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成功等于坚持——《焊花耀青春》创作谈

书名:
焊花耀青春
作者:
春笋
本章字数:
3679
更新时间:
2022-01-27 11:50:54

岁末年初,我的长篇小说《焊花耀青春》迎来了它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以200章,42.2585万字圆满完结。于我个人而言,这绝对是我写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回望过去的一百天,回望那些让文字定格在文稿里的时刻,我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趁着余温尚存,写下《焊花耀青春》创作感言的文字,算是记录,也算是为未来更好的创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007年夏天,我的处女作《别让子孙没有鱼吃》在报纸上发表。那时,就有年长我三旬的文友建议我要整点“大部头”的东西,对于一个写作还没有入门的年轻人来说,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文友的话却让我牢牢记在心底。

从此,在纸媒上发表“豆腐块”就是我最大的理想和追求,我一共用了十四年的时间在这条道路上奋勇拼搏。回望这段路时,前半程的用力明显要远远高于后半程。我特别感谢那些年的努力,才让我的理想走得更远。出一本书是我小时候的梦想,在写作十年,记者从业五年的时间重要节点,2020年8月,我将这些年走来的写作之路,用《青春逐梦——从焊枪手到电视记者》一书作结。

阶段性的理想都实现了,文友当年关于我写点“大部头”东西的念头不止一次在我心头涌现。然而,连小说的结构都不清楚是什么,更不懂写小说的基本套路,我,我太难了。“缺什么那就补什么”,2021年我订阅了一些文学期刊,更加广泛地去了解、探知、阅读一些作家的创作谈和写作方法,试图从这里面学到一些知识,对自己的写作有所帮助。

看别的作者写的小小说,有些觉得也简单,但是轮到自己写时,八百字都让我感到不小的困难。后来也创作几篇一千五百字左右的篇幅投了出去也石沉大海。

参加省作协举办的培训班,也是三年前通过文学培训认识的文友向我推荐一个网站编辑的约稿,让我也尝试写写,有个要求就是写十个故事,每个故事要写一万字。一万字对我更是一组天文数字,我在设计每个故事时,也就在琢磨我要怎么设计悬念、怎么构思才能让我凑够这一万字。当我将十个故事的大纲发给文友时,等来了编辑的反馈,“我写文章太正了,跟网站的风格不匹配,某某网站现在都是那种故事性极强,而且比较猎奇的这一类题材。”是他跟我约的稿,却没有被编辑选用,他告诉我,“别泄气,加油。”

正如他对我的鼓励一般,我非但没有泄气,反而在构思那些大纲时,我产生非常强烈的创作冲动,于是将亲身经历的事情转化成两篇短篇小说的创作。一家国家级刊物文学编辑在看过我的小说后,给出“你的叙述功底是好的,能把故事讲清楚……”的评价。

对于小说的定义我都还很模糊,编辑的这番肯定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基于此,我又创作了一篇短篇小说。这次我专门对写作时间和小说内容进行一次测试,也就两三天的时间便完成一篇小说的创作。这不正是网文的创作速度吗?

尤其是拜读一位资深网络作家的小说,一个没有企业经历的人都可以将企业生活写得栩栩如生,我在企业工作过八年,却写不出有关工业题材的任何内容,这不免让我汗颜。我清楚他写的小说类型是现实题材,就是网文中的IP文。我觉得我也能行,我也要尝试这方面的创作。

看似都隶属于文学,网文和传统文学,除了传播的载体有些不同,在其他领域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尤其是在看到这位作者参加七猫首届现实题材获奖的消息后,为他感到高兴之余,我参加这类题材征文的想法也越发强烈。

网络小说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动辄上百万字乃至说几百万字的字数就让我望而却步,当看到七猫第二届现实题材征文,看到字数要求在10万到45万之间,这也正符合我的意思。

我在工厂从事过八年的焊工,看到现实题材征集的奋斗故事以及拜读过第一届现实题材获奖作品大赛,思来想去,我就将小说定位在写航天领域的重大题材,从一名火箭发动机焊工入手,展现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大作为。

按照编辑的要求,我投了创作大纲和万字正文。很快等来了结果,喜忧参半。正文没有过审,需要重新再写,而总编认为大纲没有问题,并着重用蓝颜色的字体标明我应该重点写什么。

这是我第一次写网文,我也听到很多网文作者说起自己的“扑街”经历。很庆幸,我的作品顺利签约,我假想过的其他“拦路虎”再也没有出现过。

第一个字到第十万字,完全都是生活的亲历,写起来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就是受限于传统创作思路的影响也是改改停停,每天创作两章对我来说都是挺耽误时间的一件事情,写下一章(两千字左右)怎么也得两个多小时的时间。

在即将进入第二个十万字起步的阶段,遇到了写作以来的第一个瓶颈期,节奏放缓,速度放慢,有些推不动小说的创作。重新理顺创作大纲,我写下了一万字的细纲,布局十万字到二十万字的创作。由于有了前期的铺垫,写起来相对比较轻松,在十万字的节点还是碰到不小的阻力,重新梳理大纲,成功迈进20万字的大关。在此期间,也创下日更新8324字和小时更新2364个字的最高纪录。

第二十万到第三十万字,我的创作感受就是文思泉涌,写作速度也创下历史新高,单日写下10660个字,51分钟完成2113个字。在此期间,我的小说创作也迎来第100章的到来,看别人的小说都很难看到100章,居然在不知不觉中写下了100章,由此我也暗自期许200章的到来。

第三十万字到这部小说的完结,前半程轻车熟路,越是在四十万字以后,尤其是到最后的几章,我也是反复想以什么样的内容收尾,我不希望虎头蛇尾,更怕画蛇添足,越是到这样的关键时刻,越是要精雕细琢,最后我努力为这条龙点了一颗“睛”。

我是人不是神,在整本小说创作中,我也有厌倦的时候,那就停下来做其他的事情,换换思路。我也有困顿不安的时候,但我还是要求自己不能偷懒,“逼”着自己去写作。整本作品存量最多的在十天左右,最短的也就剩下一天。当然,留存一定量的时候,还是对后面的更新持有很大的信心,要不根本就不会顺利完成。“成功等于坚持”,这是我对成功的定义。我就这么在坚持中,一次次在昏昏欲睡中“挺”了过来。当你夜深人静,家人都进入梦乡,你的眼皮在上下打架,你还在坚挺,这本身就是一种折磨;凌晨五点,很多人还沉浸在梦乡的时候,我也没有丝毫的睡意便从睡梦中醒来,开始一天的小说创作。这是写作除了没有灵感以外的又一种痛苦,还好一切都会云开雾散,苦尽甘来。

说说这部小说的亮点。我塑造了王鸿鹄、魏芸萱、富耀华、韩明东、雷师傅、吕师傅等人物,我笔下的这些人物工作都离不开焊接技术,不能说他们是大千世界所有人物的画像,至少我敢保证,有的人一定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哪怕就是在塑造王鸿鹄这类技艺非凡的金牌焊手时,他也有过犹豫、迷茫、焦虑的状态,毕竟,我是写人而非写神。

除了老生常谈的人世间三种感情(亲情、友情、爱情)以外,我的小说里还写了师徒情、战友情、兄弟情、工友情等诸多情感。没有感情作支撑,我想即使是再好的小说也会索然无味。

在我的小说中,我肤浅地自认为还有个蛮有意思的事,就是我写了男人女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中国人与外国人。也第一次在我的小说创作中,使用汉英双语写作。这也算是我在这部作品中,对英语的一点应用。尤其是到了国际赛场,还是老一套的语言架构,势必会降低小说的档次。

最重要也是让我引以为豪的是,我在我的小说中大量地引经据典。“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诸多古人留下来的精彩诗句都在我的文中有所应用。一是为了这部小说的文化增色;其次也是向广大读者宣传一下我们的国学和传统文化。

我还列举了卓文君为了司马相如不顾冲破家庭的反对,与他结为伉俪。结果在司马相如飞黄腾达的时候,做出这种喜新厌旧的事情,只好以此诗与他做诀别。司马相如读完这首诗后,回想起与卓文君相处的点点滴滴,意识到自己确实对不起卓文君,就将卓文君接了回来,从此两个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以此来劝告王鸿鹄,不要受低廉的身份影响到自己的爱情。也借苏东坡的诗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来告诉王鸿鹄,即使苏东坡与王弗家庭出身、兴趣爱好的截然不同,以至于阴阳相隔十年之久,对妻子刻骨铭心的思念却挥之不去,王弗的音容笑貌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照样也可以成就一段广为流传的人间佳话。

我是完成了42万字的长篇巨制,但是距离我对好作品的要求还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仅此一部小说,也算是为了未来的深度创作积累点经验。阅读中外名篇佳作,文学语言的运用,典型人物的深度塑造,人物语言及形象的刻画等诸多方面,还需要我进一步去学习、研究与实践。

茅盾说过:“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

贯彻总书记的教导: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这次创作,我深刻感谢我先前经历过的生活,让我感知大家的喜怒哀乐、辛勤劳动,未来,我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用心、用情、用意,创作更多的精品力作。

期待下一个四十万字更精彩!!!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我真没想重生啊

万万没想到,社会精英、钻石单身汉的陈汉升居然重生了,一觉醒来变成了高三毕业生。 十字路口的陈汉升也在犹豫,宝藏女孩沈幼楚和白月光萧容鱼,应该选择谁? 都市重生小说的天花板,年轻人绝对不可错失的恋爱宝典!
已完结,累计313万字 | 最近更新:番外单章

1、喝酒不开车

书名:
我真没想重生啊
作者:
柳岸花又明
本章字数:
2092

建邺国际酒店金碧辉煌的包厢里,一群衣冠楚楚的男男女女推杯换盏,喝的面红耳赤。

“陈总,以后的生意还请多照顾。”

“陈总,我再敬您一杯,您随意,我干了。”

“陈总,祝您以后财源广进,蒸蒸日上。”

······

酒桌上的主角叫陈汉升,基本上敬酒或者奉承总和他有关系。

“也不知道哪个女人那么好运,能够嫁给陈总这样的男人。”

一个脸色酡红的女人端起酒杯,娇滴滴的说道。

三十五岁的陈汉升,正是男人精力、阅历、能力处于巅峰的时候,社会地位给予他收放自如的心态,再加上不俗的谈吐,吸引女性目光是常有的事。

“张小姐还不知道吧,陈总到现在还没结婚,他可是真正的钻石王老五。”马上就有人唱和起来。

“那一定是陈总眼光太高,看不上我们这些胭脂俗粉。”

女人笑吟吟回道,然后双手递过来一张名片,目光流转之间要滴出水来,柔媚的说道:“陈总生意做得很大,但是也要在家庭和事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啊。”

陈汉升礼貌的接过名片,不过两人触碰的一刹那,他突然觉得手心一痒,原来这位张小姐伸出食指在自己手掌心轻轻滑动,然后含情脉脉的盯着自己。

陈汉升洒然一笑,不动声色的坐下。

应酬结束后,酒桌上大部分人都有了醉意,姓张的漂亮女人离开时,恋恋不舍的看了一眼陈汉升。

陈汉升会意,做出一个打电话的手势,她这才展颜欢笑。

下属走过来说道:“陈总,我送您回去。”

“不用。”

陈汉升摆摆手:“我在对面小区新买了一套房子,自己开回去就行,也就不到100米。”

下属离开后,陈汉升才慢慢走回路虎车,仰头靠在真皮座椅上,脸上露出深深的疲倦。

每次应酬后除了胃里满满的酒水,心情总是莫名的压抑,甚至还有一种不知所措的空虚。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呼。”

陈汉升重重呼出一口浊气,如果庸俗的用金钱来评价幸福,其实自己已经比大部分人幸福了,实在不应该多抱怨。

打开车载音响,系上安全带准备发动的时候,陈汉升突然摸到口袋里一个硬物,原来是应酬时那个漂亮张小姐的名片。

“张明蓉,名字还不错。”

陈汉升笑了笑,然后轻轻一弹,精致的名片在夜色中滑过一道弧线落在地上,接着路虎轮胎毫不留情的碾压过去。

成人的名利场总是少不了逢场作戏,谁当真谁就是傻瓜。

路虎车里,《离家五百里》的旋律来回飘荡。

If you miss the train I'm on

若你与我的列车交错

You will know that I am gone

你会知晓我已远走他乡

You can hear the whistle blow

你能听到它气鸣嘶吼

A hundred miles

离开一百里

······

这首歌的歌词内容与陈汉升现在的生活相去甚远,但是意境却深深地感染了他,频繁使用数词和重复手段,表达了人生路途之艰辛。

古今中外,背井离乡讨生活的人们,有的富足,也有的穷困,但无论是富足还是穷苦,心中的离愁却是永远难以磨灭的。

“好久没去见老爹老娘了,不如连夜去看看他们吧。”

这样一想,在洋酒后劲的作用下,陈汉升居然下意识的转动方向盘。

突然,从侧面照射进一阵耀眼的白光,“轰隆”一声重响,陈汉升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

“小陈,快醒醒,公交要到站了。”

迷迷糊糊之间,陈汉升被一个声音吵醒,睁眼是耀目的阳光,脑袋是酒后的刺痛。

“妈的,下次坚决不能喝这么多酒了。”

陈汉升皱着眉头骂道。

“昨天是高中最后一场班级聚会,大家都喝了不少,再说你情场失意喝醉也没关系的。”

说话的是一个17、18岁左右的少年,身材微胖,肤色黝黑,他又是咧嘴一笑:“我早就劝你别和萧容鱼表白,你非要趁着高考结束尝试一把,结果怎么样?”

“喜欢她的那么多,你也就是一个枉死鬼。”

黑胖子幸灾乐祸的说完,看到陈汉升眼睛直直的看着自己,他还有些不高兴:“说两句萧容鱼的坏话,你就生气了?”

“咱可是一起长大的玩伴,你和她也就做了三年高中同学,我建议把昨晚的事情当成一场回忆,让它随风飘去。”

看着他要一直唠唠叨叨下去,陈汉升忍不住打断:“你是谁?”

“我!?”

这个少年脸色先是惊讶,然后变成了愤怒,车辆到站后,他一把拉起脚步虚浮的陈汉升下了车,大声说道:“失恋又不是失忆,我是你好兄弟王梓博,你会不会忘记自己叫陈汉升了!”

“王梓博?”

陈汉升的确有个好朋友叫王梓博,可是他目前不在国内。

“王梓博不是在伊拉克吗?”

“狗日的陈汉升,你是不是咒我早点死?”

这次陈汉升不说话了,因为他正盯着公交车站台上的反光玻璃怔怔发呆,上面倒影的也是一个青少年,熟悉却又陌生,嘴上还有一点毛茸茸的胡须。

天空湛蓝无云,马路还是泥土的,扬起的飞尘在阳光下一粒粒看的很清楚,路边的理发店喇叭放肆的播放着高音喇叭。

“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让你的泪落在我肩膀······”

结合眼前的场景,再加上大街小巷播放的歌曲,陈汉升脑袋突然有点晕,这俗套的桥段居然在自己身上发生了,突然胃里又是一阵翻涌,陈汉升忍不住走到路边吐了起来。

王梓博也不嫌弃,走过来拍打后背安慰道:“吐完就好了。”

胃里的东西全部吐光后,陈汉升神志也逐渐清醒,王梓博现在的形象终于和记忆终于逐渐重叠。

“我们现在去哪里?”陈汉升艰难的抬起头。

“去学校拿录取通知书啊。”

现在王梓博已经不奇怪了,他就当好友的异样来自于昨晚那场有始无终的表白。

这样一说,陈汉升还真想起来当初自己是和王梓博去学校拿录取通知书,自己是普通二本,王梓博则是一本。

今年也不是2019,它是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