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心理学 9.2
作者: 林崇德
51.28万字 0.1万次阅读 0.8万累计人气值
更新至 参考文献 | RERERENCE02 2023-12-19 17:07:54
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七猫免费小说app
举报
  • 1
    作品总数
  • 51.28
    累计字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49章
简介

《创造性心理学》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出版的又一部重大学术研究著作。作者在自己和研究团队几十年创新性心理学研究基础上,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创造性心理学研究历史与现状,深入分析了创造性心理结构的构成因素和环境因素,提出创造性人才由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智力因素)和创造性人格(创造性非智力因素)组成的观点,并进一步从创造性环境、创造力的生物学基础、创造性发展、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心理健康与创造性、创造性教育六个角度,以翔实的实证数据论证了创造性心理学研究对于人才发展和培养的具体价值,指出了创造性心理学研究的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前言

时至今日,我的专著《创造性心理学》终于脱稿,提交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78年,我从中小学教育第一线回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归队重新研究心理学,创造性或创新成为我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七五”期间,我承担了教育部重点教育研究课题“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八五”“九五”期间,我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教育与发展——创造性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2003年,我主持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的研究”;2011年,我又一次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等等。在承担的众多课题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创造性心理学对于人类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一直想用我自己、我的团队和我的课题组研究的材料结合国内外的创造性心理学研究文献,撰写一部创造性心理学研究的专著,这就是《创造性心理学》问世的缘起。

《创造性心理学》于三年前开始撰写,但由于四年前我主持了教育部委托的重大课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加上年事渐高,时间紧、精力差给写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然而由于众弟子的帮助和支持,即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创造性心理学》最终于2017年“五一”劳动节前定稿。我的团队和课题组的成员所涉及的创造性心理学研究,都被我一一收集到书中。凡是研究成果被我纳入《创造性心理学》中的,我都列出了他们的姓名,以表达我对他们的点赞与感谢。此外我还要对下面的事件再啰嗦几句,以表示感谢:没有金花的研究,就不会有本书的第六章;没有张景焕、贾绪计的努力,就不会有本书的第八章;没有俞国良、罗晓路的支持,就不会有第九章。我不会打字,只能够靠书写,因此我的弟子黄四林建议,在本书每一章的前面都印上一页我手写稿的照片,我答应了。也正因为我不会打字,所以我的团队成员就抢着为每一章打字并加以润色:第一章是罗良,第二章是邢淑芬和辛素飞,第三章是伍新春、孙汉银和刘霞,第四章是张叶,第五章是黄四林,第六章是金花,第七章是邢淑芬,第八章是贾绪计,第九章是黄四林、孙汉银和衣新发,第十章是胡卫平、刘春晖和张叶……除了自己的学术团队,我还要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乃至中国心理学界同仁对我写作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两位青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兆信和邱江,他们为我的书稿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作为一个老人,我深感年轻的一代对老一代的尊师行动,这应该是一个老教师最幸福的事情,它体现了学术研究后继有人。

教育本身也是一种创造与创新的事业,我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出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事实上,我的弟子们远远超越了我,他们中间有的创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有的开启了中国航天心理学的研究,有的深入探索心理的脑机制,有的在进行着创造性教育,还有人在对拔尖创新人才做深入探讨,这些都是我做不到的。我的信念表明:教育这个永恒的事业,创造自己崇拜的高足;沸腾的教师脑海,震荡着“秀才培养出状元郎”;终生无悔的追求,开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格局;永不消逝的志向,展示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我把拙著《创造性心理学》献给广大的人民教师!

最后,我还要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他们原谅我把书稿推迟一年;感谢《创造性心理学》一书的策划编辑周雪梅的努力,她也尽了一个当弟子的责任。

2017年教师节于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