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正春风 9.4
完结 签约作品 都市人生 现实百态
作者: 银月光华 主角: 张凯 李琪琪
29.13万字 0.1万次阅读 3.2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第95章 未来 2020-12-31 08:01:02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6
    作品总数
  • 220.69
    累计字数
  • 550
    创作天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95章
简介

2020年一位即将走上抗疫前线的姑娘向爸妈询问恋爱史,夫妻俩娓娓道出了一场轰轰烈烈奋斗历程:上世纪90年代国家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国产品牌还没形成概念的时代,张凯夫妇敏锐的抓住机遇,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打响国产品牌的故事。

第1章 爸爸也曾年轻

我即将启程,奔赴一个光荣的战场。

2020年这个春节过得确实让人“疫郁”,与往年的欢天喜地相比,台上满是壮烈,台下冷冷清清,原本应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街头空荡荡的,给人一种末世死城的感觉。

疫病带来的从来都是恐慌,历史上概莫如是。

爸爸妈妈每年往返于世界各地,今年终于可以安静的在享受在家的漫长假期,只不过因为我的即将出征,一家人相聚的时间反而更短暂了。

年初的时候,一则庚子年必有大乱的帖子火了,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这冷清的春节似乎更加印证了这则迷信的真实程度。

“99年的时候还有人预言世界毁灭呢。”爸爸很淡定的批判了这种无稽之谈。

我的爸爸话不多,每每必切中要害,他说的就是那个著名的世纪末预言,当然已经被现实证明为最大的流言。

“那位大预言家在15世纪曾参与过抗疫救援。”对于瘟疫的历史我比爸爸妈妈更有发言权。

“什么大预言家呀,要说预言呀,我和你爸才是预言家呢。”

妈妈的神思终于从电视节目中拔了出来,她可不是看节目入迷,而是在认真研究节目里的各种服装,当然少不得妈妈设计的流行款与经典款。

妈妈的工作即生活,生活即时尚,她冻龄到令人嫉妒的程度,母女俩同时出门时,常常会被人误认为姐俩儿,每次听到这样的评价我的郁闷指数直指爆发临界点。

“米兰时装周去不上了,难道还不能休息吗?”

“时尚的潮流是不会因为灾难而停滞的……”

“打住……”我做了个暂停的手势,因为我知道她又要开始讲和爸爸在一起的奋斗史了。

这样励志的往事,不论从真实性,还是故事性都要超过某些汤,可显然我没能阻止住妈妈的兴致。

“人总是离不开衣食住行的,当初选择行业的时候,我和你爸就……”妈妈滔滔不绝的说。

我做出不耐烦的样子,把脸贴在爸爸的肩上撒娇。

“你们那个年代一定经历不少大事吧。”不知是我的撒娇起作用了,还是爸爸的袒护,我真的成功岔开了话题。

“海湾战争?苏联解体?香港回归?”爸爸明显是在讲笑话,他和老绅士的差距只差一张报纸。

我揽着他的脖子,细细的看着他的笑容,爸爸的脸上已经爬上了皱纹,镁光灯下或许还能保持鲜亮,可却经不住如此近距离的细观。

爸爸的脸似乎永远都在笑,人人都说长着这样一副好面相的人好交往,而我知道他什么时候是真的在笑,什么时候在假笑,他总说人有两张脸,一张是给亲朋友好友看的,一张是给别人看的,给别人看的脸多了久而久之也就定格成那个样子了。

而妈妈曾说,第一次正面与爸爸接触的时候,他还是挺凶的,因为那个时候他算是半个警察。

我也就很一直很好奇他们的恋爱故事,每次问时,他们总是讳莫如深,而这一次他们女儿就要上抗疫前线了,不问个明白怎能甘心走?

“万一我回不来……”

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妈妈的手便捂住了我嘴,这时我才发现,爸爸的面相竟然有些不好看。

“不许诅咒自己。”妈妈嗔怪我。

“好吧!”

我曾以为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们一定会阻拦我,至少有一个人会出言阻拦,可是他们没有。

身为原生家庭的一员,我们家向来以互相尊重而被小伙伴儿们羡慕,即便他们已经是这个时代的成功人士,却从来没有用自身的成功经验束服女儿,妈妈总讲奋斗的故事,与其说是在给我听,不如说是她对纯真时代的怀念。

“新年的钟声还未敲响,讲讲故事你们的故事吧。”我这样央求着。

尽管在过往的日子里,从爸妈的铁杆朋友们的口中听过一些片段,可是往往讲几句后便语焉不详,勾起我好奇心的同时也再一次被叔叔阿姨们诓骗了一回。

妈妈爱抚的摸着我的秀发,一双眼含情脉脉地看着我的爸爸。

我的一双眼也可怜兮兮的盯着爸爸的脸,生怕他从嘴里说出一个不字。

爸爸的表情一瞬间似乎发生了很多变化,我能知道那一刻他一定在脑海中像快闪一样把从前的经历过了一遍,最终他的表情平静了,没有反对也就是默许了,可他却不愿意开口。

妈妈看着她亲爱的女儿,也就是我,长叹了一口气,一边抚着我的肩膀一边幽幽地说:“我们差一点儿就不再拥有你……”

1993年,有一位老人南巡过后,整个国家被一把火点燃了,如果说整个九十年代是蒸蒸日上的年代,那么在1993年这锅水已经鼎沸了,即使不愿意改变的人们也被时代裹挟着不由自主的向前,至少我爸爸当年还没意识到这个时代给他带来了什么,那个时候的他还沉浸在刚穿上警服的喜悦之中。

我爸爸的名字叫张凯,万万千千的人群中拥有这样名字的人也是万万千千,那一年他21岁,还是一个不知愁的小青年,也曾贪玩,也对新鲜事物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却又是一名正直的人民警察。

昏暗的游戏厅里烟雾弥漫,放眼望去尽是忽明忽暗的烟头,“啪啪啪”的拍按键声和叫骂声混杂在一起。

张凯穿着一身警服探低了身子走进游戏厅矮小的门,刚一进门便摘了大檐帽,摘帽子意味着他下班儿了,以私人身份玩两局。

他一进屋,嘈杂声立即少了一半,骂骂咧咧的不良青年们也收敛起来,他们斜侧着眼,显然不欢迎爸爸的到来,但是却无可奈何。

刚刚开放的中国,一切都是新鲜的,那个时候的游戏厅取代了录像厅、舞厅、台球社,成为“三厅一社”祸害之首,传说是不良青少年最喜爱的聚集地之一,每天都有从游戏PK发展成真人PK的事情。

游戏厅虽然对在校学生严防死守,可对张凯这样的成年人来说算不得什么恶习,无非是下班后的消遣而已。

刘老板是这个游戏厅的经营者,他一见到张凯进来便热情的招呼道:“张警官,来玩儿啊。”

“嗯。”张凯低声应了一句,职业习惯般,打量着坐在游戏厅里的每一个人,尽管这个习惯才刚刚养成。

“哗啦!”一把币塞到张凯手中,张凯也不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五元的扔到老板收钱的钱匣里。

“别呀,张警官,你来我这儿玩还给啥钱呀。”

刘老板坚决不收,张凯却大手一推,一脸义正言辞:“我张凯绝不占人便宜。”

刘老板无奈,只好找了两块说道:“给多了,找两块,就你那一月68块钱的工资,也玩不了几回呀。”

“玩不了几回也不用你贿赂我。”张凯反驳道。

刘老板看着他一副小题大作的样子,又气又乐说道:“贿赂……我刘三就算要行贿也不至于用几个破游戏币吧,那不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吗?”

张凯拍了拍胶合板打造的收款台说道:“防微杜渐知道吗?”

“好好……我算服了……”刘老板终于不和他争了。

张凯和他新入职的同事们有一个正式的名称——合同制民警。

即不等同于后来的协警,也不完全相当于辅警,他们和正式招录的民警一样,有警号和地方自制的警官工作证,有执法权,甚至可以配枪,但没有警官证绿本,到外省办案并不会被承认。

刚刚入职不到两个月的张凯与一般上岗即受污染的同事不同,即使几个游戏币这样的小便宜他也不愿意占,同事们开始说他傻,后来甚至有些排挤他,但是依旧没改变他这一优良作风。新同事不喜欢他,反而引来了派出所里很多老警察的喜爱,去哪儿办案都带着他,迅速的为他积累了大量办案经验,所以这个片区里的人他基本都认识,俨然有几分老警察的作派了。

“下次看见我就自觉收钱,不然我不上你这儿玩了。”张凯说。

“得嘞。”不得不说,尽管每次张凯来玩儿都会上演这种桥段,但老板每次都没能成功的把游戏币送出去,他是真的有些佩服张凯了。

张凯很快便沉浸在花花绿绿的屏幕上了,取而代之的只有“噼里啪啦”的按键声。

“凯子!凯子!”

游戏厅的大门忽然被推开,一道身影带着风闯了进来,急吼吼的冲到张凯身旁。

对这个声音,张凯熟得不能再熟,头也不抬继续玩游戏。

风风火火闯进来的是张凯初中时的同班同学袁明,两人从小玩到大,准准的发小儿。

袁明是玻璃厂的一名操作工,工资不高,但近来只要一下班必然穿上他的新西装,皮鞋必须亮得能照出人影,裤子必须熨出裤线,逢见熟人便故意抬起手腕看时间,好让所有人都能看见他手腕上那只欧米茄双日历手表。

袁明的母亲只是一名小学老师,父亲和他一样同为玻璃厂职工,家境一般,他的这身行头够全家不吃不喝攒上两年的了,那个年代的人不喜欢借钱,但是袁明例外,他为了一套西服东挪西借,把能借到钱的人都借光了,据说后来食堂吃饭基本看不见他的人影,大家都说这小子穷得吃不上饭了,然而流言刚传出来没多久,他很豪放的当着所有人面还钱,而且腰包好像还很鼓的样子。

别人都不知道他从哪里弄来的钱,只有张凯知道,而且他不只一次劝告过这位损友别玩火。

原来这位哥们儿仗着一身好西装,装成大老板去银行贷款了。

那个时候的金融体系监管没有如今这样严密,银行的款子贷不出去便给员工下达贷款任务,完不成的扣奖金,这可苦了一些员工了,袁明常在社会上混,得知这样的情况,眼珠子一转便搭上了银行内部人,成功凭借一身西装和淡定的逼格真的贷到了三千块。

在一线工人的工资只有一百五十块的时代,三千块是个什么概念?

每当张凯批评他的时候,袁明总是义正言辞地说:“别装象,上次在亚州宾馆吃席你不也去了吗?”

“我那是不知情。”

“知情咋滴。”

“知情我肯定不会去的。”

“你爱去不去。”袁明不耐烦了。

“这么多钱肯定要利息,你打算咋还?”

“咋还?”袁明仿佛听到一个最好笑的笑话,不屑一顾地说道:“这是一个遍地是黄金的时代,莫说三千块钱,就是三万,三十万,三百万还不是挥手就来?”

上学时候和张凯袁明一起玩儿的还有几个小兄弟,在人生观还懵懂的少年时代,这几个小兄弟已经一个头磕在地上拜了把兄弟了,贫嘴也好,吵架也好都不会影响他们的感情,就算袁明真的疯了,张凯也只会尽全力帮他。

那个时代的感情是纯真的,也是无价的。

而袁明口中的黄金时代也是真的,他太聪明了,聪明到无师自通的学会捞钱。

对!是捞钱不是赚钱。

他用这三千块钱去收购谭咏麟演唱会门票,50元一张买来的票,倒手便卖200元,为他赚来了人生第一桶金,让他的资产直逼万元户。

即使袁明和张凯两人身家差异如此之大,也不妨碍继续绑在一块儿。

袁明之前去过张凯家,见他没在便猜到在游戏厅,风风火火的便赶来了,见张凯头也不抬玩得认真,连推了他几下。

“别碰,快过关了。”张凯有些火儿了。

“别玩了,你看谁回来了。”袁明激动得几乎跳起来喊道。

张凯这才注意到和袁明一起进来的还有一个人,他戴着超大的墨镜,穿着时髦的黑色皮夹克配上白色大喇叭裤,一头波浪大卷发,额上系着发带,这身造型像极了史泰龙与披头士的合体,此时正笑吟吟地看着正在打游戏的张凯。

过于前卫的打扮使张凯没有在第一时间认出眼前的人,当对方摘下墨镜似笑非笑的朝他眨眼睛的时候,张凯激动得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猛地站起身来了个男人之间的超友谊熊抱。

“老大!”

我即将启程,奔赴一个光荣的战场。

2020年这个春节过得确实让人“疫郁”,与往年的欢天喜地相比,台上满是壮烈,台下冷冷清清,原本应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街头空荡荡的,给人一种末世死城的感觉。

疫病带来的从来都是恐慌,历史上概莫如是。

爸爸妈妈每年往返于世界各地,今年终于可以安静的在享受在家的漫长假期,只不过因为我的即将出征,一家人相聚的时间反而更短暂了。

年初的时候,一则庚子年必有大乱的贴子火了,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这冷清的春节似乎更加印证了这则迷信的真实程度。

“99年的时候还有人预言世界毁灭呢。”爸爸很淡定的批判了这种无稽之谈。

我的爸爸话不多,每每必切中要害,他说的就是那个著名的世纪末预言,当然已经被现实证明为最大的流言。

“那位大预言家在15世纪曾参与过抗疫救援。”对于瘟疫的历史我比爸爸妈妈更有发言权。

“什么大预言家呀,要说预言呀,我和你爸才是预言家呢。”

妈妈的神思终于从电视节目中拔了出来,她可不是看节目入迷,而是在认真研究节目里的各种服装,当然少不得妈妈设计的流行款与经典款。

妈妈的工作即生活,生活即时尚,她冻龄到令人嫉妒的程度,母女俩同时出门时,常常会被人误认为姐俩儿,每次听到这样的评价我的郁闷指数直指爆发临界点。

“米兰时装周去不上了,难道还不能休息吗?”

“时尚的潮流是不会因为灾难而停滞的……”

“打住……”我做了个暂停的手势,因为我知道她又要开始讲和爸爸在一起的奋斗史了。

这样励志的往事,不论从真实性,还是故事性都要超过某些汤,可显然我没能阻止住妈妈的兴致。

“人总是离不开衣食住行的,当初选择行业的时候,我和你爸就……”妈妈滔滔不绝的说。

我做出不耐烦的样子,把脸贴在爸爸的肩上撒娇。

“你们那个年代一定经历不少大事吧。”不知是我的撒娇起作用了,还是爸爸的袒护,我真的成功岔开了话题。

“海湾战争?苏联解体?香港回归?”爸爸明显是在讲笑话,他和老绅士的差距只差一张报纸。

我揽着他的脖子,细细的看着他的笑容,爸爸的脸上已经爬上了皱纹,镁光灯下或许还能保持鲜亮,可却经不住如此近距离的细观。

爸爸的脸似乎永远都在笑,人人都说长着这样一副好面相的人好交往,而我知道他什么时候是真的在笑,什么时候在假笑,他总说人有两张脸,一张是给亲朋友好友看的,一张是给别人看的,给别人看的脸多了久而久之也就定格成那个样子了。

而妈妈曾说,第一次正面与爸爸接触的时候,他还是挺凶的,因为那个时候他算是半个警察。

我也就很一直很好奇他们的恋爱故事,每次问时,他们总是讳莫如深,而这一次他们女儿就要上抗疫前线了,不问个明白怎能甘心走?

“万一我回不来……”

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妈妈的手便捂住了我嘴,这时我才发现,爸爸的面相竟然有些不好看。

“不许诅咒自己。”妈妈嗔怪我。

“好吧!”

我曾以为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们一定会阻拦我,至少有一个人会出言阻拦,可是他们没有。

身为原生家庭的一员,我们家向来以互相尊重而被小伙伴儿们羡慕,即便他们已经是这个时代的成功人士,却从来没有用自身的成功经验束服女儿,妈妈总讲奋斗的故事,与其说是在给我听,不如说是她对纯真时代的怀念。

“新年的钟声还未敲响,讲讲故事你们的故事吧。”我这样央求着。

尽管在过往的日子里,从爸妈的铁杆朋友们的口中听过一些片段,可是往往讲几句后便语焉不详,勾起我好奇心的同时也再一次被叔叔阿姨们诓骗了一回。

妈妈爱抚的摸着我的秀发,一双眼含情脉脉地看着我的爸爸。

我的一双眼也可怜兮兮的盯着爸爸的脸,生怕他从嘴里说出一个不字。

爸爸的表情一瞬间似乎发生了很多变化,我能知道那一刻他一定在脑海中像快闪一样把从前的经历过了一遍,最终他的表情平静了,没有反对也就是默许了,可他却不愿意开口。

妈妈看着她亲爱的女儿,也就是我,长叹了一口气,一边抚着我的肩膀一边幽幽地说:“我们差一点儿就不再拥有你……”

1993年,有一位老人南巡过后,整个国家被一把火点燃了,如果说整个九十年代是蒸蒸日上的年代,那么在1993年这锅水已经鼎沸了,即使不愿意改变的人们也被时代裹挟着不由自主的向前,至少我爸爸当年还没意识到这个时代给他带来了什么,那个时候的他还沉浸在刚穿上警服的喜悦之中。

我爸爸的名字叫张凯,万万千千的人群中拥有这样名字的人也是万万千千,那一年他21岁,还是一个不知愁的小青年,也曾贪玩,也对新鲜事物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却又是一名正直的人民警察。

昏暗的游戏厅里烟雾弥漫,放眼望去尽是忽明忽暗的烟头,“啪啪啪”的拍按键声和叫骂声混杂在一起。

张凯穿着一身警服探低了身子走进游戏厅矮小的门,刚一进门便摘了大檐帽,摘帽子意味着他下班儿了,以私人身份玩两局。

他一进屋,嘈杂声立即少了一半,骂骂咧咧的不良青年们也收敛起来,他们斜侧着眼,显然不欢迎爸爸的到来,但是却无可奈何。

刚刚开放的中国,一切都是新鲜的,那个时候的游戏厅取代了录像厅、舞厅、台球社,成为“三厅一社”祸害之首,传说是不良青少年最喜爱的聚集地之一,每天都有从游戏PK发展成真人PK的事情。

游戏厅虽然对在校学生严防死守,可对张凯这样的成年人来说算不得什么恶习,无非是下班后的消遣而已。

刘老板是这个游戏厅的经营者,他一见到张凯进来便热情的招呼道:“张警官,来玩儿啊。”

“嗯。”张凯低声应了一句,职业习惯般,打晾着坐在游戏厅里的每一个人,尽管这个习惯才刚刚养成。

“哗啦!”一把币塞到张凯手中,张凯也不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五元的扔到老板收钱的钱匣里。

“别呀,张警官,你来我这儿玩还给啥钱呀。”

刘老板坚决不收,张凯却大手一推,一脸义正言辞:“我张凯绝不占人便宜。”

刘老板无奈,只好找了两块说道:“给多了,找两块,就你那一月68块钱的工资,也玩不了几回呀。”

“玩不了几回也不用你贿赂我。”张凯反驳道。

刘老板看着他一副小题大作的样子,又气又乐说道:“贿赂……我刘三就算要行贿也不至于用几个破游戏币吧,那不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吗?”

张凯拍了拍胶合板打造的收款台说道:“防微杜渐知道吗?”

“好好……我算服了……”刘老板终于不和他争了。

张凯和他新入职的同事们有一个正式的名称——合同制民警。

即不等同于后来的协警,也不完全相当于辅警,他们和正式招录的民警一样,有警号和地方自制的警官工作证,有执法权,甚至可以配枪,但没有警官证绿本,到外省办案并不会被承认。

刚刚入职不到两个月的张凯与一般上岗即受污染的同事不同,即使几个游戏币这样的小便宜他也不愿意占,同事们开始说他傻,后来甚至有些排挤他,但是依旧没改变他这一优良作风。新同事不喜欢他,反而引来了派出所里很多老警察的喜爱,去哪儿办案都带着他,迅速的为他积累了大量办案经验,所以这个片区里的人他基本都认识,俨然有几分老警察的作派了。

“下次看见我就自觉收钱,不然我不上你这儿玩了。”张凯说。

“得嘞。”不得不说,尽管每次张凯来玩儿都会上演这种桥段,但老板每次都没能成功的把游戏币送出去,他是真的有些佩服张凯了。

张凯很快便沉浸在花花绿绿的屏幕上了,取而代之的只有“噼里啪啦”的按键声。

“凯子!凯子!”

游戏厅的大门忽然被推开,一道身影带着风闯了进来,急吼吼的冲到张凯身旁。

对这个声音,张凯熟得不能再熟,头也不抬继续玩游戏。

风风火火闯进来的是张凯初中时的同班同学袁明,两人从小玩到大,准准的发小儿。

袁明是玻璃厂的一名操作工,工资不高,但近来只要一下班必然穿上他的新西装,皮鞋必须亮得能照出人影,裤子必须熨出裤线,逢见熟人便故意抬起手腕看时间,好让所有人都能看见他手腕上那只欧米茄双日历手表。

袁明的母亲只是一名小学老师,父亲和他一样同为玻璃厂职工,家境一般,他的这身行头够全家不吃不喝攒上两年的了,那个年代的人不喜欢借钱,但是袁明例外,他为了一套西服东挪西借,把能借到钱的人都借光了,据说后来食堂吃饭基本看不见他的人影,大家都说这小子穷得吃不上饭了,然而流言刚传出来没多久,他很豪放的当着所有人面还钱,而且腰包好像还很鼓的样子。

别人都不知道他从哪里弄来的钱,只有张凯知道,而且他不只一次劝告过这位损友别玩火。

原来这位哥们儿仗着一身好西装,装成大老板去银行贷款了。

那个时候的金融体系监管没有如今这样严密,银行的款子贷不出去便给员工下达贷款任务,完不成的扣奖金,这可苦了一些员工了,袁明常在社会上混,得知这样的情况,眼珠子一转便搭上了银行内部人,成功凭借一身西装和淡定的逼格真的贷到了三千块。

在一线工人的工资只有一百五十块的时代,三千块是个什么概念?

每当张凯批评他的时候,袁明总是义正言辞地说:“别装象,上次在亚州宾馆吃席你不也去了吗?”

“我那是不知情。”

“知情咋滴。”

“知情我肯定不会去的。”

“你爱去不去。”袁明不耐烦了。

“这么多钱肯定要利息,你打算咋还?”

“咋还?”袁明仿佛听到一个最好笑的笑话,不屑一顾地说道:“这是一个遍地是黄金的时代,莫说三千块钱,就是三万,三十万,三百万还不是挥手就来?”

上学时候和张凯袁明一起玩儿的还有几个小兄弟,在人生观还懵懂的少年时代,这几个小兄弟已经一个头磕在地上拜了把兄弟了,贫嘴也好,吵架也好都不会影响他们的感情,就算袁明真的疯了,张凯也只会尽全力帮他。

那个时代的感情是纯真的,也是无价的。

而袁明口中的黄金时代也是真的,他太聪明了,聪明到无师自通的学会捞钱。

对!是捞钱不是赚钱。

他用这三千块钱去收购谭咏麟演唱会门票,50元一张买来的票,倒手便卖200元,为他赚来了人生第一桶金,让他的资产直逼万元户。

即使袁明和张凯两人身家差异如此之大,也不妨碍继续绑在一块儿。

袁明之前去过张凯家,见他没在便猜到在游戏厅,风风火火的便赶来了,见张凯头也不抬玩得认真,连推了他几下。

“别碰,快过关了。”张凯有些火儿了。

“别玩了,你看谁回来了。”袁明激动得几乎跳起来喊道。

张凯这才注意到和袁明一起进来的还有一个人,他戴着超大的墨镜,穿着时髦的黑色皮夹克配上白色大喇叭裤,一头波浪大卷发,额上系着发带,这身造型像极了史泰龙与披头士的合体,此时正笑吟吟地看着正在打游戏的张凯。

过于前卫的打扮使张凯没有在第一时间认出眼前的人,当对方摘下墨镜似笑非笑的朝他眨眼睛的时候,张凯激动得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猛地站起身来了个男人之间的超友谊熊抱。

“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