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参考文献

书名: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秦小刚版)
作者:
秦小刚
本章字数:
2095
更新时间:
2024-01-16 15:59:42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资治通鉴故事

“部编版必读经典书系”为“新课标经典名著·学生版”的全新改版系列书,在原有系列基础上,根据部编版最新语文教材的要求、前期市场反馈,进行品种的精选与增减。本书是我国第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它涵盖了中国公元前403至公元959年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人物评价以及民族关系等,是一部了解中国政治运作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
已完结,累计21万字 | 最近更新:第三章

第一章

书名:
资治通鉴故事
作者:
(北宋)司马光著
本章字数:
26786

《资治通鉴》故事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外国文学经典部编版必读经典书系中国古代神话城南旧事一千零一夜?安妮日记红与黑热爱生命成语故事呼兰河传小王子???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人类的故事封神演义?宝葫芦的秘密?鲁滨逊漂流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狐狸列那的故事三个火枪手论语稻草人汤姆·索亚历险记巴黎圣母院洋葱头历险记小妇人西游记?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百万英镑基督山伯爵莎士比亚戏剧集内容简介:作者简介:《资治通鉴》故事大林和小林?昆虫记悲惨世界金银岛少年维特之烦恼《资治通鉴》故事??《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和他史记故事繁星·春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茶花女老人与海神秘岛??司马光(1019—1086),北宋的助手刘攽、刘恕等人历时十九水浒传寄小读者?简·爱吹牛大王历险记理智与情感双城记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北宋︺司马光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三国演义?苦儿流浪记格列佛游记大卫·科波菲尔柳林风声汤姆叔叔的小屋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通史巨著。《资治通鉴》记载了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红楼梦聊斋志异格林童话德伯家的苔丝绿山墙的安妮水孩子从战国到五代的史实。宋神宗认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东周列国志鲁迅杂文精选集?伊索寓言地心游记绿野仙踪堂·吉诃德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政治上镜花缘呐喊?猎人笔记杜立德医生秘密花园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帮助与王安石意见不合,后退居洛阳,编七侠五义秃秃大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福尔摩斯探险记名人传雾都孤儿治理国家,所以定名为《资治通著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鉴》。原著卷帙浩繁,所涉及的儒林外史小桔灯培根随笔父与子木偶奇遇记西顿动物故事集年代久远,人物众多,青少年想三十六计故事小坡的生日泰戈尔诗选复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希腊神话直接阅读原著,并非易事,所以隋唐演义徐志摩诗选安徒生童话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森林报编者从原著中选取了一些较为著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24篇朱自清散文精选快乐王子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卓娅与舒拉的故事最后一课名的人物,采取正确的历史观,岳飞传爱的教育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飘小鹿斑比小飞侠彼得·潘以故事的形式再现原著所记载的中学生必背古诗词124篇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海蒂普希金童话羊脂球︹北宋︺历史人物和事件。

《庄子》故事豪夫童话契科夫短篇小说选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集约翰·克里斯多夫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司马光著上架建议:儿童文学zizhitongjiangushi扫一扫,关注“南大小书屋”定价:29.00元部编版必读经典书系《资治通鉴》故事zizhitongjiangushi沈慧红︹北宋︺改写司马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资治通鉴》故事/(北宋)司马光著;沈慧红改写.--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5(部编版必读经典书系)ISBN978-7-305-20972-7Ⅰ.①资…Ⅱ.①司…②沈…Ⅲ.①中国历史-古代史-编年体-青少年读物Ⅳ.①K204.3-49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21134号出版发行?南京大学出版社社??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邮?编?210093出??版人?金鑫荣项?目?人?石?磊策??划?刘红颖丛?书?名?部编版必读经典书系书??名?《资治通鉴》故事著??者?〔北宋〕司马光改??写?沈慧红责任编辑?张倩倩宋冬昱责任校对?于李丽关鹏飞终审终校?郑晓宾赵玉婷装帧设计?谷久文印??刷?江西华奥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开??本?710×1000?1/16?印张28.25字数278千版??次?2019年5月第1版?2019年5月第1次印刷ISBN?978-7-305-20972-7定??价?29.00元网???址:http://www.njupco.com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官方微信号:njupress销售咨询热线:(025)83594756*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凡购买南大版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所购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无障碍高效读经典名师送你四大锦囊妙计2017年秋季学期,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部编版语文教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此次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一大改革,就是提升了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课外阅读被纳入语文教学,小学阶段增加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更是成为必考内容。可以说,语文学习已经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需要学生更加重视自主的阅读实践。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部编版必读经典书系”,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必读和自主选读书目选篇,以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外国文学经典三部分呈现,特邀一线语文教学名师撰写导读,真正实现阅读经典无障碍,为广大青少年读懂经典、理解经典铺平道路,扩大其视野。

一、选篇依据部编版语文教材,千锤百炼“部编版必读经典书系”所选篇目,依据最新部编版语文教材提供的必读和自主选读的名著书目,无缝对接教材新标准。

秉承南京大学诚朴雄伟的精神品质、励学敦行的实践作风,南京大学出版社坚持出版高品质图书,自2013年以来陆续出版“新课标经典名著1部编版必读经典书系系列·学生版”系列图书达116种,历经市场检验,加印不断,成为广受青少年读者喜爱的版本,“部编版必读经典书系”即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版、精修、精编而成。

二、版本考究,编辑严谨“部编版必读经典书系”分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外国文学经典三个版块,装帧设计上既达到套系图书的统一视觉传达,又兼顾了三个版块的差别,便于读者选择和收藏。

本套书选取权威译本,如《泰戈尔诗选》,选取了权威的郑振铎译本,《小王子》也采用了深受阅读推广人和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赞誉的程玮译本等,从源头上保证了“部编版必读经典书系”的内容品质。

为便于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在编辑过程中,为原书章节无标题的部分加注标题,方便读者透过目录,提纲挈领地快速了解全书内容,也便于日常翻阅。

特邀长期工作在一线的语文名师撰写“名师导读”,经反复讨论、试读和打磨,形成“四大锦囊妙计”,以两部分在书中呈现,分别设置在正文前后,为读者自主、高效阅读铺平道路、画龙点睛。

三、一线语文名师导读,实现无障碍高效阅读“名师导读”是“部编版必读经典书系”的一大亮点,其中的“四大锦囊妙计”被依次开启的同时,也将读者引领至更深、更广的阅读旅程。

“名师导读”分两部分呈现,分设在正文前后。“名师导读(一)”为读2者在阅读前指明方向,为快速介入铺平道路:锦囊1:名著题解看题解,知大概从容进入阅读的第一步是了解作者、知道作品的创作与文化背景等,这样就会在脑海中自然勾画出作品的大概面貌,进入阅读时就不会感到陌生。

锦囊2:阅读导入敲黑板,画重点从现实生活导向具体章节,消除阅读距离感;点破阅读重点,引导读者带着问题阅读,自然进入深度阅读。

3部编版必读经典书系“名师导读(二)”为读者消除阅读盲点,使其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刻,生发出更具思考性的阅后心得。

锦囊3:思维拓展扫困惑,明主题由点及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导引,直指作品核心。对作品的深层思考,令经典阅读不止于文本本身。

锦囊4:自我测评积跬步,至千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旁征博引、挥洒自如、文思滔滔的好文章是建立在日积月累的大量阅读上的,积一本“‘部编版必读经典书系’心得本”,阅读能力提升,写作能力当然大进步!

4MINGSHIDAODU名师导读(一)龙楠(深圳市龙岗区张玉栋名师工作室)??★名著题解《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的司马光,没错,就是我们小时候故事里《司马光砸缸》的男主角。据《宋史》记载,司马光七岁时就已经凛然如成人,对书籍更是爱不释手,尤其爱读《左传春秋》。宋仁宗宝元初年,他通过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宋英宗时又升迁为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在这期间,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宋哲宗时再次入朝担任尚书左仆射(宰相),去世后追赠为太师、温国公。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世称涑水先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此外还有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描述1部编版必读经典书系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警示后人,被称作历代帝王的教科书。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本书从中选择了部分时代故事进行呈现。因为编年体通史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阅读时要注意不同事件内容间的相互联系,综合比对才更好能体会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

★阅读导入(一)亲爱的同学们,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三家分晋开始,长达数百年的诸侯战乱时代,被誉为“千古一帝”。但大秦的统一仅仅只是始皇帝这一代君王的努力成果吗?从秦孝公到秦始皇,从商鞅到李斯,又请翻看《三家分晋》至《荆轲刺秦王》有哪些君臣在统一进程中励精图治,殚精竭等内容。

虑为秦谋求发展呢?除秦朝外,战国时期也出现过许多强盛的国家,在与秦朝抗衡期间,又有哪些君王和贤臣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过璀璨的光芒呢?

(二)功过参半的李斯,似乎象征着短暂的大秦王朝,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却也留下暴政形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平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2并带动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兴起。楚霸王项羽如何以英雄气概以弱胜强击败秦军,成就大请翻看《陈胜业?最后又为何在垓下被围,最终只能发出吴广起义》至《四“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面楚歌霸王乌江自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后自刎于刎》等内容。

乌江?汉高祖刘邦又是如何实现历史大逆转,建立大汉王朝呢?

(三)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有四百零五年的历史。汉朝是华夏民族大规模开拓边土的伊始,它基本奠定了现今中华请翻看《冯民族的版图。也是多民族融合,多文化交流唐易老李广难封》至《班超出的开始。陆上丝绸之路至今还在为国家的经使西域》等内容。

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一系列的进程中,汉朝君臣展出哪些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故事?王莽,这个在近代被比作“穿越者”的政治人物,是怎样让“汉”短暂消失的呢?

(四)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对汉朝统治带来严重破坏,诸侯割据时代再次上演,自三国鼎立,到政权更迭频繁的南北朝,中原大地战乱连绵,无数英雄人物在这段历史23部编版必读经典书系中应运而生。不论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诸葛亮,还是魏晋时期的司马懿、司马昭,又或是一代风流江左谢安,笔头忠心的古弼……这些历史人物或青史垂名,或毁誉参半。而在请翻看《官渡这些现象的背后,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你是之战》至《隋文否向往那种挥斥方遒,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生帝灭陈》等内容。

活?曹操在官渡和赤壁两场战争中为何结局不一致呢?司马一家是如何由贵族走向统治阶层顶峰?短暂的宋齐梁陈几个朝代间又有哪些割舍不去的联系呢?

(五)隋文帝结束了乱世,但继任者隋炀帝却在让这个王朝早早地覆灭了,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大唐帝国的宏伟基业,把中华民族的强盛推向巅峰,魏征这个历史名臣,在其中起着怎样关键的作用呢?也正是在这个繁盛的历史中,请翻看《隋炀历史上第一个女性皇帝出现了,武则天时代,帝的扬州情结》至《赵匡胤立功掌兵“神探”狄仁杰不再是探案高手,而是王朝权》等内容。

的砥柱,历史给予他怎样的评述?唐中后期,安史之乱掀开了藩镇割据的又一轮跌宕沉浮,五代十国之后赵匡胤建立宋朝,期间又是怎样的风云际会呢?

4目Contents录名师导读(一)1三家分晋7豫让报恩12商鞅变法19孙膑智斗庞涓25苏秦合纵,张仪连横36将相和42乐毅前功尽弃50田单巧布火牛阵56虎父犬子64毛遂自荐68信陵君窃符救赵73吕不韦奇货可居78功过参半的李斯84荆轲刺秦王489陈胜吴广起义96破釜沉舟巨鹿之战102鸿门宴109背水一战115四面楚歌霸王乌江自刎120冯唐易老李广难封128苏武牧羊135王莽夺权144班超出使西域151官渡之战160三顾茅庐164士别三日刮目相看170赤壁之战180七擒孟获184挥泪斩马谡188羊祜以德服人197司马懿装病夺兵权204竹林七贤210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215王与马共天下222江左风流第一——谢安228多行不义必自毙235扪虱谈政的王猛239刘裕建宋249仓皇北顾的刘义隆259笔头忠心的古弼263萧道成建康称帝269萧衍建梁278高欢和宇文泰291祖珽301隋文帝灭陈309隋炀帝的扬州情结319李渊起兵328李世民玄武门之变347谏臣魏徵356一代女皇武则天369唐室砥柱狄仁杰378太平公主392忠心不二的高力士399字如其人铁骨颜真卿406朱全忠灭唐建后梁420“儿皇帝”石敬瑭429赵匡胤立功掌兵权433名师导读(二)三?家?分?晋自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王室更加衰微,君臣之间的礼纪已经崩坏,天下英雄开始以智慧、武力互相争雄。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国家。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被称作“春秋五霸”。他们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这五人之中,仅晋文公所在晋国前后称霸百年之久,是名副其实的霸主。然而到了春秋末期,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韩、赵、魏、智、范、中行这六家大夫把持。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一直想侵吞他人,互1相攻打,后来范、中行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智宣子想将自己的儿子智瑶定为王位继承人。智家一个叫智果的人听说后,连忙去劝说智宣子:“您不能将智瑶定为继承人呀,选他还不如选您的另一个儿子智宵呢。”智宣子问道:“您何出此言?”智果回答道:“智瑶是不错,他有超越他人的五项长处,第一,身材高大,仪表堂堂;第二,精通射箭,擅长骑马;第三,才华横溢,技艺过人;第四,能言善辩,文辞优美;第五,刚毅坚强,勇敢果断。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不仁厚。如果他用这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恶事,那么谁又能与他和睦相处呢?”智宣子摇头说道:“我看不尽然,您说得太夸张了吧。”智果心痛地大声疾呼:“您一定要三思啊,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会灭亡的。”最终智宣子还是没有听从智果的建议,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果看到这个结果,知道多说无益,便向太史请求脱离智族姓氏,另外建立了辅氏家族。

不久,智宣子便去世了,智瑶也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

一天,他与另外两大家族的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吃饭时,智瑶戏弄韩康子,又侮辱他的家相段规。智瑶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就告诫说:“主公您平时说话一定要谨言慎行,不然会2《资治通鉴》故事招致祸患的!”智瑶很狂傲地说:“这晋国上下,每个人的生死灾祸都是我决定的。谁还敢在我面前兴风作浪!”智国又说:“这话可不对。贤德的人能够谨慎地处理小事,所以不会招致大祸。现在主公一次宴会就开罪了人家的主君和臣相,又不戒备,这种态度恐怕不行吧。蚊子、蚂蚁等昆虫都能害人,何况是国君、国相呢!”但智瑶根本就没听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智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领地。他首先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刚开始不想给,但他的家臣段规说:“智瑶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一定会讨伐我们,不如姑且给他。他拿到地更加狂妄,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必定向人动武用兵,这样我们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了。”韩康子说:“好主意。”便派了使臣去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

智瑶大喜,果然,不久之后他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不想给。魏桓子的家相任章问:“为什么不给呢?智瑶无缘无故强索他人领地,一定会引起其他大夫官员的不满;我们给智瑶土地,他一定会骄傲。他一旦骄傲而轻敌,我们就会因恐惧而团结在一起,用精诚的士兵来对付狂妄轻敌的智瑶,智家的命运一定不会长久了。主公不如先答应智瑶的要求,让他骄傲轻敌,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图谋。何必单独把我们作为智瑶的靶子呢!”魏桓子说:“对。”于是也交给智瑶一块有万户居民的封地。

3智瑶还不满足,又向赵襄子要蔡和皋狼的地方。赵襄子拒绝不给。智瑶勃然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甲兵前去攻打赵家。

赵襄子逃到了先祖的领地晋阳,凭着弓箭死守了晋阳城两年多。

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智瑶率领其他两家将晋阳团团围住。有一天,智瑶到城外察看地形,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挖开了个豁口。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城内几乎全被淹没了,锅灶被泡塌,青蛙到处跳,但人们仍是没有投降之意。智瑶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同年陪同。智瑶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脚,因为汾水可以灌他们的城邑安邑、平阳。

回来之后智家的谋士疵对智瑶说:“韩、魏两家肯定会反叛。”智瑶问:“你怎么知道?”疵说:“以人之常情而论。

我们调集韩、魏两家的军队来围攻赵家,赵家覆亡,下次灾难一定是连及韩、魏两家了。现在我们约定灭掉赵家后三家分割其地,晋阳城仅差六尺就被水淹没,城内宰马为食,破城已是指日可待。然而韩康子、魏桓子两人不但没有高兴的心情,反倒面有忧色,这不是必反又是什么?”第二天,智瑶把疵的话告诉了韩、魏二人,二人连忙辩解说:“这一定是小人离间,想为赵家游说,让主公您怀疑我们韩、4《资治通鉴》故事魏两家而放松对赵家的进攻。我们两家怎么会放着早晚就分到手的赵家田土不要,而要去干那危险必不可成的事呢?”智瑶相信了他们。

当天晚上,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说:“我听说唇亡齿寒。现在智瑶率领韩、魏两家来围攻赵家,赵家灭亡就该轮到韩、魏了。”韩康子、魏桓子也说:“我们心里也知道会这样,只怕事情还未办好而计谋先泄露出去,就会大祸临头。”张孟谈又说:“你放心,此事出自两位公主之口,进的是我一人的耳朵,有什么问题!”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又送他回城了。

第二天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掉智军守堤的官吏,改变了大水决口的方向,使水流反灌智瑶军营。当时智瑶正在自己的营帐中睡觉,突然听到一阵慌乱的喊声,起身一看,原来大水已经淹到自己军营来了。他开始还以为是堤坝决口,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智瑶正惊慌不定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两翼夹击,赵襄子率士兵从正面迎头痛击,大败智军,并且杀死了智瑶。

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瑶侵占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三家分晋”。

5诗词拓展:咏晋水[明]李继贞水可亡人国,哪知国自倾。

片言能树敌,三版得完成。

6豫?让?报?恩赵、韩、魏三家打败智瑶,瓜分了智家的田土后,各自为政。

为了显示自己的英勇善战,赵襄子杀死了智瑶,并且把智瑶的头骨涂上漆,作为喝酒的容器。

这件事情传到了一个名叫豫让的人耳朵里,他气愤无比,当时就拍案而起,大声骂道:“这个赵襄子也欺人太甚了,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一个死去的人。”原来这个叫豫让的人以前是智瑶的家臣,他认为这种行为是对智瑶的极大侮辱,所以他一心想要为主公报仇。

他天天在赵襄子的宫殿周围转悠,想伺机为智瑶报仇。一天,他听说赵襄子宫殿要找一个人去打扫厕所,就自告奋勇地报名了,很顺利地,他被选上了。于是他就化装为受刑之人服劳役,怀揣匕首,混到赵襄子的宫殿中清扫厕所,寻找机会。

7一天,赵襄子上厕所时,忽然心动不安,感觉有危险在靠近,于是就赶紧命人全宫殿搜索,一一排查,看看有没有什么可疑的人。手下领命一一排查,最后发现这新来的仆人豫让,以前是智瑶的家臣,就把这个情况上报给赵襄子。赵襄子也觉得豫让的存在对自己是一个威胁,于是就叫人将豫让抓了起来。

赵襄子看着被捆得扎扎实实的豫让说:“你来我府中的目的是什么?”豫让高昂着头说:“我要杀了你,为智瑶报仇。”赵襄子问豫让:“你以前也曾效力范氏、中行氏,智瑶攻灭他们,你为什么不为他们效死,反而为智瑶效力。现在我灭了智瑶,你怎么为他刺杀我?”豫让回答说:“范、中行氏以众人对待我,我以众人报答他们;智瑶以国士对待我,我就以国士报答他。”赵襄子的左右随从对赵襄子说:“主公,这人以前是智瑶的家臣,现在偷偷地躲在我们宫中,想对您图谋不轨,您一定要将他杀死,以绝后患。”赵襄子听后,摇摇头说:“智瑶已经被杀死,而且智家族人也全部被处决,他们已无后人,而此人还要为他报仇,我觉得他真是一个义士,我不忍心将他杀死,把他放了吧,我以后小心躲避他好了。”于是命令左右释放了豫让。

被赵襄子释放后,豫让并没有放弃为智瑶复仇的决心,他还是一直徘徊在赵襄子的宫殿周围,想伺机再次刺杀。但是,经过了上次的事件后,赵襄子明显提高了警惕,不再允许招来8《资治通鉴》故事路不明的人进入自己的宫殿,每次出行也都会派很多的护卫保护,所以豫让一直没办法靠近赵襄子。

这样又耽搁了很久,豫让越来越着急。有一天,他正在街上走着,突然一个人跪在他面前哀求地说道:“大爷,行行好吧,可怜可怜我,我都好久没吃过一顿饱饭了。”豫让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浑身是疮的乞丐,他形容枯槁,邋里邋遢,完全看不出他的长相。豫让突然拍手称赞:“妙,这个办法不错。”说完就急急忙忙地跑回家了。

回到家后,他找来了油漆,并且将油漆涂在身上,没过几天,他浑身开始长癞疮,疼痛难忍。妻子叫他赶紧去找医生来看看,但他并没有去求医治病,而是任其发展,没过多久,他就面目全非了。为了防止别人认出他的声音,他又吞下火炭,弄哑嗓音。他这样一副模样,妻子实在是受不了,就让他离开了家门,他也只能落得个在街市上乞讨过活。艰苦的生活,病痛的折磨让他变得越来越憔悴了,连他的结发妻子在街上遇到他也认不出来。

一天,豫让照常在街上乞讨,他以前的一个朋友看到他的身形、举止,觉得有些熟悉,便上前询问。刚开始他一再否认,但在朋友的再三追问之下,他只好承认自己的身份。朋友流着眼泪说道:“你这又是何苦呢?以你的智谋、才干,如果投靠赵家,一定会成为赵襄子的亲信,到那时你就可以为所欲为,9这样来报仇不是易如反掌吗?何苦把自己糟蹋成这样呢?用这样的方式来图谋报仇,不仅太困难了,也太为难自己了嘛!”豫让说:“忠臣不事二主,再说我要是在赵家为臣,再去刺杀他,就是怀有二心,这样做就是不忠不义了。虽然我现在的这种做法是极困难的,然而我之所以还要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天下与后世怀有二心的臣子感到羞愧。”朋友听了他的话感到佩服之至,含泪辞别。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听说赵襄子要乘车出行,豫让事先打听到了赵襄子出行的路线,偷偷地潜伏在他必经之路的桥下。等了半天,赵襄子终于到了桥前,眼看着自己的报仇行动快要成功,豫让紧张得都不敢呼吸了,生怕再次让赵襄子觉察出来。然而,天不如人愿,大队人马走到桥头时,赵襄子所乘的马突然惊叫起来,并且止步不前。赵襄子心中大惊,觉得这桥肯定有问题,赶紧让手下搜索,侍卫在桥下找到了埋伏在那里的豫让,并将他捕获了。

赵襄子气愤地看着豫让说:“看你忠心可嘉,第一次我并没有杀了你,但你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企图刺杀我,人的忍耐是有限的。”豫让大声说道:“不要你假惺惺,你侵占了我们智家的田地,还杀了我们的主公,最可恶的是你竟然还将他的头砍下来当酒杯,我一定要替主公报仇。”赵襄子生气地说道:“不识好歹的家伙!”于是命左右侍10《资治通鉴》故事从杀死了豫让。

诗词拓展:豫让桥[唐]胡曾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

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

11商?鞅?变?法周显王七年(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去世,二十一岁的秦孝公即位。当时黄河、崤山以东有六个强国,分别为齐、楚、燕、赵、魏和韩,其中楚国国土面积最大,齐国最富。而秦国在崤山之西,在当时是比较落后的国家,所以被其他六个国家称为“蛮夷之邦”,根本不想与秦国结盟,更不准秦国参加中原各诸侯国的会议盟誓。

秦孝公目睹此情,感到秦国外受强邻的欺压,内有贵族的专横,决心奋发图强,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周显王八年(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下令:“当年,我的祖先秦穆公,立足于岐山、雍地,励精图治,向东平定了晋国之乱,以黄河划定国界;向西称霸于戎、狄等蛮夷,占地广达千里,被周王赐予方伯重任,各诸侯国都来祝贺,所开辟的基业是多么光大宏伟。

12《资治通鉴》故事只是后来历代国君造成国内动乱不息,才无力顾及外事。但是到了献公即位时,他平定安抚边境,把都城迁到栎阳,亲往治理,准备向东征讨,收复穆公时的旧地,重修穆公时的政策法令。

现在我即位了,我想到先辈没有完成的心愿,常常痛心疾首。

宾客群臣中谁能献上奇计,让秦国变得强盛起来,我就封他为高官,给他封地。”卫国的公孙鞅听到这道命令,认为自己可以胜任,就急忙来到了秦国。

这个公孙鞅,原来是卫国宗族旁支后裔,从小喜好法家刑名之学。以前他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深知他的才干,一直想把他推荐给魏惠王,但还未来得及推荐,公叔痤就生重病了。魏惠王前来看望公叔痤,问道:“您是国家的栋梁,国家离不开您呀,如果您不幸去世了,那国家大事该如何处置?”公叔痤说:“我手下有一个能人叫公孙鞅,他虽年纪轻轻,却有奇才,希望您把国家交给他来治理!”魏惠王听罢没有说话。

公叔痤又说:“如果您不想用他的话,那就要杀掉他,不能让他到别的国家去。”魏惠王许诺后告辞而去。魏惠王走后公叔痤又急忙召见公孙鞅,道歉说道:“我必须先忠于君上,然后才能照顾属下;所以先建议惠王要么重用你,要么杀了你,再告诉你。所以你赶快逃走吧!”公孙鞅摇摇头说:“国君不能听从你的意见来任用我,又怎么能听从你的意见来杀我呢?”所以就没有逃走。魏惠王离13开公叔痤,果然对左右近臣说:“公叔痤病入膏肓,真是太可怜了。他先让我把国家交给公孙鞅去治理,一会儿又劝我杀了他,岂不是糊涂了吗?”公叔痤死后公孙鞅还是没有受到魏惠王的重用,正好这时秦孝公发出了广招贤才的公告,于是,公孙鞅就离开了魏国来到了秦国。秦国的宠臣景监将他推荐给了秦孝公,公孙鞅跟秦孝公陈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计划,孝公听后大喜过望,决定重用他,经常与他共商国家大事。

周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公孙鞅想实行变法改革,但是秦国的贵族听了他的方案后都不赞同。公孙鞅对秦孝公说:“对下层人,不能和他们商议开创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利益。讲论至高道德的人,与凡夫俗子没有共同语言,要建成大业也不能去与众人商议。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拘泥于旧传统。”大夫甘龙反驳说:“不对,万事都有根本,按照旧章来治理,才能使官员熟悉规矩而使百姓安定。”公孙鞅反驳说:“普通人只知道安于旧习,学者往往陷于所知范围不能自拔。这两种人,让他们做官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们商讨旧章之外开创大业的事。聪明的人制定法规政策,愚笨的人只会受制于人;贤德的人因时而变,无能的人才死守成法。”秦孝公说:“说得好!”便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制定变法的法令。

14《资治通鉴》故事公孙鞅下令:将人民编为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监督,犯法连坐。举报奸谋的人与杀敌立功的人获同等赏赐,隐匿不报的人按临阵降敌给以同等处罚。立军功者,可以获得上等爵位。私下斗殴内讧的,以其轻重程度处以大小刑罚。致力于本业,耕田织布生产粮食布匹多的人,免除他们的赋役。不务正业因懒惰而贫穷的人,全家收为国家奴隶。皇亲国戚没有获得军功的,不能享有宗族的地位。明确由低到高的各级官阶等级,分别配给应享有的田地房宅、奴仆侍女、衣饰器物。使有功劳的人获得荣誉,无功劳的人即使富有也不能显耀。

法令已详细制定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相信法令,就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奇怪,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拿过去的赏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拿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五十金的重赏,人们这才相信。直到此时,公孙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变法令颁布一年后,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不好的人有上千个。这时,太子正好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这次一定要严惩,以儆效尤。”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劓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

15秦国人听说此事后,都小心翼翼地遵从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一片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好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赶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新法令推行几年后,秦国百姓家给人足,国势蒸蒸日上,孝公任命公孙鞅为大良造。

周显王十九年(公元前350年),秦从雍(今陕西凤翔)迁都咸阳,并命公孙鞅在咸阳修建宫殿。公孙鞅进行了第二次变法。他下令禁止百姓家庭不分长幼尊卑地让父子、兄弟混居一堂。把四散的小村落合并到一起,成为一个县,设置县令、县丞等官员,共设了三十一个县。废除旧的井田制度,打破原来的土地疆界。并统一斗、桶、权、衡、丈、尺等计量单位,还改革了赋税制度。种种措施使得秦国日渐强大。

周显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43年),周显王封秦国国君为诸侯之长,各国都来致贺。秦孝公命令公子少官率军队与诸侯在逢泽举行会议,以朝见周显王。

秦王在商附近封赏给公孙鞅十五个县。于是他号称为商君,这就是我们后世称公孙策为商鞅的缘由。

起初,商鞅在秦国做国相时,制定法律极为严酷,他曾亲16《资治通鉴》故事临渭河处决犯人,血流得河水都变红了。他任国相十年,招致很多人的怨恨。一次,赵良来见商鞅,商鞅问他:“你看我治理秦国,与当年的百里奚谁更高明?”赵良说:“一千个人唯唯诺诺,不如有一个人敢于直言不讳。请允许我说出心里的全部意见,而您不加以怪罪,可以吗?”商鞅说:“好吧!”赵良坦然而言:“百里奚,原是楚国的一个乡野之人,秦穆公把他从卑贱的养牛郎提拔到万民之上、无人可及的崇高职位。他在秦国做国相六七年,向东讨伐了郑国,三次为晋国扶立国君,一次拯救楚国于危难之中。他做国相,劳累了也不乘车,炎热的夏天也不打起伞盖。他在国中视察,从没有众多车马随从前呼后拥,也不舞刀弄剑咄咄逼人。百里奚死的时候,秦国的男女老少都痛哭流涕,连儿童也不再唱歌谣,舂米的人也不再唱舂杵的谣曲,以遵守丧礼。现在再来看您。您起初以结交主上的宠幸心腹景监为进身之途,等到掌权执政,就凌辱践踏贵族大家,残害百姓,弄得公子虔被迫杜门不出已经有八年之久。

您又杀死祝欢,给公孙贾以刺面的刑罚。《诗经》中说,‘得人心者兴旺,失人心者灭亡’。上述几件事,可算不上得人心。

您的出行,后面尾随大批车辆甲士,孔武有力的侍卫在身边护卫,持矛挥戟的武士在车旁疾驰。这些保卫措施缺了一样,您就决不出行。您的危险处境正像早晨的露水,没有多少时间了,却还贪恋商地的富庶收入,在秦国独断专行,积累下百姓的怨恨。

17一旦秦王有个三长两短,秦国用来逮捕您的罪名还会少吗?”商君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只过了五个月就大难临头了。

显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了,秦惠文王即位。公子虔为了报当年商鞅对他处以劓之仇,向秦惠王告商鞅谋反,惠文王便派官吏前去捉拿商鞅。商鞅听到消息,立即逃跑。

他找到一家客店准备住宿,店主不知他是商鞅,对他说:“商鞅定下规矩,留住没有凭证的人,我要受‘连坐’的处罚。”商鞅只得继续逃亡。他本想逃到魏国避难,但是因为他曾率领秦兵攻打过魏国,所以又被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商鞅只好重返商地。

秦惠王派重兵进攻商地,商鞅率领家丁等兵卒进行抵抗,但最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商鞅被杀于郑渑池,其尸体被带回国,处以车裂之刑。

诗文拓展:商鞅[宋]王安石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18孙膑智斗庞涓战国时期还有两个人不得不说,那就是孙膑和庞涓。他们两人是同窗同学,两人曾一起拜鬼谷子先生为师,学习兵法。

同学期间,两人情谊甚厚,就结拜为兄弟,孙膑稍年长,为兄,庞涓稍年轻,为弟。

有一年,魏国国君以优厚的待遇招求天下贤才到魏国做将相,庞涓耐不住深山学艺的艰苦与寂寞,决定下山,谋求富贵。

孙膑则觉得自己学业尚未精熟,还想进一步深造;另外,也舍不得离开老师鬼谷子,就表示先不出山,等学艺精湛了再下山。

于是庞涓一个人先走了。临行前,庞涓对孙膑说:“我们弟兄有八拜之交,情同手足。我这一去,如果能获得魏国重用,一定来迎接孙兄,我们共同建功立业,也不枉来一回人世。”两人长时紧握双手,最后洒泪而别。

19庞涓到了魏国,魏王问他治国安邦、统兵打仗等方面的才能、见识。庞涓倾尽胸中所有,滔滔不绝地讲了很长时间,并保证说:“若用我为大将,则六国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我可以随心所欲统兵横行天下,战必胜,攻必克,魏国则必成为七国之首乃至最终兼并其余六国!”魏王听了,很兴奋,便任命他为元帅、执掌魏国兵权。

庞涓确有本领,不久便侵入魏国周围的诸侯小国,连连得胜,使宋、鲁、卫、郑的国君纷纷来到魏国朝贺,表示归服。

不仅如此,庞涓还领兵打败了当时很强大的齐国军队。这一仗更提高了他的声威与地位。魏国君臣百姓,都十分尊重他,崇拜他。而庞涓自己,也认为取得了盖世大功,不时向人夸耀,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气势了。

这期间,孙膑仍在山中跟随鬼谷子先生学习。他原来就比庞涓学得扎实,加上先生见他为人诚挚正派,便把秘不传人的孙武兵法十三篇细细地让他学习、领会。因此,这时的孙膑才能应该远远超过庞涓了。

有一天,从山下来了一个魏国大臣,礼节周全、礼物丰厚,代表魏王迎接孙膑下山。孙膑以为是学弟庞涓以魏王名义请他共创大业,很高兴两人的情谊并没有失去,便随魏国使臣下山了。

其实,请孙膑到了魏国,并非出于庞涓的推荐,而是一个了解孙膑才能的人向魏王讲述后,魏王自己决定的。

20《资治通鉴》故事孙膑一到魏国,便兴冲冲地先去看望庞涓。庞涓表面表示欢迎,但心里很是不安、不快。他得知自己下山后,孙膑在先生教诲下,学问才能更高于从前,十分嫉妒,唯恐孙膑抢夺他一人独尊独霸的位置,于是想设计除掉孙膑。

不久,庞涓预先让家丁扮成齐国商人见孙膑,骗孙膑回复家书,然后得了他的手迹。庞涓立刻拿给惠王看,说孙膑还在思恋他的齐国,留在魏国一定不会尽忠尽力的,日后一旦被齐国重用,便成为魏国的后患,要惠王杀了孙膑。但惠王是个重用人才的君王,没有听从庞涓的话。

庞涓见自己的计谋没有得逞,便继续设计陷害孙膑。他怂恿孙膑回齐国探亲,让孙膑向惠王请假,还假意说要在惠王面前帮他说话。可是他到了惠王那里却说:“孙膑思乡之情不死,执意要回齐国,这人日后定会成为魏国的后患。”这回惠王真的发怒了,把孙膑抓到军师府。庞涓还故作不知情,大惊失色地问孙膑究竟怎么回事,并假惺惺地前往王府,为孙膑讲情。庞涓建议惠王削去孙膑膝盖骨,让他不能回齐国。

惠王答应了,让庞涓削去孙膑的膝盖骨,孙膑因此变成了残疾人。

显王十六年(公元前353年),齐国使者来到魏国,孙膑以受刑罪人身份与他暗中相见,并说动了齐国使者,偷偷地把他藏在车中运回到齐国。

齐国大臣田忌见到他后,把他奉为座上客,经常向他请教。

21田忌发现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把他推荐给了齐威王。

齐威王向孙膑请教了兵法,看他对答如流,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便请他做自己的老师。

正在这时,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助。齐威王计划出兵援救赵国,任命孙膑为大将,孙膑以自己是个残疾之人坚决辞谢,齐威王便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让他坐在帘车里,出谋划策。

田忌准备率兵前往赵国,孙膑对他说:“排解两方的斗殴,不能用拳脚将他们打开,更不能上手扶持一方帮着打,只能因势利导,乘虚而入,紧张的形势受到阻禁,就自然化解了。现在两国攻战正酣,精兵锐卒倾巢而出,国中只剩老弱病残,您不如率军急袭魏国都城,占据交通要道,冲击他们空虚的后方,魏军一定会放弃攻赵回兵救援。这样我们一举两得,既解了赵国之围,又给魏国国内以打击。”田忌听从了孙膑的计策,果然大获全胜。十月,赵国的邯郸城投降了魏国。魏国回兵,与齐国军队交战于桂陵,魏国大败,史称桂陵之战。

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庞涓率军攻打韩国。

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是早救好呢,还是晚救好呢?”成侯邹忌建议:“不如不救。”田忌不同意,说:“我们坐视不管,韩国就会灭亡,被魏22《资治通鉴》故事国吞并。还是早些出兵救援为好。”孙膑立即说:“现在韩国、魏国的军队士气正盛,我们就去救援,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国的打击,反而听命于韩国了。

这次魏国有吞并韩国的野心,待到韩国感到亡国迫在眉睫,一定会再来恳求齐国,那时我们再出兵,既可以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又可以趁魏国军队疲惫打败他们,正是一举两得,名利双收。”齐威王说:“嗯,你说得不错。”于是便暗中答应韩国使臣的求救,让他回去,却迟迟不出兵。韩国以为有齐国的支持,便奋力抵抗,但经过五次大战都大败而归,只好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齐国身上。齐国这时才出兵,派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前去援救韩国,仍用老办法,直袭魏国都城。

庞涓听说了,急忙放弃韩国,回兵国中。

魏国集中了全部兵力,派太子申为将军,抵御齐国军队。

孙膑对田忌说:“魏、赵、韩那些地方的士兵向来剽悍勇猛,看不起齐国;齐国士兵被称作胆小鬼。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军必须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孙武兵法》说:‘从一百里外去奔袭会损失上将军,从五十里外去奔袭只有一半军队能到达。’”于是便命令齐国军队进入魏国地界后,做饭修造十万个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灶,第三天再减为两万个灶。庞涓率兵追击齐军三天,见此情况,大笑着说:“我早就知道齐兵胆小,进入23我国三天,士兵已逃散一多半了。”于是丢掉步兵,亲率轻兵精锐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计魏军形成,当晚将到达马陵。

马陵这个地方道路狭窄而多险隘,可以伏下重兵,孙膑便派人刮去一棵大树的树皮,在白树干上书写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再从齐国军队中挑选万名优秀射箭手夹道埋伏,约定天黑后一见有火把亮光就万箭齐发。

果然,在那天夜里庞涓赶到那棵树下,看见白树干上隐约有字,便令人举火照看,还未读完,两边箭如飞蝗,一齐射下,魏军大乱,溃不成军。庞涓自知败势无法挽回,便拔剑自尽,临死前叹息说:“让孙膑这小子成名了!”齐军乘势大破魏军,俘虏了太子申。

孙膑因为这一次胜利闻名天下,后世的军人都争相学习他的兵法。

诗词拓展:孙膑[唐]周昙曾嫌胜己害贤人,钻火明知速自焚。

断足尔能行不足,逢君谁肯不酬君。

24苏秦合纵,张仪连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迅速崛起。周显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即位。他从秦孝公手中接过来的是一个强盛的秦国,但同时也是一个已经成为众矢之的的秦国。

此时天下形势出现了战国以来的一个重大变化:秦国一国独大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六国之中任何一国都没有能力再与秦国单独抗衡。面对这种新的局面,六国只有采取能够适应新形势的生存策略才能继续存在下去,秦国面对六国的生存策略也只有调整应对策略才能持续保持崛起的优势。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人的一生都与六国的生存策略、秦国的应对策略息息相关,正是这两个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左右着当时的天下大局。那么,这两个人是谁呢?这两人就是:苏秦和张仪。

25苏秦、张仪也算师出名门,他们与孙膑和庞涓是同门师兄弟,都是鬼谷子的学生。

苏秦第一个求见的是周显王,但是,周显王身边的人一向看不起苏秦,周显王也不信任他。苏秦没有办法,只好西行奔赴秦国。想劝说秦国凭借众多的士兵和百姓,凭借精锐的军队,完全可以称帝而统治天下。秦惠文王因为刚刚车裂了商鞅,非常忌讳说客,他一看苏秦又是一个说客,一来就劝他称帝,便婉言谢绝了苏秦。

于是苏秦又来到了燕国,他对燕文公说道:“燕国之所以不遭受侵犯和掠夺,是因为南面有赵国做挡箭牌。秦国要想攻打燕国,必须远涉千里之外,而赵国要攻打燕国,只需行军百里以内。现在您不担忧眼前的灾患,反倒顾虑千里之外,办事情没有比这更错的了。我希望大王您能与赵国结为亲密友邦,两国一体,则燕国可以无忧无虑了。”苏秦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合纵”。

所谓“合纵”,“合”,就是联合;“纵”,指南北,当时六国从燕至楚,是从北至南。“合纵”,就是六国南北联合共同对付秦国,所以也叫“合众弱以攻一强”。但说“攻一强”并不准确,准确的说法是“合众弱以抗一强”,是联合六国应对强秦,而不是进攻秦国。

燕文公听从了苏秦的劝告,资助他车马,让他去游说赵肃26《资治通鉴》故事侯,希望让赵、齐两国不侵犯燕国。

苏秦来到赵国,对赵肃侯说道:“当今之时,崤山以东的国家以赵国最强,秦国的心腹之患也是赵国,然而秦国始终不敢起兵攻赵,就是怕韩国、魏国在背后算计。秦国要是攻打韩、魏两国,没有名山大川阻挡,只要吞并一些土地,很快就兵临国都。韩国、魏国不能抵挡秦国,必定会俯首称臣;秦国没有韩国、魏国的牵制,就立即把战祸蔓延到赵国头上。让我根据天下的地图来分析一下,各国的土地面积是秦国的五倍,估计各国的兵力是秦国的十倍,如果六国结成一气,向西进攻秦国,一定可以攻破。现在主张结好秦国的人都想割各国的土地去献给秦国,秦国成就霸业他们可以获得个人荣华富贵,而各国遭受秦国的践踏,他们却毫无分忧之感。所以这些人日日夜夜总是用秦国的威势来恐吓各国,以使各国割地。我劝大王好好地想一想!为大王着想,不如联合韩、魏、齐、楚等国为友邦,抵抗秦国,让各国派出大将、国相在洹水举行会议,互换人质,结成同盟,共同宣誓:‘如果秦国攻打某一国,其他五国都要派出精兵,或者进行牵制,或者进行救援。哪一国不遵守盟约,其他五国就一起讨伐它!’各国结成盟邦来对抗秦国,秦国就再也不敢派兵出函谷关来侵害崤山以东各国了。”赵肃侯听罢大喜,将苏秦奉为上宾,赏赐丰厚,让他去联合其他各国。

于是苏秦又来到了韩国,他对韩国国君说:“您如果一味27地向秦国示弱,割地求和,最后一定会输得很彻底,因为您的地是有限的而秦国的欲望是无限的。”经过不懈游说,苏秦终于组成了六国的反秦联盟。苏秦一人佩带六国相印,成为六国合纵的领袖。

这时秦国派犀首为大将攻打魏国,大败四万多魏军,活捉魏将龙贾,攻取雕阴,又要引兵东下。苏秦担心秦兵到赵国会挫败联合各国的计划,盘算没有别人可以到秦国去用计,于是用激将法挑动张仪,前往秦国。

张仪,魏国人,当年与苏秦一起在鬼谷先生门下学习,学习联合、分裂各国的政治权术,苏秦自认为才能不及张仪。张仪游说各国没有被赏识,流落楚国,这时苏秦便召他前来,又加以羞辱。张仪被激怒,心想各国中只有秦国能让赵国吃苦头,便前往秦国。苏秦又暗中派门下小官送钱去资助张仪,使张仪见到了秦王。秦王很高兴,以客卿地位礼待张仪。苏秦派来的人告辞时对张仪说明:“苏秦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会挫败联合各国计划,认为除了您没有人能操纵秦国,所以故意激怒您,又暗中派我来供给您费用,这些都是苏秦先生的计谋啊!”张仪感慨地说:“罢了!我在别人的计谋中还不自知,我不如苏秦是很明显的事了。请代我拜谢苏秦,只要他活着,我张仪就不说二话!”张仪到秦国后,他的才华有了施展的舞台,渐渐忘了对苏28《资治通鉴》故事秦的承诺,提出了一个帮助秦国破坏六国合纵的应对策略—连横。“连横”是指游说那些联合抗秦的国家,要他们靠拢秦国,去攻击别的国家。这个策略和苏秦的合纵抗秦策略,正好针锋相对。张仪的策略是在六国合纵的链条上先找一个薄弱环节,从中截断,使整个链条断裂,而这个薄弱环节就是魏国。

张仪劝说魏襄王道:“魏国地方不满千里,士兵不足三十万,地势四下平坦,没有崇关大河的险要。防军分别守卫与楚、韩、齐、赵接壤的边界,用来扼守要塞的不超过十万人,所以,魏国历来是厮杀的战场。各国约定联合抗秦,在洹水结盟,作为兄弟之邦互相救援。然而同一父母的亲兄弟,有时还为争夺钱财互相残杀,各国之间,想靠反复无常的小人苏秦的一番伎俩,就结成同盟,明显是不足倚仗的。大王您不与秦国结好,秦国就会发兵进攻河外,占据卷县、酸枣等地,袭击卫国,夺取阳晋。那时,赵国不能南下,魏国也不能北上,南北隔绝,就谈不上联合抗秦,大王您的国家想避免危险也不可能了。所以我希望大王您能深思熟虑,拿定主意,让我辞去魏国相位,回秦国去筹划修好。”魏王于是背弃了联合抗秦的盟约,派张仪前往秦国去求和。

在六国之中,齐、楚两国是大国。张仪认为要实行“连横”,非把齐国和楚国的联盟拆散不可。他向秦惠文王献了个计策,就被派到楚国去了。

29周赧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张仪来到楚国,对楚王说:“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与齐国废除盟约,断绝邦交,我可以向楚国献上商於地方的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美女来做侍奉您的妾婢。秦、楚两国互通婚嫁,就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楚王十分高兴,听从了张仪的建议。

楚国的大臣们听说有这样便宜事儿,都向楚怀王庆贺。只有陈轸提出反对意见。

楚王恼怒地问:“我一兵未发而得到六百里土地,有什么不好?”陈轸回答:“您的想法不对。以我之见,商於的土地不会到手,齐国、秦国却会联合起来,齐、秦一联合,楚国即将祸事临门了。”楚王问:“你有什么解释呢?”陈轸回答:“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有齐国做盟友。现在我们如果与齐国毁约断交,楚国便孤立了,秦国又怎么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张仪回到秦国以后,一定会背弃对大王您的承诺。那时大王北与齐国断交,西与秦国生出怨仇,两国必定联合发兵夹攻。为您考虑,不如我们暗中与齐国仍旧修好而只是表面上绝交,派人随张仪回去,如果真的割让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绝交也不晚。”楚王斥责道:“请你闭上嘴巴,不要再说废话了,等着看我去接收大片土地吧!”于是把国相大印授给张仪,又重重赏赐他。

30《资治通鉴》故事楚王拒绝了陈轸的忠告后,一面跟齐国绝交,一面派人跟着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商於之地。齐宣王听说楚国同齐国绝交,马上打发使臣去见秦惠文王,约他一同进攻楚国。楚国的使者到咸阳去接收商於之地,想不到张仪回国后,就假装从车上跌下,三个月不上朝。楚王听说后自语道:“张仪是不是觉得我与齐国断交做得还不够?”便派勇士宋遗借了宋国的符节,北上到齐国去辱骂齐王。

齐王大怒,立即降低身份去讨好秦国,齐国、秦国于是和好。

这时张仪才上朝,见到楚国使者,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何还不去接受割地?从某处到某处,有六里多见方。”使者愤怒地回国报告楚王,楚王勃然大怒,想发兵攻打秦国。

陈轸又说:“我个人觉得攻秦国还不如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失了地,还可以在齐国得到补偿。现在大王您已经与齐国断交,又去质问秦国的欺骗行为,是我们促使齐国、秦国和好而招来天下的军队,国家一定会有大损失!”楚王仍是不听他的劝告,派屈匄率军队征讨秦国,秦国也任命魏章为庶长,起兵迎击。

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春季,秦、楚两国军队在丹阳大战,楚军大败,八万甲士被杀,屈匄及以下的列侯、执圭等七十多名官员被俘。秦军乘势夺取了汉中郡。楚王又征发国31内全部兵力再次袭击秦国,在蓝田决战,楚军再次大败。韩、魏等国见楚国危困,也向南袭击楚国,直达邓。楚王听说后,只好率军回救,割让两座城向秦国求和。

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派人通知楚怀王,想用武关以外的地方换黔中之地。楚王说:“我不愿换地,只想用黔中之地来换张仪。”张仪听说后,请求秦王同意。秦王问:“楚国要杀死你才甘心,你为什么还要去?”张仪说:“秦国强,楚国弱,只要大王您在,估计楚国不敢把我怎么样。而且我和楚王的宠臣靳尚关系密切,靳尚又侍奉楚王的爱姬郑袖,郑袖的话,楚王没有不听的。”于是欣然前往楚国。

楚王把他关在狱中,准备处死。靳尚对郑袖说:“秦王十分宠爱张仪,想用上庸等六个县及美女来赎回他。大王看重土地,又尊重秦国,那样秦国的美女将被宠幸,您就会遭到冷落。”于是郑袖日夜在楚王面前哭着哀求:“当年的事,不过是臣各为其主。现在要是杀了张仪,秦国必定震怒。我请求让我们母子两人先迁居江南,不要成为秦国刀下的鱼肉。”楚王于是赦免了张仪,还以厚礼相待。

张仪劝说楚王道:“倡导各国联合抗秦,简直是赶着羊群去进攻猛虎,明显无法相斗。现在大王您不肯听命秦国,秦国如果逼迫韩国、驱使魏国来联合攻楚,楚国可就危险了。秦国32《资治通鉴》故事西部有巴、蜀两地,备船积粮,沿岷江而下,一天可行五百余里,不到十天就兵临扞关。扞关惊动,则由此以东的各城都要修治守备,黔中、巫郡便不再是大王您的了。秦国如果大举兴兵攻出武关,那么楚国的北部就成为绝地,秦兵再南攻楚国,楚国的存亡只在三个月以内,而楚国等待各国来救援要在半年以上。

坐等那些弱国来救,而忘记了强秦的威胁,我可要为大王您现在的做法担心啊!大王如果能诚心诚意地听我的意见,我可以让楚国、秦国永久结为兄弟之邦,不再互相攻杀。”楚王虽然已经得到了张仪,却又舍不得拿黔中之地来交换,于是同意了张仪的建议,让他离开。

张仪离开楚国后,便前往韩国,劝说韩王:“韩国地方险恶多山,所产五谷,不是豆子而是杂麦,国家口粮积存不够两年,现在军中的士兵不超过二十万,秦国却有甲兵一百余万。崤山以东的人要披上盔甲才可以参战,而秦国人个个赤膊便能上阵迎敌,左手提着人头,右手夹着俘虏。秦国用孟贲、乌获那些勇士们来进攻不肯臣服的弱国,正像在鸟蛋上压下千钧重石,无一可幸免。大王您不肯迎合秦国,若秦国发动甲兵占据宜阳,扼守成皋,大王的国家就被分裂,鸿台的宫殿,桑林的园苑,就不再是您能享有的了。为大王着想,您不如结好秦国进攻楚国,既转嫁了祸灾又取得秦国欢心,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韩王听从了张仪的意见。

33张仪回到秦国报告,秦王封赏给他六个城邑和武信君的爵位。又派他向东游说齐王:“主张联合抗秦的人,必对您说:‘齐国有三晋作屏障,地广人多,兵强士勇,即使有一百个秦国,也拿齐国无可奈何。’大王您也总是称赞这种说法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现在秦、楚两国互通婚姻,结为兄弟之国;韩国献给秦国宜阳;魏国交出河外之地;赵王也去朝见秦王,割让河间讨好秦国。大王若是不迎合秦国,秦国将驱使韩国、魏国之兵进攻齐国南部,再逼迫赵兵倾巢而出,渡过清河,直指博关。

那时临淄、即墨等齐国心腹地带可就不属于您所有了。等到国家遭受攻击的那天,您再想讨好秦国,也来不及了!”齐王同样采纳了张仪的建议。

张仪离开齐国,又向西游说赵王道:“大王带头联合各国抵抗秦国,使秦兵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侵犯各国。大王的威望在崤山以东传扬,我们秦国十分恐惧,修理铠甲,磨砺士兵,积蓄粮草,时刻担忧您的威慑,不敢放松警惕,唯恐大王您兴兵前来问罪。现在我们秦国托大王您的神力,一举攻下巴、蜀,吞并汉中,包围两周,兵抵白马津。我们秦国虽然地处偏远,然而对赵国心含愤怒已不是一天了。如今秦国有一支不成样子的败甲残兵驻在渑池,愿意渡过黄河,越过漳水,进据番吾,前来邯郸城下相会,希望用古时甲子会战形式,重演武王伐纣的旧事。为此,特派使臣我来通知您。现在楚国与秦国结为兄34《资治通鉴》故事弟之邦,韩国、魏国俯首称臣,齐国献出盛产鱼盐的海滨之地,这就像砍断了赵国的右臂。被砍断了右臂而与别人争斗,失去同党而又孤立无援,想要不灭亡,能办到吗!如果秦国派出三支大军,一支军队扼守午道,通知齐国渡过清河,在邯郸之东驻军;另一支军队驻扎成皋,驱使韩、魏军队进军河外;第三支军队驻扎渑池,约定四国联合攻赵,征服后必定四分其地。

我为大王着想,不如与秦王当面亲口结下盟约,使两国成为长久的兄弟之国。”赵王也接受了张仪的劝说。

就这样,苏秦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六国“合纵”联盟终于被张仪的“连横”拆散了。

诗词拓展:张仪[唐]徐夤荆楚南来又北归,分明舌在不应违。

怀王本是无心者,笼得苍蝇却放飞。

35将?相?和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赵王得到楚国宝玉和氏璧,秦昭王知道这件事以后,心中起了贪心,就派人给赵王送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邑来换取和氏璧。

赵王与各位大臣商议:如果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得不到,只能是白白地受骗;如果不给秦国和氏璧,则担心秦国会出兵攻打赵国。赵王拿不定主意,又找不到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

宦官缪贤说:“我有一个门客叫蔺相如,他智勇双全,遇事灵活机动,是个可造之才,可以出使秦国。”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他。”赵王说:“得了我的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王请求36《资治通鉴》故事用城换璧,如果赵国不答应,那就是赵国理亏;如果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的话,那就是秦国理亏。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相如说:“如果大王实在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和氏璧出使秦国。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璧留给秦国;城邑不给赵国,我会把璧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西行入秦。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璧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璧传给妃嫔及左右侍从看,群臣高呼“万岁”。

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要把城邑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相如。

相如于是手持璧退后几步站定,背靠着柱子,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婪,倚仗它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和氏璧,恐怕不会给我们城邑’。打算不将和氏璧给秦国。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璧,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修饰礼仪表示敬意呀。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37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邑,所以又把璧取回来。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蔺相如手持璧玉,斜视着柱子,就要向柱子上撞去。秦王怕他真把璧撞碎,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以璧击柱,并召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明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这些城邑的,他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量此事,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馆里住宿。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给赵国城邑,就派他的随从穿着粗麻布衣服,怀揣和氏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廷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秦王和群臣知道和氏璧已经被蔺相如送回赵国后,面面相觑,可是也无可奈何,觉得杀了蔺相如也于事无补,只好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礼节后,让他回赵国去了。

相如回国之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能不受欺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秦国没有把城邑给赵国,38《资治通鉴》故事赵国也始终没有把璧给秦国。

周赧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82年),秦军攻打赵国,攻下了两座城池。

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80年),秦国大将白起打败赵国军队,杀死二万人,夺取代地的光狼城。秦国又派司马错调动陇西军队,从蜀地攻占楚国黔中郡。楚国被迫献出汉水以北及上庸地方。

第二年,秦国大将白起攻打楚国,占领鄢、邓、西陵等地。

楚国国内一片慌乱。就在这时,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

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如果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胆小。”赵王于是前往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辞别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

如果大王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的念头。”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

秦王喝酒喝到酒兴正浓时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赵王就弹起瑟来。赵王弹罢,蔺相如也请秦王表演敲击瓦盆的音乐,秦王却不肯。蔺相如厉色说道:“在五步之内,我就可以血溅大王!”秦王左右卫士想上前杀死蔺相如,蔺相如怒目呵斥,左右人都畏缩不敢行动。秦王只39好非常不情愿地敲了一下瓦盆。

直到酒宴结束,秦国始终不能对赵国加以非分之求。再加上赵国人也早有军队戒备,秦国到底没敢轻举妄动。渑池之会结束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右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觉得很不服气,生气地说:“想想我当初出生入死,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而蔺相如只不过动动嘴皮子,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蔺相如本来只是一个卑贱的人,我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碰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

有一次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蔺相如的门客就一齐劝谏说:“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啊。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口出恶言,您却害怕他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也会感到羞耻,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以秦王那样的威势,我蔺相如却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

蔺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

40《资治通鉴》故事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呀。”廉颇听说了蔺相如的话感到很羞愧,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前请罪,蔺相如原谅了他,两人终于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朋友。

诗词拓展:咏史·廉颇蔺相如[宋]陈普长年霜骨白皑皑,廉蔺羞颜似湿灰。

白起杀心如未谢,二家随璧献章台。

41乐毅前功尽弃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燕国贵族共同推举太子姬平为燕昭王。昭王是在燕国被齐国攻破后即位的,他凭吊死者,探访贫孤,与百姓同甘共苦。自己纡尊降贵,用重金来招募人才。

他问郭隗:“齐国乘我们的内乱而攻破我国,我深知燕国国小力少,不足以报仇。然而招揽贤士与他们共商国是,以雪先王的耻辱,始终是我的愿望。先生您如果见到合适人才,我一定重用他。”郭隗说:“古时候有个君主派一个负责洒扫的涓人用千金去购求千里马,那个人找到一匹已死的千里马,用五百金买下马头带回。君主大怒,涓人解释说,‘死马您还买,何况活的呢!

天下人知道了,好马就会送上来的’。不到一年,这个君主果然得到了三匹千里马。现在大王您打算招致人才,就请先从我42《资治通鉴》故事郭隗开始,比我贤良的人,都会不远千里前来的。”于是燕昭王为郭隗翻建府第,尊他为老师。各地的贤士果然争相来到燕国:乐毅从魏国来,剧辛从赵国来。昭王奉乐毅为亚卿高位,委托以国家大事。

周赧王三十年(公元前285年),齐王灭掉宋国后变得十分骄傲,便想向南侵入楚国,向西攻打赵、魏、韩国,想吞并东西二周,自立为天子。狐咺义正词严地劝谏他,被斩首于檀台大路上。陈举直言不讳地劝止,被杀死在东门。

与此同时,燕昭王却日夜安抚教导百姓,使燕国更加富足,于是他与乐毅商议进攻齐国。乐毅说:“齐国称霸以来,至今有余力,地广人多,我们独力攻打不易。大王一定要讨伐它,不如联合赵国及楚、魏三国。”燕王便派乐毅约定赵国,另派使者联系楚国、魏国,再让赵国用讨伐齐国的好处引诱秦国。

各国苦于齐王的骄横暴虐,都争相赞成参加燕国的攻齐战争。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王调动全部兵力,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国大将尉斯离率军队与韩、赵、魏联军也前来会合。赵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乐毅,乐毅统一指挥秦、魏、韩、赵大军发动进攻。齐王集中国内全部人力进行抵御,双方在济水西岸大战。齐国军队大败。乐毅便让秦国、韩国军队退回,令魏国军队分兵进攻宋国旧地,部署赵国军队去收复河间。

自己率领燕军,由北长驱直入齐国。

43剧辛劝说道:“齐国大,燕国小,依靠各国的帮助我们才打败齐军,应该及时攻取边境城市充实燕国领土,这才是长久的利益。现在大军过城不攻,一味深入,既无损于齐国又无益于燕国,只能结下深怨,日后必定要后悔。”乐毅说:“齐王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不与下属商议,又罢黜贤良人士,专门信任谀谄小人,政令贪虐暴戾,百姓十分怨愤。现在齐国军队已溃不成军,如果我们乘胜追击,齐国百姓必然反叛,内部发生动乱,齐国就可以收拾了。如果不抓住时机,等到齐王痛改前非,体贴臣下而抚恤百姓,我们就难办了。”于是下令进军深入齐国。

齐国果然大乱,失去常度,齐王出逃。乐毅率军进入齐都临淄,搜刮宝物和祭祀重器,运回燕国。燕王亲自到济水上游去慰劳军队,颁行奖赏,犒劳将士;燕王封乐毅为昌国君,让他留在齐国进攻其余未攻克的城市。

齐王出逃到卫国,卫国国君让出宫殿给他居住,向他称臣并供给日常用度。齐王却傲慢不逊,卫国人气愤地攻击他,齐王又出奔到邹国、鲁国,仍旧面有骄色;邹、鲁两地闭门不纳,齐王又出奔莒地。楚国派淖齿率军前来救援齐王,齐王任命淖齿为齐相。淖齿却想与燕国瓜分齐国,于是抓住齐王一一陈说他的罪过:“千乘、博昌之间的方圆几百里地,下血雨浸湿衣服,你齐王知道吗?”齐王回答:“知道。”“嬴、博之间,大地44《资治通鉴》故事崩塌,泉水上涌,你齐王知道吗?”回答:“知道。”“有人堵着宫门哭泣,却不见人影,离开时又音响可闻,齐王你知道吗?”回答:“知道。”淖齿说:“天降血雨,是上天警告你;地崩泉涌,是大地警告你;人堵着宫门哭,是人心在警告你。

天、地、人都警告,而你却不知改悔,你还想不死吗!”于是在鼓里这个地方将齐王处死。

乐毅听说昼邑人王蠋贤良,下令围绕昼邑三十里周围不得进入军队,又派人请王蠋,王蠋辞谢不去。燕国人威胁说:“你要是不来,我们就在昼邑屠城!”王蠋叹息说:“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国破君亡,我不能忠君卫国,而自身又被燕人用兵逼迫,我与其苟且偷生,不如一死!”于是把脖子系在树枝上,纵身一跃,自尽而死。燕国军队乘胜长驱直入,齐国大小城市望风而降。

乐毅整肃燕军纪律,禁止侵掠,寻访齐国的隐士高人,致以荣誉礼待。还放宽人民赋税,革除苛刻的法令,恢复齐国旧的良好治理,齐国人民都十分喜悦。乐毅于是调左军在胶东东莱渡过胶水;前军沿泰山脚下向东到达渤海,进攻琅邪;右军循着黄河、济水而下,屯扎在东阿、鄄城,与魏国军队相连;后军沿北海镇抚千乘之国,中军占据临淄,镇守齐国国都。他还亲至城郊祭祀齐桓公、管仲,表彰齐国的贤良人才,赐封修治先王的陵墓。经过他的收敛人心,齐国人接受燕国所封君号、45领取俸禄的有二十余人;接受燕国爵位的有一百多人。六个月之内,燕军攻下齐国七十余座城,都设立郡县治理。

当时齐国大部分地区都被燕军占领,仅有莒城、即墨未沦陷。乐毅于是集中右军、前军包围莒城,集中左军、后军包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身亡。即墨人士说:“安平之战,田单一族人因铁皮包轴得以保全,可见田单足智多谋,熟悉兵事。”于是共同拥立他为守将抵御燕军。

乐毅围攻两城,一年未能攻克,便下令解除围攻,退至城外九里处修筑营垒,下令说:“城中的百姓出来不要抓捕他们,有困饿的还要赈济,让他们各操旧业,以安抚新占地区的人民。”过了三年,城还未攻下。

有人在燕昭王面前挑拨说:“乐毅智谋过人,进攻齐国,一口气攻克七十余城。现在只剩两座城,不是他的兵力不能攻下,之所以三年不攻,就是他想倚仗兵威来收服齐国人心,自己好南面称王而已。如今齐国人心已服,他之所以还不行动,就是因为妻子、儿子在燕国。况且齐国多有美女,他早晚将忘记妻子。

希望大王早些防备!”燕昭王听罢下令设置盛大酒宴,拉出说此话的人斥责道:“先王倡导全国礼待贤明人才,并不是为了多得土地留给子孙。

他不幸遇到继承人缺少德行,不能完成大业,使国内人民怨愤不从,无道的齐国趁着我们国家动乱得以残害先王。我即位以46《资治通鉴》故事后,对此痛心疾首,才广泛延请群臣,对外招揽宾客,以求报仇。

谁能使我成功,我愿意和他分享燕国大权。现在乐毅先生为我大破齐国,平毁齐国宗庙,报了旧仇,齐国本来就应归乐先生所有,不是燕国该得到的。乐先生如果能拥有齐国,与燕国成为平等国家,结为友好的邻邦,抵御各国的来犯,这正是燕国的福气、我的心愿啊!你怎么敢说这种话呢!”于是将挑拨者处死。又赏赐乐毅妻子以王后服饰,赏赐他的儿子以公子服饰,配备君王车驾乘马,及上百辆属车,派宰相侍奉送到乐毅那里,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十分惶恐,不敢接受,一再拜谢,写下辞书,并宣誓以死效忠燕王。从此齐国人敬服燕国乐毅的德义,各国也畏惧他的信誉,没有再敢来算计的。

不久,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惠王从当太子时,就与乐毅有矛盾。田单听说了,便派人去燕国用反间计,散布谣言说:“齐王已经死了,齐国仅有两座城未被攻克。乐毅与燕国新王有矛盾,害怕加祸不敢回国,他现在以攻打齐国为名,实际想率领军队在齐国称王。齐国人没有归附,所以他暂缓进攻即墨,等待时机举行大事。齐国人所怕的,是燕王派别的大将来,那样即墨就城破受害了。”燕惠王本来就疑心乐毅,中了齐国的反间计,便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大将,召他回国。乐毅知道燕王换将居心不良,于是投奔了赵国。从此,燕军将士都47愤愤不平,内部不和。

乐毅来到赵国后,赵王分封他于观津,对他十分尊崇,以此来警戒燕国和齐国。燕惠王便派人去批评乐毅,并道歉说:“乐将军你过于听信传言,因为与我有矛盾,就抛弃燕国跑到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