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家

书名:
五大传奇权谋人物传记(全五册)
作者:
度阴山
本章字数:
2864
更新时间:
2023-11-22 15:25:41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中国著名帝王朱元璋传

朱元璋自幼贫寒,本是一名在街头乞讨为生的小僧侣,恰逢乱世,在战场上展露不凡的才华,一步步成长为号令千军万马的大元帅,又由刀尖马背的军旅生涯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本稿是我社历史人物传记系列之一,作者以通俗的写法和专业的历史角度写作,并配有插图,以文图结合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朱元璋的一生。
已完结,累计23万字 | 最近更新:朱元璋大事年表

第一章 苦难的童年 小和尚

书名:
中国著名帝王朱元璋传
作者:
赵晓梅
本章字数:
4778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清晨,朱元璋出生在濠州(今安徽凤阳)盱眙县太平乡的一个破旧的小庙(二郎庙)里。他为何会在庙中出生?原来这一天他父母带着一大家人逃荒路过此地,晚上他母亲感到临产在即,便只好来到这座二郎庙,苦苦哀求庙祝,才得以让她在庙里生下了孩子。

朱元璋出生时,他已经有了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他三个哥哥分别取名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于是他出生后,父母给他取名叫朱重八。

朱元璋的家庭是个充满苦难的家庭。他的远祖居住在沛县(今江苏沛县)。祖籍是句容(今江苏句容),住在朱家巷。祖父出身贫贱,甚至连名字也没有。由于元朝的黑暗而残暴的统治,朱家在原籍实在难以生存,只好背井离乡,逃到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垦荒糊口。到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这辈时,在盱眙又活不下去了,便迁到灵璧(今安徽灵璧)。在灵璧仍然难以养家糊口,又迁到虹县(今安徽泗县)。后来,又搬到了钟离东乡给人种地。没过几年,又搬到西乡的孤庄村落户。朱元璋就是在他家搬来搬去的逃难避荒的途中出生在庙里的。

朱元璋出生了,可此前他父母一点儿准备也没有,甚至连他包裹身子的布片都是他父亲在河边提水时捞的一块破烂的红绸布。

时光流逝,朱元璋在贫苦中一天天长大了。他十岁这年,全家搬到太平乡的孤庄村,给地主刘德当佃户,朱元璋也就成了地主家的小放牛郎。他从小就胆大心细,做事很有主见。

有一天,忽然饿了,时候早又不敢回家,怕地主骂。一同看牛的周德兴、汤和、徐达许多孩子也都说饿,大家越说饿,肚子里咕噜得越凶。这个说有一碗白面条吃才好,那个又说真想吃一块白切肉,又有人说肉是财主们吃的,不知道是什么味道。说得每个人的嘴都流涎了。猛然间朱元璋大喊“有了!”大家齐声问“什么?”朱元璋笑着说: “现成的肉放在面前不吃,真是呆鸟!”大家还不明白。朱元璋也不再作声,牵过一条花白小牛犊,用牛绳捆住前后腿,周德兴赶紧抄着砍柴斧子,当头就是一斧。汤和、徐达也来帮着剥皮割肉,别的孩子们捡些干柴枯树叶,就地架上几块石头,生起火来,一面烤,一面吃,个个眉飞色舞,兴高采烈。不一会儿,一条小牛犊只剩一张皮一堆骨头、一根尾巴了。这时太阳已经落山,山脚下村庄里,炊烟袅袅,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蓦地,有一个孩子省悟了:小牛吃了,如何去见地主?大家面面相觑,想不出主意,互相埋怨,乱成一团。朱元璋一想,主意是自己出的,责任也该承担起来,不能连累别人。拍胸膛说: “我一个人认了,大家不要着急。”也真亏他想的好主意,把小牛犊皮骨都埋了,拿土把血迹掩盖了,把小牛尾巴插在山上石头缝里,说是小牛钻进山洞里去了,怎样拉也拉不出来了。孩子们齐声说好。当晚朱元璋挨了地主刘德一顿毒打,被赶回家。虽然吃了苦,丢了饭碗,却由此深深得到伙伴们的信任,认为他敢作敢为,有事一身当,大家心甘情愿把他当作自己的头目。

由于孩子们都佩服朱元璋,别的同年纪甚至大几岁的孩子都听他使唤。孩子们最常玩的游戏是装皇帝,你看,虽然光着脚,一身蓝布短衣裤全是窟窿补丁,破烂不堪,他却会把棕榈叶子撕成丝,扎在嘴上做胡须,找一块破水车板顶在头上算是平天冠,土堆上一坐,让孩子们一行行,一排排,毕恭毕敬,整整齐齐三跪九叩,同声喊“皇上万岁”。

元宗至正四年(1338)的上半年,淮河流域的人民遭受了严重的灾难,旱灾、蝗灾,还有瘟疫。

天灾还不算,更有人祸。

地方官府除了向老百姓勒索钱财,关老百姓坐班房,打板子追所欠的钱粮以外,却不管老百姓受不受灾。真是天灾加人祸,人们被逼上了绝路!

濠洲(今安徽凤阳)钟离县太平乡的人,接二连三地病倒。人们已经吃了好些日子草根树皮了,一得病就挺不住,开头只觉得浑身无力气,发高热,接着便上吐下泻,不过两三天就断了气。起初人们还不十分理会,到了一个村子一天死去十几个、几十个人,家家户户死人,天天死人的时候,才明白这是闹瘟病,不由得着慌起来,不管“在劫的难逃”的老话,还是逃命要紧,各村庄的人携儿带女,像蚂蚁搬家似的投奔远处亲戚朋友家去了。不上十天工夫,太平乡数得出的十几个村子,闹得人烟寥落,鸡犬声稀,显出一片凄凉惨淡的景象。

朱家一大家人,不到半个月时光,死了三口。朱五四老爹六十四岁了,四月初六故去。初九,大儿子重四也死了。到二十二那一天,五四的老伴陈二娘又死了。朱五四的二儿子重六和小儿子重八(朱元璋),眼看着大人一个个死去,请不起郎中,也抓不起药,只急得相对痛哭。尤其为难的是家里停了几口尸体,手头没有一贯钞,一钱银子,买不了棺木,老放着总不是办法,无论如何总得先找块地埋下才是。可是地呢?自己连一巴掌大的也没有。想来想去,只好去哀求地主刘德,谁知不但不答应,反而挨了一顿臭骂。正苦于毫无办法时,邻居刘大秀、娄大娘老两口找上门来。刘大秀的小儿子刘英和朱元璋常在一起玩耍,是好朋友,知道朱家的悲惨境况,回去转告了父母。刘家老两口答应为朱家死去的人提供葬地。当下朱元璋两兄弟磕头谢过了。葬地有了着落,但是,衣衾呢,棺材呢,还是没办法,再也无处去求人,只好将就,把几件破衣衫包裹了,抬到刘家地上安葬。两兄弟一面抬,一面哭,好容易抬到山坡下,突然间风雨交加,雷鸣电闪,整个天像塌下来似的,两兄弟躲在树下发抖。约有一顿饭时,雨过天晴,到山坡下一看,大吃一惊,尸首不见了,原来山坡土松,一阵山洪把坡上的土冲塌了,恰好埋了尸首,厚厚的一个土馒头,俗话叫作“天葬”。三十五年后,朱元璋写皇陵碑时,还觉得伤心: “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殽浆!"

朱元璋又吃了些日子草根树皮,邻居汪大娘娘儿俩看着他孤苦可怜,也不时招呼着吃一顿两顿,胡乱混了一阵。想想不是长久之计,只好挨村子找零活儿做,谁知大户人家都已逃荒避瘟走了,贫民小户自己都在挨饿,怎么雇得起人?一连奔波了好些天,到处碰壁。一天,从邻村找活儿回来,路过父母坟地,懒得回家了,蹲在坟边,沉思如何来打发日子,对付肚子。

这年他已经十六岁了,长得身材高大,黑黑的脸盘,高高的颧骨,大鼻子,大耳朵,粗眉毛,大眼睛,下巴比上腭长出好几分。整个脸形像一个横摆着立体形的“山”字,脑盖门上一块骨头突出,像个小山丘。样子虽不好看,却很匀称,显得威严而沉着,谁只要见他一面,再也忘不了他那个怪长相儿。

朱元璋想了又想,自己还是走父亲的老路,一辈子替地主做牛马,挨饿、受气、被撵、流浪?不行,不能再做牛马了!可是不做佃户,要自己有地啊。没地,有力气也没处使。地从哪里来?买?没有钱。给?谁给你?想到这里,他又茫然了,没有别的出路。

这时候,朱元璋的哥姐已经分别都成家了。大哥、二哥娶媳妇时,连花轿也请不起,喜酒也没一盅,娶的也是贫苦人家的女儿。三哥重七给人家招了上门女婿,得给人家种一辈子地。也好,家里省一张嘴。大哥有两个儿子,二哥也生了一个男孩。大姊嫁给王七一。二姊远了,还是在盱眙时定的亲,男人叫李贞。只有他自己没成家。要是平常年景,一家子勤勤恳恳,佃上几十亩田地,男耕女织,养猪喂鸡,砍柴、拾粪,靠着人力多,节衣缩食,苦虽苦,总还活得下去。偏又连年荒旱,二嫂、三嫂先后病死,大侄儿和二房的孩子都夭折了。王家也满门死绝。嫁给李家的二姊也死了,二姊夫带着外甥保儿逃荒,不知去向。今年又是旱灾、蝗灾加上瘟病,一家子接连死了三口,偌大一家人家,只剩下大嫂王大娘和二侄文正、二哥重六和朱元璋四口人了。

朱元璋左思右想,过去凭着人力多,只要肯卖力气,总还饿不死。如今呢?能下地的只剩下两兄弟了,地干得比石头还硬,小河小溪都干得没一滴水,下地又有什么用?

一天两顿饭,存粮一颗也没有。地里的呢,收割时怕还不够交租,哪来吃的?大嫂还有娘家,总可以有些办法。二哥呢,这些天来也闹得软绵绵的,动弹不了。自己食量又大,粗重活计虽干得,却苦于这年头空有力气无处使。小时候虽曾跟蒙馆老师上过几个月私塾,一来自己贪玩;二来农忙就得下地,哪曾好好念过一天书。纵然靠着记性好,认得几百个字,却又做不来文墨勾当,写不得书信文契。父亲搬到本村来,原是为了这一带生荒地多,人力少,日子可能好混些,没想到天下乌鸦一般黑,地主的田地越多,心也越狠,对佃户越刻薄,饶是三节送礼,按时交租,赔笑脸,他还是掂斤播两,嫌粮食水分大,嫌分量不够。这年头能欠交一点儿租就是天大人情了,还敢开口向他借渡荒粮?官府的赈济粮呢?不敢指望。即使有了,还不是落到县官的荷包里,送进大户的仓库里去,哪儿会有穷苦人的份儿?再说本家,伯父这一房还在泗州盱眙县,听说几个哥哥侄儿先后去世,只剩一个四嫂在守寡,看光景是投奔不得的。

舅家呢?外祖父陈公那一把大白胡子,惯常戴上细竹丝箬帽,披着法衣,仰着头,那扣齿念咒的神气,还依稀记得。想起来也真怪,只知道他叫外公,连什么名字也不知道。死的那年已经九十九岁了。母亲曾经翻来覆去地说外公的故事,这话已经有五六十年了。那时外公在宋朝大将张世杰部下当亲兵,蒙古兵打进来,宋朝的地方全被占了,文丞相也打了败仗,被蒙古兵俘虏了。张世杰忠心耿耿,和陆丞相保着宋朝小皇帝逃到崖山(在海南新安会县南大海中),那年是己卯年(1279)。二月间,张世杰集合了一千多条大船,和蒙古兵决战。不料崖山海口失守,斫柴取水的后路给切断了,大军只好吃干粮,口渴得忍不住,只好喝海水,弄得全军都呕吐病困。蒙古兵乘机进攻,宋军船大,又因为怕风浪大,都连在一起,无法转动。三军望绝死战,一霎时中军被突破了,陆丞相仗剑叫妻子儿女都跳下海去,自己背着六岁的小皇帝也跳海自杀,宁死不屈。张世杰带了十几条船,冲出重围,打算重立赵家子孙,恢复国土,谁知船刚到平章山洋面上,一阵飓风把船吹翻,张世杰被淹死了。外公掉在海里,侥幸被人救起,吃了许多苦头才得回家。在本地怕又被抓去当兵,迁居到盱眙里镇。他原来会巫术,就靠当巫师,画符念咒,看风水,合年庚八字生活。到老年常含着一泡眼泪说这一段伤心事,惹得听的人也听一遍哭一遍。外公只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季家,小女儿就是朱元璋的母亲。外公收了季家大表兄做过继孙子。外公死后,因为隔得远,家里这么多年也没有和季家来往,料想这年头,景况也不见得会好。

朱元璋左思右想,竟是六亲俱断,天地虽宽,却无投奔之处。越想越烦闷,无精打采走回家来,蒙头便睡。

又挨过了一些日子,游魂似的晃来晃去,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大嫂带着侄儿走娘家去了。时常一起玩的几个朋友周德兴、汤和年纪都比自己大,有气力,有见识,又都出外谋生去了,无人可以商量。从四月一直待到九月,有半个年头了,还想不出一条活路。和二哥商量,哭了半天,看来也只有远走他乡,各奔前程。兄弟舍不得分离,相抱痛哭,惊动了邻舍,隔壁汪大娘知道重六不放心小兄弟,就提起当年朱五四在皇觉寺许愿,舍重八给高彬法师当徒弟的事,如今何不当和尚去,一来还了愿;二来有碗淡饭吃,总比饿死强。二哥同意了。

原来,朱元璋小的时候多病,才生下时,三四天不会吃奶。肚子胀得圆鼓鼓的,险些夭折。朱五四着急得很,胡思乱想,做了一个梦,梦里觉得孩子不济事了,也许只有佛菩萨才救得下,索性舍给庙里吧,他立刻抱着孩子走进一个大庙。不知怎的,庙里和尚一个也不在,接不上头,只好又抱回来。忽然听到孩子哭声,梦醒了,孩子真的在哭,妈妈在喂奶,居然会吃奶了。过了几天,腹胀也好了。长大后还是病总不离身。父母着了慌,想起当年的梦,真的到寺里许了愿,给朱元璋舍了身。

汪大娘替朱元璋预备了香、烛,一点儿礼物,央告了高彬法师。九月里的一天,皇觉寺多了一个小和尚。朱元璋剃成光头,披上一件师兄穿烂的破衲衣,见人合十问讯,居然是佛门弟子了。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煮饭,洗衣,是日常功课。见庙里人叫师父、师兄、师娘,见俗人叫施主,连称呼也改了。早晚听着钟声、鼓声、木鱼声、念经声,想想自己,想想不久前热热闹闹的家,想想孤孤单单挨饿的二哥,想想四下里出外谋生的那一伙朋友,心中无限伤感。