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二次大战期间看现代文化

书名:
西潮
作者:
蒋梦麟
本章字数:
7456
更新时间:
2024-04-18 10:11:35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苏东坡传

苏东坡文艺奖得主刘小川精心打造,一个鲜活灵动的苏东坡跃然纸上! 苏轼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绕不开的文化符号。 他是词人、诗人、散文大家、书法家、画家,在每一个领域的成就都登峰造极。他是忧国忧民的政治家,带领百姓治西湖、筑长堤、抗瘟疫、治蝗灾、挖沟渠、治洪水,为官四十余年,真正做到了一心为民。 他也是充满情趣的生活大师。他爱竹,无竹不欢;他嗜茶如命,发明了“三沸水”;他爱美食,自创了东坡肉、东坡饼、东坡鱼、东坡羹…… 他天生是一个豁达之人,人生几次大起大落,他依然披着蓑衣,悠然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一个感性理性野性皆有的苏东坡!
已完结,累计11万字 | 最近更新:附录 苏轼生平年表

前言 苏轼的主动性生存

书名:
苏东坡传
作者:
刘小川
本章字数:
2162

苏轼的家乡在眉山,这里地处成都平原,“古人居之富者众”。

两宋三百余年,眉山仅一个县就出了九百零九个进士,高居全国州县之首。即使是天府之国成都,也是不能比的。而苏轼考进士时,虽名列第二,却是事实上的状元,制科殿试又拿了百年第一,可以说,他是宋代唯一的“双料状元”。

有意思的是,在科举考试中所向披靡的苏轼,并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全才。小时候,他就不单脑子灵,学习好,活动能力也很强。他可以骑在牛背上读《千字文》,后来又这样读了《汉书》《诗经》《孟子》。他还会爬到眉山东门外的大榕树上远望,在滔滔江水中游泳嬉戏。他是用弹弓打鸟的高手,尽管他的母亲程夫人教导他要善待生灵。他也是淘气的吃货,曾经“狂走从人觅梨栗”。

苏轼长大后,更是成了文武全才,既能吟诗作词,也能“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他天天写书法,“幼而好书,老而不倦”,书法风格独树一帜,与米芾、黄庭坚和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又经常画水墨画,在墨竹、怪石、枯木等画法上开辟新意,画内有情,画外有意,因而他的画作也成了同时期的著名画家文同、王诜、李公麟争相收藏的宝贵之物。他毕生致力于诗、词和散文的文学创作之中,虽然他曾感慨“平生文字为吾累”,但文学却成了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诗情画意之外,他还成了种树的行家,“手植青松三万栽”。他喜欢户外活动,攀爬技术一流,又喜欢收集奇形怪状的石头,甚至将石头作为礼物送给佛印禅师。

在官场上,苏轼从政四十余年,有口皆碑。在杭州,他带领百姓治西湖、筑长堤,造就了传承千年的苏堤春晓,而瘟疫横行时,他则化身良医,救人无数;在密州,他治蝗灾,连续三个多月从早到晚都在田间地头奔波;在徐州,他始终走在抗洪第一线,夜宿城墙,指挥全局,最终保住了徐州城;在颍州,他组织役夫开发了颍州境内的沟渠,疏浚了颍州西湖和清河;在扬州,他停止劳民伤财的万花会,又请求朝廷暂停催收百姓的积欠;在定州(今河北定州),他整顿军防,加强士兵的日常训练,又维修军营,尽量改善底层士兵的生活条件;在惠州,他筹款在西江上造桥,又推广快速插稻的秧马技术,设计广州自来水大工程;在海南,他鼓励大家开荒种植,甚至当起了蛮荒之地的文化使者,授业讲学,培养了海南的第一位进士……

然而,苏轼所处的时代虽承平日久,却充满内忧外患,党争不断。在这样动荡的大环境之下,纵然苏轼才情过人、为官有道、爱民有方,却注定在纷繁动乱的局面中处处碰壁。

难得的是,苏轼得意时不骄不躁,失意时也淡然处之,随遇而安,甚至将世人眼中的地狱变成天堂,化被动为主动。因为在“乌台诗案”中受到李定、舒亶、张璪、何正臣等小人的构陷和攻讦,他从前途无量的知州一朝变为罪臣,并被神宗皇帝贬到荒远的黄州。但他没有自怨自艾,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心情。他在清泉寺内游览,大喊“谁道人生无再少”;他在沙湖道上淋雨,笑呵呵地写下了“一蓑烟雨任平生”。利用这段清闲的时光,他参禅论道,著书写文,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日益精进,创作了许多诗词名篇。而当微薄的俸禄不足以支撑家庭的生活时,他也在黄州的东坡带领全家开荒种地,又筑造东坡雪堂,会客雅集,弹琴品茗,日子十分惬意!

在生活中,他也始终充满情趣。他爱竹,无竹不欢,眉山的故居前有“万竿竹”,诗词里则呈现了“风敲竹”。他嗜茶如命,发明了“三沸水”,在杭州跟和尚们斗茶,留下品茶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他爱美食,自创了东坡肉、东坡饼、东坡鱼、东坡羹……他还喜欢夜游,在放空的夜晚中,也让哲思达到极致,因而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赤壁赋》《石钟山记》等名篇。

当然,全能才人苏轼也有不擅长的。他酒量极差,几杯即醉,但他在醉酒时频出名作,著名的《黄州寒食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便是他醉酒所得。他下围棋的技艺不如小儿子苏过,经常输棋,结果养成了观棋的习惯,并由此悟出“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他弹琴更不行,比他的父亲苏洵差远了,于是仰天自嘲:“某平生三不如人:饮酒,下棋,抚琴。”

就是这样有血有肉的苏轼,生时万众敬仰,死后山河同悲,甚至在近千年后依然声名不减。他既能居庙堂之高,“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也无惧处江湖之远,能广接地气。如果说天马行空的李白是潇洒恣意的天仙,苏轼就是个地仙——尽管阅尽人世百态,遍尝人间酸甜苦辣,依然热爱生活,随遇而安。

可以说,从古到今,如苏轼一般旷达乐天的人很少。世人凡事喜欢计较,困于当下的利益当中,算计到一丝一毫,而当受到损失时总是痛不欲生,无论损失的是事业、金钱,还是生命。历史上,苏轼、李白、欧阳修、李清照、陶渊明等人寿数一般,但他们的人生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因而生存的密度便如同千年古木的年轮,一圈圈如钢似铁。

或许主动性乃是一切生命享受的重要前提,人们一旦陷入被动之中,便很难享受到欢乐。就像苏轼,他在贬谪黄州前前途无量,在贬谪惠州前身居高位,如果他被动地接受这样的大起大落,从此一蹶不振,那么他的人生就再难享受到快乐。主动性一旦丢了,浑浑噩噩马上就来了,这几乎是个物理定律。千年以来,苏轼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的人生经历启迪了无数后继者的人生模式和文化性格。让我们尝试着靠近苏轼,从这位伟大而又活生生的智者身上,找回一些生命的主动性,维系生活之意蕴层。

刘小川

于眉山忘言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