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2智能时代 9.3
完结 签约作品 都市人生 现实百态
作者: 银月光华 主角: 江伦 柯静曼
37.21万字 0.1万次阅读 2.9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第154章 我有一个梦想 2022-05-31 07:41:01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6
    作品总数
  • 221.95
    累计字数
  • 554
    创作天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154章
简介

2021年,最先进的智能巡航盾构机在输水隧道施工中,花大价钱购买的智控系统发生故障,在外国人百般推托下发现,一位未满30岁的青年居然是该系统引擎的实际发明者…… 21世纪是一个腾飞的时代,人工智能第三次浪潮中,几个天才青年经历创业失败后,受惠于临港自贸区的新政策,在临港国际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试行混合所有制的扶持下重新崛起。

第1章 智能时代,开端!

上海,一个被称为魔都的地方,这里东西方文化交融,是一座超大型城市,这里还是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

这里不仅有中国最高的大楼,最高的玻璃步道,最大面积的天文馆,最大的城市生态公园,最大的滑雪场,陆上最快的交通工具,还有2487.09万常住人口和超过4万亿元的年生产总值。

这座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无数施工单位在这里创造属于他们的辉煌,身为大国重器的研发基地,华铁隧道集团国家盾构及掘进技术实验室的最尖端产品正在这座城市的地下缓缓掘进。

这台装配有最先进的智能巡航控制系统的智能盾构是实验室与华隧智能的拳头产品,也是华隧集团首次在上海实施远程智能施工,施工单位派出了强大的专家组阵容,包括曾经负责开发研究第一代大型穿江盾构机的总设计师汪承宇,以及第一代超小型城市输水盾构的研发者高薇,还有刚刚圆满完成俄罗斯地铁建设项目归国的总指挥张启源。

这一代专家组刚步入中年,正值经验与精力的巅峰。

华隧集团之所以如此高度重视此次施工,不仅因为这里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城市,还因为长距离跨江输水隧道盾构特殊环境,这也是为什么既用上了拳头产品,也派上了最强专家组的原因。

智能控制中心里,盾构巡航控制系统对正在施工中的盾构机实现远程监控,这是华铁首次将大数据、5G网络及人工智能融为一体并应用于施工的新兴技术,是国内多家大型隧道集团竞相研制的技术制高点。

有了这项技术,盾构机不仅实现了对施工信息的智能感知,还将智能监控、综合分析、协同管理、数据应用四大模块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智能决策与智能控制,最终实现盾构机自动掘进。

“巡航模式关键控制参数正常。”高薇报告着。

汪承宇一言不发地盯着屏幕,相对于那些年的青春正好,小汪总工如今的两鬓也多了几丝白发,穿江隧道两段之间全长528米,最小转弯半径500米,隧道外径6.6米,内径5.9米,相对于技术成熟的华隧集团,此类施工已经轻车熟路,但是每次都会有一些新鲜的东西。

“超长距离越江输水隧道工程极易引起地面沉降,我们对其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系统地总结了盾构施工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研究了隧道埋深、盾尾注浆等条件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并结合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得出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同时也总结了一些现场监测的作用和地表沉降的控制方法,此次采用智能巡航及小直径盾构一是检验成果,二也是考虑到特殊地形避免人员伤亡。”张启源在一旁总结道。

汪承宇的脸上露出几分动容之色。

华丽的盾构巡航控制系统界面干净整洁,汉字标识排列优美,各色块之间的设计即清晰又养眼,给人一种精而不乱的美感,一侧的盾构状态清晰显示着掘进环数,里程及掘进距离。

“平均日掘进十环,很了不起的成绩。”汪承宇终于用他那低沉的声音叹道。

“是啊,想当年我们拼了全力,最快也不过每天六环,如今有了智能控制系统,不再需要盾构司机没日没夜地进行强疲劳工作,大大提高了日掘进效率。”张启源在一旁慨叹道。

采用智能控制的盾构机可以同时调节平衡压力、盾构纠缠、同步注浆、盾尾密封,可以实现盾构机24小时不间断工作。

此时户外高温37摄像度,在干净的控制中心,吹着空调就能把活儿干了,如果是过去,不深入一线搞一身臭汗甚至满裤管泥浆,非被老一辈人骂成纨绔子弟不可。现在嘛……那台大地龙的所有状态一览无余,比在现场监工还要靠谱。

“当年要是有这套系统,‘4.4事件’就不可能发生。”张启源这不是津津乐道,而是深以为痛。

“4.4事件”施工事故直接导致了志远大厦站的搬迁,直接经济损失两亿六千万,还间接引发了志远集团违规施工,导致施工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不仅志远集团损失惨重,还让老一辈前辈失去了一位可以怀念的战友,最重要的是这次事件差一点儿让华隧集团与国内首次成功的大盾构研发失之交臂,是华隧盾构发展史上一道伤疤。

“有了智能系统就可以让施工更加精确,从而减少了因人工操作而引发事故的风险。”汪承宇不是不心痛那次事件,但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未来还很长远,一切都要向前看,他们现在看的这块屏幕代表着精确,一个时代的标签!

遥想当年的恶劣施工环境,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本身就是件很不了起的事,但汪承宇并不这么想。

“这次的活儿一定要做得漂亮,要知道这里可是上海,人家自己的隧道集团可是新中国第一个研发盾构机的大型企业,本乡本土的不请,非要请我们这些外来户,这证明了什么?”

智控中心里的不少年轻人是听着这一代人的传奇成长的,现在他们一脸崇拜的看着这个昔日的风云人物。

“精神,人家看中的是我们自老铁身上流传下来的不畏艰险,敢打敢拼、不惜牺牲生命也要完成任务的精神,大家都打起这份精神,我可不想因为一个小疏漏砸了自己的招牌,更不想听到老院长的骂。”

莫说汪承宇与张启源这类脸皮厚如城墙的老手,连高薇这种富家大美人儿也不知道有过多少次被劈头盖脸训斥的经历,老院长这三个字不仅象征着一座时代的里程碑,更是三个人噩梦一般的存在,以老院长名字命名的先河一号可让这些人差点儿呕尽鲜血呢。

“我们对技术数值的苛责,缔造着技术的进步,所以我不希望在这里发生问题!”

偏巧这个时候乌鸦嘴应验了,智能报警系统突然发出预警,红色的闪灯让控制中心里的所有工作人员一下子紧张到了极点。

“发生了什么事?”汪承宇惊讶地问。

身为总指挥应该第一时间保持冷静,但是这一次经历过无数施工问题及风险的汪总指挥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似乎某些东西超出了他的认知……

如果是机械故障,哪怕问题稍微复杂些,哪怕盾构机正在地表下掘进,汪承宇也能想出N种办法解决,然而这一次却有种让他有种不安的感觉。

……

……

碧波高科技园区。

碧波大厦写字楼里有一间全天候无法被阳光直射的房间,凌乱的办公室满地纸片,一个被临时改装成烟灰缸的星巴克咖啡杯已经堆满了烟蒂。

江伦已经忘记手里夹着的是今天抽的第几根烟了,望着外面诺贝尔湖绿地的盎然生机,与自己办公室的满目凋敝成了鲜明的对比。

自己戒烟几年了?

六年?七年?

已经想不起来了,然而这两天抽的烟比过去六七年的总和还要多,记得戒烟后第一次重新拿起烟还是在好友尹文石的婚礼上,那时的他们是多么的年轻气盛啊。

婚宴上,尹文石喝多了,几位好友不谈新婚,反而大谈着未来,好像一条铺平的金光大道已经展现在他们眼前。

江伦清楚地记得,那时在婚宴的团圆席上,尹文石醉醺醺地站起来高喊:“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