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放弃负能量的社交———人脉杂草该除就除

书名:
你和什么人在一起,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
作者:
李正道
本章字数:
12034
更新时间:
2024-04-26 09:40:04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我远离两种人:遇到好事就伸手的人,碰到难处就躲闪的人。”这话很在理。在生活中,有些人脉杂草该除则除,完全没有靠近的价值。因为他们到处跑来跑去,身上充满了负面的东西,充满了沮丧、愤怒、忌妒、算计、仇恨,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贪心不满足、抱怨、比较,充满了愚昧、无知、烦恼、报复,充满了失望……对此,你无须介意,笑着离开。人生短暂,绝对不要浪费心思和精力在这些人身上!

不能同舟共济的———形同陌路,别了“朋友”是每天我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见过一次面是朋友,吃过一两顿饭是朋友,甚至网上聊得甚欢从未谋面的也可以称为朋友。但是,受限于时间与精力,我们不可能和谁都成为挚友,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我们的假朋友,你只需要抱着友善的心态真诚待人即可。

看过电影《中国合伙人》的人,一定会对“朋友”二字的理解更深一层。其实,什么样的朋友才算真朋友,中国历史上的“管鲍之交”就很明白地告诉你了。

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朋友。两人年轻时也是一对穷哥儿们,他们一起在南阳一带做生意,赚了钱,管仲来分,可是管仲每次都给自己多分一些,给鲍叔牙的却少一点。这要放在别人身上,哥儿俩早就拜拜了。可是鲍叔牙并不在乎。每次赚了钱分红,管仲都这么干。可能是手下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管仲多占的事告诉了鲍叔牙。其实鲍叔牙早知道了,只是装作不知道,像他这样聪明绝顶的人物,怎么能不清楚管仲多吃多占的事情呢?但是鲍叔牙却回答:“管夷吾家里穷,而且还要赡养老母亲,他多拿一点,是情理之中的事,我不介意。”来告状的听后无语了。鲍叔牙对管仲的感情还是那么真挚,但是鲍叔牙的回答却传到了管仲的耳朵里。

后来,鲍叔牙发达了,管仲为鲍叔牙做事,但不幸的是,事情搞砸了,鲍叔牙更穷困了,管仲很内疚,但是鲍叔牙依然相信管仲很能干。管仲曾三次上前线,结果三次都当了逃兵,因为管仲家中有老母亲无人照顾,鲍叔牙并不认为管仲是胆小怯懦,逃跑是可以理解的。管仲曾经三次辅佐国君,但三次被国君罢免,鲍叔牙依然认为错不在管仲,而是错在国君不了解他的才华。总之,管仲不论有多么点儿背,鲍叔牙始终笃信他是治国良才、世间俊杰。更令人敬仰的是,鲍叔牙还千方百计地把管仲推荐给国君,并主动让贤,甘居其下,从而成就了齐国霸业和管仲美名。这样的朋友,巍然如山,令人高山仰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什么是朋友?真正的朋友不一定要刎颈相交,但一定要同舟共济。

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做了多年的朋友,友谊的小船还是说翻就翻了呢?说到底,还是不能同舟共济,是假朋友。最常见的一个情景是:两个人关系很铁,感情没的说,在一起干什么都可以,但是只要一起做生意,结果必会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的可能性便会陡增。在利益面前,人都可能变得眼热,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一块钱也能把友谊出卖了。所以说,两个人之间的友情有多深就做多大的事业。咱俩初次见面,第一次合作,感情有没有?有一点,但我们还要谈合作,就必须把感情抛到一边,就事论事。如果一上来满嘴仁义道德、哥儿们义气,那这个生意十之八九做不成。想一想,许多好朋友为什么不能同舟共济,原因多半是如此。

所以,要在朋友圈中找合作伙伴、平台,别只拷问友情,而要多拷问人。遇到一个不靠谱的人,你可以上他的船,他也可以上你的船,船满载而归还好,一旦这条船触礁搁浅,他弃船是必然的。

因为你们压根儿就不可能同舟共济,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你心中的义永远也抵不过他眼中的利。如此的朋友,你发达时,他们可以拍着你肩膀做哥儿们,甚至掏心掏肺,但你落魄、不济之日,也是他们另栖高枝之时。

人脉点拨:所谓人缘好,不是在你风光的时候你有多少哥儿们,而是在你倒霉的时候,有多少人愿意和你同舟共济。

动辄就绑架友情的———不管是谁,远离如今行走于职场,好似过去行走于江湖,没几个朋友帮衬,单打独斗很难做出大事业。故交朋友有时要有点江湖味、讲点义气。

但是,江湖味太浓了,对友情也是一种糟蹋!因为不该讲哥儿们义气的时候,拿友情说事,对别人也是一种负担。

我喜欢使用微信,但没有看微信买东西的习惯。微信好友中,每天都会有人刷卖保险、卖房子,或是各种化妆品的信息。起先因为手欠,偶尔会给人点个赞、留个言,帮着拉拉人气。结果,问题跟着来了。其中有一次,给一个卖保险的朋友点了赞,还说他副业搞得不错。他很快就回复了一条,说公司对每个业务员都下了指标,这个月怕完不成任务,你一定要帮朋友这个忙。这个也能帮忙?于是,我回了他一个大问号,见我没有直接拒绝,他干脆直接来了电话。我没好意思解释什么,只是说现在不需要,况且也没有考虑过,他在职场这么多年,应该知道什么是委婉拒绝,却假装听不懂,只管向我推销:一个月交多少,多少年后取多少,比存银行多赚多少……我实在不需要,碍于面子,没说出那个“不”字。过了几天,他又来电话,还催我:“什么时候下单啊?”我什么时候说要买了?!遇到如此的朋友,拒绝就应果断、不留余地。结果真如我预想的一样,见买卖不成,他便拉下脸说:“你不买就早说啊,害得我耽误了这么长时间,再说,朋友一场,就是帮帮朋友怎么了?”我实在无言以对,只想送他两个字:滚蛋。

其实碰到类似这样的事不止一次。每次,当你碍于面子,碍于友情,越是狠不下心,越是说不出那个“不”字,对方越是把友情绑得更紧。所以,在朋友圈中我再也不贱兮兮地去给人点赞了:既然你觉得好,那给个不买的理由,我承认脑子不好使,为什么要给自己出难题?

我不反感别人在微信平台搞推销,你干任何工作都值得尊重、需要理解,但是当你硬生生地把友情当买卖,把绑架友情当傍大款,只会让人敬而远之。

友情,作为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情感,为什么有时显得一文不值,有时又那么容易破裂?就是因为它捆绑、承载的东西太多,当它不堪重负时,崩塌是必然的。不可否认,在这个世界上,目光短浅的人,会用一些利益砝码来表征友情的深浅,用“得到”来衡量友情的质量。如,咱俩有一点交情,今天我花10 块请你吃一碗麻辣烫,你可能会觉得咱们的友情就值10 块,因为我愿意花20 块请另一个人去吃一碗牛肉面。所以,当我向你借30 块钱的时候,你可能会说,兜里只有10 块,借,拿去,不借,是感情没到那份上。

如果感情到了那份上又怎么样呢?你今天借我30 块,我回头做你300 块的买卖!做生意就是做人情嘛,如果我得不到预期的结果,一定是你不把我当朋友。

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朋友、亲戚反目,几乎无一不是因为这种感情与利益博弈的结果:因为是朋友,因为老交情,因为关系好,你就应该如何如何,如果不如何如何,那就是不够意思、不够朋友、不给面子。这种赤裸裸的友情绑架无异于道德敲诈,会一次次突破人的心理底线,总有一天,当这种绑架不再好使的时候,你们之间的友情就会破裂。

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用友情去绑架朋友。当然遇到这样的朋友,也要保持距离,否则,他们会像榨汁机一样榨干你身上的一切。哪一天,你的价值消失了,那么友谊也就走到了尽头。

人脉点拨:友情的最高境界,从来不是我想让别人变成我的人脉,在利用的世界里,成为我成长的垫脚石;而是别人愿意成为我的人脉,让我在成长的路上,顶着他的光芒前行。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好聚好散每个人的性格、喜恶、观念等都不尽相同,大凡是交心的朋友,一定是话能说到一块儿、事能做到一起的人,而不是在一起为避免尴尬没话找话的“呵呵”之友。正如古语所言:“道不同,不相为谋。”话虽短,但字字都是精髓,都是先哲智慧的结晶。两个人之所以能成为至交、知己,超越一般意义上的朋友,关键在于他们的“道”是相同的或是相通的。

这就像两口子过日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踏踏实实,感情和睦,多半是因为夫妻间有更多共同的语言、有共同的追求。否则,如果总是过不到一块儿,感情就容易出现问题,其背后往往是因二人观念、价值取向不同所致。有个美女明星在圈内很红,年龄挺大还未出嫁,追求者甚多,粉丝们都八卦这个男星适合、那个网红般配,结果,她嫁了一个富商。婚后生活幸福美满,人们看到的是满满的幸福。后来,有一段时间她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进军商界;再后来,她又回归荧屏,重操旧业;再后来,她又嫁人了。她说,这回终于找到了真爱。原来的,不是真爱吗?如果认为,找个金龟婿就是幸福、真爱,那世上如此多的不太富有的年轻人岂不是这一辈子都找不到幸福了呢?

做朋友、做人脉,甚至做生意也是这个道理。和你合不来的人,未必和他人合不来。合不来,关键是道不同,志同道合的人很容易聚合在一起。一杯茶、一顿饭、一本书……都可能是沟通双方心理的一座桥。有个卖摄影器材的老板想高薪招个助理,招聘广告打出去,简历如雪片般飞来,人事经理优中选优,最终整理出10 个人的简历给老板看,老板看后直摇头。人事经理问为什么,老板说:没经验的不要;一年换两份工作的不要;跨行业的不要;简历花里胡哨的不要。人事经理按老板的要求重新招人,最终选了三位应聘者前来面试。第一位,谈了两分钟,第二位谈了五分钟,第三位谈了一个小时,还意犹未尽。结果第三位应聘成功。原来,前两位面试者做完自我介绍,不是开始大谈特谈自己过往的成功经验、搞过什么项目,就是说自己做过什么工程,老板建议他们去找份营销工作。第三位面试者,很低调务实,且对摄影很有研究,对行业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对这份工作有更深的认识。老板和他聊行业、聊技术、聊市场……最后老板说:“你是我要找的人。”

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不管是找下属,还是找朋友,如果双方话都说不到一起,或者说不能进行深度沟通,见了面只是例行应酬,那么双方之间的友情也很难有深度,更不可能会有深度的合作。

比如,很多人在人前是朋友,人后就是陌生人。见了面,除了“吃了吗”“最近忙吗”,要不就是礼貌性地“呵呵”,不会就某一话题展开交流,更不会有某些方面的探讨。简单来说,是感情不深,往深了说,是道不同。道不同,走的路子不一样,形同两个世界的人,你说的白是什么白,他不懂,他说的黑是什么黑,你犯晕,自然双方就没有继续深入沟通的必要。所以,大家只做面子上的朋友就够了,在许多事情上,你不需要他认同你的观点,你也无须接受他的意见,如此点头之交,也就谈不上深度共事,更不可能做个知己朋友了。

人脉点拨:志趣不同的人,各自追求的价值观不一样,像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自然不会交集在一起,只有志趣相同的人才有可能相聚相交,成为朋友,甚至知己。

说话满嘴跑火车的———一笑而过每个人身边都有几个爱吹牛皮的人,吹牛的时候浑身都是本事,存在感很强,没牛可吹时浑身都是自卑与不自在。当然,吹牛不全是坏事,有些牛吹出来是本事,但是,在你没长本事前,吹牛就是满嘴跑火车。

比如某富豪说“先定个小目标,赚一个亿”。没听错,一个亿,还是小目标!这话要是通过你的嘴讲出来,就是天大的牛皮,无人会信。马云在成名之前,到处游说人们给他投钱,说要在互联网行业干一番大事业,人们都说他吹牛皮,还有人说他是骗子,现在看,当初的“牛皮”连个“小目标”都算不上。所以说,当一个人说大话时,不一定都是在吹牛,你要看他有没有足够的资本,是不是在努力。

如果你本身不努力,靠一张嘴到处忽悠,空话、套话、漂亮话满天飞,自然没人会把你当回事。有次和几个老同学吃饭,席间,有个家伙三杯过后便吹起牛来,他说老板很有钱,劳斯莱斯坏了,根本就不修,直接扔到马路边。有个不长眼的,便追问:“扔哪儿了?我去捡。”他这一问,对方还得往下编,怕弄的场面不好看,有人赶紧举杯劝酒;这杯刚下肚,又一个说:“今年公司效益不好,老板快发不出工资了,正在卖房子,40 多套呢。”看来,这是铆足了劲儿要吹牛皮,把对方比下去。老板发给你薪水,难不成还雇用你们出来吹牛皮?

其实,爱吹牛的人,通常都是自卑在作祟。因为想让人瞧得起,为了有面子,就要在不知情者面前虚夸一下,以找到存在感和被尊重感。但是,你是不是在吹,别人是能感受得到的。尤其是朋友间,偶尔吹点小牛,也不是什么坏事,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但是不讲场合、不看对象地满嘴跑火车,其实是变相地拉低了自己,对别人也是一种不屑。

所以,对喜欢吹牛的人,尤其是见了这个是“朋友”,见了那个也是“朋友”的,却从来不把别人当朋友,只当吹牛对象的人,一定不要把他当作真朋友。

首先,满嘴跑火车的人,其言可笑。吹牛被人识破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但是爱吹牛的人几乎时时、处处都要冒这样的风险,对他们来说,与其说是风险,不如说是刺激。他们自吹自擂的时候,觉得很有面子,其实,在别人心中却成了笑柄。所以,他们吹牛的时候,就当是在讲笑话,不必较真。

其次,满嘴跑火车的人,其心可疑。既然是在吹,那一定没有多少可信度。俗话说,君子无戏言。当一个人在你面前吹来吹去,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人很没劲儿?是不是缺少诚信?不管是一般同事,还是做朋友,该讲的真话还是要讲,如果这个朋友谎话连篇,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牛皮满天飞,那请你尽早远离,因为他的心术不正。

再次,满嘴跑火车的人,其人可假。出于场合需要,有时做人可以装一点、假一点,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朋友交往也习惯说大话,对谁都难有一句真言,云里雾里的,那么这个人的人品就值得怀疑。

人脉点拨: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在生活中,脚踏实地,能使自己的路走得更沉稳、更顺畅、更坚实。或交朋友,或找共事对象、合作伙伴,定要找踏实、沉稳之人,绕开大忽悠与虚伪之人。

没事整天发牢骚的———不好意思,屏蔽在生活中,我们的身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牢骚:抱怨家人不体谅自己,抱怨孩子不懂事,抱怨付出多、薪水低,抱怨上级不公平,抱怨公司制度不合理,抱怨人生不如意……有的抱怨是我们说给别人听的,有的抱怨是别人说给我们听的。但是,几乎没有人抱怨过自己: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抱怨呢?

抱怨就像思维的一剂慢性毒药。在我们的大脑中毒的同时,我们的人生态度、行动被抱怨这种强烈的毒性感染。如果你整日生活在各种抱怨中,你感受到的永远是负能量,你的意志会不断被消磨。

如有人先天是乐观向上的,当身边出现越来越多负能量的人时,你会发现他很快就会显示出一副疲惫的状态。那是因为情绪最容易感染人,当人总是处在这样的氛围中时,心情自然容易变得抑郁起来。

小赵和小朱认识有10 年了。上学那会儿,小朱还挺乐观,毕竟学生时代没有那么多烦恼。毕业后,小朱经历了各种不如意,天天找小赵抱怨,没钱要抱怨,没有女朋友要抱怨,家里条件不好要抱怨,看见别人过得幸福还要抱怨……小赵曾经安慰过他,越是安慰,他的牢骚越多。其实,小朱的家庭和许多人的家庭一样,别人过得都很踏实、开心,他为什么就过得那么苦呢?

渐渐地,小赵也开始烦他,只要是他一打来电话,准没有好事,经常把自己的心情搞得很差。所以,他也开始犹豫要不要交这个朋友。

不管是积极的,还是负面的情绪都是会传染的,与满身负能量的朋友在一起,自己的天空也会多出几片阴云。

一段好的关系、好的感情,不应该是彼此消耗、彼此灌输负能量,而是两个人都自带光芒,相遇迸发出更亮的火光。两个内心自带光源的人在一起,才能一起照亮更远的未来。所以,不要在总是内耗的人身上浪费时间。

那些总是沉浸在负能量里的人不看好自己、不看好自己在做的事。总是觉得一件事没有希望,又怎么可能做成它?更可怕的是,这种人还会把悲观消极的情绪传染给身边的人。跟这种人共事,你会觉得前途渺茫。你很努力地鼓励他,换来的只有唉声叹气、抱怨不休。大家都那么忙,谁也没有伟大到要拯救谁脱离苦海。

正如霍金所说:“如果你患有残疾,这也许不是你的错,但抱怨社会或指望他人怜悯,毫无益处。一个人,要有积极的态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现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但能选择生活的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随蝴蝶走下去的人,看到的是芬芳的鲜花;而跟着苍蝇走下去的人,只能到达肮脏的沟渠。所以,面对经常牢骚满腹的人,你能做的只有远离,同时千万别做那个给别人传递负能量的人。

人脉点拨:远离抱怨的世界,你会看到曾经忽视的风景,家人、朋友、社会,原来一切都是美好的,只因自己被抱怨的迷雾遮住了双眼。

闲时爱论人长短的———烦请见谅,无视什么样的人最不受朋友、同事待见?尤属搬弄是非者。其实,多数街谈巷议往往无伤大雅。有些人甚至认为,这与闲来无事时嗑瓜子一样简单而有趣。然而,添油加醋、颠倒黑白的闲话却像瓜子中的“臭子儿”,不小心吃到一粒,咽也不是吐也不是,十足坏了兴致。

有时,朋友之间说闲话也是一种交往方式。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飞短流长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这也说明了闲话的存在有其必然性。闲话本身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信息得以传播的一种方式,日常生活中的闲话可以推动我们社会化的进程,使我们逐渐被社会的风尚、习俗、道德标准浸染和影响,成为一个被社会接纳的成员。对普通人来说,闲话能满足我们被关注的心理需要,以及满足获取友谊、满足亲密交往的需要。“嚼舌根”让我们有机会分享第三者的秘密,因为对他人生活秘密的好奇是人的天性。一个掌握众多“猛料”的人往往能吸引很多的听众,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同时,在说者与听者分享别人的秘密时,两者的关系得以促进、友谊得以增长。

但是有一种闲话不但说不得,也听不得,听多了无益。尤其对于那些专门揭他人之短、传他人之私的“长舌妇”或“大嘴巴”而言,搬弄是非往往是他们心存隐疾的表现。从精神分析理论来看,乱嚼舌根儿与谩骂他人的心理基础类似,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攻击行为。嚼舌者常常有意无意地披上冠冕堂皇的外衣,常常会借口“给你提个醒儿”,告诉你某某曾说过你的坏话,某某心术不正。

他们很难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不能对受伤害者产生同情,却往往以他人的痛苦和不幸为乐,借此衬托自己的才能和道德上的优越感。

对于这种大嘴巴好事者,一定要远离。因为他们的话语中,带着攻击性,你听他们说,就等于间接满足了他们的攻击欲望。

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大嘴巴的人不受欢迎、缺少朋友。毕竟背后说坏话者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友谊发展中的秘密分享,既包括前期与别人分享第三者的秘密,也包括更进一步暴露自己的秘密。然而,那些爱嚼舌根者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秘密,所以即使获得友谊,也是浅层次的。不仅如此,许多人听完天花乱坠的闲话后,会生怕自己也成为此人咀嚼的“猛料”,从而对其退避三舍。

其实,要消除这种人际毒瘤,最好的方法就是被说者不生气,听说者不凑上去听。苏格拉底在得知有人在背后中伤他后说:“他就是想让我生气,我偏不生气。”这样一来,借由中伤他人达到自己龌龊目的的人就失算了,相当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当然,这种人如果没有听众来强化他们的行为,自然也失去了搬弄是非的劲头。

人脉点拨:如果有人缠着你,想让你分享其在背后攻击别人的快感,你一定要学会远离,否则,你可能被这个操纵欲强且心术不正的人利用,进而给自己的名声、生活、事业带来诸多干扰。

做事情自以为是的———谨慎以对严格说来,每个人都是自以为是的,总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测别人,去拼凑对方的样子,以为这就是理解,或者是了解。但是反过来,我们却经常认为别人不理解、不了解自己。所以,总认为自己就是世上最聪明的那个人。

人可以自以为是,但是一定要有限度,而且还要看场合。如果一个人总是高高在上,总是试图去按自己的意愿“改造”别人,那么他的处境就很危险了。

有一位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被分到一家研究所,从事标准化文献的分类编目工作。他认为自己是研究这个专业的,理应比所里原班人马懂得多。刚到研究所不久,领导对他摆出一副“请提意见”的低调姿态,想听他谈谈对工作的看法。他不明事理,上来就讲了一大堆,大意是:单位工作作风不够给力,工作理念老套,言外之意,你这个领导是怎么当的?领导拍手称好,并问如何改进,他又是一顿说教,自我感觉良好。

在平时的工作中,他对前辈也开始指手画脚,“错了,错了,这个应该这样”,“哎呀,怎么能这样弄”……领导有些看不下去,半年之后不再安排他重要的工作。他自感无趣,只好卷铺盖走人。

临走时,领导拍着他的肩膀说:“太可惜了,我真不想让你走,我还准备培养你做我的接班人呢。”他何尝不想留下来,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样“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这位高才生的敬业精神没的说,可惜涉世经验太少,个性太强,结果混丢了工作不说,还混得没人缘。

的确,自以为是的人很难与别人相处,大多缺少朋友,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总认为“老子天下第一”。

人,都是有思想的,而且,人可以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有思想就会有差别,每个人的能力也就不一样,于是对一件事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有正方就有反方,或者是中间地带,也就是所谓的理智和客观。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还有灰色地带。那么当你认为是白,而别人理解的不是黑,也不是灰,别人说那是灰白,你是不是要把别人教育一顿,或者讽刺别人一顿?

与自以为是的人相处时间久了,你也会慢慢地被同化,没准儿最终也会变得自以为是,失去对当前是是非非的判断。当然,还难免会与其产生各种磕碰,磕碰是小事,关键是他不会理解你,也不想理解你———他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世界都围着他转。更可怕的是,不论你为他怎么付出,他都会觉得是理所应当,而且有特强的控制欲。所以,交这样的朋友是一件很蹩脚的事。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脉杂草,那就赶紧拔掉吧。

人脉点拨:可以与自以为是的人产生交集,但不宜深交,如果讨厌他,也不要表现得太明显,须保持应有的尊重,不然,别人也可能会讨厌你。

一股脑儿透支人情的———适可而止一位朋友赚了一大笔钱,整天琢磨着换一辆很拉风的车,手上的车标价12 万元转让。有一天他的一个哥儿们说:“看在咱们这么多年交情的面上,把你的车10 万块转给我吧。”10 万?!10 万就10 万,这么多年的哥儿们,再还价没意思。不巧朋友开玩笑似的说:“首付5万元,其余一年付清。”

“没问题!”

“过户费你要负担,车险你要送我……”

什么叫人心没尽?这就叫人心没尽,这是将友情往死胡同里逼。

车卖谁都是卖,卖给朋友,还可以做个顺水人情。再者,朋友一场,我多牺牲一点、付出一点,也不是不可以接受,问题是,你要考虑我的代价啊!

老实人常讲:“好朋友要不分你我,帮朋友就要帮到底。”不要这么天真!人际交往有一个重要准则:保持平衡。即使是真朋友、真性情,好到同穿一条裤子的时候,也要谨慎,特别是涉及钱财的时候。人与人交往,不论在友情方面,还是在财富方面,如果太过透支,必会伤害到另一方。一些人想不通其中的道理:付出时一味付出,不计回报;索取时也不客气,有什么错?这也是此类人被人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味索取固然不妥,但付出时也要适可而止。老实人都把面子看得很重,碍于面子,经常让付出成为一种负担。朋友结婚,别人随2000 元礼金,硬着头皮也要跟2000 元;别人5000 元,即使超出自己承受范围,也要捍卫所谓的颜面。老实人总是抹不开面子。

要知道,人们不会因为你的透支而给予你额外的赞美,反倒会觉得你这个人很虚伪。在财力、精力或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你要学会选择性的付出,不是说每个朋友、每件事我都要照顾到,也不是每个要求都要满足。今天我与你应酬,明天我和他应酬,今天参加这个活动,明天出席那个庆典。所有人都要照顾到,办不到!玩得起咱玩,玩不起,不好意思,有机会再说,切不可打肿脸装胖子,把自己搞得人不人鬼不鬼,何苦呢?

我不与你应酬,我会告诉你,因为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办,我负担家庭的责任,负担公司的责任,希望你理解。不能说你是个人物,就让我牺牲整个家庭,牺牲我的事业。如果你理解,咱们还有应酬机会,如果不理解,那请便。

在不能兼顾的时候,一定要学会选择、学会放弃,要不会把你累死,且容易里外得罪人。

人脉点拨:人与人交往,不要太过偏离等价交换原则。过度付出,对自己是一种消耗,对他人也是一种负担。

睚眦必报气量小的———恕不得罪现实生活中,小气量、睚眦必报的朋友要少处。没有矛盾还好,一旦有了矛盾,你不但会失去一位朋友,还可能增加一个敌人。所以,平时要多观察、考验,与睚眦必报的人一定要保持距离。

战国时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不巧做的羊肉羹有些少,不能让在场的人每人分得一碗。

其中有一个叫司马子期的人就没有喝到羊肉羹,气得不得了。为了报复,他就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王欣然同意,由于楚国兵强马壮,中山国很快被拿下,国王逃到了国外。在逃跑时,有两个人拿戈跟着他,他便问道:“你们来干什么?”对方说:“以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是他的儿子。父亲临死前嘱咐我们,中山有任何事变,都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国王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

吾以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矣。”

中山国君因为一杯羊肉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实属不幸之中的万幸。这段话道出人际关系的微妙: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少许金钱,尚不至于发此大怒,而一旦自尊心受到损害必心生嫉恨。如果得罪的这个人正巧又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那他必会变本加厉地还以颜色。

别说你不怕他们对你的攻击,看看历史的血的教训吧,有几个忠臣抵挡得过奸臣的陷害?所以古人对小人十分警惕,要不怎么有“宁可终岁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之说。“终岁不读书”可能夸张一些,但是“不可一日近小人”的确是至理名言。你躲还怕躲不过来,怎么敢接近他呢?不主动接近小人,小人还想方设法接近你呢,跟你套近乎,给你灌迷魂汤,一旦得逞,那你可是上贼船易、下贼船难。其能量由此可见一斑。

说了半天,睚眦必报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怎么辨认?当然,对方脸上也没有写着字,又不能当面去问。不过,古今一些智者已经指出了这类人的几大特征:心胸狭小、疑心较重、争强好胜、喜好算计。

故宁得罪君子,也不可与此类人共事。得罪君子,君子可能会一笑一怒而过,因为君子有气度,有容人之量,不会做那些龌龊的行为。与睚眦必报的人交往,会面临很大的风险。首先有损你的名声,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会被认为是什么样的人,与一个名声不怎么好的人走得太近,自然会给人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其次,有被算计的风险。睚眦必报的人爱计较、爱狐疑,其争强好胜的性格,不容你在某些方面强过他,一旦你强于他,很可能会激起其嫉妒心。所以,你要想变得优秀,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再次,不经意间可能会得罪对方。睚眦必报的人报复欲极强,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如果伤害了他,他可能会记恨你一辈子,即使你怎么表示歉意,也打不开他的心结。

当然,我们也不必用仇视的心态去对待这类人,跟他们划清界限即可。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子上和,要看破不要点破,再就是要少有经济往来,在生活与工作中都保持安全距离。毕竟,人性是亘古长存的,要学会和他们保持一种生态上的平衡。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才能彰显你这正人君子的价值与风范。

人脉点拨:对睚眦必报的人要勤打招呼、少说话;不主动来往,但不拒绝来往;不深交,但不绝交;可以给予好处,但不能占小人便宜。再就是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他身上,不值。

有一颗玻璃心的朋友———少深交为什么“玻璃心”如此让人难以忍受?下面这个例子给出了完美的诠释。

有一位年轻人,有一次去参加一个活动。晚上,大家在一个烧烤摊上吃羊肉串。边吃边聊时,有一个人好心对他说:“我正好开了车,一会儿顺路带你回去。”就因为这一句话,他不干了:“就你有车啊,有车就牛啊!不就搞个小聚会,你开车来显摆,有意思吗?”

对方感到很委屈,看他气势汹汹的样子,也不想和他纠缠。

什么是玻璃心?这就是玻璃心!对于没车的“玻璃心”来说,你打的都可能被认为是炫富。许多时候,不是你太高调,而是对方太玻璃心。

生活中,有些人对周围的事物就是这么高度敏感。他们总是会说“希望别人过得好”,但心里却不希望别人比自己过得好。你一旦混得好、比他有层次,他的玻璃心就开始作祟,不是找你的小毛病,就是吐槽,越是把你贬得像个屎壳郎,越是能得到些许的心理慰藉:不是你比我出色,是你沾了别人的光,走了歪门邪道。

有一个年轻人,一年至少跳五次槽,其中至少有四次是被辞退的,但是她从来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每到一个新公司,刚与新同事混熟,就开始责骂以前的同事如何对不住她、以前的领导如何难为她,人们都对她敬而远之。平时,她看不惯同事背漂亮的包包、开中高档的汽车,甚至连老板表扬某个员工她都要撇撇嘴。总之,她看不到周边事物的美好,也看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更好。

可惜,她认识不到自身的问题,把自己在职场遭遇的种种不如意归咎于自己太真诚、太善良。可不,你把玻璃心都画在脸上了,谁还愿意与你这样的人相处?

大多数人多少都会有点玻璃心,但是太玻璃心的人,不仅自己会累,还会让身边的人感觉到累。朋友新买的车发了条朋友圈,你觉得他是在炫富;找到了女朋友跟你分享,你觉得是在秀恩爱;朋友和别人去旅游,你觉得是抛弃了你……其实只有一种解释,是因为你什么都没有,所以才觉得朋友做什么都触碰到了你那颗敏感的玻璃心。

做人不要太玻璃心,不要别人有一条信息没回你就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不要别人一生气就觉得是讨厌你了,不要什么事都自己对号入座,怕这个怕那个活得小心翼翼,不累吗?

交朋友也不要交太玻璃心的。因为朋友玻璃心,他永远都觉得是你给他脸色,说话刺激他,让他委屈。

很多人际关系破裂的原因大概都是太过玻璃心的缘故,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都是如此。太过玻璃心,别人的一次忽略、一次恼怒之下的抱怨、一次没有尊重你的意愿,都成了玻璃心的导火索。所以说,太过玻璃心的人最后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自己最亲最近的人。

人脉点拨:如果你想免于无辜的伤害,那么请尽可能少与太玻璃心的人深交,毕竟你不是他妈,也不是他爸,不可能处处小心翼翼地哄着他,更没有义务时时把他捧在手心里。否则,他那颗易碎的玻璃心,迟早会给你带来伤害。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诸多为难场合,在他人的眼光和自己真实的想法间纠结,最终拉不下脸面,做出违心的选择,以下这些问题,你是不是也遇到过:不砍价,真的更显身份?不“衣锦”就不“还乡”?“好马不吃回头草”?工作是为了谋生,“体面”能当饭吃吗?你花钱,是给别人看的吗?礼物是表达感情,还是炫耀价格? “不好意思”的本质,是不敢做真实的自己。很多人都受过“不好意思”的苦,或因此而招惹麻烦,或因此而蒙受损失。现在的社会竞争愈发激烈,这本书利用案例和理论,让我们学习如何正视并克服“不好意思”这个看似普通却十分顽固的难题,学会拒绝,学会坚持自我。
已完结,累计12万字 | 最近更新:15 >> 别为了面子死磕

00 >> 导言

书名: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作者:
断舍离
本章字数:
1525

“不好意思”的本质,是不敢做真实的自己

绝大多数人,都会因为“不好意思”而做些不愿做、不该做的事。而且,越“不好意思”,越容易招惹麻烦,从而蒙受更大损失。可以说,“不好意思”是一种病,害人不浅。

犯病的方式很多。比如,逛街时路过护肤品专柜,售货员小姐热情邀请你体验试用装,在试用过程中,对方跟你大谈美容护肤常识,借机推销产品,你一时磨不开面子,就硬着头皮买了,结果回家以后,发现那些东西又贵又不实用。比如,朋友约你出去玩儿或者吃饭,到了结账的时候,朋友没反应,虽然你还远没到“不差钱”的程度,但还是去把账结了,免得两人大眼瞪小眼,尴尬;一来二去,朋友养成了习惯,每次出去,结账的都是你。又比如,有人找你帮忙,你并没有门路,但又不好意思拒绝,只好勉为其难答应下来,结果帮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久而久之,你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你想拒绝,可那个“不”字就是说不出口……

患有“不好意思”病的人,一边抱怨“人善被人欺”,一边继续忍受别人的“欺负”。可是,善良人不应该“好心有好报”吗?为什么会继续受欺负呢?如果是这样,谁还愿意当好人、做好事呢?

其实,“不好意思”带来的“善良”,并不是真正的善良。真正的善良,必须出于自愿。如果勉强自己去做一件貌似善良的事,事后又觉得自己吃了亏,并因此愤愤不平、苦恼不已,很显然,这并不是善良,而是软弱。

不要再把“不好意思”当善良了,它是病,得治。要学会说“不”,要勇于拒绝自己不愿做、不该做的事情,这样才能腾出时间做自己该做的事,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做真正的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从本质上说,“不好意思”是不敢直面真相。既不敢直面不够完美的自己,也不敢直面咄咄逼人的社会,包括各种陈规陋俗、亲朋好友的并不恰当的期望,以及某些人不乏恶意的挤兑。总是“不好意思”的人,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似乎按别人的意图去做,一切问题就会得以解决。事实恰好相反,旧的问题并未解决,新的问题已经出现。

维护自尊心是每个人的正常需求,人不能没有自尊心,但是,自尊心的含义并不是迎合别人、放弃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把自尊心误解为“有面子”。什么是“有面子”呢?就是要符合别人的期待,而自己的真实需求却被压制了。

好面子的人,容易走两种极端。

走第一种极端的人往往“脸皮特别薄”,他们不愿直视自己不够优秀的事实,觉得向任何人求助都有伤自尊,任何人的一点儿拒绝在他看来都意味着屈辱。这种人不积极,不善于主动争取机会,承压能力弱,因而会绕很多弯路,很难成功。

走另一种极端的人往往好胜心很强,贪慕虚荣,他们总想和别人比,比穿戴、比房子、比老公、比孩子……一旦比不过别人,他们觉得没面子,抬不起头。

出于维护自尊的需要,走这两种极端的人很容易做出“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肿脸充胖子”的事,人前要脸面,背地里却懊悔不已,本就不够优越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

人要为自己活着。不要总是揣摩别人的想法,照顾别人的情绪,因为不管你怎么做,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不要顾虑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的,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自己想的那样受人关注,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别人夸你还是笑你,都不要太在意,说不定人家转眼就忘了,你又何必放在心上呢?生活终究是自己的,人生在世,不是应当追求自由自在、幸福快乐吗?为什么要让自己活得那么别扭、那么累呢?

人生短暂,我们要敢于直面一切,既坦然承认不完美的自己,又勇敢面对咄咄逼人的社会。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一步步向成功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