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作品评析 9.2
作者: 陈信凌
29.37万字 0.1万次阅读 0.5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后记 2024-01-17 14:01:38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
    作品总数
  • 29.37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146章
简介

本书紧扣高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框架。其中包括新闻评析的对象、新闻评析的价值、新闻评析的原则、新闻评析的方法、新闻评析应具的素养,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摄影等不同媒介的新闻作品的分析示例。涉猎广泛,条理清晰。理论阐发,简洁明快,意在疏通脉络;实例评析,切中肯綮,着眼于实际应用。概而言之,本书的主要特征为:打通书本与新闻实务的联络,追踪传媒发展的新走向,反映新闻制作的新趋势,贴近高职学生就业的新要求。

前言

“新闻作品评析”是新闻学科的一门传统课程。这样表述,至少包涵两层含义:第一,该课程早已有之,开设的历史久远;第二,它是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体现新闻学科的特质。不过,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新闻传媒的报道范围不断扩大,报道焦点不断增多,尤其是随着新闻传播媒介、传播技术与传播手段的不断更新,新闻教育者们基本上认同了这样一个观念:学生的知识结构应该做出根本性的调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新闻院系对新闻学科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正。当然,这样的修正并不是在一个完全相同的模式下展开的。应该说,这种在教学改革的名义下对课程进行的调整,无论在整体方向还是基本思路上均毋庸置疑。然其中涉及对一些具体课程的处理仍大有商榷的余地。例如,有些学校将“新闻作品评析”课程淘汰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是动摇了新闻专业教育的根基。

技能性强是新闻专业的基本特征之一,该专业培养目标就是要造就适应特定岗位需求的新闻从业者。更具体地说,这里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具备采制各类新闻作品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下,大量地接触和研习新闻作品。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强调的正是大量地接触与研习对于掌握一门技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而“新闻作品评析”课程,正是为着这样的目的而开设的。可以说,在课程改革名义下删除“新闻作品评析”,是一种舍本逐末、得不偿失的举动,完全不足取。

现在通行的《新闻作品评析》教材不止一种,它们形态各异,自成体系。本教材的名称虽沿袭了传统的叫法,但在内容设计方面颇有些新鲜气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评析作品的大类上,不仅包括一般常见的报刊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还有网络新闻与摄影新闻,它们在现实中极具影响力,且其中网络新闻的影响力还展现出方兴未艾、与日俱增的态势。而这是同类书籍大多不曾触及的部分。

其次,在新闻作品的具体类型上,基本采用了《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的归类框架。通常的《新闻作品评析》教材大多只笼统涉及消息报道、专题报道和新闻评论,本书依从中国新闻奖作品申报的相关规定,在作品类型上划分得更为细致和明晰。例如,在电视新闻作品方面就包括电视消息、电视新闻专题、电视新闻评论、电视系列报道与连续报道、电视新闻访谈、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等。很显然,这些都是现在正被国内电视界所采用的节目形态。

最后,在引用例证和选择评析对象上,除了极少量的特殊情况外,力求选取近几年在媒体上刊发的新闻作品。这样做的理由是,我们在承认新闻作品是一种形式感较强的文本的同时,也充分地认识到了它们其实是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的。

之所以作出以上的处理,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因为我们在编写之前,就牢固地树立了要紧密贴近新闻实践的理念。希望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可以破除课堂中的新闻学与现实中的新闻界的隔膜,引导学生直接感知正在为受众所接纳的各类新闻作品的具体品相及情状,直接与现实中的新闻采编工作接轨。

陈信凌

2011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