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七讲 9.2
作者: 太虚
10.8万字 0.1万次阅读 0.2万累计人气值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
    作品总数
  • 10.8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8章
简介

“本书辑录的,是近代佛学大师、民国“四大高僧”之一太虚和尚解说七部佛经原典的讲稿,选录的原则,一是原典的价值,二是经义的浅近,三是篇幅的精要。《四十二章经》:第一部译入中国的佛典。《佛说八大人觉经》:佛陀的八大自我觉悟。《佛遗教经》:佛陀留给世人的最后遗言。《佛说大乘稻秆经》:佛陀说十二因缘。《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未来世弥勒下生成佛的预言。《佛说十善业道经》:化苦恼为快乐的十大善行。《佛说善生经》:敦守人伦,珍惜生命的劝导书”。

第1章 出版说明

本书辑录的,是近代佛学大师、民国“四大高僧”之一太虚和尚解说佛经原典的几篇讲稿,发表时间集中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太虚(1889-1947),俗姓吕,名淦森,法名唯心,字太虚。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人。16岁出家为僧,旋依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尚受具足戒。从此接受严格的佛教传统教育训练,先后从永丰寺歧昌和尚受学《法华》《楞严》等经,从谛闲法师等研习天台教观,并与圆瑛、会泉等在天童寺同参法理,互研经教。宣统元年(1909),随寄禅和尚参加江苏省僧教育会。两年后赴广州,被推举为白云山双溪会住持。

民国元年(1912),太虚在南京创立中国佛教会。第二年并入以寄禅和尚为会长的中国佛教总会,被选任《佛教月刊》总编辑。1918年自日本讲学归来,在上海与章太炎等人发起成立觉社,主编《觉社丛书》及《海潮音》月刊。《海潮音》坚持出刊30多年,成为民国时期持办时间最长、普及影响最大的佛学刊物。

1922年,太虚创立武昌佛学院。两年后,在江西庐山筹办成立世界佛教联合会,被推举为首任会长。1927年后,太虚长期担任厦门南普陀寺方丈和闽南佛学院院长,在大力推动僧教制度改革的同时,也应约到各地讲学讲经,弘扬佛法。卢沟桥事变爆发,太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组织僧侣救护队,随军服务。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授予胜利勋章。1947年3月17日在上海去世。

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宗教改革家。他首倡“三大革命”(即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的主张,进而提出“人生佛教”的口号,主张以积极入世的态度、“舍己利人”的精神去改进社会和人类,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都在近代佛教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他也是佛理贯通、思想深邃的佛学理论家,在法相唯识、法性空慧、法界圆觉等方面,都有很多精深的见解。太虚学养深厚、见识渊博,不仅所学内学教义、世谛文字,悉能随心活用,甚至对当时国人所知尚浅的西方哲学宗教渊流、思潮,也能信手拈来,挥洒成譬。他讲说佛经原典,条理明晰,深入浅出,深得信众的欢迎。这些演讲经他的弟子记录整理后,发表在《海潮音》等刊物上,又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太虚一生,开筵讲经无算,本书所选,只是其中具代表性的一部分。选录的原则,一是原典的价值,二是经义的浅近,三是篇幅的精要。比如《四十二章经》,通过金庸武侠小说的传播,名字已为大众耳熟能详,但一般人很少知道,它是第一部传入中国的汉译佛典,是汉明帝“白马取经”,派秦愔、王景等人到西域抄录回来的佛经片段,在印度其实没有这样一部叫《四十二章经》的书!但它对中国佛教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八大人觉经》,是释迦牟尼讲述自己对佛法的八件亲证觉悟;《佛遗教经》,是释迦牟尼在世上的“最后一次讲演”。这三部经统称《遗教三经》,是中国佛教各宗各门必修共学的经典。其他几部经典也各有特色。如《大乘稻秆经》以田中稻梗为譬,阐述十二因缘生理;《弥勒下生成佛经》,讲述未来世弥勒下生成佛,广度众生登彼极乐的美好;《十善业道经》教人奉行十善,摒弃十恶,修行正果;《善生经》劝人敦守人伦道德,珍惜生命,不空度人生。这几部经典,或阐明佛教的基本要义,或具有劝恶扬善的教化功能,本身不乏文采优美的段落,再加上太虚大师生动详明的讲说,不仅可为有志涉猎佛学者指引门径,即便对一般读者,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本书所选文字,悉从印顺法师所编《太虚大师全书》中辑出,重新标点分段,个别文字依照通行惯例有所订正。太虚其他解经著述,如机缘适合,也将陆续整理出版。

整理者

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