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 9.2
作者: 汪永祥
29.9万字 0.1万次阅读 0.5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第三节 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2024-01-17 15:08:11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
    作品总数
  • 29.9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46章
简介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哲学专业教材。它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肖前、李秀林、汪永祥等同志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哲学专业试用教材)基础上,吸取了已有哲学教材和有关著述的成果,经过两次较大修改而成的。本书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问题,如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实践、认识、辩证思维的形式和方法以及真理和价值等,进行了深入阐述,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第三版说明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一版”198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版”即“修订本”1991年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从“第一版”出版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30年;从“第二版”出版至今,时间也过去了20年。30年来,尤其是“第二版”出版20年来的时间证明,《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基本原则、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正确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宣传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教育了一代大学生,使他们走进哲学,走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堪称经典教科书。

同时,“第二版”出版2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新经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成果都表明,《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基本的概念需要进一步规范,一些重要的观点需要进一步阐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厘清。

更重要的是,“第二版”出版20年来,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国际看,科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世界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从国内看,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实践开辟了新的天和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并为我们的哲学思考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会空间。

因此,我们决定对《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再作一次修订,向读者献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以下简称“第三版”)。

列宁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普列汉诺夫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历史。无论是在自然界或是在历史方面,这种世界观‘都是本质上辩证性的’。”[1]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不仅是唯物主义哲学,而且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哲学”[2]。在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包括历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因此,“第三版”仍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命名为辩证唯物主义,从而透显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所内含的辩证法维度及其批判性和革命性。正如马克思所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和革命的”[3]。与《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并列,我们同时出版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则是为了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独创性,透显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所内含的历史维度及其彻底性、完备性。在恩格斯看来,这种彻底性、完备性集中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之中,“自从历史也得到唯物主义的解释以后,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4]。

同时,“第三版”又进一步把实践的观点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之中,并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不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即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不同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世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5]用实践唯物主义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透显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所内含的实践维度及其首要性和基本性。

为了保持《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经典性,“第三版”承继了“第二版”的基本格局和基本观点。在此前提下,“第三版”对一些基本概念作了进一步精确,对一些基本观点作了进一步深化,对一些基本命题作了进一步论证,并对全书的文字作了全面的修改,以使其文字更精练、表述更精确、论证更严密;同时,改写了“第七章 实践”、“第八章 认识”,尽可能以哲学的方式反映“第二版”出版20年来实践活动的新经验,尽可能概括20年来科学研究的新知识,尽可能体现20年来哲学研究的新进展。

此次修订由汪永祥、杨耕、郭湛承担。在修订过程中,我们力图使“第三版”保持“第一版”、“第二版”的优点,克服“第一版”、“第二版”的缺点,弥补“第一版”、“第二版”的不足,以期这本教科书不断完善。

在“第三版”出版之际,我们深深地怀念这本教科书的主编萧前教授、李秀林教授,他们已经离开了我们。《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凝聚着萧前教授、李秀林教授的心血与学识,体现着萧前教授、李秀林教授的信仰与品格。实际上,哲学家的品格和学说并不是互不关联的两极,而是具有内在关联的互动:品格滋养学说,学说彰显品格。正如费希特所说:“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选择什么样的哲学。”

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列入“经典教科书系列”,这体现了北师大出版社的远见卓识。

汪永祥 杨耕 郭湛

2011年12月于北京

[1]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311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

[2]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79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2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