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就算被冒犯、被错怪、被辜负,就是不生气 戒嗔怒,人生不为生气活

书名:
心静了,世界就静了
作者:
清莞百合
本章字数:
1612
更新时间:
2021-01-21 15:22:38

阎敬铭

他人生气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气之为病太可惧,诚恐因气把命弃。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人,只要是活着,只要是与人打交道,就免不了要为这为那而生气,怒气、怨气、闲气、闷气、憋气……不一而足,司空见惯。虽然如此,生气却是最于事无补的做法。不仅如此,生气还常常会使事情变得更加不可收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在生气的时候,无论大脑的思考能力,还是身体的行动能力都会变弱。试想,思考不周,行动失常,能有什么好结果呢?

有人就专门对生气做过总结,说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会有七种可怕的后果随时降临:一、即便可以着装打扮,还是会丑陋不堪;二、即使睡在柔软宽敞的床上,依然难以入眠;三、思考力迅速下降,会误把好人当坏人,误把恶意当好意,做事鲁莽不听劝,各种痛苦和伤害不请自到;四、钱财遭殃,会失去辛苦赚来的血汗钱;五、名誉扫地,自己多年积累的好名声会在你的怒气中化为乌有;六、骨肉六亲不相认,自己的亲朋好友会因此与自己形同陌路;七、疾病缠身,各种各样的疾病都可能会找上门来。

所以有位哲人说:“愤怒使别人遭殃,但受害最大的却是自己。”一点没错,当一个人对他人发怒的时候,表面上看是让别人不好过,但最终失去最多的却是自己,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容貌不再美丽、彻夜难眠、钱财遭殃、名誉扫地、亲友反目、疾病缠身……因为人在盛怒之下,会变得失去理智,变成伤害别人更伤害自己的危险品。

可是,我们的生活难道是为了生气吗?当然不是。那么,来看个小故事吧。

过去,有一家人,兄弟三个。虽然家财万贯,但直到他们都老去、儿孙满堂的时候,一大家人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不和睦的情况。周围的人听兄弟三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生什么气呀?”

其实,兄弟三人之所以能够一直和睦要归功于他们的母亲。早年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是母亲酷爱兰花,所以省吃俭用买了不少兰花来养。有一次,母亲和父亲出门,家中只留了三个孩子,母亲交代他们要好好照顾兰花。兄弟三人都很听话,尽心尽力地照料兰花。但是就在母亲要回来的那天,由于太过高兴,他们中的一人不小心将花架碰翻,所有的花盆都摔碎了,兰花也都折断了。

三人都吓坏了,料定母亲回来后一定会大发雷霆。于是,母亲刚一回家,三个兄弟就齐刷刷地站在母亲面前承认了错误,并等待着一顿责骂。可是,母亲并没有生气,只是说:“哎呀,那真是可惜了,以后做事一定要当心啊。”

兄弟几个面面相觑,都觉得不可思议,要知道那些兰花母亲可是费了好些年的精力呀。过了几天,兄弟们终于忍不住,向母亲开口问道:“妈妈,我们把那么多兰花都打翻了,难道您就不生气吗?”

母亲笑着摸了摸孩子们的头,说:“我种兰花,一来是希望能够美化我们家,二来是为了让你们都能像兰花一样高雅贤德,我养那些兰花可不是为了生气呦?几盆花被打翻就生气,饭菜煳了也要生气,那我们这辈子可真是有生不完的气。若是从小到大,总是为着各种事情生气,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位母亲说得多好啊,“我养那些兰花可不是为了生气呦”。同样的道理,我们仔细斟酌一下,我们做哪件事是专门为了生气而做的呢?既然我们的目的不是生气,为什么非要发怒呢?文学大师莎士比亚说:“人的不幸福,往往是因为在该用理智的时候用了情感,而该用情感的时候却用了理智。”

所以,如果你也是那种动不动就大发雷霆的人,就一定要记住上面这则小故事,时常对自己说一说“我可不是为了生气而活着的'“我可不是为了生气而上班的'“我可不是为了生气才去商场的'“我可不是为了生气才结婚的'“我可不是为了生气才生孩子的”……总之,在生活的每一个小角落,都和自己说说这样的话,就一定能够为我们怒火中烧的心境开辟出一番杨柳绿荫的安详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