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自我增值——给自己投资是最能获益的投资

书名:
富爸爸财商课
作者:
赵飞
本章字数:
7394
更新时间:
2023-12-27 17:14:52

自我增值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自己能获得更大的竞争力。 作为投资者,自我增值自然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投资相关的知识,充实自己,在人格上使自己更趋于完美;在投资技能上更尽可能多或者精通投资。而一个有自我增值信念,并能在坚定的信念上付诸行动的人,才能向着自己期望的方向不断前进。

从成为自信者开始踏上成功征途

望着魔杖的最后一节似有闪闪的光芒,杰克、马布里和麦基都有些不舍,今天已经是来沙漠的第十六天了,也是老怀特陪在他们身边的最后一天了。

一大早,三个年轻人就聚在老怀特的身边,回忆起老怀特给他们指点的点点滴滴,三人感叹不已。杰克永远是一个急切表明自己想法的人,他照样是第一个发表看法:“老怀特,跟着您学习了15堂的财商课了,我还是不确定今后自己能否让这些智慧准确指引我追求财富。”

老怀特呵呵一笑说:“良好的自信心对一个人是否能成功,占有关键性的地位。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有怎样的表现,这两者是一致的。你如果确认自己没有学到增长财商,那你以后就可能无法发挥自己的财商智慧,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学到很多,在未来就会无意识地用这些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自然就能成功追求财富了。”

财商魔法书:劣等生和国际智能组织的主席

当维克多15岁的时候,老师告诉他,他永远毕不了业,最好是退学去学做生意,维克多记取了忠告,在以后17年中,一直做一些临时工作。别人一直说他是一个劣等生。

但是维克多32岁的时候,却发生了惊人的转变。一项测验显示,他是智商高达161的天才。这时他开始像一个天才那样有所作为了。他一连写了好几本书,获得几项专利,且变成了一个很成功的商人。对于这位曾被退学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被选为国际智能组织的主席,参加这个组织惟一的条件,就是智商要在140以上。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维克多的故事曾经引发了哈佛学子无数的联想,有许多天才穷人就像是“劣等生”那样闲荡,只因为有貌似权威的人说他们不够聪明而已。维克多显然没有一下子就得到许多知识,但他确实是忽然间获得了很大的信心,结果他一下子变得更有效率、更有能力。当他感到自己跟以前有所不同时,就真的开始跟以前有所不同地行动起来,并获得了不同的结果。这就是一个自信思想所产生的奇迹。

这就是自信。自信的秘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中国古谚: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枝草,一点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优点,值得看重和发挥。但自信绝非自我偏执、不容许自己犯错,或过度自我中心,失去客观的立场。

想成为富人是每个穷人的梦想,想成为富人的手段却不是每个穷人都拥有的。作为一个投资者、理财人,想要拥有财富更要有一种自信,相信自己可以理好财;相信自己选择的投资方式,并坚持下去;在失败的时候,相信自己可以东山再起,重获财富……

成功需要不断地学习

“其实啊,你们现在还很年轻,最要做的就是学习,要向小孩子一样。”老怀特语重心长地说。

杰克不解地问:“向小孩子一样?”

“对,当我们观察孩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整个人生旅程中不断地成长和学习是我们的自然天性。孩子总想研究点什么,认识点什么,调查点什么,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当他们经历险境、承担风险的时候,他们并不懂得保护自己,只是奋勇向前。”

看着三个年轻人思索的神情,老怀特接着说:“人类自从进入21世纪后,整个社会呈现出快速、多变和竞争加剧的特点。现在的知识更新非常快,一个人的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而学习力则代表未来。没有很强的学习力,就不能做到自我超越,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财商魔法书:第一女CEO的学习之路

“全球第一女CEO”,惠普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卡莉·费奥瑞纳女士从秘书工作开始职业生涯的她,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价值,一步步走向成功,并最终从男性主宰的权力世界中脱颖而出的。

卡莉·费奥瑞纳学过法律,也学过历史和哲学,但这些都不是她最终成为CEO的必要条件。卡莉·费奥瑞纳并不是技术出身,在惠普这样的一家以技术创新而领先的公司,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来达到的。

她说:“不断学习是一个CEO成功的最基本要素。这里说的不断学习,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变化,不断体会更好的工作方法和效率。我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做过一些不起眼的工作,但我还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找最合适的岗位。因为,只有我的工作与我的兴趣相吻合,我才能最大限度的在工作中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在惠普,不只是我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整个惠普都有鼓励员工学习的机制,每过一段时间,大家就会坐在一起,相互交流,了解对方和整个公司的动态,了解业界的新的动向。这些小事情,是能保证大家步伐紧跟时代、在工作中不断自我更新的好办法。”

“很少有人能具备与生俱来的领导能力,真正成功的领导者肯定是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而逐步成功的。”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通过不断学习,就能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作为一个投资者,无论你还处在创富初期,还是已经小有成就,学习的脚步都不能稍有停歇。

一般来说,不断学习需要注重这些方面:

(1)进一步改善自己

很多人认为自己无法进一步改善了。事实上,我们永远能学到新东西,因而变得更加成熟。一位名人说:从你以为自己不能进一步改善自己的那一天起,你就开始一再地演奏同一首歌曲。

(2)改变自己的态度

有人对学习和成长采取漠然处之的态度。这种做法对人们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因为它听起来似乎根本毫无害处。可是,当我们不再学习和成长的时候,我们会陷入一种远远低于我们应该享有的水准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之中。

坚持不断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毅力和勇气的。尤其是事业取得成功的时候,或者创富小有成就的时候,更需要重新审视已有的成果,找出能促使自己继续不断前进的新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激发新思维,才能勇于否定自我,在成绩中找不足,在荣誉前思危机,在顺境中不陶醉,在逆境中不气馁。

善于挖掘自己的潜力才能不落于时代

麦基询问老怀特:“以前有个研究说,正常人脑的记忆容量,约为6亿本书的知识总和,相当于超大型计算机储存量的120倍。若发挥一小半的潜力,就可轻易学会40余种语言、记忆整套百科全书及获取12个博士学位。这是真的吗?那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水平呢?”

老怀特告诉他:“这个结果首先是研究推论,不是十分准确的,但至少可以说明一点,人的潜力是相当巨大的。虽说人的潜力一直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但至今仍处于低度开发的状态。按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如今,普通人仅用了不足1%的脑力,即便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人物,一生也只用了2%左右的脑力。”

停顿了一下,老怀特接着说:“一个想要做成某事,想要成功的人,如果善于发掘自身的潜力,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财商魔法书:潜能所能发挥的巨大能量

本侯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高尔夫球手之一。他没有其他选手那么好的天赋,但他在追求成功的欲望和发掘自己的潜力方面却高人一等。

本候根在他的高尔夫生涯快要达到巅峰时,遭遇了一场致命的意外。有天早上,他和太太维拉丽开车在公路上,当他在一个拐弯处调头时,突然看到一辆巴士的车灯。本候根想这一下可惨了,他本能地把身体挡在太太面前来保护她。这个举动救了他,因为方向盘深深地嵌入了驾驶座。事后他昏迷不醒,过了好几天才脱离险境。医生们认为他的高尔夫生涯从此结束了,甚至他能站起来走路已经很幸运了。

但是他们并未将本侯根的意志与需要考虑进去。他刚能站起来走几步,就萌发了出人头地的梦想。他不停地练习,并增强臂力。无论工作到哪里,都保留高尔夫俱乐部的资格。起初他还站得摇摇摆摆,再次回到球场时,也只能在高尔夫球场的轻打区蹒跚而行。后来他稍微能工作、走路,就走到高尔夫球场练习。开始只打几球,但是他每次去都比上一次多打几球。最后,当他重新参加比赛时,名次很快地上升。理由很简单,本侯根能够预见到自己是胜利者。他有必赢的强烈愿望,他知道他又会回到高手之列。是的,普通人跟成功者的差别就是这种强烈的成功愿望和不断发挥自己潜能的行动。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人的潜能总是会留下一大段的空白,当你填补它时,你会发现,你变得与众不同,成功也不是那么难了。只要你有强烈的成功欲望,你就会主动去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而做出非同一般的业绩来。

而挖掘自身的潜力需要的就是对更大领域、更高层次、更大成功的追求,然后多加练习,辅以不断的学习。作为一个投资者,你也有很多的财商,也有很多还没被发现的眼光,只要你愿意,然后赋予努力的汗水,也许你成不了巴菲特那样的投资大师,但至少可以在复杂的投资环境中或者自己想要的财富。

向高财商者学习成功方法

马布里向老怀特许诺:“等我毕业了,就开始我的创富计划,我就不信凭着一腔热血和信念就不能成功。”

老怀特看了一眼兴致勃勃的马布里,严肃地说:“成功的决心和热情并不能取代科学的方法。人人希望事半功倍,人人渴求少走弯路。你当然可以花几年、十几年,甚至穷毕生的精力和时间,自己慢慢地摸索成功之道,但那毕竟不是最好的方法。”

马布里有些沮丧:“最好的方法?”

老怀特告诉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成功有方法,失败也一定有原因。有人能达成某一种成就,只要你掌握了他成功的方法,跟他采取同样步骤,做与他一样的事情,他能,你也能有类似的结果。假如你没有达成你想要的结果,必然是在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一定要找出原因,否则一再重复失败,结果仍然是失败的。”

财商魔法书:成功者的方法

如做股票学习巴菲特,他的一条重要原则是:不理会股市的涨跌,不担心经济形势的变化,不相信任何预测,不接受任何内幕消息,只注意两点:买什么股票;什么价格买入。

美国利率政策的制定者格林斯潘则从不涉足股市,他的财富主要来源于4种美国政府国库券。他的理财原则是:

一、假如在未来3年内要使用这笔钱,就不要投向证券市场。

二、每月用来支付分期付款的钱不超过收入的50%。

三、理财计划要取得伴侣的支持。

四、要有规律而系统地投资。

华尔街最著名的投资者爱伦·蒂什的商业生涯是从购买酒店开始,他把利润投进了一系列商业项目中:电影院(鲁氏电影院)、保险业(CNA)、烟草(健牌)、钟表、船舶、石油钻塔、传媒(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悟出一条普通的商业思路:一种有待挖掘的潜能可以赚取数以吨计的钞票。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 是追求成功的捷径。

首先,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可以肯定,这个方法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是行得通 的,是可操作的;其次,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就必须直接或间接与成功者为伍,受 他们的世界观、思维方法的影响而积极上进。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个机构经调查后认为,一个人失败的原因,90%是因为这个 人的周边亲友、伙伴、同事、熟人都是些失败和消极的人。没有好的思想来引导激励,没有 好的方法来指导成功,必然走下坡路。因此,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不仅能成功,而 且能早日成功。

当然成功者的成功方法,可能是他们穷数年之功,历经无数次失败的经历之后取得的。 我们大可不必走他们的老路,而是要利用他们的经验、原则。做成功者所做的事情。了解成 功者的思维模式,并运用到自己身上。

任何一位成功者,之所以在某一方面高人一筹,出类拔萃,一定有其与众不同的方法。 善于掌握很重要。

每一位成功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成功心得,他们都可以是你成功的导师。当然,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成功的影响因素也会不同,所以,学习成功人士并不要求复制他们的成功,你没有他们的条件,没有他们的阅历,在各种条件不同的情况下,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他们一样的大师。因此说,学习他们成功的方法,要走你自己的成功之路,不断地寻求更好的方式,那样才会拥有自己的成功。

否定自己才能进步

听了老怀特的话,马布里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真是错的很离谱啊!”

“错了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老怀特欣慰地说。

“你们都是学过哲学的,都应该知道什么叫否定与自我否定。否定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推翻旧的理论、观念、秩序或者现有的事情,建立新的。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就是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循序渐进,人的进步从自我否定开始。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某种缺陷或不足并开始改善和提高时,进步就开始了。”老怀特谆谆教诲道。

财商魔法书:戴尔在否认中的进步

戴尔从大学退学后,在德克萨斯州创建了戴尔电脑公司。他选择面向最终用户“直销”的方式,大获成功,戴尔因此跻身于美国知名企业家行列。

1922年,戴尔电脑公司进入《幸福》杂志美国前500家大公司排行榜。这一年,公司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

随着业务的增长和人员的增多,戴尔公司却显出失控的征兆。从经济实力来说,它无疑是一家大公司,而管理却仍是小公司体制,随意性很强,凭直觉决策和指挥。公司的每一个人都将追求业务增长置于一切之上,却没有人明白这种增长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就是说,公司无法根据产品类型理清盈利和亏损。总之,它日益膨胀的规模与它的管理方式发生了严重冲突。

戴尔知道公司出了问题,但并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他决定进行改变,以摆脱公司遇到的困难。他决定改变以前单靠直销的经营方式,进入传统的零售渠道。由于公司完全没有零售经验,在人员与资金调配上难求合理,这使原本漏洞百出的管理变得更加糟糕,公司甚至出现了一个季度的亏损,股票价格直线下跌,戴尔曾在一夜之间损失1.5亿美元。

戴尔终于意识到,是管理出了问题,而不是别的。改变只能从管理开始。他迅速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组建了一支高级经理队伍,并授予其完全自主权,以发挥他们的能力。

同时,戴尔毫不犹豫地退出零售渠道,仍以直销为主攻阵地。另外,戴尔公司还改进了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以便更灵活地对市场信息进行反馈。

经过整顿后,戴尔公司再度在市场称雄。1996年,31岁的戴尔被评选为“全球十大最具影响力的首席执行官”之一。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公司都是在不断的否定中前进的。个人的自我否定就需要不断的发现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从而超越自我。而公司成长中的自我否定,就需要通过改革长新弥补种种缺陷,然后才能不断进步。

否定自己并不等于对自己失去信心。列宾否定自己,但是他不对自己失去信心,在20年中,他不断的画普希金,不端的更新自己,否定原来,即使画不好,也继续努力,最后终于完成《涅瓦河边的普希金》。达·芬奇否定自己,但他不对自己失去信心,他画了很多年的蛋,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代画师……所以,虽要否定自己,但仍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只有这样,才会取得进步。

其实,无论是人生,还是事业发展过程,都需要不断的否定,才能进步。刚开始听到否定的声音里,刚开始也许对这种否定不以为然,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但是,只要冷静思考,发现真实的问题,也就找到了进步的通道。

在否定自我的同时,也要提出新的可行性的改变措施,如果仅仅因为对现状不满而改变,没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对结果更是茫然无知,这只是碰运气,并不是理智的否定。而纵观那些精明的商人,他们在改变之前,一定会首先搞清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然后对症下药。

否定自己需要勇气,否定自己更需要智慧。只有正确客观的否定自己,才能准确地面对问题,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

幸福感永远比财富更重要

麦基回忆说:“前段时间看过一个报道,说有些研究者们注意到,尽管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人们总是愿意将财富与幸福感联系在一起,但随着人们财富的积累,其平均幸福感却没有相应的增长。”

马布里突然记起他曾看过的那个研究,迫不及待地与众人分享:“我也曾看过一个在日本人中所做的测试:1960年代的日本曾经是一个穷国,但从此后的20多年间,其个人平均所得上升了许多倍,然而,1987年的日本人平均幸福水平并未比1960年更高,尽管他们拥有了比以前更多的洗衣机、汽车、照相机和其它物质,但他们的幸福感等级并没有取得意义重大的提高。同样的状况在其他富裕国家也普遍存在。”

老怀特笑着告诉年轻人:“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这是不争的事实。人人都希望自己的钱包变得更鼓,人人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富翁。但可是受现实所限,不可能期望人人都成为富豪。但这并不说人人无法得到幸福。”

看着聚精会神听讲的三人,老怀特接着说:“人追求财富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获得幸福。如果忘却了这个根本,即使有再多的财富,人生也是毫无意义的。”

财商魔法书:富翁和渔夫的故事

有一个百万富翁去海边度假,看见一个渔夫躺在海边晒太阳,百万富翁问渔夫:“你怎么不出海捕鱼啊?”

渔夫反问道:“我出海捕鱼做什么呀?”

富翁说:“捕了鱼可以卖钱,买一条自己的船啊!”

渔夫问:“买船干嘛?”

富翁说:“买了船可以捕更多的鱼啊。”

渔夫问:“捕更多的鱼又干嘛啊?”

富翁说:“可以卖更多的钱啊!”

渔夫问:“要那么多钱干嘛呢?”

富翁说:“你可以躺在海边晒太阳啊!”

渔夫问:“我现在不是已经在晒太阳了吗?”

在富翁看来,想尽一切办法赚取金钱,然后就可以到海边晒太阳享受幸福的生活。可是他没有意识到,事实上他所认为的幸福并不需要金钱来换取,就象渔夫那样,没有钱也照样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而富翁为了追求所谓的幸福,绕了一大圈以后才来海边度假,得到的幸福还不是和渔夫一样?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人们最终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有更多的金钱。就像5元钱给一位饥肠辘辘的人带来的快乐,可能要比一万元带给千万富翁的快乐来得强烈。可能最初的财富积累给人带来的幸福感一定急剧上升。然而,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幸福感的增加进入一个缓坡。等到财富增长到某个数量后,大大超过了一个人一生的需要,拥有者可以“为所欲为”时,幸福感增长就基本成为水平线,很难再有更多增长。

那有人不禁要问:什么是成功的理财?更多的财富?更高的收益率?更大的车?更大的房子……答案可以是“是”,也可以是“不是”。关键就在于这些都不是我们生活的本义。我们生活的本义在于获得更大的幸福。因此,权衡理财投资的尺度就在于你理财投资后是否变得更幸福了。

所以,理财投资的第一步是懂得自己目标。然后,剖析这个目标,看是否适当。目标太低,则满足后幸福不强。目标太高,甚至很难达成。那这个目标不仅不会让你幸福,还会由于目的的不可实现成为你苦楚的根源。再然后,将目标调剂到适当的地位。最后,就是尽力往实现你的目标。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幸福感,这才是高财商人的终极目标。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金融理论与实务

本书介绍货币、信用、利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汇率等基础知识,包括有关范畴本质、发展演变和相互联系以及国内外金融体系的基本状况和最新动态。从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几个方面,探讨货币政策对于调节经济的作用原理、传递机制和可能的效果。从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发展等方面,分析当代金融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
已完结,累计25万字 | 最近更新:第三章

第一章

书名:
金融理论与实务
作者:
赵新成,林明凤,刘子婵主编
本章字数:
18823

〖HT5”SS〗〖BG(〗〖BHDDG260mm,DK185mmD〗〖BG)D〗

〖HT6H〗南理工:《金融理论与实务》〖HTK〗〓〓四校样〓〓〓〓开本:185mm*260mm〓〓〓〓版心:38行*39字〓〓〓〓〓文件路径:B05F



〖JZ*3〗〖HT2XBS〗金融理论与实务〖HJ3mm〗〖WTBZ〗〖HJ〗

〖BG(!〗〖BHDFG3,FK60mmF〗

〖HT4DBS〗金融理论与实务〖HT〗

〖BHDG2,FK15mm,K15mm。3F〗

出版社南大序号〖BH〗

校〓次〓校份数〖BH〗

录〓入荣文件名〖BH〗

组〓版月儿总页码〖BH〗

图〓片图数〖BH〗

校〓对〓版式〓〖BHDG2,FK30mm,KZQF〗

送校日期〖BH〗

联系电话〖ST4HZ〗〖CS%0,0,0,60〗85992128〖ST〗〖CS〗

〖BHDG4,FK60mmZQF〗〖HT6K〗〖HJ*2〗〓〓您对稿件的要求、意见和建议请直接与生产责任人孙志洋联系(13813855199)。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BG)F〗〖HT〗〖HJ〗

〖JZ〗〖HT4SS〗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HT〗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金融理论与实务 / 赵新成,林明凤,刘子婵主编.

南京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8.10

ISBN 9787305210914

Ⅰ. ①金…Ⅱ. ①赵…②林…③刘…Ⅲ. ①金融学

Ⅳ. ①F830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37310号

出版发行南京大学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邮编210093

出版人金鑫荣

书名金融理论与实务

主编赵新成林明凤刘子婵

责任编辑戚敏武坦

编辑热线02583592315

照排南京理工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印刷南京人民印刷厂有限责任公司

开本787×10921/16印张 16.5字数 412千

版次2018年10月第1版2018年10月第1次印刷

ISBN9787305210914

定价42.00元

网址: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

微信服务号:njuyuexue

销售咨询热线:(025)83594756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凡购买南大版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所购

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

前言

金融理论与实务

前言

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创新日益深化,金融业务不断拓展,对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掌握金融知识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内容。在当代高等教育的实践视阈中,金融知识的学习和金融技能的培养成为人才成长的重要内涵。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金融课程的专业基础性地位得到确认和加强。

本书从金融基础理论出发,旨在分析金融领域的基本概念,介绍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的运行,对宏观金融方面进行探讨,对当代金融的若干热点问题予以回应。据此,本书内容分为十四章,分别涵盖: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和利率、金融机构体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货币均衡与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汇率与汇率制度、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互联网金融。

结合当下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规律和现实条件,本书将金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体现了如下特色:

(1) 结构完备,内容新颖。

本书包含了金融基本理论,也探讨了金融实践问题。对金融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例如,把互联网金融单列一章进行专门的研究,力图帮助读者对金融新趋势有所把握。同时,本书使用了较新的统计数据及图文资料,力求反映金融实践的最新动态。

(2) 贴近现实,定位明确。

本书定位于满足高职高专的教学需求。基于其教学特点,本书注重金融理论的应用,分析现实问题。使用国内外典型的金融案例作为分析的切入点,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教学资源丰富。

考虑到教学工作的现实需要,我们为本书配备了内容翔实、形式美观的教学PPT,并配备了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等电子文件。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自我检测需要,各章配备了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本书由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赵新成、林明凤、刘子婵担任主编,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沈月中、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蔡朝宗、武汉商贸职业学院范兰霞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李级民担任副主编。全书由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赵新成负责统稿。

本书编写分工如下:

第一章至第三章及第五章至第九章由赵新成老师负责编写;第四章、第十章及十一章由林明凤老师负责编写;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由刘子婵老师负责编写。全书由赵新成老师负责统稿。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专家、教授的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金融专著、教材,使用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在此特别向这些文献、资料的编著者深表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错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8年8月

〖HT5”SS〗〖BG(〗〖BHDDG260mm,DK185mmD〗〖BG)D〗

〖HT6H〗南理工:《金融理论与实务》〖HTK〗〓〓四校样〓〓〓〓开本:185mm*260mm〓〓〓〓版心:38行*39字〓〓〓〓〓文件路径:B05F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理论与实务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扫码查看视频

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章,应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领会本章的基本理论。了解货币的起源及相关理论;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历程;理解货币的职能;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及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掌握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

导入案例

雅普岛上的石头货币

图11雅普岛的石头货币

雅普岛(Yap)是一个位于西太平洋西部的小岛,人口约6300人,面积100.2平方公里。岛上居民把石头当钱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传说当地的阿那古曼将军,他发现了帛琉的石灰岩洞,并带回来了巨大的石头,为了方便运输,它将石头切成圆形并在中间凿出一个圆形窟窿。

此后,雅普岛的居民就形成了把这种圆形大石头当货币的习惯。他们把这种石头钱叫作斐,斐的大小不一,直径从一英尺到十二英尺不等,共同点就是中间都有一个大圆洞,一个直径3.6米的大斐需要20多个青壮年才能搬运的动。

在雅普岛,居民富有的表现就是家里有许多石头钱,且石头越大越好,他们把石头钱摆放在自家门前形成一排。为了变得富有,许多人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海外的岛上采大石头回来。

雅普岛上居民不足一万人,圆盘石头是岛上的通用货币,它可以用来交易任何东西,如买地买房子,买独木船,甚至结婚娶媳妇的时候都是使用石头。当需要交易的时候,双方就带着石头出发。

资料来源:Cadena R:YAPPING ABOUT MONEY[J]. Projection Lights & Staging News, 2011.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一、 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货币是与商品相伴生的经济范畴,解开货币之谜,必须从分析商品入手。在人类社会的初期,并不存在商品交换,当然也不存在货币。在原始的氏族共同体中,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各尽所能,集体劳作,方能维持生存。整个劳动在氏族共同体的需要下统一进行,劳动产品归氏族共同体所有,统一分配。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氏族开始分化瓦解,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开始形成,这时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出现。

商品是商品生产者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由于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私有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为别人所需要的产品而进行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这就产生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商品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只有通过交换,即产品交换出去,他们的劳动才会被社会承认,从而转化为社会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生产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人们在长期的交换中发现,先把自己的商品换成通常大家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个商品去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就比较方便。当这种中介商品逐步固定在某种商品身上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时,它就是一般价值形态了。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这种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物就是货币。这时,商品生产者卖出自己的商品换得货币,再用所得货币去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使自己的私人劳动转换为社会劳动,从而解决了商品经济内在的矛盾。

这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因此,货币的产生过程也就是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出现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现。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马克思说,当一种商品从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货币就产生了。

二、 货币形式的演变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以后,仍然伴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不断演进。货币材质和形式,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的发展过程。这种形式的变化,是不断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同时也消除了前一种货币形式无法克服的缺点。

(一) 实物货币

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在早期简单商品交换时代,生产力不发达,交换的目的是以满足某种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为主,因而要求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必须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货币主要由自然物来充当。早期的实物货币,一般近海地区多用海贝和盐,游牧民族多用牲畜、皮革,农业区多用农具、布帛等等。中国古代商、周时期,牲畜、粮食、布帛、珠玉、贝壳等都充当过货币,而以贝壳最为流行。这种货币文化也渗透到了中国的汉字中,许多与财富有关的汉字其偏旁都有“贝”字。此时的货币,刚脱胎于普通商品,主要特征是能代表财富,是普遍的供求对象,而非理想的货币币材,如牲畜充当货币,当其被分割后,它的价值便大大降低。当然,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交易规模尚小,这种矛盾并不十分突出,仍可维持这类商品的货币地位。

实物货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物货币不易于分割;实物货币不易保管;有些实物货币的价值较小,大额的商品交易需要大量的货币发挥媒介作用,携带不便。

(二) 金属货币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交易规模的扩大,非金属实物货币充当货币币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金属在执行货币职能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如金属易于分割,可按不同的比例任意分割。金属也易于保管;金银价值高,便于携带。于是金属货币在交换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最终成为通行的货币。随着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货币金属经历了由贱金属到贵金属的演变。货币金属最初是贱金属,多数国家和地区使用的是铜。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参加交换的商品数量增加,需要包含价值量大的贵金属充当货币,币材由铜向银和金过渡。到19世纪上半期,世界大多数国家处于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时期,货币金属主要是金、银贵金属。

金属货币最初是以条块形态流通的。为了便于交换,政府开始铸造铸币。铸币是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铜铸币。西方金属铸币的典型形式是银元。

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属于商品货币,都是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足值货币的特点是价值比较稳定,能够为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有利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三) 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属于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 可兑现的信用货币

随着生产和流通的进一步扩大,贵金属币材也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而且远距离的大宗贸易携带金属货币多有不便。由于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在流通中只起转瞬即逝的媒介作用,人们更多关心的是用货币能否买到价值相当的商品,而不是货币实体的价值量。事实上,流通中被磨损了的铸币能够被人们照常接受,并不影响商品交易,这就表明货币可以用象征的货币符号来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最初,人们只是将银行券当作兑换金属货币的凭证,如商人将自己的金属货币存放于钱铺,由其开出一种票据进行支付,持有票据的人要求钱铺兑现时,钱铺则随时收进票据付以金属货币。能够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纸质票据之所以可以在交易中被人们接受,是因为发出票据的人承诺可以与金属货币兑换。这是一种信用行为,故称信用货币。当钱铺拥有了大量的金属货币,并以此作为保证发行自己的银行券时,银行券就成为银行发出的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可随时兑现的信用货币。19世纪下半期,各国可兑换金币的银行券广泛流通。但此时的银行券仍是金的符号,以金为后盾,代替金币进行流通,流通中仍有大量的金币充当货币。银行券的出现是货币币材的一大转折,它为其后不可兑现纸币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 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

银行券的流通为政府发行不兑现纸币提供了条件。政府纸币是典型的不兑现信用货币,是与银行券同时流通的、以国家政权为后盾的国家发行强制流通的纸质货币。同银行券相比,政府纸币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表现出强制流通的、不可兑现的特征。

政府纸币作为不兑现信用货币,由于其与财政赤字的密切联系,容易导致货币流通的混乱。在20世纪30年代,银行券与政府纸币合二为一,中央银行垄断纸币发行,并在了解货币与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控制纸币发行数量,控制货币供应,为不兑现信用货币的正常流通提供了保障。而且,不兑现信用货币突破了货币商品形态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为政府调控经济提供了一个手段,所以说不兑现信用货币是货币发展历程中的重大飞跃。

(四) 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信用制度发达,银行结算手段改进,现金流通逐渐减少,货币主要采取存款形式,通过支票转账实现存款的债权债务转移,成为购买商品支付劳务的主要手段,货币概念得以扩张,货币不仅包括硬币和纸币,而且包括可转账的活期存款,将不能随时转账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称为准货币。存款货币的出现,打破了实体货币的概念,将货币由有形货币引向无形货币。

支票转账结算较原有的各种交易方式有较大的好处,但仍有一些缺点即成本较高。银行为降低这些成本,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所以,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运行,“电子货币”应运而生了。

不使用硬币、纸币和支票方式的货币支付形式,而通过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与大公司之间的计算机或终端以电子方式进行的货币支付被称为电子资金汇划。其金额庞大,可以节省大量的支票印制成本。广泛使用的信用卡、电子钱包、微信支付等更是极为流行的付款方式。随着支付方式的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个“无现金”的社会,实在材料的货币的使用空间变小。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

人们对货币职能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总体上而言,货币职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一、 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正如衡量长度的尺子本身有长度,称东西的砝码本身有重量一样,衡量商品价值的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充当价值尺度。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把各种商品的价值都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量,以表示各种商品的价值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并不是由于有了货币才可以互相比较,恰恰相反,只是因为各种商品的价值都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它们本身才具有相同的质,从而在量上可以比较。商品的价值量由物化在该商品内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但是商品价值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自己不能直接表现自己,它必须通过另一种商品来表现。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任何商品的价值,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量。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把各种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一定量的货币上,货币就充当商品的外在价值尺度。而货币之所以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可见,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表现形式。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并不需要有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例如,1辆自行车值1克黄金,只要贴上个标签就可以了。当人们在做这种价值估量的时候,只要在他的头脑中有黄金的观念就行了。用来衡量商品价值的货币虽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但是这种观念上的货币仍然要以实在的金属为基础。人们不能任意给商品定价,因为,黄金的价值同其他商品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比例,这一比例的现实基础就是生产两者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在商品价值量一定和供求关系一定的条件下,商品价值的高低取决于黄金的价值的大小。

商品的价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根据各种商品的价值大小,把它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价格。例如,1头牛值2两黄金,在这里2两黄金就是1头牛的价格。

二、 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不断地被当作购买手段,实现商品的价格。商品经过一定的流通过程以后,必然要离开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但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却始终留在流通领域中,不断地从购买者转移到出卖者手中。这种不断地转手就形成了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以商品流通为基础的,它是商品流通的表现。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最初是以金或银的条块形状出现的。由于金属条块的成色和重量各不相同,每次买卖都要验成色,称重量,很不方便。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金属条块就为具有一定成色、重量和形状的铸币所代替。铸币的产生使货币能够更好地发挥它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铸币在流通中会不断地被磨损,货币的名称和它的实际重量逐渐脱离,成为不足值的铸币。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但必须是足值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则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它可以是不足值的。这是因为货币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只是转瞬即逝的媒介物,不足值的铸币,甚至完全没有价值的货币符号,也可以用来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用贱金属,如用铜铸成的辅币,是一种不足值的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纸币,则纯粹是价值符号。纸币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无论发行多少纸币,它只能代表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那么,每单位纸币代表的金量就减少了,商品价格就要相应地上涨。

由于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使商品的买和卖打破了时间限制,一个商品所有者在卖出商品之后,不一定马上就买。它也打破了买和卖的空间限制,一个商品所有者在出卖商品以后,可以就地购买其他商品,也可以在别的地方购买任何其他商品。这样,就有可能产生买和卖的脱节,一部分商品所有者只卖不买,另一部分商品所有者的商品就卖不出去。因此,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已经孕育着引起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货币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它作为流通手段职能的前提,而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价值尺度职能的进一步发展。

三、 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是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因为商品交易最初是用现金支付的。但是,由于各种商品的生产时间是不同的,有的长些,有的短些,有的还带有季节性。同时,各种商品销售时间也是不同的,有些商品就地销售,销售时间短,有些商品需要远销外地,销售时间长。生产和销售时间上的差别,使某些商品生产者在自己的商品没有生产出来或尚未销售之前,就需要向其他商品生产者赊购一部分商品,商品的让渡同价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来,即出现赊购的现象。即商品的交付与货币的支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赊购以后到约定的日期清偿债务时,货币便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开始是由商品的赊购、预付引起的,后来才慢慢地扩展到商品流通领域之外,在商品交换和信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就日益成为普遍的交易方式。

四、 贮藏手段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货币能够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是因为它是一般等价物,可以用来购买一切商品,因而货币贮藏就有必要了。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商品流通的初期,有些人就把多余的产品换成货币保存起来,贮藏金银被看成是富裕的表现,这是一种朴素的货币贮藏形式。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商品生产者要不断地买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但他生产和出卖自己的商品要花费时间,并且能否卖掉也没有把握。这样,他为了能够不断地买进,就必须把前次出卖商品所得的货币贮藏起来,这是商品生产者的货币贮藏。

贮藏货币的最大优势是高安全性,最大缺点是收益较低。人们是以货币形式贮藏财富,还是以其他形式贮藏财富,取决于人们对不同财富贮藏形式风险和收益的对比。

关于纸币能否充当贮藏手段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传统的观点是:只有实在的、足值的金属货币,人们才愿意保存它,才能充当贮藏手段。但也有人认为,如果纸币的发行数量不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能代表相应的金属量,保持稳定的社会购买力。在这种条件下,纸币也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当然,纸币如果发行量过多,就无法保持它原有的购买力,人们就不愿意保存它。可见,即使纸币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也是有条件的,并且是不稳定的。

五、 世界货币

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由于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货币流通超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于是货币便有世界货币的职能。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和银,而且必须脱去铸币的地域性外衣,以金块、银块的形状出现。原来在各国国内发挥作用的铸币以及纸币等在世界市场上都失去了作用。

世界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以外,还有以下职能:

(1) 充当一般购买手段,一个国家直接以金、银向另一个国家购买商品。

(2) 作为一般支付手段,用以平衡国际贸易的差额,如偿付国际债务,支付利息和其他非生产性支付等。

(3) 充当国际间财富转移的手段。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可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支付战争赔款、输出货币资本或由于其他原因把金银转移到外国去。在当代,世界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用以平衡国际收支的差额。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许多国家的货币,如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在国际间发挥着作为国际货币的三种功能,即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财富转移的作用。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有了较快的推进,人民币的世界国币职能愈加呈现。

知识拓展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这也是最重要的,是指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拥有与美元及欧元并驾齐驱的地位。一是人民币应该可以在境内和境外自由兑换成外币,可以在境外银行中开设人民币账户,在境外使用以人民币为基础的信用卡和借记卡,在个别情况下还可以小规模地直接使用人民币现金;二是在国际贸易合同中可以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而且不仅可用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还可以在不涉及中国的国际贸易中作为买卖双方都同意使用的计价货币;三是在国际贸易结算时可以采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甚至在一些未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国际贸易中,也可以经买卖双方同意后采用人民币支付;四是人民币可以作为国际投资和融资的货币,这不仅包括人民币可以用于实体经济的投资、并购等活动,还包括人民币可以用于虚拟经济领域的各种金融资产及其衍生产品,如股票、债券、票据、保单、保函、期货、期权、远期和互换;五是人民币可以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不仅可以作为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手段,而且应在特别提款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资料来源:成思危: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第三节货币制度

一、 货币制度的内涵

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组织或国际组织以法律形式规定的相应范围内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一般地讲,货币制度包括如下内容:货币单位的规定;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的种类及其比例;货币法偿能力的规定;货币准备制度等。历史上,按照货币特性来分类,主要存在两类大的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

国家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货币主权的一种体现,由本国政府或司法机构独立制定实施,其有效范围一般仅限于国内。国家货币制度始于国家统一铸造货币之后。自国家货币制度产生以来,各国政府在不同时期都曾用不同的法律形式对货币制度加以规范。

二、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 规定货币单位

货币单位是指货币制度中规定的货币计量单位。货币单位的规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在国际习惯上,一个国家货币单位的名称,往往就是该国货币的名称,如美元、英镑、日元等。二是确定货币单位的“值”。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的值就是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尚未完全脱离金属货币制度时,确定货币单位的值主要是确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当黄金非货币化后则主要表现为确定或维持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或世界主要货币的比价,即汇率。

(二) 确定货币材料

货币材料简称“币材”,是指用来充当货币的物质。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如果确定用黄金充当货币材料,就构成金本位,用白银充当货币材料,就构成银本位。确立以哪一种物质作为币材,是一个国家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究竟选择哪一种币材,虽然由国家确定,但这种选择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往往只是对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从法律上加以肯定。国家不能随心所欲任意指定某种物品作为货币材料。

(三) 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结构

主要是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主币的最小规格通常是1个货币单位,如1美元、1英镑等。辅币是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它是本位币的等分,其面值多为货币单位的1%、2%、5%、10%、20%、50%几种,主要解决商品流通中不足1个货币单位的小额货币支付问题。

知识拓展

英国的主、辅币之间的比例关系与改革

英国货币的主币是英镑,辅币原有先令和便士两种。这些货币起源很早,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移入英国之后,起初尚流通罗马式铜币,后来铸造自己的货币,并先后出现了便士、先令和英镑的货币单位的名称。英镑向为金币,当时的金币除英镑外还曾有尤奈特(unite)和几尼(guinea),后两者早已成为历史陈迹,而英镑则一直使用到现在。先令始见于17世纪的苏格兰,后来亨利七世也发行,一直是一种银币,到1946年才改用铜镍合金铸造。便士最初也是一种银币,到18世纪后,除在教会濯足节时由王室作为救济金分发一种特铸的便士银币外,已改用铜或青铜铸造。

英国这几种货币单位之间的比价,长期以来一直是1英镑=20先令,1先令=12便士,即1英镑=240便士。1971年2月15日,政府宣布了一项关于货币的重大改革,规定1英镑=100便士,几百年来沿用的先令这一货币单位就随着这次改革而不再使用了。

英国1971年的这次货币改革,是将原来的“三进制”改为“二进制”,实行国际通用的百位进制关系,取消了“先令”这一中间环节,简化了辅币的进位层次。

资料来源:陈卫红:英国币制改革后的硬币发行大事记。

(四) 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

在国家干预货币发行和流通的情况下,还要通过法律对货币的支付偿还能力做出规定,所谓法偿性是指,法律赋予货币一种强制流通的能力,任何人不得拒绝接受。法律规定的法偿性包括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这种支付是购买商品、支付劳务、结清账款、缴纳税款等,法律规定之接受者均不得拒绝接受。有限法偿则指辅币而言,仅限于零星小额支付和找零使用。

(五) 货币铸造与货币发行的规定

金属货币存在铸造和发行问题,而不兑现货币则主要存在发行问题,至于硬辅币的铸造则是次要问题。在古代国家,金属货币的铸造权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当然,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时期,铸造权的归属有很大的差异。对于本位币的铸造,有些国家则完全垄断,有的则由人民自由铸造。辅币铸造一般由国家垄断。信用货币的发行在欧洲近代首先是由私人银行发行,后来随着私人银行券的不兑换造成的经济动荡问题的出现,各国采取经济手段逐渐收归中央银行所有。现代各国的信用货币的发行权都集中在中央银行或指定的发行机构。

(六) 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是指在货币发行时须以某种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金属或某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最初各国所采用的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具体内容,一般均在本国有关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是不同的。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以法律规定的贵金属金或银作为准备;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已经与贵金属脱钩,多数国家都采用以资产主要是外汇资产做准备,也有的国家以物资做准备,还有些国家的货币发行采取与某个国家的货币直接挂钩的方式,盯住美元、法郎或英镑等。各国在准备比例和准备资产上也有差别,目前各国货币发行准备的构成一般有两大类:一是现金准备,现金准备包括黄金、外汇等具有极强流动性的资产;二是证券准备,证券准备包括短期商业票据、财政短期国库券、政府债券等在金融市场上可流通的证券。

三、 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在历史上存在两大类型——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根据历史演进的逻辑,在人类历史上金属货币制度占主要统治地位,有几千年的历史。当然,金属货币制度也有其漫长的演进史。不兑换货币制度除在中国和法国历史上有过短暂的使用历史,主要是20世纪以来才在各国广泛使用。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都采用不兑换货币制度。

从历史上看,不论从各国,或是从人类社会早期的货币制度看,都较为杂乱,一般而言,各民族国家形成之前,币制杂乱是必然的,因为民族市场形成之前,落后、分割的自然经济形态决定了其货币制度的散乱和不统一。16世纪以后,随着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国家货币制度才逐步完善并相对规范与统一。16世纪以后至今,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从金属货币制度发展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过程,演变的基本形式是: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一) 金属货币制度

一个国家一旦选定了某种货币单位,就将其货币单位用法律规定与某一特定金属商品保持固定关系,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标准,进而建立起一个国家的商品价格体系。这就是“货币本位”的最初含义。标准的金属货币制度就是货币本位制度。

在任何一种货币制度中,均有多种货币同时流通,但是,商品和劳务交换以及债权债务关系的处理,则以其中的一种货币单位作为计算单位或基本单位。这种作为计算单位的货币,被称为“本位货币”。凡是本位货币,都有以下几个特点:它是一国计价、结算的唯一合法的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力;在历史上存在的本位币都是指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形态,离开金属货币制度,就不存在本位币;实行本位币制度的国家,本位币是由国家用法律规定的价格标准,但不能因此就误认为货币的职能是由国家权力授予的。本位币作为价格标准的职能来源于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在货币近代史上,按照各国主币所采用的金属类别,存在过银本位制和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等。

1 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较早的金属货币制度。在此制度之下,一个国家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银维持固定关系,以白银为主币币材,银币为无限法偿货币,具有强制流通的能力;主币的名义价值与所含的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银相等,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现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其他条件与实施金本位制的条件基本相同。仅就基本货币单位兑换白银的办法而言,银本位制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 银币本位制;

② 银块本位制;

③ 银汇兑本位制。

这种分类标准与金本位制在形式上相同,但是银本位制实施的情形并不是十分普遍,且还有一些复杂的类型,如银两本位等等。事实上,曾被广泛实施的银本位制只有银币本位制而已。白银在货币史上的地位远不如黄金重要,其被接受的程度亦与黄金相去甚远。白银在货币方面被广泛使用的时代,主要是复本位制时代。在中世纪的相当长的时期内,许多国家都实行过银本位制。另外,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由于黄金产量低,且不需要很多的货币供应量,因此,这些国家曾实行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盛行始在16世纪,至19世纪末期被大部分国家放弃。我国用白银作为货币的时间很长,唐宋时期白银已普遍流通,金、元、明时期确立了银两制度,白银是法定的主币。1910年4月清政府颁布了《币制则例》,宣布实行银本位制,实际上是银圆和银两并行。1933年4月国民党政府“废两改元”,颁布《银本位铸造条例》,同年11月实行法币改革,在我国废止了银本位制。

2 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的国家中,一个国家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和白银两种金属维持固定关系。在这种制度下,金、银都可以自由铸造为金币和银币,二者都有无限法偿能力。

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货币本身有排他性、独占性,而法律却规定金银均为本位币,因此,复本位制的最大缺点是采用此制的国家的金银铸币之间的铸造比率必须与其作为金属的价值的比率经常一致。但这两种金属的价格随金银市场比价的不断变化而变动,很容易引起价格的混乱,给商品流通带来许多困难,以至于出现被称为“格雷欣法则”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格雷欣法则在复本位制方面的效率来自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随着白银生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致供给大量增加,引起白银价格下跌,于是白银逐渐占领货币市场;另一方面,黄金由于窖藏,最终使货币当局的黄金存量告罄,复本位制退出历史舞台。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货币制度被金本位制所取代,最终结果是,市场上只有一种货币流通,另一种货币被排出流通之外。尽管从逻辑上讲,独占市场的应该是白银。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交易规模的扩大,相对于金而言,银的价值量过于贱小,所以,市场最终选择价值量更大的金。

3 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或称金单本位制。在此种制度下,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关系。按基本货币单位兑现黄金的情况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有金币流通的金币本位制;不铸造金币,但其纸币可以兑换金块的金块本位制;既无金币流通,纸币亦不直接兑换金块,但纸币可以兑换成实行金币本位制国的纸币,然后以该种外汇兑换金币,此为金汇兑本位制。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从复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是英国。

1) 金币本位制

在金币本位制下,银行券的发行制度日趋完善,中央银行垄断发行后,银行券的发行准备和自由兑现曾一度得到保证,从而使银行券能稳定地代表金币流通,故被认为是一种稳定有效的货币制度,因为它保证了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自动调节国内货币流通和保持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并具有货币流通的自动调节机制。金币本位制曾经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

金币本位制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有不稳定因素,造成其运行的困难:第一,黄金数量的增加受生产的限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货币供给增加的要求,即在完整的金币本位制下,一国的货币供应有可能超过该国的黄金存量,从而造成兑换危机。这是金币本位制不能维持的客观原因。第二,金币流通以后,往往会使重量减轻,这是由于流通过程中人为的和自然的磨损所致,从而浪费大量黄金。另外,大量黄金的非货币用途,造成货币用途的黄金不足。特别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世界黄金存量分配的不平衡,大量黄金流入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使许多国家的金币本位制基础削弱。第三,贸易管制及外汇管制的实施,使黄金的自由输出输入受到限制,使黄金流动保持对外汇率稳定及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受到削弱。

基于上述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及战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金币本位制开始走向崩溃。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方列强矛盾的加剧所导致的战争,使金币流通的基础不断削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停止了金币流通、自由兑换和黄金的自由输出输入,战后也未能恢复金币流通,只能改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2) 金块本位制

其主要特点:黄金并不参加货币流通,流通的是可以兑换黄金块的纸币,纸币有规定的含金量;货币当局按固定价格收购黄金,作为储备,金价无下跌的可能性;货币当局虽然也对人民出售黄金,但仅限于某一最少数量以上。例如,英国于1925年规定,银行券与金块一次兑换数量不少于1700英镑;法国规定法郎与金块一次兑换至少须215000法郎。这种兑换能力显然不是一般公众所具备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力图恢复因战争破坏的金币本位制。但由于全世界黄金存量分布极不平衡,因此许多缺乏黄金储备的国家退而求其次,建立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另外,战后各国人民对战时通货膨胀心有余悸,如果实行金币本位制,则黄金极有可能被人民大量窖藏。因此,采取金块本位制,既可节省流通费用,又可解决黄金匮乏之虞。

3) 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有些国家虽欲采取金币或金块本位制,但苦于缺乏足够的黄金,该国将本国的货币单位与黄金固定联系,但不直接兑换黄金,而是可以直接兑换成某种可以兑换黄金的外国货币,然后以该国货币再兑换该国黄金。这种制度就称金汇兑本位制。具体地讲,它具有以下内容:

规定纸币含金量,但不铸造金币,也不直接兑换黄金。确定本国货币单位与另一国家的货币单位的固定比价,该国实行金币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且经济发达。实行金汇兑制国家在所依附国的金融中心存储黄金和外汇,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持本国币值稳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奥等30个国家和地区采取了这种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属于国际范围内的金汇兑本位制。

(二) 信用货币制度

1 信用货币制度的含义

信用货币制度,是指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随着金本位制的崩溃而建立的现代货币制度。首先要说明的一点,现代纸币制度不能指称为“纸币本位”制度。货币本位是指用法律规定货币单位与某一特定商品保持固定关系,一般而言,所谓特定商品是指贵金属金、银;保持固定关系就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显而易见,用这个概念界定纸币是不适用的。我们无法也毫无意义地去规定纸币的“含纸量”,从货币学角度讲,纸币的造纸材料的实际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称现代货币制度为不兑换纸币制度。它是本位货币制度之后取得完成形态的货币制度。

图12为货币制度的演变。

图12货币制度的演变

2 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1) 在此制度下各国主要货币为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制的信用货币,是国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具有无限法偿资格。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代替金、银币执行货币职能。

(2) 纸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固定联系。不能与任何金属币兑换,且其发行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银数量的限制。它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现金体现着中央银行对持有者的负债,银行存款体现着存款货币银行对存款人的负债,这些货币无不体现着信用关系,因此都是信用货币。

(3) 现代信用货币主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也就是说,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的。无论是现金还是存款货币,主要是通过金融机构存款的存取、银行贷款的发放等信贷业务进入到流通中去的,还有一部分是通过中央银行的黄金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买卖进入流通领域。在不兑换信用货币流通的早期,主要是通过信贷程序进入流通的。这与金属货币通过自由铸造进入流通已有本质区别。同时,我们看到纸币与信用货币没有发行程序上的区别。

(4) 信用货币的发行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发行的。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扩张和收缩信用,控制货币供应量,保持货币流通的稳定,并且通过对外汇的管理,保持汇率的稳定。可见,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事实上,不兑换纸币制度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中国古代自宋代以后,实行过不兑换纸币制度,特别是元代基本上实行不兑换纸币制度,马可·波罗曾认为这是一种神奇的聚财方法。至于世界近代史上在战争期间,以及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均曾实行过不兑换纸币制度。成熟的不兑换纸币制度只是在本位货币制度崩溃以后才出现的。

四、 区域货币制度与国际货币制度

区域货币制度与国际货币制度的形成与演进都与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相伴随。在某种意义上讲,区域货币制度与国际货币制度是各国货币制度的自然延伸。

(一) 区域性货币制度

区域性货币制度是指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的制度。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建立,是以货币一体化理论为依据的。20世纪60年代初,罗伯特·蒙代尔率先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他认为,要使弹性汇率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放弃各国的国家货币制度而实行区域性统一货币制度。他所指的“区域”是有特定含义的最优货币区,这个区域是由一些彼此间商品、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经济政策比较协调的国家(地区)组成的一个独立货币区,在货币区内通过协调的货币、财政和汇率政策来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区域性货币制度一般与区域性多国经济的相对一致性和货币联盟体制相对应。20世纪60年代后,一些地域相邻的欠发达国家首先建立了货币联盟,并在联盟内成立了由参加国共同组建的中央银行,由这种跨国的中央银行为成员国发行共同使用的货币和制定统一的货币金融政策。20世纪70年代末西欧开始了货币一体化进程。目前,实行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国家主要在非洲、东加勒比海地区和欧洲。西非货币联盟制度、东加勒比海货币制度、欧洲货币联盟制度都属于区域性货币制度。

知识拓展

欧元

欧元(EURO,代码EUR)是欧洲货币联盟(EMU)国家单一货币的名称,是EMU国家的统一法定货币。1999年1月1日起在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11个国家(“欧元区内国家”)开始正式使用,并于2002年1月1日取代上述11国的货币。希腊于2000年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2个成员国。斯洛文尼亚于2007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成为第13个成员国。塞浦路斯于2008年1月1日零时与马耳他一起加入了欧元区,从而使欧元区成员国从之前的13个增至目前的15个。如今欧盟27个成员国中已有超过半数的国家加入了欧元区。

欧元由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和各欧元区国家的中央银行组成的欧洲中央银行系统(European System of Central Banks,ESCB)负责管理。总部坐落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中央银行有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欧元区国家的中央银行参与欧元纸币和欧元硬币的印刷、铸造与发行,并负责欧元区支付系统的运作。

资料来源:欧元:伊辛:欧元的诞生。

(二) 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国际货币制度通常是由参与的各国政府磋商而定,一旦商定,各参与国都应自觉遵守。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即使用何种货币作为国际间的支付货币;哪些资产可用作国际间清算国际收支逆差和维持汇率并被国际间普遍接受的国际储备资产;一国政府应持有何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维持和调节国际收支的需要。

汇率制度的安排,即采用何种汇率制度,是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率制,是否确定汇率波动的目标区,哪些货币为自由兑换货币。

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即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各国政府应采取什么方法进行弥补,各国之间的政策措施如何协调。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应该能够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活动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国际货币秩序的稳定、能够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能力并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保证国际收支的失衡能够得到有效而稳定的调节。

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详见汇率与汇率制度部分。

第四节我国的货币制度

一、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

中国使用货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相传神农黄帝时代,已使用龟壳、皮革、齿角、工具等,充当过偶然的等价物。夏代,中国古代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有所谓的“夏后以玄贝”的推测。到殷商时代,我国古代货币才有了很大的发展,西周及各诸侯国都有各自的货币。当然,从严格的货币制度角度考察,西周、春秋时代还不能说有真正的货币制度。

(一) 中国古代铸币制度

中国历史上,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才真正地统一了货币制度。但是,这种统一只是货币单位的统一,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并没有真正统一。这可从遗留下来的秦半两钱的形状和重量上都具有区别上而得到证实。秦统一币制的命令,可视为中国最早的货币立法。这种币制,属于什么本位,争论很大。因为此时的钱仍以金属铜的重量为单位,即“两”。它应当属于足值货币中期形态的范畴。值得一提的是秦统一币制,对货币的形态进行改造和定型,即用圜钱统一刀、布、贝币等,这就是著名的外圆内方孔钱,这种货币形式曾影响过邻国,如日本、朝鲜、越南、印尼和缅甸都曾流通过。最重要的是秦半两钱的形态直到清朝仍沿用着。

汉承秦制,铜钱单位仍以重量为名称,如两、铢。但此种名称已逐渐与实际重量脱节。汉初的货币铸币权和发行权没有由中央统一起来。因此,私铸和伪造泛滥成灾。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改铸“五铢钱”,轻重适中,使用方便。公元前113年,武帝完全禁止郡国铸钱,只准上林三官铸造,废止以前各钱,诏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用。从此,中国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始得统一集中于中央政府。五铢钱在我国历史行用最久,轻重大小比较适中,直到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止,700多年间为中国主要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