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堂课 让关爱和友善在每一个人的心间传播

书名:
教学生懂得感恩的17堂课
作者:
碧泠
本章字数:
8634
更新时间:
2024-04-26 09:39:17

随处散播你的爱心,就从对你的家人开始,多一分关爱给你的孩子,你的另一半,然后你的邻居……,让每个接近你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感觉。给别人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为上帝的仁慈做见证。

——(印度)泰瑞莎修女

风雪中的行路人

一天,旅行家辛格和一位朋友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某个山口,在跟暴风雪搏斗了将近3个小时之后,他们精疲力竭、又冷又饿,真想坐下来喘一口气。但他们不敢,一旦坐下去,他们很可能会变成两根冰棍,再也别想站起来了。他们只有靠不停走动以保持体温。

在他们的冒险生涯中,虽然不是第一次面临死亡威胁,但这一次的境遇显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恶劣。两个人都在想:也许应该准备得更充分一点才到这个险恶的地方来;也许根本就不应该在这个该死的季节到这个天寒地冻、荒无人烟的鬼地方来。不过,现在想什么都晚了,他们只希望在最后一丝体力用尽之前能找到有人居住的地方。

忽然,他们看见雪地上躺着一个昏迷不醒的人,半个身子已被雪掩埋。此人显然是他们的同行,也跟他们一样不走运,被暴风雪打败了。辛格顿生恻隐之心,蹲下来一检查,发现这个人还活着,只是被冻晕了。如果将他带到温暖一点的地方,也许有救。

辛格跟朋友商量,要不要设法带走这个倒霉的家伙?朋友惊叫起来:“别干傻事,辛格!我们自身难保,带上一个累赘,我们都会丧命。”辛格将此人扶在他背上,朋友冷冷地说:“既然你执意要救他,那么好吧,这是你的事,跟我无关!”说完,朋友独自走了。

辛格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这个昏迷的人抱起来,放在自己背上,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这个人很重,尽管是在冰天雪地里,走不多久,辛格已浑身发热。他的体温使背上那个冻僵的躯体温暖起来,那人活过来了。

没过多久,两人便并肩前进了。当他们走到另一个山口时,辛格发现了他那位独自离去的朋友,正躺在雪地上,已经死了,是被冻死的。

辛格的朋友是不是被内心的难过和自责击倒的呢?一个良知未泯的人,不可能对自己见死不救的行为无动于衷,在那种情况下,求生意志一旦被削弱,还有什么可以抵御死神的攻击?一个人与别人打交道,不是善待他人,就是不善待他人,没有其他的选择。两相比较,无论对自己、对别人还是对社会,善待他人都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孟子曾经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那些自私吝啬、斤斤计较的人,不仅找不到合作伙伴,甚至有可能成为孤家寡人。

关爱与友善能较好地推动人们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合作,使人们做成、做好各种事情;能较好地促进人们同心协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断提高所有人的生活质量;能较好地推进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使这“两个全面发展”中的动力激发到最大、阻力减少到最小。

让关爱与友善在每一个人心间传播!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陌生人!

第一节 献出你的爱

爱是人间的春风,是生命的源泉,缺乏爱心的社会将会是一片沙漠、一片荒原。爱心的力量是伟大的,当善良之花扎根心灵深处的时候,尘世间的一切烦恼、纷争甚至是仇恨都将灰飞湮灭,都将化作一种春风春雨般的温润。

一位在以色列从事了三年建筑工作的工人回国后讲了这样一件事:在以色列种庄稼的人,每当庄稼成熟的时候,靠近路边的庄稼地,四个角都留出一部分不予收割。他曾好奇地向当地人请教其中的原因。当地人解释说:是上帝给了曾经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为了感恩,就用留出四角的庄稼这种形式来报答今天的拥有。这样既报答了上帝,又为那些路过此地而没有饭吃的贫苦的路人给予了方便。四角的庄稼,只要有需要,任何人都可以收割,拿到家里,没有人会拒绝、责问、追究你。他们认为: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就应该留些麦子给那些处在困苦中的人,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有质量的幸福。

试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心田里留出那么一块感恩的庄稼,等待着那些需要它的人来收割,这些人就又会以感恩的心态来面对世界。那么,就会有一股爱的暖流不停地流淌、传递。当爱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人的心田,这世界将会变成春意盎然,百花芬芳的乐园。

无独有偶,在韩国有这样的一件事:在韩国北部有一个柿子园,亦是喜鹊的栖息地。收获之时,农民们总在枝头留些熟透的柿子给这些精灵。游人经过时说,又大又好的柿子,不摘可惜。农民们回答,这是留给喜鹊的饭菜。结果留在树上的柿子,吸引了许多过冬的喜鹊,它们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直到春天也不肯飞走,来年的柿子因此又得了丰收。农民们的感恩之心给自己创造了生机。

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习俗,但有一种感情却不分国度、种族、肤色,那就是爱。这种爱不是怜悯,不是恩赐,而是一种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人间大爱。

蔡元培曾说,“博爱者,人生最贵之道德也。人之所以能为人者以此。苟其知有一身而不知有公家,知有一家而不知有社会,熟视其同胞之疾苦颠连,而无动于中,不一为之援手,则与禽兽奚择焉?”

仰慕强者也许是人之常情,而同情弱者更是美好心灵的体现。在法兰克福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孩子粗暴地将一位上门乞食的流浪者赶走,全家人对此事极为重视,郑重其事地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大人们严肃、认真又耐心地启发孩子:流浪者尽管穿着邋遢,但同样享有做人的尊严。后来,孩子主动提出请这名流浪者来家做客,家人欣然同意。

这就是爱心。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暖阳,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是旱地上的一场甘露……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南方某县山区有一辆个体客运班车,13年如一日,免费送最偏僻的一个乡的学生上学。许多学生从家里到学校原来步行要一个多小时,现在乘车只需10多分钟。司机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免费接送孩子们的做法却一直沿袭了下来。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个县“爱心接力班车”13年默默的奉献,正体现了一种高尚的人间真情和无私的爱心。

诗人但丁说过:“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爱”是天下最美的词汇之一。因为有爱,世界才变得温暖。爱人者必然有一颗仁爱之心,因为仁爱,我们才能体会到世界的五彩斑斓。

第二节 不要省略你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建立在爱别人的基础上去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同情不仅仅表现在精神上,往往还要表现在物质上,给予他人支持和帮助。在给予同情时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同情不等于怜悯。同情是开在善良枝头上的一朵美丽的鲜花,是一种感情的黏合剂,它使自己的心灵和周围他人的心灵联系在一起。一个具有同情心的人,他赢来的是人们尊重、敬佩。在自己需要别人帮助时,同样有许多人支持和帮助他。

一个来自泸沽湖畔的摩梭乡女孩初到美国留学时,生活十分拮据。她白天学习音乐和英语,晚上就在一个小餐厅里当服务生。

在一个阴云密布的午后,大雨瞬间倾盆而下,行人纷纷逃进就近的店铺躲雨。这时,一个浑身湿淋淋、面容憔悴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进这个女孩所服务的这家餐厅。看他狼狈的神情和简朴的衣着,所有的人都漠视他,甚至有人因为他的寒酸要赶他出门。

正当老先生准备离去时,女孩搬来了一把软椅子让老人休息,并自掏腰包为他要了饮料。“老先生,你不用急着离去,先坐这儿休息一下,喝杯热饮暖暖身子,等雨停了再离去也不迟。”为了让老人开心,她还专门为他点唱了中国的民歌。以后的日子里,这个女孩还热情地邀请他参加中国留学生聚会。渐渐地,老人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两个月后,这个女孩收到了一封信和一串钥匙,信封里装着一张巨额支票。她惊愕万分。信的大致内容是:亲爱的孩子,我年轻的时候收养了3个越南孤儿,为此一直没有结婚。可当我含辛茹苦地将他们带大后,他们却抛弃了我这个养父。我退休前在一家公司当工程师,有着丰厚的收入,但钱对我这个历尽沧桑、将要入土的老人毫无意义,我需要的是亲人的温暖和关心。是你,是你这个来自中国的女孩给了我这种金钱难买的情谊。现在,我已回到乡下,落叶归根。我把这一生的积蓄和房子都留给你,用这些钱帮你来实现你的愿望。

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和困难产生共鸣,并形成对其的关心、支持、援助的情感。它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只不过是无私和爱心的另一个代名词而已。我们为别人设身处地着想,忘却自我并将自我投入到他人。祝福,既为那些给予者,也为那些接受者。当他们在给予者心中结出丰硕果实的时候,也就是在接受者心中生长出仁慈和爱心之时。

一个人也许会失掉地位、影响、财富、甚至健康,但如果他认命的话,同样会生活的舒适。可是,有一件东西,少了它生活就会成为负担,它就是人的同情心。

你会省略你的同情心吗?

下面,再与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在我国开往西北方的一列火车上,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偷在火车上行窃,被乘警发现后,为逃避抓捕,东奔西窜。在他走投无路正准备跳车时,却看见一个脏男孩脸上鲜血直流。小偷略一犹豫,从窗口退下来,一把抱起那个脏男孩往医务室跑,男孩得到了及时抢救,小偷却被乘警抓住了。乘警问小偷:“你老实告诉我,本来你可以跳车逃走,为什么要救他?”“因为我……小时候也是一个在火车上捡酒瓶的脏孩子,也没人管……”小偷的回答令乘警一愣。接着,乘警的话让小偷一惊:“幸好!你那一瞬间的选择不仅救了孩子,同时也救了你自己。你知道吗?你要跳车的地方,下面是万丈深渊!”这个小偷如果没有同情心,没有去救那个脏男孩,他自己可能就在那一刻永远地消失了。虽然这是一种巧合,但可以说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人只要拥有同情心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同情心是人类永恒的美德。如果人间没有了同情心,那注定是死寂的和没有活力的世界,这样的世界很难去想象,也很难去生存。

第三节 善待每一个人

善待他人,是每个人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善待他人,可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做到善待他人,不仅会结交许多朋友,而且自己也能经常保持一个良好心态。有句话说得好:“幸福并不取决于财富、权利和容貌,而是取决于你和周围人的相处。”你想做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吗,那么就从善待他人开始吧!

学会善待他人吧,那样会使你快乐。生命是短暂的,而心怀感恩,善待他人,无疑延长了生命本身的长度。善待生命中的每一天,快乐生活中的每一刻,就是对人生最好的诠释。

一个寒冬的黄昏,路边有个乞讨的老人,瑟瑟发抖。应该是今天的“业绩”不够好,不然他可能会找个馆子,喝一口热汤,抵御一下寒气。这时,迎面走来一个男孩,把仅有的10元钱给了那个老人。好在家不算太远。男孩花了半个小时,一路小跑回到家,洗了一个热水澡,舒舒服服地睡了一个好觉。

男孩想:如果我用身上仅余的10元钱打车回家,又会度过一个失眠的晚上;我把那10元钱给了老人,跑步锻炼了身体,因为疲劳,我的睡眠质量相当好。而老人在这个寒冷的晚上,可以得到一点儿温暖,我也一种幸福感。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乃至成长进步都有着重要影响。只有当一个人懂得善待他人的时候,他所处的人际关系才会和谐友好、充满温情。因此,作为个体的人就应当常怀感恩之心,善待他人,要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让社会充满温情、让世界充满爱心。

善待他人,不仅包括你的亲朋好友,还有你周围的邻居同事,以及你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

善待父母,报养育之恩。父母是生命的根源,是人生道路上的启蒙老师。子女的健康成长,靠的是父母含辛茹苦,在你人生的每一个足迹中无不倾注着父母的精力和心血。善待父母就是要尊重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中多抽点时间回到父母身边去看一看、去问一问,让他们在晚年的生活更加充实、快乐、幸福。这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好回报。只有这样,才能问心无愧。

善待朋友,报扶助之恩。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朋友是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同路人,朋友来自五湖四海,为了相同的兴趣或者共同的志向走到了一起。“三人行必有吾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化大异为大同,求大同存小异。只要相互汲取营养,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交流提高,友谊一定会地久天长。

有一位智者,和一个朋友结伴外出旅行。在行经一个山谷时,智者一不留神滑跌了,他的朋友拼尽全力拉住他,不让他葬身谷底。智者得救后,执意要在石头上镌刻下这件事情。他的朋友问: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智者说:当然。于是,他在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在经过某山谷时,朋友某某救我一命。刻完后,他们继续自己的旅程。有一天,在海边,两个人因为一件事情争吵起来,朋友一怒之下,给了智者一耳光。智者捂着发烧的脸说:我一定要记下这件事情!他的朋友说:随你记,我才不怕!智者于是找来一根棍子,在退潮后的沙摊上写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在某某海滩上,朋友某某打了我一耳光。朋友看过之后不解地问他:你为什么不刻在石头上呢?智者笑了,说:我告诉石头的,都是我惟恐忘了的事情,我要让石头替我记住;而我告诉沙滩的事情都是我惟恐忘不了的事情,我要让沙滩替我忘了。朋友惭愧。

聪明的人懂得善待别人,不会抓着对方的错误不放,他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没有结果的事。只有当一个人懂得善待他人的时候,他所处的人际关系才会和谐友好、充满温情。

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将不值得记住的事情统统交给沙滩吧,让海水卷走那些不快,伴随着新一轮朝日诞生的,是你无忧的笑脸和无瑕的心。

让我们用一句真诚的问候语,去温暖他人的心;用一个善意的微笑,去激起他人心中幸福的涟漪;用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去创造生活的细节,去发现美好的瞬间,去迎接每天初升的太阳,去享受每天灿烂的阳光……请善待每一个人!

第四节 用爱传递爱

曲折的人生中,每个人身边都有关爱自己的人。在你跌倒时,他会去拉你一把,让你重新站起;在你失落伤心时,他会在你身旁,静静地聆听;在你需要帮助时,他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要把爱心传递下去,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那些生活上需要帮助的人。爱心不论大小。坐车时,你可主动给老人、妇女以及幼儿让座;学习中,你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行走中,你可对老师、阿姨叔叔们送上一句亲切的问候;生活中,你可帮助父母们揉揉肩,捶捶背……在生活中,默默地让爱传递起来。爱很简单,我们不必把它想得太复杂——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点燃我们心中爱的火焰,通过捐款、资助、捐赠衣物,送上问候等方式传递我们的爱。

在这个世界上,个体的力量终归是弱小的,唯有彼此传递的爱心才能使我们由弱小变得强大。当我们向一个贫困者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不仅仅是一次物质上的转移,更是一次心灵间的相互接力。爱心是可以彼此传播、彼此共振的。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天清晨,在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里,早晨的阳光穿透了薄薄的窗纱,射到了墙上。小男孩早早地醒了,但他没作声,他不愿惊醒疲倦的父母,因为他们还在沉沉地酣睡。

其实,他的父母早已醒了,只不过他们不愿面对儿子那失望的眼睛。因为今天是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感恩节,但是,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准备任何节日的礼品与膳食了。

丈夫躺在那里想:若是放下脸皮,去和当地慈善团体联系一下,或许就能分到一只火鸡过节了。

但他做不到这一点。唉,怎么办呢?

几个小时过去了,他们还是硬着头皮起床了。丈夫没有好心情,妻子当然也是唉声叹气的。这一切小男孩看在眼里,心里十分难过,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穷人的日子就是这样难挨。母亲终于忍无可忍了,俩人吵起来:“你怎么就不能像别人那样去慈善机构走一趟呢?你不去也行,但你少在我面前耍威风。”丈夫没话说了,是啊,虽然生活很困难,但他觉得去行乞更可怜,他不想被人看不起。

这时,突然一阵有节奏的敲门声响起来。会是谁呢?大家都在猜着,该不会是乞丐吧?我们实在太穷了,根本没有什么能给他呀!男孩跑到门边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高大的男子,他满脸笑容,手里提着齐全的节日膳食,火鸡、罐头应有尽有,全都是过节的必需品。一家人看着他,都愣住了。那人说:“这些东西,是一位知道你们有需要的人要我送来的,他希望你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在关怀并深爱着你们。”

丈夫极力推辞这份厚礼,来人却说:“不要推辞了,我只不过是个跑腿的而已。”他面带微笑,把篮子挎在了小男孩的臂弯里,就转身离去了,轻轻地说:“祝你们感恩节快乐!”这时,在小男孩的心里,油然升起了一种无可名状的神奇感受,这件发生在童年时的“小事”竟然影响了他的一生,并使他成为了一个乐于帮助他人的人。

这件感恩节的小事让他领悟到人性最可贵的一面,使他觉得人生始终都存在着希望,他发誓日后也要以同样的方式尽力去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时光飞逝,转眼他18岁了。他的收入仍然很微薄,但他还是坚持在感恩节那一天买很多食物,不是为自己过节,而是要兑现孩童时的承诺与心愿。

“当、当、当”,同样有节奏的敲门声再次响起,扮成送货员的已经长大的男孩出现在了一户人家的门口。开门的是一位西班牙籍的妇女,她家里有6个孩子,然而无情的丈夫抛弃了她。眼下,她和孩子们正在遭受着断炊之苦。此刻她带着充满戒备的眼神望着来者。

男孩说:“不要害怕,我是来送货的,女士。”之后他拿出了丰盛的节日大餐和佐料,女人惊呆了,立在那里,她身后的孩子们则顿时爆发出了欢快的叫喊声……

女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她吻着年轻人的手臂,用蹩脚的英语感动地说:“哦,你一定是上帝派来的……”年轻人腼腆地说:“噢,不,我只是个送货的,是一位朋友要我送来这些东西的。”

随后他递给女人一张小纸条,上边这样写道:“我是你的朋友,希望你们一家人都能过个快乐的感恩节;也希望你们知道,有人在默默地爱着你们。今后你们若是有能力,就请同样将这样的礼物转送给其他需要的人。”

当年轻人把食物搬到屋子里时,他的心情格外愉快。当他走在返回家的途中时,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亲密无间的感受,令他也不禁热泪盈眶……

回想自己年少时的种种悲惨经历,没想到它们竟成了导引自己走向坦途的前奏,指引他用一生的时间去帮助别人。童年时的那个送货人是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觉得,传播爱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几年后,这个年轻人几经风雨,成为美国总统的特别顾问,他就是全球著名的心理励志专家、成功学权威——安东尼·罗宾。

感恩有时就像一场永不间断的接力赛,接棒的人是幸福的,递棒的人更是乐在其中,一种行为,多人受益!然而,现实中的我们,每个人在生活的流程中,都多多少少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接受过他人的恩惠。可我们是不是都用心记住了这些,并因此多了一份感恩之情呢?感恩之心是一颗美好的种子,我们不光要懂得收藏,还要懂得适时播种,那样我们就能给他人带来爱和希望,或许会因此挽救了他们,或是改变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就如上述故事中的小男孩,“敲门的高大男子”使他亲身感受到了那种神奇的力量,男孩感恩于他人的帮助,同时也将这种感恩和爱作为自己的人生指导并将它传递下来,而最后真正实现了自我。

罗敏是川大华西临床医学院的一名大三的学生,她因家里困难,无法上学,这时成都市三医院呼吸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帮助了她,此后每年都为她交学费。为此,罗敏一直在寻找一条感恩的路径。

从走进大学的那一刻起,罗敏就觉得应该感恩,“我不能拿了别人的钱不做事,应该有颗感恩的心。”但怎样去感恩,她不知道。第一个寒假,她去了市三医院,找到呼吸科的主任高蜀生,说自己想帮护士们做点事,照顾病人也可以。罗敏不是医院的职工,并不能帮上什么忙,科室也不敢让一个非正式医务工作者来帮忙,她那晚就住在科室的值班室,陪护士们工作。帮不上忙,罗敏觉得非常过意不去。

大二的时候,罗敏参加了学校的志愿者队伍,学习之余除了打工挣点钱,还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然后她又加入了学生会,干些帮别的同学跑腿的事情。这些事情看起来不大,但罗敏说,“帮别人做事能让自己愉悦。”

正是在做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帮我的人并不需要回报。他们想要的是,让你也变成一个帮助别人的人。”罗敏说。

罗敏打算毕业上班后,她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拿出一部分工资去帮助别人。当有记者问她:一些接受别人帮助的贫困大学生不愿公开自己受助的事情,这件事一度炒得沸沸扬扬,认为现在的人缺乏一颗感恩的心,你为什么愿意面对媒体?她对记者说:“贫困是现实,应该正视,我不觉得自己的自尊会受到伤害;相反,通过媒体告诉大家有人在帮你,或者表达你将要帮别人,这样可以将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让更多人参与到帮助别人的阵营中。”

相比于一些接受了别人的帮助而不感恩的人来说,罗敏的行为是值得效仿的。

爱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对于每个人来说,爱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养分。爱的精髓在于付出,在于给予。你为他人付出的爱越多,你自己得到的爱也越多。因此,请不要吝啬你的爱,把它传递开去吧!

有人已教你如何去爱,尽管他们可能并非有心。作为回报,在每一天里,你都要把爱表现出来。当你去爱,你就送出了一份礼物;当你离去,这份礼物依然留存,你所爱的人会将它传递,让其他人感受快乐。因而,记住爱你的人,并表现出对他们的关爱。要把他们给予你的爱,与周围的人分享。当你付出你的爱,并不意味着爱消逝了。爱将天长地久,如果你想让这个世界更温暖,如果你感恩于这个世界,那么去做一个递棒人吧!

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是一个人良好心态的至高表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如若能够用感恩之心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那么所有的纷争都将会烟消云散,所有的矛盾也将会迎刃而解。我们的家庭又怎能不和谐幸福?社会又怎能不是一个祥和、富裕、和谐的大家庭?因此,为了幸福,为了快乐,我们一定要努力让关爱和友善充满每个人的心间!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佛陀传: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佛陀传记

享誉海内外的佛学大师一行禅师经典作品,他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80岁的完整一生,佛法的起源与奥妙,就这样在您面前徐徐展开。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自从1991年在美国初次出版以来,二十多年的时间,《佛陀传》已成为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入门书。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娓娓道来的佛陀生平故事,融汇着佛法的精深奥妙;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佛陀传》,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已完结,累计25万字 | 最近更新:故道白云——佛陀见过的白云,仍在天空;佛陀走过的路,仍在我们的脚下

作者序 佛教在人间

书名:
佛陀传: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佛陀传记
作者:
一行禅师
本章字数:
1214

很高兴拙作被翻译成中文,这正好让我有机会回馈中国历代的佛教祖师。

我十六岁受戒为沙弥。第一本我用的佛教经典,是用中国古文写的。学佛的最初十年,我所用的全都是中国古文经典,以及当代大师为参究这些经典而写的语体文注疏。这之后,我才接触到藏文、巴利文及源自西藏的佛典。但我从没忘怀中国祖师的恩德,自学佛以来,我一直受着此智慧之源的恩泽。现在以中文版本出版拙作,就是希望聊表感恩之怀。

自学僧时代,我已被人间佛教这个理念推动着。我当时已深信佛教在生活中的落实,是可以使社会朝着更平等、自由和慈悲的方向改进的。全赖这个信念,我才不至于被当时一些佛教的败坏风气所影响,而丧失意志。我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尽力把佛法与修行适当地运用于现代生活之中,要使佛法与现代的科学、民主、人道、环保和社会公平并肩同步。

早在1952年,我已写了一本名为《家庭日用佛法》(Buddhism applied in family life)的书。几年后,又写了另一本书,名为《日常生活佛法》(Buddhism applied in our everyday life)。自此之后,我帮助设立佛教学校、大学、佛教青年社工服务学校和佛教杂志等,以期佛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习。

我初期所学所修的佛法,是在某些程度上受藏密影响的禅和净土。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为一个行者,我目睹自己的国家陷于战祸、暴力、贫困和社会上的不平之中。我发觉当时所学的禅和净土法门,都不能直接解决我周围以及自心之内的痛苦。我深入钻研佛理,尤其四圣谛和八正道,以期能找到直接解决当时苦难的答案。后来幸得“安般”“念处”和“释中禅室”等经典的启示,使我重拾佛陀教化中“现法乐住”的义理,因而使我一直期待着的“人间佛教”,得以复现。没有亲身接触和透彻理解“苦谛”,是很难得见脱离痛苦的“道谛”的。了解痛苦之性质后,才可以用适当的行动和修行来把痛苦转化过来,使身心康复,这就是“灭谛”。正法的一个特征,就是需要现身受证。佛陀曾重复确定,正法是在当下一刻生效的。你一开始修行,转化和康复的过程便已实时开始。

过去二十年,我主要在北美洲和欧洲的三十多个国家提供专念禅修的静修营。在这段静修的时间里,参加者会被指导如何修行以回复身心的安详与平稳,以及如何确认和接纳苦痛,然后深入了解苦痛的性质,来把它转化。修习坐禅、行禅、专注呼吸、专注俯伏、全面松弛等,都是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经过这些修习之后,很多参加者都能够把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消解,因而与家庭亲属重新沟通。慈心的聆听与关怀的爱语,都是其中的基本修习。但这些修习的锻炼,是必须要靠专念、集中和去深入了解的精神所支持,才可以发挥效用。

我希望我全部的英文拙作,都能被翻译成中文版本而流通。我也当然会很高兴与我的朋友一起多些到中国探访,为大家提供静修营,以及保持与中国佛教大德的对话。我们要一起革新佛教,以使佛法成为一股新动力,为现今人类解决每天在生活上遇到的困惑。

一行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