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注

书名:
牛津通识课:战争论
作者:
迈克尔·霍华德
本章字数:
1387
更新时间:
2023-11-27 11:24:03

[1].迈克尔·霍华德(Michael Howard)和彼得·帕雷特(Peter Paret)翻译的《战争论》第63页。

[2].《战争论》第144页。

[3].《战争论》第593页。

[4].《战争论》第63页。

[5].《战争论》第70页。

[6].《战争论》第70页。

[7].《战争论》第144页。

[8].《战争论》第145页。

[9].《战争论》第136页。

[10].《战争论》第113页。

[11].《战争论》第119页至第121页。

[12].《战争论》第185页。

[13].《战争论》第100页。

[14].《战争论》第104页。

[15].《战争论》第187页。

[16].《战争论》第187页。

[17].《战争论》第188页。

[18].《战争论》第189页。

[19].《战争论》第164页。

[20].《战争论》第157页。

[21].《战争论》第168页。

[22].《战争论》第141页。

[23].《战争论》第141页。

[24].《战争论》第148页。

[25].《战争论》第149页。

[26].《战争论》第141页。

[27].《战争论》第69页,第605页。

[28].《战争论》第143页。

[29].《战争论》第95页。

[30].《战争论》第142页,第143页

[31].《战争论》第177页。

[32].《战争论》第179页。

[33].《战争论》第608页。

[34].《战争论》第595页。

[35].《战争论》第596页。

[36].《战争论》第604页。

[37].《战争论》第596页。

[38].《战争论》第204页。

[39].《战争论》第196页。

[40].《战争论》第135页。

[41].《战争论》第204页。

[42].《战争论》第223页。

[43].《战争论》第181页。

[44].《战争论》第97页。

[45].《战争论》第231页。

[46].《战争论》第230页。

[47].《战争论》第232页。

[48].《战争论》第596页,第143页。

[49].《战争论》第250页。

[50].《战争论》第260页。

[51].《战争论》第260页。

[52].《战争论》第259页。

[53].《战争论》第69页。

[54].《战争论》第488页,第489页。

[55].《战争论》第589页,第590页。

[56].《战争论》第592页。

[57].《战争论》第593页。

[58].《战争论》第77页。

[59].《战争论》第75页。

[60].《战争论》第607页。

[61].《战争论》第605页。

[62].《战争论》第606页。

[63].《战争论》第581页。

[64].《战争论》第217页。

[65].《战争论》第218页。

[66].《战争论》第58页。

[67].《战争论》第357页。

[68].《战争论》第370页。

[69].《战争论》第384页。

[70].《战争论》第483页。

[71].《战争论》第479页。

[72].《战争论》第479页。

[73].《战争论》第480页。

[74].《战争论》第483页。

[75].《战争论》第488页。

[76].《战争论》第593页。

[77].《战争论》第228页。

[78].《战争论》第596页。

[79].《战争论》第79页。

[80].《战争论》第579页。

[81].《战争论》第91页。

[82].《战争论》第81页。

[83].《战争论》第89页。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

本书利用有关各方的材料、特别是2004年首次披露的中央情报局有关文件,联系冷战的大背景,揭露了美英推翻伊朗摩萨台统治的隐弊行动,对中东局势和冷战进程的影响,着重分析了美国决策层、特别是作为国务卿和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杜勒斯兄弟以及总统艾森豪威尔等人的政策考虑,中央情报局及其主要合作者英国秘密情报局的具体活动以及国际石油财团在事件中的影响。
已完结,累计14万字 | 最近更新:第二章

第一章

书名:
“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
作者:
石斌著
本章字数:
49414

“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石斌南京大学出版社书图书在版编目(犆犐犘)数据“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石斌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12(南大亚太论丛/石斌主编.美国海外隐蔽行动研究系列)ISBN9787305212789Ⅰ.①清…Ⅱ.①石…Ⅲ.①军事行动研究美国②军事行动研究英国Ⅳ.①E712.39②E561.39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66168号出版发行南京大学出版社社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邮编210093出版人金鑫荣丛书名南大亚太论丛·美国海外隐蔽行动研究系列主编石斌书名“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著者石斌责任编辑官欣欣编辑热线02583593947照排南京紫藤制版印务中心印刷江苏苏中印刷有限公司开本787×10921/32印张11.75字数155千版次2018年12月第1版2018年12月第1次印刷ISBN9787305212789定价58.00元网址:http://www.njupco.com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官方微信号:njupress销售咨询热线:(025)83594756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凡购买南大版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所购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穆罕默德·摩萨台(MohammadMosaddegh)《时代周刊》1951年“风云人物”《南大亚太论丛》主办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以姓氏拼音排列)蔡佳禾(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蔡永顺(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陈志敏(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樊吉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洪银兴(南京大学商学院)孔繁斌(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国家研究院)时殷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石斌(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石之瑜(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孙江(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王月清(南京大学哲学系)阎学通(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张凤阳(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朱庆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编辑委员会:主编:石斌副主编:李里峰毛维准成员:祁玲玲舒建中赵光锐吴小康宋文志《美国海外隐蔽行动研究系列》编辑部:主编:石斌副主编:毛维准舒建中成员:赵光锐葛腾飞《南大亚太论丛》总序“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得于2016年夏初创设并渐次成长,“南京大学郑钢亚太发展研究基金”之专项全额资助,实乃一大助缘、大善举;众多师友、同道的鼓励、扶持乃至躬身力行,同样厥功至伟。

此一学术平台之构建,旨在通过机制创新与成果导向,以国际性、跨国性与全球性议题为枢纽,将人文社会科学诸领域具有内在关联之学科方向、研究内容与学术人才,集成为国际关系、国家治理、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多个“研究群”,对大亚太地区展开全方位、多层次、跨学《南大亚太论丛》总序001科研究,并致力于承担学术研究、政策咨询、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等功能。

所谓“亚太”,取其广义,乃整个亚洲与环太平洋地区之谓。不特如此,对于相关全球性问题的关切,亦属题中之义。盖因世界虽大,却紧密相连。值此全球相互依存时代,人类命运实为一荣损相俦、进退同步之共同体,断难截然分割。面对日益泛滥的全球性难题,东西南北,左邻右舍,各国各族,除了风雨同舟,合作共赢,又岂能独善其身,偷安苟且?所谓“发展”,固然有“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多重意蕴,亦当有“和平发展”与“共同发展”之价值取向,其理亦然。

吾侪身为黉门中人,对于大学之使命,学人之天职,理当有所思虑。故欲旧话重提,在此重申:育人与问学,乃高等教育之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学之本是育人,育人之旨,在“养成人格”,非徒灌输知识、传授技能;大学之根是学问,学问之道,在“善疑、求真、创获”。二者之上,更需有一灵魂,是为大学之魂。大学之魂乃文化,文化之内核,即人文价值与“大学精神”:独立、开放、理002“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性、包容、自由探索、追求真理、禀持理想与信念。大学之大,盖因有此三者矣!

南京大学乃享誉中外之百年老校,不独底蕴深厚、人文荟萃,且英才辈出、薪火相续。于此时代交替、万象更新之际,为开掘利用本校各相关领域之丰厚学术资源,凝聚研究团队,加强对外交流,促进学术发展,展示亚太中心学术同仁之研究成果与学术思想,彰显南京大学之研究水平与学术风格,我们在《南大亚太论丛》、《现代国家治理》、《人文亚太》、《亚太艺术》等学术集刊已相继问世的基础上,决定再做努力,编辑出版《南大亚太论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设门户、画地为牢,绝非智者所为。所谓“智者融会,尽有阶差,譬如群流,归于大海”,对于任何社会政治现象,惟有将各种研究途径所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方能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否则便如朱子所言,“见一个事是一个理”,难入融会贯通之境。办教育、兴学术,蔡元培先生主张“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论丛》的编纂,亦将遵循此种方针。

故此,《论丛》之内容,并不限于一般所谓国际问题论《南大亚太论丛》总序003著。全球、区域、次区域及国家诸层面,内政外交、政治经济、典章制度与社会文化诸领域的重要议题,都在讨论范围之内。举凡个人专著、合作成果、优秀论文、会议文集,乃至特色鲜明、裨利教学的精品教材,海外名家、学术前沿的?译之作,只要主题切合,立意新颖,言之有物,均在“网罗”、刊行之列。此外我们还将组织撰写或译介各种专题系列丛书,以便集中、深入探讨某些重要议题,推动相关研究进程,昭明自身学术特色。

要而言之,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所执守之学术立场,亦即《论丛》之编辑旨趣:一曰“本土关怀,世界眼光”;再曰“秉持严谨求实之学风,倡导清新自然之文风”;三曰“科学与人文并举,学术与思想共生,求真与致用平衡”。

一事之成,端赖众力。冀望学界同仁、海内贤达继续鼎力支持、共襄此举,以嘉惠学林,服务社会。值出版前夕,爰申数语,以志缘起。

石斌2018年元旦于南京004“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主编的话世界政治波谲云诡、错综复杂。自现代民族国家体系成型以来,国家间关系的常态始终是共识与分歧、合作与冲突、妥协与竞争并存,绝对的和谐或绝对的冲突,都不符合实际。就国际竞争而言,国家可能采用的战略手段与对外政策工具多种多样,有的温和、友好,有的则带有敌意与攻击性;有的公开透明,有的则秘而不宣。既不友好也不公开的对外活动,一般还被统称为“隐蔽行动”。

“隐蔽行动”同样种类繁多,按照学术界的一般看法,至少主编的话001可分为隐蔽宣传行动、隐蔽政治行动、隐蔽经济活动、准军事行动等类型。

对外隐蔽行动,尤其是二战后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对外隐蔽行动,是国际关系史研究、特别是冷战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类课题在欧美学术界既属于军事与战略情报史研究的范围,也是国际关系和外交史研究的对象。保罗·肯尼迪、厄内斯特·梅、理查德·伊默曼、约翰·路易斯·加迪斯等著名战略学、国际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史学者,或多或少都曾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和论述。较之西方学者对这一主题的持续关注及其不断问世的大量论著,中国学者所做的努力虽然比过去多了一些,但还非常有限,差距也很明显。

西方大国在冷战时期遍及全球的隐蔽行动,是其对外战略与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中央情报局等部门为主所进行的对外隐蔽活动,包括对他国的秘密干涉与颠覆活动,以及政治战、心理战、宣传战等等,是美国对外政策与对外行为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侧002“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面,更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大“特色”。然而过去由于文献史料方面的限制,人们往往一知半解,难闻其详。就冷战时期的相关问题而言,欧美学者从自身的立场和观察角度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也需要加以分辨,未可照单全收。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等东西方相关国家陆续开放了许多原始档案文献,这使我们有可能借助更为全面和可靠的材料,揭开隐蔽活动的神秘面纱,打破陈说、道听途说或西方学者的一家之言,进一步揭示历史真相,弥补国内相关学术空白或研究短板,拓展国际关系和外交史研究的论题与视域,从而对战后以来的国际关系和有关国家的对外政策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

因此,我们决定首先从一些与美国有关的典型案例入手,组织一批来自军队与地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国际战略、国际关系或外交史学者,共同编纂“美国海外隐蔽行动”专题研究系列。

为了实现此项研究的初衷,在研究目标、学术规范与编写体例等方面保持必要的一致性,我们希望各位主编的话003作者在研究和写作的过程中,尽可能遵循以下几项原则:其一,就研究性质而言,这套系列丛书属于历史案例研究(“案例”在此可以较为宽泛地理解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政策、计划、行动或议题),研究对象与主题非常明确,故要以叙事为主,议论为辅,紧扣主题,突出重点,主要靠事实与证据说话。

其二,就研究目的而言,要联系相关国际与国内背景,尽可能准确描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尤其是美国政府有关政策或计划的决策与实施过程,以说明其动因、目标与得失,反映该案例的性质、特点、影响及其相对于其他类似案例所具有的独特性与认识论价值;此外还要注意揭示美国海外隐蔽行动与美国冷战战略、国家安全战略或地区战略之间的联系,并就美国对外政策与对外行为的一些重要特点或一般规律提出中国学者的独立见解。

其三,在研究方法上,要严格遵循外交史或国际关系004“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史研究之学术规范,立足翔实、可靠的外交档案文献和其他第一手资料,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纠正错误认识,并力求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

其四,在写作风格上,则不妨在注重学术性与思想性的同时,兼顾趣味性与可读性,俾使学术著作能够走出书斋,走向大众,为更多的人所赏阅。故篇幅宜短小精悍,语言要简洁生动,惟陈言、赘语、套话之务去。以厘清事情之原委、揭示问题之实质为首要目的,不必连篇累牍,任意敷衍,徒增读者负担。当然,在符合研究宗旨,遵循基本规范的前提下,作者可以,也应该有自己的叙事、行文与思想风格。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美国作为一个全球性大国,一向热衷海外干涉,其对外隐蔽行动的频率之高、事例之多、影响之大,并世无双。限于研究能力,我们目前所选择的十数个分析案例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逐步扩充。而且,就整体考察乃至战略与理论层面的探讨而言,历史案例研究也还只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今主编的话005后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因此,我们非常希望有更多对此项课题感兴趣的学术同行加入我们的研究队伍。对于此项工作中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也真诚欢迎学界同仁予以批评和指正。

2018年1月20日006“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目录第一章半个世纪的疑案001第二章伊朗民族主义与石油国有化运动027一、战后初期大国在伊朗的角逐029二、“民族阵线”与石油国有化运动045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061一、美国的中立063二、哈里曼斡旋077三、在联合国安理会的较量086四、美英立场的接近098五、1952年“七月事件”108六、杜鲁门—丘吉尔联合声明120目录001七、杜鲁门政府后期对伊朗形势的评估124第四章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伊干涉政策的形成133一、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与对伊政策转向135二、错综复杂的伊朗政治生态142三、人民党的状况及其影响148四、1953年“二月事件”156五、英美联合建议166六、杜勒斯中东之行175第五章“TPAJAX”计划与“8·19”事件181一、高层决策183二、政变方案192三、舆论攻势208四、军事准备215五、政治勾连219六、“绝望的一天”228七、卷土重来234八、“8·19”事件243九、秋后算账248第六章美英等国际石油财团分赃协议261一、财团的酝酿与美国国内法律障碍的消除263二、美英围绕股份分配和赔偿问题的斗争269002“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三、美国主导地位的确立279第七章若干问题的厘清287一、“8·19”政变的深远影响289二、从伊朗危机透视美国冷战政策308参考文献335目录003Ⅰ第一章半个世纪的疑案书伊朗是中东大国,石油资源丰富,战略地位显著,因此历来是大国竞争的焦点之一。中东开发的序幕就是在1908年发现伊朗石油时拉开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伊朗的石油生产一直为英国所控制。二次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取代英国,登上世界霸主地位,与此相一致,在世界上一些重大事务的处理上,美国逐渐渗入传统上属于英国的势力范围。世界霸权地位的转变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反映是,美国石油公司成为石油市场的主要力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势力范围。

美国公司首先在拉美排挤了英国有关石油公司。战后又全面进军英国公司把持的中东。伊朗也不可能例外。

50年代以后民族主义运动的兴盛以及美苏“冷战”的背景,使控制伊朗的斗争更加复杂化。1951年,伊朗摩萨台政府开始推行石油国有化政策,直接威胁到英国的石油利益,导致英伊关系紧张。随着形势的发展,美国的政策从最初的中立逐步转向与英国一致,美英最终联手推翻了摩萨台政权。

第一章半个世纪的疑案00320世纪50年代初的伊朗石油危机和1953年政变,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大事件,因为:(1)这是新老帝国权势更替的一个重要环节,美国政治、军事和经济势力渗入中东,是战后美英主导地位交替的一个重要标志。(2)这既是美伊建立长达20余年稳定关系的契机,又是双方在70年代末交恶并敌对至今的历史根源。(3)这是美国首次通过低成本的秘密“准军事行动”①推翻一个外国合法、民选政府,导致了美国冷战策略的重大变化。(4)这是美国政府最不愿意承认的一次海外干涉行动,因为这完全出于美国和西方的战略与经济需要,无法用维持国际秩序与安全、促进民主与人权、捍卫国际法准则等任何堂而皇之的意识形态、法理或道德理由来为之辩护,于是这段历史被刻意掩瞒,成为近半个世纪的“未解之谜”。

①准军事行动(ParamilitaryOperation)是美国对外隐蔽行动(CovertOperation)的主要子战略之一,冷战时期频繁使用的一种重要政策工具。主要指介于传统军事行动与非军事活动之间的隐蔽行动,包括由中情局等部门对他国秘密进行或暗中组织、训练、协助目标国反政府力量所从事的武装破坏、颠覆政权、暗杀政治领导人等活动。

004“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因此,此次危机及其相关问题,特别是美国对危机的反应,包括美英联手通过隐蔽的“准军事行动”颠覆摩萨台政府的过程,一直是外交史和国际政治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一些学术组织和研究者为了争取相关档案文献的开放作了不懈努力。然而,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人们始终无法了解全部真相,许多问题只能靠推测而无法定论。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关键的档案材料始终付诸阙如。

美英政府一直拒绝公布有关1953年政变的档案文件,英国方面更是如此。而且,据信美方大部分文件在60年代已被中情局销毁。1989年,中情局拒绝让美国国务院编纂的《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犉狅狉犲犻犵狀犚犲犾犪狋犻狅狀狊狅犳狋犺犲犝.犛.,简称犉犚犝犛)刊载有关美国参与政变的关键文献。

因此,涵盖这个时段的文件集虽然专门编辑了一个“1951—1954年伊朗卷”,却没有收录任何有关“倒摩”决策过程和中情局隐蔽活动的文件。①这种“戏弄历史”、“赤裸裸篡改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Washington,D.C.GPO,1989.第一章半个世纪的疑案005美国行为的欺骗行径”,令国务院历史顾问委员会主席孔华润(WarrenI.Cohen)愤然辞职。①图111989年版《美国对图121989年版《美国对外外关系文件集:伊朗(1951—关系文件集:伊朗(1951—1954)》1954)》的网络版目录①孔华润1990年2月辞职,参见犜犺犲犠犪狊犺犻狀犵狋狅狀犘狅狊狋,April16,1990,A3;BruceR.Kuniholm,“Perspective”,犃犿犲狉犻犮犪狀犎犻狊狋狅狉犻犮犪犾犃狊狊狅犮犻犪狋犻狅狀犖犲狑狊犾犲狋狋犲狉,Vol.28,No.5,May/June1990,pp.1,1112;戴维·帕特森:《美国国务院外交史编辑室及其工作》,《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91年第8期,第43页。

006“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10年以后,这种情况没有任何改变。1999年,设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研究机构兼图书馆”———“国家安全档案馆”(TheNationalSecurityArchive)依据《信息自由法》向中情局索取据信确实存在的“Wilber文件”和另一份内部史料,同样被拒绝,理由是“将有损国家安全”或“导致未经授权的公布情报来源和手段”。中情局以近乎嘲讽的方式回应人们的知情权:仅同意解密“Wilber文件”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总部度过了充满沮丧与绝望的一天”。即使是这样一句无头无尾、令人莫名其妙的话,中情局之所以同意公布,也是因为此前在某图132000年《纽约时报》披个出版物中已被披露。露的“Wilber文件”第一章半个世纪的疑案007这种局面在2000年发生了重要变化。尽管美国参与伊朗政变一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直到2000年美国官方才首次公开承认这一事实。这年3月,美国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MadeleineAlbright)在一次有关美伊关系的讲话中说:“1953年,美国在组织策划推翻伊朗颇得人心的穆罕默德·摩萨台首相的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艾森豪威尔政府认为,出于战略原因其行为是正当的,但政变对于伊朗的政治发展而言显然是一个倒退。因此也很容易理解为何许多伊朗人至今对美国这一干涉其内政的行为仍然心怀不满。”①①犜犺犲犖犲狑犢狅狉犽犜犻犿犲狊,March18,2000.不过,对于奥尔布赖特的讲话,伊朗当时的反应非常消极。伊朗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AyatollahAliKhamenei)表示:“连个道歉都没有”,纯属“欺骗”(MarkJ.GasiorowskiandMalcolmByrne,eds.,犕狅犺犪犿犿犪犱犕狅狊犪犱犱犲狇犪狀犱狋犺犲1953犆狅狌狆犻狀犐狉犪狀,Syracuse,NY:SyracuseUniversityPress,2004,p.ⅷ)。另据报道,2009年6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开罗对穆斯林世界的主题演说中也首次承认,“在冷战中,美国曾参与推翻伊朗民选政府的行动”。

008“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同年4月,《纽约时报》在其网站上发表题为《历史之秘:中情局在伊朗》的特别报道,披露了当时尚未解密的一份CIA文件,即所谓“Wilber文件”的主要内容。①该文件即政变行动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唐纳德·威尔伯(DonaldWilber)于1954年3月撰写的内部总结报告《推翻伊朗首相摩萨台》。这份后来解密的报告(连同若干附属文件长达200页)是迄今能够见到的有关政变本身最重要的文献。②1998年部分解密的另一份较有参考价值的文献,是由CIA研究人员斯科特·科克(Scott①JamesRisen,“TheC.I.A.inIran”,犜犺犲犖犲狑犢狅狉犽犜犻犿犲狊,April16andJune18,2000,http://www.nytimes.com/library/world/mideast/041600iranciaindex.html.②DonaldN.Wilber,“OverthrowofPremierMossadeqofIran:November1952August1953”,CentralIntelligenceAgency,March1954.“威尔伯文件”由《纽约时报》记者詹姆斯·里森(JamesRisen)获得,但其泄密者不详。《纽约时报》网站在披露时隐去了大部分伊朗参与者的名字,但后来又被其他媒体获取并公布。

第一章半个世纪的疑案009Koch)执笔的内部历史文件。①该文件在2017年又解密了部分内容,但仍然隐匿了许多有关政变的细节。②2013年8月,在政变60周年之际,美国政府又公布了部①ScottA.Koch,“‘Zendebad,Shah!’:TheCentralIntelligenceAgencyandtheFallofIranianPrimeMinisterMohammedMossadeq,August1953”,TopSecretDraftHistory,HistoryStaff,CentralIntelligenceAgency,June1998.此后陆续公开的还有几份国安会和国务院文件,例如:(1)NationalSecurityCouncil,NSC136/1,“UnitedStatesPolicyregardingthePresentSituationinIran”,TopSecretReport,Nov.20,1952,NationalArchivesandRecordsAdministration(NARA),RecordGroup(RG)59,Lot63D351,NSC,Box68.这是杜鲁门政府最后一份对伊政策文件;(2)StateDepartment,“FirstProgressReportonParagraph5aofNSC136/1”,TopSecretMemorandum,March20,1953,RecordGroup(RG)59,Lot63D351,NSC,Box68;(3)StateDepartment,“MeasuresWhichtheU.S.GovernmentMightTakeinSupportofaSuccessorGovernmenttoMosadeq”,TopSecretMemorandum,March1953,NARA,RG59,RecordsoftheOfficerinchargeofIranianAffairs,19461954,Lot57D529,Box40;(4)StateDepartment,“ProposedCourseofActionwithRespecttoIran”,TopSecretDraftMemorandum,August10,1953,NARA,RG59,PolicyPlanningStaff194753,Box42,Lot64D563。

②“CIAdeclassifiesmoreof‘Zendebad,Shah!’internalstudyof1953Irancoup”,https://nsarchive.gwu.edu/briefingbook/iran/20180212/ciadeclassifiesmorezendebadshahinternalstudy1953irancoup.010“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分文件,这些文件涉及美国的政变动机和行动策略。①2017年6月,美国国务院历史学家办公室组织编撰的《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发布了一个新的版本,作为对1989年出版的“伊朗卷”(犉犚犝犛19521954,Vol.10,Iran,19511954)的一个修订和补充,弥补了原来主要涉及石油争端,对政变只字不提的情况。其中披露了更多细节,例如政变负责人克米特·罗斯福(KermitRoosevelt)等人在首次行动失败后无视中情局关于取消行动的指令,擅自决定继续冒险等情况。②至此政变已经过去了整整64年!英国方面对于涉及自己参与政变的文①MalcolmBryne,“CIAAdmitsItWasBehindIransCoup”,犉狅狉犲犻犵狀犘狅犾犻犮狔,August18,2013.②犉狅狉犲犻犵狀犚犲犾犪狋犻狅狀狊狅犳狋犺犲犝狀犻狋犲犱犛狋犪狋犲狊,犐狉犪狀,19511954,“Preface”,Washington,GPO,2017,p.ⅷ,https://history.state.gov/historicaldocuments/frus1951—54Iran/preface;BethanyAllenEbrahiman,“64YearsLater,CIAFinallyReleasesDetailsofIranianCoup”,犉狅狉犲犻犵狀犘狅犾犻犮狔,June20,2017.不过,由于许多文件早就被销毁,较之“Wilber文件”等重要材料,新的文件集所能提供的新内容也是有限的。

第一章半个世纪的疑案011件甚至更为谨慎,迄今仍有许多文件尚未解密。①图142017年才得以问世图152018年第2版《美的新版《美国对外关系文件国对外关系文件集:伊朗集:伊朗(1951—1954)》(1951—1954)》网络版目录基于上述原因,2000年以前的绝大部分研究成果,只能依据二手材料,最多是靠某些回忆录、口述史料和一些相关但非核心的政府档案文件。

①SaeedDehghanandRichardNortonTaylor,“CIAadmitsrolein1953Iraniancoup”,犜犺犲犌狌犪狉犱犻犪狀,August19,2013.012“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除了一些间接的论述,中国学者有关此次伊朗危机的专门论著迄今屈指可数。其中石斌于1996年发表的《民族主义、石油危机与美国对伊朗的政策(1951—1954)》一文,是国内较早专门讨论该问题的论文。此外还有范鸿达的论文《美国和伊朗1953年政变》,其专著《美国与伊朗:曾经的亲密》也有专章论述。王泽壮在2007年发表的几篇论文也涉及该问题。①这些论著利用了部分过去能够见到的相关美国外交文件,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但均未能利用后来出现的一些核心文件,特别是有关隐蔽行动和1953年政变的文件。

国外学者尤其英美学者的研究成果自然要丰富得①石斌:《民族主义、石油危机与美国对伊朗的政策(1951—1954)》,《美国研究》,1996年第4期;范鸿达:《美国和伊朗1953年政变》,《世界史》,2002年第9期;范鸿达:《美国与伊朗:曾经的亲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王泽壮:《从“理论批判”到“武器批判”:论伊朗“8·19”政变和“库姆事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安徽史学》,2007年第6期;王泽壮:《伊朗左翼(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上、下),《西亚非洲》,2007年第2—3期。

第一章半个世纪的疑案013多。有关战后以来美伊关系的综合性论述,有助于了解相关的国际背景。①其中,巴里·鲁宾的《善意恶果》(犘犪狏犲犱狑犻狋犺犌狅狅犱犐狀狋犲狀狋犻狅狀狊)是内容最为全面的优秀著作,时间跨度达一个世纪,而重点是1953年以后。但该书主要借助英文材料,不像后来有些著作(例如詹姆斯·比尔的著作)还利用了伊朗方面的文献。关于战后初期的美伊关系,最重要的是布鲁斯·库尼霍尔姆的《近东冷战的起源》(犜犺犲犗狉犻犵犻狀狊狅犳狋犺犲犆狅犾犱犠犪狉犻狀狋犺犲①比较重要的有:JamesA.Bill,犜犺犲犈犪犵犾犲犪狀犱狋犺犲犔犻狅狀:犜犺犲犜狉犪犵犲犱狔狅犳犃犿犲狉犻犮犪狀犐狉犪狀犻犪狀犚犲犾犪狋犻狅狀狊,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88;JamesGoode,犜犺犲犝狀犻狋犲犱犛狋犪狋犲狊犪狀犱犐狉犪狀:犐狀狋犺犲犛犺犪犱狅狑狅犳犕狌狊犪犱犱犻狇,NewYork:St.MartinsPress,1997;MarkLytle,犜犺犲犗狉犻犵犻狀狊狅犳狋犺犲犐狉犪狀犻犪狀犃犿犲狉犻犮犪狀犃犾犾犻犪狀犮犲194153,NewYork:Holmes&MeierPublishers,1987;BarryRubin,犘犪狏犲犱狑犻狋犺犌狅狅犱犐狀狋犲狀狋犻狅狀狊:犜犺犲犃犿犲狉犻犮犪狀犈狓狆犲狉犻犲狀犮犲犪狀犱犐狉犪狀,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80。关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美伊关系,最重要的著作包括:BruceKuniholm,犜犺犲犗狉犻犵犻狀狊狅犳狋犺犲犆狅犾犱犠犪狉犻狀狋犺犲犖犲犪狉犈犪狊狋:犌狉犲犪狋犘狅狑犲狉犆狅狀犳犾犻犮狋犪狀犱犇犻狆犾狅犿犪犮狔犻狀犐狉犪狀,犜狌狉犽犲狔,犪狀犱犌狉犲犲犮犲,Princeton,N.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80;LouiseLEstrange,犐狉犪狀犪狀犱狋犺犲犆狅犾犱犠犪狉:犜犺犲犃狕犲狉犫犪犻犼犪狀犆狉犻狊犻狊狅犳1946,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2.014“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犖犲犪狉犈犪狊狋),该书论述了大国在伊朗、土耳其和希腊的冲突。作者认为1946年的阿塞拜疆危机是美国涉足伊朗问题的起点。马克·莱特尔的《伊美同盟的起源(1941—53)》(犜犺犲犗狉犻犵犻狀狊狅犳狋犺犲犐狉犪狀犻犪狀犃犿犲狉犻犮犪狀犃犾犾犻犪狀犮犲194153)着重讨论了1941—1947年间的美伊关系,认为美国决策者对所谓苏联威胁反应过度。

关于50年代初的美国对伊政策,两位著名学者的论著很有代表性。其一是詹姆斯·比尔的《鹰与狮》(犜犺犲犈犪犵犾犲犪狀犱狋犺犲犔犻狅狀)一书。这迄今仍是关于巴列维王朝,尤其是60年代以来美伊关系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作者通过研究1951—1953年间美国对伊政策的发展过程,包括颠覆摩萨台政权的“埃杰克斯计划”(OperationAjax),得出了15条结论,主要包括:杜鲁门总统与国务卿艾奇逊不愿采取英国率先提出的强硬措施,而艾森豪威尔在国务卿和中情局局长杜勒斯兄弟、副国务卿沃尔特·史密斯等人的支持下则决定直接干涉;隐蔽行动最初由英国军情6局(MI6)提出,而英国说服第一章半个世纪的疑案015美国的主要策略是强调伊朗有被共产党控制的危险;如果没有伊朗反摩萨台势力的参与,政变不可能成功,但如果没有英美的指导、支持和参与,伊朗人也不会采取行动;人民党(杜德党)的影响力实际上并不大,摩萨台本人既不是共产党人,也不同情共产党。①其二是马克·加西奥鲁斯基的《美国外交政策与伊朗国王》(犝.犛.犉狅狉犲犻犵狀犘狅犾犻犮狔犪狀犱狋犺犲犛犺犪犺)。②实际上,作者在1987年即发表了一篇研究1953年政变的重要论文。③在本书中,他进一步探讨了三个问题:美国在政变中的作用、美国干涉的动机和政变对伊朗内政的影响。他认为,尽管英国和一些伊朗人在政变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如果没有美国干涉,摩萨台政权可能不会垮台;美国参与政变的主要目的不是帮助美国石油公司分享伊①JamesBill,犜犺犲犈犪犵犾犲犪狀犱狋犺犲犔犻狅狀,pp.9294.②MarkJ.Gasiorowski,犝.犛.犉狅狉犲犻犵狀犘狅犾犻犮狔犪狀犱狋犺犲犛犺犪犺:犅狌犻犾犱犻狀犵犪犆犾犻犲狀狋犛狋犪狋犲犻狀犐狉犪狀,Ithaca,N.Y.:CornellUniversityPress,1991.③MarkJ.Gasiorowski,“The1953CoupDetatinIran”,犐狀狋犲狉狀犪狋犻狅狀犪犾犑狅狌狉狀犪犾狅犳犕犻犱犱犾犲犈犪狊狋犛狋狌犱犻犲狊,Vol.19,No.3,August1987.016“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朗石油利益(尽管政变后美国公司获得了40%的份额),而是抵制苏联扩张,因为当时共和党新政府即将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即“更主动”、“更具进攻性”、手段“更广泛、更多样”(其中包括隐蔽行动)的“新面貌”战略(1953年10月正式出台);而政变重新确立了国王的权威,对伊朗内政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这些论著对美国在伊朗和中东的战略目标、对伊政策演变的脉络及其相关背景作了大致符合事实的描述。但有两个明显缺陷:首先,大部分论著主要依据二手材料,特别是在1953年政变这个关键问题上,缺乏核心档案文件的支撑,无法展现具体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决策过程;实施政变的过程也缺少许多细节,或者有些细节并不准确;其次,对相关政治、社会和经济背景的揭示不够全面。例如大多数论著都强调美国防范苏联的冷战思维是主要动因,但对于美国控制中东主导权的意图及其与美国全球战略的关系揭示还不够充分,对于美国在中东和伊朗的商业、石油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也持各种第一章半个世纪的疑案017不同看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两本代表性的论文集:詹姆斯·比尔等编写的《摩萨台、伊朗民族主义与石油》(犕狌狊犪犱犱犻狇,犐狉犪狀犻犪狀犖犪狋犻狅狀犪犾犻狊犿,犪狀犱犗犻犾)一书集中反映了80年代中期以前的研究成果;马克·加西奥鲁斯基等编写的《摩萨台与1953年伊朗政变》(犕狅犺犪犿犿犪犱犕狅狊犪犱犱犲狇犪狀犱狋犺犲1953犆狅狌狆犻狀犐狉犪狀)一书则反映了上述CIA核心文件面世后的研究成果。①前一本论文集的内容来自1985年在美国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其中探讨了摩萨台运动的起源,英伊石油公司的国有化,美英通过干涉搞垮摩萨台政权,国王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国际石油财团取代英国垄断地位等问题。主要内容集中在三个方面:关于伊朗民族主义①JamesA.BillandWM.RogerLouis,eds.,犕狌狊犪犱犱犻狇,犐狉犪狀犻犪狀犖犪狋犻狅狀犪犾犻狊犿,犪狀犱犗犻犾,Austin:UniversityofTexasPress,1988;MarkJ.GasiorowskiandMalcolmByrne,eds.,犕狅犺犪犿犿犪犱犕狅狊犪犱犱犲狇犪狀犱狋犺犲1953犆狅狌狆犻狀犐狉犪狀,Syracuse,NY:SyracuseUniversityPress,2004.018“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运动的性质及其历史背景,包括摩萨台在其中的影响与贡献;关于石油问题,主要涉及1950年阿美石油公司与沙特率先达成对半分成协议一事与英伊石油争端之间的联系;关于危机期间英美两国政府的政策;关于摩萨台执政时期伊朗社会的思想文化状况。

该书认为,危机之初,英美的态度和立场就截然不同:英国认为摩萨台一无是处,且执意要“没收”英国的公司,为此不惜使伊朗经济走向崩溃边缘,不大可能与之达成解决方案;美国的杜鲁门政府则对摩萨台政权和伊朗民族主义抱有某种理解和同情,并相信可以通过谈判解决危机。美国虽然关注“共产主义威胁”以及伊朗石油对西方经济的重要性,但也承认伊朗有进行国有化的权利,同时担心英国如采用武力可能为苏联干涉提供借口,因此美国一方面反对英国干涉,另一方面又鼓励伊朗民族主义者做出妥协。

关于美英干涉(倒摩政变)成功的原因,该书认为有国际国内两方面的因素。国内因素包括:不同政治力量第一章半个世纪的疑案019之间的纷争;部分由于英国的石油抵制所造成的经济困难;民族阵线领导人的政策失误;人民党的影响,等等。

对于国内因素与英美干涉何者起了决定性作用,该书有些含糊其词。只是指出,伊朗人认为美国通过CIA的干涉是伊朗政权更迭的根本原因,因此美国后来取代英国或苏联,成为伊朗民族主义者的主要抨击对象。

在结论部分,该书概括出一个核心问题:摩萨台与英国和美国是否有可能达成一项协议?并从三个层次上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即三个国家各自的国家利益、“行动自由”(政策空间)以及主要当事人的个性特征(信念、情感、偏好、行为特征等)。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英、伊、美这组三角关系中,存在着三个彼此相关的错误认知,因此无法达成妥协:英国误解了伊朗民族主义的性质,也未能认识到摩萨台代表着伊朗人的希望与抱负;美国则过分专注于自身经济利益和中东石油,未能对伊朗民族主义予以充分重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出于冷战思维,混淆了民族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界限;而伊朗对“英美帝国主义”020“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的认知也有错误,认为英国是“邪恶的”,而美国是“仁慈的”。这种简单化的认识导致了一个致命错误,即以为英美不会联手反对伊朗民族主义运动。

后一本文集的主要内容来自2000年和2002年分别在德黑兰和牛津大学召开的两次国际会议的论文。后一次会议的参与者除了美、俄、伊朗等国学者,还包括曾参与策划或实施政变的几位前美国中情局和英国外交部官员。

此书的主要特点是利用一些新材料对危机和政变的国内外社会、政治与经济背景做了较全面的探讨。部分作者也是前一本论文集的作者,但这批论文对许多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入。其中一些新观点值得注意:首先,该书比过去更加强调伊朗国内因素的作用。

霍马·卡图齐安(HomaKatouzian)认为,应该将1953年政变放在伊朗历史上的“专制统治—动荡—专制统治的长期循环”中去考察。在伊朗现代史上,其民主进程总是伴随着社会动荡,而摩萨台领导的石油国有化和国内第一章半个世纪的疑案021改革运动不过是最近的例子。许多伊朗人之所以支持政变和国王重新掌权,一定程度就反映了社会、政治动荡之后人们对稳定的需求。但他也承认,摩萨台执政后期的混乱局面,很大程度上也是英美和伊朗国内反对派试图颠覆摩萨台政权所造成的。许多伊朗人也因此认为,伊朗向专制主义的倒退,美国难辞其咎,1978年革命的反美色彩即与此有关。法赫尔丁·阿齐米(FakhreddinAzimi)着重讨论了伊朗的国内政治。虽然他承认国内与国际反摩萨台势力共同作用、不可分割,但他认为伊朗国内的反对力量(保王派、亲英派、倒戈者、人民党等)起了关键作用。这实际上是暗示,即使没有英美的插手,摩萨台与民族阵线很可能也会失败。马西亚·贝赫鲁兹(MaziarBehrooz)专门研究了人民党的作用。他指出,根据“Wilber文件”等CIA史料,防止人民党(相应地也包括苏联)控制伊朗是美国发动政变的主要原因。尽管美国情报部门并不认为人民党在近期有控制伊朗的可能,但美国官员几乎一致认为这种危险在不断增长。作022“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者的研究结论是,事实上,人民党既没有在近期内夺取政权的意图,出于各种原因当时也不具备这种能力。

其次,关于国际因素,该书比过去更强调英国的作用。Wm.罗杰·路易斯(Wm.RogerLouis)认为英国在政变过程中起了“核心作用”。英国人自始至终想搞垮摩萨台,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英伊石油公司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冷战战略的考虑,认为摩萨台强烈的反英“情结”最终将使他向共产主义靠拢;而美国尽管最初无此“远见”,后来却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玛丽·A.海斯(MaryA.Heiss)的研究重点是由英国带头,英美政府和国际石油巨头联手进行的抵制活动。她认为这是一个经常被忽视的导致摩萨台下台的重要因素。

其中,马尔科姆·拜恩(MalcomByrne)和马克·加西奥鲁斯基(MarkGasiorowsky)的论文最值得注意。

马尔科姆分析了战后初期美国对伊政策的政治与地缘战略因素,试图解释美国对伊政策何以从杜鲁门时期的相对平衡和中立的政策转变为艾森豪威尔政府的直接干第一章半个世纪的疑案023涉。他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美苏冷战对抗的加剧。伊朗和中东地区的一系列事态,使美国认为苏联对美国和西方的利益构成了重大威胁,尽管艾森豪威尔政府在上台之初尚无意搞掉摩萨台,仍然寄望于通过谈判解决危机,但眼看谈判解决无望,最终还是决定采取隐蔽行动。马克的论文则主要从美国的角度,详细描述了“倒摩”政变的策划与实施过程,除了利用已有的材料,还采访了许多当事人,因此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总之,这批论文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首先,对于摩萨台政权的垮台,西方势力,特别是美英两国通过其情报部门所实施的干涉行动无疑起了直接作用。第二,伊朗国内“范围广泛”的敌对势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或是削弱了摩萨台的地位,或是直接促成、参与了政变。这些势力包括扎希迪将军及其支持者、国王及其支持者、(摩萨台盟友中的)“背叛者”———人民党及民族阵线中的保王派。第三,政变的成功,是在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之下,上述因素,外加英美情报部门在伊朗长期培植024“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的特务组织,一同起作用的结果。

这些论文给人的印象是,都有意无意地削弱或淡化了外部干涉的作用,将摩萨台政权垮台在相当程度上归咎于国内因素。这些因素确实存在,但是否足以改变1953年伊朗政变的基本性质(即西方大国通过隐蔽手段颠覆一个国家合法的,并且总的来说具有广泛民意基础的政府),显然大可商榷。而且,除了指出美英冷战战略方面的考虑,对美国取代英国传统地位、主导中东事务的地缘战略意图,美国石油财团的商业利益和美国政府对于石油资源的长远战略价值的关注,大多避而不谈,或者语焉不详。总的来说,这些论著主要反映的是西方研究者的观点,其价值取向非常明显。

本书的研究角度是美国政府对伊朗危机的反应。本书试图通过考察美国在1951—1954年伊朗石油危机期间从中立到干涉的政策轨迹和决策过程,主要揭示:美国在伊朗的主要政策目标;其政策演变的内外动因;美国对伊朗民族主义的态度;以及美国最终取代英国的主导地第一章半个世纪的疑案025位与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特别是美苏冷战的宏观背景之间的联系。其中一个重点是利用目前已经公布的美国档案文献,特别是上述CIA核心文件和其他新材料,揭示美国颠覆伊朗摩萨台政府的“TPAJAX”计划的决策与实施过程。

026“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Ⅱ第二章伊朗民族主义与石油国有化运动一、战后初期大国在伊朗的角逐伊朗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由于国家贫弱,技术落后,最先从伊朗石油中受益的却是英国人。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英国人就涉入了伊朗石油产业,建立了“英波石油公司”,即后来的英伊石油公司。在20世纪40至50年代,英国政府直接控制的英伊石油公司,不仅是英国在海外最大的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垄断组织之一。

该公司拥有租让权的土地占伊朗领土的16%,年产石油3000万吨,占中东石油的36%以上。此外还拥有自己的机场、铁路、港口、电讯设施以及武装警察。1914—1950年间,该公司从伊朗榨取的利润高达50亿美元。①直到1946年,英国石油资本仍然控制中东石油产量的64%。

伊朗的石油生产与销售,从1909年以来一直为英伊公司所控制。伊朗人民对英伊公司这个“国中之国”非常不满,战后以来,要求维护民族利益的呼声日益高涨。伊朗①张士智、赵慧杰:《美国中东关系史》,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年,第147页。

第二章伊朗民族主义与石油国有化运动029议会于1946年10月正式提出与英伊公司谈判,要求修改1933年租借协定。双方经过多次谈判,在1947年7月17日签订“补充协定”。英国自知无法完全维持在伊朗的既有地位,遂在枝节问题上略做让步,仅答应增加一些租让权使用费和税收。双方分歧仍然很大。伊朗议会也将英伊“补充协定”束之高阁。

图21阿巴丹炼油厂———英国人在波斯湾建立的世界最大的炼油厂030“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图22阿巴丹炼油厂的工人贫民区,英国人则有专用的游泳池、网球场美国石油资本从20世纪20年代起开始渗入中东。

战后初期,在美国政府支持下,以洛克菲勒为首的石油财团加紧向中东石油产地渗透,直接威胁到英国的石油利益。到1950年,美国公司在中东的石油开采量比例上升到45.3%,英国则下降到52.2%。英美石油斗争加剧。

由于伊朗拥有世界最大的炼油厂———阿巴丹炼油厂,因而成为斗争的焦点之一。

第二章伊朗民族主义与石油国有化运动031苏联在二战期间就曾试图获取伊朗北部从阿塞拜疆到霍拉桑地区的石油开采权,遭到拒绝。①礼萨国王在二战期间宣布中立,试图在英国和德国之间保持平衡。

1941年8月,为了防止德国控制伊朗油田,同时建立一条军事供应线,英国和苏联军队分别控制了伊朗南部和北部,同时还扶植年仅21岁的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MohammadRezaPahlavi)接替其父亲出任国王。

1942年1月,英苏与巴列维达成协议,相约在战争结束后半年内撤军。1946年美英相继撤离。苏联却闭口不提撤军之事,反而支持伊朗民族分离主义势力于1945年12月在苏战区建立了“阿塞拜疆民族政府”和库尔德人民政府。苏军还阻止了试图前去控制局面的伊朗政府军队。

①RouhollahK.Ramazani,犐狉犪狀狊犉狅狉犲犻犵狀犘狅犾犻犮狔,19411973,Charlottesville:UniversityPressofVirginia,1975,p.98.032“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图23礼萨·汗(1876年—1944年),伊朗国王,1925年12月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出任国王,1941年英美逼其退位图24左四为1941年被英国人赶下台的礼萨国王,左二为后来的巴列维国王第二章伊朗民族主义与石油国有化运动033图251939年伊朗王储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王子在开罗图261942年,伊朗国王巴列维和妻子034“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在美国的鼓励下,伊朗把问题提交给了刚成立不久的联合国,伊朗首相艾哈迈德·盖凡姆(AhmadQavam)则亲赴莫斯科与斯大林交涉。1946年4月,伊朗为了促使苏联从伊撤军并解决阿塞拜疆问题,与苏联达成协议,同意建立伊苏合股石油公司。但是当伊朗达到上述目的后,美苏已进入“冷战”态势,伊朗议会趁机在1947年10月否决了苏伊协议,使苏联的企图再次落空。苏联对伊朗石油的兴趣和对阿塞拜疆的支持,被美国视为其向南扩张的意图。苏伊危机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力谴责苏联,要求它从伊朗撤军,苏联最后被迫退却。伊朗国王巴列维后来说,“在阿塞拜疆事件中,美国政府初露头角,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中东地区显示了自己的领导力量”。①在杜鲁门看来,阿塞拜疆危机(以及库尔德斯坦问题)暴露了苏联对邻国特别是对伊朗的企图。时任副国务卿艾奇逊还认为,从阿塞拜疆危机可以看出,苏联此时①巴列维:《我对祖国的责任》,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90—103页。

第二章伊朗民族主义与石油国有化运动035还不想与西方发生公开的军事冲突,而是在冷战外围地区采取渗透、颠覆等策略。这实际上也是美国情报部门的分析结论。①此外,伊朗人民党在危机期间积极配合苏联的立场也引起了美国的注意,这也是美国后来对人民党始终心存戒备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斯大林是出于何种考虑,苏联最后决定退却,似乎还进一步证明了杜鲁门的观点,即“除非俄国面对的是铁拳和强硬态度,否则可能出现另一场战争”(后面还有一句话是“我已厌倦把苏联人当小孩一样哄着”)。②换言之,杜鲁门政府可能认为,其冷战方针在危机期间首次付诸实践就取得明显效果,因此加强了对抗苏联的决心。

这是战后第一次伊朗危机,也是美苏在伊朗的首次①WoodrowJ.Kuhns,ed.,犃狊狊犲狊狊犻狀犵狋犺犲犛狅狏犻犲狋犜犺狉犲犪狋:犜犺犲犈犪狉犾狔犆狅犾犱犠犪狉犢犲犪狉狊,Washington,D.C.:CenterfortheStudyofIntelligence,CIA,1997,doc.1,4,127,185.②据杜鲁门自述,这是1946年1月5日他对国务卿贝尔纳斯说的。

HarryS.Truman,犢犲犪狉狅犳犇犲犮犻狊犻狅狀狊,GardenCity,N.Y.:Doubleday,1955,pp.551552.036“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较量。有研究者甚至认为阿塞拜疆危机是冷战的开端。①此后,美伊关系得到了发展。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以支持伊朗政府、维护伊朗主权为名,力图控制伊朗,将其纳入西方阵营,以有效地遏制苏联。因此,美英在伊朗有合作也有冲突,美国与英国明争暗斗,伺机取代英国的地位。美国与英国在中东地区的政策“表面上一致,实际上却有冲突”。在1947—1952年间,由于英国中东地位的衰落,加上冷战背景,美国已开始逐步调整其中东战略,并开始与英国的殖民利益与殖民政策拉开距离。

例如,不顾英国强烈反对,华盛顿仍然支持1950年底阿美石油公司与沙特达成的对半分成协议。此举在中东地区引起震动,很快产生了连锁反应。②①资中筠等:《战后美国外交史》(下),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170页;AliM.Ansari,犆狅狀犳狉狅狀狋犻狀犵犐狉犪狀,NewYork:BasicBooks,2006,p.24②IreneL.Gendzier,犖狅狋犲狊犉狉狅犿狋犺犲犕犻狀犲犳犻犲犾犱:犝狀犻狋犲犱犛狋犪狋犲狊犐狀狋犲狉狏犲狀狋犻狅狀犻狀犔犲犫犪狀狅狀犪狀犱狋犺犲犕犻犱犱犾犲犈犪狊狋,19451958,WestviewPress,1999,pp.3435.第二章伊朗民族主义与石油国有化运动037除了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伊朗还是苏联与波斯湾和印度次大陆之间的缓冲地带。在冷战背景下,阿塞拜疆危机,连同随后出现的希腊和土耳其危机,使得伊朗、希腊、土耳其等“北层国家”(NorthernTierCountries)被西方赋予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如前所言,近东地区早在二战前就是美国石油公司追逐的目标。战争期间,美国政府不仅关注石油的商业价值,更重视其战略意义。

例如美国国务院就曾指出,沙特石油是“巨大的战略力量资源,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物质奖赏之一”。①战后,70%的石油来自近东,石油对于欧洲和日本的经济重建也至关重要。②因此,确保西方对近东石油的控制权是华盛顿的首要考虑之一,其意义与防止伊朗为苏联所控制同样重要。

伊朗在与英苏周旋的同时,积极向美国靠拢。1948①犉犚犝犛,1945,Vol.8,WashingtonD.C.,GPO,1969,pp.4548.②NIE14,“ImportanceofIranianandMiddleEastOiltoWesternEuropeunderPresentConditions”,January8,1951,in犉犚犝犛,1951,Vol.5,WashingtonD.C.,GPO,1982,pp.270275.038“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年10月,伊朗政府聘请美国顾问参与制订本国建设计划。

1949年又借口人民党(即杜德党,TudehParty)与谋杀巴列维国王的未遂案有关,将其取缔,同时还关闭了苏联驻伊的八个领事馆。伊朗的一系列行动得到了美国的响应。

杜鲁门于是邀请巴列维国王访美,此举的目的,用艾奇逊的话说,是“使这位年轻的统治者在国内的威望有所增加,并让他直接了解美援的现实性和它的限度”。①图27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礼萨·巴列维与美国总统罗斯福①迪安·艾奇逊:《艾奇逊回忆录》(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第361页。

第二章伊朗民族主义与石油国有化运动039图281949年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访问美国,左为美国总统杜鲁门1949年11—12月巴列维国王访美期间,向美国提出了经援和军援要求。美国则强调不能提供大量援助,但如果援助是用于军事目标,美国将立即予以支持。这是因为在50年代初,美国加强了它在中东的活动。美国政府认为中东地区存在着苏联卷入的重大威胁。其外援政策这时发生了重大变化。1950年,美援重点转到通过共同防务援助计划提供军事援助上来。1950年2040“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月10日,负责近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乔治·麦吉(GeorgeMcGhee)向共同防务援助计划署提交了《1951年财政年度向伊朗提供军援的政治经济因素》备忘录,强调了在冷战格局下,伊朗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其中指出,美国对伊朗的政策目标,是“防止苏俄控制伊朗和加强伊朗向西方靠拢的趋势”,认为伊朗在冷战中对美国安全至关重要,如果为苏联所控制,“将会在心理上严重影响其他友好国家。远东地区的大多数国家不久也很可能沦入共产主义的统治之下”。①备忘录还认为,苏联的威胁很可能主要通过人民党从内部进行颠覆。“俄国颠覆伊朗的尝试……几乎全是采用施压、威胁和颠覆等形式。大批苏联间谍在伊朗活动。人民党虽被政府宣布为非法,仍以地下运动的形式继续存在,同时得到苏联的支持,对伊朗国内安全构成重大威胁”。②麦吉提出美国的三点对策:通过向伊朗提供包括“第四点①犉犚犝犛,1950,Vol.5,WashingtonD.C.,GPO,1978,pp.465461.②Ibid.,p.466.第二章伊朗民族主义与石油国有化运动041计划”在内的技术援助,促进伊朗经济与社会发展;通过联合国在外交上支持伊朗;通过共同防务计划向伊朗提供军援。

麦吉的方案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和伊朗的响应。

美伊经过两个月的磋商,于1950年5月23日签订了共同防务援助协定。根据协定,美国将向伊朗提供军事装备、器材和劳务,包括在1956年以内提供23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伊朗则向美方军事人员提供“必要的便利,俾得以视察根据协定提供的援助的进展”。①显然,军援是美国援助伊朗的主要形式,表明美国坚定地支持伊朗。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伊朗石油对美国和西方显得更加重要。伊朗石油相当于中东产量的40%。英伊公司在阿巴丹的炼油厂还是东半球最重要的航空燃料来源地。杜鲁门在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就向①《1950—1952国际条约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第54页;Gasiorowski,犝.犛.犉狅狉犲犻犵狀犘狅犾犻犮狔犪狀犱狋犺犲犛犺犪犺,p.56.042“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其助手表示,尽管共产主义对远东的威胁已经加强,但他更担心的是中东的形势,认为共产党人将从伊朗开始制造麻烦,如果美国像三年前在希腊那样及时予以抵制,他们就不会得寸进尺,“如果袖手旁观,他就会进入伊朗,然后控制整个中东。如果我们不准备战斗,谁知道接下来他们将干什么”。①美国这时又重审其全球战略,连忙制订应急计划,以防苏联入侵伊朗。它感到要在中东地区对付苏联的威胁,必须与英国协调一致。因此,美国政府加紧敦促英国政府向英伊公司施加压力,提出伊朗能够迅速接受的条件。英美在朝战爆发后多次就国际形势、中东和伊朗问题举行会谈。就在6月25日的会谈中,英国代表强调,伊朗对整个近东战略极端重要,而且“存在着苏联进攻伊朗的危险”。美国代表则指出保卫伊朗“主①“PresidentTrumansconversationswithGeorgeM.Elsey,”June26,1950,参见GasiorowskiandByrne,eds.,犕狅犺犪犿犿犪犱犕狅狊犪犱犱犲狇犪狀犱狋犺犲1953犆狅狌狆犻狀犐狉犪狀,p.201.第二章伊朗民族主义与石油国有化运动043要是英国的责任”。①说明到目前为止,美国的中东政策仍然强调英国的作用,试图利用英国的势力和政策来保护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双方同意加强磋商,以应付可能出现的情况。

从乔治·麦吉7月21日给国务卿的一份备忘录中可以看出,他认为此时“苏联入侵”伊朗已成为主要危险。

一改以前强调的苏联的策略主要是内部颠覆的估计,认为“苏联公开进攻的危险迫在眉睫”,②苏联人很可能借口1921年苏伊条约③入侵伊朗,并指责美国正在把伊朗变成对付苏联的基地。因此美英必须设法缓解彼此在中①犉犚犝犛,1951,Vol.5,pp.268276,NationalIntelligenceEstimate(NIE)有一份“伊朗和中东石油对西欧的重要性”的报告,其中有关于1950—51年度欧洲及世界石油需求和生产情况及“所有权”、“控制权”等有关统计资料及形势分析。NIE由CIA局长、助理国务卿、海陆空三军、联合参谋部、FBI等部门的有关负责人组成的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在美国被认为是对有关问题最权威的解释和估计。可参看。

②犉犚犝犛,1950,Vol.5,p.190.③Ibid,p.572,指1921年2月伊朗前国王礼萨·巴利维在伊朗发动政变成为实权人物后与苏俄缔结的友好条约。

044“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东和伊朗石油问题上的利益冲突,从而保持对伊政策的一致性,在伊朗联手对付苏联。国务院为此召集石油巨头们进行讨论,并在9月11日拟订了一份关于中东石油的备忘录。备忘录认为,在共产主义威胁面前,美英在中东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如果中东石油资源被来自内部或者外部的势力所控制,美国及其盟国的经济、政治和战略利益都将受到损害”。①鉴于英美在中东均不得人心,甚至被称为“石油帝国主义”,两国的形象都亟待改善,因此都希望避免在石油问题上再发生冲突。乔治·麦吉特地前往伦敦,讨论两国在中东和伊朗的石油政策。

双方一致认为应该加强合作,减少摩擦,避免近东国家利用英美矛盾。②二、“民族阵线”与石油国有化运动从50年代初开始,国际政治形势发展的一个显著特①犉犚犝犛,1950,Vol.5,p.76.②Ibid.,p.594.第二章伊朗民族主义与石油国有化运动045点是,随着社会主义在东欧和亚洲一些国家不断取得胜利,亚非国家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它们不仅要求在政治上获得独立,也要求在经济上独立自主,改善自己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的地位。战后以来的反殖民主义浪潮和民族主义运动席卷整个非西方世界,中东和亚洲各国领导人在50年代纷纷打出“独立”、“中立”或“不结盟”等旗子,强烈反对西方的统治地位和干涉政策。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之下,产油国为了获得更大石油收益,对自己的石油资源获得更多主权,与石油公司展开斗争。

美英在商讨石油政策以及在中东和伊朗的对苏战略时,彼此的重点不同。美国主要从政治、军事着眼,对振兴日益恶化的伊朗经济缺少实际行动。英国关心的是英伊公司在伊朗的石油利益以及这一问题可能对英国在其他地区的利益造成的消极影响,更不会顾及伊朗的民族经济。1945年至1950年,英伊公司利润高达2.5亿美元,伊朗仅得到9000万美元使用费。英国政府从英伊公046“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司获得的税收,比伊朗获得的使用费还多。①1949—1950年,以农业大歉收为发端,伊朗爆发了经济危机,失业人口高达50万,1950—1951年外汇赤字达3500万美元。伊朗政府原指望靠美国的援助来摆脱困境,但美国强调军援,经济援助微不足道。而英伊公司除了自己获得巨额利润之外,每年把亿万英镑石油利润以税收形式上交英国政府,伊朗人民对此极为不满。

1949年7月签订的英伊“补充协定”,仅仅提高了伊朗对石油的税收,远不能满足伊朗人民的要求。伊朗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因此日益高涨,石油国有化运动已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此时伊朗已经出现了许多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政党,例如伊朗党,该党具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民①另一项研究指出:1950年,英伊公司实现利润近2亿英镑,其中英国政府获得税收5000余万英镑,而伊朗仅获得1600万英镑。参见:TorePetersen,犜犺犲犕犻犱犱犾犲犈犪狊狋犫犲狋狑犲犲狀狋犺犲犌狉犲犪狋犘狅狑犲狉:犃狀犵犾狅犃犿犲狉犻犮犪狀犆狅狀犳犾犻犮狋犪狀犱犆狅狅狆犲狉犪狋犻狅狀,19527,London:Macmillan,2000,p.19.第二章伊朗民族主义与石油国有化运动047图291950年年中,伊朗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英浪潮主主义倾向,主要成员是知识分子;劳工党,其领导人是世俗民族主义的重要人物莫扎法·巴卡伊(MozaffarBaqai),其成员包括知识分子、大学生、人民党的部分退出者以及部分与宗教界关系密切的人士。

伊朗民族主义的头号人物是民族阵线(NationalFront/犑犲犫犺犲犺狔犲犕犲犾犾犻)领导人穆罕默德·摩萨台(MohammadMosaddeq)。民族阵线主张政治改革和石油国有化,因此越来越受到民众的欢迎。

048“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摩萨台1882年出生于一个富有的上层地主家庭,①早年曾留学法国和瑞士,并在瑞士纳沙泰尔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德黑兰法律与政治学院担任法学教授。摩萨台是一位极具“领袖气质”的政治家。尽管非常富有,生活却异常俭朴,近乎苦行僧。他1915年当选为伊朗议会议员。20世纪20年代曾几度出任大臣职务,包括财政大臣和外交大臣。因为主张宪政、反对礼萨·巴列维的独裁统治而一度流亡甚至身陷囹圄。1941年礼萨·巴列维被迫下台(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当时伊朗正处于苏联和英国军队的控制之下),摩萨台得以出狱并迅速重返政坛。他毕生致力于根除外国势力在伊朗的统治,对英国殖民主义及英伊石油公司对伊朗的经济掠夺深恶痛绝。1944年摩萨台组织了民族阵线,站在伊朗民族主义潮流的最前列,积极维护民族独立,主张对石油工业实行国有化。

①摩萨台的年龄或许是个谜。1951年伊朗官方的说法是69岁,但也有熟悉他的人说其实际年龄至少还要大5—7岁。

第二章伊朗民族主义与石油国有化运动049图210摩萨台习惯在床上办公1949年10月,民族阵线参加了伊朗第16届议会选举。民族阵线在议会选举中提出了反对“补充协定”、“抑制英伊公司特权”的口号,以争取选民的支持。1950年2月,民族阵线有8名代表当选为议员。

英国新任驻伊大使弗兰西斯·谢泼德(FrancisShepherd)刚到任,即要求伊朗早日批准“补充协定”。议050“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会在6月20日成立了以摩萨台为首的石油特别委员会,负责审查这项协定。委员会共18人,民族阵线成员占了6名。10月18日,新上台的首相阿里·拉兹马拉(AliRazmara)发表声明,公开支持“补充协定”,遭到摩萨台等议员们的反对。11月26日摩萨台在石油特别委员会就国有化问题发表讲话时说:“伊朗人民从来没有从英伊公司的经营中得到过什么好处。石油收入全进了外国人以及那些堕落为英伊公司走狗和我国敌人的伊朗人的腰包。石油国有化可以使干涉我国内政、谋求一己私利的石油公司销声匿迹。”①1950年底,沙特阿拉伯政府在中东首开先例,与阿美石油公司达成了对半分享利润的协议,使伊朗的国有化运动大受鼓舞。英国的顽固立场使伊朗人的反英情绪更加激烈。各主要城市都发生了大规模反对英国经济掠夺的示威游行。伊朗议会石油特别委员会认为,国有化①RouhollahK.Ramazani,犐狉犪狀狊犉狅狉犲犻犵狀犘狅犾犻犮狔,p.193.第二章伊朗民族主义与石油国有化运动051以外的任何方案都将有损伊朗的民族利益。对半分成已不能满足伊朗人的要求了。1951年1月1日,伊朗议会下院通过石油特别委员会的报告,否决了“补充协定”。2月底,英伊公司表示愿按照阿美公司的模式重开谈判。英国图211英国驻伊大使弗兰政府仍然坚持英伊公司的西斯·谢泼德租借权有效期直到1993年,并公开向伊朗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它接受“补充协定”。谢泼德对拉兹马拉说:“谁也甭想英国政府能容忍一种不顾国家契约义务的行为而支持石油国有化运动。”①拉兹马拉政府此时仍在努力寻求与英国妥协的办①L.P.艾尔威尔萨顿:《伊朗石油》,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8年,第132页。

052“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法。3月3日,拉兹马拉在议会发言,认为没有英伊公司的协助,伊朗无力生产与销售石油,废除1933年租借协定是不明智的,再次公开反对实行石油国有化,遭到议员们的强烈反对。3月6日,石油特别委员会通过了国有化原则。第二天,拉兹马拉首相被民族阵线另一位重要人物阿贝尔卡塞姆·卡萨尼(AbolqasemKashani)领导的伊斯兰教殉教团成员刺死。伊斯兰殉教团还举行大规模示威,支持实行国有化。拉兹马拉遇刺使亲英势力受到沉重打击。

美国国务院官员在分析伊朗形势的报告中认为,拉兹马拉之死显然是因为他公开支持“补充协定”,反对国有化,并且认为“在伊朗的共产主义分子抓住这个时机,散布不满情绪”。他们组织大规模游行,在美国驻伊使馆前高呼激烈的“反美反西方口号”。“狂热的民族主义分子利用了英伊争端来煽动公众的情绪。”①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9.第二章伊朗民族主义与石油国有化运动053民族阵线坚决主张石油国有化。1951年2月21日,摩萨台代表民族阵线在议会辩论中发言说:“民族阵线主张石油工业国有化,强调的是它的政治意义,而不是经济意义。”“在这个历尽磨难的国家,一切不幸的根源就是石油公司。”①摩萨台的立场成为议会的主流。3月6日,石油特别委员会通过国有化提案。15日和20日分别得到议会两院的批准,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石油国有化原则。国有化决议规定:“为了伊朗民族的幸福、繁荣和世界和平,决定将全国各地的石油工业收归国有。由伊朗政府控制石油的勘探、提炼和利用。”②刚上台的侯塞因·艾拉(HusseinAla)政府决定让石油委员会进一步研究具体的实施方案。

国有化运动正日趋深入。英伊公司工人在1951年初多次举行罢工。到4月份,阿巴丹炼油厂已基本停产。

英国的反应是增派军舰到波斯湾进行武力威胁,结果激①RouhollahK.Ramnzani,犐狉犪狀狊犉狅狉犲犻犵狀犘狅犾犻犮狔,p.196.②Ibid.,p.198054“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起伊朗人更强烈的反抗。

英伊公司与英国政府经过讨论,抛出新建议:英伊公司的租让权转让给一个新的英国公司;伊朗在这个新公司的董事会有“适当”代表权;公司和伊朗政府平分利润。

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建议此时已不可能为伊朗所接受。

4月26日,伊朗石油特别委员会通过了国有化的九点实施方案。随即获得议会批准。

1951年4月29日,迫于各种压力,包括议会已经投票通过,国王决定由摩萨台取代艾拉出任伊朗首相。5月1日,国王宣布石油国有化法,规定由政府执行这项法律。拉兹马拉遇刺已使主张妥协的人魂飞魄散,接着主张妥协的教育大臣图212首相摩萨台也被杀。反对国有化的声音此时再也听不见了。

第二章伊朗民族主义与石油国有化运动055除了主张石油国有化,摩萨台及其民族阵线的另一个目标是建立和巩固立宪民主政府。自摩萨台执政以后,任何政党和政治团体都可以自由活动,1949年曾经被议会通过决议取缔的杜德党(人民党)实际上也是如此。法庭完全独立,军事法庭等特别法庭被完全取缔。

新闻自由的程度几乎到了可以随心所欲的地步。政府主要官员相对而言也比较廉洁和负责任。不过,国内政治斗争和政治动荡并没有就此停息。左右两翼的政治势力不仅彼此针锋相对,而且都在寻找机会试图把摩萨台赶下台。①国王及其保守派势力把自己视为英国(后来还包括美国)的盟友或附庸,追随苏联的杜德党把国家主权独立视为重要目标,摩萨台及其民族阵线领导人则把主权独立视为建立民主政体的第一步。因此,他们推动石油国有化运动的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因。他们认为,只①HomaKatouzian,“MosaddeqsGovernmentinIranianHistory”,inGasiorowskiandByrne,eds.,犕狅犺犪犿犿犪犱犕狅狊犪犱犱犲狇犪狀犱狋犺犲1953犆狅狌狆犻狀犐狉犪狀,p.5.056“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要本国最重要的石油工业仍然被一个强大的外国公司所控制,主权独立和民主政府的实现都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们希望参照欧洲私人企业国有化的模式,例如英国煤炭企业的模式,通过给予英伊石油公司一定的补偿来解决国有化问题,但绝不同意该公司以任何改头换面的形式重返伊朗。

不难想见,英国政府一开始就对摩萨台政权极为不满。早在1951年5月,即摩萨台刚上台不久,英国就曾联合国王和保守派势力,视图通过议会投票扳倒摩萨台。反摩势力不仅欣然接受英国的计划,还希望英国尽量避免与摩萨台达成协议,以免图213巴列维国王摩萨台的地位因此得到巩第二章伊朗民族主义与石油国有化运动057固,甚至认为应该立即停止石油出口,以断绝摩萨台政府的收入来源。①由于摩萨台此时深受民众拥戴,加上国内的反帝情绪高涨,议会的保守派们不敢轻举妄动,这个计划未能实现。

摩萨台希望得到美国的支持,上台后第四天即与美国驻伊大使亨利·格雷迪(HenryGrady)举行会谈。在强烈批评英国干涉伊朗内政的同时,摩萨台表示希望得到美国的“亲善和帮助”,对美国在石油问题上的“不干涉态度”②表示赞赏。格雷迪大使向国务院汇报了摩萨台上台后的伊朗局势,建议政府以合作的态度与摩萨台政府打交道。③美国是在中东及伊朗拥有石油权益的国家。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美孚石油公司占有从阿巴丹通往地中海的油①HomaKatouzian,“MosaddeqsGovernmentinIranianHistory”,inGasiorowskiandByrne,eds.,犕狅犺犪犿犿犪犱犕狅狊犪犱犱犲狇犪狀犱狋犺犲1953犆狅狌狆犻狀犐狉犪狀,p.6.②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45③Ibid.,p.49058“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管公司的39.1%股份,还有权向英伊石油公司购买石油。

在伊朗国有化运动的过程中,美国并未袖手旁观,而是密切注视着英伊冲突的发展。

图2141951年6月3日,伊朗人民在德黑兰集会游行。反对西方列强控制伊朗的石油,并掀起石油国有化运动美国此时感到自己可以扮演英国殖民主义与中东民族主义之间的某种中间角色。杜鲁门与艾奇逊都认为,英国在中东的策略已经过时,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伊朗尤其如此,因此应该予以引导,使民第二章伊朗民族主义与石油国有化运动059族主义力量站在西方一边,从而防止苏联势力的渗入。①由于摩萨台在反对苏联的石油要求的运动中曾起过重要作用,美国人最初认为他是一位明智的民族主义领导人,甚至认为他可能成为一个伊朗反苏核心人物和改革代理人。如果摩萨台下台,取代他的有可能是共产主义分子。

以“冷战”为出发点,美国此时把摩萨台作为争取的对象。

①TorePetersen,犜犺犲犕犻犱犱犾犲犈犪狊狋犫犲狋狑犲犲狀狋犺犲犌狉犲犪狋犘狅狑犲狉,p.19.060“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Ⅲ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杜鲁门政府对英伊争端的立场,前后经历了从保持中立并出面斡旋,到疏远摩萨台并与英国联手施压的变化,但直到杜鲁门离任,美国并未做出直接干涉的决定。

一、美国的中立伊朗议会批准国有化提案后,美英在4月下旬曾四次就伊朗问题进行讨论,参加者有英国驻美大使奥利弗·弗兰克斯(OliverFranks),美国助理国务卿乔治·麦吉等人。英国大使弗兰克斯介绍了英国的立场,即“承认伊朗人民更大程度参与石油工业的愿望”,“愿意支持达到这一长远目标”;英伊公司的地位则应以到1993年期满的条约为依据;近期只宜建立一个“在英国注册的新公司,该公司保持英伊公司在伊朗的财产和租借权,伊朗人可以在董事会有代表;利润平分”;希望伊朗政府以此为基础同英国谈判。英国大使还表示希望美国政府对这一计划给予“悄悄的支持”,敦促伊朗与英国谈判。①乔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p.3233.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063治·麦吉则认为,在伊朗人看来,英国的建议与国有化原则不相符。他担心这样的建议还不足以使伊朗主张国有化的政治力量满意。①美国国务院在一份文件中对这次讨论的有关问题阐明了自己的立场:(1)希望英伊能就伊朗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2)“完全理解英伊公司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但希望英国“商业上的考虑”服从确保伊朗石油正常进入世界市场和保持该地区稳定的大局。

(3)反对英国采取强硬措施谋求对自己有利的解决办法。

(4)变相维持英伊公司的建议有悖国有化原则,伊朗人难以接受,美国也不能予以支持。②美国提出,英国的建议应该包含以下因素:与国有化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34.②Ibid.,p.36.064“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原则相一致;“五—五”平分利润;逐步实现伊朗化。①4月28日,应英国大使的要求,英美举行第四次讨论。乔治·麦吉对“共产主义利用国有化浪潮使自己处于极端有利的地位”这一“前景”表示忧虑,力劝英国重新考虑它的方案。并警告说,如果英国执意按原计划行事,相信美国不会给予支持。英国大使对此非常失望,只好表示如果美国一定要持中立态度,英国希望它是“善意中立”。②麦吉声称美国的目的是帮助稳定伊朗局势,并尽可能支持英国,但美国“不能认同英国提出的不承认国有化原则的任何建议,因为这样会把我们置于国有化力量对立面的危险境地,这既不符合两国的利益,也不符合整个西方的利益”。最后他安慰说,“不管怎样,任何中立都将是善意的”。③“如果英国准备对伊朗多做一些让步,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36.②Ibid.,pp.38,39.③Ibid.,p.39.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065美国可能会提供一些支持。”①4月20日,乔治·麦吉在给艾奇逊的备忘录中就此总结说,英国对国有化浪潮的认识显然没有国务院深刻,英国人以为能够以较少的让步达到目的。②英国外交部最后还是采纳了弗兰克斯的建议,没有接受美国的意见。对此,美国国务院称,尽管美国不能支持英国目前的计划,仍会采取“善意中立”的政策。③国有化法宣布后,英国政府大为恼火。作为英国在国外的最大投资项目,英伊公司在伊朗的经营活动被英国视为在中东地区的权力象征。如果伊朗对公司的国有化得以实现,会影响英国的国际地位并危及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投资活动,因此英国决心不惜一切代价继续维持英伊公司在伊朗的地位。英国先是警告伊朗不能单方面废除有效期至1993年的1933年租借协定,对伊朗议会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41.②Ibid.,p.42,note4.③Ibid.,p.42.066“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通过的国有化法不予承认,继而决定以武力相威胁。5月25日,英国国防大臣正式宣布,第十六伞兵独立旅立即开赴地中海。“莫利托斯”号巡洋舰已停泊在阿巴丹海面。增派的另一支舰队正驶向伊朗。

美国主要从对苏冷战的角度来考虑伊朗问题,反对英国炫耀武力的做法。国家安全委员会一份题为《关于美国对伊朗问题应持何种立场》的研究报告中说:“由于伊朗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而又无力抵抗武装进攻和政治颠覆,必然被苏联视为其侵略计划中的不变目标。

如果伊朗落入苏联手中,中东其他国家的独立将受到威胁。”因此首要目标是“防止苏联控制伊朗,加强伊朗与自由世界的紧密联系”。①艾奇逊在3月17日给驻伊使馆的电报更耐人寻味。他说,总的说来美国不鼓励国有化,但美国承认主权国家实行国有化的权利,只要履行适当的补偿。而且在目前形势下,“反对国有化会使美国和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p.1112.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067西方在伊朗的政治地位受到危害,可能使伊朗落入苏联手中”。“不过,这一政策不宜对外公开,免得国有化运动受到鼓舞。”①美国这种复杂的心态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它想乘机在伊朗扩大自己的影响,因此摆出尊重伊朗主权、不反对国有化的姿态,不会明确站在英国一边;其次又担心英国的做法成为苏联干涉的口实或为人民党扩大影响提供机会。但是,英国毕竟是美国的盟友,在美国“从政治和经济上扶持伊朗,使之成为阻止俄国侵略的屏障”②这一主要目标上与美国一致,因此美国又不便公开支持伊朗。尽管它不同意使用武力,对英国施加的压力也是有限的。美国国务院在3月份曾制订了一项新的援伊计划,其中包括进出口银行2500万美元贷款以及军事和技术援助等方面的内容,试图通过这些援助手段“支持伊朗的独立和同自由世界的联系”。但对援助的效果却没有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25.②Ibid.068“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把握。此外又担心伊朗等国得出“要获得美元的最好办法就是制造危机”的结论,从而使美国受到“支持对英伊公司实行国有化的指责”。①这就再次暴露了美国政策的两难处境:既担心自己的态度被伊朗看成是对国有化的鼓励,又担心英国一意孤行在伊朗导致共产党政变。

5月16日,美国驻英大使吉福德向国务院报告英国国内喧嚷对伊动武的情况。“新闻界推测英国准备对伊朗使用武力的报道越来越多。伞兵旅宣布进入戒备状态。英国政府对新闻界的推测没有加以否认,进一步鼓励了战争喧嚣”。英国人认为联合国最初的反应可能是反对英国的武力干涉,但“时间一长,大多数成员国会对英国直截了当的行为表示欢迎,至于苏联……如果想干涉伊朗,英国不采取行动他们也会这样做”。“使用武力会带来良好的效果并恢复英国在中东其他国家的威望。”但报告最后说:“估计英国是否动武的最后决定取决于美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5.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069国支持的程度。”①的确,尽管面临巨大压力,英国工党政府并不打算轻易进行武力干涉。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ClementAttlee)认为,美国不会支持武力解决,而此时英国在经济上严重依赖美国,不能冒险采取单边行动。此外,正如他在1951年7月12日内阁会议上所言,即使成功推翻摩萨台政权,也不能保证下一届政府很容易打交道。②美国此时还不打算在伊朗问题上充当主角,因为时机尚未成熟。美国政府希望保持西方对伊朗石油资源的控制,使伊朗石油正常进入世界市场,同时要防止苏联对伊朗的影响,为此必须保持伊朗政治经济的稳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美国在向伊朗提供一定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的同时,力图使英伊争端的解决方案既能够缓和伊朗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p.5455.②BritishCabinetMinutes51(51),12July1951,CAB128/20.转引自JamesA.BillandWM.RogerLouis,eds.,犕狌狊犪犱犱犲狇,犐狉犪狀犻犪狀犖犪狋犻狅狀犪犾犻狊犿,犪狀犱犗犻犾,p.7,19,note10.070“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民族主义情绪,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英国在伊朗的地位。解决方案还必须与美国石油公司在中东其他国家的谈判条件相一致。

美国国务院在5月18日发表了题为《美国同伊朗和英国会谈中的立场》的声明。①这是美国首次公开对伊朗问题的态度。美国希望英伊争端友好解决。声明既支持伊朗的国有化立场,又警告伊朗单方面取消合同的严重后果,强调伊朗石油生产离不开英伊公司的技术、资金和销售手段;既奉劝英国承认国有化原则,理解伊朗“控制本国资源并从中获利的愿望”,又声称美国“既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表示不同意”英国的任何具体建议,希望英伊就此举行谈判。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竭力摆出中立的姿态,声明还说,在伊朗单方面采取行动的情况下,“美国石油公司不会在伊朗开展业务”。②这说明美国公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p.2829.②U.S.DepartmentofStates,犃犿犲狉犻犮犪狀犉狅狉犲犻犵狀犘狅犾犻犮狔19501955:犅犪狊犻犮犇狅犮狌犿犲狀狋狊,Washington,D.C.,GPO,1957,Vol.2,pp.22612263.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071司后来参加对伊朗石油的联合抵制,是得到美国政府支持的。

出乎美国意料,声明遭到了伊朗的抗议。5月21日伊朗政府在一份备忘录中提出抗议,指责美国要求英伊谈判是干涉伊朗内政。艾奇逊在5月23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对伊朗的反应表示“惊讶”。5月26日,美国驻伊大使也在给伊朗外交部的备忘录中对伊朗政府“误会美国干涉内政”表示遗憾,重申美国对解决石油争端的关注,强调只有通过谈判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美国与双方关系都“友好而密切”,希望双方克制。①调子与5月18日的声明完全一样。

美国表明立场后,英国外交大臣照会摩萨台,称英国政府“不愿也不想对伊朗行使其可以行使的任何主权提出疑问”。②但英国的基本立场是坚持1933年租借①U.S.DepartmentofStates,犃犿犲狉犻犮犪狀犉狅狉犲犻犵狀犘狅犾犻犮狔19501955:犅犪狊犻犮犇狅犮狌犿犲狀狋狊,Vol.2,WashingtonD.C.:GPO,1957,p.2263.②DeniseFolliot,犇狅犮狌犿犲狀狋狊狅狀犐狀狋犲狉狀犪狋犻狅狀犪犾犃犳犳犪犻狉狊,1951,Oxford,London,1954,p.489.072“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协定。

摩萨台政府决心继续推进国有化运动。人民党抓住时机,扩大自己的影响。该党中央委员会写信给摩萨台,要求彻底取消英伊公司的特权。并组织群众运动,推动伊朗政府采取行动。5月30日,伊朗政府通知英伊公司,决心解散英伊公司,成立伊朗国营公司。在与美国商量过后,英国外交大臣莫里森表示愿意接受国有化原则。

5月31日和6月1日,杜鲁门分别写信给艾登和摩萨台,主张重开谈判。

英伊谈判于6月14日开始。伊朗代表提出三点要求作为谈判的先决条件:英伊公司立即交出董事会的一切职权,把石油净收入的75%交给伊朗政府;英伊公司即日发表移交声明。英伊公司则要求由原英伊公司吸收部分伊朗人任董事组成新公司,代表伊朗国营公司管理业务,准备支付1000万—1300万英镑给伊朗,但伊朗政府不得干涉新公司的业务。伊朗打算彻底实施国有化法案,拒绝了英伊公司这种改头换面的建议。谈判于是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073破裂。

对此,艾奇逊评论说:“英伊公司和英国政府在处理问题上的顽固异常的愚蠢做法给摩萨台帮了忙。”①6月20日,伊朗宣布接管英伊公司,正式成立国营石油公司,宣布英伊公司的一切收入归伊朗政府所有。

在伊朗政府的接管过程中,英伊公司拒绝合作。6月27日,英籍职员集体辞职。英国军舰也在波斯湾进行武力威胁。6月30日,英国政府宣布要撤走油船,关闭公司。阿巴丹炼油厂面临停工的局面。美国对伊朗局势感到非常紧张。艾奇逊电告伦敦,指出英国的强硬做法会引起一场灾难,结果可能会“在伊朗发生经济崩溃,共产党发动政变,以及西方失掉伊朗石油”,也可能“一旦英籍人员撤退,他们将永远不再被允许回来”。②美国担心伊朗形势进一步恶化,给苏联以可乘之机,赶紧与英国商量对策。7月14日下午,艾奇逊、白宫对①《艾奇逊回忆录》(下),第360页。

②《艾奇逊回忆录》(下),第370页。

074“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外政策顾问埃夫里尔·哈里曼(AverellHarriman)、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主任保罗·尼采(PaulNitze)、助理国务卿乔治·麦吉等人与英国大使弗兰克斯在哈里曼的寓所会谈,主要讨论英国政府对伊朗施加的压力可能导致的后果。艾奇逊在回忆录中说,尽管英国大使对伊朗的政策非常不满,最后英美双方还是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即英国如果在阿巴丹从南部进行武装干涉,很可能导致苏联在阿塞拜疆进行武装干涉,这样“既不能使英国获得对油田的控制,而且将在联合国内引起一场争吵。在这场斗争中,华盛顿鉴于它在1946年把苏联军队赶出伊朗的斗争中的领导作用,看来不可避免地将以同伦敦的失和而告终”;“如果摩萨台或者比他更为极端的政府邀请俄国出面干预,希望迫使双方外国军队撤出时,结果可能是英国人离去和俄国人进来。总而言之,武装干涉只会造成极大的麻烦”。①艾奇逊建议哈里曼去伊朗,“做①《艾奇逊回忆录》(下),第371—372页。

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075一次恢复谈判的尝试”,①得到一致赞同。

针对美国欲派人调解的建议,英国外交大臣7月7日写信给艾奇逊说,伊朗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问题之一就在于伊朗人一直认为英美在石油问题上意见不一致,美国为了防止伊朗落入俄国手中,随时都准备帮助伊朗。②言下之意是美国在斡旋过程中应该明确支持英国,给伊朗施加压力。但美国并不打算公开支持英国。

第二天杜鲁门即致函摩萨台,认为英国已接受了国有化原则,希望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既承认国有化原则又符合英国利益。而这就是哈里曼此行的目的。

伦敦和德黑兰对这个建议“最初的反应都是冷淡的”。英国驻德黑兰大使公开声明,哈里曼的到来“并没有多大意义”。声明后来被撤回。摩萨台经过再次考虑,对这次访问表示欢迎。③①《艾奇逊回忆录》(下),第372页。

②《艾奇逊回忆录》(下),第371—372页。

③《艾奇逊回忆录》(下),第373页。

076“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二、哈里曼斡旋1951年7月14日,美国总统特使哈里曼出使德黑兰。随行的有石油专家沃尔特·莱维(WalterLevy)(此人曾在“马歇尔计划”中主管石油事务),国务院中东问题专家比尔·朗兰特等人。弗农·沃尔特斯(VernonA.Walters,后来曾任中央情报局局长)任法语翻译(因为摩萨台要求用法语谈判)。哈里曼使团15日到达德黑兰时,欢迎他们的是一场约一万人的示威游行。游行队伍还在美国使馆前高呼反美反英口号。其间,人民党的支持者与其反对者和警察局之间发生了严重流血冲突,导致2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伤。这次示威固然与人民党的组织策划有关,却也反映了伊朗民族主义不仅具有狂热和极端的特点,成分也很复杂。此时已开始与美国使馆和中央情报局合作的伊朗人阿里·贾拉利(AliJalali)和法鲁克·卡瓦利(FaruqKayvani),甚至可能还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077帮助在游行队伍中安插了特务,①因此这类街头政治活动并非摩萨台政府所能完全控制的。

不仅人民党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对伊朗内政的干涉”,要求摩萨台拒绝接受美国的斡旋,民族阵线内部也有不同意见。

例如,据哈里曼本人回忆,原本支持摩萨台的卡萨尼不仅反对图31杜鲁门总统哈里曼斡旋,还试图在幕后阻挠的伊朗特使哈里曼会谈取得成果。②哈里曼多次与摩萨台会谈。使团成员也分别与伊朗政府官员和英国使馆成员会谈。沃尔特斯回忆说,摩萨台在与哈里曼第一次见面时,就要求美国“在整个会谈中①GasiorowskyandByrne,eds.,犕狅犺犪犿犿犪犱犕狅狊犪犱犱犲狇犪狀犱狋犺犲1953犆狅狌狆犻狀犐狉犪狀,pp.236239.②R.K,Ramazani,犜犺犲犝狀犻狋犲犱犛狋犪狋犲狊犪狀犱犐狉犪狀:犜犺犲犘犪狋狋犲狉狀狊狅犳犐狀犳犾狌犲狀犮犲,Praeger,1982,p.15.078“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不要充当英国的傀儡的角色”。哈里曼则向他保证“决不会这样”。“看到我们的两个好朋友之间的争吵感到很不安。我们迫切希望能尽一切努力谋求使双方都满意的解决争端的办法。”摩萨台在会晤中“处于极端的反英情绪中”。他认为,伊朗生活水平的降低,以及不再像历史上那样在世界上占有突出地位,“这一切都归咎于英国搞的阴谋诡计”。①“他坚信石油公司都合伙起来同他为难,定要使伊朗的国有化不能成功。”从整个会谈来看,哈里曼等人用以说服摩萨台的主要论点是:要想卖石油就得有销售渠道。中东产油国并非伊朗一家,伊朗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必须与英伊公司合作,实行国有化还必须付出补偿,否则石油公司就会联手对付伊朗,国有化便难以成功。

哈里曼力图让摩萨台明白石油工业的现实,即伊朗石油需要销售渠道,虽然伊朗有权把石油收归国有,但必①弗农·阿·沃尔特斯:《秘密使命》,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年,第49—50页。

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079须付出一定的补偿。摩萨台当即拒绝,并指出:“这些年来英伊公司得到的利润抵偿伊朗应当支付给他们的油田勘探和开发费用是绰绰有余的。”①在场的沃尔特·莱维则向摩萨台解释“国际企业的复杂情况”。“沙特、科威特等国都出售石油,伊朗必须创造条件才能进行竞争。”摩萨台“终于被说服而理解到,如果许多石油公司联合起来对付他,伊朗的国有化是不会成功的”。②摩萨台最后同意与英政府谈判,条件是英国事先公开承认国有化原则。

双方7月23日达成协议。哈里曼在24日给国务院的信中详细说明了协议的内容,主要包括:(1)伊朗政府同意与英国政府谈判。

(2)英国政府代表公司承认国有化原则并在谈判前将此点公之于众。

(3)伊朗政府将就如何实施国有化法案尤其是关于①弗农·阿·沃尔特斯:《沃尔特斯回忆录:秘密使命》(张毓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65页。

②弗农·阿·沃尔特斯:《秘密使命》,第51页。

080“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英国利益问题进行讨论。①英国政府在给哈里曼的答复中,以国内公众舆论压力为由,提出派代表团赴伊谈判的几个基本前提:(1)伊朗必须允许英伊公司在自己的管理下恢复营运。

(2)谈判期间伊朗不得以任何形式降低公司的法律地位。

(3)伊朗政府保证在与代表团讨论时不坚持要英国先接受实施国有化法的九点方案。

如果这些条件得到满足,英国同意谈判以接受国有化原则为基础。②哈里曼感到有必要再做英国政府的工作,于是亲自去伦敦“回答英国对伊朗谈判条件的疑问”。③7月28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p.109112;RouhollahK.Ramazani,犐狉犪狀狊犉狅狉犲犻犵狀犘狅犾犻犮狔,pp.209210.②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116.③Ibid.,p.116.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081日,哈里曼由美英双方大使陪同,在伦敦会见了英国首相、外长等内阁成员。英国内阁同意派代表团去德黑兰,条件是伊朗政府必须设法消除南部的紧张局势。哈里曼还替伊朗政府起草了一份邀请英国代表去德黑兰谈判的电报。伊朗政府对哈里曼越俎代庖的做法颇为不满,但还是表示欢迎英国代表来伊朗谈判。

掌玺大臣理查·斯托克斯(RichardStokes)率领英国代表团于8月4日抵达德黑兰。8月8日会谈开始。

英方首先抛出八点建议,除重申英伊对半分享利润外,核心是在原英伊公司和其他外籍人员控制下成立两个新公司,分别为购买组织和业务组织,前者垄断石油销售,后者垄断生产与管理。这实质上是企图复活前英伊公司,遭到伊方拒绝。

哈里曼向国务院报告说,斯托克斯在与摩萨台和伊朗石油混合委员会的谈判中,有两条基本路线:一是要伊朗同意先讨论细节问题,诸如英伊在经营石油业中应是“伙伴关系”等。因为没有英国的帮助伊朗石油业无法运082“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行。英国雇员只有在受雇于英国公司的情况下才能留在伊朗。二是要伊朗政府做出努力,缓和伊朗南部的形势。①哈里曼认为斯托克斯企图使摩萨台依附英国很不现实,因为这样摩萨台会受到背离国有化法的指责。

8月19日,哈里曼参加了双方的会谈。他认为英国的建议“为谈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②8月20日,哈里曼、斯托克斯和摩萨台三人在一起讨论。哈里曼主张由他们三人拟定一项解决方案。斯托克斯放弃了成立业务组织的建议,同意由伊朗国营石油公司任命一名英国总经理,但摩萨台建议英伊各派一人任总经理。伊朗再次拒绝了英国的方案,认为它与国有化法不相符,特别指出有关购买组织、石油价格、利润分配以及补偿等方面的内容未能令人满意。③斯托克斯坚持原议,并向摩萨台发出最后通牒,限24小时内接受英国的八点建议。8月23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134.②Ibdi.,p.141.③Ibid.,p.142,note3.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083日,斯托克斯返回伦敦。谈判又告破裂。

艾德礼24日写信给杜鲁门,把斯托克斯使命的失败完全归咎于伊朗政府,决定不再与摩萨台政府打交道,并附和美国的看法,即伊朗有被共产主义控制的危险。要求美国总统宣布完全支持英国的立场。①9月6日,英国政府通知摩萨台,宣称与伊朗现政府谈判已不能得出任何结果。9月12日,摩萨台要求哈里曼把他的最后通牒转达英国政府,重申伊朗不能接受英国的方案,并另外提出四点建议。哈里曼对英国的方案抱有同情,拒绝转达摩萨台的信。斡旋遂告失败。哈里曼等人认为,由于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和狂热分子的强大压力,摩萨台担心难以向民族阵线的极端分子交代,根本不想达成任何协议。

“摩萨台的资本是与英国人斗。如果争端解决了,他的政治权力也就完结了”。②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p.154155.②丹尼尔·耶金:《石油、金钱、权力》,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年,第479页。

084“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图321951年9月30日,一大群人聚集在议会前支持民选总统摩萨台哈里曼使命的失败,说明了美国斡旋立场的限度。

美国实际上并不反对国有化原则,也不愿公开站在伊朗民族主义的对立面,何况摩萨台又表现出亲美的态度。

但美英在中东还有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在伊朗虽不无企图,却不想过分得罪英国,因而常常故意曲解伊朗的国有化立场,试图找到某种变通办法,亦即在名义上满足伊朗的国有化要求或至多是说服英国做出一定让步,实现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085国有化的部分内容(美国有时甚至认为摩萨台尽管态度强硬,实际需要的也不过如此),英国则可以保留许多实际利益,重要的是尽快解决危机。但是伊朗要求的是完全彻底、名副其实的国有化,同时这也是摩萨台政府在国内取得凝聚力的需要,因为在民族主义浪潮之下,任何妥协都可能遭到反对。哈里曼等人并非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他们仍然希望伊朗能接受一个折中方案。英国也不愿做出足够的让步。美国想左右逢源,但政策的自相矛盾却使它左右为难。

三、在联合国安理会的较量英国政府在哈里曼斡旋期间,并未放松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谈判破裂之后更是加紧了制裁力度,9月10日撤销了对伊经济上的一切优惠。9月12日,摩萨台写信给哈里曼,提出与英国重开谈判的四点建议,要求英国15天内给予令人满意的答复,否则就要赶走在伊朗南部086“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的所有英国专家和公司职员。①9月17日伊朗又正式提出重开谈判的建议,英国未加理睬。9月25日,摩萨台宣布留在阿巴丹的英国雇员一周内撤离伊朗。几天之后,伊朗还宣布了一个全国性节日———“仇恨英政府日”。

9月27日,英国内阁经过讨论,做出以下几点决定;(1)英国不准备使用武力以使英国职员留在阿巴丹。

(2)通知美国后,将争端诉诸联合国安理会。

(3)通知伊朗国王,如果伊朗政府更理智一些的话,英国可以提出更容易接受的建议。

(4)警告国王,驱逐英国人会使英国采取更紧急的措施来保护其合法权益,而这些措施会使伊朗经济进一步受损。②显然,除了求助于安理会,英国政府对于被赶出伊朗已无可奈何。就在27日这天,伊朗军队占领了炼油厂。

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162.②Ibid.,p.173.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087英国最后一批高级职员离开伊朗,英伊公司统治伊朗43年的历史至此结束。

不过,阿巴丹炼油厂也完全瘫痪。石油收入对伊朗经济发展影响巨大。伊朗一直严重依赖其石油资源。早在20年代中期,直接的矿区费用约占政府预算的10%。

1929—1932年间增加到约30%。到1950年,为预算提供的全部收入约占1/3。石油收入还是伊朗重要的外汇来源。1943年以前,直接矿区使用税提供的资金即占有形进口的30%,而从1946至1950年全部石油收入占外汇收入的60%。①炼油厂的瘫痪和随之而来的以英国为首的国际各大石油公司对伊朗的联合抵制,使伊朗经济状况日益恶化。英国的禁运非常有效,伊朗无法输出石油,政府已无力支付数万伊朗雇员的工资。

但是,禁运也导致石油市场上供应量的大幅度下降,此时正值朝鲜战争的紧要关头。亚洲部分地区实行了配①《西南亚资料》,1976年第1期,第30、33页。

088“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给制。美国国防石油管理机构预测,如果没有伊朗石油,到1951年底世界石油将求大于供。为了弥补短缺,英美19家石油公司组成志愿委员会,协调、联储石油及设备。

各公司也努力在美国、沙特、科威特和伊拉克等地扩大生产。石油工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支持了英国对伊朗的禁运,但令人担忧的短缺并未成为现实。1952年伊朗的日产量从1950年的66.6万桶暴跌为2万桶;世界总产量则从1950年的每天1090万桶增加到1952年的1300万桶,增加量超过了伊朗1950年产量的3倍。①1951年9月28日,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格拉德温·杰布(GladwynJebb)向安理会提出申诉,要求联合国安理会迫使伊朗服从国际法庭的临时裁决,②停止驱逐英国技术人员。

10月1日,在安理会的讨论中,杰布敦促安理会阻①丹尼·耶金:《石油、金钱、权力》,第482页。

②1951年5月26日,英国向国际法院提出申请,要求裁决。3月5日,法院作了—个临时决定。详见犢犲犪狉犫狅狅犽狅犳犝狀犻狋犲犱犖犪狋犻狅狀狊,1951,NewYork,1952,p.808.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089止伊朗的国有化行动。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则重申伊朗不承认国际法庭的裁决。安理会决定延期至10月15日复会。

美国驻联合国代表(代理)欧内斯特·格罗斯(ErnestGross)在给助理国务卿希克森的信中,认为英国在联合国的行动是迫于大选年的国内公众舆论压力,不会有什么结果。如果按英国的提案形成决议,伊朗未必肯服从。只会在英伊之间增添一堵“石墙”。美国应该按自己的意见搞一个旨在鼓励谈判但不做任何裁决的决议。①美国对英国把纠纷闹到安理会感到有些不安,认为这样会使伊朗更加公开地敌视英国;联合国即使通过英国的提案,也只能使伊朗的立场更加强硬;而且还给苏联提供了制造舆论并把伊朗纳入苏联轨道的机会。②不过,把英伊争端列入安理会议事日程,美国还是投了赞成票。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沃伦·奥斯汀(Warren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191.②Ibld.,pp.193194.090“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Austin)还与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杰布等人讨论英国的提案,为之出谋划策,①为此遭到摩萨台的谴责。摩萨台在与美国驻伊大使罗伊·亨德森(LoyHenderson)的谈话中透露,他将亲赴安理会申明伊朗的立场;伊朗石油工业国有化是伊朗内政,不是安理会应考虑的分内之事;伊朗准备补偿英伊公司,但要先减去伊朗反赔偿要求的数目,伊朗不再允许任何外国公司以营利为目的在伊朗从事石油工业,等等。②10月8日,摩萨台带着他的儿子、女儿以及包括石油委员会主席在内的大批议员、大臣到达纽约。

10月15日,摩萨台走上安理会讲坛,慷慨陈词。他首先回顾了英伊公司在伊朗的历史;进而指出国际法庭无权审理英伊纠纷,同时宣布伊朗准备就石油销售和补偿问题与英国重开谈判。最后结论是:英国的提案是不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p.196199.②Ibid.,p.203.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091能接受的,安理会无权受理英国的控告。①摩萨台指出,在过去50年里,尽管伊朗生产的石油总量达3.15亿吨,伊朗只得到1.1亿英镑。英伊公司在1948年的纯收入即达6100万英镑,而伊朗仅获900万英镑。英伊公司仅以所得税形式上交英国财政部的款项即达2800万英镑。

在伊朗南部石油地区,人民却过着悲惨的生活。如果让英伊公司的剥削继续下去,伊朗人民就会永远处于贫困状况。②“伊朗的石油资源,就像它的土地、山脉和河流一样,是伊朗人民的财产。”国际法庭和安理会都无权干涉伊朗对本国资源实行国有化。对于英国利用1933年租借协定践踏伊朗主权,进行武力威胁并企图利用国际法庭和联合国来压服伊朗,他说:“英国人声称国际和平与安全,要求伊朗石油工业继续在英国管理下经营,这种论点根本站不住脚。”如果伊朗石油工业国有化危害了国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230.②犢犲犪狉犫狅狅犽狅犳犝狀犻狋犲犱犖犪狋犻狅狀狊,1951,讲话详见pp.813—815.092“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际和平,“为何不把本国许多工业国有化的英国政府拉到安理会来,指责它动摇了和平的基础呢”?“我国有1800万人口,许多人生活极端贫困。预算微不足道,仅2500万美元,缺乏重工业,没有发动战争的潜力。……如果说像伊朗这样的弱小国家会危害世界和平是缺乏幽默感的。”“英国公然炫耀武力,企图阻止我们对国有资源行使主权……”威胁和平的恰恰是英国。①摩萨台的演讲天才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讲到激动处甚至声泪俱下,听者无不为之动容。他重点打击英国,对美苏则抱争取态度。并表示希望保持并扩大与苏联的友好关系,希望西方大国支持伊朗的国有化。②摩萨台的讲话得到多数代表的欢迎。

英国的提案要求安理会:(1)对由此种形势所产生的危险以及对和平与安全①Denise,犇狅犮狌犿犲狀狋狊狅狀犐狀狋犲狉狀犪狋犻狅狀犪犾犃犳犳犪犻狉狊,1951,pp.544545;犢犲犪狉犫狅狅犽狅犳犝狀犻狋犲犱犖犪狋犻狅狀狊,1951,pp.813815.②Denise,犇狅犮狌犿犲狀狋狊狅狀犐狀狋犲狉狀犪狋犻狅狀犪犾犃犳犳犪犻狉狊,1951,p.545.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093的威胁表示关注。

(2)呼吁伊朗按[国际法庭]临时措施行事,特别是准许受驱逐令影响的[英伊公司]职员继续留在阿巴丹。

(3)要求伊朗向安理会汇报实施这项决议的具体步骤。①在16日至19日的讨论中,印度和南斯拉夫对英国提案提出修正案,但仅去掉有关国际法院意见一节。17日美国代表奥斯汀表示同意这个修正案,并声称“安理会应该关注”英伊间的争端。英国也同意接受修正案。然而新的提案仍然明显地不可能得到足够的赞成票。②苏联代表明确支持伊朗。19日,法国代表建议暂停讨论伊朗问题,交由国际法庭定夺。英国提案遭到挫败。

10月22日,美国驻伊大使罗伊·亨德森(LoyHenderson)向国务院报告了伊朗的形势。报告认为,摩萨台①犢犲犪狉犫狅狅犽狅犳犝狀犻狋犲犱犖犪狋犻狅狀狊,1951,p.810.②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231;另详见犢犲犪狉犫狅狅犽狅犳犝狀犻狋犲犱犖犪狋犻狅狀狊,1951,pp.806817.094“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等民族阵线领导人靠鼓励和利用民族主义情绪上台,一味迎合这种排外情绪,把经济问题放在次要地位。经济与社会形势的恶化使许多人开始不满,共产党正加紧利用这种形势,西方的影响却在减弱。摩萨台和民族阵线领导的反对外国势力的民族主义目前很强大。国王是反共的主要人物,但此时显得软弱无力。①这样的报告无疑会增加美国政府对援助摩萨台的顾虑。

10月23日,摩萨台应邀访问华盛顿,与杜鲁门、艾奇逊举行会谈。摩萨台告诉美国人,伊朗形势严峻,军队和警察已经两个月没拿到工资了。政府预算赤字达4亿托曼(约合1亿美元),贫穷和动荡不安遍及全国。②摩萨台要求美国提供援助,“以便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

但杜鲁门不为所动,并且说美援不是为了反英,伊朗资源丰富,美国“准备提供切合实际的设备,帮助他们去开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237.②Ibid.,p.242.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095发”。总之,伊朗应该尽快解决与英国的分歧。①图331951年摩萨台访美与杜鲁门会谈图34摩萨台与杜鲁门①《艾奇逊回忆录》(下),第365—366页。

096“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11月9日,摩萨台还与助理国务卿乔治·麦吉和保罗·尼采等人进行了会谈。11月13日,美国方面还得出结论:关于英伊争端的谈判“没有出现能够达成实际可能的解决办法的新基础”。①大约与此同时,世界银行表示愿意出面调解,并提出以两年为期恢复伊朗石油生产和销售的条件。对此摩萨台最初有意接受,但其政策顾问们坚持要求世界银行只能作为伊朗政府的代理人行事,以免摩萨台政府被反对派指为向西方列强出卖国家利益,而这又恰恰是英国政府所不能接受的。于是英伊之间再次坐失缓和紧张气氛、寻求解决办法的机会。杜德党也抓住机会,宣称世界银行所企图扮野的角色已经证明,摩萨台是“美帝国主义的代理人”,摩萨台的目的是把伊朗石油工业交给美国人控制。摩萨台的右翼反对派们也乘机造谣,声称美国是石油国有化政策的后台老板,其目的是染指伊朗石油。

①《艾奇逊回忆录》(下),第378页。

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097实际上,摩萨台非常希望通过与英国直接谈判达成协议(直到1953年“8·19”政变发生为止都是如此)。然而1951年秋季新上台的英国保守党政府不仅反对直接谈判,实际上也不愿意与摩萨台达成解决方案,而是一直视图在伊朗寻找、扶植一个更合适的替代人选。

四、美英立场的接近1951年10月,英国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丘吉尔随即出任首相,艾登为外交大臣。保守党政府认为有必要与美国合作解决伊朗问题。

11月4—14日,艾登与艾奇逊在巴黎就伊朗问题举行了五次会谈。美方参加者还有哈里曼和驻英大使沃尔特·吉福德(WalterGifford)。11月4日举行第一次会谈。美方从遏制战略出发,认为“应该在财政上和其他方面尽量支持摩萨台,以便保持一个稳定的伊朗政府”。英方则强调“共产主义不是代替摩萨台的唯一选择”。如果摩萨台垮台,他的位置可能由一个比较通情达理的政府098“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图35丘吉尔(右)与艾登(左)来接替,从而可能同意签订一个令人满意的协定”。①艾奇逊认为,如果与伊朗的谈判完全停止,美国全力支持英国而不给伊朗任何支持的话,将导致军队垮台和穆斯林互相残杀,共产党会很快掌权。只有支持伊朗现①安东尼·艾登:《艾登回忆录(完整的一圈)》(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271—273页;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25.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099政府,才能避免其国内的分裂。①艾登强调英伊公司不能离开伊朗。艾奇逊认为可以这样的方式解决,即改变一下公司法律上的所属关系,英国人仍可以留下来,英国控制、销售石油等主要利益也可以保留。②但英国不肯向摩萨台让步,认为这样无异于承认英国地位的衰落。③在9日的会谈中,艾登向美国通报了英国认为任何解决方案都必须满足的“最低要求”,提出四项原则,包括赔偿国有化给英国带来的损失;除接受赔偿原则外,有效的赔偿方式必须得到可靠的保证,等等。④英国此时的立场实际上可以概括为一个二选一的要求:伊朗要么按照英国掌玺大臣斯托克斯所提出的要求做出让步,通过改头换面使英伊公司得以继续存在,要么对该公司“直到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257.②Ibid.,p.258.③Ibid.,p.267.④Ibid.,p.273274.100“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1990年为止”所失去的石油收益做出赔偿!英国立场之僵硬乃至强硬,可谓一目了然。

艾奇逊10日向国务院报告说:“英国政策的基本目标不是防止伊朗倒向共产主义,而是要维持他们的海外投资和财产权地位。”①“丘吉尔政府面临一系列经济问题。海外利润对政府的收支平衡至关重要,如果丧失海外利益对英国将是一个沉重打击。”②英国人认为这个危险要比伊朗变成共产主义国家严重得多。而且英国也不像美国那样认为伊朗的形势有如此严重。他们认为摩萨台对自己的筹码估计过高,并不了解英国态度强硬的真正原因。摩萨台对英伊公司的国有化固然对英国是当头一棒,但英国尚能承受得起,只要得到盟国的支持,英国可以挽回失去伊朗石油的损失。英国并不急于通过与伊朗政府直接谈判解决问题,因为英国相信,不与摩萨台打交道,让伊朗继续承受国有化行动带来的经济上的严重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279.②Ibid.,p.279.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101后果,摩萨台将最终被一个更好说话的政权取代。因此对美国的建议,英国置若罔闻。①11月13日艾奇逊与艾登等人再次会谈。英国一再要求美国支持英国的立场。艾奇逊认为保守党新政府对英伊危机的由来并不十分了解,英国政府对形势的判断是错误的。除了抵制伊朗石油,坐等摩萨台垮台,英国还有什么具体措施呢?即使伊朗换个政府,英国还是要拿出具体方案来。艾奇逊向英国断言,英伊公司肯定回不去了。②美国竭力奉劝英国放弃这种“鸵鸟政策”。如果不采取措施,一两个月内,伊朗就会分裂。没有外国财政上的援助,伊朗政府就会垮台。对这一点英美的估计倒是一致的。不同之处是,美国现在还不想让摩萨台倒台,因为对他的继任者是什么人没有把握。对死心塌地依靠西方的伊朗国王及其追随者,英美都认为应该全力支持。艾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280.②Ibid.,p.282.102“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奇逊对英美会谈作了四点总结:(1)艾登已经明白要美国支持英国的态度是不可能的。

(2)艾登已经认识到美国几周内将单独决定向伊朗提供财政援助及由此给英国带来的困难。

(3)艾登也开始认识到英国的立场必须有所松动,必须提出具体的建议。

(4)对通过世界银行的活动来摆脱困境,为未来铺平道路的建议,艾登已经很有兴趣。

英美虽有分歧,还是决定通过世界银行来解决伊朗问题。世界银行在1951年底到1952年4月间进行了活动。

摩萨台明确表示,银行提出的任何建议都必须纳入国有化的范围,伊朗决不同意和石油购买者分享利润。

世界银行的种种折中方案均告破产。

美国政府在寻求维持伊朗政局稳定的办法,美国石油公司却在积极配合国际垄断财团对伊朗的联合抵制。

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103因为这样可以提高它们控制的海湾地区和沙特石油的价格。美国石油公司甚至认为政府对伊朗单方面取消租借协定所持的立场过于软弱,会影响它们在中东和其他地区的地位。①由于无法输出石油,1952年的伊朗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石油工业陷入瘫痪境地。1月13日,摩萨台向美国政府提出紧急援助要求,以弥补政府每月高达1000万美元的预算赤字。并声称如果美国不能及时援手,50天内伊朗就会崩溃,人民党将接管政府。摩萨台甚至说,五天内美国不能做出肯定答复,他只好求助于苏联。②对摩萨台的援助请求,美国做了一番研究,首先认为摩萨台的确已陷入严重经济困境,但认为他过分夸大了形势的严重性。摩萨台以如此强烈的措辞要求美国援助,并特别指出美国紧急援助是防止共产党控制伊朗的唯一办法,其原因是:(1)在国内采取紧急财政措施来避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53.②Ibid.,p.328.104“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免经济危机,政治上可能招致议会一些人的反对;(2)美国按摩萨台的条件实施紧急援助可以加强他的政治地位以对付保守的反对派,同时还可以拖延解决石油问题;(3)援助可以使他摆脱财政上的困扰,从而在即将举行的议会选举之后能够获得新议会对他的经济政策的支持。①美国并不认为目前伊朗的危机会立即导致人民党上台,因为人民党还没有强大到可以直接夺权。②此时提供援助不仅对恢复伊朗经济作用有限,还会使石油问题长期悬而不决。摩萨台得到援助也未必会与美国在其他方面合作。此外,援助不仅得罪英国,也会削弱国王和保守派反对力量,“从而减少一个更顺从的政府上台的机会”。③看来,美国已经开始考虑摩萨台被取代的可能性了。

驻伊大使亨德森也建议美国应该先考虑促使达成一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329.②Ibid.,p.330.③Ibid.,p.330.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105项石油协定,以此为前提才能提供援助,而协定可以对伊朗再大方一点,因而有必要对英国、英伊公司和其他西方石油公司施加强大的压力。但是,摩萨台在石油问题上对英美的态度变得“越来越执拗和冥顽不灵”,要使他接受一个不能完全满足其原来要求的方案,可能性很小。①经济危机固然使摩萨台发愁,但在他看来,重要的是实现了撵走外国人的历史性目标,重新掌握了民族遗产。

他决心同英国人斗到底。1952年初,摩萨台要求英国关闭驻伊各地20余个领事馆。1月底,拒绝接受英国新任命的驻伊大使。英国也在3月19日照会伊朗,不承认国有化的合法性,而只能把它作为双方讨论的基础。

使摩萨台感到不安的是美国态度的变化。美国政府对摩萨台政府态度转趋强硬。3月20日,美国国务院宣布不能满足摩萨台在华盛顿时所要求的12000万美元贷款。理由是世界银行已为英伊创造了解决矛盾的良好机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330.106“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会,而伊朗可以从它的石油资源中得到足够收入。这显然是在给摩萨台施加压力,使他尽快与西方达成协议。

艾登也认为美国此举说明英美政策更加接近。在他看来,美国的答复等于明确告诉伊朗政府,“他们不会得到美国的援助,除非同我们达成协议”。①面对这种形势,摩萨台开始将求援的目光转向苏联,突然加强了与苏联的往来。3月9日,伊朗外交大臣会见了苏联大使。同月,伊朗参议员达夫塔率代表团去莫斯科参加经济会议。5月,苏联代表团赴德黑兰讨论贸易和渔业问题。虽未达成协议,但谈判在平等的气氛中进行,颇得伊朗人好评。

伊朗王室对摩萨台疏远西方、接近苏联的姿态大为不满。从1952年初起,王室就以陆军为后盾,联合议会中的反对派开始了“倒摩”运动。他们从抨击摩萨台的经济政策入手。英国驻伊大使也参与制造反摩舆论。国王①《艾登回忆录(完整的一圈)》(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276页。

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107与摩萨台的矛盾由来已久。二人的矛盾首先是权力之争,其次是国王坚定地投靠西方,反对苏联和共产主义,而摩萨台要打击的主要敌人却是英国,他同样想依靠美国,但对美苏矛盾也不妨加以利用。

对于王室“倒摩”运动,美国实际上持默许的态度。

国务院5月30日给驻伊使馆的电报说得很清楚,如果摩萨台被一个更加反共和反对人民党内部颠覆,并且更愿就石油问题与西方达成协议的政府取代,美国将全力支持这个新政府,帮助它稳定局势、发展经济,从而消除共产党夺取伊朗的危险。①而英国则早已着手物色取代摩萨台的人选,并直接参与了“倒摩”活动。

五、1952年“七月事件”于是发生了王室“倒摩”并引发国内骚乱的“七月事件”。

①犉犚犝犛,195254,Vol.10,Iran:195154,p.387.108“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自1951年5月英国与伊朗保守势力视图通过议会投不信任票扳倒摩萨台的计划失败以来,艾哈迈德·盖凡姆(AhmadQavam)逐渐成为英国所看中的伊朗政府替代人选和交易对象。盖凡姆在国内的主要支持者包括国王(尽管对盖凡姆信心不足)以及国王的母亲、妹妹阿什拉芙公主(AshrafPahlevi)和弟弟阿卜德亲王(AbdalRezaPahlevi)。此外还有在国王的支持下新当选的第17届议会主席、亲英反共分子哈桑·埃马米(HasanEmami)。埃马米成为议会主席后的主要目标就是搞垮摩萨台。实际上,不仅英国代理大使乔治·米德尔顿(GeorgeMiddleton)为了扶持盖凡姆上台四处积极活动,美国大使罗伊·亨德森也多次与盖凡姆会面,并鼓励国王采取行动反对摩萨台,重新树立自己的权威。①1952年7月,当17届议会开始工作以后,摩萨台着①“HendersontoDepartmentofState”,July13,1952,telegram4837,788.13/61352.转引自FakhreddinAzimi,“UnseatingMosaddeq:theConfigurationandRoleofDomesticForces”,inGasiorowskiandByrne,eds.,犕狅犺犪犿犿犪犱犕狅狊犪犱犱犲狇犪狀犱狋犺犲1953犆狅狌狆犻狀犐狉犪狀,p.52.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109手重新组织内阁,此时海牙国际法庭正在审议英国提出的诉讼,倒摩势力认为机会来了,途径是通过议会投票罢免摩萨台。摩萨台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也采取了果断措施巩固自己的地位。尽管英国在伊朗的代理人和使馆人员做了大量幕后游说工作,结果下院参与投票的63名代表中仍然有52人支持他。上院中的36名代表有14人表示支持,19人弃权。虽然如此,摩萨台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他知道,英国暗中支持的议会反对派会不断阻挠自己的施政计划,只有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威才能在台上继续发挥实际作用。然而他向议会寻求更多权力的努力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他希望文职部门对军队拥有更多控制权的要求也遭到国王拒绝。加上此时摩萨台确信国际法庭的裁决会有利于英国,于是产生了辞职的念头,甚至考虑出国定居。①遇到①HomaKatouzian,犕狌狊犪犱犱犻狇犪狀犱狋犺犲犛狋狉狌犵犵犾犲犳狅狉犘狅狑犲狉犻狀犐狉犪狀,NewYork,1990,pp.121123;MohammadMusaddiq,犕狌狊犪犱犱犻狇狊犕犲犿狅犻狉狊,ed.byHomaKatouzian,translatedbyS.H.AminandHomaKatouzian,Vol.2,London,1988,chapter9.110“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挫折便萌生退意,这在摩萨台的政治生涯中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规律。

带着这种悲观情绪,摩萨台前去与国王讨论新内阁人选。在战争部长(后被摩萨台改名为国防部长)人选问题上,摩萨台与国王发生了冲突。摩萨台表示自己愿意“监管”国防部。但是按照惯例(宪法并无明文规定),一般都是由国王指派一位将军担任国防部长。摩萨台还认为,政府各部应该对内阁和议会负责,而不是对国王负责,国王只能是名义上的君主,不能实际统治。此外,摩萨台并不打算直接掌管国防部,他最后决定任命国王提名的三位将军作为自己在国防部的顾问。但国王坚持要由自己亲自任命,摩萨台随即于7月16日提出辞呈,并在公众视线中消失了。在倒摩萨台势力的压力下,国王决定任命盖凡姆为首相。

7月17日,王室力量扶植盖凡姆上台。但摩萨台在议会仍然深孚众望。国有化政策也为一般民众所支持,而盖凡姆其人却颇有点“稀泥扶不上墙”的性质。尽管英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111美大使都在幕后支持盖凡姆,并要求国王力挺他。①但盖凡姆的地位一开始就非常虚弱,他既无准备,也无能力驾驭当前伊朗的复杂政治局面,更无法理解公众的反精英情绪与民族主义诉求。其就职讲话简单粗暴、毫无章法。面对公众的不满情绪,盖凡姆甚至宣称要进行弹压,从而犯下一个愚蠢的错误。21日,在卡萨尼等摩萨台的重要盟友的组织下,反对盖凡姆的群众示威和武装行动在德黑兰等城市此起彼伏。示威者甚至喊图36民族阵线重要领导出了推翻君主立宪,成立共人之一阿贝尔卡塞姆·卡和国的口号。人民党此时萨尼也加入了支持摩萨台复出①MiddletontoEden,July28,1952,FO371/98602.112“清除人民党”:1953年美英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的队伍。上台仅四天的盖凡姆被迫辞职。正在这时,海牙国际法庭宣布无力处理英伊争端,认为只有伊朗法庭才有权处理这个问题。这使摩萨台的声望大振。7月22日,议会举行表决,支持摩萨台复出,国王被迫同意。8月3日,议会授予摩萨台以全权,批准他兼任国防大臣。

亲西方势力再次受到沉重打击。随后,国王母亲、妹妹阿什拉芙公主等部分王室成员相继离开伊朗,埃马米也辞去议会主席职务,使国王的威望进一步削弱。

图371952年7月20日,摩萨台支持者在德黑兰街头游行第三章杜鲁门政府:从中立到对伊施压113“七月事件”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后美国对摩萨台的疑虑明显加深,而民族阵线内部也迅速出现分化。倒摩势力很快又重新集结,并调整策略,伺机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