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则无怨

书名:
心静了,世界就静了
作者:
清莞百合
本章字数:
1240
更新时间:
2021-01-21 15:22:39

李叔同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人活不自在,觉得肚子里总是气鼓鼓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爱与人争。与兄弟姐妹争父母的宠爱,争不到就怨恨兄弟姐妹和父母;与朋友争面子,争不过就与之渐生罅隙;与同事争职位,争输了就百般刁难……有的人就是事事都要争,觉得人生若是不争斗,似乎都失去了意义。

为什么人的争强好胜之心永不休止呢?一来是这人怨恨别人轻视自己;二来是他忌妒别人胜过自己。可是,这种好强争胜之心有什么意义呢?若是自己能力不足被人轻视,这就是自己的过错而不是别人的;若是自己有才能而不被赏识,那么错在对方而不在你,他犯错你生什么气呢?若自己才德不如人而被人不屑,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吗?即便是德才相当的两人,也未必要争出个所以然,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蔺相如采取三次回车退避的方式,使得廉颇负荆请罪;东汉时代的大将寇恂,坚持不与同僚贾复争斗而获得贤名。这都是很好的例子,反过来,假使他们都争强好胜,终必使他人和自己都陷入困顿的境地。

有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

在一座山中住着一位烦恼人,他整天都在怨恨别人:怨父母偏袒弟弟,怨官员官官相护,怨邻居爱占便宜,怨亲戚嫌贫爱富……于是,他搬入山中,自认为看破红尘,要从此过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一天晚上,他见月色如水,便到林中散步。在洁白的月光下,他回想自己的前尘往事,突然开悟了灵性,笑着说:哪有什么对与错呢?然后他喜悦地回到住处,却见自己的茅屋门被打开,他知道一定是遭小偷光顾了。

小偷在他的破屋里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什么财物,正要失望地离开,却在门口遇到了这位已不再烦恼的人。原来,他怕惊动小偷,一直在门口等待,他知道自己的屋里已经没有值钱的东西,于是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小偷遇见主人,正惊慌失措时,这人说:“你走这么远的山路来探望我,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秋露寒凉,带上这件衣服走吧。”说着,他把衣服披在小偷的身上,小偷愣住了,但很快低着头溜走了。这人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不禁感慨道:“哎,可怜的人呀!我何必与之争辩呢?我只送他一轮明月便好。”

第二天,他躺在院里的椅子上,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他竟然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醒来时,他看到他送给小偷的外衣已经叠得整整齐齐,就放在他的脚下。

生活在尘世中的我们,总是要面对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这其中,定然少不了一些误入迷途或是一时大脑失灵的人,他们原本不坏,我们何必怨恨?我们为何不能像那位曾经的“烦恼人”一样心怀宽厚,送一轮明月给他人呢?若是这样,这世间哪里还会有埋怨和仇恨?相反,如果我们非要弄出个是非因果,非要说出谁对谁错,自然免不了冷眼相向,少不了斥责鄙夷,甚至与对方结下怨恨,那么对方也一定会和我们讨个说法,即便是他有错在先,也断不会轻易言败。

如此,这世间就多了个仇人,至少多了一个让我们心有怨气的人,真是没有意义、没有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