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意失荆州

书名:
小学生也能轻松读三国5:蜀国崛起
作者:
林汉达
本章字数:
4385
更新时间:
2024-04-10 14:45:59

孙权写了回信给曹操,表示愿意为朝廷效劳去征伐关羽。他就叫吕蒙回到建业,当面讨论夺取南郡的详细计划。孙权要的是荆州,并不是成心帮助曹操;曹操要的是解除樊城之围,也并不是成心帮助孙权。双方都希望对方去跟关羽大战一场,死伤的人马越多越好,自己可以坐享其成。关羽这边呢,既要夺取樊城,又得防备孙权偷袭荆州。论形势,郏下方面已经派人去了;陆浑的孙狼已经收了兵马,接了印绶,情愿听从指挥;许都以南凡是反对曹操的都纷纷响应关羽。关羽就打算绕过樊城去打郏下,再由郏下去打宛城,然后直捣许都。如果能把后方的军队多调些到这儿来,打胜仗是有把握的。可是他担心自己的供应线拉得太长,万一南郡被东吴夺去,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因此,他再三叮嘱麋芳和傅士仁小心镇守荆州,又因为吕蒙屯兵陆口,关羽只好把大部分军队留在南郡。这还不够,为了防备沿江袭击,他又在江边设置岗楼,二十里或者三十里一个岗,起了烽火台,派兵守着。关羽知道吕蒙的厉害,他屯兵陆口,不用说矛头就是对着自己。因此,关羽对于吕蒙这一头的防备,一点也不敢放松。

语文活学活用

●坐享其成

解释:自己不付出劳动,享受他人的劳动成果。

造句:在对付关羽这件事上,孙权和曹操都想坐享其成。

●直捣

解释:直接进击,径直攻打。捣:冲击,攻打。

造句:三路人马会齐,直捣敌军老巢。

历史追根究底

●烽火台

古时边境建造的用来举烟火报警的高台。历史上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是讲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

吕蒙回到陆口,一探听到关羽这么小心谨慎地部署,急得他无法可想。这会儿他就害起病来了。真病也罢,假病也罢,他趁此机会上书给孙权,说他病重,活不了啦。孙权只好叫吕蒙回去治疗、休养,还通知陆口的将士们安心等候新的统帅。陆口的士兵们却安不下心来。等了几天,新的统帅来了。大伙儿一见,这位新来的统帅是个白面小书生,看过去叫他抓只小鸡都费劲,叫他来接替吕蒙正像叫小鸽子来接替鹞(yào)鹰。

消息传到襄阳,关羽马上派人去仔细探听。派去的人回来报告,说:“屯兵陆口的新统帅是江东大族的一个公子哥儿,叫什么陆逊,原来是个屯田都尉,做过县官。”

历史追根究底

●公子哥儿

指富贵人家不务正业的子弟。公指诸侯,公子本义是诸侯的儿子。与其相似的词是“王孙”,本义是王的子孙,后也泛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关羽问了问将士们和当地的向导:“陆逊是谁?哪儿人?多大年纪?”大伙儿都说:“没听说过。”原来是个无名之辈。关羽听了,半信半疑。可是,吕蒙离开陆口是事实,来了个少年将军接替他也是事实,关羽就稍稍调动一部分后方的军队到襄阳来。

没过几天,陆逊派使者带着礼物来见关羽,奉上一封信,大意说:“水淹七军,于禁被捉,远远近近听到了这个消息,哪一个不赞叹将军的神威?从前晋文公城濮(pú)之战、淮阴侯(韩信)背水破赵,也比不上这次将军的功劳。敌国打了败仗,我们做同盟的听了也高兴。听说徐晃到了樊城,他一定想找个机会挽救一下。曹操是个狡猾的贼子,一定会偷偷地增加兵马。古人说,打了胜仗之后,容易小看敌人。但愿将军劝勉部下多多留神,希望将军发挥威力,消灭敌人,把胜仗打到底。我是个书生,才疏学浅,这次被派到西边来,很担心不能称职,好在将军在近旁,随时可以讨教。奉上薄(bó)礼一份,请收下作为我的拜见礼吧!”

历史追根究底

●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国取胜,从此之后崛起,晋文公成为霸主。

●背水破赵

即井陉之战。公元前204年,韩信在井陉口(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西北)背靠河水列阵,诱敌出击,用奇兵突袭,以弱胜强,大败赵军。

语文活学活用

●才疏学浅

解释: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造句:在下才疏学浅,还得跟各位老师多多学习。

●薄礼

解释:不丰厚的礼物;多用来谦称自己所送的礼物。薄除了音bó,还音báo、音bò。

造句:略备薄礼,请您笑纳。

关羽看了信,才知道这个陆逊很不错,果然是个晚辈,倒难得他这么恭敬、诚恳。他这才放了心,把荆州大部分的军队陆续调到襄樊这边来。

听说曹操的大将徐晃已经离开了宛城,上樊城去了,他的兵马一到,樊城当然更难攻了。大水又一天天地退下去,大小船只和木筏子的用处就越来越不大了。关羽打算趁着徐晃的兵马还没到,大水还没完全退去,先攻下樊城。因此,他亲自督战,加紧攻城。没防到城上放冷箭,一箭射中了关羽的左胳膊。关平他们赶紧送他回营,叫随军医官拔出箭头,敷上药膏,没有几天就快收口。不料箭头有毒,胳膊还是肿疼,一到阴天或下雨,整个胳膊又酸又疼,要老这样,怎么还能挥动青龙偃月刀上阵杀敌呢?这个消息一传出去,曹仁他们更加用心守城,绝不退兵了。

语文活学活用

●冷箭

解释:乘人不备暗中射出的箭;比喻暗地里害人的手段。

造句:我们要小心对手放冷箭。

近义词:暗箭。

有个民间医生叫吴普的,找到军营里来,说他愿意医治毒箭的伤痛,为的是要替他师傅报仇。他的师傅是个大名鼎鼎的民间医生,叫华佗,一生替人治病,年纪快到一百岁了,看上去还是个壮士。他曾经替曹操治过病。曹操因为不时要犯头疼病,就把华佗留在身边。华佗不愿意为了曹操一个人老跟着他替他管药箱,推说回家去取药方,到了家里就住下了。曹操催他几次,他说妻子有病,不能离开。曹操派人去打听,原来华佗不愿意伺候曹操,他的妻子并没害病。曹操气得眼珠子直转,把华佗下了监狱,要把他处死。那时候,荀彧还在,劝曹操说:“华佗精通医术,攸关人命,还是免了他的罪好。”曹操说:“不怕天下没有像他这一类的医生。”终于把他杀了。华佗临死,交给监狱官一卷药方,可治百病。监狱官怕得罪曹操,不敢收。华佗也不勉强,叫他拿火来把药方全烧了。华佗尽管给杀了,药方尽管给烧了,可是他的本领已经传给了他的弟子,其中最出名的有两个,一个就是这次来求见关羽的广陵人吴普,一个是彭城人樊阿。他们从华佗那里学到了一般治病的医药,还有割大腿、破肚子等外科手术,樊阿尤其擅长针灸。

语文活学活用

●大名鼎鼎

解释:名声很大。鼎鼎:盛大。

造句:将军大名鼎鼎,无人不知。

近义词:鼎鼎有名。

反义词:寂寂无闻。

历史追根究底

●针灸

中医针刺和灸法的总称。针刺是用各种特制针具,施行不同的刺激方法刺经络穴位以防治疾病,灸法主要是用艾绒等物熏灼经络穴位以防治疾病。

这会儿吴普说了底细,拜见了关羽。他看了伤口,就说:“毒已经到了骨头,必须刮骨才能去毒。”关羽就请他动手医治。将士们进帐来探病,关羽请他们一同喝酒。他右手拿着杯子,左手让大夫开刀。一个小卒子拿着盘子蹲在底下盛血。吴普把伤口开大了,挖深了,露出骨头来,上面已经有点发黑了。他就用尖刀在骨头上细细地刮,发出“瑟瑟瑟”的声音来,听见的人不由得脊梁发冷、心头发痒那么难受。关羽有说有笑地喝着酒,眉头也没皱一皱。大伙儿都认为关羽真了不起,是个英雄好汉,不怕疼。可是在他左右的这些将士还不知道华佗的本领。华佗发明了一种药叫“麻沸散”,可以喝到肚子里,也可以敷在肌肉上。喝了麻沸散,醉得像死人一样,全身不知痛痒;敷上麻沸散,局部麻木,刀割也不大感觉到疼。这还不算,为了叫开刀的地方快点收口,吴普还使了一种特别的针线把伤口缝上。完了,他说,过几天就好,线脚自然会褪去,用不着拆,不过最重要的是静心休养,不能冒火儿。他又说,打仗也不在乎一天两天,要能消灭曹操,那就是替他师傅报仇了。关羽连连点头,想请他留在营里。吴普推辞,说:“害病的老百姓比军营里的将军多,只好失陪了。”

读史学古文

●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语文活学活用

●局部

解释:整体中的一个部分。

造句:天气预报,明天傍晚时分,局部地区有小到中雨。

●收口

解释:编织东西时把开口的地方结起来;(伤口)愈合。

造句:刀伤还没有收口,这几天要按时上药、避免沾水。

关羽休养了几天,箭伤果然很快地收口了。现在他什么都不担心,青龙偃月刀很快地又可以自由地挥动了,他就担心粮草供应不上。没说的,麋芳和傅士仁的后勤工作做得不够好。关羽责备他们,说:“要是再不用心把粮草按时运上来,我回来非治你们不可。”他的责备和警告只能叫麋芳和傅士仁他们泄气。粮食还是不太够。当初东吴和蜀划分荆州,拿湘水为界。孙权在湘水东边设置关口,就叫湘关。湘关里储藏着不少粮食。关羽的军队不管关口不关口,把湘关的米抢了去。

孙权得到消息,气得什么似的,正好陆逊来了报告,请吕将军赶快发兵去袭击关羽的后方。以前所谓吕蒙病重、所谓无名之辈的陆逊接替吕蒙等,原来是个计,为的是叫关羽不去防备陆口这面的进攻。关羽果然中了计,把后方大部分的军队都调走了。吕蒙把战船扮作商船,叫摇橹的士兵扮作商人,穿上那时候一般商人所穿的白衣服,将士们都躲在船舱里。一批一批的商船由白衣人摇橹过江,到了北岸。北岸岗楼上的士兵瞧见大批商船都泊在北岸,就出来盘问。白衣人说:“我们都是客商,江面上起了风,到这儿来避一避。”说着就拿出一些货物来送给士兵们,求他们行个方便,让他们在这边躲躲风浪。士兵们一见都是白衣商人,就让他们停在江边。没想到到了晚上,船舱里的将士一齐出来,把岗楼上的士兵全都抓住,连一个也没跑了。吕蒙就这样把江边的岗楼全都夺过来,烽火台一点星火也没放。吕蒙的大军神不知鬼不觉地到了公安。

历史追根究底

●橹

一种用人力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木质,外形似桨,比船桨长,支在船尾或船旁的橹担上。

语文活学活用

●神不知鬼不觉

解释:形容做事十分隐蔽,无人知晓。

造句:他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神不知鬼不觉,实际难逃法网。

镇守公安的将军傅士仁突然瞧见东吴的大军已经到了城下,慌了手足,匆匆地关上城门,再做计较。吕蒙派人去劝他投降。一来,岗楼不举烽火,他也有罪,将来人们说他做了东吴的内应,他也没法分辩;二来,关羽平日对他很傲慢,近来还说回来要办他的罪。他这么一考虑,就投降了。南郡太守麋芳也在吕蒙的劝导下一同投降了。吕蒙进了城,把于禁从监狱里放出来,收在营里,接着安慰了荆州将士们的家属,嘱咐士兵们严守纪律,不得侵犯人家的一草一木。有个吕蒙手下的士兵,因为下雨,拿了老百姓家的一顶斗笠遮盖官家的铠甲。吕蒙认为他犯了军令,流着眼泪把他杀了。这么一来,上上下下全都挺小心的,连道上丢了的东西都没人敢捡了。吕蒙有意收买人心,早早晚晚派手下的亲信去抚慰年老的人和穷苦的人家,有病的给他们一些医药,受冻挨饿的给他们一些衣服和粮食。他又把关羽的库房财宝都加上封条,等候孙权来处理。

历史追根究底

●关羽平日对他很傲慢

据《三国志》记载,关羽善待士卒,但对士大夫态度傲慢;张飞爱敬君子,但不体恤士卒。

●封条

封闭门户或器物的盖了章的纸条。

公安、江陵全落在吕蒙手里,关羽的后方失了,他已经没有退路,可他还不知道。他听说徐晃到了阳陵坡,就派兵前去,把一部分军队扎在偃城,准备先跟徐晃决个胜败。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历朝通俗演义(全十一册)

当当2万多名读者,纷纷点“五星”推荐的版本! 毛泽东从延安到北京,千叮咛万嘱咐部下必须给他带一套书,就是这套书! 可以说,这套书是毛泽东了解中国历史的入门之书。 从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蔡东藩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用《三国演义》式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写成了这套中国最完整的历史小说。 从1915年开始创作《清史通俗演义》,至1926年《后汉通俗演义》出版,整套《历朝通俗演义》耗时十年才全部完成。 这套小说除极具故事性、趣味性之外,还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不但可以作为一般的休闲读物,也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的参考书。 本套书由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陆续出版。初版11部全部是石印线装本。1935年改为铅印,分装44册,增加了许廑父续写的《民国通俗演义》后40回。全套书名为《历朝通俗演义》,共11部,600余万字。 此次出版,是以会文堂1935年铅印本为底本,编辑的主要原则是保留该版本的原汁原味。除了将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仅对个别的错字、标点等做了调整和修改。原书的一大特色,蔡东藩自己批注的注释、夹批和后批,全部按原文保留。
已完结,累计612万字 | 最近更新:第一百六十回 筹军饷恢复捐官法 结内应端赖美人兵

前汉通俗演义出版说明

书名:
历朝通俗演义(全十一册)
作者:
蔡东藩
本章字数:
437

蔡东藩先生从1915年开始创作《清史通俗演义》。此后历经十年,先后完成《元史通俗演义》、《明史通俗演义》、《民国通俗演义》、《宋史通俗演义》《唐史通俗演义》、《五代史通俗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两晋通俗演义》、《前汉通俗演义》、《后汉通俗演义》。蔡先生的演义小说除极具故事性、趣味性之外,还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因此,本书不但可以作为一般的休闲读物,也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的参考书。

本套书由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陆续出版,至1926年9月全部出齐。初版11部为有光纸石印线装本。1935年5月,会文堂进行改版,改为铅印,分装44册,增加了许廑父续写的《民国通俗演义》后40回。全套书书名为《历朝通俗演义》,共11部,600余万字。

此次出版,是以会文堂1935年的铅印本为底本,将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在编辑过程中,尽量保持原书风貌,仅对个别的错字、标点等做了调整和修改。原书的一大特色,蔡东藩自己所作的注释、夹批和后批,全部按原文保留。

希望能带给读者原汁原味的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