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蒋和平阴谋的破产

书名:
吴玉章回忆录
作者:
吴玉章
本章字数:
17453
更新时间:
2024-02-28 11:39:45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中国著名帝王刘邦传

有史学家这样评价刘邦:“历史上影响很大,很有远见的两个人是凯撒和刘邦。凯撒未能目睹帝国的建立及文明的兴起,便遇刺身亡,而刘邦则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因其远见卓识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本稿是我社历史人物传记系列之一,作者以通俗的写法和专业的历史角度写作,并配有插图,以文图结合的方式向读者再现刘邦的一生。
已完结,累计21万字 | 最近更新:刘邦大事年表

第一章 乱世英雄起四方 官逼民反

书名:
中国著名帝王刘邦传
作者:
李莉
本章字数:
3986

刘邦生于秦昭王五十一年,秦王赢政即秦始皇帝生于秦昭王四十八年,刘邦比秦始皇仅小三岁。

公元前247年,赢政即秦国国王之位,年仅十三岁,刘邦时年十岁。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国,刘邦时年三十四岁。

公元前221年,当秦王赢政建立秦帝国、号称秦始皇帝的时候,刘邦时年已三十六岁。此前,刘邦虽是楚国属下的一名“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的农户子弟,但他目睹了秦军灭亡楚国的事实。待到秦帝国建立,刘邦“及壮,试吏,为泗水亭长”。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是一位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然而,在秦帝国建立后,他所实施的一些政策远远超出了人民所能承受的程度,这些政策实质上是一种暴政。秦始皇的暴政包含有很多内容,但主要表现在繁重的徭役和严苛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法律两个方面。

秦始皇所成就的事业,包括统一六国和创立封建专制制度在内,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然而,他在秦帝国建立后滥用民力。秦帝国人民所承受的繁重徭役负担,可举出以下几个数字来说明:

修筑阿房宫和骊山陵墓的刑徒和服徭役的民夫,常年动用七十余万人,南戍五岭的五十余万人,修筑长城的四十余万人,如果把为军事行动、修筑长城而“转输”粮草的徭役、修筑无数驰道以及直道、新道、五尺道等项徭役以及地方郡县政府所征调的徭役全部包括在内,每年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服徭役的人数要远远超出三百万人。当时秦帝国总人口约二千万人,服徭役的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15%以上。按照这个数字推算,秦帝国的成年男子,除了免服徭役的那部分人外,每人每年平均大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时间为国家服徭役,这怎么承受得了!

秦帝国的苛法严刑,亦是人民的一大灾难。在苛法严刑之下,获罪或无辜的百姓,动辄被罚作“刑徒”,致使秦帝国国内的刑徒之多,达到了“赭衣半道”的程度。史书记载修阿房宫和骊山墓动用刑徒七十余万人,至于全国各地刑徒的人数之多,可从秦始皇出巡南郡在湘山祠乘船渡江遇大风后令刑徒三千人伐树一事来说明。这三千名刑徒不是从外地征调的,而是南郡所固有的,而且不一定是南郡所有的全部刑徒。这两个数字可以说明,秦帝国的刑徒人数,在全国人口总数中亦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常年为秦帝国服徭役的人数和刑徒人数占了秦帝国总人口的一半左右,这是秦始皇实施暴政的主要内容和标志。

秦始皇纵然有赫赫功劳,然而他所实施的一系列暴政却把秦帝国推向了深渊。通过对历史的观察,可以看到刘邦王气升腾之时,秦始皇日益走向穷途末路。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在东郡的上空,有一颗被众星撞毁了的星辰迅速下坠,落到地面就是陨石。于是,人们纷纷传言秦始皇快驾崩了。

在陨石坠落的地点,东郡的百姓围着陨石看个不休。有人边看边说:“这星星在天上树敌过多,所以被撞得粉碎。”

谁都明白,这是暗喻秦始皇。有更大胆的,甚至在陨石上刻下几个字:“始皇一死,天下将重新分裂。”

消息传到咸阳,秦始皇勃然大怒,立刻命令御史调查此事。御史到东郡走了一趟,未能查出结果。陨石是找到了,上面也的确刻了几个字,和传闻的差不多,只是刻石的人无法寻找。民间犹如一片汪洋大海,从中找一个人,等于大海捞针。

御史派人回京复命,秦始皇越发恼怒。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连一个诅咒他的人都抓不到,真是一种讽刺。他责骂御史无能,又命令御史把陨石旁的居民都抓起来,一一加以拷问。

御史别无选择,只能照秦始皇的话办。拷问仍然没有结果,他下令把这些人全部杀了。

这一杀,就是数百人。

接着又将那块陨石当众焚烧。烧过之后,该万事大吉了,岂料民间又传出更刻毒的话:“秦始皇自焚了!”

秦始皇终于意识到杀人无济于事。如果天下人都怨他,他总不能把天下人都赶尽杀绝。

他换了一个招数,让博学之士作仙人歌,歌颂他的丰功伟绩。在朝廷上,在后宫中,配了乐的颂词不绝于耳,秦始皇听着格外舒坦。

然而,凶兆纷至沓来。

秋天,秦国使者从函谷关归来,经过华阳的平舒道时,有个人拿着一块璧玉,拦住使者说:“替我把这块壁玉送给周武王!”

这个神秘的人物又说:“今年祖龙死!”

使者想:武王伐纣,已过数百年,今天说送给武王,是送给谁呢?莫非有个像武王那样的人来伐秦?他说“今年祖龙死”,难道祖龙就是秦始皇?使者想再问时,那人已消失了踪影。

回到咸阳,使者不敢隐瞒,把事情的详细经过报告了秦始皇,并呈上那块璧玉。

秦始皇说:“朕不怕!湘山之神已被我用火烧了,这事不能证明什么。”话虽这么说,但心里终究放不下。他又说:“那人大概是个山鬼。山鬼的话是不可信的,因为山鬼的话只能在一年内管用。”

他命令掌管财宝的官员察看璧玉,认出是八年前他过长江时掉到水中的。旧物归还,吉凶难卜。卜者算了一卦,卦辞上说:“皇帝出游或是迁移民众,两事都吉利。”

秦始皇放心了,卦辞上的话通常不会错。他首先按卦辞的要求,往北河、榆中一带迁去了三万户。次年,他外出游历。出游可避免死亡,求得长生。

秦始皇带着小儿子胡亥、左丞相李斯等人出发了。十一月,巡游队伍到了云梦,秦始皇站在九疑山上,向着远方祭拜了虞舜帝,这回他不像去年烧湘山祠那么狂妄。他不但祭拜了舜帝,而且想舜帝已是仙人,我拜祀他,就能保佑我长生,躲过民众的诅咒。

接着下山搭船,沿江而下。到达籍山时,他观赏了高大的柯树群,想到建骊山墓的时候会需要这些木材。他又从海滨渡过诸水,再过丹阳,到了钱塘江。到浙江时,水势汹涌,波浪滔天,秦始皇害怕了,于是改道西行约一百二十里,才从余杭渡过。他登上会稽山,祭祀了大禹,面向南海遥望,似乎在盼望仙人的到来。

秦始皇从会稽山上下来,就准备回咸阳。渡过长江后,靠海北行到了琅邪山,晚上梦见与海神交战。占卜的人说海神是不能见到的,它常幻化为鲸鱼、蛟龙的样子出现。皇上祈祷神祠完备而又恭敬,却有这种恶神出现,应当加以铲除。

秦始皇于是下令给入海的人员送去捕大鱼的器具,他自己亲手用连弓等候着,一旦有大鲸鱼出现,就立刻射死它。

他从琅邪山向北走,直到荣城山也没见到大鲸鱼。又继续前行,才见到几条鲸鱼在海水中出没,秦始皇一阵猛射,结果射中了一条。他很高兴,恶神已被射死一条,其余的都畏惧而逃,仙人就要来了,民众的诅咒也将归于无效。

不过,他高兴得太早了。

到平原津,秦始皇一病不起。他害怕死亡,但死亡终究来了。尽管群臣都缄口不谈,他的病情却越来越重,出游吉利的卜辞看来像一个圈套。七月丙寅那天,不可一世的始皇帝病死在沙丘平台。皇帝死在外地,容易生变,赵高和左丞相李斯便密不发丧。赵高命人把秦始皇的棺材放在宽大的丧车中,车有门窗,又有帘幕遮着,只有从前宠幸的宦官、参乘官以及给皇上送饭的人,在丧车中陪着。百官向皇上请示,一如往常,宦官就在丧车中代为答复。

当秦始皇的丧车回京城后,他的尸体已然腐烂。九月才下葬,豪华的骊山墓始皇陵,埋下的只是一堆骨架。

秦始皇死了,却又出现了一位更为残暴的君主——二世皇帝胡亥。

胡亥与赵高、李斯合谋,通过篡改秦始皇遗诏而登上了秦帝国二世皇帝的宝座。胡亥即皇帝位后,提拔赵高为郎中令,使这个阴谋家窃夺了国家的重要权力。在赵高的怂恿和策划之下,胡亥非但没有为秦帝国和人民做过一件有益的事,而是倒行逆施,把秦始皇所施行的暴政推至无以复加的程度,致使秦帝国的社会矛盾急剧激化。

胡亥、赵高通过阴谋手段窃夺了国家最高权力,为确保这一权力,他们借助于“更为法律”,首先是杀害宗室和大臣,“公子十二人修死咸阳市,十公主砭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此外,被逼自杀的还有公子闾等三人以及公子高等;被赐死的大臣有蒙恬、蒙毅、冯去疾、冯劫等人,造成了“宗室振恐”“群臣人人自危”的局面。秦帝国的上层统治集团由于胡亥、赵高的屠杀和“尽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使得秦帝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因此而激化。

秦二世胡亥自即位之日起,他便在帝国人民面前暴露了他的暴君面目。暴虐成性的胡亥,在秦始皇下葬时下令“先帝后宫非有子者”“皆令从死”,同时将工匠封闭在墓道中窒息而死。从全国征调更多的民夫继续修造阿房宫以及秦始皇帝陵的未完成工程,同时继续修建直道、驰道,征发民夫戍边,“外抚四夷”,调集各郡县“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致使“赋敛愈重,戍徭无已”。“屯戍一岁”的法律规定被改为居于闾左的贫民一律戍边,把更加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负担强加在帝国人民的头上,使人民断绝了生路。二世胡亥为“威服海内”,还效法秦始皇“巡行郡县”,先到碣石,然后南下会稽,再绕回辽东,从辽东返回咸阳。

胡亥、赵高的“更为法律”,不只是为诛杀宗室及大臣,而且更主要的是指向人民大众。“更为法律”后的“法令诛罚日益刻深”,致使更多的人沦为刑徒或惨遭杀害。例如,湖北云梦出土的秦律《徭律》规定,朝廷征发徭役,如果迟到三天到五天,主管官吏只处以“谇”的惩罚。然而到了秦二世时,戍卒不能按期到达边地,无论有怎样的客观原因也要一律处死。秦二世的“法令诛罚日益刻深”,于此可见一斑。

总之,二世胡亥在即位后一年中所推行的倒行逆施的暴政,使得天下百姓“欲为乱者,十室而五”,达到了“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的地步,出现了“群盗满山”的局面。普天下的百姓啼饥号寒,再也没法忍耐了。于是,有了著名的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