之八 2025-01-22 15:12:34
- 9.2分 更新至第一百二十 下下 2025-01-22 15:12:17
-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完结 科普读物 0.38万字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符文。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大洞真经》第二十二种著录《上清神虑上符消魔智慧》, 为六朝上清经。本经“太微天帝君金虎真符”一段与《洞真太上 金篇虎符真文经》同。又述豁落大符、五帝流铃五符,教人服符诵咒。9.2分 更新至五鈴登空步虛保仙上符一名火鈴 2025-01-22 15:12:15
-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71万字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系摘咏《真语》、《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等书改编而成。有《西王母宝神起居经》、《西王母宝生无死玉经》、《西王母反胎按摩玉经》等篇。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摘自《真诰》卷9、卷10。述按摩、安枕、澡浴、喷嚏、服日月精诸养生法,与符咒存思等结合。9.2分 更新至西王母反胎按摩玉經 2025-01-22 15:12:15
- 伏魔经坛谢恩醮仪 完结 历史文化 0.3万字 伏魔经坛谢恩醮仪。撰人不详。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所奉祖师有明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是知本仪撰于明。述伏魔经法谢恩醮仪。从内容和形式看,与正一部《北帝伏魔经法建坛仪》当为一书。9.2分 更新至伏魔經壇謝恩醮儀 2025-01-22 15:12:15
- 9.2分 更新至制汞入黃白利用訣 2025-01-22 15:12:15
- 金华冲碧丹经秘旨 完结 历史文化 0.68万字 分上下二卷,成书于南宋末。上卷为白玉蟾授与彭耜,言药物炼法及水火符候等制作金液还丹,但未详具体作法。下卷为兰元白(即白玉蟾)传授孟煦,详言冶炼铅汞及九转还丹之具体作法。每转皆有鼎器图形、药物、炼法、火候、形质、功能等,记述详悉。本书言外丹,为宋元时道教南宗秘传之罕见的外丹著作。收入《道藏》第592册。9.2分 更新至金華沖碧丹經祕旨卷下 2025-01-22 15:12:15
- 9.2分 更新至洞真太上紫書籙傳 2025-01-22 15:12:15
-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完结 历史文化 0.18万字 洞真太上大素玉箓。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系纂集《石景金阳素经》及上清派符文秘契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前一部分述三太君,与《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玄真经》同。 后有三种秘契,及《金精石景水母之经》,述服符轻举之术。《真诰》著录《赤丹金精石景水母》。本书盖由二经杂合而成。述存神与服符。盖为六朝道经。9.2分 更新至玄都交帶洞真隱書石精玉契 2025-01-22 15:12:15
-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完结 历史文化 5.73万字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原本十卷,现存九卷。卷一为经文,卷二缺,卷三至十为注诀、科仪及修持法术。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缺第2卷。为早期上清经。福永光司《道教と日本文化》推 断其为5世纪作品。曾召南《尹轨和 <楼观先师传>考辨》认为 第1卷出于北周武帝建德(572~577年)末,其余诸卷则出自南 朝刘宋以后。卷1与《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同。后九卷为 科诫、求师、仙界百僚官属名号、斋醮仪、劝善、颂章等,当为后人增益。9.2分 更新至洞真太上太霄琅書卷之十 2025-01-22 15:12:15
- 大丹篇 完结 科普读物 0.37万字 大丹篇。撰人不详,约出朴五代宋初。系辑录唐末五代诸家丹经歌诀,略加注解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街类。辑诸家歌诀,包括刘真人、九霄真君、《参同契》、鬼谷先生、彭真君、裴相公、李真君、元阳子、陶植等。“匡”字缺笔,避宋太祖名讳,当辑于宋。9.2分 更新至九霄真君大丹歌七首 2025-01-22 15:12:15
- 大还丹照鉴 完结 科普读物 0.77万字 大还丹照鉴。一卷,出於五代宋初。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洞神部众术类。原名《照鉴登仙集》,《宋志》、《通志》皆有《大还丹照鉴登仙集》。作者佚名。卷前自序,撰于五代后蜀孟昶广政二十五年(962年)。“匡”字缺笔,乃宋本。述房中术。9.2分 更新至嚴君平口訣第三十四 2025-01-22 15:12:15
-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万字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撰人不详,约出矜南北朝。言存神养生法术。《无上秘要》卷四七称此经原本有四诀八卷。现仅残存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其述流珠宫为“五宫雄一之高矣”,与《登真隐诀》卷上述九宫相合。另《无上秘要》卷47著录《洞真三元流珠经》。本经当出于六朝。述存思流珠、存思闭炁之法,与房中术结合。9.2分 更新至上清真人馮先生口訣 2025-01-22 15:12:14
-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完结 历史文化 0.22万字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录。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言修道治心之要。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云笈七签》卷9释本箓。箓中称为三天正一先生所佩,故本箓盖出自六朝。述惭愧定心之法。劝人受箓佩箓。9.2分 更新至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籙 2025-01-22 15:12:14
-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3万字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假托元始天王命太上大道君笔录,言诵九天诸真名讳及佩符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述九天真王和五老上帝名讳及符,劝人佩符,称若妄示人,将遭风刀之拷,“一依四极明科之制”,疑出自六朝。9.2分 更新至洞真太上上清內經 2025-01-22 15:12:14
-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完结 历史文化 0.22万字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期。是与《金虎》、《神虎》二符合用之颂章。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5《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上清神虎上符消魔智慧》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书末题:“在《太上八术智慧灭魔神9.2分 更新至洞真太上神虎隱文 2025-01-22 15:12:14
-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75万字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撰人不详,出於南北朝复期。原本七卷,现存五卷五品。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非完本。《真诰》引用此书。吉冈义丰《六朝道教の种民思想》(《日本中国学会报》第16集)推测该经撰于宋齐之际。太上道君劝人服药、入定、守一、服符、诵经。9.2分 更新至洞真太上說智慧消魔真經卷之五 2025-01-22 15:12:14
- 丹方鉴源 完结 科普读物 0.38万字 题“紫閤山叟独孤滔撰”。何丙郁《道藏丹方鉴源》认为此书为独孤撰于南唐。释外丹黄白术所用药物之性质、反应和应用,并对之进行分类,具有手册功能。日本汤安道藏有1804年手抄本。9.2分 更新至雜論篇第二十五 2025-01-22 15:12:14
-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44万字 经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原为《八素真经诀》之一,后分出单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为六朝古上清经《八素真经》之一部分。太上大道君说:学道皆由积善,先立善行,然后方术成功。劝人行三智五慧。五慧即仁义礼智信。附存神法。9.2分 更新至洞真太上八素真經三五行化妙訣 2025-01-22 15:12:14
-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39万字 经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占候入定妙诀。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原为《八素真经诀》之一,后分出单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5《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 《上清八素真经服日月皇华》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经盖亦《八 素真经》之一部。述根据身体变化和梦境,而入定守一,存身中神,以去病。9.2分 更新至洞真太上八素真經占候入定妙訣 2025-01-22 15:12:14
- 洞真太上仓元上录 完结 历史文化 0.26万字 经名:洞真太上仓元上录。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言修道品阶及三洞十二类名义。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无上秘要》引本录,当出自六朝。述存神呼名、三乘十二事和佩符。9.2分 更新至洞真太上倉元上錄 2025-01-22 15:12:14
-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4万字 经名: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据称系谷希子传。书诵读《曲素诀辞玉景内真金章》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不署撰者。经中称与《隐地八术》名同事异,又名 《太素三 元曲素诀辞玉景内真金章》。《道藏》中有《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 术经》和《上清曲素诀辞箓》,皆为六朝古上清经。该经述诵《曲 素诀辞》之法,盖亦为六朝古上清经。主要内容为上品、中品交 替各七章,无下品,并有《太素金真消魔内真咒》。劝人诵咒。9.2分 更新至太素三元君曲素訣辭玉景內真金章 2025-01-22 15:12:14
- 9.2分 更新至後聖金闕帝君誦 2025-01-22 15:12:14
- 9.2分 更新至太上神虎玉經神虎內真符 2025-01-22 15:12:14
- 9.2分 更新至奉戒頌小學仙讚 2025-01-22 15:12:14
-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25万字 经名: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撰人不详,约出於晋代。系古《灵宝经》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4《灵宝中盟经目》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三部八景自然至真上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本经盖与之相当。《洞真部》收录《太玄八景箓》,与本书大致相同。述符图劝人服之并与服气、存思结合。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二十四生圖經 2025-01-22 15:12:14
- 洞玄灵宝课中法 完结 科普读物 0.22万字 经名:洞玄灵宝课中法。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系早期天师道法箓考召仪,内容与《正法文十箓召仪》大致相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述各阶法箓所召神名,并述箓的作用。9.2分 更新至解籙略說正一之儀 2025-01-22 15:12:13
- 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千真科 2025-01-22 15:12:13
- 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4万字 洞玄灵宝太上六齐十直圣纪经。撰人不详,约出於隋唐。言齐戒日期及齐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著录。本经当撰于宋。述斋法。以六种斋为纲。9.2分 更新至五臘日 2025-01-22 15:12:13
-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 完结 科普读物 0.25万字 洞玄灵宝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撰人不详,系节录《赤书玉诀》改编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述书写策文真文及佩符诵咒以求仙禳灾。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五老攝召北酆鬼魔赤書玉訣 2025-01-22 15:12:13
-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完结 科普读物 1.76万字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撰人不祥,约出於东晋。系古《灵宝经》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4《灵宝中盟经目》著录《太上洞玄灵宝长夜府九幽玉匮明真科经》1卷盖即本经。《无上秘要》引。敦煌遗经有本经片段。本经为六朝灵宝经述科律后半部为《九幽玉匮罪福缘对拔度上品》,述斋醮科仪。9.2分 更新至洞玄靈寶長夜之府九幽玉匱明真科竟 2025-01-22 15:12:13
-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完结 历史文化 2.13万字 《玄都九真明科》称“三奇”之二为《雌一宝经》,该经盖是。故该经亦为六朝上清经之一。述存思三一、存念太素三元君、三素元君诸女神、诵读《大洞真经》、上十二愿、服符朝礼等9.2分 更新至大洞西華玉堂仙母金丹法 2025-01-22 15:12:13
- 9.2分 更新至帝君五願求仙上法 2025-01-22 15:12:13
-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56万字 经名: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撰人不祥,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大洞真经目》第十二种著录《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上经》 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经上卷述上清玉霞紫暎内观上法、度厄 宝命长存符。下卷又称《元始天王经》,述金简玉札。全经劝人存 神内观,服符诵章。9.2分 更新至洞真上清青要紫書金根眾經卷下 2025-01-22 15:12:13
-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完结 科普读物 0.31万字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系纂集《白羽黑翮龙飞玉符》(即龙飞尺素诀)、《太上飞行羽经升玄上记》(即白羽黑翮灵飞玉符)二篇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大洞真经目》第二十四种著录《上清白羽黑翮飞行羽 经》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诀由《白羽黑翮龙飞玉符》与《太上 飞行羽经升玄上记》组成。前者述传授龙飞尺素之道、为盟之法, 后者与《白羽黑翮飞行羽经》同,教人飞步升玄。9.2分 更新至尺素左半 2025-01-22 15:12:13
-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86万字 经名: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又名《步天纲飞六纪玉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经自称始于汉刘京,颇不可信。多引《太上隐书》、《青要紫书》、《太上四极明科》诸六朝古道经。述步罡踏斗之道。9.2分 更新至太上紫書王君自序 2025-01-22 15:12:13
-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81万字 经名: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言八节日解罪谢过之法。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参见《云笈七签》卷五一。八道命籍部分与《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中的八道秘言相 同,《上清大洞真经目》中有《上清九真中经黄老秘言》。该经当 为六朝上清经。述解罪法的八道命籍,劝人存礼神仙。又述二十四事,劝人营斋谢过。9.2分 更新至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經卷下 2025-01-22 15:11:50
-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曤内真上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8万字 经名: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曤内真上经。简称《金房度命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假托虚皇天尊传授,言诵经存神度命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9.2分 更新至金房度命迴年下真玉符 2025-01-22 15:11:50
-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06万字 经名: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 舞天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5《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1卷,为六朝上清经,盖本经。述服符、修真,诵《上清宝经》以七转七变成仙。9.2分 更新至神州七變?天經 2025-01-22 15:11:50
-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完结 历史文化 0.19万字 经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原为《八素真经诀》之一,徒分出单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八素真经》为六朝古上清经。《真诰》著录,《无上秘要》引 文。《云笈七签》卷9《释八素真经》曰:“又有《地仙八素经》,论 服王气吐纳之道也。”本经盖《地仙八素经》残卷,与 《八素真 经》为姊妹篇。本经述《服北斗九星法》与《服五方五星法》,劝 人存思星斗,服日月北斗五星王气。9.2分 更新至洞真太上八素真經精耀三景妙訣 2025-01-22 15:11:50
- 9.2分 更新至道書援神契序 2025-01-22 15:11:50
- 洞神八帝元变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31万字 经名:洞神八帝元变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洞神部古经之一。合召役八卦鬼神法。一卷。《太上洞神三皇仪》载。晋鲍靓所传《大有三皇文》中包括《八帝玄变经》3卷。本书卷末述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仙人呼延道僧授刘助使此八神六传至祖积传之于世。故本经当源于晋改写于南北朝。述召南斗史佐八大鬼神之法包括符箓禹步、饵药斋戒等。9.2分 更新至先達已驗第十五 2025-01-22 15:11:50
- 9.2分 更新至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錄 2025-01-22 15:11:50
- 道门定制 完结 科普读物 7.63万字 道教斋醮科仪之章典。十卷。题道士吕元素集成,朱陵真隐胡湘龙编校。成书年代不详。撰者生平不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该书十一卷。前五卷为南宋道士吕元素撰。元素作书于南宋孝宗时。后六卷为元素门人吕太换所补。太换作书于南宋宁宗时。据考证,该书第五卷中有大元国乡贯字样,殆元代刊刻,并有附益。本书卷首有淳熙戊申吕元素自序。其云至简易者道,而至详备者礼,凡人之所以事天者道也,因事天而起至诚之心者,有礼存焉,此圣人垂世立教之本旨也,然与繁简之间,当有所折衷而不可过也。又云道门斋醮简牍之设,古者止符篆朱章而已,其它表状、文移之属,皆为后世以人间礼兼考合经教而增益,设有定式,或者内容详备而失简易之旨,或失之卤莽而使敬事天者,无所考定,不惬其意,故校定编撰,略使适中,使人简易使用。卷六有自序言及校补情况和编校的目的,云定制遗于众醮奉道深信之士,因无善本考校自叹,但因师意不可辞,故爰加参考,与前五卷为全书云云。该书前五章所载皆斋醮中表状文牒及符箓,后五章兼录政和玉音长吟法事、短吟法事及道君自制道词等。每章、表、文、状、牒、简各有定式。如议全箓白简云:简箓功及幽冥不可具述,独张丽华尤为昭著。言诵经至九过,适当忏罪之时,遂简疏,则奏简当在功德成就之时明矣。近有方发奏之时,先取救苦符,尽焚以为亡者出离地狱,义有未安,盖抽魂自有文牒自简,当在传度时宣告,使亡者乘道场所作功德及愿持戒忏悔自新之力,然后奠简告下,十方赦罪释冤。自此方为出离地狱,上登朱宫尔。故经云:九幽地狱,众生闻北帝广为启请,心生悔过,愿求解脱,天尊方为说戒给符,此尤可处。又念咒篆符不为难事,但能篆二十面即可记忆,盖符咒意义相合故也。再如议表状:九皇请表,每位专奏一通,略入事言启事,以某月取某日某时设醮降真,以致望幸之意,不必全入愿意,其它众真中请状并土地三界等牒皆然。盖侍登坛行道,自有章词致祷尔,或醮事止作一通,请诸圣者止用请状为便,若表上列九皇号则不合格式。《道门定制》为宋以前道教斋醮科范之章本,是对宋以前紊乱醮科的审正。在道教科仪领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该书收录于《正统道藏》正一部。9.2分 更新至道門定制卷之十 2025-01-22 15:11:50
- 9.2分 更新至大惠靜慈妙樂天尊說福德五聖經 2025-01-22 15:11:49
- 道法宗旨图衍义 完结 科普读物 1.02万字 题“铁崖邓柟以正纂图,养吾章希贤师亮衍义”。邓柟、章希贤,皆元人。前有章希贤序,撰于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述雷法,从元始祖劫、混元化身谈起,谈到内丹及理学。9.2分 更新至道法宗旨圖衍義卷下 2025-01-22 15:11:49
- 大明御制玄教乐章 完结 科普读物 0.28万字 大明御制玄教乐章。一卷。底本出处:《 正统道藏》 洞神部表奏类。辑于明。实际应是两种,即《大明御制玄教乐章》和《大明御制天尊词曲》。前者包括醮坛赞咏乐章、玄天上帝乐章和洪恩灵济真君乐章,后者只有玄天上帝词曲。一部分乐章有工尺谱,词曲无工尺谱。9.2分 更新至大明御製玄教樂章 2025-01-22 15:11:49
- 混俗颐生录 完结 科普读物 0.84万字 题“茅山处士刘词集”。《宋志》、《通志》著录,盖撰于宋。养生专著。宋·刘词撰。二卷,凡10篇。作者本着普及养生知识的宗旨,选录“历试有验之言”编撰成书。全书分述了饮食、饮酒、患劳、患风、户内、禁忌及春夏秋冬四时等方面的养生原则与方法。内容简明实用,有一定参考价值。收入《道藏·洞神部》573册。9.2分 更新至混俗頤生錄卷下_茅山處士劉詞集 2025-01-22 15:11:49
- 洞神八帝妙精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75万字 作者不详。今人考其约成书于东晋。经中所收内容较杂。首为《斋持八戒法》,要人修斋持八戒,佩服神符,思真行道。次为《三皇三一经》,称三皇所受,要在三一,即太一、真一、玄一,号为三元。元炁生神,神炁降人,人成为神。特别强调存呼太一神。次为《阳歌九章》,称玄女咏阳歌九章以宣通妙炁,布吉消凶,学道者宜习诵之以会神契。次为《九皇图》,载初三皇、中三皇、后三皇图并姓字服色等,供修道者存思启告。次为《招真降灵符》,有三皇招真符及升天符,称服之可使神灵降临附身而成仙及飞升。次为《西城要诀三皇天文内大字》,录帛和及鲍靓所传《三皇文》,亦即招神役鬼九十二道符文。又有学道的十三禁忌、小丹法及拘魂法。所述道法以存思和服符为主。篇末附录《抱朴密言》,载葛洪自述于早年牧牛时,按符法召高山君绝断虎害。又述三皇文及大字的由来,为研究《三皇经》可供参考的资料。《太上洞神三皇仪》载《洞神八帝妙精经》为上、中、下三卷,今《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神部本文类。9.2分 更新至拘魂法 2025-01-22 15:11:49
-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8万字 道教经典。简称《灵书紫文上经》。一卷。传说为后圣君命五老上真仙都授青童君,青童君授王远游,使下教世上有仙籍者。有所谓采饮飞根吞日气和采饮阴华吞月精,以及拘三魂、制七魄之法。又谓如能当日、月初出之时,或在床上如法进行修炼,会“面生玉泽”,可以“不老”。收入《道藏》第三百四十二册。9.2分 更新至太微天帝君天皇象符 2025-01-22 15:11:49
- 老子像名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21万字 道教书籍。原为十卷,今缺第六、七、八卷,存七卷。系敦煌本《老子十方像名经》之改编本。叙述老子与十方真人等游历十方无极世界,遂说十方天尊应化灵像一千一百六十名号。谓诵此名号,敬礼称扬,则可生福长善。若能造像,礼拜供养,广为传布, 则可得福无量。据近人考证, 当为南北朝时道经。收入《道藏》第345册。9.2分 更新至老子像名經卷之十 2025-01-22 15:11:49
- 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 完结 历史文化 29.96万字 简称《度人上经大法》。道教仪法汇编。编成于明代。凡七十二卷,分为八十八品。其中包括斋戒醮仪,建坛步斗,符箓咒章,天书云篆,内炼存思及修持法式等。而其要在行咒、行符。谓咒是神仙语言,符为上天文字,通过符咒则可召役鬼神。收入《道藏》第85—99册。9.2分 更新至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之七十二 2025-01-22 15:11:49
-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完结 历史文化 42.59万字 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又称《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简称《度人上品妙经》或《度人经》或《灵宝经》。因以申明大梵之理,宣扬“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之旨故名。道教经典。六十一卷。作者不详。该经据《云笈七签》卷三《灵宝略记》:太极真人徐来勒授葛玄《灵宝经》三十三卷。陶弘景《真诰叙录》谓:“葛巢甫造构灵宝,风教大行。”据近人考证:东晋末葛巢甫造作《灵宝经》较为切实。东晋末,《灵宝经》的敷演已多达数十卷,后人又不断推演增补,演为六十一卷。内容演说元始天尊开劫度人以及科仪、斋法、符术、修炼、教戒、缘起等。9.2分 更新至卷之六十一 2025-01-22 15:11:48
- 法海遗珠 完结 科普读物 25.38万字 成书于元末明初。为道教符箓咒法的总集。四十六卷。所收符咒秘法四十余种,而以雷法为主。其特点是继承白玉蟾系之雷法,认为施法者的内炼默运存想诸功法与外界之召请相结合,内神外神合为一体,乃能显其神灵。全书内容博杂,是研究新符箓派的重要文献。卷45有天蓬派第五代经师章舜烈文,撰于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年)。其后列仙派,将章舜烈书为五代经师。9.2分 更新至《尔雅注疏》 十卷(晋)郭璞 注 (宋)邢昺 疏 2025-01-22 15:11:47
- 鸡峰普济方 完结 科普读物 1.25万字 医方著作。三十卷。宋代医方,撰人待考,原题宋·张锐撰。据陆心源《仪顾堂成》卷十九考证疑为北宋·孙兆撰)。今存者为清代翻刻宋本,已缺二、三、六、八四卷。卷一为医论及炮炙法;卷四~二十七选录多种病证的治疗方剂,大致综括了宋代医家的一些临床成就,卷二十八~二十九列述丹药。原书散佚,《直斋书录题解》有《鸡峰备急方》一卷,《宋史·艺文志》亦并载,是为此书末卷。9.2分 更新至回诤论释上分第四 2025-01-22 15:10:53
-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 完结 历史文化 0.85万字 简称《华严经感应传》、《华严感应传》。佛教感应集。唐慧英集,胡幽贞刊纂。一卷。慧英原书为上、下两卷,胡幽贞因“鄙其事外浮词,芜于祥感”,删为一卷,前后又加上题记,于唐建中四年(783)完成。该书记载传持《华严经》的灵异神迹二十余则,大多数发生在唐高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因许多事件为撰者亲闻,故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该书许多内容为后出的僧传,特别是着重记载有关《华严经》灵异的传记所采用。见载于日本《大正藏》。9.2分 更新至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2025-01-22 15:10:53
- 梁公九谏 完结 历史文化 0.36万字 宋代讲史话本。今存《梁公九谏》卷首有一篇佚名序文,略云: “世有《梁公九谏词》者,即赵歧所谓外书也。传述既久,旧本多谬,与本传互有异同,观者不能无惑。今三复参考,订其讹而补其缺。”据此,知今传本《梁公九谏》是在唐五代以来流传的《梁公九谏词》的基础上改订而成的。当成于北宋仁宗明道二年 (一○三三) 以后。宋元以来向无刊本,公私藏家目录亦未见著录。清初钱曾《读书敏求记》及《述古堂书目》始见著录。讲述武则天废东宫太子为庐陵王,贬房州,欲立侄武三思为储君,诸大臣尽皆拜舞称贺,惟宰相梁公狄仁杰不图富贵,冒死直言,屡为劝谏,终于使武则天感悟,复立皇太子。所述故事与史书互有出入。今有《士礼居黄氏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9.2分 更新至第九谏 2025-01-22 15:10:53
- 佛为心王菩萨说投陀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5万字 佛典注疏。惠辩注。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佛为心王菩萨说投陀经》(又名《心王菩萨说头陀经》)的注释书。正文大字写经文,小字双行夹注写疏释,疏通其“法体性空,空无所有”之理。未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9.2分 更新至佛为心王菩萨说投陀经卷上 2025-01-22 15:10:52
- 华严经章 完结 历史文化 0.34万字 佛典章疏。作者不详。一卷。首残尾存。首尾均无标题,据内容拟题。略述《晋译华严经》三十四品每品之基本内容,因卷首残缺,故疏释实际从“四谛品第四”开始。行文言简意赅,与法藏《华严经探玄记》或有不同,故颇有参考价值。文末为《四弘誓文》一篇:一者誓断一切烦恼;二者誓修一切功德;三者誓度一切众生;四者誓成一切种智。称“菩提难入,以愿邀期。是以初发心菩萨将欲逝恶修善,广化众生,远求佛果,要以弘誓为本。弘誓既立,则愿无不从。”“最胜菩萨一誓,过于声闻百千劫行。菩萨行愿乃有无量,略举此四,总收都尽。”表现出大乘佛教强烈的重视菩萨本愿的思想,与净土思想相通。此疏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历代经录亦未著录,现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9.2分 更新至入法界品第三十四 2025-01-22 15:10:25
- 9.2分 更新至礼忏文 2025-01-22 15:10:24
- 佛性海藏智慧解脱破心相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74万字 又名《佛性海藏经》、《智慧海藏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二卷。北致98,首尾俱残,存二百二十九行。英国藏有S.2169、5181等。经文谓佛临涅槃,大众哀恋。佛应除疑菩萨之请,说众生之所以在三界轮回受苦,是因三毒箭之所射,四蛇之所啮,五狗之所盗,六贼之所怖,七杀之所没,八邪之所牵,万恶之所簇。然后逐一解释上述“三毒箭”、“四蛇”等法数的含义。又宣说受持此经的功德,最后宣说涅槃因缘。最初见录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判为伪经,故为历代大藏经所不收。于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9.2分 更新至佛性海藏智慧解脱破心相经 2025-01-22 15:10:24
- 华严略疏 完结 科普读物 1.53万字 佛典章疏。作者不详。原著卷数不详。前者首残尾存,尾题:《华严略疏卷第一》,有题记:“比丘法渊供养流通。”卷中有朱笔校改字。后者首尾俱全,首题:《华严略疏卷第三》;尾题:《略疏卷第三》。有题记:“渊许”。两件笔迹相同,题记相关,原属同一部疏,当无疑。此疏书法简古,形态同南北朝写本。题记不避唐高祖李渊之讳;北辰53文内又有“卢舍那者,周名清净圆满智”,故此疏的撰写年代应在北周明帝建国(557)起至武帝建德三年(574)废佛前。关于本疏的作者,《新编诸宗教藏总录》、《东域传灯目录》、《诸宗章疏录》等经录均载有:《华严略疏》,四卷,北齐邺下大觉寺慧光撰。《续高僧传》卷二十一《慧光传》亦称慧光曾撰《华严经疏》,“疏其奥旨而弘演导”。据现存诸《华严经》之章疏对古来诸疏之科判的介绍,唯有慧光疏之科判与此《略疏》相符,故有人认为本疏系慧光所撰。但《略疏》与署名为“大觉寺沙门惠(慧)光述”的日本宽文时代古抄《花严经义记》卷第一(载《大正藏》第八十五卷)完全不类,且慧光是北齐僧人,年代略早。故也有研究者认为《略疏》或为北周著名地论师云华寺释僧猛所撰。此疏所注释者为《晋译华严经》,卷一疏铨《世间净眼品第一》(首残)至《贤首品第八》;卷三疏铨《十地品第二十二》。其疏释依《十地经论》为证,释义颇精,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略疏》在敦煌发现后,日本《大正藏》将S.2694收入第八十五卷;周叔迦在《现代佛学》1960年8期发表北辰53的录文及跋,于录文中对原文错误多有补正,在跋中对此疏之内容、科判、作者多所研究。9.2分 更新至华严略疏卷第三 2025-01-22 15:10:24
- 金刚般若经挟注 完结 历史文化 1.14万字 又名《挟注金刚经》。佛典注疏。作者不详。原著卷数不详。首尾均残,存二百九十八行。原卷失题,据内容拟题。所疏为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自“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起,至“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经文以大字抄写,注释附于经文下,作双行小字。文字简练,释义甚精。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9.2分 更新至金刚般若经挟注 2025-01-22 15:10:24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传外传 完结 历史文化 0.39万字 佛教著述。作者不详。原著当为三卷。现存卷下。是《金刚经》的记传之作。依据《楞伽经》及无著的《金刚般若论》、世亲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等对《金刚经》的论释。据书中“具如传译”、“具在传文”等字样,则似另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传》传世,本书系据该传而作。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有收藏,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但为残本。9.2分 更新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传外传卷下 2025-01-22 15:10:24
- 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5万字 亦称《大方广华严十恶经》、《大方广华严经十恶品》、《华严十恶经》等。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经中谓一切众生若修善根,应作五事:一、不害众生;二、不行放逸;三、不饮酒;四、不食肉;五、常行大慈。然后着重论述了饮酒、食肉的罪孽及断食酒肉所得之福报。南北朝时,由于《涅槃经》及《楞伽经》的影响,以梁武帝为首的中国佛教信徒掀起一个断食酒肉运动,本经即这一运动的产物,对研究中国佛教史有一定价值。本经最早见录于《法经录》卷二,入“伪经录”。其后《仁寿录》卷四、《内典录》卷一○、《大周录》卷一五、《开元录》卷一八均有著录,亦斥为伪经。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但所据为残本。故录文不全。9.2分 更新至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 2025-01-22 15:10:24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完结 历史文化 2.71万字 凡三卷。又作方广灭罪成佛经、大通方广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上卷叙述佛向娑罗涅槃之途中,为十方菩萨宣说三乘一乘义,诸鬼神王等立誓护持此经,又为信相菩萨广说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及诸大菩萨之名号及其功德;中卷讲说无憍慢等种种四法,并叙述付此法予虚空藏菩萨,并为之授记之情形;下卷秉上卷之说,为师子吼菩萨宣讲三宝一相之意,并为文殊师利举示灭罪之法、堕阿鼻地狱之果报。本书传译事实不详,隋代法经之众经目录卷二以本书与像法决疑经等同收入‘众经疑惑’,开元释教录卷十八则附之于‘疑惑再详录’。历代之经录多疑其真伪,或系昙无谶以后,隋以前之伪作。9.2分 更新至大通方广经卷下 2025-01-22 15:10:24
- 9.2分 更新至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 2025-01-22 15:10:24
- 法华传记 完结 科普读物 7.76万字 凡十卷。唐代僧详撰。又称唐法华传、法华经传记、法华经传。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记述有关法华经之由来、传译及灵验等事。分为部类增减、隐显时异、传译年代、支派别行、论释不同、诸师序集、讲解感应、讽诵胜利、转读灭罪、书写救苦、听闻利益、依正供养等十二科。文中援引诸典,包括有大智度论、道生法华义疏、西域传等二十余种。与本书性质相类之著作有宋代宗晓所撰法华经显应录、清代周克复所撰法华经持验记、高丽了因所撰法华灵验传各二卷,三书皆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四册。其中,法华经显应录系增补法华灵瑞集(作者不详)及宋代元颖所著续灵瑞集中之阙漏者。分为古圣、高僧、高尼、信男、信女等五篇,总收二三九事,有理宗庆元四年(1198)之自序。法华经持验记则不分篇目,集录晋代昙摩罗刹以下二百二十余人之传,成于顺治年间(1644~1661)。法华灵验传系由弘赞法华传、法华经显应录及高丽真净之海东传弘录中抄录而成者,收有‘唱题之顷地狱皆空’以下百十四缘。9.2分 更新至法华经传记卷第十 2025-01-22 15:10:24
- 弘赞法华传 完结 科普读物 5.97万字 凡十卷。唐代蓝谷沙门惠详撰。略称法华传。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此书备载三国至中唐,有关法华经流传及研学、诵持法华经者所得之灵验事迹,多采传记体。内容分为图像、翻译、讲解、修观、遗身、诵持、转读、书写等八部分,图像系记载寺院、经像、宝塔等建造因缘;翻译乃论述真、伪经之译本及其异同;讲解、修观、遗身、诵持、转读、书写等,皆记述修学法华者之传记或感应。依此,得见法华经于我国佛教史上之地位与影响。9.2分 更新至弘赞法花传卷第十(终 2025-01-22 15:10:24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完结 科普读物 32.39万字 梵名Mu^la -sarva^stiva^da-vinaya-ks!udraka-vastu 。凡四十卷。属小乘律部经典。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系说一切有部所辑有关制戒之各种因缘及佛陀与弟子间之故事。义净另译有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事摄颂一卷,乃本书摄颂部分之节本。9.2分 更新至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三十九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四十 2025-01-22 15:10:24
- 9.2分 更新至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2025-01-22 15:10:23
- 付法藏因缘传 完结 科普读物 4.12万字 凡六卷。元魏吉迦夜、昙曜共译。又称付法藏因缘经、付法藏传、付法藏经、付法传。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乃叙述释尊入灭后,迦叶、阿难等二十三位印度祖师嫡嫡付法相传之事迹与传法世系。其最后一祖师子尊者,为罽宾国王弥罗掘杀害,付法遂至此断绝。古来天台宗、禅宗均重视本传,以此为付法相承之规准。智顗摩诃止观所述西天二十四祖即根据本书(加上旁系之摩田提),道原景德传灯录亦采用本书二十三祖之传承,另加上婆须蜜、婆舍斯多、不如密多、般若多罗、菩提达磨等五人,而成禅门付法西天二十八祖。然本传内容与阿育王传多所类似,似非由梵文翻译而来,或依口传,或参照该书而作。又宋代明教大师契嵩根据禅经与宝林传之说,谓本书乃昙曜之伪作,并另撰传法正宗记九卷、传法正宗定祖图一卷,重定西天之付法二十八祖,且宣称付法藏一书已可付之一炬。9.2分 更新至付法藏因缘传卷第五付法藏因缘传卷第六 2025-01-22 15:10:23
- 9.2分 更新至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2025-01-22 15:10:23
- 大唐青龙寺三朝供奉大德行状 完结 科普读物 0.21万字 佛教传记。唐佚名撰。一卷。记述了备受唐代宗、德宗、顺宗三朝皇帝尊崇的惠果法师的生平事迹。惠果事迹不见于《宋高僧传》,唐海云的《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亦仅记惠果事迹片段,故《行状》成为记述惠果生平的惟一材料。全文约二千字。内容为:(1)记述惠果姓氏、籍地、出家,以及从不空、善无畏弟子玄超等受学的经过;(2)记述代宗大历十年(775),惠果于青龙寺东塔院设置卢遮那灌顶道场,分别为代宗、华阳公主行“加持”法,代宗赐以紫衣,敕为国师等事;(3)记述德宗朝惠果弘教和收授徒众的情况;(4)记述顺宗永贞元年(805)十二月,惠果亡故等情况,年寿缺载。见载于日本《大正藏》。9.2分 更新至大唐青龙寺三朝供奉大德行状 2025-01-22 15:10:23
- 9.2分 更新至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三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四 2025-01-22 15:10:23
- 9.2分 更新至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九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二十 2025-01-22 15:10:23
- 9.2分 更新至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卷下 2025-01-22 15:10:23
- 9.2分 更新至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十七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十八 2025-01-22 15:10:23
- 9.2分 更新至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摄颂一卷 2025-01-22 15:10:22
- 9.2分 更新至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卷下 2025-01-22 15:10:22
- 9.2分 更新至解脱戒经 2025-01-22 15:10:22
- 9.2分 更新至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羯耻那衣事一卷 2025-01-22 15:10:22
- 9.2分 更新至问沙弥品第十七 2025-01-22 15:10:22
- 9.2分 更新至佛说沙弥十戒仪则经(计七十二颂) 2025-01-22 15:10:22
- 9.2分 更新至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十三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十四 2025-01-22 15:10:22
- 9.2分 更新至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九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十 2025-01-22 15:10:22
- 9.2分 更新至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 2025-01-22 15:10:21
-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32万字 全一卷。略称比丘尼戒本。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本经属于根本说一切有部之比丘尼戒本,其体裁同于比丘戒本,戒条总计三五八条。西藏律之比丘尼戒条与此部律最为相似,然以众学法计为一一二条之故,较此部律增多十三条,总计三七一条。9.2分 更新至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 2025-01-22 15:10:21
- 大乘无生方便门 完结 科普读物 0.76万字 全一卷。撰者不详。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系从我国北宗禅之立场论述入道之五门。开头所标示之五门为本书之大纲,即:(一)总彰佛体, (二)开智慧门,(三)显示不思议法,(四)明诸法正性,(五)自然无碍解脱道。其次举示四弘誓愿、劝请、忏悔等之作法及净心眼等。复分别论述五门,即:(一)总彰佛体,论述佛之语义、平等法身、佛界、如来之意义、法报化三身、寂照之用等。(二)开智慧门,系论述由定发慧,得方便至大涅槃开智慧门之凡夫、二乘、菩萨等三种人,并解说闻不闻、音声佛事、善知识、涅槃、根本智、后得智、慧缚与慧解,及法华、华严、金刚等三经。(三)显示不思议法,论说维摩经之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四大海水入毛孔、促一劫为七日等。第四仅余残卷,叙述诸法正性,以下则缺文。本书有敦煌千佛洞旧藏写本,为大英博物馆所藏(史坦因第二五○三号)。9.2分 更新至大乘无生方便门 2025-01-22 15:10:21
- 9.2分 更新至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事摄颂一卷 2025-01-22 15:10:21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完结 科普读物 43.85万字 梵名Mu^la -sarva^stiva^da-vinaya 。凡五十卷。属小乘律部经典。唐朝武后长安三年(703)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册。佛陀入灭后三百年初期,由小乘佛教上座部系统分出之(根本)说一切有部所整编而成,系规定戒律之典籍。其内分四波罗夷法、十三僧伽伐尸沙法、二不定法、三十泥萨只波逸底迦法、九十波逸底迦法、四波罗底提舍尼法、众多学法、七灭诤法等八科,大多备载各戒法之制戒因缘。于汉译诸律本中,本律与十诵律最近似。其戒本为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一卷(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此外,其余与说一切有部有关之律本律文甚多。9.2分 更新至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四十九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五十 2025-01-22 15:10:06
- 9.2分 更新至佛说苾刍五法经 2025-01-22 15:10:05
- 9.2分 更新至佛说戒消灾经一卷 2025-01-22 15:10:05
-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释 完结 科普读物 3.17万字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存斯1313号,首尾齐全。原卷无标题,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文是对昙旷撰《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言的疏释。文中有“辛酉年十二月十二日了竟”题记一行,文末又有“十四日毕。十四日说竟。辛酉年十二月十三日了。从序内已至题目二□”等。研究者或谓辛酉年即建中二年(781)。证之北昆6号背书“大乘百法明门论随听手记”之题,则两号应为同一性质的笔记,且敦煌遗书之尚未整理的《百法明门论疏》中,必有同一著作之残卷,详情待考。本文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9.2分 更新至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02 2025-01-22 15:10:05
- 大爱道比丘尼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54万字 梵名Maha^ -praja^pati^-bhiks!un!i^-su^tra 。凡二卷。译于北凉,译者不详。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又作大爱道受戒经、大爱道经。内容叙述比丘尼所应受持之戒律。佛于迦维罗卫释氏精庐时,姨母大爱道请求出家、受持佛之法律,佛不许,阿难以姨母对佛有养育之恩,多次代为恳请,佛遂听许之,为说比丘尼种种戒律。盖大爱道依阿难之斡旋,得出家受八敬、十戒等法,于中阿含卷二十八瞿昙弥经、中本起经卷下瞿昙弥来作比丘尼品、四分律卷四十八、五分律卷二十九等均广说之,本经或即根据此等所说加以敷陈而成。开元释教录将本经编为北凉失译经。9.2分 更新至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上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下 2025-01-22 15:10:05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源述 完结 历史文化 0.27万字 简称《心经还源述》。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对后秦鸠摩罗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论释。本疏残存部分自《心经》之“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疏释至经末,释文较为详尽。卷末有题记谓:“此经元(原)于《大般若》中疏(流)出,如《法华经·普门品》别行之类是也。三藏法师玄奘每受持而有灵验,是故别译以流通。若有人清心澡浴,着鲜洁衣,端身正坐,一诵五百遍者,除九十五种邪道,善愿从心,度一切苦厄。”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此经之重视。本书历代经录均未著录,中国历代大藏经亦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9.2分 更新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源述一卷 2025-01-22 15:10:04
- 9.2分 更新至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 2025-01-22 15:10:04
- 9.2分 更新至成就心真言品第九 2025-01-22 15:10:04
- 金刚光焰止风雨陀罗尼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51万字 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佛在摩伽陀国逢暴风雨,说制伏为风雨害之恶龙之坛法神咒,终则大身檗噜荼王自座起,复说降伏恶龙之神咒。名曰金刚觜光焰睒电真言,檗噜荼为金翅鸟,故名金刚觜。9.2分 更新至金刚光焰止风雨陀罗尼经 2025-01-22 15:10:03
- 9.2分 更新至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 2025-01-22 15:10:03
- 9.2分 更新至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咒经 2025-01-22 15:10:03
- 9.2分 更新至金刚药叉嗔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 2025-01-22 15:10:03
- 9.2分 更新至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2025-01-22 15:10:03
-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供养仪轨 完结 历史文化 0.99万字 亦称《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简称《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文殊菩萨供养法》、《文殊五字念诵法》等。密教仪轨经典。唐不空译。一卷。属瑜伽密教仪轨书,说五髻文殊瑜伽供养法(文殊五字瑜伽法)。见载于《金藏》及明清诸藏。9.2分 更新至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供养仪轨一卷 2025-01-22 15:10:03
- 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 完结 历史文化 1.34万字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作金刚界仪轨、莲华部心念诵仪轨、莲华部心仪轨、莲华部心轨、莲华部仪轨。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内容记述金刚界曼荼罗诸尊之念诵供养法,依序明示成身会、羯磨会、三昧耶会、供养会等诸尊之印契真言;古来多以此仪轨配于广本金刚顶经初品六会之曼荼罗。又不空所传译之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二卷即此仪轨之同本异译。9.2分 更新至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一卷 2025-01-22 15:10:03
- 9.2分 更新至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 2025-01-22 15:10:03
- 9.2分 更新至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卷下 2025-01-22 15:10:03
- 9.2分 更新至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 2025-01-22 15:10:02
- 解脱道论 完结 科普读物 0.74万字 梵名Vimoks!ama^rga -s/a^stra 。凡十二卷。阿罗汉优波底沙造,南朝梁代僧伽婆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内容系依坐禅人解脱之阶次分别解释戒、定、慧等解脱法门。共有十二品,即:因缘品、分别戒品、头陀品、分别定品、觅善知识品、分别行品、分别行处品、行门品、五通品、分别慧品、五方便品、分别谛品。第一品至第三品谈戒,叙述三学、八正道、破三十四法障碍道、八行四观、十三头陀等僧人修行之戒律与途径;第四品至第九品谈定,叙述四禅及十不净想、十念、十一切入、四无量心、四大食、不净想等三十八行处之种种修定方法;第十品至第十二品谈慧,阐说四谛、五阴、十二入、十二因缘、十八界等佛教教义。此书被认为是觉音撰清净道论之重要理论依据。据日本学者长井真琴之研究,本书与巴利文之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类同,然清净道论所举之多数譬喻,本书则阙如。9.2分 更新至集大乘相论卷下 2025-01-22 15:09:44
- 9.2分 更新至秽迹金刚禁百变法经一卷 2025-01-22 15:09:44
- 9.2分 更新至建立曼荼罗护摩仪轨(法全) 2025-01-22 15:09:44
- 9.2分 更新至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门一卷 2025-01-22 15:09:44
- 9.2分 更新至建立曼荼罗及拣择地法 2025-01-22 15:09:44
- 大乘集菩萨学论 完结 科普读物 10.59万字 梵名S/iks!a^samuccaya 。凡二十五卷。法称菩萨着,宋代法护、日称等共译。又称学处要集。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修行大乘佛教者之教说金言集。梵本刊行于一九○二年,分十九章,汉译本则立十八品。内容系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波罗蜜等德目加以论述。本书援引之经典颇多,有华严经、宝光明陀罗尼、大善诱经、十法经等八十余种。本书现行之梵本,系一九○二年英国学者宾达(C. Bendall)所刊行。此外,本书亦有英译本,系自梵文本直接译成者,与汉译本比较之,则其内所引述华严等经之引文较为冗长,此外,又多处引用未传之经文。9.2分 更新至念三宝品第十八之四 2025-01-22 15:09:44
- 金刚场陀罗尼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71万字 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说一切善恶之法尽是陀罗尼。佛于灵山妙色聚落,入一切法平等相三昧。诸比丘皆不见佛所在,诸天亦尔。次见在金窟,以神通力,使诸菩萨去地而坐。其大菩萨各入三昧,令众获益。佛腾空微笑放光。文殊请问,佛乃说金刚场陀罗尼法,无一切善不善,有为无为,乃至一切诸法,一切平等同故。欲是陀罗尼,恼是陀罗尼,痴是陀罗尼,乃至天龙八部女相男相地狱等,皆是陀罗尼。又说入无二法门,无明乃至生是陀罗尼。9.2分 更新至金刚场陀罗尼经 2025-01-22 15:09:43
- 9.2分 更新至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 2025-01-22 15:09:43
- 9.2分 更新至金刚顶经多罗菩萨念诵法一卷 2025-01-22 15:09:43
- 9.2分 更新至金刚顶经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一卷 2025-01-22 15:09:43
- 9.2分 更新至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三 2025-01-22 15:09:43
- 集大乘相论 完结 科普读物 0.74万字 觉吉祥智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生,十波罗密,十地,十八空,三十七菩提分,四圣谛,四静虑,四无量,四等至,八解脱,三摩钵底先行,三解脱门,六神通,陀罗尼,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四声闻果,了知一切相,真如实际,无相法界。9.2分 更新至集大乘相论卷下 2025-01-22 15:09:43
- 集诸法宝最上义论 完结 科普读物 0.76万字 善寂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初明诸法皆从缘生,不离于识,广引经证,次释菩提无所得义,谓剎那王所诸法,即菩提相等,乃至菩提法中无所安立,若执无因,不集诸福,起染着心,感恶趣果,智者如实信解尊重恭敬,即得最上福聚。9.2分 更新至集诸法宝最上义论卷下 2025-01-22 15:09:43
-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 完结 历史文化 1.98万字 凡二卷。唐代菩提流志译。略称佛心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属密教之随求咒法,主要阐释大随求陀罗尼之‘心中心咒’之功力广大,并揭示此咒及诸印契所具之不可思议力。上卷叙述一切佛心中心大陀罗尼、菩提心成就、如来语之诸印契等,下卷则叙述如来之大通力、随心陀罗尼、咒法及功能等。9.2分 更新至尔时大众得此契力。即共同声赞叹佛德 2025-01-22 15:09:43
- 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 完结 科普读物 0.27万字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略称十二天报恩品。属于密教杂密经十二天法之经轨。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经末题名‘十二天仪轨’。十二天系指总摄一切天、龙、鬼、神、星宿、冥官等护持世间之诸尊。本经内容即依十二天之喜怒而述二利二损,行者可随所祈愿之种类而行不同之供养法。此外,大正藏第十八册另收有供养仪式一卷,内容依大日经法摘录供养仪式之要旨,略述二十四法,并图示手印及真言。然译者不详,或谓亦系不空所译。9.2分 更新至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一卷 2025-01-22 15:09:43
- 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2万字 梵名Padmacinta^man!idha^ran!i^ -su^tra 。全一卷。唐代宝思惟译于神龙二年(706)。略称如意摩尼陀罗尼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叙述根本咒、心咒、随心咒等咒之功能,并列举治疗诸病之法。本经之同本异译或类本经典有:菩提流志译之如意轮陀罗尼经、义净译之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实叉难陀译之观世音菩萨秘密藏如意轮陀罗尼神咒经。9.2分 更新至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 2025-01-22 15:09:43
- 观世音菩萨秘密藏如意轮陀罗尼神咒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1万字 全一卷。唐代实叉难陀译。略称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咒经、如意轮陀罗尼神咒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分为六品:(一) 除破一切恶业陀罗尼品,(二)一切爱乐法品,(三)和阿伽陀药法令人爱乐品,(四)含药品, (五)眼药品,(六)火唵陀罗尼药品。本经与菩提流志所译之如意轮陀罗尼经为同本异译。9.2分 更新至观世音火唵陀罗尼药品第六 2025-01-22 15:09:43
- 9.2分 更新至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一卷 2025-01-22 15:09:43
- 9.2分 更新至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 2025-01-22 15:09:43
-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 完结 历史文化 3.12万字 三卷,唐菩提流志译。宝楼阁经三译之一。广大宝楼阁善住者,陀罗尼名。说其缘起及功德。示其修法。序品第一,佛初成道,华说神咒。秘密主欢喜请问咒所从来?佛与大众同往东方宝灯世界,妙种种色宝善住清净佛处,普集一切诸佛,现宝塔中三佛全身舍利,及说其往昔因缘,乃说大明咒王。根本陀罗尼品第二,心随心咒品第三,持心咒法品第四,诵随心咒法品第五,杂咒品第六,结坛场法品第七,手印咒品第八,画像品第九,火祭品第十,普光心印品第十一,手印品第十二。9.2分 更新至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下 2025-01-22 15:09:43
- 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8万字 一卷,宋施护译。佛在鹿野苑中,梵寿国王,偶至一寺。寺僧以佛顶华鬘迎之。王受戴头上。忽然头痛,医不能疗。使其妹勤见佛。佛三请观自在菩萨使说救济之咒并画像念诵之仪轨。9.2分 更新至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 2025-01-22 15:09:43
- 何耶揭唎婆像法 完结 科普读物 0.23万字 全一卷。译者佚名。为密教有关马头观音之仪轨。又称贺耶揭哩婆仪轨。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何耶揭唎婆,为梵语Hayagri^vah! 之音译,意译作马首,即指马头观音,为密教八大明王之一。本经内容叙述马头观音之画像法、咒诅法,并宣说疗病、乞食之印明及缚鬼、消除淫、护身之咒。此外,同类经轨尚有: (一)何耶揭唎婆观世音菩萨受法坛,全一卷,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二)何耶揭唎婆观世音菩萨法印咒品,全一卷,阿地瞿多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9.2分 更新至何耶揭唎婆像法 2025-01-22 15:09:43
- 皇帝降诞日于麟德殿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 完结 历史文化 0.3万字 亦称《大周经玄义》。佛教著述。唐静居撰。一卷。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呈,以讲此经而“上资圣寿”。此书简略介绍了“八十华严”处、会、品的结构及九会的主要内容。认为第一会是“举所信之佛”;第二会讲“能信之心”;第三会是“依信生解”;第四会是“依解起行”;第五会是“依行发愿”;第六会是“三圣位极,圣地将登”;第七会是“摄因成果”;第八会是“有无双泯,非真妄之可分”;第九会是“境智一如,岂筌蹄之所及”。见载于日本《大正藏》。9.2分 更新至皇帝降诞日于麟德殿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一部 2025-01-22 14:51:59
- 都部陀罗尼目 完结 科普读物 0.22万字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称陀罗尼门诸部要目、陀罗尼诸部要目、诸部要目。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本经举金刚顶经、大日经、苏悉地经、蕤呬耶经、苏婆呼童子经、怛唎三昧耶经等之要目而加以解说。其中,于金刚顶经部分,初出大本之偈数及会数,并初会之经名,次列初会中佛部等五部之部主、眷属等之布列法、曼荼罗之种类、四种智印、四种眼等之要项,并加以解释。于大日经部分,举百六十心、十缘生句、胜义世俗之修行法、曼荼罗之造立法、护摩法之种类等。于苏悉地经部分,举出佛部等三部之真言及部主、明妃、忿怒、四种结界、五种供养、四种法修行之相应日等要目而释之。于蕤呬耶经部分,特细说分布曼荼罗及絣地法。于苏婆呼童子经部分,则就金刚杵之种类阐明其意义。于怛唎三昧耶经部分,举大轮金刚真言之功能,与不动尊之本誓等加以解说。9.2分 更新至都部陀罗尼目一卷 2025-01-22 14:51:59
- 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9万字 全一卷。元代沙啰巴译。乃属密教白伞盖佛顶法之经典。又称白伞盖陀罗尼经、白伞盖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叙说白伞盖佛顶之陀罗尼及其功德。又本经之类本有真智等译之佛说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9.2分 更新至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 2025-01-22 14:51:59
- 9.2分 更新至佛顶最胜陀罗尼经 大轮金刚陀罗尼 2025-01-22 14:51:59
- 9.2分 更新至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二十 2025-01-22 14:51:59
-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76万字 凡二卷。宋代施护译。略称为佛顶放光陀罗尼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属于密教杂密经轨之成就法。本经之缘起,系佛于睹史多天宫时,为救济忉利天摩尼藏无垢天子之苦恼,乃为诸天子宣说二则陀罗尼及其成就法。9.2分 更新至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卷上 2025-01-22 14:51:58
-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36万字 有五译,一唐杜行顗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二唐地婆诃罗译,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一卷。三唐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四地婆诃罗重译,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经,一卷。五唐义净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六宋施护译,尊胜大明王经,一卷。此六译中,不空三藏之弟子法崇,就第三译之佛陀波利本作疏二卷,流行于世。全一卷。全名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又称尊胜经。唐代佛陀波利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之缘起,乃善住天子于命终之后,将受七度畜生恶道之苦,帝释天愍其业因,遂诣佛所,乞求救济,佛乃为之宣说尊胜陀罗尼及持诵之功德等。所谓‘佛顶尊胜’,即为密教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五佛顶之一。五佛顶中,以释迦如来之佛顶所显现之轮王形佛顶尊为最殊胜,故密教以佛顶尊为本尊,而修持息灾、除病之法,称为尊胜法。佛顶尊胜陀罗尼即说佛顶尊胜之功德,由八十七句组成,古来有诸多灵验。禅宗亦用之。9.2分 更新至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2025-01-22 14:51:58
- 9.2分 更新至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法一卷 2025-01-22 14:51:58
- 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 完结 历史文化 1.05万字 全一卷。唐代龟兹国僧若那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属密教尊胜陀罗尼法之经轨。其内容,初述陀罗尼和真言,次则宣说学念梵音法、画像法、念诵法、印法等。此外,与本经同类之仪轨尚有佛顶尊胜陀罗尼注义及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均为唐代不空所译,亦各为一卷。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略称尊胜陀罗尼仪轨,内容详载涂坛法、胎之护身法、辟除结界等,并有息灾、增长、降伏、敬爱等四种法。另有若那译之佛顶尊胜陀罗尼别法,全一卷。最初叙说画像法,次乃说明三十八种之成就法。以上均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9.2分 更新至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 2025-01-22 14:51:58
- 9.2分 更新至啰字净心法想立道场法 2025-01-22 14:51:58
-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 完结 历史文化 0.15万字 亦称《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经》,简称《文殊赞法身礼》、《文殊法身礼》。密教经典。唐不空译。一卷。说文殊赞佛四十一礼。前附不空经序(奉进表),题注“此礼出《大乘一切境界智光明庄严经》”。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9.2分 更新至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并序) 2025-01-22 14:51:58
- 9.2分 更新至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 2025-01-22 14:51:58
- 9.2分 更新至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卷下 2025-01-22 14:51:58
- 9.2分 更新至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 2025-01-22 14:51:58
- 9.2分 更新至供养品第五 2025-01-22 14:51:58
-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完结 历史文化 6.97万字 大日经之具题。经文六卷,供养次第一卷,共七卷,唐善无畏译。真言三部经之一。胎藏界密部之本经也。见大日经条。谓大日如来自成佛以不思议之加持力说内证法之经典也。离神力之加持。不能说。不能听。就此真言一宗有自证说法,加持说法之大论,遂分古义新义之两派。见法身条。玆将本经各家之著述列之如下。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二十卷(唐一行记),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十四卷(唐一行述记),大毗虑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演密钞十卷(辽觉苑撰),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二卷(唐不可思议撰)。9.2分 更新至真言事业品第五 2025-01-22 14:51:58
- 金刚般若论 完结 科普读物 10.82万字 佛教论典。古印度无著造,隋达摩笈多译。二卷。本论首先以“种性不断”、“发起行相”、“行所住处”、“对”、“不失”、“地”、“立名”等七个方面对《金刚经》进行总体论述。然后逐段引述经文,加以解释,释文较为简练。本论为历代大藏经所收,但《高丽藏》、《金藏》等中原系藏经所收为二卷本。《崇宁藏》、《毗卢藏》、《碛砂藏》等南方系藏经所收为三卷本。前者逐段引用《金刚经》时只抄首尾经文,后者则抄录全文,故两者在形式上差距较大。敦煌遗书亦有收藏,与《高丽藏》形态一致,为研究藏经史提供了新的资料。9.2分 更新至金刚般若论会释卷第二 2025-01-22 14:51:57
- 9.2分 更新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三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四 2025-01-22 14:51:57
- 9.2分 更新至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卷上 2025-01-22 14:51:57
- 9.2分 更新至唵(引)嚩日啰(二合)健吒恶(入引) 2025-01-22 14:51:57
- 9.2分 更新至曩莫三(去)满多没驮南(引)婀(入引) 2025-01-22 14:51:57
- 9.2分 更新至大毗卢遮那经广大成就仪轨卷下 2025-01-22 14:51:57
- 莲华面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11万字 凡二卷。隋代那连提耶舍(490~589)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叙述佛陀预言于其入灭后,佛教僧徒将堕落,佛法转移入罽宾国,并于该国兴盛;后破佛王出现,毁破佛钵等种种佛教兴衰之情形。经名‘莲华面’,系取自破佛王之前生名为莲华面(富兰那教徒)。又我国末法思想系形成于南北朝至隋代之间,而本经译于隋代开皇四年(585),与那连提耶舍之另一译经‘大集月藏经’,对于当时人心皆有莫大影响。9.2分 更新至莲华面经卷上莲华面经卷下 2025-01-22 14:51:56
- 9.2分 更新至真言曰 2025-01-22 14:51:24
-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 完结 历史文化 8.17万字 凡十卷。唐代不空译。略称千臂千钵曼殊室利经、文殊大教王经、千钵经。本经述千臂千钵曼殊室利菩萨之秘密三摩地法。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计分无生、无动、平等、净土、解脱等五门九品(前九卷)。(一)根本清净无生门,系毗卢遮那如来所说,作阿字观,此门包括前二品。(二)圆成实相无动门,为阿■如来所说,作啰字观,包括第三、四品。(三)法界真如平等门,为宝生如来所说,作跛字观,包括第五、六品。(四)妙观理趣净土门,无量寿佛所说,作左字观,包括第七、八品。(五)金刚菩提解脱门,为不空成就如来所说,作曩字观,即第九品之说。第十卷则就六师外道等详述此法,令彼归依。又由经文所述文殊现千臂,每臂持一钵,每钵中现千释迦,其顶上戴五佛如来等记载,知此经系依密教思想及梵网经之卢舍那莲华台藏世界说转化而来。依序文载,本经系金刚智三藏于长安荐福寺译出,由慧超笔受。9.2分 更新至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十 2025-01-22 14:51:23
- 大方等陀罗尼经 完结 历史文化 3.13万字 凡四卷。北凉法众译。又作方等檀持陀罗尼经、檀持陀罗尼。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佛应文殊师利之请问,说诸种陀罗尼功德。分初分、授记分、梦行分、护戒分、不思议莲华分等五部分,详明修忏行道、灭罪增寿、善恶梦应等种种事相。本经向以讲说菩萨之二十四重戒及阐明声闻之授记作佛而著称。9.2分 更新至大方等陀罗尼经卷第四 2025-01-22 14:51:23
- 9.2分 更新至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 2025-01-22 14:51:23
- 9.2分 更新至大寒林圣难拏陀罗尼经 2025-01-22 14:51:23
- 9.2分 更新至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2025-01-22 14:51:23
-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18万字 全一卷。又作大孔雀王神咒经、大金色孔雀咒经、孔雀王咒经。东晋帛尸黎蜜多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为原始密教经典。内容包括︰金色孔雀王、大孔雀王心咒、弥勒菩萨、梵天、天帝释、大鬼神、咒等。帛尸黎率先将本经传入东晋首都建康(今南京),其后有姚秦鸠摩罗什译之孔雀王咒经一卷、唐代不空译之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三卷、唐代义净译之佛说大孔雀咒王经三卷等。本经收于高丽大藏经者,译者佚名;收于元、明本者,译者之名题为‘东晋西域沙门帛尸黎蜜多罗’。9.2分 更新至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一卷 2025-01-22 14:51:23
- 9.2分 更新至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 2025-01-22 14:51:23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完结 历史文化 5.19万字 La&ndotabv;k&amacron;vat&amacron;ra-s&umacron;tra,四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为本经三译中之最古者。楞伽者,山名,阿跋多罗者,入之义,佛入此山说法,故名入,新译云入楞伽经者是也。宝字乃译人添加,因楞伽宝表经义之无上宝也。或言阿者,无也,跋多罗者,上也,阿跋多罗宝即无上宝也。华严疏钞六十二曰:‘经题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之言无,跋多罗云上,宝即此方之言。’楞伽心玄义曰:‘阿伐哆陀罗,此云下入。以梵语中下入上入悉有别名,唯从上下入,别有此名,如入菩萨等。解四卷者翻为无上,此甚讹也。勘诸梵本及十卷中,都无宝字,十卷中翻为入者当名也。’9.2分 更新至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三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 2025-01-22 14:51:23
-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5万字 唐中印土沙门那提译。佛在给孤独园,与五百比丘,无央数菩萨,及人天八部俱。离垢慧请问,于如来所。云何恭敬礼拜供养?佛先示五轮着地,应发五愿。次示十方佛名,次示皈依,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之法。9.2分 更新至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序 2025-01-22 14:51:23
- 观察诸法行经 完结 历史文化 3.18万字 凡四卷。隋代阇那崛多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分为三品,即无边善方便行品、先世勤相应品、授记品。乃叙述佛为喜王菩萨说决定观察诸法行之三摩地。又以经文中已出现不羡小乘等语,而被视作大乘佛教发展初期之作。9.2分 更新至观察诸法行经卷第三观察诸法行经卷第四 2025-01-22 14:51:23
- 合部金光明经 完结 历史文化 6.38万字 隋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对志德等合入,共二十四品,彦悰序云。此经有三本。初,凉世昙无谶译为四卷,止十八品(今存)。次。周世耶舍崛多译为五卷,成二十品(今亡)。后逮梁世真谛三藏,译三身分别,业障灭,陀罗尼最净地,依空满愿等四品。足前出没为二十二品。重寻梵本,得嘱累品,及银主陀罗尼品。9.2分 更新至金光明经付嘱品第二十四 2025-01-22 14:51:23
- 金光明最胜王经 完结 历史文化 7.47万字 凡十卷三十一品。唐代义净译。略称最胜王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此经乃金光明经之别译本。为金光明经之译本中最后出而最完备者。本经叙说金光明忏法之功德,且叙述由四天王之镇护国家和现世利益之信仰。广为我国、日本所重视。古来,本经之注疏颇多,较重要者有,隋吉藏之金光明经疏一卷、隋智顗之金光明经文句六卷与金光明经玄义二卷、唐慧沼之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十卷等。9.2分 更新至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十 2025-01-22 14:51:23
-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 完结 历史文化 4.28万字 凡三卷。唐代智严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略称菩萨行门诸经要集。系纂集诸经中,有关大乘菩萨行之要文而成,计有四十二经六十七条(或六十六条)。卷上引载象腋经、说妙法决定业障经等十一部之文,卷中引载海慧菩萨所问经、戏乐严经等十部之文,卷下引载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如来境界等二十一部之文。所引诸经之中,方广如来智经、演法师品经、戏乐严经、胜积品经、金光上胜毗尼经、降伏魔经、宝童子夫人所问经、如来境界经、离垢菩萨所问经、宝聚经、那罗延品经、梵刹经、一切诸佛所念经、法集经、集会品经、殊胜具戒品经等十六经为未传于中土之经。9.2分 更新至第四十二 2025-01-22 14:51:23
- 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37万字 姚秦罽宾国沙门昙摩耶舍译,佛在耆阇崛山。须菩提梦佛为说当闻未曾有法。次日白佛已,乞食,遇一女人,酬唱佛法。此女称扬佛以二十事而行乞。又明菩萨以乐欲调伏众生,又为须菩提现男子身,又现诸余佛土食时差别,又说应供之义,令常随天发大道心。次施须菩提食,须菩提转施不污一切法菩萨。其日须菩提不食,晡时至佛所,佛为说此女人名,及为女人授记。9.2分 更新至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亦名转女身菩萨问答经) 2025-01-22 14:51:22
- 佛说月灯三昧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91万字 此经有别生经二种,皆刘宋先公译。其一题为月灯三昧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又称文殊师利菩萨十事行经,一卷,存于宋、元、明诸藏中,相当于本经第六卷前半。其二亦名月灯三昧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一卷,高丽藏亦收之,缩刷藏经后记推断此为历代三宝纪卷四所传安世高之译本,谓类似本经第五卷后半。本经现存梵本在一八九六年于加尔各答出版,题为三昧王(Sama^dhi-ra^ja),梵文大乘集菩萨学论(S/iks!a^samuccaya)之引文中称之为三昧王月灯经。9.2分 更新至佛说月灯三昧经 2025-01-22 14:51:22
-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9万字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再译,佛住耆阇崛山,与无量菩萨,及比丘僧,乃至十方恒沙世界诸天龙俱。胜思惟菩萨请问二字之义?佛言,菩萨有九种一法应除灭。谓欲贪,瞋恚,愚痴,我执,懈怠,睡眠,染爱,疑惑,无明。有一法应守护,谓己所不欲,勿劝他人。如自爱命,则不应杀等。次明无有一法是如来所觉所证,以一切法本无有实,从因缘生。因缘亦如电光,念念不住故。次明持此经者,得生净土,见阿弥陀,及诸圣众,亦见灵山圣会。9.2分 更新至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2025-01-22 14:51:22
- 9.2分 更新至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2025-01-22 14:51:22
-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16万字 凡二卷。译于南北朝初期(350~431),译者佚名。又作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秘藏经、秘密藏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叙述佛陀对来自常出大音国之无量志庄严王菩萨宣说秘密藏法。菩萨欢喜而以身供养佛,且变现稀有广大之神通。佛更就大德迦叶之启问而敷演秘密藏法。9.2分 更新至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卷下 2025-01-22 14:51:22
- 大方广师子吼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23万字 一卷,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佛在日月宫中。与九十百千俱胝比丘,无量菩萨俱。遣胜积菩萨往北方欢乐世界法起佛所听法,胜积至彼礼佛足已,却住一面。法起如来故问汝从何来?胜积默无言说,大众生疑。法起如来微笑放光,十方云集。电鬘菩萨问笑因缘?法起如来略说诸法实相,本无言说。净身菩萨问言?若无所说是真说者,喑默不言,皆应说法。佛言,哑默不哑默,亦皆说法。而不知法,如生盲人处日光中,而不见日。众生所有音声语言,皆入四无碍智。欲求法者,于自身求。欲求菩提,以五蕴求。于是大千震动,佛更出广长舌相已,普告大众,释迦牟尼,即我法起。9.2分 更新至大方广师子吼经 2025-01-22 14:51:22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32万字 全一卷。略称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经。唐代佛陀多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凡十二章,系佛为文殊师利等十二菩萨说大圆觉之妙理。关于本经之翻译,见开元释教录卷九(大五五·五六五上):‘沙门佛陀多罗,唐云觉救,北印度罽宾人也。于东都白马寺译圆觉了义经一部。此经近出不委何年,且弘道为怀务甄诈妄,但真诠不谬,岂假具知年月耶?’续古今译经图纪、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二等主张雷同。为禅宗常用经典。近代或疑为汉人撰述。盖本经内容所说,多处与首楞严经、大乘起信论相同,而首楞严经自古已被疑为伪经,大乘起信论亦被疑为我国撰述者,故本经亦被推断为唐初时之伪撰。本经之注疏极多,较重要者有:宗密之圆觉经大疏三卷、惟悫之圆觉经疏三卷、宋孝宗之御注二卷、行霆之类解八卷、智聪之心镜六卷等。9.2分 更新至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2025-01-22 14:51:22
-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76万字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佛成道未久,大众云集。佛入宝舍三昧,出无量化身。十方化佛皆集,十方世界,犹如一会。胜分菩萨说偈问法,大威光仙人止之。自问所疑。佛为决疑。遂发大愿求一切智,一切仙人亦同发愿。佛悉授菩提记,复出舌相,说持经功德。仍以此经嘱累文殊菩萨。9.2分 更新至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 2025-01-22 14:51:22
- 9.2分 更新至弟子死复生经 2025-01-22 14:51:22
-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92万字 三卷,西晋竺法护译。佛游忉利,止夏三月,与八千比丘,七万二千菩萨俱。月氏天子,问法得记?大目犍连,劝发诸天供养世尊。佛为略说十方现身施化之事,非声闻缘觉所知。又明一切佛身,皆同幻化,有供养者,福佑亦等。9.2分 更新至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卷中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卷下 2025-01-22 14:51:22
- 大宝积经论 完结 历史文化 4.4万字 梵名Maha^ -ratnaku^t!a-dharmaparya^ya-s/atasa^hasrika^-parivarta-ka^s/yapa-parivarta-t!ika^ 。凡四卷。安慧着(据西藏译本),北魏菩提流(留)支译。此论虽名为大宝积经论,然并非唐代菩提流志所编译之大宝积经全经一二○卷之释论,而仅是第四十三会普明菩萨会(即‘古宝积经’)之注疏。本论内容初揭出归敬偈二颂,其次论释‘宝积’之名义,盖宝积一经摄尽一切大乘法中,如来为诸菩萨所说各种邪行、正行等十六种相差别之说法,故称‘宝积’。其后就原经文,以问答体详释原经之文义。本论所论释之普明菩萨会另有三种异译本,于四种译本中,本论博采四本,而以大宝积经第四十三会之普明菩萨会为主。本论另有西藏译本,收于丹珠尔经疏部。9.2分 更新至大宝积经论卷第四 2025-01-22 14:51:22
- 佛地经论 完结 历史文化 5.78万字 梵名Buddhabhu^mi -su^tra-s/a^stra 。凡七卷。亲光等菩萨造。唐代玄奘译。略称佛地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为佛地经之论释。作者将佛地经科判为教起因缘分、圣教所说分、依教奉行分等三分以释之,并叙述佛地经所说之清净法界、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等五种法,摄大觉地。亲光论师本身为中印度摩揭陀国那烂陀寺之学者,又为护法(梵Dharmapa^la, 530~561)之门人,因此佛地经论之思想,多以护法系统之唯识思想释之。其中对四智心品之说,以五性各别等说作释特别有名。注疏有唐代靖迈之佛地经论疏六卷、新罗智仁之佛地论疏四卷等。9.2分 更新至佛地经论卷第六佛地经论卷第七 2025-01-22 14:51:22
- 过去现在因果经 完结 历史文化 5.2万字 凡四卷。又称过现因果经、因果经。为刘宋求那跋陀罗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系采释迦自传之形式,说其过去世为善慧仙人修行者,曾师事普光如来,至成佛后所说的本生之事迹,由于此一因缘,故于现世能成就一切种智。为汉译经典中,极具文学价值之佛传。此经另有绘卷形式之绘因果经(迄今流行于日本)。另有两种同本异译本:后汉竺大力与康孟详所译之修行本起经、吴·支谦所译之太子瑞应本起经两卷,此二本亦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然开元释教录则谓,除上记之外,另有三种异译本,即:后汉支曜所译之小本起经二卷、后汉康孟详所译之太子本起瑞应经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之过去因果经四卷,惟此三本今皆不存。9.2分 更新至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四 2025-01-22 14:51:22
- 六度集经 完结 历史文化 7.89万字 凡八卷。又作六度无极经、六度无极集、六度集、杂无极经。三国时代吴·康僧会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系集录佛陀在过去世行菩萨道时之九十一则本生谭故事,配合大乘佛教所说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而成者,故称为六度集经,其特色在阐扬大乘佛教之菩萨行。本经除释尊之本生谭外,亦有弥勒之本生谭。经中之本生谭大部分可见于巴利本及其他汉译本。又本经原典已散佚不传,然据其内容骨干推知,应成立于二世纪时。9.2分 更新至六度集经卷第八 2025-01-22 14:51:22
- 9.2分 更新至世尊品第三十(五十偈) 2025-01-22 14:51:22
- 佛本行经 完结 历史文化 6.85万字 一名佛本行赞传,西土贤圣撰集,刘宋宝云译,七卷。偈赞佛一代行状之偈文也。因缘品第一。阿育王时,密迹金刚,为诸天颂佛始末。称叹如来品第二。降胎品第三。如来生品第四。梵志占相品第五。阿夷决疑品第六。入誉论品第七。与众彩女游居品第八。现忧惧品第九。阎浮提树荫品第十。出家品第十一。车匿品第十二。瓶沙王问事品第十三。为瓶沙王说法品第十四。不然阿兰品第十五。降魔品第十六。转法轮品第十七。度宝称品第十八。广度品第十九。现大神变品第二十。升忉利宫为母说法品第二十一。忆先品第二十二。游维耶离品第二十三。叹锭光佛时品第二十四。降象品第二十五。魔劝舍寿品第二十六。调达入地狱品第二十七。现乳哺力品第二十八。大灭品第二十九。叹无为品第三十。八王分舍利品第三十一。9.2分 更新至佛本行经八王分舍利品第三十一 2025-01-22 14:51:22
- 佛说须赖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64万字 梵名Su^rata -paripr!ccha^ 。有二译:一为曹魏白延译。一为前凉支施伦译。皆一卷。又称须赖菩萨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叙说古印度舍卫城中有一贫穷之人,名为须赖,品德优越,坚守戒律,修持十善。帝释天尝以暴力威逼,金银诱惑之;然须赖志在求不生不灭之道,以救度三界众生,故不为所动。次叙悭贪之波斯匿王与须赖之间,关于贫富问题之争论,后佛陀为之裁决,谓虽贫而心净犹为富,虽富而欲深犹为贫。波斯匿王闻后,遂皈依佛陀及须赖菩萨。本经之异译有支施仑译之须赖经、菩提流志译之大宝积经善顺菩萨会,及现已不存之支谦所译须赖经、求那跋陀罗所译贫子须赖经。9.2分 更新至佛说须赖经 2025-01-22 14:51:21
- 法镜经 完结 历史文化 1.26万字 全一卷(或二卷)。东汉安玄译,严佛调笔受。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与大宝积经卷十九康僧铠所译之郁伽长者会,及竺法护所译之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皆为同本异译经。然本经系古译本,将释尊译作众祐,舍卫国译作闻物国,长者译作理家等。内容叙述释尊应郁伽(梵Ugra ,本经译作‘甚’)长者之请,为在家、出家之菩萨说戒行。[杂阿含经卷三十、大唐内典录卷一、历代三宝纪卷四、开元释教录卷一]9.2分 更新至法镜经 法镜经后序 2025-01-22 14:51:21
- 9.2分 更新至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 2025-01-22 14:51:21
- 9.2分 更新至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 2025-01-22 14:51:21
- 9.2分 更新至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 2025-01-22 14:51:21
- 广义法门经 完结 历史文化 0.46万字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舍利弗为比丘说十二离难随顺道时,当为如理而说,听法之人,具十六相,心得清净,十法成熟般若,十相应法,十四违障不净想,六障无常苦想,十一障生光明想,三多恩德,十四于不净观多恩德,二十勤修障,十一于伏灭障多恩德,二十多恩德,二十二时处当观,七相能满,二十种行,未得道者,当为恐意,二十种行,速得依住,十一障碍法为难,十胜智,十三喜乐依止法,依四法行,令五法满,能灭八刺,得无学十法。9.2分 更新至广义法门经一卷(出中阿含经一品) 2025-01-22 14: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