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TED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界

书名:
去梯言-脱稿讲话与即兴演讲
作者:
端木自在著
本章字数:
8246
更新时间:
2021-05-14 14:25:48

你需要知道的TED常识

你知道TED吗?

TED是技术(Technology)、娱乐(Entertainment)和设计(Design)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它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宗旨是“用思想的力量改变世界”,它的核心活动TED大会每年举办一次,邀请全世界的思想领袖和实干家来分享他们最热衷从事的事业——有关科技、社会、文化和人类的思考与探索。

1984年,美国建筑设计师理查德?沃曼和哈里?马克思共同创办了TED,自1990年开始,为期4天、1 000人参加的TED大会热闹开幕。每位TED演讲者被邀请上台进行18分钟以内的演讲。每年3月,美国加州的海滨小城长滩市都会因TED大会的举办而热闹起来,从机场到会场的道路两旁挂满了红色的TED标志。

TED网站这样介绍道:“你是否想象过有一天史蒂芬?霍金给你讲宇宙?或爱德华?威尔逊给你讲生物学?电视和媒体讲述的大部分都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而TED却告诉我们那些不知道的。”

在这个讲台上,乔布斯曾用极其诗意的语言推出了第一款苹果家用电脑;索尼公司介绍了日后带来存储革命的CD光盘;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有关气候变暖的演讲,成为奥斯卡最佳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的缘起;比尔?盖茨呼吁关注美国财政对于教育体系的消极影响,并自此创立盖茨基金会——他和戴维斯·古根海姆合作的纪录片《等待超人》说的就是如何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方式。

演讲者都是行业翘楚和神话缔造者,而在18分钟内把自己思考了大半辈子的事情说清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造就了TED独特的演讲风格:没有例行的开场白或感谢辞,直接进入主题,不过分苛求细节,不仅有心智上的启发,还有情感上的感染,当然,肢体语言必不可少,再来几个小段子,增加些幽默元素,就更加迷人。

如果你以为TED只有大牌,那就错了。和现实世界的领导者们比起来,那些在各自领域里默默耕耘的无名人士正在扩大着TED的演讲魔力。TED选择演讲者的标准只有一个——不同凡响。这些人的“不同凡响”就意味着惊心动魄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壮举、令人拍案的创意、引领潮流的设计,以及回味无穷的经历。有的演讲者是警察,他们在尝试新的方法与囚犯接触;有的演讲者是魔术师,他借用iPod展现科技产品与魔术碰撞出的火花。观众开始发现,TED在歌颂着这样一种新的成功:一些普通人,通过街头唱歌、拍纪录片、有机农耕、开发盲人汽车等各种方式,来参与到这个社会中,而不仅仅是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2001年,科技记者出身的英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成为TED的新掌门人,他的开放意识使TED的触角伸向艺术、教育、自然、宗教等领域。于是,孤身滑雪到北极的探险家、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设计者、从土星归来的天文学家、在一滴海水中发现数百万新物种的生物学家都出现在TED的讲台上,如今的TED,成了各路达人的舞台。

一、18分钟

在18分钟内完成一个有魅力的演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18分钟听起来太过短暂,似乎无法传达足够多的信息。然而,TED大会策办人安德森决议推行这项时间限制规则,因为“这个时间长度足够庄重,同时又足够短,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你不应该只说话,还需要有十足的表现力,让台下的观众获得很棒的视听体验。无须寒暄太多,直接进入主题。你的任务是讲好一个故事,而非很多个故事”。

他们希望通过迫使那些习惯于滔滔不绝的嘉宾把演讲时间压缩至18分钟。“这样,你就可以让他们认真思考他们真正想说的话”,他说,“如果你希望你的信息像病毒般扩散,这也是一个完美的时间长度”。他还举例说,物理学家或许会大加赞赏天文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在2011年TED大会上发表的演讲。克里斯蒂安在这个演讲中完整地讲述了宇宙史及地球在宇宙的地位,整场演讲用时只有17分40秒。

安德森认为,即使一篇演讲无法提炼到这样的程度,单是这番努力也一定能改善演讲的效果,“仅仅通过这番提炼,你就可以大大增强陈述的创造性和影响力”。

二、TED Talks

2006年,TED开始将每年的演讲做成“TED Talks”系列视频,免费上传至互联网,它的形式仿佛是在线公开课,并由全球志愿者提供多达32种语言的字幕翻译。这个大胆的开放之举,使得TED从每年1 000人的大会,发展到每天有10万人浏览的网络社区。于是,将TED建设成为一个线下与线上兼顾、参与者遍布全球的创新交流社区,成为了TED粉丝的使命。

三、TEDx

TEDx是全世界TED爱好者的组织,它的命名格式是“TEDx城市名”。粉丝们会在各自的所在地召集TEDx活动,分享演讲视频、结识朋友、展开讨论,最大限度地将TED的精华传播出去。同时,他们也志在挖掘本地的精彩演讲者,如印度天才少年普拉纳夫发明的第六感装置几乎让全世界为之震撼,而这项关于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互联的创世发明就在TEDxIndia上首次公开。截至目前,这样的集会在全球已经超过了2 000场。

四、TED to China

TED to China是一个完全由志愿者出钱出力把TED演讲引入中国的组织。他们关注的是什么样的人会聚集在TED周围,以及怎样带领这些人践行更好的想法,怎样通过TEDx挖掘更多的力量,产生积极的效应。

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珠海等地都逐渐有了随TED传播而来的兴趣小组。TEDxFuzhou(福州)的成员们青睐小而精的活动,每周三在某个酒吧、咖啡厅里播放TED视频;TEDxTaipei(台北)正在致力于把TED定位成一个说故事的平台,挖掘台湾本土的人和事;TEDxHongKong(香港)的主办者Gino已经去过三次TED大会了,他开始与香港的门萨、ThinkFun等精英俱乐部合作,获取社会资源。

(以上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TED教你“七招制胜”

下面是TED演讲时的七大技巧。

一、从“为什么”开始,而非“做什么”

太多人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关注“做什么”和“怎么做”,却没有思考“为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演讲,为什么要影响他人,为什么觉得你的观点值得传播?当我们沉下心来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为什么”才是最为核心的。为什么TED演讲能够吸引人,答案就在于它是每一个听众内心的折射,它代表着每一个人内心的渴望——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想去分享的冲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改变世界的愿望,只不过我们常常将它淹没。

西蒙?斯涅克发现,普通人和普通公司会从他们在“做什么”开始分享,如果我们幸运的话,还会听他们分享一些是如何做到的经验。相反,激励型领袖和杰出的公司首先会分享他们从事当下工作的理由,然后再告诉大家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方式。他们把“做什么”留到最后。

西蒙将这个发现精炼成了优雅的“黄金圈”理论:把它想成一个箭靶,“做什么”在外圈,“怎么做”在中圈,“为什么”在内圈。伟大沟通者的工作方式是由内往外做。

西蒙没有将这个秘密留给自己,因为他毕生的追求就是“鼓励别人,让他们做能鼓励自己的事情”。于是他在TEDx演讲中分享了他的发现。

直到今天,西蒙?斯涅克的演讲依然是TED上点击率和传播率最高的演讲之一。你会发现,这段演讲录制的效果并不太好,场地也不雄伟,甚至演讲者本人也没有用PPT。他只用了一张白板就开始讲解观点,但这个观点特别让人振奋,因为真正打动人心的其实就是一个值得传播的观点。西蒙演讲的核心观点就是“从为什么开始”。当你去区别平庸公司和优秀公司,区别成功者和一般人时,你会发现:这些成功者往往都是从“为什么”开始思考的,而不是从“怎么做”或者“做什么”开始。

二、专注“一个”观点,用故事推进演讲

演讲者常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试图通过一次演讲传达一生所学。其实,专注于一个观点,能让你更清晰地组合你的材料。有时候,尽管你有一个很棒的案例,但却不能直接支撑你的信息,那么无论你多么想用它,都应该放弃。

很多时候,演讲者在发表了一段包装精美、高度精练的言论后,才最终得出结论。他非常希望听众了解更多,所以不断增加观点或者建议,但已经脱离了讲演的中心,这种思路混乱的情况反而大大降低了演讲的整体影响力。

专注“一个”观点,用故事来推进演讲,这是TED演讲者共同的做法。故事不仅仅是TED讲演的核心,它也是观点最有力的证明。

“我能讲的最让人感到惊奇的故事是什么?”这是每一个演讲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好的演讲者通常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他将演讲内容集中在一个故事上,然后声情并茂地讲述这个故事,并在结尾处揭示道理。当然更多的演讲者,是用多个故事作为观点的支撑,来丰富讲演的内容。但不管怎样,用故事推进演讲,是十分有效的。

通常,讲故事的演讲者会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吉尔?波特?泰勒的TED演讲《泰勒的奇迹》。

泰勒在故事的开篇就提到她的工作内容以及为什么会选择这份工作。她是一名研究员,在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系从事严重精神疾病的研究。她选择这样的人生是为了帮助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们,而这其中包括她的弟弟。但在1996年12月10日,也就是她37岁的时候,泰勒发现自己患上了非常罕见的疾病——一种由出血引起的中风,这种疾病会影响左脑的语言中心。在竭力弄清楚发生了什么并寻求帮助的过程中,她体验到左脑屏蔽,完全活在右脑意识中的奇特感受。幸运的是,泰勒不停地想办法调动已经出血的左脑,在多次努力后终于依靠瞬间意识拨通了同事的电话,叫来了救护车。三周后泰勒接受手术摘除了一个高尔夫球大小的血块,经过8年的休养最终完全康复。

故事结尾时,泰勒以非常戏剧化的方式说出了观点:“我深信,只要我们花更多时间去关心右脑,寻找那片内在的宁静,就会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和平,我们的地球也将变得更美好。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传播的观点。”

以第一人称来讲故事,就意味着你必须讲你亲身经历或者观察到的故事。一个具有个人色彩的有主题的故事,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故事讲述的黄金法则是“展现,而非讲述”。换句话说,就是你需要在台上重新创作你的经历以再现你的故事,而不是简单地复述。因此你要让你的情绪渗透其中,让细节变得生动鲜活。好的故事会让听众从过程中领会智慧,而不是只想听到结果。

三、将观点提炼成口号

让我们再从西蒙?斯涅克的演讲说起,尽管“黄金圈”这种说法可谓匠心独运,但还是无法引起爆炸式的传播效果。设想一下,有一个人向你走来,说了一句:“嗨,你想知道在商业和人生中成功的秘籍吗?”当你正准备吸收智慧时,他来了一句:“其实很简单,就是黄金圈理论!”想必你会大失所望。如果不加以解释,黄金圈理论的意义是很狭隘的,它不会号召你付诸行动或是改变你的观点。

但是西蒙先生在TED演讲中使用了一个新技巧。他将他的理念提炼成了一个醒目的口号:从为什么开始。“从为什么开始”这几个字非常明确地告诉你当前需要做什么才能成为一个更能激励人心的领袖。

怎样让口号令人难忘?

第一是要短小精悍。西蒙在他的演讲中使用了三个口号。第一个口号有12个词:“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they buy why you do it”(人们不关心“你做了什么”,他们更在意“你为什么这样做”)。第二个口号有6个词:“People who believe what you believe”(人们信你所信)。当然,三个口号中最简洁的还是“从为什么开始”。

这个方法在各个领域的演讲中都非常适用,包括政治领域。看一下奥巴马总统的口号,你就能感受到了:“Hope and Change”(希望和变革);“Pass this bill”(通过这项法案);“We can’t wait”(我们不能再等了);“Yes, we can”(是的,我们行)。

第二是“以行动为中心”。这样的口号能够发出一个明确的行动信号,包括“从为什么开始”在内的许多口号都以动词开头。下面这几个口号尽管在内容方面略显过时,但却拥有相同的结构:“追寻自己的幸福”“把握今天”,以及“说出真相”。

此外,当你使用了一个两段式的口号时,与第一段相比,第二段通常相对积极。“人们不关心你做了什么”就是一个否定表述,“那么接下来,他们该如何做?”“他们更在意你为什么这样做”满足了听众迫不及待获得答案的需求。如果西蒙说的是“人们在意你为什么这样做,而不关心你做了什么”,就不会有同样的吸引力。

四、设法让你的开场白引人入胜

演讲的前一两分钟,甚至10~20秒,是观众参与程度最高的时刻,如果这段时间观众没有能被演讲者吸引,那此后观众的注意力就不可能再转回来。因此,演讲高手都会在演讲的开头不遗余力地调动会场的气氛,而在余下的时间引导观众的情感变化。

在TED演讲中,最成功的是以故事开场的形式。在文学和戏剧中,开场白蕴含着起到决定作用的细节,它会给出有关人物性格和相关环境的背景故事,这些东西能够让观众在第一时间把握情节。其实,演讲也一样。

用故事开场要注意的是,首先,讲自己的故事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其次,确保故事和你的中心思想密切联系;最后,让你的故事充满感情。

中国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在一场苏格兰的TED演讲中,作了题为“中国新一代”的演讲,她是这样用故事开场的。

就在来苏格兰作TED演讲的前夜,我被邀请去上海做“中国达人秀”决赛的评委。在装有八万现场观众的演播厅里,台上的表演嘉宾是来自苏格兰的苏珊大妈。她唱得很动听,最后还对观众说了几句中文,她并没有说简单的“你好”或者“谢谢”,她说的是“送你葱”。为什么?这句话其实来源于中国版的“苏珊大妈”——一位五十岁的以卖菜为生,却对西方歌剧有出奇爱好的上海妇女蔡洪平。这位中国的“苏珊大妈”并不懂英语、法语或意大利语,所以她将歌剧中的词汇都换作中文蔬菜名,并且演唱出来。在她口中,歌剧《图兰朵》的最后一句便是“Song Ni Cong”。当真正的英国苏珊大妈唱出这一句“中文的”《图兰朵》时,全场的八万观众也一起高声歌唱,场面的确有些滑稽。我想,苏珊和蔡洪平的确属于人群中的少数。她们是最不可能在演艺界成功的,而她们的勇气和才华让她们成功了。这样看来,与众不同好像并没有那么难。从不同的方面审视,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是我想,与众不同是一件好事,因为你代表了不一样的观点,你拥有了做出改变的机会。

当然,你也可以以最震撼人心的事实开场,比如著名的营养学家、厨师杰米?奥利佛就很好地使用了这个方法。

令人遗憾的是,在接下来我演讲的18分钟内,将有4个美国人因为他们食用的食物而离开人间。我杰米?奥利佛,来自英格兰。在过去的7年中,我夜以继日地工作,只为能用自己的方式拯救更多的生命。我不是医生,我是个厨师,没有昂贵的仪器和药物。我能运用的是知识和曾经接受过的训练。我坚信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处于最主要的位置,甚至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幸福来源。

奥利佛通过揭露一个震撼人心的事实紧紧抓住了观众:每天因为食物而丧生的人有很多,而且不是在占世界一半的发展中国家,是在美国。生存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奥利佛把生存和死亡提出来,让观众等待发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以及如何继续活下去。

五、让你的幽默引爆现场

一段话能否引人发笑,不仅取决于这段话的内容,还取决于这段话呈现的方式。

前文提到过的脑部研究专家吉尔?伯特?泰勒,讲到她是如何在中风发作时对自己进行研究的。这本是一个催人泪下的话题,但泰勒女士却让听众捧腹大笑,她把自己描述成了一个超级书呆子。

就在那一瞬间,我的右胳膊彻底麻木了。我此时才惊觉:“我的天啊,我中风了!我中风了!”下一秒,我的大脑告诉我说:“哇,这太酷了,太酷了!”

这种自我贬低的幽默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在这个社会中,我们习惯于保持体面。而当演讲者自愿放下防备,表明自己实际上是一个有缺陷的普通人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哈哈大笑。

夸大事实也很容易引人发笑。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一个寻常人放在一个非同寻常的环境里,或者把一个非同寻常的人放在一个寻常的环境里。演讲者肯?罗宾逊爵士将一个非同寻常的人——莎士比亚,放在了一个寻常的环境里。

因为你忽略了莎士比亚曾经也是个孩子,对吧?比如莎士比亚7岁?我从没想过。我是说他在7岁时的某个时刻,他那时在上英语课,不是吗?这得多烦人啊?莎士比亚的父亲催他上床睡觉,说:“现在去睡觉!把笔放下。别再写那些东西了,别人看也看不懂”。

幽默是演讲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避免,那就是无论如何,避免使用在别处听到或者读到的笑话。这种笑话人人都可以接触到。如果听众中有人听到过这个笑话,那么演讲者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并立刻被观众视为缺乏创新性。因此,如果演讲者试图增加幽默感,请务必选择原创幽默。你可以对个人经历中的角色、时间和对话进行戏剧化夸张,并通过一些非语言技巧来增强效果,如将面部表情和手势与讲述的幽默同步起来。

六、别让PPT变成考试作弊小抄

多数人一想到演讲,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设计精巧、图片丰富的幻灯片,这也的确是真实的情况。但事实上,在点击率最高的前10位TED演讲者中,有4位都没有用PPT,包括点击率最高纪录保持者肯?罗宾逊爵士。

TED的策划人甚至说,TED大会让我们所知的PPT走向终结。原因在于,作为工具的PPT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大多数演讲者为他们的幻灯片塞进了太多的单词(平均40个)和数字,让这种工具不经意间带来了消极影响。

如果你必须使用幻灯片,要谨记一点:PPT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观众理解,而不是考试作弊的小抄。因此设计原则是“越少越好”,不要吝啬留白,并且多用图,少用文字。

这种做法同样有科学依据,它就是研究人员所称的“图优效应”:听到或读到一组事实三天后,大多数人会记得大约10%的信息,而添加一张照片或图片后,记忆率将上升至65%。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家约翰·梅迪纳主持的研究发现,几天后,人们能够回想起超过2 500张图片,准确率至少达到90%;一年后的准确率依然保持在63%左右。梅迪纳的研究表明,这个结果“完胜”印刷品和演讲的记忆效果(由同一组受试者测试)。

七、讲台不能成为沟通的障碍

使用讲台的理由是要刻意展示力量和权威。比如奥巴马不使用讲台的时候,会脱下外套,把袖子圈起来。但当他站在讲台后面的时候,就一定会穿正装,打领带,并把西装扣子扣好。

而对于TED演讲而言,演讲者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和鼓舞观众,讲台是大敌。因此,演讲者要设法让自己从讲台后面走向观众,当然必须因此配上无线话筒。

如果你开始走动,就真正地走动起来,不要只是不自然地踱到讲台的侧面或者前面,看起来像给讲台拴住了一样。此外,你的走动是有目的的,并非仅仅是因为变化姿势或者图舒服,更不是为了释放紧张情绪。

如果你不得不站在讲台的后面,务必记住不要在讲台上摇晃身体。双手以舒适的姿势放在讲台上,而不是抓住讲台的侧边,甚至抓住讲台的前端。除非你是个疯狂的独裁者,否则请不要捶讲台。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想去分享的冲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改变世界的愿望,只不过我们常常将它埋没。

如果我们学会了TED演讲技巧,无论是在教室、学校,还是在舞台上,甚至是各种会议和典礼上,我们都能更好地表达自己,影响他人,并因此改变我们的职业生活。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美术鉴赏

本书为契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模式而编写的新的教材成果,由北师大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集体编写,王贵生教授担任主编,全书分为中国画、中国雕塑、中国工艺美术、中国民间美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以及17-20世纪西方美术鉴赏几个模块。本书的体例设置新颖而独特,涉猎面极广,其中,将工艺美术和民间美术纳入本科教材,更是本书的首创较为适合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学生使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视野。
已完结,累计24万字 | 最近更新:后记

前言

书名:
美术鉴赏
作者:
王贵胜
本章字数:
1289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比较侧重专才教育,从高中的文理科的划分,到选择专业,填报志愿,再到大学的学科细分化,压在学生头上的是繁重的、细密化的专业课的设置,这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而高等教育专业化的教学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在社会的剧变过程中,高等教育面临着自我调整和不断创新的历史重任。

从提倡素质教育到通识教育,高等教育尝试着改革旧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这也体现了社会育人观的变化。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比较起来,具有开放式的特点,还可以促进教育国际化。在“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指导下,通识教育针对当代大学生熟知专业知识,然而目光相对狭窄,缺乏文化的底蕴和厚度等缺点,针对专才教育的不足之处,把教学的目的放在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上。提倡通识教育并不和专才教育相矛盾,而是为了弥补专业教育狭窄的缺点,强调基础性、综合性教育,注重提高现代社会中的公民素质,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和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全面人才。当代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及优美情感的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情意识的人,使受教育者在智力、身心和品格等方面得到协调、全面的发展。

《美术鉴赏》这本教材就是为了对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而编撰的,也是大学公共艺术课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美术鉴赏这门课,以美育美、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等,使受教育者在得到身心愉悦的同时,得到人文精神的浇灌,提升想象力、表现力、沟通和交流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唐代张彦远在《论画》中明确地提出了绘画的美育作用:“夫画者,成教化,助人论,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唐人早已认识到美育的德育功能,它不仅满足于感官的娱乐,还包含着一种理性的和德性的自觉观照与省察。美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硕果,美术作品是艺术家智慧的结晶。《美术鉴赏》汇集了古今中外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我们可以从《文姬归汉图》、《转战陕北》、《开国大典》、《内战的前兆》,《城市的兴起》、《到底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等作品中感受到历史的变迁,这些作品激发起我们对人类社会中美好事物与正义事业的热爱以及对进步的信仰和对真理的渴求。

美术鉴赏是观赏者对美术作品不断对话的过程,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人们从具有直观可感性的美术作品出发,通过对艺术作品起兴动情,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感受,提高审美能力。欣赏者针对美术的表现形式、艺术流派、艺术技巧、思想内容等作出评判,其过程涉及美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通过欣赏书中的优秀作品,帮助我们来了解自然、历史、人生和社会,所以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时不仅提高了艺术修养和想像能力,还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通过欣赏书中的优秀作品,来培养我们的爱美心理,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通过欣赏书中的优秀作品,使我们在感情上得到熏陶、感染、在精神上得到净化与提升;帮助我们共同成就人生的艺术和艺术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