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点亮万家灯火

书名:
万家灯火
作者:
月影风声
本章字数:
4510
更新时间:
2022-09-20 01:30:33

天色渐晚……

太阳马上就要落山。

龙湖农场三分场,下乡的那些知识青年,都已经回家了,冯承泽林夏,还有他们的女儿冯薇,三个人选择了留下,明天上午,冯承泽打算带着林夏,还有女儿,去父亲母亲的坟前祭拜扫墓。

王巧枝因为在欧洲出差,出席一个国际性质的服装展销设计会,实在是没有时间来。

而刘虹得到陈满福的通知之后,也不好意思跟这些往日的革命战友的相聚,刘虹觉得自己没脸见冯承泽和林夏,更不能厚着脸皮,再见昔日的那些朋友。

刘虹猜测,这些人吃完饭肯定要回到龙湖,回到他们年轻时候居住的这些地方,既往追忆,忆苦思甜,就让秘书小王,开车从上海来到了龙湖市,她们其实提前一天就到了,只不过刘虹一直没有露面。

日落西山,这些人都走了之后,刘虹猜都能猜到,冯承泽一定会带着林夏来龙湖的,小堤坝。

只不过这次,不仅仅是年轻漂亮的林夏,也不是身材消瘦,双眼炯炯有神的冯承泽了,刘虹还看到了两个人爱情的结晶冯薇。

“刘虹……”

林夏站在原地,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刘虹穿着一身红色的风衣,乌黑干练的短发,俊朗的气质,脚上踏着黑色的高跟鞋,活脱脱的一个女强人。

冯承泽微微一笑,看着慢慢走过来的刘虹,“刘虹你迟到了。”

冯薇眨着大眼睛,“爸爸,这个阿姨是谁呀?看起来好像有点凶?!”

冯承泽摸着冯薇的脑袋,轻声说:“这个刘虹阿姨,跟你妈妈在知青点的时候,睡一个屋子,那个时候你妈妈爸爸都年轻,刘虹阿姨是你妈妈最好的朋友。”

“最好的朋友?”冯薇天真地说。

刘虹身边的秘书小王,站在一辆奔驰轿车旁边,远远地看着刘虹。

“林夏……”刘虹伸开了双臂。

“刘虹,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林夏吧嗒吧嗒的直掉眼泪。

“我怎么能不来呢?”

刘虹笑了,“我都五十多岁了,成了变态的老阿姨,现在在我的公司,谁都怕我,只要我一瞪眼,有些胆子小的吓得都哆嗦。”

“你外表就像一条毒蛇,其实你的内心,也没有那么坏。”

林夏拉着冯薇,“薇薇,这就是妈妈经常跟你说的刘虹阿姨,刘虹阿姨是上海人,对你爸爸妈妈都有恩。”

刘虹弯下腰,拉着冯薇的手,盯着冯薇看了许久,“好好学习,你爸爸妈妈可都是好人,你刘虹阿姨不是好人,是一个会魔法骑着扫把的巫师,是大坏蛋。”

冯薇稍稍有些胆怯,“我爸爸跟我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坏人,即便是坏人,也会有一颗善良的心,要有包容的心态,包容所有人,刘虹阿姨,我爸爸妈妈经常谈起你,我妈妈说你就是个女强人,我爸爸说你是一个成功的女企业家。”

“刘虹阿姨,什么是企业家呀?”

刘虹扑哧一声笑了,“企业家啊,就是……就是……,反正你要以后千万不要当企业家,要当个科学家,像你爸爸那样,或者是像你妈妈那样,当个教师也行。”

冯承泽说道:“行了刘虹,这么大一大把年纪了,你年轻的时候,不就想到女企业家吗,现在后悔了?”

刘虹跟林夏冯承泽站在一起,一只手拉着冯薇的手,“要说,我还真有后悔的事!”

刘虹看着冯薇,情不自禁地就想起林夏肚子里曾经怀过的孩子,情到伤心之处,刘虹也哭了。

“林夏,你会原谅我吗?”

“还有你,承泽,你恨我吗?”

太阳已经彻底落下了山,龙湖的湖水面瞬间暗淡下来,夜幕阴沉之下,仿佛蕴藏着肃杀之气。

林夏替刘虹擦去了眼泪,“刘虹,我从来都没有恨过你,我只是觉得我们明明可以不这样,可为什么要偏要这样?”

冯承泽叹了一口气,“刘虹,你真的不要胡思乱想了,我现在跟林夏生活得非常幸福,无论是家庭、事业还是身体健康,我们都特别满意,你是我们两个人的朋友,现在是,以后是,将来也会是,咱们一辈子都是朋友,我从来没有恨过你,我甚至都没有恨过周顺,我要感谢周顺,帮助林夏最困难的那段时间,我觉得周顺太可怜了。”

“周顺也是我害死的,林夏肚子里的孩子也是我害死的!我是一个罪人,我是一个杀人犯。”

刘虹直勾勾的看着龙湖,阴沉沉的说道:“你知道孙明辉吗,上海第九汽车制造集团的副总,就是你那个大学的同学,叶菲菲的朋友董丹的老公。”

“孙明辉发展得挺好,怎么了?我记得孙明辉条件比我也苦,从小父母双亡,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四处乞讨,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孙明辉那个人,品性不错。”

冯承泽说道:“孙明辉怎么了?”

刘虹呆若木鸡,说话的语气平淡,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孙明辉被判刑了,玩忽职守,利用职务便利贪污受贿,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已经在监狱里服刑了很久。”

“不应该呀。”冯承泽感慨道:“孙明辉这个人,可能会有一些小错误,但他绝对不会,触犯刑法!”

“是我的错,你还记得在前些年,我的玻璃生产厂,急需要跟上海第九汽车制造集团,签订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产品竞标已经到了到了最后阶段,竞争也比较激烈了,我用低价战略,加上一些公关运营手段,我把孙明辉拉下水,我给孙明辉很多好处费。所以这种战略合作协议一直在长期合作!”

刘虹眼泪,顺着脸颊向外流,“三年前,因为生产玻璃产品的质量出现严重的问题,上海第九汽车制造集团的审计和法务部门,采取事后追查的方式,这事儿就纸包不住火,东窗事发了!”

“孙明辉说根本不怪我,是他自己意志不坚定,是他想在北京买房子,是他想在自己的岳父岳母面前证明自己是个男人,证明自己的脊梁骨是直的,他一个人顶替了所有的罪,孙明辉义无反顾背上了骂名……”

冯承泽感觉刘虹的状态很不对,她是个女强人,很少哭,可就这么一会儿已经哭了三次,“不要过于地自责,事情已经发生了,而且成了事实,以后改正就可以了,放下屠刀还可以立地成佛呢,你的人生还很长。”

林夏也赶紧安慰说:“刘虹,你千万别有什么想不开的,人要向前看,很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化解。”

“但愿是吧。”刘虹小声说。

……

刘虹和他的秘书,回到了龙湖市的宾馆。

冯承泽林夏,还有他们的女儿冯薇,在王巧枝家里住了一晚上,王巧枝的母亲,做了一桌子杂粮饭和农村土家菜,冯薇吃得特别香。

现在的龙湖村也比原来富足了很多,已经没有土房,家家户户都是砖瓦房,听说明年村里就能通自来水,现在村里也有有线电视,道路也不是那么泥泞,非常平整,王巧枝的母亲鹤发童颜,耳朵也不背,视力一点也没有下降,做起饭来,手脚麻利利索。

第二天早晨,冯承泽带着林夏和冯薇去给父母扫墓,尽尽孝心。

“奶奶,你们家的饭真好吃!我还想吃。”临走出王巧枝的家门,冯薇拉着王巧枝母亲的手,蹦蹦跳跳地说。

“好吃啊,以后就常来。”王巧枝的母亲,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冯承泽抱着冯薇,冯薇的手里拿着几朵喇叭花,高高兴兴的唱着儿歌,林夏紧紧跟在冯承泽的身边,一家三口,去了冯家的祖坟。

“爸,妈,你们的儿媳妇林夏来看你们啦,我们生活得都挺好的,咱们的国家富强起来,生活水平提高了,现在偶尔吃一些粗粮,反而成了奢侈品。”

冯承泽悲切地说,“感谢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你们老两口,还没有来得及享福,就去了天堂,我冯承泽一辈子,没对不起过其他人,没有对任何人有愧疚,唯独对二老。”

冯承泽罕见地哭了起来,到最后竟然开始哽咽抽泣。

“你怎么了,爸爸?”冯薇一看父亲哭了,也吧嗒吧嗒地,掉着小眼泪。

“承泽,别哭了,爸爸妈妈肯定不希望看到你现在这个样子。”林夏抱起冯薇,“薇薇,去给你爷爷奶奶扫墓。”

……

冯承泽一家三口,去了龙湖。

冯承泽跟张珩说好,让张珩开车去龙湖小堤坝,把他们一家三口接到龙湖市,从龙湖市坐飞机,直接回到广州福山。

远远的冯承泽看见张珩的那辆车,刘虹的车也在,刘虹身边的王秘书脚步犹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冯厂长,刘虹,刘总……跳湖……了!”

“张珩……张珩去……救了。”

冯承泽一看远处湖中心,确实有两个人的身影。

“怎么搞的?”冯承泽说话间脱了外套,皮鞋都没有脱,直接跳进了水里,张珩的水性还算不错,不知道刘虹怎么样了。

林夏又紧张起来,“薇薇,你先去车里边坐着,低着头,不许抬头透过玻璃向外边看,听妈妈的话,快去。”

冯薇非常听话,打开车门上了车。

刘虹身边的王秘书,认识林夏,前几年刘虹带着王秘书,还去北京看过林夏。

林夏不会游泳,站在岸边也是干着急,“刘虹怎么会跳湖呀,你这个秘书是怎么当的?”

“林夏姐,刘总想一个人抽烟,静一静,让我离她远点,刘虹姐患上了精神疾病,非常严重的抑郁症,去年在医院住了半年,吃了很多药,症状有点减轻,她就又投入到工作中,我万万想不到,刘总,刘总……会跳湖自杀,可她一直命令我离开,我也没办法……”

“刘总对多年前,关于你肚子里孩子的事情耿耿于怀,周顺那天晚上跟刘虹喝了很多酒,周顺周总醉酒驾驶,出了交通事故,还有冯厂长的大学同学孙明辉,因为工作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蹲监狱判刑了,这些事,让刘总根本没办法原谅自己,成了她解不开的心结……”

冯承泽拼命的向湖中心游过去。

“这儿……”张珩一只手刨着水,另外一只手,拖着刘虹的脖子。

冯承泽推着刘虹的腰,感觉刘虹的身体冰凉冰凉的,像是结了冰,“快向岸边去。”

冯承泽抱着刘虹,趟着水向岸边跑。

张珩气喘吁吁地跟在身后,“我开车刚好路过,远远的就看见刘虹跳湖了,我把油门踩到底冲过来,花了三分钟的时间才过来,我他妈的要是早点来。”

“我他娘的要是早点来,就能……救了刘虹!”

“刘虹,你给我醒醒,你这么走了,把我跟林夏留下,你太不仗义了。”冯承泽一边跑一边喊。

林夏和刘虹身边的王秘书,也围了过来,刘虹脸色铁青,嘴唇发紫,呼吸早就停止了,完全没有生命特征。

林夏颤抖的手指,放在刘虹细细的脖胫大动脉处,发现根本没有跳动……

“刘虹。”林夏嚎嚎大哭。

冯承泽拼命地在做胸外按压,想尽一切办法挽救刘虹的生命。

张珩鼻子一酸,“承泽,没用了,我下到水里的时候,刘虹的身体就凉了。”

刘虹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让她魂牵梦绕的龙湖,这一次刘虹真的解脱了,她不亏欠任何人。

……

二零一九年八月十八日,广东福山国际会展中心。

冯承泽已经六十二岁,这是他担任福山照明厂,厂长最后的一年。

六十二岁高龄的冯承泽,把一生都献给了灯具光源事业,今天是他完成内心理想的那个日子,他的目标终于实现,做全世界最好的光源,点亮万家灯火。

这个特殊非常重要的日子,将在福山国际会展中心要举行,被誉为照明行业的“奥斯卡”奖——IALDM国际照明光源设计大赛的颁奖典礼。来自七十八个国家,一百零八个项目,包括室内装潢设计,古建筑设计,博物馆,住宅项目,等等全世界照明设计中最具创新和启发性的代表作品参赛评比,今年也是第一年,大赛的最有价值奖花落广州。

最有含金量的奖项,光源灯具设计金手指奖,被广州福山照明集团摘得,这个光源灯具的总设计师正是冯承泽。

颁奖典礼,采用中文和英文同步进行的方式,现场来自其他国家的光源灯具设计师,照明行业的领头人,通过同声传译的方式,正在聆听国际光源设计金手指奖,获得者冯承泽,在主席台的讲话。

冯承泽声音浑厚有力,“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的民族是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是有坚定信仰信念的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这种民族信仰,会一代接着一代,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我们的民族,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我们的民族善良勇敢,团结,仁爱,坚韧不拔,民族精神就是我们国家的发展脊梁!”

“当代改革开放的一代,一马当先,敢为人先,任劳任怨,开拓创新,无私奉献,这是我们民族的奋斗精神!”

“我们的民族,总能焕发出,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凝聚出,跨越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

“这是我们的民族信仰,也是我们的中国精神!”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我在九零年代做大厨

一生最重不过饱餐与被爱,一生所求不过温暖与良人,一生所爱不过守护与陪伴……强子服兵役五年后复员,在老家的小县城找了份做厨子的临时工,而后开启了他平凡却精彩的人生,在爱与背叛中迷惘,在艰苦奋斗中成长……
连载中,累计35万字 | 最近更新:第106章 做好自己就行了

第1章 新的开始

书名:
我在九零年代做大厨
作者:
经年素秋
本章字数:
4731

那是九零年七八月间某日,强子因为留队的名额跟连长发生争执,最终起了摩擦甚至动手,然后在十月份背了个处分复员回家。

他家在一个很有名却又很小的县城,因为秦兵马俑而享誉全世界,但是在哪个年代依然与繁华相去甚远,整个县城也只有三条不长的街道相互交错,临街的门面房矮小又破旧,唯一比较大的国营甜食店也不过是两层的砖木结构小楼房,整个城区甚至连公交车都没有一趟。

那年深秋十月间,一列绿皮火车在略显破旧的车站停稳后,稀稀拉拉的只有十五六个人下车,然后急匆匆的朝着出站口走去。

强子背着打的一丝不苟的行军背包从最后一节车厢下车,然后跟着稀稀拉拉的人流走出车站。

眼下秋收季节,正是新兵入伍,老兵复原的交替时节,那个年代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复转军人,因为没有肩章和帽徽的墨绿色军装太明显了。

“一点儿都没变啊!”

强子长长的叹息道,五年前他满怀希望入伍,现在却义务服役超额期满,复转回原籍。

他的从军经历这也是那个年代相当一部分农村男孩子的经历,他们怀揣梦想,带着一腔热血入伍,然而一没文凭二没立功表现,更是没有身份背景,想在部队改变命运的梦想很快破灭,最终义务服役期满,复原返回原籍继续务农。

强子背着背包,右手拎着一个装着不少书籍的网袋(这是他从军五年最重要的收获),随着人流走出火车站后没有停留,沿着陇海线一路向东徒步而行。

那个时候连公交车都没有,出租车之类更是不用想了,大多数人出行都是靠步行或者是自行车。

记得那时候家里的自行车都是擦洗的铮明瓦亮,下雨天不骑,上陡坡不骑、超重不骑等等,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自行车骑人(泥泞道路扛着自行车)的现象……

强子家距离火车站大约四五公里,对于经常进行十公里负重越野的他来说,这点路根本就不叫事。

不过对于他来说,复原回家多少有点说不上来的失落感,跳出面朝黄土背朝天命运的想法落空,恐怕是谁也不会兴高采烈,尤其是他还背了个处分复原!

这段路他走的不快,甚至可以说有些磨蹭,因为他打算在天黑时进村,那样就可以不被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张四王五疙瘩六盘问,从而减少些许尴尬。

好不容易磨蹭到天黑,强子像是侦察兵一样左右环顾,然后拉低帽沿突然加快速度,以武装越野的速度一溜烟进了村子,果然没有碰到那些烦人的村里人。

父母看到儿子回家,自是免不了一番嘘寒问暖,因为他已经五年没有回家了,入伍时才是十七岁不到的半大小子,眼下经过部队大熔炉的磨炼,已经彻底蜕变,成了随时准备扛起生活所有的男子汉。

“哈哈哈……儿子啊,不必唉声叹气的,复原对于农村娃来说不是常态吗,咱们就是做农民的命,赶明天寻个啥工作,好歹部队给了你一个能够扛起生活重担的好身板不是吗?”

父亲作为家里的主心骨,曾经也是服役七八年的复转老兵,对于这些人生常态似乎看的很开。

“就是,听你爸的,只要肯出力,就不愁过不好日子,哪天托人给你寻个媳妇,好歹先成个家,农村人过日子吗,先解决一件大事再说。”

母亲如是劝说,作为农村妇女,也许她能够想到的就是给孩子盖房子结婚生子吧!

“对了爸,我在部队学过厨师,能做川菜,算是个正经川菜厨子,我想先找个厨师的活,起码挣钱养家不成问题。”

强子入伍时就分到了炊事班,又接受过正规厨子的培训,也做得一手好菜,于是说出自己的想法。

那个时候,厨师算是个比较混的开的职业,只要手艺好,不愁工作养家的事。

听到这个消息,庞爸庞妈有些喜出望外,这年头有这门手艺虽然不能发家致富,但是绝对饿不着,养活老婆孩子也差不多足够。

“太好了,你这孩子,怎么写信都没说过这事,既然有了这门手艺,这五年兵就不白当,明天我问下战友,他就是个老牌厨子,看看哪里需要人手……”

要说小县城最好的高中,恐怕非华中莫属了,学校位处骊山的山脚下,越往南地势越高,最高处和校门口的落差在三百米上下。

山脚下村庄林立,农舍大都依山而建,不过这里的农民与平原上差别很大,他们大多侍弄当地的一种特产…石榴以及火晶柿子,据说这俩玩意跟秦兵马俑一样,享誉海内外,当地的农民也因此收入颇丰。

加上有高中生在校外住宿,他们的房子也大多能够租出去,为丰裕的生活锦上添花。

距离华中这里不远有一个小镇……新丰镇,也因为楚汉相争时期的鸿门宴而出名,然而当时旅游业尚未发展起来,小镇依然是死气沉沉并无多少繁华。

这座小镇有个很特殊的产业链,为县城两家最大的国营企业加工生产零部件,不过大都是家庭式作坊,农民们没有一家有做大的想法。

随着时间推移,认知的提升,个别胆大的人开始打起了这些家庭式作坊的主意。

华中的校办工厂……华凌公司,就在适合的时间段跳了出来,因为有靠山和实力,所有分往家庭式作坊的订单最终都被它一股脑吃下……

今天是强子复原返家的第二天,父亲一大早就骑着自行车出门了,目的就是县城某家单位的食堂,他的战友就在那里做厨子,直到傍晚时候,他才骑着自行车,满脸喜色的回来了。

“强子,事情办妥了,明天就可以上班了。”

正在给母亲讲述几年当兵经历的强子听到这话,顿时喜出望外。

“太好了爸,在哪里?”

庞爸一边撑自行车一边说道:“老齐的老丈人在华中的校办工厂做饭,哪里缺个正式的川菜厨子,我跟他说了你的情况,然后我俩又一起去了那家工厂,见了他老丈人,他说是让你明天去试试菜,若是行的话直接就可以上班!”

老齐是父亲的老战友,是个老牌厨子,在小县城这个弹丸之地还是小有名气的,不过他的老丈人却不是真正的老丈人,而是他老丈人的兄弟,今年也就五十啷当岁。

强子听说是校办工厂,当时心里还是有点不乐意的,因为作为一个正经川菜厨子,进大城市那些酒楼饭店的话,工资会高很多。

不过为了避开村里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闲话,他决定还是先干着,等以后有机会再慢慢找。

眼下是农忙,一旦过了这几天,村东头那个闲言碎语集散地简直热闹的像是集市,东家长西家短的流言蜚语基本上都是从那里流传出去的。

“那行吧,大锅饭就大锅饭,先干着,等以后有机会再找,先稳定下来再说,总不能待在家里吃闲饭吧!”

父母听到强子的话,心里都舒坦不少,心里想着儿子长大了,知道给家里减负了。

第二天天不亮,强子往背包里塞了几件衣服就准备出发了。

“你这瓜蛋(当地人对儿子亲昵的称呼),还不知道行不行呢,骑你爸自行车去,不行晚上再骑回来,你爸今天也不上工地。”

家里就一辆破旧自行车,庞爸今天刚好没事,庞妈就让强子骑着去试工。

“放心吧妈,你儿子的手艺没问题,肯定能通过试工,要是我不回来,自行车怎么回来,我爸每天还要用。”

强子执意不肯骑父亲的自行车,因为父亲在县城干建筑工,每天要往返七八公里,没有自行车的话极不方便。

“怪不得你起这么早,那行吧,路上小心点,要是通过试工的话好好干,咱们是农民,什么苦吃不得,干活也别矫情,力气吗,省着也不能当钱花……”

庞妈在一旁絮叨着,也许那个年代大多数农家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终日劳碌,哪份与生俱来的朴实始终不改。

“放心吧妈,你儿子不是偷奸耍滑的性格,部队锻炼了我四五年,什么苦都能吃的下,我听说那些厂子都有礼拜天,休息的时候我再回来看你和爸。”

“哥……你这就要走了?”

这时,一个睡眼惺忪的半大小子出现在厦房门口(关中地区农村一种半边盖的房子,大多是土木结构)。

这是强子的弟弟……庞小强,今年十五岁,正在上初三,昨晚硬是拉着哥哥聊了大半夜军旅生活。

“嗯……我去县城试工,今晚可能不回来了,你在家多长点眼色,能干啥活就帮妈干点,别整天想着玩,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不要像你哥一样没文化,到部队上也是个戳锅底的。”

“知道了哥,戳锅底也没什么不好,起码能吃好喝好,还不用上学,我最烦的就是上学了!”

小强低声嘀咕,说实在的,他也不是读书的那块料,整天就想着逃学旷课了。

“你这瓜蛋,就是不让妈省心,多学学你哥!”

庞妈宠溺的拍了拍弟弟的头,然后看着强子:“儿子,出门在外跟人打交道要和和气气的,咱不想着占便宜,也吃不了亏……”

在母亲的絮叨中,强子背起背包走出大门,天色未亮就出了村子,大踏步向南而去,县城就在南边的山脚下。

出了村子后,他把背包往背后一丢,开始跑步前进,从军的五年里,每天跑步练军体拳已经养成了习惯,眼下绝对算是轻装上阵,因为在部队的时候,都是负重越野。

半个小时后,天色已经大亮,强子也已经跑到县城了,往华中的话要继续向东两公里,哪里是骊山的东段,山体并不高耸,植被却异常郁郁葱葱,不过都是村民栽种的石榴以及火晶柿子,这玩意算是当地农民的支柱产业。

此刻路边原本的甜食店已经开门,作为小县城有数的国营卖熟食的饭店,它的前身只是卖油条醪糟等甜食的,记得以前一根油条八分钱,一碗鸡蛋醪糟好像也是八分,早点花个两三毛钱就能吃的肚子溜圆,灌个水饱。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原本单一的甜食店早就经营不下去了,国营的饭店转包给了个体户,现在的早餐多了许多花色品种,豆腐脑、葱花饼、胡辣汤、时辰包子、丸子汤等等,不过可能是甜食店的名字早就深入人心,原本的牌子并没有被取代。

看了一眼天色,强子觉得时间尚早,于是走到甜食店临街的桌子坐下,随便要了四个包子和一碗豆腐脑吃了起来。

放眼望去,小城的街道一眼就能望到头,早上卖早点的也并不多,除了甜食店这一家,再就是最南边靠近华清池的某酒楼了,这是一家专门接待游客的餐饮店,许是旅游业并不十分景气的原因,这种在当时算是高档的酒店也做起了早点生意。

“老板结账。”

在部队养成的习惯,强子吃饭速度很快,没几分钟就消灭了四个包子和一碗豆腐脑,用桌子上的卫生纸擦了擦嘴让老板结账。

“来了……这么快就吃完了,一共一块钱,所有东西都是两毛,不要粮票。”

老板是个看着非常油腻的大叔,一件白色大褂已经快成了灰黑色,油光铮亮的,估计从穿上就没洗过。

强子放下一块钱后起身问道:“大叔,现在几点了?”

大叔看了店里一眼:“七点差一刻。”

“哦……华中一般几点钟开门?”

“差不多七点吧,一般学校差不多都这个点!”

庞爸说过,那个校办工厂就在学校大门里边,可以直接进去,在厂门口等着开门,然后找一个姓李的老厨子就行了。

华中强子虽然没有进过,但是却知道地方,因为时间还早,所以就一路溜达着往学校走去,几年没有回来,这小县城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

大约半个小时就来到学校门口,一个看门的老头叫住他,那时候并没有什么保安公司,有些学校便随便招聘几个老头看门,只要是认生面孔就行了。

“等等小子,你是干嘛的?”

“哦,大爷,我是来华凌公司应聘的。”

强子很有礼貌的回答。

“应聘……那是什么意思?”

老头显然没弄明白应聘是啥意思,强子认真的看了他一眼,突然有点想笑,这老头满嘴怕是都没有几颗牙,这样的人能够充当保安或者门卫,恐怕也是某个校领导的乡下亲戚吧!

“华凌公司招人,我是来试工的!”

“哦……华凌公司招人,我咋不知道……进去吧,进门右拐,那一排两层楼房就是。”

老头并没有多说什么,摆了摆手让强子进去,架势跟轰苍蝇似的。

一排两层的砖木结构小楼,原来应该是教职工的宿舍,现在被当做华凌公司的办公区,后边一个空院子有数间厂房,应该就是生产车间了。

这看着其实就是大一点的土作坊,叫做公司恐怕就是为了听起来洋气,因为那个年代一切都透着土气,对当地农村人来说,听得最多的就是什么供销社、农机站、粮油站、能叫做公司就显得高大上不少。

现在时间不到,办公区并没有什么人出入,强子站在写着餐厅字样的房间门口打量,看样子也是几间宿舍打通做的食堂,一切都透着简陋。

无聊的他从裤兜里摸出一盒钟楼牌香烟来,这玩意当时卖一块一毛钱一盒,不算便宜,大多数农村人只能抽的起大雁塔或者宝城,也就是两三毛的价格,再差的就是羊群,当时应该是九分或者一毛钱一盒。

看了看烟盒的包装,从上边撕开锡纸,露出一个小洞,目的是每次只能抽出一两根来,这是学别人的样子做的,因为他自己并不太会抽烟。

买这玩意就是为了装门面,给其他陌生人递烟,出门办事,这样做会方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