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全传 9.2
21.35万字 0.1万次阅读 0.5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曹操生平年表 2021-06-21 13:47:31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3
    作品总数
  • 426.18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9章
简介

曹操,字孟德,公元155年生,沛国谯县(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成为曹腾养子而改姓并继承侯爵。曹操一生从陈留起兵到洛阳逝世,奋战30余年,参加大小战役近50余次,消灭了袁绍、袁术、刘表、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代表了东汉末年的文风,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庭”。曹操一生有诸多作品,为众人称道的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很多诗文表现了他指点江山、壮怀:激烈的高远志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前言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安徽亳州谯城区)人。三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生前被封为魏王,谥号“武”。

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世之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尤其是《三国演义》的流行和戏曲舞台上对他奸臣的定位,使得前一观点被更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到底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曹操所在的时代,正是一个朝代的末期,群雄并起,起义不断,相互征伐。曹操是参与者,但并不是这种局面的制造者。相反,他内心是渴望国家统一的,为此他不得不因时而异,在政治上采取看似矛盾的行动。既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不义之举,也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衷心表白,这也许是世人争议的根本原因吧。人们提起曹操,首先记住的就是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曹操经过官渡之战树立了自信心,统一了北方;提倡对人才要“唯才是举”,改革了汉朝的许多弊政,抑制豪强;采取解放生产力的屯田政策;提倡节俭,这些都极大地促使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曹操不仅有高超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而且在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另外,曹操还善音乐、懂土木建筑……由此看来,曹操不仅对中国历史发展有重大贡献,而且还是个全面发展的人物。

按照当今的标准,曹操也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朝中重臣,但他并不因此而沦落为世俗的纨绔子弟。他少时多机变,即名闻乡里。长大后也是努力经营政治,敢作敢为。行事风格潇洒飘逸,不受世俗的羁绊,既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创举,也有“宁人负我,勿我负人”的奸雄本色。

曹操自小“博览群书,好兵法”,并且批注整理了《孙子兵法》,对军事理论可谓烂透于胸。加上他一生戎马,南征北战,为他的军事理论提供和很好的实践机会,使他对战争规律、战略战术的精要更是有独到的见解,丰富了古代的军事思想。

曹操虽有屠城和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暴行,但都有其特殊原因和历史局限性,不能让曹操一人承担所有的责任,所以他仍不失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曹操生在一个“人人想封侯,家家欲为王”的时代,而他的最高理想就是国家的统一。能反映他的这种思想的最直接的就是他的《让县自明本志令》。然而,纷乱的局势和崇高的理想相去甚远,这就促使他通过各种政治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他重视权力而非虚名,所以即使大权在握却至死不称帝,这是他坚守的信念。曹操还大力推行“屯田”制度,抑制土地兼并,兴修水利等,使汉末的农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很多做法也为后世所采纳。

曹操对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曹操,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以诗言志,一扫过去空乏、沉闷的作风,以全新的角度看待世间的一草一木,四时变换,开创了一代文风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建安文学”。

曹操向来推崇仁义礼让的治国方略,即便在他采取的“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用人的政策上,也体现着首先使用“德才兼备的贤人”的思想,并没有完全把传统道德撇在一边,并且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发出了“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的感叹。另一方面,他还非常重视严格执法,量刑多用重刑。《晋书·傅玄传》中就有“魏武好法术而天下重刑之名”的记载。

总而言之,曹操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他卓越的历史功绩和独特的军事思想是要加以肯定和继承的,对其诡谲的行事风格也要区别对待。而其“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个人主义也要加以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